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416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四百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四百十六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四百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四百十六卷目錄

 太醫院部名臣列傳

  北周

  姚僧垣      褚該

  遼

  直魯古

  宋

  劉翰       趙自化

  沙門洪蘊     王懷隱

  陳昭遇      馮文智

  閻文顯      劉贇

  許希       錢乙

  僧智緣

  金

  紀天錫

  元

  許國禎子扆

 太醫院部藝文一

  御製銅人腧穴針灸圖序略  明英宗

  太醫院題名碑記      黃洪憲

 太醫院部藝文二

  贈國醫張子和       金李夷

 太醫院部紀事

 太醫院部雜錄

官常典第四百十六卷

太醫院部名臣列傳

[编辑]

北周

[编辑]

姚僧垣

[编辑]

按《周書》本傳,「僧垣,字法衛,吳興武康人,吳太常信之 八世孫也。曾祖郢,宋員外散騎常侍、五城侯。父菩提, 梁高平令。嘗嬰疾歷年,乃留心醫藥。梁武帝性又好 之,每召菩提討論方術,言多會意,由是頗禮之。僧垣 幼通洽,居喪盡禮。年二十四,即傳家業。梁武帝召入 禁中,面加討試,僧垣酬對無滯,梁武帝甚奇之。大通」 六年,解褐臨川嗣王國左常侍。大同五年,除驃騎廬 陵王府田曹參軍。九年,還領殿中醫師。時武陵王所 生葛修華,宿患積時,方術莫效。梁武帝乃令僧垣視 之,還具說其狀,并記增損時候。梁武帝歎曰:「卿用意 綿密,乃至於此。以此候疾,何疾可逃。朕常以前代名 人,多好此術,是以每恆留情,頗識治體。今聞卿說,益 開人意。」十一年,轉領太醫正,加文德主帥、直閤將軍。 梁武帝嘗因發熱,欲服大黃。僧垣曰:「大黃乃是快藥。 然至尊年高,不宜輕用。」帝弗從,遂至危篤。梁簡文帝 在東宮,甚禮之,四時伏臘,每有賞賜。太清元年,轉鎮 西湘東王府中記室參軍。僧垣少好文史,不留意於 章句,時商略今古,則為學者所稱。及侯景圍建業,僧 垣乃棄妻子赴難。梁武帝嘉之,授戎昭將軍、湘東王 府記室參軍。及宮城陷,百官逃散,僧垣假道歸,至吳 興,謁郡守張嶸。嶸見僧垣流涕曰:「吾過荷朝恩,今報 之以死。君是此邦大族,又朝廷舊臣,今日得君,吾事 辨矣。」俄而景兵大至,攻戰累日,郡城遂陷。僧垣竄避 久之,乃被拘執。景將侯子鑒素聞其名,深相器遇,因 此獲免。及梁簡文嗣位,僧坦還建業,以本官兼中書 舍人。子鑒尋鎮廣陵,僧垣又隨至江北。梁元帝平侯 景,召僧垣赴荊州,改授晉安王府諮議。其時雖剋平 大亂,而任用非才,朝政混淆,無復綱紀。僧垣每深憂 之,謂故人曰:「吾觀此形勢,禍敗不久。今時上策,莫若 近關。」聞者皆掩口竊笑。梁元帝常有心腹疾,乃召諸 醫議治療之方。咸謂至尊至貴,不可輕脫,宜用平藥, 可漸宣通。僧垣曰:「脈洪而實,此有宿食,非用大黃,必 無差理。」梁元帝從之,進湯訖,果下宿食,因而疾愈。梁 元帝大喜。時初鑄錢,一當十,乃賜錢十萬,實百萬也。 及大軍剋荊州,僧垣猶侍梁元帝,不離左右,為軍人 所止,方泣涕而去。尋而中山公護使人求僧垣,僧垣 至其營,復為燕公于謹所召,大相禮接。太祖又遣使 馳驛徵僧垣,謹故留不遣。謂使人曰:「吾年時衰暮,疹 疾嬰沉,今得此人,望與之偕老。」太祖以謹勳德隆重, 乃止焉。明年,隨謹至長安。武成元年,授小畿伯下大 夫。金州刺史伊婁穆以疾還京,請僧垣省疾。乃云:「自 腰至臍,似有三縛,兩腳緩縱,不復自持。」僧垣為診脈, 處湯三劑。穆初服一劑,上縛即解;次服一劑,中縛復 解;又服一劑,三縛悉除,而兩腳疼痺,猶自攣弱。更為 合散一劑,稍得屈伸。僧垣曰:「終待霜降,此患當愈。」及 至九月,遂能起行。大將軍、襄樂公賀蘭隆,先有氣疾, 加以水腫,喘息奔急,坐臥不安。或有勸其服《決命大 散》者,其家疑未能決,乃問僧垣。僧垣曰:「意謂此患不 與大散相當,若欲自服,不煩賜問。」因而委去。其子殷 勤拜請曰:「多時抑屈,今日始來,竟不可治,意實未盡僧垣知其可差,即為處方,勸使急服,便即氣通。更服 一劑,諸患悉愈。天和元年,加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 司。大將軍樂平公竇集暴感風疾,精神瞀亂,無所覺 知。諸醫先視者,皆云已不可救。僧垣後至曰:「困則困 矣,終當不死。若專以見付,相為治之。」其家忻然,請受 方術。僧垣為合湯散,所患即瘳。大將軍永世公叱伏 列椿苦利積時,而不廢朝謁。燕公嘗問僧垣曰:「樂平、 永世俱有痼疾,若如僕意,永世差輕。」對曰:「夫患有深 淺,時有剋殺。樂平雖困,終當保全。永世雖輕,必不免 死。」謹曰:「君言必死,當在何時?」對曰:「不出四月。」果如其 言。謹歎異之。六年,遷遂伯中大夫。建德三年,文宣太 后寢疾,醫巫雜說,各有異同。高祖御內殿,引僧垣同 坐,曰:「太后患勢不輕,諸醫並云無慮。朕人子之情,可 以意得;君臣之義,言在無隱。公為何如?」對曰:「臣無聽 聲視色之妙,特以經事已多,准之常人,竊以憂懼。」帝 泣曰:「公既決之矣,知復何言。」尋而太后崩。其後復因 召見,帝問僧垣曰:「姚公為儀同幾年?」對曰:「臣忝荷朝 恩,于茲九載。」帝曰:「勤勞有日,朝命宜隆。」乃授驃騎大 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又敕曰:「公年過縣車,可停朝謁。 若非別敕,不勞入見。」四年,高祖親戎東討,至河陰,遇 疾,口不能言,瞼垂覆目,不復瞻視,一足短縮,又不能 行。僧垣以為諸藏俱病,不可並治,軍中之要,莫先於 語。乃處方進藥,帝遂得言。次又治目,目疾便愈。末乃 治足,足疾亦瘳。比至華州,帝已痊復,即除華州刺史, 仍詔隨入京,不令在鎮。宣政元年,表請致仕,優詔許 之。是歲,高祖行幸雲陽,遂寢疾,乃召僧垣赴行在所。 內史柳昇私問曰:「至尊貶膳日久,脈候何如?」對曰:「天 子上應天心,或當非愚所及。若凡庶如此,萬無一全。」 尋而帝崩。宣帝初在東宮,常苦心痛,乃令僧垣治之, 其疾即愈。帝甚悅。及即位,恩禮彌隆。嘗從容謂僧垣 曰:「嘗聞先帝呼公為姚公,有之乎?」對曰:「臣曲荷殊私, 實如聖旨。」帝曰:「此是尚齒之辭,非為貴爵之號。朕當 為公建國開家,為子孫永業。」乃封長壽縣公,邑一千 戶。冊命之日,又賜以金帶及衣服等。大象二年,除太 醫下大夫。帝尋有疾,至於大漸。僧垣宿直侍帝,謂隋 公曰:「今日性命,唯委此人。」僧垣知帝診候危殆,必不 全濟,乃對曰:「臣荷恩既重,思在效力,但恐庸短不逮, 敢不盡心。」帝頷之。及靜帝嗣位,遷上開府儀同大將 軍。隋開皇初,進爵北絳郡公。三年,卒,時年八十五。遺 誡衣白恰入棺,朝服勿斂。靈上唯置香奩,每日設清 水而已。贈本官,加荊、湖二州刺史。僧垣醫術高妙,為 當世所推,前後效驗,不可勝紀。聲譽既盛,遠聞邊服。 至於諸蕃外域,咸請託之。僧垣乃搜採奇異,參校徵 效者,為《集驗方》十二卷,又撰《行記》三卷,行於世。長子 察,在江南。

褚該

[编辑]

按《周書》本傳,「該字孝通,河南陽翟人也。晉末遷居江 左。祖長樂,齊竟陵王錄事參軍。父義昌,梁鄱陽王中 記室。該幼而謹厚,有譽鄉曲,尤善醫術,見稱於時。仕 梁,歷武陵王府參軍,隨府西上。後與蕭撝同歸國,授 平東將軍、左銀青光祿大夫,轉驃騎將軍、右光祿大 夫。武成元年,除醫正上士。自許奭死後,該稍為時人」 所重,賓客迎候,亞於姚僧垣。天和初,遷縣伯下大夫。 五年,進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該性淹和,不自矜 尚,但有請之者,皆為盡其藝術,時論稱其長者焉。後 以疾卒。子士則,亦傳其家業。

[编辑]

直魯古

[编辑]

按《遼史》本傳:「直魯古,吐谷渾人。初,太祖破吐谷渾,一 騎士棄橐反射不中而去。及追兵開橐視之,中得一 嬰兒,即直魯古也。因所俘者問其故,乃知射橐者,嬰 之父也。世善醫,雖馬上視疾,亦知標本,意不欲子為 人所得,欲殺之耳。由是進於太祖,淳欽皇后收養之。 長亦能醫,專事鍼灸。太宗時,以太醫給侍,嘗撰脈諸 《鍼灸書》。」行於世。年九十卒。

[编辑]

劉翰

[编辑]

按《宋史》本傳:「翰,滄州臨津人。世習醫業,初攝護國軍 節度巡官。周顯德初,詣闕獻《經用方書》三十卷、《論候》 十卷,《今體治世集》二十卷。世宗嘉之,命為翰林醫官。 其書付史館,再加衛尉司主簿。太祖北征,命翰從行。 建隆初,加朝散大夫、鴻臚寺丞。時太祖求治,事皆覈 實,故方技之士必精練。乾德初,令太常寺考校翰林」 醫官藝術,以翰為優,絀其業不精者二十六人。自後 又詔諸州訪醫術優長者,籍其名,仍量賜裝錢,所在 廚傳給食,遣詣闕。開寶五年,太宗在藩邸,有疾,命翰 與馬志視之。及愈,轉尚藥奉御,賜銀器、緡錢、鞍勒馬。 嘗被詔詳定《唐本草》,翰與道士馬志,醫官翟煦、張素、 吳復珪、王光祐、陳昭遇同議,凡《神農本經》三百六十 種,《名醫錄》一百八十二種,唐本先附一百一十四種, 有名無用一百九十四種,翰等又參定新附一百三十三種。既成,詔翰林學士中書舍人李昉、戶部員外 郎知制誥王祐、左司員外郎知制誥扈蒙詳覆畢,上 之。昉等序之曰:「《三墳》之書,農預其一,《百藥》既辨,本草 序其錄。舊經三卷,世」所流傳,《名醫別錄》,互為編纂。至 梁陶弘景乃以《別錄》參其《本經》,朱墨雜書,時謂明白。 而又考彼功用,為之注釋,列為七卷,南國行焉。逮乎 有唐,別加參校,增藥餘八百味,添注為二十卷。《本經》 漏切則補之,陶氏誤說則證之。然而載歷年祀,又踰 四百,「朱」字墨字,無本得同,舊註新註,其文互闕。非聖 主撫大統之運,永無疆之休,其何以改而正之哉?乃 命盡考傳誤,刊為定本,類例非允,從而革焉。至如筆 頭灰,兔毫也,而在草部,今移附《兔頭骨》之下;半天河, 地漿,皆水也,亦在草部,今移附「土石類」之間;「敗鼓皮」, 移附於獸名;「梧桐淚」,改從於木類;紫礦,亦木也,自玉 石品而改焉;伏翼,實禽也,由蟲魚部而移焉。橘柚附 於果實,食鹽附於光鹽,生薑、乾薑,同歸一類。至於雞 腸、蘩蔞、陸英蒴藋,以類相似,從而附之。仍採陳藏器 《拾遺》、李含光《音義》,或窮源於別本,或傳效於醫家,參 而較之,辨其臧否。至如「突屈白,舊說灰類,今是木根; 天麻根解似赤箭,今又全異。去非取是,特立新條,自 餘刊正,不可悉數。」下採眾議,定為印板。乃以「白」字為 神農所說,「墨」字為名醫所傳。唐附、「今附」,各加顯注。詳 其解釋,審其形性。證謬誤而辨之者,署為《今注》;考文 意而述之者,又為今按。義既判定,理亦詳明。今以新 舊藥合九百八十四種,并《目錄》二十一卷,廣頒天下, 傳而行焉。翰後加檢校工部員外郎,太平興國四年, 命為翰林醫官使,再加檢校戶部郎中。雍熙二年,滑 州劉遇疾,詔翰馳往視之。翰還言「疾必瘳」,既而即死, 坐責受和州團練副使。端拱初,起為尚藥奉御。淳化 元年,復為醫官使。卒,年七十二。

趙自化

[编辑]

按《宋史》本傳:「自化本德州平原人。高祖嘗為景州刺 史,後舉家陷契丹。父知喦脫身南歸,寓居洛陽,習經 方名藥之術,又以授二子自正。自化,周顯德中偕來 京師,悉以醫術稱。知喦卒,自正試方技,補翰林醫學。 會秦國長公主疾,有薦自化診候者,疾愈,表為醫學, 再加尚藥奉御。淳化五年,授醫官副使。時召陳州隱」 士萬適至,館於自化家。會以適補慎縣主簿,適素彊 力無疾,詔下日,自化怪其色變,為《切脈》曰:「君將死矣。」 不數日,適果卒。至道中,有布衣鄭元輔者,嘗依自化 之姻吏部令史張崇敏家,元輔時從自化丐索無所 得,心銜之。乃詣檢上書,告自化漏泄禁中,語及指斥, 非所宜言等事。太宗初甚駭,命王繼恩就御史府鞫 之,皆無狀,斬元輔於都市。自化坐交遊非類,黜為郢 州團練副使。未幾,復舊職。咸平三年,加正使。景德初, 雍王元份洎晉國長公主並上言自化藥餌有功,請 加使秩,領遙郡。上以自化居太醫之長,不當復為請, 求令樞密院召自化戒之。雍王薨,坐診治無狀,降為 副使。二年,復舊官。是冬卒,年五十七。遺表以所撰《四 時養頤錄》為獻,真宗改名《調膳攝生圖》,仍為製序。自 化頗善為篇什。其貶郢州也,有《漢沔詩集》五卷,宋白、 李若拙為之序。又嘗纘自古以方技至貴仕者為《名 醫顯秩傳》三卷。

沙門洪蘊

[编辑]

按《宋史》本傳:「沙門洪蘊,本姓藍,潭州長沙人。母翁初 以無子,專誦佛經,既而有娠,生洪蘊。年十三,詣郡之 開福寺沙門智己求出家,習方技之書。後遊京師,以 醫術知名。太祖召見,賜紫方袍,號廣利大師。太平興 國中,詔購醫方,洪蘊錄古方數十以獻。真宗在蜀邸, 洪蘊嘗以方藥謁見。咸平初,補右街首座,累轉左街」 副僧錄。洪蘊尢工診切,每先歲時言人生死無不應, 湯劑精至,貴戚大臣有疾者,多詔遣診療。景德元年 卒,年六十八。又有廬山僧法堅,亦以善醫著名,久遊 京師,嘗賜紫方袍,號廣濟大師,後還山。景德二年,以 雍王元份久被疾,召赴闕,至則元份已薨,法堅復歸 山而卒。

王懷隱 陳昭遇

[编辑]

按《宋史》本傳:「懷隱,宋州睢陽人。初為道士,住京城建 隆觀,善醫診。太宗尹京,懷隱以湯劑祇事。太平興國 初,詔歸俗,命為尚藥奉御,三遷至翰林醫官使。三年, 吳越遣子惟濬入朝,惟濬被疾,詔懷隱視之。初,太宗 在藩邸,暇日多留意醫術,藏名方千餘首,皆嘗有驗 者。至是,詔翰林醫官院各具家傳經驗方以獻,又萬」 餘首。命懷隱與副使王祐、鄭奇、醫官陳昭遇參對編 類,每部以隋太醫令巢元《方病源候論》冠其首,而方 藥次之,成一百卷。太宗御製序,賜名曰《太平聖惠方》, 仍令鏤板頒行天下,諸州各置醫博士掌之。懷隱後 數年卒。昭遇本嶺南人,醫術尤精驗。初為醫官,領溫 水主簿,後加光祿寺丞,賜金紫。

馮文智

[编辑]

按《宋史》本傳:「文智,并州人。世以方技為業。太平興國中,詣都自陳,召試補醫學,加樂源縣主簿。端拱初,授 少府監主簿。逾年,轉醫官,加少府監丞。嘗隸并代部 署。淳化五年,府州折御卿疾,文智診療獲愈,御卿表 薦之,賜緋,加光祿寺丞。咸平三年,明德太后不豫,文 智侍醫。既愈,加尚藥奉御,賜金紫。六年,直翰林醫官」 院,《東封》轉醫官副使。祀汾陰,又加檢校主客員外郎。 大中祥符五年,卒,年六十。

閻文顯 劉贇

[编辑]

按《宋史馮文智傳》:「自建隆以來,近臣皇親諸大校有 疾,必遣內侍挾醫療視,群臣中有特被眷遇者亦如 之。其有效者,或遷秩賜服色。邊郡屯帥多遣醫官醫 學隨行,三年一代。出師及使境外,貢院鎖宿,皆令醫 官隨之。京城四面,分遣翰林祇候療視將士,暑月即 令醫官合藥,與內侍分詣城門寺院,散給軍民。上每」 便坐閱兵,有被金瘡者,即令醫官處療。咸平中,有軍 士嘗中流矢,自頰貫耳,眾醫不能取,醫官閻文顯以 藥傅之,信宿而鏃出,上嘉其能,命賜緋。又有醫學劉 贇,亦善此術。天武右廂都指揮使韓晸,從太祖征晉 陽,弩矢貫左髀,鏃不出幾三十年。景德初,上遣贇視 晸,贇傅以藥出之,步履如故。晸請見,自陳感激,願得 死所,又極稱贇之妙。賜贇白金,遷醫官。

許希

[编辑]

按《宋史》本傳:「希,開封人,以醫為業,補翰林醫學。景祐 元年,仁宗不豫,侍醫,數進藥不效,人心憂恐。冀國大 長公主薦希,希診曰:『鍼心下包絡之間,可亟愈。左右 爭以為不可,諸黃門祈以身試,試之無所害,遂以鍼 進而帝愈。命為翰林醫官,賜緋衣銀魚及器幣,希拜 謝,已,又西嚮拜。帝問其故,對曰:『扁鵲,臣師也。今者非 臣之功,殆臣師之賜,安敢忘師乎』』?」乃請以所得金興 扁鵲廟,帝為築廟於城西隅,封靈應侯。其後廟益完, 學醫者歸趨之,因立太醫局於其旁。希至殿中省尚 藥奉御,卒。著《神應鍼經要訣》行於世。

錢乙

[编辑]

按《宋史》本傳:「乙字仲陽,本吳越王俶支屬,祖從北遷, 遂為鄆州人。父穎,善醫,然嗜酒喜游。一旦東之海上 不反,乙方三歲,母前死,姑嫁呂氏哀而收養之,長誨 之醫,乃告以家世,即泣請往跡。尋,凡八九反,積數歲, 遂迎父以歸,時已三十年矣。鄉人感慨,賦詩詠之。其 事呂如事父。呂沒無嗣,為收葬行服。乙始以《顱囟方》」 著名,至京師視長公主女疾,授翰林醫學。皇子病瘈, 瘲乙進黃土湯而愈。神宗召問黃土所以愈疾狀,對 曰:「以土勝水,水得其平,則風自止。」帝悅,擢太醫丞,賜 金紫。由是公卿宗戚家延致無虛日。廣親宗子病,診 之曰:「此可毋藥而愈。」其幼在傍,指之曰:「是且暴疾驚 人,後三日過午,可無恙。」其家恚不答。明日,幼果發癇 甚,急召乙治之,三日愈。問其故,曰:「火色直視,心與肝 俱受邪,過午者,所用時當更也。」王子病嘔泄,他醫與 剛劑,加喘焉。乙曰:「是本中熱,脾且傷,奈何復燥之?將 不得前後溲?」與之石膏湯,王不信謝去。信宿寖劇,竟 如言而效。士病欬,面青而光,氣哽哽。乙曰:「肝乘肺,此 逆候也。若秋得之,可治,今春不可治。」其人祈哀,強予 藥。明日曰:「吾藥再瀉肝而不少卻,三補肺而益虛,又 加脣白,法當三日死。今尚能粥,當過期。」居五日而絕。 孕婦病,醫言胎且墮。乙曰:「娠者五臟傳養,率六旬乃 更。誠能候其月,偏補之,何必墮?」已而母子皆得全。又 乳婦因悸而病,既愈,目張不得瞑。乙曰:「煮郁李酒飲 之使醉即愈。所以然者,目系內連肝膽,恐則氣結,膽 衡不下,郁李能去結,隨酒入膽,結去膽下,則目能瞑 矣。」飲之果驗。乙本有羸疾,每自以意治之,而後甚歎 曰:「此所謂周痺也,入臟者死,吾其已夫!」既而曰:「吾能 移之使在末。」因自製藥,日夜飲之,左手足忽攣不能 用,喜曰:「可矣。」所親登東山得茯苓,大踰斗,以法噉之 盡,由是雖偏廢,而風骨悍堅如全人。以病免歸不復 出。乙為方,不名一師,於書無不闚,不靳靳守古法。時 度越縱舍,卒與法會。尤邃《本草》諸書,辨正闕誤。或得 異藥,問之,必為言生出本末、物色名貌差別之詳,退 而考之皆合。末年攣痺寖劇,知不可為,召親戚訣別, 易衣待盡,遂卒,年八十二。

僧智緣

[编辑]

按《宋史》本傳:「智緣,隨州人,善醫。嘉祐末,召至京師,舍 於相國寺,每察脈,知人貴賤禍福休咎,診父之脈而 能道其子吉凶,所言若神,士大夫爭造之。王珪與王 安石在翰林,珪疑古無此。安石曰:『昔醫和診晉侯,而 知其良臣將死。夫良臣之命,乃見於其君之脈,則視 父知子,亦何足怪哉!熙寧中,王韶謀取青唐,上言蕃 族重僧,而僧結吳叱臘主部帳甚眾,請智緣與俱至 邊』。」神宗召見,賜白金,遣乘傳而西,遂稱經略大師。智 緣有辯口,徑入蕃中說結吳叱臘歸化,而他族俞龍 珂、禹藏訥令支等皆因以書款韶,頗忌惡之,言其撓 邊事。召還,以為右街首座,卒。

===金===
考證

紀天錫

[编辑]

按《金史》本傳:「天錫,字齊卿,泰安人。早棄進士業,學醫, 精於其技,遂以醫名世。集註《難經》五卷,大定十五年 上其書,授醫學博士。」

[编辑]

許國禎子扆

[编辑]

按《元史》本傳:「國禎,字進之,絳州曲沃人也。祖濟,金絳 州節度使。父目嚴,榮州節度叛官。皆業醫。國禎博通 經史,尤精醫術。金亂,避地嵩州永寧縣。河南平,歸寓 太原。世祖在潛邸,國禎以醫徵至翰海留守,掌醫藥。 莊聖太后有疾,國禎治之,刻期而愈。乃張宴賜坐,太 后時年五十三,遂以白金鋌如年數賜之。伯撒王妃」 病目,治者鍼誤損其明,世祖怒,欲坐以死罪。國禎從 容諫曰:「罪固當死,然原其情,乃恐怖失次所致。即誅 之後,誰敢復進。」世祖意解,且獎之曰:「國禎之直,可作 諫官。」宗王昔班屢請以國禎隸帳下,世祖重違其請, 將遣之,辭曰:「國禎蒙恩拔擢,誓盡心以報,不敢易所 事。」乃不果遣。世祖過飲馬湩,得足疾,國禎進藥,味苦, 卻不服。國禎曰:「古人有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 耳利於行。」已而足疾再作,召國禎入視。世祖曰:「不聽 汝言,果困斯疾。」對曰:「良藥苦口,既知之矣,忠言逆耳, 願留意焉。」世祖大悅,以七寶馬鞍賜之。憲宗三年癸 丑,從征雲南,機密皆得參與,朝夕未嘗離左右。或在 告,帝輒為之不悅。九年己未,世祖帥師圍鄂州,獲宋 人數百族,諸將欲盡阬之,國禎立請止誅其兇暴,餘 皆獲免。及師還,招降民數十萬口,疲餓顛仆者滿道。 國禎白發蔡州軍儲糧賑之,全活甚眾。世祖即位,錄 前勞,授榮祿大夫、提點太醫院事,賜金符。至元三年, 改授金虎符。十二年,遷禮部尚書。國禎嘗上疏言:「慎 財賦」,禁服色、明法律、嚴武備、設諫官、均衛兵、建學校、 立朝儀,事多施行。凡所薦引,皆知名士,士亦歸重之。 帝與近臣言及勳舊大臣,因謂國禎曰:「朕昔出征,同 履艱難者,惟卿數人在耳。」遂拜集賢大學士,進階光 祿大夫。每進見,帝呼為「許光祿」而不名。由是內外諸 王大臣皆以「許光祿」呼之。陞翰林集賢大學士。卒,年 七十六。時大臣非有勳德為帝所知者,罕得贈諡,特 贈國禎金紫光祿大夫,諡「忠憲」,人以為榮。後加贈推 誠廣德協恭翊亮功臣、翰林學士承旨、上柱國,追封 薊國公。初,國禎母韓氏,亦以能醫侍莊憲太后,又善 調和食味稱旨,凡四方所獻珍膳旨酒,皆命掌之。太 后閔其勞,賜以真定宅一區,歲給衣廩終身,國禎由 是家焉。子扆,字君黼,一名忽魯火孫,從其父國禎事 世祖於潛邸,進退莊重,世祖喜之,賜今名,俾從許衡 學。入備宿衛,忠慎小心。嘗因事忤旨,欲罪之。帝後悔, 謂近侍帖哥曰:「朕欲罪忽魯火孫,汝何不言?汝二人 自今結為兄弟,有所譴責,則更相進諫。」乃置金酒中, 賜二人飲以為盟。時裕宗居東宮,帝又諭忽魯火孫 曰:「若太子罪汝,將誰諫耶?」遂命東宮臣慶山奴亦同 飲金酒。俄除禮部尚書、提點太醫院事,賜日月龍鳳 紋綺衣二襲。每外國使至,必命與之語,辭理明辨,莫 不傾服。改尚醫太監。帝嘗命畫工寫其像賜之,轉正 議大夫,仍提點太醫院事。有竊大安閣禮神之幣者, 將誅之,群臣莫敢言,忽魯火孫獨諫曰:「敬神,善事也。 因置人於死地,臣恐神不享所祭。」帝即命釋之。忽魯 火孫與丞相安童善,國政多所贊益,桑哥忌之,數譖 於上,帝不之信。桑哥敗,繫於左掖門,帝命忽魯火孫 往唾其面,辭不可。帝稱其仁厚,賜以白玉帶,且諭之 曰:「以汝明潔無瑕,有類此玉,故以賜汝也。」成宗即位, 遷中書右丞,行太常卿,力辭。乃命以中書右丞署太 常事,俄改陝西行中書省右丞。時關中饑,議發倉粟 賑之。同列以未得請於朝,不可。忽魯《火孫》曰:「民為邦 本,今饑餒如此,若俟命,下無及矣。擅發之罪,吾當獨 任之,不以累公等。」遂大發粟,不數日,命亦下。明年旱, 禱於終南山而雨,歲以大熟,民皆畫像祀之。忽魯火 孫不事生業,田宅皆上所賜。有足疾不能行,仁宗以 為先朝老臣,特敕乘小輿入禁中,訪以舊事。後足益 弱不可出,每國有大政,詔使近侍即其家問之。特授 榮祿大夫、大司徒,食其祿終身。贈推忠守正佐理功 臣、光祿大夫、陝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柱國,追 封趙國公,諡《僖簡》。

太醫院部藝文一

[编辑]

《御製銅人腧穴針灸圖序略》
明·英宗

[编辑]

宋天聖中,創作《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三卷,刻諸石,復 「范銅肖人,分布腧穴於周身,畫為竅焉。脈絡條貫,纖 悉明備,考經按圖,甚便來學,於今四百餘年,石刻漫 滅而不完,銅像昏暗而難辨。朕重民命之所資,念良 製之當繼,乃命襲石范銅,倣前重作,加精緻焉。建諸 醫官,式廣教詔,來者尚敬之哉。」

===
《太醫院題名碑記》
黃洪憲
===太醫掌醫之政令,聚四方藥材,以共醫事。凡邦之有

疾病者,使各分其屬治之。而聖濟殿舊為御藥房,擇 精通醫術者分番給直,以供進御。子弟肄學,分十三 科教試而黜陟之。院故有題名碑,歲久堙壞。今院使 朱公儒視事方新,鳩工重鐫,石以示來者,屬《洪憲》為 記。

按《太醫院題名記》:先少保東山公為院使時,重立先少保事。定陵嘗於乾清宮西煖閣切脈,奏曰:「聖體病在肝腎,宜寬平以養氣,安靜以益精。」 上喜,命大璫陸敬書之屏。當癸未殿試,先太傅文恪公名在第一。臚傳日,定陵顧左右曰:「此老子積德也。」 先少保平生急友誼,嘗深入詔獄,救沈先生思孝,海內傳之。匪獨以仁術見重當代也。

太醫院部藝文二

[编辑]

《贈國醫張子和》
金·李夷

[编辑]

禁籞喧喧以字行,麤工往往笑狂生。天將借手開《金 匱》,雲本無心到玉京。歌嘯動成千日醉,留連翻厭五 侯鯖。祝君莫觸曹瞞怒,世上青黏要指名。

太醫院部紀事

[编辑]

《史記刺客傳》:「荊軻逐秦王,秦王環柱而走,群臣皆愕, 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 尺寸之兵,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召不得。上 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乃逐秦王,而卒惶急 無以擊軻,而以手共搏之。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藥 囊提荊軻也。左右既殺軻,秦王論功賞群臣及當坐」 者各有差,而賜夏無且黃金二百鎰,曰:「無且愛我。」乃 以藥囊提荊軻也。

《浙江通志》:「張永,洛陽人。為翰林醫學,與太醫令李會 通同時。會通宮中治疾不效,永繼之,出其方,與會通 無異,但改煎為散耳,疾遂愈。與會通同授駐泊郎,扈 從高宗南渡,因家餘姚。後登進士,至禮部尚書學士。 所著有《衛生家寶》及《小兒方》傳於世。」

《醫統》:「王克明,字彥昭,湖州烏程人。紹興間為名醫,深 究《素》難,工針石,起死良多。試禮部,中選醫官,累遷翰 林醫正,賜金紫服。」

陳文仲,字子季,宿州人。明大小方脈,尤精心於小兒 痘疹,濟困持危,多收奇效。淳祐中為侍郎、翰林醫正, 與鄭惠卿同編「《幼幼新書》《小兒病源方》」行世。

陳自明,字良甫,號臨川,建康人。宋嘉熙中為太醫諭, 世業醫,至自明益精妙,有超世活人之志,著有《婦人 良方》行世。

《蘇州府志》:「元劉岳字公泰,祖開宗,醫名家,自南康東 游吳,遂居焉。元世祖詔求南士,有司以岳應入覲便 殿,詢其先業,即命以奉議大夫,官太醫院,俾出入幃 幄,時稱為劉三點,以其指點三下,洞知六脈云。」 《衢州府志》:「劉光大字宏甫,元至元二十三年任衢州 路醫學提領,後陞本學教授。創三王廟,繪塑聖像,置 四齋」,左曰《調神全生》,右曰《精微虛靜》。

《淮安府志》:「潘思誠,素儒者,隱於醫。至正間,以薦者上, 授淮安路醫學教授。委蛇退慝,然終不能自隱。四方 賢傑高其風者,皆翕然與之遊。得市藥錢,持入奉母。 其餘擊鮮沽酒,會賓客談古今道德,豁如也。歿後,學 者咸稱之曰充逸先生。」

《鳳陽府志》:「郝志才,深明醫理,明初召為太醫院判。高 帝詔云:『前郝志才行醫濠梁,時,朕病篤,志才針以調 其氣,藥以理其中。以當時言,不過回一微命耳,今則 君命也。故職醫官,終年今壽高,特敕子代,令致仕。 徐富善卿人,通醫理,元末避亂,采藥金剛臺山中,明 洪武間起太醫院,指到生春,識者謂前身盧扁,當世 岐』」黃也。

《震澤紀聞》:戴元禮,浙之金華人。為醫,得丹谿之傳。洪 武中,官太醫院尚書。嚴震直病,上語元禮曰:「好治之, 不愈且扺罪。」應手而愈。後上疾大漸,強起坐便殿,召 諸侍醫,數以用藥無狀賜死。謂元禮有仁義,特生之, 令致仕。太宗在潛邸,得瘕疾,韓公懋治之輒愈。俄復 發,如是數四。公懋曰:「臣技竭矣,元禮當能治之。」乃召 之至,問所用藥,公懋以告。曰:「皆是也。」又問上所嗜,曰: 「生芹。」曰:「吾得之矣。」乃處劑以進。是夜上暴下,明視之, 皆細蝗也,蓋食生芹所致耳。有妃嗜燒酒,患腹痛,治 之愈。曰:「十年復發,不可為矣。」十年果卒。

《醫統》戴元禮,丹谿弟子,博學精醫。洪武中,徵為太醫 院使。眼界無人,及薦蔣用文入院,會談,大喜曰:「吾儒而為醫,茲來共昌吾道,乃國家民命之大幸也。」所著 有《訂証丹谿》《金匱勾元》三卷、《證治要法》《證治類方》若 干卷行世。

盛啟東,名寅,姑蘇吳縣人。少習舉業弗利,遂工醫,受 業元禮,得《祕傳》治病奇效,醫名大振。永樂徵為太醫 院御醫。太宗召入宮,診后脈,奏「六脈離經,將近分解」, 果得一子,遷太醫院使。

《江寧府志》:「『蔣用文,句容人。永樂中以儒醫薦,官至太 醫院判。仁宗監國,用文與黃淮、蹇義等同輔,知無不 言。一日,論殺囚數百人,用文入朝,從容為言可矜狀, 上悉宥之。上嘗論保和之要,對曰:『在要正氣耳。正氣 完,邪氣無自入焉』。又嘗問:卿於醫效率緩,何也』?對曰: 『善治者必固本,急之恐傷其本,是以聖人戒欲速也』。」 仁宗嘗稱其嘉言足以裨治道。

《醫統》:「董宿,四明人,正統間為太醫院使,深察藥性,博 究醫書,治療立方,輒有奇效,故集《奇效良方》七十卷, 今行於世。」

郁震,字鼎文,蘇州常熟人。累世業醫,至震尤讀書尚 氣節。初以名醫徵至京,復以才武從偏師經略西域 諸國者三,以功賜三品服,世授蘇州府醫學正科,著 《醫書纂要》等集。弟性,字鼎志,醫學該博,人稱「二難。」 黃編,字楚祥,少孤,承母訓業儒,既而曰:「醫者,仁術也。 苟精之,上可以事君親,下可以濟人物。」遂深究《素》《難》 之旨,以醫名淮揚。正統初,徵為太醫。景泰間,院使董 宿薦於上。侍藥奏功,廣收四方名士聚闕下。務以保 和聖躬為己任。成化中,遷南京太醫。

《太平府志》:「陸維恭精於醫,診視高帝有功,除太醫院 判。子才修父業,景泰間亦任院判,京師稱陸一貼才。 生三子,長道豫,字克賢;次道常,字克容,客任蕪湖訓 科。又次道源,字克貞,任太醫院御醫。道豫子敏,字懋 學,以太醫院醫生中景泰元年順天鄉試。敏弟敔,字 懋韶,任本府正科,陸氏代以善療傷寒名敔,尤收速」 效。觀形色。即知病源。一時重之。

《嚴州府志》:「方叔和,建德人。精通醫術,兼讀儒書。成化 間,禮部列名欽取赴京,授御醫。適岐王搆疾,叔和胗 療有效,累受白金文綺之賜。八年,陳乞歸田,賜之敕 命,有曰:『御醫方叔和,早有醫名,旋登仕籍,歲年滋久, 勞效良多。用進爾階,錫之敕命,益精乃術,毋曠攸司。 湧幢小品:太醫署中有三皇小像,世廟從侍醫之請』」, 作「景惠殿」,令大臣春秋主祀。

《浙江通志》:「嚴元字宗人,餘杭人。少業儒不售,從父耔 謁選京師,屬有詔選醫士,元故暢岐黃家言,就試禮 部宗伯,大奇之,隸籍太醫院,授吏目。世宗命纂修袖 珍諸方,錄成,賜銀幣甚渥。世宗幸承天門,元扈從,居 常宣詔診視,及東宮、後宮疾,治輒效。輒拜金綺賜,至 徹御前酒饌以優寵之。九載考績,授御醫。為人所忌」, 竟中蜚語,落職,士論咸惜之。

《醫統》唐椿,字尚齡,號恕齋,嘉定人。世為醫官,至椿尤 博極群書,念醫學浩瀚,後學者有望洋之歎,因蒐集 諸家精要,附以己意,編集成帙,名《源病集要》二十卷, 人多宗之。

薛已字新甫,號立齋,吳郡人。性資敏穎,見識聰明,於 醫極精,故謂「十三科要皆一理。」因見外科之醫,固執 《局方》,不循表裏、虛實、經絡之宜,而誤人者眾,遂大發 所蘊,皆以內外合一之道,對証處方,隨手而愈。嘉靖 初,徵為太醫院使者。有《外科心法》《發揮精義》等書,凡 十餘種。

徐偉,號杏莊,其先姑蘇人。世業儒醫,從龍北上,屢世 官太醫院,至公尤精顯。侍世宗皇帝,簡擢銀臺通政 使,大小臣工,有疾求藥,無不刻期獲愈。性行純厚,謙 和極至。有因《七情》而感疾者,諸醫不能治,公先慰之 以善言,次投之以藥餌,而陳痼久疾,罔不即愈。 許紳字大章,別號警菴,順天人。公性資敏慧,少習儒, 既成棄去,究心醫術,深契軒岐奧旨,漢唐以下諸名 家論說,罔不參互考定,以求至當,故診視輒有奇效。 上嘉悅之,累陞禮部尚書,贈太子太師,恩封三代。 盧志,字宗尹,號丹谷,太倉人。自曾祖佐以下俱隸太 醫院,至君業尤精專,為時所宗。歷官院判,常奉旨纂 修《本草》,并著《醫學百問》《脈家典要》及《增定醫學綱目》 等書。

《休寧縣志》:「金有奇字養純,上溪口人。精岐黃術,授太 醫吏目。崇禎辛巳,山寇披猖,官兵駐勦,多嬰癘疫,瀕 危者悉賴以生,裹糧踵謝,卻弗受。家雖貧,事老母必 供甘旨,凡所入皆與弟共之。著有《杏春齋詩》《孝悌歌》 行世。」

《長安客話》:「太醫院署有古銅人,虛中注水,關竅畢通, 古色蒼碧,瑩然射目,相傳海潮中出者。」

太醫院例於端陽日差官至南海子,捕蝦蟆擠酥以 合藥,製紫金錠。某張大其事,備鼓吹旗旛,喧闐以往。 或嘲以詩曰:「抖擻威風出鳳城,喧喧鼓吹擁霓旌。穿 林披莽如虓虎,捉得蝦蟆剜眼睛

太醫院部雜錄

[编辑]

《緇素錄》:「太醫院醫士分十三科」,循元醫學之舊也。十 三科者,大方脈、雜醫科、小方脈科、風科、產科、眼產口 齒兼咽喉科、正骨兼金瘡科、瘡腫科、針灸科、祝由書 禁科。其設立醫學,蓋從太醫院太使王猷、副使王安 仁之請。其程試科目,每三年一試,期以八月。中選者 來春二月赴大督省試。其法考較醫經,辨驗藥味,合 試經書,則《素問》《難經》《聖濟錄》《本草》《千金翼》方也。元惟 重其選,故名醫特多。明則試醫士,不過論一篇,歌訣 一首而已,人多忽焉,不以為意。此華亭唐文恪公有 「京師無良醫」之歎也。

《春明夢餘錄》:「古者史官、樂官與夫醫卜之官,皆世掌 之。業不兼官,官不二事,懼其不精也。況乎醫不三世, 不服其藥,執技以事上者,惟醫為難精,惟疾病為不 可不謹。是故食醫之下有疾醫,調飲食者,不兼於治 病也。疾醫之下有瘍醫,察內證者,不兼於外證也。瘍 醫之藥有獸醫,治禽獸者,不兼於治人也。」

《周禮》「醫師,原人血脈、經絡、骨髓、陰陽表裏,察天五運 並時,六氣,眠人五聲、五色、九竅、九臟之動,以探百病 之源,決死生之分,而度箴石湯火之所施,為之經方, 本草藥石寒溫之性,量疾病深淺,度氣感輕重,假藥 味五苦六辛之滋,調水火齊和之宜,以通閉解結,致 五味五穀五藥之養,而反之於平。至齊之得,猶慈石」 取鐵,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熱益熱,以寒益寒,精氣 內傷而見於外,以愈為劇,以生為死。故諺曰:「有病不 治,常得中醫。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