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667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六百六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六百六十七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六百六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六百六十七卷《目錄》。

 《王寮部·名臣列傳二》

  《南齊》:

  陸慧曉、      何昌㝢。

  顧憲之      《王諶》

  蔡約。

  北魏。

  《韓子熙》:

  隋。

  崔賾、       《王延》

  《王貞       常得志》。

  《尹式》。

  唐:

  李撝       《李善》。

  《後唐》:

  劉贊。

  宋:

  姚坦、       《張茂直》

  周孟陽,      《黃裳》。

  明。

  桂彥良、      《李希顏》。

  《董子莊》      《劉淳》。

  程通、       《蕭用道》。

  金實       葉銘臻。

  葉生、       趙季通

  楊黼、       《宋子環》

  王瀹、       《劉良》

  凌翰。

《官常典》第六百六十七卷。

王寮部名臣列傳二[编辑]

南齊[编辑]

陸慧曉[编辑]

按《南齊書》本傳:「慧曉,字叔明,吳郡吳人也。清介正立, 不雜交遊。會稽內史同郡張暢見慧曉童幼,便嘉異 之。張緒稱之曰:『江東裴樂也。初應州郡辟,舉秀才,衛 尉史,歷諸府行參軍。以母老還家,侍養十餘年不仕。 太祖輔政,除為尚書殿中郎。鄰族來相賀,慧曉舉酒 曰:『陸慧曉年踰三十,婦父領選,始作尚書郎。卿等乃 復以為慶邪』』?」太祖表禁奢侈,慧曉撰答詔草,為太祖 所賞,引為太傅東閣祭酒。建元初,仍遷太子洗馬。武 陵王曄守會稽,上為精選僚吏,以慧曉為征鹵功曹, 與府參軍沛國劉璡同從述職。行至吳,璡謂人曰:「吾 聞張融與陸慧曉並宅,其間有水,此水必有異味。」遂 往,酌而飲之。廬江何點薦慧曉於豫章王嶷,補司空 掾,加以恩禮。轉長沙王鎮軍諮議參軍。安陸侯緬為 吳郡,復禮異慧曉,慧曉求補緬府諮議參軍,遷始興 王前將軍安西諮議,領冠軍錄事參軍,轉司徒從事 中郎,遷右長史。時陳郡謝朏為左長史,府公竟陵王 子良謂王融曰:「我府二上佐,求之前世,誰可為比?」融 曰:「兩賢同時,便是未」有前例。子良於西邸抄書,令慧 曉參知其事。尋遷西陽王征鹵、巴陵王後軍、臨汝公 輔國三府長史,行府州事。復為西陽王左軍長史,領 會稽郡丞,行郡事。隆昌元年,徙為晉熙王冠軍長史, 江夏內史,行郢州事。慧曉歷輔五政,治身清肅,僚佐 以下造詣,趣起送之。或謂慧曉曰:「長史貴重,不宜妄 自謙屈。」答曰:「我性惡人無禮,不容不以禮處人。」未嘗 卿士大夫,或問其故,慧曉曰:「貴人不可卿,而賤者可 卿。人生何容立輕重於懷抱!」終身常呼人位。建武初, 除西中郎長史行事,內史如故。俄徵黃門郎,未拜,遷 吏部郎。尚書令王晏選門生補內外要局,慧曉為用 數人而止。晏恨之,送女妓一人,欲與申好,慧曉不納。 吏曹都令史。歷政以來,諮執選事,慧曉任己獨行,未 嘗與語。帝遣左右單景儁以事誚問,慧曉謂景儁曰: 「六十之年,不復能諮都令史為吏部郎也。上若謂身 不堪,便當拂衣而退。」帝甚憚之。後欲用為侍中,以形 短小乃止。出為輔國將軍、晉安王鎮北司馬、征北長 史、東海太守,行府州事。入為五兵尚書,行揚州事。崔 惠景事平,領右軍將軍,出監南徐州。少時,仍遷持節、 督南兗兗徐青冀五州軍事、輔國將軍、南兗州刺史。 至鎮,俄爾以疾歸。卒,年六十二,贈太常。

何昌㝢[编辑]

按《南齊書》本傳:「昌㝢,字儼望,廬江灊人也。少而淹厚,

為伯父司空尚之所遇。宋建安王休仁為揚州,辟昌
考證

㝢州主簿,遷司徒行參軍、太傅五官、司徒東閣祭酒, 尚書儀曹郎。建平王景素為征北、南徐州,昌宇又為 府主簿,以夙素見重。母老求祿,出為湘東太守,加秩 千石,為太祖驃騎功曹。昌宇在郡,景素被誅,昌宇痛」 之,至是啟太祖曰:「伏尋故建平王因心自遠,忠孝基 性,徽、和之譽,早布國言;勝、素之情,夙洽民聽。世祖綢 繆,太宗眷異,朝中貴人,野外賤士,雖聞見有殊,誰不 悉斯事者?元徽之間,政關群小,搆扇異端,共令傾覆, 殷勤之非,古人所悼。況蒼梧將季,能無衒惑,一年之 中,藉者再三,有必顛之危,無蹔立之」安。行路寒心,往 來跼蹐。而王夷慮坦然,委之天命。惟謙惟敬,專誠奉 國。閨無執戟之衛,門闕衣介之夫,此五尺童子所見, 不假闊曲言也。一淪疑似,身名頓滅,冤結淵泉,酷貫 穹昊。時經隆替,歲改三元,曠蕩之惠亟申,被枉之澤 未流,俱沐溫光,獨酸霜露。明公鋪天地之施,散雲雨 之潤,物無巨細,咸被「慶渥。若今日不蒙照滌,則為萬 代冤魂昌宇,非敢慕慷慨之士,激揚當世,實義切於 心,痛入骨髓,瀝腸紓憤,仰希神照,辯明枉直,亮王素 行,使還名帝籍,歸靈舊塋,死而不泯,豈忘德于黃壚。 分軀碎首,不足上謝。」又《與司空褚淵書》曰:「天下之可 哀者有數,而埋冤于黃泉者為甚焉。何者?百年之壽, 同于朝露,揮忽去留,寧足道哉!政欲闔棺之日,不隕 令名,竹帛傳芳烈,鐘石紀清英。」是以昔賢甘心于死 所者也。若懷忠抱義,而負枉冥冥之下,時主未之矜, 卿相不為言,良史濡翰,將被以惡名。豈不痛哉!豈不 痛哉!竊尋故建平王地屬親賢,德居宗望,道心惟沖, 睿性天峻。散情風雲,不以塵務嬰衿;明發懷古,惟以 琴書娛志,言忠孝,行惇慎,二公之所深鑒也。前者阮、 楊連黨,搆此紛紜,雖被明于朝貴,愈結怨于群醜。覘 察繼蹤,疑防重著,小人在朝,《詩史》所歎。少一句清識飲 涕。王每永言終日,氣淚交橫,既推信以期物,故日去 其備衛,朱門蕭條,示存典刑而已。求解徐州,以避北 門要任;苦乞會稽,貪處東甌閑務。此並彰於事跡,與 公道味相求,期心有素。方共經營家國,劬勞王室,何 圖時不我與,契闊屯昏,忠誠弗亮,罹此百殃。歲朔亟 流,已經四載,皇命惟新,人沾天澤。而幽然深「酷,未蒙 照明,封殯卑雜,窮魂莫寄,昭穆不序,松柏無行,事傷 行路,痛結幽顯。吾等叩心泣血,實有望于聖時。公以 德佐世,欲物得其所,豈可令建平王枉直不分邪!」田 叔不言梁事,袁絲諫止淮南,以「兩國釁禍,尚回帝意, 豈非親親之義,寧從敦厚。而今疑似未辨,為世大戮, 若使王心跡得申,亦示海內理冤枉,明是非,存亡國, 繼絕世,周漢之通典,有國之所急也。昔叔向之理,恃 祁大夫而獲亮;戾太子之冤,資車丞相而見察。幽靈 有知,豈不眷眷於明。顧碎首抽脅,自謂不殞。」淵答曰: 「追風古人,良以嘉歎。但事既昭晦,理有逆從,建平初 阻,元徽未悖,專欲委咎阮、楊,彌所致疑。于時正亦謬 參此機,若審如高論,其愧特深。」太祖嘉其義,轉為記 室,遷司徒左西太尉戶曹屬,中書郎王儉衛軍長史。 儉謂昌宇曰:「後任朝事者,非卿而誰。」永明元年,竟陵 王子良表置文學官,以昌宇為竟陵王文學,以清信 相得,意好甚厚。轉揚州別駕,豫章王又善之。遷太子 中庶子,出為臨川內史。除廬陵王中軍長史,未拜,復 為太子中庶子,領屯騎校尉。遷吏部郎,轉侍中。臨海 王昭秀為荊州,以昌宇為西中郎長史、輔國將軍、南 郡太守,行荊州事。明帝遣徐元慶西上,害蕃鎮諸王, 元慶至荊州,欲以便宜從事。昌宇曰:「僕受朝廷意寄, 翼輔外蕃,何容以殿下付君一介之使?若朝廷必須 殿下還,當更聽後旨。」昭秀以此得還京師。建武二年, 為侍中,領長水校尉,轉吏部尚書,復為侍中,領驍騎 將軍。四年,卒,年五十一,贈太常,諡簡子。昌宇不雜交 游,通和汎愛,歷郡皆清白,士君子多稱之。

顧憲之[编辑]

按《南齊書陸慧曉傳》:「同郡顧憲之,字士思,宋鎮南將 軍凱之孫也,性尤清直。永明六年,為隨王東中郎長 史,行會稽郡事。時西陵戍主杜元懿啟吳興無秋,會 稽豐登,商旅往來,倍多常歲。西陵牛埭稅官格日三 千五百,元懿如即所見,日可一倍,盈縮相兼,略計年 長百萬。浦陽南北津及柳浦四埭,乞為官領攝,一年」 格外長四百許萬。西陵戍前檢稅無妨戍事,餘三埭 自舉腹心。世祖敕示會稽郡,「此詎是事,宜可訪察。」即 啟憲之議曰:「尋始立牛埭之意,非苟逼僦以納稅也。 當以風濤迅險,人力不捷,屢致膠溺,濟急利物耳。既 公私是樂,所以輸直無怨,京師航渡,即其例也。而後 之監領者,不達其本,各務己功,互生理外,或禁遏別 道,或空稅江行,或撲船倍價,或力周而猶責。凡如此 類,不經埭煩牛者上詳。被報格外十條,並蒙停寢。」從 來諠訴,始得暫弭。案吳興頻歲失稔,今茲尤饉,去乏 從豐,良由饑棘。或徵貨貿粒,還拯親累;或提攜老弱, 陳力餬口。埭司責稅,依格弗降,舊格新減,尚未議登, 格外加倍,將以何術?皇慈恤隱,振廩蠲調,而元懿幸災榷利,重增困瘼,人而不仁,古今共疾。且比見加格 置市者,前後相屬,非惟新加無贏,並皆舊格猶闕。愚 恐元懿今啟,亦當不殊。若事不副言,懼貽譴詰,便百 方侵苦,為公賈怨。元懿稟性苛刻,已彰往效,任以物 上,譬以狼將羊,其所欲舉腹心,亦當虎而冠耳。《書》云: 「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此言盜公為損,蓋微斂 民所害乃大也。今雍熙在運,草木含澤,其非事宜,仰 如聖旨。然掌斯任者,應簡廉平,廉則不竊于公,平則 無害于民矣。愚又以便宜者,蓋謂便于公,宜于民也。 竊見頃之言便宜者,非能于民力之外,用天分地也, 率皆即日不宜于民,方來不便于公,名與「實反,有乖 政體。凡如此等,誠宜深察。山陰一縣,課戶二萬,其民 貲不滿三千者,殆將居半,刻又刻之,猶且三分餘一。 凡有貲者,多是士人,復除其貧極者,悉皆露戶役民。 三五屬官,蓋惟分定,百端輸調,又則常然,比眾局檢 校,首尾尋續,橫相質累者,亦復不少。一人被攝,十人 相追,一緒裁萌,千孽互起」,蠶事弛而農業廢,賤取庸 而貴舉責,應公贍私,日不暇給,欲無為非,其可得乎? 死且不憚,矧伊刑罰,身且不愛,何況妻子。是以前檢 未窮,後巧復滋,網辟徒峻,猶不能悛。竊尋民之多偽, 實由宋季,軍旅繁興,賦役殷重,不堪勤劇,倚巧祈優, 積習生常,遂迷忘反。四海之大,黎庶之眾,心用參差, 難卒澄一。「化宜以漸,不可疾責,誠存不擾,藏疾納汙, 實增崇曠,務詳寬簡,則稍自歸淳。」又被符簡,病前後 年月久遠,其事不存,符旨既嚴,不敢闇信,縣簡送郡, 郡簡呈使,殊形詭狀,千變萬源,聞者忽不經懷,見者 實足傷駭。兼親屬里伍,流離道路,時轉寒涸,事方未 已,其士人婦女,彌難厝衷。不簡則疑其有巧,欲簡復, 未知所安。愚謂此條,宜委縣簡保,舉其綱領,略其毛 目,乃囊漏不出貯中,庶嬰疾沉痼者,重荷生造之恩 也。又永興、諸暨,離唐宇之寇擾,公私殘燼,復特彌甚。 儻值水旱,實不易念。俗諺云:「會稽打鼓送卹,吳興步 檐令史。」會稽舊稱沃壤,今猶若此;吳興本是塉土,事 在可知,因循餘弊,誠宜改張。沿「元懿今啟,敢陳管見。」 世祖並從之。由是深以方直見委,仍行南豫、南兗二 州事。籤典咨事,未嘗與色,動遵法制。歷黃門郎,吏部 郎。永元中,為豫章內史。

王諶[编辑]

按《南齊書》本傳:「諶字仲和,東海郯人也。宋大明中,沈 曇慶為徐州,辟諶為迎主簿,又為州迎從事,湘東王 國常侍、鎮北行參軍。州國府主,皆宋明帝也。除義陽 王征北行參軍,又除宋明帝衛軍府。諶有學義,累為 帝蕃佐。及即位,除司徒參軍,帶薛令,兼中書舍人,見 親遇,常在左右。諶見帝所行慘辟,屢諫不從,請退,坐 此見怒,繫尚方,少日出。」尋除尚書殿中郎,徙記室參 軍,正員郎薛令如故。遷兼中書郎,晉平王驃騎板諮 議,出為湘東太守,秩中二千石,未拜,坐公事免。復為 桂陽王驃騎府諮議參軍,中書郎。明帝好圍碁,置圍 碁州邑,以建安王休仁為圍碁州都大中正,諶與太 子右率沈勃、尚書水部郎庾珪之、彭城丞王抗四人 為小中正,朝請褚思莊、傅楚之為清定訪問。出為臨 川內史,還為尚書左丞,尋以本官領東觀祭酒,即明 帝所置總明觀也。遷黃門,轉正員常侍,輔國將軍,江 夏王右軍長史,冠軍將軍。轉給事中,廷尉卿,未拜。建 元中,武陵王曄為會稽,以諶為征鹵長史,行事、冠軍 如故。永明初,遷豫章王太尉司馬,將軍如故。世祖與 諶相遇於宋明之世,欲委任為輔國將軍、晉安王南 中郎長史、淮南太守,行府州事。五年,除黃門郎,領驍 騎將軍。遷太子中庶子,驍騎如故。諶貞正和謹,朝廷 稱為善人,多與之厚。八年,轉冠軍將軍、長沙王車騎 長史。徙廬陵王中軍長史,將軍如故。西陽王子明在 南兗州,長史沈憲去職,上復徙諶為征鹵長史,行南 兗府州事,將軍如故。諶少貧,嘗自紡績,及通貴後,每 為人說之,世稱其志。達九年卒,年六十九。

蔡約[编辑]

按《南齊書》本傳,「約字景撝,濟陽考城人也。祖廓,宋祠 部尚書。父興宗征西儀同。約少尚宋孝武女安吉公 主,拜駙馬都尉、祕書郎,不拜。順帝車騎驃騎行參軍、 通直郎,不就。遷太祖司空東閣祭酒、太尉主簿。齊臺 建,為世子中舍人,仍隨度東宮。轉鄱陽王友、竟陵王 鎮北、征北諮議,領記室、中書郎、司徒右長史、黃門郎」, 領本州中正。出為新安太守,復為黃門郎,領射聲校 尉、通直常侍,領驍騎將軍、太子中庶子,領屯騎校尉。 永明八年八月合朔,約脫武冠,解劍於省眠至下鼓 不起,為有司所奏,贖論。太孫立,領校尉如故。出為宜 都王冠軍長史、淮南太守,行府州事。世祖謂約曰:「今 用卿為近蕃上佐,想副我所期。」約曰:「南豫密邇京師, 不治自理。臣亦何人,爝火不息。」時諸王行事,多相裁 割,約在任,主佐之間穆如也。遷司徒左長史。高宗為 錄尚書,輔政,百僚屣履到席,約躡屐不改。帝謂江祏

曰:「蔡氏是禮度之門,故自可悅。」祏曰:「大將軍有揖客
考證
復見於今。」建武元年,遷侍中。明年,遷西陽王撫軍長

史,加冠軍將軍。徙廬陵王右軍長史,將軍如故。轉都 官尚書,遷邵陵王師,加給事中、「江夏王車騎長史,加 征鹵將軍」,並不拜。好飲酒,夷淡,不與世雜。遷太子詹 事。永明二年卒,年四十四,贈太常。

北魏[编辑]

韓子熙[编辑]

按《魏書韓麒麟傳》:「麒麟子興宗,興宗子子熙,字元雍, 少自修整,頗有學識,弱冠未能自通。侍中崔光舉子 熙為清河王懌常侍,遷郎中令。初,子熙父以爵讓弟, 顯宗不受。子熙緣父素懷,卒亦不襲。及顯宗卒,子熙 別蒙賜爵,乃以其先爵讓弟仲穆。兄弟友愛如此。父 亡,居喪有禮。子熙為懌所眷遇,遂闕位,待其畢喪後」 復用。及元叉害懌,久不得葬,子熙為之憂悴,屏處田 野。每言:王若不得復封,以禮遷葬,誓以終身不仕。後 靈太后返政,以元叉為尚書令,解其領軍。子熙與懌 中大夫劉定興、學官令傅靈𢷋、賓客張子慎伏闕上 書曰:「竊惟故主太傅清河王,職綜樞衡,位居論道,盡 忠貞以奉公,竭心膂以事國。自先皇」崩殂,陛下沖幼, 負扆當朝,義同分陝。宋維反常小子,性若青蠅,汙白 點黑,讒佞是務。以元叉皇姨之婿,權勢攸歸,遂相附 託,規求榮利,共結圖謀,坐生眉眼,誣告國王,枉以大 逆。賴明明在上,赫赫臨下,泥漬自消,玉質還潔。謹按 《律》文,「諸告事不實,以其罪罪之。」維遂無罪,出為大郡。 刑賞僭差,朝野怪愕。若非宋維與叉為計,豈得全其 身命,方撫千里。王以權在寵家,塵謗紛雜,恭慎之心, 逾深逾厲。去其本宅,移住殿西,闔門靜守,親賓阻絕。 于時吏部諮稟劉騰,奏其弟官郡戍兼補。及經內呈, 為王駮退,騰由此生嫌,私深怨怒,遂乃擅廢太后,離 隔二宮。《栲》!胡定,誣王行毒,含齒戴髮,莫不悲惋。及 會公卿,議王之罪,莫不俛眉飲氣,唯諮是從。僕射游 肇,亢言厲氣,發憤成疾,為王致死。王之忠誠款篤,節 義純貞,非但蘊藏胸襟,實乃形于文翰。搜括史傳,撰 《顯忠錄》,區目十篇,分卷二十,既欲彰忠心于萬代,豈 可為逆亂于一朝。乞追遺志,足明丹款。叉藉寵姻戚, 恃握兵馬,無君之心,實懷皁白,擅廢太后,枉害國王。 生殺之柄,不由陛下;賞罰之詔,一出于叉。名藩重地, 皆其親黨;京官要任,必其心腹。中山王熙,本興義兵, 不圖神器,戮其大逆,合門滅盡,遂令元略南奔,為國 臣患。奚康生國之猛將,盡忠棄市,其餘枉被屠戮者, 不可稱數。緣此普天喪氣,匝地憤傷,致使朔、隴猖「狂, 歷歲為亂,荊徐蠢動,職是之由。昔趙高秉秦,令關東 鼎沸;今元叉執權,使四方雲擾。自古及今,竹帛所載, 賊子亂臣,莫此為甚。開逆之始,起自宋維;成禍之末, 良由騰矣。而令凶徒奸黨,迭相樹置,高官厚祿,任情 自取,非但臣等痛恨終身,抑為聖朝懷慚負愧。以臣 赤心慺慺之見,宜梟諸兩觀,洿其」舍廬;騰合斲棺,斬 骸沈其五族,上謝天人幽隔之憤,下報忠臣冤酷之 痛。方乃崇亞三事,委以樞端,所謂虎也,更傅其翼。朝 野切齒,遐邇扼腕,蔓草難除,去之宜盡。臣歷觀曠代, 緬追振古,當斷不斷,其禍更生,況叉猜忍,更居衡要。 臣中宵九嘆,竊以寒心,實願宸鑒早為之所。臣等潛 伏閭閻,於茲六載,「旦號白日,夕泣星辰,叩地寂寥,呼 天無響。衛野納肝,秦庭夜哭,千古之痛,何足相比。今 幸遇陛下叡聖,親覽萬幾,太后仁明,更撫四海,臣等 敢詣闕披陳,乞報冤毒。」書奏,靈太后義之,乃引子熙 為中書舍人。後遂剖騰棺賜叉死。尋修國史,加寧朔 將軍。

[编辑]

崔賾[编辑]

按《隋書崔廓傳》:「廓子賾,字祖濬,七歲能屬文,容貌短 小,有口才。開皇初,秦孝王薦之,射策高第,詔與諸儒 定禮樂,授校書郎,尋轉協律郎。太常卿蘇威雅重之。 母憂去職。性至孝,水漿不入口者五日。徵為河南、豫 章二王侍讀,每更日來往二王之第。及河南為晉王, 轉記室參軍,自此去豫章。王重之不已,遺賾書曰:『昔 漢氏西京,梁王建國,平臺東苑,慕義如林。馬卿辭武 騎之官,枚乘罷弘農之守。每覽史傳,嘗竊怪之。何乃 脫略官榮,棲遲藩邸,以今望古,方知雅志。彼二子者, 豈徒然哉!足下博聞彊記,鉤深致遠,視漢臣之三篋, 似涉蒙山;對梁相之五車,若吞雲夢。吾兄欽賢重士, 敬愛忘疲,先築郭隗之宮,常置穆生之醴。今者重開 土宇,更誓山河,地方七百,牢籠曲阜,城兼七十,包舉 臨淄,大啟南陽,方開東閣。想得奉飛蓋,曳長裾,藉玳 筵,躡珠履,歌山桂之偃蹇,賦池竹之檀欒,其崇貴也 如彼,其風流也如此,幸甚幸甚,何樂如之!高視上京, 有懷德祖;才謝天人,多慚子建,書不盡言,寧俟繁辭』。」 賾答曰:「一昨伏奉教書,榮貺非恆,心靈自失。若乃理 高象繫,管輅思而不解;事富山海,郭璞注而未詳。至 于五色相宣,八音繁會,鳳鳴不足喻,龍章莫之比。吳 札之論《周頌》,詎盡揄揚;郢客之奏《陽春》,誰堪赴節?伏惟令王殿下,稟潤天潢,承輝日觀,雅道貴于東平,文 藝高于北海,漢則馬遷、蕭望,晉則裴楷、張華,雞樹騰 聲,鵷」池播美,望我清塵,悠然路絕。祖濬燕南贅客,河 朔惰遊,本無意於希顏,豈有心于慕藺。未嘗聚螢映 雪,懸頭刺股。讀《論》唯取一篇,披《莊》不過盈尺。復況桑 榆漸暮,藜藿屢空,舉燭無成,穿楊盡棄。但以燕求馬 骨,薛養雞鳴,謬齒鴻儀,虛班驥皁。挾太山而超北海, 比報德而非難;堙崑崙以為池,匹酬恩而「反易。忽屬 周桐錫瑞,唐水承家,門有將相,樹宜桃李。真龍將下, 誰好有名,濫吹先逃,何須別聽。但慈旨抑揚,損上益 下,江海所以稱王,丘陵為之不逮。曹植儻預聞高論, 則不隕令名;楊脩若切在下風,亦詎虧淳德。無任荷 戴之至,謹奉啟以聞。」豫章得書,賚米五十石,并衣服 錢帛。時晉邸文翰,多成其手。王入東宮,除太子齋師, 俄遷舍人。及元德太子薨,以疾歸於家。後徵授起居 舍人。大業九年,除越王長史。於時山東盜賊蜂起,帝 令撫慰高陽、襄國,歸首者八百餘人。十二年,從駕江 都。宇文化及之弒帝也,引為著作郎,稱疾不起,在路 發疾,卒於彭城,時年六十九。

王延[编辑]

按《隋書秦孝王俊傳》:「有開府王延者,性忠厚,領親信 兵十餘年,俊甚禮之。及俊有疾,延恆在閣下,衣不解 帶。俊薨,勺飲不入口者數日,羸頓骨立。上聞而憫之, 賜以御藥,授驃騎將軍,典宿衛。俊葬之日,延號慟而 絕。上嗟異之,令通事舍人弔祭焉。詔葬延於俊墓側。」

王貞[编辑]

按《隋書文學傳》:「貞字孝逸,梁郡陳留人也。少聰敏好 學,善《毛詩》《禮記》《左傳》《周易》,諸子百家,無不畢覽。善屬 文詞,不治產業,每以諷讀為娛。煬帝即位,齊王暕鎮 江都,聞其名,以書召之曰:『夫山藏美玉,光照廊廡之 間;地蘊神劍,氣浮星漢之表。是知毛遂穎脫,義感平 原;孫慧文詞,來遷東海。顧循寡薄,有懷髦彥。籍甚清』」 風,為日久矣。未獲披覿,良深佇遲。比高天流火,早應 涼飆,陵雲仙掌,方承清露,想攝衛攸宜,與時休適。前 園後圃,從容丘壑之情;左琴右書,蕭散煙霞之外。茂 陵謝病,非無封禪之文;彭澤遺榮,先有歸來之作。優 游儒雅,何樂如之?余屬當藩屏,宣條揚越,坐棠聽訟, 事絕詠歌,攀桂摛詞,眷言高遯。至於「揚旌北渚,飛蓋 西園,託乘乏應劉,置醴闕《申穆》。背淮之賓,徒聞其語; 趨燕之客,罕值其人。卿道冠鷹揚,聲高鳳舉,儒墨泉 海,詞章苑囿,棲遲衡泌,懷寶迷邦,徇茲獨善,良以於 邑。今遣行人,具宣往意,側望啟予,甚於饑渴。想便輕 舉,副此虛心,無信投石之談,空慕鑿坯之逸。書不盡 言,更慚詞費。」及貞至,王以客禮待之,朝夕遣問安不? 又索文集,貞啟謝曰:「屬賀德仁宣教,須少來所有拙 文。昔公旦之才藝,能事鬼神;夫子之文章,性與天道。 雅志傳於游、夏,餘波鼓於屈、宋。雕龍之跡,具在《風》騷; 而前賢後聖,代相師祖。賞逐時移,出門分路。變清音 於正始,禮高致於元康。咸言坐握蛇珠,誰許獨為麟 角。孝」逸生於戰爭之季,長於風塵之世,學無半古,才 不逮人,往屬休明,寸陰已昃,雖居可封之屋,每懷貧 賤之恥。適鄢郢而迷塗,入邯鄲而失步,歸來反覆,心 灰遂寒。豈謂橫議過實,虛塵睿覽,枉高車以載鼷,費 明珠以彈雀。遂得裹糧三月,重高門之餘地;背淮千 里,望章臺之後塵。與懸黎而並肆,將駿驥「而同皁。終 朝擊缶,匪黃鐘之所諧;日暮卻行,何前人之能及?顧 想平生,觸塗多感。但以積年沈涸,遺亡日久,拙思所 存,纔成三十三卷。仰而不至,方見學仙之遠;窺而不 睹,始知游聖之難。咫尺天人,周章不暇,怖甚真龍之 降,慚過白豕之歸。」伏紙陳情,形神悚越。齊王覽所上 集善之,賜良馬四匹。貞復上《江都賦》王賜錢十萬貫 馬二匹未幾以疾甚還鄉里終于家。

常得志[编辑]

按《隋書文學傳》:「京兆得志,博學善屬文,官至秦王記 室。及王薨,過故宮,為五言詩,辭理悲壯,甚為時人所 重。復為兄弟論,義理可稱。」

尹式[编辑]

按《隋書文學傳》:「河間式,博學解屬文,少有令問。仁壽 中,官至漢王記室,王甚重之。及漢王敗,式自殺。」

[编辑]

李撝[编辑]

按《唐書新興郡王德良傳》:新興郡王德良,少以疾不 任職,薨,贈涼州都督。孫晉,先天中為雍州長史,治有 名,襲王。坐豫太平公主謀被誅,改氏厲。晉就刑,僚吏 奔解,唯司功參軍李撝從王如。它日,晉死,哭其尸盡 哀。姚元崇嘆曰:「欒、向儔邪?」擢為尚書郎。

李善[编辑]

按《涇縣志》:善,南直江都人。有雅行,淹貫古今,人號為 「書簏。」顯慶中,累擢崇賢館直學士,兼沛王侍講。為《文 選註》,敷析淵洽,上賜賚優渥,除潞王府記室參軍,為 涇令。坐賀蘭敏之難,流姚州,遇赦還。居汴鄭間,授經諸生四方傳業者甚眾。

後唐[编辑]

劉贊[编辑]

按《五代史唐臣傳》:「贊,魏州人也。舉進士,為羅紹威判 官,去為租庸使趙巖巡官,又為孔謙鹽鐵判官。明宗 時,累遷中書舍人、御史中丞、刑部侍郎。是時秦王從 榮握兵而驕,多過失,言事者請置師傅以輔導之,大 臣畏王,不敢決其事,因請王得自擇。秦王即請贊,乃 拜贊祕書監,為秦王傅。贊泣曰:『禍將至矣』。」秦王所請 王府元帥官屬十餘人,類多浮薄傾險之徒,日獻諛 諂以驕王,獨贊從容諷諫,率以正道。秦王嘗令賓客 作文於坐中,贊自以師傅,恥與群小比伍,雖操筆勉 彊,有不悅之色。秦王惡之,後戒左右:「贊來不得通」,贊 亦不往,月一至府而已,退則杜門,不交人事。已而秦 王果敗死。唐大臣議王屬官當坐者,馮道曰:「元帥判 官任贊與秦王非素好,而在職不逾月,詹事王居敏 及劉贊皆以正直為王所惡,河南府判官司徒詡病 告家居久,皆宜不與其謀。而諮議參軍高輦與王最 厚,輦法當死,其餘可次第原減。」朱弘昭曰:「諸公不知 其意爾。使秦王得入光政門,當待贊等如何?吾徒復 有家族邪!且《法》有首從,今秦王夫婦男女皆死,而贊 等止其一身,幸矣。」道等難之,而馮贇亦爭以為不可, 贊等乃得免死。於是論高輦死,而任贊等十七人皆 長流。初,贊聞秦王敗,即白衣駕驢以俟,人有告贊奪 官而已,贊曰:「豈有天子冢嗣見殺,而賓僚奪官者乎? 不死幸矣。」已而贊長流嵐州百姓。清泰二年,詔歸田 里,行至石會關,病卒。

[编辑]

姚坦[编辑]

按《宋史》本傳,「坦字明白,曹州濟陰人。開寶中,以尚書 擢第,調補將陵尉,歷隰州推官、將作監丞,知潯州。太 平興國三年,召還,為著作佐郎,通判唐州。八年,諸王 出閤,詔給諫以上,於朝班中舉年五十以上、通經有 文行者,以備宮僚。」乃以戶部員外郎王適、監察御史 趙齊為衛王府諮議,左贊善大夫戴元為本府翊善, 水部員外郎趙令圖為廣平郡王府諮議,國子博士 閻象為本府翊善。又以起居舍人楊可法、國子博士 楊幼英、左贊善大夫杜新及坦為皇子翊善,國子博 士邢昺為諸王府侍講,坦仍賜緋魚。太宗召王適等 謂曰:「諸子生長深宮,未知世務,必資良士贊導,使日 聞忠孝之道。汝等皆朕所慎簡,各宜勉之。」坦歷殿中 丞、倉部員外郎,賜金紫,遷本曹郎中,轉考功,仍為益 王府翊善。坦性本強固滯。王嘗於邸中為假山,費數 百萬,既成,召賓僚樂飲,置酒共觀之,坦獨俛首。王強 使視之,曰:「但見血山耳,安得假山?」王驚問故,坦曰:「在 田舍時,見州縣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縣鞭笞,流血 被體。此假山皆民租稅所為,非血山而何?」是時,太宗 亦為《假山》,聞而毀之。王少佚豫,坦即醜詆王,頗鄙其 為人,自是坦每暴揚其事。上嘗戒之曰:「元傑知書好 學,亦足為賢王矣。少不中節,亦須婉辭規諷,況無大 故而詆訐之,豈裨贊之道邪!」頃之,左右乃教王詐稱 疾不朝。太宗日使視疾,逾月不瘳,甚憂之,召王乳母 問狀,乳母曰:「王本無疾,徒以姚坦檢束,居常不得自 便。王不樂,故成疾。」上怒曰:「吾選端士輔王為善,王不 能用其諫,而又詐疾,欲使朕去正人以自便,何可得 也?且王年少,必爾輩為之謀耳。」因命捽至後苑,杖之 數十,召坦慰諭曰:「卿居王宮,能以正,為群小所疾,大 為不易。卿但如是,勿慮讒間,朕必不聽。」王薨,改衛尉 少卿,判吏部南曹。他日,因事得對,上以其舊人,召升 殿與語,坦言及故府,意短諸王而稱己之敢言。坦退, 上謂侍臣曰:「坦在宮邸,不能以正理誨諭,事有微失, 即從而揚之,此賣直取名耳。」景德初,求補郡,俾知鄧 州。轉運使表其治狀,詔嘉獎之。大中祥符初,復知光 州。二年,卒,年七十五。

張茂直[编辑]

按《宋史》本傳:「茂直,字林宗,兗州瑕丘人。勵志於學。開 寶中,州將器其為人,首薦之,且給錢五萬以助其裝。 二年,登進士第,解褐海州推官,進司農寺丞,通判泰 州。為轉運使韋務昇誣奏,徙監梓州富國監。代還,自 陳得雪,復通判靜安軍。軍不領縣,城闉之外即深州 之下博,茂直奏割下博隸焉。進秩著作佐郎。扈蒙薦」 其才,改祕書丞。會福州民訟田,命茂直按之,將行,留 不遣。參知政事李至稱其端實,命入益王元傑府為 記室參軍。王好學,多為詩什,遇茂直甚厚,雖受時果 之賜,亦分餉焉。王嘗遣使徵詩,茂直援筆而就,甚稱 賞之。端拱元年,召對,賜金紫。數日,改度支員外郎,三 遷本曹郎中。真宗居藩時,茂直與朱昂並在諸王府, 每預宴集,屢因酬唱識其名。即位,選用舊臣,得茂直 及昂,與梁周翰、師頑輩相繼知制誥。茂直既入西閣, 會元傑生旦,遣持禮幣為賜,復至舊府,時人榮之。茂 直淳至寡言,晚年多疾,才思梗澀,不稱職,改祕書少監,出知潁州。咸平四年卒,年七十五。子成列。

周孟陽[编辑]

按《宋史》本傳:「孟陽,字春卿,其先成都人,徙海陵。醇謹 夷緩。第進士,為潭王宮教授、諸王府記室。英宗居環 列,以其質厚,禮重之。會除知宗正寺,力辭。凡上十八 表,皆孟陽為文。又從容陳古事以諷,英宗悚然起拜。 及為皇子,愈堅臥不出。孟陽入見臥內,勸之曰:『天子 知太尉賢,參以天人之助,乃發德音,何為堅拒如此』?」 英宗曰:「非敢徼福以避禍也。」孟陽曰:「今已有此跡,設 固辭不拜,使中人別有所奉,遂得燕安無患乎?」時中 使趨召十輩,又命宗諤傾一宮往請,不能動,及是意 乃決。帝即位,命為皇子位說書,以嘗侍藩邸固辭。加 直祕閣、同知太常禮院。數引對,訪以時務,最後召至 隆儒殿,在邇英苑中,群臣未嘗至,人疑且大用,帝亦 諭以不次進擢意,孟陽稱他人使代己,乃遷集賢殿 修撰、同判太常寺兼侍讀。神宗初立,入奏事,方升殿, 帝望見慟哭,左右皆泣下。拜天章閣待制,卒,年六十 九。詔特官子孫二人。

黃裳[编辑]

按《宋史》本傳:「裳字文叔,隆慶府普城人。少穎異,能屬 文。登乾道五年進士第,調巴州通江尉。益務進學,文 詞迥出流輩,人見之曰:『非復前日文叔矣』。改興元府 錄事參軍,以四川制置使留正薦,召對,論蜀兵民大 計。遷國子博士,以母喪去。宰相進擬他官,上問裳安 在,賜錢七十萬。除喪,復召。時光宗登極,除太學博士」, 進祕書郎,遷嘉王府翊善。講《春秋》「王正月」,曰:「周之王, 即今之帝也。王不能號令諸侯,則王不足為王;帝不 能統御群鎮,則帝不足為帝。今之郡縣,即古諸侯也。 周之王惟不能號令諸侯,故《春秋》必書『王正月,所以 一諸侯之正朔。今天下境土,比祖宗時不能十之四, 然猶跨吳、蜀、荊、廣、閩、越二百州,任吾民者,二百州守 也;任吾兵者,九都統也。苟不能統御,則何以服之』?」王 曰:「何為九都統?」裳曰:「唐太宗年十八起義兵,平禍亂, 今大王年過之,而國家九都統之說猶有未知,其可 不汲汲于學乎?」他日,王擢用東宮舊人吳端,端詣王 謝,王接之中節,裳因講《左氏》禮有等殺,問王:「比待吳 端得輕重之節,有之乎?」王曰:「有之。」裳曰:「王者之學,正 當見諸行事。今王臨事有區別,是得等殺之義矣。」王 意益向學,於是作《八圖》以獻:曰《太極》,曰《三才本性》,曰 《皇帝王伯學術》,曰《九流學術》,曰《天文》,曰《地理》,曰《帝王 紹運》,以《百官》終焉,各述大旨陳之。每進言曰:「為學之 道,當體之以心。王宜以心為嚴師,於心有一毫不安 者,不可為也。」且引前代危亡之事以為儆戒。王謂人 曰:「黃翊善之言,人所難堪,惟我能受之。」他日,王過重 華宮,壽皇問所讀書,王舉以對。壽皇曰:「數不太多乎?」 王曰:「講官訓說明白,忱心樂之,不知其多也。」壽皇曰: 「黃翊善至誠,所講,須諦聽之。」裳久侍王邸,每歲誕節, 則陳詩以㝢諷。初嘗製渾天儀與地圖,侑「以詩章。欲 王觀象則知進學,如天運之不息,披圖則思祖宗境 土半陷于異域而未歸。」其後又以王所講三經為詩 三章以進。王喜,為置酒,手書其詩以賜之。王嘗侍宴 宮中,從容為光宗誦《酒誥》,曰:「此黃翊善所教也。」光宗 詔勞裳,裳曰:「臣不及朱熹。熹學問四十年,若召置府 寮,宜有裨益。」光宗嘉納。裳每勸講,必援古證今,即事 明理,凡可以開道王心者,無不言也。紹熙二年,遷起 居舍人。

[编辑]

桂彥良[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彥良名德稱,以字行,慈谿人。元鄉貢 士,為包山書院山長,改平江路學教授,罷歸。張士誠、 方國珍交辟之,不就。洪武六年,徵詣公車,以白衣賜 宴,授太子正字。嘗與秦府紀善林溫入見,帝曰:『卿二 人一為帝者師,一為王者師,其各自重』。十一年,授晉 王府右傅,帝親為文賜之。彥良入謝,帝曰:『江南大儒, 惟卿一人』。」對曰:「臣不如宋濂、劉基。」帝曰:「濂,文人耳,基 峻隘不如卿也。」復賜誥,稱其心醇而不欺,守固而不 變。十三年更王府官制,改左長史。十五年朝京師,上 《太平十二策》。其目曰:《法天道》《廣地利》《通民情》《培國脈》 《養君德》《輔聖學》、精選舉、審刑獄、敦教化、嚴邊防、蒐才 俊、《廣言路》。言皆剴切。帝曰:「彥良所陳,通達事體,有裨 治道。世謂儒者泥古不通今。若彥良,可謂通儒矣。」十 八年請告歸,卒。

李希顏[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希顏,字愚庵,郟人,隱居不仕。太祖手 書徵之至京,為諸王師,規範嚴峻。諸王有不率教者, 或擊其額,痕隱起,帝撫而怒。高皇后問故,曰:『烏有以 堯舜訓吾子?顧怒之耶』?乃解,授左春坊右贊善。諸王 就國,希顏歸舊隱,足跡不及公府。一日,部使騶輿訪 之,途遇一老,枕橐而臥,前驅蹴之起,乃希顏也。倚橐」 與語,竟日而別。

===董子莊===按《明外史》本傳:「子莊,名琰,以字行,江西樂安人。博學 有操行。洪武中,以鄉薦除雲南學官,遷知茂名縣。與 修《永樂大典》,擢國子司業。嚴重善教士,選為趙王府 右長史。恭勤小心,隨事匡正,不為苟容。王所行多愆 禮度,帝輒以責長史。子莊不挫不變,而執守愈堅。永 樂十八年春,當陪祀國社,子莊夙興,正衣冠,端坐而 卒。」

劉淳[编辑]

按《明外史董子莊傳》:「淳,南陽人。洪武末,為原武訓導。 周王聘為世子師。尋言於朝,補右長史,以正輔王。雖 在燕遊,不忘規諷。端禮門槐,盛夏而枯,淳陳咎徵進 戒,王用其言修省,枯枝復榮。王旌其槐曰『攄忠。淳致 仕十餘年而卒,年九十有七』。」

程通[编辑]

按《明外史周是修傳》:「通,績溪人。祖平,坐事戍延安。通 以貢入太學,上書乞赦還其祖,詞甚哀,太祖憐而許 之。後以廷對稱旨,授遼府紀善。從王之國,遼東燕兵 起,從王浮海歸朝,上封事數千言,陳備禦之策,進左 長史。成祖即位,從王徙封荊州。有言通前上封事多 指斥者,械至京,瘐死獄中,家屬戍邊。」

蕭用道[编辑]

按《明外史董子莊傳》:「用道,泰和人。建文中,舉懷才抱 德,詣闕試文章,擢靖江王府直史,召入翰林,修《類要》。 燕師渡淮,與周是修同上書指斥用事者。永樂初,預 修《太祖實錄》,改右長史,從王之國桂林,嘗為王陳八 事,曰慎起居,寡嗜慾,勤學問,養德性,簡鞭扑之刑,無 侵下人利。嘗接府寮以通群情,簡擇謹厚之人以備」 差遣。又作《端禮》《體仁》《遵義》《廣智》四門箴以獻,人服其 切直。久之,以疾乞歸。成祖怒,貶宣府鷂兒嶺巡檢,卒。 子晅。

金實[编辑]

按《明外史董子莊傳》:「實,開化人。成祖即位,實奏書言 治道。帝嘉之,復對策稱旨,除翰林典籍,預修《太祖實 錄》」、「《永樂大典》選為東宮講官,歷左春坊左司直,甚見 褒重。仁宗即位,除衛府左長史。正統初,卒。為人孝友, 敦行誼,閱經史日有程限,至老不輟。」

葉銘臻[编辑]

按《寧波府志》:「銘臻,字維新,登永樂二年進士。少以文 名,詩得盛唐風度,每為舉主解學士縉所稱賞。時韓 王素愛士,一見悅之,遂乞除為府伴讀。王改封于涼, 懇歸得允,與祭酒陳敬宗齊名。鄭珞來守郡,造廬求 見。時銘臻杜門已久,謝不出。鄭曰:『來求作府堂記耳, 何拒之深也』?乃出見,懽如平生,延至郡齋,援筆為記。」 鄭嘆服,立碑堂隅。其居家勤遵禮度,不威自肅;士大 夫語家法之善者,以為稱首。所著,有《詩集》二卷、《居家 集》三卷。

葉生[编辑]

按《寧波府志》:「『生字則存,登永樂二年進士。時成祖重 藩輔之任,命學士楊士奇選進士優行者相之,授生 蜀藩伴讀。同譜兄銘臻亦與選,得韓藩,人稱丹山雙 鳳』。銜命抵藩,進《侯度箴》二十章。王大悅,賜號明德先 生。其學以主敬為先,正心復性為本。每陳謨訓典墳, 王未嘗不肅襟竦聽。會谷庶人有反謀,王召議,生正」 色對曰:「大義滅親,機當速發,尚得姑徐徐哉!」即命屬 草白諸朝。由是湘、漢肅清,江淮安堵,生之力焉。卒于 藩邸。所著有《明德集》二十五卷。

趙季通[编辑]

按《明外史董子莊傳》:「同時有趙季通,字師道,天台人。 由教官歷永豐、龍溪知縣,與修《太祖實錄》,除國子博 士,進司業,出為趙王府左長史。與子莊同心輔導,委 曲規誨,多所裨益。為人雍容詳雅,而執守堅確,人不 能奪。於時藩府僚之賢者,首稱趙董。」

楊黼[编辑]

按《明外史董子莊傳》:「黼,吉水人。由進士授監察御史。 仁宗即位,上疏言敬天勤民,崇儉戒奢等十事,多見 采納。擢衛王府右長史,盡心獻替,篤學好古,未嘗苟 取一錢。宣德初卒。」

宋子環[编辑]

按《明外史董子莊傳》:「子環,廬陵人。由進士入翰林,為 庶吉士。與修《永樂大典》,除驗封司主事,歷考功司郎 中。從師逵採木湖廣,以寬厚得眾心。仁宗即位,簡授 梁府右長史。丁內艱去,服闋,改越府。為人和易澹泊, 居兩府,皆有賢聲。宣德中,卒官。」

王瀹[编辑]

按《明外史王銑傳》:「銑子瀹,永樂四年進士,改庶吉士。 仁宗即位,遷左春坊左司直郎。時封建親王,瀹為鄭 靖王左長史。靖王當祀不齋,瀹諫,王不悅。宣德四年, 王就國,累月不朔,瀹諫,又不聽。擬荀卿《成相篇》,撰十 二章以獻,語激切,由是與王不合。帝聞之,貽書讓王, 王終不聽。召還,改行在戶部郎中。英宗即位,拜戶部」 右侍郎,巡撫浙江。未幾,有母喪,詔起復。蒞事五年,多惠政。父老感而嘆曰:「真先大夫布政子也!」會入覲,留 攝部事。尋以老乞歸,卒。

劉良[编辑]

按《寧遠縣志》:良,雙桂坊人。年十七,以書經中景泰癸 酉鄉試,十就禮部不利,志到衰白,人皆輕之。嘗自語 曰:「進士必為我有第時未至耳。」先是良有夢,費宏狀 元己登科,凡赴試必遍物色之,不得感化。丁未,鉛山 費宏遂訪而飲之,至酣,撫掌大笑曰:「今科狀元必子, 吾三十年前夢神人告余曰:『汝登進士,必費宏作狀 元。甲子科覓不見,今得之,天定故也』。」是年,宏果狀元。 良登二甲進士。初授翰林檢討,選入西閣,侍興獻王 竭衷開導,以勤慎聞。授右長史,轉左長史,進階正四 品,奉議大夫。在任二十年,以老乞歸。王親書「忠貞良 輔」四大字及金帛,以榮其行。歸田二十餘年,壽九十 有一。

凌翰[编辑]

按《明外史李滄傳》:「翰字德容,嘉靖中,由鄉舉授泰寧 教諭,日與諸生講學。秩滿,遷周府紀善,以正道迪王, 府中皆嚴憚之。卒官。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