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第393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三百九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三百九十三卷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三百九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

 第三百九十三卷目錄

 李姓部列傳十三

  宋三

  李清臣      李文淵

  李潛       李謙亨

  李享伯      李受

  李子筠      李中師

  李定       李常

  李南公      李之純

  李惇頤      李深

  李浩       李夔

  李琮       李傳

  李懷道      李之儀

  李昌國      李元中

  李稷       李祥

  李周       李籲

  李積中      李廌

  李充       李格非

  李公麟      李朴

  李復       李大有

  李孝壽      李平西

  李漢臣      李評

  李譓       李昭𤣱

  李熙靖      李階

  李德昭      李彌大

  李孝稱      李元亮

  李光       李邴

  李端行      李邦彥

  李亙       李伸

  李彌遜      李元白

  李華       李椿年

  李綱       李彥

  李伯宗      李籌

  李正民      李璆

  李持正      李𩊠

  李檉       李宏

  李哲       李翼

  李丹       李邈

  李彥仙      李植

  李若水      李涓

  李震       李政

  李斌       李珙

  李宗儀

氏族典第三百九十三卷

李姓部列傳十三[编辑]

宋三[编辑]

李清臣[编辑]

按《宋史李清臣傳》:「清臣,字邦直,魏人。七歲知讀書,日 數千言。韓琦聞其名,以兄子妻之。舉進士,調邢州司 戶參軍,和川令,應材識兼茂科,歐陽修壯其文,以比 蘇軾。治平二年,試祕閣,試文至中書,修迎語曰:『不置 李清臣于第一,則謬矣』。啟視如言,以祕書郎簽書平 江軍判官,名聲籍甚。歐陽修薦之,得集賢校理,同知」 太常禮院。作《韓琦行狀》,神宗讀之曰:「良史才也。」召為 兩朝國史編修官、同修起居注,進知制誥、翰林學士。 元豐六年,拜尚書右丞。哲宗即位,轉左丞。帝親政,拜 中書侍郎。亟復青苗、免役法,除諸路提舉官。顧蘇轍 軋己,迺擿轍嘗以漢武比先帝,激上怒。轍罷。上幸楚 王第,有狂婦人遮道告清臣謀反,御史捕治本澶州 娼而為清臣姑子田氏外婦者,清臣不能引去,用御 史言,以大學士知河南。徽宗立,入為門下侍郎、僕射, 出范純禮、張舜民,不使呂希純、劉安世入朝。尋為曾 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贈金紫光祿大夫。清臣為 人寬洪,不忮害,起身窮約,以儉約自持,至富貴不改。 然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謬,竟不如願以死。

李文淵[编辑]

按《萬姓統譜》:「文淵,富順人。治平初進士,累官朝議大 夫。蔡京奇其才,欲用之,乃謝病還鄉。」

李潛[编辑]

按《萬姓統譜》:潛字君行,興國縣人。志識警拔,治平中 第進士,仕為洪州司理參軍。性孝,丁父憂,終喪,足不 至私室。歷官知蘄州。初如京師,其子弟請貫開封籍 取應,潛不許,曰:「欲求事君而先欺君,可乎?」其後,三子 連中進士。弟渾及渾子存,皆有時望。

李謙亨[编辑]

按《萬姓統譜》:「謙亨,曲沃人。英宗時,以儒進,歷內臺御 史。時創西山寺,謙亨與御史四人上疏切諫,決杖文 面,安置于奴兒,由是海內知名。後召還,授浙東海右 道廉訪使,封隴西郡侯。卒諡忠肅

李享伯[编辑]

按《萬姓統譜》:「享伯字安正,龍溪人。登治平第,調福之 懷安尉,累遷奉議郎,知廣州東莞縣。縣有盜,累攻莫 敢誰何,享伯掩捕之。以功遷朝散郎、知梧州。興學勸 士。再轉朝奉大夫,用薦知澧州。崇寧間,遷永州團練 使,知全州,諸蠻皆服其威名。終忠州防禦使。年踰六 十,即掛冠歸。」

李受[编辑]

按《宋史李迪傳》:「李受者,字益之,長沙瀏陽人也。仕於 治平中,至右諫議大夫、天章閣待制。神宗立,進給事 中,龍圖閣直學士,拜刑部侍郎,致仕卒。」

李子筠[编辑]

按《萬姓統譜》:子筠為餘姚主簿,號李水晶。初,有茶商 航海,與海舶相遭,更相疑為盜,鉦鼓交鳴,格𩰚殺傷 十餘人,繫理蕭山,吏求主名不能得,連歲不決。時趙 抃守越,檄子筠治之。子筠曰:「犯時不知,在律勿問。」具 開于州,杖而遣之。抃以為處議當于法也,甚任之。

李中師[编辑]

按《宋史李中師傳》:「中師,字君錫,開封人。舉進士,陳執 中薦為集賢校理,擢度支判官,為淮南轉運使,徙河 東,入為度支副使,拜天章閣待制,陝西都轉運使,知 澶州、河南府。召權三司使,龍圖閣直學士,復為河南。 用法深刻煩碎無大體,惟厚結中人。初,神宗嘗對宰 相稱其治狀,富弼曰:『陛下何從知之』?帝默然。中師御」 弼沮己,及再至,弼已老,乃籍其戶,令出免役錢與民 等,又希司農指,多取餘視他處為重,洛人怨之。

李定[编辑]

按《宋史李定傳》:「定字資深,揚州人。少受學於王安石, 登進士第,為定遠尉、秀州判官。熙寧二年,召至京師, 拜太子中允、監察御史裏行,知制誥。御史陳薦疏:定 頃為涇縣主簿,聞庶母仇氏死,匿不為服。安石力主 之,改為崇政殿說書。八年,加集賢殿修撰,知明州。元 豐初,召拜寶文閣待制、同知諫院,為御史中丞,劾蘇」 軾,竄之黃州。遷翰林學士。坐論府界養馬事失實,罷 知河陽,留守南京。召為戶部侍郎。哲宗立,以龍圖閣 學士知青州,移汝寧府。言者爭暴其前過,又謫居滁 州。元祐二年,卒。

李常[编辑]

按《宋史李常傳》:「常字公擇,南康建昌人。擢第,調江州 判官,宣州觀察推官。熙寧初,為祕閣校理。王安石與 之善,以為三司條例檢詳官,改右正言、知諫院。安石 立新法,常預議,不欲青苗收息。至是,疏言:『條例司始 建,已致中外之議。至於均輸、青苗,傅會經義,何異王 莽猥析《周官》。安石見之,遣所親密諭意,常不為止。又』」 言「州縣散常平錢,實不出本,勒民出息。」神宗詰安石, 安石請令常具官吏主名,常以非諫官體。落校理,通 判滑州。歲餘,復職,知鄂州,徙湖、齊二州,淮南西路提 點刑獄。元豐六年,召為太常少卿,遷禮部侍郎。哲宗 立,改吏部,進戶部尚書。轉對,上七事。時役法差、免二 科未定,常謂:使民俱出貲則貧者難「辦,俱出力則富 者難堪,各從其願,則可久爾。」乃折衷條上之。拜御史 中丞,出知鄧州,徙成都,行次陝,暴卒。

李南公[编辑]

按《宋史李南公傳》:「南公字楚老,鄭州人。進士及第,調 浦江令。熙寧中,提舉京西常平,提點陝西河北刑獄, 京西轉運副使,入為屯田員外郎。南公有女皆適人, 而同產女弟年三十不嫁,寄他妹家,為御史所論,罷, 主管崇福宮,為河北轉運副使,加直祕閣,知延安府。 夏人犯涇原,南公出師擣其虛,夏人解去。擢寶文閣」 待制、知瀛州,拜戶部、吏部侍郎、戶部尚書,歷知永興 軍、成都、真定、河南府、鄭州。擢龍圖閣直學士,致仕,卒。 子譓。

李之純[编辑]

按《宋史李之純傳》:「之純字端伯,滄州無棣人。登進士 第,熙寧中為度支判官、江西轉運副使,徙成都路轉 運使,秩滿復留,凡數歲始還朝。神宗勞之曰:『遐方不 欲數易大吏,使劍外安靖,年穀屢豐,以彰朝廷綏遠 之意,汝知之乎』?」以為右司郎中,轉太僕卿。元祐初,加 直龍圖閣、知滄州,召為集賢殿修撰、河北都轉運使, 進寶文閣待制、知瀛州,俄以直學士知成都府,還為 戶部,三遷御史中丞。董敦逸、黃慶基論蘇軾託詞命 以毀先帝,蘇轍以名器私所親,皆以監司罷之。純疏 其誣罔,以疾改工部尚書。紹聖中,劉拯劾其阿附,出 知單州,卒。

李惇頤[编辑]

按《萬姓統譜》:「惇頤,字子修,陽信人。熙寧中,青苗法行, 計息推賞,否則黜秩,吏畏罪希進,欲散惟恐不多。惇 頤知祥符縣,獨貸三之一,宰相怒甚,遂通判廣信軍。」

李深[编辑]

按《萬姓統譜》,「深字叔平,光澤人。父誥,慶曆進士登第, 官至太常博士。」陳瓘稱其「真率樂易,有古人風。」深第熙寧九年進士,為制敕所詳檢役法文字,因與蔡京、 章惇廷爭,奪一官。已而敘復原官,遷朝散郎,以言事 罷。崇寧中,安置復州,入元祐黨籍。有《杭州集》二十卷。 弟勉,字安道,元祐九年第進士,知尢溪、順昌縣,素負 風節,多忤於時,遂謝事休致,亦入黨籍。

李浩[编辑]

按《宋史李浩傳》:「浩字直夫,家本綏州,徙西河。以父定 蔭從軍,積官供備庫副使,廣西都監,裒西北疆事,著 《安邊策》,謁王安石,安石言之神宗,召對,改管幹麟府 兵馬。未行,又從章惇於南江。蠻酋田元猛、元哲合狤 狑拒官軍,浩分兵擊之,殺狤狑,降元猛、元哲,遂城懿 州。惇上其功,擢引進副使,遷東上閤門使,為副總管。」 五路大舉,浩將前軍復蘭州。遷隴州防禦使、知蘭州 兼熙河、涇原安撫副使。坐關失守,及報上不實,再貶 秩。哲宗即位,拜忠州防禦使、捧日天武都指揮使,進 黔州觀察使,歷鄜延、太原、永興、環慶路副都總管,卒。

李夔[编辑]

按《萬姓統譜》:「夔字師和,邵武人。經書一覽成誦,文不 停綴。舅黃履器之,與楊時友善。登元豐二年進士第, 嘗為華亭縣尉,有政聲,遷縣令,累官右文殿修撰,終 龍圖閣待制。以子綱恩贈太師、魏國公。」

李琮[编辑]

按《宋史李琮傳》:「琮字獻甫,江寧人。登進士第,調寧國 軍推官,呂公著薦知陽武縣。役法初行,琮處畫盡理, 旁近民相率撾登聞鼓,願視以為則。神宗召對,擢利 州路、江東轉運判官。按民田詭稱逃絕者,言於朝,命 使江浙,選強明吏,立賞剔抉,吏幸賞以多為功,琮亦 因是希進,民患苦之。進度支判官,為轉運副使,徙梓」 州路。元祐初,言者論其括隱稅之害,黜知吉州。歷相、 洪、潞三州,入為太府卿,遷戶部侍郎,以寶文閣待制 知杭州、永興軍、河南、瀛州,卒。子回,紹興初參知政事。

李傳[编辑]

按《萬姓統譜》傳,「通州人,元豐間舉進士。欽宗居東宮 時,傳與耿南仲俱侍講,及即位,賜水晶斧以旌其明 斷。後知漢州。」

李懷道[编辑]

按《萬姓統譜》:「懷道,元豐中知上高,始至,建學宮,不逾 年,執經而至者數十百人。其政不苛而肅,賦役獄訟 不諉於府。蘇欒城以為有古之道,其所以得民,非復 世俗之吏。」蓋紀其實云。

李之儀[编辑]

按《尚友錄》:「之儀,趙州人。工於尺牘,蘇軾以為得發遣 三昧。仕為樞密編修官。後罷歸,寓潁昌,代范純仁作 遺表,帝讀之悲愴不已。」之儀自號姑溪老農,有文集 六十卷。

李昌國[编辑]

按《萬姓統譜》:「昌國,江夏人,善於教子,三子,長康侯,仕 至河陽守。次康年,仕至監丞,善古篆,與蘇軾、黃庭堅 游。次康直,仕至左司員外郎,休官歸里,自稱裕老。」

李元中[编辑]

按《尚友錄》:元中,舒州人,舉進士,工書翰,追蹤鍾、王,與 李公麟、李亮工同時登第,號「龍眠三李。」

李稷[编辑]

按《宋史徐禧傳》,「李稷,字長卿,邛州人。父絢,龍圖閣直 學士。稷用蔭歷管庫,權河北西路轉運判官,徙東路, 俄提舉蜀部茶場。甫兩歲,羨課七十六萬緡,擢鹽鐵 判官。詔推揚其功,以勸在位,遂為陝西轉運使。與李 察皆以苛暴著稱,時人語曰:『寧逢黑煞,莫逢稷察』。」种 諤起興靈議,稷聞之,亦上言可令邊面諸將各出兵 撓之。及出境,稷督餉,民多散逸。削兩秩,貶為判官。永 樂既城,稷輦金銀鈔帛充牣其中,欲夸示徐禧,以為 城甫就而中已實。積金既多,故受圍愈急,而稷守之 不敢去,以及於難。

李祥[编辑]

按《宋史李祥傳》:「祥,開封人,為入內黃門。資驍銳,善騎 射,用材武中,選授涇原儀渭同巡檢。從景思立於河 湟,以功遷內殿崇班,為河州駐泊兵馬都監,遷皇城 使、鎮戎軍沿邊都巡檢使。從劉昌祚征靈武。或言所 部兵失亡多,降簡州刺史。從种誼襲鬼章有功,升兵 馬都鈐轄。在熙河二十餘年,以宣慶使、內侍押班卒。」

李周[编辑]

按《宋史李周傳》:「周字純之,馮翊人。登進士第,調長安 尉,改知雲安縣。神宗詔近臣舉士,孫固以周聞。神宗 召對,訪禦邊之術,曰:『四邊手足爾,若疲中國以勤遠 略,懼成腹心之憂』。神宗頷之。除提點京西刑獄,罷判 西京國子監。哲宗立,召為職方郎中。朝廷議和西夏, 𢌿以侵地至於棄蘭州,周曰:『隴右為吾藩籬,若棄之, 必歸』。」夏人以區區河南,百年為勍敵,苟益以河、湟,非 秦、蜀之利也,遂不果棄。遷太常少卿、祕書少監,以直 龍圖閣為陝西轉運使,復入為太常少卿,旋以集賢 院學士知邠州,徙鳳翔府、河中府、陝州,提舉崇福宮改集賢殿修撰,卒。

李籲[编辑]

按《宋史李籲傳》:「籲字端伯,洛陽人,登進士第,元祐中, 為祕書省校書郎,卒。程頤謂其才器可以大受,及亡 也,祭之以文。」

李積中[编辑]

按《萬姓統譜》:「積中,四會人。父士廉,有陰德。積中登甲 科,官至御史、翰林直學士,以直言入元祐黨籍,始寓 居豫章李氏。自積中三世官於朝,而父子兄弟相師 友。子大性,少力學,尢習當世典故,累官兵部尚書。後 以端明殿學士知平江府,卒諡文惠。」大性與弟大異、 大東並躋從列,為名臣云。

李廌[编辑]

按《宋史李廌傳》:「廌字方叔,其先自鄆徙華廌,六歲而 孤,能自奮立。少長,以學問稱鄉里,謁蘇軾於黃州,贄 文求知,軾謂其筆墨瀾翻,有飛沙走石之勢,拊其背 曰:『子之才,萬人敵也,抗之以高節,莫之能禦矣』。廌再 拜受教。而家素貧,三世未葬,一夕,撫枕流涕曰:『吾忠 孝焉是學,而親未葬,何以學為』?」且而別軾,將客游四 方,以蕆其事。軾解衣為助,又作詩以勸風義者。於是 不數年,盡累世之喪三十餘,柩歸定華山下,范鎮為 表墓以美之,益閉門讀書。又數年再見軾,軾閱其所 著,嘆曰:「張耒、秦觀之流也。」鄉舉試禮部,軾典貢舉,遺 之賦詩以自責。呂大防歎曰:「有司試藝,乃失此奇才 耶!」軾與祖禹謀曰:「廌雖在山林,其文有錦衣玉食氣, 棄奇寶於路隅,昔人所嘆,我曹得無意哉!」將同薦諸 朝。未幾,相繼去國,不果。軾亡,廌哭之慟,曰:「吾愧不能 死知己,至於事師之勤,渠敢以生死為間!」即走許、汝 間,相地卜兆授其子,作文祭之曰:「皇天后土,鑒一生 忠義之心;名山大川,還萬古英靈之氣。」詞語奇壯,讀 者為悚。中年絕進取意,謂潁為人物淵藪,始定居長 社,縣令李佐及里人買宅處之。卒,年五十一。廌喜論 古今治亂,條暢曲折,辯而中理。當喧溷倉卒間,如不 經意,睤睨而起,落筆如飛馳。元祐求直言,上忠諫書、 《忠厚論》,并獻《兵鑒》二萬言。論西事,朝廷擒羌酋鬼章, 將致法,廌深論利害,以為殺之無益,願加寬大,當時 韙其言。

李充[编辑]

按《萬姓統譜》:充字仲實,弱冠入上庠。元祐中,擢進士, 除真州司戶,秩滿,改宣德郎、知臨海縣。盜起青溪,二 浙州郡相繼失守,太守棄城遁去,獨與通判李景淵 戮力守禦,寇至獲全。部使者以聞,詔書獎諭,陟奉議 郎。宣和末,山東盜賊猖獗,遠近繹騷,州縣疲於奔命, 乃投匕歎曰:「張季鷹發歸興於蓴鱸,陶淵明恥折腰 於五斗,吾慕前人固已晚矣。」遂以微文引去。及金騎 長驅,衣冠淪陷,而獨從容獲免,識者韙之。

李格非[编辑]

按《宋史李格非傳》:「格非字文叔,濟南人。登進士第,調 冀州司戶參軍,入補太學錄,再轉博士。以文章受知 於蘇軾。嘗著《洛陽名園記》,謂洛陽之盛衰,天下治亂 之候也。其後洛陽陷於金,人以為知言。通判廣信軍, 召為校書郎,遷著作佐郎,禮部員外郎,提點京東刑 獄,以黨籍罷卒。格非工於詞章,妻王氏,拱辰孫女,亦」 善文。女清照詩文尢有稱於時。嫁趙挺之之子明誠, 自號「易安居士。」

李公麟[编辑]

按《宋史李公麟傳》:「公麟字伯時,舒州人。第進士,歷南 康長垣尉,用薦為中書門下後省刪定官。好古博學, 長於詩,多識奇字。紹聖末,朝廷得玉璽,下禮官諸儒 議,言人人殊。公麟曰:『秦璽用藍田玉,今玉色正青,質 堅甚,非昆吾刀、蟾肪不可治,琱法中絕,真秦李斯所 為,不疑。議由是定。元符三年,致仕。既歸老,肆意於龍』」 眠山巖壑間。雅善畫,自作《山莊圖》,為世寶。傳寫人物 尢精,因畫為累,世但以藝傳云。

李朴[编辑]

按《宋史李朴傳》:「朴字先之,虔之興國人。登紹聖元年 進士第,調臨江軍司法參軍,移西京國子監教授,程 頤獨器許之,移虔州教授。以嘗言隆祐太后不當廢 處瑤華宮事,有詔推鞫,追官勒停,會赦,注汀州司戶。 徽宗即位,右司諫陳瓘薦朴,有旨召對。朴首言熙寧、 元豐以來,政體屢變,始出一二大臣所學不同,後乃」 更執圓方,互相排擊。又言:「今士大夫之學,不求諸己 而惟王氏之聽,敗壞心術,莫大於此。」蔡京惡朴鯁直, 他執政三擬官皆持之不下,復以為虔州教授。又嗾 言者論朴為元祐學術,不當領師儒,罷為肇慶府四 會令。改承事郎、知臨江軍清江縣。欽宗在東宮,聞其 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歲凡五遷至國子祭酒,以疾 不能至。高宗即位,除祕書監,未至而卒。

李復[编辑]

按《萬姓統譜》:復字履中,閩中人。紹聖間為西邊使者。 及識橫渠先生,博記能文,有《潏水集》。其間論:孟子養氣者,動必由理,故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無憂無 懼,其氣豈不充乎?故曰「是集義所生者。」舍是則明有 人非,幽有鬼責,自歉於中,氣為之喪矣,故曰:「無是餒 也。」朱文公謂此語雖疏,然卻得其旨。近世諸儒之論, 多以過而失之,甚者流於《老》《莊》而不知,不若此說之 為得也。

李大有[编辑]

按《萬姓統譜》:大有字仲謙,新喻人。紹聖間舉進士,累 官知虔州。宣和末,金人犯京師,大有募兵勤王,鼓行 而前,淮甸歌曰:「天下奸臣皆守室,虔州太守獨勤王。」 後知衢州,有宿寇猖獗,大有下車寇即平。

李孝壽[编辑]

按《宋史李迪傳》:「迪弟子及之,及之子孝壽,字景山,為 開封府戶曹參軍。元符中,呂嘉問知府事,受章惇、蔡 卞指,鍛鍊上書人命孝壽攝司錄事,成其獄。徽宗即 位,嘉問先已得罪,孝壽亦削秩。蔡京為政,以為府推 官,遷大理、太僕卿,擢顯謨閣待制,為開封尹。政和初, 拜刑部侍郎。有舉子為僕所陵,忿甚,具牒欲送府,同」 舍生勸解乃釋。戲取牒效孝壽《花書判》云:「不勘案,決 杖二十。」僕明日持詣府,告其主倣尹書判私用刑。孝 壽即追至,備言本末。孝壽幡然曰:「所判正合我意。」如 數與僕杖而謝舉子。時都下數千人,無一僕敢肆者, 時以此稱之。明年,以疾,罷為龍圖閣學士、提舉醴泉 觀,卒。

李平西[编辑]

按《萬姓統譜》:平西,平江人。伯父綱,累官輕車都尉。父 純,皇祐中進士,有賢名。平西,元符中進士,知澧州。專 務德化,集民訓以孝弟,勸事農桑,化洽州邑。累遷樞 密院承旨。金人寇汴,平西與宰相李綱奏守禦策。金 再入寇,又乞詔諸道勤王兵決策一戰。時宰相何栗 不能用。

李漢臣[编辑]

按《萬姓統譜》,漢臣字仲良,荊州人。兄元叔,太史黃庭 堅之姻。庭堅謫黔州,漢臣懇款辛勤,問疾不懈。漢臣 求科舉不遂,乃依駙馬曹詩門,以恩補郊廟齋郎,調 漢陽尉,獲盜數十人,或曰:「此可市美官。」漢臣曰:「吾寧 殺人為利邪?」再調上饒尉,改理定令。

李評[编辑]

按《宋史李遵勖傳》:「遵勖子端愿,端愿子評,字持正,由 東頭供奉官八遷皇城使,以父告老授西上閤門使, 以滎州刺史出知潁州,還幹當三班院,進成州團練 使,知蔡州,卒。」

李譓[编辑]

按《宋史李南公傳》:「南公子譓,字智甫,第進士,紹聖間, 知章丘縣。陝西麥熟,朝廷議遣官諸州,令民平償逋 負,譓在選中,使還,為河東轉運判官,知熙州。蔡京使 王厚復河湟,譓與之異,召為光祿卿。厚奏功,罷譓守 虢。坐嘗言招納未便,停官。後數年,為陝西轉運使,徙 永興,為蟾芝以獻。徽宗疑曰:『蟾,動物也,安得生芝』?命」 漬盆水,一夕而解。坐《罔上》貶散官,三年,復之,歷數郡, 卒。

李昭𤣱[编辑]

按《宋史李昭𤣱傳》:「昭𤣱字成季,濟南人。少與晁補之 齊名,為蘇軾所知。擢進士第,徐州教授,李清臣薦為 祕書省正字,加祕閣校理,通判潞州。潞民死,多不葬, 昭𤣱作文諷曉之,俗為一變。徽宗立,召為右司員外 郎,遷太常少卿,出知滄州。崇寧初,入黨籍中,居閑十 五年,自號樂靜先生,寓意法書圖畫,貯於十囊,命曰」 《燕游。十友》為之序,以為與今之人友,或趨附而陷於 禍,吾寧與十者友,久益有味也。

李熙靖[编辑]

按《宋史李熙靖傳》:「熙靖字子安,常州晉陵人,唐衛公 德裕九世孫也。祖均,父公弼,皆進士第。公弼,崇寧初 通判潞州,以議三舍法不便,使者劾其沮格詔令,坐 削黜以死。熙靖擢第,又中詞學兼茂,選為辟雍錄、太 學正,升博士。遭父憂去,還為右司員外郎,遷太常少 卿,拜中書舍人。蔡攸惡之,出知拱州。越兩月,復以故」 官召。靖康初,改顯謨閣待制、提舉醴泉觀。吳敏忌之, 以進對不時受罰。既拒張邦昌之命,憂憤廢食卒。

李階[编辑]

按《萬姓統譜》:階字進祖,深之子。崇寧二年,禮部第一, 特奏名安忱。對策言:「使黨人之子魁南宮多士,無以 示天下。」遂奪階出身,遇赦復官。建炎初,攝臨安府比 較務,州卒陳通脅階叱之,遂遇害。事聞,贈右承事郎, 與一子官。

李德昭[编辑]

按《萬姓統譜》:「德昭字子晉,莆田人。崇寧中,第進士。自 廣東提舉召對,留為度支郎官。建炎初,出知建州,卒 三百人先屯廣州,至是聞葉儂賊平,徑還。郡官疑其 從叛,或請殺之,德昭力言不可,得全活。苗傅、劉正彥 之亂,列郡戒嚴。韓世忠既執正彥於浦城,德昭分兵守要衝,獲傅,檻送京師。尋謝病歸,建人祠之白鶴山。」

李彌大[编辑]

按《宋史李彌大傳》:「彌大,字似矩,登崇寧三年進士第, 除校書郎,遷監察御史,試中書舍人,出知光州,移鄂 州。召為給事中,拜禮部侍郎。金人大舉入侵,李綱定 城守之策,命彌大為參議,與綱不合,罷。未幾,除刑部 尚書,河東宣撫副使。張師正領勝捷軍潰歸,彌大誅 之。建炎元年,除知淮寧府。杜用等夜叛,彌大縋城出」, 賊散乃還,坐貶秩。尋為吏部侍郎。帝如杭州,命權紹 興府,試戶部尚書兼侍讀。出知平江府,奪職歸。知靜 江府,奏廣西邊防利害。入為工部尚書,未幾罷。紹興 十年,卒。

李孝稱[编辑]

按《宋史李迪傳》:「迪弟子及之,及之子孝稱,字彥聞,以 蔭登朝,值郊恩,得封通議大夫。崇寧中,提舉湖北京 西常平,提點京西南路刑獄。蔡京之姻宋喬年為京 畿轉運使,有囚逸,捕得之。孝稱上其功,喬年受賞而 孝稱用是得工部員外郎。不閱月,遷大理少卿,擢工 部、戶部二侍郎,為開封尹。陳瓘之子正彙,在杭州,上」 書告「京不利社稷」,郡守蔡薿執送京師,併逮瓘詣獄。 孝稱脅使證其子,瓘不可。暨獄上,竟竄正彙海島。京 愈德之。進刑部尚書,而以其兄孝壽代為尹,徙工部, 卒。

李元亮[编辑]

按《尚友錄》:元亮抱才尚氣,崇寧中處太學。時蔡薿為 學錄,元亮輕之。後薿守和州,元亮猶布衣,過州不謁。 薿命駕先至其館,元亮以啟謝云:「定館而見長者,古 所不然。輕身以先匹夫,今無此事。」蔡嗟嘆,餉以錢五 十萬,且致書延譽於諸公,遂登科。

李光[编辑]

按《宋史李光傳》:「光字泰發,越州上虞人。登崇寧五年 進士第,調開化令,知常熟縣,移吳江。劉安世居南京, 光以師禮見之,除太常博士,遷司封。首論士大夫諛 佞成風,王黼惡之,令部注桂州陽朔縣,除司勳員外 郎。金人圍太原,援兵無功,光言:『三鎮之地,祖宗百戰 得之,一旦舉以與敵,何以為國』?」遷侍御史。蔡攸欲以 扈衛上皇行宮,因緣入都,光奏:「攸若果入,則百姓必 致生變。」又言:乞追攝朱勔父子及奉承監司、守令強 奪編戶產業者還之。監汀州酒稅。建炎三年,除知宣 州,進右文殿修撰。潰將邵青自真州擁舟數百艘,剽 當塗、蕪湖兩邑間,光招諭之,青喜,秋毫無犯。他日,舟 過繁昌,或紿之曰:「宣境也。」乃掠北岸而去。劇盜戚方 破寧國縣,抵城下,分兵四擊。光募勇敢劫之,賊驚擾 遁去。除徽猷閣待制、知臨安府,擢吏部侍郎。大將韓 世清本苗、傅餘黨,久屯宣城,擅據倉庫,光請先事除 之,乃授光淮西招撫使。光假道至郡,縛送闕下。初,光 於上前面稟成筭,宰相以不預聞,怒之。未至,道除端 明殿學士、知建康府,擢吏部尚書。踰月,除參知政事。 時秦檜初定和議,將揭榜,欲藉光名鎮壓,遂用之。同 郡楊煒上光書,責以附時相取尊官,墮黠寇姦計,隳 平時大節。光本意謂但可因和而為自治之計。既而 檜議撤淮南守備,奪諸將兵權,光極言「和不可恃,備 不可撤」,檜惡之。檜以親黨鄭億年為資政殿學士,光 於榻前面折之,丐去,乃除資政殿學士、知紹興府,改 提舉臨安府洞霄宮,責授建寧軍節度副使、瓊州安 置,移昌化軍,卒。

李邴[编辑]

按《宋史李邴傳》:「邴字漢老,濟州任城縣人。中崇寧五 年進士,累官為起居舍人,試中書舍人。北方用兵,酬 功第賞,日數十百,邴辭命無留難。除給事中,遷翰林 學士。未幾,坐言者罷。欽宗即位,除徽猷閣待制,知越 州。久之,再落職。高宗即位,召為兵部侍郎,兼直學士 院。苗傅、劉正彥反,邴見苗傅,面諭以逆順禍福之理」, 且密勸殿帥王元俾以禁旅擊賊,元唯唯不能用。即 詣政事堂白「朱勝非,適正彥及其黨王世修在焉」,又 以大義責之,人為之危,邴不顧也。上巡江寧,太后六 宮往豫章,命邴為資政殿學士、權知行臺三省樞密 院事,以與呂頤浩論不合,乞罷。未閱月,起知平江府。 會兄鄴失守越州,坐累落職。明年,即引赦復之。紹興 五年,詔問宰執方略,邴條上《戰陣》《守備》《措畫、綏懷》各 五事,不報。閑居十有七年,薨於泉州。

李端行[编辑]

按《萬姓統譜》:「端行,字正達,無錫人。與弟尚行入太學, 俱有聲。大觀中,同登進士,呂頤浩嘗師之。逮貴,猶執 弟子禮。為太學博士,作詩詆蔡京,出宰鄞縣,發憤終 身,不復仕。」

李邦彥[编辑]

按《宋史李邦彥傳》:「邦彥,字士美,懷州人。父浦,銀工也。 邦彥喜從進士游,入補太學生,大觀二年上舍及第, 授祕書省校書郎。邦彥生長閭閻,習猥鄙事,善謳謔, 能蹴鞠,每綴街市俚語為辭曲,人爭傳之。自號李浪子,善事中人。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宣和三 年拜尚書右丞,五年轉左丞,明年拜少宰。無所建明」, 惟阿順趨諂、充位而已,都人目為「浪子宰相。」徽宗內 禪,升太宰。金人薄都城,邦彥堅主割地之議。太學生 陳東數百人伏宣德門上書,言邦彥之徒為社㮨之 賊,請斥之。邦彥退朝,群指而大詬,且欲毆之,疾馳得 免。乃以特進、觀文殿學士充太一宮使,出知鄧州。建 炎初,以主和誤國,責建武軍節度副使,潯州安置。

李亙[编辑]

按《宋史李亙傳》:「亙字可大,兗州乾封人。大觀二年進 士,擢尚書郎官。建炎末,金人犯淮南,劉豫使守大名, 與凌唐佐謀,密陳豫可取狀,告於朝,事泄,亙坐死。後 贈官立祠曰『愍忠』。」

李伸[编辑]

按《宋史李伸傳》:「伸知天興縣,堅守不下,城陷自殺。」

李彌遜[编辑]

按《宋史李彌遜傳》:「彌遜,字似之,蘇州吳縣人。登大觀 三年第,調單州司戶,再調陽穀簿。政和四年,遷校書 郎,累官起居郎。以封事剴切,貶知盧山縣,改奉嵩山 祠。宣和末,知冀州。靖康元年,召為衛尉少卿,出知瑞 州,改淮南運副。後奉興國宮祠,知饒州。召對,首奏當 堅定規模,排斥姦言,輔臣有不悅者,以直寶文閣知」 吉州。七年,遷起居郎。彌遜自政和末以上封事得貶, 垂二十年,及復居是職,直前論事,鯁切如初。秦檜再 相,惟彌遜與吏部侍郎晏端復有憂色。八年,彌遜上 疏乞外甚力,詔不允。趙鼎罷相,檜專國,贊帝決策通 和。胡銓、范如圭、曾開相繼貶逐,彌遜力陳不可者二。 檜嘗邀彌遜至私第,曰:「政府方盧員,苟和好無異議, 當以兩地相浼。」答曰:「彌遜受國恩深厚,何敢見利忘 義?顧今日之事,國人皆不以為然。獨有一去,可報相 公。」檜默然。次日,彌遜再上疏,言愈切直,檜大怒。彌遜 引疾,以徽猷閣直學士知端州,改知漳州。十年,歸隱 連江西山。是歲,兀朮分四道入侵。十二年,檜乘金兵 既敗,收諸路兵,復通「和好,追仇向者盡言之臣嗾」言 者論彌遜,落職。二十三年,卒。

李元白[编辑]

按《尚友錄》:「元白名齊,以字行,寧化人。博覽強記,不能 俛就舉子業,乃大肆力於詩,出入少陵集中幾逼真。 纂杜詩為押韻,又集其句為一編,皆行於世。嘗集《大 觀昇平詞》若干首以進,得初品官,即歸故廬,笑傲泉 石而終老焉。集句始於王安石,而孔毅甫、葛亞卿相 繼而作,俱聲聞於時。」

李華[编辑]

按《萬姓統譜》:「華字實夫,溧陽人。父沒居喪,毀瘠盡哀。 母疾,華衣不解帶者十餘年,有田十餘頃,穀貴,平價 食其一方。大觀、政和間,蝗數害稼,不食其田。子朝正, 累官至知平江府。」

李椿年[编辑]

按《萬姓統譜》:「椿年,浮梁人。政和間進士,歷司農丞、度 支郎中,後知婺州,致仕。初,母喪,於中都徒步護喪歸 葬,有甘露之祥。所著有《易傳》十卷,文集十卷。」

李綱[编辑]

按《宋史李綱傳》:「綱字伯紀,邵武人,自其祖始居無錫。 父夔,終龍圖閣待制。綱登政和二年進士第,積官至 監察御史。宣和七年,為太常少卿。時金人渝盟,邊報 狎至,詔皇太子為開封牧,令侍從各具所見以聞。綱 刺臂上血疏云:『若假皇太子以位號,使為陛下收將 士心,以死捍敵,天下可保』。」疏上,內禪之議乃決。欽宗 即位,除兵部侍郎。靖康元年,金將斡离不兵渡河,徽 宗東幸,宰執請上暫避敵鋒。綱曰:「今日之計,當整軍 馬,固結民心,相與堅守,以待勤王之師。」乃以綱為東 京留守。綱治守戰之具,不數日而畢。敵兵攻城,綱身 督戰,募壯士縋城而下,斬酋長十餘人,殺其眾數千。 金人知有備,又聞上已內禪,乃退,求遣大臣至軍中 議和。上遣李梲往,梲還報,以皇弟康王少保張邦昌 為質。時朝廷日輸金幣,而金人需求不已,日肆屠掠, 四方勤王之師漸有至者。綱奏言:「金人貪婪無厭,其 勢非用師不可。若扼河津,絕饟道,堅壁勿戰,俟其食 盡北歸,半渡而擊之,此必勝之計也。」上深以為然,約 日舉事。姚平仲勇而寡謀,先期率步騎萬人夜斫敵 營,欲生擒斡离不,取康王以歸。夜半,中使傳旨諭綱 援之。綱率諸將旦出與金人戰,以神臂弓射金人,卻 之。平仲竟以襲敵營不克,亡去。金使來,宰相李邦彥 語之曰:「用兵乃李綱、姚平仲,非朝廷意。」遂罷綱,以蔡 懋代之。太學生陳東等詣闕上書,明綱無罪,軍民不 期而集者數十萬。帝亟召綱,復為尚書右丞,充京城 四壁守禦使。綱下令能殺敵者厚賞,眾奮躍,金人懼, 乃退師。未幾,以綱專主戰議,喪師費財,責授保靜軍 節度副使,建昌軍安置。金兵再至,上悟《和議》之非,除 綱資政殿學土,領開封府事。綱被命率湖南勤王之 師入援,未至而都城失守。先是,康王至北軍,為金人所憚,求遣肅王代之。至是,康王開大元帥府,承制復 綱故官。高宗即位,拜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綱薦 張所、傅亮,上以所為河北招撫使,亮為河東經制副 使。開封守闕,綱以留守非宗澤不可,力薦之。立《軍法》, 凡軍政申明改更者數十條。又請以《車制》頒京東、西 製造而教閱之。又奏造戰艦,募水軍,及詢訪諸路武 臣材略可任者以備用。又進三疏:曰募兵,曰買馬,曰 募民,出財以助兵費。又乞省冗員,節浮費。是時,四方 潰兵為盜者十餘萬人,攻劫山東、淮南、襄漢之間,綱 命將悉討平之。未幾,有詔幸東南避敵,綱曰:「國之存 亡於是分,吾當以去就爭之。」初,綱所言,無不容納,至 是常留中不報。已而遷綱門下侍郎,綱遂求去,有旨, 綱落職居鄂州。自綱罷,招撫、經制二司皆廢,車駕遂 東幸,兩河郡縣相繼淪陷,凡綱所規畫軍民之政,一 切廢罷。金人攻京東、西,殘毀關輔,而中原盜賊蜂起。 紹興二年,除觀文殿學士、湖廣宣撫使兼知潭州。是 時,荊湖、江、湘之間,流民潰卒聚為盜賊,不可勝計,綱 悉蕩平之。九年,除知潭州、荊湖南路安撫大使。綱具 奏力辭,詔允其請。次年薨,贈少師,官其親族十人。綱 負天下之望,以一身用舍為社稷生民安危,每宋使 至燕山,必問李綱、趙鼎安否,其為遠人畏服如此。

李彥[编辑]

按《宋史楊戩傳》:「戩死,李彥繼其職。彥天資狠愎密,與 王黼表裏,置局汝州,臨事愈劇,凡民間美田,使他人 投牒告陳,皆指為天荒。魯山闔縣盡括為公田,焚民 故券,使田主輸租佃本業。訴者輒加威刑,致死者千 萬,發物供奉,大抵類朱勔。凡竹數竿,用一大車,牛驢 數十頭,其數無極,皆責辦於民。潁昌兵馬鈐轄范寥」 不為取竹,誣刊蘇軾詩文於石為《十惡》。朝廷察其捃, 摭亦勒停。當時謂「朱勔結怨於東南,李彥結怨於西 北。」靖康初,詔削官賜死,籍其家。

李伯宗[编辑]

按《宋史李伯宗傳》:「伯宗字會之,河陽人。第進士,知內 丘、戊陽、太康縣,通判相州,入為將作少監,歷大理卿, 遷刑部侍郎。與王黼不相能,用胥吏微過罷,提舉崇 福宮,知同州,徙陝西都轉運使,以通奉大夫、顯謨閣 待制卒,諡曰榮。」

李籌[编辑]

按《宋史李籌傳》:「籌,吉州吉水人,字彥良,與弟衡字平 國。生同乳。二歲喪母,十歲喪父,兄弟每以不逮事親 為恨。政和中,改葬其母於楊山,負土成墳,廬於墓左。 未幾,廬所產木一本兩榦,高丈許,復合於一,至其末 乃分兩榦五枝,人以為瑞。」

李正民[编辑]

按《揚州府志》:「正民,揚州人。登政和二年進士第,中詞 學兼茂科,遷禮部郎官。建炎二年,除校書郎,累遷中 書舍人。俄出為兩浙、江西、湖南撫諭使。正民請依法 具奏官吏能否,其民間事於州縣實係冤抑者,並聽 陳訴,即為申理。從之。以奉使稱職,除給事中、吏部侍 郎,辭不拜。上賜詔曰:『朕惟孔門文學政事別為二科, 然西漢名臣列於九卿者,未嘗不以儒術飾吏事也。 卿文章典雅,直諒多聞,獻納之餘,敏於從政。乃擢天 官之貳,聿專銓綜之權』」,正民始就職。紹興十三年,正 民奏:「宣和以前,應知、通、令、佐階御並帶主管學事,自 軍興以來,學校中輟。今和議既成,儒風復振,宣化承 流,責在郡縣,宜依舊御,以示聖朝偃」武修文之意。為 江西路提點刑獄,仕至左朝散大夫,充徽猷閣待制、 平原縣開國伯,卒。

李璆[编辑]

按《宋史李璆傳》:「璆字西美,汴人。登政和進士第,調陳 州教授,入為國子博士,出知房州。宣和三年,廷議將 取燕,璆上疏切陳不省。及燕既平,責監英州清溪鎮。 明年,赦還,尋試中書舍人。建言元祐名臣子孫,久被 廢錮,宜少寬之。宦官譚稹出師河北,以無功廢,將復 進用,璆不肯書行。紹興四年,以集英殿修撰知吉州」, 累遷徽猷閣直學士、四川安撫制置使。

李持正[编辑]

按《萬姓統譜》:持正,字季秉。少與諸父宗師馳名太學, 號「大小李宗師。」政和二年進士第二。持正五年進士, 歷知德慶、南劍、潮陽三郡。在南劍日,適魔寇入州境, 諸將督捕急,持正力爭,以愚民無知,戮其渠魁數人, 餘悉令歸業。官終朝請大夫。子三人,皆以父任補官。

李𩊠[编辑]

按《富陽縣志》:「𩊠字彥淵,富陽人。登進士,中宏詞科,為 《會要》所檢閱官,刊正諡法。宣和初,提舉廣東市舶。居 官廉直,珍貨一無所取。未幾,舶商輻湊召回,盜邀之 於途,及胠,篋隨行,書帙而已,盜亦斂衽退。紹興間,舶 商以𩊠清節聞於朝,除比部郎,尋遷吏部。秦檜欲以 子與𩊠女為婿,卻之。遷將作監。檜屢遣子就學,𩊠告」 曰:「為天子卿監,豈為宰相教子?」遂丐外,持憲閩部,易 江東。既忤權臣,累奉祠,不復榮望。卒,年七十七。𩊠澹泊寡欲,廉直之節,重於一時。晚年謂貪與痴已絕,獨 嗔未盡去,因牓其小室曰「去嗔。」所著有《去嗔居士集》。

李檉[编辑]

按《太平府志》:「檉字與幾,世居當塗,以《易》學著名。宣和 三年進士。初調洪州教授,汪伯彥辟御營幕府。紹興 元年,通判徽州,累遷監察御史。奏議不當秦檜意,出 知信州。檉善星曆占候,逆知郡境將有變,乃預為備。 俄妖賊起貴溪,檉即日閱器甲授成筭,遣將分擊,親 率雄兵督戰,賊望風奔潰,俘其魁以歸。檜猶以不能」 防患,鐫職罷任,恩復原官,除知安豐軍,移知饒州。任 滿歸,引年致仕。一日,召門人朱章入臥內,取所著《易 說》講論,既終篇,正席挽鬚而卒,年七十四。

李宏[编辑]

按《萬姓統譜》:「宏字彥恢,宣城人。宣和五年,以左承直 郎知旌德縣事。時州郡多故,調發旁午,宏剸撥煩劇, 常有餘力。召集鄉兵,部署精明,人樂為用。建炎初,張 遇寇江上,進逼宣境,郡守呂好問檄令防禦,遇知有 備,不敢犯。呂後薦其有文武才,可大用。紹興初,郡守 李光復檄署旌德,蒞縣四載,治官事如其家。誅鋤豪 猾,興滯補弊,營葺公宇」規制,皆可為後人法。

李哲[编辑]

按《宋史劉化源傳》:「李哲,開封人。宣和六年進士。建炎 中,知彭陽縣,亦不降,與民移治境上,令執之以獻。金 人欲官之,凡三辭。其後金人以為歸附,命為儒林郎。 哲言於所司曰:『昔為俘獲,不敢受歸附之賞』。還其牒。 劉麟聞其賢,命張中孚以禮招致,哲力拒之。紹興九 年,死原州。事聞,贈奉議郎,官其家一人。」

李翼[编辑]

按《宋史李翼傳》:「翼,麟州新秦人。宣和末,為代州西路 都巡檢使,屯崞縣。金人取代,執守將嗣本,遣來諭降, 翼射卻之,帥士卒堅守。義勝軍統領崔忠夜引金兵 入城,翼挺身搏戰,達旦被執。粘罕欲臣之,怒罵不屈, 死之。」

李丹[编辑]

按《萬姓統譜》:丹字炳文,新昌人。美儀容,善談論。聶昌 薦用於朝,自為士人以至累典藩郡,官至朝請大夫, 田園未嘗增益,故挽詩有「二頃田園只舊時」之句。徽 廟召之,欲擢以近職。及至陛,忽有物螫其項,痛不能 對,遂止。既出視之,蝎也。

李邈[编辑]

按《宋史李邈傳》:邈字彥思,臨江軍清江人,唐宗室宰 相適之之後。以父任為太廟齋郎,初調安州司理,用 薦改京官,由承議郎遷知霸州,為遼國賀正副使,還, 上書言契丹不可滅,免官。童貫收復燕山,奏邈知涿 州,改易州,皆辭不赴,嘆曰:「國家禍亂,自茲始矣。」金人 犯京師,詔趣入見,慨然復起就道。既至,拜青州觀察 使,仍知府事。邈始視事,兵不滿二千,錢不滿二百萬, 度無以禦敵,乃諭民出財,共為死守,不數日,得錢十 三萬貫、粟十一萬石,募民為勇敢亦數千人。金人至, 且戰且守,相持四旬。城破,邈巷戰不克,將赴井,左右 持之不得入。斡离不脅邈拜,不拜,以火燎其鬚眉及 兩髀,亦不顧,乃拘於燕山府。金人命邈披髮左衽,邈 憤,詆毀甚力。金人撾其口,猶吮血噀之。翼日自去,髮 為浮屠,金人大怒,遂遇害。將死,顏色不變,南向再拜, 端坐就戮,燕人為之流涕。高宗贈招化軍節度使,諡 「忠壯。」

李彥仙[编辑]

按《宋史李彥仙傳》:「彥仙,字少嚴,初名孝忠,寧州彭原 人,徙鞏州,嘗為种師中部曲,入雲中,獲首級,補校尉。 靖康元年,金人犯境,郡縣募兵勤王,遂率士應募,補 承節郎。李綱宣撫兩河,上書言綱不知兵,恐誤國。書 聞,下有司追捕,乃亡去,易名彥仙,以效用從河東軍, 復補校尉。河東陷,彥仙拔歸,道出陝,以兵事見守臣」 李彌大,彌大與語,壯之,留為裨將,守三觜。金人攻三 觜,彥仙戰佯北,金人追之,伏發,掩殺千計。分兵四出, 下五十餘壁,復陝州。乘勝渡河,列柵中條諸山,旁郡 邑皆響附。事聞,上命知陝州兼安撫使。彥仙盡取家 屬以來,曰:「吾以家徇國,與城俱存亡。」聞者感服。三年, 婁宿悉兵自蒲、解大入,彥仙伏兵擊之,金兵大潰,婁 宿僅以身免。彥仙日與金人戰,未嘗解甲。婁宿雅奇 彥仙才,嘗啗以河南兵馬元帥。彥仙斬其使,金益兵 急攻之。城陷,彥仙率眾巷戰,矢集身如蝟,左臂中刃 不斷,戰愈力。金人惜其才,以重賞募人生致之,彥仙 易敝衣走渡河。既而聞金人縱兵屠掠,曰:「金人所以 甘心此城,以我堅守不下故也,我何面目復生乎!」遂 投河死。金人害其家,惟弟夔子毅得免。乾道八年,諡 忠威。金人欲下陝,然後併力西向。彥仙以孤城扼其 衝,再踰年,大小二百戰,金人不得西。至城陷,民無貳 心,雖婦女亦升屋以瓦擲金人,哭李觀察不絕。金人 怒,屠其城,全陝遂沒。

===李植===按《宋史李植傳》:「植字元直,泗州臨淮人。靖康初,向子 諲轉運京畿,時群盜四起,餉道阨絕,環視左右,無足 遣者。有以植薦,遂借補迪功郎,使督四百艘銀糧,招 募忠義二萬餘眾,自淮入徐趨濟,凡十餘戰,卒以計 達。時高宗駐師鉅野,聞東南一布衣統眾而至,士氣 十倍,授承直郎,留之募府。三上表勸進,降手札獎諭。」 植感激知遇,言無不盡,為汪伯彥、黃潛善所忌。高宗 既即位,為東南發運司幹辦公事,尋以奉議郎知潭 州湘陰縣。張浚督師江上,薦為朝奉郎、鄂州通判。大 盜馬友、孔彥舟未平,植請修戰艦,習水戰,大破彥舟, 誅馬友。轉朝奉大夫、通判荊南府。秩滿,除尚書戶部 員外郎。時秦檜當國,浚去,植即丐祠奉親,寓居長沙 之醴陵,十有九年,杜門不仕。檜死,子諲以戶部尚書 居邇列,語及《龍飛舊事》,識植姓名,除戶部郎中。召入 見,除知桂陽軍。參政錢端禮薦知瓊州,改徽州,轉朝 請大夫、直祕閣,改知鎮江府,遷江淮、荊湘都大提點 坑冶鑄錢公事。踰年,金人敗盟,朝廷將大舉,以植漕 運有才略,授直敷文閣、京西河北路計度轉運使。乾 道元年,遷提刑江西。二年,直寶文閣、主管行宮留守 司事。上書極言防江十策。帝嘉其言,以太府卿召赴 闕。有疾,遂以中奉大夫、寶文閣學士致仕,卒。子五人: 汝虞知桃源縣,汝士,朝奉大夫、知黃州,汝工知昌化 軍。

李若水[编辑]

按《宋史李若水傳》:「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人。元名若 冰,上舍登第,調元城尉。靖康元年,為太學博士。欽宗 將遣使至金國,議以賦入贖三鎮,詔舉可使者,若水 在選中,召對,賜今名,擢禮部尚書,固辭,改吏部侍郎。 三年,金人再邀帝出郊,若水扈從以行。金人逼帝易 服,若水抱持而哭,詆金人為狗輩。粘罕令擁之去,反」 顧,罵益甚,至郊壇下,罵不絕口。監軍者撾破其脣噀 血,罵愈切,至以刃裂頸斷舌而死。高宗即位,贈觀文 殿學士,諡忠愍。後有自北方逃歸者云:「金人言遼國 之亡,死義者十數,南朝惟李侍郎一人。」

李涓[编辑]

按《宋史李涓傳》:「涓字浩然,駙馬都尉遵勖曾孫,以蔭 為殿直,召試中書,易文階至通直郎,知鄂州崇陽縣。 靖康元年,京城被圍,羽檄召天下兵,鄂當發二千九 百人,皆未集,涓獨以所募六百,銳然請行,出家錢買 牛酒激犒之,令曰:『吾固知無益,然世受國恩,惟直死 耳,若曹知法乎?失將者死。鈞之一死,死國留名,男兒 不朽事也』。」眾皆泣。即日引而東。至蔡,天大雪,與敵遇, 飛矢蝟集,涓創甚,猶血戰大呼,叱左右負己,遂死焉。 明年,金兵去,蔡人以其屍歸。朝廷錄其忠,贈朝奉郎, 官其三子。

李震[编辑]

按《宋史李震傳》:「震,汴人。靖康初,金人迫京師,震時為 小校,率所部三百人出戰,殺人馬七百餘。已而被執, 金人曰:『南朝皇帝安在』?震曰:『我官家,非爾所當問』。金 人怒,絣諸庭柱,臠割之,膚肉垂盡,腹有餘氣,猶罵不 絕口。」

李政[编辑]

按《宋史李政傳》:政為雲騎第六指揮,授河北將官,冀 州駐劄。靖康二年,金兵來攻,政卻之。俄攻城急,有登 城者,政呼曰:「事急矣,有能躍火而過者重賞。」於是有 十數人皆以濕氈裹身,持杖躍火而過,大呼力戰,金 人駭走。未幾,政死,城遂陷。

李斌[编辑]

按《宋史李誠之傳》:「金人陷蘄州,軍士李斌𩰚死。」

李珙[编辑]

按《尚友錄》:珙字溫之,永福人。少以功名自奮。金人犯 闕,珙募勇士三千餘人,兼程而進,遇賊,力戰死之。詔 旌其門曰「忠義。」

李宗儀[编辑]

按《萬姓統譜》:「宗儀,江夏人。與從弟宗儒四世同居,相 友愛,好學獨行,築書院,建祠以祀先聖,給田以贈來 學。汴京失守,程吏部千秋勤王,其子彥章開倉資給 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