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第394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三百九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三百九十四卷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三百九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

 第三百九十四卷目錄

 李姓部列傳十四

  宋四

  李侗       李寀

  李富       李之邵

  李公懋      李南壽

  李道       李易

  李迨       李燾

  李弇       李長庚

  李靚       李浩

  李綺       李彥穎

  李知己      李國平

  李安期      李彭年

  李奉政      李傑

  李信       李繒

  李用謙      李顯忠

  李寶       李郁

  李兼       李孟傳

  李椿       李安國

  李祥       李岐

  李師愈      李揆

  李舜臣      李衡

  李蘩       李純德

  李如圭      李直養

  李大性      李僑

  李東       李餘慶

  李燔       李嵩

  李誠之      李心傳

  李道傳      李性傳

  李好義      李宗勉

  李信甫      李珫

  李大訓      李吳貞

  李用       李樗

  李壁       李𡌴

  李閱祖      李義山

  李鳴復      李韶

  李知孝      李方子

  李大同      李全

  李昴英      李丑父

  李伯玉      李庭芝

  李曾伯      李春叟

  李成大      李芾

  李梓發      李肖龍

  李權       李譽

  李謙       李學遜

  李如雷

氏族典第三百九十四卷

李姓部列傳十四[编辑]

宋四[编辑]

李侗[编辑]

按《宋史李侗傳》:「侗字愿中,南劍州劍浦人。聞郡人羅 從彥得河、洛之學,以書謁之,從之累年,授《春秋》《中庸》 《語》《孟》之說。從彥好靜坐,侗退入室中亦靜坐。從彥令 靜中看喜怒哀樂未發前氣象,而求所謂中者。久之, 而于天下之理該攝洞貫,以次融釋,各有條序,從彥 亟稱許焉。既而退居山田,謝絕世故,餘四十年,飲食」 或不充,而怡然自適。事親孝謹,仲兄性剛多忤,侗事 之得其懽心。閨門內外,夷愉肅穆,若無人聲,而眾事 自理。與鄉人處,飲食言笑,終日油油如也。其接後學, 答問不倦,雖隨人淺深施教,而必自反身自得始。時 吏部員外郎朱松與侗為同門友,遣子熹從學,熹卒 得其傳。侗子友直、信甫,信甫仕至監察御史,出知衢 州,擢廣東、江東憲,以「特立不容于朝」云。

李寀[编辑]

按《萬姓統譜》:「寀字亮卿。幼能自立,刻苦向學。弱冠登 進士第,兩任教官,改秩。高宗南渡,近臣有以寀姓名 聞于上者,得旨賜對,進劄首尾以自治為急。上喜之, 即日除御史臺主簿,遷監察御史。挺挺敢言,權倖側 目。累乞外補,紹興九年,出為廣南西路提點刑獄,奉 祠歸鄉。」

李富[编辑]

按《萬姓統譜》:富字子誠,唐將軍尚旻之裔。避武氏亂, 由南安徙汴,後復遷于莆之洋尾。富好施與,嘗于境內造橋梁三十有四所,出南郭五里許,建亭以憩行 者,凡二所。建炎初,粘罕犯順,富率義兵隸韓世忠麾 下,授承信郎。宣使張淵聞富材略,辟充殿前統制司 幹官,弗就,辭歸養,年七十八卒。至今莆稱樂善之士, 必曰「李制幹」云。

李之邵[编辑]

按《萬姓統譜》:「之邵,建炎初為新喻尉。隆佑太后幸虔 州,扈從後軍叛之,邵拒之,兵敗不屈,大罵賊殺之。賊 酋壯其節,誅害之邵者。」

李公懋[编辑]

按《萬姓統譜》:「公懋,建昌人。建炎初進士。累官江西提 舉。召對,陳五事,擢監察御史。高宗駐蹕建康,大臣請 還臨安,公懋力排秦檜以為不可,疏三上不報。出為 湖北提刑,徙福建潼川。剛正無私,終湖南漕。」

李南壽[编辑]

按《萬姓統譜》:南壽,字元衡,龍泉人。高宗初年守道州, 疏減大體錢之甚病民者,擢起居舍人。一日,直前論 郡守賢否,因乞外補。孝宗語之曰:「卿道州政事甚美, 如卿等姓名,嘗書屏間,未忍令卿去朕側。」尋改禮部 侍郎。

李道[编辑]

按《宋史李道傳》:「道字行之,相州人。其中女為光宗后。 初,道與兄旺聚眾歸宗澤,澤因事斬旺,命道掌其軍。 澤薨,道引軍依襄陽鎮撫使桑仲,仲奏於朝,授閤門 宣贊舍人,累至鎮南軍承宣使。金將渝盟,命道以所 部戍荊南府,帥臣劉錡奏改為御前前軍、右軍,就命 道統之。錡召奏事,道代為御前諸軍都統制。與鄂帥」 不協,罷。踰年,起授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知荊南 府。隆興初,湖北諸司劾其過,罷。久之,再為湖北副總 管。卒,諡「忠毅。」后既貴,進封楚王。孫孝友、孝純,皆至節 度使。

李易[编辑]

按《萬姓統譜》:「易,江都人。高宗幸揚州,御行殿策試,賜 易以下及第、出身。易好學多聞,以清素自立,仕至中 書舍人、敷文閣待制。」揚州有三魁,謂呂溱、王昴與《易》 也。

李迨[编辑]

按《宋史李迨傳》:「迨,東平人也。曾祖參,仕至尚書右丞。 迨未冠,入太學,因居開封,以蔭補官,初調渤海縣尉, 累遷金部郎。建炎三年,丁父喪,詔起復,以中散大夫 為御營使司參議官。四年,加顯謨閣待制,為淮南、江 浙、荊湖等路制置發運使。尋以軍旅甫定,乞持餘服, 詔許之。紹興二年,知筠州。明年,移信州,尋提舉江州」 太平觀。五年,除兩浙路轉運使,升龍圖閣直學士,為 四川都轉運使。以與吳玠不合,與祠。九年,命迨為京 畿都轉運使。孟庾時為權東京留守,潛通北使,迨察 其隱微,庾不能平,訟於朝。迨因此求罷去,乃落職與 祠。歸,而庾以京師降於金人。迨尋復龍圖閣待制、知 洪州。十六年,以疾丐祠。十八年,卒。

李燾[编辑]

按《宋史李燾傳》:「燾字仁甫,眉州丹稜人,唐宗室曹王 之後也。父中,登第,知仙井監。燾甫冠,憤金讎未報,著 《反正議》十四篇,皆救時大務。紹興八年,擢進士第,調 華陽簿,再調雅州推官,改秩知雙流縣。制置王剛中 辟幹辦公事,知滎州,除潼川府路轉運判官。乾道三 年,召對,除兵部員外郎。五年,遷祕書少監。宰相以燾」 數言事不樂,燾遂請去。除直顯謨閣、湖北轉運副使。 八年,直寶文閣、帥潼川。淳熙改元,被召,及都門,乞祠。 除江西運副,進祕閣修撰、權同修國史。燾為左史時, 嘗乞復行明堂禮,嬖幸沮止。其後周必大為禮部尚 書,申其說,始克行。權禮部侍郎,四年,真拜侍郎。燾感 上知遇,論事無所避,近臣復舉其次子塾應制科,以 閣試不中程黜。垕偶考上舍試卷,發策問制科,為御 史所劾,語連及燾,垕罷,燾亦知常德府。累表乞閑,提 舉興國宮。秩明堂大禮成,以其首議,復除敷文閣待 制。頃起知遂寧府。七年,進敷文閣學士,提舉佑神觀。 十一年卒,諡文簡。子垕。塾壁「𡌴垕」著作郎。夔州 路提點刑獄壁𡌴皆執政。

李弇[编辑]

按《萬姓統譜》:弇字季純,崇安人。三領鄉舉,登紹興八 年進士第,宰汀之連城。俗以𩰚狠相尚,弇政務寬平, 教以孝友,人不忍欺。有伍氏,兄弟爭繼,連年不決,弇 以理開諭,皆感動而出。時人為之謠曰:「訟者息爭,居 者安仁。李公為政,百里如春。」子岐。

李長庚[编辑]

按《尚友錄》:長庚,寧遠人。登紹興進士第,歷仕五十年, 廉潔自守,不事生業,惟蓄書數千卷,號其讀書之室 曰「冰壺。」卒年八十有六。有《冰壺集》。

李靚[编辑]

按《宋史李靚傳》:「靚字彥和,吉州龍泉人。以策干都督 張浚,浚奇之,使隸淮西總管孫暉戲下,累功授承信郎。紹興十年,金遣其將翟將軍犯境,靚與部曲轉戰 至西京天津橋南,俘翟將軍。乘勝逐北,會金兵大至, 遂死之。」

李浩[编辑]

按《宋史李浩傳》:「浩字德遠,其先居建昌,遷臨川。紹興 十二年,擢進士第,時秦熹挾宰相子以魁多士,同年 皆見之,浩毅然不往。調饒州司戶參軍、襄陽府觀察 推官,改太常寺主簿,尋兼光祿寺丞。自秦檜用事塞 言路,朝士多務慎默。至是,命百官轉對,浩與王十朋 等始相繼言事,聞者興起。浩不安於朝,請祠,主管台」 州崇道觀以歸。孝宗即位,以太常丞召。時張浚督師 江、淮,宰相多抑之。浩雅為湯思退所厚,御史尹穡欲 引之以共擠浚,因薦浩。及對,乃明示不同之意,二人 皆不樂。踰年,始除員外郎。未幾,宰相召為郎者四人, 將進用之,尤屬意浩,浩默然無一辭。同舍皆遷,浩獨 如故。踰年,浙河水災,詔條時政闕失,浩即奏疏指論 近臣併及宰執,執事者深忌之。乞外,得台州,除直祕 閣。明年,除司農少卿。會大理奏結他獄,上顧輔臣曰: 「棘寺官得剛正如李浩者為之。」已而卿缺,又曰:「無以 易浩。」遂除大理卿。力求外,以直寶文閣、知靜江府兼 廣西安撫。召還,入對,論俗不美者八,翌日謂宰相曰: 「李浩直諒。」遂除權吏部侍郎。時政府有怙寵竊權者, 黨與非一,自浩之入,已相側目,且欲以甘言誘之,浩 中立不倚,拒弗納。於是相與謀嗾諫議大夫姚憲論 罷。乾道九年,提舉太平興國宮。淳熙三年,卒。

李綺[编辑]

按《萬姓統譜》:「綺,字元質,婺源人。博學強記。登紹興乙 丑進士第,終福州教官,年三十二。」嘗與盤洲伯仲共 習詞科,南省校文,考詞科,得周益公必大。朱晦菴熹 嘗謂:「元質有美材,好學不壽。」又可見李氏之多賢也。

李彥穎[编辑]

按《宋史李彥穎傳》:「彥穎,字秀叔,湖州德清人。少端重, 強記覽。金犯浙西,父挾家人逃避,彥穎方十歲,追不 及,敵迫其後,能趨支徑,亂流獲濟。紹興十八年,擢進 士第,主餘杭簿,調建德丞。御史周操薦為御史臺主 簿。金敗盟,張浚督師進討,執政堅主和。右正言尹穡 陰附執政,薦同己者言和於上前,罷督府,穡遷諫議」 大夫。一日,穡以《和》、戰、守扣彥穎,彥穎曰:「人所見固不 同,公既以和議為是,曷不明陳于上前,以身任之。事 成功歸於公,不成奉身而退,若欲享其利而不及其 害,國事將誰倚?」穡大怒,改國子博士,權吏部郎中,以 父喪去。免喪,復為吏部,兼皇子恭王府直講。立太子, 兼左諭德。未幾,權禮部侍郎兼侍講,升詹事,除吏部 尚書。接送金賀正使。還,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 事。二年閏九月,參知政事彥穎在東府三歲,實攝相 事。內降繳回甚多,墜馬在告,力求去。以資政殿學士 知紹興府,勤約有惠政。紹熙元年致仕,家居凡十載, 自奉澹約,室無姬媵,蕭然永日,與州縣了不相聞。薨, 年八十一,贈少保,諡「忠文。」子沐,慶元中與臺諫排趙 汝愚,善類一空,公論醜之。

李知己[编辑]

按《徽州府志》:「知己,字智仲,婺源人。登紹興二十四年 第,通判婺州。有滯訟數百,屢經簿責不能平者,知己 結竟其罪,無復連染。州給秋衣,軍士絹輕,持杖諠譁, 守稱疾,知己攝事,呼其首訶責之,敕以軍法,皆謝罪 歸營,言於守,計絹直以給軍,明年當給春衣。有蜚語 為惡言,聞者密白守,得二人,斬之以徇。除大理丞,遷」 大宗正丞,兼權都官郎,攝侍右。誥牘山積,涉筆予奪 較然。得疾,會浙東議幕缺員,求以自便。

李國平[编辑]

按《池州府志》:「國平,紹興間人。與檀倬為友,不樂仕進。 倬登第,遂隱居觀音院以老。」

李安期[编辑]

按《尚友錄》:安期字泰伯,建寧縣人。淹貫經史,援筆成 文,以詩名。岳飛死,作表忠詩百二十首弔之。一日,謁 四川茶馬使王涯,奇其才,將以賢良舉。偶因奕爭道, 安期推枰曰:「公平章天下,亦可如此反覆乎?」遂拂衣 而去,竟不出。王深自刻責,以末藝失天下士。所著有 《蒙谷詩集》。

李彭年[编辑]

按《萬姓統譜》:彭年,廣德人。紹興中進士。以二親沒於 兵,感慕不已,蔬食終身。郡守洪興祖聞於朝,詔旌表 其門,人號其里曰「旌孝。」

李奉政[编辑]

按《萬姓統譜》:「奉政,藤州人。博學能文。紹興中,舉進士, 累官至國子祭酒。」

李傑[编辑]

按《萬姓統譜》:「傑,邵陽人,事親孝,臨財廉,周給貧困。邦 人德之,列舉孝行節義十事以聞,詔旌表其門,張栻 為題其額。」

===李信===按《浙江通志》:「信,汴人,小兒醫也。從宋高宗南渡,遂家 於杭之羲和坊。高宗危疾,詔信入侍,因年耄,賜安車 至禁中,時號李車兒。」

李繒[编辑]

按《婺源縣志》:「繒字參仲,號鍾山,城北人。父鏞,當高宗 時以恩科入仕,終太平府推官。與丞相李綱、奉使朱 弁友好甚密,而未嘗求進。呂仁甫乃尹和靖門人也, 來主婺源簿。繒父子及滕愷皆從之遊,遂絕意科舉 學,築室鍾山以老。朱文公自武夷歸,每與程洵過繒, 講論終日,稱其文章高古奇崛如其人。卒書其墓表」 曰:「有宋鍾山李君之墓。」所著有《論語西銘解義》《山窗 業書》及詩文等集。子李札,亦從文公學,答問見《語錄》, 有《明齋蛙見錄》《膚說》及《近思續錄》《字訓續編》《會遇集》 《家塾記》諸書。

李用謙[编辑]

按《梧州府志》:「用謙,滕縣人。幼警敏,博通經典。舉紹興 進士,為祕書郎兼崇正殿說書,歷侍御史、左司諫,皆 有直名。疏十六事,切當時利病。官祭酒,學行為世所 宗。卒贈銀青光祿大夫。」

李顯忠[编辑]

按《宋史李顯忠傳》:顯忠,綏德軍青澗人也。初名世輔, 南歸賜名顯忠。由唐以來,世襲蘇尾九族巡檢。父永 奇,金人陷延安授官,永奇泣。會劉豫令顯忠赴東京, 永奇密戒之曰:「汝乘機即歸本朝,無以我故貳志,事 成我亦不朽矣。」已而豫廢兀朮,授顯忠承宣使,知同 州。顯忠㩦老幼長驅而北,至酈城縣,遣人告永奇,即 挈家出城,至馬翅谷口,為金人所及,家屬二百口皆 遇害。顯忠僅以二十六人奔夏國,具言父母妻子之 亡,切齒疾首。夏主借兵,使招撫延安,見講和赦書,乃 以所部歸朝。至行在,高宗撫勞再三。為前軍都統制, 與李貴同破靈壁縣,兀朮焚廬江而走。太后至臨安, 顯忠入覲,加保信軍節度使。顯忠熟西邊山川險易, 因上《恢復策》,忤秦檜意,遂降官奉祠。二十九年,金渝 盟,詔顯忠以本部捍禦,敗之。金主亮犯淮西,王權棄 軍渡江,朝廷詔以顯忠代權。顯忠選銳士盡復淮西 州郡,至橫山澗,與金射鵰軍戰,敵兵敗走,授顯忠淮 南制置,擢太尉、寧國軍節度使。孝宗即位,兼權池州 駐劄御前諸軍都統制。隆興元年,兼淮西招撫使。時 金主褒新立,山東、河北豪傑蜂起,顯忠請出師。時張 浚開都督府,命顯忠渡江督戰,遂復靈壁。邵宏淵圍 虹縣未下,顯忠遣卒開諭降。宏淵恥功不自己出,又 有降千戶訴宏淵之卒奪佩刀,顯忠立斬之,由是二 將不相能。金帥孛撒自南京率步騎十萬來,顯忠親 帥軍遇於城南,孛撒大敗,遂退走。翌日,益兵至,顯忠 謂宏淵併力夾擊,宏淵按兵不動,統制周宏等各以 所部兵遁。顯忠移軍入城,歎咤曰:「天未欲平中原耶, 何沮撓若此!」軍還,責授果州團練副使、潭州安置。後 朝廷知其故,移撫州。乾道改元,乃還會稽,除威武軍 節度使,復太尉。淳熙四年,召赴行在,七月卒,諡「忠襄。」

李寶[编辑]

按《宋史李寶傳》:寶,河北人,嘗陷金,拔歸金主亮渝盟, 淮浙姦民倪詢、梁簡等教金造舟,且為鄉導。金使蘇 保衡為統軍,將繇海道襲浙江。諜聞,高宗謂宰臣曰: 「李寶以一介脫身還朝,陛對無一毫沮懾,是必能事 者。」迺授浙西路馬步軍副總管,次江陰,先遣其子公 佐伺敵動靜,與將官邊士寧偕往。寶將啟行,軍士爭 言西北風力尚勁,迎之非利。寶下令,敢阻大計者斬。 遂發蘇州。大洋行三日,士寧自密州回,得敵耗甚悉, 且言公佐已挾魏勝得海州。寶喜曰:「吾兒不負乃翁 矣。」縱舟抵東海,敵已圍海州,寶麾兵登岸,遇敵奮擊, 敵亟引去。乃遣辯者四出招納降附,聲振山東。寶檄 所部會密之膠西,命公佐以郡事𢌿勝,與俱發。至膠 西石臼島,敵舟已出海口,泊唐島。寶引舟握刃待戰, 鼓聲震疊,海波騰躍。敵大驚,掣矴,舉帆皆油纈,彌亙 數里,風浪捲聚。寶命火箭環射,煙焰旋起,延燒數百 艘,斬其帥完顏鄭家奴,擒倪詢等。上於朝。上喜,書「忠 勇李寶」四字,表其旗幟。除靜海軍節度使,卒。

李郁[编辑]

按《萬姓統譜》:「郁,字光祖,光澤人。少從楊時學,時妻以 女。紹興初,嘗被召入對便殿,既還家,築室西山,學者 號曰『西山先生』。」其卒也,朱熹誌其墓。所著有《易傳參 同契》《論孟遺稿》。

李兼[编辑]

按《宣城縣志》:「兼,字孟達,少能文,嘗賦《學士詩》,楊萬里 見而許之。歷知台州,有惠政。嘗輯州先獻詩,譔《天台 集》,自為序。卒於官,吏民為之巷哭,罷市,祠名宦。所著 有《雪巖集》,蓋孝先曾孫也。見陸游《李虞部集序》。」

李孟傳[编辑]

按《宋史李光傳》:孟傳,字文授,光幼子也。光南遷之日, 才六歲,以光遺表恩,累官至太府丞。韓𠈁胄願見之, 孟傳曰:「行年六十去,計已決,不敢聞也。」由是出知江州,以朝請大夫直寶謨閣致仕,卒。

李椿[编辑]

按《宋史李椿傳》:「椿字壽翁,洛州永平人。父升,進士起 家。靖康之難,升翼其父,以背受刃,與長子俱卒。椿年 尚幼,槁殯佛寺,奉繼母南走,以父澤補迪功郎,歷官 至寧國軍節度推官。張浚辟為制司準備差遣,常以 自隨。隆興元年,諸將有以北討之議上聞者,事下督 府,椿方奉檄至,巢亟奏記浚曰:『藩籬不固,儲備不豐, 議論不定,縱得其地,未易守也』。」既而師出無功,浚復 除右相,椿知事不可為,勸之去。明年春,浚出視師,椿 復申前說甚苦。浚心是之,而自以宗臣任天下之重, 不忍決去,未幾果罷。椿請通判廉州以歸,未上,召對, 知鄂州,移廣西提點刑獄,召為吏部郎官。論廣西鹽 法,除樞密院檢詳,遷左司。請外,除直龍圖閣、湖南運 副,兼請十三事,同日報可。除司農卿兼臨安府,視事 三月,竟以權倖不便解去,出知婺州。除吏部侍郎,極 言閽寺之盛,最後極言當預邊備,乃除集英殿修撰、 知寧國府,改太平州,以敷文閣待制致仕,淳熙十年, 卒。朱熹銘其墓,謂其「逆知得失,不假蓍龜,不阿主好, 不詭時譽」云。

李安國[编辑]

按《萬姓統譜》:「安國,豫章人。少穎悟能詩。歷官知建昌 軍,剖決精明。有兩邑賦不均,請減其多者,交訟頓息。 遷知常州,條上利害。進司農卿。開無名逋十八萬,省 楮幣百萬,三年,積緡錢斛米千百萬。淳熙初,擢戶部 侍郎。」

李祥[编辑]

按《宋史李祥傳》:「祥字元德,常州無錫人。隆興元年進 士,為錢塘縣主簿,調濠州錄事參軍,主管戶部架閣 文字,太學博士,司農寺丞,樞密院編修官,兼刑部郎 官,大宗正丞、軍器少監。言忝朝蹟八年,在外賢才不 勝眾,願更出迭入由臣始。出提舉淮東常平茶鹽、淮 西運判,遷國子司業、宗正少卿、國子祭酒。丞相趙汝」 愚以言去國,祥上疏爭之,除直龍圖閣、湖南運副。言 者劾罷之,致仕,卒。

李岐[编辑]

按《萬姓統譜》:「岐,字稚山,登乾道二年進士第,調德安 府應山尉,攝邑事。會歲飢,捐俸創利民倉以賑之。典 教封川,郡庠頹弊,即遷基鼎建,又增置學田,課勵諸 生,多所成就。繼宰襄陽,以己俸代五等戶輸納稅役, 民甚感之。通判金州,經、總兩司財賦實隸焉。先是,軍 餉支不以時,岐督趣勾辦,按月請給。殿帥田世卿、郭」 果等分司駐劄於此,交章上薦,特差權州兼安撫,除 知南雄州。陛辭之日,郭帥在朝而奏其事,玉音獎諭 曰:「卿在金州,清廉有聲,所宜推廣,以副朕愛養元元 之意。」岐到郡,首書「忠廉公恕」四字于州治之壁。時貧 民客戶以納丁米為苦,岐悉奏免之。官至朝散大夫。

李師愈[编辑]

按《萬姓統譜》:「師愈,字好古,高安人。博學多聞,從劉子 澄講學廬山。朱文公高弟李埜嘗訪師愈,有詩稱之。 乾道間,領鄉薦,漕使舉應制科,未召而卒。」

李揆[编辑]

按《萬姓統譜》:揆,瀏陽人。乾道二年領鄉薦,授寧遠尉, 獲強盜十數。或謂曰:「可用賞脫選。」揆曰:「殺人以階榮 顯,吾不為也。」後累官至中書舍人。

李舜臣[编辑]

按《宋史李舜臣傳》:「舜臣字子思,隆州井研人。四歲知 讀書,八歲能屬文。少長通古今。中乾道二年進士第, 調邛州安仁縣主簿,改知饒州德興縣。專尚風化,間 詣學講說,邑士皆稱蜀先生。遷宗正寺主簿,尤邃於 《易》,著《本傳》三十三篇。朱熹晚歲,每為學者稱之。子心 傳、道傳、性傳,以性傳官二府,贈太師,追封崇國公。」

李衡[编辑]

按《宋史李衡傳》:「衡字彥平,江都人。高祖昭素,仕至侍 御史。衡幼善博誦,為文操筆立就。登進士第,授吳江 主簿。有部使者怙勢作威,衡拂衣歸。後知溧陽縣,專 以誠意化民,民莫不敬。夏秋二稅,以期日榜縣門,鄉 無吏跡,而輸送先他邑辦。召入為監察御史,歷司封 郎中,樞密院檢詳,出知溫、婺、台三州,召除侍御史。會」 外戚張說以節度使掌兵柄,衡力疏其事,廷爭移時。 改除起居郎,章五上。請老,以祕撰致仕。時給事中莫 濟不書敕,翰林周必大不草制,右正言王希呂亦與 衡相繼論奏,同時去,國士為作《四賢詩》。衡後居崑山, 結茅別墅,杖屨徜徉,左右惟二蒼頭,聚書踰萬卷,號 曰「樂菴。」臨歿,沐浴冠櫛,翛然而逝。

李蘩[编辑]

按《宋史李蘩傳》:「『蘩字清叔,崇慶晉原人。第進士,為隆 州判官,知永康軍,移利州,提點成都路刑獄,知興元 府,安撫利州東路,徙倉部員外郎,總領四川賦財軍 馬錢糧,陞郎中。淳熙三年,廷臣上言,四川歲糴軍糧, 名為和糴,實科糴也』。詔制置使范成大同蘩相度以聞。蘩乃書利民十一事上之。前後凡三年,蘩上奏疏」 者十有三,而天子降詔難問者凡八,訖如其議。軍餉 坐給而田里免科,糴始知有生之樂。會歲大稔,米價 頓賤,范成大《驛疏》言:「關外麥熟,倍於常年,實由罷糴, 民力稍紓,得以盡於農畝。」孝宗覽之,曰:「免和糴一年, 田間和氣若此,乃知民力不可重困也。」擢蘩守太府 少卿。疾卒。

李純德[编辑]

按《萬姓統譜》:純德字德之,誥之孫,光澤人。少治《周禮》, 兼《左氏春秋》,為文簡古,不逐時好。諸弟嘗問善人之 道,答曰:「臨事而無陰據便利之心,斯可矣。」邑嘗以民 兵屬純德,為制戰陣擊刺之法,以時閱習,甚有可觀。 令奇其勳,欲以聞,純德笑謝,人益高之。紹熙五年,以 特奏恩將入奉廷對,先卒。朱子銘其墓,以「好德有常」 之士稱之。

李如圭[编辑]

按《尚友錄》:如圭,吉水人。七歲,孝宗召問童子何業,對 「能誦書。既誦《無逸》篇,帝大喜,授迪功郎。」明日與父謝 恩,賜宴殿上,以父子不可同坐,命設珠簾隔之。宴罷, 就以簾賜之。歸建凌雲樓以彰君賜。後官至福建安 撫使。

李直養[编辑]

按《萬姓統譜》:「直養字無害,廣陵人,待制正己孫。正己 嘗寓家海鹽。淳熙中,直養為丞其縣,甚著名績。紹熙 初,攝華亭部使者,以才薦,特改為海鹽令。初蒞縣,遭 大旱,直養禱之得雨,百姓歌頌。修起學校,延教諭朱 沆為師,嚴督章程,誦絃相聞。置鄉底堰八十餘所及 長豐閘,又自藍田廟開浦十八里至鮑郎場,以便鹽」 運,民被其利。

李大性[编辑]

按《宋史李大性傳》:「『大性字伯和,端州四會人。其先積 中,嘗為御史,以直言入元祐黨籍,始家豫章。大性以 父任入官,因參選,進《藝祖廟謨》百篇,及《公私利害》百 疏,又言元豐制,六察許言事,章惇為相,始禁之。乞復 舊制,以廣言路』。從臣力薦之,為湖北提刑司幹官。未 幾,入為主管吏部架閣文字,進《典故辨疑》百篇,擢大」 理司直,添差通判楚州。召除太府寺丞,遷大宗正丞 兼倉部郎,尋改工部。孝宗崩,光宗疾,未能執喪。大性 上疏言:「今日之事,顛倒舛逆。金使祭奠,當引見於北 宮素帷,不知是時猶可以不出乎?若必待使來,然後 執喪,則恐貽譏中外。」遷軍器少監,提舉浙東常平,改 提刑兼知慶元府。召為吏部郎中,遷為司農卿。明年, 兼戶部侍郎,出知紹興府。甫一歲,召為戶部侍郎,升 尚書。朝論將用兵,大性條陳利害,「主不宜輕舉」之說。 忤韓𠈁胄意,出知平江,移知福州,又移知江陵,充荊 湖制置使,除刑部尚書,尋遷兵部。引疾丐祠,卒於家。 李氏自積中三世官於朝,父子兄弟相師友,而大性 與弟大異、大東並躋同列,為名臣云。

李僑[编辑]

按《萬姓統譜》:僑,臨邛人。紹熙進士。時光宗不豫,久闕 朝重華宮。僑初釋褐,即慨然上疏乞致仕,有曰:「祿不 逮養,乞將所得官資回贈二親。」冀以感動上意。朝論 偉之。

李東[编辑]

按《萬姓統譜》:東,字子賢,綱族孫。受學於朱熹,登紹熙 進士,為廬陵簿。秩滿,周必大餞以詩:「地跨江閩秀氣 兼,玉成界尺直方廉。西曹久處習鑿齒,高士惟知孫 子嚴。」

李餘慶[编辑]

按《萬姓統譜》:「餘慶,字昌宗,連江人。判秀州,境多鹽盜, 餘慶作華亭、海鹽二監,俾業鹽者歲入常緡,以杜私 販。又為石隄,自平望至吳江,捍除水患,至今賴之。」

李燔[编辑]

按《宋史李燔傳》:「燔字敬子,南康建昌人。少孤,依舅氏。 中紹熙元年進士第,授岳州教授。未上,往建陽從朱 熹學。熹告以曾子弘毅之語,燔退,以『弘』名齋,改襄陽 府教授,復往見熹,熹嘉之。凡諸生未達者,先令訪燔, 俟有所發,乃從熹折衷。熹謂人曰:『燔進學可畏,他日 任斯道者,必燔也』。熹沒,學禁嚴,燔率同門往會葬,視」 封窆不少怵。除大理司直,辭,尋添差江西運司幹辦 公事。會洞寇作亂,帥漕議平之。燔曰:「寇非吾民邪?然 其如是,以有司貪刻者激之,及將校之邀功者逼成 之耳。反是而行之,則皆民矣。」帥漕曰:「誰可行者?」燔請 自往,乃分兵守險,馳辯士諭賊逆順禍福,寇皆帖服。 改通判潭州。真德秀為長沙帥,一府之事咸諮燔,不 數月辭歸。是時史彌遠廢皇子竑,燔以《三綱》所關,自 是不復出。卒,贈直文華閣,諡文定。孫鑣,登進士第。

李嵩[编辑]

按《尚友錄》:「嵩,錢塘人,李從訓之養子,工畫山水人物, 得從訓遺意。光寧理三朝畫院待詔。姪永年能世其 學

李誠之[编辑]

按《宋史李誠之傳》:「誠之,字茂欽,婺州東陽人。鄉舉第 一,後入太學,選亦第一。慶元初,釋褐為饒州教授。丁 父母憂,廬墓終喪。起為江西轉運司幹辦使,改通判 常州,知郢州,知金人必敗盟,大修邊防戰攻守禦之 具,移知蘄州,相視城壁而增益之,備樓櫓,築軍馬牆, 教閱廂,禁民兵,激之以賞,積粟四萬。嘉定十四年二」 月,金人犯淮南,時誠之已逾滿,代者不至,欲先遣其 孥歸,聞難作而止。乃選丁壯分布城守,募死士迎擊, 遇於橫槎橋,大破之。居數日,金人擁眾臨沙河欲渡, 又破之。明日,金兵大至,又拒退之。明日,金移兵要衝, 為必渡計,蘄兵奮擊,殺其酋帥,金人攻益力。未幾,傅 城下,圍之數重,以攻具進,誠之設械禦之,夜出擣其 營,料敵應變,若熟知兵者,金人卒不得志。會黃州失 守,併兵為一,凡十餘萬,誠之激厲將士,勉以忠義。城 陷,率兵巷戰,殺傷相當,子士允力戰死,誠之引劍自 剄,妻許及婦若孫皆赴水死。事聞,贈朝散大夫、祕閣 修撰,封正節侯,立廟於蘄,賜名「褒忠。」

李心傳[编辑]

按《宋史李心傳傳》:「心傳,字微之,宗正寺簿,舜臣之子 也。慶元元年,薦於鄉。既下第,絕意不復應舉,閉戶著 書。晚因崔與之、許奕、魏了翁等合薦,自制置司敦遣 至闕下,為史館校勘,賜進士出身。因言者罷,添差通 判成都府。尋遷著作郎兼四川制置司參議官,修《十 三朝會要》。端平三年成書。召赴闕,為工部侍郎,復以」 言去,奉祠。淳祐三年卒。

李道傳[编辑]

按《宋史李道傳傳》:「道傳,字貫之,隆州井研人。父舜臣, 宗正寺主簿。道傳擢慶元二年進士第,調利州司戶 參軍,徙蓬州教授。吳曦反,曦黨以曦意脅道傳,道傳 以義折之,竟棄官歸。曦平,詔以道傳抗節不撓,進官 二等。嘉定初,召為太學博士,遷太常博士,進著作郎。 時薛拯、胡矩等皆以新進用事,賄賂成風,道傳遂求」 補郡,出知真州,除提舉江東路茶鹽公事。召入對,除 兵部郎官,辭未就。監察御史李楠覘當路指意,乞授 以節鎮蜀,遂出知果州。至九江,得疾卒,諡文節。

李性傳[编辑]

按《宋史李性傳傳》:「性傳,字成之,宗正寺主簿舜臣之 子也。嘉定四年,舉進士,歷幹辦行在諸軍審計事,尋 為太常博士,升太常寺丞,遷起居舍人兼侍講,遷起 居郎,進禮部侍郎,以言罷。尋以寶章閣待制知饒州, 改知寧國府,再知饒州,復以言罷。召為兵部侍郎,權 兵部尚書,落職,提舉太平興國宮。淳祐四年,權禮部」 尚書兼給事中。五年,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 十二年,以資政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寶祐二年,致 仕,卒。

李好義[编辑]

按《宋史李好義傳》:「好義,下邽人。祖師中,積官中州團 練使。父定一,興州中軍統制。好義初以準備將討文 州蕃部有功。開禧初,吳曦主師,好義為興州正將,數 請出精兵襲金人,曦畜謀不納。未幾,關外四州俱陷, 金人長驅入散關,曦以蜀叛。好義聞變亟歸,與其兄 謀誅之,欲立長史安丙以主事。」蓋曦嘗授丙為丞相, 而丙託疾不往,故兄弟有是謀也。既而楊巨源陰結 忠義,欲圖曦,好義約巨源以報丙,丙大喜。好義夜饗 士,麾眾受甲拜決於家廟,囑妻馬氏曰:「日出無耗,當 自為計。」馬氏叱之曰:「我決不辱李家門戶。」馬氏之母 亦曰:「行矣,勉之!」好義喜,眾皆踴躍。時偽宮門洞開,好 義大呼而入,曦護衛皆棄梃而走,曦倉皇欲遁,好義 呼王換斧其腰,引眾擁曦首出偽宮,亟馳告丙宣詔, 軍民拜舞。好義請乘時取關外四州,巨源贊之。七日, 至西和,好義率眾攻城,親犯矢石,節使完顏欽奔遁。 好義整眾而入,欲乘勝徑取秦、隴,以牽制淮寇,而宣 撫司令謹守故疆,不得侵越,士氣皆沮。好義以中軍 統制知西和州,卒,贈少保,諡「忠壯。」

李宗勉[编辑]

按《宋史李宗勉傳》:「宗勉,字彊父,富陽人。開禧元年進 士,嘉定十四年,主管吏部架閣。紹定元年遷著作郎。 明年,兼權兵部郎官。端平元年,進直寶章閣,改尚左 郎官,進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未幾,進簽書, 進參知政事,拜左丞相兼樞密使。守法度,抑僥倖,召 用老成,尤樂聞讜言。趙汝騰嘗以宗勉為公清之相」, 以觀文殿大學士致仕,卒,贈少師,諡《文清》。

李信甫[编辑]

按《萬姓統譜》:「信甫,南劍人,侗之子。舉進士,歷監察御 史,出知衢州。善政善教,不忝家學。擢廣東江東憲,以 特立不容於朝,罷去。」

李珫[编辑]

按《萬姓統譜》:「珫,字粹之,建寧人。學行為鄉閭所推重。 同邑謝皓、謝黻皆受業其門。葉祖洽暨鄉人列於朝 者以八行薦,未受而卒。有詩集行於世

李大訓[编辑]

按《萬姓統譜》:「大訓字君序,閩縣人。父士龍,仕至奉直 大夫,直祕閣,以老居里中。後生考德問業者,士龍應 之無倦色。大訓初為廬陵丞,歷安遠、龍泉二縣,在倥 傯中,力於事功。再知歸善縣,則以安靜修禮教為務。 所至稱廉勤整辦。論者謂其儒而不腐,吏而不俗云。」

李吳貞[编辑]

按《合肥縣志》:「吳貞,年九歲,母孫氏病產後患重,吳貞 刲左股肉煮粥,母食之,稍愈。兄曾貞亦刲右股,母遂 全愈。」

李用[编辑]

按《萬姓統譜》:「用,東莞人。少孤,事母孝,棄舉業,究周、程 之學,著《論語解》。以薦授校書郎,不就。咸淳間,祠於學。」

李樗[编辑]

按《萬姓統譜》:樗字若林,閩縣人。與林之奇俱受業於 呂本中,後領鄉貢,有《註毛詩解》。黃幹嘗稱之曰:「吾鄉 之士,以文辭行義為學者宗師,則若林其傑然者也。」 其學以孝弟忠信,窮經博古為主,及門之士亦往往 渾厚質實,志尚修潔。樗自號迂齋,學者因稱為迂齋 先生。

李壁[编辑]

按《萬姓統譜》:「壁,燾第三子,日誦萬餘言。舉進士,為正 字。寧宗時累官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後謫撫州, 又起知遂寧府,以資政殿學士致仕,卒諡文懿。壁文 學德望轟震一時,所著有《鴈湖集》《涓塵》、紹興中奏議、 內外制、臨汝閒書共數百卷。」

李𡌴[编辑]

按《萬姓統譜》:「𡌴,燾第四子。舉進士,入為館職,文聲赫 然,班對備陳忠讜。為沿江制置副使,開閫於鄂,甚得 江漢之心。入為禮部尚書,資政殿學士。卒諡文肅。」所 著有《悅齋集》。

李閱祖[编辑]

按《尚友錄》:「閱祖字守約,光澤人。父呂,號澹軒,與朱熹 為友。閱祖篤志精思,熹留之家塾,命三子從事,為編 《中庸或問輯要》。登嘉定進士,為臨桂主簿。仲弟相祖 用心精切,編《書說》三十餘卷。季弟壯祖舉進士,為閩 清尉。真德秀薦之,稱其為人物典型。」

李義山[编辑]

按《萬姓統譜》:義山,嘉魚人。讀書一過,能解大義。師事 朱仲晦張敬夫。嘉定中進士。淳祐中任樞密院編修, 累官金部郎中。仲晦稱其「行美如瑜,節介如石。」後賜 爵中大夫。

李鳴復[编辑]

按《宋史李鳴復傳》:「鳴復,字成叔,瀘州人。嘉定二年進 士,歷官權發遣金州兼幹辦安撫司公事。制置使鄭 損薦於朝,授司農丞,拜侍御史兼侍講,權工部尚書 兼權吏部,簽書樞密院事。端平三年,拜參知政事。明 年,知樞密院事,加資政殿大學士。淳祐四年,復為參 知政事。未幾,出知福州、福建安撫使。尋予祠,罷宮觀。」 後卒於嘉興。

李韶[编辑]

按《宋史李韶傳》:「韶字元善,彌遜之曾孫也。父文饒,為 台州司理參軍。韶嘉定四年與其兄寧同舉進士,調 南雄州教授,遷太學博士。上封事,諫濟王竑獄,且以 書曉彌遠,言甚懇到。丐外,添差通判泉州,改知道州。 紹定四年,應詔言事,入為國子監丞,遷尚左郎官。未 幾,拜右正言。奏乞以國事邊防專委丞相鄭清之、喬」 行簡又論史嵩之、王遂和戰異議,迄無成功,不報。乞 解言職,拜殿中侍御史。時魏了翁罷督予祠,韶訟之。 又劾奏陳洵益女冠吳知古。帝怒,韶還笏殿陛,乞歸。 會祀明堂,雷電免二相,韶遷起居舍人,應詔上封事, 幾數千言。帝諭左右曰:「李韶真有愛朕憂國之心。」累 疏乞補外,以集英殿修撰知漳州。嘉熙五年,改禮部 侍郎,辭,詔不允,令所在州軍護遣至闕。嵩之遣人謂 韶曰:「毋言濟邸宮,媼國本。」韶不答。是時杜範亦在列, 二人廉直,中外稱為「李、杜。」淳祐二年,三上疏乞歸。入 見,擢翰林學士兼知制誥兼侍讀。嵩之服除,有鄉用 之意,章琰、李昴英、黃師雍論列甚峻,詔落職予祠,韶 同從官抗疏爭之甚力。未幾,琰、昴英他有所論列,並 罷言職,韶復上疏留之。七年,韶十上疏丐去,以端明 殿學士提舉玉隆宮。十一年卒。

李知孝[编辑]

按《宋史李知孝傳》:「知孝字孝章,參知政事光之孫,嘉 定四年進士,嘗為右丞相府主管文字,拜監察御史。 上疏陰詆真德秀等,又奏洪咨夔,鐫三秩,拜右正言。 又奏張忠恕落職鐫秩罷郡。知孝拜殿中侍御史,升 侍御史。紹定元年遷右司諫,進右諫議大夫。五年,遷 工部尚書兼侍讀,越月進兵部。明年,理宗親政,以寶」 謨閣學士出知寧國。端平初,監察御史洪咨夔、權直 舍人院吳泳交章論駮,鐫秩罷祠,繼送婺州居住,徙 瑞州。知孝起自名家,苟於仕進,排斥諸賢,殆盡。世指知孝、梁成大、莫澤為「三凶」,卒以貶死,天下快之。

李方子[编辑]

按《宋史李方子傳》:「方子,字公晦,昭武人,博學能文,端 謹純篤。嘉定七年,廷對擢第三,調泉州觀察推官。適 真德秀為守,以師友禮之,郡政大小咸資焉。故事,秩 滿必先通書廟堂乃除。方子曰:『以書通,是求也』。時丞 相史彌遠聞之怒,踰年始除國子錄。無何,將選入宮 僚,而方子不少貶,以求合彌遠,使臺臣劾罷之。方子」 既歸,學者畢集。嘗語人曰:「吾於問學雖未能周盡,然 幸於大本有見處,此心常覺泰然,不為物欲所漬爾。」 其亡也,天子閔之,與一子官。

李大同[编辑]

按《宋史李大同傳》,大同字從仲,婺州東陽人。嘉定十 六年進士,歷官右正言兼侍講。疏言:「趙冀分野乃有 熒惑犯填星之變,則我師之出,豈無當長慮而卻顧 者?臣願陛下一語一事,必求有以格天心而弭災變。」 遷太常少卿,選吏部侍郎,進工部尚書。以寶謨閣直 學士知平江府。後卒於家。

李全[编辑]

按《宋史李全傳》:「全,濰州北海農家子,能運鐵槍,時號 李鐵槍。」初,元兵破中都,金主竄汴,楊安兒起,掠莒、密, 金完顏霆斬安兒。安兒妹四娘子,狡悍善騎射,稱曰 「姑姑,眾尚萬餘,掠食至磨旗山,全以其眾附通焉,遂 嫁之。時高忠皎集忠義民兵,李全附忠皎,合兵攻剋 海州。嘉定十二年,援盱眙,遇金人於嘉山,戰捷,殺金」 數將,全進達州刺史,妻楊氏,封令人。十四年,金人陷 蘄州,扈再興、趙范及其弟葵邀擊於天長,全隨行,襲 金人後,進承宣使。十六年,許國,自武階換朝議大夫、 淮東安撫制置使。之鎮,楊氏郊迓,國辭不見,慚以歸。 國既視事,全自山東致書於國,國曲加勞接,及庭,見 國,端坐納全,拜不為止。全怒,往青州,楊氏及軍校留 者恐其圖己,內自為備。寶慶元年,全圖國遣劉慶福 還楚城,使為亂。國走,悉害其家,國縊於途。史彌遠懼 激他變,以徐晞稷嘗倅楚州,得全歡心,乃授淮東制 置使,令屈意撫全。二年春,趙范奉祠,林珙知揚州,權 提點刑獄。全北剽山東,元兵攻青州,全大小百戰,終 不利,乃降元。元兵入青州,授全山東行省,求南歸。紹 定元年,全厚募人為兵,不限南北,宋軍多亡應之。三 年,全將水陸數萬,徑擣鹽城據之,退守泰州,悉出眾 宜陵,至灣頭立砦,據連河之衝,使胡義將先鋒駐平 山堂。趙范、趙葵揮步騎大戰,賊敗走,全陷淖不能拔, 群卒碎其尸。楊氏曰:「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今 事勢」已去,撐拄不行,絕淮而去,淮安遂平。楊氏竄歸 山東,又數年而後斃。全子璮

李昴英[编辑]

按《萬姓統譜》:「昴英,番禺人。寶慶初舉進士,累官右正 言。時趙與𥲅知臨安府,罔利奉上,昴英劾其聚斂害 民。理宗難之,至牽裾力諫。又劾中官董宋臣,與之俱 罷仕。終吏部侍郎,諡忠簡。」

李丑父[编辑]

按《萬姓統譜》:丑父字良翁,先名綱,字汝礪,德昭從曾 孫。父宗之,通判邵武軍,以文名,諸史百家,口答疑問, 人以書廚目之。丑父幼穎悟,讀書迎目而解,出語輒 驚人。劉克莊、王邁、方大琮見,大奇之。端平二年擢第, 調邵武司戶參軍,歷浙西節制司準遣。鄭清之當國, 除刑工架閣,充省試檢點官,遷太學正、沂王府教授。 以臺諫疏薦,添差淮浙發運司幹官。賈似道時制置 兩淮,薦之,添差通判福州。除太學博士,遷諸王宮教 授。丁大全當軸,丑父忤其意,遂罷予祠。復遷著作郎, 權禮部郎中。丑父篤實清修,溫良和易,胸次灑然,與 人無新故,一語必用情。所得祿賜僅自給,而銖積其 餘為「義廩與弟姪。」其詩文溫潤清新,有《集》藏於家。

李伯玉[编辑]

按《宋史李伯玉傳》:「伯玉,字純甫,饒州餘干人,端平二 年進士第二。初名誠,以犯理宗潛諱,更今名。授觀察 推官,召試館職,歷詆貴戚大臣,直聲暴起,改校書郎, 遷著作佐郎兼考功郎官,引故事彈臺臣蕭泰來,遷 著作郎,帝怒,降兩官,罷敘。復知邵武軍,改湖北提點 刑獄,移福建,召赴經筵,拜太府少卿,祕書少監,起居」 郎、工部侍郎。度宗即位,兼侍講,權禮部侍郎,陞兼同 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賈似道嘗集百官議事,忽厲 聲曰:「諸君非似道拔擢,安得至此?」眾莫敢應,伯玉答 曰:「伯玉殿試第二名,平章不拔擢,伯玉地步亦可以 至此。」似道雖改容而有怒色。既退,即治歸。以顯文閣 待制知隆興府。召入覲,擢權禮部尚書兼侍讀。似道 益專國柄,帝以伯玉舊學,進之臥內,相對泣下,欲用 以參大政。似道益忌之,而伯玉尋病卒。趙汝騰嘗薦 八士,各有品目,於伯玉曰:「銅山鐵壁,立朝風采,大較 似之。」所著有《斛峰集》。

李庭芝[编辑]

按《宋史李庭芝傳》,「庭芝字祥甫,其先汴人,十二世同居,號義門李氏,後徙隨之應山縣。金亡,襄漢被兵,又 徙隨。庭芝生時,有芝產屋棟,鄉人聚觀,以為生男祥 也,遂以名之。少穎異,日能誦數千言,而智識恆出長 老之上。王旻守隨,庭芝年十八,告其諸父曰:『王公貪 而不恤,下隨必亂,請徙家德安以避』。」諸父勉強從之, 未浹旬,旻果為部曲挾之以叛,隨民死者甚眾。嘉熙 末,江防甚急,庭芝得鄉舉不行,以策千荊帥孟珙,請 自效。珙善相人,見其魁偉,顧諸子曰:「李生名位當過 我。」即以庭芝權施之建始縣。庭芝至,訓農治兵,期年, 民皆知戰,無事則植戈而耕,兵至則悉出而戰。夔帥 下其法於所部行之。淳祐初,舉進士中第,辟珙幕中, 主管機宜文字。珙卒,庭芝感珙知己,扶其柩葬之。興 國即棄官歸,為珙行三年喪。賈似道鎮荊湖,起為制 置司參議。開慶元年,權揚州,丁母憂去。朝議擇守揚 者,帝曰:「無如李庭芝。」乃奪情,主管兩淮制置司事。德 祐元年,似道兵潰蕪湖,沿江諸郡或降或遁,無一人 能守者。庭芝率所部郡縣城守,時出金帛牛酒燕犒 將士,人人為之死𩰚。朝廷加庭芝參知政事。阿朮攻 揚久不拔,乃築長圍困之。冬,城中食盡,死者滿道。明 年二月,饑益甚,赴濠水死者日數百。宋亡,謝太后及 瀛國公為詔諭之降。庭芝登城曰:「奉詔守城,未聞有 詔諭降也。」已而兩宮入朝,至瓜州,復詔庭芝曰:「吾與 嗣君既已臣伏,卿尚為誰守之?」庭芝不答,與姜才出 兵奪兩宮,不克,復閉城守。阿朮使者持詔來招降,庭 芝斬之,焚詔陴上。庭芝括民間粟以給兵,粟盡令官 人出粟,人盡令將校出粟,雜牛皮、麴糵以給之。兵有 烹子而食者,猶日出苦戰。七月,阿朮請赦庭芝焚詔 之罪,使之降,有詔從之,庭芝亦不納。是月,益王遣使 召庭芝,庭芝以朱煥守揚,與姜才將兵七千人東入 海,至泰州,阿朮追圍之。朱煥既以城降,驅庭芝將士 妻子至泰州城下,陴將孫貴等開門降。庭芝聞變,赴 蓮池,水淺不得死,被執至揚州,斬之。揚民皆泣下。

李曾伯[编辑]

按《宋史李曾伯傳》,「曾伯,字長孺,覃懷人,後居嘉興,歷 官至淮東制置使兼淮西,詔軍事便宜行之。曾伯疏 奏三事,答天心,重地勢,協人謀。又條上淮面舟師之 所當戒,湖面險阻之所當治。加寶章閣直學士,進權 兵部尚書。淳祐六年,加煥章閣學士,言者相繼論罷。 九年,以舊職知靜江府、廣西經略安撫使。陳守邊之」 宜五事,進徽猷閣學士、知江陵府兼湖廣總領。進資 政殿學士,尋授四川宣撫使。召赴闕,加大學士、知福 州。辭免,以大學士提舉洞霄宮,起為湖南安撫大使。 開慶元年,進觀文殿學士,以諫議大夫沈炎等論罷。 曾伯初與賈似道俱為閫帥,邊境之事知無不言,似 道卒嫉之,使不竟其用云。

李春叟[编辑]

按《廣東通志》:「春叟,字子先,東莞人。少穎悟,寶祐己未 試入選,授惠州司戶,有賢能聲。景定間,廣東提刑楊 允恭薦之,除肇慶府司理。嘗辨冤獄,當路不從,即投 告身請歸,事竟白元兵至廣,欲勦東莞,春叟扁舟往 謁其帥,以死爭遂已。邑人德之,繪像祀焉。年八十卒。 諸子多文藝可觀。」

李成大[编辑]

按《宋史李成大傳》:「成大,字實夫,南康軍建昌人,文定 公迪之從子也。寶祐四年進士。德祐初,知金壇縣。北 兵至,率民巷戰,不勝,吏民挾成大降,乃潛與胡用存 謀復金壇,事洩,繫獄,搒掠不屈,殺其二子以懼之,終 不屈,笑曰:『子為父死,臣為君死』。卒殺之。事聞,贈朝散 大夫,直祕閣,諡忠節。」

李芾[编辑]

按《宋史李芾傳》:「芾字叔章,其先廣平人,中徙汴。曾祖 椿徙家衡州,遂為衡人。芾生而聰警,少自樹立,以蔭 補南安司戶,辟祁陽尉,振荒有名,攝祁陽縣,縣大治。 歷知永州,有惠政。知溫州,州多盜,芾至,盜息,移浙西, 浙西盜亦駭散。咸淳元年,入知臨安府,賈似道誣以 贓罪,罷之。未幾,似道兵潰蕪湖,乃復芾官,知潭州兼」 湖南安撫使。德祐元年七月至潭,潭兵調且盡,召募 不滿三千人。大元軍圍城,芾與諸將分地而守,日以 忠義勉其將士,死傷相藉,人猶飲血乘城,殊死戰。有 來招降者,芾殺之以徇。十二月,城圍益急,芾召帳下 沈忠曰:「吾力竭,分當死,吾家人亦不可辱於俘,汝盡 殺之,而後殺我。」忠泣而諾,取酒飲其家人,盡醉,乃遍 刃之,芾亦引頸受刃。忠縱火焚其居,還家殺其妻子, 復至火所,大慟,舉身投地,乃自刎。潭民聞之,多舉家 自盡。城無虛井,縊林木者累累相比。事聞,贈端明殿 大學士,諡忠節。芾初至潭,遣其子裕孫出,曰:「存汝,以 奉祀也。」其孫輔叔時亦親迎於溫,皆得不死。二王悉 詔入閩官之。

李梓發[编辑]

按《萬姓統譜》:梓發,上猶人。元至元丙子,塔出元帥次

猶,梓發等不肯投拜。塔出元帥圍城七旬,弗克,退師
考證
己卯,賈參政復至,不降。邑士黃桂發才英逆知屠城

忘命,入城擬救父母,中道獲於賈參政,以實告之。參 政曰:「汝可將省榜入城招降,不惟汝父母可安,合城 俱安。」桂發等入城,為梓發所殺,卒至屠城。梓發率民 兵巷戰,勢窮力屈,回家以酒肉酌別老幼,令健卒自 殺。由幼而老,四十七口,梓發與子舉火自焚而死。

李肖龍[编辑]

按《廣東通志》:「肖龍,字叔膺,增城人。登咸淳進士,調贛 州司戶,改循州興寧簿,攝長樂事。縣多豪強,小民受 侵,相率為盜。於是首嚴其罰,立團堡法,使部民各自 為兵,故人多相識,無敢為盜者。又禁邪巫,正婚姻,興 學校,課農桑,四境晏然。累遷朝請大夫致仕。嘗撰《易 傳》編《五教書》傳於世。」

李權[编辑]

按《浙江通志》:「權,錢塘人。師法梁楷,咸淳間畫院待詔。」

李譽[编辑]

按《萬姓統譜》:譽字遁道,與黃植同榜進士,官至廣西 靈川縣令。時多峒苗,譽至,以德化之。三年,民皆謝刀 劍,務農桑。當道勞之曰:「此古之龔、黃也。」靈川至今賴 焉。

李謙[编辑]

按《萬姓統譜》:謙,字和卿,朴從孫。父珙,行義修潔,經典 該通,號「養素處士。」謙,咸淳間舉進士,為安福縣尉,獲 盜不受賞。後為浙東提舉,值歲饑,賑濟活人甚多,官 至左司郎中。

李學遜[编辑]

按《尚友錄》:「學遜綱九世孫。博學洽聞,善天文,尤邃於 《易》。為文典雅,人有得其片言隻字者,寶而藏之。所著 有《易精》《中星儀象》等圖。」

李如雷[编辑]

按《尚友錄》:如雷,臨武人,別號月溪逸士。宋祚移,遂隱 居力學,平生所為詩文甚富,獨恥學舉子業。嘗曰:「予 宋遺老也,雖未委質,而忍事異姓乎?凡所作,直紀歲, 不題元號。每愛月溪山水之奇,結廬於上,因以自號 云。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