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典/第195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一百九十五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典
第一百九十五卷目錄
登極部彙考二十一
宋〈太祖建隆一則 開寶一則 太宗至道一則 真宗乾興一則 仁宗嘉祐一則 英
宗治平一則 神宗元豐一則 哲宗元符一則 徽宗宣和一則 欽宗靖康一則 高宗
紹興一則 孝宗淳熙一則 光宗紹熙一則 寧宗嘉定一則 理宗景定一則 度宗咸
淳一則〉
皇極典第一百九十五卷
登極部彙考二十一
[编辑]宋
[编辑]太祖建隆元年受周禪即皇帝位
[编辑]按《宋史太祖本紀》,「太祖諱匡引,姓趙氏,涿郡人也。高 祖朓,是為僖祖,仕唐,歷永清、文安、幽都令。朓生珽,是 為順祖,歷藩鎮從事,累官兼御史中丞。珽生敬,是為 翼祖,曆營薊、涿三州刺史。敬生弘殷,是為宣祖。周顯 德中,宣祖貴,贈敬左驍騎衛上將軍。宣祖少驍勇,善 騎射,事趙王王鎔,為鎔將五百騎援唐莊宗於河上」, 有功,莊宗愛其勇,留典禁軍。漢乾祐中,討王景於鳳 翔,會蜀兵來援,戰於陳倉。始合,矢集左目,氣彌盛,奮 擊大敗之,以功遷護聖都指揮使。周廣順末,改鐵騎 第一軍都指揮使,轉右廂都指揮、領岳州防禦使。從 征淮南,前軍卻,吳人來乘,宣祖邀擊敗之。顯德三年, 督軍平揚州,與世祖會壽春。壽春賣餅家餅薄小,世 宗怒,執十餘輩,將誅之,宣祖固諫得釋。累官檢校司 徒、天水縣男,與太祖分典禁兵,一時榮之。卒,贈武清 軍節度使。太尉太祖,宣祖仲子也。母杜氏,後唐天成 二年生於洛陽夾馬營,赤光繞室,異香經宿不散,體 有金色,三日不變。既長,容貌雄偉,器度豁如,識者知 其非常人。學騎射,輒出人上。嘗試惡馬,不施銜勒,馬 逸上城斜道,額觸門楣墜地,人以為首必碎,太祖徐 起,更追馬騰上,一無所傷。又嘗與韓令坤博土室中, 雀鬥戶外,因競起掩雀,而室隨壞。漢初,漫遊無所遇, 舍襄陽僧寺。有老僧善術數,顧曰:「吾厚贐汝,北往則 有遇矣。」會周祖以樞密使征李守真,應募居帳下。廣 順初,補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世宗尹京,轉開 封府馬直軍使。世宗即位,復典禁兵。北漢來寇,世宗 率師禦之,戰於高平,將合,指揮樊愛能等先遁,軍危, 太祖麾同列馳馬衝其鋒,漢兵大潰。乘勝攻河東城, 焚其門,左臂中流矢,世宗止之。還,拜殿前都虞候,領 嚴州刺史。三年春,從征淮南,首敗萬眾於渦口,斬兵 馬何延錫等。南唐節度皇甫暉、姚鳳眾號十五萬,塞 清流關擊走之,追至城下,暉曰:「人各為其主,願成列 以決勝負。」太祖笑而許之。暉整陣出,太祖擁馬項直 入,手刃暉中腦,并姚鳳禽之。宣祖率兵夜半至城下, 傳呼開門,太祖曰:「父子固親,啟閉,王事也。」詰旦乃得 入。韓令坤平揚州,南唐來援,令坤議退。世宗命太祖 率兵二千趨六合。太祖下令曰:「揚州兵敢有過六合 者,斷其足。」令坤始固守。太祖尋敗齊王景達於六合 東,斬首萬餘級。還,拜殿前都指揮使,尋拜定國軍節 度使。四年春,從征壽春,拔連珠砦,遂下壽州。還,拜義 成軍節度、檢校太保,仍殿前都指揮使。冬,從征濠、泗, 為前鋒。時南唐砦于十八里灘,世宗方議以橐駝濟 師,而太祖獨躍馬截流先渡,麾下騎隨之,遂破其砦。 因其戰艦乘勝攻泗州,下之。南唐屯清口,太祖從世 宗翼淮東下,夜追至山陽,俘唐節度使陳承詔以獻, 遂拔楚州。進破唐人於灤江口,直抵南岸,焚其營柵, 又破之於瓜步,淮南平。唐主畏太祖威名,用間于世 宗。遣使遺太祖書,餽白金三千兩,太祖悉輸之內府, 間乃不行。五年,改忠武軍節度使。六年,世宗北征,為 水陸都部署。及莫州,先至瓦橋關,降其守將姚內斌, 戰卻數千騎,關南平。世宗在道閱四方文書,得韋囊, 中有水三尺餘,題云「點檢作天子」異之。時張永德為 點檢,世宗不豫,還京師,拜太祖檢校太傅、殿前都點 檢以代永德。恭帝即位,改歸德軍節度、檢校太尉。七 年春,北漢結契丹入寇,命出師禦之,次陳橋驛,軍中 知星者苗訓引門吏楚昭輔視,日下復有一日,黑光 摩盪者久之。夜五鼓,軍士集驛門,宣言策點檢為天 子。或止之,眾不聽。遲明,逼寢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諸 校露刃列於庭曰:「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未及 對,有以黃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即掖太祖 乘馬。太祖攬轡謂諸將曰:「我有號令,爾能從乎?」皆下 馬曰:「唯命。」太祖曰:「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輩不 得驚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陵。朝廷。府庫士庶之 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賞,違即孥戮汝。」諸將皆載拜 肅隊以入。副都指揮使韓通謀禦之,王彥昇遽殺通 于其第。太祖進登明德門,令甲士歸營,乃退居公署。 有頃,諸將擁宰相范質等至,太祖見之,嗚咽流涕曰: 「違負天地,今至於此!」質等未及對,列校羅彥瓌按劍 厲聲謂質等曰:「我輩無主,今日須得天子。」質等相顧計無從出,乃降階列拜,召文武百僚至晡,班定,翰林 承旨陶穀出《周恭帝禪位制書》於袖中,宣徽使引太 祖就庭,北面拜受,已,乃掖太祖升崇元殿,服袞冕,即 皇帝位。遷恭帝及符后于西宮,易其帝號曰鄭王,而 尊符后為周太后。建隆元年春正月乙巳,大赦,改元, 定有天下之號曰「宋。」賜內外百官軍士爵賞,貶降者 敘復,流配者釋放,父「母該恩者封贈,遣使遍告郡國。」 丙午,詔諭諸鎮將帥。戊申,賜書南唐。贈韓通中書令, 命以禮收葬。己酉,遣官告祭天地社稷。
按《曲洧舊聞》:太祖在周時,受命北討,至陳橋,為三軍 推戴。時杜太后眷屬以下盡在定力院,有司將搜捕 主僧悉令登閣而固其扄鐍。俄而大搜索,主僧紿云 皆散走,不知所之矣。甲士入寺陞梯,且發鑰,見蟲網 絲布滿其上,而塵埃積凝,若累年不曾開者,乃相告 曰:「是安得有人?」遂皆返去。有頃,太祖已踐祚。
開寶九年冬十月癸丑太宗以晉王即皇帝位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紀》,「太宗諱炅,初名匡乂,改賜光義。即 位之二年,改今諱。宣祖第三子也。母曰昭憲皇后杜 氏。初,后夢神人捧日以授,己而有娠,遂生帝於浚儀 官舍。是夜赤光上騰如火,閭巷聞有異香。時晉天福 四年十月十七日甲辰也。帝幼不群,與他兒戲皆畏 服。及長,隆準龍顏,望之知為大人,儼如也。性嗜學,宣」 祖總兵淮南,破州縣,財物悉不取,第求《古書》遺帝,恆 飭厲之,帝由是工文業,多藝能。仕周至供奉官都知。 太祖即位,以帝為殿前都虞候,領睦州防禦使。親征 澤、潞,帝以大內點檢留鎮,尋領泰寧軍節度使。征李 重進,為大內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開封尹,再加兼 中書令。征太原,改東都留守,別賜門「戟,封晉王」,序班 宰相上。開寶九年冬十月「癸丑,太祖崩,帝遂即皇帝 位。乙卯,大赦,常赦所不原者咸除之。丙辰,群臣表請 聽政,不許。丁巳,宰相薛居正等固請,乃許,即日移御 長春殿。庚申,以弟廷美為開封尹兼中書令,封齊王; 先帝子德昭為永興軍節度使兼侍中,封武功郡王; 德芳為山南西道節」度使、興元尹、同平章事,薛居正 加左僕射,沈倫加右僕射,盧多遜為中書侍郎,曹彬 仍樞密使,並同平章事,楚昭輔為樞密使,潘美為宣 徽南院使。內外官進秩有差。
按《儒林公議》:太祖承五代易姓之後,知人心未固,以 太宗身試囏危,有英睿之斷,可以王天下,故居常以 主社許之。一日,太宗被疾憊甚,車駕幸其邸,勉令灼 艾,因自指所御赭袍示之曰:「此尚誰著耶?」末年友愛 彌篤,終以大寶授之。
太宗至道三年二月真宗以皇太子即皇帝位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紀》,真宗諱恒,太宗第三子也。母曰元 德皇后李氏。初,乾德五年,五星從鎮星聚奎。明年正 月,后夢以裾承日,有娠,十二月二日生於開封府第, 赤光照室,左足指有文成天字。幼英睿,姿表特異,與 諸王嬉戲,好作戰陣之狀,自稱元帥,太祖愛之,育于 宮中。嘗登萬歲殿,升御榻坐,太祖大奇之,撫而問曰: 「天子好作否?」對曰:「由天命耳。」比就學受《經》,一覽成誦。 初名德昌,太平興國八年,授檢校太保、同中書門下 平章事,封韓王,改名元休。端拱元年,封襄王,改元侃。 淳化五年九月進封壽王,加檢校太傅、開封尹。至道 元年八月立為皇太子,改今諱,仍判府事。故事,殿廬 幄次在宰相上,宮僚稱臣,皆推讓弗受。見賓客李至、 李沆,必先拜迎送,降階及門。開封政務填委,帝留心 獄訟,裁決輕重,靡不稱愜,故京獄屢空,太宗屢詔嘉 美。三年二月,太宗崩,奉遺制即皇帝位于柩前。夏四 月乙未,尊皇后為皇太后,赦天下,常赦所不原者咸 除之。丙申,群臣請聽政,表三上,從之。戊戌,始見群臣 於崇政殿西序,尋賜「器幣。」癸卯,門下侍郎兼兵部尚 書、平章事呂端加右僕射;弟越王元份進封雍王;吳 王元傑進封兗王,並兼中書令;徐國公元偓進封彭 城郡王,涇國公元偁進封安定郡王,並同平章事。元 儼封曹國公;姪閬州觀察使惟吉為武信軍節度使; 侍衛馬步軍都虞候傅潛、殿前都指揮使王超、侍衛 馬軍都指揮使李繼隆、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高瓊並 領諸軍節度,駙馬都尉王承衍、石保吉、魏咸信並為 諸軍節度使。甲辰,宣徽北院使、知樞密院事趙鎔加 南院使,左丞李至、禮部侍郎李沆並參知政事。丁未, 中外群臣進秩一等。按《呂端傳》,「端進門下侍郎兼 兵部尚書。太宗不豫,真宗為皇太子,端日與」太子問 起居,及疾大漸,內侍王繼恩忌太子英明,陰與參知 政事李昌齡、殿前都指揮使李繼勳、知制誥胡旦謀 立故楚王元佐。太宗崩,李皇后命繼恩召端,端知有 變,鎖繼恩於閤內,使人守之而入。皇后曰:「宮車已晏 駕,立嗣以長,順也。今將如何?」端曰:「先帝立太子,正為 今日,今始棄天下,豈可遽違命,有異議邪?」乃奉太子 至福寧庭中。真宗既立,垂簾引見群臣,端平立殿下 不拜,請卷簾,升殿審視,然後降階,率群臣拜呼萬歲。
====真宗乾興元年二月戊午仁宗以皇太子即皇帝位====按《宋史仁宗本紀》,「仁宗,諱貞,初名受益,真宗第六子, 母李宸妃也。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生。章獻皇 后無子,取為己子養之。天性仁孝寬裕,喜慍不形於 色。七年封慶國公,八年封壽春郡王,講學於資善堂。 天禧元年兼中書令,明年,進封昇王。九月丁卯,冊為 皇太子,以參知政事李迪兼太子賓客,癸酉,謁太廟。」 四年,詔五日一開資善堂,太子秉笏南鄉立,聽輔臣 參決諸司事。乾興元年二月戊午,真宗崩,遺詔太子 即皇帝位,尊皇后為皇太后,權處分軍國事,遣使告 哀契丹。己未,大赦,除常赦所不原者,百官進秩一等, 優賞諸軍,山陵諸費,毋賦於民。按《真宗劉皇后傳》: 天禧四年,帝久疾居宮中,事多決於后,宰相寇準密 議,奏請皇太子監國,以謀泄罷相,用丁謂代之。既而 入內都知周懷政謀廢后殺謂,復用準以輔太子。客 省使楊崇勳、內殿承制楊懷吉詣謂告,謂夜乘犢車, 挾崇勳、懷吉造樞密使曹利用謀。明日,誅懷政,貶準 衡州司馬。於是詔皇太子開資善堂,引大臣決天下 事,后裁制于內。真宗崩,遺詔尊后為皇太后,軍國重 事,權取處分。謂等請太后御別殿,太后遣張景宗、雷 允恭諭曰:「皇帝視事,當朝夕在側,何須別御一殿。」於 是請帝與太后五日一御承明殿,帝位左,太后位右, 垂簾決事。議已定,太后忽出手書,第欲禁中閱章奏, 遇大事即召對輔臣。其謀出于丁謂,非太后意也。謂 既貶,馮拯等三上奏,請如初議,帝亦以為言。於是始 同御承明殿,百官表賀。
按《龍川別志》:真宗晚年得風疾,自疑不起,嘗臥枕宦 者周懷政股,與之謀,欲命太子監國。懷政,東宮官也, 出與寇準謀之,遂議立太子,廢劉氏,黜丁謂等,使楊 億具草詔書。億私語其妻弟張演曰:「數日之後,事當 一新。」稍洩,丁謂夜乘婦人車與曹利用謀之,誅懷政, 黜準,召億至中書,億懼,便液俱下,面無人色。謂素重 億,無意害之,徐曰:「謂當改官,煩公為作一好麻耳。」億 乃少安。準初為此謀,欲遣使四方,宣示風指,誅異己 者。使楊億為詔書,遣其壻王曙出使。曙知其不可,力 止之,意其必有禍敗,藏其詔書草,使其妻縫置夾衣 中。及劉后既沒,朝廷方欲理準舊勳,曙出其書,文字 磨滅,殆不可復識。由此贈億禮部尚書,諡曰「文。」 按《東軒筆錄》:「天禧末,真宗寢疾,章獻明肅太后漸預 朝政,真宗意不能平。寇萊公探此意,遂欲廢章獻,立 仁宗,策真廟為太上皇,而誅丁謂、曹利用等。於是李 迪、楊億、曹瑋、盛度、李遵勉等協力處畫已定,凡詔命 盡使楊億為之,且將舉事。會策公因醉漏言,有人馳 報晉公,晉公夜乘犢車往」利用家謀之。明日,利用入, 盡以萊公所謀白太后,遂矯真宗上仙,乃指萊公為 反而投海上。其事有類上官儀者,天下冤之。楊億臨 死,取當時所為詔誥及始末事跡,付遵、勉收之。至章 獻上仙,遵、勉乃抱億所留書進呈仁宗。及敘本末,仁 宗盡見當日曲直,感嘆再三,遂下詔湔滌其冤,凡預 萊公黨而被逐者,皆昭雪之。
仁宗嘉祐八年夏四月壬申英宗以鉅鹿公即皇帝位
[编辑]按《宋史英宗本紀》,英宗諱曙,濮安懿王允讓第十三 子。母曰仙遊縣君任氏,明道元年正月三日生於宣 平坊第。初,王夢兩龍與日並墮,以衣承之。及帝生,赤 光滿室,或見黃龍游光中。四歲,仁宗養於內。寶元二 年,豫王生,乃歸濮邸。帝天性篤孝,好讀書,不為燕嬉 褻慢,服御儉素如儒者,每以朝服見教授,曰:「師也,敢 弗為禮!」時吳王宮教吳克進《宗室六箴》,仁宗付宗正, 帝書之屏風以自戒。景祐三年,賜名宗實,授左監門 衛率府副率,累遷右羽林軍大將軍、宜州刺史。皇祐 二年,為右衛大將軍、岳州團練使。嘉祐中,宰相韓琦 等請建儲,仁宗曰:「宗子已有賢知可付者,卿等其勿 憂。」時帝方服濮王喪。六年十月辛卯,起為秦州防禦 使、知宗正寺。帝以終喪辭,奏四上乃聽。喪終,復授前 命,又辭。七年八月,許罷宗正,復為岳州團練使。戊寅, 立為皇子。癸未,改今名。帝聞詔,稱疾,益堅辭。詔同判 大宗正事、安國公從古等往喻旨,即臥內起,帝以入。 甲辰,見清居殿。自是日再朝,或入侍禁中。九月,遷齊 州防禦使、鉅鹿郡公。八年,仁宗崩,夏四月壬申朔,皇 后傳遺詔,命帝嗣皇帝位,百官入哭盡哀。韓琦宣《遺 制》,帝御東楹見百官。癸酉,大赦,賜百官爵一等,優賞 諸軍,如乾興故事。遣王道恭告哀於契丹。帝欲亮陰 三年,命韓琦攝冢宰,宰臣不可,乃止。
按《五朝名臣言行錄》,仁宗春秋高,繼嗣未立,天下以 為憂,雖或有言者,而大臣莫敢為議首。韓琦數乘間 伏奏,乞選立太子,上顧曰:「後宮一二欲就館,卿毋亟。」 後誕育皆皇女。公一日挾《孔光傳》進,對曰:「漢成帝立 二十五年,無繼嗣,已議立帝弟之子定陶王為太子。 成帝中材常主,猶能之。以陛下之明,何難於此哉?太 祖為天下長慮,澤流至今,惟陛下以太祖心為心,則 無不可矣。」仁宗感悟,始以英宗判宗正寺。英宗力辭宦官宮妾,勢未便,中外皆危之。公復啟曰:「陛下屬之 以大任而不肯當,蓋其沉遠詳重,識慮有以過人,非 有他也,猶豫不決,招讒慝,生變故。且名未正則尚得 以辭,名體一定,父子之分明,則浮議亦不得復搖矣。」 仁宗欣納曰:「如此則宜乘明堂大禮前,亟立為太子。」 乃召樞密大臣諭其事,或愕曰:「此大事,毋遽。」上顧曰: 「朕意決矣。」曰:「誠如此,敢為天下賀。」又召學士為詔書, 學士亦請對,然後進槁。英宗既為太子,尚堅臥,公又 奏曰:「今既為陛下子,何所間哉?願令宮人就諭旨及 本官族屬敦勸。」上如其請,始就興寧宮。會仁宗棄天 下,平旦入預大議。英宗即帝位,宮門徐開,追百官班, 宣遺制,衛士坐甲,諸司幕廡,下治喪,人情肅然。日至 午,市肆猶有未知者。公性厚重,未嘗名其功。其門人 親客或燕坐,從容語及太子定策事,必正色曰:「此仁 宗聖德神斷,為天下計,太后母道內助之力,朝廷定 議久」矣,臣子果何預焉。
按《聞見前錄》:英宗於仁宗為姪,宣仁后於光獻為甥, 自幼同養禁中。溫成張妃有寵,英宗還本宮,宣仁還 本宅,溫成薨而竟無子。一日,帝謂光獻曰:「吾夫婦老 無子,舊養十三」〈英宗行次〉《滔滔》。〈宣仁小字〉各以長,立朕為十三 后為滔滔主婚,使相娶嫁。時宮中謂天子娶婦,皇后 嫁女云。蓋仁宗、光獻以英宗為子,聖意素定矣。此殆 天命,非人力也。至召英宗為皇子入謝,帝與后適御 後苑迎曙。〈曙英宗諱〉亭。帝謂后曰:「豈偶然哉!」嘉祐八年三 月晦日,帝起居尚安,夜一更,遽索藥,且召后。后至,帝 指心不能言,宣醫投藥,已無及。帝崩,左右欲開宮門 召兩府,后曰:「此際宮門不可開,但以密敕召兩府黎 明入。」又三令進粥,四更再召醫入,使人守之。望旦,兩 府入,后哭告以上崩,令召皇子嗣位。英宗初不敢當, 兩府共抱之,解其髮,被以黃衣,命翰林學士王珪懼 甚,筆不能下。丞相魏公韓琦從容曰:「大行皇帝在位 幾年,珪乃能草詔。」英宗即位數日,有疾,執政大臣請 光獻后垂簾,權同聽政。后辭退,久之乃從。則光獻立 子之功,其可掩哉!故神宗深感之,所以事光獻之禮 甚至。
按《龍川別志》:英宗皇帝,濮王十三子也,故本宮謂之 十三使。母曰仙游縣君任氏。或言幼時,父兄不以為 子弟數。仁宗晚年無子,遣內夫人至濮宮,選擇諸子, 欲養之禁中。英宗初不預選,選者無一可。既晚,內夫 人將登車矣,英宗匍匐屏間,見之,驚曰:「獨此兒可耳。」 眾皆笑,內夫人獨異之,抱之登車,遂養於慈聖殿中。 時宣仁皇后以慈聖外甥,亦為慈聖所養,稍長,將以 進御。仁宗曰:「此后之近親,待之宜異。十三長成,可以 為婦。」慈聖從之,後卒成婚。英宗在藩邸,恭儉好學,禮 下師友,甚得名譽。嘉祐末,仁宗不豫,大臣議選立宗 室子,仁宗勉從眾議,立為皇子。然左右近習多不樂 者,帝憂懼,辭者久之。及仁宗晏駕,帝即位,以憂得心 疾。大臣議請慈聖垂簾,帝疾甚,后不樂。大臣有不豫 立皇子者,陰進廢立之計,惟宰相韓琦確然不變。參 知政事歐陽修深助其議。當奏事簾前,慈聖嗚咽流 涕,具道疾狀。琦曰:「此病故耳,病已必不爾。子病母可 不容之乎?」慈聖意不懌,聞者驚懼,皆退數步立,獨琦 不動。少間,修乃進曰:「太后事仁宗數十年,仁聖之德 著于天下,婦人之性,鮮不妬忌者。溫成之寵,太后處 之裕如,何所不容。今母子之間,而反不能忍耶?」太后 曰:「得諸君知此,善矣。」修曰:「此事何獨臣等知之,中外 莫不知也。」太后意稍和,修復進曰:「仁宗在位歲久,德 澤在人,人所信服。故一日晏駕,天下稟承遺令,奉戴 嗣君,無一人敢異同者。今太后一婦人,臣等五六措 大耳,舉足造事,非仁宗遺意,天下孰肯聽從?」太后默 然,久之而罷。後數日,獨見英宗,帝曰:「太后待我無恩。」 曰:「自古聖帝明王,不為少矣,然獨稱舜為大孝,豈其 餘盡不孝也?父母慈愛而子孝,此常事,不足道。唯父 母不慈而子不失孝,乃可稱耳。今但陛下事之未至 耳,父母豈有不慈者!」帝大悟,自是不復言太后短。
英宗治平四年春正月丁巳神宗以皇太子即皇帝位
[编辑]按《宋史神宗本紀》,「神宗諱頊,英宗長子。母曰宣仁聖 烈皇后高氏。慶曆八年四月戊寅,生於濮王宮,祥光 照室,群鼠吐五色氣成雲。八月,賜名仲鍼,授率府副 率,三遷至右千牛衛將軍。嘉祐八年,侍英宗入居慶 寧宮,嘗夢神人捧之登天。英宗即位,授安州觀察使, 封安國公。是年五月壬戌,受經于東宮。帝隆準龍顏」, 動止皆有常度。而天性好學,請問至日晏忘食。英宗 常遣內侍止之。帝正衣冠拱手,雖大暑未嘗用扇。侍 講王陶入侍,帝率弟顥拜之。九月,加忠武軍節度使、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淮陽郡王,改今諱。治平元年 六月,進討潁王。三年三月,納故相向敏中孫女為夫 人。十月,英宗不豫,帝引仁宗故事,請兩日一御邇英 閣講讀,以安人心。十二月壬寅,立為皇太子。四年正
月丁巳,英宗崩,帝即皇帝位。戊午,赦天下常赦所不原者。己未,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神宗元豐八年三月戊戌哲宗以皇太子即皇帝位按宋史哲宗本紀哲宗諱煦神宗第六子也母曰欽聖皇后朱氏熙寧九年十二月七日己丑生於宮中
[编辑]赤光照室。初名傭,授檢校太尉、天平軍節度使,封均 國公。元豐五年,遷開府儀同三司、彰武軍節度使,進 封延平郡王。七年三月,神宗宴群臣於集英殿,王侍 立,天表粹溫,進止中度,宰相而下再拜賀。八年二月, 神宗寢疾,宰相王珪乞早建儲,為宗廟社稷計,又奏 請皇太后權同聽政,神宗首肯。三月甲午朔,皇太后 垂簾於福寧殿,諭珪等曰:「皇子性莊重,從學穎悟,自 皇帝服藥,手寫佛書,為帝祈福。」因出以示珪等,所書 字極端謹。珪等稱賀,遂奉制立為皇太子。初,太子宮 中常有赤光,至是光益熾如火。戊戌,神宗崩,太子即 皇帝位。己亥,大赦天下,常赦所不原者,群臣進秩賜 賚諸軍白虹貫日。庚子,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 曰「皇太后」,德妃朱氏曰「皇太妃。」
按《聞見後錄》:先是,元豐七年三月大燕中燕,延安郡 王侍王珪率百官賀。及升殿,又諭王與珪相見,復分 班再拜稱謝。是冬,諭輔臣曰:「明年建儲,當以司馬光、 呂公著為師保。」神宗彌留后,敕中人梁惟簡曰:「令汝 婦製一黃袍,十歲兒可衣者,密懷以來。」蓋為上倉猝 踐祚之備。神宗、太母所以屬意於上者,確然先定,無 纖介可疑。邢恕,傾危士也,少游光公著間,蔡確得師 保語,求所以結之者而深交恕。確為右僕射,累遷恕 起居舍人。一日,確遣恕要后姪光州團練使公繪、寧 州團練使公紀,辭不往。明日,又遣人招至東府,確曰: 「宜往見邢舍人。」恕曰:「家有桃,著《白華》,可愈。」人主疾其 說。出《道藏》,幸留一觀,入中庭,紅桃華也,驚曰:「白華安 在?」恕執二人手曰:「左丞相令布腹心,上疾未損,延安 沖幼,宜早定議。岐、嘉皆賢王也。」公繪等懼曰:「君欲禍 吾家。」徑去。已而恕反謂后與珪為表裏,欲捨延安而 立其子顥,賴己及惇、確得無變。確使山陵韓縝簾前 具陳恕等所以誣太后者,使還。賢者暴其姦,再貶知 道州,確尋竄新州。劉摯拜右僕射,恕黨與,謫監永州 酒稅。紹聖二年,除恕待制、知青州。章惇、蔡卞執政,謀 所釋憾於元祐舊臣者,知恕險鷙,果於誕罔,又銜摯 等黜己,方思有所逞,為確報投荒之怨,召為御史中 丞。于是日夜論劉摯、梁燾、王巖叟等謀廢立,又造司 馬光送范祖禹赴召,有「主少國疑訓」事,慮語以實后 屬意徐邸之謗。又訹高士京上書,告王珪嘗令高士 充問其父遵裕,偵太后之意欲誰立,遵裕叱遣士充, 乃去。又教確之子渭進及甫廋語書,有「司馬昭之心, 路人所知」等語,以斥渭、摯等有廢上謀,惇、卞起同文 館獄,使蔡京安惇窮治。於是。時中人郝隨日夜媒糵 稱制,時中眩惑左右,惇、卞交關謀議,奉行文書於外, 作《追廢太皇太后詔》,請上宣讀於靈殿。欽聖獻肅皇 太后、欽成皇后苦要上語甚悲,曰:「吾二人日侍崇慶, 天日在上,此語曷從出?且上必行此,亦何有於我?」上 感悟,取惇、卞奏就燭焚之,禁中相慶,而隨等不悅。明 日,惇、卞理前請,上怒曰:「卿等不欲朕入英宗神御殿 乎?」抵其奏于地。同文之獄,追逮后殿御藥官張士良, 脅以刀鋸鼎鑊無所得。又適有星變,詔曰:「朕遵祖宗 遺志,未嘗戮誅大臣,釋勿治恕,徒以詘于進取,極口 造言仇事政以逞。適惇、卞用事,凶德參會,捨不利之 謀,無以激怒人主,廢辱之禍,幾上及于君親。曾不以 為忌,而尚何有于臣下之家?推跡讒口,開禍亂原,雖 江充、息夫躬尚何以加上!尤善知人,灼見是非邪正, 以照臨百官,中外罔有遁情。如謂嘉問居後輩,誠不 可用,留邢恕於朝,置周秩言路,必無安靜之理。」皆切 中蒐慝。御史中丞傅堯俞、諫議大夫梁燾、范祖禹、右 正言劉安世、殿中侍御史朱光庭交章論確怨謗不 道,人臣所不忍聞。按確與章惇、黃履、邢恕在元豐末 結為死黨,自謂聖主嗣位,皆有定策之功,確所謂桀 驁狠愎,無所忌憚。若不早辨白解天下之疑,恐歲月 寖久,邪說得行,離間兩宮,有傷慈孝。於是太皇太后 御延和殿,宣諭三省、樞密院大臣曰:「皇帝是神宗長 子,子承父業,其分當然。昨神宗服藥既久,曾因宰執 大小,吾以皇子所書佛經宣示。」是時,眾中惟首相王 珪因奏延安郡王當為皇太子,餘人無語「確有何策 立之功?若他日復來,欺罔上下,豈不為朝廷之害?」遂 責確英州別駕,新州安置,仍給遞馬發遣。惇、履、恕亦 皆得罪。
哲宗元符三年正月己卯徽宗以端王即皇帝位
[编辑]按《宋史徽宗本紀》,徽宗諱佶,神宗第十一子也。母曰 欽慈皇后陳氏,元豐五年十月丁巳生於宮中。明年 正月賜名,十月授鎮寧軍節度使,封寧國公。哲宗即 位,封遂寧郡王。紹聖三年,以平江、鎮江軍節度使封 端王,出就傅。五年,加司空,改昭德彰信軍節度。元符 三年正月己卯,哲宗崩,皇太后垂簾,哭謂宰臣曰:「家 國不幸,大行皇帝無子,天下事須早定。」章惇厲聲對曰:「在禮律當立母弟簡王。」皇太后曰:「神宗諸子,申王 長而有目疾,次則端王當立。」惇又曰:「以年則申王長, 以禮律則同母之弟簡王當立。」皇太后曰:「皆神宗子, 莫難如此分別,於次端王當立。」知樞密院曾布曰:「章 惇未嘗與臣等商議,如皇太后聖諭極當。」尚書左丞 蔡卞、中書門下侍郎許將相繼曰:「合依聖旨。」皇太后 又曰:「先帝嘗言,端王有福壽,且仁孝不同諸王。」於是 惇為之默然。乃召端王入即皇帝位,皇太后權同處 分軍國事。庚辰,赦天下,常赦所不原者,百官進秩一 等,賞諸軍。
徽宗宣和七年十二月戊午欽宗以皇太子受內禪即皇帝位
[编辑]按《宋史欽宗本紀》,「欽宗諱桓,徽宗皇帝長子,母曰恭 顯皇后王氏。元符三年四月己酉,生於坤寧殿。初名 亶,封韓國公。明年六月,進封京兆郡王。崇寧元年二 月甲午,更名烜,十一月丁亥,又改今名。大觀二年正 月,進封定王。政和元年三月,講學於資善堂。三年正 月,加太保。四年二月癸酉,冠于文德殿。五年二月乙」 巳,立為皇太子,大赦天下。丁巳,謁太廟。詔乘金輅,設 鹵簿,如至道、天禧故事,及宮僚參謁並稱臣,皆辭之。 六年六月癸未,納妃朱氏。宣和七年十二月戊午,除 開封牧。庚申,徽宗詔皇太子嗣位,自稱曰「道君皇帝」, 趣太子入禁中,被以御服,泣涕固辭。因得疾,又固辭, 不許。辛酉,即皇帝位,御垂拱殿見群臣。
按《揮麈餘話》,宣和末,祐陵欲內禪,稱疾,作令召東宮。 先是欽宗在朱邸,每不平諸倖臣之恣橫。至是內侍 數十人擁鄆王楷至殿門。時何瓘以殿帥守禁衛,仗 劍拒之,鄆王趨前曰:「太尉豈不識楷耶?」瓘指劍以示 曰:「瓘雖識大王,但此物不識耳。」皆皇恐辟易而退,始 亟趣欽宗入立。
按《程史》:徽祖將內禪,既下哀痛之詔,以告宇內,改過 不吝,發於至誠。前一夕,即玉虛殿常奉真馭之所,百 拜密請,祈以身壽社稷。夜漏五徹焚詞,其間嬪嬙巨 璫,但聞謁禱聲,而莫知其所以然。明日,遂御玉華閣, 召宰執書「傳位東宮」四字,以付蔡攸。又二日,欽宗遂 即位。實宣和七年十二月辛酉也。
欽宗靖康二年五月庚寅朔高宗以康王即皇帝位于南京
[编辑]按《宋史高宗本紀》,「高宗諱構,字德基,徽宗第九子,母 曰顯仁皇后韋氏。大觀元年五月乙巳生東京之大 內,赤光照室。八月丁丑賜名,授定武軍節度使,檢校 太尉,封蜀國公。二年正月庚申,封廣平郡王。宣和三 年十二月壬子,進封康王。資性朗悟,博學彊記,讀書 日誦千餘言,挽弓至一石五斗。宣和四年,始冠,出就」 外第。靖康元年春正月,金人犯京師,軍於城西北,遣 使入城,邀親王、宰臣議和。軍中。朝廷方遣同知樞密 院事李梲等使金,議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遣宰臣 授地,親王送大軍過河。欽宗召帝諭指,帝慷慨請行, 遂命少宰張邦昌為計議使,與帝俱。金帥斡離不留 之軍中旬日,帝意氣閒暇。二月,會京畿宣撫司都統 制姚平仲夜襲金人砦,不克。金人見責,邦昌恐懼涕 泣,帝不為動。斡離不異之,更請肅王。癸卯,肅王至軍 中,許割三鎮地。進邦昌為太宰,留質軍中,帝始得還。 金兵退,復遣給事中王雲使金,以租賦贖三鎮地。又 以蠟書結遼降將耶律余睹,為金入所得。八月,金帥 黏罕復引兵深入,陷太原,斡離不破真定。冬十月,王 雲從吏自金先還,言金人須帝再至乃議和。雲歸,言 金人堅欲得地,不然進兵取汴都。十一月,詔帝使河 北,奉袞冕、玉輅,尊金主為伯,上尊號十八字。被命即 發京師。以門下侍郎耿南仲主和議,請與俱,乃以其 子中書舍人延禧為參議官偕行。帝由滑、濬至磁州, 守臣宗澤請曰:「肅王去不返,金兵已迫,復去何益?請 留磁。」磁人以雲將挾帝入金,遂殺雲。時黏罕、斡離不 已率兵渡河,相繼圍京師,從者以磁不可留。知相州 汪伯彥亦以蠟書請帝還相州。閏月,耿南仲馳至相 見帝,致辭,以面受欽宗之旨,盡起河北兵入衛,帝乃 同南仲募兵勤王。初,朝廷聞金兵渡河,欲拜帝為元 帥。至是殿中侍御史胡唐老復申「元帥」之議,尚書右 僕射何栗擬詔書以進。欽宗遣閤門祗候秦仔持蠟 詔至相,拜帝為河北兵馬大元帥,知中山府陳亨伯 為元帥,汪伯彥、宗澤為副元帥。仔於頂髮中出詔,帝 讀之嗚咽,兵民感動。十二月壬戌朔,帝開大元帥府, 有兵萬人,分為五軍,命武顯大夫陳淬、都統制軍馬、 閤門祗候侯章齎蠟書至自京師。詔帝「盡發河北兵, 命守臣自將。」帝乃下令諸郡守與諸將議引兵渡河。 乙亥,帝率兵離相州。丙子,履冰渡河。丁丑,次大名府, 宗澤以二千人先諸軍至,知信德府梁揚祖以三千 人繼至,張使苖傅、楊沂中、田師中皆在麾下,兵威稍 振。會簽書樞密院事曹輔齎蠟詔至,云:「金人登城不 下,方議和好,可屯兵近甸,毋輕動。」汪伯彥等皆信和
議,惟宗澤請直趨澶淵為壁,次第解京城之圍。伯彥南仲請移軍東平。帝遂遣澤以萬人進屯澶淵,揚言帝在軍中,自是澤不復預府中謀議。帝決意趨東平。 庚寅,帝發大名。建炎元年春正月癸巳,帝至東平。初, 帝軍在相州,京城圍久,中外莫知帝處。及是陳請四 集,取決帥府。壬寅,高陽關路安撫使黃潛善、總管楊 惟忠亦部兵數千至東下,命潛善進屯興仁,留惟忠 為元帥都統制。金人聞帝在澶淵,遣甲士及中書舍 人張澂來召,宗澤命壯士射之,澂乃遁。伯彥等請帝 如濟州。二月庚辰,發東平。癸未,次濟州。時帥府官軍 及群盜來歸者號百萬人,分屯濟、濮諸州府,而諸路 勤王兵不得進,二帝已在金人軍中。三月丁酉,金人 立張邦昌為帝,稱「大楚。」黃潛善以告,帝慟哭,僚屬欲 奉帝駐軍宿州,謀渡江左。帝聞三軍籍籍,遂輒承制, 以宗澤為徽猷閣待制。丁巳,斡離不退師。徽宗北遷。 戊午,承制,以汪彥伯為顯謨閣待制、充元帥,潛善為 徽猷閣待制、充副元帥。夏四月,黏罕退師,欽宗北遷。 癸亥,邦昌尊元祐皇后為宋太后,遣人至濟州訪帝, 又遣吏部尚書謝克家來迎。耿南仲率幕僚勸進,帝 避席流涕,遜辭不受。伯彥等引天命人心為請,且謂 《靖康紀元》為十二月立康之兆。帝曰:「當更思之。」以知 淮寧府趙子崧為寶文閣學士、元帥府參議官、東南 道總管,統東南勤王兵。邦昌遣閣門宣贊舍人蔣師 愈等持書詣帝,自言從權濟事,及將歸寶避位之意。 帝亦貽諸帥書,以未得至京,已至者毋輒入聞。資政 殿大學士、領開封府事李綱在湖北,遣劉默持書訪 之。又諭宗澤等以「受偽命之人,義當誅討,然慮事出 權宜,未可輕動。」澤復書謂:「邦昌篡亂蹤跡已無可疑, 宜早正天位,興復社稷,不可不斷。」門下侍郎呂好問 亦以蠟書來,言帝不自立,恐有不當立而立者。丁卯, 謝克家以大宋受命之寶至濟州,帝慟哭跪受,命克 家還京師,趣辦儀物。戊辰,濟州父老詣軍門言:「州四 旁望見城中火光屬」天,請帝即位于濟。會宗澤來言, 南京乃藝祖興王之地,取四方中漕運尤易,遂決意 趨應天。是夕,邦昌手書上延福宮太后尊號曰元祐 皇后,入居禁中,以尚書左丞馮澥為奉迎使。皇后又 遣兄子衛尉少卿孟忠厚持手書遺帝,皇后垂簾聽 政,邦昌權尚書左僕射,率在京百官上表勸進,不許。 甲戌,皇后手書告中外,俾帝嗣統。乙亥,百官再上表, 又不許。丁丑,馮澥等至濟州,百官三上表,許以權聽 國事。戊寅,命宗澤先勒兵,分駐長垣、韋城等縣,以備 非常。東道副總管朱勝非至濟州,宣撫司統制官韓 世忠以兵來會。庚辰,帝發濟州,鄜延副總管劉光世 自陝州來會,以光世為五軍都提舉。辛巳,次單州。壬 午,次虞城縣。西道都統管王襄自襄陽來會。癸未,至 應天府。皇后詔有司備法駕儀仗。乙酉,張邦昌至,伏 地慟哭請死,帝慰撫之。承制以汪伯彥為顯謨閣直 學士,黃潛善為徽猷閣直學士,權吏部尚書。王時雍 等奉乘輿服御至,群臣勸進者益眾,命有司築壇府 門之左。五月庚寅朔,帝登壇受命,禮畢,慟哭遙謝。二 帝即位于府治,改元建炎,大赦,常赦所不原者,咸赦 除之。
按《貴耳集》:徽宗北狩,有諜者持一黃中單來,御書云: 「趙岐註《孟子》,付黃潛善諸人。」審思之,孟即瑤華太后, 趙即康王,高宗由是中興。
按《聞見後錄》:上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至南都,筮日即 帝位。昭慈太后遣內侍官卲成章以乘輿服御來,有 一道冠,非人間之制,成章捧以奉上曰:「太母以奉殿 下,祖宗以來,退朝燕閑不裹巾,只戴道冠。自神宗始 易以巾,非舊制也。願殿下即位後,退朝燕閑,只戴此 冠,庶幾如祖宗時氣象。」上流涕受之。
高宗紹興三十二年五月丙子孝宗以皇太子受內禪即皇帝位〈按通鑑綱目作六月即位〉
[编辑]按《宋史孝宗本紀》,孝宗諱眘,字元永,太祖七世孫也。 初,太祖少子秦王德芳生英國公惟憲,惟憲生新興 侯從郁,從郁生華陰侯世將,世將生慶國公令譮,令 譮生子稱是為秀王。王夫人張氏夢人擁一羊遺之 曰:「以此為識。」已而有娠,以建炎元年十月戊寅生帝 於秀州青杉閘之官舍,紅光滿室,如日正中。少長,命 名伯琮。及元懿太子薨,高宗未有後,而昭慈聖獻皇 后亦自江西還行在,后嘗感異夢,密為高宗言之,高 宗大寤。會右僕射范宗尹亦造膝以請,高宗曰:「太祖 以神武定天下,子孫不得享之,遭時多艱,儀落可憫。 朕若不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於是詔 選太祖之後。同知樞密院事李回曰:「藝祖不以大位 私其子,發於至誠。陛下為天下遠慮,合於藝祖,可以 昭格天命。」參知政事張守曰:「藝祖諸子不聞失德而 傳位太宗,過堯、舜遠甚。」高宗曰:「此事不難行,朕於『伯』 《字行》中選擇,庶幾昭穆順序。」而上虞丞婁寅亮亦上 書言:「昌陵之後,寂寥無聞,僅同民庶。藝祖在上,莫肯 顧歆,此金人所以未悔禍也。望陛下於伯字行內,選 太祖諸孫有賢德者。」高宗讀之,大感歎。紹興二年五月,選帝育于禁中。三年二月,除和州防禦使,賜名瑗。 壬寅,改貴州。五年五月,用左僕射趙鼎議,立書院宮 中教之,既成,遂以為資善堂。帝讀書彊記,天資特異。 己亥,制授保慶軍節度使,封建國公。六月己酉,聽讀 資善堂,以徽猷閣待制范沖兼翊善,起居郎朱震兼 贊讀。高宗命帝見沖,震皆拜。十二年正月丁酉,加檢 校少保,封普安郡王。三月壬寅,出閤就外第。十三年 九月,秀王歿于秀州。十四年正月庚辰,用廷臣議,聽 解官行服。十六年四月乙巳,免喪還舊官。十七年六 月戊午,改常德軍節度使。二十四年,衡州盜起,秦檜 遣殿前司將官辛立將千人捕之,不以聞。帝入侍言 之,高宗大驚。明日,以問檜,檜謂「不足煩聖慮,故不敢 聞,俟朝久盜平則奏矣。」檜退,知為帝言,忌之。及檜疾 篤,其家祕不以聞,謀以子熹代相,帝又密啟高宗破 其奸。三十年二月癸酉,立為皇太子,更名瑋。甲戌,詔 下。丙子,制授寧國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進封建 王。制出,中外大悅。四月,賜字元瓌。三十一年十月壬 子,以明堂恩,改鎮南軍節度使。先是,金人犯邊,高宗 下詔親征,而兩淮失守,朝臣多陳退避之計。帝不勝 其忿,請率師為前驅。直講史浩以疾在告,聞之,亟入 為帝言:「太子不宜將兵。」乃為草奏,因中宮以進,請衛 從以共子職。高宗因亦欲帝遍識諸將。十二月,遂扈 蹕如金陵。三十二年五月甲子,立為皇太子,改名眘。 初,高宗久有禪位之意,嘗以諭帝,帝流涕固辭,會有 邊事,不果。及歸自金陵,陳康伯求去,高宗復以倦勤 諭之。中書舍人唐文若聞而請對,言「不宜急遽,故先 下建儲之詔,賜今名。」既又命學士承旨洪遵為太子 擇字,遵擬四字以進,皆不稱旨。甲戌,御筆賜字元永。 乙亥,內降御札:「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朕稱太上皇帝, 退處德壽宮,皇后稱太上皇后。」丙子,遣中使召帝入 禁中面諭之。帝又推遜不受,即趨側殿門,欲還東宮, 高宗勉諭再三,乃止。於是高宗出御紫宸殿,輔臣奏 事畢,高宗還宮,百官移班殿門外,拜詔畢,復入班殿 庭。頃之,內侍掖帝至御榻前,側立不坐,內侍扶掖至 七八,乃略就坐。宰相率百僚稱賀,帝遽興,輔臣升殿 固請,帝愀然曰:「君父之命,出於獨斷,然此大位,懼不 克當。」班退,太上皇帝即駕之德壽宮,帝服袍履,步出 祥曦殿門,冒雨掖輦以行,及宮門弗止。上皇麾謝再 三,且令左右扶掖以還,顧曰:「吾付托得人,吾無憾矣。」 左右皆呼萬歲。是日,詔有司議太上皇帝、太上皇后 尊號以聞。在內諸司日輪官吏應奉德壽宮,增置德 壽宮提點幹辦等官,德壽宮宿衛依皇城及宮門法。 丁丑,朝德壽宮。戊寅,大赦。詔宰相率百官月兩朝德 壽宮。己卯,以即位告於天地、宗廟、社稷。庚辰,詔五日 一朝德壽宮。按《禮志》:高宗內禪。紹興三十二年六 月十日御札:「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朕稱太上皇帝,退 處德壽宮,皇后稱太上皇后,應軍國事並聽嗣君處 分。」十一日,行內禪禮,有司設仗紫宸殿,宰臣、文武百 僚立班,皇帝出宮嗚鞭,禁衛諸班直親從儀仗,并內 侍省執骨朵使臣等,並迎駕自贊常起居皇帝升御 座,知閤門官以下并內侍都知御帶以下一班起居, 次管庫一班起居,次宰執以下常起居訖。左僕射陳 康伯、知樞密院事葉義問、參知政事汪澈、同知樞密 院事黃祖舜升殿奏曰:「臣等不才,輔政累年,罪戾山 積,乃蒙容貸,不賜誅責。今陛下超然獨斷,高蹈堯、舜 之舉,臣等心實欽仰。但自此不獲日望清光,犬馬之 情,不勝依戀。」因再拜辭,相與泣下,幾至號慟。帝亦為 之流涕曰:「朕在位三十六年,今老且病,久欲閒退。此 事斷自朕心,非由臣下開陳,卿等當悉力以輔嗣君。」 康伯等復奏曰:「皇太子仁聖,天下所共知。似聞謙遜 太過,未肯便御正殿。」帝曰:「朕前此固嘗與之言,早來 禁中,又」面諭之,即步行,徑趨側殿門,欲還東宮,已再 三敦勉邀留,今在殿後矣。宰執降階,皇帝降坐,鳴鞭 還內。宰臣、文武百僚並退,立班聽宣詔訖,再拜舞蹈, 三稱萬歲。再拜訖,班權退,復追班入,詣殿下立班。少 頃,新皇帝服履袍,涕泣出宮。禁衛、諸班直、親從、儀仗 等迎駕,起居、鳴鞭,內侍扶掖皇帝至御榻,涕泣再三 不坐。內侍傳太上皇帝聖旨,請皇帝升御座。皇帝升 御座,東側坐,知閤門官以下一班起居稱賀,次管軍 官一班起居稱賀,次文武百僚橫行北向立,舍人當 殿文武百僚宰臣陳康伯以下起居稱賀。皇帝降御 座,側身西向不坐。俟宰臣以下再拜舞蹈,三稱萬歲, 起居稱賀畢,康伯等升殿奏:「臣等言,願陛下即御座 以正南面,上副太上皇帝傳授之意。」帝愀然曰:「君父 之命出於獨斷,此大位懼不敢當,尚容辭避。」康伯等 再奏:「茲者伏遇皇帝陛下應天順人,龍飛寶位,第以 駑下之材,恐不足以仰輔新政。然依乘風雲,千載之 遇,實與四海蒼生,不勝幸慶。」再拜賀畢,奏事而退。宰 執下殿,皇帝還內,鳴鞭,宰執、文武百僚赴祥曦殿,候 太上皇帝登輦,扈從至德壽宮而退。翌日,詣德壽宮 朝見。前期,儀鸞司設大次於德壽宮門內,小次於殿東廊西向。其日,俟皇帝出即御座,從駕臣僚、禁衛等 起居如常儀。皇帝降御座,乘輦至德壽宮,文武百僚 詣宮門外迎駕,起居訖,前導官、太常卿、閤門官、太常 博士、禮直官先入詣大次前,分左右立定。俟皇帝降 輦入次,御史臺、閤門、太常寺報文武百僚入詣殿庭, 北向立定。前導官導皇帝入小次,簾降。俟太上皇帝 即御座小次,簾捲。前導官導皇帝升殿東階,詣殿上 折檻前,奏「請拜。」皇帝再拜。訖,前導官導皇帝稍前,躬 奏「聖躬萬福。」訖,復位,再拜訖,導皇帝詣太上皇帝御 座之東,西向立。殿下在位官皆再拜,搢笏,三舞蹈,三 叩頭,出笏就拜,又再拜。班首不離位,奏「聖躬萬福」,又 再拜。班退,前導官以次退,從駕官歸幕次,以俟從駕 太上皇帝。駕興,皇帝從入見太上皇后,如宮中之儀。 皇帝還內如來儀。每遇正旦、冬至及朔望,並依上儀。 十二日,帝詣德壽宮,以雨,百僚免入見,上就宮中行 禮。自後詣宮,若行宮中禮,即不集百官陪位。十三日, 詔令宰臣率百官於初一日、十六日詣德壽宮起居。 又詔:「朕欲每日一朝德壽宮,修晨昏之禮。面奉慈訓, 恐廢萬幾,勞煩群下,不蒙賜許。禮官宜重定其期,如 前代朝朔望,甚為疏闊,朕不敢取。」於是禮部、太常寺 言:「《漢書》高皇帝五日一朝太上皇,乞依此故事,每五 日一次詣德壽宮朝見,如宮中禮。」帝始御後殿。宰臣 陳康伯等奏:「臣等朝德壽宮,太上皇宣諭,車駕每至 宮,必於門外降輦,已再三勉諭。既行家人之禮,自宜 至殿上降輦。」帝曰:「太上有旨,不須五日一朝,只朝朔 望,朕心未安。宜令有司詳議,如宮門降輦,臣子禮所 當然。」於是禮部、太常言:「除朝朔望外,乞於每月初八、 二十三日詣德壽宮,起居如宮中儀。」自後皆遵此制, 如值雨,盛暑、祁寒,臨期承太上特旨乃免。十一月冬 至,上詣德壽宮稱賀上壽禮畢,入見太后,如宮中禮。 自後冬至並同。隆興元年正月朔,帝率百官詣德壽 宮,如冬至儀。自後正旦並同。乾道元年二月朔,帝詣 德壽宮,恭請太上太后至延祥觀燒香,太上與帝乘 馬,太后於後乘輿,次幸聚景園,次幸玉津園。自後,帝 詣德壽宮恭請太上太后至南內,或幸延祥觀、靈隱 寺、天竺寺恭進太上聖政,冊命皇太子起居稱謝。遇 遊幸則宰執以下從駕,至遊幸所,除管軍、環衛官等, 俟駕還,護從還內,宰執以下並免護從,先退。淳熙十 六年,孝宗內禪,皇太子即皇帝位;紹熙五年,光宗內 禪,皇子嘉王即皇帝位。並如紹興三十二年故事。
孝宗淳熙十六年二月壬戌光宗以皇太子受內禪即皇帝位
[编辑]按《宋史光宗本紀》,光宗諱惇,孝宗第三子也,母曰成 穆皇后郭氏,紹興十七年九月乙丑,生於藩邸。二十 年,賜今名,授右監門衛率府副率,轉滎州刺史。孝宗 即位,拜鎮洮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封恭王。及莊 文太子薨,孝宗以帝英武類己,欲立為太子,而以其 非次遲之。乾道六年七月,太史奏「木火合宿,主冊太」 子當有赦。是時,虞允文相因請蚤建儲貳,孝宗曰:「朕 久有此意,事亦素定。但恐儲位既正,人性易驕,即自 縱逸,不勤於學,浸有失德。朕所以未建者,更欲其練 歷庶務,通知古今,庶無後悔爾。」七年正月丙子朔,孝 宗上兩宮尊號冊寶,禮成,丞相允文復以請。孝宗曰: 「朕既立太子,即令親王出鎮外藩,卿宜討論前代典 禮。」允文尋以聞。二月癸丑,乃立帝為皇太子,慶王愷 為雄武、保寧軍節度使、判寧國府,進封魏王。三月丁 酉,受皇太子冊。四月甲子,命判臨安府,尋領尹事。帝 之為恭王,與講官商較前代,時出意表,講官自以為 不及。逮尹臨安,究心民政,周知情偽,孝宗數稱之,且 語丞相趙雄曰:「太子資質甚美,每遣人來問安,朕必 戒以留意問學。」淳熙十四年十月乙亥,高宗崩。十一 月己亥,百官大祥畢,孝宗手詔皇太子可令參決庶 務。以內東門司為議事堂。十五年二月戊戌,帝始赴 議事堂。自是,間日與輔臣公裳繫鞋相見,內外除擢, 自館職部刺史以上乃以聞。九月乙巳,又詔每遇朝 殿,令皇太子侍立。十一月,丞相周必大乞去,孝宗諭 曰:「朕比年病倦,欲傳位太子,卿須少留。」會陳康伯家 以紹興傳位御劄來上,十二月壬申,孝宗遣中使密 持賜必大,因令討論典禮,既又密以禪意諭參知政 事留正。十六年正月辛亥,兩府奏事,孝宗諭以倦勤, 欲禪位皇太子,退就休養,以畢高宗三年「之制。」因令 必大進呈詔草。二月壬戌,孝宗吉服御紫宸殿,行內 禪禮。應奉官以次稱賀。內侍固請帝坐,帝固辭,內侍 扶掖至七八,乃微坐,復興次丞相率百僚稱賀。禮畢, 樞密院官升殿奏事,帝立聽班退。孝宗反喪服,御後 殿,帝侍立,尋登輦,同詣重華宮。帝還內,即上尊號曰 至尊壽皇聖帝,皇后曰壽成皇后。壽皇聖帝詔立帝 元妃李氏為皇后。甲子,帝率群臣朝重華宮,大赦,百 官進秩一級,優賞諸軍,蠲公私逋負及郡縣淳熙十 四年以前稅役。丙寅,帝率群臣詣重華宮,上尊號冊、 寶。以閤門舍人譙熙載、姜特立並知閤門事。庚午,詔五日一朝重華宮。辛未,尊皇太后曰「壽聖皇太后。」
光宗紹熙五年秋七月寧宗以嘉王受內禪即皇帝位
[编辑]按《宋史寧宗本紀》,「寧宗諱擴,光宗第二子也。母曰慈 懿皇后李氏。光宗為恭王,慈懿夢日墜於庭,以手承 之,已而有娠,乾道四年十月丙午,生於王邸。五年五 月,賜今名。十一月乙丑,授右千牛衛大將軍。」七年,光 宗為皇太子,淳熙五年十月戊午,遷明州觀察使,封 英國公。七年二月初就傅。九年正月始冠。十年九月 己巳,始預朝參,十一年當出閤,兩宮愛之,不欲令居 外,乃建第東宮之側,以十月甲戌遷焉。十二年三月 乙酉,遷安慶軍節度使,封平陽郡王。八月辛酉,納夫 人韓氏。十六年二月壬戌,光宗受禪。三月己亥,拜少 保、武寧軍節度使,進封嘉王。帝自弱齡,尊師重傅,至 是始置翊善,以沈清臣為之。紹熙元年春,宰相留正 請立帝為儲嗣。五年六月戊戌,孝宗崩,光宗以疾不 能出。壬寅,宰臣請太皇太后垂簾聽政,不許,請代行 祭奠之禮,從之。丁未,宰臣奏云:「皇子嘉王仁孝夙成, 宜正儲位,以安人心。」越六日,奏三上,從之。明日,遂擬 旨以進。是夕,御批付丞相云:「歷事歲久,念欲退閑。」七 月辛酉,留正以疾辭去。知樞密院事趙汝愚見正去, 乃遣韓𠈁胄因內侍張宗尹以禪位嘉王之意,請於 太皇太后,不獲遇,提舉重華宮關禮。𠈁冑因其問告 之禮,繼入內,泣請于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乃悟,令諭 𠈁冑曰:「好為之。」𠈁冑出告汝愚,命殿師郭杲夜分兵 衛南北。翌日禫祭,汝愚率百官詣大行柩前。太皇太 后垂簾,汝愚率同列再拜奏:「皇帝疾,不能執喪,臣等 乞立皇子嘉王為太子,以安人心。」乃奉御批八字以 奏。太皇太后曰:「既有御筆,卿當奉行。」汝愚曰:「內禪事 重,須議一指揮。」太皇太后允諾。汝愚袖出所擬以進 云:「皇帝以疾,未能執喪,曾有御筆,欲自退閑。皇子嘉 王擴可即皇帝位,尊帝為太上皇,皇后為」太上皇后。 太皇太后覽畢,曰:「甚善。」汝愚出,以旨諭帝,帝固辭曰: 「恐負不孝名。」汝愚曰:「天子當以安社稷定國家為孝, 今中外憂亂,萬一變生,置太上皇何地?」眾扶入素幄, 披黃袍,方卻立未坐。汝愚率同列再拜。帝詣几筵殿, 哭盡哀。須臾,立仗訖,催百官班。帝衰服出,就重華殿 東廡素幄立,內侍扶掖,乃「坐,百官起居訖,乃入行禫 祭禮。詔建泰安宮以奉太上皇。太上皇后汝愚即喪 次,請召還留正。乙丑,太皇太后命立崇國夫人韓氏 為皇后。丙寅,大赦,百官進秩一級,賞諸軍。」詔車駕五 日一朝泰安宮,百官月兩朝,以即位告于天地宗廟 社稷。按《徐誼傳》,誼提舉浙西常平,守右司郎中,遷 左司。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誼入諫,退告宰相曰: 「上慰納從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禱祠 郊廟,進皇子嘉王參決。」丞相留正不克用。孝宗崩,上 不能喪,祭奠有祝,有司不敢攝,百官皆未成服。誼與 少保吳琚議,請太皇太后臨朝,扶嘉王代祭。及將禫, 正憂懼,仆于殿庭而去。誼以書譙趙汝愚曰:「自古人 臣為忠則忠,為姦則姦,忠姦雜而能濟者,未之有也。 公內雖心惕,外欲坐觀,非雜之謂歟?國家安危,在此 一舉。」汝愚問策安出,誼曰:「此大事,非憲聖太后命不 可。而知閤門事韓𠈁冑,憲聖之戚也,同里蔡必勝與 𠈁胄同在閤門,可因必勝招之。」𠈁胄至,汝愚以內禪 議遣𠈁冑請於憲聖,𠈁冑因內侍張宗尹、關禮達汝 愚意,憲聖許之。寧宗即位,誼遷檢正中書門下諸房 公事。按《趙汝愚傳》:汝愚進敷文閣學士、知福州。紹 熙二年,召為吏部尚書。先是,高宗以宮人黃氏侍光 宗于東宮,及即位為貴妃,后李氏,意不能平。是年冬 十一月郊,有司已戒而風雨暴至,光宗震懼。及齋宿 青城,貴妃暴薨,駕還,聞之恚。是夕疾作。內侍馳白孝 宗,孝宗倉卒至南內,問所以致疾之由,不免有所戒 責。及光宗疾稍平,汝愚入對,上常以五日一朝孝宗 于重華宮。至是,往往以傳旨免,至會慶節上壽,駕不 出,冬至朝賀,又不出,都人以為憂。汝愚往復規諫,上 意乃悟。汝愚又屬嗣秀王伯圭調護,於是兩宮之情 通。光宗及后俱詣北內,從容竟日。光宗之疾,生於疑 畏,其未過宮也,汝愚數從容進諫,光宗出,聞其語輒 悟,入輒復疑。五年春,孝宗不豫,夏五月,疾日臻。光宗 御後殿,丞相率同列入,請上詣重華宮侍疾,從臣、臺 諫繼入,閤門吏以故事止之,不退。光宗益疑,起入內。 越二日,宰相又請對,光宗令知閤門事韓𠈁冑傳旨 云:「宰執並出。」於是俱至浙江亭俟命。孝宗聞之憂甚。 嗣秀王簡丞相傳孝宗意,令宰執復入。𠈁冑奏曰:「昨 傳旨令宰執出殿門,今乃出都門,請自往宣押。」汝愚 等乃還第。六月丁酉夜五鼓,重華大閹扣宰執私第, 報孝宗崩,中書以聞。汝愚恐上疑,或不出視朝,持其 劄不上。次日,上視朝,汝愚以《提舉重華宮關禮狀》進, 上乃許過北內,至日昃不出,宰相率百官詣重華宮 發喪。壬寅,將成服,留正與汝愚議,介少傅吳琚請憲
聖太后垂簾,暫主喪事,憲聖不許。正等附奏曰:「臣等連日造南內,請對不獲,累上疏不得報。今當率百官恭請。若皇帝不出,百官相與慟哭於宮門,恐人情騷 動,為社稷憂。乞太皇太后降旨,以皇帝有疾,蹔就宮 中成服。然喪不可無主,祝文稱『孝子嗣皇帝,宰臣不 敢代行。太皇太后,壽皇之母也,請攝行祭禮』。」蓋是時 正汝愚之請垂簾也,以國本係乎嘉王,欲因簾前奏 陳宗社之計,使命出簾幃之間,事行廟堂之上,則體 正言順,可無後艱。而吳琚素畏慎,且以后戚不欲與 聞大計,此議竟格。丁未,宰臣以下待對和寧門,不報, 乃入奏云:「皇子嘉王仁孝夙成,宜早正儲位,以安人 心。」又不報。越六日,再請,御批云:「甚好。」明日,同擬旨以 進,乞上親批付學士院降詔。是夕,御批付丞相云:「歷 事歲久,念欲退閑。」留正見之懼,因朝臨,佯仆于庭,密 為去計。汝愚自度不得辭其責,念故事須坐甲以戒 不虞,而殿帥郭杲莫有以腹心語者。會工部尚書趙 彥逾至私第,語及國事,汝愚泣,彥逾亦泣。汝愚因微 及與子意,彥逾喜。汝愚知彥逾善杲,因繆曰:「郭杲儻 不同,奈何?」彥逾曰:「某當任之。」約明乃復命。汝愚曰:「此 大事,已出諸口,豈容有所俟乎?」汝愚不敢入私室,退 坐屏後,以待彥逾之至。有頃,彥逾至,議遂定。明日,正 以五更肩輿出城去,人心益搖,汝愚處之恬然。自吳 琚之議不諧,汝愚與徐誼、葉適謀可以白意於慈福 宮者,乃遣韓𠈁冑以內禪之意請於憲聖。𠈁胄因所 善內侍張宗尹以奏,不獲命;明日往,又不獲命。𠈁冑 逡巡將退,重華宮提舉關禮見而問之,𠈁冑具述汝 愚意,禮令少俟,入見憲聖而泣。憲聖問故,禮曰:「聖人 讀書萬卷,亦嘗見有如此時而保無亂者乎?」憲聖曰: 「此非汝所知。」禮曰:「此事人人知之。今丞相已去,所賴 者趙知院,旦夕亦去矣。」言與淚俱。憲聖驚曰:「知院同 姓,事體與他人異,乃亦去乎?」禮曰:「知院未去,非但以 同姓,故,以太皇太后為可恃耳。今定大計而不獲命, 勢不得不去,將如天下何?願聖人三思。」憲聖問:𠈁冑 安在,禮曰:「臣已留其俟命。」憲聖曰:「事順則可令諭,好 為之。」禮報𠈁冑,且云:來早,太皇太后於壽皇梓宮前 垂簾,引執政。𠈁胄復命,汝愚始以其事語陳騤、余端 禮使郭杲及步帥閻仲夜以兵衛南北內,禮使其姻 黨宣贊舍人傅昌朝密製黃袍。是日,嘉王謁告,不入 臨。汝愚曰:「禫祭重事,王不可不出。」翌日,禫祭,群臣入, 王亦入。汝愚率百官詣大行前。憲聖垂簾,汝愚率同 列再拜,奏:「皇帝疾,未能執喪,臣等乞立皇子嘉王為 太子,以繫人心。」皇帝批出有「甚好」二字,繼有「『念欲退 閑』之語,取太皇太后處分。」憲聖曰:「既有御筆,相公當 奉行。」汝愚曰:「茲事重大,播之天下,書之史冊,須議一 指揮。」憲聖允諾。如愚袖出所擬太皇太后指揮以進, 云:「皇帝以疾,至今未能執喪,曾有御筆,欲自退閑。皇 子嘉王擴可即皇帝位,尊皇帝為太上皇帝,皇后為 太上皇后。」憲聖覽畢曰:「甚善。」汝愚奏:「自今臣等有合 奏事,當取嗣君處分。然恐兩宮父子間有難處者,須 煩太皇太后主張。」又奏:「上皇疾未平,驟聞此事,不無 驚疑,乞令都知楊舜卿提舉,本宮任其責。」遂召舜卿 至簾前面諭之。憲聖乃命皇子即位。寧宗詣几筵殿, 哭盡哀,須臾,立仗訖,催百官班。帝衰服出,就重華殿 東廡素幄立,內侍扶掖,乃坐。百官起居訖,行禫祭禮。 汝愚即喪次召還留正長百僚,命朱熹待制經筵,悉 收召士君子之在外者。侍御史張叔椿請議正棄國 之罰,汝愚為遷叔椿官。是月,上命汝愚兼權參知政 事。留正至,汝愚乞免兼職,乃除特進、右丞相。汝愚辭 不拜,曰:「同姓之卿,不幸處君臣之變,敢言功乎?」乃命 以特進為樞密使,汝愚又辭特進。
寧宗嘉定十七年閏八月丁酉理宗以沂王即皇帝位
[编辑]按《宋史理宗本紀》,「理宗諱昀,太祖十世孫。父希瓐,追 封榮王,家於紹興府山陰縣。母全氏,以開禧元年正 月癸亥生於邑中虹橋里第。前一夕,榮王夢一紫衣 金帽人來謁。比寤,夜漏未盡十刻,室中五采爛然,赤 光屬天,如日正中。既誕三日,家人聞戶外車馬聲,亟 出無所睹。幼嘗晝寢,人忽見身隱隱如龍鱗。是時,寧」 宗弟沂靖惠王薨,無嗣,以宗室希瞿子賜名均為沂 王後,尋改賜名貴和。嘉定十三年八月,景獻太子薨, 寧宗以國本未立,選太祖十世孫年十五以上者教 育,如高宗擇普安、恩平故事,遂以十四年六月丙寅 立貴和為皇子,改賜名竑,而以帝嗣沂王。六月乙亥, 補秉義郎,八月甲子,授右監門衛大將軍,賜名貴誠。 十五年五月丁巳,以竑為檢校少保,進封濟國公。己 未,以帝為邵州防禦使。帝性凝重寡言,潔修好學,每 朝參待漏,或多笑語,帝獨儼然,出入殿庭,矩度有常, 見者斂客。會濟國公竑與丞相史彌遠有違言,彌遠 日謀媒糵其失於寧宗,屬意於帝而未遂。十七年八 月丙戌,寧宗違豫,自是不視朝。壬辰,疾篤,彌遠稱詔, 以貴誠為皇子,改賜名昀,授武泰軍節度使,封成國 公。閏月丙申,寧宗疾甚,丁酉,崩於福寧殿。彌遠使楊谷、楊石入白楊皇后,稱遺旨,以皇子竑開府儀同三 司,進封濟陽郡王,判寧國府,命子昀嗣皇帝位,大赦。 尊楊皇后曰皇太后,同聽政。封竑為濟王,賜第湖州, 以醴泉觀使就第。按《寧宗楊皇后傳》:嘉定十四年, 帝以國嗣未定,養宗室子貴和,立為皇子,賜名竑。史 彌遠為丞相,既信任於后,遂專國政,竑漸不能平,彌 遠陰蓄異志,欲立他宗室子昀為皇子,遂陰與昀通。 十七年閏八月丁酉,帝大漸,彌遠夜召昀入宮,后尚 未知也。彌遠遣后兄子谷及石以廢立事白后,后不 可,曰:「皇子先帝所立,豈敢擅變!」是夜凡七往反,后終 不聽。谷等乃拜泣曰:「內外軍民皆已歸心,苟不立之, 禍變必生,則楊氏無噍類矣。」后默然良久,曰:「其人安 在?」彌遠等召昀入,后拊其背曰:「汝今為吾子矣。」遂矯 詔廢竑為濟王,立昀為皇子,即帝位。尊皇后曰皇太 后,同聽政。按《宗室傳》:鎮王竑,「希瞿之子也。初,沂靖 惠王薨,無嗣,以竑為之後,賜名均,尋改賜名貴和。」太 子詢薨,迺立貴和為皇子,賜名竑,授寧武軍節度使, 封祁國公。嘉定十五年五月,加檢校少保,封齊國公。 十七年六月辛未,竑生子,詔告天地、宗廟、社稷、宮觀。 八月癸未,賜竑子名銓,授左千牛衛大將軍。丁亥,銓 薨,贈復州防禦使,追封永寧侯,竑上表稱謝。竑好鼓 琴,丞相史彌遠買美人善鼓琴者,納諸御,而厚廩其 家,使美人瞷竑,動息必以告。美人知書慧黠,竑嬖之。 宮壁有《輿地圖》,竑指瓊厓曰:「吾他日得志,置史彌遠 於此。」又嘗呼彌遠為新恩,以他日非新州則恩州也。 彌遠聞之,嘗因七月七日進《乞巧奇玩》以覘之,竑乘 酒碎於地。彌遠大懼,日夕思以處竑,而竑不知也。時 沂王猶未有後,方選宗室希瓐子昀繼之。一日,彌遠 為其父飯僧淨慈寺,獨與國子學錄鄭清之登惠日 閣,屏人語曰:「皇子不堪負荷,聞後沂邸者甚賢,今欲 擇講官,君其善訓迪之。事成,彌遠之坐,即君坐也。然 言出於彌遠之口,入於君之耳,若一語洩者,吾與君 皆族矣。」清之拱手曰:「不敢。」乃以清之兼魏忠憲王府 教授。清之日教昀為文,又購高宗書俾習焉。清之上 謁彌遠,即以昀詩文翰墨以示彌遠,譽之不容口。彌 遠嘗問清之:「吾聞其賢已熟,大要竟何如?」清之曰:「其 人之賢,更僕不能數。然一言以斷之曰:『不凡』。」彌遠頷 之,再三策立之,意益堅。清之始以小官兼教授,其後 累遷兼如故。寧宗崩,彌遠始遣清之往,告昀以將立 之之意。再三言之,昀默然不應。最後清之乃言曰:「丞 相以清之從遊之久,故使布腹心於足下。今足下不 答一語,則清之將何以復命於丞相?」昀始拱手徐答 曰:「紹興老母在。」清之以告,彌遠益相與歎其不凡。竑 跂足以需宣召,久而不至。彌遠在禁中,遣快行宣皇 子,令之曰:「今所宣是沂靖惠王府皇子,非萬歲巷皇 子。苟誤,則汝曹皆處斬。」竑不能自已,屬目牆壁間,見 快行過其府而不入,疑焉。已而擁一人徑過,天已暝, 不知其為誰,甚惑。昀既至,彌遠引入柩前,舉哀畢,然 後召竑。竑聞命亟赴,至則每過宮門,禁衛拒其從者, 彌遠亦引入柩前,舉哀畢,引出,惟殿帥夏震守之。既 而召百官立班聽遺制,則引竑仍就舊班。竑愕然曰: 「今日之事,我豈當仍在此班?」震紿之曰:「未宣制以前, 當在此宣制後乃即位耳。」竑以為然。未幾,遙見燭影 中一人已在御座。宣制畢,閤門贊呼百官拜舞,賀新 皇帝即位。竑不肯拜,震捽其首,下拜。皇后矯遺詔竑 開府儀同三司,進封濟陽郡王,判寧國府。帝因加竑 少保,進封濟王。九月丁丑,以竑充醴泉觀使,令就賜 第。寶慶元年正月庚午,湖州人潘壬與其弟丙謀立 竑。竑聞變,匿水竇中,壬等得之,擁至州治,以黃袍加 身。竑號泣不從,不獲已,與之約曰:「汝能勿傷太后官 家乎?」眾許諾,遂發軍資庫金帛、會子犒軍,命守臣謝 周卿率官屬入賀,偽為李全榜揭於門,數彌遠廢立 罪云:「今領精兵二十萬水陸進討。比明視之,皆太湖 漁人及巡尉兵卒,不滿百人耳。」竑知不成,率州兵討 之,遣王元春告于朝。彌遠命殿司將彭任討之,至則 事平。彌遠令客秦天錫託召醫治竑疾,竑本無疾,丙 戌,天錫詣竑諭旨,逼竑縊于州治。按《余天錫傳》:「天 錫字純父,慶元府昌國人。丞相史彌遠延為弟子師, 性謹愿,絕不預外事,彌遠器重之。是時彌遠在相位 久,皇子竑深惡之,念欲有廢置。會沂王宮無後,丞相 欲借是陰立為後備。天錫秋告歸,試于鄉,彌遠曰:『今 沂王無後,宗子賢厚者,幸具以來』。」天錫絕江,與越僧 同舟。舟抵西門,天大雨,僧言:「門左有全保長者,可避 雨。」如其言過之。保長知為丞相,館客,具雞黍甚肅。須 臾,二子侍立,全曰:「此吾外孫也。日者嘗言二兒後極 貴。」問其姓,長曰趙與莒,次曰與芮。天錫憶彌遠所屬, 其行亦良是,告于彌遠,命二子來。保長大喜,鬻田治 衣冠,心以為沂邸後可冀也,集婣黨,且詫其遇以行。 天錫引見彌遠善相,大奇之。計事泄,不便遽復使歸。 保長大慚,其鄉人亦竊笑之。逾年,彌遠忽謂天錫曰:
「二子可復來乎?」保長謝不遣。彌遠密諭曰:「二子長最貴,宜撫于父家。」遂載與歸。天錫母朱為沐浴教字,禮度益閑習。未幾,召入嗣沂王,迄即帝位,是為理宗。
理宗景定五年冬十月丁卯度宗以皇太子即皇帝位
[编辑]按《宋史》度宗本紀,度宗諱禥,太祖十一世孫。父嗣榮 王與芮,理宗母弟也。嘉熙四年四月九日生於紹興 府榮邸。初,榮文恭王夫人全氏夢神言:「帝命汝孫,然 非汝家所有。」嗣榮王夫人錢氏夢日光照東室,是夕 齊國夫人黃氏亦夢神人采衣擁一龍納懷中,已而 有娠。及生,室有赤光,資識內慧,七歲始言,言必合度, 理宗奇之。及在位歲久無子,乃屬意託神器焉。淳祐 六年十月己丑,賜名孟啟,以皇姪授貴州刺史、入內 小學。七年正月乙卯,授宜州觀察使,就王邸訓習。九 年正月乙巳,授慶遠軍節度使,封益國公。十一年正 月壬戌,改賜名孜,進封建安郡王。寶祐元年正月庚 辰,詔立為皇太子,改賜今名。癸未,授崇慶軍節度使、 開府儀同三司,進封永嘉郡王。二年七月,以宗正少 卿蔡抗兼翊善。時資善堂初建,理宗制《堂記》書以賜 王。十月癸酉,進封忠王。十一月壬寅,加元服,賜字邦 壽。五年十月庚子,授鎮南、遂安軍節度使。景定元年 六月壬寅,立為皇太子,賜字長源。命楊棟、葉夢鼎為 太子詹事。七月丁卯,太子入東宮。癸未,行冊禮。時理 宗家教甚嚴,雞初鳴問安,再鳴回宮,三鳴往會議所 參決庶事。退入講堂,講官講經,次講史,終日手不釋 卷。將晡,復至榻前起居,率為常。理宗問「今日講何經」, 答之:是則賜坐賜茶,否則為之反覆剖析,又不通,則 繼以怒,明日須更覆講。二年十二月癸卯,冊永嘉郡 夫人全氏為皇太子妃。五年十月丁卯,理宗崩,受遺 詔,太子即皇帝位。戊辰,尊皇后謝氏曰「皇太后。」
度宗咸淳十年七月癸未瀛國公即皇帝位
[编辑]按《宋史》瀛國公本紀,「瀛國公名顯,度宗皇帝子也,母 曰全皇后。咸淳六年九月己丑,生於臨安府之大內。 九年十一月授左衛上將軍,封嘉國公。十年七月癸 未,度宗崩,奉遺詔即皇帝位於柩前,年四歲,謝太后 臨朝稱詔。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