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第104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一百四卷 |
第一百四卷目錄
寒暑異部彙考三
北魏〈太祖天賜一則 太宗神瑞一則 世祖始光一則 太延一則 太平真君一則
高宗和平二則 高祖太和七則 世宗景明三則 正始四則 永平二則 延昌一則
肅宗熙平一則 正光一則 孝靜帝天平二則 興和二則 武定一則〉
北齊〈文宣帝天保一則 武成帝河清二則 後主天統二則 武平二則〉
北周〈宣帝大象一則〉
隋〈文帝開皇一則 煬帝大業二則〉
唐〈太宗貞觀三則 高宗永徵一則 顯慶二則 麟德一則 總章一則 咸亨一則
儀鳳二則 調露一則 永隆一則 開耀一則 中宗嗣聖六則 元宗開元十則 天寶
二則 代宗永泰一則 大曆五則 德宗建中一則 貞元十二則 憲宗元和七則 穆
宗長慶二則 敬宗寶曆一則 文宗太和五則 開成二則 武宗會昌一則 宣宗大中
一則 懿宗咸通一則 僖宗乾符一則 廣明一則 中和二則 光啟一則 昭宗景福
一則 乾寧二則 天復一則 哀帝天祐二則〉
後晉〈高祖天福一則〉
後周〈世宗顯德一則〉
遼〈太宗會同一則 興宗重熙一則 道宗清寧一則 太康三則 大安一則 天祚帝
乾統二則〉
宋〈太祖建隆一則 乾德二則 開寶三則 太宗太平興國一則 雍熙二則 端拱二
則 淳化四則 至道二則 真宗咸平三則 景德一則 大中祥符四則 天禧二則
仁宗天聖一則 慶曆三則 皇祐一則 至和二則 嘉祐四則 英宗治平一則 神宗
熙寧一則 元豐一則 哲宗元祐六則 紹聖一則 元符二則 徽宗崇寧一則 政和
二則 欽宗靖康二則 高宗建炎一則 紹興十一則 孝宗隆興一則 乾道七則 淳
熙三則 光宗紹熙四則 寧宗慶元五則 開禧一則 嘉定十則 理宗寶慶一則 紹
定二則 端平二則 嘉熙一則 淳祐一則 寶祐三則 開慶一則 景定一則 度宗
咸淳二則〉
金〈熙宗皇統一則 海陵正隆一則 世宗大定一則 章帝明昌一則 承安四則 泰
和二則 宣宗興定一則 哀宗正大三則 天興一則〉
庶徵典第一百四卷
寒暑異部彙考三
[编辑]北魏
[编辑]太祖天賜五年七月冀州霣霜
[编辑]按《魏書太祖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云云。
太宗神瑞二年詔賑恤霜旱
[编辑]按《魏書太宗本紀》:神瑞二年「冬十月丙寅,詔曰:頃者 以來,頻遇霜旱,年穀不登,百姓饑寒不能自存者甚 眾,其出布帛倉穀,以賑貧窮。」
世祖始光三年冬暴寒
[编辑]按《北史》,「魏世祖始光三年冬十月,天暴寒,數日冰合。」
太延元年七月庚辰大霣霜殺草木
[编辑]按《魏書世祖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云云。
太平真君八年五月雪寒
[编辑]按《魏書世祖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太平真君八年 五月,北鎮寒雪,人畜凍死。是時為政嚴急。」
高宗和平四年霣霜傷稼
[编辑]按《北史魏高宗本紀》,「和平四年冬十月,以定、相二州 霣霜傷稼,免其田租。」
和平六年四月乙丑,霣霜。
按《魏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云云。
高祖太和三年霜殺禾豆
[编辑]按《魏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太和三年七月, 雍、朔二州及枹䍐、吐京、薄骨律、敦煌、仇池鎮並大霜, 禾豆盡死。」
太和四年九月,大雪。
按《魏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四年九月甲子 朔,京師大風雪三尺。」
太和六年四月,潁州郡霣霜。
按《魏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云云。
太和七年三月,肆州風霜殺菽。
按《魏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云云。
太和九年夏霜。
按《魏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九年四月,雍、青 二州霣霜。六月,洛、肆、相三州及司州靈丘、廣昌鎮霣 霜。」
太和十四年八月乙未,汾州霣霜。
按《魏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云云。
太和二十年五月,鄴凍死十數人。
按《魏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南安王楨傳》,楨出為鎮 北大將軍、相州刺史。太和二十年五月至鄴,入治日, 暴風大雨,凍死者十數人。楨又以旱祈雨於群神。鄴 城有石虎廟,人奉祀之。楨告虎神像云:「三日不雨,當 加鞭罰。」請雨不驗,遂鞭像一百。是月,疽發背薨。
====世宗景明元年夏秋霣霜====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景明元年四月 丙子,夏州隕霜殺草。」「六月丁亥,建興郡隕霜殺草。」八 月乙亥,雍、并、朔、夏、汾五州,司州之正平、平陽頻暴風 霣霜。
景明二年春,霣霜。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二年三月辛亥, 齊州霣霜殺桑麥。」
景明四年春,霣霜。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四年三月壬戌, 雍州隕霜殺桑麥。辛巳,青州隕霜殺桑麥。」
正始元年夏秋隕霜
[编辑]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正始元年五月 壬戌,武川鎮霣霜。六月辛卯,懷朔鎮隕霜。七月戊辰, 東秦州隕霜。八月庚子,河州隕霜殺稼。」
正始二年,「夏秋隕霜。」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二年四月,齊州 隕霜。五月壬申,恒、汾二州隕霜,殺稼。七月辛巳,豳、岐 二州隕霜。乙未,敦煌隕霜。戊戌,恆州隕霜。」
正始三年夏,隕霜。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三年六月丙申, 安州隕霜。」
正始四年二月、九月,大雨雪,春、夏秋頻隕霜。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四年二月乙卯, 司、相二州暴風大雨雪。三月乙丑,豳州頻隕霜。四月 乙卯,敦煌頻隕霜。八月,河州隕霜。九月壬申,大雪。」
永平元年春夏隕霜
[编辑]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永平元年三月 乙酉,岐、豳二州隕霜。己丑,并州隕霜。」「四月戊午,敦煌 隕霜。」
永平二年夏,隕霜。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二年四月辛亥, 武川鎮隕霜。」
延昌四年春隕霜
[编辑]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延昌四年三月 癸亥,河南八州隕霜。」
肅宗熙平元年秋隕霜
[编辑]按《魏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熙平元年七月, 河南北十一州隕霜。」
正光二年四月雪
[编辑]按《魏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正光二年四月, 柔元鎮大雪。
孝靜帝天平三年八月霜
[编辑]按《魏書孝靜帝本紀》:「天平三年八月,并、肆、涿、建四州 隕霜,大饑。」
《天平四年》,隕霜傷稼。
按《魏書孝靜帝本紀》。不載 按《北齊書神武本紀》,「天 平四年八月乙酉,神武以並、肆、汾、建、晉、東雍、南汾、秦、 陝九州霜旱,請所在賑給。」
興和二年五月大雪
[编辑]按《魏書孝靜帝本紀》,不載。 按《隋書五行志》,「興和二 年五月大雪。時後齊神武作宰,發卒十餘萬築鄴城, 百姓怨思之徵也。」
興和四年十二月,大雪。
按《魏書孝靜帝本紀》。不載 按《北齊書神武本紀》。「四 年十二月癸未。神武以大雪,士卒多死。乃班師。」
武定四年春二月大雪寒
[编辑]按《魏書孝靜帝本紀》,不載。 按《隋書五行志》:東魏武 定四年二月,大寒,人畜凍死者,相望於道。京房《易飛 候》曰:「誅過深,當燠而寒。」是時後齊神武作相。先是參 朱文暢等謀害神武,事泄伏誅,諸與交通者,多有濫 死。 又按《志》:四年二月大雪,人畜凍死,道路相望。時 後齊霸政,而步落稽舉兵反,寇亂數州,人多死亡。
北齊
[编辑]文宣帝天保八年春三月大熱人或暍死
[编辑]按:《北齊書文宣帝本紀》云云。
按《隋書五行志》:「後齊天保八年三月,大熱,人或暍死。」 劉向《五行傳》:「視不明,用近習,賢者不進,不肖不退,百 職廢壞,庶事不從,其過在政教舒緩。」時帝狂躁,荒淫 無度之應。
武成帝河清元年大寒
[编辑]按《北齊書武成帝本紀》,不載。 按《隋書五行志》,「河清 元年,歲大寒。」京房《易傳》曰:「有德遭險,茲謂逆命。厥異 寒。」讖曰:「殺無罪,其寒必異。」是時帝淫於文宣李后,因 生子。后愧恨,不舉之。帝大怒,於后前殺其子太原王 紹德。后大哭,帝倮后而撻殺之,投於水中,良久乃蘇。 冤酷之應。
河清二年冬,大雨雪,霜晝下。
按《北史齊武成帝本紀》:「二年冬十二月,大雨雪連月, 南北千餘里,平地數尺,霜晝下。」
按《隋書五行志》:「後齊河清二年二月,大雪連雨,南北 千餘里,平地數尺,繁霜晝下。是時突厥木杵可汗與周師入并州,殺掠吏人,不可勝紀。」
後主天統二年大雪
[编辑]按,《北史齊後主本紀》:「天統二年十一月,大雨雪。」 「天統三年春,大雪。」
按:《北史齊後主本紀》:「三年春正月乙未,大雪,平地二 尺。」
武平三年春大雪
[编辑]按《北齊書後主本紀》,不載 按《隋書五行志》,「天統二 年十一月大雪。三年正月又大雪,平地二尺。武平三 年正月又大雪。是時馮淑妃、陸令萱內制朝政,陰氣 盛積。故天變屢見。」
武平四年六月,大熱。
按,《北齊書後主本紀》:四年「六月壬子,幸南苑,從官暍 死者六十人。」
北周
[编辑]宣帝大象二年春正月雨雪雪止又雨細黃土
[编辑]按:《周書宣帝本紀》云云。
隋
[编辑]文帝開皇二十年大風雪
[编辑]按:《隋書文帝本紀》:「開皇二十年十一月戊子,京師大 風雪。」
煬帝大業五年六月風霰
[编辑]按:《隋書煬帝本紀》:「大業五年六月,圍吐谷渾主。癸卯, 經大斗拔谷,山路隘險,魚貫而出,風霰晦冥,與從官 相失,士卒凍死者大半。」
《大業》八年,大寒。
按《隋書煬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八年帝親征高 麗,六軍凍死者十八九。」
唐
[编辑]太宗貞觀元年秋霜殺稼
[编辑]按《唐書太宗本紀》:貞觀元年,河南隴右邊州霜。 按 《五行志》:貞觀元年秋,霜殺稼。京房《易傳》曰:「人君刑罰 妄行,則天應之以隕霜。」
按《冊府元龜》,貞觀元年七月,關東、河南、隴右及緣邊 諸州,霜害秋稼。九月辛酉,詔曰:「蟲霜為害,風雨不時, 政道未康,咎徵斯在。朕祗奉明命,撫育黔黎,憂愍之 至,實切懷抱。輕徭薄賦,務本勸農,必望民殷物阜,家 給人足,而陰陽不和,氣候乖舛,永言罪己,撫心多愧。」 河北燕趙之際,山西、并潞所管,及蒲、虞之郊,豳、延以 「北,或春逢亢旱,秋遇霜淫,或蟊賊成災,嚴凝早降。有 致饑饉,慚惕無忘。特宜矜恤,救其疾苦。可令中書侍 郎溫彥博、尚書右丞相魏徵、治書侍御史孫伏伽,簡 較中書舍人辛諝等,分往諸州,馳驛檢行。其苗稼不 熟之處,使知損耗多少。戶口乏糧之家存問。若為支 計,必當細勘,速以奏聞,待使人還京,量行賑濟。」 貞觀三年,霜殺稼。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北邊霜殺 稼。」
貞觀二十三年,高宗即位。冬,無雪。
按:《唐書高宗本紀》:「二十三年五月即位,冬無雪。」
高宗永徽二年霜殺稼冬無雪
[编辑]按《唐書高宗本紀》,「永徽二年冬,無雪。」 按《五行志》,「永 徽二年,綏、延等州霜殺稼。」
顯慶元年八月霜且雨至於十一月
[编辑]按:《唐書高宗本紀》云云。
顯慶四年二月,大雪。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二月壬子, 大雨雪。方春,少陽用事,而寒氣脅之。古占以為人君 刑罰暴濫之象,近常寒也。」
麟德元年冬無雪
[编辑]按:《唐書高宗本紀》云云。
總章二年冬無雪
[编辑]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咸亨元年十月大雪
[编辑]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本紀》,「咸亨元年 十月癸酉,大雪,平地三尺餘,行人凍死者,贈帛給棺 木。」
儀鳳二年冬無雪
[编辑]按:《唐書高宗本紀》云云。
儀鳳三年五月,大寒。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五月丙寅, 高宗在九成宮,霖雨,大寒,兵衛有凍死者。」
調露元年八月隕霜
[编辑]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調露元年八月, 邠、涇、寧、慶、原五州,霜。」
永隆二年關中旱霜
[编辑]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開耀元年冬大寒
[编辑]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中宗嗣聖二年〈即武后垂拱二年〉冬無雪
[编辑]按:《唐書武后本紀》云云「嗣聖十二年。」〈即武后證聖元年〉六月隕霜殺草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證聖元年六月。 睦州隕霜殺草。吳越地燠。而盛夏隕霜。昔所未有。 嗣聖十七年〈即武后久視元年〉三月,大雪。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嗣聖十八年。〈即武后久視二年〉三月,大雨雪。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王求禮傳》:求禮為監察 御史,久視二年三月,大雨雪,鳳閣侍郎蘇味道等以 為瑞,率群臣入賀。求禮讓曰:「『燮和陰陽,而季春雨雪, 乃災也。果以為瑞,則冬月雷詎為瑞雷邪』?味道不從。 既賀者入,求禮即厲言:『今陽氣僨升,而陰冰激射,此 大災也。主荒臣佞,寒暑失序,正官少,偽官多,百司非 賄不入。使天有瑞,何感而來哉』?」群臣震恐,后為罷朝。 嗣聖二十年,〈即武后長安三年〉京師大雨雹。人有凍死者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五行志》云云。 嗣聖二十一年。〈即武后長安四年〉大雨雪。四月霜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五行志》。四年。大 雨雪。都中人畜有餓凍者。令開倉賑恤。
按:《五行志》:「四年四月,延州霜殺草。」四月純陽用事,象 人君當布惠於天下。而反隕霜,是無陽也。〈按此條志載證聖四
《年後考證聖》無四年,而證聖後之有四年者惟長安,故編於此
〉元宗開元九年冬無雪
[编辑]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開元十一年十一月,大雪。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本紀》,「十一年十 一月,自京師至於山東、淮南,大雪,平地三尺餘。 開元十二年,霜殺稼。」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開元十二年八 月,潞、綏等州霜殺稼。」
開元十四年秋,十五州霜。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本紀》,十四年秋, 十五州言旱及霜。
開元十五年秋,十七州霜。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五年,「天下州 十七霜殺稼。」
開元十七年冬,無雪。
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開元十八年二月丙寅,大雨雪。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本紀》云云。 開元二十四年夏。大熱。道路有暍死者。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本紀》云云。 開元二十七年春正月乙巳。大雨雪。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本紀》云云。 開元二十九年。大雨雪。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本紀》,二十九年 九月,「大雨雪,稻禾偃折。」
天寶元年冬無冰
[编辑]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按《五行志》:天寶元年冬,無 冰,先儒以為陰失節也。又曰:「知罪不誅,其罰燠。夏則 暑殺人,冬則物華實,蓋當寒反燠,象宜刑而賞之也。」 天寶二年冬,無雪。
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代宗永泰元年三月霜
[编辑]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永泰元年三月 庚子,夜霜,木有冰。」
大曆元年春大雪
[编辑]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本紀》,「大曆元年 春正月丁巳朔,大雪,平地二尺。」
大曆四年正月,大雪。六月伏日,寒。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大曆八年冬,無雪。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本紀》云云。 大曆九年大雪。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本紀》,「九年十一 月戊戌,大雪,平地盈尺。」
大曆十二年冬,無雪。
按:《唐書代宗本紀》云云。
德宗建中元年冬無雪
[编辑]按:《唐書德宗本紀》云云。
按:《舊唐書本紀》,建中元年,「自十月無雪,至二年正月 甲申方雨雪。」
貞元元年正月雪寒
[编辑]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本紀》,「貞元元年 正月戊戌,大風雪,寒甚,民饑凍死者踣於路。」
貞元二年正月,大雪。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正月乙未。 大雨雪。至於庚子。平地數尺,雪上黃黑如塵。」
貞元六年正月戊申,大雪。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本紀》云云。 貞元七年冬。無雪。
按:《唐書德宗本紀》云云「貞元十二年十二月,大雪,寒。」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二年十二月 大雪甚寒,竹、柏、柿多死。占曰:「有德遭險,厥災暴寒。」 貞元十三年夏四月乙丑,大雪。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本紀》云云。 貞元十四年夏。大燠。冬無雪。
按《唐書德宗本紀》:「十四年冬,無雪。」 按《五行志》,「十四 年夏,大燠。」
貞元十七年春,霜雹。秋,霜殺菽。
按:《唐書德宗本紀》:「十七年二月己亥,霜。庚戌,霜雹。七 月,隕霜殺菽。」
貞元十八年春,大雪。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本紀》,十八年春 正月「戊午朔,大雨雪。」
貞元十九年三月,大雪。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貞元二十年二月,雷而雪。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年二月庚 戌,始雷,大雨雹。震電大雨雪。」既雷則不當雪,陰脅陽 也。如魯隱公之九年。
貞元二十一年,雨赤雪。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一年正月 「甲戌,雨赤雪於京師。」
憲宗元和二年七月霜殺稼
[编辑]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元和二年七月, 邠、寧等州霜殺稼。」
元和六年十二月,大寒。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元和八年十月,大寒。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本紀》,「冬十月丙 申,以大雪放朝。人有凍踣者,雀鼠多死。」
元和九年三月丁卯,隕霜殺桑。
按:《唐書憲宗本紀》云云。
元和十二年九月己丑,雨雪,人有凍死者。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元和十四年四月,隕霜。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四年四月,淄 青隕霜,殺惡草及荊棘,而不害嘉穀。」
元和十五年八月己卯,同州雨雪害稼。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穆宗長慶元年春二月海水冰秋八月雨雪害稼
[编辑]按《唐書穆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長慶元年二月。 海州海水冰。南北二百里。東望無際。
按《舊唐書本紀》,「元年八月巳卯,同州雨雪,害秋稼。 長慶二年春正月,海冰。冬,少雪無冰。」
按《唐書穆宗本紀》,「長慶二年正月,海州海冰,冬無冰, 草木萌。」 按《五行志》:「長慶二年冬少雪,水不冰凍,草 木萌荑,如正月。」
按:《舊唐書本紀》,二年正月,青州奏,「海凍二百里,十月 頻雪。其後恆燠,水無冰凍,草木萌發,如正月之後。」
敬宗寶曆元年八月霜殺稼
[编辑]按《唐書敬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寶曆元年八月, 邠州霜殺稼。」
文宗太和三年霜殺稼
[编辑]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太和三年秋,京 畿奉先等八縣早霜殺稼。」
太和四年十一月,淮南霜,傷稼。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本紀》」云云。 太和五年正月,京城陰雪彌旬。冬,京師大雨雪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本紀,「五年正月 庚子朔,以積陰夾旬,罷元會。」冬,京師大雨雪。
太和六年正月久雪寒甚詔賑赦有差。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本紀》,六年春正 月乙未朔,以久雪廢元會。壬子詔:「朕聞天聽自我人 聽,天視自我人視。朕之菲德,涉道未明,不能調序四 時,導迎和氣。自去冬以來,踰月雨雪,寒風尤甚,頗傷 於和。念茲庶甿,或罹凍餒,無所假貸,莫能自存。中宵 載懷,旰食興歎。怵惕若厲,時予之辜。思弘惠澤,以順 時令,天下死罪囚,除官典犯贓故意殺人外,並降徒 流,流已下遞降一等。應京畿諸縣,宜令以常平義倉 斛斗賑恤。京城內鰥寡癃殘,無告不能自存者,委京 兆尹量事濟恤,具數以聞。」言念赤子,視之如傷。天或 警予,示此陰沴,撫躬夕惕,予甚悼焉。
太和九年十二月,京師苦寒。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開成三年正月癸未大雪
[编辑]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本紀》云云。 「開成四年九月辛丑,雨雪水冰。十月己巳亦如之」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武宗會昌三年春大雨雪
[编辑]按《唐書武宗本紀》云云。 按《五行志》。會昌三年。春寒大雪。江左尤甚。民有凍死者。
宣宗大中三年春隕霜殺桑
[编辑]按:《唐書宣宗本紀》云云。
懿宗咸通五年冬大雨雪
[编辑]按《唐書懿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咸通五年冬,隰、 石、汾等州大雨雪,平地深三尺。」
僖宗乾符三年冬無雪
[编辑]按:《唐書僖宗本紀》云云。
廣明元年冬暖
[编辑]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廣明元年十一 月,暖如仲春。」
中和元年霜
[编辑]按:《唐書僖宗本紀》:「中和元年九月,是秋河東霜殺禾。」
按:《五行志》:「中和元年春霜。」
中和二年七月,大雪,甚寒。
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本紀》,「二年七月, 黃巢賊將尚讓攻宜君砦,雨雪盈尺,甚寒,賊兵凍死 者十二三。」
光啟二年冬大雪寒
[编辑]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本紀》,「光啟二年 十二月辛酉,王行瑜斬朱玫及其黨與數百人,縱兵 大掠。」是冬苦寒,九衢積雪,兵入之夜,寒冽尤劇。民吏 剽剝之後,僵凍而死蔽地。
昭宗景福三年大雪
[编辑]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景福三年二月 辛巳,曹州大雪,平地二尺。」
乾寧二年四月蘇州大雨雪
[编辑]按:《唐書昭宗本紀》云云。
乾寧四年十一月,大雪,寒。
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本紀》,「四年十一 月癸酉,淮南大將朱瑾潛出舟師,襲汴軍於清口,殺 傷溺死殆盡,唯牛存節一軍先渡獲免。比至潁州,大 雪寒凍死者十五六。」
天復三年三月浙西大雨雪十二月又大雪
[编辑]按《唐書昭宗本紀》:「天復三年三月乙卯,浙西大雨雪。」
按:《五行志》:「天復三年三月,浙西大雪,平地三尺餘。」
其氣如煙,其味苦。十二月又大雪,江海冰。
哀帝天祐元年九月大風寒
[编辑]按《唐書哀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天祐元年九月 壬戌朔,大風寒如仲冬。」是冬浙東、浙西大雪,吳越地 氣常燠,而積雪近常寒也。
天祐三年十二月乙亥,震雷雨雪。
按:《唐書哀帝本紀》云云。
後晉
[编辑]高祖天福四年大雪
[编辑]按《五代史晉高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天福四 年十二月丁巳。帝御便殿。謂馮道曰:「大雪害民。五旬 不止。京城之下十八神祠。六寺二觀。悉令祈禱。了無 其驗。得非朕之涼德不儲神休者乎。」道對曰:「陛下克 己恭儉。無荒無怠。推恩四海。必合天心。但愛民慎刑。 始終如一。雖星宿之變。水旱之沴。亦將警聖人而成 其」德也。帝曰:「朕聽斷有誤,卿當再三正之,安靜小心, 共相保守。」因令出薪炭米粟給軍士貧民等。
後周
[编辑]世宗顯德五年大雪
[编辑]按《五代史周世宗本紀》。不載 按《十國春秋。北漢睿 宗本紀》。天會二年十二月。國中大雪。
遼
[编辑]太宗會同二年六月丁丑雨雪
[编辑]按《遼史太宗本紀》云云。
興宗重熙十六年春大雪
[编辑]按《遼史興宗本紀》:「重熙十六年三月壬寅,大雪。」
道宗清寧十年恆燠
[编辑]按《遼史道宗本紀》:「清寧十年,南京、西京大熱。」
太康三年恆燠
[编辑]按《遼史道宗本紀》:「太康三年,南京大熱。」
太康八年九月,大風雪。
按《遼史道宗本紀》:「八年九月丁未,駐蹕藕絲淀,大風 雪,牛馬多死。」
太康九年夏,雨雪。
按《遼史道宗本紀》:「九年夏四月丙午朔,大雪,平地丈 餘,馬死者十六七。」
大安三年春大雪
[编辑]按《遼史道宗本紀》:「大安三年春正月己卯,大雪。」
天祚帝乾統二年春寒
[编辑]按《遼史天祚帝本紀》:「乾統二年三月,大寒,冰復合。 乾統九年秋,霜。」
按《遼史天祚帝本紀》:「九年秋七月,隕霜傷稼。」
宋
[编辑]太祖建隆三年大雪霜
[编辑]按《宋史太祖本紀》,「建隆三年三月戊午朔,厭次隕霜殺桑。夏四月乙未,延州大雨雪。丙申,寧州大雨雪,溝 洫冰。壬寅,丹州雪二尺。」
乾德二年正月京師雨雪八月霜冬無雪
[编辑]按:《宋史太祖本紀》:「乾德二年正月辛巳,京師雨雪,雷。」
按:《五行志》:「乾德二年八月,膚施縣霜,害民田,冬無。」
雪。
乾德五年冬,無雪。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開寶元年冬京師無雪
[编辑]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開寶二年冬,無雪。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開寶五年十二月乙卯,大雨雪。
按:《宋史太祖本紀》云云。
太宗太平興國七年三月宣州霜雪害桑稼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紀》云云。
雍熙元年十二月戊戌大雨雪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紀》云云。
雍熙二年冬,大雪。
按:《宋史太宗本紀》:「二年癸卯,南康軍言雪降三尺,大 江冰合,可勝重載。」
端拱元年閏五月鄆州風雪傷麥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端拱二年冬,大雨雪。
按《宋史太宗本紀》:「二年十二月丙辰,大雨雪。」
淳化二年冬京師無冰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紀》。淳化二年十二月。大雨。無冰。 按 《五行志》云云。
淳化三年,大雪霜。
按:《宋史太宗本紀》:「三年九月,京兆大雪,害苗稼。 淳化四年,大雪。」
按《宋史太宗本紀》,「四年春正月乙未,大雨雪。」「二月壬 戌雨雪,大寒。遣中使賜孤老貧窮人千錢米炭。是月 商州大雨雪。」「十二月辛丑大雨雪」 按《五行志》,「四年 商州大雪,民多凍死。」
淳化五年。十一月。大寒。賜禁衛諸軍緡錢有差 按《宋史太宗本紀》云云。
至道元年六月大熱冬無雪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紀》:「至道元年六月,大熱,民有暍死者。」
按:《五行志》:「至道元年冬,無雪。」
至道二年十二月甲寅,雨雪。
按:《宋史太宗本紀》云云。
真宗咸平二年嵐州春霜害稼分使發粟賑之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咸平四年三月丁丑,風雪。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按《五行志》。四年三月丁丑。 「京師及近畿諸州雪損桑。」
咸平六年十一月,苦寒,令諸路休役兵。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景德元年以夏暑休兵罷役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紀》:「景德元年四月丁卯,以隆暑,休北 邊役兵。六月壬午,暑甚,罷京城工役,遣使賜暍者藥。」
按:《五行志》:「景德四年七月,渭州瓦亭砦早霜,傷稼。」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大雪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元年正月甲戌,大雪,停 汴口蔡河夫役。」
大中祥符二年冬,溫。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京師冬溫, 無冰。」
大中祥符五年,大寒。
按《宋史真宗本紀》:「五年十二月,京師大寒,鬻官炭四 十萬,減市直之半,以濟貧民。」
大中祥符九年,霜害稼。
按《宋史真宗本紀》。九年,諸州有隕霜害稼者。遣使賑 恤。除其租。 按《五行志》。九年十二月,大名、澶、相州並 霜害稼。
天禧元年大雪寒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紀》,天禧元年十一月乙卯,大雪,帝謂 宰相曰:「雪固豐稔之兆,第民力未充,慮失播種,卿等 其務振勸,毋遺地利。」十二月丙寅,京城雪寒,給貧民 粥,并瘞死者。丙子嚴寒 按《五行志》,天禧元年十一 月,京師大雪苦寒,人多凍死,路有僵尸,遣中使埋之 四郊。
天禧二年正月,大雪。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正月,永州 大雪,六晝夜方止,江陵溪魚皆凍死。」
仁宗天聖五年夏秋大暑毒氣中人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慶曆三年大雨雪雨赤雪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紀》,慶曆三年十二月丁巳,大雨雪,河 北雨赤雪。 按《五行志》:慶曆三年十二月丁巳,大雨雪。十二月二十六日,天雄軍、德、博州天降紅雪盡,血 雨。 按《周恭肅王元儼傳》,慶曆三年冬,大雨雪,木冰, 陳、楚之地尢甚,占者曰:「憂在大臣。」既而元儼病甚,上 憂形於色,親至臥內,手調藥,屏人與語,久之,所對多 忠言,賜白金五千兩,固辭不受。明年正月薨。
慶曆四年春,雪寒。
按《宋史仁宗本紀》:四年「春正月庚午,京城雪寒,詔三 司減價出薪米以濟之。」
慶曆六年六月,大熱。
按:《宋史仁宗本紀》:「六年六月丙寅,以久旱,民多暍死, 命京城增鑿井三百九十。」
皇祐四年十二月己丑雪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皇祐四年十二 月己丑,雪。初,帝以愆亢,責躬減膳,每見輔臣,憂形於 色,龐籍等因言:「臣等不能燮理陰陽,而上煩陛下責 躬引咎,願守散秩,以避賢路。」帝曰:「是朕誠不能感天, 而惠不能及民,非卿等之過也。」是夕乃得雪。
至和元年正月大雪寒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紀》:至和元年「春正月辛未,詔京師大 寒,民多凍餒死者,有司其瘞埋之。」
至和二年,河東自春隕霜,殺桑。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嘉祐元年正月大雨雪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按五行志。嘉祐元年正月 甲寅朔。御大慶殿受朝。前一夕。殿庭設仗衛既具。而 大雨雪。折宮架。是日帝因感風眩。促禮行而罷。壬午。 大雨雪。泥塗盡冰。都民寒餓。死者甚眾。
嘉祐四年春正月,雨雪。
按《宋史仁宗本紀》:「四年春正月,以自冬雨雪不止,遣 官分行京師,賜孤窮老疾錢,畿縣委令佐為糜粥濟 饑。」
嘉祐六年冬,無冰。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嘉祐七年冬,無冰。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英宗治平四年神宗即位霜傷穀冬無雪
[编辑]按《宋史神宗本紀》。治平四年。令糴穀賑霜旱州縣。 按《五行志》。四年冬。無雪。
神宗熙寧六年十一月大雪
[编辑]按:《宋史神宗本紀》:熙寧六年十一月「丙寅,大雪,詔京 畿收養老弱凍餒者。」
元豐八年冬無雪
[编辑]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哲宗元祐元年冬無雪
[编辑]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元祐二年,大雪,寒。
按《宋史哲宗本紀》。元祐二年十一月乙亥。大雪甚。民 凍多死。詔加振恤。死無親屬者官瘞之。十二月己丑。 大寒。罷集英殿宴 按《五行志》。二年冬。京師大雪連 月。至春不止。久陰恆寒。罷上元節游幸。降德音諸道。 元祐三年春正月雪寒。
按《宋史哲宗本紀》:「三年春正月庚申,雪寒,發京西穀 五十餘萬石,損其直以紓民。二月丙戌,詔河東苦寒, 量度存卹。」
元祐四年冬,京師無雪。
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元祐五年冬,無冰雪。
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元祐八年十一月,大雪。
按《宋史哲宗本紀》。「八年十一月乙未,以雪寒振京城 民饑」 按《五行志》:「八年十一月,京師大雪,多流民。」
紹聖元年冬溫
[编辑]按:《宋史哲宗本紀》:「紹聖元年十一月壬子,以冬溫無 雪,決繫囚。」
元符二年正月朔雪
[编辑]按:《宋史哲宗本紀》:「元符二年正月甲辰朔,御大慶殿, 以雪罷朝。」
元符三年秋,暑。
按《宋史哲宗本紀》:「三年七月乙巳,盛暑,中外決繫囚。 丁未,放在京工役。」
徽宗崇寧二年春寒
[编辑]按:《宋史徽宗本紀》:「崇寧二年正月丙午,以沍寒,令監 司分部決獄。」
政和三年大雨雪
[编辑]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政和三年十一 月,大雨雪,連十餘日不止,平地八尺餘,冰滑,人馬不 能行。詔百官乘轎入朝,飛鳥多死。」
政和七年,大雪。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七年十二月,「大 雪,詔收養內外乞丐老幼。」
====欽宗靖康元年冬大雪寒====按《宋史欽宗本紀》,「靖康元年閏十一月癸巳,京師苦寒,甲午,雨雪交作。甲辰,大雨雪。乙巳大寒,士卒噤戰 不能執,兵有僵仆者。甲寅,大雨雪,連日夜不止,十二 月癸未,大雪寒」 按《五行志》:「靖康元年閏十一月,大 雪盈三尺不止,天地晦冥,或雪未下時,陰雲中有雪 絲長數寸墮地。」
靖康二年正月,大雪。四月,大寒。
按《宋史欽宗本紀》,「二年四月辛酉,北風大起,苦寒」 按《五行志》,「二年正月丁酉,大雪,天寒甚,地冰如鏡,行 者不能定立。是月乙卯,車駕在青城,大雪數尺,人多 凍死。」
高宗建炎三年夏寒
[编辑]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建炎三年六月, 霖雨,夏寒。
紹興元年二月雪
[编辑]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紹興元年二月 寒食日,雪。
紹興五年二月,雪。五月,大燠。
按《宋史高宗本紀》,「五年二月戊申雪。」 按《五行志》:「五 年二月乙巳,雨雪,五月,大燠四十餘日,草木焦槁,山 石灼人,暍死者甚眾。」〈按雨雪日干紀志互異〉
紹興六年二月壬寅,雨雪。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按《五行志》。作「二月癸卯雪。 紹興七年春霜。」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七年二月庚申, 霜殺桑稼。」
紹興十三年三月,雪。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三年三月癸 丑,雨雪。」
紹興十七年二月,雪。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七年二月丙 申,雪。
紹興十八年二月,雪。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八年二月癸 卯,雪。
紹興二十年十一月,大風雪。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十年十一月, 建昌軍新城縣永安村大風雪,夜半若數百千人行 聲,語笑雜擾,忽遽而凝寒陰黑,咫尺莫辨。明旦雪中 有人畜鳥獸蹄跡,流血污染十餘里,入山乃絕。」 紹興二十八年三月丙寅,雨雪。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紹興二十九年二月戊戌,大雪。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紹興三十一年正月,大雨雪,冬,無雪。
按《宋史高宗本紀》:三十一年正月「丁亥夜風雷雨雪 交作。丙申,大雨雪。給三衙衛士行在貧民錢及薪炭, 命常平振給輔郡細民,諸路監司決獄。」 按《五行志》: 三十一年正月戊子,大雨雪,至於己亥,禁旅壘舍有 壓者,寒甚。 又按志:三十一年冬無雪。
孝宗隆興二年二月丁丑雨雪
[编辑]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乾道元年春雪寒
[编辑]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乾道元年二月, 大雪,三月暴寒,損苗稼。
乾道二年春,雪寒。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春,大雨寒, 至於三月,損蠶麥。二月丙申,雪。」
乾道三年冬,溫。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冬溫,少雪, 無冰。」
乾道四年二月乙卯,雪。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按《五行志》。四年二月癸丑。 大雪。
乾道五年二月戊子,雪。冬溫,無雪。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乾道六年,夏寒,冬溫。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六年五月,大風 雨,寒傷稼,冬溫無雪,冰」
乾道七年二月丙辰,雨雪。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淳熙十二年淮水冰大雪
[编辑]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淳熙十二年,淮 水冰斷流,是冬大雪。自十二月至明年正月,或雪或 霰,或雹或雨,水冰沍尺餘,連日不解。台州雪深丈餘, 凍死者甚眾。」
淳熙十三年十二月,賜軍士雪寒錢。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淳熙十六年四月雪,七月霜。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六年四月戊 子,天水縣大雨雪,傷麥。七月,階、城、鳳、泗、和州霜,殺稼幾盡。」
光宗紹熙元年二月寒雪十二月大雪
[编辑]按《宋史光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紹熙元年二月, 留寒至立夏不退。十二月,建寧府大雪,深數尺。查源 洞寇張海起,民避入山者多凍死。 又按志,二月丙 申雪。
紹熙二年,雨雪。
按《宋史光宗本紀》,二年二月庚辰朔,大雨雪。二月乙 酉,詔以陰陽失時,雷雪交作,令侍從、臺諫、兩省、卿監、 郎官、館職,各具時政闕失以聞。 按《五行志》:二年正 月,行都大雪積沍,河冰厚尺餘,寒甚。是春雷雪相繼, 凍雨彌月。 又按志:二月庚辰,大雪數日。 按《林大 中傳》:紹熙二年春,雷雪交作。大中乃上疏曰:「仲春雷 雹,大雪」繼作。「以類求之,則陰勝陽之明驗也。蓋男為 陽而女為陰,君子為陽而小人為陰。當辨邪正,毋使 小人得以間,當思正始之道,毋使女謁之得行。」 紹熙三年,霜殺稼,冬燠。
按《宋史光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九月丁未, 和州隕霜連三日,殺稼。是月,淮西郡國稼皆傷。冬,潼 川路不雨,氣燠如仲夏,日月皆赤,滎州尢甚。」
紹熙四年二月己未,雪。
按《宋史光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寧宗慶元元年冬無雪
[编辑]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慶元二年冬,無雪。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慶元四年冬,無雪,越歲,春燠而雷。
慶元五年二月庚午,雪。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慶元六年二月,雪。五月寒。冬,燠。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六年二月乙酉, 雪。五月亡暑,氣凜如秋,冬燠無雪,桃李華,蟲不蟄。」
開禧三年二月戊申雪冬少雪
[编辑]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嘉定元年二月甲寅雪春燠如夏
[编辑]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嘉定四年二月丙子,雪。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嘉定六年二月,雪。六月寒。冬,燠。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六年二月丁亥 雪,六月亡暑,夜寒,冬燠而雷,無冰,蟲不蟄。」
嘉定八年夏,大燠。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八年夏五月大 燠,草木枯槁,百泉皆竭。行都斛水百錢,江淮杯水數 十錢,暍死者甚眾。」
嘉定九年二月乙酉、丙申,雪。冬,無雪。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嘉定十年二月庚申、壬戌,雪。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嘉定十三年冬,燠。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三年冬無冰 雪。越歲春暴燠,土燥泉竭。」
嘉定十四年正月朔,雪寒。
按《宋史寧宗本紀》:「十四年春正月丙戌朔,以雪寒,釋 大理、三衙、臨安、兩浙諸州杖以下囚。」
嘉定十五年十二月,雪,寒。
按,《宋史寧宗本紀》:十五年十二月「丙子,以雪寒,釋京 畿及兩浙諸州杖以下囚。」
嘉定十七年三月雪。閏八月理宗即位。十二月雪寒 按《宋史寧宗本紀》。十七年三月癸丑雪 按《理宗本 紀》。十七年閏月即位。十二月甲午。雪寒。免京城官私 房賃地門稅等錢。自是祥慶災異寒暑皆免。
理宗寶慶元年四月雪十一月雪寒
[编辑]按《宋史理宗本紀》。寶慶元年十一月壬午。雪寒。在京 諸軍給緡錢有差。出戍之家倍之。自是祥慶、災異。霪 雨雪寒咸給 按《五行志》。寶慶元年四月辛卯雪。
紹定四年二月己巳雨雪
[编辑]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紹定六年三月壬子,雨雪。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端平元年二月癸酉雨雪
[编辑]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端平二年三月乙未,雨雪。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嘉熙元年三月霜
[编辑]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淳祐六年二月壬申雨雪
[编辑]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寶祐元年二月壬子雨雪
[编辑]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寶祐二年。三月戊子。雨雪按《宋史理宗本紀》云云。
寶祐六年二月,雨雪。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開慶元年二月庚辰雨雪
[编辑]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景定五年二月辛亥雨雪
[编辑]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度宗咸淳六年十一月寒
[编辑]按《宋史度宗本紀》,咸淳六年十一月「庚辰,詔襄、郢屯 戍將士,隆寒可閔,其賜錢二百萬犒師。」
咸淳七年六月,大熱。
按,《宋史度宗本紀》:「七年六月癸丑,以隆暑,給錢二百 萬,賜襄郢屯戍將士。」
金
[编辑]熙宗皇統二年三月辛丑大雪
[编辑]按《金史熙宗本紀》云云。
海陵正隆四年十一月庚寅霜附木
[编辑]按《金史海陵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世宗大定二十九年章宗即位冬無雪
[编辑]按《金史章宗本紀》:「大定二十九年春正月癸巳,即位, 是冬無雪。」
章宗明昌三年冬無雪
[编辑]按《金史章宗本紀》:「明昌三年十二月辛亥,諭有司祈 雪。」
承安元年冬無雪
[编辑]按《金史章宗本紀》:「承安元年十一月癸卯,命有司祈 雪,仍遣官祈於東嶽。」
承安二年十月,大雪。
按《金史章宗本紀》:「二年十月甲午,大雪,以米千石賜 普濟院,令為粥,以食貧民。」
承安三年大風寒。
按《金史章宗本紀》:「三年十二月甲子朔,大風寒,凍死 者五百餘人。」
承安五年,陰霜附木。
按《金史章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五年十月癸卯 晨陰霜附木。至日入亦如之。」
泰和二年冬無雪
[编辑]按《金史章宗本紀》云云。
泰和五年春正月己未朔,大雪。十一月戊戌,大雪,免 朝參。
按《金史章宗本紀》云云。
宣宗興定五年十二月丁丑霜附木
[编辑]按《金史宣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哀宗正大三年春大寒
[编辑]按《金史哀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正大四年,霜損禾。
按《金史哀宗本紀》:「正大四年八月己巳,隕霜,禾盡損。」 〈志作癸亥〉
正大五年,春冬大寒。
按《金史哀宗本紀》:「五年春二月乙巳朔,大寒,雷雨雪, 木之華者盡死。冬十一月,以陝西大寒,賜軍士柴炭 銀有差。」
天興元年雪寒
[编辑]按《金史哀宗本紀》,「天興元年正月丁酉大雪,二月戊 午又大雪,五月辛卯大寒如冬。」 按《五行志》,「天興元 年正月丁酉大雪,二月癸丑又雪,戊午又雪,是時鈞 州陽邑盧氏兵皆大敗。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