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第185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一百八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一百八十五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一百八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

 第一百八十五卷目錄

 草木異部彙考四

  明太祖一則 洪武八則 成祖永樂十則 仁宗洪熙一則 宣宗宣德五則 英宗正

  統七則 代宗景泰三則 英宗天順六則 憲宗成化十四則 孝宗弘治十三則 武宗

  正德十二則 世宗嘉靖三十四則 穆宗隆慶三則 神宗萬曆三十三則 光宗泰昌一

  則 熹宗天啟二則 愍帝崇禎九則

庶徵典第一百八十五卷

草木異部彙考四[编辑]

[编辑]

太祖吳元年句容獻瑞麥[编辑]

按《明寶訓》:「吳元年四月,是月應天府句容縣耆民施 仁等獻瑞麥。太祖下令諭民曰:『自渡江以來,十有三 載,境內多以瑞麥來獻。丙申歲,太平府當塗縣麥生, 一榦兩岐。丁酉歲,應天府上元縣麥生,一莖三穗,寧 國府寧國縣麥生,一莖二穗。今句容縣又獻麥一莖 二穗。蓋由人民勤於農事,感天之和,以致如斯。爾民 尚盡力畎畝,以奉父母,育妻子,永為太平之民,共享 豐年之樂』。」起居注詹同進曰:「昔在成周,嘉禾同穎;漢 張堪守漁陽,麥秀兩岐。今主上撥亂世而反之正,功 德大矣。雖戎馬之際,亦修農務,故斯民得脫喪亂,盡 力田畝。天降瑞麥,非偶然也。」太祖曰:「天不可必,人事 當盡。為國家者豈可恃此而自怠乎?」

洪武二年諸州獻瑞麥[编辑]

按明《昭代典則》,「洪武二年夏四月,淮安、寧國、鎮江、揚 州、台州等府并澤州各獻瑞麥。上曰:『朕為民主,惟思 修德致和,以契天地之心,使三光平、寒暑時,五穀熟, 人民育,為國家之瑞。葢!國家之瑞,不以物為瑞也。昔 堯舜之世,不見祥瑞,曾何損於聖德?漢武帝獲一角 獸,產九莖芝,當時皆以為瑞。乃不能謙抑自損,撫輯』」 民庶,以安區宇,好功生事,卒使國內空虛,民力困竭, 後雖返悔,已無及矣。其後「神爵」「甘露」之侈,致山崩地 震,而漢德於是乎衰。由此觀之,嘉祥無徵,而災異有 驗,可不戒哉!

按《江南通志》:「洪武二年四月,宣城產瑞麥,淮安獻瑞 麥。」

洪武三年,鳳翔獻瑞麥。

按《大政紀》:洪武三年五月丁巳,鳳翔府寶雞縣進瑞 麥,一莖五穗者一本,二穗者十餘本。上謂廷臣曰:「昔 鳳翔饑饉,朕憫其民,故特遣人賑恤,曾未數月,遽以 瑞麥來獻。借使鳳翔未粒食,雖有瑞麥何益?苟其民 皆得養,雖無瑞麥何傷?朕嘗觀自古以來,天下無金 革爭𩰚之事,國和民豐,家給人足,父慈子孝,夫義妻 順,兄愛弟敬,風俗淳美」,此足為瑞。若此麥之異,特一 物之瑞,非天下之瑞也。

按《江南通志》:「洪武三年,丹陽產瑞麥,一莖五穗。 洪武四年,澤州麥兩岐。」

按《澤州志》:洪武四年,麥秀兩岐,知州李祥以獻。 洪武五年,句容獻嘉瓜。金壇產芝。霍丘木連理。 按《大政紀》:洪武五年六月癸卯,獻嘉瓜二,同蔕而生。 上御武樓,中書省臣率百官以進。禮部尚書陶凱奏 曰:「陛下臨御,同蔕之瓜產於句容,陛下祖鄉,實為禎 祥。蓋由聖德和同,國家協慶,故雙瓜連蔕之瑞獨見 於此,以彰陛下保民愛物之仁,非偶然者。」上曰:「草木 之瑞,如嘉禾並蓮,合歡連理,兩岐之麥,同蔕之瓜皆 是也。卿等以此歸德於朕,朕否德,不敢當之。縱使朕 有德,天必不以一物之禎祥示之。苟有微過,垂象以 譴告,使我克謹其身,保民不致於禍殃。且草木之祥 生於其土,亦惟其土之人應之,於朕何預?若天地間 時和歲豐,乃王者之禎,不在微物。」遂為贊。賜民錢一 千二百。

按《江南通志》:「洪武五年,金壇產靈芝,一本九莖,霍丘 松木連理。」

洪武六年,盱眙進瑞麥。十一月,贛州牡丹華。

按《大政紀》,洪武六年六月壬午,盱眙縣民進瑞麥,一 莖一穗者,凡十六本。御史答錄與權言:「天產嘉祥,皆 所以兆國家之福,而為聖王之徵。今瑞麥之產,乃上 帝借草木之靈,以彰君臣之異體同心之象。又產於 盱眙,屬臨濠,帝鄉也。是宜薦之宗廟,以彰祖宗之神 靈。且新麥之登,當薦宗廟,況瑞麥乎?」上曰:「以瑞麥為 朕所致,則不敢當,必歸之祖宗神靈。御史之言良是。」 乃命薦之宗廟。

按《江西通志》:「洪武六年癸丑冬十一月,贛州民呂氏 產白牡丹,於冰雪中盛開。」

洪武十五年,廣通產嘉禾。

按:《雲南通志》云云。

洪武二十五年,澤州產嘉禾。

按《澤州志》:洪武二十五年,產嘉禾,有異畝同穎者。 洪武二十八年,燕王進嘉禾按《大政紀》,「洪武二十八年八月,燕王進永清左衛龍 門東嘉禾,一莖三穗者二本,二穗者六本,上親製嘉 禾詩賜之。」

成祖永樂三年興平鳳翔寧夏進瑞麥關陝獻嘉禾莆田蓮花並頭[编辑]

按《大政紀》:永樂三年七月戊戌,陝西興平、鳳翔二縣 進瑞麥三十本。禮部尚書李至剛等率群臣上表賀, 上以諛佞責之。上曰:「瑞麥固是嘉應,但四方遠邇靡 一物不得其所,斯可為太平。今中外果無匹夫匹婦 之怨愁於下者乎?覽表祇慚愧耳。君臣貴相與以誠, 諛佞非治世之風也。」至剛等愧謝。

按《大政紀》:「永樂三年九月,關陝奏獻嘉禾,數穗同一 莖。翰林儒臣撰詩以進。」

按《陝西通志》:「永樂三年,寧夏產兩岐麥數莖。」

按《福建通志》:「永樂三年,莆田縣學泮池生並頭蓮,明 年林環廷試第一。」

永樂四年,南雄獻瑞麥。

按《名山藏》,「永樂四年六月,南雄府獻瑞麥,薦宗廟。 永樂五年,南陽麥兩岐。」

按《河南通志》:「永樂五年五月,南陽境麥多兩岐。 永樂六年,柏檜花。」

按《明通紀》:永樂六年三月,巡撫福建監察御史趙昇 及布政使按察司奏以柏生花為瑞,上賜敕責之。既 而蘇州、揚州二府復言檜花為瑞,上曰:「蘇松諸郡,水 澇為災,有司往往蔽不以聞。昨有奏柏花為瑞者,已 責其欺君,今又言檜花小人之務,諛悅者,可惡。」乃降 璽書切責之。

按《大政紀》:永樂六年三月癸亥,巡按福建監察御史 趙昇及布、按二司,賀柏生花為瑞,賜敕切責之。敕曰: 「朕主宰天下,於生民休息未嘗遍知,故委用爾等鎮 撫藩方,以圖安輯。而乃肆志安逸,於軍民疾苦一毫 不言,而今言柏花為瑞。夫時和歲登,物無疵癘,生民 足食,四夷順安,此國家之瑞也。爾等驗之人事,歲果」 豐登,民果給足乎?樹木之花,世所常有,何益於國,何 利於民,而以為瑞也?相為朋比諛佞,忠君卹民之心, 果安在哉?姑曲宥爾等,若復為欺罔,雖欲倖免,亦不 可得矣。

永樂七年,密雲繁峙獻嘉禾。

按《名山藏》,「永樂七年八月,密雲、繁峙二縣獻嘉禾,行 在禮部請賀,不許。」

永樂十年,平陽繁峙獻「嘉禾。」

按《大政紀》,「永樂十年七月己酉,浙江平陽縣獻嘉禾 百六十四本,命戶部遣人巡視,四方水旱不可恃。」此 永樂十二年九月孟縣獻嘉禾。

按《名山藏》云云。

永樂十四年,寧夏進「嘉禾。」

按《大政紀》:「永樂十四年七月癸巳,鎮守寧夏侯陳懋 進嘉禾,二實同蔕。」

永樂十六年,扶溝產芝。

按《河南通志》:「永樂十六年十月,扶溝產靈芝三莖。 永樂  年,嘉禾結大實如卵。」

按《廣西通志》:「永樂中,宋村嘉禾生禾,結一大實,如鵝 卵。好事者以金飾為酒盃,明故老有及見者。今失所 在。」

仁宗洪熙元年龍山產芝[编辑]

按《大政紀》:「洪熙元年正月甲戌,南京龍山產芝,蕃大 特異,守臣以進,禮部請賀,不許。」

宣宗宣德元年魯王肇煇進瑞粟[编辑]

按《名山藏》:宣德元年八月魯王肇煇進瑞粟,有一莖 至二十穗者。行在禮部尚書呂震請賀。上曰:「四方大 矣,比者畿內水潦,奏牘不啻民之艱食,即謂瑞應,亦 僅魯東隅,何以令朕無夙夕憂?」不許。

宣德五年,嘉禾生太廟側,又出陝西。

按《名山藏》,「宣德五年七月嘉禾生太廟側,止賀。八月 嘉禾、嘉瓜出陝西,皆止賀。」

宣德六年,茂州獻瑞麥。

按《四川總志》:「宣德六年夏四月,茂州知州陳敏獻瑞 麥兩岐至五岐者,御製《滿庭芳》詞,并綵緞紗錠以賜。 宣德六年,陝西進嘉禾。」

按明《昭代典則》:宣德七年,陝西進嘉禾,敕諭文武群臣: 「今陝西進嘉禾,蓋豐稔之祥。又中外之地,連產瑞瓜, 此皆天地祖宗之所垂佑,朕曷克以致之?而卿等歸 德朕躬,欲進表賀,內自修省,歉焉於心,其止勿賀。朕 夙夜孜孜,圖惟生民之安,以冀不忝。天地祖宗付畀, 卿等皆體朕之誠,勉盡厥職,上以益君之德,下以厚 民之生。」戒乃玩愒,務圖實功。庶副朕之委任。欽哉。 宣德八年八月,慶王栴進瑞麥。 按《名山藏》云云。

英宗正統元年龍州獻瑞麥[编辑]

按《名山藏》「正統元年九月,龍州宣撫司獻瑞麥。上以 所在旱蝗相望,獨此麥瑞,何以免饑,自今天下凡若此類皆毋獻。」

正統三年,長沙產芝。

按《湖廣通志》:「正統三年,長沙文廟楹芝草生。」

正統五年,富順產芝。

按《四川通志》:「正統五年,富順縣知府黃璿墓側產芝, 一莖二本。」

正統七年,西安耀州產嘉禾。

按《名山藏》,「正統七年九月,西安府及耀州產嘉禾,止, 群臣賀。」

正統八年,黔江產嘉瓜、瑞麥。

按《四川通志》:「正統八年,黔江產嘉瓜並蔕,麥秀兩岐。 正統九年,臨安產嘉禾。」

按《雲南通志》:「正統九年,臨安產嘉禾,一莖三穗者,二 畝。」

正統十四年,徽、池二州產芝。

按:《江南通志》:「正統十四年,徽州府學產紫芝,池州府 學產紫芝。」

代宗景泰元年金鄉產芝莆田蓮花並頭[编辑]

按《山東通志》:「景泰元年春二月,金鄉縣產芝一莖於 文昌祠之東。」

按《福建通志》:「景泰元年,莆田縣學泮池生並頭蓮,明 年柯潛廷試第一。」

景泰四年,寧遠產芝。

按《湖廣通志》:「景泰四年三月,寧遠檢校劉良樓上柱 芝草生。」

景泰五年,鶴慶產「瑞麥。」

按《雲南通志》:「景泰五年夏,鶴慶逢密鄉產瑞麥,一莖 數穗者百餘,知府王珉以獻。」

英宗天順元年開原瑞蓮生[编辑]

按《全遼志》:「天順元年春,開原蓮花生城南門外,池中, 忽生莖,七日開黃花一朵,如盤大,鮮妍可愛。」

天順三年,濟源產嘉禾,岳池產瑞蓮。

按《河南通志》:「天順三年秋八月,濟源東產嘉禾,有一 莖五穗者。」

按《四川總志》:「天順三年,岳池縣王孝忠家池內產白 蓮,一莖雙花。」

天順五年,朔州新會產嘉禾。

按《山西通志》:「天順五年秋八月,嘉禾生朔州張伏初 田,嘉禾有一本二穗、三穗、四五穗者,四十餘畝。知州 何永取二百本以獻。」

按《廣東通志》:「天順五年,新會嘉禾生。」《舊志》:「天順五年 秋,邑之平安里產嘉禾十餘本,九穗、三本、七穗、四本、 六穗、五穗,皆八本。」

天順六年,浮梁、廣東市舶司產芝。

按《饒州府志》:「天順壬午,浮梁戴得谷亭前,產紫芝數 十本。其子珊領鄉薦,癸未春復產,珊登第。」

按《廣東通志》:「天順六年夏四月,芝草生。」舊志「四月十 二日,市舶司天寶堂右柱連產玉芝,尺餘者,三莖並 秀。」

天順七年,延津產嘉禾。

按《河南通志》:「天順七年八月,延津產嘉禾,一莖二穗, 二十餘畝。」

天順八年,曹州產芝。

按《山東通志》:「天順八年秋八月,芝產於曹州治東廂。」

憲宗成化元年長沙產芝武綠產瑞蓮[编辑]

按《湖廣通志》:「成化元年,長沙文廟芝草生。」

按《廣西通志》:「成化元年夏五月,武緣縣泮宮並頭蓮 生。是年姚惠、梁廷器領鄉薦,人以為瑞蓮之應。 成化四年,潞州產嘉禾,長洲產瑞蓮。」

按《山西通志》:「成化四年秋,潞州嘉禾生。有一本六七 穗者,一本三四穗者,極多。」

按《長洲縣志》:「成化四年六月,府學明倫堂前,方池蓮 花一莖四藥,其秋賀恩發解。」

成化五年,萬全產瑞麥、嘉禾、嘉瓜。潞城產嘉禾。 按《山西通志》:「成化五年夏,麥兩岐穀,雙穗,瓜並蔕,出 萬全縣西北二十里孫莊村。秋,潞城縣嘉禾生。」 成化六年,岢嵐州華陰產嘉禾。

按《山西通志》:「成化六年,岢嵐州嘉禾生公廨後地,約 半畝,一莖五穗者,大半。」

按《陝西通志》:「成化六年,華陰邑治廨中生穀,一本五 穗者數莖。」

成化七年,梧州產芝。

按《廣西通志》:「成化七年,梧州府有紫芝,生於督府池。 成化八年,新昌高州產芝。富順梨樹連理,及產瑞竹 並頭蓮。」

按《江西通志》:「成化八年,新昌縣民姚永貞家產紫芝 五本。」

按《四川總志》:「成化八年,富順縣民周安家生連幹梨、 瑞竹並頭蓮。」

按《廣東通志》:「成化八年,高州文廟產芝三莖。丁祭日,

殿之左柱忽產靈芝三莖
考證
成化九年,嘉興產嘉禾。冬通許桃李華。」

按《河南通志》:「成化九年,通許桃李冬花。」

按《浙江通志》:「成化九年,嘉興生嘉禾。」

成化十二年,深澤有「枯榆出水。」

按《深澤縣志》:「成化十二年,趙人莊榆榦中枯檿忽生 竅出水,適有病者止其下,渴飲之愈。後病者往禱之, 飲輒瘥。凡禱盛以器則流,去則止,如是者逾年而息。」 成化十三年,黔江全州產芝,安居產瑞麥。

按《四川總志》:「成化十三年,黔江芝草生安居龍化山, 麥秀三本,二岐。」

按《廣西通志》:「成化丁酉,全州有芝,產于文廟右楹。 成化十四年,南京產芝。」

按《江西通志》:「成化十四年,南康府文廟產五色靈芝。 成化十六年,祁陽產芝。」

按《湖廣通志》:「成化十六年,祁陽學宮芝草生。」

成化十七年,睢寧產「瑞麥。」

按《江西通志》:「成化十七年,睢寧產瑞麥,一莖三穗。 成化二十二年,聞喜產芝藤縣產瑞蓮。」

按《山西通志》:「成化二十二年,聞喜芝草生文廟柱,次 年復生。」

按《廣西通志》:「成化二十二年,藤縣瑞蓮生。」

成化二十三年,黃縣產嘉瓜,婺源結「桂子。」

按《山東通志》:「成化二十三年,黃縣文廟殿瓦生瓜,一 蔓二蔕,其大如碗。」

按《婺源縣志》:「成化丁未,知縣藍章,廳舍桂一株,植久, 至是始結子,纍纍如葡萄狀,味甘美,可食。」

孝宗弘治元年仁和產瑞麥福安產嘉禾[编辑]

按《浙江通志》:「弘治元年,仁和麥兩岐。」

按《福建通志》:「弘治元年,福安三十都田禾,一莖三穗, 多至四五叢。」

弘治二年,太平產瑞蓮。

按《廣西通志》,「弘治己酉夏間,太平儒學內月池蓮生 並頭。是秋蒙斐、顧真同薦鄉試,說者其先兆也。 弘治三年,平陽產嘉禾。」

按《浙江通志》:「弘治三年,平陽嘉禾,一莖四穗。」

弘治五年,華亭有芥長丈餘。

按《江南通志》:「弘治五年,華亭有芥生聚奎亭,蔭地丈 餘,葉如芭蕉,花出牆上二尺許。」

弘治六年,「白鹿洞產芝。」

按《江西通志》:「弘治六年春三月,廬山白鹿洞芝草盛 生。」

弘治八年夏,瑞州旱,楓結李實。冬,桃李華。

按:《江西通志》云云。

弘治九年,潞州桃、茄皆並蔕。

按《潞州府志》:「弘治九年,潞州官舍有桃生,一蔕二實, 或四五實者,比年大稔,斗粟十文。」

弘治十一年,長樂產芝。

按《福建通志》:「弘治十一年春,長樂十九都靈峰上產 芝三本。」

弘治十二年,福建蔗生花,結實。

按《福建通志》:「弘治十二年冬,甘蔗生花,其結實如黍。 是年饑。」

弘治十四年,藤縣產瑞蓮,灌陽竹生豆角楓、《結梨》。騰 衝產瑞麥。

按《廣西通志》:「弘治十四年,藤縣瑞蓮生冬。灌陽縣竹 生豆角楓,結梨實。」

按《雲南通志》:「弘治十四年夏,秀麥騰衝學宮,一穗三 岐。」

弘治十五年,墊江產芝。

按《四川總志》:「弘治十五年六月,芝草生。」

弘治十七年,江都產瑞麥。安居、石城產瑞蓮。

按《江南通志》:「弘治十七年,江都縣產瑞麥。」

按《四川總志》:「弘治十七年,安居石城產瑞蓮。」

弘治十八年,金湯產「瑞麥。」

按《陝西通志》:「弘治十八年,臨洮府金湯縣瑞麥,有一 莖兩穗者,十餘本。」

武宗正德元年九月宛平李花開鄒平產芝[编辑]

按《明外史趙佑傳》:「正德元年九月,宛平郊外李花盛 開,佑言:此陰擅陽權,非偶然也。帝不納。是時中官益 橫,舉朝憂憤,佑乃與御史進賢朱廷聲、江夏徐鈺交 章極論。章下閣議,將重罪中官,事忽中變。」

按《山東通志》:「正德元年,鄒平王府產芝二本。」

正德二年,隨州產芝。

按《湖廣通志》:「正德二年四月,隨州芝草生。」

正德三年,袁州產瑞蓮。瑞州生竹實。

按《江西通志》:「正德三年夏,袁州池生瑞蓮二本,皆同 蔕異萼。七月,瑞州竹生花,結實如米。」

正德四年,「祁陽《李樹》結黃瓜。」

按:《湖廣通志》云云。

正德五年,安陸產芝。

按《湖廣通志》:「正德五年正月,安陸學宮芝草生正德七年,嘉興樂清產瑞麥。」

按《浙江通志》:「正德七年,嘉興樂清麥秀兩岐,至一莖 五六穗。」

正德九年,石門、新寧產嘉禾,高安產芝,冬桃李實。 按《浙江通志》:「正德九年,石門嘉禾生。」

按《江西通志》:「正德九年春,高安縣民胡嵩家產芝二 本,冬,桃李華成實。」

按《湖廣通志》:「正德九年,新寧盆漢鄉產嘉禾,一本三 穗。」

正德十年,猗氏產瑞麥、嘉禾,安鄉產嘉穀。

按《山西通志》:「正德十年夏四月,猗氏瑞麥生。祈任里 民植麥,一叢數十本,有一本二穗,或三四穗或五六 穗者,有十餘畝三四穗者,隨處有之。」

按《湖廣通志》:「正德十年秋,安鄉禾一粰二米。 正德十三年,南安產瑞麥嘉禾。」

按《福建通志》:「正德十三年,南安縣麥,一莖二穗。同安 縣粟,一莖五穗。」

正德十四年,文水祁陽產「嘉禾。」

按《山西通志》:「正德十四年,文水祁縣嘉穀生,一莖四 穗。」

正德十五年,「富川楓結梨實。」

按《廣西通志》:「正德十五年,富川縣楓樹結梨實。 正德十六年,安陸芝草生。」

按:《湖廣通志》云云。

世宗嘉靖元年太康生竹實楚雄產嘉禾[编辑]

按《太康縣志》「嘉靖元年五月,郭參政墳竹實如麰麥。」 按《雲南通志》,嘉靖元年,楚雄莊甸坡禾雙穗者數千。 嘉靖二年,玉山產瑞麥。

按《江西通志》:「嘉靖二年,玉山縣產瑞麥。」

嘉靖三年,酃治芝草生。

按:《湖廣通志》云云。

嘉靖四年,高安產並頭蓮。綿竹生竹實。

按《江西通志》:「嘉靖四年,高安縣學產並頭蓮。」

按《四川總志》:「嘉靖四年,綿竹龍蟒山生竹實。」

嘉靖五年,順寧生竹實。

嘉靖五年,順寧生竹實,霑益李樹結「木瓜。」

按《雲南通志》:「嘉靖五年,順寧新村生竹實,光瑩如珠。 霑益大水,李樹結木瓜,後有尋甸之變。」

嘉靖八年十一月,四川獻瑞麥。

按《永陵編年史》云云。

嘉靖十年,曲周進祥瓜,洧川產瑞麥。

按《畿輔通志》:「嘉靖十年秋,曲周進祥瓜。」

按《河南通志》:「嘉靖十年,洧川麥秀,生二岐者,百餘本。 嘉靖十一年,臨城渠縣產嘉禾,京山產芝,閩縣果不 實。」

按《畿輔通志》:「嘉靖十一年,臨城穀秀三穗。」

按《湖廣通志》:「嘉靖十一年,京山芝草生。」

按《福建通志》:嘉靖十一年,閩縣果不實。

按《四川總志》:「嘉靖十一年,渠縣粟,一本三穗。」

嘉靖十二年,光化產芝。秋,翼城桃李華。

按《山西通志》:「嘉靖十二年八月,翼城桃李華。」

按《湖廣通志》:「嘉靖十二年,光化文廟兩楹芝草生。 嘉靖十三年,河南產瑞麥,麻城菜花結實。」

按《河南通志》:「嘉靖十三年五月麥秀,有三岐二岐至 五岐者,三百餘本。」

按《湖廣通志》:「嘉靖十三年,麻城生草妖菜,花不實,皆 生人物禽蟲龍鳳之狀。」

按《廣西通志》:「嘉靖十三年甲午,靈芝生,產於賀縣水 東民家,有數本,五色。」

嘉靖十四年,文水產「瑞麥。」

按《山西通志》:「嘉靖十四年,文水麥秀二岐,或三四岐, 甚至七八岐者。」

嘉靖十六年,富順有「葛方條、《忽拱》。」

按《四川總志》:「嘉靖十六年,富順甘氏圃,有黃葛木,依 石而生,方條忽拱。」

嘉靖十七年,榆次桃李冬花。

按:《山西通志》云云。

嘉靖十八年,「博野樹中起龍。」

按《博野縣志》:「嘉靖十八年夏夜雨,南關楊氏園樹中 起龍。」

嘉靖十九年,忻州桃李冬花。

按:《山西通志》云云。

嘉靖二十年,屯留松自焚,歸德瑞麥生。

按《潞安府志》:「嘉靖二十年夏,屯留文廟松樹自焚。」 按《河南通志》:「嘉靖二十年,歸德府瑞麥生,一莖數穗。」 嘉靖二十一年,江都產芝,騰越生竹實。

按《江南通志》:嘉靖二十一年,江都縣產靈芝九莖。 按《雲南通志》:嘉靖二十一年,騰越竹多實。

嘉靖二十三年,富川生竹實。

按《廣西通志》:「嘉靖二十三年,富川縣竹結實如米。其 年飢民採而食之嘉靖二十六年,寧晉產嘉禾,德慶荔枝冬實,義州萵 苣生蓮花。

按《畿輔通志》:「嘉靖二十六年,寧晉嘉禾七穗。」

按《廣東通志》:「嘉靖二十六年,德慶荔枝冬實。」

按《貴州通志》:「嘉靖二十六年,義州城外園圃,萵苣生 蓮花,如葵花,大者數本,光彩可愛。」

嘉靖二十八年春,「清平芝生。」

按:《貴州通志》云云。

嘉靖二十九年,順寧產嘉禾。

按《雲南通志》:「嘉靖二十九年,順寧產嘉禾,每莖三穗, 大如掌。」

嘉靖三十年,新化產嘉禾。

按《湖廣通志》:「嘉靖三十年秋,新化山塘產嘉禾,一本 四穗或五穗。」

嘉靖三十二年,同安產芝,保山產瑞麥。

按《同安縣志》:「嘉靖三十二年,縣西郭氏宅產芝一本, 甚奇,人爭往觀,時郭夢得尚未遊。按至三十四年舉 於鄉,遂登壬戌進士第。」

按《雲南通志》:「嘉靖三十二年四月,保山產瑞麥,一本 三岐。」

嘉靖三十四年,順昌松樹有「文」字。梧州產芝。

按《福建通志》:嘉靖三十四年五月,萬全民伐松樹,剖 視,有「花下一壺酒」五字。

按《廣西通志》:「嘉靖三十四年,梧州府有靈芝生於梧 山書院。」

嘉靖三十五年,象山產瑞麥,嘉定李樹結豆。

按《浙江通志》:「嘉靖三十五年,象山麥一莖四穗。」 按《四川總志》,嘉靖三十五年,嘉定李樹結為豆。 嘉靖三十六年,四方獻芝草數千本,普定樹化為石。 廣寧桃李華。

按《大政紀》:「嘉靖三十六年冬十月,元嶽諸山獻紫芝 千餘本。先是帝屢諭元嶽諸處採獻鮮芝,逾九月者 勿上,至是獻到一千四百十本。已而巡按北圻御史 馬思臧獻二十本,巡撫河南都御史潘恩獻二十有 五本,布政使林懋和獻二十有二本,巡撫北圻御史 路楷獻二十有一本。四方繼上者不勝計矣。酃縣民」 亦獻一百八十有一本,賞以金幣。

按《江南通志》:「嘉靖三十六年,儀真產白芝。」

按《貴州通志》,「嘉靖三十六年,普定公署樹化為石。」 按《雲南通志》,嘉靖三十六年冬十一月,廣寧桃李華。 嘉靖三十七年,福建李生桃。

按《福建通志》:「嘉靖三十七年夏四月,各縣李樹上生 桃。」

嘉靖三十九年,蘭谿產瑞粟。福建竹生花。

按《浙江通志》:「嘉靖三十九年,蘭谿產瑞粟,一莖三穗、 四穗者甚多。」

按《福建通志》:「嘉靖三十九年,黃竹花,其實如米,居民 取食之。」

嘉靖四十年,「嘉禾產御田,霑益李樹結木瓜。」

按《大政紀》,嘉靖四十年八月,嘉禾生御田。時御田產 嘉穀,異穎同本者四十有九,田官以獻,群臣表賀。 按《雲南通志》,嘉靖四十年,霑益大水,後有東川之變。 嘉靖四十一年,內苑生嘉禾,湖廣桂開梅花,五井提 舉司產瑞麥,嵩明李實如瓜。

按《大政紀》,「嘉靖四十一年秋七月,內苑獻嘉禾。內苑 獻穀,一莖三穗者,兩穗者,三十有一,群臣表賀。」 按《湖廣通志》,嘉靖四十一年,城步張千戶家,桂葉盡 落,忽開梅花。

按《雲南通志》:「嘉靖四十一年春正月,五井提舉司界 麥秀兩岐或三岐。嵩明李實如瓜,是年大饑。」

嘉靖四十二年,「嘉禾生御田。」

按《大政紀》:「嘉靖四十二年八月,嘉禾生御田。御田產 嘉穀,一莖四穗者三本,三穗者六本,兩穗者八十有 一本。田官以獻,群臣表賀。」

嘉靖四十四年,太廟生芝。

按《大政紀》:「嘉靖四十四年六月,有芝生於太廟第三 室,群臣表賀。」

嘉靖四十四年,「遼陽產嘉禾。」

按:《全遼志》:「嘉靖四十四年秋八月,遼陽產嘉禾。分守 道公署後圃,有一莖八穗者,一本一莖六穗者,一本 二穗、三四穗者數本。」

穆宗隆慶元年泰興縣產瑞麥[编辑]

按《江南通志》:「隆慶元年,泰州大稔,泰興縣麥秀三岐。 隆慶四年,長洲牡丹、合歡,穀城保康產瑞麥。」

按《長洲縣志》,「隆慶四年四月,盤門內劉氏庭開合歡 牡丹,畫士為圖。」

按《湖廣通志》:「隆慶四年四月,穀城產瑞麥,五岐者一 莖,三岐者一莖,保康麥秀兩岐。」

隆慶五年,杭州粟生花。

按《明昭代典則》:「隆慶五年夏四月,浙江杭州府粟樹 生花

神宗萬曆元年石生木連理[编辑]

按《四川總志》:「萬曆元年,安居二仙石生木連理。 萬曆二年,地生金蓮。」

按《湖廣通志》:「萬曆二年,勛縣城東北竹園張家地,湧 出金蓮。」

按:《四川總志》云云。

萬曆五年,合州李樹結豆粟,實變桃南安桃李華 按《江西通志》:「萬曆五年,南安贛州十月桃李華。」 按《四川總志》:「萬曆五年春,合州李樹結長豆粟,實變 桃,味甚甘。」

萬曆六年,順德產芝,連州生竹米。

按《廣東通志》:「萬曆六年,順德產靈芝,龍津歐珍家產 靈芝三本,連州生竹米。」

萬曆七年,進賢懷集產嘉禾,臨安石屏產芝。

按《江西通志》:「萬曆七年,進賢崇禮鄉生嘉禾,一莖五 穗。」

按《廣西通志》:「萬曆七年,懷集縣,一禾兩穗。」

按《雲南通志》:「萬曆七年,臨安芝草生,又生於石屏州 署。」

萬曆九年,餘干枯,槐復生,賀縣《柿木》有文。

按《饒州府志》:萬曆九年,餘干令修康山忠臣廟,前有 古槐合圍,中空外枯,已經數十年,至是枝葉復茂。 按《廣西通志》:萬曆九年辛巳,賀縣重修三乘寺後,一 柿木,大尺餘,沙彌斧之,忽兩開,中有「用力不同」四字, 兩邊俱有字跡。眾異之,白于縣而貯之庫。

萬曆十年,莒州「椿樹連理。」

按《山東通志》:「萬曆十年,莒州生員于世龍家,椿樹連 理。後兄弟析居,樹即枯死。」

萬曆十一年,《靜樂懷集桃李華》。

按《山西通志》「萬曆十一年八月,靜樂桃李花復開。」 按《廣西通志》,萬曆十一年,懷集縣桃李四季有實。 「萬曆十五年,新建南平產芝。」

按《福建通志》:「萬曆十五年八月十六日,新建南平學 觀者如堵。有一童子手執輪菌一本,眾視之芝也。詰 其得處,往視之,復於本山得紫芝、金芝、玉芝各數本, 人以為瑞應。」

萬曆十七年,介休產芝。

按《山西通志》:「萬曆十七年,介休芝草生縣治後庭,西 梁產芝草十六莖。教諭趙濬有贊。」

萬曆十九年,「永昌竹實。」

按:《雲南通志》云云。

萬曆二十年,淮浦產嘉禾、瑞麥,連城出竹米。

按《江南通志》萬曆二十年,淮浦禾雙穗,鹽城麥三岐。 按《福建通志》萬曆二十年,連城縣姑田里出竹米數 萬斛,饑民食之。

萬曆二十一年冬,滎河桃李花。

按:《山西通志》云云。

萬曆二十二年,金壇產「嘉禾。」

按《江南通志》:「萬曆二十二年,金壇嘉禾,一莖九穗,既 刈復生。」

萬曆二十四年,蠟樹開桃花。

按《福建通志》:「萬曆二十四年四月,桐睦鄉蠟樹開桃 花。」

萬曆二十六年,榆次產芝。

按《山西通志》:「萬曆二十六年秋八月,榆次芝草生中 郝村,一本五色俱備,成龍鳳形。」

萬曆二十八年,什邡桃、杏冬花。貴州產芝。嵩明槐無 華。

按《四川總志》:「萬曆二十八年冬,什邡桃杏開花成實。」 按《貴州通志》:「萬曆二十八年秋七月,都御史臺東園 芝生。」

按《雲南通志》:「萬曆二十八年,嵩明槐無華。」

萬曆二十九年,「建昌桂花結子,貴州產芝,昆陽產嘉 禾。」

按《江西通志》:「萬曆二十九年二月,建昌學宮桂開花 結子。」

按《貴州通志》:「萬曆二十九年秋八月,雨臺東園芝並 生。」

按《雲南通志》:「萬曆二十九年,昆陽易門尋甸鎮產嘉 禾,一莖三四穗者四十餘本,五穗者二百餘本。 萬曆三十年,鎮南產嘉禾。」

按《楚雄府志》:「明萬曆三十年,鎮南州貢生陳國謨田 產雙穗及四穗者,時以為瑞,建嘉禾坊于西門外。 萬曆三十一年,河州產瑞麥,馬良山產芝。」

按《陝西通志》:「萬曆三十一年,河州麥稔,有一本五十 莖,一莖三四穗。次年麥秀,多岐。」

按《湖廣通志》:「萬曆三十一年八月,馬良山產靈芝。 萬曆三十二年秋冬,桃復華。」

按《河南通志》:「萬曆三十二年十月,南召桃花牡丹盛 開。」

按《四川總志》:「萬曆三十二年七月,藩司內見桃花「萬曆三十三年,邵武、雲南產芝。」

按《福建通志》,「萬曆三十三年,邵武縣公署產芝草。」 按《雲南通志》,「萬曆三十三年,芝草生於雲南府署。」 「萬曆三十四年,思南產瑞麥。」

按《貴州通志》:「萬曆三十四年夏五月,思南府沿河司 麥,一莖四穗。」

萬曆三十五年,婺源產瑞竹。雲南有禾生異葉。 按《婺源縣志》:「萬曆丁未春,瑞竹生於玉川後龍山。一 本自十節以上,分為兩岐,節節相偶,直上枝葉。」盛, 先是產於荷花橋,故名瑞竹軒,翰林黎淳諸公有記。 其後開先館中復開桃花瑞榴,人謂一家三瑞云。 按《雲南通志》:萬曆三十五年,省城田中有一禾二葉, 其實非穀非稗,相傳一槍二旗曰「兵秧。」

萬曆三十六年,馬邑產嘉穀。

按《馬邑縣志》:「萬曆三十六年秋,大熟嘉穀,一莖七穗。 萬曆三十九年,竹結實。冬,牡丹再花。」

按《山東通志》:「萬曆三十九年十月,牡丹再開。」

按《廣東通志》:「萬曆三十九年,竻竹花實。」

萬曆四十年,「垣曲槐生蓮。」新安榆花似桃李。

按《畿輔通志》:「萬曆四十年,新安榆樹開花,艷若桃李, 是年大災。」

按《垣曲縣志》:「萬曆四十年春,明倫堂西隅槐樹生一 花,狀如蓮瓣,周圍尺許。是秋王時英中解元馬逢造 同登,邑侯喬公以為一時祥瑞,因作《槐蓮記》刊石。」 萬曆四十一年,稷山桃杏開薔薇,福州府署產芝。 按《山西通志》:萬曆四十一年春三月,稷山甘泉村桃 杏開薔薇花,黃白二色。

按《福建通志》:「萬曆四十一年冬,福州府署產靈芝九 本。」

萬曆四十四年,雷擊樟樹,有文。

按《福建通志》:萬曆四十四年,雷擊大樟樹,分兩開,中 有「劉廷之」三字。

萬曆四十五年,昭化產瑞麥,澄城桃李冬花。

按《陝西通志》「萬曆四十五年,澄城冬月桃李皆花。」 按《四川總志》,「萬曆四十五年四月,昭化縣土基民家 麥兩岐。」

萬曆四十六年,「漢昭烈帝陵樹自焚。」

按《四川總志》:「萬曆四十六年正月初一日,漢昭烈帝 惠陵樹火自焚。初,樹杪有光如燈毬,久之,光芒迸射, 枝榦無餘,自辰至午乃息。」

萬曆四十七年,木生連理。

按《江西通志》:「萬曆四十七年,德化甘泉鄉木生連理。」

光宗泰昌元年禾一莖三穗[编辑]

按:《福建通志》云云。

熹宗天啟三年興安產芝牡丹冬華[编辑]

按《山東通志》:「天啟三年冬,牡丹華。」

按《江西通志》:「天啟三年,興安縣產紫芝。」

天啟七年,蕭縣產瑞麥,蒲縣產芝。

按《江南通志》,天啟七年,蕭縣麥秀雙岐,竟畝如一。 按《山西通志》,天啟七年,蒲縣芝草生文廟,梁間生靈 芝,白梗黃花。賀楩掄魁

愍帝崇禎二年洛陽草木結人馬兵戈狀[编辑]

按《河南通志》:「崇禎二年,洛陽延秋里,草木結人馬兵 戈之狀數十頃,鄢陵科臣常自裕上其事。」

崇禎五年,曲垣、仙居《草木》冬榮,從化產芝。

按《曲垣縣志》「崇禎五年十月,草木復芽,桃李再花。」 按《浙江通志》,崇禎五年,仙居桃李冬實。

按《廣東通志》:「崇禎五年六月,從化靈芝三產於學宮。 先是二年秋九月芝生於教諭署,四年八月再生署 前。至是復生於署右。」

崇禎七年,孟縣產異草。

按《河南通志》:「崇禎七年,孟縣產異草,如龍鳳形。 崇禎八年,建寧竹生米。」

按《福建通志》:「崇禎八年,建寧府壽寧縣竹生米,秋成, 禾稼大歉。」

崇禎九年,新安槐開雞冠花。益都產芝福建竹生米 按《畿輔通志》:「崇禎九年,新安田家莊槐樹開雞冠花。」 按《山東通志》:崇禎九年,益都顏神鎮芝產二本。 按《福建通志》,「崇禎九年春夏間,遍山竹生米。形如小 麥。值米貴,民乏食。取而粉之可粥,舂之可飯。於是闔 邑競採,多至廩庾轉發糶,民賴以濟。」

崇禎十二年,「樂清《樹泣》。」

按:《江西通志》云云。

崇禎十四年,永成有豆如人頭,泗州古檜吐煙。 按《永城縣志》,「崇禎十四年,地生流草,有豆如人頭,鬚 眉畢具。」

按《江南通志》:「崇禎十四年,泗州學宮古檜吐煙若篆, 有異香。」

崇禎十五年冬十月,「寧鄉《桃李花》。」

按:《山西通志》云云。

崇禎十六年,「大足李結實如刀豆」,賀縣榕樹開紅蘭花。

按《四川總志》:「崇禎十六年,大足縣李樹結實如刀豆, 遞年百花,冬放梅桃結實。」

按《廣西通志》:「崇禎十六年夏五月,賀縣城內陳侯祠 前榕樹大十餘圍,忽枝上發赤紅蘭花二朵,大如掌。 是年冬月,土寇作祟,破城奪印,後三省兵勦平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