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征典/第185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历象汇编 庶征典 第一百八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历象汇编 第一百八十五卷
历象汇编 庶征典 第一百八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征典

 第一百八十五卷目录

 草木异部汇考四

  明太祖一则 洪武八则 成祖永乐十则 仁宗洪熙一则 宣宗宣德五则 英宗正

  统七则 代宗景泰三则 英宗天顺六则 宪宗成化十四则 孝宗弘治十三则 武宗

  正德十二则 世宗嘉靖三十四则 穆宗隆庆三则 神宗万历三十三则 光宗泰昌一

  则 熹宗天启二则 愍帝崇祯九则

庶征典第一百八十五卷

草木异部汇考四[编辑]

[编辑]

太祖吴元年句容献瑞麦[编辑]

按《明宝训》:“吴元年四月,是月应天府句容县耆民施 仁等献瑞麦。太祖下令谕民曰:‘自渡江以来,十有三 载,境内多以瑞麦来献。丙申岁,太平府当涂县麦生, 一干两岐。丁酉岁,应天府上元县麦生,一茎三穗,宁 国府宁国县麦生,一茎二穗。今句容县又献麦一茎 二穗。盖由人民勤于农事,感天之和,以致如斯。尔民 尚尽力畎亩,以奉父母,育妻子,永为太平之民,共享 丰年之乐’。”起居注詹同进曰:“昔在成周,嘉禾同颖;汉 张堪守渔阳,麦秀两岐。今主上拨乱世而反之正,功 德大矣。虽戎马之际,亦修农务,故斯民得脱丧乱,尽 力田亩。天降瑞麦,非偶然也。”太祖曰:“天不可必,人事 当尽。为国家者岂可恃此而自怠乎?”

洪武二年诸州献瑞麦[编辑]

按明《昭代典则》,“洪武二年夏四月,淮安、宁国、镇江、扬 州、台州等府并泽州各献瑞麦。上曰:‘朕为民主,惟思 修德致和,以契天地之心,使三光平、寒暑时,五谷熟, 人民育,为国家之瑞。盖!国家之瑞,不以物为瑞也。昔 尧舜之世,不见祥瑞,曾何损于圣德?汉武帝获一角 兽,产九茎芝,当时皆以为瑞。乃不能谦抑自损,抚辑’” 民庶,以安区宇,好功生事,卒使国内空虚,民力困竭, 后虽返悔,已无及矣。其后“神爵”“甘露”之侈,致山崩地 震,而汉德于是乎衰。由此观之,嘉祥无征,而灾异有 验,可不戒哉!

按《江南通志》:“洪武二年四月,宣城产瑞麦,淮安献瑞 麦。”

洪武三年,凤翔献瑞麦。

按《大政纪》:洪武三年五月丁巳,凤翔府宝鸡县进瑞 麦,一茎五穗者一本,二穗者十馀本。上谓廷臣曰:“昔 凤翔饥馑,朕悯其民,故特遣人赈恤,曾未数月,遽以 瑞麦来献。借使凤翔未粒食,虽有瑞麦何益?苟其民 皆得养,虽无瑞麦何伤?朕尝观自古以来,天下无金 革争𩰚之事,国和民丰,家给人足,父慈子孝,夫义妻 顺,兄爱弟敬,风俗淳美”,此足为瑞。若此麦之异,特一 物之瑞,非天下之瑞也。

按《江南通志》:“洪武三年,丹阳产瑞麦,一茎五穗。 洪武四年,泽州麦两岐。”

按《泽州志》:洪武四年,麦秀两岐,知州李祥以献。 洪武五年,句容献嘉瓜。金坛产芝。霍丘木连理。 按《大政纪》:洪武五年六月癸卯,献嘉瓜二,同蒂而生。 上御武楼,中书省臣率百官以进。礼部尚书陶凯奏 曰:“陛下临御,同蒂之瓜产于句容,陛下祖乡,实为祯 祥。盖由圣德和同,国家协庆,故双瓜连蒂之瑞独见 于此,以彰陛下保民爱物之仁,非偶然者。”上曰:“草木 之瑞,如嘉禾并莲,合欢连理,两岐之麦,同蒂之瓜皆 是也。卿等以此归德于朕,朕否德,不敢当之。纵使朕 有德,天必不以一物之祯祥示之。苟有微过,垂象以 谴告,使我克谨其身,保民不致于祸殃。且草木之祥 生于其土,亦惟其土之人应之,于朕何预?若天地间 时和岁丰,乃王者之祯,不在微物。”遂为赞。赐民钱一 千二百。

按《江南通志》:“洪武五年,金坛产灵芝,一本九茎,霍丘 松木连理。”

洪武六年,盱眙进瑞麦。十一月,赣州牡丹华。

按《大政纪》,洪武六年六月壬午,盱眙县民进瑞麦,一 茎一穗者,凡十六本。御史答录与权言:“天产嘉祥,皆 所以兆国家之福,而为圣王之征。今瑞麦之产,乃上 帝借草木之灵,以彰君臣之异体同心之象。又产于 盱眙,属临濠,帝乡也。是宜荐之宗庙,以彰祖宗之神 灵。且新麦之登,当荐宗庙,况瑞麦乎?”上曰:“以瑞麦为 朕所致,则不敢当,必归之祖宗神灵。御史之言良是。” 乃命荐之宗庙。

按《江西通志》:“洪武六年癸丑冬十一月,赣州民吕氏 产白牡丹,于冰雪中盛开。”

洪武十五年,广通产嘉禾。

按:《云南通志》云云。

洪武二十五年,泽州产嘉禾。

按《泽州志》:洪武二十五年,产嘉禾,有异亩同颖者。 洪武二十八年,燕王进嘉禾按《大政纪》,“洪武二十八年八月,燕王进永清左卫龙 门东嘉禾,一茎三穗者二本,二穗者六本,上亲制嘉 禾诗赐之。”

成祖永乐三年兴平凤翔宁夏进瑞麦关陕献嘉禾莆田莲花并头[编辑]

按《大政纪》:永乐三年七月戊戌,陕西兴平、凤翔二县 进瑞麦三十本。礼部尚书李至刚等率群臣上表贺, 上以谀佞责之。上曰:“瑞麦固是嘉应,但四方远迩靡 一物不得其所,斯可为太平。今中外果无匹夫匹妇 之怨愁于下者乎?览表祇惭愧耳。君臣贵相与以诚, 谀佞非治世之风也。”至刚等愧谢。

按《大政纪》:“永乐三年九月,关陕奏献嘉禾,数穗同一 茎。翰林儒臣撰诗以进。”

按《陕西通志》:“永乐三年,宁夏产两岐麦数茎。”

按《福建通志》:“永乐三年,莆田县学泮池生并头莲,明 年林环廷试第一。”

永乐四年,南雄献瑞麦。

按《名山藏》,“永乐四年六月,南雄府献瑞麦,荐宗庙。 永乐五年,南阳麦两岐。”

按《河南通志》:“永乐五年五月,南阳境麦多两岐。 永乐六年,柏桧花。”

按《明通纪》:永乐六年三月,巡抚福建监察御史赵昇 及布政使按察司奏以柏生花为瑞,上赐敕责之。既 而苏州、扬州二府复言桧花为瑞,上曰:“苏松诸郡,水 涝为灾,有司往往蔽不以闻。昨有奏柏花为瑞者,已 责其欺君,今又言桧花小人之务,谀悦者,可恶。”乃降 玺书切责之。

按《大政纪》:永乐六年三月癸亥,巡按福建监察御史 赵昇及布、按二司,贺柏生花为瑞,赐敕切责之。敕曰: “朕主宰天下,于生民休息未尝遍知,故委用尔等镇 抚藩方,以图安辑。而乃肆志安逸,于军民疾苦一毫 不言,而今言柏花为瑞。夫时和岁登,物无疵疠,生民 足食,四夷顺安,此国家之瑞也。尔等验之人事,岁果” 丰登,民果给足乎?树木之花,世所常有,何益于国,何 利于民,而以为瑞也?相为朋比谀佞,忠君恤民之心, 果安在哉?姑曲宥尔等,若复为欺罔,虽欲幸免,亦不 可得矣。

永乐七年,密云繁峙献嘉禾。

按《名山藏》,“永乐七年八月,密云、繁峙二县献嘉禾,行 在礼部请贺,不许。”

永乐十年,平阳繁峙献“嘉禾。”

按《大政纪》,“永乐十年七月己酉,浙江平阳县献嘉禾 百六十四本,命户部遣人巡视,四方水旱不可恃。”此 永乐十二年九月孟县献嘉禾。

按《名山藏》云云。

永乐十四年,宁夏进“嘉禾。”

按《大政纪》:“永乐十四年七月癸巳,镇守宁夏侯陈懋 进嘉禾,二实同蒂。”

永乐十六年,扶沟产芝。

按《河南通志》:“永乐十六年十月,扶沟产灵芝三茎。 永乐  年,嘉禾结大实如卵。”

按《广西通志》:“永乐中,宋村嘉禾生禾,结一大实,如鹅 卵。好事者以金饰为酒杯,明故老有及见者。今失所 在。”

仁宗洪熙元年龙山产芝[编辑]

按《大政纪》:“洪熙元年正月甲戌,南京龙山产芝,蕃大 特异,守臣以进,礼部请贺,不许。”

宣宗宣德元年鲁王肇煇进瑞粟[编辑]

按《名山藏》:宣德元年八月鲁王肇煇进瑞粟,有一茎 至二十穗者。行在礼部尚书吕震请贺。上曰:“四方大 矣,比者畿内水潦,奏牍不啻民之艰食,即谓瑞应,亦 仅鲁东隅,何以令朕无夙夕忧?”不许。

宣德五年,嘉禾生太庙侧,又出陕西。

按《名山藏》,“宣德五年七月嘉禾生太庙侧,止贺。八月 嘉禾、嘉瓜出陕西,皆止贺。”

宣德六年,茂州献瑞麦。

按《四川总志》:“宣德六年夏四月,茂州知州陈敏献瑞 麦两岐至五岐者,御制《满庭芳》词,并彩缎纱锭以赐。 宣德六年,陕西进嘉禾。”

按明《昭代典则》:宣德七年,陕西进嘉禾,敕谕文武群臣: “今陕西进嘉禾,盖丰稔之祥。又中外之地,连产瑞瓜, 此皆天地祖宗之所垂佑,朕曷克以致之?而卿等归 德朕躬,欲进表贺,内自修省,歉焉于心,其止勿贺。朕 夙夜孜孜,图惟生民之安,以冀不忝。天地祖宗付畀, 卿等皆体朕之诚,勉尽厥职,上以益君之德,下以厚 民之生。”戒乃玩愒,务图实功。庶副朕之委任。钦哉。 宣德八年八月,庆王栴进瑞麦。 按《名山藏》云云。

英宗正统元年龙州献瑞麦[编辑]

按《名山藏》“正统元年九月,龙州宣抚司献瑞麦。上以 所在旱蝗相望,独此麦瑞,何以免饥,自今天下凡若此类皆毋献。”

正统三年,长沙产芝。

按《湖广通志》:“正统三年,长沙文庙楹芝草生。”

正统五年,富顺产芝。

按《四川通志》:“正统五年,富顺县知府黄璿墓侧产芝, 一茎二本。”

正统七年,西安耀州产嘉禾。

按《名山藏》,“正统七年九月,西安府及耀州产嘉禾,止, 群臣贺。”

正统八年,黔江产嘉瓜、瑞麦。

按《四川通志》:“正统八年,黔江产嘉瓜并蒂,麦秀两岐。 正统九年,临安产嘉禾。”

按《云南通志》:“正统九年,临安产嘉禾,一茎三穗者,二 亩。”

正统十四年,徽、池二州产芝。

按:《江南通志》:“正统十四年,徽州府学产紫芝,池州府 学产紫芝。”

代宗景泰元年金乡产芝莆田莲花并头[编辑]

按《山东通志》:“景泰元年春二月,金乡县产芝一茎于 文昌祠之东。”

按《福建通志》:“景泰元年,莆田县学泮池生并头莲,明 年柯潜廷试第一。”

景泰四年,宁远产芝。

按《湖广通志》:“景泰四年三月,宁远检校刘良楼上柱 芝草生。”

景泰五年,鹤庆产“瑞麦。”

按《云南通志》:“景泰五年夏,鹤庆逢密乡产瑞麦,一茎 数穗者百馀,知府王珉以献。”

英宗天顺元年开原瑞莲生[编辑]

按《全辽志》:“天顺元年春,开原莲花生城南门外,池中, 忽生茎,七日开黄花一朵,如盘大,鲜妍可爱。”

天顺三年,济源产嘉禾,岳池产瑞莲。

按《河南通志》:“天顺三年秋八月,济源东产嘉禾,有一 茎五穗者。”

按《四川总志》:“天顺三年,岳池县王孝忠家池内产白 莲,一茎双花。”

天顺五年,朔州新会产嘉禾。

按《山西通志》:“天顺五年秋八月,嘉禾生朔州张伏初 田,嘉禾有一本二穗、三穗、四五穗者,四十馀亩。知州 何永取二百本以献。”

按《广东通志》:“天顺五年,新会嘉禾生。”《旧志》:“天顺五年 秋,邑之平安里产嘉禾十馀本,九穗、三本、七穗、四本、 六穗、五穗,皆八本。”

天顺六年,浮梁、广东市舶司产芝。

按《饶州府志》:“天顺壬午,浮梁戴得谷亭前,产紫芝数 十本。其子珊领乡荐,癸未春复产,珊登第。”

按《广东通志》:“天顺六年夏四月,芝草生。”旧志“四月十 二日,市舶司天宝堂右柱连产玉芝,尺馀者,三茎并 秀。”

天顺七年,延津产嘉禾。

按《河南通志》:“天顺七年八月,延津产嘉禾,一茎二穗, 二十馀亩。”

天顺八年,曹州产芝。

按《山东通志》:“天顺八年秋八月,芝产于曹州治东厢。”

宪宗成化元年长沙产芝武绿产瑞莲[编辑]

按《湖广通志》:“成化元年,长沙文庙芝草生。”

按《广西通志》:“成化元年夏五月,武缘县泮宫并头莲 生。是年姚惠、梁廷器领乡荐,人以为瑞莲之应。 成化四年,潞州产嘉禾,长洲产瑞莲。”

按《山西通志》:“成化四年秋,潞州嘉禾生。有一本六七 穗者,一本三四穗者,极多。”

按《长洲县志》:“成化四年六月,府学明伦堂前,方池莲 花一茎四药,其秋贺恩发解。”

成化五年,万全产瑞麦、嘉禾、嘉瓜。潞城产嘉禾。 按《山西通志》:“成化五年夏,麦两岐谷,双穗,瓜并蒂,出 万全县西北二十里孙庄村。秋,潞城县嘉禾生。” 成化六年,岢岚州华阴产嘉禾。

按《山西通志》:“成化六年,岢岚州嘉禾生公廨后地,约 半亩,一茎五穗者,大半。”

按《陕西通志》:“成化六年,华阴邑治廨中生谷,一本五 穗者数茎。”

成化七年,梧州产芝。

按《广西通志》:“成化七年,梧州府有紫芝,生于督府池。 成化八年,新昌高州产芝。富顺梨树连理,及产瑞竹 并头莲。”

按《江西通志》:“成化八年,新昌县民姚永贞家产紫芝 五本。”

按《四川总志》:“成化八年,富顺县民周安家生连干梨、 瑞竹并头莲。”

按《广东通志》:“成化八年,高州文庙产芝三茎。丁祭日,

殿之左柱忽产灵芝三茎
考证
成化九年,嘉兴产嘉禾。冬通许桃李华。”

按《河南通志》:“成化九年,通许桃李冬花。”

按《浙江通志》:“成化九年,嘉兴生嘉禾。”

成化十二年,深泽有“枯榆出水。”

按《深泽县志》:“成化十二年,赵人庄榆干中枯檿忽生 窍出水,适有病者止其下,渴饮之愈。后病者往祷之, 饮辄瘥。凡祷盛以器则流,去则止,如是者逾年而息。” 成化十三年,黔江全州产芝,安居产瑞麦。

按《四川总志》:“成化十三年,黔江芝草生安居龙化山, 麦秀三本,二岐。”

按《广西通志》:“成化丁酉,全州有芝,产于文庙右楹。 成化十四年,南京产芝。”

按《江西通志》:“成化十四年,南康府文庙产五色灵芝。 成化十六年,祁阳产芝。”

按《湖广通志》:“成化十六年,祁阳学宫芝草生。”

成化十七年,睢宁产“瑞麦。”

按《江西通志》:“成化十七年,睢宁产瑞麦,一茎三穗。 成化二十二年,闻喜产芝藤县产瑞莲。”

按《山西通志》:“成化二十二年,闻喜芝草生文庙柱,次 年复生。”

按《广西通志》:“成化二十二年,藤县瑞莲生。”

成化二十三年,黄县产嘉瓜,婺源结“桂子。”

按《山东通志》:“成化二十三年,黄县文庙殿瓦生瓜,一 蔓二蒂,其大如碗。”

按《婺源县志》:“成化丁未,知县蓝章,厅舍桂一株,植久, 至是始结子,累累如葡萄状,味甘美,可食。”

孝宗弘治元年仁和产瑞麦福安产嘉禾[编辑]

按《浙江通志》:“弘治元年,仁和麦两岐。”

按《福建通志》:“弘治元年,福安三十都田禾,一茎三穗, 多至四五丛。”

弘治二年,太平产瑞莲。

按《广西通志》,“弘治己酉夏间,太平儒学内月池莲生 并头。是秋蒙斐、顾真同荐乡试,说者其先兆也。 弘治三年,平阳产嘉禾。”

按《浙江通志》:“弘治三年,平阳嘉禾,一茎四穗。”

弘治五年,华亭有芥长丈馀。

按《江南通志》:“弘治五年,华亭有芥生聚奎亭,荫地丈 馀,叶如芭蕉,花出墙上二尺许。”

弘治六年,“白鹿洞产芝。”

按《江西通志》:“弘治六年春三月,庐山白鹿洞芝草盛 生。”

弘治八年夏,瑞州旱,枫结李实。冬,桃李华。

按:《江西通志》云云。

弘治九年,潞州桃、茄皆并蒂。

按《潞州府志》:“弘治九年,潞州官舍有桃生,一蒂二实, 或四五实者,比年大稔,斗粟十文。”

弘治十一年,长乐产芝。

按《福建通志》:“弘治十一年春,长乐十九都灵峰上产 芝三本。”

弘治十二年,福建蔗生花,结实。

按《福建通志》:“弘治十二年冬,甘蔗生花,其结实如黍。 是年饥。”

弘治十四年,藤县产瑞莲,灌阳竹生豆角枫、《结梨》。腾 冲产瑞麦。

按《广西通志》:“弘治十四年,藤县瑞莲生冬。灌阳县竹 生豆角枫,结梨实。”

按《云南通志》:“弘治十四年夏,秀麦腾冲学宫,一穗三 岐。”

弘治十五年,垫江产芝。

按《四川总志》:“弘治十五年六月,芝草生。”

弘治十七年,江都产瑞麦。安居、石城产瑞莲。

按《江南通志》:“弘治十七年,江都县产瑞麦。”

按《四川总志》:“弘治十七年,安居石城产瑞莲。”

弘治十八年,金汤产“瑞麦。”

按《陕西通志》:“弘治十八年,临洮府金汤县瑞麦,有一 茎两穗者,十馀本。”

武宗正德元年九月宛平李花开邹平产芝[编辑]

按《明外史赵佑传》:“正德元年九月,宛平郊外李花盛 开,佑言:此阴擅阳权,非偶然也。帝不纳。是时中官益 横,举朝忧愤,佑乃与御史进贤朱廷声、江夏徐钰交 章极论。章下阁议,将重罪中官,事忽中变。”

按《山东通志》:“正德元年,邹平王府产芝二本。”

正德二年,随州产芝。

按《湖广通志》:“正德二年四月,随州芝草生。”

正德三年,袁州产瑞莲。瑞州生竹实。

按《江西通志》:“正德三年夏,袁州池生瑞莲二本,皆同 蒂异萼。七月,瑞州竹生花,结实如米。”

正德四年,“祁阳《李树》结黄瓜。”

按:《湖广通志》云云。

正德五年,安陆产芝。

按《湖广通志》:“正德五年正月,安陆学宫芝草生正德七年,嘉兴乐清产瑞麦。”

按《浙江通志》:“正德七年,嘉兴乐清麦秀两岐,至一茎 五六穗。”

正德九年,石门、新宁产嘉禾,高安产芝,冬桃李实。 按《浙江通志》:“正德九年,石门嘉禾生。”

按《江西通志》:“正德九年春,高安县民胡嵩家产芝二 本,冬,桃李华成实。”

按《湖广通志》:“正德九年,新宁盆汉乡产嘉禾,一本三 穗。”

正德十年,猗氏产瑞麦、嘉禾,安乡产嘉谷。

按《山西通志》:“正德十年夏四月,猗氏瑞麦生。祈任里 民植麦,一丛数十本,有一本二穗,或三四穗或五六 穗者,有十馀亩三四穗者,随处有之。”

按《湖广通志》:“正德十年秋,安乡禾一粰二米。 正德十三年,南安产瑞麦嘉禾。”

按《福建通志》:“正德十三年,南安县麦,一茎二穗。同安 县粟,一茎五穗。”

正德十四年,文水祁阳产“嘉禾。”

按《山西通志》:“正德十四年,文水祁县嘉谷生,一茎四 穗。”

正德十五年,“富川枫结梨实。”

按《广西通志》:“正德十五年,富川县枫树结梨实。 正德十六年,安陆芝草生。”

按:《湖广通志》云云。

世宗嘉靖元年太康生竹实楚雄产嘉禾[编辑]

按《太康县志》“嘉靖元年五月,郭参政坟竹实如麰麦。” 按《云南通志》,嘉靖元年,楚雄庄甸坡禾双穗者数千。 嘉靖二年,玉山产瑞麦。

按《江西通志》:“嘉靖二年,玉山县产瑞麦。”

嘉靖三年,酃治芝草生。

按:《湖广通志》云云。

嘉靖四年,高安产并头莲。绵竹生竹实。

按《江西通志》:“嘉靖四年,高安县学产并头莲。”

按《四川总志》:“嘉靖四年,绵竹龙蟒山生竹实。”

嘉靖五年,顺宁生竹实。

嘉靖五年,顺宁生竹实,霑益李树结“木瓜。”

按《云南通志》:“嘉靖五年,顺宁新村生竹实,光莹如珠。 霑益大水,李树结木瓜,后有寻甸之变。”

嘉靖八年十一月,四川献瑞麦。

按《永陵编年史》云云。

嘉靖十年,曲周进祥瓜,洧川产瑞麦。

按《畿辅通志》:“嘉靖十年秋,曲周进祥瓜。”

按《河南通志》:“嘉靖十年,洧川麦秀,生二岐者,百馀本。 嘉靖十一年,临城渠县产嘉禾,京山产芝,闽县果不 实。”

按《畿辅通志》:“嘉靖十一年,临城谷秀三穗。”

按《湖广通志》:“嘉靖十一年,京山芝草生。”

按《福建通志》:嘉靖十一年,闽县果不实。

按《四川总志》:“嘉靖十一年,渠县粟,一本三穗。”

嘉靖十二年,光化产芝。秋,翼城桃李华。

按《山西通志》:“嘉靖十二年八月,翼城桃李华。”

按《湖广通志》:“嘉靖十二年,光化文庙两楹芝草生。 嘉靖十三年,河南产瑞麦,麻城菜花结实。”

按《河南通志》:“嘉靖十三年五月麦秀,有三岐二岐至 五岐者,三百馀本。”

按《湖广通志》:“嘉靖十三年,麻城生草妖菜,花不实,皆 生人物禽虫龙凤之状。”

按《广西通志》:“嘉靖十三年甲午,灵芝生,产于贺县水 东民家,有数本,五色。”

嘉靖十四年,文水产“瑞麦。”

按《山西通志》:“嘉靖十四年,文水麦秀二岐,或三四岐, 甚至七八岐者。”

嘉靖十六年,富顺有“葛方条、《忽拱》。”

按《四川总志》:“嘉靖十六年,富顺甘氏圃,有黄葛木,依 石而生,方条忽拱。”

嘉靖十七年,榆次桃李冬花。

按:《山西通志》云云。

嘉靖十八年,“博野树中起龙。”

按《博野县志》:“嘉靖十八年夏夜雨,南关杨氏园树中 起龙。”

嘉靖十九年,忻州桃李冬花。

按:《山西通志》云云。

嘉靖二十年,屯留松自焚,归德瑞麦生。

按《潞安府志》:“嘉靖二十年夏,屯留文庙松树自焚。” 按《河南通志》:“嘉靖二十年,归德府瑞麦生,一茎数穗。” 嘉靖二十一年,江都产芝,腾越生竹实。

按《江南通志》:嘉靖二十一年,江都县产灵芝九茎。 按《云南通志》:嘉靖二十一年,腾越竹多实。

嘉靖二十三年,富川生竹实。

按《广西通志》:“嘉靖二十三年,富川县竹结实如米。其 年饥民采而食之嘉靖二十六年,宁晋产嘉禾,德庆荔枝冬实,义州莴 苣生莲花。

按《畿辅通志》:“嘉靖二十六年,宁晋嘉禾七穗。”

按《广东通志》:“嘉靖二十六年,德庆荔枝冬实。”

按《贵州通志》:“嘉靖二十六年,义州城外园圃,莴苣生 莲花,如葵花,大者数本,光彩可爱。”

嘉靖二十八年春,“清平芝生。”

按:《贵州通志》云云。

嘉靖二十九年,顺宁产嘉禾。

按《云南通志》:“嘉靖二十九年,顺宁产嘉禾,每茎三穗, 大如掌。”

嘉靖三十年,新化产嘉禾。

按《湖广通志》:“嘉靖三十年秋,新化山塘产嘉禾,一本 四穗或五穗。”

嘉靖三十二年,同安产芝,保山产瑞麦。

按《同安县志》:“嘉靖三十二年,县西郭氏宅产芝一本, 甚奇,人争往观,时郭梦得尚未游。按至三十四年举 于乡,遂登壬戌进士第。”

按《云南通志》:“嘉靖三十二年四月,保山产瑞麦,一本 三岐。”

嘉靖三十四年,顺昌松树有“文”字。梧州产芝。

按《福建通志》:嘉靖三十四年五月,万全民伐松树,剖 视,有“花下一壶酒”五字。

按《广西通志》:“嘉靖三十四年,梧州府有灵芝生于梧 山书院。”

嘉靖三十五年,象山产瑞麦,嘉定李树结豆。

按《浙江通志》:“嘉靖三十五年,象山麦一茎四穗。” 按《四川总志》,嘉靖三十五年,嘉定李树结为豆。 嘉靖三十六年,四方献芝草数千本,普定树化为石。 广宁桃李华。

按《大政纪》:“嘉靖三十六年冬十月,元岳诸山献紫芝 千馀本。先是帝屡谕元岳诸处采献鲜芝,逾九月者 勿上,至是献到一千四百十本。已而巡按北圻御史 马思臧献二十本,巡抚河南都御史潘恩献二十有 五本,布政使林懋和献二十有二本,巡抚北圻御史 路楷献二十有一本。四方继上者不胜计矣。酃县民” 亦献一百八十有一本,赏以金币。

按《江南通志》:“嘉靖三十六年,仪真产白芝。”

按《贵州通志》,“嘉靖三十六年,普定公署树化为石。” 按《云南通志》,嘉靖三十六年冬十一月,广宁桃李华。 嘉靖三十七年,福建李生桃。

按《福建通志》:“嘉靖三十七年夏四月,各县李树上生 桃。”

嘉靖三十九年,兰谿产瑞粟。福建竹生花。

按《浙江通志》:“嘉靖三十九年,兰谿产瑞粟,一茎三穗、 四穗者甚多。”

按《福建通志》:“嘉靖三十九年,黄竹花,其实如米,居民 取食之。”

嘉靖四十年,“嘉禾产御田,霑益李树结木瓜。”

按《大政纪》,嘉靖四十年八月,嘉禾生御田。时御田产 嘉谷,异颖同本者四十有九,田官以献,群臣表贺。 按《云南通志》,嘉靖四十年,霑益大水,后有东川之变。 嘉靖四十一年,内苑生嘉禾,湖广桂开梅花,五井提 举司产瑞麦,嵩明李实如瓜。

按《大政纪》,“嘉靖四十一年秋七月,内苑献嘉禾。内苑 献谷,一茎三穗者,两穗者,三十有一,群臣表贺。” 按《湖广通志》,嘉靖四十一年,城步张千户家,桂叶尽 落,忽开梅花。

按《云南通志》:“嘉靖四十一年春正月,五井提举司界 麦秀两岐或三岐。嵩明李实如瓜,是年大饥。”

嘉靖四十二年,“嘉禾生御田。”

按《大政纪》:“嘉靖四十二年八月,嘉禾生御田。御田产 嘉谷,一茎四穗者三本,三穗者六本,两穗者八十有 一本。田官以献,群臣表贺。”

嘉靖四十四年,太庙生芝。

按《大政纪》:“嘉靖四十四年六月,有芝生于太庙第三 室,群臣表贺。”

嘉靖四十四年,“辽阳产嘉禾。”

按:《全辽志》:“嘉靖四十四年秋八月,辽阳产嘉禾。分守 道公署后圃,有一茎八穗者,一本一茎六穗者,一本 二穗、三四穗者数本。”

穆宗隆庆元年泰兴县产瑞麦[编辑]

按《江南通志》:“隆庆元年,泰州大稔,泰兴县麦秀三岐。 隆庆四年,长洲牡丹、合欢,谷城保康产瑞麦。”

按《长洲县志》,“隆庆四年四月,盘门内刘氏庭开合欢 牡丹,画士为图。”

按《湖广通志》:“隆庆四年四月,谷城产瑞麦,五岐者一 茎,三岐者一茎,保康麦秀两岐。”

隆庆五年,杭州粟生花。

按《明昭代典则》:“隆庆五年夏四月,浙江杭州府粟树 生花

神宗万历元年石生木连理[编辑]

按《四川总志》:“万历元年,安居二仙石生木连理。 万历二年,地生金莲。”

按《湖广通志》:“万历二年,勋县城东北竹园张家地,涌 出金莲。”

按:《四川总志》云云。

万历五年,合州李树结豆粟,实变桃南安桃李华 按《江西通志》:“万历五年,南安赣州十月桃李华。” 按《四川总志》:“万历五年春,合州李树结长豆粟,实变 桃,味甚甘。”

万历六年,顺德产芝,连州生竹米。

按《广东通志》:“万历六年,顺德产灵芝,龙津欧珍家产 灵芝三本,连州生竹米。”

万历七年,进贤怀集产嘉禾,临安石屏产芝。

按《江西通志》:“万历七年,进贤崇礼乡生嘉禾,一茎五 穗。”

按《广西通志》:“万历七年,怀集县,一禾两穗。”

按《云南通志》:“万历七年,临安芝草生,又生于石屏州 署。”

万历九年,馀干枯,槐复生,贺县《柿木》有文。

按《饶州府志》:万历九年,馀干令修康山忠臣庙,前有 古槐合围,中空外枯,已经数十年,至是枝叶复茂。 按《广西通志》:万历九年辛巳,贺县重修三乘寺后,一 柿木,大尺馀,沙弥斧之,忽两开,中有“用力不同”四字, 两边俱有字迹。众异之,白于县而贮之库。

万历十年,莒州“椿树连理。”

按《山东通志》:“万历十年,莒州生员于世龙家,椿树连 理。后兄弟析居,树即枯死。”

万历十一年,《静乐怀集桃李华》。

按《山西通志》“万历十一年八月,静乐桃李花复开。” 按《广西通志》,万历十一年,怀集县桃李四季有实。 “万历十五年,新建南平产芝。”

按《福建通志》:“万历十五年八月十六日,新建南平学 观者如堵。有一童子手执轮菌一本,众视之芝也。诘 其得处,往视之,复于本山得紫芝、金芝、玉芝各数本, 人以为瑞应。”

万历十七年,介休产芝。

按《山西通志》:“万历十七年,介休芝草生县治后庭,西 梁产芝草十六茎。教谕赵濬有赞。”

万历十九年,“永昌竹实。”

按:《云南通志》云云。

万历二十年,淮浦产嘉禾、瑞麦,连城出竹米。

按《江南通志》万历二十年,淮浦禾双穗,盐城麦三岐。 按《福建通志》万历二十年,连城县姑田里出竹米数 万斛,饥民食之。

万历二十一年冬,荥河桃李花。

按:《山西通志》云云。

万历二十二年,金坛产“嘉禾。”

按《江南通志》:“万历二十二年,金坛嘉禾,一茎九穗,既 刈复生。”

万历二十四年,蜡树开桃花。

按《福建通志》:“万历二十四年四月,桐睦乡蜡树开桃 花。”

万历二十六年,榆次产芝。

按《山西通志》:“万历二十六年秋八月,榆次芝草生中 郝村,一本五色俱备,成龙凤形。”

万历二十八年,什邡桃、杏冬花。贵州产芝。嵩明槐无 华。

按《四川总志》:“万历二十八年冬,什邡桃杏开花成实。” 按《贵州通志》:“万历二十八年秋七月,都御史台东园 芝生。”

按《云南通志》:“万历二十八年,嵩明槐无华。”

万历二十九年,“建昌桂花结子,贵州产芝,昆阳产嘉 禾。”

按《江西通志》:“万历二十九年二月,建昌学宫桂开花 结子。”

按《贵州通志》:“万历二十九年秋八月,雨台东园芝并 生。”

按《云南通志》:“万历二十九年,昆阳易门寻甸镇产嘉 禾,一茎三四穗者四十馀本,五穗者二百馀本。 万历三十年,镇南产嘉禾。”

按《楚雄府志》:“明万历三十年,镇南州贡生陈国谟田 产双穗及四穗者,时以为瑞,建嘉禾坊于西门外。 万历三十一年,河州产瑞麦,马良山产芝。”

按《陕西通志》:“万历三十一年,河州麦稔,有一本五十 茎,一茎三四穗。次年麦秀,多岐。”

按《湖广通志》:“万历三十一年八月,马良山产灵芝。 万历三十二年秋冬,桃复华。”

按《河南通志》:“万历三十二年十月,南召桃花牡丹盛 开。”

按《四川总志》:“万历三十二年七月,藩司内见桃花“万历三十三年,邵武、云南产芝。”

按《福建通志》,“万历三十三年,邵武县公署产芝草。” 按《云南通志》,“万历三十三年,芝草生于云南府署。” “万历三十四年,思南产瑞麦。”

按《贵州通志》:“万历三十四年夏五月,思南府沿河司 麦,一茎四穗。”

万历三十五年,婺源产瑞竹。云南有禾生异叶。 按《婺源县志》:“万历丁未春,瑞竹生于玉川后龙山。一 本自十节以上,分为两岐,节节相偶,直上枝叶。”盛, 先是产于荷花桥,故名瑞竹轩,翰林黎淳诸公有记。 其后开先馆中复开桃花瑞榴,人谓一家三瑞云。 按《云南通志》:万历三十五年,省城田中有一禾二叶, 其实非谷非稗,相传一枪二旗曰“兵秧。”

万历三十六年,马邑产嘉谷。

按《马邑县志》:“万历三十六年秋,大熟嘉谷,一茎七穗。 万历三十九年,竹结实。冬,牡丹再花。”

按《山东通志》:“万历三十九年十月,牡丹再开。”

按《广东通志》:“万历三十九年,竻竹花实。”

万历四十年,“垣曲槐生莲。”新安榆花似桃李。

按《畿辅通志》:“万历四十年,新安榆树开花,艳若桃李, 是年大灾。”

按《垣曲县志》:“万历四十年春,明伦堂西隅槐树生一 花,状如莲瓣,周围尺许。是秋王时英中解元马逢造 同登,邑侯乔公以为一时祥瑞,因作《槐莲记》刊石。” 万历四十一年,稷山桃杏开蔷薇,福州府署产芝。 按《山西通志》:万历四十一年春三月,稷山甘泉村桃 杏开蔷薇花,黄白二色。

按《福建通志》:“万历四十一年冬,福州府署产灵芝九 本。”

万历四十四年,雷击樟树,有文。

按《福建通志》:万历四十四年,雷击大樟树,分两开,中 有“刘廷之”三字。

万历四十五年,昭化产瑞麦,澄城桃李冬花。

按《陕西通志》“万历四十五年,澄城冬月桃李皆花。” 按《四川总志》,“万历四十五年四月,昭化县土基民家 麦两岐。”

万历四十六年,“汉昭烈帝陵树自焚。”

按《四川总志》:“万历四十六年正月初一日,汉昭烈帝 惠陵树火自焚。初,树杪有光如灯球,久之,光芒迸射, 枝干无馀,自辰至午乃息。”

万历四十七年,木生连理。

按《江西通志》:“万历四十七年,德化甘泉乡木生连理。”

光宗泰昌元年禾一茎三穗[编辑]

按:《福建通志》云云。

熹宗天启三年兴安产芝牡丹冬华[编辑]

按《山东通志》:“天启三年冬,牡丹华。”

按《江西通志》:“天启三年,兴安县产紫芝。”

天启七年,萧县产瑞麦,蒲县产芝。

按《江南通志》,天启七年,萧县麦秀双岐,竟亩如一。 按《山西通志》,天启七年,蒲县芝草生文庙,梁间生灵 芝,白梗黄花。贺楩抡魁

愍帝崇祯二年洛阳草木结人马兵戈状[编辑]

按《河南通志》:“崇祯二年,洛阳延秋里,草木结人马兵 戈之状数十顷,鄢陵科臣常自裕上其事。”

崇祯五年,曲垣、仙居《草木》冬荣,从化产芝。

按《曲垣县志》“崇祯五年十月,草木复芽,桃李再花。” 按《浙江通志》,崇祯五年,仙居桃李冬实。

按《广东通志》:“崇祯五年六月,从化灵芝三产于学宫。 先是二年秋九月芝生于教谕署,四年八月再生署 前。至是复生于署右。”

崇祯七年,孟县产异草。

按《河南通志》:“崇祯七年,孟县产异草,如龙凤形。 崇祯八年,建宁竹生米。”

按《福建通志》:“崇祯八年,建宁府寿宁县竹生米,秋成, 禾稼大歉。”

崇祯九年,新安槐开鸡冠花。益都产芝福建竹生米 按《畿辅通志》:“崇祯九年,新安田家庄槐树开鸡冠花。” 按《山东通志》:崇祯九年,益都颜神镇芝产二本。 按《福建通志》,“崇祯九年春夏间,遍山竹生米。形如小 麦。值米贵,民乏食。取而粉之可粥,舂之可饭。于是阖 邑竞采,多至廪庾转发粜,民赖以济。”

崇祯十二年,“乐清《树泣》。”

按:《江西通志》云云。

崇祯十四年,永成有豆如人头,泗州古桧吐烟。 按《永城县志》,“崇祯十四年,地生流草,有豆如人头,须 眉毕具。”

按《江南通志》:“崇祯十四年,泗州学宫古桧吐烟若篆, 有异香。”

崇祯十五年冬十月,“宁乡《桃李花》。”

按:《山西通志》云云。

崇祯十六年,“大足李结实如刀豆”,贺县榕树开红兰花。

按《四川总志》:“崇祯十六年,大足县李树结实如刀豆, 递年百花,冬放梅桃结实。”

按《广西通志》:“崇祯十六年夏五月,贺县城内陈侯祠 前榕树大十馀围,忽枝上发赤红兰花二朵,大如掌。 是年冬月,土寇作祟,破城夺印,后三省兵剿平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