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第044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四十四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
第四十四卷目錄
音義部雜錄二
字學典第四十四卷
音義部雜錄二
[编辑]《游宦紀聞》、王金陵《字說》之作,率多牽合,固不免坡公 之譏。建炎間,莆中鄭樵字漁仲作《六書略》,謂「象形、諧 聲、指事、會意、轉注、假借,從六者而生,總計二萬四千 二百三十五。其間惟諧聲類最多,計二萬一千八百 一十,約以簡易,而盡得作字之義矣。自《說文》以字畫 左旁為類,而《玉篇》從之,不知右旁亦多以類相從,如 『戔』」有淺小之義,故水之可涉者為淺;疾而有所不足 者為殘;貨而不足貴重者為賤;木而輕薄者為「棧」;「青」 字有精明之義,故日之無障蔽者為晴;水之無溷濁 者為清;目之能明見者為睛;米之去麤皮者為精。凡 此皆可類求,聊述兩端,以見其凡。
字學不講,多因前代諱惡,遂致書畫差誤。漢以火德 王,都於洛陽,惡水能滅火,遂改洛為雒,故今唯《書經》 作「洛」,而傳記皆作雒矣。秦始皇嫌「辠」字,似皇改為罪, 自出己意,謂非之多則有辠也。今經書皆以「罪」易辠, 獨《禮記》《爾雅》猶有可考。「旡」字乃子雲「奇」字,古文天傾 西北為無,今易中無皆從無,它書則雜之矣。「世」字因 唐太宗諱世民,故今「棄」,皆去世而從云,「漏洩」、「縲 絏」,又去世而從「曳。」「世」之與云形相近,與曳聲相近,若 皆從云,則「泄」為沄矣,故又從「云」而變為「曳」也。民則易 而從氏,昏、愍、泯之類,至今猶或從氏也。以至如晉諱 昭,改昭穆之昭為詔音;秦諱政,而改正月之正為征 音,至今從之。此何理邪?
字聲有清濁,非強為差別。夫輕清為陽,陽主生物,形 用未著,故音常輕;重濁為陰,陰主成物,形用既著,故 字音必重。如「衣施諸身為衣,冠加諸首為冠。」衣與「冠」 讀作平聲者,其音重,已定之物屬乎陰也;讀作去聲 者,其音輕,未定之物屬乎陽也;物所藏曰「藏」,人所處 曰「處。」「藏」,平聲、處上聲者輕,其作去聲者皆重,亦其類 也。
《韻略》中無「打」字,已詳見《歸田錄》中,但於《廣韻》「梗」字韻 中音德冷,又都挺切。今俗譚謂打魚、打水、打船、打傘、 打量之類,於義無取。沙隨先生云:「往年在太學爐亭 中,以此語同舍,有三山黃師尹曰:『丁,當也,以手當之 也』。」其義該而有理。無「不」字,但於「有」字韻中音俯九。又 「尤」字韻中音方鳩,「褪」字,亦常用者,遍檢字書皆無之。 「尖」字韻中亦不載。
鼠璞俗字,皆有所出,《釋常談》載之詳矣。予復得數字: 晉摯虞較古尺曰:「度量之由生,皆絓閡而不通」,即今 之絓閡字。《晉禮儀志》有《懊憹歌》,即今之懊憹字。衛恆 《說字勢》曰:或點。狀似連珠。即今之字王 沉。《釋時論》曰:「鼻。」而刺天。成公綏《嘯賦》曰:「訇磕勞 曹。」即今之「勞曹」字,古人用此等字,不見為俗,何 邪?
吳薛綜謂孫權曰:「日南男女倮體,可謂蟲豸。」五代盧 程罵任圜曰:「爾何蟲豸。」按《爾雅》:「有足謂之蟲,無足謂 之豸。」豸字合丈參反。《十二獬韻》「豸」字下亦云:「蟲無足。」 侯思止曰:「獬豸但能觸邪。」按《說文》:「獬廌,獸也。」古者決 訟,令觸不直。廌字合丈蟹反。然《四紙韻》「廌」字下亦注: 「獬豸,獸名。」然則廌與豸義本元通。若有「獬」字下,雖丈 參切,亦獸也。如止一字,縱丈蟹反,亦蟲也。今人見御 史舊有獬豸冠,單呼為豸,可笑。
《貴耳集》:武后亦女中之秦政也,有三數事,不可泯沒, 造一十八字,埊為地,𢘗為臣,曌為照,圀為國。鄭漁仲 云:皆有所祖。篆文纂中,「埊」字出《戰國策孔子廟堂記》, 歐陽詢書。有大周額,價十倍於無額。釋氏《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皇帝御製,即武后也。
《齊東野語》:「詩辭固多協韻,晦菴用吳士老補音多通, 然亦有太甚者。古人但隨聲取協,方言又多不同,至 沈約以來,方有四聲之拘耳,然亦正不必牽彊也。《離 騷》一經,惟『多艱多朁』」之句最為不協。孫莘老、蘇子容 本云古亦應協,未必然也。晦菴以艱音巾,朁音天,雖 用才、老之說,然恐無此理。以余觀之,若移「長太息以 掩涕」一句,在「哀生民之多艱」下,則「涕」與「朁」正協,不勞 牽彊也。
閒隙之閒,讀若艱,謂有容可入也。「閒隔」之「閒」,讀若諫, 謂入其閒而隔之也。「閒暇」之閒,讀若閑,謂其閒有容 暇也。閑有防義,故借作閒,非正字也。《季布傳》:「侍閒果 言,如朱家指。」師古曰:「侍謂侍於天子,閒謂事務之隙 也。」《劉賈傳》:「使人閒招楚大司馬」周殷類註:「閒謂私求閒隙而招之。」〈漢書無音〉《史記》「閒」作去聲。《張良傳》:「嘗閒從容 步遊圯上。」〈漢書無音〉索隱閒,閑字也。《陳平傳》「身閒行,杖劍 亡渡河」音義閒,絕間反。
復、覆、伏三字,音義相出入,易於混亂,今各疏於左。復 有三字音房六切者,復歸之復也,字書訓以往來,是 也。易卦之復,《詩》言「歸思復」,《論語》言可復也,「克己復禮」 皆是也。易注云還語注猶覆,與詩為恢復之復,其義 一也,扶富切。復又之義也,字書訓以又是也。《書》「復歸 于亳」,《詩》復會諸侯,語復夢周公則不復也,及復見復 聞之類皆是也。芳六切。與覆同音者,反復之復也,《易 乾象贊》「反復道也」,《釋文》芳六反,本亦作覆是也。覆亦 有三音,芳六反者,反覆之覆也,字書訓以反是也。《中 庸》傾者覆之。註:敗也。與《易》反復道也之復音同義異。 敷救切者,覆幬之覆也,字書訓以蓋是也。扶又切者, 伏兵也,《左傳》「君為三覆以待之」是也。伏亦有三音,房 六切者,伏羲之伏也,字書訓以伺也、匿也、隱也是也。 三伏之伏,及伏羲、伏生、赤伏符皆是也。扶富切者,鳥 抱卵也。《莊子》「越雞不能伏鵠卵」,及後漢大丈夫當雄 飛,安能雌伏皆是也。《前漢五行志》:元帝初元中,丞相 府史家雌雞伏子。顏云:「房富反。」用字者不可以不辯 焉。
魏收有「逋峭難為」之語,人多不知其義。熙寧間,蘇子 容丞相奉使契丹,道北京,時文潞公為留守,燕款從 容,因扣「逋峭」之義。蘇公曰:「向聞之宋元憲云,事見《木 經》,蓋梁上小柱名,取其有折勢之義耳。」乃就用此事, 作詩為謝云:「自知伯起難逋峭,不及淳于善滑稽。」而 齊魏間以人有儀矩可喜者,則謂之庯峭。《集韻》曰:庯 「屋不平也。」庯,奔模反,同都反。今造屈勢有曲折者, 謂之庯峭。云二字與前義亦近似。今京師指人之有 風致者,亦謂之波峭,雖轉庯為波,豈亦此義邪? 《毛詩·采菽》:「平平左右。」《毛氏傳》曰:「平平,辦治也。」《正義》云: 「《堯典》:『平章百姓』,《書傳》作『辦章』」,則平、辦義通。《讀詩記》引 《荀子》云:「分不亂於上,能不窮於下,治辦之極也。《詩》云: 『平平左右』。」今考《書傳》,不見辦章事。《史記》作「便章。」徐廣 云:「『下云便程』,則訓平為便也。」駰按《尚書》並作「平」字。《索 隱》云:古文《尚書》作平字。此文蓋讀平為浦庚切,平既 訓辦,遂為辦章。鄒誕生本亦同。漢以伏生書為今文, 安國書為古文。《堯典》今古文皆有之,而作「辦章」者,今 文也,特未知《詩疏》所授《書傳》為誰作耳。昌黎《袁氏先 廟碑》。亦云「贊辦章。」
高郵有老儒。黃彥利謂《孟子》去齊三宿而出。晝,讀如 晝夜之晝,非也。《史記田單傳》載:燕初入齊,聞晝邑之 人。王蠋賢。劉熙注云:「齊西南近邑,音獲,故孟子三宿 而出,時人以為濡滯也。」此說甚新而有據。然予觀《說 苑》,則以為蓋邑人王蠋,且齊有蓋大夫王驩,而陳仲 子兄食采於蓋,其入萬鍾。則齊亦自有蓋,亦又與晝 邑不同矣。《通鑑》晝音,司馬康《釋音》「胡卦切」,亦曰「西南 近邑」,復不音「獲」,何邪?
「密章」二字,見《晉書》、山濤等傳。然其義殊不能深曉。自 唐以來,文士多用之近世若洪舜俞《行喬行簡贈祖 母制》亦云:「欲報食飴之德,可稽制蜜之章。」蜜字皆從 虫,相傳謂贈典既不刻印,而以蠟為之,蜜即蠟,所以 謂之蜜章。然劉禹錫《為杜司徒謝追贈表》云:「紫書忽 降於九重,密印加榮於後夜。」《李國長神道碑》云:「煌煌 密章,肅肅終言。」王崇述《神道碑》云:「沒代流慶,密章下 賁。」宋祁《孫奭諡議》云:「密章加等,昭飾下泉。」又《祭文》云: 「恤恩告第。蹄書」密章、密字,乃並從山,莫知其義為孰 是,豈古字可通用乎?或他別有所出也?
《捫蝨新話》:荊公《字說》多用佛家語,初作空字云:「工能 穴土,則實者空矣。故空從穴從工。」後用佛語解云:「土 以為穴,則空無相;工以穴之,則空無作。無相無作,則 空名不立。」此語比舊時為勝。《維摩詰經》曰:「空即無相, 無相即無作,無相無作,即心意識。」《法華經》曰:「『但念空 無作』。《楞嚴經》云:『但除器方,空體無方』。」荊公蓋用此意。 又如云:「追所追者,正能追者辵而從之。」「搔手能搔,搔 所搔將何以能入為柯,所入為柯」之類。此能所之語, 亦出佛經中。《圓覺經》曰:「其所證者,無得無失,無取無 舍。其能證者,無作無止,無住無滅。於此證中,無能所 者。」佛經謂能所者,彼此義也。吾書中本無此語。予嘗 與坐客謂此,因舉古尊宿陳睦州常與一士人對話, 其人盛稱字學,睦州乃於空中點云:「還識這箇麼?」其 人罔措。睦州笑云:「永字八法也。」不知予語已,遂於空 中點一點,問客云:「且如荊公一部《字說》,多用佛經語, 還會得這箇否?」客又罔措。
《癸辛雜識》治亂之「亂」當作「亂。」〈從從乙〉郎段切。治也。治之 也煩。之。當作。〈從從支,〉音同前。煩也。並見《說文》乙 部、支部。
枃音進,凡織,《前經》以枃梳絲,使不亂也。出《埤倉》,見《唐 韻》。近世張定叟所云,則杓字一點,三音標的,若非此 枃字也。
隆州跨鰲李先生,老儒也。嘗著書名之曰《𠙆書》。張行成跋云:「《方言》曰:『𠙆,倦也。丁度謂字或作』。」故《司馬相 如》云:「窮極倦。」釋云:「倦。」疲。憊也。蓋樂其倦游。不希 時用也。樓攻媿云。嘗考之。《集韻》。二十陌。有字與劇 同音。《方言》:「倦也。」然則此書之名,音從劇,義則倦耳。然 《說文解字》無《集韻》:胡官反。亭名,在上谷。 謨官切。《說文解字》。「其虐」切「相踦。」也。二字若不類 俗書,足以相亂。𧮭從山谷之谷,彈丸之丸,則欽宗兼 名。三十六號止是亭名,別無義可取。谻從谷,亦其虐 切。口上阿也。從口上,象其理。郤、綌皆從谷,俗書與山 谷之谷無別。𠃨,居逆切,持也,象手也。《集韻》云:隸變為 丮執孰等丸,恐筑之「几」皆從𠃨,俗書與丸几無別。相 如《上林賦》曰:「徼𠙆受詘」,曰窮極倦。俱音劇。倦疲憊 而。《說文》。字徐鍇《通釋》亦引《上林賦》「徼𠙆受屈。」謂以 力相踦角,徼𠙆而受屈也。𠙆,渴極切。其虐切。聲亦 相近,疑即。《字,跨鰲》之書,不應取「踦。」之意義。正用 方言上林賦。倦𠙆之意耳。區區雖若辭費。詳考及此。 因併及之。又余橦自著書。以擬太元潛虛命名。《書》 以八起數。字之義,亦未易曉,攻媿嘗為攷云:「《說文 解字》二字部:『亟,敏疾也。從人,從口,從又,從二。二,天地 也,去吏反。徐鍇釋曰:『承天之時,因地之利,口謀之,手 執之,時不可失,疾也。會意:气至切。《集韻》于去聲七志 正引上文,而又入聲。二十四職出此字』』。」《注》亦 引上文,而云「或作。」《極橦》。蓋以此備三才。故用之亦 務奇。故又加「廾。」第未知。字止用《集韻》為據,惟「復」別 見他書,「復」其下又加「木」,則未之見也。嘗考「去吏」乃本 音也,要當從去聲為正。余異二公名書之僻,嘉前輩 考訂之精,故併書之,以俟問奇字者。
「『蕞蕝』二字,上音祖外反,小貌;下音租悅反。束茅表位」, 出《國語》,叔孫通為綿蕝野外注:「立竹及茅,索榮習禮 儀其中。」師古曰:「蕞與蕝同,皆子說反。」然十七薛韻內 只有此說。「蕝」字乃在十四泰音最木待問輪對,誤讀 「蕞爾之國」,作撮音。壽皇厲聲曰:「合作在最反,讀為是。」 按毛晃韻十七薛出「蕝蕞」二字于十三蔡內,亦有一 「字,『內』」「蕝」字下註:「子芮反。束茅表位」,正叔孫通「綿蕝之 儀。《春秋傳》云:『置茅蔭也』。」「蕞」字下註,「『『《史記禮書》作綿蕞』。 徐廣曰:『表位標準』。如淳曰:『置綿索為習肄處,謂以茅 翦植地為纂位』。又于《十四泰》亦出二字,皆有祖外反, 別出一『蕞』字,祖外反,小貌也』。則二音皆可通用無疑。」 楊伯嵒《臆乘》經史中字註音韻,世人流傳訛舛,不以 為嫌,談話及散文中用之,故無害。若夫對偶與夫押 韻,詎可不審哉!今聊疏數字 魁梧。〈梧去聲西漢〉救梧。〈梧音 悟項羽傳〉《膠》。〈膠上聲莊子〉榷酤:〈酤上獲切武帝紀〉隱几。〈隱去聲孟子莊子〉 《容齋隨筆》備載樂天詩中字音異處,蒙嘗暇隙遍閱 集中,如「四十著緋軍司馬」,司作入聲;「四絃不似琵琶 聲」,琵字作入聲。「為問長安月,誰教不相離」,「相」字上聲。 「紅樓許住否」,「樓鑰請不用否」,請字並作平聲。「池」通「淺 沮」,「溝沮」,秋夜切。「歸來無可可霑衣」,下「可」字可紇切。「穿 衣妨寬袖」,「妨」字作去聲。如此之類,意其為方言,或一 時借用耳。政如少陵詩「會須上番看成竹」,「番」字作上 聲,恰似「春風相欺得」,「相」字作入聲,其義一也。若曰「已 絃趣數彈」,「數」字從速切,恐如《孟子》「數罟不入洿池」,又 曰「嵬峨」字並上聲,恐如韓文《聖德頌》曰「嶽祇嶪峨峨」 音「我」,又曰「捫腹方果然」,「果」字音顆,此卻正用《莊子逍 遙遊》「腹猶果然」,注「若火切」,又曰「答然無所有」,「答」音塔, 亦正用《莊子齊物》、南郭子綦「嗒然似喪其偶」,「嗒」字吐 答切。又詩曰「作底歡娛過此夜」,「作」音做,正如韓文「方 橋如此做」,又曰「桮讌喜過」,「喜」字去聲,此史中多用之, 如《漢陳遵傳》遵大喜之。又「十八人名空一人」,「空」字去 聲,正如選詩「潭影空人心」,又云「司馬人間穴長官」,「長」 字去聲,正用陸機《文賦》「無故取乎穴長」是也。又有非 本韻而葉韻呼者,乃方言耳。外有「盡君花下醉青春」, 盡字音津上聲;「窪銀中貴帶」,窪字去聲;「飄然轉旋返 雲程」,旋字去聲;匹如「元是九江人」,匹字去聲;「『醉依香 枕』,坐」,依字「鳥」皆切。卻未知所據,候扣博聞者。
責負《漢高帝紀》:「折券棄負」,師古注:「以簡牘為契券,折 毀之,棄其所負。其。」《谷永傳》:「起責分利受謝」,師古注言: 富賈有錢,放與他人,以取利息。今之人謂放債取償, 蓋本諸此。殊不知《周禮天官小宰》:「聽稱責以傅別」注: 「稱責謂貸予」,傅別謂券也。舉此言之,則起責之說,其 來尚矣。
《續釋:常談》:常引白樂天「鵪鶉」之句,解未得其似。鶉 之。世多寫為鵪,殊不知乃鴨字。按丁度《集韻》,「鵪」字 在入聲三十三狎韻內,與「鴨」字一同,若鶉屬,當從 在下平聲二十二《覃》韻《與》。《鴒》。鵲,一同 雲族。《莊子》云:「雲氣不待族而雨。族,聚也。未聚而雨,言 澤少也。」李義山《雪賦》云:「雲市飄蕩,當從於月窟;月窟 淅瀝,合隨於雲市。」云族、云市,亦奇字。
絕字之義。絕字義訓不同。如「子絕」四者,無也。「絕筆於 獲麟」之一句者,止也。「韋編三絕」者,斷也。「絕妙好辭」者, 奇也。「絕類離倫」者,冠也。「超絕物表」者,超也。「倫物已絕」 者,息也。「相望遼絕」者,遠也。「烽煙始絕」者,熄也。「絕壁蒼蒼」者,峭極也。「意好殆絕」者,盡也。「絕江海」者,橫渡也。《前 漢·武帝紀》載衛將軍絕幕者,謂直度匈奴沙土之界 也。
芥蔕世稱芥蔕或蔕芥,往往字音皆未詳。按《文選》張 平子《西京賦》云:「睚眥蠆芥。」五臣注:「怒貌。」李善注引張 揖《子虛賦注》曰:「蔕芥,刺鯁也。」蠆與蔕同。郭象《莊子注》 亦云:「蠆芥。」
《西溪叢語》:劉夢得詩有「杯前膽不豩」,趙勰有「吞船酒 膽豩」,《禮部韻》《唐韻》並無,《集韻》在山字,韻音呼關切,頑 也。
唐李濟翁《資暇錄》云:「古『使』字作『李』,《左氏春秋傳》言『行 李』,乃是『行使』,後人誤為『李』字。《春秋僖公三十年左氏 傳》云:『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杜 預曰:『李,使人也』。又《襄公八年左氏傳》云:『亦不使一介 行李告於寡君』。杜預曰:『行李,行人也』。又《昭公十二年 左氏傳》曰:『諸侯靖共好以為事,行理之命,無月不至』。」 杜預曰:「行理,使人通聘問者。或言理,或言李,皆謂行 使也。但文其言,謂之行李,亦作理耳。」以此知其非改 古文為李也。古文字多矣,李濟翁不言李,字出何書, 未可遽爾泛舉而改作也。劉孝威《結客少年場行》云: 「少年李六郡,遨遊遍五都。」李作使音。
古詩云:「燈檠昏魚目。」讀「檠」為去聲。《集韻》:「檠,渠映切,有 足所以几物。」又檠音平聲,榜也,非燈檠字。韓退之云: 「牆角君看短檠棄。」亦誤也。
苴,《說文》:展賈切,土苴糟魄物,又云不真物。一音子余 切,訓包也。韓文公《進學解補》苴罅漏,當讀作平聲。 砅,鄰知切,又力智切,又力制切。引《詩》「深則砅」,今詩本 改作「厝」字。砅出《集韻》《類篇》,履石渡水也。
《演繁露》:醫有按摩法。按者,以手捏捺病處也。摩者,挼 搓之也。字當從手,則其書當為按矣。《玉篇》手部無按 字,《廣韻》有按字,卻從才別出案字從木。注曰:「几屬也。」 《周禮》:「廉能之類。」諸家雖訓廉為察,嘗疑理不相附。因 閱《漢高帝紀》:詔廉問有不如吾詔者,以重論之。顏氏 曰:「廉字本作覝,其音同。」乃知廉之為察,本覝字也,有 覘視之義。
《酉陽雜俎》:劉錄事食鱠數疊。今俗書楪字,誤以其可 疊,故名為疊也。然楪字乃疊札為之,則以疊為楪,亦 有理也。
古字不拘偏傍,多借同聲用之。《漢志》:疇人,疑籌人也, 從算曆言之,比疇列之疇,於義為徑。
世傳浯溪本無「浯」字,元結自名之,恐不然也。《說文》:「浯 水出瑯琊靈門壺山,東北入濰。從水。」吾則浯非結之 所名也。
《補筆談》:人語言中有不字可否,世間事未嘗離口也, 而字書中須讀作否音也。若謂古今言音不同,如云 不可,豈可謂之否可不然,豈可謂之否?然古人云否 不然也,豈可曰否否然也。古人言音決非如此,止是 字書謬誤耳。若讀《莊子》不可乎?不可須云否可,讀詩 須云「曷否肅雍,胡否傾焉」,如此全不近人情。
《經典釋文》,如熊安生輩,本河朔人,反切,多用北人音, 陸德明吳人,多從吳音,鄭康成齊人,多從東音。如璧 有肉,好以肉音揉者,北人音也。金作贖刑,贖音樹者, 亦北人音也。至今河朔人謂肉為「揉」,謂贖為樹。如「打」 音丁梗反,「罷」字音部買反,皆吳音也。如瘍,醫祝藥劑 殺之,齊祝音咒,鄭康成改為注,此齊魯人音也。至今 齊謂注為「咒」,官名中尚書,本秦官,「尚」音上,今上謂之 常書者,秦人音也,至今秦人謂「尚」為「常。」
《資暇錄》:諺曰:「學識何如觀點書?」書之難,不唯句度義 理,兼在知字之正音借音。若某字以朱發平聲,即為 某字發上聲變為某字,去入又改為某字,轉平上去 入易耳。知合發不發為難,不可盡條舉之。今略推一 隅,至如「亡」字、「無」字、「毋」字,並是正無借音也。今見點書, 每遇「亡」「有」字,必以朱發平聲,其遇「毋」「有」亦然,是不知 亡字、亡字、「毋」字、母字,點畫各有區別。亡字之亡,從一 點一畫下觀篆文當知矣。是以無字正體作「亡失」之 「亡」「毋」中有「人」,「毋」「有」字,其畫盡通也。父母字中有兩點, 劉伯莊《音義》曰:凡非父母字之毋,皆呼為無字是也。 義見字書,其無旡,今多混書,陸德明已有論矣。學者 幸以三隅反焉,可不起予乎?
俗字至夥,「芻」字已有二草在心,今或更加草,非也。因 芻又記得「趨走」之「趨」,今皆以多居「走」,非也。「焦」下已有 火,今復更加一火剩也。瓜「果」字皆不假更有加草,「瓜」 字已象剖形明矣。俗字甚眾,不可殫論。
《遁齋閒覽》:歐公云:契丹阿保機,《李琪集》中賜契丹詔, 乃為阿布機,後有人自朔中歸云:「朔人實呼為阿保, 人以為傳聞之訛。」余嘗思之,蓋其言無正音,用華語 譯,不能無訛謬。如漢身毒國亦號捐毒,其後改為乾 篤,又曰乾竺,今遂呼為天竺矣。譯者但取其語音與 中國相近者言之,故隨時更變,而莫能定也。
《緯略》《儀禮》曰:「度尺而午。」注曰:「一縱一橫曰午。」《漢書霍 光傳》曰:「使者旁午。」師古曰:「一縱一橫為午,猶言交橫也。」蓋用此意。《劉向傳》曰:「螽螟螽午。」如淳曰:「螽午猶言 雜沓也。」
詩人以乾鵲對濕螢,唯王荊公以為虔字音見於鵲 之彊彊。《易統卦》曰:「鵲者陽鳥,先物而動,先事而應。」《淮 南子》曰:「乾鵲知來而不知往。」此修短之分也。
舊說董仲舒墓門,人過皆下馬,故謂之「下馬陵」,後人 語訛為「蝦蟆陵。」今荊襄人呼「提」為「堤」,晉絳人呼「梭」為 「莝」,關中人呼稻為「討」,呼釜為「付」,皆訛謬所習,亦曰坊 中語也。
《容齋隨筆》:「今人書二十字為廿,三十字為卅,四十為」 皆《說文》本字也。廿音入,二十并也。卅音先合反,三 十之省,便古文也。「音先立反。數名,今直以為四十 字。」按秦始皇凡刻石頌德之辭,皆四字一句。《泰山辭》 曰:「皇帝臨位,二十有六年。」《琅邪臺頌》曰:「維二十六年, 皇帝作《始之罘頌》曰『維二十九年,時在中春』。」《東觀頌》 曰:「維二十九年,皇帝《春游會稽頌》曰:『德惠修長,三十 有七年』。」此《史記》所載,每稱年者,輒五字一句。嘗得《泰 山辭》石本,乃書為廿有六年,想其餘皆如是,而太史 公誤易之,或後人傳寫之訛耳。其實四字句也。 《雲麓漫抄》:本朝有糧料院,按《韻略》料字平聲,解云,「量 也。」乃是量度每月合支糧食之處,作仄聲呼,非是。蓋 俚俗以馬食為馬料,誤矣。
古人多言阿字,如秦皇阿房宮,漢武阿嬌「金屋」,晉尢 甚「阿戎」「阿連」等語極多。唐人號武后為阿武婆,婦人 無名,第以姓加「阿」字。今之官府婦人供狀,皆云「阿王 阿張」,蓋是承襲之舊云。
《野客叢談》,苕谿漁隱曰:「杜子美詩云:『借問大將誰,恐 是霍嫖姚。漢朝頻遣將,應拜霍嫖姚』。按《漢書》顏師古 注:並去聲呼,而此作平聲用,蓋從服虔之音爾。王荊 公詩亦曰:『莫教空說霍嫖姚』,亦以平聲呼,蓋承襲子 美之意也。《聞見錄》亦以子美用『嫖姚』字為失,且譏之 曰:『退之云:『凡為文詞,宜略識字』,有以也夫?二公不深』」 考耳。嫖姚作平聲用,自古已然,不但子美、荊公二人 而已。觀梁蕭子顯詩「夫婿仕嫖姚,十八賈登朝」庾信 詩「寒衣須及早,將寄霍嫖姚」,王褒詩「樓蘭校尉稱嫖 姚」,唐人前詩已多如此,而唐人如李嘉祐詩「身逐嫖 姚幾日歸」,高適詩「每逐嫖姚破骨都」,李白詩「將軍兼 領霍嫖姚」,張祐詩「二十逐嫖姚」,羅隱詩「尊罍合伴霍 嫖姚」,李益詩「君逐嫖姚將」,韋應物詩「嫖姚恩顧下,中 有霍嫖姚」,張籍詩「曾將順策佐嫖姚,為佐嫖姚未得 還」,杜牧之詩「鏖兵不羨霍嫖姚」,李商隱詩「五年從事 霍嫖姚」,郎士元詩「壯心竟未嫖姚知」本朝,王元之詩 「繡服霍姚姚」,劉貢父詩「嫖姚不復顧家為」,陳後山詩 「故家文物尚嫖姚」如此甚多,皆知為平聲字用者,未 見有作去聲呼,蓋承襲而然。二公但見子美、荊公用 此,遂以為疑,不知前後之人所用已如此也。
《筆談》云:「『『古人諧聲,有不可解者,如『玖』字『有』字多與『李』 字協,用『慶』字『正』字多與『章』字平聲用,恐別有理。古人 諧聲,似此甚多,如『野』字音多與『羽』字音協,『家』字音多 與居字音協,如《詩》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馬』。獸之所同, 麀鹿麌麌』,曰『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魚潛于淵,或在 于渚』;曰:『鴻鴈于飛,肅肅其羽』」,「『之子于征,劬勞于野』,曰: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是「野」字與 「羽」字音協之例也。曰:「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 乃見狂且」;曰「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轉予于恤,靡所止 居?」曰「昏姻之故,言就爾居。」「爾不我畜,復我邦家。」是「家」 字與「居」字音協之例也。蓋當時自有北音,且有字協 李字者,不但《毛詩》為然,漢刻中如《吳仲山碑》亦然,「慶」 字協,「章」字不勝其多也。
蔡寬夫《詩話》云:「秦漢以來,字書未備,既多假借,而音 無反切,平仄皆通用,如慶雲、卿雲、皋陶、咎繇之類,大 率如此。」《詩》「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遠,曷云能來」, 「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于南。」皆以為協 聲。僕謂寬夫之說是矣,然此二字未為不協也。「來」字 協「思」字者,非「來」字,是釐字耳。如康衡詩曰「莫學《詩》康 鼎來康說《詩》解人頤。」是亦以來字協「詩」字。今吳人呼 來為釐,猶有此音。「南」字協音字者,非南字,是吟字耳。 如《文選》賈謐詩曰「昔與二三子,游息承華南。拊翼同 枝條,翻然各異尋」是也。唐人韓柳韻語,如《孟先生詩》 《復志賦》《貞符詩》,多以此協。因而考之,古人協字,必有 其音。又如《毛詩》以下字協「故」字者,是戶字耳。「家」字協 「蒲」字者,是孤字耳;「慶」字協「陽」字者,是羌字與卿字耳。 如《詩》:「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曰:「予 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曰:「先祖是皇,神保 是饗,孝孫有慶,萬壽無疆」之類是也。學者當以類推 之。
洪丞相景伯《隸釋》曰:「『《周官注》,『莪』」、「儀』二字皆音『俄』。《詩》以 『實惟我儀』,協『在彼中河』」,「『『樂且有儀』,協『在彼中阿』,《太元》 亦以『各遵其儀協,不偏不頗』,《左傳》音『蛾』作『蟻』,徐廣音 檥船」作「俄』,《漢碑》凡《蓼》《莪》皆作『蓼儀』」,而《司隸魯峻碑》又 作「蓼。」此猶商之《阿衡》,或為「倚衡」、「猗衡」之例也。蓋古者率多以「《阿》《猗莪》。」等字同為一音。又觀賈誼《鵩賦》 曰:「請問于鵩,予去何之?吉乎告我,凶言其菑。淹速之 度兮,語予其期。」《岑彭傳》:輿人歌曰:「我有枳棘,岑君伐 之。我有蟊賊,岑君遏之。狗吠不驚,足下生氂。含哺鼓 腹,焉知凶災。」是以「災」字協時字音,則「災」字合讀為緇。 漢人書「災」為「菑」,正此音也。觀「菑」、「災」字協時字,則知古 人不獨以來字協釐字,其二音亦本通用如此。 東坡詩曰「蒼茫瞰奔流」,又曰「愁度奔河蒼茫間。」趙注 謂蒼茫兩字,古人用之皆是平聲,而先生所用乃是 仄聲。蒼字,《廣韻》音麤朗反,而茫字上聲皆不收。按揚 雄《校獵賦》「鴻濛沆茫」音莽。白樂天《雪詩》「寒銷春蒼茫」, 又曰「野道何蒼茫」,注並音上聲。近時蘇子美詩亦曰: 「淮天蒼茫背殘臘。江路委蛇逢舊春。」自注。「蒼茫仄聲。 茫作仄用。似此甚多。」
《左傳》「晉鄭焉依」,焉今讀為延字,非嫣字也。然觀庾信 有「晉鄭靡依」之語,是讀為嫣字矣。考《顏氏家訓》,諸字 書,焉字鳥名,或云語詞,皆音嫣。自葛洪用《字苑》分焉 字音訓,若訓何,訓安,當音嫣,如「于焉嘉客」,「于焉逍遙」, 「焉用佞」,「焉得仁」之類是也。如送句及助語當音延,如 「有民人焉」,「晉鄭焉依」之類是也。江南至今分為二音, 河北混為一音。然則「晉、鄭焉依」者,謂晉鄭相依耳。焉 者語助,而庾信謂「靡依」,則失其義。
漢人專門之學,各習其師,所傳經書,不無異同,然當 時亦有假借用字,所以與今文不同。因觀漢碑中引 經書語疏,大略如此,《靈臺碑》曰「德被四表」,《張公碑》曰 「元亨利正」,《蔣君碑》曰「遵五屏四」,《劉修碑》曰「動乎儉中, 鬼神冨謙,鄉黨遜遜如也」,《祝睦碑》曰「鄉黨逡逡,朝廷 便便」,《孔彪碑》曰「無偏無黨,遵王之素」,《費氐碑》曰「導齊 以禮,有恥且格」,《王君廟碑》曰「庶績咸喜」,《張表碑》曰「畔 桓利貞」,《范式碑》曰「徽柔懿恭,明允篤恕」,《薛君碑》曰「永 矢不愃」,《嚴發碑》曰「鐫堅仰高」,此類甚多。《費鳳碑》有曰 「泥而不滓」,洪氏謂此「涅而不淄」,非假借,則傳異也。僕 觀《史記屈原傳》有曰「皭然泥而不滓」,劉勰《辯騷》則曰 「皭然涅而不淄」,知此語尚矣。洪氏不引此,夫豈未之 考乎?東漢如《熊君碑》《隗囂傳》,亦皆有是語,不特《費鳳 碑》也。
今呼朝請郎及奉朝請並作上聲。《漢書》朝請,其說有 二:一說漢律,諸侯春朝天子曰朝,秋曰請,此合從去 聲,如「竇嬰不得朝請」、「王陵竟不朝請」之類是也。師古 注:才姓反。又一說奉朝請無定員,本不為官位。東京 罷省三公、外戚、皇室、諸侯多奉朝請。奉朝請云者,奉 朝會請召而已。故韓退之、東坡詩並作上聲押是也。 今吏文用承准,字,合書準,說者謂因寇公當國,人避 其諱,遂去十字,只書准。考魏晉石本,吏文多書此承 准字。又觀秦漢間書,與夫隸刻,平準多作准,知此體 古矣。干祿書《廣韻》注謂:准,俗準字。既古有是體,不可 謂俗書,要皆通用。《石林燕語》言京師舊有平準務,自 漢以來有是名。蔡魯公為相,以其父名準,改為平貨 務。余謂平準字,自古以來,更革不一。觀《宋書》平準令 避順帝諱,改曰染署。其他言準字處,所避可知。 杜子美詩「跳魚撥剌鳴」,不曉者讀為撥次。案張衡《思 元賦》曰「彎威弧之撥剌。」注:「剌,方達反。」太白詩曰:「雙鰓 呀呷鬐鬣張,跋剌銀盤欲飛去。」以撥剌為拔剌者,劃 裂震激之聲,箭鳴亦然。又勢有不便順,謂之乖剌。乖 剌者,乖戾也。如東方朔謂「吾彊乖剌而無當」,杜欽謂 「陛下無乖剌之心」是也。今人言作事不順,猶有此語。 剌呼為「賴」,聲之轉也。
馺娑殿。娑字諸處音素可反,惟揚雄賦「先河反承明 廬。」承明本平聲,而張曲江、李文饒作仄聲用。《寒山詩》 「八風吹不動」,而樂天詩「汰風吹不動。」汰音闥,羹臛之 羹,與夫地名不羹,本音耕,而《魯頌》《楚辭》《急就章》皆讀 為郎,今俗謂相抵曰挨,正書此字,而樂天詩「坐依桃 葉妓,日醉依香枕」,坐依音鳥,皆反正挨字。今言不正 者為夭邪,夭讀為幺。而樂天詩曰:「莫言蘇小小,人道 最夭邪。」「夭」伊邪,反非幺字。東坡梅詩祖此,用夭邪語。 今人多讀為幺邪,而不知為非也,似此甚多。又如船 人使風曰帆,風、帆字作去聲呼。案《唐韻》去聲有此一 音,是以張說之律詩曰:「夏雲隨北帆,同日過江來。」 沈存中《筆談》曰:唐士人專以小詩著名,而讀書滅裂。 如樂天《題坐偶詩》「俱化為餓殍」,作夫字押。杜牧之《杜 秋娘詩》「厭飫不能飴」,「飴」乃餳,非飲食也。晉王薈以私 粟作粥飴饑者,郗鍳甚窮,鄉人共飴之。飴字豈不作 飲食用?然考晉音乃音嗣,非「貽」字也。牧之用作「貽」字, 必別有所據。又觀《後漢·許楊傳》,舉謠歌曰:「飴我大豆 享芋魁。」「飴」字無音,乃知牧之用字,有所祖也。「餓殍」之 「殍」,作「夫」字用。按《唐韻》「敷」字,韻收撫俱切,又平表切,皆 言餓死也。是則「殍」字有二音。樂天所押,蓋從《唐韻》之 平聲者。二字皆有所據,存中自不深考,安可以讀書 滅裂非之。揚雄箴曰:「野有餓殕。」
佩觿曰:「牛車之車,尺遮反,本無居音。『喪予之予,戈汝 反,本無余音』。」其變古如此。韋昭亦曰:「車字從漢,始有居音。」按經書中凡言予處,皆音上聲,知佩觿之說為 當,則是漢已前文字,凡言車者,盡合作尺遮反,凡言 予者,盡合作戈汝反,可也。然觀《戰國策》馮驩歌曰:「長 鋏歸來乎,食無魚,出無車。」《說苑》載淳于髡禳田之詞 曰:「蟹堁者宜禾,洿邪者滿車。傳之後世,洋洋有餘。」觀 此語似與居音相協。又觀《毛詩》:「其殽維何?炰鱉鮮魚。 其贈維何?乘馬路車。」《周易》「見豕負塗,載鬼一車。」先張 之弧,後說之弧。則知車作居音,其來已古,非始于漢 也。
春秋,漢東之國,隨為大,其後楊堅建國,見周、齊不遑 寧處,故去辵文,只作「隋。」今歐陽詢《九成宮碑》書作「隨」 者,推本當時之意爾。古之疊字,用三日,合作「疊。」《新莾》 以三日太盛,改從三田。今《東漢碑》疊字仍舊有三日 者。古之對字,丵下從口,據《說文》謂漢文帝以口多非 實,改從土。然觀《大夫始鼎銘》,則知對字從土者舊矣。 古之罪字,自下從辛,秦始皇以字形似「皇」字,遂改從 网從非。古之劭字從刀,南朝宋太子名劭,而惡字文 為召刀,遂改「刀」為「力。」漢人洛,字書「雒」,蓋漢火行忌水, 故去水而用佳。至魏以土行土水之母,故去佳仍用 水。字或書作紙。蓋古者以縑帛而書,故從糸。後蔡 倫剉故布擣作紙,故其字從「巾。」
今人詩句多用未渠央事,往往不究來處,渠字作平 聲用。按,《庭燎》詩「夜未央」注云:「夜未渠央。」渠,其據切,當 呼「遽」,只此一音,謂夜未遽盡也。古樂府王融《三婦豔 詩》曰「丈人且安坐,調絃未遽央」,又《長安狹斜行》曰「丈 夫且徐徐,調絃詎未央」,淵明詩曰「壽考豈渠央」,魯直 詩曰「木穿石槃未渠透」,並合呼「遽。」《史記》尉佗曰「使我 居中國,何渠不若漢。」班史作「何遽不若漢」,益可驗也。 《嘉祐雜志》謂敬字左訖力反,右普木反,今避廟諱改 姓苟,誤矣。按此誤不但見於石晉之時,六朝已然矣。 《南史》:何敬容為宰相時所嗤鄙,其署名,敬字大作苟, 小作文;容字大為父,小為口。陸倕戲之曰:「公家苟既 奇大,父亦不小。」是以狗字譏之也。又觀張敬兒母于 田中夢犬子有娠而生敬,故初名苟兒,又生一子名 豬兒。宋明帝嫌苟兒名鄙,改為敬兒。觀此二事,是以 「敬」字之左文為苟且之「苟」字明矣。
蔡寬夫《詩話》曰詩人用事,有乘語,意到輒從其方言 為之,亦自一體,但不可為常耳。吳人以作為佐音。退 之詩「非閣復非船,可居兼可過,君欲問方橋」,方橋如 此作,乃用佐音,不知當時所呼通爾,或是戲語也。僕 按《廣韻》作字有三音,一則洛切,二臧路切,三則邏切。 退之詩韻正葉則邏切,音佐耳。又《後漢·廉范傳》云「廉 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昔無襦,今五絝。」此「作」字, 臧路切,音措耳。又《苕溪漁隱》引老杜「主人送客何所 作」,此語已先退之用矣。何止老杜與杜同時?如岑參 詩「歸夢秋,能作鄉書醉懶題」,在杜之先,如《安東平》古 調「微物雖輕,拙手所作,餘有《三丈為郎別厝》」,此類甚 多,在退之之前,不但杜用此語也。古詞所葉,正與廉 歌一同。《明道雜志》引皮日休詩「共君作箇生涯」之語, 謂作讀為佐,不止退之一詩,即張右史亦失記杜、岑 之作爾。權德輿詩「小婦無所作」,自注「音佐。」又考「小婦 無所作」,乃古樂府中語,以「作」為佐,知自古已然矣。詩 「侯祝」,「侯」「作」字作「詛」字讀。
前漢《魏相傳》,「相」字無音,人多呼為平聲。以弱翁之字 觀之,合作去聲。唐詩曰「身依魏相尊」,可據也。《郊祀志》 公玉帶為公宿帶,據顏師古注引《呂氏春秋》,齊有公 玉丹,蓋其舊族,合呼為本音。而單姓玉者音宿,如後 漢玉況乃姓宿爾。《晁錯傳》「錯」字無音,據《班固敘傳》曰 「故安執節,責通誅錯。蹇蹇帝臣,匪躬之故」,作措字讀。 而潘安仁賦乃曰:「殞吳嗣於局下,蓋獲怒於一博」,濟 七國之稱亂,翻助逆而誅錯,是協入聲韻也。此如《史 記司馬錯》「錯七各反,又七故反。」僕又考之文字間言 驚悸不定曰錯愕,二字多讀為入聲,而東漢錯愕不 能對,乃音措,互知音者蓋通用。四皓之園公,據《陳留 風俗記》合云:圈公,彭祖姓籛名鏗。據《史記》注、《論語》注、 《離騷》注,籛字音翦,只此一音。而前輩諸公多作平聲 呼,如胡嶧長短句是也,蓋用唐韻音耳。《唐韻》有平、上 二音。
《霏雪錄》:「骨董」乃方言,初無定字。東坡嘗作骨董羹,用 此二字。晦菴先生《語類》只作「汨董。」
熊氏《經說》:古字「畏」「威」通用。「天明畏民」「明威」、「畏」、「威」合同 音。俗儒拘訓詁,直以「明畏」之「畏」為「於胃切」,「明威」之「威」 為「於非切」,不知古人「威」「畏」同字,本非兩音。注云「明畏 本一作威」,即當讀為一音。《呂刑》「德威惟畏」亦然。故《表 記》引《甫刑》曰:「德威惟威」,《漢志》引《洪範》「畏用六極」,蔣仲 子《東山詩韻》皆以「畏」字作「威。」
《能改齋漫錄》:「併當」二字,俗訓收拾,然晉時已有此語。 按《世說》:長豫與丞相語,嘗以謹密為端。丞相還臺,及 行,未嘗不送至車後,為曹夫人併當箱篋。長豫亡後, 丞相還臺發。〈缺〉後哭至臺門,曹夫人作奩,封而不忍 開江西人能以幹還者為經紀,唐已有此語。滕王元嬰 與蔣王皆好聚斂。太宗嘗賜諸王帛,敕曰:「滕叔、蔣兄 自能經紀,不須賜物。」
「風聞」二字出《漢書》。尉佗曰:「風聞老夫父母墓已壞削。」 賈逵《國語注》:「風聞,采也,采聽旅商之言。」故沈約《彈王 源》曰:「風聞東海王源,嫁女與富陽滿氏。」而魏任城王 澄表以為「法忌煩苛,治貴清約。御史之體,風聞是司。」 《愛日齋藂抄》:《史記高帝紀》有武負,《陳丞相世家》有張 負,《絳侯世家》有許負,皆以為婦人。記言王媼、武負,則 信婦人矣。班書如淳注,俗謂老大母為阿負。師古引 劉向《列女傳》:「魏曲沃負者,魏大夫如耳之母。」此古語 謂老母為負耳。《世家》言「戶牖富人張負」,《索隱》曰:「婦人, 老宿之稱。」然稱富人,或恐是丈夫爾。予謂張負果婦 人,當是清女之流,亦富人也。許負相者,《索隱》引應劭 注:「老嫗也。」意其負、婦音同,古文相通用。不然,馮婦固 晉善士,歟史註猶有異論者。
《輟耕錄》:《戰國策》,趙威后問齊使:「歲無恙邪,王亦無恙 邪?」《楚辭·九辯》曰:「還及君之無恙。」《說苑》,魏文侯語倉庚 曰:「擊無恙乎?」又曰:「子之君無恙乎?」《漢書》,元帝詔貢禹 曰:「『今生有恙,何至不已』?乃上疏乞骸骨。」《聘禮》亦曰:「公 問君,賓對,公再拜。」鄭注云:「拜其無恙者。」顧愷之與殷 仲堪牋:「行人安穩,布帆無恙。」隋日本遣使,稱日出處, 「皇帝致書,日沒處皇帝無恙。」《神異經》曰:「北方大荒中, 有獸,咋人則疾,名曰㺊。㺊,恙也。嘗入人室屋,黃帝殺 之,人無憂疾,謂之無恙。」《爾雅》曰:「恙,憂也。」應劭《風俗通》 曰:「上古之時,草居露宿。恙,噬人蟲也,善食人心,大患 苦之。凡相問曰無恙。」恙或以為獸,或以為蟲,或謂無 憂。《廣干祿書》兼取憂及蟲,《事物紀原》兼取「憂」及獸。《廣 韻》「㺊」字下云:「㺊獸如獅子,食虎豹及人。」「恙」字下云:「憂 也,病也,噬蟲善食人心。」是「㺊」、「恙」二義,《神異經》合而一 之,則誤矣。
人有自辯白其事之是否者,俗曰分疏。疏,平聲。《漢書· 袁盎傳》以不親為解。顏師古注曰:「解者,若今分疏矣。」 《北齊書》:祖珽、高元海奏珽不合作領軍,并與傅廣寧 王交結。珽亦見帝,令引入自分疏。
髹器謂之「西皮」者,世人誤以為犀角之犀,非也。乃西 方馬韀自黑而丹,自丹而黃,時復改易,五色相疊,馬 鐙摩擦有凹處,粲然成文,遂以髹器倣為之。事見《因 話錄》。
俗語以不潔為鏖糟。按《霍去病傳》「鏖皋蘭」下注以世 俗謂盡死殺人為鏖糟,然義雖不同,卻有所出。 宋張文潛《明道雜志》云:「經傳中無嬸、妗二字。嬸字乃 世母字,二合呼,妗字乃舅母字,二合呼也。」二合如《真 言》中,合兩字音為一。
吾衍子行《閒居錄》云:「舜生諸馮及馮婦等,皆音皮冰 切」,古不音符容切也。馮婦與徐夫人皆男子。三國時 有暨艷,乃吳人,附《陸抗傳》,當音結,不音暨也。
古官制取義,皆有所主,非徒名也,後世或訛其音者 有矣,音雖訛而義則不訛也。如僕射,秦官。僕,主也。古 者重武事,每官必有主射以督課。以射音神夜反,關 中人訛為「寅詐反」,《韻書》不取其義,于「神夜反」中卻收 在「寅謝反」下。尚書亦秦官,秦世少府遣吏四人在殿 中,主發文書,故謂之「尚書。」尚猶主也,如尚方、尚食、尚 醫、尚衣、尚冠、尚浴、尚席之尚,並音時亮反。後世乃以 《尚書》之「尚」訛為辰羊反。陸德明亦音平聲,韻書遂兩 收之。洗馬,《前漢志》:「太子太傅、少傅屬官有先馬。」張晏 曰:「先馬員十六人,秩比謁者。」如淳曰:「前驅也。」《國語》載 勾踐親為夫差先馬,先先之也。從先見反。今韻書作 蘇典反,字作洗。愚意此類並當從其正義,不當從其 訛音。今人但見讀「僕射」之「射」,作神夜反,《尚書》之「尚」作 時亮反,「洗馬」之「洗」,先見反,便非哂之,不究其義故也。 此類甚多,今姑舉其顯者。
三臺:凡公文所書臺字,並從士從口,不敢作其字頭; 若然,則偽文也。按許氏《說文》,臺從至,從之,從高省,則 土乃之之正書耳。當從土從口為是。
《研北雜志》:程義父云:「三老五更,更字當作叟,今嫂字 或作嫂,可以驗知其故。」
《視聽錄》:今世呼葡萄、枇杷皆為入聲。樂天詩云:「酒餘 送盞推蓮子,燭淚堆盤壘葡萄。」又:「深山老去惜年華, 況對東溪野枇杷。」其音自唐然矣。
《井觀瑣言》:各處方言,亦有暗合古韻者,亦有暗合字 義者。如吾鄉謂「來」曰「釐」,謂「毛」曰「膜」,此暗合古韻者。謂 日曬曰「曝」,謂雨淋曰「沃」,此暗合字義者。
今人以干求請託為鑽,班孟堅《賓戲》曰:「商鞅挾三術 以鑽孝公。」李周翰註:「鑽者,取必人之義,如以鐵鑽之 也。」今人以見陵于人為欺負,《漢書》:「韓延壽待下吏,恩 施厚而約誓明。或欺負之者,延壽痛自刻責。」此鑽與 欺負語所本。
賢《奕移文》中,字有日用而不知所自及,因襲誤用而 未能正者,姑舉一二:姑查字音義與「槎」同,水中浮木 也,今云「查理」、查勘,有稽考之義。弔本傷也,愍也,今云「弔卷」、弔冊,有索取之義。票與慓同,本訓急挨,今以為 票帖。綽本訓寬緩,今以為巡綽。盔本盂也,今以名鐵 胄。鐲本鉦也,今以名釧屬。又如閘朝、閘辦課程,其義 皆未曉,其亦始於方言也。歟價直為價值,足彀為足 勾,斡運為穵運,此類尢多。甚者施之奏章,刻之榜文, 此則承譌踵謬而未能正者也。 佛本音弼,《詩》云:「佛時仔肩。」又音拂,《禮記》云:「獻鳥者佛 其首。」註云:「佛,不順也。」謂以翼戾之。禪本音擅,《孟子》曰: 「唐虞禪是已。」自梵書入中國,佛始作符勿切,禪始音 蟬,今人反以輔佛之佛,禪受之禪圈科,非知書學者。 姪,本妻兄弟之女,古者諸侯之女,嫁與諸侯,以娣姪 從。《左傳》云「姪其從姑」是已。今人稱兄弟之子為姪,不 知誤自何時。唐狄仁傑諫武后云:「姑姪與母子孰親?」 姑姪見於此。然猶稱武姓之子為姪,對姑而言之耳。 此字隨俗稱呼則可,若施之文,不若稱從子、《族子》之 類之為愈也。
書之同文,有天下者力能同之。言之同音,雖聖人在 天子之位,勢亦有所不能也。今天下音韻之謬者,除 閩粵不足較已。如《吳語》黃王不辯,北人每笑之。殊不 知北人音韻不正者尢多,如京師人以「步」為「布」,以「謝」 為「卸」,以「鄭」為「正」,以「道」為「到」,皆謬也。河南人以河南為 「渴」,南以妻弟為「七帝。」北直隸、山東人以「屋」為「烏」,以「陸」 為「路」,以「閣」為果,無入聲韻。入聲內以「緝」為妻,以「葉」為 「夜」,以「甲」為賈,無合口字,山西人以「聰」為村,無東字韻, 江西、湖廣、四川人;以「情」為「秦」,以「姓」為信,無清字韻,歙、 睦、婺三郡人以「蘭」為郎,以「心」為星,無「寒」、「侵」二字韻。又 如「去」字,山西人為庫,山東人為趣,陝西人為氣,南京 人為可。〈去聲〉湖廣人為「處」,此外如山西人以「坐」為「剉」,以 「青」為「妻」,陝西人以「鹽」為年,以「咬」為「褭台」,溫人以「張敞」 為「漿搶」之類。如此者不能悉舉。蓋習染之久,久則難 變,非聰明特達,常用心於韻書者,不能自拔於流俗 也。
馬性善驚,故驚駭字從馬。女性善妒,故嫉妒字從女。 恙,《說文》曰:「憂也。」今人稱疾為微恙,貴恙,是又以恙訓 疾矣。
今人呼酌酒器為壺瓶。按《唐書》太宗賜李大亮胡瓶。 史炤《通鑑釋文》以為汲水器。胡三省《辯誤》曰:「胡瓶,蓋 酒器,非汲水器也。」缾、瓶字通。今北人酌酒以相勸醻 者,亦曰胡缾,然壺子正當作「胡」耳。
秦以《呂政》諱,以「正月之正」為平聲。自漢至今,形之文 辭詩歌,皆從平韻,秦法之嚴如此。
成化間,有吏建言時事,禮科給事中忌之,以激厲風 俗之「厲不從力」,參付法司問罪。不知厲本古字,《漢書》 凡云風厲勉厲,皆不從力,此吏亦不能自明,二人蓋 未嘗讀攻書故也。
兵科給事中閱兵部題本,以「伎不從女」,呼吏笞之。翊 旦有不平者,令受笞。吏執《韻書》以進,乃赧顏慰遣之。 此蓋識俗字不識古字故也。凡遇人文字,所見未的, 輒疵議之,後不能無悔也。
《孟子鑽穴》「隙相窺穴而隴切。」今人皆讀作「胡決切」,非 也。「穴」、「穴」字相似而誤耳。 《詩文小雅》以十篇為卷,而謂之什,猶軍法以十人為 什耳。今稱詩為隹什,於義何取?
《尚書》之「尚」,本當作上音讀。或曰:秦時人臣避上字,故 作常音,至今因之不改。若二十八宿音秀,則洪景盧 以為當如本音,且引《說苑辯物篇》曰:「天之五星,運氣 於五行,所謂宿者,日月五星之所宿也。」按宿之音秀, 北音誤之。蓋元詞曲皆入「秀」字,去上韻。至宿州之「宿」, 則入「徐」字,而以近徐州,故別呼為南徐州。北音之謬 若此。
《書》蕉,古無韻字,均即韻也。五帝之學曰成均,亦音韻。 周人立太學,兼五帝二代之名。東學為東序,西學為 瞽宗,北學為上庠,南學為成均。《鶡冠子》:五音不同均, 可喜一也。均古韻字。
《賈誼新書》:「大禹鬟河而導之九牧。」《呂氏春秋》,禹身執 虆。以為民先。「剔河而導九岐。」「鬟」,本髮名,義取環曲; 「剔」本梳剔,義取疏通。即插字。 《顏氏家訓》云:「勿勿,非忽忽,亦非匆匆。」《說文》云:「勿,州里 所建之旗,以趣民事者。」凡匆遽之狀,皆稱勿勿。《祭義》 云:「勿勿乎其欲饗之也。」勿勿,猶勉勉也。杜樊川有詩 云:「浮生長勿勿。」《王廙帖》云:「臣故患胸滿,氣上頓乏。勿 勿。」皆此意。
《唾玉集》:俗語切腳字,「勃籠」,「蓬」字,勃藍,「盤」字,突落,「鐸」字, 「窟陀」,「窠」字,「黯賴」,「壞」字,「骨露」,「錮」字,「屈攣」,「圈」字,「鶻盧」,「蒲」字, 「突郎」,「唐」字,「突欒」,「團」字,「吃落」,「角」字,「只零」,「精」字,不丁,「臣」字, 即《釋典》所用「合」字。
《書傳正誤》黔有二音:一音琴,一音鉗,其義皆黑色也。 貴州稱黔,從秦黔中郡。隋黔州名也,音琴。以人言,有 黑苗、有黑羅;以水言,有黑水,有烏江;以郡言,有夜郎, 有烏撒、烏蒙,皆黑義也。
《讀書偶見》:字亦有義。田家耕用亥日。蓋亥日之地直上是天倉星,以建辰月祭靈星以求農耕,靈星是天 田星,在於辰位,故農字從辰。陳后山云:「金陵人喜解 字,以同田為富,分貝為貧。」
《汲古叢語》:「《易》之為字,從日從月,日陽而月陰,陰陽之 義配日月也。故日中一畫為奇,月中二畫為偶。奇者 為陽,陽主乾;偶者為陰,陰主坤。乾坤交而六子生。故 易者陰陽交易之義也。」
維園鉛摘。《說文》:直,正見也。從乚從十從目。徐曰:乚隱 也。今十目所見是直也。《說文》:真僊人變形而登天也, 從匕從目從乚。乚音隱,八所乘載也。徐曰:真者僊也, 化也。匕者化也,反人為匕從目。鹵莽不能識匕隱也。 八其所乘也。乘風雲也。丹鉛云:左傳解詩好是正直 云正直為正,正曲為直。正直二器名。正射鵠也,射禮 「用之,直曲尺也,《梓人》用之。二字之形,即象二器。」 《讀史訂疑》:「『王右軍曾祖即丘子,諱覽,祖侍御史,諱正, 故右軍書《蘭亭記》,『覽』字加『才』」,它書「正』皆作『政』字,以示 諱也。後人不知,相沿用之以為古,不知其于義無當 也。余故表而出之,為書家一刊誤焉。」又如唐人諱虎, 以「虎林」為武林;諱「昺」,以丙丁為景丁;諱「淵」,以殷淵「源」 為深源。宋人諱「𢘆」,以田𢘆為田常,諱「桓。」以齊桓公為 「威公」,諱「貞。」以王文貞旦王文貞曾,俱改為「文正。」其真 諡文正,惟范希文司馬君實而已,在後世俱當訂改 原文,而一切沿用,不知其非何也。
中酒二字,始見於《徐邈傳》。中聖人義,如中著之中,而 音反從平聲。《樊噲傳》項羽既饗軍士中酒,顏注云:飲 酒之中也。不醉不醒,故謂之中。宜從平聲,而音乃竹 仲切,何也?亦猶中興之中,音同竹仲邪?按中酒二字, 來歷之古,無如噲傳,而義乃別取,不為後人語柄,余 故標而出之。
《三餘贅筆》:今書「廿卅二字,按《說文》云:『廿音入,二十并 也。卅,先合反。三十之省,便古文也。《國語》有云『行玉廿 玨者,正作此字。《泰山秦碑》亦云:『皇帝臨立廿有六年』』』。」 是則又以四字為句,而以二十為廿尢,明白矣。 《荊溪疏》。字,字書不載,當作「九」,土人以九里計程,故 名。
《群碎錄》字數:「沈約韻一萬一千五百二十字,《廣韻》二 萬六千一百九十四字。」
「行李」,《左傳》李本作。古文使字。宋方勺云:「按黃帝 有《李法》一篇。」師古曰:「李者,法官之號。則李與理通,人 將行,先治裝也。」
「卯」本「柳」字,後借為寅卯之卯;「北」本「別」字,後借為西北 之北。
「敬」字從。〈音棘〉非苟也,從支,非文也。 瑑音篆。玉不琢不成器。當作「瑑。」
䘒音雖,或作朘,赤子,陰也。《老子》云:「未知牝牡之合而 䘒作,精之至也。」 擘張,手張弩也。蹶張,足踏弩也。
留落不偶霍去病諸宿將嘗留落不偶。註:「留謂遲留, 落謂墮落。」今作流落,誤。
蹇不載,《姓苑》下有「寋」字,音義同。註曰「姓也。」則「蹇」當作 「寋」,《春秋》蹇叔亦應作「寋」,傳寫之誤耳。
《雋永》,雋,肥肉也。
《乘勝逐北》,北音佩,敗也。
弔字,矢貫弓也。古者葬棄中野,《禮》貫弓而弔,以助驅 鳥獸之害。今從口從巾,失其義矣。
《妮古錄》:「長洲李世英精書學,作《韻類》三十卷。其義以 字為本,音為幹義,訓為枝葉,自一而二,井井不紊,凡 十年而成書。從子文仲又本《說文》作《字鎰》五篇,辯點 畫,刊除舛謬,以備一家之言。」
《菽園雜記》:「壹貳參肆伍陸柒捌玖拾阡伯」等字,相傳 始於國初刑部尚書開濟。然宋邊實《崑山志》已有之。 蓋錢穀之數用本字則姦人得以盜改,故易此以關 防之耳。
《震澤長語》:「今宣尼之書,東則朝鮮,西則涼夏,南則交 阯,北則朔易,皆吾故封也。瞿曇之書,能入諸夏,而宣 尼之書不能至跋提河者,以聲音之道障閡耳。所以 日月照處,時傳梵書者,為有七音之圖,以通百譯之 義也。」
梵人別音,在音不在字;華人別字,在字不在音。故梵 有無窮之音,華有無窮之字。梵則音有妙義而字無 文采,華則字有變通而音無錙銖。梵人長於音,所得 從聞入,華人從見入,故以識字為賢知,釋氏以參禪 為大悟,通音為小悟。
《綠雪亭雜言》:「古人制字,富從田,言富自田起也。田從 一口,言有田之入,又貴食之者寡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