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第263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二百六十三卷 |
第二百六十三卷目錄
隱逸部名賢列傳七
宋
周續之 戴顒
宗炳 宗彧之
劉凝之 龔祈
翟法賜 阮萬齡
沈道虔 雷次宗
孔淳之 王弘之
朱百年 郭希林
王素 劉睦之
州韶 關康之
南齊
褚伯玉 明僧紹
顧歡 臧榮緒
何求 何點
劉虯 庾易
學行典第二百六十三卷
隱逸部名賢列傳七
[编辑]宋
[编辑]周續之
[编辑]按《宋書隱逸傳》:「周續之,字道祖,鴈門廣武人也。其先 過江,居豫章建昌縣。續之年八歲喪母,哀戚過於成 人,奉兄如事父。豫章太守范甯於郡立學,招集生徒, 遠方至者甚眾。續之年十二,詣甯受業。居學數年,通 五經并緯候,名冠同門,號曰顏子。既而閑居讀《老》《易》, 入廬山事沙門釋慧遠。時彭城劉遺民遯跡廬山,陶」 淵明亦不應徵命,謂之「尋陽三隱」,以為身不可遣,餘 累宜絕。遂終身不娶妻,布衣蔬食。劉毅鎮姑孰,命為 撫軍,徵太學博士,並不就。江州刺史每相招請。續之 不尚節峻,頗從之游。常以嵇康《高士傳》得出處之美, 因為之注。高祖之北討,世子居守,迎續之館于安樂 寺,延入講禮。月餘復還山。江州刺史劉柳薦之高祖 曰:「臣聞恢燿和肆,必在兼城之寶;翼亮崇本,宜紆高 世之逸。是以渭濱佐周,聖德廣運;商、洛匡漢,英業乃 昌。伏惟明公道邁振古,應天繼期,游外暢于冥內,體 遠形于應近,雖汾陽之舉,輟駕于時艱;明揚之旨,潛 感于窮谷矣。竊見處士鴈門周續之,清真貞素,思學 鉤深,弱冠獨往,心無」近事。性之所遣,榮華與饑寒俱 落;情之所慕,巖澤與《琴書》共遠。加以仁心內發,義 「外亮,留愛崑卉,誠著桃李。若升之宰府,必鼎味斯和; 濯纓儒官,亦王猷遐緝。臧文不知,失在降賢,言偃得 人,功由升士,願照其丹款,不以人廢言。」俄而辟為太 尉掾,不就。高祖北伐,還鎮彭城,遣使迎之,禮賜甚厚, 每稱之曰:「心無偏吝,真高士也。」尋復南還。高祖踐祚, 復召之,乃盡室俱下。上為開館東郭外,招集生徒,乘 輿降幸,并見諸生,問續之《禮記》「傲不可長」,「與我九齡, 射于矍圃」三義辨析精奧,稱為該通。續之素患風痺, 不復堪講,乃移病鍾山。景平元年卒,時年四十七。通 《毛詩》六義及《禮論》《公羊傳》,皆傳於世。無子,兄子景遠 有續之風。太宗泰始中,為晉安內史,未之郡,卒。
戴顒
[编辑]按《宋書隱逸傳》:「戴顒,字仲若,譙郡銍人也。父逵,兄勃 並隱遯有高名。顒年十六,遭父憂,幾於毀滅,因此長 抱羸患,以父不仕,復修其業。父善琴書,顒並傳之,凡 諸音律,皆能揮手。會稽剡縣多名山,故世居剡下。顒 及兄勃,並受琴於父。父歿,所傳之聲,不忍復奏,各造 新弄勃五部,顒十五部,顒又制長弄一部,並傳於世。」 中書令王綏常㩦賓客造之,勃等方進豆粥,綏曰:「聞 卿善琴,試欲一聽。」不答,綏恨而去。桐廬縣又多名山, 兄弟復共游之,因留居止。勃疾患,醫藥不給,顒謂勃 曰:「顒隨兄得閑,非有心於默語。兄今疾篤,無可營療, 顒當干祿以自濟耳。」乃告。時求海虞令,事垂行而勃 卒,乃止。桐廬僻遠,難以養疾,乃出居吳下。吳下士人 共為築室,聚石引水,植林開澗,少時繁密,有若自然。 乃述莊周大旨,著《道遙論》,注《禮記·中庸》篇。三吳將守 及郡內衣冠,邀其同游野澤堪行,便往不為矯介,眾 論以此多之。高祖命為太尉行參軍,琅邪王司馬屬, 並不就。宋國初建,令曰:「前太尉參軍戴顒、辟士韋元, 秉操幽遯,守志不渝」,宜加旌引,以弘止退。並可散騎 侍郎,在通直不起。太祖元嘉二年,詔曰:「新除通直散 騎侍郎戴顒、太子舍人宗炳,並志托丘園,自求衡、蓽, 恬靜之操,久而不渝。顒可國子博士,炳可通直散騎 侍郎。」東宮初建,又徵太子中庶子,十五年徵散騎常 侍,並不就。衡陽王義季鎮京口,長史張邵與顒姻通, 迎來止黃鵠山。山北有竹林精舍,林澗甚美,顒憩於 此澗,義季亟從之游,顒服其野服,不改常度。為義季 鼓琴,並新聲變曲,其三調《游絃》《廣陵》《止息》之流,皆與 世異。太祖每欲見之,嘗謂黃門侍郎張敷曰:「吾東巡 之日,當讌戴公山也。」以其好音,長給正聲伎一部,顒合《何嘗》《白鵠》二聲,以為一調,號為清曠。自漢世始有 佛像,形制未工,逵特善其事,顒亦參焉。宋世子鑄丈 六銅像于瓦棺寺,既成,面恨瘦,工人不能治,乃迎顒 看之。顒曰:「非面瘦,乃臂胛肥耳。」既錯減臂胛瘦,患即 除,無不嘆服焉。十八年卒,時年六十四,無子。景陽山 成,顒已亡矣。上歎曰:「恨不得使戴顒觀之。」
宗炳
[编辑]按《宋書隱逸傳》:「宗炳,字少文,南陽涅陽人也。祖承,宜 都太守。父繇之,湘鄉令。母同郡師氏,聰辯有學義,教 授諸子。炳居喪過禮,為鄉閭所稱。刺史殷仲堪、桓元 並辟主簿,舉秀才,不就。高祖誅劉毅,領荊州,問毅府 咨議參軍申永曰:『今日何施而可』?永曰:『除其宿釁,倍 其惠澤,貫敘門次,顯擢才能,如此而已』。高祖納之,辟」 炳為主簿,不起。問其故,答曰:「棲丘飲谷,三十餘年。」高 祖善其對。妙善琴書,精於言理,每遊山水,往輒忘歸。 征西長史王敬弘每從之,未嘗不彌日也。乃下入廬 山,就釋慧遠考尋文義。兄臧為南平太守,逼與俱還, 乃於江陵三湖立宅,閑居無事。高祖召為太尉參軍, 不就。二兄蚤卒,孤累甚多,家貧無以相贍,頗營稼穡。 高祖數致餼賚,其後子弟從祿,乃悉不復受。高祖開 府辟召,下書曰:「吾沗大寵,思延賢彥,而兔罝潛處,考 槃未臻,側席丘園,良增虛佇。南陽宗炳、鴈門周續之, 並植操幽棲,無悶巾褐,可下辟召,以禮屈之。」於是並 辟太尉掾,皆不起。宋受禪,徵為太子舍人。元嘉初,又 徵通直郎。東宮建,徵為太子中舍人,庶子,並不應。妻 羅氏亦有高情,與炳協趣。羅氏沒,炳哀之過甚,既而 輒哭尋理,悲情頓釋,謂沙門釋慧堅曰:「死生之分,未 易可達,三復至教,方能遣哀。」衡陽王義季在荊州,親 至炳室,與之歡讌,命為咨議參軍,不起。好山水,愛遠 遊,西陟荊巫,南登衡岳,因而結宇衡山,欲懷尚平之 志。有疾,還江陵,嘆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難遍睹,唯當 澄懷觀道,臥以遊之。」凡所遊履,皆圖之於室。謂人曰: 「撫琴動操,欲令眾山皆響。」古有金石弄,為諸桓所重, 桓氏亡,其聲遂絕,唯炳傳焉。太祖遣樂師楊觀就炳 受之。炳外弟師覺授亦有素業,以琴書自娛。臨川王 義慶辟為祭酒、主簿,並不就,乃表薦之,會病卒。元嘉 二十年,炳卒,時年六十九。衡陽王義季與司徒江夏 王義恭《書》曰:「宗居士不救所病,其清履肥素,終始可 嘉」,為之惻愴,不能已已。子朔,南譙王義宣車騎參軍。 次綺,江夏王義恭司空主簿。次昭,郢州治中。次說,正 員郎。
宗彧之
[编辑]按《宋書隱逸傳》:「宗彧之,字叔粲,南陽涅陽人,炳從父 弟也。蚤孤,事兄恭謹,家貧好學,雖文義不逮炳,而真 澹過之。州辟主簿,舉秀才,不就。公私餼遺,一無所受。 高祖受禪,徵著作佐郎,不至。元嘉初,大使陸子真觀 采風俗,三詣彧之,每辭疾不見也。告人曰:『我布衣草 萊之人,少長壟畝,何枉軒冕之客』?子真還,表薦之,徵」 員外散騎侍郎,又不就。元嘉八年,卒,時年五十。
劉凝之
[编辑]按《宋書隱逸傳》:「劉凝之,字志安,小名長年,南郡枝江 人也。父期公,衡陽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凝之慕老 萊、嚴子陵為人,推家財與弟及兄子。立屋於野外,非 其力不食,州里重其德。行州三禮,辟西曹主簿,舉秀 才不就。妻,梁州刺史郭銓女也,遣送豐麗,凝之悉散 之親屬。妻亦能不慕榮華,與凝之共安儉苦。夫妻共」 乘薄笨車,出市買《易》,周用之外,輒以施人,為村里所 誣,一年二輸公調,求輒與之。有人嘗認其所著屐,笑 曰:「僕著之已敗,今家中覓新者,備君也。」此人後田中 得所失屐,送還之,不肯復取。元嘉初,徵為祕書郎,不 就。臨川王義慶、衡陽王義季鎮江陵,並遣使存問。凝 之答書頓首,稱僕不修民禮,人或譏焉,凝之曰:「昔老 萊向楚王稱僕,嚴陵亦抗禮光武,未聞巢、許稱臣堯、 舜。」時戴顒與衡陽王義季書,亦稱僕。荊州年饑,義季 慮凝之餒斃,餉錢十萬。凝之大喜,將錢至市門,觀有 饑色者,悉分與之,俄頃立盡。性好山水,一旦㩦妻子 泛江湖,隱居衡山之陽,登高嶺,絕人跡,為小屋居之, 采藥服食,妻子皆從其志。元嘉二十五年卒,時年五 十九。
龔祈
[编辑]按《宋書隱逸傳》:「龔祈,字孟道,武陵漢壽人也。從祖元 之、父黎民,並不應徵辟。祈年十四,鄉黨舉為州迎西 曹,不行。謝晦臨州,命為主簿。彭城王義康舉秀才,除 奉朝請,臨川王義慶平西參軍,皆不就。風姿端雅,容 止可觀。中書郎范述見而歎曰:『此荊楚仙人也』。衡陽 王義季臨荊州,發教以祈。及劉凝之師覺授,不應徵」 召,辟其三子祈,又徵太子舍人,不起。時或賦詩,言不 及世事。元嘉十七年卒,時年四十二。
翟法賜
[编辑]按《宋書隱逸傳》:「翟法賜,尋陽柴桑人也。曾祖湯,湯子
莊,莊子矯,並高尚不仕,逃避徵辟。矯生法賜,少守家業,立屋於廬山頂。喪親後便不復還家,不食五穀,以獸皮結草為衣,雖鄉親中表莫得見也。州辟主簿,舉 秀才,右參軍、著作佐郎、員外散騎侍郎,並不就。後家 人至石室尋求,因復遠徙,違避徵聘,遁跡幽深。尋陽」 太守《鄧文子表》曰:「奉詔書徵郡民新除著作佐郎南 陽翟法賜補員外散騎侍郎。法賜隱跡廬山,於今四 世,栖身幽巖,人罕見者。如當逼以王憲,束以嚴科,馳 山獵草,以期禽獲,慮致顛殞,有傷盛化。」乃止。後卒於 巖石之閒,不知年月。
阮萬齡
[编辑]按《宋書隱逸傳》:「阮萬齡,陳留尉氏人也。祖思曠,左光 祿大夫。父寧,黃門侍郎。萬齡少知名,自通直郎為孟 昶建威長史。時袁豹、江夷相係為昶司馬,時人謂昶 府有三素望。萬齡家在會稽剡縣,頗有素情。永初末, 自侍中解職東歸,徵為祕書監,加給事中,不就。尋除 左民尚書,復起應命,遷太常,出為湘州刺史,在州無」 政績。還為東陽太守,又被免。復為散騎常侍、金紫光 祿大夫。元嘉二十五年卒,時年七十二。
沈道虔
[编辑]按《宋書隱逸傳》:「沈道虔,吳興武康人也。少仁愛,好老 《易》,居縣北石山下。孫恩亂後,饑荒,縣令庾肅之迎出 縣南廢頭里,為立小宅,臨溪,有山水之玩。時復還石 山精廬,與諸孤兄子共釜庾之資,困不改節。受琴於 戴逵,王敬弘,深敬之。郡州府凡十二命,皆不就。有人 竊其園菜者,還見之,乃自逃隱,待竊者取足去後乃」 出人拔其屋後筍,令人止之,曰:「惜此筍欲令成林,更 有佳者相與。」乃令人買大筍送與之,盜者慚不取,道 虔使置其門內而還。常以捃拾自資,同捃者爭穟,道 虔諫之不止,悉以其所得與之。爭者愧恧。後每爭,輒 云:「勿令居士知。」冬月無複衣,戴融聞而迎之,為作衣 服,并與錢一萬。既還,分身上衣及錢「悉供諸兄弟子 無衣者。」鄉里年少,相率受學。道虔常無食,無以立學 徒。武康令孔欣之厚相資給,受業者咸得有成。太祖 聞之,遣使存問,賜錢三萬,米二百斛,悉以嫁娶孤兄 子。徵員外散騎侍郎,不就。累世事佛,推父祖舊宅為 寺。至四月八日,每請像。請像之日,輒舉家感慟焉。道 虔年老,菜食恆無經日之資,而琴書為樂,孜孜不倦。 太祖敕郡縣令隨時資給。元嘉二十六年,卒,時年八 十二。子慧鋒,修父業,辟從事,皆不就。
雷次宗
[编辑]按《宋書隱逸傳》:「雷次宗,字仲倫,豫章南昌人也。少入 廬山,事沙門釋慧遠,篤志好學,尤明《三禮》《毛詩》,隱退 不交世務。本州辟從事,員外散騎侍郎,徵,並不就。與 子姪書,以言所守曰:『夫生之修短,咸有定分。定分之 外,不可以智力求,但當於所稟之中,順而勿率耳。吾 少嬰羸,患事鍾養疾,為性好閑,志棲物表。故雖在童』」 穉之年,已懷遠跡之意。暨於弱冠,遂託業廬山,逮事 釋和尚。於時師友淵源,務訓弘道,外慕等夷,內懷悱 發。於是洗氣神明,玩心墳典,勉志勤躬,夜以繼日。爰 有山水之好,悟言之歡,實足以通理輔性,成夫亹亹 之業;樂以忘憂,不知朝日之晏矣。自游道餐風,二十 餘載,淵匠既傾,良朋凋索。續以釁逆違天,備嘗荼蓼, 疇昔誠願,頓盡一朝,心慮荒散,情意衰損。故遂與汝 曹歸耕壟畔,山居谷飲,人理久絕,日月不處,忽復十 年,犬馬之齒,已踰知命,崦嵫將迫,前塗幾何?實遠想 尚子五岳之舉,近謝居室瑣瑣之勤。及今耄未至惛, 衰不及頓,尚可厲志於所期,縱心於所託,棲誠來生 之津梁,專氣暮年之「攝養,玩歲日於良辰,偷餘樂於 將除,在心所期,盡於此矣。汝等年各長成,冠娶已畢, 修惜衡泌,吾復何憂?但願守全所志,以保令終耳。自 今以往,家事大小,一勿見關子平之言,可以為法。」元 嘉十五年,徵次宗至京師,開館於雞籠山,聚徒教授, 置生百餘人。會稽朱膺之、潁川庾蔚之並以儒學監 總諸生。時國子學未立,上留心蓺術,使丹陽尹何尚 之立元學,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學,司徒參軍謝 元立文學,凡四學,並建。車駕數幸次宗學館,資給甚 厚。又除給事中,不就。久之,還廬山,公卿以下,並設祖 道。二十五年,詔曰:「前新除給事中雷次宗,篤尚希古, 經行明修,自絕招命,守志隱約。宜加升引,以旌退素。 可散騎侍郎。」後又徵詣京邑,為築室於鍾山西巖下, 謂之招隱館,使為皇太子諸王講《喪服經》,次宗不入 公門,乃使自華林東門入延賢堂就業。二十五年,卒 於鍾山,時年六十三。太祖與江夏王義恭書,道次宗 亡。義恭答曰:「雷次宗不救所疾,甚可痛念。其幽棲窮 藪,自賓聖朝,克己復禮,始終若一。伏惟天慈弘被,亦 垂矜愍。」子肅之,頗傳其業,官至豫章郡丞。
孔淳之
[编辑]按《宋書隱逸傳》:「孔淳之,字彥深,魯郡魯人也。祖惔,尚 書祠部郎。父粲,祕書監徵不就。淳之少有高尚,愛好 墳籍,為太原王恭所稱。居會稽剡縣,性好山水,每有 所遊,必窮其幽峻,或旬日忘歸。嘗遊山,遇沙門釋法崇,因留共止,遂停三載。法崇嘆曰:『緬想人外,三十年 矣。今乃傾蓋于茲,不覺老之將至也』。及淳之還反,不」 告以姓。除著作佐郎,太尉參軍,並不就。居喪至孝,廬 于墓側。服闋,與徵士戴顒、王弘之及王敬弘等共為 人外之遊。敬弘以女適淳之子尚,會稽太守謝方明, 苦要入郡,終不肯往。茅屋蓬戶,庭草蕪徑,唯床上有 數卷書。元嘉初,復徵為散騎侍郎,乃逃於上虞縣界, 家人莫知所之。弟默之,為廣州刺史,出都,與別司徒 王弘要淳之集冶城,即日命駕東歸,遂不顧也。元嘉 七年卒,時年五十九。默之儒學,注《榖梁春秋》。默之子 熙先,事在《范曄傳》。
王弘之
[编辑]按《宋書隱逸傳》,「王弘之,字方平,琅邪臨沂人,宣訓衛 尉鎮之弟也。少孤貧,為外祖徵士何淮所撫育,從叔 獻之及太原王恭並貴重之。晉安帝隆安中,為琅邪 王中軍參軍,遷司徒主簿。家貧而性好山水,求為烏 程令,尋以病歸。桓元輔晉,桓謙以為衛軍參軍。時琅 邪殷仲文還姑熟,祖送傾朝,謙要弘之同行,答曰:『凡 祖離送別,必在有情,下官與殷,風馬不接,無緣扈從』。」 謙貴其言,每隨兄鎮之之安成郡,弘之解職同行,荊 州刺史桓偉請為南蠻長史。義熙初,何無忌又請為 右軍司馬,高祖命為徐州治中從事史,除員外散騎 常侍,並不就。家在會稽上虞。從兄敬弘為吏部尚書, 奏曰:「聖明司契,載德惟新,垂鑑仄微,表揚隱介,默語 仰風,荒遐傾首。前員外散騎常侍、琅邪王弘之,恬漠 丘園,放心居逸;前衛將軍、參軍武昌郭希林,素履純 潔,嗣徽前武,並擊壤聖朝,未蒙表飾,宜加旌聘,賁于 丘園,以彰止遜之美,以祛動求之累。臣愚謂弘之可 太子庶子,希林可著作郎。」即徵弘之為庶子,不就。太 祖即位,敬弘為左僕射。又陳弘之高行表於初筮,苦 節彰於莫年。今內外晏然,當修太平之化,宜招空谷, 以敦沖退之美。元嘉四年,徵為通直散騎常侍,又不 就。敬弘嘗解貂裘與之,即著以采藥。性好釣,上虞江 有一處名三石頭,弘之常垂綸於此,經過者不識之。 或問「漁師得魚賣不?」弘之曰:「亦自不得,得亦不賣。」日 夕載魚入上虞郭,經親故門,各以一兩頭置門內而 去。始寧汰川有佳山水,弘之又依巖築室。謝靈運、顏 延之並相欽重。靈運《與廬陵王義真牋》曰:「會境既豐 山水,是以江左嘉遁,並多居之。但季世慕榮,幽棲者 寡,或復才為時求,弗獲從志。至若王弘之拂衣歸耕, 踰歷三紀;孔淳之隱約窮岫,自始迄今。阮萬齡辭事 就閑,纂成先業,浙河之外,棲遲山澤,如斯而已。既遠 同羲、唐,亦激貪勵競。殿下愛素好古,常若布衣,每憶 昔聞,虛想巖穴,若遣一介,有以相存,真可謂千載盛 美也。」弘之四年卒,時年六十三。顏延之欲為作誄,書 與弘之子曇生曰:「君家高世之節,有識歸重,豫染豪 翰,所應載述。況僕託慕末風,竊以敘德為事,但恨短 筆不足盡美。」誄竟不就。曇生好文義,以謙和見稱,歷 顯位,吏部尚書、太常卿。大明末,為吳興太守。太宗初, 四方同逆,戰敗,奔會稽,歸降被宥,終於中散大夫。
朱百年
[编辑]按《宋書隱逸傳》:「朱百年,會稽山陰人也。祖愷之,晉右 衛將軍。父濤,揚州主簿。百年少有高情,親亡,服闋,㩦 妻孔氏入會稽南山,以伐樵採箬為業。以樵箬置道 頭,輒為行人所取,明旦亦復如此。人稍怪之,積久方 知是朱隱士所賣,須者隨其所堪多少,留錢取樵箬 而去。或遇寒雪,樵箬不售,無以自資,輒自搒船送妻」 還孔氏,天晴復迎之。有時出山陰為妻買繒綵三五 尺。好飲酒,遇醉或失之。頗能言理,時為詩詠,往往有 高勝之言。郡命功曹,州辟從事,舉秀才,並不就。隱跡 避人,唯與同縣孔凱友善。凱亦嗜酒,相得輒酣,對飲 盡懽。百年家素貧,母以冬月亡,衣並無絮,自此不衣 綿帛。嘗寒時就凱宿,衣悉裌布。飲酒醉眠,凱以臥具 覆之,百年不覺也。既覺,引臥具去體,謂凱曰:「綿定奇 溫。」因流涕悲慟,凱亦為之傷感。除太子舍人,不就。顏 峻為東揚州,發教餉百年穀五百斛,不受。時山陰又 有寒人姚吟,亦有高趣,為衣冠所重。義陽王昶臨州, 辟為文學從事,不起。峻餉吟米二百斛,吟亦辭之。百 年孝建元年卒山中,時年八十七。蔡興宗為會稽太 守,餉百年妻米百斛,百年妻遣婢詣郡門,奉辭固讓。 時人美之,以比《梁鴻妻》。
郭希林
[编辑]按《宋書隱逸傳》:「郭希林,武昌武昌人也。曾祖翻,晉世 高尚,不仕。希林少守家業,徵州主簿、秀才衛參軍,並 不就。元嘉初,吏部尚書王敬弘舉王弘之為太子庶 子,希林為著作佐郎,後又徵員外散騎侍郎,並不就。 十年,卒,時年四十七。子蒙亦隱居不仕。泰始中,郢州 刺史蔡興宗辟為主簿,不就。」
王素
[编辑]按《宋書隱逸傳》,「王素,字休業,琅邪臨沂人也。高祖翹
之,晉光祿大夫。素少有志行,家貧母老。初為廬陵國侍郎,母憂去職。服闋,廬陵王紹為江州,親舊勸素修宅舊居,素不答,乃輕身往東陽,隱居不仕,頗營田園 之資,得以自立,愛好文義,不以人俗累懷。世祖即位, 欲搜揚隱退,下詔曰:『濟世成務,咸達隱微,軌俗興讓, 必表清節。朕昧旦求善,思惇薄風。琅邪王素、會稽朱 百年,並廉約貞遠,與物無競,自足皋畝,志在不移,宜 加褒引,以光難進。並可太子舍人』。」大明中,太宰江夏 王義恭開府辟召,辟素為倉曹屬。太宗泰始六年,又 召為太子中舍人,並不就。素既屢被徵辟,聲譽甚高。 山中有蚿蟲,聲清長,聽之使人不厭,而其形甚醜素, 乃為《蚿賦》以自況。七年卒,時年五十四。
劉睦之 州韶
[编辑]按《宋書王素傳》,「時又有宋平劉睦之、汝南州韶、吳郡 褚伯玉,亦隱身求志。睦之居交州,除武平太守,不拜。 韶字伯和,黃門侍郎文孫也。築室湖孰之方山,徵員 外散騎侍郎,征北行參軍,不起。伯玉居剡縣,暴布山 三十餘載,揚州辟議曹從事,不就。」
關康之
[编辑]按《宋書隱逸傳》:「關康之,字伯愉,河東楊人。世居京口, 寓屬南平昌。少而篤學,姿狀豐偉。下邳趙繹以文義 見稱,康之與之友善,特進顏延之見而知之。晉陵顧 悅之難王弼《易》義四十餘條,康之申王難顧,遠有情 理。又為《毛詩義》,經籍疑滯,多所論釋。嘗就沙門支僧 納學,妙盡其能。竟陵王義宣自京口遷鎮江陵,要康」 之同行,距不應命。元嘉中,太祖聞康之有學義,除武 昌國中軍將軍,蠲除租稅。江夏王義恭、廣陵王誕臨 南徐州,辟為從事西曹,並不就。棄絕人事,守志閑居。 弟雙之為臧質車騎參軍,與質俱下,至赭圻,病卒,瘞 於水濱。康之其春得疾,困篤,小差,牽以迎喪,因得虛 勞病,寢頓二十餘年。時有閒日,輒臥論文義。世祖即 位,遣大使陸子真巡行天下,使反,薦「康之業履恆貞, 操勗清固,行信閭黨,譽延邦邑,棲志希古,操不可渝, 宜加徵聘,以潔風軌。」不見省。太宗泰始初,與平原明 僧紹俱徵為通直郎,又辭以疾。順帝昇明元年卒,時 年六十三。
南齊
[编辑]褚伯玉
[编辑]按《南齊書高逸傳》:「褚伯玉,字元璩,吳郡錢唐人也。高 祖含,始平太守。父逖,征虜參軍。伯玉少有隱操,寡嗜 欲。年十八,父為之婚,婦入前門,伯玉從後門出,遂往。 剡居瀑布山,性耐寒暑,時人比之王仲都。在山三十 餘年,隔絕人物。王僧達為吳郡,苦禮致之,伯玉不得 已,停郡信宿,裁交數言而退。寧朔將軍丘珍孫與僧」 《達書》曰:「聞褚先生出居貴館,此子滅景雲棲,不事王 侯,抗高木食,有年載矣。自非折節好賢,何以致之?昔 文舉棲冶城,安道入昌門,于茲而三焉。夫卻粒之士, 餐霞之人,乃可蹔致,不宜久羈。君當思遂其高步,成 其羽化,望其還策之日,蹔紆清塵,亦願助為譬說。」僧 達答曰:「褚先生從白雲遊舊矣。古之逸民,或留慮兒 女,或使華陰成市,而此子索然,唯朋松石,介于孤峰 絕嶺者,積數十載。近故要其來此,冀慰日夜。比談討 芝桂,借訪荔蘿,若已窺煙液,臨滄洲矣。知君欲見之, 輒當申譬。」宋孝建二年,散騎常侍樂詢行風俗,表薦 伯玉,加徵聘本州議曹從事,不就。太祖即位,手詔吳、 會二郡,以禮迎遣,又辭疾。上不欲違其志,敕于剡白 石山立「太平館」居之。建元元年卒,年八十六。常居一 樓上,仍葬樓所。孔稚珪從其受道法,為于館側立碑。
明僧紹
[编辑]按《南齊書高逸傳》,「明僧紹,字承烈,平原鬲人也。祖玩, 州治中。父略,給事中。僧紹,宋元嘉中再舉秀才,明經, 有儒術。永光中,鎮北府辟功曹,並不就。隱長廣郡嶗 山,聚徒立學。淮北沒虜,乃南渡江。明帝泰始六年,徵 通直郎,不就。昇明中,太祖為太傅,教辟僧紹及顧歡、 臧榮緒以旍幣之禮,徵為記室參軍,不至。僧紹弟慶」 符為青州,僧紹乏糧食,隨慶符之鬱洲,住弇榆山栖 雲精舍,欣玩水石,竟不一入州城。建元元年冬,詔曰: 「朕側席思士,載懷塵外。齊郡明僧紹,標志高栖,耽情 墳索,幽貞之操,宜加賁飾。」徵為正員外郎,稱疾不就。 其後與崔思祖書曰:「明居士標意可重,吾前旨竟未 達邪?小涼欲有講事,卿可至彼,具述吾意,令與慶符 俱歸。」又曰:「不食周粟,而食周薇,古猶發議,在今寧得 息談邪?」聊以為笑。慶符罷任,僧紹隨歸住江乘攝山。 太祖謂慶符曰:「卿兄高尚其事,亦堯之外臣,朕雖不 相接」,有時通夢遺僧紹竹根如意筍籜冠。僧紹聞沙 門釋僧遠風德,往候定林寺。太祖欲出寺見之,僧遠 問僧紹曰:「天子若來,居士若為相對。」僧紹曰:「山藪之 人,政當鑿坏以遁,若辭不獲命,便當依戴公故事耳。」 永明元年,世祖敕召,僧紹稱疾不肯見。詔徵國子博 士,不就,卒。子元琳,字仲璋,亦傳家業。僧紹長兄僧引, 能元言,宋世為冀州刺史。弟僧暠,亦好學,宋孝武見 之,迎頌其名,時人以為榮。泰始初,為青州刺史。慶符建元初為黃門僧引。子惠照,元徽中為太祖平南主 簿,從拒桂陽,累至驃騎中兵,與荀伯玉對領直。建元 元年,為巴州刺史,綏懷蠻蜒,上許為益州,未遷卒。
顧歡
[编辑]按《南齊書高逸傳》:「顧歡,字景怡,吳郡鹽官人也。祖赳, 晉隆安末,避亂徙居。歡年六七歲,晝甲子有簡三篇, 歡析計遂知六甲。家貧,父使驅田中雀,歡作《黃雀賦》 而歸,雀食過半。父怒欲撻之,見賦乃止。鄉中有學舍, 歡貧無以受業,於舍壁後倚聽,無遺亡者。八歲誦《孝 經》《詩論》。及長,篤志好學。母年老,躬耕誦書,夜則燃糠」 自照。同郡顧顗之臨縣,見而異之,遣諸子與遊,及孫 憲之並受經句。歡年二十餘,更從豫章雷次宗諮元 儒諸義。母亡,水漿不入口六七日,廬於墓次,遂隱遁 不仕。於剡天台山開館,聚徒,受業者常近百人。歡早 孤,每讀《詩》至「哀哀父母」,輒執書慟泣,學者由是廢《蓼 莪》篇不復講。太祖輔政,悅歡風教,徵為揚州主薄,遣 中使迎歡。及踐阼,乃至。歡稱:山谷臣顧歡上表曰:「臣 聞舉網提綱,振裘持領,綱領既理,毛目自張。然則道 德綱也,物勢目也。上理其綱則萬機時序,下張其目 則庶官不曠。是以湯武得勢,師道則祚延;秦項忽道, 任勢則身戮。夫天門開闔,自古有之,四氣相新,絺裘 代進。今火澤易位,三」靈改憲,天樹明德,對時育物,搜 揚仄陋,野無伏言。是以窮谷愚夫,敢露偏管?謹刪撰 老氏獻《治綱》一卷。伏願稽古百王,斟酌時用,不以芻 蕘棄言,不以人微廢道,則率土之賜也,微臣之幸也。 幸賜一疏,則上下交泰,雖不求民而民悅,不祈天而 天應,應天悅民,則皇基固矣。臣志盡幽深,無與榮勢, 自足「雲霞,不須祿養。陛下既遠見尋求,敢不盡言!言 既盡矣,請從此退。」是時,員外郎劉思效表陳《讜言》曰: 「宋自大明以來,漸見凋弊,徵賦有增於往,天府尤貧 於昔。兼軍警屢興,傷夷不復,戍役殘丁,儲無半菽。小 民嗷嗷,無樂生之色。貴勢之流,貨室之族。車服伎樂, 爭相奢麗;亭池第宅,競趣高華。至於山澤」之人,不敢 採飲其水草,貧富相輝,捐源尚末。陛下宜發明詔,吐 德音,布惠澤,禁邪偽,薄賦斂,省徭役,絕奇麗之賂,塞 鄭衛之倡,變曆運之化,應質文之用,不亦大哉!又彭 汴有鴟鴞之巢,青丘為狐兔之窟,虐害踰紀,殘暴日 滋,鬼泣舊泉,人悲故壤,童孺視編髮而慚生,耆老看 左衽而恥沒。陛下宜仰答「天人引領之望,下弔甿黎 傾首之勤,授鉞衛、霍之將,遺策蕭、張之師,萬道俱前, 窮山蕩谷,此即恆山不足指而傾,渤海不足飲而竭, 豈徒殘寇塵滅而已哉!」上詔曰:「朕夙旦惟夤,思弘治 道,佇夢嚴濱,垂精管庫,旰食縈懷,其勤至矣。吳郡顧 歡、散騎郎劉思效,或至自丘園,或越在冗位,並能獻 書金門,薦辭鳳闕,辨章治體,有協朕心。今出其表,外 可詳擇所宜,以時敷奏。歡近已加旍賁思效,可付選 銓序,以顯讜言。」歡東歸,上賜麈尾素琴。永明元年,詔 徵歡為太學博士,同郡顧黯為散騎郎。黯字長孺,有 隱操,與歡俱不就徵。歡晚節服食不與人通,每旦出 戶,山鳥集其掌取食,事黃老道,解《陰陽書》,為數術多 效驗。初,元嘉末出都,寄住東府,忽題柱云:「三十年二 月二十一日因東歸。」後太初弒逆,果是此年月。自知 將終,賦詩言志云:「精氣因天行,遊魂隨物化。」剋死日 卒于剡山,身體柔軟,時年六十四。還葬舊墓,木連理 出墓側。縣令江山圖表狀。世祖詔歡諸子撰歡《文議》 三十卷。佛道二家,立教既異,學者互相非毀。歡著《裔 夏論》曰:「夫辨是與非,宜據聖典。尋二教之源,故兩標 經句。」《道經》云:「老子入關之天竺維衛國,國王夫人名 曰淨妙,老子因其晝寢,乘日精入淨妙口中,後年四 月八日夜半,剖左腋而生,墜地即行七步,于是佛道 興焉。」此出《元妙內篇》。《佛經》云:「釋迦成佛,有塵劫之數, 出《法華》、無量壽。」或為國師道士,儒林之宗,出《瑞應本 起》。歡論之曰:「五帝三皇,莫不有師,國師道士,無過老 莊。儒林之宗,孰出周孔?若孔老非佛,誰則當之?」然二 經所說,如合符契,道則佛也,佛則道也,其聖則符,其 跡則反。或和光以明近,或曜靈以示遠。道濟天下,故 無方而不入;知周萬物,故無物而不為。其入不同,其 「為必異,各成其性,不易其事。」是以端委搢紳,諸華之 容;剪髮曠衣,群裔之服。擎跪磬折,侯甸之恭;狐蹲狗 踞,荒流之肅。棺殯槨葬,中夏之制;火焚水沈,西裔之 俗。全形守體,繼善之教;毀貌易性,絕惡之學。豈伊同 人,爰及異物。鳥王獸長,往往是佛。無窮世界,聖人代 興,或昭《五典》,或布三乘。在鳥而鳥鳴,在獸而獸吼,教 華而華言,化裔而裔語耳。雖舟車均于致遠,而有川 陸之節;佛道齊乎達化,而有裔夏之別。若謂其致既 均,其法可換者,而車可涉川,舟可行陸乎?今以中夏 之性,效西敵之法,既不全同,又不全異,下育妻孥,上 廢宗祀,嗜欲之物,皆以禮伸,孝敬之典,獨以法屈。悖 禮犯順,曾莫之覺,弱喪忘歸,孰識其舊?且理之可貴 者,道也;事之可賤者,俗也。捨華效裔,義將安取?若以
道邪,道固符合矣;若以俗邪,俗則大乖矣。屢見刻舷沙門,守株道士,交諍大小,互相彈射。或域道以為兩,或混俗以為一,是牽異以為同,破同以為異,則乖爭 之由,淆亂之本也。尋聖道雖同,而法有左右,始乎無 端,終「乎無末,泥洹仙化,各是一術。佛號正真,道稱正 一,一歸無死,真會無生。在名則反,在實則合。但無生 之教賒,無死之化切,切法可以進謙弱,賒法可以退 夸強。佛教文而博,道教質而精,精非麤人所信,博非 精人所能。佛言華而引,道言實而抑,抑則明者獨進, 引則昧者競前。《佛經》繁而顯,《道經》簡而幽,幽則妙門 難見,顯則正路易遵」,此二法之辨也。聖匠無心,方圓 有體,器既殊用,教亦異施。佛是破惡之方,道是興善 之術。興善則自然為高,破惡則勇猛為貴。佛跡光大, 宜以化物;道跡密微,利用為己。優劣之分,大略在茲。 夫蹲裔之儀,婁羅之辯,各出彼俗,自相聆解,猶蟲嚾 鳥聒,何足述效。歡雖同二法,而意黨道教。宋司徒袁 粲託為道人通公駮之,其略曰:「白日停光,恆星隱照, 誕降之應,事在老先,似非入關,方炳斯瑞。又老、莊、周、 孔,有可存者,依日末光,憑釋遺法,盜牛竊善,反以成 蠹,檢究源流,終異吾黨之為道耳。」西域之記,佛經之 說,俗以膝行為禮,不慕蹲坐為恭;道以三繞為虔,不 尚踞傲為「肅,豈專戎土,爰亦茲方」,襄童謁帝,膝行而 進;趙王見周,三環而止。今佛法在華,乘者常安;戒善 行交,蹈者恆通。文王造周,大伯創吳,革化外國,不因 舊俗,豈若舟車,理無代用,佛法垂化,或因或革。清信 之士,容衣不改;息心之人,服貌必變。變本從道,不遵 彼俗,教風自殊,無患其亂。孔、老、釋迦,其人或同;「觀方 設教,其道必異。孔老治世為本,釋氏出世為宗,發軫 既殊,其歸亦異,符合之唱,自由臆說。又仙化以變形 為上,泥洹以陶神為先。變形者白首還緇,而未能無 死;陶神者使塵惑日損,湛然常存。泥洹之道,無死之 地,乖詭若此,何謂其同?」歡答曰:「案《道經》之作,著自西 周;《佛經》之來,始乎東漢,年踰八」百,代懸數十。若謂黃 老雖久而濫在釋前,是呂尚盜陳恆之齊,劉季竊王 莽之漢也。《經》云「戎氣強獷」,乃復略人頰車邪?又外俗 長跽,法與華異,翹左跂右,全是蹲踞。故周公禁之于 前,仲尼戒之于後。又舟以濟川,車以征陸。佛起于外, 豈非外俗素惡邪?道出于華,豈非華風本善邪?今華 風既變,惡同外「國,佛來破之,良有以矣。佛道實貴,故 戒業可遵;外俗實賤,故言貌可棄。」今諸華士女民族 弗革,而露首偏踞,濫用外禮,云于翦落之徒,全是外 人。國有舊風,法不可變。又若觀風流教,其道必異。佛 非東華之道,道非西國之法,魚鳥異淵,永不相關,安 得老、釋二教,交行八表?今佛既東流,道亦西邁,故知 世有精麤,教有文質。然則道教執本以傾末,佛教救 末以存本。請問所異,歸在何許?若以翦落為異,則胥 靡翦落矣。若以立像為異,則俗巫立像矣。此非所歸, 歸在常住。常住之象,常道孰異?神仙有死,權便之說。 神仙是大化之總稱,非窮妙之至名。至名無名,其有 者二十七品,仙變成真,真變成神,或「謂之聖,各有九 品,品極則入空寂,無為無名。若服食茹芝,延壽萬億, 壽盡則死,藥極則枯。此修考之士,非神仙之流也。」明 僧紹正《二教論》,以為「佛明其宗,老全其生,守生者蔽, 明宗者通。今道家稱長生不死,名補天曹」,大乖老、莊 立言本理。文惠太子、竟陵王子良並好釋法,吳興孟 景翼為道士,太子召入元圃園,眾僧大會。子良使景 翼禮佛,景翼不肯。子良送《十地經》與之。景翼造《正一 論》,大略曰:《寶積》云:「佛以一音廣說法。老子云:『聖人抱 一以為天下,式一之為妙空元絕於有景,神化贍於 無窮,為萬物而無為,處一數而無數,莫之能名,強號 為一。在佛曰實相,在道曰元牝。道之大象,即佛之法 身。以』」不守之守守法身,以不執之執執大象。但物有 八萬四千行,說有八萬四千法,法乃至於無數,行亦 達於無央等級。隨緣須導,歸一歸一曰「回向」,向正即 無邪,邪觀既遣,億善日新,三五四六,隨用而施,獨立 不改,絕學無憂,曠劫諸聖,共遵斯一。老釋未始於嘗 分,迷者分之而未合。億善遍修,修遍成聖。「雖十號千 稱,終不能盡。終不能盡,豈可思議?」司徒從事中郎張 融作《門律》云:「道之與佛,逗極無二。吾見道士與道人 戰儒墨,道人與道士辯是非。昔有鴻飛天首,積遠難 亮。越人以為鳧,楚人以為乙。人目楚越,鴻常一耳。」以 示太子僕周顒。顒難之曰:「虛無法性,其寂雖同;位寂 之方,其旨則別。論所謂逗極無二者,為逗極於虛無, 當無二於法性耶?足下所宗之,本一物為鴻乙耳。驅 馳佛道,無免二末,未知高鑒緣何識本,輕而宗之,其 有旨乎?」往復文多不載,歡口不辨。善于著筆,著《三名 論》甚工,鍾會《四本》之流也。又注王弼《易》二繫,學者傳 之。始興人盧度,亦有道術,少隨張永北征,永敗鹵追 急,阻淮水不得過。度心誓曰:「若得免死,從今不復殺 生。」須臾見兩楯流來,接之得過。後隱居西昌三顧山, 鳥獸隨之。夜有鹿觸其壁,度曰:「汝壞我壁。」鹿應聲去。 屋前有池養魚,皆名呼之,魚次第來,取食乃去。遂知死年月。與親友別。永明末,以壽終。初,永明三年,徵驃 騎參軍顧惠引為司徒主簿。惠引,宋鎮軍將軍覬之 弟子也。閑居養志,不應徵辟。
臧榮緒
[编辑]按《南齊書高逸傳》:「臧榮緒,東莞莒人也。祖奉先,建陵 令。父庸民,國子助教。榮緒幼孤,躬自灌園,以供祭祀。 母喪後,乃著《嫡寢論》,掃灑堂宇,置筵席,朔朢輒拜薦 甘珍,未嘗先食。純篤好學,括東西晉為一書,紀錄志、 傳,百一十卷。隱居京口,教授南徐州,辟西曹,舉秀才, 不就。太祖為揚州,徵榮緒為主簿,不到。司徒褚淵少」 時,嘗命駕尋之。建元中,啟太祖曰:「榮緒,朱方隱者。昔 臧質在宋,以國戚出牧,彭岱引為行佐,非其所好,謝 疾求免,蓬廬守志,漏濕是安,灌蔬終老。與友關康之 沈深典素,追古著書,撰《晉史》十袠贊論。雖無逸才,亦 足彌綸一代。臣歲時往京口,早與之遇,近報其取書, 始方送出,庶得備錄渠閣,採異甄善。」上答曰:「公所道 臧榮緒者,吾甚志之。其有史翰,欲令入天祿,甚佳。」榮 緒惇愛《五經》,謂人曰:「昔呂尚奉丹書,武王致齋降位, 李釋教誡,並有禮敬之儀。」因甄明至道,乃著《拜五經 序論》。常以宣尼生庚子日陳《五經》拜之,自號被褐先 生。又以飲酒亂德,言常為誡。永明六年卒,年七十四。 初,榮緒與關康之俱隱在京口,世號為「二隱。」
何求
[编辑]按《南齊書高逸傳》,「何求,字子有,廬江灊人也。祖尚之, 宋司空。父鑠,宜都太守。元嘉末,為宋文帝挽郎,解褐 著作郎,中軍衛軍行佐,太子舍人,平南參軍,撫軍主 簿,太子洗馬,丹陽吳郡丞。清退無嗜欲。又除征北參 軍事,司徒主簿,太子中舍人。泰始中,妻亡,還吳,葬舊 墓,除中書郎,不拜。仍住吳,居波若寺,足不踰戶,人莫」 見其面。明帝崩,出奔國哀除為司空從事中郎,不就, 乃除永嘉太守。求時寄住南澗寺,不肯詣臺,乞於寺 拜受,見許。一夜忽乘小船逃歸吳,隱虎丘山。復除黃 門郎,不就。永明四年,世祖以為大中大夫,又不就。七 年卒,年五十六。初,求母王氏為父所害,求兄弟以此 無宦情。
何點
[编辑]按《南齊書高逸何求傳》:「求弟點,少不仕。宋世徵為太 子洗馬,不就,隱居東籬門卞望之墓側。性率到,好狎 人物。建元中,褚淵、王儉為宰相,點謂人曰:『我作《齊書》 已竟,贊云:『淵既世族,儉亦國華。不賴舅氏,遑卹外家』。 儉欲候之,知不可見,乃止。永明元年,徵中書郎。豫章 王命駕造門,點從後門逃去。竟陵王子良聞之曰:『豫 章王尚不屈,非吾所議』』。」遺點嵇叔夜酒杯、徐景山酒 鎗以通意。點常自得,遇酒便醉,交遊宴樂不隔也。永 元中,京師頻有軍寇,點欲結裳為褲,與崔慧景共論 佛義。其語默之跡如此。
劉虯
[编辑]按《南齊書高逸傳》:「劉虯,字靈預,南陽涅陽人也。舊族 徙居江陵。虯少而抗節好學,須得祿便隱。宋太始中, 仕至晉平王驃騎記室、當陽令。罷官歸家,靜處斷穀, 餌朮及胡麻。建元初,豫章王為荊州,教辟虯為別駕, 與同郡宗測、新野庾易並遣書禮請,虯等各修牋答, 而不應辟命。永明三年,刺史廬陵王子卿表虯及同」 郡宗測、宗尚之、庾易、劉昭五人,請加蒲車束帛之命。 詔徵為通直郎,不就。竟陵王子良致書通意,虯答曰: 「虯四節臥病,三時營灌,暢餘陰于山澤,託暮情於魚 鳥,寧非唐虞重恩,周召宏施。虯進不研機入元,無洙 泗稷館之辯;退不凝心出累,非蒙間樹下之節。遠澤 既灑,仁規先著,謹收樵牧之嫌,敬加」軾鼉之義。虯精 信釋氏,衣麤布衣,禮佛長齋,注《法華經》,自講佛義。以 江陵西沙洲去人遠,乃徙居之。建武二年,詔徵國子 博士,不就。其冬虯病,正晝有白雲徘徊檐戶之內,又 有香氣及磬聲,其日卒,年五十八。劉昭與虯同宗,州 辟祭酒從事,不就,隱居山中。
庾易
[编辑]按《南齊書高逸傳》:「庾易,字幼簡,新野新野人也。徙居 屬江陵。祖玫,巴郡太守。父道驥,安西參軍。易志性恬 隱,不交外物。建元元年,刺史豫章王辟為驃騎參軍, 不就。臨川王映臨州,獨重易,上表薦之,餉麥百斛。易 謂使人曰:『民樵採麋鹿之伍,終其解毛之衣,馳騁日 月之車,得保自耕之祿,於大王之恩亦已深矣』。辭不」 受。永明三年,詔徵太子舍人,不就。以文義自樂。安西 長史袁彖欽其風,通《書》致遺《易》,以連理机、竹翹書格 報之。建武二年,詔復徵為司徒主簿,不就,卒。
宗測
按《南齊書高逸傳》:「宗測,字敬微,南陽人,宋徵士炳孫 也。世居江陵。測少靜退,不樂人間,歎曰:『家貧親老,不 擇官而仕,先哲以為美談。余竊有惑,誠不能潛感地 金,冥致江鯉,但當用天道,分地利,孰能食人厚祿,憂 人重事乎?州舉秀才,主簿,不就。驃騎豫章王徵為參 軍,測答府召云:『何為謬傷海鳥,橫斤山木,母喪身,負土植松柏。豫章王復遣書請之,辟為參軍。測答曰:「性 同鱗羽,愛止山壑,眷戀松筠,輕迷人路,縱宕巖流,有 若狂者。忽不知老至,而今鬢已白,豈容課虛責有,限 魚慕鳥哉!」永明三年,詔徵太子舍人,不就。欲遊名山, 乃寫祖炳所畫《尚子平圖》於壁上。測長子官在京師, 知父此旨,便求祿還為南郡丞,付以家事。刺史安陸 王子敬、長史劉寅以下皆贈送之,測無所受,齎《老子》 《莊子》二書自隨。子孫拜辭悲泣,測長嘯不視,遂往廬 山,止祖炳舊宅。魚復侯子響為江州,厚遣贈遺。測曰: 「少有狂疾,尋山採藥,遠來至此。量腹而進松朮,度形 而衣薜蘿,淡然已足,豈容當此橫施。」子響命駕造之, 測避不見。後子響不告而來,奄至所住,測不得已,巾 褐對之,竟不交言,子響不悅而退。尚書令王儉餉測 蒲褥。頃之,測送弟喪還西,仍留舊宅永業寺,絕賓友, 唯與同志庾易、劉虯、宗人尚之等往來講說。刺史隨 王子降至鎮,遣別駕宗哲致勞問,測笑曰:「貴賤理隔, 何以及此?」竟不答。建武二年,徵為司徒主簿,不就,卒。 測善畫,自圖阮籍遇蘇門於行障上坐臥對之。又畫 永業佛影臺,皆為妙作。頗好音律,善《易》、老,續皇甫謐 《高士傳》三卷。又嘗遊衡山七嶺,著《衡山廬山記》。尚之 字敬文,亦好山澤,與劉虯俱以驃騎記室不仕。宋末, 刺史武陵王辟贊府,豫章王辟別駕,並不就。永明中, 與劉虯同徵為通直郎,和帝中興初,又徵為諮議,並 不就,壽終。
杜京產
按《南齊書高逸傳》:「杜京產,字景齊,吳郡錢唐人,杜子 恭元孫也。祖運,為劉毅衛軍參軍。父道,鞠州從事,善 彈棋,世傳五斗米。道至京產及子栖。京產少恬靜,閉 意榮宦,頗涉文義,專修黃老。會稽孔覬,清剛有峻節, 一見而為款交。郡召主簿,州辟從事,稱疾去。除奉朝 請,不就,與同郡顧歡同契。始寧中,東山開舍授學。建」 元中,武陵王曄為會稽太守,遣儒士劉瓛入東為曄 講說。京產請瓛至山舍講書,傾資供待。子栖躬自屣 履為瓛,生徒下食,其禮賢如此。孔稚珪、周顒、謝𤅢並 致書以通慇懃。永明十年,稚珪及光祿大夫陸澄、祠 部尚書虞悰、太子右率沈約、司徒右長史張融表薦 京產曰:「竊見吳郡杜京產,潔靜為心,謙虛成性,通和 發於天挺,敏達表於自然,學遍元儒,博通《史》子,流連 文藝,沈吟道奧。泰始之朝,掛冠辭世,遁捨家業,隱於 太平。葺宇窮巖,採芝幽澗,耦耕自足,薪歌有餘,確爾 不群,淡然寡慾,麻衣藿食,二十餘載,雖古之志士,何 以加之。謂宜釋巾幽谷,結組登朝,則嵒谷含懽,薜蘿 起抃矣。」不報。建武初,徵員外散騎侍郎。京產曰:「莊生 持釣,豈為白璧所回。」辭疾不就。年六十四,永元元年 卒。會稽孔道徵守志業不仕,京產與之友善。永明中, 會稽鍾山有人姓蔡,不知名,山中養鼠數十頭,呼來 即來,遣去便去,言語狂易,時謂之「謫仙。」不知所終。
沈驎士
按《南齊書高逸傳》:「沈驎士,字雲禎,吳興武康人也。祖 膺期,晉大中大夫。驎士少好學,家貧,織簾誦書,口手 不息。宋元嘉末,文帝令尚書僕射何尚之抄撰五經, 訪舉學士,縣以驎士應選。尚之謂子偃曰:『山藪故有 奇士也』。少時,驎士稱疾歸鄉,更不與人物通。養孤兄 子義,著鄉曲。或勸驎士仕,答曰:『魚縣獸檻,天下一契, 聖人。元悟所以每履吉先。吾誠未能景行坐忘,何為 不希企日損』。」乃作《元散賦》以絕世。太守孔山士辟,不 應。宗人徐州刺史曇慶、侍中懷文、左率勃來候之,驎 士未嘗答也。隱居餘干吳差山,講經教授,從學者數 十百人,各營屋宇,依止其側。驎士重陸機《連珠》,每為 諸生講之。征北張永為吳興,請驎士入郡。驎士聞郡 後堂有好山水,乃住停數月。永欲請為功曹,使人致 意。驎士曰:「明府德履沖素,留心山谷,民是以被褐負 杖,忘其疲病。必欲飾渾沌,以蛾眉,冠越客於文冕。走 雖不敏,請附高節,有蹈東海而死爾。」永乃止。昇明末, 太守王奐上表薦之,詔徵為奉朝請,不就。永明六年, 吏部郎沈淵、中書郎沈約又《表薦驎士義行》曰:「吳興 沈驎士,英風夙挺,峻節早樹,貞粹稟于天然,綜博生 乎篤習。家世孤貧,藜藿不給,懷書而耕,白首無倦,挾 琴採薪,行歌不輟。長兄早卒,孤姪數四,攝尫鞠稚,吞 苦推甘,年踰七十,業行無改。元嘉以來,聘召仍疊,玉 質踰潔,霜操日嚴。若使聞政王庭,服道槐掖,必能孚 朝規於邊鄙,播聖澤於荒垂。」詔又徵為太學博士。建 武二年,徵著作郎,永元二年,徵太子舍人,並不就。驎 士負薪汲水,并日而食,守操終老,篤學不倦。遭火燒 書數千卷,驎士年過八十,耳目猶聰明,以火故抄寫, 燈下細書,復成二三千卷,滿數十篋,時人以為養身 靜嘿之所致也。著《周易》兩繫、《莊子內篇訓》「注《易經》《禮 記》《春秋》《尚書》《論語》《孝經》《喪服》《老子要略》數十卷。」以楊 王孫皇甫謐深達生死,而終禮矯偽,乃自作終制,年 八十六卒。同郡沈儼之字士恭,徐州刺史曇慶子,亦 不仕,徵太子洗馬,永明元年徵中書郎。三年,又詔徵前南郡國常侍沈顗為著作郎,建武二年徵太子舍 人,永元二年徵通直郎。顗字處默,宋領軍寅之兄孫 也。
吳苞
按《齊書高逸傳》:「吳苞,字天蓋,濮陽鄄城人也。儒學,善 《三禮》及老莊。宋泰始中,過江,聚徒教學,冠黃葛巾,竹 麈尾,蔬食二十餘年。隆昌元年詔曰:『處士濮陽吳苞, 栖志窮谷,秉操貞固,沈精味古,白首彌厲。徵太學博 士,不就。始安王遙光右衛江祏於蔣山南為立館。自 劉瓛卒後,學者咸歸之,以壽終』。」魯國孔嗣之,字敬伯, 宋世與太祖俱為中書舍人並非所好自廬陵郡去 官隱居鍾山朝廷以為太中大夫建武三年卒。
徐伯珍
按《南齊書高逸傳》:「徐伯珍,字文楚,東陽太末人也。祖 父並郡掾史。伯珍少孤貧,書竹葉及地學書。山水暴 出,漂溺宅舍,村鄰皆奔走,伯珍累床而止,讀書不輟。 叔父璠之與顏延之友善,還祛蒙山立精舍講授。伯 珍往從學,積十年,究尋經史,遊學者多依之。太守琅 邪王曇生、吳郡張淹並加禮辟,伯珍應召便退,如此」 者凡十二焉。徵士沈儼造膝談論,申以素交。吳郡顧 歡擿出《尚書》滯義,伯珍訓答,甚有條理,儒者宗之。好 釋氏老莊,兼明道術。歲常旱,伯珍筮之,如期雨澍。舉 動有禮,過曲木之下,趨而避之。早喪妻,晚不復重娶, 自比曾參。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謂之「九巖山」,後漢 龍丘萇隱處也。山多龍鬚檉柏,望之五采,世呼為「婦 人巖。」二年,伯珍移居之,門前生梓樹,一年便合抱。館 東石壁,夜忽有赤光洞照,俄爾而滅,白雀一雙,栖其 戶牖,論者以為隱德之感焉。永明二年,刺史豫章王 辟議曹從事,不就。家甚貧窶。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對, 時人呼為「四皓。」建武四年卒,年八十四。受業生凡千 餘人。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