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第143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理學彙編 文學典 第一百四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四十三卷
理學彙編 文學典 第一百四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一百四十三卷目錄

 制誥部紀事

文學典第一百四十三卷

制誥部紀事[编辑]

《尚書仲虺之誥》成湯放桀于南巢,惟有慚德,曰:「予恐 來世以台為口實。」仲虺乃作誥。「以諸侯相天子會 同」曰「誥。」

《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誕告萬方。王曰:嗟!爾萬方 有眾,明聽予一人誥。」

《大誥序》:「武王崩,三監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將黜殷, 作《大誥》。」

《康誥序》:「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餘民封康叔,作《康 誥》。」

《酒誥傳》:康叔監殷民,殷民化紂嗜酒,故以戒《酒誥》。 《召誥序》:「成王在豐,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誥》。」 《洛誥序》:「召公既相宅,周公往營成周,使來告卜,作《洛 誥》。」

《康王之誥序》:「康王既尸天子,遂誥諸侯,作《康王之誥》。」 《漢書·武帝本紀》:「元狩六年夏四月乙巳,廟立皇子閎 為齊王,旦為燕王,胥為廣陵王,初作誥。」服虔曰:「誥 敕王,如《尚書》諸誥也。」

《周書文帝本紀》:魏恭帝元年夏四月,帝大饗群臣。魏 史柳虯執簡書於朝曰:「廢帝,文皇帝之嗣子,年七歲。 文皇帝託於安定公曰:『是子才由於公,不才亦由於 公,宜勉之』。公既受茲重寄,居元輔之任,又納女為皇 后,遂不能訓誨有成,致令廢黜,負文皇帝付屬之意。 此咎非安定公而誰?」太祖乃令太常盧辯作告諭公 卿曰:「嗚呼!我群后暨眾士,維文皇帝以襁褓之嗣託 於予,訓之誨之,庶厥有成,而予罔能革變厥心,庸暨 乎廢,墜我文皇帝之志。嗚呼!茲咎予其焉避?予實知 之,矧爾眾人之心哉!惟予之顏,豈惟今厚,將恐來世 以予為口實。」

《蘇綽傳》:「自有晉之季,文章競為浮華,遂成風俗。太祖 欲革其弊,因魏帝祭廟,群臣畢至,乃命綽為大誥,奏 行之。自是之後,文筆皆依此體。」

《唐書溫彥博傳》:「彥博善辭令,每問四方風俗,臚布誥 命,若成誦然。」

《岑文本傳》:「文本擢中書舍人,時顏師古為侍郎,自武 德以來,詔誥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號善職,而 敏速過之。或策令叢遽,敕吏六七人泚筆待分,口占 授成,無遺意。師古以譴罷,溫彥博為請曰:『師古練時 事,長於文誥,人少逮者,幸得復用』。帝曰:『朕自舉一人, 公毋憂』。」乃授文本侍郎,專典機要,封江陵縣子。 《張說傳》:「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帝好文辭,有所為必 令視草。」

《蘇頲傳》:頲加知制誥,給政事食,給食自頲始。時李乂 對掌書命,帝曰:「前世李嶠、蘇味道文擅當時,號蘇李。 今朕得頲及乂,何愧前人哉!」

《李乂傳》:乂知制誥,與宋璟等同典選事,請謁不行,時 人語曰:「李下無蹊徑。」改黃門侍郎,封中山郡公,制敕 不便輒駮正。

《賈曾傳》:開元初,復拜中書舍人,曾固辭,議者謂中書 乃曹司,非官稱,嫌名,在禮不諱。乃就職,與蘇晉同掌 制誥,皆以文辭稱,時號蘇賈。子至字幼鄰,擢明經第, 解褐單父尉。從元宗幸蜀,拜起居舍人,知制誥。帝傳 位,至當譔冊,既進槁,帝曰:「昔先天誥命,乃父為之辭。 今茲命冊,又爾為之。兩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謂 繼美矣。」至頓首嗚咽流涕。

《許景先傳》:景先與齊澣、王丘、韓休、張九齡更知制誥, 以雅厚稱。張說曰:「許舍人之文,雖乏峻峰激流,然詞 旨豐美,得中和之氣。」

《孫逖傳》:「開元間蘇頲、齊澣、蘇晉、賈曾、韓休、許景先及 逖典詔誥,為代言最,而逖尤精密。張九齡視其草,欲 易一字,卒不能也。」

《于卲傳》:「卲知制誥,進禮部侍郎,朝有大典冊,必出其 手。」

《崔元翰傳》:「元翰拜禮部員外郎。竇參秉政,引知制誥。 其訓辭溫厚,有典誥風。」

《權德輿傳》:「德輿遷起居舍人,兼知制誥,進中書舍人。 當是時,帝親攬庶政,重除拜,凡命諸朝,皆手制中下。 始德輿知制誥,而徐岱給事中,高郢為舍人。居數歲, 岱卒,郢知禮部,德輿獨直兩省,數旬一還舍。乃上書 言:『左右掖垣,承天子誥命,奉行詳覆,各有攸司。舊制

分曹十員,以相防檢,大抵事有所壅,則吏得為非。四
考證
方聞者,或以朝廷為乏士,要重之司,不宜久廢。帝曰:

「非不知卿之勞,但擇如卿者未得其人耳。」

《楊炎傳》:炎遷中書舍人,與常袞同時知制誥。袞長於 除書,而炎善德音,自開元後,言制詔者,稱「常楊」云。 《鄭絪傳》:絪遷中書舍人。德宗自興元還,置六軍,統軍 視六尚書,以處功臣。除制用白麻付外,又廢宣威軍, 益左右神策,以監軍為中尉。寶文場恃功,陰諷宰相 進擬如統軍比。絪當作制,奏言天子封建,或用宰相, 以「白麻署制付中書門下,今以命中尉,不識陛下特 以寵文場耶?遂著為令也。」帝悟,謂文場曰:「武德、貞觀 時,中人止內侍,諸衛將軍同正賜緋者無幾。自魚朝 恩以來,無復舊制。朕今用爾不謂私,若麻制宣告,天 下謂爾脅我為之。」文場叩頭謝,更命中書作詔,并罷 統軍用麻矣。明日,帝見絪曰:「宰相不能拒,中人得卿 言乃悟。」

《高郢傳》:郢恭慎不與人交,常掌制誥,家無留槁。或勸 盍如前人傳制集者,答曰:「王言不可藏私家。」

《陽城傳》:德宗欲相裴延齡,城顯語曰:「延齡為相,吾當 取白麻壞之,哭於庭。」帝不相延齡,城力也。

《令狐楚傳》:「憲宗時,累擢職方員外郎,知制誥。其為文, 於牋奏制令尤善,每一篇成,人皆傳諷。皇甫鎛以言 利幸,與楚、蕭俛皆厚善,故薦於帝。帝亦自聞其名,召 為翰林學士,進中書舍人。方伐蔡,久未下,議者多欲 罷兵,帝獨與裴度不肯赦。元和十二年,度以宰相領 彰義節度使。楚草制,其辭有所不合,度得其情,時宰」 相李逢吉與楚善,皆不助度,故帝罷逢吉,停楚學士, 但為中書舍人。俄出為華州刺史。後他學士比比宣 事不切旨,帝抵其草,思楚之才。

《武儒衡傳》:儒衡論議勁正,有風節,且將大用,宰相令 狐楚忌之,會以狄兼謨為拾遺,楚自草制,引武后革 命事,盛推仁傑功,以指切儒衡,且沮止之。儒衡泣見 上曰:「臣祖平一,當天后時,避仕終老,不涉於累。」帝慰 勉之。自是薄楚為人也。

《王佖傳》:「元和中,佖拜朔方靈鹽節度使。吐蕃欲作烏 蘭橋以過師,積材河曲,朔方府常遣兵發其木,委於 河,故莫能成。及佖至,虜知其寡謀,乃厚賂之而亟遂 功,築月城以守。自是虜歲入為寇,朔方乘障不暇,人 以咎佖。在鎮檢下亡術,猜忌多殺人。召還為右衛將 軍。故事,將相除徙,皆內出制,故號『白麻』。」至佖以責罷, 遂中書進制久之卒。

《元稹傳》:「稹擢祠部郎中,知制誥,變詔書體務,純厚明 切,盛傳一時。」

《王涯傳》:「涯文有雅思,永貞、元和間,訓誥溫麗,多所槁 定。」

《王仲舒傳》:「穆宗立,每言仲舒之文可思,最宜為誥,有 古風,召為中書舍人。」

《崔群傳》:穆宗立,以吏部侍郎召之,勞曰:「我為太子,卿 力也。」群曰:「此先帝意,臣何力焉。且陛下向為淮西節 度使,臣起制草,其言有能辨南陽之牘,允符東海之 貴。先帝然之,則傳付久矣。」俄拜御史大夫。

《封敖傳》:敖為翰林學士,劉稹平李德裕,以定策功進 太尉。時敖草其制曰:「謀皆予同,言不它惑。」德裕以能 明,專任己以成功,謂敖曰:「陸生恨文不迨意,如君此 等語豈易得邪?」解所賜玉帶贈之。

《韓偓傳》:「偓至鳳翔,過兵部侍郎,進承旨。宰相韋貽範 母喪,詔還位,偓當草制,上言:貽範處喪未數月,遽使 視事,傷孝子心。今中書事一相可辦。陛下誠惜貽範 才,俟變縗而召可也。何必使出峨冠廟堂,入泣血柩 側。毀瘠則廢務,勤恪則忘哀,此非人情可處也。學士 使馬從皓逼偓求草,偓曰:『腕可斷,麻不可草』。從皓曰: 『君求死耶』?」偓曰:「吾職內署,可默默乎?」明日,百官至而 麻不出,宦侍合譟。茂貞入見帝曰:「命宰相而學士不 草麻,非反邪?」艴然出。姚洎聞曰:「使我當直,亦繼以死。」 既而帝畏茂貞,卒詔貽範還相,洎代草麻。

《大唐新語》:「張說獨排太平之黨,請太子監國,平定禍 亂,迄為宗臣。前後三秉大政,掌文學之任幾三十年, 為文思精,老而益壯,尤工大手筆,善用所長,引文儒 之士以佐王化。得僧一行贊明陰陽律曆,以敬授人。 時封太山,祠睢上,舉闕禮謁五陵,開集賢,置學士,功 業恢博,無以加矣。尚然諾於君臣朋友之際,大義甚」 篤。及薨,元宗為之罷元會。制曰:「弘濟艱難,參其功者 時傑;經緯禮樂,贊其道者人師。式瞻而百度允釐,既 往而千載貽範。台衡軒鼎,垂黼藻於當年;徽策寵章, 播芳蕤於後葉。故尚書左丞相、燕國公說,星象降靈, 雲龍合契,元和體其沖粹,妙有釋其頤至,挹而莫測, 仰之彌高。釋義探《繫表》之微,英詞鼓」天下之動。昔傳 《風諷》,綢繆歲華。含舂谷之聲,和而必應;蘊泉源之智, 啟而斯沃。授命與國,則天衢以通;濟同以和,則朝政 惟允。司鈞總六官之紀,端揆為萬邦之式。方弘風緯 俗,返本於上古之初;而邁德振仁,不臻於中壽之福。 「吁嗟不憖,既喪斯文;宣室餘談,洽若在耳。玉殿遺草宛然留跡。言念忠賢,良深震悼。是用當宁撫几,臨樂 撒懸」,罷稱觴之儀,遵往禭之禮。可贈太師,賻物五百 段,禮有加等,儒者榮之。

《東觀奏記》:「敕,鄉貢進士溫廷筠,早隨計吏,夙著雄名, 徒負不羈之才,罕有適時之用。放騷人於湘浦,移賈 誼於長沙,尚有前席之期,未爽抽毫之思。可隨州隋 縣尉,舍人裴坦之詞也。」廷筠字飛卿,彥博之裔孫也。 詞賦詩篇,冠絕一時,與李商隱齊名,時號溫李。連舉 進士,竟不中第,至是謫為九品吏。進士紀唐夫嘆廷 筠之冤,贈之詩曰:「鳳凰詔下雖承命,鸚鵡才高卻累 身。」人多諷誦上明主也,而廷筠反以才廢制,中自引 騷人長沙之事,君子譏之。

《世說補》:李甘為侍御史,鄭注求入相,甘言於朝曰:「宰 相代天理物,注何人,敢茲叨竊?白麻若出,吾必壞之。」 《玉泉子》:崔珙為東都留守,判尚書省事,中書舍人崔 荊為庶子,分務謁珙,珙不為見。荊乃求與珙素善者, 使候問之,怒不已。他日因酒酣,復詰之,居守益忿,曰: 「誓不與此人相面。且人為文詞言語,豈可以珙兄弟 作假對耶?」荊終不諭,親族咸憂慄不安。甥姓中有穎 悟者,探取《荊文集》詳之。乃掌制日,貶崔球為撫州郡 丞,云:「夤緣鴈序,鼓扇澆風。」荊因爾感疾。

《東觀奏記》:上每命相,盡出睿旨,人無知者。一日制詔: 「樞密院兵部侍郎、判度支蕭鄴可同中書門下平章 事,仰指揮學士院降麻處分。」樞密使王歸長、馬公儒 以鄴先判度支,再審聖旨,未審落下,為復仍舊。上意 貴迎。《蕭也乃》宸翰付學士院戶部侍郎判戶部事 崔慎由可工部尚書平章事落下判戶部事。宸斷如 此。

武昌軍節度使。苗名與廷裕家諱同責同子嚴不避馬,擒至 幕,笞其背,嚴母詣闕稱冤,苗貶江州司馬,制曰:「避馬 雖乖於嚴敬,鞭人合顧於簪纓。」舍人楊紹復之詞也。 苗自此為清議所薄。

大中九年正月十九日,制曰:「『朝議郎、守尚書刑部郎 中、柱國、賜緋魚袋唐枝,將仕郎、守尚書職方員外郎 裴庭裕,早以科名,薦由臺閣,聲猷素履,亦有可嘉。昨 者,吏部以爾秉心精專,請委考覈,而臨事或乖於公 當,物議遂至於沸騰,豈可尚列彌綸?是宜並分符竹, 善綏凋瘵,以補悔尤。枝可虔州刺史,散官勳封如故; 裴可申州刺史,散官如故』。舍人杜德公之詞也。」 《全唐詩話》:「鄭畋字台文。懿宗朝,韋保衡路巖忌宰相 劉瞻,誣以罪,黜為荊南節度。畋為制詞云:『早以文學, 疊中殊科,風稜甚高,恭謹無玷』。又云:『安數畝之居,仍 非己有;卻四方之賄,惟恐人知』。」韋路大怒,貶畋為梧 州刺史,責劉驩州司戶。命舍人李庚為詞,深文痛詆, 必欲加害。屬懿宗厭代,僖宗立,蕭倣輔政,舉瞻自代, 召歸朝廷。至湖南,庚典是郡,出迎江次牌亭致酒,瞻 唱《竹枝詞》送庚酒,命庚酬和,庚曰:「不嫺音律。」瞻曰:「君 應只解為制詞也。」是夕,庚飲鴆而卒。

《會要》:「景福二年,以李磎為相。宣制日,知制誥劉崇魯 抱其麻而哭之,乃授磎太子少師。」

《北夢瑣言》:「劉崇望兄弟五人,內四人皆登進士第,仕 至將相丞郎。其元昆、崇彝不及第,官至省郎。生五男, 每院各與一人為後。崇彝留一男,少有才思,一旦心 疾,惟染翰草制誥,褒貶朝中卿相,咸摭其實,骨肉間 懼聞于外,旋取燼之,宛為掌誥之美,竟廢于時。」 亂離以來,官爵過濫,封王作輔,狗尾續貂。天成初,桂 州節度觀察使馬爾,即湖南馬殷之弟,本無功德,品 秩已高。制詞云:「爾名尊四輔,位冠三師,既非品秩升 遷,難以井田增益。」此要語也。議者以名器假人至此, 賈誼所以長歎息也。

《五代史劉岳傳》:「岳,唐明宗時為吏部侍郎。故事,吏部 文武官告身,皆輸朱膠紙軸錢,然後給,其品高者則 賜之,貧者不能輸錢,往往但得敕牒而無告身。五代 之亂,因以為常,官卑者無復給告身,中書但錄其制 辭,編為敕甲。岳建言,以為制辭或任其材能,或褒其 功行,或申以訓誡,而受官者既不給告身,皆不知受 命之所以然,非王言所以告詔也。請一切賜之。」由是 百官皆賜告身,自岳始也。

《崔梲傳》:「梲為翰林學士。晉高祖時,以戶部侍郎為學 士承旨,權知天福二年貢舉。初,梲為學士,嘗草制,為 宰相桑維翰所改。梲以唐故事,學士草制,有所改者, 當罷職,乃引經據爭之。維翰頗不樂。而梲少專於文 學,不能涖事,維翰乃命梲知貢舉,梲果不能舉職。時 有進士孔英者,素有醜行,為當時所惡。梲既受命,往」 見維翰。維翰素貴,嚴尊而語簡,謂梲曰:「孔英來矣。」梲 不諭其意,以謂維翰以孔英為言,乃考英及第。物議 大以為非,即罷學士。

《九國志》:「南唐韓熙載為和州司馬,久之,召為中書舍 人,乃始親制誥,典雅有元和之風。」

《十國春秋·吳太祖世家》:「天復二年冬十月,李儼至揚 州,吳王始建制敕院,每有封拜,輒以告儼,於紫極宮元宗像前陳制書,再拜然後下。」

《後蜀李昊傳》:「昊自言唐相紳之後。後主與江南通好, 遣使者趙季札往聘,購得李紳武宗朝入相制書,還 以遺昊。昊結綵樓置其中,盡召成都聲伎,昊朝服前 迎歸第,大會賓客宴飲,所費不貲。以帛二千匹謝季 札。」

《宋史李穆傳》:「穆拜左拾遺,知制誥。五代以還,詞令尚 華靡,至穆而獨用雅正,悉矯其弊。」

《梁周翰傳》:「乾德中,獻《擬制》二十編,擢為右拾遺。」 《錢氏世家》:「忠獻王佐長子昱,獻《太平興國錄》,求換臺 省官。令學士院召試制誥三篇,改祕書監,判尚書都 省。」

《韓丕傳》:「丕字太簡,為職方員外郎,知制誥。雍熙初,加 虞部郎中。二年,與賈黃中、徐鉉同知貢舉。丕屬思艱 澀,及典書命,傷於稽緩。宰相宋琪性褊急,常加督責, 或申以諧謔,丕不能平。又舍人王祐以前輩負氣,每 陵轢面折之。丕乃表求外郡,出知虢州。」

《王旦傳》:「旦拜右正言知制誥。初,父祜以宿名久掌書 命,旦不十年繼其任,時論美之。」

《劉筠傳》:「筠字子儀,大名人。知制誥,加史館修撰,出知 鄧州,徙陳州。還糾察在京刑獄,知貢舉,遷尚書兵部 員外郎,復請鄧州。未行,進翰林學士。初,筠嘗草丁謂 與李迪罷相制,既而謂復留,令別草制。筠不奉詔,乃 更召晏殊。筠自院出,遇殊樞密院南門,殊側面而過, 不敢揖,蓋內有所愧也。」

《陳從易傳》:「從易知制誥。初,景德後文士以雕靡相尚, 一時學者鄉之,而從易獨守不變,與楊大雅相厚善, 皆好古篤行。時朝廷矯文章之弊,故並進二人以風 天下。兼史館修撰。」

《丁謂傳》:仁宗即位,進司徒兼侍郎,為山陵使。寇準、李 迪再貶,謂取制草改曰:「當醜徒干紀之際,屬先皇違 豫之初,罹此震驚,遂至沈劇。」凡與準善者,盡逐之。 《王堯臣傳》:堯臣以文學進,典內外制十餘年,其為文 詞溫麗。

《楊察傳》:「察字隱甫,幼孤,七歲始能言。母頗知書,嘗自 教之,敏於屬文。其為制誥,初若不用意,及槁成,皆雅 緻有體,當世稱之。」

《張瓌傳》:瓌知制誥,草故相劉沆贈官制,頗言附會取 顯位。沆子瑾帥子弟婦女衰絰詣闕,哭訴瓌挾私怨, 且醜詆其人。執政以褒贈乃恩典,瓌不當為貶詞。出 知黃州。然瑾亦竟不敢請父諡。

《劉瑾傳》:「瑾字元忠,吉州人,沆之子也。第進士,為館閣 校勘。沆亡,得褒贈。知制誥。張瓌草詞,語涉譏貶,瑾泣 涕不能食,闔門衰絰,邀宰相自言。朝廷為改書,命黜 瓌為州。瑾亦坐衰服入公門罷職,沒喪不就官,丐守 墳墓。王素為請,以伸孝子之志,詔復職。」

《王巖叟傳》:「巖叟為文,語省理該,深得制誥體。」

《董敦逸傳》:「元祐六年,敦逸召為監察御史。同御史黃 慶基言:蘇軾昔為中書舍人,制誥中指斥先帝事,其 弟轍相為表裏,以紊朝政。宰相呂大防奏曰:敦逸、慶 基言,軾所撰制詞,以為謗毀先帝。臣竊觀先帝聖意, 本欲富國強兵,鞭撻不庭,一時群臣將順太過,故事 或失當。及太皇太后與皇帝臨御,因民所欲,隨事捄 改,蓋事理當然爾。昔漢武帝好用兵,重斂傷民;昭帝 嗣位,博採眾議,多行寢罷;明帝尚察,屢興慘獄;章帝 改之以寬厚,天下悅服,未有以為謗毀先帝者也。至 如本朝真宗即位,弛放逋欠,以厚民財;仁宗即位,罷 修宮觀,以息民力。凡此皆因時施宜,以補助先朝闕 政,亦未聞當時士大夫有以為謗毀先帝者也。比惟 元祐以來,言事官用此以中傷士人,兼欲動搖朝廷, 意極不善。」轍復奏曰:「臣昨日取兄軾所撰《呂惠卿告》 觀之,其言及先帝者,有曰:『始以帝堯之仁,姑試伯鯀; 終然孔子之聖,不信宰予』。兄軾亦豈是謗毀先帝者 邪?臣聞先帝末年,亦自深悔已行之事,但未暇改爾。 元祐改更,蓋追述先帝美意而已。」宣仁后曰:「先帝追 悔往事,至於泣下。」大防曰:「先帝一時過舉,非其本意。」 宣仁后曰:「皇帝宜深知。」於是敦逸、慶基並罷。

《鄧潤甫傳》:「潤甫知成都府,召復翰林學士,兼掌皇子 閤牋記。一時制作,獨倚潤甫焉。哲宗立,惟潤甫在院, 一夕草制二十有二。進承旨,修撰《神宗實錄》。以母喪 去,終制為吏部尚書。梁燾論其草蔡確制,妄稱有定 策功,乃以龍圖閣學士知亳州。」

《林希傳》:希,紹聖初進寶文閣直學士,知成都府。道闕 下,會哲宗親政,章惇用事,嘗曰:「元祐初,司馬光作相, 用蘇軾掌制,所以能鼓動四方,安得斯人而用之。」或 曰「希可。」惇欲使希典書命,逞毒於元祐諸臣,且許以 為執政。希亦以久不得志,將甘心焉,遂留行。復為中 書舍人,修《神宗實錄》兼侍讀。哲宗問神宗殿曰:「宣光 前代有此名乎?」希對曰:「此石勒殿名也。」乃更為顯承。 時方推明紹述,盡黜元祐群臣,希皆密豫其議,自司 馬光、呂公著、大防、劉摰、蘇軾、轍等數十人之制,皆希為之詞,極其醜詆。至以老姦擅國之語陰斥宣仁,讀 者無不憤歎。一日,希草制罷,擲筆於地曰:「壞了名節 矣。」遷禮部、吏部尚書、翰林學士,擢同知樞密院。始,惇 疑曾布在樞府間己,使希為貳,以相伺察。希日為布 所誘,且怨惇不引為執政,遂叛惇。會邢恕論希罪,惇 因并去之。罷知亳州,移杭州,布不能救也。旋以端明 殿學士知太原府。徽宗立,徙大名,上《河東邊計》三策, 朝廷以其詞命醜正之罪,奪職知揚州。

《韓駒傳》:「宣和六年,遷中書舍人兼修國史。入謝上曰: 『近年為制誥者,所褒必溢美,所貶必溢惡,豈王言之 體?且盤誥具在,寧若是乎』?駒對:『若止作制誥,則粗知 文墨者皆可為。先帝置兩省,豈止使行文書而已』?上 曰:『給事實掌封駮』。駒奏:舍人亦許繳還詞頭。上曰:『自 今朝廷事有可論者,一切繳來』。」尋兼權直學士院。制 詞簡重,為時所推。

《張閣傳》:「閣字臺卿,為翰林學士。嘗夜盛寒,草制槁進, 帝猶坐賞其警敏,賜詩以為寵。京免相,閣當制,歷數 其過,詞語遒拔,人士多傳誦之。」

《劉一止傳》:一止字行簡,歷敷文閣待制,致仕。博學無 不通,為文不事纖刻,制誥坦明有體,書詔一日數十 輒辦。嘗言:「訓誥者,賞善罰惡詞也,豈過情溢美、怒鄰 罵坐之為哉!其草《顏魯公孫特命官制》甚偉。帝歎賞, 為手書之。」

《趙鼎傳》:「鼎為文渾然天成,凡高宗處分軍國機事,多 其視草。」

《綦崇禮傳》:「崇禮字叔厚,高密人,為起居郎,攝給事中, 召試政事堂,為制誥三篇,不淹晷而就,辭翰奇偉,拜 中書舍人,賜三品服,進用之速,近世所未有,高宗猶 以為得之晚,車駕如平江,有旨鄒浩追復龍圖閣待 制。崇禮當行詞,推帝所以褒恤遺直之意,有曰:處心 不欺,養氣至大,言期寤意,引裾嘗犯於雷霆,計不顧」 身,去國再遷於嶺徼。群臣動色,志士傾心。又曰:「英爽 不忘,想生氣之猶在;姦諛已死,知朽骨之尚寒。」同列 推重

《汪藻傳》:高宗時,拜翰林學士。帝以所御白團扇,親書 「紫誥仍兼綰,黃麻似六經」十字以賜,縉紳艷之。屬時 多事,詔令類出其手。工儷語,多著述,所為制詞,人多 傳誦。

《曾覿傳》:覿加少保醴泉觀使,時周必大當草制,人謂 其必不肯從,及制出,乃有「敬故在尊賢之上」之語,士 論惜之。

《周必大傳》:必大教授建康府,除太學錄,召試館職,高 宗讀其策曰:「『掌制手也』。後除祕書少監,兼直學士院, 兼領史職。鄭聞草必大制,上改竄其末,引漢宣帝事。 必大因奏曰:『陛下取宣帝之言,親制贊書,明示好惡。 臣觀西漢所謂社稷臣,乃鄙朴之周勃,少文之汲黯, 不學之霍光。至於公孫弘、蔡義、韋賢,號曰儒者,而持』」 祿保位。故宣帝謂俗儒不達時宜,使宣帝知真儒,何 至雜霸哉?願平心察之,不可有輕儒名。上喜其精洽, 欲與之日夕論文。必大在翰林六年,制命溫雅,周盡 事情,為一時詞臣之冠。

《熊克傳》:克以校書郎累遷學士院權直,孝宗御選德 殿,召諭曰:「卿制誥甚工,且有體,自此燕閒可論治道 也。」

《倪思傳》:「思字正甫,湖州歸安人。乾道二年進士,中博 學宏詞科,累遷祕書郎,除著作郎,翰林權直。光宗即 位,典冊與尤袤對掌故事。行三制,並宣學士,上欲試 思能否,一夕併草除公師四制,訓詞精敏,在廷誦歎。 思知鎮江府,移福州,彌遠拜右丞相,陳晦草制,用昆 命元龜語,思嘆曰:『董賢為大司馬,冊文有允,執厥中』」 一言,蕭咸以為堯禪舜之文,長老見之,莫不心懼。今 制詞所引,此舜、禹揖遜也,天下有如蕭咸者,讀之得 不大駭乎?乃上省牘,請貼改麻制。詔下,分析彌遠,遂 除晦殿中侍御史。即劾思藩臣僭論麻制,鐫職而罷, 自是不復起矣。

《蔡幼學傳》。幼學以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內外制皆 溫醇雅厚得體,人多稱之。除刑部侍郎,改吏部,仍兼 職。趙師𢍰除知臨安府,𢍰辭。故事,當有不允詔。幼學 言:「師𢍰以媚權臣進官,三尹京兆,狼籍無善狀,詔必 出褒語,臣何辭以草?」命遂寢。改兼侍讀,師𢍰命乃下。 樓鑰傳鑰,擢起居郎兼中書舍人,代言坦明,得制誥 體,後遷吏部尚書,兼翰林侍講,年過七十,精敏絕人, 詞頭下立進草,院吏驚詫。

《應傳》:㒡直學士院,理宗一夕召㒡草麻,夜四鼓,五 制皆就。帝奇其才,遷吏部侍郎,仍兼職,進翰林學士。 《許應龍傳》:應龍遷國子祭酒,兼學士院權直。是日,罷 鄭清之、喬行簡制,應龍所草也。翼日,文德殿宣布畢, 帝遣中使召應龍諭之曰:「草制甚善。」應龍復謝曰:「臣 聞昔人有言,進人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今 二相乞罷機政,與陛下體貌大臣之意,兩盡其美可

也。」帝善之
考證
《東軒筆錄》:陶穀自五代至國初,文翰為一時之冠。然

其為人傾險狠媚,自漢初始得用,即致李崧赤族之 禍,由是縉紳莫不畏而忌之。太祖雖不喜,然藉其詞 華足用,故尚置於翰苑。穀自以久次舊人,意希大用。 建隆以後,為宰相者,往往不由文翰,而聞望皆出穀 下。穀不能平,乃俾其黨與因事薦引,以為久在詞禁, 宣力實多,亦以微伺上旨。太祖笑曰:「頗聞翰林草制, 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 耳,何宣力之有?」穀聞之,乃作詩書於玉堂之壁曰:「官 職須由生處有,才能不管用時無。堪笑翰林陶學士, 年年依樣畫葫蘆。」太祖益薄其怨望,遂決意不用。 默記徐常侍鉉自江南歸朝,歷右散騎常侍,貶靖難 軍行軍司馬,而卒于邠州。鉉無子,其弟鍇有後,居金 陵攝山前,開茶肆,號徐十郎。有鉉鍇誥敕,備存甚多。 僕嘗至攝山,求所謂十郎家觀之,其間有自江南入 朝,《初授官誥》云:歸明人,偽銀青光祿大夫,守太子率 「更令」云云,知內史乃江南宰相也。銀青存其階官也。 《澠水燕談錄》:王元之嘗草李繼遷制,繼遷送馬五十 匹潤筆,公卻之。後守永陽,閩人鄭褒有文行,徒步謁 公,及還,公買一馬遺之。或謗其虧價者,太宗曰:「彼能 卻繼遷五十匹,顧肯虧一匹馬價邪?」

孫洙知制誥。先是,百官遷敘,用一定之詞。洙建言:「群 臣進秩,事理各異,而同用一詞,至或一門之內數人 拜恩,名體散殊而格以一律,苟從簡便,非所以暢王 言、重命令也。」詔自今封贈蔭補,每大禮一易,他皆隨 等撰定。

《青箱雜記》:張齊賢相太宗、真宗皆以亮直重厚稱。及 晚娶薛氏婦,真宗不悅。一旦元會上壽,齊賢已微醺, 進止失容,坐是謪安州。其麻曰:「仍復酣醟杯觴,欹傾 冠弁。」蓋為是也。

《東坡志林》:李士衡之父一以豪恣不法誅死。士衡方 進用,王欽若欲言之而未有路。會真宗論時文之弊, 因言:「路振文人也,然不識體法。」上曰:「何也?」曰:「李士衡 父誅死,而振為贈告曰:『世有顯人』。」上頷之,士衡以故 不大用。

《東齋記事》:「真宗欲立章獻為后,楊文公不草制。章獻 既立,楊文公益不自安,乃託母疾而行,留請假榜子 與孔目官而去。」

《談苑》:有一朝士因宰相生日獻詩云:「長居廊廟福蒼 生。」朱巽草制云:「某官夙負官材。」真宗令出典藩。 《歸田錄》:丁晉公自保信軍節度使知江寧府,召為參 知政事,中書以丁節度使,召學士草麻。時盛文肅為 學士,以為參知政事,合用舍人草制,遂以制除。丁甚 恨之。

《鄰幾雜誌》:呂文靖說作正字日,值旬休,丁晉公宅會 客,忽來招,遂趨往。至則懷中出詞,題「簾外草寇萊公 雷州制」,既畢,覽之,不懌曰:「舍人都不解作文字邪?」呂 遜謝再三,乞化筆增損,遂注兩聯云:「當孽豎亂常之 日,乃先皇違豫之初。」緣此震驚,遂至沉極。

《談苑》:晏殊言,作知制誥日,誤宣入禁中。時真宗已不 豫,出一紙文書視之,乃除拜數大臣。殊奏云:「臣是外 制,不敢越職。」上頷之,召到學士錢惟演,殊奏:「臣恐洩 漏,乞只宿學士院。」翌日麻出,皆非向所見者,深駭之 而不敢言也。

《湘山野錄》:時大臣為樞相,以非辜降節度使,謪漢東。 會禁林主誥者素為深讎,貶語云:「公侯之家,鮮克稟 訓;茅土之後,多或墜宗。具官某,亡國之衰緒,孽臣之 累姻。」時冢宰謂典誥曰:「萬選公,其貶語太酷。」《禁林》曰: 「當留數句,以俟後命。」太宰笑曰:「尚未逞憾乎?」

《龍川別志》:真宗既疾甚,殆不復知事。李迪、丁謂同作 相,內臣雷允恭者,嬖臣也,自劉后以下皆畏事之。謂 之進用,皆允恭之力。嘗傳宣中書,欲以林特為樞密 使,迪不可曰:「除兩府,須面奉聖旨。」翌日,爭之上前,聲 色俱厲。謂辭屈,俛首鞠躬而已。謂既退,迪獨留納劄 子。上皆不能省記,而二相皆以郡罷。允恭傳宣謂家 以中書闕人,權留謂發遣。謂由此入直中書,見同列, 召堂吏諭之索文書閱之,來日與諸公同奏事。上亦 無語,眾退獨留。及出,道過學士院,問院吏:「今日學士 誰直?」日曰:「劉學士筠。」謂呼筠出,口傳聖旨,令謂復相, 可草麻。筠曰:「命相必面得旨,今日必有宣召,麻乃可 為也。」謂無如之何。它日再奏事,復少留。退過學士院, 復問誰直,日曰:「錢學士惟演。」謂復以聖旨語之,惟演 即從。謂既復相,乃逐李公及其黨,正人為之一空。將 草《李公責詞》,時宋宣憲知制誥當直,請其罪名。謂曰: 「《春秋》無將,漢法不道,皆其事也。」宋不得已從之。詞既 成,謂猶嫌其不切,多所改定。其言上前爭議曰:「罹此 震驚,遂至沉頓」,謂所定也。及謂貶朱崖,宋猶掌詞命, 即為之詞,曰:「無將之戒,深著於《魯經》;不道之誅,難逃 於漢法。」天下快之。

劉從愿妻遂國夫人者,王蒙正女也。寶元中出入內 庭,以此獲罪,奪封罷朝謁,久之復得入。張公安道為諫官,雖以數論列,皆留中書。富鄭公時知制誥,制下, 復遂國封。鄭公繳還詞頭,封命遂寢。唐制,惟給事中 得封還詔書,中書舍人繳詞頭,蓋自鄭公始。安道見 呂許公,猶以非舊典不樂。二公之不相喜,凡皆此類 也。按聞見近錄張可久自轉運使改橫行歐陽文忠援富文忠例封還詞頭後遂為例 京城舉人張彥澤事溫成皇后,私作告身。事敗,陳升 之鞠之,事連溫成母及公卿家,升之不敢窮治。獄具, 朝臣杜樞請錄問,駭之,特旨不錄問,殺彥澤,公議枉 之。

《東軒筆錄》:陳恭公在真宗時,自疏遠小臣,始建儲嗣 之議,仁宗德之。慶曆中,由參知政事拜相。仁宗詔翰 林學士張方平諭曰:「卿草陳執中麻,當令中外無言 乃善。」故有「納忠先帝,有德朕躬」之語。仁宗稱善,世亦 無敢議者。

陳恭公拜集賢殿大學士,時賈文元公昌朝當國。張 方平草麻,有「萬事不理,繄胡廣之能言;四夷未平,賴 陳平之達識。」賈公深惡之。

《石林燕語》:「天聖三年,錢思公除中書門下平章事,錢 希白為學士當制。」希白于思公,從父兄也,兄草弟麻, 當時以為盛事。建中靖國元年,曾子宣自樞府入相, 子開適草制,本朝惟此二人而已。

皇祐初,胡文恭公宿為知制誥,封還楊懷敏復除內 侍副都知詞頭不草。翊日,上謂宰相曰:「前代有此故 事否?」文潞公對曰:「唐給事中袁高不草盧杞制書,近 年富弼亦曾封還詞頭。」上意乃解,而改命舍人草制。 已而臺諫亦論其非,其命遂寢,而舍人封還詞頭者 自爾相繼,蓋起於富成於胡也。

韓獻肅公再相,其弟黃門公在翰苑當制。其後曾丞 相子宣拜相時,其弟子開為翰林學士當制。初,子開 除吏部郎中,子固掌外制,告詞,子固為之。近歲,中書 舍人當制,而兄弟有除授,多引嫌,俾以次官行 《燕翼貽謀錄》。樞密使拜罷與宰相恩數等。皇祐五年, 高若訥為樞密使執政之時,仁宗惡其奸邪,特令舍 人草《詞罷》,以示貶黜。其後皆以前宰臣為之,皆帶平 章事,罷政宣麻如故。而自執政拜使者,罷政不復宣 麻,踵若訥故事也。

《墨莊漫錄》:陳恭公執中素不喜歐陽公,其知陳州時, 公自潁移南京過陳,拒而不見。後公還朝作學士,陳 為首相,公遂不造其門。已而陳出知亳州,尋罷使相。 換觀文公當草制,自謂必不得好詞。及制出,詞甚美, 至云:「杜門卻掃,善避權勢而免嫌;處事執心,不為毀 譽而更守。」陳大驚喜曰:「使與我相知深者,不能道此。」 此得我之實也。手錄一本寄門下客李師中曰:「吾恨 不早識此人。」

《續明道雜志》:王荊公知制誥,因讀張公安道舊制詞, 見其作《曹佾建節制》,其一聯云:「世載其德,有孤趙之 舊勳;文定厥祥,實姜任之高姓。」大歎服。其著題而語 妙。此事某見蔡卞說。

《澠水燕談錄》:劉原父文章敏贍,嘗直舍人院。一日追 封皇子公主九人方下直,為之立馬卻坐,一揮九制 成,文辭典麗,各得其體,真天才也。歐陽文忠公聞而 嘆曰:「昔王勃一日草《五王策》,未足尚也。」

《幕府燕閑錄》:吳參政少以學究登科,復中賢良,為翰 林學士。常常草制以示,歐陽文忠稱之,因戲曰:「君福 至心靈。」

《春明退朝錄》:「治平三年,予為知制誥,夏六月,夢丞相 遣朱衣吏召命草某人為《邃清殿學士制》。既寤,不能 記其姓名及其文詞也。明年五月甲辰,丞相遣朱衣 吏召當制舍人呂縉叔草制,除卲,不疑為寶文閣學 士。後數日,得承旨張公所作詔云:『迺規層宇,邃在西 清。怳然記去歲之夢,與詔文離合其名,若符契焉』。」 《揮麈餘話》:熙寧三年,曾宣靖為昭文相,以疾乞解機 政,久之,除守司空、侍中、河陽三城節度使。集禧觀使 王文恭為內相,當制進草,神宗讀至「高旗鉅節,遙臨 踐土之邦;閒館珍臺,獨揖浮丘之袂。」顧文恭笑云:「此 句甚熟,想備下多時。」文恭云:「誠如聖訓。」歸語其子仲 修云:「吾自聞魯公丐去,即辦此一聯。」嘆服上之精鑒 如此。

《東軒筆錄》:馮京與呂惠卿同為參知政事,呂每有所 為,馮雖不抑而心不以為善,至於議事,亦多矛盾。會 鄭俠獄起,言事者以俠常遊京之門,推劾百端,馮竟 以本官知亳州。歲餘,加資政殿學士、知會州。舍人錢 藻當制,有「大臣進退,繫時安危」,及「持正莫為,一節不 撓」之語。中丞鄧綰懼馮再入,又將希合。呂公遽言:「馮 京預政日久,殊無補益,而曰『繫時安危;京朋邪徇俗, 懷利而已,而曰『持正不撓』。乞罷錢藻,以諭中外』。」而藻 竟罷直院。

《卻掃編》:韓康公、王荊公之拜相也,王岐公為翰林學 士,被召命詞,既授旨,神宗因出手札示之曰:「已除卿 參知政事矣。」國朝以來,因命相而遂用草制學士補 其處,如此者甚多,近歲亦時有之,世謂之潤筆執政《揮麈餘話》:元豐末,章子厚為門下侍郎,以本官知汝 州。時錢穆父為中書舍人,行告詞云:「鞅鞅非少主之」 臣,悻悻無大臣之操,子厚固怨之矣。元祐間,穆父在 翰苑,詔書中有「不容群枉,規欲動搖」以指子厚,尤以 切齒。紹聖初,子厚入相,例遭斥逐。穆父既出國門,蔡 元度餞別,因誦其前聯云:「公知子厚不可撩撥,何故 詆之如是?」穆父愀然曰:「鬼劈口矣。」元度曰:「後來代言 之際,何故又及之?」穆父笑曰:「那鬼又來劈一劈了去」 可談。先公在元祐背馳,與蘇轍尤不相好。公知廬州, 轍門人吳儔為州學教授,公延鄉人方素于學舍講 《三經》義,轍為內應,公坐降知壽州。後在廣守,與東坡 邂逅,各出詩文相示。既得罪,范致虛行責詞云:「諂交 軾、轍,密與唱和,媚附安、李,陰求進遷。」或以轍事語范, 范曰:「吾固知之,但不」欲偏枯卻屬對。范學於先公,或 疑其背師,蓋國事也。范操行非希,指下石者。

《清波雜志》:林文郎子中以咨賀東坡入翰林,曰:「父子 以文章名世。蓋淵雲司馬之才兄弟以方正決科,邁 晁、董公孫之學。」其褒美如此。後草坡責惠州告詞云: 「敕具位軾,元豐間,有司奏軾罪惡甚眾,論法當死,先 皇帝敕而不誅,於軾恩德厚矣。朕初即位,政出權臣, 引軾兄弟以為己助。自謂得計,罔有悛心,忘國大恩, 敢肆怨誹,若譏朕過失,何所不容?乃代予言,誣詆聖 考,乖父子之恩,害君臣之義。在於行路,猶不戴天,顧 視士命,復何面目?以至交通閹寺,矜澤倖恩,市井不 為,縉紳共恥,尚屈彝典,止從降黜。今言者謂某指斥 宗廟,罪大罰輕,國有常刑,朕非可赦,宥爾軾死,竄之 遠方。雖軾辨足以飾非,言足以惑眾,自絕君親,又將 奚憝?保爾餘昔,毋重後愆。可責授寧遠軍節度副使, 惠州安置。」極於醜詆如此。坡初擢右史,白宰相為林 同在館,年且常,除不當先,林乃繼除記注。後又為杭 州,交承有《三帖論》開湖賑荒,淛東倉司石刻在焉。 《東軒筆錄》:曾布以翰林學士權三司使,坐言市易事 落職,知饒州。舍人許將當制,頗多斥詞。制下,將往見 曾而告曰:「始得詞頭,深欲繳納。又思之,釁隙如此,不 過同貶耳,於公無所益也。」遂黽勉為此。然其中語言, 頗經改易,公它日當自知也。曾曰:「君不聞宋子京之 事乎?昔晏元獻當國,子京為翰林學士,晏愛宋之才, 雅欲旦夕相見,遂稅一第於旁近,延居之。其親密如 此。遇中」秋,晏公啟宴召宋,出妓飲酒賦詩,達旦方罷。 翌日罷相,宋當草詞,頗極詆斥,至有「廣營產以殖私, 多役兵而歸利」之語。方子京揮毫之際,昨夕餘酲尚 在。左右觀者亦駭歎,蓋此事由來久矣,何足校耶?許 亦憮然而去。

《紫薇詩話》:紹聖初,蘇子由罷門下侍郎,知汝州,吳傅 正當制行詞云:「薄責尚期改過,原情本出愛君。」 《春渚紀聞》:元符間,宗室有以妾為妻者,因罷開府儀 同三司及大宗正職事。蔡元長行詞曰:「既上大宗之 印,復捐開府之儀。」章申公謂曾子宣曰:「此語與『手持 金骨之䤪,身坐銀交之椅何異』?」曾復顧申公曰:「頃時 記得是有行侍御史詞頭,云『爰遷侍御之史』,不記得 是誰?」申公顧許沖元曰:「『此是侍郎向日亂道』。曾時為 樞密,許為黃門也。」

《石林燕語》:「呂丞相微仲性沉厚剛果,遇事無所為,屈 身幹長大而万,望之偉然。初相蘇子瞻草麻云:『果毅 而達,兼孔門三子之風,直大以方,得坤爻六二之動』。 蓋以戲之。微仲終身以為恨,言固不可不慎也。」 《揮麈前錄》:「元符末,曾文肅自知樞拜相,公弟文昭為 翰林,鎖宿禁中,面對喻旨草麻,文昭力辭,上云:『弟草 兄麻,太平美事。禁中已撿見韓絳故事矣,不須辭』。」文 昭始拜命。蓋熙寧初韓康公入相,實持國當制,國朝 以來兩家而已。

可談。錢遹德循為侍御史,元符末,攻曾布章數上正 急,會其子病,明日將對,夜,其子死。德循即跨馬入朝, 不復內顧。既歸而後舉哀,朝廷頗知之。布敗,德循遂 除中丞,誥詞有云:「方蹇蹇以匪躬,子呱呱而弗恤。」未 幾,德循轉工部尚書,失言路,其僚頗攻擊,竟論匿哀 之事,德循由是得罪,責詞數其躁進,至云:「匿哀請對, 褻瀆軒墀。」德循投閑,久之,領宮祠而終。

桯史童貫以左璫幸大觀間緣開邊功,建武康節鉞, 公言弗與,而莫敢攖也。其三年二月,將行,復洮州,賞 石林。葉少蘊在北門,微聞當遂為使相,懼當視草,不 能自免,出語沮之,蔡元長頗愧于眾論。丁酉鎖院,乃 自檢校司空奉寧節度進司徒,易鎮鎮洮而已。少蘊 黽勉奉詔制,出告廷。鄭華原素不樂,少蘊,摘語貫曰: 「葉內翰欺公,至託王言以寓微風。」貫問其故,華原曰: 「首詞有云:『眷言將命之臣,宜懋旌勞之典』。凡今內侍 省差一小中官降香則當曰『將命;修一處寺觀,造數 件服用,轉官則曰『旌勞』。公以兩府故事,為宣威麻辭 乃爾,是以黃門輩待公也』。」又其末云:「若古有訓,位事 惟能德,因敵以威,懷于以制四夷之命。賞眂功而輕 重,是將明八柄之權。《尚書周官》分明上面有『建官惟賢』一句,不使卻使下一句,謂公非賢爾,眂功輕重之 語,亦以公之功止于如此,不足直醲賞也。」貫初垂涎 儀同,已大失望,聞之赬面,徑揖起歸,質諸館賓,俾字 字解釋,而己聽之。其言頗符,則大怒,泣訴于祐陵,納 告榻上,竟不受。其年五月戌午,遂以龍學出少蘊汝 州,繼又落職領洞霄祠。少蘊時得君甚中,以陰事始 克去之。華原意以軋異己,不知適以張閹宦之威,此 少蘊自志其事。以余觀之,三公論道官雖曰檢校,亦 不若終沮以正之,均為一去云。洞霄在中朝,從官常 莅之,不專以處宰執,南渡以後乃不然也。 《墨莊漫錄》:宣和間,有旨,蘇軾追復職名,時衛仲達達 可當行詞,因戲之云:「達可宜刻意為此詞,蓋須焚黃 耳。」聞者莫不大笑。

《揮麈後錄》:靖康中,東坡先生追復元職,時汪彥章在 掖垣,偶不當制,舍人不學而思澀,彥章戲曰:「『公無草 草,渠家焚黃』三字。」慚而怨之。又一日,當草一制,將畢 矣,偶思結尾不來,省中來催促不容緩,愈牽窘,搜思 甚久,院吏倉猝啟曰:「第云服我休命,往其欽哉可矣。」 舍人然而用之。

《後耳目志》:紹興四年陳東歐陽澈贈官制,王居正所 作也。朱子嘗稱誦之。其詞曰:「嗚呼!古之人願為良臣, 以為良臣。身謝美名,君都顯號。忠臣己嬰禍誅,君陷 昏惡,惟爾東、爾澈,其殆將有意於忠臣乎?抑繇朕不 德,使爾不幸而不為良臣也。雖然,爾藉不得已,不失 為忠,而顧天下後世獨謂朕何?此朕所以八年于茲」, 一食三嘆,而不能自已也。通階美職,豈足為恩,以塞 予哀,以彰予過?使天下後世,考古之飾非拒諫之主, 殆不如是。魂而有知,享朕茲意。

《齊東野語》:洪景盧居翰苑日,嘗入直,值制詔沓至,自 早至晡,凡視二十餘草。事竟,小步庭間,見老叟負暄。 花陰誰何之,云:京師人也,累世為院吏,今八十餘。幼 時及識元祐間諸學士,今子孫復為吏,故養老於此。 因言:聞今日文書甚多,學士必大勞神也。洪喜其言 曰:「今日草二十餘制,皆已畢事矣。」老者復頌云:「學士 才思敏捷,真不多見。」洪矜之云:「蘇學士想亦不過如 此速耳。」復首肯,咨嗟曰:「蘇學士敏捷亦不過如此,但 不曾檢閱書冊耳。」洪為赧然,自恨失言。嘗對客自言 如此,且云:「人不可自矜,是時使有地縫,亦當入矣。」 岳鵬舉征群盜,過廬陵,託宿廛市。質明,為主人汛埽 門宇,洗滌盆盎而去。郡守供帳餞別于郊。師行將絕, 謁未得通,問:「大將軍何在?」殿者曰:「已雜偏裨去矣。」其 嚴肅如此,真可謂中興諸將第一。周洪道為追復制 詞,有云:「事上以忠,至不嫌于辰告;行師有律,幾不犯 于秋毫。」蓋實錄也。辰告者,謂岳嘗上疏請建儲云。 《老學庵筆記》:趙相初除都督中外軍事,孫叔詣參政, 時為學士,當制,請曰:「是雖王導故事,然若兼中外,則 雖陛下禁衛三衙皆統之,恐權太重,非防微杜漸之 意。」乃改為都督諸路軍馬。制出,趙乃知之,頗不樂。 秦會之丞相卒,魏道弼作參政,委任頗專,且大拜矣, 翰苑欲先作白麻,又不能辦,假手於士人陳豐,豐以 其姓魏,遂以晉絳和戎對鄭公論諫。久之,道弼出典 藩,而沈守約、万俟元忠並拜左右揆。翰苑者倉猝取 豐所作制以與沈公,而忘易晉絳、鄭公之語。《實錄》例 載拜相麻,予在史院欲刪此一聯,會去國不果。 《揮麈後錄》紹興二年秦會之罷右僕射制略云:「自詭 得權而舉事,當聳動於四方;逮茲居位以陳謀,首建 明於二策。罔燭厥理,殊乖素期。」又云:「予奪在我,豈云 去朋黨之難;終始待卿,斯無負君臣之義。」此綦叔厚 之文。《褫職告詞》云:「聳動四方之聽,朕志為移;建明二 策之謀,爾材可見。」謝任伯之文。綦,謝婣家也。秦大憾 之。先是,高宗有親批云:「秦檜不知治體,信任非人,人 心大搖,恐讟載路。」丁卯歲啟上,詔毀《宰執拜罷錄》謂 載訓詞也。

《清波雜志》:「政宣間,掌朝廷書詔者,朝士常十數人,主 文盟者集眾長而成篇。靖康垂簾,告天下手書,出太 常少卿汪藻筆。紹興間,婉容劉氏進位貴妃,亦特命 監察御史王綸草制。或云時宰與王同里,欲其霑賜 金,故臨期特畀權內制。」

《玉堂雜記》:必大與同直院鄭仲益聞既分草皇帝請 加上太上皇帝、皇后尊號牋表,諸公謂太上皇帝自 當答誥,頗疑皇后難於措辭,必大請以意共為答誥, 文意所及,總言父母以該之,而不稱「予吾」之類,遂草 以進,上甚以為然。凡兩答誥,皆必大所草也。

上於文字尤欲得體,一覽便見是非。必大草《太上辭 尊號第一誥》,其末云:「怡神閒燕,何力之有。」上曰:「『此雖 道太上語,畢竟自此起草送去何力之有』句,不能無 嫌。」必大遂改「無累於物。」蓋上用意至到如此。

紹興二十四年春,直學士院湯公思退以禮部侍郎 同知貢舉。時百官多闕,大抵一人兼數職,凡進士出 身皆入試,闈獨留監察御史王公綸,蓋備拆號也。內 制既闕,官遂降旨暫權。適草《劉婉儀進位貴妃制》,太上稱其有典誥體,潤筆殆萬緡,賜硯尤奇。秦丞相不 樂,遭論列而去。秦薨,召還,掌內外制,知樞密院事。垂 相而病,除大資政,留守金陵,即其鄉也。未第時,兄弟 就食府庠,至是人以為榮,尋卒官。予嘗草其《致仕制》 云:「少則歌《鹿鳴》而薦于鄉,老則釋《麟符》而居其里,考 昔人而或有,在。」近歲以幾希贈官制云:「古所謂鄉先 生者,沒則祭于社,而後世良二千石民亦奉嘗之爾。」 於二者蓋兼之。皆紀實也。

淳熙丙申八月庚辰,德壽宮遣大璫張去為至都堂 傳旨立翟貴妃為今上皇后。明日午後,執政奏事,皇 后歸姓謝氏。乙酉晚,快行家來宣鎖院。是日,侍講、刑 部侍郎程泰之已宿直,呼馬而出。予至內前,適與之 遇,泰之揚鞭云:「留詩案上矣。」酉時,出自東華門,入對 選德殿。上曰:「太上有旨立謝后,命卿草制,必大奏合 略及歸姓否。」上曰:「不如此,四方何由知?明言幼隨乳 母可也。」宣坐賜茶訖,御藥王濛同入院。二鼓後進草 畢,吏呈泰之詩云:「抖擻身章卻冒塵,褭蹄顧影也逡 巡。鑾坡寓宿非其地,蓮燭操文自有真。宇直由來同 古語,位高兼復見今人。迎潮有諾無輕爽,季老當年 不諉貧。」謂賜金也。予次韻戲之云:「天街並踏軟紅塵, 飛鞚交馳駭徼巡。椒殿敢期當制草,槐庭元擬用儒 真。鬻方偶免冬龜手,適市深慚旦攫人。禮絕同僚應 有日,重霑潤筆乃無貧。」謂《相制亦賜金也。先是七月 十九日,六曹長貳六人往浙江亭觀潮,泰之在焉,惟 予以內直不赴。晡時大雷雨,走筆戲蔡子平洸》云:「雷 轟萬鼓勒潮回,無復亭前雪作堆。應為尚書慳且澀, 盲風怪雨一時來。」迎潮輕爽之語指此。

桯史湯岐公思退相,高宗紹興三十一年,以煩言罷, 洪文安遵在翰苑當直例作平語,諫官隨而擊之,以 祠去。孝宗初再相,隆興二年復罷,文安之兄文惠适, 適視草焉,又作平語,侍御史晁公武亦擊之。文惠請 外,上曰:「公武言卿黨思退,朕謂平詞出朕意。」固卻其 章,仍徙戶侍矣。蓋其相兩朝,再罷相,乃累洪氏二兄 弟先後若出一轍。可笑如此。岐公中詞科時。與文敏 邁實同年云。

《齊東野語》:乾道丁亥十一月二日冬至,郊祀有風雷 之變,宰相葉顒、魏杞皆策免。先是會慶節,金國使在 庭,時受誓戒矣,議者欲權免上壽,就館賜宴,廟堂姑 息,不能主其議,宴集英如常,天變豈偶然哉?洪邁當 制有曰:「理陰陽而遂萬物,所嗟。論道之非,因災異而 策三公,實負在天之愧。」蓋有所風也。

蘇師旦將建節,學士顏棫、莫子純皆莫肯當制,易袚 彥章為樞密院檢詳文字,師旦為都承旨,袚與之昵, 欣然願任責,遂以國子司業兼兩制,竟為師旦草麻, 極其諛佞。至用前人舊對,所為有文事、有武備、無智 名、無勇功者,蓋以孔子比之子房,不足道也。既宣布, 物論譁然,亟擢袚左司諫。諸生為之語曰:「陽城毀,裴 延齡之麻,由諫官而下遷於司業;《易》袚草蘇師旦之 制,由司業而上擢於諫官。既而韓誅,蘇得罪,袚遂遠 貶。」

嘉定初,元史忠獻彌遠拜右丞相,相麻翰林權直陳 晦之筆也。有「昆命元龜,使宅百揆」之語。時倪文節思 知福州,即具申朝省,謂「昆命元龜」,此乃舜、禹揖遜授 受之語,見於《大禹謨》,非僻書也。據《漢書》,董賢為大司 馬,冊文云:「允執其中。」蕭咸謂此堯禪舜之文,非三公 故事。今「昆命元龜」,與「允執其中」之詞何以異?若聖上 初無是意,不知詞臣何從而援引此言?受此麻者豈 得安然而不自明乎?給舍、臺諫又豈得不辨白此事 乎?竊兒曩之詞臣,以「聖之清」、「聖之和」,褒譽韓𠈁胄;以 「有文事、有武備」褒譽蘇師旦,然亦未敢用「人臣不當 用」之語。昔歐陽修論韓琦、冨弼、范仲淹立黨事,在為 河北轉運使時,故敢援此為比。乞行貼麻。史相得之 甚駭,遂拜表繳奏,且謂當時惟知恭聽王言,所有制 詞,會合取會詞臣合與不合貼麻。時陳晦已除侍御 史,遂具奏之,其詞內云:「茲方艱於論相,顧無異於象 賢,昆命元龜,使宅百揆。」此蓋演述陛下卜相之意甚 明,而思乃以為人臣不當用之語。臣觀《尚書》所稱「師 鍚帝曰虞舜與乃言底可績者。」其上下文顯是揖遜 授受之語,而孫近行趙鼎制云:「亶由師錫之公。」蔣芾 行洪适制云:「用符師錫之公。」陳誠之行沈該制云:「言 皆可績,僉曰汝諧,從《大禹謨》之文。惟口出好興戎,朕 言不再。」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從。」帝曰:「禹官占,惟先 蔽志,昆命元龜,朕志先定,詢謀僉同,鬼神其依,龜筮 協從,卜不習吉。」禹拜稽首固辭,帝曰:「毋惟汝諧。」今以 本朝宰相制詞考之,呂夷簡制曰:「或營求方獲,或枚 卜乃從。」冨弼制曰:「遂膺枚卜,實契具瞻。」王欽若制曰: 「廟堂虛位,龜筮協謀。」曾公亮制曰:「拂龜而見祥,端扆 而定制。稽用師言之錫,進居台路之元。」陳執中制曰: 「考嘉績而惟茂,質枚卜以僉同。」趙鼎制曰:「龜弗克違, 既驗詢謀之協。」陳伯康制曰:「詢於僉言,蔽自朕志」,無 非用《大禹謨》。此一段中語,此類甚多,不敢盡舉。唐人作韋見素相制曰:「爾惟不矜,朕志先定。」此兩全句,皆 用禹事。本朝蘇軾草賜范純仁詔,亦曰:「蔽自朕志」,賜 文彥博詔,亦曰:「朕命不再,至於歷試諸艱。」蓋堯、舜事。 軾於呂大防、胡宗愈詔,屢用「歷試」二字,然臣不敢援 此為例,恐未是命龜的證。國初趙普《拜相制》曰:「詢于 元龜,歷選群后。」又有甚的切者。唐元和中,裴度《拜相 制》曰:「人具爾瞻,天方賚予。昆命元龜,爰立作相。」云  云 「古人舉事無大小,未嘗不命龜,如《洪範》《周禮》《左傳》皆 可考也。今思乃以董賢冊文允執其中為比,以聖上 同之漢哀云云。凡臣所陳,事理甚明,所有已降相麻, 即不合貼改。繼得旨:陳晦援證明白,無罪可待。倪思 輕侮朝廷,肆言誣罔,可特降兩官。」其後文節作辨析 一狀甚詳,又專作一書曰《昆命元龜說》,備載始末。然 一時公論,多以文節出位而言,近於忿激而陳之,論 辨雖詳,終不若不用之為佳也。此事葉靖逸雖載之 《聞見錄》,略甚,今因詳書本末云。

桯史,慶元間有宿儒以文名,入鼇掖為承旨,朝議謂 且大用。會韓平原有歸子曰:「葎先鈐吳門兵,時出妾 方娠,鬻當湖巨室魯氏得男焉。葎也既貴,無他子,遂 以重幣請于魯而歸之」始至,而平原適有恩制,當降 麻,偶不詳知,遂于廷綸中用魯公拜後事,意蓋指忠 獻耳。有欲進者忌之,摘其語謂含譏刺。平原讀之,見 其姓之《偶符》,大怒,不踰月遂去國,終其身不復用。當 其下筆時,初不自覺轉喉之觸,謂禍福不可以智力 勝,當于此乎?占之。

《老學庵筆記》:王嘉叟自洪倅召為光祿丞,李德遠亦 召為太常丞。一日相遇于景靈幕次,李謂王曰:「見公 告詞云:『其鐫月廩,仍褫身章』。」謂通判借牙緋,入朝則 服綠,又俸薄也。王答之曰:「亦見君告詞矣。」李曰:「云何?」 曰:「具官李浩,但知健羨,不揆孤寒。」既名右相之名,又 字元樞之字。蓋謂史丞相、張魏公也。滿座皆笑。 《詩詞餘話》:理宗時,李亶歸化,朝廷命學士院制詔褒 之。時黃某當筆,以思已成而其起句有難為辭者,蓋 以父全逆節故也,往請於後村云:「臣子之心,忠君而 愛父。《春秋》之法,內夏而外彝。」黃大踧踖,即以應詔。 《元史虞集傳》:集為翰林直學士,時世家子孫以才名 進用者眾,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間之。既不效,則 相與摘集文辭,指為譏訕,賴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 中傷。然集遇其人,未嘗少變。一日,命集草制,封乳母 夫為營都王,使貴近阿營巙巙傳旨。二人者素忌集, 謬言「制封營國公,集具槁。」俄丞相自榻前來,索制詞 甚急,集以槁進,丞相愕然問故,集知為所紿,即請易 槁以進,終不自言。二人者愧之。其雅量類如此。 《歐陽元傳》:致和元年,日直內庭,凡宗廟朝廷,雄文大 冊,播告萬方,制誥多出元手。

《袁桷傳》:「桷在詞林,朝廷制冊勳臣碑銘,多出其手。」 《曹元用傳》:「元用拜中奉大夫,翰林侍講學士,兼經筵 官,預修仁宗、英宗兩朝實錄。又奉旨纂集甲令為通 制,譯唐《貞觀政要》為國語,書成皆行於時。凡大制誥 率元用所草。」

《王鶚傳》:「世祖即位,建元中統,首授翰林學士承旨,制 誥典章,皆所裁定。」

《高鳴傳》。「鳴字雄飛,真定人。諸王旭烈兀薦為彰德路 總管。世祖即位,賜誥命金符。已而召為翰林學士,兼 太常少卿。」

《李謙傳》:「謙與徐世隆、孟祺、閻復齊名,而謙為首。翰林 學士王磐以謙名聞,召為應奉翰林文字,一時制誥 多出其手。」

《明庭雜記》:翰林朱學士允升,歙縣人。國初名儒也。一 時制誥多出其手。如於李韓公則曰:「漢廷命相,蕭何 在曹參之前;唐室紀功,元齡居李靖之上。」於徐魏公 則曰:「繄自起兵濠上,先存捧日之心;逮茲定鼎江南, 遂作擎天之柱。」於常鄂公則曰:「馮異功不下於鄧禹, 潘美義無忝於曹彬。」於誠意伯劉公則曰:「學貫天人, 才兼文武,皆玅得其實。」今新編《皇明文衡》皆不收入, 豈編集時偶未之見邪?

《吾學編》:蹇義,字宜之,掌內制,呈五臣及黃文簡公誥 草,上特增二語曰:「勿謂崇高而難入,勿以有所從違 而或怠。」又面諭曰:「此朕實心。」

呂原,字逢原,秀水人。入翰林時,選講讀官裴綸、杜寧、 謝璉、王玉、江淵、陳文、李紹、商輅、劉俊及公十人,習《制 誥》于東閣。

曹鼐,寧晉人。正統十一年入內閣,與政典制,文詞宏 闊。

李東陽字賓之,茶陵人。文章流麗,代言,敷奏明暢爾 雅。

《明紀》吳中積宦至少師、工部尚書。性貪鄙,其妻嚴正。 一日迎誥,其妻拜訖,呼子曰:「將爾父誥來宣之我聽。」 問左右曰:「此誥詞是主上自言耶,抑翰林代草耶?」曰: 「亦翰林代草也。」歎曰:「翰林先生果不虛矣。文中何嘗 有『清廉二字陳仁錫字明卿,長洲人。直經筵,典誥敕時魏忠賢冒 邊功,矯旨錫上公爵,給世券。仁錫當視草,持不可。其 黨以威劫之,毅然曰:「世自有視草者,何必我?」忠賢聞 之怒,尋削籍。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