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第165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六十五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一百六十五卷目錄
傳部總論
劉勰文心雕龍〈史傳〉
徐炬事物原始〈傳〉
吳訥文章辯體〈傳〉
徐師曾文體明辯〈傳〉
傳部藝文一
上忠臣傳表 梁元帝
忠臣傳序 同前
孝德傳序 同前
丹陽尹傳序 同前
謝齊竟陵王教撰高士傳啟 沈約
讀韓愈所著毛穎傳後題 唐柳宗元
進張巡中丞傳表 李翰
唐張中丞傳跋 宋歐陽修
題燕華仙傳 王安石
書歐陽子傳後 黃庭堅
跋吳中丞家傳 朱子
題鄴侯家傳後 蘇頌
題新修李鄴侯傳後 明宋濂
題蔣伯康小傳後 前人
檇李往哲列傳序 王世貞
傳部藝文二〈詩〉
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唐李白
讀後漢逸人傳二首 張謂
其二 前人
繼之尚書自余病來寄遺非一又蒙覽醉吟先
生傳題詩以美之今以此篇用伸酬謝
白居易
讀東漢外戚傳 明王鴻儒
傳部紀事
傳部雜錄
文學典第一百六十五卷
傳部總論
[编辑]劉勰文心雕龍
[编辑]《史傳》
[编辑]開闢草昧,歲紀綿邈,居今識古,其載籍乎?軒轅之世, 史有倉頡,主文之職,其來久矣。《曲禮》曰:「史載筆左右。」 史者,使也;執筆左右,使之記也。古者左史記事者,右 史記言者。言經則《尚書》,事經則《春秋》,唐虞流於典謨, 商夏被於誥誓。自周命維新,姬公定法,紬三正以班 曆,貫四時以聯事。諸侯建邦,各有國史,彰善癉惡,樹 之風聲。自平王微弱,政不及雅,憲章散紊,彝倫攸斁。 夫子閔王道之缺,傷斯文之墜,靜居以歎鳳,臨衢而 泣麟。於是就太師以正《雅》《頌》,因魯史以修《春秋》,舉得 失以表黜陟,徵存亡以標勸戒。褒見一字,貴踰軒冕, 貶在片言,誅深斧鉞。然睿旨幽隱,經文婉約,丘明同 時,實得微言。乃原始要終,創為傳體。傳者,轉也,轉受 經旨,以授於後,寔聖文之羽翮,記籍之冠冕也。至從 橫之世,史職猶存,秦并七王,而戰國有策,蓋錄而弗 敘,故節簡而為名也。漢滅嬴、項,武功積年,陸賈稽古, 作《楚漢春秋》。爰及太史談,世惟執簡。子長繼志,甄序 帝勣,比堯稱典,則位雜中賢;法孔題經,則文非元聖。 故取式《呂覽》,通號曰「紀」,紀綱之號,亦宏稱也。故《本紀》 以述皇王,《列傳》以總侯伯,《八書》以鋪政體,《十表》以譜 年爵,雖殊古式,而得事序焉。爾其寔錄無隱之旨,博 雅宏辯之才,愛奇反經之尤,條例踳落之失,叔皮論 之詳矣。及班固述漢,因循前業,觀司馬遷之辭,思實 過半。其十志該富,贊序弘麗,儒雅彬彬,信有遺味。至 於宗經矩聖之典,端緒豐贍之功,遺親攘美之罪,徵 賄鬻筆之愆,公理辯之究矣。觀夫《左氏》綴事,附經間 出,於文為約,而氏族難明。及史遷各傳,人始區詳而 易覽,述者宗焉。及孝惠委機,呂后攝政,班史立紀,違 經失實。何則?庖犧以來,未聞女帝者也。漢運所值,難 為後法。牝雞無晨,武王首誓;婦無與國,齊「桓著盟」,宣 后亂秦,呂氏危漢,豈惟政事難假,亦名號宜慎矣。張 衡司史,而惑同遷、固,元平二后,欲為立紀,謬亦甚矣。 尋子弘雖偽,要當孝惠之嗣;孺子誠微,實繼平帝之 體。二子可紀,何有於二后哉!至於《後漢》紀傳,發源東 觀,袁張所製,偏駮不倫;薛謝之作,疏謬少信;司馬彪 之詳實,華嶠之準當,則其冠也。及魏代三雄,記傳互 出,《陽秋》《魏略》之屬,《江表》《吳錄》之類,或激抗難徵,或疏 闊寡要。惟陳壽《三國志》,文質辯洽,荀張比之於遷,固 非妄譽也。至於晉代之書,繫乎著作,陸機肇始而未 備,王韶續末而不終,干寶《述紀》,以審正得序;孫盛《陽 秋》,以約舉為能;按《春秋》經傳,舉例發凡。自《史》《漢》以下, 莫有準的。至鄧璨《晉紀》,始立條例。又撮略漢魏,憲章殷周,雖湘州曲學,亦有心典謨。及安國立例,乃鄧氏 之規焉。原夫載籍之作也,必貫乎百氏,被之千載,表 徵盛衰,殷鑒興廢,使一代之制,共日月而長存;王霸 之跡,並天地而久大。是以在漢之初,史職為盛。郡國 文計,先集太史之府,欲其詳悉於體國,必閱石「室,啟 金匱,抽裂帛,檢殘竹,欲其博練於稽古也。」是立義選 言,宜依經以樹則;勸戒與奪,必附聖以居宗。然後銓 評昭整,苛濫不作矣。然紀傳為式,編年綴事,文非泛 論,按實而書,歲遠則同異難密,事積則起訖易疏,斯 固總會之為難也。或有同歸一事,而數人分功,兩記 則失於複重,偏舉則病於不周。此又銓配之未易也。 故張衡摘史、班之舛濫,傅元譏《後漢》之尤煩,皆此類 也。若夫追述遠代,代遠多偽,公羊高云「傳聞異辭」,荀 況稱「錄遠略近。」蓋文疑則闕,貴信史也。然俗皆愛奇, 莫顧實理,傳聞而欲偉其事,錄遠而欲詳其跡。於是 棄同即異,穿鑿傍說。舊史所無,我書則傳。此訛濫之 本源,而述遠之巨蠹也。至於記編同時,時同多詭。雖 《定哀》微辭,而世情利害;勳榮之家,雖庸夫而盡飾;迍 敗之士,雖令德而常嗤。吹霜喣露,寒暑筆端,此又同 時之枉,可為歎息者也。故述遠則誣矯如彼,記近則 回邪如此,析理居正,惟素臣乎?若乃尊賢隱諱,固尼 父之聖旨,蓋纖瑕不能玷瑾瑜也;奸慝懲戒,實良史 之直筆,農夫見莠,其必鋤也。若斯之科,亦萬代一準 焉。至於尋繁領雜之術,務信棄奇之要,明白頭訖之 序,品酌事例之條,曉其大綱,則眾理可貫。然史之為 任,乃彌綸一代,負海內之責,而贏是非之尢,秉筆荷 擔,莫此之勞,遷固通矣,而歷詆後世,若任情失正,文 其殆哉!贊曰:「史肇軒黃,體備周、孔,世」歷斯編,善惡偕 總。騰褒裁貶,萬古魂動,辭宗,丘明,直歸南董。
徐炬事物原始
[编辑]《傳》
[编辑]《孝經》云:「學開五傳。」謂《左氏》《公羊》《穀梁》、鄒氏、夾氏。文中 子曰:「三傳作《春秋散》」,陶潛著《五柳先生傳》,習鑿齒作 《襄陽耆舊傳》,王績飲酒五斗,著《五斗先生傳》,趙抹之 《忠臣傳》,徐廣之《孝子傳》,劉向之《列女傳》。後作傳者,不 可盡錄。
吳訥文章辨體
[编辑]《傳》
[编辑]「太史公創《史記》列傳,蓋以載一人之事,而為體亦多 不同。迨前後兩《漢書》,三國、晉唐諸史,則第相祖襲而 已。厥後世之學士大夫,或值忠孝才德之事,慮其湮 沒弗白,或事跡雖微,而卓然可為法戒者,因為立傳 以垂於世。此小傳家傳列傳之例也。」西山云:「史遷作 《孟荀傳》,不正言二子,而旁及諸子,此體之變,可以為」 法。《步里客談》又云:「范史《黃憲傳》蓋無事跡,直以語言 模寫其形容體段,此為最妙。」由是觀之,傳之行跡,固 繫其人,至於辭之善否,則又繫之於作者也。若退之 《毛穎傳》,迂齋謂「以文滑稽,而又變,體之變者乎?」
徐師曾文體明辯
[编辑]《傳》
[编辑]按:《字書》云:「傳者,傳也。」自漢司馬遷作《史記》,創為列傳, 而後世史家卒莫能易。或有隱德而弗彰,或有細人 而可法,則皆為之作傳,寓其意,而馳騁文墨者,間以 滑稽之術雜焉,皆傳體也。其品有四:一曰史傳,二曰 家傳,三曰托傳,四曰假傳,使作者有攷焉。
傳部藝文一
[编辑]《上忠臣傳表》元·帝
[编辑]「資父事君,寔曰嚴敬,求忠出孝,義兼臣子。」是以冬溫 夏凊,盡事親之節;進思將美,懷出奉之義。羲軒改物, 殷周受命,三能十亂,九棘五臣,靡不夙夜在公,忠為 令德。若使縉雲得姓之子,姬昌魯衛之臣。是知理合 君親,孝忠一體,性與率由,因心致極。臣連華霄漢,憑 暉日月。三握再吐,夙奉紫庭之慈;春詩秋禮,早蒙丹 「扆之訓;宣帝褒德,麟閣畫充國之形;顯宗念功,雲臺 圖仲華之像。」
《忠臣傳序》同前
[编辑]夫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因生所以盡 孝,因位所以立忠。事君事父,資敬之理寧異;為臣為 子,率由之道斯一。忠為令德,竊所景行。且《孝子》列女 《逸民》,咸有別傳,至於忠臣,曾無述製。今將發篋陳書, 備加論討。
《孝德傳序》同前
[编辑]夫天經地義,聖人不加,原始要終,莫踰孝道,能使甘泉自滔,鄰火不焚,地出黃金,天降神女,感通之至,良 有可稱。
《丹陽尹傳序》同前
[编辑]傳曰:「大夫受郡。」《漢書》曰:「尹者,正也。」及其用人,寔難授 受,廣漢和顏接下,子高自輔經術,孫寶行嚴霜之誅, 袁安留冬日之愛。自二京板蕩,五馬南渡,固乃上燭 天文,下應地理,爾其地勢,可得而言。東以赤山為成 皋,南以長淮為伊洛,北以鍾山為華阜,西以大江為 黃河,既變淮海為神州,亦即丹陽為京尹。雖得人之 盛,頗愧前賢;而眄遇之深,多用宰輔。皇上受圖負扆, 寶歷惟新,制禮以告成功,作樂以彰治定,豈直四三 皇,六五帝,孕夏陶周而巳哉!若夫位以德敘,德以位 成。每念沗蒞京河,茲焉四載,以入安石之門,思勤王 之政;坐真長之室,想清談之風。求瘼餘晨,頗多暇景。 今綴采英賢,為《丹陽尹傳》。
《謝齊竟陵王教撰高士傳啟》沈約
[编辑]竊聞高尚其事,義光爻象,賢者避世,聲煥《典》《墳》,豈徒 激貪勉競,澡身浴德而已,爾乃大弘義訓,百代通風。 是以梁鴻、蘇伯,記遠跡于前;叔夜、士安,書高塵於後。 雖去取異情,群略殊軫,而獨行必彰,片言罔極。貞操 與日月俱懸,孤芳隨山壑共遠。明公得一含道,體二 居宗,跡屈巖廊之下,神遊江海之上,愛奇商洛,訪美 東都,蓋欲隱顯齊功,出處同致,巢由與伊旦並流,三 辟與四門共軌,肅奉明規,思自罄勗。
《讀韓愈所著毛穎傳後題》唐·柳宗元
[编辑]自吾居夷,不與中州人通書。有來南者,時言韓愈為 《毛穎傳》,不能舉其辭,而獨大笑以為恠。而吾久不克 見楊子誨之來,始持其書索而讀之,若捕龍蛇,搏虎 豹,急與之角而力不敢暇,信韓子之恠於文也。世之 模擬竄竊,取青媲白,肥皮厚肉,柔觔脆骨而以為辭 者,之讀之也,其大笑固宜。且世人笑之也,不以其俳 乎,而俳又非聖人之所棄者。《詩》曰:「善戲謔兮,不為虐 兮。」太史公書有《滑稽列傳》,皆取乎有益於世者也。故 學者終日討論,答問,呻吟習復,應對進退,掬溜播洒, 則罷憊而廢亂,故有息焉游焉之說。不學操縵,不能 安絃,有所拘者,有所縱也。太羹元酒,體節之荐,味之 至者,而又設以奇異,小蟲水草,樝梨橘柚,苦鹹酸辛, 雖蜇吻裂鼻,縮舌澀齒,而咸有篤好之者。文王之昌 蒲葅,屈到之芰,曾晳之羊棗,然後盡天下之味以足 於口。獨文異乎韓子之為也,亦將弛焉而不為虐歟, 息焉游焉而有所縱歟,盡六藝之奇味以足其口。歟? 而不若是,則韓子之辭,若壅大川焉,其必決而放諸 陸,不可以不陳也。且凡古今是非,六藝百家,大細穿 穴,用而不遺者,毛穎之功也。韓子窮古書,好斯文,嘉 穎之能盡其意,故奮而為之傳,以發其鬱積,而學者 得之勵,其有益於世歟!是其言也,固與異世者語,而 貪常嗜瑣者,猶呫呫然動其喙,彼亦甚勞矣乎!
《進張巡中丞傳表》李翰
[编辑]臣聞聖主褒死難之士,育死事之孤,或親推轜車,或 追建封邑,厚死有以慰生,撫存有以答亡。然後君臣 之義,貫以生死;激勸之道,著於存亡。君所以不遺於 臣,臣所以不背於君,君恩臣節,於是乎立。伏見故御 史中丞贈揚州大都督張巡,生於昌時,少習儒訓。屬 逆胡搆亂,凶虐滔天,挺身下位,忠勇奮發。率烏合之 「眾,當漁陽之鋒。賊時竊據洛陽,控引幽朔,驅其猛銳, 吞噬河南。巡前守雍丘,潰其心腹。及魯炅十萬之師, 棄甲於宛葉,哥舒以天下之眾敗績於潼關。兩宮出 居,萬國波蕩。賊遂僭盜神器,鴟峙兩京,南臨漢江,西 逼岐、雍。群帥遷延而不進,列郡望風而出奔。而巡獨 守孤城,不為之卻。賊乃遶出巡後,議圖江淮。巡退軍 雎陽,扼其咽領,前後拒守。自春徂冬,大戰數十,小戰 數百,以少擊眾,以弱制強,出奇無窮,制勝如神,殺其 凶醜,凡九十餘萬。賊所以不敢越雎陽而取江淮,江、 淮所以保全者,巡之力也。孤城糧盡,外救不至,猶奮 羸起病,摧鋒陷堅,俾三軍之士,噉膚而食,知死不叛。」 及城陷見執,終無撓詞,顧叱兇徒,精貫白日,雖古之 忠烈,何以加焉。伏以陛下聰明文思,睿哲神武,提一 旅之眾,復配天之業,賞功褒節,大賚群臣,遂贈揚州, 官及其子,此誠陛下發德音之美也。而議者或罪巡 以食人,愚巡以守死,臣竊痛之。今臣敢取《十倫》以議 巡過,以塞眾口,惟聖聰鑒焉。臣聞人稟教以立身,刑 原情而定罪。故事有虧教,則人道不列;刑有非罪,則 王法不加。忠者臣之教,恕者法之情。今巡握節而死, 非虧教也;析骸而爨,非本情也。《春秋》之義,以功覆過, 咎繇之典,容過宥刑。故《大易》之戒,遏惡揚善,為國之 體,錄用棄瑕。今眾議巡罪,是廢君臣之教,絀忠義之 節,不以功掩過,不以刑恕情,善遏惡揚,錄「瑕棄用,非 所以獎人倫,明勸戒也。且逆胡背德,人鬼所讎,朝廷 衣冠沐恩,累代大臣,將相從逆,比肩而巡,朝廷不登, 坐宴不與,不階一伍之眾,不假一節之權,感肅義旅, 奮身死節,此巡之忠大矣。賊勢憑凌,連兵百萬,巡以數千之眾,橫而制之,若無巡則無雎陽,無雎陽則無 江、淮。賊若因江、淮之資,兵彌廣,財彌積,根結盤據,西 向以拒王師,雖終於殲夷,而曠日持久。國家以六師 震其西,巡以堅壘扼其東,故陝、𨻳一戰而《犬羊》北走, 王師因之而勢勝,聲勢纔接而城陷。此天意使巡保 江、淮以待陛下之師,師至而巡死也,此巡之功大矣。」 古者列國諸侯,或相侵伐,猶有分災救患之義,況諸 將同受國恩,奉辭伐罪乎?巡所以固守者,非惟懷獨 克之志,亦以恃諸軍之救,救不至而食盡,食既盡而 及人,乖其本圖,非其素志,則巡之情可求矣。設使巡 守城之初,已有食人之計,損數百之眾以全天下,臣 猶曰功過相掩,況非其素志乎?在《周典》之三宥,其一 曰「宥過失。」故語巡之忠,則可以敦世教;議巡之「功,則 可以繫中興;原巡之情,則可以宥過失。」昔夫子制《春 秋》,明褒貶;齊桓將封禪,略而不書;晉文公召王河陽, 書而諱之。蓋以匡戴之功大可以掩僭禪之功也。今 巡蒼黃之罪,輕於僭禪;興復之功,重於匡戴。罪疑惟 輕,功疑惟重,聖人之訓,昭然可徵。臣故謂巡者足可 以為訓矣。臣又聞罰不及嗣,賞「延於世,此三代所以 直道而行。今巡子亞夫,雖受一官,不免饑寒之患。江 淮既巡所保戶口克完,臣謂宜封以百戶,俾食其子。 臣又聞彊死為厲,遊魂為變,有所歸往,則不為災。巡 既身首支離,將士等骸骼不掩,臣謂宜於雎陽城北 擇一高原,招魂葬送。巡并將士,大作一墓而葬。使九 原之魂,猶思效」命,三軍之眾有以輕生,既感幽明,且 無冤厲,亦國家忘過旌善,垂誡百世之義也。臣少與 巡遊,巡之平生,臣所知悉。今巡死大難,不睹休明,惟 期令名,是其榮祿。若不時紀錄,日月寖悠,或掩而不 傳,或傳而不實,而巡生死不遇,誠可悲焉。臣敢採所 聞,得其親睹,《撰傳》一卷,昧死獻上。倘以臣所撰,編列 史官,雖退死丘壑,骨且不朽。
《唐中丞傳跋》宋·歐陽修
[编辑]右《張中丞傳》,李翰撰。嗚呼!張巡、許遠之事壯矣,秉筆 之士皆喜為之稱述也。然以翰所記,考《唐書》列傳及 韓退之所書,皆互有得失,而列傳最為疏略。雖云史 家當記大節,然其大小數百戰,屢敗賊兵,其智謀材 力亦有過人可以示後者,史家皆滅而不著,甚可惜 也。翰之所書,誠為大繁,然廣記備言,所以備史官之 采也。
《題燕華仙傳》王安石
[编辑]《燕華仙事》異矣。黃君所為傳,亦辯麗可憙。「十方世界, 皆智所幻。推智無方,幻亦無窮。必有合焉,乃與為類。」 則王夫人之遇,豈偶然哉。
《書歐陽子傳後》黃庭堅
[编辑]高安劉羲仲壯輿《序》,列歐陽文忠公之文章論,次荀 卿、揚子雲之後,又考其行事,為《歐陽子列傳》。余三讀 其書而告之曰:「昔壯輿之先君子道原,明習史事,撰 《十國紀年》,自成一家。今壯輿冨於《春秋》,筆端已有史 氏風氣,他日當以不朽之事相傳也。昔司馬談之子 遷,劉向之子歆,班彪之子固,王銓之子隱,姚察之子」 簡,李太師之子延壽,劉知幾之子餗,皆以繼世,功在 汗、簡,而舊史筆法之美,劉氏再顯。今使壯輿能盡心 於《春秋》之舊章,以考百世之典籍,斧藻先君子之凡 例,著是去非,則十國之事雖淺,筆法所寄,自當與日 月爭光。壯輿尚勉之,之楚而南轅,道雖攸遠,要必至 焉。
《跋吳中丞家傳》朱子
[编辑]故御史中丞吳公,剛直之操,著於大觀、政和之間,事 具《國史略》,與此傳相表裡。其有不合,則傳聞之異辭 爾。至其論薦游御史、毛諫議、胡文定公,皆一世名士, 足以見公之知人。其薦胡公,而徽宗亟以手札審其 名氏,又足以見聖主急賢之美意。則皆不見於史,而 獨此書為可考焉,是不可以無傳也。光祿公與胡公 游,有朋友之誼,見於胡公所與《呂兵書手簡》。而熹先 君子亦雅相敬重,嘗贈以詩,有「問訊袖中醫國手,不 應長與一筇閒」之句。今讀曾尚書所為銘識又如此。 嗚呼!其亦可謂賢父子矣。其族孫芾出此書以見示, 因書其後,以示公之族黨,尚思有以繼其遺烈云。慶 元丙辰正月二十四日。
《題鄴侯家傳後》蘇頌
[编辑]相國鄴侯家傳,唐亳州刺史李蘩撰。述其父泌之事 跡,起天寶被召,中間遷謫,迄正元中終於相位。其所 論著甚悉,然與《唐史》小異,文字亦有不論次者。蓋蘩 以罪繫獄,謂其將死,則先人之嘉謀密議,遂不得傳, 因得廢紙敗筆於獄吏,以成其槁。且戒家人令求大 手筆別加潤色。後亦不果。今《崇文》本第一至第五總 五卷,尤為疏略,大類抄節。臣以私本校正,凡增補數 萬言,以充定本云。
《題新修李鄴侯傳後》宋·濂
[编辑]余讀歐陽子等所修《新唐書》,事多舛繆。如《紀》中載膠 東郡公降封縣公,而《傳》中乃稱郡公。《傳》中敘天下節度四人,而《紀》中則云七人,此猶可也。宰相載於《世系 表》,而于惟謙相中宗,鄭綮相昭宗,武什萬相武后,乃 皆棄而不錄,此猶可也。觀其述作,繁者失於支蔓,略 者過於簡率,以致渙而無統,鬱而弗彰,則其所繫者 重矣。劉昭《舊史》,義例無法,固不足責,豈意《新史》亦復 爾耶?吳縝紏繆,蓋不得不作也。有若李泌,在唐建謀 猷,輕爵祿,髣髴漢之留侯,新舊史皆略其事,且議其 好縱橫大言,以鬼道媚人主,取宰相,何其悖耶?晉王 府長史朱君讀而病焉,因據泌之子繁所錄《家傳》十 卷,參考群書,倣前賢刪正陶潛、諸葛亮二傳,芟繁摭 華,重為《泌傳》一通,泌之事始大白於天下後世。嗚呼! 微朱君泌不御冤於九泉之下乎?然而唐史之謬,不 止於此而已。縝之所未紏者尚多,朱君宜推類以盡 其餘哉!余總修《元史》及《皇明日曆》,朱君皆與其事。余 見朱君有良史之才,故為題識傳後,而屬望之如此。 若余之耄,則無能為矣。朱君名右,字伯賢,天台人。
《題蔣伯康小傳後》前人
[编辑]「吾婺自東萊呂成公傳中原文獻之正,風聲氣習,藹 然如鄒魯,而其屬邑東陽為尤盛。有若李正節、侯茂 欽信國、葛端獻公容甫,監察御史喬公世用,通判眉 州趙公周錫,皆成公之高第弟子,或以忠義顯,或以 政事稱,或以文學著,傳之當世,布之簡書,相去一百 餘載,人猶象而法之。嗚呼!何其盛也!」今觀蔣君《伯康 小傳》,述其立身行己,動法古人,阽危之際,又能力持 其家使勿墜,斯可謂之賢矣。此固伯康問學之美所 由致,自非前修流風遺澤有以薰蒸之,亦未必遽至 於斯也。嗚呼!唯桑與梓,必恭敬止。矧吾父母之邦,賢 哲奮興,前被後承,雖隱顯之或殊,揆諸物則民彝之 懿,皆可以無媿聞風而興起者。孰謂後無其人乎。故 因稱伯康之賢。特推其本而言之。忠厚君子當有取 焉。洪武十二年九月二十二日。
《檇李往哲列傳序》王世貞
[编辑]今天下稱文獻獨甲吾吳郡,而錢唐居其一。顧嘉興 當二方之中,地獨坦衍,饒水,稻禾蠶桑組繡工作之 技,衣食海內弗盡,而人物則自明興以及今嘉、萬之 際,益彬彬矣。乃至紀郡乘者,多闕略弗備,而會其郡 人戚元佐氏,以文學著蘭臺建禮之籍者數年,而以 尚璽大夫請急歸,居閒無事,乃益搜考故家琬琰之 籍,暨耳目所見聞,人別敘次,凡若干卷,目之曰《檇李 往哲列傳》。《春秋》書於越敗吳於檇李,即此地也。不及 明以前者為遠,故遠易誣也。戚君意以其郡先達,若 程中丞之死義,項襄毅、潘司寇之勛勩,鄭莊簡之政 術,呂文懿、屠宮諭之文學,則學士大夫類能言之,然 往往襲聲而不得其要領。鼎顯崇鉅「之臣,或相率阿 私所好,而其他飭廉敦循,為吏師帥,直諫明職,歸而 食貧,老死田畝者,亡論其事」,何若語之人姓名人弗 問矣。戚君所以懼而有此書也。昔者王仲宣為《英雄 記》,意欲以其事重於古襄陽之傳耆舊,汝南之傳先 賢,則欲以其地重於天下。戚君生檇李,能使檇李之 人重稱明學;士大夫,能使明之檇李尤重,不亦雄志 跨昔哉?戚君不獨核于事,又能嫺修于文辭,爾雅鉅 麗。夫以太史公得短長,而其敘戰國之策臣俠烈炳 乎躍如者,不若春秋諸世家之寥寥也。班孟堅之紀 西京,則子駿為多龍門蘭臺之客,異時有紹明其業 者,於檇李亡勞筆削矣夫。
傳部藝文二〈詩〉
[编辑]《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编辑]唐李白
漢道昔云季,群雄方戰爭。霸圖各未立,割據資豪英。 赤伏起頹運,臥龍得孔明。當其南陽時,隴畝躬自耕。 魚水三顧合,風雲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壯志吞咸京。 何人先見許,但有崔州平。余亦草間人,頗懷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華髮同衰榮。託意在經濟,結交為弟兄。 毋令管與鮑,千載獨知名。
《讀後漢逸人傳二首》張謂
[编辑]子陵沒已久,讀《史》思其賢。誰謂潁陽人,千秋如比肩。 嘗聞漢皇帝,曾是曠周旋。名位苟無心,對君猶可眠。 東過冨春渚,樂此佳山川。夜臥松月下,朝看江上煙。 釣時如有待,釣罷應忘筌。生事在林壑,悠悠經暮年。 於今七里瀨,遺跡尚依然。高臺竟寂寞,流水空潺湲。
其二
[编辑]龐公南郡人,家在襄陽里。何處偏來往,襄陽東陂是。 誓將業田種,終得保妻子。何言二千石,乃欲勸吾仕鸛鵲巢茂林,黿鼉穴深水。萬物從所欲,吾心亦如此。 不見鹿門山,朝朝白雲起。采藥復采樵,優游終暮齒。
《繼之尚書自余病來寄遺非一又蒙覽醉吟先生傳題詩以美之今以此篇用伸酬謝》
[编辑]白居易
衰殘與世日相疏,惠好唯君分有餘。茶藥贈多因病 久,衣裳寄早及寒初。交情鄭重金相似,詩韻清鏘玉 不如。醉傅狂言人盡笑,獨知我者是《尚書》。
《讀東漢外戚傳》明·王鴻儒
[编辑]金貂赫奕侍中家,恩託椒房寵莫涯。連苑高樓臨紫 陌,傾城名妓按紅牙。君王自是光明燭,豎子終為頃 刻花。所惜覆車無戒者,《青編》常遣後人嗟。
傳部紀事
[编辑]《晉書阮籍傳》:「籍嘗於蘇門山遇孫登,與商略終古及 栖神道氣之術,登皆不應。籍因長嘯而退,至半嶺,聞 有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巖谷,乃登之嘯也。遂歸,著《大 人先生傳》。」
《陶潛傳》:「潛字元亮,大司馬侃之曾孫也。祖茂,武昌太 守。潛少懷高尚,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 鄉鄰之所貴。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時人謂之實 錄。」
《宋書袁粲傳》:「粲先名愍孫,愍孫清整有風操,自遇甚 厚。嘗著《妙德先生傳》以續嵇康《高士傳》以自況曰:『有 妙德先生,陳國人也。氣志淵虛,姿神清映,性孝履順, 栖沖業簡,有舜之遺風。先生幼夙多疾,姓疏嬾,無所 營尚。然九流百氏之言,雕龍談天之藝,皆泛識其大 歸,而不以成名。家貧嘗仕,非其好也,混其聲跡,晦其』」 心用,故深交或迕,俗察罔識。所處席門常掩,三逕裁 通,雖「揚子寂寞,嚴叟沈冥」,不是過也。修道遂志,終無 得而稱焉。
《唐書劉禹錫傳》:「禹錫始疾病,自為子。」《劉子傳》稱:「漢景 帝子勝封中山,子孫為中山人。七代祖亮,元魏冀州 刺史,遷洛陽,為北部都昌人,墳墓在洛北山後,其地 陿,不可依,乃葬滎陽檀山原。德宗棄天下,太子立,時 王叔文以善奕得通籍,因間言事,積久,眾未知至,起 蘇州掾,超拜起居舍人、翰林學士。陰薦丞相杜佑為」 度支鹽鐵使,翊日自為副,貴震一時。叔文,北海人,自 言「猛之後,有遠祖風。」東平呂溫、隴西李景儉、河東柳 宗元以為信然。三子者,皆予厚善,日夕過言其能。叔 文實工言治道,能以口辯移人,既得用,所施為,人不 以為當。太上久疾,宰臣及用事者不得對,宮掖事祕, 建桓立順,功歸貴臣,由是及貶。其自辨解大略如此。 《十國春秋南唐鄂國公從謙傳》:「從謙材性夙成,製撰 多不具槁,常戲作《夏清侯傳》,甚稱於時。」
《宋史李覺傳》:「覺以國子博士直史館,右正言王禹偁 上言,覺但能通經,不當輒居史職。」覺倣韓愈《毛穎傳》 作《竹穎傳》以獻,太宗嘉之,故寢禹偁之奏。
《李繹傳》:繹再知延州,繹所至頗稱治,自以久宦在外, 意不自得,作《五知先生傳》,謂「知時、知難、知命、知退、知 足也。」
辟寒宋蘇易簡為學士,太宗問「物品何珍?」對曰:「物無 定味,適口者珍,臣只知虀臼為美。臣常一夕寒甚,擁 爐痛飲,半夜吻噪,中庭月明,殘雪中覆一盂虀,連咀 數莖,此時自謂上界仙廚,鸞脯鳳胎,殆恐不及。欲作 《冰壺先生傳》,因循未果也。」上笑而然之。
《澠水燕談錄》:胡旦少有俊才,尚氣凌物,嘗語人曰:「應 舉不作狀元,仕宦不作宰相,虛生也。」隨計之秋,郡守 坐中聞鴈,賦詩曰:「明年春色裏,領取一行歸。」人皆壯 其言。明年果魁天下,終以忤物不登顯位,以文辭敏 麗,見推一時。晚年病目,閉門閑居。一日,史館共議作 《一貴侯傳》,其人少賤,嘗屠豕豬,史官以為諱之即非 實錄,書之即難為辭。相與見旦,旦曰:「何不曰『某少嘗 操刀以割,示有宰天下之志』。」莫不嘆服。
《東軒筆錄》:歐陽公在潁,唯衣道服,稱「六一居士。」又為 傳以自序。
《揮麈後錄》:「張唐英,字次功,西蜀人,與天覺為同胞兄 也。熙寧中,仕至殿中侍御史。嘗述《仁宗政要》上於朝, 又盡作昭陵朝宰執近臣知名之賢諸傳於其中,今 世所謂《嘉祐名臣傳》者是也,特《政要》中一門耳」,然印 本亦未盡焉。
《金史韓玉傳》:「玉字溫甫,其先相人。曾祖錫仕金,以濟 南尹致仕。玉明昌五年經義、辭賦兩科進士,入翰林, 為應奉。應制一日百篇,文不加點。又作《元勳傳》稱旨, 章宗嘆曰:『勳臣何幸,得此家作傳耶』!」
《郭長倩傳》:「長倩仕至祕書少監,兼禮部郎中,修起居注。與施朋望、王無兢、劉喦老、劉無党相友善,所撰《石決明傳》,為時輩所稱。」
傳部雜錄
[编辑]《避暑錄話》:韓退之作《毛穎傳》,此本南朝俳諧文,「驢九 錫」,「雞九錫」之類而小變之耳。俳諧文雖出於戲,實以 譏切當世封爵之濫,而退之所致意,亦正在中書。「君 老不任事」,「今不中書」等數語,不徒作也。文章最忌祖 襲此體,但可一試之耳。《下邳侯傳》,世已疑非退之作, 而後世乃因緣摹倣不已。司空圖作《容成侯傳》,其後 又有《松滋侯傳》。近歲《溫陶君》《黃甘綠》《吉江瑤柱》《萬石 君傳》,紛然不勝其多,至有託之蘇子瞻者,妄庸之徒 遂爭信之。子瞻豈若是之陋耶?中間惟《杜仲》一傳,雜 藥名為之,其製差異。或以為子瞻在黃州時,出奇以 戲客,而不以自名。余嘗問蘇氏諸子,亦以為非是。然 此非玩侮游衍,有餘於文者,不能為也。
《芥隱筆記》:《毛穎傳》:「今日之獲,不角不牙,衣褐之徒。」《詩 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轉予於恤,靡所止居。」《易林訟之 鼎》:「虎聚磨牙,以待豘。」豬大元「首夷其牙。或飫之徒,豨 毅其牙,發以張弧。」《急就章款冬貝母薑》狼牙亭歷「桔 梗龜骨枯。」揚雄《豫州箴》:「陪臣執命,不慮不圖。王室陵 遲,喪其爪牙。」
《捫虱新話》:《東坡集》有葉嘉傳,此吾邑陳表民作也。表 民名元規,不及見其人,蓋名士也。予在中江見朱漕 說坡集和賀方回《青玉案》,卒章有「曾濕西湖雨」之句, 人以為坡詞。此乃華亭姚晉道作也。余嘗恨荊公文 字至今無全集,蓋前世韓柳文亦必假李漢、劉禹錫 編次。然荊公嘗云:「李漢豈知退之者編其文不擇美」 惡,有不可以示子孫者,以此語門弟子,意有在焉。其 文迄無善本。坡亦嘗言,曾子固編《李白集》而無《贈懷 素草書》及《笑矣乎》數首,皆貫休以下,格調卑弱,子固 號有智識,故深可怪。此亦坡以自見也。予觀坡集中 如《醉鄉》《睡鄉記》之類,鄙俚淺近,決非坡作。或云:坡只 有江瑤柱傳,它皆非是。今市書肆往往增添改換,以 求速售,而官不之禁也。雖《歐公集》已經東坡纂類,至 今猶有續添之文,況未編者乎?然蜀中亦竟無全本, 不知其何故也?豈一時門生故無劉、李之識,抑其家 子孫之過?
《容齋續筆》:《漢書》紀、傳、志、《表》,矛盾不同非一,然惟張釋 之為甚。本傳云:「釋之為騎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調,亡 所知名,欲免歸。中郎將袁盎惜其去,請徙補謁者,後 拜為廷尉,逮事景帝歲餘,為淮南相。」而《百官公卿表》 所載:文帝即位三年,釋之為廷尉。至十年書廷尉昌、 廷尉嘉又二人,凡歷十三年。景帝乃立,而張歐為廷 尉,則是釋之未嘗十年不調,亦未嘗以廷尉事景帝 也。
《容齋四筆》:《漢書儒林傳》:欲詳記經學師承,故序列唯 謹。然夏侯勝京房又自有傳。《儒林》云:「勝其先夏侯都 尉,以《尚書》傳族子始昌。《始昌傳》勝,勝又事同郡簡卿, 傳兄子建,建又事歐陽高。」而本傳又云:「從始昌受《尚 書》,後事簡卿,又從歐陽氏,從子建師事勝及歐陽高。」 《儒林》言:房受《易》,梁人焦延壽以明災異得幸,為石顯 所譖誅,凡百餘字,而本傳又云「治《易》事梁人焦延壽」, 其說長於災變,房用之尤精,為石顯告非謗政治,誅 此兩者,近於重複也。若其他張禹、彭宣、王駿、倪寬、龔 勝、鮑宣、周堪、孔光、李尋、韋賢、元成、薛廣德、師丹、王吉、 蔡義、董仲舒、眭孟、貢禹、疏廣、馬宮、翟方進諸人,但志 姓名及所師耳。
《卻掃編》:余頃見史院《神宗國史槁冨韓公傳》,稱少時 范仲淹一見以王佐期之。蔡太師大書其旁曰:「仲淹 之言,何足道哉!」
鼠璞,柳子厚,文壇之雄師,世謂以作《河間傳》,不入館 閣。然亦有所本。《漢書原涉傳》:「涉曰:『子獨不見家人寡 婦耶?始自約敕之時,意乃慕宋伯姬及陳孝婦。不幸 一為盜賊所汙,遂行淫行,知其非禮,然不能自還,吾 猶此矣』。」其意正相類。
《唐書》特立《宗室傳贊》,乃云:「宰相以宗室進者九人,林 甫姦諛,幾亡天下。」程知柔在位,無所發明。林甫在《姦 臣傳》,知柔相昭宗,附《宣惠太子業傳》後,止敘七人。〈適之 峴勉夷簡程石回〉然李麟乃懿祖後,李逢吉、李蔚俱隴西同 系。李宗閔出鄭王房,李揆亦出隴西,宰相共十三人 也,不同作一傳,何耶?
《齊東野語》:舊傳焦千之學於歐陽公,一日造劉貢父, 劉問「《五代史》成邪?」焦對將脫槁。劉問:「為韓堂眼立傳 乎?」焦默然。劉笑曰:「如此亦是第二等文字耳。」《唐餘錄者,直集賢院王皞子融所撰,寶元二年上之。時惟有 薛居正《五代史》,歐陽書未出也。此書有紀、志、傳,又博 采諸家之說,倣裴松之《三國志註》,附見下方。表韓通 於《忠義傳》,且冠之以國初褒贈之典,新舊史皆所不 及焉。皞乃王沂公曾之弟,後以元昊反,乞以字為名。 其後呂伯恭編《文鑑制詔》一類,亦以「褒贈通制」為首, 蓋祖子融之意也。
《野客叢談》:客或譏原涉曰:「子本吏二千石之世,結髮 自修,以行喪推財禮讓為名正復讎取仇,猶不失仁 義,何故遂自放縱,為輕俠之徒乎?」涉應曰:「子獨不見 家人寡婦邪?始自約敕之時,意乃慕宋伯姬及陳孝 婦,不幸一為盜賊所污,遂行淫佚,知其非禮,然不能 自還,吾猶此矣。」此柳子厚《河間傳》之意也。《史記呂不 韋傳》「述太后」云云。《河間傳》又用其語。古人作文。要必 有祖。雖穢雜之語。不可無所自也。
《長水日抄》:張湯、杜周、司馬遷列二人於《酷吏傳》。班孟 堅《漢書》寘之列傳。蓋湯之子安世、周之子延年,並著 勳業於宣帝朝,皆麟閣功臣,故為立傳。然固於《安世 傳贊》,則曰:「湯以酷烈,及身蒙咎」,其推賢揚善,固宜有 後。於《杜業傳贊》,則曰:「張湯、杜周,並起文墨小吏,致位 三公,列於酷吏,而俱有良子。」既因張、杜子孫置之《列 傳》,而猶不沒其「酷吏」之實。
《甲乙剩言》:臨胊馮少宗伯嘗問余曰:「范蔚宗書《陳元 方傳》與《邯鄲淳碑》辭稍異,將從碑乎?從傳乎?」余曰:「觀 《元方傳》,便見蔚宗作賊腸腑。」蓋碑文明說以何進表 荐拜為五官中郎將,而傳則刪去,第謂董卓入洛陽, 乃使就家拜官,是陷陳入於卓黨,以為彼所謂名賢, 亦復爾也。至於謀說呂布絕婚袁術一事,乃元方為 國破奸一點赤忠所在,竟抹煞不書,益以見小人不 成人之美如此,理當從碑傳不足據也。馮為首肯 巖棲幽事,嵇康、皇甫《高士傳》止七十二傳,傳不過數 行而止,至使諸君子若滅若沒,非闡幽發潛之意。余 故從二十一史,隱逸全傳,悉為採出,即孝友獨行,方 藝中有比類高蹤者,咸為著之,而又補勝國自鄭思 肖而下凡幾十人。總得二十四卷。曰《陳氏逸民史 銷夏》。張文潛嘗作《竹夫人傳》。
《昌黎集毛穎傳注》:「公作此傳,當時有非之者,張籍書 所謂戲謔之言,舊史則從而為之言,譏戲不近人情, 文章之甚紕繆者是也。有譽之者,如柳子厚稱以為 怪,既書其後,又答楊誨之書,足下所持韓君《毛穎傳》 來,僕甚奇其書,恐世人非之,今作數百言,知前聖不 必罪俳」云云。又李肇《國史補》謂公此傳,其文尤高,不 下《遷史》是也。翹以為凡此毀譽皆太過。《毛穎傳》特滑 稽之雄,具見作者巧心爾。國朝徐常吉所輯有《諧史》 一書,大概盡此類也。洪慶善曰:「退之《毛穎傳》,予以為 子虛烏有之比,其流出於莊周寓言。」王慎中曰:「通篇 將無作有,所謂以文滑稽者,贊論尤高古。」茅坤曰:「摹 寫工極。」郭正域曰:「此不直戲文,蓋戲」史矣。
《河東集》《種樹郭橐駝傳注》,借議論敘事,略無痕瑕,兼 以詳確明快,即不謂規諷世道,作正經文字看,尚得 為山家種樹方。童宗說曰:「天下事有可觸類而長者, 聞解牛得養生,聞鑄金得鑄人。為天下之道,與牧馬 何異?牧民之道以牧羊而知《橐駝傳》,宜其有為而作 也。」林希元曰:「此與《梓人傳》絕似韓退之《圬者傳》。」王世 貞曰:「詩家最忌粘皮著骨,文家都不甚忌,更說得痛 切,更覺精神。須讀此傳。」
《梓人傳》注以梓人喻相,非子厚創語也。唐太宗嘗謂 魏徵曰:「金在礦何足貴,冶鍛而為器,人乃寶之。朕方 自比於金,以卿為良匠。」其說近似。黃震曰:「文字宏闊。」 童宗說曰:「王承福圬者而得傳於韓。猶此楊潛梓人 而得傳於柳。」味此傳意,大抵出於《孟子》。「為巨室必使 工師得大木來。」楊慎曰:「郭象注《莊子》曰:『工人無為於 刻木,而有為於運矩;主人無為於親事,而有為於用 臣』。柳子厚演之為《梓人傳》,凡數百言。毛萇《詩傳》,漣風 行水,成文也。蘇老泉演之為蘇文甫《字說》,亦數百言。 皆得奪胎換骨之三昧矣。」王世貞曰:「子厚諸記,尚未 是西京,是東京之潔峻有味者,《梓人傳》柳之懿乎?然 大有可言。相職居簡握要,收功用賢」,在於形容《梓人》 處已妙,只一語結束,有萬鈞之力可也,乃更喋喋不 已。夫使引者發而無味,發者冗而易厭,奚其文?奚其 文?茅坤曰:「次序摹寫,井井入彀。」
《日知錄》:列傳之名,始於太史公,蓋史體也,不當作史 之職,無為人立傳者,故有碑、有誌、有狀而無傳。梁任 昉《文章緣起》言:傳始於東方朔,作《非有先生傳》,是以 寓言而謂之傳。《韓文公集》中傳三篇,太學生何蕃、圬 者王承福、毛穎。《柳子厚集》中傳六篇,宋清、郭橐駝、童 區寄、梓人李赤、蝜蝂、何蕃僅採其一事而謂之傳。王 承福之輩皆微者,而謂之傳,毛穎、李赤蝜蝂則戲耳, 而謂之「傳」,蓋比於稗官之屬耳。若段太尉則不曰傳, 曰逸事狀。子厚之不敢傳段太尉,以不當史任也。自 宋以後,乃有為人立傳者,侵史官之職矣《太平御覽書目》列古人別傳數十種,謂之「別傳」,所以 別於史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