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第20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二百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二百一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二百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二百一卷目錄

 春秋部紀事一

經籍典第二百一卷

春秋部紀事一

[编辑]

《左傳昭二年》:「春,晉侯使韓宣子來聘,且告為政而來 見,禮也。觀書于太史氏,見《易象》與《魯春秋》曰:『《周禮》盡 在魯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與周之所以王也』。」 《家語》:「齊太史子與適魯,見孔子,孔子與之言道,退而 謂南宮敬叔曰:『孔子生于衰周,先王典籍,錯亂無紀, 而乃論百家之遺記,考正其義,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制作』」《春秋》,垂訓後嗣,以為法式,其文德著矣。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序》:「魯君子左丘明,懼弟子人人 異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記》具論其語,成 《左氏春秋》。」

鐸椒為楚威王傅,為王不能盡觀《春秋》,采取成敗,卒 四十章,為鐸氏微。

趙孝成王時,其相虞卿,上采《春秋》,下觀近世,亦著八 篇,為《虞氏春秋》。

呂不韋者,秦莊襄王相。亦上觀尚古,刪拾《春秋》,集六 國時事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為《呂氏春秋》。

《晉世家》:晉侯會諸侯于溫,欲率之朝周。力未能,恐其 有畔者,乃使人言周襄王狩於河陽。壬申,遂率諸侯 朝王於踐土。孔子讀《史記》至文公,曰:「諸侯無召王,王 狩河陽」者,《春秋》諱之也。

《吳太伯世家》,太史公曰:孔子言「太伯可謂至德矣,三 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余讀春秋古文,乃知中國 之虞,與荊蠻句吳兄弟也。

《梁孝王世家》,褚先生曰:蓋聞梁王西入朝謁竇太后, 燕見,與景帝俱侍坐於太后前,語言私說。太后謂帝 曰:「吾聞殷道親親,周道尊尊,其義一也。安車大駕,用 梁孝王為寄。」景帝跪席舉身曰:「諾。」罷酒出,召袁盎諸 大臣通經術者曰:「太后言如是,何謂也?」皆對曰:「太后 意欲立梁王為帝太子。」帝問其狀,袁盎等曰:「殷道親 親者,立弟;周道尊尊者,立子。殷道質,質者法天,親其 所親,故立弟。周道文,文者法地,尊者敬也,敬其本始, 故立長子。周道太子死,立適孫;殷道太子死,立其弟。」 帝曰:「於公何如?」皆對曰:「方今漢家法周,周道不得立 弟,當立子。《春秋》所以非宋宣公。宋宣公死,不立子而 與弟。弟受國死,復反之與兄之子。弟」之子爭之,以為 我當代父後,即刺殺兄子,以故國亂,禍不絕。故《春秋》 曰:「君子大居正。」宋之禍,宣公為之。臣請見,太后白之。 袁盎等入見太后,太后言欲立梁王,梁王即終,欲誰 立?太后曰:「吾復立帝子。」袁盎等以宋宣公不立,正生 禍亂,後五世不絕,小不忍,害大義,狀報太后。太后乃 解,即使梁王歸就國。

《平津侯傳》:「丞相公孫弘者,菑川薛縣人也,字季。少時 為薛獄吏,有辠免。家貧,牧豕海上。年四十餘,乃學《春 秋雜說》。建元元年,天子初即位,招賢良文學之士。是 時弘年六十,徵以賢良為博士。元光五年,太常令所 徵儒士各對策百餘人,弘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弘策 為第一。」

《虞卿傳》:虞卿者,游說之士也,躡蹻擔簦,說趙孝成王。 一見賜黃金百鎰,白璧一雙,再見為趙上卿,故號為 虞卿。去趙,困於梁,不得意,乃著書,上採春秋,下觀近 世,曰《節義》《稱號》《揣摩》《政謀》,凡八篇,以刺譏國家得失, 世傳之曰《虞氏春秋》。太史公曰:虞卿料事揣情,為趙 畫策,何其工也。然非窮愁,亦不能著書,以自見于後 世云。

《儒林傳序》:「武安侯田蚡為丞相,絀黃老刑名百家之 言,延文學儒者數百人。而公孫弘以《春秋》白衣為天 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學士,靡然向風矣。」

《儒林傳》:「董仲舒,廣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 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受業,或莫見其面。蓋三 年仲舒不觀於舍園,其精如此。進退容止,非禮不行, 學士皆師尊之。今上即位為江都相,以《春秋》災異之 變,推陰陽所以錯行,故求雨,閉諸陽,縱諸陰,其止雨 反是,行之一國,未嘗不得所欲。中廢,為中大夫,居舍」, 著災異之記。是時,遼東高廟災,主父偃疾之,取其書 奏之天子。天子召諸生示其書,有刺譏。董仲舒弟子 呂步舒不知其師書,以為下愚,於是下董仲舒吏當 死,詔赦之。於是董仲舒竟不敢復言災異。董仲舒為 人廉直,公孫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而弘希世用事, 位至公卿。董仲舒以弘為從諛,弘疾之,乃言於上曰: 「董仲舒可使相膠西王。」膠西王素聞董仲舒有行,亦善待之。董仲舒恐久獲罪,疾免居家。至卒,終不治產 業,以修學著書為事。故漢興至于五世之間,唯董仲 舒名為明於《春秋》,其傳《公羊氏》也。

胡母生齊人也。孝景時為博士以老歸教授齊之言 《春秋》者多受胡母生公孫弘亦頗受焉。

瑕丘江生為《穀梁春秋》。自公孫弘得用,嘗集比其義, 卒用董仲舒。仲舒弟子通者,蘭陵楮大、廣川殷忠、溫 呂步舒。楮大至梁相,步舒至長史,持節使決淮南獄, 於諸侯擅專斷,不報,以《春秋》之義正之,天子皆以為 是。弟子通者,至於命大夫,為郎、謁者、掌故者以百數。 而董仲舒子及孫皆以學至大官。

《酷吏張湯傳》:「朱買臣,會稽人也。讀《春秋》莊助,使人言 買臣與助俱幸,為大中大夫。」

《龜策傳》:褚先生曰:「臣以通經術,受業博士,治《春秋》,以 高第為郎,幸得宿衛,出入宮殿中,十有餘年。」

《漢書河間獻王傳》:「河間獻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 學好古實,事求是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 真,加金帛賜以招之。繇是四方道術之人,不遠千里, 或有先祖舊書,多以奏獻王,故得書多與漢朝等。其 學舉六藝,立《左氏春秋》博士,被服儒術,造次必於儒 者。」

《劉歆傳》。歆及向皆治《易》。宣帝時,詔向受《穀梁春秋》十 餘年,大明習。及歆校祕書,見古文《春秋左氏傳》,歆大 好之。時丞相史尹咸以能治《左氏》,與歆共校經傳。歆 略從咸及丞相翟方進受質問大義。初,《左氏傳》多古 字古言,學者傳訓故而已。及歆治《左氏》,引傳文以解 經,轉相發明,由是章句義理備焉。歆亦湛靖有謀,父 子俱好古,博見彊志,過絕於人。歆以為丘明好惡與 聖人同,親見夫子,而《公羊》《穀梁》在七十子後,傳聞之 與親見之,其詳略不同。歆數以難向,向不能非間也, 然猶自持其《穀梁》義。及歆親近,欲建立《左氏春秋》及 《毛詩》《逸禮》《古文尚書》,皆列於學官。哀帝令歆與《五經》 博士講論其義,諸博士或不肯置對,歆因移書太常 博士責讓之,其言甚切。是時名儒光祿大夫龔勝以 歆移書上疏,深自罪責,願乞骸骨罷。及儒者師丹為 大司空,亦大怒,奏歆改亂舊章,非毀先帝所立。上曰: 「歆欲廣道術,亦何以為非毀哉!」歆由是忤執政大臣, 為眾儒所訕。

《息夫躬傳》。息夫躬。字子微。河內河陽人也。少為博士 弟子。受《春秋》通覽記書。

《路溫舒傳》:「溫舒字長君,鉅鹿東里人也。父為里監門, 使溫舒牧羊。溫舒取澤中蒲截以為牒,編用寫書。稍 習,善求為獄小吏。因學律令,轉為獄史,縣中疑事皆 問焉。太守行縣,見而異之,署決曹史。又受《春秋》,通大 義,舉孝廉。」

《嚴助傳》:拜為會稽太守,數年不聞問。賜書曰:「『制詔會 稽太守,君厭承明之廬,勞侍從之事,懷故土,出為郡 吏。會稽東接於海,南近諸越,北枕大江,間者闊焉。久 不聞問,具以《春秋》對,毋以蘇秦縱橫』。助恐,上書謝,稱 《春秋》天王出居于鄭,不能事母,故絕之。臣事君,猶子 事父母也。臣助當伏誅,陛下不忍加誅,願奉三年計 最」詔許因留侍中。

《吾丘壽王傳》:「壽王字子贛,趙人也。年少以善格五召 待詔。詔使從中大夫董仲舒受《春秋》。高材通明,遷侍 中中郎。」

《梅福傳》:「福字子真,九江壽春人也。少學長安,明《尚書》 《穀梁春秋》。」

《雋不疑傳》:「不疑,渤海人也。治《春秋》,為郡文學,後為京 兆尹。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黃犢車,建黃旐,衣黃襜 褕,著黃冒,詣北闕,自稱衛太子。詔使公卿將軍中二 千石雜識視長安中,吏民聚觀者數萬人。丞相御史 中二千石至者,莫敢發言,京兆尹不疑後到,叱從吏 收縛。或曰:『是非未可知,且安之』。不疑曰:『諸君何患于 衛太子?昔蒯聵違命出奔,輒拒而不納,《春秋》是之。衛 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來自詣,此罪人也』。」遂送 詔獄。天子與大將軍霍光聞而嘉之,曰:「公卿大臣固 當用經術明於大誼。」由是名聲重于朝廷。

《疏廣傳》:「廣字仲翁,東海蘭陵人也。少好學,明《春秋》,學 者自遠方至,徵為博士大中大夫。」

《于定國傳》:「宣帝立,大將軍霍光領尚書事,條奏群臣 諫昌邑王者,皆超遷定國繇是為光祿大夫,數年,超 為廷尉。定國乃迎師學《春秋》,執經北面,備弟子禮。」 《王吉傳》:「初,吉兼通五經,能為《鄒氏春秋》。子駿以孝廉 為郎,左曹陳咸薦其父子經明行修,宜顯以厲俗, 毋將隆傳。」「哀帝即位,以高第入為京兆尹,遷執金吾。 時侍」中董賢方貴,上使中黃門發武庫兵,前後十輩, 送董賢及上乳母王阿舍。隆奏言:「古者諸侯方伯,得 顓征伐,迺賜斧鉞。漢家邊吏,職在距寇,亦賜武庫兵, 皆任其事,然後蒙賜。《春秋》之誼,家不藏甲,所以抑臣 威,損私力也。今賢等便僻弄臣,私恩微妾,而以天下

公用給其私門,非所以示四方也
考證
《馮奉世傳》:武帝末奉世以良家子選為郎昭帝時以

功次補武安長。年三十餘乃學《春秋》,涉大義。

《張禹傳》:永始、元延間,日蝕地震尤數,吏民多上書言 災異之應,譏切王氏專政所致。上懼變異數見,意頗 然之,未有以明見,乃車駕至禹第,辟左右,親問禹以 天變,因用吏民所言王氏事示禹。禹自見年老,子孫 弱,又與曲陽侯不平,恐為所怨,禹則謂上曰:「春秋二 百四十二年間,日蝕三十餘,地震五十六,災變之意」, 深遠難明,故聖人罕言「命,不語怪。神性與天道,自子 貢之屬不得聞,何況淺見鄙儒之所言!陛下宜修政 事,以善應之,與下同其福喜」,此《經》義意也。新學小生, 亂道誤人,宜無信用,以經術斷之。上雅信愛禹,由此 不疑王氏。後曲陽侯根及諸王子弟聞知禹言,皆喜 說,遂親就禹。

《馬宮傳》:「宮字游卿,東海戚人也,治春秋嚴氏,以射策 甲科為郎,代孔光為太師兼司徒。」

《翟方進傳》:「方進雖受《穀梁》,然好《左氏傳》、天文星歷。其 《左氏》則國師劉歆,星歷則長安令田終,術師也。」 《循吏傳》:「文翁,廬江舒人也,少好學,通春秋,以郡縣吏 察舉,景帝末,為蜀郡守。」

《儒林傳》:「孔安國以《古文尚書》授都尉朝,都尉朝授膠 東庸生,庸生授清河胡常少子以明《穀梁春秋》為博 士部刺史。又傳《左氏》。」

孟喜字長卿,東海蘭陵人也。父號孟卿,善為《春秋》授 疏廣,世所傳《疏氏春秋》,皆出孟卿。孟卿以《春秋》煩雜, 乃使喜從田王孫受《易》。

申公弟子行雖不備,而至於大夫郎掌故以百數。申 公以《春秋》授,而瑕丘江公盡能傳之,徒眾最盛。及魯、 許生免,中徐公皆守學教授。免中縣名

胡母生字子都,齊人也。治《公羊春秋》。為景帝博士,與 董仲舒同業。仲舒著書稱其德,年老,歸教於齊,齊之 言《春秋》者宗事之,公孫弘亦頗受焉。而董生為江都 相,弟子遂之者蘭陵褚大、東平嬴公、廣川段仲溫、呂 步舒。大至梁相,步舒丞相長史,唯嬴公守學,不失師 法,為昭帝諫大夫,授東海孟卿,魯眭孟孟為符節令。 遂之謂名位成達者

嚴彭祖字公子,東海下邳人也。與顏安樂俱事眭孟。 孟弟子百餘人,唯彭祖、安樂為明質問疑誼,各持所 見。孟曰:「《春秋》之意在二子矣。」孟死,彭祖、安樂各顓門 教授,由是《公羊春秋》有顏、嚴之學。

顏安樂,字公孫,魯國薛人,眭孟姊子也。家貧,為學精 力,官至齊郡太守丞,後為仇家所殺。安樂授淮陽泠 豐次君、淄川任公,公為少府,豐、淄川太守,由是顏家 有泠、任之學。始貢禹事嬴公,成於眭孟,至御史大夫。 疏廣事孟卿,至太子太傅。廣授琅邪筦路,路為御史 中丞。禹授潁川堂谿惠,惠授泰山冥都,都為丞相史。 都與路又事顏安樂,故顏氏復有「筦冥」之學。路授孫 寶為大司農,自有傳。豐授馬宮、琅邪左咸,咸為郡守 九卿,徒眾尢盛,官至大司徒。

瑕丘江公受《穀梁春秋》於魯申公,傳子至孫,為博士。 武帝時,江公與董仲舒並。仲舒通《五經》,能持論,善屬 文,江公吶於口,上使與仲舒議,不如仲舒。而丞相公 孫弘本為《公羊》學,比輯其議,卒用董生。於是上因尊 《公羊》家,詔太子授《公羊春秋》,由是《公羊》大興。太子既 通,復私問《穀梁》而善之。其後浸微,唯魯榮廣王孫皓、 星公二人受焉。廣盡能傳其《春秋》,高才敏捷,與《公羊》 大師眭、孟等論數困之,故好學者頗復受《穀梁》。沛蔡 千秋少君,梁周慶幼君丁姓子孫皆從廣受《春秋》,又 事皓星公,為學最篤。宣帝即位,聞衛太子好《穀梁春 秋》,以問丞相韋賢、長信少府夏侯勝及侍中樂陵侯 史高,皆魯人也,言「《穀梁子》本魯學,公《羊氏》,乃齊學,宜 興《穀梁》」時千秋為郎,召見,與《公羊》家並說。上善《榖梁》 說,擢千秋為諫大夫,給事中。後有過,左遷平陵令。復 求能為《穀梁》者,莫及千秋。上愍其學且絕,乃以千秋 為郎中戶,將選郎十人從受。汝南尹更始翁君本自 事千秋,能說矣。會千秋病死,徵江公孫為博士,劉向 以故諫大夫通達,待詔受《穀梁》,欲令助之。江博士復 死,乃徵周慶丁姓,待詔保宮,使卒授十人。自元康中 始講,至甘露元年,積十餘歲皆明習。乃召《五經》名儒 太子太傅蕭望之等,大議殿中,平《公羊》《穀梁》同異,各 以經處是非。時《公羊》博士嚴彭祖、侍郎申輓、伊推、宋 顯,《穀梁》議郎尹更始、待詔劉向、周慶、丁姓並論《公羊》 家多不見從。願請內侍郎許廣,使者亦並內《穀梁》家 中郎王亥各五人議三十餘事。望之等十一人各以 經誼對,多從《穀梁》,由是《穀梁》之學大盛,慶姓皆為博 士。姓至中山太傅,授楚申章昌曼君,為博士,至長沙 太傅,徒眾尤盛。尹更始為諫大夫、長樂戶將,又受《左 氏傳》,取其變理合者以為章句,傳。子咸及「翟方進、琅 邪房鳳。咸至大司農,方進丞相。」

房鳳,字子元,不其人也。以射策乙科為太史掌故。太 常舉方正,為縣令。都尉,失官。大司馬驃騎將軍王根奏除補長史,薦鳳明經通達,擢為光祿大夫,遷五官 中郎將。時光祿勳王龔以外屬內卿,與奉車都尉劉 歆共校書,三人皆侍中。歆白《左氏春秋》可立,哀帝納 之,以問諸儒,皆不對。歆於是數見丞相孔光,為言《左 氏》以求助,光卒不肯,唯鳳、龔許歆,遂共移書責讓太 常博士,語在《歆傳》。大司空師丹奏歆非毀先帝所立, 上於是出龔等補吏,龔為弘農,歆河內,鳳九江太守, 至青州牧。始江博士授胡常,常授梁蕭秉君。房,王莽 時為講學大夫,由是《穀梁春秋》有尹、胡、申章、房氏之 學。

漢興,北平侯張蒼及梁太傅賈誼、京兆尹張敞、大中 大夫劉公子皆修《春秋左氏傳》。誼為《左氏傳訓故》,授 趙人貫公,為河間獻王博士;子長卿為蕩陰令,授清 河張禹長子。禹與蕭望之同時為御史,數為望之言 《左氏》,望之善之,上書數以稱說。後望之為太子太傅, 薦禹於宣帝,徵禹待詔。未及問,會疾死。授尹更始。更 始傳子咸及翟方進、胡常。常授𥟖陽賈護。季君,哀帝 時待詔,為郎,授蒼梧陳欽子佚,以《左氏》授王莽,至將 軍。而劉歆從尹咸及翟方進受。由是言《左氏》者,本之 賈護、劉歆。

《西京雜記》:「董仲舒夢蛟龍入懷,乃作《春秋繁露》詞。」 《後漢書。明帝紀》:「顯宗明皇帝,諱莊,光武第四子也。帝 生而豐下,十歲能通《春秋》,光武奇之。」

《顯宗馬皇后紀》:「后好讀《春秋》,尤善董仲舒書。」

《北海靖王興傳》:「子敬王睦,少好學,博通書傳。光武愛 之,數被延納。顯宗之在東宮,尤見幸待,入侍諷誦,出 則執轡。中興初,禁網尚闊,而睦性謙恭好士,千里交 結,自名儒宿德,莫不造門。由是聲價益廣。永平中,法 憲頗峻,睦乃謝賓客,放心音樂。然性好讀書,常為愛 翫。睦能屬文,作《春秋旨義終始論》。」

《順陽懷侯嘉傳》:「嘉字孝孫,光武族兄也。父憲,舂陵侯 敞同產弟。嘉少孤,性仁厚,南頓君養視如子。後與伯 升俱學長安,習《春秋》。」

《寇恂傳》:「恂拜汝南太守,素好學,乃脩鄉校教生徒,聘 能為《左氏春秋》者,親受學焉。」

《馮異傳》:異字公孫,穎川人,好讀書,通《左氏春秋。 馬援傳》:「嚴字威卿,少孤而好擊劍。後乃從東平楊太 伯講學,專心墳典,能通《春秋左氏》。嚴七子,唯續、融知 名。」

《侯霸傳》:「霸字君房,矜嚴有威容。家累千金,不事產業, 篤志好學,師事九江太守房元,治《穀梁春秋》,為元都 講。」

《承宮傳》:「承宮字少子,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歲,為人 牧豕。鄉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經》授諸生數百人,宮過 息廬下,樂其業,因就聽講經,遂請留門下,為諸生拾 薪執苦數年,勤學不倦,經典既明,乃歸家教授。永平 中,徵詣公車,車駕臨辟雍,召拜博士。」

《馮衍傳》:衍子豹字仲文,好儒學,以《春秋》教麗山下。鄉 里為之語曰:「道德彬彬馮仲文。」舉孝廉,拜尚書郎。忠 勤不懈,每奏事未報,常俯伏省閤,或從昏至明。肅宗 聞而嘉之,使黃門持被覆豹,敕令勿驚。

《郅惲傳》:「惲字君章,汝南西平人。年十二失母,居喪過 禮。」及長,理《嚴氏春秋》。

《孔奮傳》:奮字君魚,扶風茂陵人也。曾祖霸,元帝時為 侍中。奮少從劉歆受《春秋左氏傳》,歆稱之,謂門人曰: 「吾已從君魚受道矣。」建武八年,賜爵關內侯。

奮弟奇,博通經典,作《春秋左氏刪》。

奮子嘉,官至城門校尉。作《左氏說》。

《樊宏傳》:「宏子儵,字長魚,謹約有父風,事後母至孝。及 母卒,哀思過禮。服闋,就侍中丁恭受《公羊嚴氏春秋》。 永平元年,拜長水校尉,與公卿雜定郊祠禮儀,以讖 記正五經異說。北海周澤、琅邪承宮,並海內大儒,儵 皆以為師友而致之於朝。初,儵刪定《公羊嚴氏春秋》 章句,世號樊侯學,教授門徒前後三千餘人。弟子潁」 川李修、九江夏勤,皆為「三公。」

《鄭元傳》:「元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八世祖崇,哀帝時 尚書僕射。元少為鄉嗇夫,得休歸,常詣學官,不樂為 吏,父數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學受業,師事京兆第五 元。先始通《公羊春秋》,又從東郡張恭祖受《左氏春秋》。 以山東無足問者,乃西入關。因涿郡盧植事扶風馬 融,融門徒四百餘人,升堂進者五十餘生。融素驕貴」, 元在門下,三年不得見,乃使高業弟子傳受於元,元 日夜尋誦,未嘗怠倦。會融集諸生考論圖緯,聞元善 算,迺召見於樓上,元因從質諸疑義,問畢辭歸。融喟 然謂門人曰:「鄭生今去,吾道東矣。」元自遊學十餘年, 乃歸鄉里。家貧,客耕東萊,學徒相隨已數百千人。及 黨事起,乃與同郡孫嵩等四十餘人俱被禁錮,遂永 修經業,杜門不出時任城何休好《公羊》學,遂著《公羊 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元迺發墨守,鍼膏肓,起廢 疾,休見而歎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鄭興傳》:興字少贛,河南開封人也。少學《公羊春秋》,晚善《左氏傳》,積精深思,通達其旨,同學者皆師之。天鳳 中,將門人從劉歆講正大義。歆美興才,使撰條例、章 句、訓詁及校《三統歷》。建武六年,侍御史杜林先與興 同寓隴右,迺薦之曰:「竊見河南鄭興,執義堅固,敦悅 《詩》《書》,好古博物,見疑不惑,有公孫僑、觀射父之德,宜 侍帷幄,典職機密。昔張仲在周,燕翼宣王,而詩人悅 喜。惟陛下留聽少察,以助萬分。」迺徵為大中大夫。興 好古學,尤明《左氏》《周官》,長於歷數,自杜林、桓譚、衛宏 之屬莫不斟酌焉。世言《左氏》者多祖於興,而賈逵自 傳其父業,故有鄭、賈之學。

興子眾,字仲師,年十二,從父受《左氏春秋》,精力於學, 明《三統歷》,作《春秋難記條例》。建武中,皇太子及山陽 王荊因虎賁中郎將梁松以縑帛聘請,眾欲為通義, 引籍出入殿中。眾謂松曰:「太子儲君,無外交之義。漢 有舊防,藩王不宜私通賓客。」遂辭不受。建初六年,代 鄧彪為大司農,受詔作《春秋刪》十九篇。子安世亦傳 家業。

《張元傳》:「元字君夏,河內河陽人也。少習《顏氏春秋》,兼 通數家法。建武初,舉明經,補弘農文學。」

《范升傳》:「升字辨卿,代郡人也。建武二年,光武徵詣懷 宮,拜議郎,遷博士,時尚書令韓歆上疏,欲為《左氏春 秋》立博士,詔下其議,四年正月,朝公卿大夫博士見 於雲臺。帝曰:『范博士可前平說』。升起對曰:『左氏不祖 孔子而出於丘明,師徒相傳,又無其人,且非先帝所 存,無因得立。遂與韓歆及中大夫許淑等互相辨難』」, 日中迺罷。升退而奏《左氏》之失,凡十四事。時難者以 太史公多引《左氏》,升又上「《太史公違戾五經》謬,孔子 言及《左氏春秋》不可錄」三十一事,詔以下博士 陳元傳。元字長孫,蒼梧廣信人也。元父欽,習《左氏春 秋》,王莽從欽受《左氏》學,以欽為猒難將軍。元少傳父 業,為之訓詁,銳精覃思,至不與鄉里通。以父任為郎。 建武初,元與桓譚、杜林、鄭興俱為學者所宗,時議欲 立《左氏傳》博士,范升奏以為《左氏》淺末,不宜立。元聞 之,乃詣闕上疏書,奏下其議。范升復與元相辨難,凡 十餘上。帝卒立《左氏》學,太常選博士四人,元為第一。 帝以元新忿爭,迺用其次司隸從事李封。於是諸儒 以《左氏》之立,論議讙譁,自公卿以下數廷爭之。會封 病卒,《左氏》復廢。

《賈逵傳》:「逵父徽從劉歆受《左氏春秋》,兼習《國語》,作《左 氏條例》二十一篇。」

逵,字景伯,悉傳父業,弱冠能誦《左氏傳》及《五經》本文, 以《大夏侯尚書》教授。雖為古學,兼通五家、《穀梁》之說。 自為兒童,常在太學,不通人間事。身長八尺二寸,諸 儒為之語曰:「問事不休賈長頭。」性愷悌,多智思,俶儻 有大節,尤明《左氏傳》《國語》,為之《解詁》五十一篇,永平 中,上疏獻之。顯宗重其書,寫藏祕館,拜為郎,與班固 並校祕書,應對左右。肅宗立,降意儒術,特好古文《尚 書》《左氏傳》。建初元年,詔逵入講北宮白虎觀、南宮雲 臺。帝善逵說,使發出《左氏傳》大義長于二傳者,逵于 是具條奏之。帝嘉之,賜布五百匹,衣一襲,令逵自選 《公羊》、嚴、顏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氏》,與簡紙、經 傳各一通。逵母常有疾,帝欲加賜,以校書例多,特以 錢二十萬使潁陽侯馬防與之。謂防曰:「賈逵母病,此 子無人事於外,屢空則從孤竹之子於首陽山矣。」八 年,迺詔諸儒各選高才生受《左氏》《穀梁春秋》《古文尚 書》《毛詩》,由是《四經》遂行於世。皆拜逵所選弟子及門 生為千乘王國郎,朝夕受業黃門署,學者皆欣欣羨 慕焉。所著《經傳義詁》及《論難》百餘萬言。

《張霸傳》:「霸字伯饒,蜀郡成都人也。年數歲而知孝讓, 雖出入飲食,自然合禮,鄉人號為張曾子。七歲通《春 秋》,復欲進餘經。父母曰:『汝小未能也』。霸曰:『我饒為之』。 故字曰饒焉。後就長水校尉樊鯈受嚴氏《公羊春秋》, 遂博覽五經。諸生孫林、劉固、段著等慕之,遂市宅其 傍以就學焉。舉孝廉光祿主事。永元中為會稽太守」, 表用郡人處士顧奉、公孫松等。奉後為潁川太守,松 為司隸校尉,並有名稱。其餘有業行者,皆見擢用,郡 中爭厲志節,習經者以千數,道路但聞誦聲。初,霸以 樊鯈刪《嚴氏春秋》,猶多繁辭,乃減定為二十萬言,更 名「張氏學。」

霸中子楷,字公超,通《嚴氏春秋》,門徒常百人,賓客慕 之。自父黨夙儒,偕造門焉,車馬填街,徒眾無所止。黃 門及貴戚之家,皆起舍巷次,以候過客往來之利。楷 疾其如此,輒徙避之。

《馮緄傳》:「緄字鴻卿,巴郡宕渠人也。少學《春秋》司馬兵 法,後拜屯騎校尉。」

《周磐傳》:磐字堅伯,汝南安成人,徵士燮之宗也。祖父 業,建武初為天水太守。磐少遊京師,學《左氏傳》,好禮 有行,非典謨不言,諸儒宗之。居貧養母,儉薄不充,嘗 誦《詩》至《汝墳》之卒章,慨然而歎,迺解韋帶,就孝廉之 舉。

《班超傳》:「超有口辨,而涉獵書傳。」《東觀記》曰:超持《公羊春秋》,多所窺覽。

《楊終傳》:「終字子山,蜀郡成都人也。年十三,為郡小吏。 太守奇其才,遣詣京師受業,習《春秋》。顯宗時,徵詣蘭 臺,拜校書郎。建初元年,終言:宣帝博徵群儒,論定五 經於石渠閣。方今天下少事,學者得成其業,而章句 之徒破壞大體,宜如石渠故事,為後世則。於是詔諸 儒於白虎觀考論同異焉。會終坐事繫獄,博士趙博」、 校書郎班固、賈逵等,以終深曉《春秋》,學多異聞,表請 之。終又上書自訟,即日貰出,乃得與白虎觀焉。後受 詔刪太史公書為十餘萬言,《春秋外傳》十二篇,改定 章句十五萬言。

《崔駰傳》:「駰年十三,通《春秋》。博學有偉才,盡通古今訓 詁百家之言,善屬文。少遊太學,與班固傅毅同時齊 名。」

《劉陶傳》:陶明《春秋》,為之訓詁,拜侍御史。靈帝宿聞其 名,數引納之。時鉅鹿張角偽託大道,妖惑小民,陶上 疏言之,帝殊不悟,方詔陶次第《春秋》條例。明年,張角 反亂,海內鼎沸。帝思陶言,封中陵鄉侯。

《馬融傳》:融嘗欲訓《左氏春秋》,及見賈逵、鄭眾注,乃曰: 「賈君精而不博,鄭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但著《三傳異同說》。

《荀淑傳》:淑子爽,字慈明,一名諝。幼而好學,年十二能 通《春秋》。太尉杜喬見而稱之曰:「可為人師。」爽遂耽思 經書,慶弔不行,徵命不應。潁川為之語曰:「荀氏八龍, 慈明無雙。」著《春秋條例》,又作《公羊問》。

荀悅字仲豫儉之子也。儉早卒悅年十二能說《春秋》 家貧無書每之人間所見篇牘一覽多能誦記性沈 靜美姿容尤好著述。

《延篤傳》:「篤字叔堅,南陽犨人也。少從潁川唐溪典受 《左氏傳》,旬日能諷之,典深敬焉。」《先賢行狀》曰:篤欲 寫《左氏傳》,無紙,唐溪典以廢牋記與之。篤以牋記紙 不可寫傳,乃借本諷之,糧盡辭歸。典曰:「卿欲寫傳,何 故辭歸?」篤曰:「已諷之矣。」典聞之,嘆曰:「嗟乎!延生雖復 端木,聞一知二,未足為喻,若使尼父更起于洙泗,君 當編名七十,與游、夏爭匹也。」

《盧植傳》:「植字子幹,少與鄭元俱事馬融,能通古今學, 好研精而不守章句。建寧中,徵為博士。熹平四年,拜 九江太守,以病去官。時始立太學石經,以正五經文 字。植乃上書曰:古文科斗,近於為實,而厭抑流俗,降 在小學。中興以來,通儒達士班固賈逵、鄭興父子並 敦悅之,令《毛詩》《左氏》《周禮》各有傳記,其與《春秋》共相 表裡,宜置博士,為立學官,以助後來,以廣聖意。」初平 三年卒。曹操北討柳城,過涿郡,告守令曰:「故北中郎 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幹也。 昔武王入殷,封商容之閭;鄭喪子產,仲尼隕涕。孤到 此州,嘉其餘風。《春秋》之義,賢者之後,宜有殊禮。亟遣 丞掾除其墳墓,存其子孫,并致薄醊」,以彰厥德。 《黨錮傳》:「魏朗,字少英,會稽上虞人也。少為縣吏,兄為 鄉人所殺,朗白日操刀報讎於縣中。遂亡命到陳國, 從博士郤仲信學《春秋圖緯》,詣太學,京師長者李膺 之徒爭從之。著書數篇,號《魏子》云。」

《循吏傳》:「任延,字長孫,南陽宛人也。年十二為諸生,學 於長安,明《春秋》,顯名太學中號為任聖童。」

《酷吏傳》:「李章字第公,河南人,五世二千石。章習《嚴氏 春秋》。經明教授,歷州郡吏。光武即位,拜陽平令。」 《儒林傳》:「張馴字子儁,定陶人。少遊太學,能誦《春秋左 氏傳》。以《大夏侯尚書》教授,辟公府,舉高第,拜議郎,與 蔡邕共奏定六經文字,擢拜侍中,典領祕書近署,甚 見納異。」

尹敏字幼季南陽人少為諸生初習《歐陽尚書》後受 古文兼善毛詩穀梁左氏春秋建武二年上疏陳洪 範消災之術時世祖方草創天下未遑其事命敏待 詔公車。

孔僖,字仲和,與崔篆、孫駰相友善,同遊太學,習《春秋》。 因讀吳王夫差時事,僖廢書歎曰:「若是,所謂畫虎不 成反為狗者。」駰曰:「然。昔孝武皇帝始為天子,年方十 八,崇信聖道,師則先王,五六年間,號勝文、景。及後恣 己,忘其前之為善。」僖曰:「書傳若此多矣!」鄰房生梁郁, 儳和之曰:「如此,武帝亦狗耶?」僖、駰默然不對。郁怒恨 之,陰上書告駰僖誹謗先帝,刺譏當世。事下有司,駰 詣吏受訊,僖以吏捕方至,恐誅,乃上書肅宗自訟。帝 始亦無罪僖等意及書奏,立詔勿問,拜僖蘭臺令史。 前書齊胡母子都傳《公羊春秋》,授東平嬴公,嬴公授 東海孟卿,孟卿授魯人眭孟,眭孟授東海嚴彭祖、魯 人顏安樂。彭祖為《春秋》嚴氏學,安樂為《春秋顏氏學》。 又瑕丘江公傳《穀梁春秋》,三家,皆立博士。梁太傅賈 誼為《春秋左氏傳訓詁》,授趙人貫公。

李育,字元春,扶風漆人也。少習《公羊春秋》,沈思專精, 博覽書傳,知名太學,深為同郡班固所重。固奏記薦 育於驃騎將軍、東平王蒼,由是京師貴戚爭往交之。

州郡請召,育到輒辭病去。常避地教授,門徒數百。頗
考證
涉獵古學,嘗讀《左氏傳》,雖樂文采,然謂不得聖人深

意,以為前世陳元、范升之徒更相非折,而多引圖讖, 不據理體,於是作《難左氏義》四十一事。建初元年,衛 尉馬廖舉育方正,為議郎,後拜博士。四年,詔與諸儒 論《五經》于白虎觀,育以《公羊》義難賈逵,往返,皆有理 證。

程曾受業長安習嚴氏春秋積十餘年還家講授會 稽顧奉等數百人常居門下著書百餘篇皆五經通 難。

何休為人質朴訥口而雅有心思精研六經世儒無 及者以列卿子詔拜侍中非其好也。辭病而去不仕 州郡進退必以禮太傅陳蕃辟之與參政事蕃敗休 坐廢錮乃作春秋公羊解詁覃思不闚門十有七年 注訓皆經緯典謨不與守文同說。

穎容字子嚴,陳國長平人也。博學多通,善《春秋左氏》, 師事太尉楊賜。郡舉孝廉,州辟,公車徵,皆不就。初平 中,避亂荊州,聚徒千餘人。劉表以為武陵太守,不肯 起。著《春秋左氏條例》五萬餘言。

謝該字文儀,南陽章陵人也。善明《春秋左氏》,為世名 儒,門徒數百千人。建安中,河東人樂詳條《左氏》疑滯 數十事以問,該皆為通解之,名為《謝氏釋》,行于世。 《獨行傳》譙元,字君黃,巴郡閬中人也。少好學,能說《春 秋》,仕於州郡。後公孫述僭號于蜀,連聘不詣。終述之 世,莫能修尚學業,元獨訓諸子,勤習經書。

陳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也。少與同郡雷義為友,俱 學《顏氏春秋》。太守張雲舉重孝廉。

《方術傳》:「唐檀字子產,少遊太學,習《顏氏春秋》。後還鄉 里,教授常百餘人,著書二十八篇,名為《唐子》。」

公沙穆字文乂,北海膠東人也。家貧賤,自為兒童,不 好戲弄。習《公羊春秋》,尤銳思《河》《洛》推步之術。居建成 山中,依林阻為室,獨宿無侶。時暴風震雷,有聲於外, 呼穆者三,穆不與語。有頃,呼者自牖而入,音狀甚怪。 穆誦經自若,終亦無他妖異。

《逸民傳》:逢萌字子慶,北海都昌人也。家貧,給事縣為 亭長。時尉行過亭,萌候迎拜謁,既而擲楯歎曰:「丈夫 安能為人役哉。」遂去之長安,學通《春秋經》。

《拾遺記》:何休木訥多智,三墳、五典、陰陽算術、河洛讖 緯及遠年古諺,歷代圖籍,莫不咸誦也。門徒有問者, 則為注記而口不能說,作《左氏膏肓》《公羊》廢疾、《穀梁》 墨守,謂之三闕。言理幽微,非知幾藏,往不通焉。及鄭 康成蜂起而攻之,求學者不遠千里,贏糧而至,如細 流之赴巨海。京師謂康成為經神,何休為《學海。 闕里誌》:「十四代驩,善《春秋》三傳,為博士弘農守。 十六代奮,字君魚,有學術,通《左氏春秋》。後漢初,除姑 蘇長,賜爵關內侯。」

奇字子異,博通經典,著《左氏刪故》,與兄奮家於茂陵。 十七代嘉,奮子有才學,作《左氏說》,終城門校尉。 二十六代坦,字君平,少方直,有雅望,善《左氏春秋》 《高士傳》。申屠蟠字子龍,隱居學,治《嚴氏春秋》,博貫五 經,兼明圖緯。

郭太字林宗從屈伯彥學春秋博洽無不通。

《三國志魏王肅傳》:「初,肅善賈、馬之學,而不好鄭氏,采 會同異,為《尚書》《詩》《論語》《三禮》《左氏解》,及撰定父朗所 作《易傳》,皆列於學官。其所論駮朝廷典制、郊祀、宗廟、 喪紀、輕重,凡百餘篇。時樂安孫叔然,授學鄭元之門, 人稱東州大儒。徵為祕書監,不就。肅集《聖證論》以譏 短元,叔然駮而釋之,及作《周易》《春秋例》《毛詩》《禮記》《春 秋》三傳、《國語》《爾雅》諸注,又著書十餘篇。」

弘農董遇等亦歷注《經》傳,頗傳於世。《魏略》曰:遇字 季直,性質而好學。興平中,關中擾亂,與兄季中依將 軍段煨,採梠負販,而常挾持經書,投閑習讀。其兄笑 之,而遇不改。及建安初,王綱小設,郡舉孝廉,稍遷黃 門侍郎。是時漢帝委政太祖,遇旦夕侍講,為天子所 愛信。明帝時,入為侍中、大司農,數年病亡。善《左氏傳》, 更為作朱墨別異。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 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從學者云:「苦渴無 日。」遇言「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 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由是學者少從遇學, 無傳其朱墨者。 賈洪,字叔業,京兆新豐人也。好學 有才,而特精于《春秋左傳》。黃初中,以高才入為祕書 丞,數奏文賦,文帝異之。 隗禧,字子牙。魚豢嘗從問 《左氏傳》,禧答曰:「欲知幽微莫若《易》,人倫之紀莫若《禮》, 多識鳥獸草木之名莫若《詩》。左氏直相斫書耳,不足 精意也。」

《裴潛傳》註:《魏略列傳》:「嚴幹,字公仲,折節學問,特善《春 秋》《公羊》。司隸鍾繇,不好《公羊》,而好《左氏》,謂《左氏》為大 官,而《公羊》為賣餅家,故數與幹共辨折長短。繇為人 機捷,善持論,而幹訥口,臨時屈,無以應。繇謂幹曰:『公 羊高竟為左丘明服矣』。幹曰:『直故吏為明使君服耳, 《公羊》未肯也』。」

《鍾會傳》註其母傳曰:「夫人性矜嚴,明于教訓。會雖童稚,勤見規誨。年四歲授《孝經》,七歲誦《論語》,八歲誦《詩》, 十歲誦《尚書》,十一歲誦《易》,十二歲誦《春秋左氏傳》《國 語》。」

《蜀關羽傳》:「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江表 傳》云:「羽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

《秦宓傳》:李權從宓借《戰國策》,宓曰:戰國從橫,用之何 為?」權曰:「仲尼、嚴平,會聚眾書,以成《春秋》指歸之文,故 海以合流為大,君子以博識為弘。」宓報曰:「書非史記 周圖,仲尼不采;道非虛無自然,嚴平不演,海以受淤, 歲一蕩清,君子博識,非禮不視。今戰國反覆,儀、秦之 術,殺人自生,亡人自存,經之所疾,故孔子發憤作《春 秋》,大乎居正。杜漸防萌,預有所抑,是以老子絕禍于 未萌,豈不信耶?

《張裔傳》:「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治《公羊春秋》,博涉《史》、 漢。」汝南許文休入蜀,謂裔「幹理敏捷,是中夏鍾元常 之倫也。」

《孟光傳》:「光字孝裕,河南洛陽人,漢太尉孟郁之族。靈 帝末為講部吏。獻帝遷都長安,遂逃入蜀,劉焉父子 待以客禮,博物識古,無書不覽,尤銳意三史,長於漢 家舊典。好《公羊春秋》而譏呵左氏。每與來敏爭此二 義,光常譊譊讙咋。先主定益州,拜為議郎,與許慈等 並掌制度。」

《來敏傳》:「敏涉獵書籍,善《左氏春秋》,尤精于倉雅訓詁, 好是正文字。先主定益州,署敏典學校尉。」

《尹默傳》:「默字思潛,梓潼涪人也。益部多貴今文,而不 崇章句,默知其不博,乃遠遊荊州,從司馬德操、宋仲 子等受古學,皆通諸經史。又專精于《左氏春秋》,劉歆、 鄭眾、賈逵父子、陳元方、服虔註說,咸略誦述,不復按 本。先主定益州,領牧,以為勸學從事。及立太子,以默 為僕射,以《左氏》傳授後主。後主踐祚,拜諫議大夫。」 《李譔傳》譔。字欽仲,梓潼涪人也。父仁,字德賢,與同縣 尹默俱遊荊州,從司馬徽、宋忠等學,譔具傳其業。又 從尹默講論義理,五經、諸子無不該覽。著《左氏傳註》, 依準賈、馬,異于鄭元,與王氏殊隔。初不見其所述,而 意歸多同。

《吳士燮傳》:「燮少遊學京師,事潁川劉子奇,治《左氏春 秋》。察孝廉,補尚書郎。後舉茂才,除巫令,遷交趾太守。 耽翫《春秋》,為之注解。陳國袁徽與尚書令荀彧書曰: 『交趾士府君既學問優博,又達於從政,官事小闋,輒 玩習書傳。《春秋左氏傳》,尤簡練精微,吾數以咨問傳 中諸疑,皆有師說,意思甚密』。」又:「《尚書》兼通古今,大義 詳備,聞京師古今之學,是非忿爭,今欲條《左氏尚書 長義》上之。」其見稱如此。

《張昭傳》:「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學,善隸書,從白侯 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覽眾書,拜輔吳將軍,班亞三司, 改封婁侯,食邑萬戶。在里宅無事,乃著《春秋左氏傳 解》。」

《張紘傳》註《吳書》曰:「紘入太學,事博士韓宗,又于外黃 從濮陽闓受《左氏春秋》。」

《程秉傳》:「秉博通五經,拜太子太傅。秉為傅時,率更令 河南徵崇,亦篤學立行云。」《吳錄》曰:「崇字子和,治《易》 《春秋左氏傳》。」本姓李,遭亂改姓。

《闞澤傳》:州里先輩丹陽唐固,亦修身積學,稱為儒者。 著《國語》《公羊》《穀梁傳注》,講授常數十人。權為吳王,拜 固議郎,自陸遜、張溫、駱統等皆拜之。

《呂蒙傳》註:《江表傳》曰: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 受屈。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 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 相待。大兄今論何一稱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難為 繼,且與關羽為鄰。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 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今與為對,當有單」 複,以卿待之。密為肅陳三策,肅敬受之。

《神仙傳》:「介象字元則,常往弟子駱廷雅舍,帷下,屏床 中有數生論《左傳》義不平,象傍聞之,不能忍,乃忿然 為決。書生知其非常人,密表薦於吳主。象知之欲去, 曰:『恐官事拘束我耳。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