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第202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二百二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二百二卷目錄
春秋部紀事二
經籍典第二百二卷
春秋部紀事二
[编辑]《晉書杜預傳》:「預字元凱,京兆杜陵人也。祖畿,魏尚書 僕射。父恕,幽州刺史。預博學多通,明於興廢之道,常 言:德不可以企及,立功立言可庶幾也。既立功之後, 從容無事,乃耽思經籍,為《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又參 攷眾家譜第,謂之《釋例》。又作《盟會圖》《春秋長歷》,備成 一家之學,比老乃成。又撰《女記讚》。當時論者謂預文」 義質直,世人未之重,惟祕書監摯虞賞之曰:「左丘明 本為《春秋》作《傳》,而《左傳》遂自孤行。《釋例》本為傳設,而 所發明何但《左傳》,故亦孤行。」時王濟解相馬,又甚愛 之,而和嶠頗聚斂,預常稱濟有馬癖,嶠有錢癖。武帝 聞之,謂預曰:「卿有何癖?」對曰:「臣有《左傳》癖。」
《劉寔傳》:「寔字子真,平原高唐人也,漢濟北惠王壽之 後也。父廣,斥丘令。寔少貧甚,賣牛衣以自給。然好學, 手約繩,口誦書,博通古今。自少及老,篤學不倦,雖居 職務,卷弗離手,尤精《三傳》,辨正《公羊》,以為衛輒不應 對,以王父命祭仲失為臣之節,舉此二端,以明臣子 之體。遂行于世。又撰《春秋》條例二十卷。」
《王接傳》:接雖博通,特精《禮傳》,常謂「《左氏》辭義贍富,自 是一家書,不主為經發。《公羊》附經立傳,經所不書,傳 不妄起,于文為儉,通經為長。」任城何休訓釋甚詳,而 黜周王、魯,大體乖礙。且志通《公羊》,而往往還為《公羊》 疾病,接乃更注《公羊春秋》,多有新義。
《范甯傳》:「甯以《春秋穀梁》氏未有善釋,遂沉思積年,為 之集解,其義精審,為世所重。」既而徐邈復為之注,世 亦稱之。
《孔坦傳》:「坦字君平。祖沖,丹陽太守。父侃,大司農。坦少 方直,有雅望,通《左氏傳》,解屬文。」
《干寶傳》:「寶勤學博覽書記,為《春秋左氏義外傳》。」 《王恭傳》:「恭字孝伯,性抗直,深存節義,讀《左傳》至奉王 命討不庭,每輟卷而歎。」
《儒林傳》:「劉兆字延世,博學洽聞,以《春秋》一經而三家 殊塗,諸儒是非之議紛然,互為讎敵,乃思三家之異, 合而通之。」
范隆字元嵩博通經籍無所不覽著春秋三傳 續咸字孝宗上黨人也。師事京兆杜預專春秋教授 常數十人。
董景道字文博,弘農人也。少而好學,千里追師,所在 惟晝夜誦讀,略不與人交通。明《春秋》三傳。
《隱逸傳》:「郭琦字公偉,太原晉陽人也。少方直有雅量, 博學,善五行,作《天文志》《五行傳》,注《穀梁京氏易》百卷。 鄉人王游等皆就琦學,武帝以琦為佐著作郎。 郭瑀字元瑜,敦煌人也。少有超俗之操,東游張掖,師 郭荷,盡傳其業。精通經義,雅辯談論,多才藝,善屬文。 荷卒,隱於臨松薤谷,鑿石窟而居,作《春秋墨說》,弟子 著錄」千餘人。
《王敦傳》:「敦眉目疏朗,簡脫有鑒裁,學通左氏。」
《劉元海載記》:「子和身長八尺,雄毅美姿儀,好學夙成, 習《左氏春秋》。」
《劉宣載記》:劉宣,字士則。朴鈍少言,好學修潔,師事樂 安孫炎,沉精積思,不舍晝夜。好《左氏傳》,每嘆之曰:「宣 若遇漢武,當踰於金日磾也。」學成而返。
《石季龍載記》:「季龍頗慕經學,遣國子博士詣洛陽寫 石經,校中經於祕書。國子祭酒聶熊注《穀梁春秋》,列 於學官。」
《宋書謝莊傳》:「莊字希逸,陳郡陽夏人,太常弘微子也。 年七歲能屬文。及長,韶令,美容儀,太祖見而異之。莊 分左氏經傳,隨國立篇,製木方丈,圖山川土地,各有 分理,離之則州別郡殊,合之則宇內為一。」
《隱逸傳》:「周續之字道祖,高祖踐祚,為開館東郭外,招 集生徒,乘輿降幸,并見諸生,有《公羊傳》傳於世。 孔淳之弟默之為廣州刺史,注《穀梁春秋》。」
《南齊書陸澄傳》:「永明元年,領國子博士。時國學置杜 服《春秋》何氏,《公羊》麋氏、《穀梁》。澄與王儉書論之曰:《左 氏》取服虔而兼取賈逵經。服《傳》無經,雖在注中,而傳 又有無經者故也。今留服而去賈,則經有所闕。」按杜 預注《傳》晚出,並貴後生,杜之異古,祖述前儒,特舉其 違。又《釋例》之作,所引惟深。《穀梁》,泰元舊有麋信注,顏 益以范甯。麋猶如故,顏論閏分,范注常以同我者親, 常謂《穀梁》劣《公羊》,為注者又不盡善,竟無及《公羊》之 有。何休恐不足兩立,必謂范善便當除麋。王儉答曰「元凱注傳,超邁前儒,若不列學官,其可廢矣。」賈氏注 經,世所罕習,《穀梁》小書,無俟兩注,存麋略范,率由舊 式。凡此諸義,並同雅論。
《高逸傳》:「臧榮緒與友關康之,沈深典素,追古著書。康 之字伯愉,河東人。世居丹徒,以墳籍為務,四十年不 出門,不應州郡辟。宋太始中,徵通直郎,不就。晚以母 老家貧,求為嶺南小縣。性清約,獨處一室,稀與妻子 相見,不通賓客,弟子以業傳受,尤善《左氏春秋》。太祖 為領軍,素好此學,送《春秋》五經,康之手自點定,上甚」 悅,寶愛之。
沈驎士字雲禎,元嘉末,文帝令尚書僕射何尚之抄 撰《五經》,訪舉學士,縣以驎士應選。尚之謂子偃曰:「山 藪故有奇士也。」少時驎士稱疾歸鄉,更不與人物通, 隱居餘干山,講經教授,從學者數十百人。注《春秋》 《梁書韋叡傳》,叡從弟愛,博學有文才,尤善《春秋左氏 義》。
《王筠傳》:其自序曰:「幼年讀五經,皆七八十遍愛《左氏 春秋》,吟諷常為口實,廣略去取,凡三過五抄。」
《羊侃傳》:侃雅愛文史,博涉書記,尤好《左氏春秋》。 《劉之遴傳》:之遴好屬文,多學古體,與河東裴子野,沛 國劉顯常共討論書籍,因為交好。是時《周易》《尚書》《禮 記》《毛詩》並有高祖義疏,惟《左氏傳》尚闕,之遴乃著《春 秋大意》十科,《左氏》十科,《三傳同異》十科,合三十事以 上之。高祖大悅,詔答之曰:「省所撰《春秋義》,比事論書, 辭微」旨遠,編年之教,言闡義繁。丘明傳洙泗之風,《公 羊》稟西河之學,鐸椒之解不追,瑕丘之說,無取繼踵 胡母,仲舒云盛,因修《穀梁》,千載最篤。張蒼之傳左氏, 賈誼之襲荀卿,源本分鑣,指歸殊致,詳略紛然,其來 舊矣。昔在弱年,乃經研味,一從遺置,迄將五紀。兼晚 冬晷促,機事罕暇,夜分求衣,未遑搜括。須待夏景,試 取推尋。若溫故可求,別酬所問也。
《孝行傳》:「劉霽字士烜,年九歲,能誦《左氏傳》,宗黨咸異 之。」
《儒林傳》:「嚴植之字孝源,建平秭歸人,治《左氏春秋》。 賀瑒字德璉,山陰人。瑒子革,字文明,治《左傳》。湘東王 於府置學,以革領儒林祭酒。」
崔靈恩少篤學從師遍通五經尤精三傳先在北仕 為太常博士天監十三年歸國高祖以其儒術累遷 國子博士靈恩先習。《左傳》服解不為江東所行及改 說杜義每文句常申服以難杜遂著左氏條義以明 之時有助教虞僧誕。又精杜學因作申杜難服以答 靈恩世皆行焉僧誕會稽餘姚人以《左氏》教授聽者 亦數百人,其該通義例,當時莫及。著《左氏經傳義》二 十二卷,《左氏條例》十卷,《公羊穀梁文句義》十卷。 沈峻博通五經,子文阿傳父業,尤明《左氏傳》。
《陳書蕭濟傳》:「濟少好學,博通經史,諮梁武帝《左氏》疑 義三十餘條。尚書僕射范陽張纘、太常卿南陽劉之 遴並與濟討論,纘等莫能抗對。」
《孝行傳》:謝貞七歲,母王氏授經,讀訖便誦。年十三通 五經大旨,尤善《左氏傳》。
《儒林傳》:「沈文阿博採先儒異同,自為義疏,治《三傳》。 沈洙少方雅好學,不妄交遊,治《春秋左氏傳》,精識彊 記,問無不答。」
王元規少好學從吳興沈文阿受業通春秋左氏中 大通元年詔策春秋舉高第時名儒咸稱賞之後主 在東宮引為學士親受。《左傳》賞賜優厚自梁代諸儒 相傳為《左氏》學者皆以賈逵服虔之義難駁杜預凡 一百八十條元規引證通析無復疑滯著春秋發題 辭及義記十一卷《左傳音》三卷。
時有吳郡陸慶,少好學,尤明《春秋左氏傳》。
《文學傳》:「岑之敬年十六,策《左氏》制旨,擢高第。」
徐伯陽年十五以文筆稱學春秋《左氏》家有史書所 讀者近三千餘卷試策高第。
《北魏書京兆王傳》:「遙弟恆,字景安,粗涉書史,恆以《春 秋》之義,名不以山川,表求改名芝。」
任城王傳彝兄順十六通杜氏春秋恒集門生討論 同異。
《崔浩傳》:浩少好文學,博覽經史。世祖時,上五寅元曆 表曰:「太宗即位元年,敕臣解《春秋》,三年成訖,謹以奏 呈。」
《辛紹先傳》:紹先子鳳達,鳳達弟穆,穆長子子馥,字元 穎,早有學行,以三傳經同說異,總為一部,傳註並出, 校比短長,會亡未就。
《高允傳》:「性好文學,擔笈負書,千里就業,博通經史,尤 好《春秋公羊》所製《左氏公羊釋議》,何鄭膏肓事,凡百 餘篇。」
《張湛傳》:湛弱冠知名涼土,好學能屬文,司徒崔浩識 而禮之。浩注《易序》曰:「國家西平河右,敦煌張湛、金城 宗欽、武威段承根三人皆儒者,並有儁才,見稱於西 州。每與余論《易》,余以《左氏傳》卦解之,遂相勸為注,故 因退朝之餘暇而為之解焉。」其見稱如此《李孝伯傳》:父曾,少治《左氏春秋》,以教授為業,太祖徵 拜博士。孝伯少傳父業,博綜群言,歷秦州刺史。 《劉芳傳》:「芳經傳多通,高祖尤器重之。」撰何氏所注《公 羊音》、范甯所注《穀梁音》、韋昭所注《國語音》各一卷。 《李彪傳》:「彪孤貧有大志,篤學不倦,述《春秋》三傳,合成 十卷。」
《賈思伯傳》:「時太保崔光疾甚,表薦思伯為侍講,中書 舍人馮元興為侍讀,思伯遂入授肅宗《杜氏春秋》。」思 伯少雖明經,從官廢業,至是更延儒士,夜講晝授。性 謙和,傾身禮士,雖在街途,停車下馬,接誘恂恂,曾無 倦色。
思伯弟思同,字士明,少厲志行,雅好經史。除黃門侍 郎,兼侍中,與國子祭酒韓子熙並為侍講,授靜帝《杜 氏春秋》。思同之侍講也,國子博士遼西衛冀隆為服 氏之學,上書難《杜氏春秋》六十三事,思同復駁冀隆 乖錯者十一條,互相是非,積成十卷。詔下國學,集諸 儒考之,事未竟而思同卒。卒後,魏郡姚文安、樂陵秦 道靜復述思同意,冀隆亦尋物故,浮陽劉休和又持 《冀隆說》,至今未能裁正焉。
《張普惠傳》:「普惠,常山九門人。身長八尺,容貌魁偉。父 曄,為齊州中水縣令,受業齊土,專心墳典,剋厲不息。 及還鄉里,就程元講習,善《春秋》,諸儒稱之。」
《馮元興傳》:「元興字子盛,東魏郡肥鄉人也。其世父僧 集,官至河西、平原二郡太守,贈濟州刺史。元興頗有 文才,太保崔光薦元興為侍讀尚書,賈思伯為侍講, 授肅宗《杜氏春秋》於式乾殿,元興常為摘句,儒者榮 之。」
《儒林傳》:「梁祚篤志好學,歷治諸經,尤善《公羊春秋》。常 以教授,有儒者風。」
張吾貴先未多學,乃從酈銓受《禮》,牛天祐受《易》。銓、祐 粗為開發,而吾貴覽讀一遍,便即別搆戶牖,世人競 歸之。曾在夏學,聚徒千數而不講《傳》,生徒竊云:「張生 之於《左氏》似不能說。」吾貴聞之,謂其徒曰:「我今夏講 暫罷,後當說《傳》,君等來日,皆當持本。」生徒怪之而已。 吾貴謂劉蘭云:「君曾讀《左氏》,為我一說。」蘭遂為講。三 「旬之中,吾貴兼讀《杜服檃》,括兩家異同,悉舉諸生後 集,便為講之,義例無窮,皆多新異」,蘭乃伏聽。學者以 此益奇之。
劉蘭年三十餘始入小學,書《急就篇》家人覺其聰敏, 遂令從師受《春秋》於中山王保安。家貧無以自資。且 耕且學三年之後,便白其兄,欲求講說其兄笑而聽 之,為立黌舍,聚徒二百蘭讀《左氏》五日一遍,兼通五 經先是張吾貴以聰辨過人其所解說不本先儒之 旨,唯蘭推經傳之由及注者之意,參以緯候及先儒 舊事,甚為精悉。自後經義審博,皆由於蘭。蘭學徒前 後數千,成業者眾,而排毀《公羊》,又非董仲舒。由是見 譏於世。
孫惠蔚年十九師程元讀《春秋》三傳周流儒肆有名 於冀方。
徐遵明知陽平館陶趙世業家有《服氏春秋》,是晉世 永嘉舊本,遵明乃往讀之,復經數載,因手撰《春秋義》 章為三十卷。
董徵年十七,師清河監伯陽受《春秋》。
盧景裕少聰敏專經為學注春秋左氏未訖。
李業興師事徐遵明於趙魏之間。時有漁陽鮮于靈 馥,亦聚徒教授,而遵明聲譽未高,著錄尚寡。業興乃 詣靈馥黌舍,類受業者。靈馥乃謂曰:「李生久逐羌博 士,何所得也?」業興默而不言。及靈馥說《左傳》,業興同 其大義數條,靈馥不能對。於是振衣而起曰:「羌弟子 正如此耳。」遂便徑還。自此靈馥生徒傾學而就遵明, 「遵明」,學徒大盛業興之為也。
《良吏傳》:「裴佗字元化。佗容貌魁偉,隤然有器望,少治 《春秋》,杜氏舉其宗致,舉秀才,以高第除中書博士。」 《逸士傳》:「李謐年十八,詣學受業,時博士即孔璠也。覽 始要終,論端究緒,授者無不欣其言矣。於是鳩集諸 經,廣校同異,比三傳事例,名《春秋叢林》,十有二卷,為 璠等。判析隱伏,垂盈百條,滯無常滯,纖毫必舉,通不 長」通有枉斯屈。不苟言以違經。弗飾辭而背理。辭氣 磊落,觀者忘疲。
《術藝傳》:「江式字法安,延昌三年,上表曰:『北平侯張倉 獻《春秋左氏傳》書,體與孔氏相類,即前代之古文』。」 《北齊書魏蘭根傳》:「身長八尺,儀貌奇偉,汎覽群書,誦 《左氏傳》,機警有識悟。」
《張耀傳》:耀字靈光,好讀《春秋》,月一遍,時人比之賈梁 道。趙彥深嘗謂耀曰:「君研尋《左氏》,豈求服虔、杜預之 紕繆耶?」耀曰:「何為然乎?左氏之書,備敘言事,惡者可 以自戒,善者可以庶幾,故厲己溫習,非欲詆訶古人 之得失也。」
《楊愔傳》:「愔字遵彥,小名秦王。六歲學史書,十一好《左 氏春秋》。」
《儒林傳》:「李鉉年十六,從漁陽鮮于靈馥受《左氏春秋二十三便自潛居,討論是非,撰定《三傳》異同。」
鮑季詳渤海人通《左氏春秋》少時恆為李寶鼎都講 後亦自有徒眾諸儒稱之。
邢峙通左氏春秋天保初郡舉孝廉授四門博士遷 國子助教以經入授皇太子。
劉晝就馬敬德習《服氏春秋》,通大義。
馬敬德少好儒術負笈隨大儒徐遵明學留意於春 秋。《左氏》沉思研求晝夜不倦解義為諸儒所稱天統 初除國子博士世祖為後主擇師傅趙彥深進之入 為侍講主既不好學敬德侍講甚疏時時以《春秋》入 授武平初猶以師傅之恩超拜國子祭酒。
張思伯善說《左氏傳》,為馬敬德之次,撰《刊例》十卷。 張雕負笈從師,不遠千里,遍通五經,尤明《三傳》。弟子 遠方就業者以百數,諸儒服其強辨。
孫靈暉年七歲便好學,日誦千言,不求師友。《三傳》皆 通宗旨,就鮑季詳、熊安生質問疑滯,其發明熊、鮑無 以異也。
《文苑傳》:「顏之推字介父勰,梁湘東王繹鎮西府諮議 參軍。世善《左氏》學,之推早傳家業,博覽群書,無不該 洽,詞情典麗,甚為西府所稱。」
《周書竇熾傳》:「少從范陽祁忻受《左氏春秋》,通大義。」 《趙文表傳》:「表少而修謹,志存忠節,便弓馬,能左右馳 射,好讀《左氏春秋》,略舉大義。」
《庾信傳》:「信字子山,南陽新野人。父肩吾,梁散騎常侍、 中書令。信幼而俊邁,聰敏絕倫,博極群書,尤善《春秋 左氏傳》。」
《儒林傳》:「熊安生字植之,長樂阜城人。少好學,勵精不 倦,從陳達受《三傳》。」
樂遜正光中聞碩儒徐遵明領徒趙魏乃就學春秋 大義。
《孝義傳》:「杜叔毗早歲而孤,事母以孝聞。性慷慨,有志 節,勵精好學,尤善《左氏春秋》。」
《隋書楊汪傳》:「汪折節勤學,專精《左氏傳》。解褐周冀王 侍讀,王甚重之。」
《薛道衡傳》:「六歲而孤,專精好學。年十三,講《左氏傳》,見 子產相鄭之功,作《國僑贊》,頗有詞致,見者奇之。」 《杜臺卿傳》:「少好學,博覽書記,解屬文,歷黃門侍郎。周 武帝平齊,歸於鄉里,以《春秋》講授子弟。」
《辛德源傳》:「祕書監牛弘以德源才學顯著。奏與著作 郎王卲同修國史。德源每於務隙撰集註春秋三傳 三十卷。」
《儒林傳》:元善通博在何妥之下,然以風流醞藉,俯仰 可觀,音韻清朗,聽者忘倦,由是為後進所歸。妥每懷 不平,心欲屈善,因講《春秋》。初發題,諸儒畢集,善私謂 妥曰:「名望已定,幸無相苦。」妥然之。及就講肄,妥引古 今滯義以難善,多不能對,善深御之。
蕭該性篤學春秋通大義。
房暉遠幼有志行治春秋。《左傳》。
劉焯少與河間劉炫結盟為友受。「《左傳》於廣平郭懋 不卒業而去炫著春秋攻昧十卷春秋述議四十卷 行于世。」
餘杭顧彪字仲文,明《春秋》,煬帝時為祕書學士。 吳郡張仲字叔元,仕陳為左中郎將,非其好也,乃覃 思經典,撰《春秋義略》,異於杜氏七十餘事。
《文學傳》:王頍年二十尚不知書,為其兄顒所責怒,於 是感激,始讀《孝經》《論語》,晝夜不倦。遂讀《左氏傳》《禮》《易》 《詩》《書》,乃歎曰:「書無不可讀者。」年二十二,周武帝引為 露門學士,高祖授國子博士。
王貞字孝逸梁郡陳留人也。少聰敏七歲好學善。《左 氏傳》諸子百家無不畢覽。
《隱逸傳》:「張文詡博覽文籍,《春秋》三傳並皆通習,每好 鄭元注,以為通博。其諸儒異說,亦皆詳究焉。」
《唐書馬周傳》:「周字賓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窶,嗜學, 善《春秋》。」
《李百藥傳》:七歲能屬文。父友陸乂等共讀徐陵文,有 「刈琅邪之稻」之語,嘆不得其事。百藥進曰:「『《春秋》鄅子 藉稻,杜預謂在琅邪』。客大驚,號奇童。」
《裴光廷傳》:「開元中,擢兵部郎中,累遷弘文館學士。光 廷引壽安丞李融、拾遺張琪直弘文館,撰續春秋經 傳,自戰國訖隋,表請天子修經。光廷等作傳,書久不 就。」
《蘇安恒傳》:「安恒博學,尤明《春秋左氏》學。」
《陸希聲傳》:「希聲博學善屬文,通《春秋》,論著甚多。昭宗 聞其名,召為給事中。」
《裴炎傳》:「炎字子隆,絳州聞喜人。寬厚寡言笑,有奇節。 補弘文生。它生或出游,炎讀書不廢。有司欲薦狀,以 業未就,辭不舉。服勤十年,尤通《左氏春秋》。舉明經及 第。」
武平一傳:平一名甄,以字行,潁川郡王載德子也。博 學,通《春秋》,工文辭。景龍二年,兼修文館直學士。初,崔 日用自言明《左氏春秋》諸侯官族,它日學士大集,日用折平一曰:「君文章固耐久,若言經則敗績矣。」時崔 湜、張說素知平一該習,勸令酬詰。平一乃請所疑,日 用曰:「魯三桓,鄭七穆,奈何?」答曰:「慶父、叔牙、季友,桓三 子也。孟孫至彘凡九世,叔孫舒、季孫肥凡八世。鄭穆 公十一子,子然及二子,子孔三族亡,子羽不為卿,故 稱七穆。子罕、子駟、子良、子國、子游、子卬、子豐也。」一坐 驚服。平一問日用曰:「公言齊桓公、楚莊王時,諸侯屬 齊若楚凡幾,平公、靈王時,諸侯屬晉、楚凡幾?晉六卿, 齊、楚執政幾何人?」日用謝曰:「吾不知君能知乎?」平一 條舉始末,無留語。日用曰:「吾請北面。」闔坐大笑。 《韓滉傳》:滉字太沖,貞元元年,加檢校左僕射同中書 門下平章事。善治《春秋》,著《通例》一篇。
《楊瑒傳》:「『瑒字瑤光,入為國子祭酒,奏有司帖試明經, 不質大義,乃取年頭月尾孤經絕句。且今習《春秋》三 家者纔十二,恐諸家廢無日,請帖平文以存學家,其 能通者,稍加優宦,獎孤學』。從之。因詔以三家傳出身 者不任散官,遂著令,生徒為瑒立頌太學門。」
《劉子元傳》:名知幾,以元宗諱嫌,故以字行。年十二,父 藏器為授《古文尚書》,業不進,父怒,楚督之。及聞為諸 兄講《春秋左氏》,冒往聽,退輒辨析所疑,歎曰:「書如是, 兒何怠。」父奇其意,許授《左氏》。踰年,遂通覽群史。與兄 知柔俱以善文詞知名,擢進士第。
《沈既濟傳》:「子傳師,字子言,材行有餘,能治《春秋》。少為 杜佑所器,貞元末,舉進士。」
《袁滋傳》:「滋彊學博記,少依道州刺史元結讀書,自解 其義,結重之。建中初,黜陟使趙贊薦於朝,起處士,授 試校書郎,累封淮陽郡公。滋能為《春秋》,以劉惲《悲甘 陵賦》褒善斥惡戾,《春秋》指其文不可廢,乃著後序。」 《樊澤傳》:「澤子宗師,力學多通解,著《春秋傳》《魁紀公》《樊 子》凡百餘篇,別集尚多。韓愈稱宗師論議平正有經 據」,嘗薦其材云。
《呂溫傳》:「溫字和叔,一字化光,從陸質治《春秋》。貞元末, 擢進士第。」
《張薦傳》:「薦敏銳有文辭,能為《左氏春秋》。初為顏真卿 歎賞。大曆中,浙西觀察使李涵表薦才任史官,著書 百餘篇。」
《柳仲郢傳》:「仲郢子璞,字韜玉,學不營仕,著《春秋三氏 異同義》。又述《天祚長曆》,斷自漢武帝,紀元為編年。常 謂杜征南《春秋後序》述紀甲曆為得實,自餘史家皆 差。蔣係以為然。終著作郎。」
《柳公權傳》:「公權博貫經術,於《左氏春秋》《國語》尤邃,每 解一義,必數十百言。」
《伊慎傳》:「慎字寡悔,兗州人。通《春秋》《戰國策》、天官五行 書。」
《王鍔傳》:「鍔字昆吾,嘗讀《春秋》,自稱儒者,士頗笑之。」〈舊唐
書作。「嘗讀《春秋左氏傳》。」
〉《高固傳》:「固生微賤,為家所賣,轉為渾瑊童奴,字黃芩。 性敏惠,有旅力,善騎射,能讀《左氏春秋》。瑊愛養之,以 齊有高固,因以名。」
《竇群傳》:「群從盧庇傳啖助《春秋》學,著書數十篇。蘇州 刺史韋夏卿薦之朝,并表其書,報聞,不召。後夏卿入 為京兆尹,復言之德宗,擢為左拾遺。武元衡輔政,薦 群代為中丞。兄常、牟,弟庠、鞏,皆為郎,工詞章,為《聯珠 集》行於時,義取昆弟若五星然。」
《韋表微傳》:「表微字子明,羈丱能屬文,母訓諭稍厲,輒 不敢食,以是未嘗讓責。尤好《春秋》,病諸儒執一概,是 非紛然,著《三傳總例》,完會經趣。」〈舊唐書云總例二十卷〉 《鍾傳傳》:彭玕為吉州刺史,通《左氏春秋》。嘗募求西京 石經,厚賜以金。揚州人至相語曰:「十金易一筆,百金 償一篇,況得士乎?」故士人多往依之。
《王潮傳》:「潮弟審邽,字次都,為泉州刺史,檢校司徒。喜 儒術,通《春秋》,善吏治。」
《隱逸傳》:「陸龜蒙少高放,通六經大義,尤明《春秋 循吏傳》。李素立孫至遠,少秀悟,能治《左氏春秋》。」未見。 杜預《釋例》作編紀大趣略同。令狐德棻許其《良史 儒學傳》:「徐曠字文遠,博通《五經》,明《左氏春秋》。時耆儒 沈重講太學,授業常千人,文遠從之質問,不數日辭 去。或問其故,答曰:『先生所說,紙上語耳,若奧境,彼有 所未見』」者,重知其語,召與反復研辨,嗟歎其能。隋大 業初,禮部侍郎許善心薦文遠及包愷、褚徽、陸德明、 魯達為學官,擢國子博士,愷等為太學博士。世稱《左 氏》有文遠,《禮》有褚徽,《詩》有魯達,《易》有陸德明,皆一時 冠云。
孔穎達字仲達八歲就學誦記日千餘言及長明服 氏春秋傳。
朱子奢,蘇州吳人。從鄉人顧彪授《左氏春秋》,善文辭。 貞觀初,新羅告急,持節諭旨,平二國之憾。二國上書 謝罪,贈遺甚厚。初,子奢行,帝戒曰:「卿為講大誼,勿入 其幣,還當以中書舍人處卿。」子奢唯唯。至其國,為發 《春秋》題。
趙李元植受左氏春秋於王德韶貞觀間為弘文館學士。〈附張士衡傳〉
蓋文達,冀州信都人。博涉前載,尤明《春秋》、三家。 尹愔父思貞,字季弱,明《春秋》,擢高第,常受學於國子 博士王道珪,稱之曰:「吾門人多矣,尹子叵測也。」 啖助,字叔佐,趙州人,後徙關中,淹該經術。天寶末,調 臨海尉、丹陽主簿。秩滿屏居,善為《春秋》,考三家短長 縫。漏闕,號《集傳》,凡十年乃成,復攝其綱條為例,統 其言。孔子修《春秋》,意以為夏政忠。忠之敝野,商人承 之以敬;敬之敝鬼,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僿?救僿莫 若忠。夫文者,忠之末也。設教於本,其敝且末;設教於 末,敝將奈何?武王、周公承商之敝,不得已用之。周公 沒,莫知所以改,故其敝甚於二代。孔子傷之曰:「虞夏 之道」,寡怨於民;商周之道,不勝其敝。故曰:「後代雖有 作者,虞帝不可及已。」蓋言唐虞之化,難行於季世,而 夏之忠,當變而致焉。故《春秋》以權輔用,以誠斷禮,而 以忠道原情,云不拘空名,不尚「介,從宜捄亂,因時 黜陟。古語曰:『商變夏,周變商,《春秋》變周』。而《公羊子》亦 言:『樂堯舜之道,以擬後聖』。是知《春秋》用二帝三王法, 以夏為本,不壹守周典明矣。」又言:「幽、厲雖衰,雅未為 風。逮平王之東,人習餘化,苟有善惡,當以周法正之。 故斷自平王之季,以隱公為始,所以拯薄勉善,捄周 之敝,革禮之失也。」助愛公、穀二家,以《左氏》解義多謬, 其書乃出於孔氏門人。且《論語》孔子所引,率前世人, 老彭、伯夷等類,非同時而言。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丘明者,蓋如史佚遲任者。又《左氏傳》《國語》,屬綴不倫, 序事乖刺,非一人所為。蓋《左氏》集諸國史以釋《春秋》, 後人謂《左氏》便傅著丘明,非也。助之鑿,意多此類。助 門人趙匡、陸質,其高弟也。助卒,年四十七。質與其子 異裒錄助所為《春秋集註總例》,請匡損益,質纂會之, 號《纂例》。
大曆時,助匡質以《春秋》,施士旁以《詩》,仲子陵、袁彝、韋 彤、韋茝以《禮》,蔡廣成以《易》,強蒙以《論語》,皆自名其學, 而士旁子陵最卓異。士旁,吳人,兼善《左氏春秋》,以二 經教授,繇四門助教為博士,秩滿當去,諸生封疏乞 留。凡十九年,卒于官,弟子共葬之。士旁撰《春秋傳》,未 甚傳。後文宗喜經術,宰相李石因言士旁《春秋》可讀。 帝曰:「朕見之矣。穿鑿之學,徒為異同,但學者如浚井, 得美水而已,何必勞苦旁求,然後為得耶?」
許康佐為翰林侍講學士,與王起皆為文宗寵禮。帝 讀《春秋》,至閽弒吳子餘祭,問:「閽何人耶?」康佐以中官 方彊,不敢對,帝嘻笑。罷後觀書蓬萊殿,召李訓問之, 對曰:「古閽寺小宦人也。君不近刑,臣以為輕死之道, 孔子書之以為戒。」帝曰:「朕邇刑臣多矣,得不慮哉?」訓 曰:「列聖知而不能遠,惡而不能去。陛下念之,宗廟福 也。」於是內謀剪除矣。康佐知帝指。因辭疾罷為兵部 侍郎。
《文藝傳》:「劉允濟遷著作佐郎,采魯哀公後十二世接 戰國,為魯後,《春秋》獻之遷左史。」〈舊唐書云撰二十卷表上之〉 《舊唐書裴行儉傳》:「行儉子光庭,引壽安丞李融、拾遺 張琪、著作佐郎司馬利賓等,令直弘文館,撰《續春秋 傳》。上表請以經為御撰,而光庭等依左氏之體,為之 作傳。上又手制褒賞之。」
《高霞寓傳》:「霞寓少讀《左氏春秋》及孫、吳兵法,好大言, 頗以節概自許。」
《路隨傳》:「隨父泌,少好學,通五經,尤嗜《詩》《易》《左氏春秋》, 能諷其章句,皆究其深旨。」
《陸質傳》:「質有經學,尤深《春秋》,著《集註春秋》二十卷。」 《宇文籍傳》:「籍父滔,少好學,尤通《春秋》。」
《劉蕡傳》:「蕡博學善屬文,尤精《左氏春秋》。」
《李德裕傳》:「幼有壯志,苦心力學,尤精《左氏春秋》。」 《鄭肅傳》:「肅能為古文,長於經學。左丘明疑議,博士以 下必就肅決之。」
《孝友傳》:陸南金祖士季,從同郡顧野王學《左氏傳》。 《儒學傳》:「徐文遠家貧無以自給,日閱書於肆,博覽五 經,尤精《春秋左氏傳》,時人稱文遠之《左氏》為一時之 最。文遠所講釋,多立新義,先儒議論,皆定其是非,然 後詰駁諸家,又出己意,博而且辨。撰《左傳音》三卷,《義 疏》六十卷。」
張後引以學行見稱太宗就授春秋《左氏傳》。
蕭德言博涉經史尤精左氏《春秋傳》高宗為晉王詔 德言受經講業及升春宮仍兼侍讀。
王元感時雖年老,猶能燭下看書,通宵不寐。長安三 年,表上其所撰《春秋振滯》二十卷,請官給紙筆,寫上 祕書閣。詔令弘文、崇賢兩館學士及成均博士詳其 可否。
陸質七代祖澄,仕梁為名儒。世居吳,明《春秋》,師事趙 匡,匡師啖助,質盡傳二家學。憲宗為太子,詔侍讀,質 病甚,為臨問加禮。
《文學傳》:「蔡允恭有風采,善綴文,撰《後梁春秋》十卷。」 《北夢瑣言》:「大中時,工部尚書陳商立漢文帝廢喪議,
立《春秋左傳學議》,以孔聖修經,褒貶善惡,類例分明法家流也。左丘明為魯史,載述時政,惜忠賢之泯滅,恐善惡之失墜,以日繫月,修其職官,本非扶助聖言, 緣飾經旨,蓋太史氏之流也。舉其《春秋》則明白而有 實,合之《左氏》,則叢雜而無徵。杜元凱曾不思夫子所 以為經當與《詩》《書》《周易》等列,丘明所以為史當與司 馬遷、班固等列,二義乖刺不侔之語,參而貫之,故微 旨有所未周,宛章有所未一,文多不載。」又吳郡陸龜 蒙亦引啖助、趙匡為證,正與陳工部義同。葆光子同 寮王公貞範精於《春秋》,有駁正元凱之謬,條緒甚多, 人咸訝之。獨鄙夫嘗以陳、陸啖、趙之論,竊然之,非苟 合也,唯義所在。
秦王李茂貞請三傳王利甫講《春秋》,利甫古僻性狷, 然演經義文,亹亹堪聽,茂貞連月聽之不倦。
《彥周詩話》:「《春秋》三傳束高閣,獨抱遺經究終始。此詩 退之稱盧玉川也。玉川子《春秋傳》,僕家舊有之,今亡 矣。辭簡而遠,得聖人之意為多。後世有深於經而見 盧《傳》者,當知退之之不妄許人也。」
《五代史唐莊宗本紀》:「帝善騎射,膽勇過人,稍習《春秋》, 通大義。」
梁臣《敬翔傳》:太祖問曰:「聞子讀《春秋》,《春秋》所記何等 事?」翔曰:「諸侯戰爭之事耳。」太祖曰:「其用兵之法,可為 吾用乎?」翔曰:「兵者,應變出奇以取勝,《春秋》古法,不可 用於今。」
《唐臣烏震傳》:「震,冀州信都人。為人純質,少好學,通《左 氏春秋》。及為刺史,以廉平為政有聲,遷冀州刺史,兼 北面水陸轉運使。」
《雜傳》:「張希崇字德峰,幽州薊人也。少好學,通《左氏春 秋》。晉高祖入立,拜靈武節度使。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