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第485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四百八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四百八十五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四百八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四百八十五卷目錄

 集部彙考十九

  宋馬端臨文獻通考七詩集一

經籍典第四百八十五卷

集部彙考十九[编辑]

宋馬端臨文獻通考七[编辑]

《詩集》
[编辑]

陳氏曰:凡無他文而獨有詩,及雖有他文而《詩集》復獨行者,別為一類。

《阮步兵集》九十三篇。

陳氏曰:魏步兵校尉陳留阮籍嗣宗撰。其題皆曰《詠懷》。首卷四言十三篇,餘皆五言八十篇,通為九十三篇,《文選》所收十七篇而已。

《宋武帝集》一卷。

陳氏曰:「孝武駿也。」

《梁簡文集》五卷。

陳氏曰:簡文帝綱也。按《隋志》八十五卷,唐已缺五卷,《中興書目》只存一卷,詩百篇,又缺其三首。今五卷皆詩,總為二百四十四篇。

《梁元帝詩》一卷。

陳氏曰:「即湘東王繹。」

《謝惠連集》一卷。

陳氏曰:宋司徒參軍謝惠連撰。本集五卷,今惟詩二十四首。惠連得名早,輕薄多為才累,故仕不顯,死時才三十七歲。

《劉孝綽集》一卷。

陳氏曰:梁祕書監彭城劉孝綽撰。宋僕射勔之孫。本傳稱文集數十萬言,今所傳止此。又言兄弟及群從子弟,當時有七十人,並能屬文,近古未有。其三妹亦並有才學,適徐悱者,文尤清㧞。所謂劉三娘者,今《玉臺集》中有悱妻詩。

《柳吳興集》一卷。

陳氏曰:梁吳興太守河東柳惲文暢撰。僅有十八首。

《徐孝穆集》一卷。

陳氏曰:陳太子太傅東海徐陵孝穆撰。《本傳》稱「其文喪亂散失,存者二十卷。」 今惟《詩》五十餘篇。

《江總集》一卷。

陳氏曰:陳尚書令考城江總總持撰。總在陳為太子詹事,以宮端為長夜之飲。及後主即位,當權任日為豔詩,君臣昏亂,以至亡國。入隋為上開府。《唐志》集三十卷,《中興書目》七卷,今惟存詩僅百首云。

《陰鏗集》一卷。

陳氏曰:陳散騎常侍南平陰鏗子鏗撰。才三十餘篇。杜子美云:「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 今考之,未見鏗之所以似太白者,太白固未易似也。子美云爾,殆必有說。

《薛道衡集》一卷。

陳氏曰:隋內史侍郎河東薛道衡元卿撰。詩凡十九篇。本集三十卷,所存止此。大抵隋以前文集存全者亡幾,多好事者於《類書》中抄出,以備家數也。史言道衡每至構文,必隱空齋,蹋壁而臥,聞戶外人聲便怒,其沈思如此。

《杜必簡集》一卷。

陳氏曰:唐著作郎襄陽杜審言必簡撰。工部之祖也。唐初沈、宋以來,律詩始盛行,然未以平仄失眼為忌。審言詩雖不多,句律極嚴,無一失粘者,甫之《家傳》,有自來矣。然遂欲衙官屈、宋,則不可也。楊誠齋《序略》曰:「必簡嘗為吉州司戶,今戶曹趙君彥清,旁搜遠摭,得其詩四十二首,將刻棗以傳好事,且以為戶廳之寶」 玉大弓,屬予集之。余觀必簡之詩,若「牽絲紫蔓長」 ,即「水荇牽風翠帶長」 之句也;若「鶴子曳童衣」 ,即「儒衣山鳥怪」 之句也;若「雲陰送晚雷」 ,即「雷聲忽送千峰雨」 之句也;若「風光新柳報,宴賞落花催」 ,即「星霜元鳥變,身世白駒催」 之句也。予不知祖孫之相似,其有意乎,抑亦偶然乎?至如「往來花不發,新舊雪仍殘」 ,如「日氣抱殘虹」 ,如「愁思看春不當春」 ,「明年春色倍還人」 ,如「飛花攪獨愁」 ,皆佳句也。三世之後,莫之與京,宜哉!

《薛少保集》一卷。

陳氏曰:唐太子少保河東薛稷嗣通撰。稷,道衡曾孫,魏徵外孫。

《喬知之集》一卷。

陳氏曰:唐右司郎喬知之撰。天授中,為酷吏所陷死。集中有《綠珠怨》,蓋其所由以致禍也。

考證
《孟襄陽集》三卷。

陳氏曰:唐進士孟浩然撰。宜城王士源序之。凡二百十八首,分為七類。太常卿韋縚為之重序。東坡謂「浩然詩韻高而才短,如造內法酒手而無材料耶。」

《崔顥集》一卷。

陳氏曰:唐司勳員外郎崔顥撰。開元十年進士。才俊無行,《黃鶴樓詩》盛傳於世。

《祖詠集》一卷。

陳氏曰:唐祖詠撰。開元十二年進士。

《崔國輔集》一卷。

陳氏曰:唐集賢直學士、禮部員外郎崔國輔撰。開元十三年進士。應縣令舉,為許昌令。天寶中加學士。後以王鉷近親坐貶。詩凡二十八首,臨海李氏本。後又得石林葉氏本,多六首。

《綦毋潛集》一卷。

陳氏曰:唐待制集賢院南康綦毋潛孝通撰。南康,今贛州。

《儲光羲集》五卷。

陳氏曰:唐監察御史魯國儲光羲撰。與崔國輔、綦毋潛皆同年進士。天寶末任偽官,貶死。顧況為《集序》。

《常建集》一卷。

陳氏曰:唐盱眙尉常建撰。

《王江寧集》一卷。

陳氏曰:唐龍標尉江寧王昌齡伯才撰。與常建俱開元十四年進士。二十二年選宏詞,超絕群類。為汜水尉,不護細行,貶龍標。世亂還里,為刺史閭丘曉所殺。為詩緒密而思清。

《李頎集》一卷。

陳氏曰:唐李頎撰。開元二十三年進士。

《崔曙集》一卷。

陳氏曰:唐崔曙撰。開元二十六年進士狀頭。

《杜工部詩集注》三十六卷。

陳氏曰:蜀人郭知達所集《九家注》,世有稱東坡《杜詩故事》者,隨事造文,一一牽合,而皆不言其所自出,且其辭氣首末出一口,蓋妄人依托以欺亂流俗者。書坊輒勦入《集注》中,殊敗人意,此本獨削去之。福青曾噩子肅刻板,五羊漕司,字大宜老,最為善本。

《宋子京贊》:「唐興,詩人承陳、隋風流,浮靡相矜。至宋之問、沈佺期等,研揣聲音,浮切不差,而號律詩」 ,競相沿襲。逮開元間,稍裁以雅正,然恃華者質反,好麗者壯,違,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長。至甫,渾涵汪茫,千彙萬狀,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厭餘,殘膏賸馥,沾丐後人多矣。故元稹謂「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甫又」 善陳時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號詩史。昌黎、韓愈於文章少許可,至歌詩獨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誠可信云。

《朱子語錄》曰:「杜詩初年甚精細,晚年橫逸不可當,只意到處便押一箇韻,如自秦州入蜀諸詩,分明如畫,乃其少作也。人多說杜子美《夔州》詩好,此不可曉。夔州詩卻說得鄭重煩絮,不如他中前有一節詩好。魯直一時固有所見,今人只見魯直說好,便卻說好,如矮人看場耳。杜詩最多誤字。蔡宗正異固好而未盡」 ,某嘗欲賡之,作《杜詩攷異》,竟未暇也。如「風吹蒼江樹,雨洒石壁來」 ,「樹」 字無意思,當作「去」 字無疑,「去」 字對「來」 字。又如蜀有漏天,以其西北陰盛常雨,如天之漏也,故杜詩云:「鼓角漏天東。」 後人不曉其義,遂改「漏」 字為「滿」 字,似此類極多。

《門類杜詩》二十五卷。

陳氏曰:稱東萊徐宅居仁編次,未詳何人。

《類集詩史》三十卷。

陳氏曰:莆陽方醇道溫叟編。

《王季友集》一卷。

陳氏曰:唐王季友撰。元結《篋中集》有季友詩二首。今此集有七篇,而《篋中》二首不在焉。杜詩所謂「酆城客子王季友」 者,意即其人也耶。

《陶翰集》一卷。

陳氏曰:唐禮部員外郎丹陽陶翰撰。開元十八年進士,次年宏詞。

《秦隱君集》一卷。

陳氏曰:唐處士秦系公緒撰。自天寶間有詩名藩。

「鎮奏辟,皆不就。嘗隱越之剡,泉之南安,至貞元中,年八十餘,不知所終。」 此本南安所刻,余嘗於宋次道《寶刻叢章》得其逸詩二首,書冊末

《岑嘉州集》八卷。

陳氏曰:唐嘉州刺史南陽岑參撰。文本之曾孫。天寶三載進士,為補闕左史郎官,與杜甫唱和。

《李嘉祐集》一卷。

陳氏曰:唐台州刺史李嘉祐從一撰。天寶七載進。

士,亦號《臺閣集》。李肇稱其「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 之句,王維取之以為七言。今按:此集無之。右謝惠連、陰鏗、杜審言、儲光羲、王昌齡、常建、孟浩然、岑參、李嘉祐《九家集》。晁氏《書錄》在別集門,所論已附在本門,此更不重具。

《皇甫冉集》一卷。

晁氏曰:唐皇甫冉茂政,丹陽人。天寶十五年進士,為無錫尉,歷拾遺、補闕,卒。與弟曾齊名,當時,比張氏「景陽」 、「孟陽」 云。集有獨孤及序。

《皇甫曾集》一卷。

陳氏曰:唐侍御史皇甫曾孝常撰。天寶十二載進士。兄冉後曾三載登第。

《郎士元詩》一卷。

晁氏曰:唐郎士元字君冑,中山人。天寶十五載進士。為郢州刺史,與錢起俱有詩名,而士元尤更清雅。時朝廷公卿出牧奉使,若兩人無詩祖行,人以為愧。

《包何集》一卷。

陳氏曰:唐起居舍人延陵包何幼正撰。

《包佶集》一卷。

唐史藝文志何佶皆包融之子兄弟齊名世稱二[编辑]

《包融》與儲光羲皆延陵人。曲阿有餘杭尉丁仙芝。

 緱氏主簿蔡隱丘監察御史。蔡希周渭南尉。蔡希

寂、處士張彥惟、張湘、校書郎張暈、吏部常選周瑀,長洲尉談戭,句容有王府參軍殷遙、硤石主簿樊光、橫陽主簿沈如筠,江寧有右拾遺孫處元、處士徐延壽,丹徒有江都主簿馬挺、武進尉申堂構,十八人皆有詩名。殷蟠彙次其詩為《丹陽集》者。陳氏曰:「唐祕書監包佶選,天寶六載進士,兄何後一年。」

《錢考功集》二卷。

晁氏曰:唐錢起徵之父。吳郡人。天寶中舉進士。初從鄉薦,客舍月夜,聞人哦於庭曰:「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起攝衣從之,無所見矣。及就試,詩題乃《湘靈鼓瑟》也。起即以「鬼謠」 十字為落句,主文李暉深嘉之,擢至高第。釋褐授校書郎,終考功。與郎士元齊名,時曰:「前有沈、宋,後有錢、郎。」

陳氏曰:蜀本作《前後集》,十三卷。

《韓翃集》五卷。

晁氏曰:唐韓翃君平,南陽人。天寶十三載進士。淄青侯希逸、宣武李勉繼辟幕府,俄以駕部郎中知制誥,終於中書舍人。翃詩興致繁富,朝野重之。陳氏曰:翃以「春城飛花」 之句,受知德宗。

《顧況集》二十卷。

晁氏曰:唐顧況字逋翁,蘇州人。至德二年江東進士。善為歌詩,性詼諧。德宗時,柳渾輔政,以祕書郎召況善李泌。及泌相,自謂當得達官,久遷著作郎。及泌卒,有調笑語,貶饒州司戶,卒。集有皇甫湜序。陳氏曰:「湜嘗言,吾自為顧況作《序》,未嘗許他人。況在唐,蓋為人推重也。」 集本十五卷,今止五卷,不全。

《嚴維集》一卷。

陳氏曰:唐祕書郎山陰嚴維正文撰。至德二載《辭藻宏麗》科。

《耿湋集》一卷。

陳氏曰:唐右拾遺河東耿湋撰。寶應二年進士。《登科記》一作「緯。」

《韋蘇州集》十卷。

陳氏曰:唐韋應物,京兆人。天寶時為三衛,後作洛陽丞、京兆府功曹,知滁、江二州,召還。或娼其進,媒孽之,出為蘇州刺史。詩律自沈、宋以後,日益靡嫚,鎪章刻句,揣合浮切,雖音韻諧婉,屬對麗密,而閑雅平淡之氣不存矣。獨應物之詩,馳驟建安以還,得其風格云。

韓子蒼曰:「蘇州少以三衛郎事元宗,豪縱不羈。元宗崩,始折節務讀書。故其《逢楊開府詩》曰:『少事武皇帝,無賴恃恩私。身作里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持樗蒱局,暮竊東鄰姬。司隸不敢捕,立在白玉墀。一字都不識,飲酒肆頑癡』云云。」 然余觀其為人,性高潔,鮮食寡欲,所居掃地焚香而坐,與豪縱者不類。其詩清深妙麗,雖唐詩人之盛,亦少其比,又豈似晚節把筆學為者,豈《蘇州自序》之過歟?

徐師川云:「韋蘇州詩,人多言其古淡,乃是不知言。自李杜以後,古人詩法盡廢,惟蘇州有六朝風致,最為流麗。」

《司空文明集》三卷。

陳氏曰:唐虞部郎中京兆司空曙文明撰。《別本》一卷,才數篇。

李端《司馬集》三卷。

晁氏曰:唐李端,趙州人。大曆五年進士。為校書郎,卒官杭州司馬。郭曖尚昇平公主,賢明,招納士類,故端等皆客之。當坐上賦詩,奇甚,主大加稱歎。《錢》。

考證

起曰:「素為之請賦」 起姓端立,獻一篇云:「新開金埒看調馬,舊賜銅山許鑄錢。」 起乃服。主喜,厚賜之。

《盧綸詩》一卷。

晁氏曰:唐盧綸與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炯、耿緯、夏侯審、李端皆能詩齊名,號「大曆十才子。」 綸,字允言,累舉進士不第。

《李益詩》一卷。

晁氏曰:唐李益君虞,姑臧人。大曆四年進士,調鄭縣尉,幽州劉濟辟從事。憲宗雅聞其名,召為集賢殿學士。負才凌籍士,眾不能堪,暴其獻濟詩「不上望京樓」 之句,以涉怨望,詔降秩,俄復舊。益少負詞藻,長於歌詩,與宗人賀齊名。每作一篇,樂工以賂求取,被聲歌,供奉天子。《征人早行》詩,天下皆施之圖畫。今集有《從軍詩五十首,而無此詩,惜其放逸多矣。

陳氏曰:益,宰相揆之族子。《舊史》本傳指其少有癡疾,防閑妻妾,過於苛酷,有散灰扄戶之談聞於時,故時謂之妬癡,為李益疾。按世傳《霍小玉傳》所謂《李十郎》詩「開簾風動竹,疑是故人來」 者,即益也。《舊史》所載如此,豈小玉將死,訣絕之言果驗耶?抑好事者因其有此疾,遂為此說以實之也?

《孟東野詩集》十卷。

晁氏曰:唐孟郊東野,湖州人。貞元十二年進士,調溧陽尉,辟為興元參謀,卒。郊少隱嵩山,性介寡合,韓愈一見為忘形交。為詩有理致,然思苦澀。李觀論其詩曰:「高處在古無上,平處下顧二謝云。」 張籍諡為《貞曜先生。集》,宋次道重編。先時,世傳汴、吳鏤本五卷一百二十四篇。周安惠本十卷三百三十一篇。別本五卷三百四十篇。蜀人蹇濬、周退之贈郊句纂《咸池集》二卷,一百八十篇。自餘不為編秩,雜錄之家,家自異次道,總拾遺逸,摘去重複若體製不類者,得五百十一篇,四十聯句不與焉。一贊二書附於後,《郊集》於是始有完書。

潁濱蘇氏曰:「『唐人工於為詩,而陋於聞道。孟郊嘗有詩曰:『食薺腸亦苦,強歌聲無歡。出門如有礙,誰云天地寬』?郊耿介之士,雖天地之大,無以安其身,起居飲食,有慼慼之憂,是以卒窮以死,而李觀盛稱之,至韓退之亦談不容口。甚矣唐人之不聞道也!孔子稱顏子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與郊異矣。」

《朱倣詩》一卷。

晁氏曰:唐朱倣字長通,襄陽人。隱居剡溪。嗣曹王皋鎮江西,辟節度參謀。貞元初,召為拾遺,不就。

《朱灣集》一卷。

陳氏曰:唐永平從事朱灣撰。自號「蒼洲。」 其為從事,李勉辟之也。

麴《信陵集》一卷。

晁氏曰:唐麴信陵。貞元元年進士。為舒州望江令以卒。

《長孫佐輔集》一卷。

陳氏曰:唐長孫佐輔撰。按《百家詩選》云「德宗時人,其弟公輔為吉州刺史,往依焉」 ,當必有所據也。其詩號《古調集》。

《柳宗元詩》一卷。

陳氏曰:唐柳宗元撰。子厚詩在唐與王摩詰、韋應物相上下,頗有陶、謝風氣。古律絕句總一百四十五篇,在《全集》中,不便於觀覽,因抄出別行。

東坡曰:「蘇、李之天成,曹、劉之自得,陶、謝之超然,固已至矣。而杜子美、李太白,以英偉絕世之資,凌跨百代,古之詩人盡廢,然魏、晉以來,高風絕塵亦少衰矣。李、杜之後,詩人繼出,雖有遠韻,而才不逮意。」

 獨韋應物、柳子厚「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  非餘子所及也。」唐末司空圖崎嶇兵亂之間,而得

詩人高雅,獨有承平之遺風。其論《詩》曰:「梅止於酸,鹽止於鹹」 ,飲食不可無鹽梅,而其美常在於鹹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嘆也。子厚詩在陶淵明下,韋蘇州上,退之豪放奇險則過之,而溫麗清深不及也。所貴於枯淡者,謂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邊皆枯,亦何足道?佛言:「譬如食蜜,中邊皆」 甜,人食五味,知其甘苦者,皆是能分別其中邊者,百無一也。

後村劉氏曰:柳子厚才高,他文惟韓可對壘,古律詩精妙,韓不及也。當舉世為元和體,韓猶未免諧俗,而子厚獨能為一家之言,豈非豪傑之士乎?昔何文縝嘗語李漢老云:「如子厚詩,人豈可不學他做數百首?」 漢老退而嘆曰:「得一二首似之,足矣!」 文縝後從北狩,《病中詩》云:「歷歷通前劫,依依返舊魂。人生會有死,遺恨滿乾坤。」 雖意極忠憤,而語不刻急,亦學柳之驗。

《張籍詩集》五卷。

晁氏曰:唐張籍文昌,和州人。貞元十五年登進士。

第,終國子司業籍。性狷急,為詩長於樂府,多警句。元和中與白樂天、孟東野歌詞,天下宗之,謂之《元和體》。一本纔三卷。

陳氏曰:「張。」闕。所編錢公輔名《木鐸集》,與他本相出入,亦有本所無者,凡十二卷。近世湯中、季庸以諸本校定為《張司業集》八卷,且考訂其為吳郡人,魏峻叔高刻之平江。續又得《木鐸集》,凡他本所無者,皆附其末。

《王建集》十卷。

陳氏曰:唐陝州司馬王建仲和撰。建長於樂府,與張籍相上下。大曆十年進士,歷官昭應縣丞。太和中為陝州司馬。尤長《宮詞》,在集中第十卷,錄出別行。

《漁隱叢話》:余閱王建《宮詞選》,其佳者亦自少得,只世所膾炙者數詞而已,其間雜以他人之詞,如「閑吹玉殿昭華管,醉折梨園縹蔕花。」 「十年一夢歸人世,絳縷猶封繫臂紗。」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並杜牧之也。「淚滿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 此白樂天也。「寶仗平明金殿開,暫將紈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此王昌齡也。建詞凡百有四篇,又逸詞九篇。或云元微之亦有他詞雜於其間。余以《元氏長慶集》檢尋,卻無之。或者之言誤矣。舊跋:王建太和中為陝州司馬,與韓愈、張籍同時,而籍相友善,工為樂府歌行,思遠格幽。初為渭南尉,與宦者王守澄有宗人之分,因過飲相譏戲,守澄深憾曰:「吾弟所作《宮詞》,禁掖深邃,何以知之?」 將奏劾,建因以詩解之曰:「先朝行坐鎮相隨,今上春宮見長時。脫下御衣偏得著,進來龍馬每教騎。嘗承密旨還家少,獨奏邊情出殿遲。不是當家頻向說,九重爭遣外人知。」 事遂寢。《宮詞》凡百絕,天下傳播。傚此體者,雖有數家,而建為之祖也。

《李長吉集》四卷,《外集》一卷

晁氏曰:唐李賀長吉,鄭王之孫。七歲能詞章。韓愈、皇甫湜聞之,過其家,使賦詩,援筆輒就,自目曰「高軒過」 ,二人大驚。年二十七,終協律郎。賀詞尚奇詭,為詩未始先立題,所得皆警邁遠去,筆墨畦逕,當時無能傚者。樂府十數篇,雲韶工合之弦管云。或說:賀卒後不相悅者,盡取其所著投圊中,以故世傳者不多。《外集》,予得之梁子美家,姚鉉頗選載《文粹》中。

宋景文諸公在館,嘗評唐人詩云:「太白仙才,長吉鬼才。」 然長吉有《鴈門太守詩》曰:「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王安石曰:「是兒言不相副也。方黑雲如此,安得向日之甲光也?」

《朱子語錄》曰:「李賀詩巧,然較怪,不如太白自在。」 後村劉氏曰:「樂府惟李賀最工,張籍、王建輩皆出其下,然全集不過一小冊。世傳賀《中表》,有妒賀才名,投其集溷中,故傳於世者極少。」 余竊意不然,天地間尤物且不多得,況佳句乎?使賀集不遭厄,必不能一一如今所傳本之精善,疑賀手自銓擇者耳。

《盧仝集》一卷。

晁氏曰:唐盧仝,范陽人。隱少室山,號玉川子。徵諫議不起。《唐史》稱韓愈為河南令,愛其詩,厚禮之。嘗作《月蝕詩》以譏元和逆黨,愈稱其工。按其詩云「元和庚寅」 ,蓋五年也。憲宗遇弒在十五年後十歲也。豈追托庚寅歲事為詩乎?不然,則史誣也。後死於甘露之禍。

陳氏曰:凡三卷。其詩古怪,而女兒曲、小婦吟、《有所思》諸篇,輒嫵媚豔冶。其第三卷號《集外詩》,凡十首,慶曆中有韓盈者為之序。川本止前二卷。

《劉義詩》一卷。

晁氏曰:唐劉義少嘗任俠殺人,後更折節讀書,善歌詩。客韓愈門,作《冰柱》《雪車》二詩,出盧仝、李賀右,歸齊、魯,不知所終。今集二十餘篇,不載二詩。陳氏曰:凡二卷,義附見《新史韓愈傳》,不知何處人。其《冰柱》《雪車》二詩,狂怪,誠出盧仝右,然豈風人之謂哉?

《楊巨源詩》一卷。

晁氏曰:唐楊巨源,字景山,河中人。貞元五年第進士,為張弘靖從事。自祕書郎擢太常博士,遷禮部員外郎,出為鳳翔少尹,復召除國子司業。巨源在元和中,詩韻不造新語,體律務實,用功頗深,旦暮搖首,微詠不輟。年老成疾。嘗贈弘靖詩,敘其《世家》云:「伊陟無聞祖,韋賢不到孫。」 時人稱之。年滿七十,丐歸,時宰惜其去,以為其鄉少尹,不絕其祿。太和以官壽卒。

陳氏曰:凡五卷。按韓退之有《送楊少尹序》,蓋自司業為少尹,稱其都少尹者,乃其鄉里也。《藝文志》乃

云「太和河中少尹」 ,誤。第三卷末二十餘篇,有目無詩。

武元衡《臨淮集》兩卷。

晁氏曰:唐武元衡伯蒼,河南人。建中四年進士。元和二年以門下侍郎平章事,出為劎南節度,八年復秉政。明年早朝遇盜害之。元衡工五言詩,好事者傳之,被於管絃。嘗夏夜作詩曰:「夜久喧暫息,池臺惟月明。無因駐清景,日出事還生。」 翌日遇害。舊有《臨淮集》七卷,此其二也。議者謂唐世工詩宦達者,唯高適,宦達詩工者,唯元衡。

陳氏曰:初用莆田李氏本傳錄,後以石林氏本校益六首,及《李吉甫唱酬》六首。川本作二卷。

張碧《歌詩集》一卷。

陳氏曰唐張碧太碧撰藝文志云貞元時人集中[编辑]

有覽貫休上人詩,或勦入之也。

《陳羽集》一卷。

陳氏曰:唐東宮衛佐陳羽撰。貞元八年,陸贄下第二人。

《羊士鶚集》一卷。

晁氏曰:唐羊士鶚,貞元元年進士第。順宗時為宣歙巡宮王叔文所惡,貶汀州寧化尉。元和初,李吉甫知獎,擢監察御史,掌制誥,嘗出為資州刺史。陳氏曰:「竇群引士鶚為御史,共傾李吉甫。」

《鮑溶詩》五卷。

晁氏曰:唐鮑溶字德源,元和四年進士。集中有《別韓博士愈》詩云:「不知無聲淚,中感一顧厚。」 蓋退之所嘗推激也。張薦謂「溶詩氣力宏贍,博識清度,雅正高古,眾才無不備具。」 曾子固亦愛其詩,以史館本及歐公所藏互校,得二百三十三篇。今本有一百九十二篇,餘逸。

南豐曾氏曰:「《鮑溶詩集》六卷。史館書舊題云《鮑防集》五卷。《崇文總目》敘《別集》亦然。」 知制誥宋敏求為臣言:「此集詩見《文粹》《唐詩類選》者,皆稱鮑溶作。又防之《雜感詩》最顯,而此集無之,知此詩非防作也。臣以《文粹、類選》及防雜感詩考之,敏求言皆是。又得參知政事歐陽修所藏《鮑溶集》,與此集同,然後知為溶集決也。」 史館書五卷,總二百篇。歐陽氏書無卷第,纔百餘篇。然其三十三篇,史館書所無。今別為一卷,附於後,而總題曰「《鮑溶詩集》六卷。」 蓋自先王之澤熄而詩亡。晚周以來,作者嗜文辭、抒情思而已,然亦往往有可采者。溶詩尤清約謹嚴,而違理者少,亦近世之能言者也。故既正其誤謬,且著其大旨以傳焉。

《竇拾遺集》一卷。

陳氏曰:唐左拾遺扶風竇叔向撰。包何為序。群庠、牟鞏,皆其子也。

《賈長江集》十卷。

晁氏曰:唐賈島《浪仙詩》共三百七十九首。《唐書》稱島「范陽人。初為浮屠,名無本。後從韓愈,遂去浮屠,舉進士,累舉進士不第。文宗時,坐飛謗,謫長江主簿。會昌初,終普州司倉參軍。」 今長江祠堂中有石刻大中九年墨制,大中,宣宗年號,與傳不合。《摭言》又載武帝時謫去,尤差誤。

陳氏曰:韓退之有《送無本》詩,即其人也。後返初舉進士不第,文宗時坐飛謗貶長江。會昌初,以普州參軍卒。本傳所載如此。今遂寧刊本首載大中墨制云:「比者禮部奏卿風狂,遂且養疾關外。今卻㩦卷軸,潛至京城,遇朕微行,聞卿諷詠,觀其志業,可謂屈人。是用顯我特恩,賜卿墨制,宜從短簿,別俟殊科。」 與傳所稱「飛謗」 不同。蓋宣宗好微行,小說載島應對忤旨,好事,撰此制以實之。安有微行而顯著訓詞者?首稱「奏卿風狂」 ,尤為好笑。當以本傳亦據其《墓誌》也。唐貴進士科,故《誌》言責授長江,如溫飛卿亦謫方城尉,當時謂鄉貢進士不博上州刺史,則簿尉固宜謂之責授。欲使今世進士得罪,而責授簿尉,則惟恐責之不早耳。

《姚少監集》十卷。

晁氏曰:唐姚合也。崇曾孫。以詩聞。元和十一年,李逢吉知舉進士。歷武功主簿、富平萬年尉。寶應中,監察殿中御史、戶部員外郎,歷金、杭二州刺史,為刑、戶二部郎中、諫議大夫、給事中、陝虢觀察使。開成末,終祕書監。世號「姚武功」 云。

陳氏曰:川本卷數同,編次異。


《莊南傑集》一卷。

陳氏曰:唐進士莊南傑撰。與賈島同時。

《李涉歌詩》一卷。

晁氏曰:唐李涉渤之弟也。早從陳、許辟,一再謫官夷陵,太和中為太學博士。自號「清溪子。」 渤《三詩》附。

《殷堯藩集》一卷。

陳氏曰:唐侍御史殷堯藩撰。元和九年進士。

《章孝標集》一卷

陳氏曰:唐祕書省正字章孝標撰。元和十四年進士。

《熊孺登集》一卷。

陳氏曰:唐西川從事熊孺登撰。元和中人。執易其從姪也。

施肩吾:「《西山集》五卷」

晁氏曰:唐施肩吾,吳興人。元和十五年進士。以豫章之西山乃十二真仙羽化之所,心慕之,因卜隱焉。且以名其所著,自為之序。

《雍裕之集》一卷。

陳氏曰:唐雍裕之撰。未詳何時人。

《雍陶詩》五卷。

晁氏曰:唐雍陶國鈞,太和八年進士。大中六年自國子《毛詩》博士出刺簡州。《唐志》集十卷,今亡其半。


《張南史集》一卷。

陳氏曰:唐試參軍范陽張南史撰。

《唐史藝文志》:「《南史》:字季直,幽州人。以試參軍避亂於揚州,再召之,未赴而卒。」

《王涯集》一卷。

陳氏曰:唐宰相王涯廣津撰。

《袁不約集》一卷。

陳氏曰:唐袁不約還朴撰。長慶三年進士,其年試《麗龜賦》。

李紳:《追昔游集》三卷。

晁氏曰:唐李紳公垂也。亳州人。元和元年進士,補國子助教。穆宗召為翰林學士,累進中書舍人。武宗即位,拜中書侍郎平章事。紳為人短小精悍,於詩最有名,號「短李。」 與李德裕、元稹同時,號「三俊。」 《追昔游》者,蓋賦詩紀其平生所游歷,謂起梁、漢,歸諫署,升翰苑。及播越荊、楚,踰嶺嶠,上高安,移九江,過鍾陵,守滁陽,轉壽春,留洛陽,廉會稽,分務《東周守蜀,鎮梁》也,開成戊午八月自為之序。

陳氏曰:皆平生歷官及遷謫所至,《述懷》《紀遊》之作也。余嘗書其後云:「讀此篇,見其飾志矜能,夸榮殉勢,益知子陵、元亮為千古高人。」

《朱景元集》一卷。

陳氏曰:「唐太子諭德朱景元撰。」

《朱慶餘集》一卷。

陳氏曰:唐朱可久慶餘撰。以字行,受知於張籍。寶曆二年進士。

《李義山集》三卷。

陳氏曰:「唐太學博士李商隱義山撰。」

《詩話》:王荊公晚年亦喜稱義山詩,以為唐人知學老杜而得其藩籬,惟義山一人而已。每誦其「雪嶺未歸天外使,松州猶駐殿前軍」 ,「永憶江湖歸白髮,欲回天地入扁舟」 與「池光不受月,暮氣欲沉山」 ,「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戰場」 之類,雖老杜亡以過也。義山詩合處,信有過人。若其用事深僻,語工而意不及,自是其短,世人反以為奇而效之,故崑體之弊,適重其失。義山本不至是,云。「詩到義山,謂之文章一𢀴。」 以其用事僻澀,時稱西崑體。然荊公晚年亦或喜之,而字字有根蔕。如「試問火城將策探,何如雲屋聽窗知」 ,「未愛京師傳谷口,但知鄉里勝壺頭」 ,其用事琢句,前輩無相犯者。

《漁隱叢話》:李義山詩,楊大年諸公皆深喜之,然淺近者亦多。如《華清宮》詩云:「華清恩恨古無倫,猶恐蛾眉不勝人。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暫蒙塵。」 用事失體,在當時非所宜言也。豈若崔魯《華清宮詩》云:「『障掩金雞蓄禍機,翠華西拂蜀雲飛,珠簾一閉朝元閣,不見人歸見燕歸』。又云:『草遮回磴絕鳴鸞,雲樹深深碧殿寒。明月自來還自去,更無人倚玉欄干』。」 語意既精深,用事亦隱而顯也。義山又有《馬嵬》詩云:「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 有莫愁《渾河中詩》云:「咸陽原上英雄骨,半是君家養馬來。」 如此等詩,庸非淺近乎?

溫庭筠《金筌集》七卷,《外集》一卷

晁氏曰:唐溫庭筠,本名岐,字飛卿,宰相彥博之裔。詩賦清麗,與李商隱齊名,時號「溫李。」 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豔之辭,為行塵雜,由是累年不第,終國子助教。宣宗嘗作詩賜宮人,句有《金步搖》,遣場中對之,庭筠對以《玉跳脫》。上喜其敏,欲用之。而嘗作詩忤時相令狐綯,終廢斥云。

《張祐詩》一卷。

晁氏曰:唐張祐字承吉,清河人,樂高尚。客淮南,杜牧為度支使,善其詩,嘗贈之詩曰:「何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 嘗作《淮南》詩,有「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 之句。大中中,果終丹陽隱舍,人以為讖云 。《陳錄》凡十卷。

許渾《丁卯集》二卷。

晁氏曰:唐許渾字用晦。圉師之後。太和六年進士。

為當塗、太平二令,以病免。起潤州司馬。大中三年。

考證

為監察御史,歷虞部員外,睦、郢二州刺史。嘗分司於朱方。丁卯間自編所著,因以為名。賀鑄本《跋》云:「按渾《自序》,集三卷,五百篇。世傳本兩卷,三百餘篇。」

求訪二十年,得沈氏、曾氏本,并取《擬元天竺集校》。

正之,共得五百四十四篇。予近得《渾集》完本,五百篇皆在,然止兩卷。《唐藝文志》亦言《渾集》兩卷,鑄稱三卷者,誤也。

陳氏曰:「丁卯」 者,其所居之地。有丁卯橋,蜀本又有《拾遺》二卷。

後村劉氏曰:杜牧、許渾同時,然各為體。牧於唐律中常寓少拗峭,以矯時弊。渾則不然,如「荊樹有花兄弟樂,橘林無實子孫忙」 之類,律切麗密或過牧。


而抑揚頓挫不及也。二人詩不著姓名,亦可辨。樊川有《續別集》三卷,十之八九皆渾詩。牧佳句自多,不必又取他人詩益之。若《丁卯集》割去許多傑作,則渾詩無一篇可傳矣。

《李遠集》一卷。

陳氏曰:唐建州刺史李遠求古撰。

《于鵠集》一卷。

陳氏曰:唐于鵠撰。與張籍同時,未詳何人。

《薛瑩集》一卷。

陳氏曰:唐薛瑩撰。號《洞庭集》。文宗時人。集中多蜀詩,其曰「壬寅歲」 者,在前則為長慶四年,後則為中和二年,未知定何年也。

《薛逢歌詩》二卷。

晁氏曰:唐薛逢陶臣,河東人。會昌元年進士,終祕書監。持論鯁切,以謀略高自標顯,與楊收、王鐸同年登第,而逢文藝最優,收作《相逢》有詩云:「誰知金印朝天客,同是沙隄避路人。」 鐸作《相逢》,又有詩云:「昨日鴻毛萬鈞重,今朝山岳一毫輕。」 二人皆怒,故不見齒。


《喻鳧集》一卷。

陳氏曰:唐烏程尉喻鳧撰。開成五年進士。

《潘咸集》一卷。

陳氏曰唐潘咸撰不知何人與喻鳧同時藝文志[编辑]

不載


《項斯集》一卷。

陳氏曰:唐丹徒尉江東項斯子遷撰。初,受知於張籍水部,而楊敬之祭酒亦知之,有「逢人說項斯」 之句。會昌四年進士。

趙嘏《渭南詩》三卷。

晁氏曰:唐趙嘏承祐也。會昌四年進士,終渭南尉。杜紫微讀其《早秋》詩云:「殘星幾點鴈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因謂之趙倚樓云。

《馬戴集》一卷。

陳氏曰:唐馬戴虞臣撰。會昌四年進士。

《顧非熊集》一卷。

陳氏曰:唐盱眙主簿顧非熊況之子。會昌五年進士。

《薛許昌集》十卷。

晁氏曰:唐薛能字大拙,汾州人。會昌六年登進士第。大中末,書判中選,補盩厔尉,辟太原、陝虢、河陽從事。李福鎮滑,表署觀察判官,歷御史都官、刑部員外郎。福徙西蜀,奏以自副。咸通中,攝嘉州刺史。造朝,遷主客度支、刑部郎中。俄刺同州。京兆尹。溫漳貶,命權知尹事,出帥咸化,入授工部尚書,復節度徐州,徙忠武。廣明元年,徐軍戍溵水,經許,能以軍懷舊惠,館之城中。許軍懼見襲,大將周岌乘眾疑怒,逐能,據城自稱留後,因屠其家。能政嚴察,絕私謁,癖於詩,日賦一章。晚節惑浮屠法,奉之唯謹。

然恣驁倨傲佻,輕以忤物。及為藩鎮,尤易武吏。嘗

命其子屬櫜,鞬雅拜新進士,或問其故,曰:「與渠銷弭災咎」 云。

容齋洪氏《隨筆》曰:「能晚唐人詩,格調不甚高而妄。」

自尊大。其《海棠詩》《荔枝詩》《折楊柳》十詩序可見,而所作皆無過人。又別有《柳枝詞》五首,最後一章曰:「劉、白蘇臺總近時,當初章句是誰推。纖腰舞盡春楊柳,未有儂家一首詩。」 自註云:「劉、白二尚書繼為蘇州刺史,皆賦《楊柳枝詞》,世多傳唱。雖有才語,但文字太僻,宮商不高耳。」 其大言如此。但稍推杜陵,視劉、白以下蔑如也。今讀其詩,正堪一笑。劉之詞云:「城外春風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西時。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 白之詞云:「紅板江橋青酒旗,館娃宮暖日斜時。可憐雨歇東風定,萬樹千條各自垂。」 其風流氣概,豈能所可髣髴哉!後村劉氏曰:能自稱舉太過,五言云:「空餘氣長在,天子用平人。」 不但自譽其詩,又自譽其材,然位歷節鎮,不為不用矣,卒以驕恣凌忽,僨軍殺身,其材安在?妄庸如此,乃敢妄議諸葛,可謂「小人之無忌憚」 者。

《李群玉詩》一卷

晁氏曰:唐李群玉文山,灃州人。曠逸不樂仕進,專以吟詠自適。詩筆妍麗,才力邁健,好吹笙,美華翰。親友強赴舉,一上而止。裴休廉察湖南,延郡中。大中八年來京師,進詩三百篇。休復論薦,授弘文館校書郎。集後附其《進詩表》,并除官制。《太平廣記》所載黃陵廟事甚異,其絕句在焉。

陳氏曰:裴休以處士薦。集後有《乞假歸別業》及朝士送行詩。

《曹鄴集》一卷。

陳氏曰:唐洋州刺史曹鄴撰。大中四年進士。

鄭嵎《津陽門詩》一卷。

晁氏曰:唐鄭嵎字賓先,大中五年進士。津陽即華清宮之外闕,嵎開成中過之,聞逆旅主人道「承平故實」 ,明日馬上裁刻成長句一千四百言,自有《序》云。

陳氏曰:或作「愚」 者,非也。愚嘗為嶺南節度,好著錦。


半臂非此鄭嵎

《劉駕集》一卷。

陳氏曰:唐劉駕司南撰。大中六年進士。


《李頻集》一卷。

陳氏曰:唐建州刺史新定李頻德新撰。大中八年進士,姚合之婿也。

李郢《端公詩》一卷。

晁氏曰:唐李郢楚望也。大中十年進士。詩調清麗。

 《居餘杭疏》。

於馳競為藩鎮從事兼侍御史。

《陳蛻詩》一卷。

晁氏曰:唐陳蛻,未詳其行事。集有《長安十五詠》,自序云:「蛻生長江淮間,以詩句從賦,僅十餘年矣。今我后撫運,澤及四海,蛻復得為太平人」 云云。蓋肅、代間人也。

《柳郯詩》一卷。

晁氏曰:唐《柳郯集》。有與李端、盧綸輩《相酬贈詩》。大曆間進士也。

《斷金集》一卷。

晁氏曰:唐李逢吉、令狐楚自未第至貴顯所唱和詩也。後逢吉卒,楚編次之,得六十餘篇。裴夷直名曰《斷金集》,為之序。

《孟逵詩》一卷。

晁氏曰:唐孟逵字叔之,平昌人。會昌五年,陳商下及第。

《儲嗣宗集》一卷。

陳氏曰:唐儲嗣宗撰。大中十三年進士。

《司馬先輩集》一卷。

陳氏曰:唐司馬札撰。與儲嗣宗同時。

《李廓集》一卷。

陳氏曰:唐武寧節度使李廓撰。程之子也。

《于濆集》一卷。

陳氏曰:唐于濆子漪撰。咸通二年進士。

《李昌符集》一卷。

陳氏曰:唐膳部員外郎李昌符撰。咸通四年進士。

《司空表聖集》十卷。

陳氏曰:唐兵部侍郎司空圖表聖撰。咸通十年進士。別有《全集》,此集皆詩也。其子永州刺史荷為《後記》。

《聶夷中集》一卷。

陳氏曰:唐華陰尉聶夷中撰。咸通十二年進士。

《許棠集》一卷。

陳氏曰:唐宛陵許棠文化撰。亦咸通十二年進士。

《林寬集》一卷。

陳氏曰:唐林寬撰。與李頻、許棠皆同時。集有《送二人詩》。

《周繇集》一卷。

陳氏曰:唐周繇撰。咸通十三年進士。

《無譏集》四卷。

陳氏曰:唐崔魯撰。僖宗時人。

《章碣集》一卷。

陳氏曰:唐章碣撰。亦僖宗時人。

《高蟾集》一卷。

陳氏曰:唐御史中丞高蟾撰。乾符三年進士。

《崔塗集》一卷。

陳氏曰:唐崔塗禮山撰。光啟四年進士。

「《雲臺編》三卷,《宜陽外編》」一卷。

晁氏曰:唐鄭谷字守愚,宜陽人。光啟三年擢高第,遷右拾遺兼都官郎中。乾寧四年歸宜春,卒于別墅。其集號《雲臺,編》者以其扈從華山下觀居所編次云。谷詩屬思頗切於理,而格韻凡猥,語句浮俚,不競不為議者所多,然一時傳諷,號「鄭都官」 而弗名也。

《歐陽氏詩話》曰:「鄭谷詩名盛於唐末,號《雲臺編》,而世俗但稱其官為『鄭都官。其詩極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以其易曉,人家多以教小兒余』。」

為兒時猶誦之,今其集不行於世矣。

《周朴詩》二卷。

唐處士周朴撰。《歐公詩話》曰:唐之晚年,詩人無復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務以精意相高。如周朴者,構思尤艱,每有所得,必極其雕琢,故詩人稱朴詩「月鍜季鍊」 ,未及成篇,已播人口,其名重當時如此,而今不復傳矣。余少時猶見其集,其句有云:「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又云:「曉來山雨鬧,雨過杏花稀。」 誠佳句也。

《韓偓詩》二卷,《香奩集》一卷

晁氏曰:唐韓偓致光,京兆人。龍紀元年進士。累遷諫議大夫、翰林學士。昭宗幸鳳翔,進兵部侍郎承旨。朱全忠怒,貶濮州司馬、榮懿尉。天祐初,挈族依王審知而卒。《香奩集》、沈括《筆談》以為和凝所作。凝既貴,惡其側豔,故詭稱偓著。或謂括之言妄。《許彥周詩話》:「高秀實言:元微之詩豔麗而有骨,韓偓《香奩集》麗而無骨。」 李端叔意喜韓偓詩,誦其序云:「咀五色之靈芝,香生九竅;咽三危之瑞露,美動七情。」 秀實云:勸不得也。

石林葉氏曰:「偓在閩所為詩,皆手自寫成卷。嘉祐間,裔孫奕出其數卷示人,龐穎公為漕取奏之,因得官。詩文氣格不甚高,吾家僅有其詩百餘篇。世傳別本,有名《香奩集》者,《唐書˙藝文志》亦載。其辭皆閨房,不雅馴。或謂江南韓熙載所為,誤以為偓。若然,何為錄於《唐志》乎?熙載固當有之,然吾所藏偓詩中,亦有一二」 篇絕相類,豈其流落亡聊中,姑以為戲,然不可以為訓矣。

又曰:「《韓偓傳》自貶濮州司馬後載其事,即不甚詳。其再召為學士,在天祐二年。吾家所藏偓詩雖不多,然自貶後,皆以甲子歷歷自記其所在,有《乙丑年在袁州得人賀復除戎曹依舊承旨》詩,即天祐二年也。昭宗前一年已弒,蓋哀帝之命也。末句云:『若為將朽質,猶擬杖於朝』。固不往矣。其後又有《丁卯年正月聞再》」 除戎曹,依前充職詩末句云:「豈獨鴟夷解歸去,五湖魚艇且餔糟。」 天祐四年也。是嘗兩召皆辭,《唐史》止書其一。是歲四月,全忠篡其召命,自哀帝之世,自後復召,則癸酉年南安縣之作,即梁之乾化二年。時全忠亦已被弒,明年梁亡,其兩召不行,非特避禍,蓋終身不食梁祿,其大節與司空表聖略相等,惜乎《唐史》不能少發明之也。

《唐英集》三卷。

陳氏曰:「唐翰林學士吳融子華撰。」 與偓皆龍紀元年進士。

《張蠙詩》一卷。

晁氏曰:偽蜀張蠙字象文,清河人。唐乾寧中進士,為校書郎、櫟陽尉、犀浦令。建開國,拜膳部員外郎,後為金堂令。王衍與徐后遊大慈寺,見壁間書:「牆頭細雨垂纖草,水面回風聚落花。」 愛之,問知蠙句,給札令以詩進。蠙以二百首獻,衍頗重之,將召為知制誥,宋光嗣以其輕傲,止賜白金而已。蠙生而穎秀,幼能為詩,作《登單于臺》有「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 之句,為世所稱。

《靈溪集》七卷。

陳氏曰:唐校書郎上饒王貞白有道撰。乾寧二年進士。其集有《自序》,永豐人有藏之者,洪景盧得而刻之。詩雖多,在,一時儕輩未為工也。

《翁承贊集》二卷。

陳氏曰:唐諫議大夫京兆翁承贊文堯撰。乾符二年進士。

《褚載集》一卷。

陳氏曰:唐褚載厚之撰。

《王轂集》一卷。

陳氏曰:唐王轂虛中撰。二人皆乾寧五年進士。

《盧延讓詩》一卷。

晁氏曰:偽蜀盧延讓子善也,范陽人。唐光化九年進士。朗陵雷滿辟,滿敗,歸王建。及僭號,授水部員外郎,累遷給事中。卒官,終刑部侍郎。延讓師薛能,詩不尚奇巧,人多誚其淺俗,獨吳融以其不蹈襲,大奇之。

《牛嶠歌詩》三卷。

晁氏曰:偽蜀牛嶠字延峰,隴西人。唐相僧孺之後。博學有文,以歌詩著名。乾符五年進士,歷拾遺、補闕、尚書郎。王建鎮西川,辟判官。及開國,拜給事中,卒。集本三十卷,《自序》云:「竊慕李長吉所為歌詩,輒之。」

韋莊:《浣花集》五卷。

晁氏曰:偽蜀韋莊字端己。仕王建,至吏部侍郎、平章事。集乃其弟藹所編,以所居即杜甫草堂舊址,故名。《偽史》稱「莊有集二十卷」 ,今止存此。

《王駕集》一卷。

陳氏曰:唐彭城王駕大用撰。大順元年進士。自號。

守素先生

《喻坦之集》一卷。

陳氏曰唐喻坦之撰

《張喬集》一卷。

陳氏曰:唐進士九華張喬撰。喬與許棠、張蠙、鄭谷、喻坦之等同時,號「十哲。」 喬試京兆,《月中桂》詩擅場,傳於今,而《登科記》無名,蓋不中第也。

《高駢集》一卷。

陳氏曰:唐淮南節度使高駢撰。

《周賀集》一卷。

陳氏曰:唐周賀撰。嘗為僧,名清塞,後反初,故別本又號《清塞集》。

晁氏曰:清塞字南卿。詩格清雅,與賈島、無可齊名。寶曆中,姚合為杭,因㩦書投謁。合聞其誦《哭僧詩》云:「凍須亡夜剃,遺偈病中書」 ,大愛之,因加以冠巾,為周賀云。

《李洞詩》一卷。

晁氏曰:唐李洞字才江。諸王之孫。慕賈島為詩,銅鑄其像,事之如神。時人多誚其僻澀,不貴其奇峭,唯吳融稱之。昭宗時不第,遊蜀卒。

陳氏曰:與張喬同時,稱「餘杭明經。」 潘熙載編。

《曹唐詩》一卷。

晁氏曰:唐曹唐字堯賓,桂州人。初為道士,咸通中為府從事,卒。作《游仙詩》百編。或靳之曰:「堯賓嘗作鬼詩。」 唐曰:「何也?『井底有天春寂寂,人間無路月茫茫』。非鬼詩而何?」 唐乃大哂。今集中不見,然它詩及神仙者尚多。

陳氏曰:「唐有《大小游仙詩》。」

《來鵬集》一卷。

陳氏曰:唐豫章來鵬撰。咸通中,舉進士不第。

《任藩集》一卷。

陳氏曰:唐任藩撰。或作翻。客居天台,有《宿帢幘山》絕句,為人所稱。今城中巾子山也。

後村劉氏曰:唐任藩詩存者五言十首而已,然多佳句:「眾鳥已歸樹,旅人猶過山。」 《贈僧》云:「半頂髮根白,一生心地清。」 居然可愛。今人動為千百首,而無一可傳者。

《方干詩集》一卷。

晁氏曰:唐方干字雄飛,歙人。唐末舉進士不第,隱鏡湖上。徐凝有詩名,一見干,器之,授以詩律。其貌寢陋,又兔闕,而喜凌侮。嘗謁廉帥,誤三拜,人號「方三拜。」 將薦於朝而卒。門人諡元英先生。其甥楊弇與孫郃編次遺詩,王贊為序,郃又為《元英先生傳》附。

《王德輿詩》一卷。

晁氏曰:唐王德輿集有《次韻和鄭畋》詩,知其懿僖間人也。

《沈彬集》一卷。

晁氏曰:南唐沈彬保大中以尚書郎致仕,居高安。集中有與韋莊、杜光庭、貫休詩。唐末三人皆在蜀,疑其同時避亂,嘗入蜀云。《上李昪山水圖》詩在焉。

熊皦「《屠龍集》五卷。」

晁氏曰:晉熊皦,後唐清泰二年進士,為延安劉景岩從事。天福中,說景岩歸朝,擢右司諫,坐累黜上津令。集有陶糓序。陳沆《賞皦早梅》云:「一夜欲開盡,百花猶未知。」 曰:太妃容德,於是乎在。

陳氏曰:集中多下第詩,蓋老於場屋者。

杜荀鶴「《唐風集》十卷。」

晁氏曰:唐杜荀鶴,池州人。大順二年進士。善為詞句,切理,宣州田頵重之,嘗以牋問至梁祖薦為翰林學士、主客員外。恃勢侮易搢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病卒。有顧雲序。荀鶴自號九華山人。《陳錄》作三卷。

《幕府燕談》:「杜荀鶴詩,鄙俚近俗,惟《宮詞》為唐第一,云:『早被嬋娟誤,欲籹臨鏡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憶採芙蓉』。」故諺云:「杜詩三百首,惟在一聯中。」正謂風暖日高之句也。此句《歐公詩話》以為周朴詩。

《詠史詩》三卷。

陳氏曰:唐邵陽胡曾撰。凡一百五十首。曾,咸通末為漢南從事。

《羅江東集》十卷。

陳氏曰:唐羅隱昭諫撰。

《劉滄詩》一卷。

晁氏曰:唐劉滄字蘊靈。大中八年進士。詩頗清麗,句法絕類趙嘏。

《羅鄴集》一卷。

晁氏曰唐羅鄴撰

《曹松集》一卷。

晁氏曰:唐曹松夢徵也。舒州人。學賈島為詩。天復元年,與王希羽、劉象、柯崇、鄭希顏同登第,年皆七。

考證

十餘,號「五老牓。」 時以新平內難聞,放進士,喜,特敕授校書郎而卒。

陳氏曰:別本與印本互有詳略,但別本「《大遊仙》十三首」 ,乃曹唐詩也。

羅虯《比紅兒詩》一卷。

晁氏曰:唐羅虯撰,皇朝方性天註。虯詞藻富贍,與其族人隱、鄴齊名,時號「三羅。」 從鄜州李孝恭籍,中有杜紅兒者,善歌,常為副使者屬意。副使聘鄰道,虯請《紅兒歌》,贈之以綵,孝恭不令受。虯怒,拂衣起,詰旦,手刃之。既而追其冤,作絕句詩百篇,借古人以比其豔,盛行於世。

唐彥謙《鹿門詩》一卷。

晁氏曰:唐唐彥謙字茂鄴,并州人。咸通末進士。中和王仲榮表河中從事,歷節度副使、晉、絳二州刺史。仲榮遇害,貶漢中掾,興元楊守亮留署判官,遷副使閬壁刺史,卒。彥謙才高負氣,無所摧屈,博學多藝,尤能七言詩,師溫庭筠,故格體類之。世稱「耳聞明主提三尺,眼見愚民盜一抔」 ,蓋彥謙句也。自號鹿門先生,有《薛廷珪序》。

後村劉氏曰:楊、劉諸人師李義山可也,又師唐彥謙,唐詩雖雕斲對偶,然求如「一抔」 「三尺」 之聯,惜不多見。五言《敘亂離》云:「不見泥函谷,俄驚火建章;剪茅行殿濕,伐柏舊陵香。」 語猶渾成,未甚破碎。若《西崑酬唱集》,對偶字面雖工,而佳句可錄者殊少,宜為歐公所厭也。

秦韜玉《投知小錄》三卷。

晁氏曰:唐秦韜玉字中明,京兆人。有詞藻,工歌吟,險而好進,為田令孜所善。僖宗幸蜀,令孜引為工部侍郎。中和二年,賜進士第,編入《春牓》。

《東浮集》九卷。

陳氏曰:唐荊南崔道融撰。自稱「東歐散人。」 乾寧乙卯,永嘉山齋編成,蓋避地於此。今闕第十卷。

《唐詩》二卷。

陳氏曰:崔道融撰。皆四言詩,述唐中世以前事實事為一篇,篇各有小《序》,凡六十九篇。

《裴說集》一卷。

陳氏曰:唐裴說撰。天祐三年進士狀頭。唐蓋將亡矣。說後為禮部員外郎。世傳其《寄邊衣》古詩甚麗,此集無之,僅有短律而已,非全集也。其詩有「避亂一身多」 之句。

《劉德仁詩集》一卷。

晁氏曰:唐劉德仁,公主之子。長慶中以詩名,五言清瑩,獨步文場者。開成後,昆弟皆居顯仕,獨自苦於詩,舉進士二十年,竟無所成。嘗有《寄所知》詩云:「外族帝王恩,中朝親故稀。翻令浮議者,不許九霄飛。」 及卒,詩僧棲白以絕句弔之曰:「忍苦為詩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難招。真教桂子落墳上,生得一枝冤始銷。」

《唐求集》一卷。

陳氏曰唐唐求撰與顧非熊同時藝文志不載[编辑]

《李山甫集》一卷。

陳氏曰:唐魏博從事李山甫撰。唐未進士不第。

《邵謁集》一卷。

陳氏曰:唐國子生曲江邵謁撰。集。後有胡賓王者為之序,言其沒後降巫賦詩,自稱邵先輩。殆若今世請大仙之類耶?

李推官:《披沙集》六卷

陳氏曰:唐李咸用撰。其八世孫兼孟達居宛陵,亦能詩。嘗為台州,出其家集,求楊誠齋作序。

誠齋序略曰:「推官公詩,如『見後卻無語,別來長獨愁』,如『危城三面水,古樹一邊春』,如『月明千嶠雪,灘急五更風』,如『煙殘偏有燄,雪甚卻無聲』。如『春雨有五色灑來花旋成』,如『雪藏山色晴還媚,風約溪聲靜又回』,如『未醉已知醒後憶,欲開先為落時愁』。蓋征人凄苦之情,孤愁窈眇之聲,騷客婉約之靈,風物榮悴之英,所」 謂《周禮》盡在魯矣。讀之使人發融冶之歡於荒寒無聊之中。動慘戚之感於笑談方懌之後。《國風》之遺音江左之異曲。孰謂其果弦絕歟。

《黃御史集》 卷。

誠齋序略曰:「詩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御史黃公之詩尤奇,如《聞鴈》詩:『一聲初觸夢,半白已侵頭。餘燈依古壁,片月下滄洲』。如遊東林寺,寺寒三伏雨。」


「松偃數,朝枝如退居。青山寒帶雨,古木夜啼猿。」此

與韓致光、吳融輩並遊,未知何人,徐行後長也。永豐君自言其集久逸,其父考功公始得之,僅數卷而已。其後永豐又得詩文五卷於呂夏卿之家,又得逸詩於翁承贊之家,又得銘碣於浮屠、老子之宮,而後御史公之文復傳於二百年之後。按《唐藝文志》,御史諱滔,字文江,光啟中為四門博士。其集舊曰《黃滔集》云。

《于武陵集》一卷。

《周濆集》一卷。

《陳光集》一卷。

《劉威集》一卷。

陳氏曰:皆唐人。于武陵大中進士。餘莫詳何時。濆集仍《藝文志》,不載。

《胡笳十八拍》一卷。

晁氏曰:唐劉商撰。漢蔡邕女琰,為胡騎所掠,因胡人吹蘆葉以為歌,遂翻為琴曲。其辭古淡,商因擬之,以敘琰事,盛行一時。商,彭城人,擢進士第,歷臺省為郎。好道術,隱義興胡父渚,世傳其仙去。

《鼎國詩》三卷。

晁氏曰:後唐李雄撰。雄,洛、鞏人。莊宗同光甲申歲遊金陵、成都、鄴下,各為詠古詩三十章,以三國鼎峙,故曰《鼎國》。

《李有中詩》二卷。

晁氏曰:南唐李有中,嘗為新塗令。與水部郎中孟賓于善。賓于稱其詩如方干、賈島之徒。賓于,晉天福中進士也。《有中集》中有贈韓、張、徐三舍人詩。韓乃熙載,張乃洎,徐乃鉉也。《春月詩》云:「乾坤一夕雨,草木萬方春。」 頗佳,他皆稱是。

《殷文珪集》一卷。

陳氏曰:唐殷文珪撰。乾寧五年進士,後仕南唐。其子曰崇義,歸朝,更姓名,即湯悅也。

《盧士衡集》一卷。

陳氏曰:後唐盧士衡撰。天成二年進士。

《劉昭禹集》一卷。

陳氏曰:「湖南天策府學士桂陽劉昭禹撰。」

《符蒙集》一卷。

陳氏曰:題符侍郎,同光三年進士也。同年四人,蒙初為狀頭,覆試為第四。

《李建勳集》一卷。

陳氏曰:「南唐宰相李建勳撰。」

《孟賓于集》一卷。

陳氏曰:五代進士孟賓于撰。仕湖南、江南。

《廖匡圖集》一卷。

陳氏曰:「湖南從仕廖匡圖撰。」

《江為集》一卷。

陳氏曰:五代建安江為撰。為王氏所誅,當漢乾祐中。

《劉一集》一卷。

陳氏曰似唐末五代人藝文志不載其詩怪而不[编辑]

律亦不工

《文丙集》一卷。

陳氏曰:「稱布衣文丙所業。」 未詳何人。

《蔣吉集》一卷。

《蘇拯集》一卷。

《王周集》一卷。

陳氏曰:「皆未詳何人。」

皎然:《杼山集》十卷。

晁氏曰:唐僧皎然字清晝,吳興人。謝靈運十世孫。工篇什,德宗詔錄本納集賢院。集前有于頔《序》并《贈晝上人詩》。

陳氏曰:顏魯公為刺史,與之酬倡。其後刺史為作《集序》。所居龍興寺之西院,今天寧寺是也。又嘗居杼山寺,在妙喜。

《唐史˙藝文志》:「顏真卿為刺史,集文士撰《韻海鏡源》,預其論著。貞元中,集賢御書院取其集藏之。」 石林葉氏曰:「唐詩僧皎然居湖州妙喜,今寶積寺是其故廬。自言謝靈運後,詩祖其家法,自許甚高。顏魯公為守時,與張志和、陸鴻漸皆為客,意其人品亦必不凡。吾嘗至妙喜,訪其遺跡,無復有,但山巔墳存耳。其詩十卷」 ,尚行於世,無甚令人喜者,以為優於唐詩僧可也。觀其詩評,亦貶駮老杜。如論《送高三十五書記》詩云:「崆峒小麥熟,且願休王師。請君問主將,安用窮荒為。」 以為四句已前不見題,則其所知可見矣。

僧靈澈《詩集》一卷。

澈姓湯,字源澄,越州人。劉夢得序曰:如《芙蓉園新寺》詩云:「經來白馬寺,僧到赤烏年。」《謫汀州》云:「青蠅為弔客,黃耳寄家書。」可謂入作者閫域,豈特雄於詩僧間耶?《雪浪齋日記》:靈澈,詩僧中第一,如「海月生殘夜,江春入暮年。窗風枯硯水,山雨慢琴弦。」前裴評此詩云:「轉石下千仞江。」

《寶月詩》一卷。

晁氏曰:唐僧貫休撰。字德隱,姓姜氏,婺州人。後入蜀,號「禪月大師。」 初,莫融為之序,其弟子曇域削去,別為《序》引。偽蜀乾德中獻之。

《靈一集》一卷。

陳氏曰:唐僧,與皇甫曾同時。

《無可集》一卷

陳氏曰:唐僧賈無可撰。島弟也。

《碧雲詩》一卷。

晁氏曰:唐僧虛中詩也。司空圖嘗以詩贈之,云:「十年《太華》無知己,只得虛中一首詩。」

《白蓮集》一卷。

陳氏曰:唐僧齊己撰。長沙胡氏。

《柳白集》一卷。

脩睦《東林集》一卷。

《尚顏供奉集》一卷。

陳氏曰:皆唐僧。自貫休而下,盡唐末人也。脩睦死於維揚朱瑾之難。

《薛洪度詩》一卷。

晁氏曰:唐薛濤字洪度,西川樂妓。工為詩,當時人多與酬贈。武元衡奏校書郎,太和中卒。李肇云:「樂妓而工詩者,濤亦文妖也。」

陳氏曰:號「薛校書」 ,世傳奏授,恐無是理。殆一時州鎮褒借為戲,如今世《白帖》《借補》之類耶?濤得年最長,至近八十。

《李季蘭集》一卷。

陳氏曰:唐女冠。與劉長卿同時,相譏調之語,見《中興間氣集》。

《魚元機集》一卷。

陳氏曰:「唐女冠,坐妒殺女婢,抵死。」

《花蕊夫人詩》一卷。

晁氏曰:偽蜀孟昶愛姬,青城費氏女。幼能屬文,長於詩、宮詞,尤有思致。蜀平,以俘輸織室。後有罪,賜死。

《伍喬集》一卷。

陳氏曰:本江南進士,後歸朝。

《李九齡集》一卷。

陳氏曰:洛陽李九齡撰。乾德二年進士第三人。。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