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第500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五百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五百卷目錄
雜著部彙考四
陶宗儀說郛〈全目〉
雜著部彙考五
陶珽續說郛〈全目〉
雜著部彙考六
商濬稗海〈晉 唐 宋〉
雜著部彙考七
陳繼儒祕笈〈初函 續函 寶顏堂祕笈〉
雜著部紀事
經籍典第五百卷
雜著部彙考四
[编辑]元陶宗儀說郛目錄
[编辑]㢧第一
[编辑]《大學石經補》 《大學古本補》 《中庸古本補》 《詩小 序》、卜商 《詩傳》,端木賜 《詩說》,申培
㢧第二
《乾鑿度》 元包衛元嵩 《潛虛》司馬光 《京氏易略》。 京房 《關氏易傳》,關朗 《周易略例》王弼 《周易古 占》程迥
㢧第三
《周易舉正》,郭京 《讀易私言》,許衡 元包《數義》,張行 成 《櫝蓍記》,劉因 《論語筆解》,韓愈 《論語拾遺》,蘇 轍 《疑孟》,司馬光 《詰墨》,孔鮒 《翼莊》,郭象。
㢧第四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陸璣 《詩說》,張耒 《三禮敘 錄》,吳澂 《夏小正闕名 月令問答》,蔡邕 《九經補 韻》,楊伯嵒 《小爾雅》,孔鮒。
㢧第五
《三墳書》, 《易飛候》,漢京房 《易洞林》, 《易稽覽圖》, 《易川靈圖》, 《易通卦驗》, 《尚書旋璣鈐》, 《尚書帝命 期》, 《尚書考靈耀》, 《尚書中候》, 《詩含神霧》, 《詩紀 曆樞》, 《春秋元命包》, 《春秋運斗樞》, 《春秋文曜鉤》。
《春秋合誠圖 》《春秋孔演圖 》《春秋說題辭 》:春
秋:《感精符》。 《春秋潛潭巴》。 《春秋佐助期》。 《春秋緯》
《春秋後語》九衍 :《春秋繁露 》:禮:稽命徵 ,「禮含。」
《文嘉》, 《禮斗威儀》, 《大戴禮》,《逸 樂,稽耀嘉》, 《孝經 援神契》, 《孝經鉤命決》, 《孝經左契》, 《孝經右契》, 《孝經內事》, 《五經折疑》,魏邯鄲綽, 《五經通義》, 《龍 魚》,《河圖》, 《河圖括地象》, 《河圖稽命徵》, 《河圖稽燿 鉤》, 《河圖始開圖》, 《洛書甄耀度》, 《遁甲,開山圖》, 《淮南畢萬術》。
㢧第六
《聖門事業圖》李元綱 《兼明書》,丘光庭 《希通錄》,蕭 參 《實賓錄》。
㢧第七
《化書》,譚景昇 《素書》,黃石公 《枕中書》,葛洪 《參同 契》,魏伯陽 《陰符經》,黃帝
㢧第八
《三教論衡》。白居易 《二諦義》。昭明太子 《漁樵問答》。 邵雍 《西疇常言》。何垣 《藝圃折中》。鄭厚 《發明義 理》。呂希哲。
㢧第九
《鹿門隱書》,皮日休 《山書》,劉蛻 《兩同書》,羅隱 《迃 書》,司馬光 《新書》,諸葛亮 《權書》,蘇洵
㢧第十
《正朔考》:魏了翁 《史剡》、司馬光 《綱目疑誤》,周密 《揚子新注》、柳宗元 《新唐書糾謬》、吳縝 《遂初堂書 目》。尤袤之
㢧第十一
《輶軒絕代語》:「揚雄 《獨斷》。」蔡邕 《臆乘》。楊伯嵒 《芥 隱筆記》。龔檢討 《宜齋野乘》。吳枋
㢧第十二
《中華古今注》、馬縞 《古今攷》、魏了翁 《刑書釋名》、王 鍵 《釋常談》《闕名 續釋常談》、龔熙《正 事原》、「劉孝 孫 《袖中記》、沈約」
㢧第十三
《演繁露》程大昌 《學齋呫嗶》「史繩祖、 《李氏刊誤》」「李 涪 《孔氏雜說》」「孔平仲」
㢧第十四
《鼠璞》戴埴 《資暇錄》、李濟翁 《賓退錄》、趙與時 《紀 談錄》、晁邁 《過庭錄》、范公稱
㢧第十五
《螢雪叢說》:「子俞子 《孫公談圃》。」劉延世 《墨客揮犀》。彭乘 《師友談記》。「李廌」
㢧第十六
《宋景文筆記》宋祁。 《王文正筆錄》王曾。 《丁晉公談 錄》丁謂。 《楊文公談苑》黃鑑。 《欒城遺言》蘇籀。
㢧第十七
《愛日齋藂抄》,宋葉氏 《能改齋漫錄》,吳曾 《羅子蒼 識遺》,羅璧 《退齋雅聞錄》,侯延慶 《南墅閒居錄》, 《雪浪齋日記》, 《廬陵官下記》,段成式 《玉溪編事》, 《渚宮故事》,余知古 《麟臺故事》,程祖 《五國故事》, 《郡閣雅言》,潘若同
㢧第十八
《侯鯖錄》,趙德麟 《畫墁錄》,張舜民 《摭青雜記》,王明 清 《樂郊私語》。姚桐壽 《隱窟雜志》。溫革 《梁溪漫 志》。費袞
㢧第十九
《寓簡》:沈作哲 《碧雞漫志》,王灼 《晁氏客語》,晁迥 《涪翁雜說》,黃庭堅 《雲麓漫抄》,趙彥衛 《黃氏筆記》, 黃溍 《兩鈔》《摘腴》,史浩 《碧湖雜記》,謝枋得 《紫薇 雜記》,呂祖謙 《搜神祕覽》,章炳文 《牧豎閑談》。景煥
㢧第二十
《巖下放言》。葉夢得 《玉澗雜書》。葉夢得 《石林燕語》。 葉夢得 《避暑錄話》。葉夢得 《深雪偶談》。方嶽 《葦 航紀談》,蔣津 《豹隱紀談》。周遵道 《悅生隨抄》。賈似 道 《齊東埜語》。周密 《邇言志見》,劉炎 《晰獄龜鑑》。 鄭克
㢧第二十一
《青箱雜記》,吳處厚 《冷齋夜話》,釋惠洪 《癸辛雜識》, 周密 《墨莊漫錄》,張邦基 《龍川別志》,蘇轍 《羅湖 野錄》,釋曉瑩 《鶴林玉露》,羅大經 《雲谿友議》,范攄
㢧第二十二
《後山談叢》。陳師道 《林下偶談》,吳氏 《緗素雜記》,黃 朝英 《捫虱新話》,陳善 《研北雜志》。陸友仁 《清波 雜志》,周輝 《壺中贅錄》。 《物類相感志》。蘇軾
㢧第二十三
《因話錄》,趙璘 《同話錄》,曾三異 《五色線》,《闕名 五 總志》,吳炯 《金樓子》,蕭繹 《乾子》,溫庭筠 《投荒 雜錄》,房千里 《炙轂子錄》,王叡 《抒情錄》,盧懷 《啟 顏錄》,劉燾 《絕倒錄》,朱暉 《唾玉集》,喻文豹 《辨疑 志》,陸長源 《開城錄》,李石 《原化記》,皇甫氏 《蠡海 錄》,王逵 《澄懷錄》,袁觕
㢧第二十四
《王氏談錄》。王洙 《先公談錄》。李宗諤 《槁簡贅筆》。章 淵 《傳講雜記》。呂希哲 《繼古藂編》。施青臣 《南窗 記談》闕名。 《後耳目志》。曾鞏 《群居解頤》。高懌 《鴈 門野說》。邵思 《三柳軒雜識》。程氏 《負暄雜錄》闕名。
中吳紀聞龔明之
㢧第二十五
《遯齋閑覽》,范正敏 《稗史》,仇遠 《志林》,蘇軾 《緯略》, 高似孫 《鉤元 窮愁志》,李德裕 《席上腐談》。俞琰
《讀書隅》見 「田間書林芳 楮記室潘塤 判決。」
錄張鷟。
㢧第二十六
《東園友聞》 「劉馮」事始劉存,馮鑑, 《西墅記》談潘遠。
《遺史紀聞》。詹玠 《姑蘇筆記》。羅志仁 《南部新書》。
錢希白 《龍城錄》,柳宗元 《桂苑叢談》,馮翊 《義山 雜記》,李商隱 《文藪雜著》,皮日休 《法苑珠林》 《蒼 梧雜志》,胡珵 《青瑣高議》,劉斧 《祕閣閒話》, 《耕餘 博覽》。
㢧第二十七
《雞肋編》,莊綽 《泊宅編》,方勺 《吹劍錄》,俞文豹 《投 轄錄》,王明清 《鑑戒錄》,何光遠 《暇日記》,劉跂 《佩 楚軒客談》,戚輔之 《志雅堂雜抄》,周密 《浩然齋視 聽抄》,周密 《瑞桂堂暇錄》, 《陵陽室中語》,范季隨 《猗覺寮雜記》,朱翼 《昭德新編》,晁迥 《山陵雜記》,楊 奐
㢧第二十八
雞肋趙崇絢 《桯史》。岳珂 《雲谷雜記》。張淏 《船窗 夜話》。顧文薦 《野人閒話》。景煥 《植杖閑談》。錢康功
《東齋記事》。許觀 《澹山雜識》。錢康功 《坦齋通編》
邢凱 《仇池筆記》,「蘇軾」, 「韋居《聽輿》」、「陳直。」
㢧第二十九
《暘谷漫錄》:「洪」 《友會談叢》,上官融 《野老記聞》,孫 穀祥 《灌畦暇語》,闕名 《澗泉日記》,宋虎 《步里客 談》,陳唯室 《雲齋廣錄》,李獻民 《續骫骳說》,朱昂 《西齋話記》,祖士衡 《雪舟語》,王仲暉 《西軒客談》, 闕名 《蒙齋筆談》,鄭景璧 《廬陵雜說》,歐陽修 《昌 黎雜說》,韓愈 《漁樵閒話》。蘇軾
㢧第三十
《游宦記聞》,張世南 《行都紀事》。陳晦 《鄰幾雜誌》。江 休復 《楓窗小牘》,袁褧 《湖湘故事》。陶岳
㢧第三十一
《誠齋雜記》,周達觀 《溫公瑣語》,司馬光 《蔣氏日錄》, 蔣穎叔 《剡溪野語》,程正敏 《釣磯立談》,費樞 《盛 事美談》, 《衣冠盛事》,蘇特 《硯岡筆志》,唐稷 《窗間 記聞》,陳子兼 《翰墨叢記》,滕康 《備忘小抄》,文谷 《艅艎日疏》,凌準 《輶軒雜錄》,王襄 《獨醒雜志》。吳宏
《姚氏殘語》:「姚寬 有《宋佳話 》。」 《採蘭雜志 》:嘉蓮
《燕語 戊辰雜抄》 《真率筆記》 《芸窗私志》元·陳芬
《致虛雜俎 》,「《內觀日疏 》,《漂粟手牘 》,《奚囊》《橘柚》」 ,《元池說林 》,《賈氏說林 》,《然藜餘筆 》,《荻樓雜抄》,《客退紀談 》,《下帷短牒 》,《下黃私記》。
㢧第三十二
《瑯嬛記》,伊世珍 《潛居錄》 傳載,劉餗闕 《傳載略》, 僧贊寧 《瀟湘錄》,李隱 野《雪鍛排雜說》,許景迃 《耳目記》,張鷟 《樹萱錄》,劉燾 《善謔集》,天和子 《紹 陶錄》,王質闕 《墨娥錄》, 《卻掃編》,徐度《闕 開顏集》, 周文𤣱《闕 雞跖集》,王子韶 《葆化錄》,陳京 《聞見 錄》,羅點 《洽聞記》,鄭常 《三水小牘》,皇甫牧 《解酲 語》,李材闕 《延漏錄》,章望之 《三餘帖》, 《北山錄》, 《玉匣記》皇甫牧
㢧第三十三
《西溪叢語》,姚亮 《倦游雜錄》,張師正 《虛谷閒抄》,方 回 《玉照新志》,王明清 《方氏筆記》,方回《闕 復齋 閑記》,龔相闕 《醉翁寱語》,樓璹 《錦里新聞》。
㢧第三十四
「《清尊錄》,廉宣 《昨夢錄》,康譽之 《就日錄》,耐得翁 《漫笑錄》,徐慥 《軒渠錄》,呂居仁 《拊掌錄》,元懷 《諧 噱錄》,劉訥言 《咸定錄》, 《天定錄》」, 《調謔編》,蘇軾 《謔名錄》,吳淑 《艾子雜說》,蘇軾
㢧第三十五
《摭言》「王保定, 諧史沈俶, 可談朱彧, 話腴陳郁。」
《談藪》:龐元英 。《談淵》:王陶 。《談撰》、虞裕
㢧第三十六
《尚書故實》,李綽 次《柳氏舊聞》,李德裕 《隋唐嘉話》, 劉餗 《賓客嘉話》,韋絢 《賓朋宴語》,丘昶 《廣政雜 錄》,何光遠闕 《家塾雜記》,呂希哲《闕 劉氏新語》。 《法藏碎金錄》,晁迥 《嘉話錄》。
㢧第三十七
《春渚紀聞》。何薳 《曲洧舊聞》。朱弁 《茅亭客話》。黃休 復 《珩璜新論》。孔平仲 《閒燕常談》。董弅 《儒林公 議》。 賈氏《談錄》。張洎 《燈下閒談》。江洵 《蘜堂野史》。 林子中 《退齋筆錄》。侯延慶 《皇朝類苑》。江少虞
㢧第三十八
《白獺髓》張仲文 《清夜錄》俞文豹 《貴耳錄》張端義
《碧雲騢》、梅堯臣 《異聞記》、何先 《芝田錄》、丁用晦《壺關錄》《太行山人 啽囈錄》,宋無。
㢧第三十九
《揮麈錄》、王清臣 《揮麈餘話》、王清臣 《避暑漫抄》,陸 游 《南唐近事》、鄭文寶 《洞微志》、錢希白 《該聞錄》、 李略 《從駕記》、陳隨隱 《東巡記》、趙彥衛 《江表志》。 鄭文寶
㢧第四十
《歸田錄》,歐陽修 《嬾真子錄》,馬永卿 《陶朱新錄》,馬 純 《東皋雜錄》,孫宗鑑 《東軒筆錄》,魏泰 《山房隨 筆》,蔣子正。
㢧第四十一
《春明退朝錄》、宋敏求 《澠水燕談錄》、王闢之 《幕府 燕閒錄》、畢仲詢 《老學菴筆記》、陸游 《老學菴續筆 記》、陸游 《蓼花洲閒錄》、高文虎 《秀水閒居錄》、朱勝 非
㢧第四十二
《創業起居注》,溫大雅 《乾淳起居注》周密 《御塞行 程》,趙彥衛 《熙豐日曆》,王明清 《建炎日曆》,汪伯彥 《闕 牛羊日曆》,劉軻闕 《唐年補錄》,馬摠
㢧第四十三
《東觀奏記》裴庭裕, 《國老談苑》王銍, 《明道雜志》張 耒, 《續明道雜志》張耒。
㢧第四十四
《燕翼貽謀錄》。晉陽王栐 《玉堂逢辰錄》,錢惟演 《宜 春傳信錄》,羅誘 《洛陽縉紳舊聞記》、張齊賢 《小說 舊聞記》、柳公權 《兩朝獻替記》,李德裕《闕 建中河 朔記》、李公佐,闕 《淮海亂離記》,蕭世怡闕 《廣陵妖 亂志》。鄭廷誨
㢧第四十五
《玉堂雜記》,周必大 《玉壺清話》,釋文瑩 《道山清話》, 王暐 《家世舊聞》,陸游 《錢氏私志》,錢世昭 《潞公 私記》,「文彥博闕 《沔南故事》,應思遠闕 《彭門紀亂》, 鄭懋闕 《家王故事》」,錢惟演 《桐陰舊話》,韓元吉
㢧第四十六
《北夢瑣言》。孫光憲 《杜陽雜編》蘇鶚 《金華子雜編》 劉崇遠 《玉泉子真錄》 《松窗雜記》。杜荀鶴 《南楚新聞》。尉遲樞 《中朝故事》。尉遲偓 《戎幕閒談》。韋絢
商芸小說 。《封氏聞見記》:「封演 《景龍文館記》武」
平一:
㢧第四十七
《行營雜錄》,趙葵 《江行雜錄》,廖瑩中 《聞見雜錄》,蘇 舜欽 《養痾漫筆》,趙溍 《文昌雜錄》,陳襄 《遂昌雜 錄》,鄭元祐 《宣政雜錄》,江萬里 《古杭雜錄》,李有 《錢塘遺事》,劉一清
㢧第四十八
《朝野僉載》。張鷟 《唐國史補》。李肇 《唐闕史》。吳兢 《唐語林》、王讜 《大唐新語》。劉肅 《大唐奇事》。馬總 《三聖記》、李德裕 《先友記》、柳宗元 《懷舊記》。鄭世賢 《闕 賓佐記》。杜祐闕 《皮子世錄》、皮日休 《盧氏雜 說》《盧言》 《零陵總記》。陸龜蒙 《玉堂閒話》。
㢧第四十九
《四朝聞見錄》,葉紹翁 《王朝聖政錄》,石介進 《會昌 解頤錄》,包湑 《洛中紀異錄》,秦再思 《廣州市舶錄》, 趙思協闕 《鐵圍山叢談》,蔡絛 《相學齋雜鈔》,鮮于 樞 《金鑾密記》,韓渥 《常侍言旨》,柳珵 《涑水紀聞》, 司光馬 《西朝寶訓》 《大中遺事》。令狐澄
㢧第五十
《甲申雜記》:王鞏 《隨手雜錄》。王鞏 《聞見近錄》:王鞏
《續聞見近錄》:「王鞏 《南遊記》、舊曾紓 《燕北雜記》。」
武珪闕 《山居新語》。楊瑀 《家世舊事》。程頤
㢧第五十一
《卓異記》,李翱 《翰林志》,李肇 《續翰林志》,蘇易簡 《翰林壁記》,丁居晦 《御史臺記》, 《上庠錄》,呂榮義 《鳳池曆》,上官昭容闕, 《唐科名記》,高似孫 《五代登 科記》,韓思 《趨朝事類》, 《紹熙行禮記》,周密 《上壽 拜舞記》,陳隨隱 《封禪儀記》,馬第伯 《明禋儀註》,王 儀 《梁雜儀註》,段成式 《婚雜儀註》,段成式 《朝會 儀記》,蔡質闕 《稽古定制》。
㢧第五十二
明皇十七事:李德裕 《開天遺事》。王仁裕 《開天傳 信記》。鄭棨 《幽閒鼓吹》。張固 《摭異記》。李濬
㢧第五十三
「南渡《宮禁典儀》」、 《乾淳御教記》 《燕射記》 《唱名記》
《天基聖節》樂次 《乾淳》教坊樂部 官本雜劇段。
《數 幸張府節略 藝流供奉志》。
㢧第五十四
《蜀檮杌》:張唐英 《幸蜀記》、宋居白 《新城錄》。沈亞之
《愧郯錄》岳珂 《江南野錄》,《龍袞 默記》王銍
㢧第五十五
《大事記》。呂祖謙 《三朝野史》。吳萊 《五代新說》。徐炫
《三楚新錄》:「周羽沖 《雞林類事》:孫穆 青溪寇軌」
翁方勺。
㢧第五十六
《使高麗錄》,徐競 《天南行記》 《燕北錄》,王易闕 《北 轅錄》,周燀 《西使記》,劉郁 《高昌行記》,王延德。
㢧第五十七
《聖賢群輔錄》、陶淵明 《幕府故吏傳》。哥舒翰《闕 真 靈位業圖》、陶弘景。 《淝上英雄小錄》。《都鎬闕》。 《蓮社 高賢傳》《晉釋 古今高士傳》。皇甫謐。
㢧第五十八
《汝南先賢傳》:周斐 《陳留耆舊傳》:蘇林 《會稽先賢 傳》:謝承 《益都耆舊傳》陳壽 《楚國先賢傳》:張方 《襄陽耆舊傳》:習鑿齒 《長沙耆舊傳》:劉彧 《零陵先 賢傳》:司馬彪 《廣州先賢傳》:鄒閎甫 《閩川名士傳》: 黃璞 《西州後賢志》:常璩 《文士傳》:張隱 《列女傳》: 皇甫謐 《梓潼士女志》:常璩 《漢中士女志》:常璩 《孝子傳》:徐廣 《幼童傳》:劉劭 《高道傳》:賈善翊 《高 隱傳》,阮孝緒,《闕 方外志》· 《逸人傳》,鍾離儒,闕 《列 仙傳》,劉向 《神仙傳》,葛洪 《續神仙傳》,沈份 《集仙 傳》,曾慥 《江淮異人錄》。吳淑
㢧第五十九
《漢官儀》,應劭 《獻帝春秋》, 元晏《春秋》,皇甫謐 《九 州春秋》,司馬彪 《帝王世記》,皇甫謐 《魏晉世語》,郭 頒 《東宮舊事》,張廠 《元嘉起居注》, 《大業拾遺錄》, 杜寶 《建康宮殿簿》,張著 《山公啟事》,山濤 《八王 故事》, 陸氏《要覽》,陸機 桓譚《新論》,桓譚 譙周《法 訓》,譙周, 裴啟《語林》,裴啟, 虞喜《志林》,虞喜 《魏臺 訪議》,王肅 《魏春秋》,孫盛 《齊春秋》,吳均 《晉陽秋》, 庾翼 《續晉陽秋》,檀道鸞 《晉中興書》,何法盛 《宋 拾遺錄》,謝綽 《會稽典錄》,虞預 《三國典略》,魚豢 《建康實錄》, 《三輔決錄》,趙岐 《鄴中記》,陸翽 《吳錄》, 張勃
㢧第六十
靈憲注:張衡 《玉曆通政經》、 徐整《長曆》、「徐整 《孫 氏瑞應圖》 《玉符瑞圖》《顧野王 地鏡圖》 五行記。」
《元中記》。郭氏 《發蒙記》。束晳 《決疑要注》。「摯虞。」
《在窮記》,孔元舒 《河東記》, 《雞林志》, 《湘山錄》, 《九國志》,劉旻 《九域志》,李昕 《十道志》,李吉甫 《十三 洲記》,黃義仲 《太平寰宇記》,樂史 《風土記》,周處 《神境記》,王韶之 《西征記》,戴延之 《三輔黃圖》, 《三 輔舊事》,袁郊 《西都雜記》,韋述 《太康地記》, 《燉煌 新錄》,劉昺 《扶南土俗》,康泰 《武林市肆記》。
㢧第六十一
《三秦記》,辛氏 《長安志》,宋敏求 《關中記》,潘岳 《洛 陽記》,陸機 《梁州記》,劉澄之 《梁京寺記》 《宜都記》, 袁崧 《益州記》,任豫 《荊州記》,盛弘之 《湘中記》,羅 含 《武陵記》,鮑堅 《漢南記》,張瑩 《南雍州記》,王韶
《安城記》,王孚 《南康記》,鄧德明 《潯陽記》,張僧鑒《鄱陽記》,劉澄之 《九江志》,何晏 《丹陽記》,山謙之《會稽記》,孔曄 《永嘉郡記》,鄭緝之 《三齊略記》,伏。
琛 《南越志》。沈懷遠 《廣州記》顧徵 《廣志》。郭義恭
《番禺雜記》:「鄭熊 《始興記》,王韶 《林邑記 》」 ,《涼州》
記,段龜龍 《交州記》。劉欣期 《沙州記》。段國
㢧第六十二
《雲南志略》,李京 《江東志略》,戚輔之闕 《桂海虞衡 志》,范成大 《岳陽風土記》,范致明 《真臘風土記》,周 達觀 《陳留風俗傳》,江微 《成都古今記》,趙抃 《臨 海水土記》 《臨海異物志》,沈瑩
㢧第六十三
《吳地記》。陸廣微 《遊城南》注。張禮 《北戶雜錄》。段公 路 《湖山勝概》《泗水潛夫》 《終齋燕遊志》。張鎡。
㢧第六十四
《入越記》、呂祖謙 《吳郡錄》、周必大 《廬山錄》、周必大
《九華錄》周必大 《金華錄》方鳳 《大嶽志》「方升」
㢧第六十五
《來南錄》、李翱 《入蜀記》、陸游 《攬轡錄》、范成大 《驂 鸞錄》、范成大 《吳船錄》、范成大 《汎舟錄》、周必大 《乾道奏事錄》、周必大 《河源志》、潘昂霄 《于役志》、歐 陽修 《峽程記》、韋莊 《南遷錄》、丁謂《闕 乘軺錄》、路 振闕 《述異記》、任昉
㢧第六十六
《佛國記》,釋法顯 《神異經》,東方朔 《拾遺名山記》,王 嘉 《海內十洲記》,東方朔 《洞天福地記》,杜光庭 《別國洞冥記》,郭憲 《西京雜記》,劉歆 《南部煙花記》, 馮贄。
㢧第六十七
《豫章古今記》,雷次宗 《睦州古蹟記》,謝翱 《南海古 蹟記》,吳萊 《甬東山水記》,吳萊 《洛陽伽藍記》,楊衒 之 《京洛寺塔記》,段成式 《益部方物記》,宋祁 《嶺 表錄異記》,劉恂 《溪蠻叢笑》,朱輔 函《潼關要志》,程 大昌 《故都宮殿記》,周密
㢧第六十八
《東京夢華錄》,孟元老 《古杭夢游錄》,耐得翁 《錢塘 瑣記》,于肇 《六朝事跡》,張淳頤 《汴故宮記》,楊奐 《汴都平康記》,張邦基 《東京艮嶽記》,張淏 《洛陽名 園記》,李廌 《吳興園林記》,周密 《廬山草堂記》,白居 易 《終南草堂十志》,盧鴻乙 《平泉山居雜記》。李德 裕 《平泉山居草木記》。李德裕
㢧第六十九
《歲華紀麗譜》:費著 《荊楚歲時記》,宗懍 《乾淳歲時 記》,周密 《輦下歲時記》, 《秦中歲時記》,李淖 《玉燭 寶典》, 《四民月令》,崔寔 《千金月令》,孫思邈 《四時 寶鏡》 《歲時雜記》,呂原明 《歲華紀麗》,《韓鄂 影燈 記》。
㢧第七十
《晝簾緒論》,胡大初 《官箴》,呂居仁 《政經》,真德秀 《忠經》,馬融 《女孝經》,鄭氏 《女論語》,宋尚宮 《女誡》, 曹大家。
㢧第七十一
《涑水家儀》,司馬光 《顏氏家訓》,顏之推 《石林家訓》, 葉夢得 《陸氏緒訓》,陸游 《蘇氏族譜》,蘇洵 《訓俗 書》,許洞天《闕 訓學齋規》,朱熹 《呂氏鄉約》,呂大忠 《闕 義莊規矩》,范仲淹 《袁氏世範》,袁采 《厚德錄》, 李元綱 《省心錄》。林逋
㢧第七十二
《前定錄》鍾輅 《續前定錄》、鍾輅 《還冤記》、顏之推 《報應記》。唐臨
㢧第七十三
《祛疑說》儲泳 《辨惑論》謝廷芳 《善誘文》《陳錄》 《樂 善錄》李昌齡 《東谷所見》。李之彥
㢧第七十四
山家清供:林洪 《山家清事》:林洪 《忘懷錄》,沈括 《登涉符錄》,葛洪 《臥遊錄》,呂祖謙 《對雨編》,洪邁 《農家諺》,崔寔。
㢧第七十五
《經鉏堂雜誌》,倪思 《吳下田家志》,陸泳 《天隱子養 生書》,司馬承禎 《保生要錄》,蒲處貫 《保生月錄》,韋 行規 《養生月錄》,姜蛻 《攝生要錄》,沈仕 《齊民要術》,賈思勰 《林下清錄》,沈仕 《蘭亭集》,王羲之 《輞 川集》,王維 《洛陽耆英會》,司馬光 《洛中九老會》,白 居易
㢧第七十六
《錦帶書》《昭明太子 耕祿》《槁胡錡》 《水族加恩簿》,《毛 勝 禪本草》,慧日禪師 《義山雜纂》,李商隱 《雜纂》 《續王銍 雜纂》二《續蘇軾》
㢧第七十七
《小名錄》,陸龜蒙 《侍兒小名錄》,王銍 《侍兒小名錄》, 溫豫 《侍兒小名錄》,洪遂 《侍兒小名錄》,張邦畿 《釵小志》,朱揆 《籹樓記》,張泌 《妝臺記》,宇文氏 《靚 妝錄》,溫庭筠 《髻鬟品段》,柯古
㢧第七十八
《織錦璇璣圖》蘇蕙 《北里志》:孫棨 《教坊記》。崔令欽
《青樓集》黃雪蓑 ,《麗情集》「張君房。」
㢧第七十九
《文則》:陳騤 《文錄》、唐庚 《詩品》、鍾嶸 《詩式》、「釋皎然。」
《詩譜》:陳繹曾 二十四《詩品》:「司空圖 《詩談 》詩。」
《論釋普聞 詩病五事》。蘇轍 《杜詩箋》。黃庭堅
㢧第八十
《風騷旨格》。釋齊己 《韻語陽秋》。葛立方 《藝苑雌黃》。 嚴有翼 《譚苑醍醐》 《竹林詩評》 《謝氏詩源》 《潛 溪詩眼》、范溫 《本事詩》。孟啟 《續本事詩》。聶奉先。
㢧第八十一
《䂬溪詩話》黃徹 《環溪詩話》吳沆 《東坡詩話》蘇軾
《西清詩話》、蔡絛 《艇齋詩話》、曾季貍 《梅澗詩話》
韋居安 《後村詩話》《劉後村 漫叟詩話》 《桐江詩 話》 《蘭莊詩話》 《迃齋詩話》 《金玉詩話》 《漢皋詩 話》 《陳輔之詩話》 《敖器之詩話》 《潘子真詩話》 《青瑣詩話》《劉斧 元散詩話》。
㢧第八十二
《六一居士詩話》、歐陽修 《司馬溫公詩話》、司馬光 《貢父詩話》、劉攽 《後山居士詩話》、陳師道 《許彥周 詩話》、許顗
㢧第八十三
《滄浪詩話》《嚴氏 珊瑚鉤詩話》 《石林詩話》、葉夢得
烏臺詩案朋九萬
㢧第八十四
《庚溪詩話》《西郊野叟》 《紫微詩話》,呂伯恭 《竹坡老 人詩話》,周少隱 《臨漢隱居詩話》,魏泰 《苕溪漁隱 叢話》,胡仔 《歲寒堂詩話》,張戒 《娛書堂詩話》,趙與 虤 《二老堂詩話》,闕名 《比紅兒詩話》,馮曾 《林下 詩談》,《闕名 詩話》,《雋永》喻正己 《詩詞餘話》,俞悼 《詞品》,《涵虛子 詞旨》,陸輔之 《詞衍》,王思闕 《四六 餘話》,相國道 賦門魚鑰, 月泉吟社,吳渭
㢧第八十五
佩觿:郭忠恕 《干祿字書》、顏元孫 《金壺字考》、釋適 之 《俗書證誤》。顏愍楚 《字書誤讀》。王雱 《字格》、竇 𣳻 《字林》。呂忱
㢧第八十六
《六義圖解》,王應電 《筆勢論略》,王羲之 《筆陣圖》,衛 夫人 《筆髓論》,虞世南 《二十四書品》,歐陽詢 《五 十六書法》,韋續 《九品書》,韋續 《書品優劣》,韋續 《續書品》,韋續 《書評》,韋續 《書評》,袁昂 《論篆》,李冰 陽 《顏公筆法》,顏真卿 《四體書勢》,衛恆 《法書苑》, 周越 《衍極》,鄭枃
㢧第八十七
《書譜》:孫過庭 《續書譜》。姜堯章 《書斷》。張懷瓘 《書 品》。庾肩吾 《書評》,《梁武帝 後書品》,李嗣真 《能書 錄》。王僧虔
㢧第八十八
《書史》:「米芾 《海岳名言》。《米芾 翰墨志》:『高宗御製 《思陵書畫記》:周密、 《歐公試筆》。歐陽修』。」
㢧第八十九
《寶章待訪錄》:米芾 《法帖譜系》、「曹士冕 《法帖刊誤》」、 「黃伯思 《法帖刊誤》」、「陳與義 《法帖釋文》」、「劉次莊闕。」
《蘭亭博義》桑世昌,闕 《集古錄》歐陽修。
㢧第九十
《古畫品錄》謝赫。 《後畫品錄》姚最。 《續畫品錄》李嗣 真。 《益州名畫錄》黃休復。
㢧第九十一
《畫學祕訣》:「王維 《林泉高致》」,郭熙 《畫論》,「郭思 《紀 藝》,郭思 《畫梅譜》,華光道人 《畫竹譜》,李衎 《墨竹 譜》,《管夫人》。」
㢧第九十二
《畫史》:「米芾 《畫品》:李廌 《畫鑒》:湯垕 《畫論》:湯垕。」
㢧第九十三
《茶經》,陸羽 《茶錄》,蔡襄 《試茶錄》,子安 《大觀茶論》, 徽宗 《北苑茶錄》,熊蕃 《北苑別錄》, 《品茶要錄》,黃 儒 《本朝茶法》,沈括 《煎茶水記》,張又新 《十六湯 品》,蘇廙 述《煮茶小品》,葉清臣 《採茶錄》,溫庭筠《鬥茶記》,唐庚
㢧第九十四
《酒譜》:竇革 《北山酒經》王勣。闕 《續北山酒經》「李保。」
《酒經》蘇軾 《酒經》朱翼《中 酒孝經》劉炫《闕 甘》。
《露經》,王璡闕 《小酒令》,趙景闕 《觥律》,曹繼善 《觴 政述》,趙與時 《醉鄉日月》,皇甫崧 《貞元飲略》,竇常 闕 《飲戲助勸》,竇黽闕 《罰爵典故》,李廌 《熙寧酒 課》,趙珣 《新豐酒法》,林洪 《酒乘》,韋孟 《觥記注》,鄭 獬 《麯本》草,田錫 《酒爾雅》,何剡 《酒小史》,宋伯仁。
酒名記張能臣
㢧第九十五
《食譜》:韋巨源 《食經》,謝諷 《食疏》,何曾闕 《食珍錄》, 虞悰 《膳夫錄》,鄭望之 《玉食批》《司膳內人 食時 五觀》,黃庭堅 《糖霜譜》,王灼 《中饋錄》,吳氏 《刀劍 錄》,陶弘景 《洞天清錄》,趙希鵠
㢧第九十六
《硯史》:「米芾 《硯譜》,李之彥 《硯譜》,蘇易簡 《端溪硯 譜》,葉樾 《歙州硯譜》,洪景伯 《歙硯說》,曹繼善 《辨 歙石說》,曹繼善 《雲林石譜》,杜綰 《漁陽石譜》,漁陽 公 《宣和石譜》,常懋 《太湖石志》,范成大」
㢧第九十七
《吳氏印譜》,「王厚之 《學古編》」,「吾丘衍 《傳國璽譜》」,「鄭 文寶 《玉璽譜》」,「徐令信 《相貝經》」,「朱仲 相《手版經》。」
帶格、陳《隨隱 》,《三器圖》義,程週 《寶記 》,《三代鼎》。
《器錄》:吳協, 《鼎錄》、虞荔, 《錢譜》,董逌, 《錢志》,「洪遵。」
㢧第九十八
《香譜》洪芻 名《香譜》:葉廷珪 《漢宮香方》宋明帝闕
《香嚴三昧》《闕 墨經》,《晁氏 墨記》,何薳 《筆經》,王
羲之 《蜀牋譜》,費著 《蜀錦譜》、費著 《故物記》《韋端 符》。
㢧第九十九
《古玉圖攷》、 「《文房圖贊》、林洪 《文房圖贊》續羅先登」
燕几圖黃長睿
㢧第一百
《琴曲譜錄》,僧居月 《雅琴名錄》,謝希逸 《琴聲經緯》, 陳暘 《琴箋圖式》,趙勰 《雜書琴事》,蘇軾 《古琴疏》, 虞汝明 《樂府解題》,吳兢 《驃國樂頌》, 《唐樂曲譜》, 「高似孫 《籟紀》,王叔齋 《嘯旨》,孫廣 《漁歌記》,李德 裕 《觱栗格》, 《柘枝譜》」, 《管絃記》,「凌秀 《採蓮舞譜》, 《闕 衙鼓吹格》」, 《樂府雜錄》,段安節
㢧第一百一
《九射》繆襲 《射經》,王琚 《九射格》,歐陽修 《木射圖》, 陸秉,闕 《騎馬都格》,《闕 馬槊譜》,闕 《投壺儀節》,司 馬光 《投壺新格》。司馬光 《投壺新律》,卜恕闕 《投 壺經》,上官儀闕 《丸經》 《打毬儀》,汪雲程 《打馬圖》, 李清照 《遍金葉子格》。周氏闕 《譜雙》,洪遵
㢧第一百二
《除紅譜》:楊維楨 《醉綠圖》,張光 《骰子選格》,李卲 《樗蒱經略》,程大昌 《樗蒱志》,柳宗直,闕。 《漢官彩選》, 劉原父,闕。 《進士彩選》,趙明遠,闕 《博塞經》,邵綱闕。
《小博經》鮑宏。《闕 藝經》。邯鄲淳 。《五木經》李翱。
《彈棋經》,徐廣 儒《棋格》,魏侍中肇 《捉臥甕人格》,李 履中《闕 棋訣》,劉仲甫 《棋經》,張擬 《棋手勢》,徐泓
棋品:沈約 《天監棋品》,柳惲闕 《圍棋義例》,徐鉉《古局象棋圖》,司馬光 《象棋格》,晁補之闕 《琵琶》。
錄段安節 《羯鼓,錄》南卓。
㢧第一百三
《金漳蘭譜》,趙時庚 《王氏蘭譜》,王貴學 《菊譜》,范成 大 《菊譜》,劉蒙 《菊譜》,史正志 「《海棠譜》,陳思 《海 棠詩譜》,陳思」
㢧第一百四
《洛陽牡丹記》,歐陽修 《洛陽牡丹記》,周氏 《陳州牡 丹記》,張邦墓 《天彭牡丹記》,陸游 《越中牡丹記》,僧 仲殊闕 《牡丹榮辱志》,丘璩 《揚州芍藥譜》,王觀 《梅譜》,范成大 《梅品》,張功甫 《花經》,張翊 《花九錫》, 羅虯 《花目錄》,張宗誨闕 《洛陽花木記》、周氏 《魏 王花木志》 《桂海花木志》,范成大 《楚辭芳草譜》,謝 翱 《南方草木狀》,嵇含 《園林草木疏》,王方慶
㢧第一百五
《桐譜》,陳翥 《竹譜》,戴凱之 《續竹譜》,劉美之 《禾譜》, 陳安止闕 《荔枝譜》,蔡襄 《橘錄》,韓彥直 《打棗譜》, 柳貫
㢧第一百六
《菌譜》:陳仁玉 《蔬食譜》,陳達叟 《筍譜》,贊寧 《茹草 紀事》,林洪 《藥譜》,侯寧《極 藥錄》,李當之 《何首烏 錄》,李翱 《彰明附子記》,楊天惠 《種樹書》,郭橐駝。
㢧第一百七
《禽經》:張華 《肉攫部》,段成式 《麟書》,汪若海 《蠶經》, 淮南王闕 《蠶書》,秦觀 《養魚經》,范蠡 《漁具詠》,陸 龜蒙 《相鶴經》,浮丘公 《相鵠經》,淮南王闕 《相牛 經》,甯戚 論《駝經》闕 《獬豸記》,顏師古《闕 相馬書徐咸 《蟹譜》,傅肱 《蟫史》。 《禽獸決錄》,卞彬 《解鳥 語經》。《和菟》。
㢧第一百八
《握奇經》《風后》 周髀。《算經》趙蕤。 《望氣經》邵諤。 《星 經》甘公石申。 《相雨經》黃子發。 《水衡記》, 《峽舟志》 王周。
㢧第一百九
《太乙經》,《元女 起世經》,闕《名 宅經》,《黃帝 木經》,李 誠 《農書》,陳雩闕 《耒耜經》,陸龜蒙 《耕織圖》,樓璹 闕 《褚氏遺書》,褚澄 《脈經》,甄權 《子午經》,《扁鵲 房中經》,孫思邈 《相地骨經》,《青烏子 相兒經》,嚴助。
《龜經》闕名 《卜記》。王宏 《箕龜論》,陳師道 《百怪》。
《斷經》,俞誨 《土牛經》,向孟 《牛欄經》,《闕 漏刻經》,《闕 名 竈經》,簡文帝《闕 長短經》,趙蕤《闕 感應經》,陳 櫟 《感應類從志》,僧贊《寧 夢書》,柳氏 《術數紀遺》, 徐岳
㢧第一百十
《漢雜事祕辛補》。 《大業雜記》。劉義慶 「《大業拾遺記》。 顏師古 《元氏掖庭記》。 《焚椒錄》。王鼎 《開河記》。 《迷樓記》。 《海山記》。」
㢧第一百十一
《東方朔傳》郭憲。 《漢武帝內傳》班固。 《趙飛燕外傳》 伶元。 《飛燕遺事》 《趙后遺事》秦醇。 《楊太真外傳》 樂史。 《梅妃傳》曹鄴。 《長恨歌傳》陳鴻, 《高力士傳》 郭湜。
㢧第一百十二
《綠珠傳》樂史, 非煙傳皇甫枚, 謝小娥傳李公佐。
《霍小玉》傳蔣防 ,《劉無雙》傳薛調 ,《虯髯客傳》張
《說 韓仙傳》、韓若雲 《神僧傳》《法顯 劍俠傳》。
㢧第一百十三
《穆天子傳》古本 「《鄴矦外傳》李繁, 《同昌公主傳》蘇 鶚, 《梁四公記》張說, 《林靈素傳》趙與時, 《希夷先 生傳》龐覺, 《梁清傳》劉敬叔, 《西王母傳》桓驎, 《魏 夫人傳》蔡偉, 《杜蘭香傳》曹毗, 《麻姑傳》葛洪, 《白 猿傳》托名江總, 《柳毅傳》李朝威, 《李林甫外傳》亡 名氏, 《汧國夫人傳》白行簡。」
㢧第一百十四
《太清樓侍宴記》、蔡京 《延福宮曲宴記》、李邦彥 《保 和殿曲宴記》、蔡京 《周秦行記》、牛僧孺 《東城老父 傳》、陳鴻祖 《西臺慟哭記》、謝翱 《東陽夜怪錄》。王洙
《冥通記》,陶弘景 《冥音錄》,朱慶餘 《三夢記》《白行》。
《簡 古鏡記》王度 《錦裙記》陸龜蒙
㢧第一百十五
《甘澤謠》袁郊 《夢遊錄》任蕃 《會真記》元微之 《集 異記》薛用弱 《齊諧記》宋東陽闕 《續齊諧記》吳均。
春夢錄鄭禧
㢧第一百十六
《諾皋記》段成式。《闕 金剛經鳩異》段成式 《博異志》。 鄭還古 《括異志》。張師正 《括異志》。魯應龍 《靈鬼 志》。荀氏 《才鬼記》。張君房。
㢧第一百十七
《異聞實錄》。李玖, 《靈異小錄》,曾忬, 《異苑》劉敬叔, 《幽明錄》。劉義慶, 《續幽明錄》。劉孝孫, 《搜神記》。干寶。
《搜神後記》,陶潛 《稽神錄》,徐鉉 《賢異錄》,雍陶闕《幽怪錄》,牛僧孺 《幽怪錄》,王惲 《續幽怪錄》,李復
言 《窮怪錄》, 《元怪錄》, 《續元怪錄》, 《志怪錄》陸勳
《志怪錄》,「祖台之 《吉凶影響錄》」 ,「岑象求 《靈應錄》」
傅亮 《聞奇錄》:「于逖」
㢧第一百十八
《錄異記》杜光庭, 《纂異記》李玫, 《采異記》陳達叟。
《乘異記》,張君房 《廣異記》,「戴君字 」 《獨異記》,李元《甄異記》,戴祚 《徂異記》,聶田 《祥異記 》。《近異錄》。
劉質 《旌異記》,侯君素 《冥祥記》,王琰 《集靈記》,顏 之推 《太清記》,王韶之 《妖化錄》,宣靖 《宣驗記》 《暌車志》,郭彖 《暌車志》,歐陽元 《鬼國記》,洪邁 《鬼 國續記》,洪邁 《壟上記》,蘇頲 《物異考》、方鳳
㢧第一百十九
《雲仙雜記》:馮贄
㢧第一百二十
《清異錄》:「陶穀」
雜著部彙考五
[编辑]明陶珽續說郛目錄
[编辑]㢧第一
[编辑]《正學編》:「陳琛 《聖學範圍圖說》、岳元聲 《元圖大衍》、 馬一龍 《周易稽疑》、睦桔 《周易會占》,程鴻烈 《立 春考證》、路士登 《讀史訂疑》、王世懋 《書傳正誤》。郭 孔太 《莊子闕誤》。《失名 廣莊》。袁宏道。」
㢧第二
草木子:葉子奇 《豢龍子》,董穀 《觀微子》,朱袞 《海樵子》,王崇慶 《沆瀣子抄》,蔣鐄 《郁離子微》,劉基 《潛溪邃言》,宋濂 《蘿山雜言》,宋濂 《何子雜言》,何景 明 《華州卮辭》,王褘 《青巖叢錄》,王褘 《廣成子解》, 蘇軾 《空同子》,李夢陽 《續志林》,王褘
㢧第三
《冥影契》董穀 《宵練匣》朱得之, 《元機通》仇俊卿 《求志編》王文錄 《從政錄》薛瑄《闕 遒徇編》葉秉敬。
《海涵萬象錄》黃潤玉 《補衍》,王文祿 《機警》「王文」
《祿 蠶衣》。祝允明《闕 筆疇》陳世寶 《古言》,鄭曉 《燕書》,宋濂 《庸書》,崔銑 《松窗寤言》。崔銑 《後渠漫 錄》,崔銑 《仰子遺語》。胡憲仲 《蒙泉雜言》, 《槎庵燕 語》。來斯行 《容臺隨筆》。董其昌。
㢧第四
《未齋雜言》黎久 《南山素言》潘府 《類博雜言》「岳正」
《思元庸言》桑悅闕 《東田辠》,言馬中錫 《侯城雜》。
識,方孝孺 《西原約言》,薛蕙 《凝齋筆語》,王鴻儒 《方山紀述》,薛應旂 《經世要談》,鄭善夫 《儼山纂錄》, 陸深 《奇子雜言》,楊春芳 《拘虛晤言》,陳沂 《文昌 旅語》,王文錄 《雞鳴偶記》,蘇濬 《讀書筆記》。祝允明。
《汲古叢語》:陸樹聲 《病榻寤言》:「陸樹聲 《清暑筆》。」
《談陸樹聲》。
㢧第五
《遵聞錄》,梁億 《賢識錄》,陸釴闕 《在田錄》,張定 《逐 鹿記》,王褘 《壟起雜事》,楊儀 龍《興慈記》,王文祿 《聖君初政記》,沈文 《聖統肇基錄》,夏原吉《闕 東朝 紀》,王泌 《椒宮舊事》,王達 《復辟錄》, 《保孤記》 《祕 錄》,李夢陽。
㢧第六
《明良錄略》:沈士謙 《明良記》。楊儀 《明臣十節》。崔銑
造邦《賢勳錄》。王褘 《致身錄》。史仲彬 「明輔起家。」
考「徐儀世 掾《曹名臣錄》王凝齋。」
㢧第七
《翊運錄》劉基 《遜國記》 《革除遺事》黃佐 《擁絮迂 談》朱鷺 《天順日錄》李賢 《九朝野記》祝允明 《玉 池談屑》 《嵩陽雜識》 《溶溪雜記》 《郊外農談》 《冶 城客論》 《西皋雜記》 《滄江野史》 《澤山雜記》 《沂 陽日記》 《海上紀聞》, 《孤樹裦談》李默 《西墅雜記》 楊穆
㢧第八
《藩獻記》。朱謀㙔 《琬琰錄》、楊廉 《瑣綴錄》。尹直 《代 醉編》、張鼎思 《明廷雜記》、陳敬則 《水東紀略》。葉盛
《玉壺遐覽》。胡應麟 《良常仙系記》,鄒迪《光 賜遊》
《西苑記》李賢 《延休堂漫錄》 《濯纓亭筆記》戴冠
㢧第九
《錦衣志》:「王世貞 《殉身錄》」、 《備遺錄》 《醫閭漫記》、賀 欽 《制府雜錄》:楊一清
㢧第十
《南巡日錄》,陸深 《農田餘話》真逸 《雨航雜錄》,馮時 可 《霏雪錄》,孟熙 《征藩功次》,王守仁 《保民訓要》, 劉宗周
㢧第十一
《平夏錄》,黃標 《平定交南錄》,丘濬 《渤泥入貢記》,宋 濂闕 《滇南慟哭記》,王紳 《滇載記》,楊慎 《日本寄 語》,薛俊《朝鮮紀事》,倪謙 《琉球使略》,陳侃 《雲中事 記》,蘇祐
㢧第十二
《否泰錄》:劉定之闕。 《遇恩錄》劉仲璟 《彭公筆記》。彭 時 翦《勝野聞》,徐禎卿 《西堂日記》。楊豫孫 《今言》。 鄭曉 《觚不觚錄》。王世貞 《金臺紀聞》。陸深 《玉堂 漫筆》。「陸深 《今雨瑤華》,《岳岱闕》。」
㢧第十三
《皇朝盛事》,王世貞 《雙槐雜抄》,黃瑜 《後渠雜識》,崔 銑 《古穰雜錄》,李賢 《震澤紀聞》,王鏊 《菽園雜記》, 陸容 《莘野纂聞》,伍餘福 《駒陰冗記》,闌莊 《客座 新聞》,沈周 《枝山前聞》,祝允明 《尊俎餘功》 《漱石 閒談》,王元楨 《平江記事》。高德基
㢧第十四
《南翁夢錄》,黎澄 《公餘日錄》,湯沐 《中洲野錄》,程文 憲 《三餘贅錄》,《都邛 懸笥瑣探》,劉昌 蘇談,楊循 吉 《吳中故語》,楊循吉 《庚巳編》,陸燦 《續已編》,郎 瑛 《長安客話》,蔣一葵 《快雪堂漫錄》,馮夢禎 《雲 夢藥溪談》,文翔鳳 《聞鴈齋筆談》,張大復 《鬱岡齋 筆麈》,王肯堂
㢧第十五
《胡氏雜說》,胡儼 《劉氏雜說》,劉定之 《丹鉛雜錄》,楊 慎 《書肆說鈴》,葉秉敬 《田居乙記》,方大鎮 《碧里 雜存》,董穀 《聽雨紀談》,都穆 《宦遊紀聞》,張誼 《炎 徼紀聞》,田汝成《闕 意見》,陳于陛 《識小編》。周賓所
《語言談》:張獻 子。《元案垢》:何孟春。
㢧第十六
《西樵野記》:「侯甸 《甲乙剩言》,胡應麟 《寒檠膚見》,毛元仁 《語窺古今》,洪文科 《詢芻錄闕名 新知錄》, 劉仕義 《涉異志》,閔文振 《前定錄補》,朱佐 《維園 鉛擿》,謝廷讚 《攬微言》」、顧其志 《墨池浪語》,胡維 霖 《雪濤談叢》,江盈科 《春雨雜述》,解縉 《世說舊 注》。楊慎
㢧第十七
《簷曝偶談》,顧元慶 《病逸漫記》,陸釴 《蜩笑偶言》,鄭 瑗 《東谷贅言》,敖英 《篷軒別記》,楊循吉 《蓬窗續 錄》,馮時可 《瑯琊漫抄》,文林 《高坡異纂》,楊儀 《水 南翰記》,李如一 《藜床瀋餘》,陸濬 《輟耕記》,姜南闕。
《已瘧編》劉玉記 《夢餘錄》唐錦 《祐山雜說》,馮汝
弼 《江漢叢談》陳士元 《洗硯新錄》。「姜南 《丑莊日 記》。」姜南
㢧第十八
《雙溪雜記》,王瓊 《二酉委譚》,王世懋 《窺天外乘》,王 世懋 《百可漫志》,陳鼐 《近峰聞略》,皇甫庸 《近峰 記略》,皇甫庸 《寓圃雜記》,王錡 《青溪暇筆》,姚福 《方洲雜錄》,張寧 《遼邸記聞》,錢希言 《宛委餘編》,王 世貞 《谿山餘話》,陸深 《委巷叢談》。田汝成 《無用 閒談》。孫緒
㢧第十九
「《逌旃璅言》蘇祐, 《井觀瑣言》鄭瑗, 《林泉隨筆》」張綸。
《推蓬寤語》,李豫章 《讕言長語》,曹安 《震澤長語》。
王鏊 《桑榆漫志》,陶輔 《延州筆記》,唐覲 《戒庵漫 筆》,李詡 《暖妺由筆》,徐充 《大賓辱語》,姜南 《抱璞 簡記》,姜南 《馬氏日抄》,馬愈闕 《菊坡叢語》,單宇 《元亭涉筆》,王志遠 《野航史話》,茅元儀 《西峰淡語》。 茅元儀。
㢧第二十
《寶櫝記》。滑惟善 《腳氣集》。車清臣 《望崖錄》。王世懋
《燕閒錄》陸深 《閒中今古錄》。黃溥言 《綠雪亭雜》
言:敖英 《春風堂隨筆》,「陸深 雲《蕉館紀談》,孔邇 《蒹葭堂雜抄》,陸楫 《鳳凰臺記事》,馬生龍 《願豐堂 漫書》,陸深 《天爵堂筆餘》,薛岡 《乾貞堂筆疏》,凌登 名, 譚輅張鳳翼 《戲瑕》,錢希言 《麈餘》,謝肇淛 《談剩》。胡江」
㢧第二十一
《雲林遺事》,顧元慶 《比事摘錄》, 《墐戶錄》,楊慎 《晞 籛𧮭筆》,楊慎 《病榻手欥》,楊慎 《枕談》,陳繼儒 《群 碎錄》,陳繼儒 《記事珠》,「馮卜 《俗呼小錄》」,李翊 《名 公像記》《遯園居士》 《傷逝記》《遯園居士》。
㢧第二十二
《景仰撮書》:王達 《仰山脞錄》。閔文振 《見聞紀訓》。陳 良謨 《先進遺風》。耿定向 《畜德錄》。陳沂 新《倩籍》。 徐禎卿 《國寶新編》。顧璘 《金石契》。祝肇 《西州合 譜》。張鴻磐 《吳風錄》。黃省曾 《吳中往哲記》。楊循吉
㢧第二十三
兒《世說》。《趙瑜 香案牘》。陳繼儒 《女俠傳》。鄒之麟 《貧士傳》。「黃姬水。」
㢧第二十四
《客越志》。王穉登。 《雨航記》。王穉登。 《明月篇》。「王穉登。」
《荊溪疏》、王穉登 《閩部疏》、王世懋 《入蜀紀》見郝
《郊 黃山六頌》·吳士權
㢧第二十五
《瀛厓勝覽》、馬觀 《海槎餘錄》、顧𡵚 《吳中勝記》、華鑰
《泉南雜記》陳懋仁 《南陸志》。崔銑 《貴陽山泉志》。
慎蒙 《雲南山川志》。楊慎 《金陵紀略》。羅洪先 《蜀 都雜抄》。陸深 《豫章漫抄》。「陸深。」
㢧第二十六
《廬陽客記》,楊循吉 《居山雜記》,楊儀 《武夷雜記》,吳 拭 《太湖泉志》。潘之恆 《半塘小志》,潘之恆 《諸寺 奇物記》,《遯園居士, 西干十寺記》。謝廷瓚 《西浮籍》, 錢希言 《楚小志》,錢希言 《朔雪北征記》,屠隆 《烏 瀧夜談記》,董傳策 《邊堠紀行》。張耀卿 《滇行紀略》。 馮時可 《銀山鐵壁漫談》。李元陽 《台蕩路程》。陶望 齡 《榕城隨筆》。凌登名 《西吳枝乘》。謝肇淛 《禮白 嶽記》李日華 《蓬攏夜話》李日華
㢧第二十七
居家制用:陸梳山 《清齋位置》:文震亨, 晁采《清課》, 費元祿 《巖棲幽事》,陳繼儒 《林水錄》,彭年 《山棲 志》,慎蒙 《玉壺冰》,都穆。
㢧第二十八
《帝京景物略》,劉侗 《熙朝樂事》,田汝成 《賞心樂事》, 張鎡 《吳社編》,王穉登 《競渡略》,楊嗣昌 《清閑供》, 程羽文 《林下盟》,沈仕 《田家曆》,程羽文 《古今諺》, 楊慎 《畫舫約》,黃汝亨 《南陔六舟記》,潘之恆。
㢧第二十九
「明經會約」林希思, 讀書社約丁奇遇, 林間社約 馮時可, 勝蓮社約虞淳熙, 生日會約高兆麟, 月會約嚴武順, 「紅雲社約徐𤊹, 紅雲續約」謝肇 淛, 「浣俗約」李日華, 運泉約李日華, 《霞外雜俎鐵腳道人 韋弦佩屠本畯, 《禪門本草補》袁中道。
《蘇氏家語》、蘇士潛 《韻史》陳、梁
㢧第三十
《陰符經解》,湯顯祖 《胎息經疏》,王文祿 《析骨分經》, 甯一玉 《醫先》,王文祿 《葬度》,王文祿 《農說》,馬一 龍 《友論》,利瑪竇 《田家五行》,婁元禮 《居家宜忌》, 瞿祐 《放生辯惑》,陶望齡。
㢧第三十一
《長者言》:陳繼儒 《清言》,屠隆 《續清言》:屠隆 《歸有 園麈談》,徐太室 《木几冗談》,彭汝讓 《偶談》,李鼎 玉《笑零音》,田藝蘅 《寓林清言》,黃汝亨 「《狂言紀》:黃 汝亨。」
㢧第三十二
《切韻射標》,李世澤 《發音錄》,張元 《讀書十六觀》,陳 繼儒 《文章九命》,王世貞 《九歌譜》,吾衍闕 《歌學 譜》,林希恩 《三百篇聲譜》,張蔚然 《陽關三疊圖譜》, 田藝蘅。
㢧第三十三
《談藝錄》:徐禎卿 《萟圃擷餘》、王世懋 《詩文浪談》,林 希恩 《歸田詩話》、瞿佑 《南濠詩話》、都穆 《蓉塘詩 話》、姜南 《敬君詩話》,葉秉敬 《蜀中詩話》,曹學佺 《渚山堂詩話》,陳霆闕 《懷麓堂詩話》,李東陽 《夷白 齋詩話》,顧元慶 《存餘堂詩話》、朱承爵 《娛書堂詩 話》 《升庵詞品》,楊慎
㢧第三十四
《千里面談》。楊慎 《詩家直說》。謝榛 《詩談》。徐泰 《香 字詩談》。田藝蘅 《西園詩麈》。張蔚然 《雪濤詩評》。江 盈科 《閨秀詩評》。江盈科《闕 閒書》《杜律》。楊慎 《樂 府指迷》。張玉田 《墨池瑣錄》。楊慎
㢧第三十五
《書畫史》:「陳繼儒 《書畫金湯》。陳繼儒 《論畫瑣言》。董 其昌 《丹青志》。王穉登 《繪妙》。茅一相 《畫塵》。沈顥」
「畫說莫是龍 。」 畫禪釋蓮儒 。竹派釋蓮儒。
㢧第三十六
射經李呈芬 「鄉射直節何景明 《名劍記》」李承勛
玉名詁,楊慎 《古奇器錄》,陸深 《紙箋譜》,鮮于樞《箋譜銘》,屠隆 《十友圖贊》,顧元慶 《古今印史》,徐
官 《硯史》:沈仕
㢧第三十七
水品:徐獻忠 《煮泉小品》、田藝蘅 《茶譜》、顧元慶 《茶錄》、馮時可 《茶疏》,許次忬 《茶箋》《聞龍 茶解》《羅 廩 羅𡵚茶記》,熊明遇 《𡵚茶箋》、馮可賓《闕 茶寮 記》、陸樹聲 《焚香七要》《臞仙》。
㢧第三十八
《觴政袁宏道》 「《文字》飲屠本畯。」 「《醉鄉律令》田藝蘅。」
《小酒令》,「田藝《蘅 弈問》,王世貞 《弈旦評》,馮元仲《弈律》,王思任 《詩牌譜》,王良樞 《宣和牌譜》,瞿祐《壺矢銘》,袁九齡 《朝京打馬格》,文翔鳳 」 《彩選》百
官鐸:
㢧第三十九
《穎譜》鄣樵叟, 《六博譜》潘之恆, 《兼三圖》屠豳叟, 《數錢》,《葉譜》汪道昆, 《楚騷品》汪道昆, 《嘉賓心令》,《巢 玉菴》, 《葉子譜》潘之恆, 《續葉子譜》潘之恆, 《運掌 經》黎遂球, 《馬弔牌經》《龍子猶》, 《陣譜》袁福徵。
㢧第四十
《瓶史》:袁宏道 《瓶花譜》:張謙德 《瓶史月表》,屠本畯
《花曆》:「程羽文 」 「花小名程羽文 。」 《學圃餘疏》王世
懋 《葯圃同春夏旦 種花柳議》 《花木譜》、 「《牡丹 表》薛鳳翔」 《牡丹八書》「薛鳳翔」
㢧第四十一
《荔枝譜》、徐𤊹 《荔枝譜》,宋玨 《荔枝譜》、曹蕃 《荔枝 譜》,鄧道協 《記荔枝》,吳載鰲 《廣菌譜》,潘之恆 《種 芋法》,黃省曾 《野菜箋》、屠本畯 《野菜譜》。滑浩
㢧第四十二
《雚經》、蔣德璟 《獸經》、黃省曾 《虎苑》、王穉登 《名馬 記》、李翰 《促織志》、袁宏道 《促織志》、劉侗 《海味索 隱》、屠本畯 《魚品》《遯園居士》。
㢧第四十三
冥寥子游屠隆 《廣寒殿記》,御製 《洞簫記》陸燦 《周顛仙人傳》,御製 《一瓢道士傳》袁中道 《醉叟傳》, 袁宏道 《拙效傳》袁宏道 《李公子傳》陳繼儒 《楊 幽妍別傳》陳繼儒 《阿寄傳》,田汝成 《義虎傳》祝允 明 《倉庚傳》,楊慎 《煮茶夢記》楊維楨 《西元青鳥 記》茅元儀。
㢧第四十四
《女紅餘志》:龍輔 《燕都妓品》:《水華梅史》 「《蓮臺仙會 品》曹大章, 《廣陵女士殿最》。」《萍鄉花史》: 《秦淮士女 表》曹大章。 《曲中志》:「潘之恆。」 「《金陵妓品》潘之恆。」 「《秦淮劇品》潘之恆。」 「《曲艷品》潘之恆。」 《後艷品》潘之 恆。 《續艷品》潘之恆。 《劇評》潘之恆。
㢧第四十五
《艾子後語》陸灼 《雪濤小說》:江盈科 《應諧錄》。劉元卿 《笑禪錄》。潘游龍 《談言》:「江盈科 《權子》,耿定向。」
雜纂三續黃允交
㢧第四十六
猥談祝允明。 《異林》徐禎卿。 《語怪》祝允明。 《幽怪 錄》田汝成。
雜著部彙考六
[编辑]商濬稗海
[编辑]晉
[编辑]《博物志》張華撰, 王子年《拾遺記》,王嘉著, 《西京雜 記》葛洪集, 《搜神記》,干寶著。
梁
《述異記》,任昉著。
唐
[编辑]《續博物志》,「李石撰 《摭言》,王保定著 《小名錄》。陸龜 蒙著 《雲溪友議》,范攄著 《獨異志》。李冗著 《杜陽 雜編》,蘇鶚著 《東觀奏記》,裴庭裕,著 《大唐新語》,劉 肅著 《北夢瑣言》,孫光憲著 《因話錄》,趙璘著 《玉 泉子》。」
宋
[编辑]《樂善錄》,「李昌齡,著 《蠡海集》,王逵著 《過庭錄》,范公 稱著 《泊宅編》,方勻著 《閑窗括異志》,魯應龍著 《搜採異聞錄》永享著 《東軒筆錄》魏泰著 《青箱雜 記》吳處厚,著 《避暑錄話》葉夢得,著 《畫墁錄》張舜 民,著 《游宦紀聞》張世南,著 《夢溪筆談》沈括著 《侍兒小名錄拾遺》張邦基著 《補侍兒小名錄》,王銍 著 《續侍兒小名錄》,溫豫著 《墨莊漫錄》,張邦基著。」
《懶真子》:「馬永卿著 《歸田錄》。歐陽修著 《東坡志》。」
林蘇軾,著 《龍川別志》;蘇轍,著 《澠水燕談》;王闢之, 著 《冷齋夜話》;宋僧著 《老學庵筆記》;陸務觀,著 《雲麓漫抄》;趙彥衛,著 《蒙齋筆談》;鄭景望,著 《石林 燕語》;程模,著 《清波雜志》;周輝,著 《墨客揮犀》;彭乘, 著 《異聞總錄》;宋人著 《遂昌雜錄》;鄭元祐,著
雜著部彙考七
[编辑]《陳繼儒祕笈》
[编辑]祕笈初函
[编辑]《玉照新志》六卷,王明清 《雲煙過眼錄》四卷,周密 《學古編》一卷,吾衍 《筆疇》二卷,王達 《書品》一卷,庾 肩吾 《樂郊私語》一卷,姚桐壽 《清暑筆談》一卷,陸 樹聲 《貧士傳》一卷,黃姬水 《焚椒錄》一卷,王鼎 《歸有園麈譚》一卷,徐學謨 《娑羅館清言》二卷屠隆
《婆羅館逸稿》二卷屠隆 。《續清言》一卷「屠隆 。冥。」
《寥子游》二卷,屠隆 《甲乙剩言》一卷,胡應麟。 《廣莊》 一卷,袁宏道 《瓶史》一卷,袁宏道。 《偶譚》一卷李鼎。
《叢書》十二卷,王楙 。《考槃餘事》一卷屠隆。
祕笈續函
[编辑]《尚書故實》一卷李綽 《南唐近事》一卷鄭文《寶 文 公政訓》一卷朱熹 《西山政訓》一卷,真德秀 《談苑》 四卷孔平仲 《林下偶談》四卷,吳氏 《桂苑叢談》一 卷馮翊 《陰符經解》一卷,古註 《枕中書》一卷葛洪
《後山談叢》四卷,陳師道 。《無上祕要》一卷,出《道藏》。《省心錄》一卷,林逋 《觚不觚錄》一卷,王世貞 讀。
《書雜抄》二卷,魏了翁 《脈望》八卷,趙台鼎 《賢奕編》 四卷,劉元卿 《煮泉小品》一卷,田藝蘅 《伏戎紀事》 一卷,高拱 《丹青志》一卷,王穉登 《畫說》一卷,莫是 龍 《柳氏舊聞》一卷,李德裕 《谿山餘話》一卷,陸深
《耄餘雜識》一卷,陸樹聲 。《西堂日記》一卷,楊豫。《孫知命錄》一卷,陸深 《樂府指迷》上卷張玉田,下卷
陸輔之 《疑仙傳》一卷,王簡 《可談》一卷,朱彧 《玉 堂漫筆》一卷,陸深 《蜀都雜抄》一卷,陸深 《四夷考》 八卷,葉向高 《集異志》四卷,陸勳 《慎言》二卷,敖英
《鼎錄》一卷,虞荔 《古奇器錄》一卷,陸深 《井觀瑣》
言三卷,鄭瑗 《蜩笑偶書》一卷,鄭瑗 《長松茹退》二 卷,憨頭陀 《虎薈》六卷,陳繼儒 《羅湖野錄》四卷,《曉 瑩 觴政》一卷,袁宏道 《吳社編》一卷,王穉登 《願 豐堂漫書》一卷,陸深 《金臺紀聞》一卷,陸深 《長水 日抄》一卷,陸樹聲 《寤言》一卷,陸樹聲 《夷俗記》一 卷,蕭大亨 《三事愬真》一卷,李豫亨 《銷夏部》四卷, 陳繼儒 《辟寒部》四卷陳繼儒
寶顏堂祕笈
[编辑]《見聞錄》八卷, 《珍珠船》四卷, 《妮古錄》四卷, 《群碎 錄》一卷, 《偃曝餘談》二卷, 《巖棲幽事》一卷, 《枕譚》 一卷, 《太平清話》四卷, 《書蕉》二卷, 《筆記》二卷, 《書畫史》一卷, 《長者言》一卷, 《狂夫之言》三卷, 《續 狂夫之言》二卷, 《香案牘》一卷, 《讀書鏡》十卷
雜著部紀事
[编辑]《漢書劉向傳》:「向以為王教由內及外,自近者始,故採 取《詩》《書》所載賢妃貞婦興國顯家可法則,及孽嬖亂 亡者,序次為《列女傳》,凡八篇,以戒天子。及采傳記行 事,著《新序》《說苑》凡五十篇奏之。」
《後漢書桓譚傳》:「初,譚著書言當世行事二十九篇,號 曰《新論》,上書獻之,世祖善焉。」
《梁竦傳》:竦字叔敬,閉門自養,以經籍為娛,著書數篇, 名曰《七序》。班固見而稱曰:「孔子著《春秋》而亂臣賊子 懼,梁竦作《七序》而竊位素餐者慚。」
《桓榮傳》:「桓彬字彥林,榮元孫。少與蔡邕齊名,所著《七 說》及書凡三篇。蔡邕等共論序其志,樹碑而頌焉。」 《三國志魏杜畿傳》:「畿子恕在章武著《體論》八篇,又著 《興性論》一篇,蓋興於為己也。」
《吳顧雍傳》:「雍子邵,邵子譚,字子默。弱冠與諸葛恪等 為太子四友,從中庶子轉輔正都尉。赤烏中代恪為 左節度,加奉車都尉,坐徙交州幽而發憤,著新言二 十篇。其《知難篇》蓋以自悼傷也。」
《闞澤傳》:權嘗問「書傳篇賦,何者為美」,澤欲諷喻以明 治亂,因對賈誼《過秦論》最善,權覽讀焉。
《晉書惠帝本紀》,高平王沉作《釋時論》,南陽魯褒作《錢 神論》,廬江杜嵩作《任子春秋》,皆疾時之作也。
《索靖傳》:「靖著《五行三統正驗論》,辨理陰陽氣運。又撰 《索子晉詩》各二十卷。」
《干寶傳》:寶性好陰陽術數,留思京房夏侯勝等傳,撰 集古今神祇靈異,人物變化,名為《搜神記》,凡二十卷, 以示劉惔,惔曰:「卿可謂鬼之董狐。」寶既博採異同,遂 混虛實,因作序以陳其志。
《儒林傳》:「虞喜字仲寧,為《志林》三十篇,凡所著述數十 萬言,行於世。」
《藝術傳》:「王嘉字子年,隴西安陽人也。言未然之事,辭 如讖記,當時尟能曉之,事過皆驗。又著《拾遺錄》十卷。 其記事多詭怪,今行於世。」
《梁書蕭子雲傳》:「起家為祕書郎,遷太子舍人,撰《東宮 新記》奏之,敕賜束帛。所著《東宮新記》二十卷。」
《北魏書劉芳傳》:「芳經傳多通,高祖甚器重之,撰《辨數》 三卷。」
芳從子懋,字仲華。懋聰敏好學,博綜經史,善草隸書, 多識奇字。世宗初入朝,拜員外郎,累遷太尉司馬。撰 諸器物造作之始十五卷,名曰《物祖》。
《北齊書李渾傳》:「族子公緒,性聰敏,博通經傳,尤善陰 陽圖緯之學,潛居自得,雅好著言。撰《典言》十卷,又撰 《質疑》五卷,《喪服章句》一卷、《古今略記》二十卷、《趙語》十 三卷,並行於世。」
《隋書文學傳》:「虞綽,大業初為祕書學士,奉詔與祕書 郎虞世南、著作佐郎庾自直等撰《長洲玉鏡》等書十 餘部。綽所筆削,帝未嘗不稱善。」
《隱逸傳》:「崔廓子賾,字祖濬,七歲能屬文,容貌短小,有 口才。開皇初,秦孝王薦之,射策高第,詔與諸儒定禮 樂,授校書郎。大業五年,受詔與諸儒撰《區宇圖志》二 百五十卷奏之。遼東之役,授鷹揚長史,置遼東縣郡 名皆賾之議也。奉詔作《東征記》,所著詞賦碑誌十餘 萬言,撰《洽聞志》七卷,《八代四科志》三十卷,未及施行」, 江都傾覆,咸為煨燼。
《唐書中宗四子傳》:「節愍太子重俊,性明果,然少法度, 惟狗馬蹴踘相戲昵。」《右庶子平貞慎獻養德傳》,「太子 納而不克用。」
《唐儉傳》:「裔孫次,字文編,建中初,及進士第,歷侍御史。 竇參數薦之,改禮部員外郎,出為開州刺史。韋皋鎮 蜀,表為副使,德宗諭皋罷之。次身在遠,久抑不得申, 以為古忠臣賢士罹讒毀被放至殺身,君且不悟者。 因采獲其事,為《辨謗略》三篇上之。帝益怒曰:『是乃以 古昏主方我』。改夔州刺史。憲宗立,召還,授禮部郎中」, 知制誥,終中書舍人。憲宗雅惡朋比傾陷者,嘗覽《辨 謗略》,善之。謂學士沈傳師曰:「凡君人者,宜所觀省,然 次編錄未盡,卿可廣其書。」傳師乃與令狐楚、杜元穎 論次,起周訖隋,增為十篇,更號《元和辨謗略》。
《段文昌傳》:「文昌子成式,字柯古,推蔭為校書郎。博學 強記,多奇篇祕籍。侍父於蜀,以畋獵自放,文昌遣吏 以其意諫止。明日以雉兔遍遺幕府人為書,因所獲 儷前世事,無複用者,眾大驚,擢累尚書郎,為吉州刺 史,終太常少卿。著《酉陽雜俎》。」
《李延壽傳》:「李仁實,魏州頓丘人。官至左史。著《格論》《通 曆》等書,行于時。」
《于志寧傳》:「貞觀三年,加散騎常侍,太子左庶子。太子 承乾數有過惡,志寧欲救止之,上諫苑以諷。帝見大 悅,賜黃金十斤,絹三百匹,俄兼詹事。」
《裴光庭傳》:「開元中,擢兵部郎中,累遷弘文館學士。撰 《搖山往則》《維城前軌》二篇獻之,手製褒美。」
《張九齡傳》:初千秋節,王公並獻寶鑑,九齡上事鑒十 章,號《千秋金鑑錄》,以伸諷喻《盧景亮傳》:憲宗時,由和州別駕召還,再遷中書舍人。 景亮善屬文,根於忠仁,有經國志。嘗謂人君足食足 兵,而又得士,天下可為也。乃興軒頊以來至唐,剟治 道之要,著書上下篇,號《三足記》。又作答問,言輓運大 較,及陳西戎利害,切指當世,公卿伏其達古今云。 丁公著傳,字平子,充皇太子諸王侍讀,因著《太子諸 王訓》十篇。穆宗立,未聽政,召居禁中,條詢治理,且許 以相。
《令狐綯傳》:宣宗召為考工郎中,知制誥,入翰林為學 士。他夜召與論人間疾苦。帝出金鏡書曰:「太宗所著 也,卿為我舉其要。」綯摘語曰:「至治未嘗任不肖,至亂 未嘗任賢。任賢享天下之福,任不肖罹天下之禍。」帝 曰:「善。朕讀此,常三復乃已。綯再拜曰:『陛下必欲興王 業,捨此孰先。《詩》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進中書舍人。 《劉子元傳》:「子貺字惠卿,好學,多所通解。子元卒,有詔 訪其後。擢起居郎,歷右拾遺內供奉,獻《續說苑》十篇, 以廣漢劉向所遺,而刊落怪妄。貺嘗以《竹書紀年》序 諸侯列會皆舉諡,後人追修,非當時正史。如齊人殲 于遂,鄭棄其師」,皆孔子新意。《師春》一篇,錄卜筮事,與 《左氏》合,知按《春秋》經傳而為也,因著《外傳》云。
馮伉傳五經宏辭,為睦王等侍讀。李抱貞卒,伉持節 臨弔,歸之帛,不受。體泉令𡙇宰相高選,德宗曰:「前使 澤潞不受幣者,其人清,可用也。」遂以授伉。縣多嚚猾, 數犯法,伉為著《諭蒙書》十四篇,大抵勸之務農進學 而教以忠孝,鄉鄉授之,使轉相教督。
《儒學傳》:「敬播,乾封中歷都水監主簿,以《漢書》授沛王。 王為太子,擢納言洗馬兼侍讀。集俳諧十五篇,為太 子歡。太子廢,高宗見怒,除名為民。」
《褚無量傳》:「元宗為太子,復拜國子司業兼侍讀,撰《翼 善記》以進,厚被禮答。」
《文藝傳》:「王勃麟德初,對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 數獻頌闕下。沛王聞其名,召署府修撰,論次平臺祕 略,書成,王愛重之。」
《方技傳》:「李淳風幼爽秀,通群書,明步天曆算。貞觀初, 與傅仁均爭曆法,議者多附淳風,故以將仕郎直太 史局,制渾天儀,詆摭前世得失。著法象書七篇上之。 擢承務郎,遷太常博士,改太史丞,與諸儒修書,遷為 令。所撰《典章》《文物志》《乙巳占》等書,傳於世。」
《甄權傳》「以母病與弟立言究習方書,遂為高醫。所撰 《脈經》《針方》《明堂》等圖。傳於時。」
張文仲仕武后時至尚藥供奉文仲論風與氣尤精 后集諸言方者與共著書乃著四時輕重術凡十八 種上之。
《舊唐書貟半千傳》:「左遷水部郎中,豫修《三教珠英》文 集多遺失。」
《喬知之傳》:「開元初,為兗州都督,預修《三教珠英》。」 《富嘉謨傳》:「為壽安尉,預修《三教珠英》。有文集五卷。」 《沈佺期傳》:「長安中,遷通事舍人,預修《三教珠英》。」 《宋之問傳》:「累轉尚方監丞,預修《三教珠英》。」
《閻朝隱傳》:「累遷給事中,預修《三教珠英》。」
《李延壽傳》:「嘗撰《太宗政典》三十卷,表上之。」
薛登傳撰「《四時記》二十卷。」
《唐臨傳》:「臨撰《冥報記》二卷,大行於世。」
《張說傳》:「長安初,修《三教珠英》畢,擢拜鳳閣舍人。」 《張九齡傳》:「九齡為中書令。時天長節,百僚上壽,多獻 珍異,唯九齡進《金鏡錄》五卷,言前古興廢之道,上賞 異之。」
《劉子元傳》:「子貺,博通經史,明天文律曆、音樂醫算之 術。所著《六經外傳》三十七卷,《續說苑》十卷,《太樂令壁 記》三卷,《真人肘後方》三卷,《大官舊事》一卷。」
貺弟秩,字祚卿。至德中,遷給事中。久之,出為閬州刺 史,貶撫州長史,卒。所著有《政典》《止戈記》《至德新議》等 書,凡數十篇。秩弟迅,官至右補闕,撰《六說》五卷。 《庾敬休傳》:「敬休姿容溫雅,襟抱夷曠,不飲酒茹葷,不 邇聲色。」著《諭善錄》七卷。
《陸質傳》:「質字伯仲,歷給事中。有經學,尤深於《春秋》,著 《集注春秋》二十卷、《類禮》二十卷、《君臣圖翼》二十五卷, 行於代。」
《李淳風傳》:「貞觀十五年,除太常博士,轉太史丞。預撰 《晉書》及《五代史》,又預撰《文思博要》。顯慶元年,復以修 國史功,封昌樂縣男。所撰《典章文物志》《乙巳占》《祕閣 錄》,并演齊人要術等凡十餘部,多傳於代。」〈按此條視新書為更
詳
〉《五代史周太祖本紀》:「通書算,好讀閫外《春秋》,略知兵 法。」
《雜傳》:劉岳,唐明宗時為吏部侍郎,遷太常卿。初,鄭餘 慶嘗採唐士庶吉凶書疏之式,雜以常時家人之禮, 為書儀兩卷。明宗見其有起復、冥昏之制,歎曰:「儒者 所以隆孝悌而敦風俗,且無金革之事,起復可乎?婚 吉禮也,用於死者可乎?」乃詔岳選文學通知古今之 士刪定之。岳與太常博士段顒、田敏等增損其書《宋史竇儼傳》:「世宗詔臣僚有所聞見,許上章論議。儼 請於《齊民要術》及《四時纂要》《韋氏月錄》中,采其關於 田蠶園圃之事,集為一卷,鏤板頒行,使之流布。」疏奏, 不報。所撰《周正樂成》一百二十卷,詔藏於史閣。其《通 禮》未及編纂而卒。有文集七十卷。
《李宗諤傳》:「嘗著《翰林雜記》,以紀國朝制度,上之。」 《蘇易簡傳》:「易簡續唐李肇《翰林志》二卷以獻,帝賜詩 以嘉之。所著《文房四譜》《續翰林志》及文集二十卷。」 《畢士安傳》:「士安子仲衍,以祕閣校理同知太常禮院, 為官制局檢討,官制文字千萬計,區別分類,損益刪 補,皆曲盡其當。撰《中書備對》三十卷,士大夫家爭傳 其書。」
《王欽若傳》:「林特字士奇,奉詔撰《會計錄》三十卷,又為 東封西祀朝謁太清宮慶賜總例三十卷。」
宋庠傳著「《掖垣叢志》三卷,《尊號錄》一卷。」
《王曙傳》:「咸平中為群牧判官,考集古今馬政,為《群牧 故事》六卷。」
《明鎬傳》:《上真頌》四十六篇,獻《六穴書》。 《孫祖德傳》有論事七卷。
《施昌言傳上政論》三十篇。
《趙湘傳》:「遷太常博士,上《補政忠言》十篇。」
《田京傳》:京著《天人流術》通儒子十數書。又有奏議十 卷。
《梁鼎傳》:「鼎好學,工篆籀八分,嘗著《隱書》三卷。」
《錢易傳》,「景德中舉賢良方正科,策入等,除祕書丞,通 判信州。東封泰山,獻《殊祥錄》,直集賢院。祀汾陰,幸亳 州,命修車駕所過圖經,獻《宋雅》一篇。易才學贍敏,喜 觀佛書,嘗校《道藏經》,有《金閨》《瀛洲》《西垣制集》一百五 十卷,《青雲總錄》《青雲新錄》《南部新書》《洞微志》一百三 十卷。」
《趙概傳》:「以太子少師致仕,退居十五年,嘗集古今諫 爭事,為《諫林》一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賜詔曰:『請老而 去者,類以聲問不至朝廷為高,唯卿有志愛君,雖退 處山林,未嘗一日忘也。嘗置於座右,時用省閱』。」 《王廣淵傳》:「以進士為大理法直官,編排中書文字,裁 定祖宗御書十卷,仁宗嘉之。」
《王子韶傳》:「神宗與論字學,留為資善堂修定《說文》。」 《沈括傳》:「括紀平日與賓客言者為筆談,多載朝廷故 實,耆舊出處傳於世。」
《范祖禹傳》「嘗進《帝學》八卷,《仁宗政典》六卷。」
《孔平仲傳》:「平仲,長史學,工文詞,著《續世說繹解》《稗》《詩 戲》諸書傳於世。」
《陳瓘傳》:「高宗謂輔臣曰:『陳瓘昔為諫官,甚有讜議。近 覽所著《尊堯集》,明君臣之大分,合於《易》天尊地卑及 《春秋》尊王之法。特賜諡以表之。諡曰忠肅』。」
《張汝明傳》。汝明學究精微,所著書不蹈襲前人,有《張 子卮言》傳於世。
《白時中傳》:時中嘗為春官,詔令編類天下所奏祥瑞, 其有非文字所能盡者,圖繪以進。時中進《政和瑞應 記》并贊。及為太宰,表賀翔鶴霞光等事,上言「休氣充 應,前所未有,乞宣付祕書省。」
《岳飛傳》子雲、雷、霖、震、霆。霖子珂,嘉定間為《籲天辨誣 集》五卷,《天定錄》二卷,上之。
《洪皓傳》:皓久在北庭,為金人所敬,有《帝王通要》《姓氏 指南》《松漠紀聞》《金國文具錄》等書。
《潘良貴傳》:「其諫疏多焚槁,僅存雜著十五卷,新安朱 熹為之序。」
《呂本中傳》有《童訓蒙》三卷,《師友淵源錄》五卷行世。 《劉玨傳》有《兩漢蒙求》十卷。
《王居正傳》:「為起居郎。帝方鄉規諫,居正次前世聽納 事,為《集諫》十五卷。」
王剛中傳有《仙源聖記》《天人修應錄》。
《謝諤傳》:擢監察御史。諤里居時,創義役法,編為一書, 至是上之,遷諫議大夫。初名其燕坐曰艮齋,人稱艮 齋先生。周必大薦士及諤姓名,孝宗曰:「是謂艮齋者 耶?朕見其《聖學淵源》五卷而得之云。」
《羅點傳》:「六歲能文,遷祕書郎,兼皇太子宮小學教授。 寧宗時,以皇孫封英國公,點兼教授,摭古事勸戒,為 《鑑古錄》以進。」
《汪大猷傳》:「遷祕書少監,修《五禮會要》。仕至敷文閣學 士。好周施,敘宗族、外族,為《興仁錄》。所著有《備忘訓鑒》 等書。」
張運傳,登宣和三年進士,知桂陽。刻《續顏氏家訓》《四 時纂要》等書,散之民間,使之修德而務本。
李舜臣傳著《鏤玉餘功錄》二卷。
《楊簡傳》:「其所著有《啟蔽》等書。」
《高定子傳》所著《歷官表奏》行世。
馬廷鸞傳所著《洙泗裔編》《張氏》《祝氏》《皇極觀物外篇》 諸書。
《林勳傳》:「政和五年進士。建炎三年,獻《本政書》十三篇。 書奏,以勳為桂州節度掌書記。其後勳又獻《比校書二篇,朱熹甚愛其書。東陽陳亮曰:『勳為此書,考古驗 今,思慮周密,可謂勤矣。世之為井地之學者,孰有加 於勳者乎』。」
《劉才卲傳》:「嘗憤五季文辭卑弱,倣揚雄《法言》,著《法語》 八十一篇,行於世。」
《陸持之傳》:「九淵之子,憂時不懌,著書十篇,名《戇說》。」 《循吏傳》:「陳靖字道卿,莆田人。好學,頗通古今,以祕書 監致仕。平生多建畫,而於農事尤詳。嘗取淳化、咸平 以來所陳表章,目曰《勸農奏議錄》上之。然其說泥古, 多不可行。」
《文苑傳》:梁周翰祥符年遷工部侍郎,有《續因話錄》。 朱昂咸平年翰林學士、工部侍郎致仕。昂前後所得 奉賜以三之一。購奇書,以諷誦為樂,及閒居自稱「退 叟,著《資理論》三卷上之,詔以其書付史館。」
趙鄰幾著《鯫子》一卷。
和峴弟㠓,字顯仁。太平興國八年,擢進士第。嘗取古 今史傳聽訟斷獄、辨雪冤枉等事,著為《疑獄集》。㠓因 增益事類,分為三卷,表上之。淳化初,㠓又撰《七榜題 名記》,并補注凝所撰《古今孝悌集》十卷以獻,遂直集 賢院。
吳淑著「《江淮異人錄》三卷、《祕閣閑談》五卷。」
盧稹嘗著《五帝皇極志》《孺子問》《翼聖書》數十篇。 徐鉉著有《稽神錄》,多出於蒯亮。鉉弟鍇著有《家傳》《古 今國典》《歲時廣記》。
曾致堯頗好纂錄,所著有《仙鳧羽翼》三十卷、《清邊前 要》三十卷,《西陲要紀》十卷、《為臣要紀》十五篇。
刁衎真宗即位獻所著《本說》十卷。
路振,大中祥符間使契丹,撰《乘軺錄》以獻。
李格非嘗著《洛陽名園記》,謂「洛陽之盛衰,天下治亂 之候也。」其後洛陽陷於金,人以為知言。
《隱逸傳》:「种放著《蒙書》十卷,《太一祠錄》,人頗稱之。 萬適有《雅書》三卷,《志苑》三卷。」
何群,字通夫,果州西充人。嗜古學,喜激揚論議。群既 死,趙忭守益州,奏其遺槁有益時政,願詔果州錄上 之,云:「非若《茂陵書》,起天子侈心也。」寢不下。
黃晞自號贅隅子,著《欷歔瑣微論》十卷,以為「贅隅」者 枿物之名,欷歔者歎聲,瑣微者述辭也。 鄧孝甫字成之,臨川人。第進士,歷提點開封府界河 渠,坐事去官,遂閉戶著書,不復言仕。所論述有《卜世 大寶》《龜》《伊周素蘊》《義命》《雜著》《太平策要》等凡二百五 十餘篇。
《南唐李氏世家》:「韓熙載字叔言,頗以文章自負,好大 言。初,乾德丁卯年,五星連珠於奎。奎主文章,又在魯 分。時太宗鎮兗海,中國太平之符也。」是歲,熙載著《格 言》五卷。
西蜀孟氏世家,「起居舍人郭陳,嘗倣唐李澣蒙求高 測《韻對》為《四庫韻對》四十卷以獻。」
荊南高氏世家:「孫光憲著《北夢瑣言》三十卷,《蠶書》二 卷。」
《金史徒單鎰傳》:「大定五年,翰林侍講學士徒單子溫 進所譯《貞觀政要》《白氏策林》等書。」
《循吏傳》:「傅慎微博學喜著書,嘗奏《興亡金鏡錄》一百 卷。」
《元史太不華傳》:「家貧,好讀書,嘗重類《復古編》十卷。」 《高宣傳》:「曾孫塔失不花,延祐四年,遷大司農。英宗居 東宮,塔失不花撰集前代嘉行善言,名曰《承華事略》, 并畫《豳風圖》以進。帝覽之,獎諭曰:『汝能輔太子以正, 朕甚嘉之。命置圖書東宮,俾太子時時觀省』。」
《楊奐傳》:「著有《大興近鑑》三卷,《正統書》六十卷行世。」 《郝經傳》:「經撰《太極演原》《書法玉衡》等書,凡數百卷。」 《李冶傳》:「所著有《壁書藂削》十二卷,《泛說》四十卷、《古今 難》四十卷,《測圓鏡海》十二卷、《益古衍疑》三十卷。」 《王惲傳》:「其著述有《相鑑》五十卷,《承華事略》《中堂事記》 《烏臺筆補》《玉堂嘉話》并雜著詩文,合為一百卷。」 《暢師文傳》:至元「二十三年,上所纂《農桑輯要》書。」 《黃溍傳》:「所著書有《筆記》一卷。同郡柳貫所著書,有《字 系》二卷,《近思錄廣輯》三卷,《金石竹帛遺文》十卷。」 《李好文傳》:「至正九年,帝以皇太子漸長,開端本堂,命 皇太子入學,而命好文以翰林學士兼諭德。好文集 歷代帝王故事,總百有六篇,又取古史自三皇迄金、 宋,歷代授」受,國祚久速,治亂興廢為書,曰《大寶錄》。又 取前代帝王是非善惡之所當法戒者為書,名曰《大 寶龜鑑》,皆錄以進焉。
《李泂傳》:「文宗方開奎章閣,進承制學士。泂既為帝所 知遇,乃著書曰《輔治篇》以進,文宗嘉納之。」
蘇天爵傳。著有《松廳章疏》五卷,《春風亭筆記》二卷, 《隱逸傳》杜本。著有《六書通編》《十原》等書。
張特立著有《歷年係事記》。
《明外史·慶靖王傳》:「安塞王秩炅,靖王季子也。性通敏, 過目不忘。善古文,遇縉紳學士,質難辨惑,移日不倦。 自稱滄洲野客,又稱『樗齋。所著有《隨筆》二十卷《寧獻王傳》:「鎮國中尉謀㙔著《金海》百二十卷、《異林》十 六卷、《古文奇字輯解》《六書本義》《說文舉要》若干卷。」 《安惠王傳》:「清源王幼圩,康王第三子,博學能文詞,有 《家訓》若」干卷。
《唐定王傳》:成王彌鍗,著《家教》若干卷;文成王彌鉗,著 《宗訓直言》。彌鋠,承休王芝琅子,著《復齋錄》十餘卷。子 宇淵。宇淵子宙枝,著《皇明統宗》《繩蟄錄》;輔國將軍宇 浹,著《名獻錄》《辨疑碑》各一卷。
《秀王見澍傳》:「見澍,英宗第五子,成化六年就藩汝寧, 長史劉誠獻《千秋日鑑錄》」,見澍朝夕誦之。
《衡恭王祐楎傳》新樂王載璽,祐楎孫也。嘉靖中著《丁 己同封錄》一卷,索請藩所纂述,得數十種,梓而傳之, 曰《綺合繡揚集》。又撰「《洪武聖政頌》《皇明政要》。」
《劉三吾傳》:「三吾博學善屬文,敕修省躬錄禮制集要 諸書,皆總其事。書成,賜賚甚厚。」
《周是修傳》嘗輯今古忠節事為《觀感錄》。
《李賢傳》:「景泰二年,上正本十策,又採古二十二君行 事可法者,曰《鑑古錄》,上之。英宗即位,直文淵閣。」 《羅洪先傳》:「洪先年十五,讀王守仁《傳習錄》,好之,欲往 受業,父循不可而止。」
《許進傳》子誥,嘉靖中掌國子監。誥所撰《道統書》,言「宜 崇祀五帝、三王,以周公、孔子配帝」,即採用其言。 《羅汝芳傳》周汝登,欲合儒釋而會通之,輯《聖學宗傳》, 盡採先儒語類禪者以入。蓋萬曆世士大夫講學者 多類此。
《呂坤傳》:坤按察山西時,嘗撰《閨範圖說》,內侍購入禁 中,鄭貴妃因加十二人,且為製序,屬其伯父承恩重 刊之。給事中戴士衡遂劾坤因承恩進書,結納宮掖, 包藏禍心。坤馳疏力辨。未幾,有妄人為《閨範圖說》跋, 名曰《憂危竑議》,略言坤撰《閨範》,獨取漢明德后者。后 由貴人進中宮,坤以媚鄭貴妃也。坤疏陳天下憂危, 「無事不言,獨不及建儲,意自可見。」其言絕狂誕,將以 害坤。帝歸罪於士衡等,其事遂寢。坤留意正學,居家 之日,與後進講習,所著述多出新意。
《徐光啟傳》:「鄭以偉,崇禎二年,偕光啟並相,明年卒。帝 念光啟,索其家遺書,得《農政全書》一卷,詔有司刊布」 《儒林傳》:「謝應芳潛心性理,疾異端惑世,嘗輯聖賢格 言,古今明鑒,為《辨惑編》。年益高,學行益卲,而所自得 者,理學為深。著有《辨惑編》《思賢錄》《懷古錄》《毘陵續志》 《龜巢稿》。」
婁諒務以著書設教為事,著《日錄》四十卷。
劉閔著有「《家禮考註》《昭穆圖》《宗子說》《五倫啟蒙》」諸書。 周蕙門人薛敬之著有「《道學基統》《洙泗言學錄》《爾雅 便音》《思菴埜錄》」諸書。思菴者,敬之自號也。
蔡烈著有《道南錄》《朱子晚年定論》《諸儒正論》《大儒粹 言》《讀書錄》諸書。
烈同邑有林祺者,嘗輯「《續伊洛淵源錄》《考亭麗澤錄》 《高東溪遺澤錄》《陳布衣文鈔》《漳獻備忘》《古今指掌錄》」 諸書。祺方著書時,人無知者,既沒,檢其篋,乃得此數 種。
陳庸著有《東峰語錄》。
倪復著有「《閒居漫讀記》《禘祫議》《救災議集》《濬湖議》《觀 古錄》《東巢雜著》《壺齋問答》《欄楯》《畏齋稿》」諸書。
蔡元偉舉嘉靖十年鄉試,歷德安知縣。每退食,取《近 思錄》《伊洛淵源》及本朝薛、胡二子粹言,默識、體驗,即 升堂,亦以袖出,曰:「以此當嚴師耳。」
李經綸以王守仁、湛若水兩家之學盛行於世,經綸 弗善也,申程、朱之意,作《衛道錄》,頗闢兩家之學。 徐師曾博學,兼通陰陽、律曆、醫卜、篆籀諸家之說,撰 《宦學見聞》等書,行於世。
劉元卿肆力撰述,有「《山居草》《還山續草》」、「《諸儒學案》《賢 奕編》《思問編》《禮律類要》」諸書。
馮子咸所著《日進劄記》《自警私錄》《耕餘筆談》,具有深 識遠詣。
杜偉著有《正學編》《靜坐訣》《學聚》《順性》二錄。
陳履祥,祁門人。郡有雲山,泉石佳勝,履祥居之。其學 務闡性旨,著有《碩果大成》諸書。
徐三重著有「《容齋日記》《信古餘論》《牖景錄》《采芹錄》《鴻 洲雜著》《徐氏家則》」諸書。
吳桂森著有《息齋筆記》諸書。
辛全著有《樂天集》《養心錄》諸書。
卓爾康與鄭光弼著有《永孝編》《孔門禮樂考》諸書。 黃淳耀弱冠即著《自監錄》《知過錄》,有志聖賢之學,後 為日曆,晝之所為,夜必書之。
呂柟字仲木,別號涇野,學者稱涇野先生。所著有《釋 寒暑》《史館獻納》《宋四子抄》《釋南省奏槁》。
《文苑傳》:「朱廉字伯清,義烏人。嘗取朱子《語類》摘其精 義,名曰《理學纂言》。」
陶宗儀初客松江,躬親稼穡,作勞之暇,休於樹陰。有 所得,摘葉書之,貯一破盎,去則埋之樹根,如是者十 年,積盎以十數。一日令門人發而錄之,得三十卷,名曰《輟耕錄》,又葺《說郛》《書史會要》,並傳於世。
孫蕡著有《西菴集》《和陶集》,多佚不傳。
桑悅居長沙著《庸言》自以為窮究天人之際。
祝允明博覽群籍所著雜著百餘卷。
楊慎,字升菴。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為第一。 詩文外雜著至一百餘種,並行於世。
《列女傳》:蔣烈婦,丹陽姜士進妻,歸士進數年,士進病 死,婦屑金和酒飲之,併飲鹽鹵。其父數偵知,救免。禮 部尚書寶,士進從父也,知婦嗜讀書,多置古圖記於 寢所,令續劉向《列女傳》。婦許諾,然家人備之益謹。一 日命掘坎埋大缸貯水,謂家人:「吾將種白蓮於此,此 花出泥淖無所染,令亡者知予心耳。」於是日纂輯不 懈。書將成,防者稍不戒,則濡首缸中死矣。為文脫槁 即毀。所存《列女傳》及《哭夫文》《夢夫賦》,皆其弟文止竊 而得之者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