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第02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戎政典 第二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十一卷
經濟彙編 戎政典 第二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

 第二十一卷目錄

 兵制部彙考七

  遼總一則 太祖一則 神冊二則 天贊一則 太宗天顯二則 會同一則 聖宗統

  和五則 興宗重熙三則 道宗清寧二則 咸雍一則 大安一則 天祚帝天慶三則

戎政典第二十一卷

兵制部彙考七

[编辑]

[编辑]

遼立南北軍官,分統內外兵馬,其營衛則有「宮衛行 營」,其兵衛則有「御帳宮衛」及「五京鄉丁之制。」

按《遼史百官志》:契丹北樞密院,掌兵機武銓、群牧之 政,凡契丹軍馬皆屬焉。以其牙帳居大內帳殿之北, 故名北院,元好問所謂「北衙不理民」是也。

北院樞密使    ,知北院樞密使事。

知樞密院事    、北院樞密副使。

知北院樞密副使事 、同知北院樞密使事、簽書北樞密院事  、北院都承旨

北院副承旨    北院林牙。

知北院貼黃    「給事北院,知聖旨頭子事。掌北院頭子    、北樞密院敞史。」

北院郎君     北樞密院通事。

北院掾史

北樞密院中丞司。

北南樞密院點檢中丞司事。

總知中丞司事   。北院左中丞。

北院右中丞    同知中丞司事。

北院事御

北院都統軍司。「掌北院從軍之政令。」

北院統軍使    。北院副統軍使。

北院統軍都監

北院詳穩司。掌北院部族軍馬之政令。

北院詳穩     、北院都監。

「北院將軍     」 、「北院小將軍。」

北院都部署司。「掌北院部族軍民之事。」

北院都部署    北院副部署。

南院都統軍司。掌南院從軍之政令。

南院統軍使    南院副統軍使。

南院統軍都監

南院詳穩司。掌南院部族軍馬之政令。

南院詳穩     。南院都監。

南院將軍     。「南院小將軍。」

南院都部署司。「掌南院部族軍民之事。」

南院都部署    南院副部署。

三皇,聖人也。當淳朴之世,重門擊柝,猶嚴於待暴客。 遼之先世,未有城郭溝池、宮室之固,氈車為營,硬寨 為宮,御帳之官,不得不謹。出于貴戚為侍衛,著帳為 近侍,北南部族為護衛,武臣為宿衛,親軍為「禁衛」,百 官番宿為「宿直」,「奉宸以司供御,三班以肅會朝,硬寨 以嚴晨夜」,法制可謂嚴密矣。

侍衛司。掌御帳親衛之事。

侍衛太師     ,侍衛太保。

《侍衛司徒     》,侍衛司空。

侍衛

近侍局。

近侍直長     近侍。

近侍小底

近侍詳穩司。

近侍詳穩     、近侍都監。

近侍將軍     。近侍小將軍。

北護衛府。掌北院護衛之事。皇太后宮有左右護衛。

北護衛太師 ,《北護衛》太保 ,《北護衛》司徒。

總領左右護衛司 總領左右護衛。

左護衛司 左護衛太保 左護衛。

右護衛司 右護衛太保 右護衛。

南護衛府。掌南院護衛之事。

《南護衛》太師 ,《南護衛》太保 ,《南護衛》司徒。

總領左右護衛司 總領左右護衛。

左護衛司 「左護衛太保 右護衛。」

右護衛司 右護衛太保 右護衛。

奉宸司。掌供奉宸御之事。奉宸

三班院。「掌左右寄班之事, 左班都知, 右班都知。」

寄班都知 ,三班院祗候。

宿衛司。專掌宿衛之事。

總宿衛事,亦曰「典宿衛事 」 ,「總知宿衛事。」

同掌宿衛事 。宿衛官:

禁衛局。 「總禁衛事, 禁衛長。」

宿直司。掌輪直官員宿直之事。皇太后宮有宿直官

《宿直詳穩 》《宿直都監 》《宿直將軍 》《宿直小將軍 》《宿直官 》《宿直護衛》

硬寨司。掌禁圍槍寨、下鋪傳鈴之事。

硬寨太保

四帳都詳穩司。掌四帳軍馬之事。

都詳穩      都監。

「將軍」 本名《敞,史   》小將軍。

橫帳詳穩司    。「孟父帳詳穩司。」

仲父帳詳穩司   。《季父帳》詳穩司。

《舍利司》。掌皇族之軍政。

舍利詳穩     、舍利都監。

舍利將軍     舍利小將軍。

舍利       梅里。

「北面軍官」,遼宮帳部族,京州屬國,各自為軍,體統相 承,分數秩然,雄長二百餘年,凡以此也,考其可知者 如左:

「天下兵馬大元帥府」、太子親王總軍政。 「天下兵馬 大元帥 副元帥」

大元帥府大臣,總軍馬之政。 大元帥、 副元帥、 都元帥府大將,總軍馬之事。 兵馬都元帥、 副元 帥, 同知元帥府事。

便宜從事府。亦曰「便宜行事」 「便宜從事。」

大詳穩司 大詳穩 都監。 將軍。 小將軍。 軍 校。 隊帥。

「東都省」分掌軍馬之政。 東都省太師。

西都省。分掌軍馬之政。 西都省太師。

大將軍府,各統所治軍之政令。 大將軍、 《小將軍》。

將軍 小將軍

護軍司 護軍司徒。

衛軍司。 衛軍司徒。

「諸路兵馬統署司」 「諸路兵馬都統署, 諸路兵馬 副統署。」

左皮室詳穩司。

右皮室詳穩司。

北皮室詳穩司。

南皮室詳穩司。

太宗選天下精甲三十萬為皮室軍。初,太祖以行營為宮,選諸部豪健千餘,置為腹心部,耶律老古以功為「右皮室詳穩。」 則皮室軍自太祖時已有,即腹心部是也,太宗增多至三十萬耳。

黃皮室軍詳穩司。「黃皮室」屬國名。

屬珊軍詳穩司。應天皇太后置。軍二十萬。選蕃漢精 兵。珍美如珊瑚。故名。

舍利軍詳穩司。統皇族之從軍者,橫帳三父房屬焉。 北王府舍利軍詳穩司,五院皇族屬焉。

南王府舍利軍詳穩司。六院皇族屬焉。

禁軍都詳穩司。掌禁衛諸軍之事。

各部族舍利司。掌各部族子弟之軍政。

郎君軍詳穩司。「掌著帳郎君之軍事。」

拽剌軍詳穩司。走卒謂之「拽剌。」

旗鼓拽剌詳穩司。掌旗鼓之事。

千拽剌詳穩司。

猛拽剌詳穩司。

墨離軍詳穩司。

砲首軍詳穩司。掌飛砲之事。

弩手軍詳穩司。掌彊弩之事。

鐵林軍詳穩司。

大鷹軍詳穩司。

鷹軍詳穩司。

鶻軍詳穩司大小鶻軍即二《室韋軍》號。

鳳軍詳穩司。

龍軍詳穩司。

飛龍軍詳穩司。

虎軍詳穩司。

熊軍詳穩司。

左鐵鷂子軍詳穩司。

右「鐵鷂子軍詳穩司。」

龍衛軍詳穩司。

威勝軍詳穩司。

天雲軍詳穩司。

特滿軍詳穩司。

敵烈軍詳穩司。

敵烈皮室詳穩司。

滑里奚軍詳穩司。

涅哥奚軍詳穩司。

渤海軍詳穩司。

女古烈詳穩司。

奚王南剋軍詳穩司諸帳,並有剋官為長,餘同詳穩 司。

奚王北剋軍詳穩司。

「《國舅帳剋》軍《三剋》軍。

頻必剋軍。

九、《剋軍》

十二、行糾軍。諸糾並有司徒,餘同詳穩司。

各宮分糾軍。

遙輦糾軍。

各部族糾軍。

群牧二「糾軍。」

怨軍八營都詳穩司。天祚天慶六年,命秦晉王淳募 遼東饑民,得二萬餘人,謂之「怨軍。」及淳僭位,改號「常 勝軍。」

前宜營八營皆以所募州名為號。 後宜營、 前錦 營、 後錦營、 乾營、 顯營、 乾顯大營、 巖州營、 北面邊防官。「遼境東接高麗,南與梁、唐、晉、漢、周、宋、六 代為勁敵,北鄰阻卜、朮不姑大國以十數,西制西夏、 党項、吐渾、回鶻等彊國以百數,居四戰之區,虎踞其 間,莫敢與攖」,制之有術故爾。觀於邊防之官,太祖、太 宗之雄圖見矣。

諸軍都虞候司 都虞候。

奚王府。見《部族官》

大惕隱司見帳官。

大國舅司。

大常袞司。

五院司。見《部族官》。

六院司:

㳫溫司未詳 已上「上京路諸司,控制諸奚、 東京兵馬都部署司。」

契丹、奚、漢、渤海四軍都指揮使司。 契丹、奚軍都指 揮使司。 奚軍都指揮使司。 漢軍都指揮使司, 渤海軍都指揮使司。

東京都統軍使司。

東京都詳穩司。

保州都統軍司。

湯河詳穩司。亦曰「南女直湯河司。」

杓窊司。未詳。

「金吾營」,屬南面。

銅州北兵馬指揮使司。

淶州南兵馬指揮使司。 已上「遼陽路諸司,控扼高 麗。」

黃龍府兵馬都部署司。一作「都監署司。」

黃龍府鐵驪軍詳穩司。

咸州兵馬詳穩司。有「知咸州路兵馬事」、「同知咸州路 兵馬事」、「咸州糾將。」

東北路都統軍使司。有掌法官,道宗大安六年置。 已上長春路諸司,控制東北諸國。

南京都元帥府。本南京兵馬都總管府,興宗重熙四 年改。有都元帥、大元帥。

南京兵馬都總管府。「屬南面,有兵馬都總管,有總領 南面邊事,有總領南面軍務事,有總領南面戍兵等 官。」

「南京馬步軍都指揮使司。」「屬南面。」

侍衛控鶴都指揮使司。屬南面。

燕京禁軍詳穩司。

南京都統軍司。又名「燕京統軍司。」聖宗統和十二年, 復置南京統軍都監。

牛欄都統領司 都統領、 副統領。

距馬河戍長司。聖宗開泰七年,沿距馬河宋界東西 七百餘里,特置戍長一員巡察。

監軍寨統領司。

石門統領司。

南皮室軍詳穩司。

北皮室軍詳穩司。

猛拽剌詳穩司。

「管押平州甲馬司 管押平州甲馬。」 已上南京諸 司,並隸元帥府,備禦守國。

西南面安撫使司 西南面安撫使。

西南面都招討司。太祖神冊元年置,亦曰「西南路招 討司。」 西南面招討使

西南邊大詳穩司。

西南路詳穩司。

西南面五押招討司, 「五押招討大將軍。」

西南路巡察司。又有「西南巡邊官」、 「西南路巡察將 軍。」

西南面巡檢司。 西南面巡檢。 西南面同巡檢。 西南面拽剌詳穩司。

山北路都部署司。又有「知山北道邊境事官。」

金肅軍都部署司。

南王府、見「北面朝官。」

北王府:

乙室王府:

山金司一作「山陰司」,置在金山之北。已上西京諸司,控制西夏。

西北路招討使司。有「知西路招討事。」有「監軍。」

西北路管押詳穩司。

西北路總領司。有「總領西北路軍事官。」

領西北路十二班軍使司。

契丹軍詳穩司。

吐渾軍詳穩司。

述律軍詳穩司。

奚王府舍利軍詳穩司。

大室韋軍詳穩司。

小室韋軍詳穩司。

北王府軍詳穩司。

特滿軍詳穩司。

群牧軍詳穩司。

宮分軍詳穩司。

西北路「金吾軍」,屬南面。

西北路兵馬都部署司。

西北路阻卜都部署司。

西北路統軍司。

西北路戍長司。

西北路禁軍都統司。

西北部鎮撫司。兼掌西北諸部軍民。有「鎮撫西北部」 事官。

西北路巡檢司。

黑水河提轄司在中京,黔州置。已上「西北路諸司, 控制諸國。」

東北路兵馬詳穩司。亦曰「東北面詳穩司。」

東北路監軍馬司。有「東北路監軍馬使。有管押東北 路軍馬事官。」

東北路女直詳穩司。

北女直兵馬司,在東京,遼州置。已上東北路諸司。 東路兵馬都總管府,有東路兵馬都總管,有同知東 路兵馬事官。

東路都統軍使司,   遙里等十軍都詳穩司。 「九水諸裔安撫使。」 已上東路諸司。

西南面節制司。有節制西南諸軍事。

西南面都統軍司。 已上西南邊諸司。

山西兵馬都統軍司。

西路招討使司。

西邊大詳穩司。

四蕃都軍所。聖宗統和四年置,授李繼沖。

夏州管內蕃落使。聖宗統和四年置,授李繼遷 倒塌嶺節度使司。   倒塌嶺統軍司。

塌西節度使司。

塌母城節度使司 已上西路諸司。

遼行軍官、樞密、都統,部署之司,上下相維,「先鋒兩翼 嚴重,中軍於遠探偵候為尢謹,臨陣委重於監戰,司 存有常,秩然整暇,所以為制勝之道也。」

行樞密院。「有左右林牙,有參謀。」

行軍都統所有監軍。有「行軍」諸部都監。有「監戰。」

行軍都統 ,行軍副都統 ,行軍都監

行軍都押司。有都押官、副押官。

行軍都部署司。

先鋒使司。

先鋒都統所。

左翼軍都統所。

右翼軍都統所。

中軍都統所。

御營都統所。

遠探軍,有小校,有拽剌。候騎,有偵候,有候人,有拽剌。 《東征》行樞密院:

東征都統所。亦曰「東面行軍都統所」,又曰「東路行軍 都統所。」

東征統軍司。

東征先鋒使司。

西征統軍司。

南征都統所。亦曰「南面行軍都統所。」

南征統軍司。

南面行營總管府。

南面行營都部署司。

河南道行軍都統所。

北道行軍都統所。

東北面行軍都統所。

西北面行軍都統所。

西南面行軍都統所。

各衛大將軍,上將軍,將軍,折衝都尉,果毅都尉。

親衛    勳衛    、翊衛

左右驍衛  ,《左右武衛  》,《左右威衛》

左右領軍衛 、左右金吾衛 、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 、左右羽林軍 ,左右龍虎軍,左右神武軍 、左右神策軍 、左右神威軍。

南京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 南京馬步副指

揮使

南京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 南京馬軍副指揮 使。

南京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 南京步軍副指揮 使。

黃龍府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 司,黃龍府侍衛 親軍都指揮使, 黃龍府侍衛親軍副指揮使, 黃龍府 侍衛馬軍都指揮使, 黃龍府侍衛步軍都指揮使, 黃 龍府侍衛馬軍副指揮使, 黃龍府侍衛步軍副指揮 使。

懷州奉陵軍節度使司。

慶州元寧軍節度使司。

泰州德昌軍節度使司。

長春州,「韶陽軍節度使司。」

儀坤州,啟聖軍節度使司。

龍化州,興國軍節度使司。

饒州匡義軍節度使司。

徽州宣德軍節度使司。

成州長慶軍節度使司。

懿州廣順軍節度使司。

渭州高陽軍節度使司。

鎮州建安軍節度使司。

開州鎮國軍節度使司。

保州宣義軍節度使司。

辰州奉國軍節度使司。

興州中興軍節度使司。

海州南海軍節度使司。

淥州鴨淥軍節度使司。

「顯州」奉先軍節度使司。

乾州廣德軍節度使司。

貴德州,寧遠軍節度使司。

瀋州昭德軍節度使司。

遼州始平軍節度使司。

通州安遠軍節度使司。

雙州保安軍節度使司。

同州鎮安軍節度使司。

咸州安東軍節度使司。

信州彰聖軍節度使司。

賓州懷化軍節度使司。

懿州寧昌軍節度使司。

蘇州安復軍節度使司。

復州懷德軍節度使司。

祥州瑞聖軍節度使司。

成州興府軍節度使司。

興中府,彰武軍節度使司。

宜州崇義軍節度使司。

錦州臨海軍節度使司。

川州長寧軍節度使司。

建州保靜軍節度使司。

來州「歸德軍節度使司。」

幽州盧龍軍節度使司。

平州遼興軍節度使司。

雲中大同軍節度使司。

雲內州「開遠軍節度使司。」

奉聖州,武定軍節度使司。

蔚州忠順軍節度使司。

應州彰國軍節度使司。

朔州順義軍節度使司。

《南面軍官傳》曰:「惟楚有材,晉實用之。」遼自太祖以來, 攻掠五代宋境,得其人則就而用之。東北二鄙,以農 以工,有事則從軍政,計之善者也。

殿前都點檢司。

點檢「侍衛親軍馬步司。」

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司。 「侍衛親軍馬軍都 指揮使司。」 「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司。」

侍衛控鶴兵馬都指揮使司。

侍衛漢軍兵馬都指揮使司。

四軍兵馬都指揮使司。

歸聖軍兵馬都指揮使司。聖宗統和五年,以宋降軍, 置七指揮署,左右廂,凡四十二員。七年,隸總管府。 歸聖軍左廂兵馬都指揮使司 歸聖軍右廂兵馬 都指揮使司。

「第一左廂兵馬都指揮使司, 第一右廂兵馬都指揮 使司, 第二左廂兵馬都指揮使司, 第二右廂兵馬 都指揮使司, 第三左廂兵馬都指揮使司, 第三右 廂兵馬都指揮使司, 第四左廂兵馬都指揮使司, 第四右廂兵馬都指揮使司, 第五左廂兵馬都指 揮使司, 第五右廂兵馬都指揮使司, 第六左廂兵 馬都指揮使」司。 第六右廂兵馬都指揮使司。 第七 左廂兵馬都指揮使司。 第七右廂兵馬都指揮使司宣力軍都指揮使司。  四捷軍都指揮使司。 天聖軍都指揮使司。  漢軍都指揮使司。

漢軍都團練使司。

南面邊防官,三皇、五帝寬柔之化,澤及漢、唐,好生 惡殺,習與性成。雖五代極亂,習於戰鬥者,財幾人耳。 宋以文勝,然遼之邊防猶重南面,直以地大民眾故 耳。卒之親仁善鄰,枹鼓不鳴,幾二百年,此遼之所以 為美也歟。

易州飛狐招安使。統和二十三年改安撫使司。 「易州飛狐兵馬司。」道宗咸雍四年改易州安撫司。 易州飛狐招撫司。

西南面招安使司。耶律合住,景宗保寧初,為西南面 招安使。

巡檢使司。耶律合住,景宗保寧中為巡檢使。

五州都總管府。耶律速撒,穆宗應曆初,為義霸、祥、順、 聖五州都總管。

山後五州都管司。聖宗統和四年,見蒲奴寧為「山後 五州都管。」

五州制置使司。聖宗開泰九年見霸、建、宜、泉、錦五州 制置使。

三州處置使司。韓德樞太宗時為平、灤、營三州處置 使。霸州處置使司,統和二十七年廢。

按《遼史營衛志》:「宮衛,遼國之法。天子踐位,置宮衛,分 州縣,析部族,設官府,籍戶口,備兵馬,崩則扈從后妃 宮帳以奉陵寢,有調發則丁壯從戎事,老弱居守。太 祖曰弘義宮,應天皇后曰長寧宮,太宗曰永興宮,世 宗曰積慶宮,穆宗曰延昌宮,景宗曰彰愍宮,承天太 后曰崇德宮,聖宗曰興聖宮,興宗曰延慶宮,道宗曰」 太和宮,天祚曰永昌宮。又孝文皇太弟有敦睦宮,丞 相耶律隆運有文忠王府。凡州三十八,縣十,提轄司 四十一,石烈二十三,瓦里七十四,抹里九十八,得里 二,閘撒十九。為正戶八萬,蕃漢轉戶十二萬三千,共 二十萬三千戶。算斡魯朵,太祖置。《國語》心腹曰「算」,宮 曰斡魯朵,是為弘義宮。以心腹之衛置,益以渤海俘 錦州戶。其斡魯朵在臨潢府,陵寢在祖州東南二十 里。正戶八千,蕃漢轉戶七千,出騎軍六千。

州五:錦、祖、嚴、祺、銀。

縣一富義

提轄司四:「南京,西京,奉聖州,平州。」

石烈二曰須速魯

瓦里四:曰「合不,曰撻撒,曰慢押,曰虎池。」

抹里四:「曰膻,曰預撉,曰鶻突,曰糾里闡。」

得里二:曰述壘北,曰「述壘南。」

國阿輦斡魯朵,太宗置抆,國曰國「阿輦」,是為永興宮, 初名「孤穩斡魯朵。」以太祖平渤海俘戶東京、懷州提 轄司及雲州懷仁縣、澤州灤河縣等戶置。其斡魯朵 在游古河側。陵寢在懷州南三十里。正戶三千,蕃漢 轉戶七千,出騎軍五千。

州四:「懷、黔、開、來。」

縣二保和灤河

提轄司四:「南京,西京,奉聖州,平州。」

石烈一北女古

瓦里四:「曰抹,曰母,曰合李只,曰述壘。」

抹里十三:曰「述壘軫,曰大隔蔑,曰小隔蔑,曰母,曰歸化不木,曰唐括,曰吐谷,曰百爾瓜忒,曰合魯不只,曰移馬不只,曰膻,曰清帶,曰速穩。」

《閘撒》七:「曰伯德部,曰守。」請幫助識別此字。曰《穴骨只》、曰「合不頻尼。」曰「虎里。」請幫助識別此字。曰「耶里只」,挾室曰僧隱令公

耶魯盌斡魯朵,世宗置。興盛曰「耶魯盌。」是為積慶宮。 以文獻皇帝衛從及太祖俘戶及雲州提轄司并高、 宜等州戶置。其斡魯朵在土河東,陵寢在長寧宮北。 正戶五千,蕃漢轉戶八千,出騎軍八千。

州三康顯宜

縣一山東

提轄司四

石烈一兮臘

瓦里八:曰達撒,曰合不,曰吸烈,曰逼里,曰潭馬,曰槊不,曰耶里直,曰耶魯兀也。

抹里十:「曰紇斯直,曰蠻葛,曰厥里,曰潭馬忒,曰出懶,曰速忽魯碗,曰牒里得,曰閻馬,曰迭里特,曰女古。」

蒲速盌斡魯朵,應天皇太后置。《興隆》曰「蒲速盌。」是為 長寧宮。以遼州及海濱縣等戶置。其斡魯朵在高州, 陵寢在龍化州東一百里。世宗分屬讓國皇帝宮院。 正戶七千,蕃漢轉戶六千,出騎軍五千。

州四:「遼儀坤,遼西,顯。」

縣三:「奉先,歸義,定霸。」

提轄司四

石烈一北女古

瓦里六:曰「潭馬,曰合不,曰達撒,曰慢押,曰耶里只,曰渾只。」

抹里十三:「曰渾得移鄰稍瓦只,曰合四卑臘因鐵里卑稍只,曰奪羅果只,曰拏葛只,曰合里只,曰婆渾昆母溫,曰阿魯埃得本,曰東廝里門,曰西廝里門,曰東钁里,曰西钁里,曰牒得只,曰滅母鄰母。」

奪里本斡魯朵,穆宗置。是為延昌宮。討平曰「奪里本。」 以國阿輦斡魯朵戶及阻卜俘戶,中京提轄司、南京 制置司,咸、信、韓等州戶置。其斡魯朵在糾雅里山南, 陵寢在京南。正戶一千,蕃漢轉戶三千,出騎軍二千。

州二遂韓

提轄司三:「中京、南京、平州。」

石烈一曰須

瓦里四:「曰抹骨古等,曰兀沒,曰潭馬,曰合至直。」 抹里四:「曰抹骨登兀沒滅,曰《土木直移鄰》,曰息州決里,曰莫瑰奪石。」

監母斡魯朵,景宗置。是為彰愍宮。遺留曰「監母。」以章 肅皇帝侍衛及武安州戶置。其斡魯朵在合魯河,陵 寢在祖州南。正戶八千,蕃漢轉戶一萬,出騎軍一萬。

州四:「永、龍化、降聖,同。」

縣二:「行唐,阜俗。」

提轄司四

石烈二:曰監母,曰「南女古。」

瓦里七:「曰潭馬,曰奚烈,曰埃合里直,曰蠻雅葛,曰特末,曰烏也,曰滅合里直。」

抹里十一:「曰尼母曷烈因稍瓦直,曰察改因麻得不,曰移失鄰斡直,曰辛古不直,曰撒改真,曰牙葛直,曰虎。」請幫助識別此字。阿里鄰,曰潑昆,曰「潭馬,曰閘臘,曰楚兀真果鄰。」

孤穩斡魯朵,承天太后置,是為崇德宮。王曰「孤穩」,以 乾、顯、雙三州戶置。其斡魯朵在土河東陵祔。景宗皇 帝正戶六千,蕃漢轉戶一萬,出騎軍一萬。

州四:乾川、雙、貴德。

縣一:《潞》。《上京》:

提轄司三:南京、西京、奉聖州。

石烈三:曰钁里,曰滂,曰迭里特女古。

瓦里七:曰達撒,曰耶里,曰合不,曰歇不,曰合里直,曰慢押,曰耶里直。

抹里十一:「曰阿里廝直述壘,曰預篤溫稍瓦直,曰潭馬,曰賃預篤溫一臘,曰牙葛直,曰牒得直,曰虎溫,曰孤溫,曰撒里僧,曰阿里葛斯過鄰,曰鐵里乖穩钁里。」

閘撒五:「曰合不直;迷里幾頻伱;曰牒耳《葛太》。」請幫助識別此字。《果直》:「曰瓜里阿木果直。曰僧隱令公果直。曰老昆令公果直。」請幫助識別此字。《字典》不載

女古斡魯朵,聖宗置。是為興聖宮。金曰「女古。」以國阿 輦、耶魯盌、蒲速盌三斡魯朵戶置。其斡魯朵在女混 活直,陵寢在慶州南安。正戶一萬,蕃漢轉戶二萬,出 騎軍五千。

州五:「慶、隰、烏。」《上京》:烏。東京《霸》。

提轄司四

石烈四:曰「毫兀真女姑,曰拏兀真女室,曰女特里特,曰女古滂。」

瓦里六:曰女古,曰蒲速盌,曰鶻篤,曰乙抵,曰蓊,曰埃也。

抹里九:曰「乙辛不只,曰鐵乖溫,曰埃合里只,曰嘲瑰,曰《合魯山》《血古》只,曰《奪忒排登》《血古》只,曰勞骨,曰虛沙,曰土鄰。」

閘撒五:「曰達鄰頻伱,曰和里懶伱,曰瓜阿不厥貞,曰粘獨里僧,曰袍達夫人厥只。」

窩篤盌斡魯朵,興宗置。是為「延慶宮。」孳息曰「窩篤盌。」 以諸斡魯朵及饒州戶置。其斡魯朵在高州西,陵寢 在上京、慶州。正戶七千,蕃漢轉戶一萬,出騎軍一萬。

州三饒長春泰

提轄司四

《石烈》二:曰「窩篤盌,曰《鶻篤骨》《瓦里》」 六:曰「窩篤盌」 ,曰《廝把》,曰《廝阿》,曰「糾里」 ,曰「得里」 ,曰《歐烈》。

抹里六:「曰歐里本,曰燕廝,曰緬四,曰乙僧,曰北得里,曰南得里。」

阿思斡魯朵,道宗置。是為太和宮。寬大曰「阿思。」以諸 斡魯朵御前承應人及興中府戶置。其斡魯朵在好 水濼,陵寢在上京、慶州。正戶一萬,蕃漢轉戶二萬,出 騎軍一萬五千。

石烈二:曰阿廝,曰耶魯。

瓦里八:曰阿廝,曰耶魯,曰得里,曰糾里,曰撒不,曰鶻篤,曰蒲速斡,曰曷烈。

抹里七:「曰恩州得里,曰斡奢得里,曰歐里本,曰特滿,曰奎剌土鄰,曰糾里,曰阿里廝迷里。」

阿魯盌斡魯朵,天祚皇帝置,是為永昌宮。《輔祐》曰:「阿 魯盌。」以諸斡魯朵,御前承應人。春、宣州戶置。正戶八 千,蕃漢轉戶一萬,出騎軍一萬。

石烈二:「曰阿魯盌,曰榆魯苑。」

謀魯斡,曰「糾里」 ,曰「奪里剌」 ,曰「特末」 也。

抹里八:曰「蒲速盌,曰移輦,曰斡篤盌,曰特滿,曰謀魯盌,曰移典,曰悅,曰勃得本。」

孝文皇太弟敦睦宮,謂之赤寔得本。《斡魯朵孝》曰「赤 寔得本。」文獻皇帝承應人及渤海俘,建、瀋、巖三州戶 置。陵寢在祖州西南三十里。正戶三千,蕃漢轉戶五 千,出騎軍五千。

州三建瀋巖

提轄司一南京

《石烈》二:曰嘲,曰「與敦。」

瓦里六:曰「乙辛,曰得里,曰奚烈直,曰《大潭馬》,曰小潭馬,曰與敦。」

抹里二:曰「潭馬《抹乖》」 ,曰「柳實。」

閘撒二:「曰聶里頻伱,曰打里頻伱。」

大丞相晉國王耶律隆運,本韓氏,名德讓。以功賜國 姓,出宮籍,隸橫帳季父房。贈尚書令,諡「文忠。」無子,以 皇族魏王貼不子耶魯為嗣,早卒,天祚皇帝又以皇 子敖魯斡繼之。官給葬具,建廟乾陵側。擬諸宮例,建 文忠王府。正戶五千,蕃漢轉戶八千,出騎軍一萬。

州一

提轄司六:「上京,中京,南京,西京,奉聖州,平州。」

著帳郎君:初,遙輦痕德菫可汗以蒲古只等三族害 于越釋魯,籍沒家屬入瓦里,淳欽皇后宥之,以為著 帳郎君。世宗悉免後族戚世官,犯罪者沒入。

著帳戶本諸斡魯朵析出,及諸罪沒入者。凡承應小 底司藏鷹坊湯藥、尚飲盥漱、尚膳、尚衣裁造等役,及 宮中親王祗從伶官之屬皆充之。

凡諸宮衛人丁四十萬八千,騎軍十萬一千,著帳釋 宥沒入,隨時增損,無常額。

又按《志行營》《周官》土圭之法,日東景朝多風,日北景 長多寒。天地之閒,風氣異宜,人生其閒,各隨其便,王 者因三才而節制之。長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 以食,桑麻以衣,宮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閒,多寒 多風,畜牧畋漁以食,皮毛以衣,轉徙隨時,車馬為家。 此天時地利所以限南北也。遼國盡有大漠,浸包長 城之境,因宜為治。秋冬違寒,春夏避暑,隨水草就畋 漁以為常。四時各有行在之所,謂之「捺缽,曰鴨子河 濼。」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帳,約六十日方至。天鵝未至, 卓帳冰上,鑿冰取魚,冰泮乃縱鷹鶻捕鵝。鴈晨出暮 歸,從事弋獵。鴨子河濼,東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在 長春州東北三十五里,四面皆沙堝,多榆柳杏林。皇 帝每至,侍御皆服墨綠色衣,各備連鎚一柄、鷹食一 器、刺鵝錐一枚,於濼周圍,相去各五七步排立。皇帝 冠巾,衣時服,繫玉束帶,於上風望之有鵝之處,舉旗 探騎馳報。遠泊鳴鼓,鵝驚騰起,左右圍騎皆舉幟麾 之。五坊擎進海東青鶻,拜授皇帝放之。鶻擒鵝墜,勢 力不加,排立近者,舉錐刺鵝取腦以飼鶻,救鶻人例 賞銀絹。皇帝得頭鵝薦廟,群臣各獻酒果舉樂,更相 酬酢致賀語,皆插鵝毛干首以為樂。賜從人酒,遍散 其毛,弋獵網釣,春盡乃還。

夏捺缽無常所,多在吐兒山。道宗每歲先幸黑山,拜 聖宗、興宗陵,賞金蓮,乃幸子河避暑。吐兒山在黑山 東北三百里,近饅頭山。黑山在慶州北十三里,上有 池,池中有金蓮。子河在吐兒山東北三百里,懷州西 山有清涼殿,亦為行幸避暑之所。四月中旬,起牙帳, 卜吉地,為納涼所。五月末旬、六月上旬至。居五旬,與 北南臣僚議國事,暇日遊獵,七月中旬乃去。

《秋捺缽》曰:伏虎林,七月中旬,自納涼處起牙帳,入山 射鹿及虎。林在永州西北五十里,嘗有虎據林,傷害 居民畜牧,景宗領數騎獵焉,虎伏草際,戰慄不敢仰 視,上舍之,因號「伏虎林。」每歲車駕至,皇族而下分布 濼水側,伺夜將半,鹿飲鹽水,令獵人吹角效鹿鳴,既 集而射之,謂之「舐鹼鹿」,又名「呼鹿。」

「冬捺缽曰廣平淀」,在永州東南三十里,本名「白馬淀」, 東西二十餘里,南北十餘里,地甚坦夷,四望皆沙磧, 木多榆柳。其地饒沙,冬月稍暖,牙帳多於此坐。冬與 北南大臣會議國事,時出校獵講武,兼受南宋及諸 國禮貢。皇帝牙帳,以槍為硬寨,用毛繩連繫,每槍下 黑氈傘一,以芘衛士風雪。槍外小氈帳一層,每帳五 人各執兵仗。為禁圍。南有省方殿,殿北約二里曰「壽 寧殿」,皆木柱竹榱,以氈為蓋,彩繒韜柱,錦為壁,衣加 緋繡額,又以黃布繡龍為地障,窗槅皆以氈為之,傅 以黃油絹,基高尺餘,兩廂廊廡亦以氈蓋,無門戶。省 方殿北有鹿皮帳,帳次北有八方公用殿,壽寧殿北 有長春帳衛,以梗寨宮,用契丹兵四千人,每日輪番 千人,祇值禁圍外卓槍為寨,夜則拔槍移卓。御寢帳 周圍拒馬外設鋪,傳鈴宿衛,每歲四時,周而復始。 皇帝四時巡守,契丹大小內外臣僚并應役次人及 漢人。宣徽院所管百司,皆從漢人。樞密院、中書省唯 摘宰相一員,樞密院都副承旨二員,令史十人,中書 令史一人,御史臺、大理寺選摘一人扈從。每歲正月上旬,車駕啟行,宰相以下,還於中京居守,行遣漢人 一切公事,除拜官僚,止行堂帖權差,俟會議行在所 取旨出給誥敕。文官縣令錄事以下,更不奏聞,聽中 書銓選,武官須奏聞。五月,納涼行在所,南北臣僚會 議。十月,坐冬行在所亦如之。

又按《志》:「部族,部落曰部,氏族曰族。」契丹故俗,分地而 居,合族而處。有族而部者,五院、六院之類是也。有部 而族者,奚王室韋之類是也。有部而不族者,特里、特 勉、稍瓦、葛朮之類是也。有族而不部者,遙輦、九帳、皇 族、三父房是也。奇首八部,為高麗、蠕蠕所侵,僅以萬 口附于元魏,生聚未幾,北齊見侵,掠男女十萬餘口。 繼為突厥所逼,寄處高麗,不過萬家,部落離散,非復 古八部矣。別部有臣附突厥者,內附於隋者,依《紇臣》 水而居。部落漸眾,分為十部,有地遼西五百餘里。唐 世大賀氏仍為八部,而松漠、元州別出亦十部也。遙 輦氏承萬榮可突于散敗之餘,更為八部,然遙輦、迭 剌別出,又十部也。阻午可汗析為二十部,契丹始大。 至于遼太祖,析九帳三房之族,更列二十部。聖宗之 世,分置十有六,增置十有八,并舊為五十四部。內有 拔里、乙室、己國舅族,外有附庸十部,盛矣。其氏族可 知者,略具《皇族》《外戚》二表。餘五院、六院,乙室部,止見 益古撒里本涅剌;烏古部,止見撒里卜涅勒;突呂不 突舉部,止見塔古里航斡,皆兄弟也。奚王府部時瑟 哲里,則臣主也。品部有挐,女楮特部有洼,其餘世繫 名字,皆漫無所考矣。《舊志》曰:「契丹之初,草居野次,靡 有定所。至涅里始制部族,各有分地。太祖之興,以迭 剌部強熾,析為五院、六院。奚六部以下,多因俘降而 置。勝兵甲者即著軍籍,分隸諸路詳穩、統軍、招討司。 番居」內地者,歲時田牧平莽閒,邊防糾戶,生生之資, 仰給畜牧,績毛飲湩以為衣食,各安舊風,狃習勞事, 不見紛華異物而遷,故家給人足,戎備整完。卒之虎 視四方,強朝弱附,東踰蟠木,西越流沙,莫不率服,部 族實為之爪牙云。

古八部:

悉萬丹部  。何大何部  伏佛郁部。

「《羽陵》部   」 《日連部   》《匹絜部》。

黎部    。吐六于部。

契丹之先曰奇首可汗,生八子。其後族屬漸盛,分為八部,居松漠之閒。今永州木葉山有契丹始祖廟,奇首可汗可敦併八子像在焉。潢河之西,土河之北,奇首可汗故壤也。

隋《契丹》十部:

元魏末,莫佛賀勿于畏高麗、蠕蠕侵逼,率車三千乘,眾萬口內附,乃去奇首可汗故壤,居白狼水東北。齊文宣帝自平州三道來侵,虜男女十餘萬口,分置諸州。又為突厥所逼,以萬家寄處高麗境內。隋開皇四年,諸莫弗賀悉眾款塞,聽居白狼故地。又別部寄處高麗者曰出伏等,率眾內附,詔置獨奚那頡之北。又別部臣附突厥者四千餘戶來降。詔給糧遣還,固辭不去。部落漸眾,徙逐水草,依《紇臣》水而居,在遼西正北二百里。其地東西亙五百里,南北三百里,分為十部,逸其名。

唐《大賀氏》八部。

《達稽部》。《峭落州   》。《紇便部》。《彈汗州》。

《獨活》部。《無逢州   》。《芬問》部《羽陵州》。

《突便部》。《日連州   》。「《芮奚部》徒《河州》。」

墜斤部萬丹州   伏部州二匹黎赤山,唐太宗置元州,以契丹大帥據曲為刺史,又置松漠都督府,以窟哥為都督,分八部,并元州為十州,則十部在其中矣。

遙輦氏。八部。

旦、利皆部     。乙室活部。

「《實活》部      。」 《納尾部》。

頻沒部      。《納會雞》部。

《集解》部      奚嗢部。

唐當開元、天寶閒,大賀氏既微,遼始祖涅里立迪輦祖里為阻午可汗。時契丹因萬榮之敗,部落凋散,即故有族眾,分為八部。涅里所統「造剌部」 ,自為別部,不與其列,并「《遙輦》《迭敕》」 亦十部也。

「《遙輦阻午》可汗」二十部。

《耶律》七部     。《審密》五部。

八部

涅里相阻午可汗分三耶律為七,二審密為五,并前八部為二十部。三耶律:一曰大賀,二曰遙輦,三曰世里,即皇族也。二審密:一曰乙室已,二曰拔里,即國舅也。其分部皆未詳。可知者,曰迭剌,曰乙室,曰品,曰楮特,曰烏隗,曰突呂不,曰涅剌,曰突舉。又有右大部、左大部,凡十,逸其二。大賀、遙輦析為六,而世里合為一。玆,所以迭剌部終遙輦之世,強不可制云。

遼起松漠,經營撫納,竟有唐、晉帝王之器,典章文物施及潢海之區,作史者尚可以故俗語耶?舊史有《部 族志》,歷代之所無也。古者巡守于方岳,五服之君各 述其職,遼之部族實似之,故以部族置宮衛行營之 後云。

遼內四部族:

遙輦九帳族      ,橫帳「三父房族,國舅帳,拔里乙室,己族 ,國舅部族。」

太祖二十部,《二國舅升帳分》,止十八部。

五院部。其先曰「益古」 ,凡六營。阻午可汗時與弟撒里本領之,曰「迭剌部。」 傳至太祖,以夷离堇即位。天贊元年,以彊大難制,析五石烈為五院,六瓜為六院,各置夷离堇。會同元年,更夷离堇為大王部,隸北府,以鎮南境大王及都監。春夏居五院部之側,秋居羊門甸。石烈四:

大蔑孤石烈

小蔑孤石烈

甌昆《石烈》:太宗會同二年,以烏古之地水草豐美,命居之。三年,益以海勒水之地為農田。

乙習本石烈會同二年命以烏古之地。

六院部。隸北府,以鎮南境。其大王及都監,春夏居泰德泉之北,秋冬居獨盧金。石烈四:

轄懶石烈

阿速石烈

斡納撥石烈:斡納阿剌石烈。會同二年,命居烏古。三年,益以海勒水地。

乙室部,其先曰撒里本,阻午可汗之世,與其兄益古分營而領之,曰「乙室部。」會同二年,更夷离堇為大王,隸南府。其大王及都監鎮駐西南之境。司徒居鴛鴦泊《閘撒》。請幫助識別此字。「居車軸山《石烈》」二:「《阿里荅》《石烈》。」

欲主石烈

品部。其先曰挐女,阻午可汗以其營為部。太祖更諸部夷离堇為令穩。統和中,又改節度使。隸北府,屬西北路招討司,司徒居太子墳。凡戍軍隸節度使,留後,戶隸司徒。《石烈》二

北哲里只石烈

南轄懶石烈

楮特部。其先曰洼阻午可汗以其營為部,隸南府,節度使屬西北路招討司。司徒居柏坡山及。請幫助識別此字。山之側,《石烈》二。

北石烈

南石烈

烏隗部。其先曰撒里卜,與其兄涅勒同營。阻午可汗析為二,撒里卜為烏隗部,涅勒為涅剌部,俱隸北府。烏隗部節度使,屬東北路招討司。司徒。居徐母山郝里河之側。石烈二:

北石烈

南石烈

涅剌部。其先曰涅勒,阻午可汗分其營為部。節度使屬西南路招討司,居黑山北,司徒居郝里河側。石烈二:

北塌里石烈

南察里石烈

突呂不部。其先曰塔古里,領三營。阻午可汗命分其一與弟航斡為突舉部。塔古里得其二,更為突呂不部。隸北府節度使,屬西北路招討司,司徒,居長春州西。石烈二:

北托不石烈

南須石烈

突舉部。其先曰航斡,阻午可汗分營置部,隸南府,戍于隗烏古部。司徒居穴泉側。石烈二:北石烈。

南石烈

奚王府六部五帳,分其先曰時瑟,事東遙里十帳部主哲里。後逐哲里,自立為奚王。卒,弟吐勒斯立,遙輦鮮質可汗討之,俘其拒敵者七百戶,摭其降者。以時瑟鄰睦之故,止俘部曲之半,餘悉留焉,奚勢由是衰矣。初為五部:曰遙里,曰伯德,曰奧里,曰梅只,曰楚里。太祖盡降之,號「五部奚。」天贊八年,有東扒里廝胡損者,恃險堅壁於箭笴山以拒命,揶揄曰:「大軍何能為,我當飲墮瑰門下矣。」太祖滅之,以奚府給役戶,併括諸部穩丁,收合流散,置墮瑰部。因「墮瑰門」之語為名,遂號六部奚,命勃魯恩主之,仍號奚王。太宗即位,置宰相、常袞各二員。聖宗合奧里、梅只、墮瑰三部為一,置二剋部,以足六部之數。奚王和朔奴討兀惹,敗績。籍六部隸北府。突呂不室韋部。本名大小「二黃室韋戶。」太祖為達馬請幫助識別此字。沙里以討降之。乃置為二部。隸北府,節度使屬東北路統軍司,戍泰州東北。

涅剌拏古部。與突呂不室韋部同。節度使戍泰州東迭剌迭達部,本鮮質可汗所俘。奚七百戶。《太祖》

即位,以為十四《石烈》,置為部。隸南府,節度使屬西南路招討司,戍黑山北。部民居慶州南。

乙室奧隗部。神冊六年。太祖以所俘奚戶置。隸南府,節度使屬東北路兵馬司。

楮特奧隗部。太祖以奚戶置。隸南府,節度使屬東京都部署司。

品達魯虢部。太祖以所俘達魯虢部置。隸南府,節度使屬西南路招討司,戍黑山北。

烏古涅剌部,亦曰涅離部。太祖取于《骨里》。戶六千。神冊六年,析為烏古涅剌及圖魯二部,俱隸北府,節度使屬西南路招討司。

圖魯部。節度使。屬東北路統軍司。

已上太祖以遙輦氏舊部族分置,凡十部,增置者八。

《聖宗》三十四部。

撒里葛部。奚有三營,曰撒里葛,曰窈介,曰耨盌爪。太祖伐奚乞降,願為著帳子弟,籍干宮分,皆設夷离堇。聖宗各置為部,改設節度使,皆隸南府,以備畋獵之役。居澤州東。

窈爪部。與「撒里葛」 部同居,潭州南。

耨盌爪部。節度使。屬東京都部署司。訛僕括部,與撒里葛三部同居望雲縣東。

特里特勉部。初,于八部各析二十戶,以戍奚偵候。落馬河及速魯河側置二十詳穩。聖宗以戶口蕃息置為部,設節度使,隸南府,戍倒塌嶺,居橐。請幫助識別此字。岡稍瓦部。初,取諸宮及橫帳大族奴隸置稍瓦石烈。「稍瓦」,鷹坊也。居遼水東,掌羅捕飛鳥。聖宗以戶口蕃息置部。節度使屬東京都部署司。

曷朮部。初,取諸宮及橫帳大族奴隸,置曷朮石烈,曷朮,鐵也,以冶于海濱柳濕河、三黜古斯手山。聖宗以戶口蕃息,置部屬東京都部署司。

遙里部。居潭、利二州閒,《石烈》三。

撒里必石烈    ,北石烈。

帖魯石烈

伯德部。松山、平州之閒,太師、太保居中京西。石烈六:

啜勒石烈     、速古《石烈》。

《腆伱石烈     》《迭里石烈》旭特《石烈     》《悅里石烈》。

楚里部居潭州北

奧里部。統和十二年,以與梅只、墮瑰三部民籍數寡,合為一部。上三部本屬奚王府,聖宗分置南剋部。

北剋部。統和二年。以奚府「二剋。」 分置二部。

隗衍,突厥部。聖宗析四闢沙四頗憊戶置,以鎮東北女直之境。開泰九年,節度使奏請置《石烈》,隸北府。屬黃龍府都部署司。

奧衍突厥部。與《隗衍突厥》同。

涅剌越兀部。以涅剌室韋戶置。隸北府,節度使屬西南面招討司,戍黑山北。

奧衍女直部。聖宗以女直戶置。隸北府,節度使屬西北招討司,戍鎮州境。自北至河西部,皆俘獲諸國之民。初隸諸宮,戶口蕃息。置部訖于五國,皆有節度使。

《乙典》女直部。聖宗以女直戶置,隸南府,居高州北。斡突盌烏古部。聖宗以烏古戶置,隸南府,節度使屬「西南面招討司,戍黑山北。」

迭魯敵烈部。聖宗以敵烈戶置。隸北府,節度使屬烏古敵烈統軍司。

室韋部。聖宗以室韋戶置。節度使屬西北路招討司。

木哲達魯虢部。聖宗以「達魯虢」 戶置。隸北府,節度使屬東北路統軍司,戍境內,居境外。

梅古悉部。聖宗以唐古戶置。隸北府,節度使屬西南面招討司。

頡的部。聖宗以「唐古」 戶置。隸北府,節度使屬西南面招討司。

北敵烈部。聖宗以敵烈戶置。戍隗烏古部。

匿訖唐古部。聖宗置。隸北府,節度使屬西南面招討司。

北唐古部。聖宗以《唐古》戶置。隸北府,節度使屬黃龍府都部署司,戍府南。

南唐古部。聖宗置。隸北府。

鶴剌唐古部。與南唐古同。節度使屬西南面招討司。

河西部。聖宗置。隸北府,節度使屬東北路統軍司。薛特部。開泰四年,以回鶻戶置。隸北府,居慈仁縣北。

伯斯鼻骨德部。本鼻《骨德》戶。初隸諸宮,聖宗以戶口蕃息置部。隸北府,節度使屬東北路統軍司,戍境內,居境外。

達馬鼻骨德部。聖宗以「鼻《骨德》」 戶置。隸南府,節度使屬東路統軍司。

五國部剖阿里國、《盆奴里國》、奧里米國、越里篤國、越里吉國。聖宗時來附,命居本土,以鎮東北境。屬黃龍府都部署司。重熙六年,以越里吉國人尚海等訴酋帥渾敞貪污,罷五國酋帥,設節度使以領之。

已上聖宗以舊部族置者十六,增置十八。

遼國外十部。

烏古部      。敵烈八部。

隗古部      《回跋》部。

巖母部      吾禿婉部。

迭剌葛部     。《回鶻部》。

「《長白山》部     。」 蒲《盧毛朵》部。

右十部,不能成國,附庸于遼,時叛時服,各有職貢,猶 唐人之有《羈縻州》也。

按《兵衛志》:「軒轅氏合符東海,邑于涿鹿之阿,遷徙往 來無常處,以兵為營衛。飛狐以北,無慮以東,西暨流 沙,四戰之地,聖人猶不免于兵衛,地勢然耳。」遼國左 都遼海,右邑涿鹿,兵力莫彊焉。其在隋世,依紇臣水 而居,分為十部,兵多者三千,少者千餘,順寒暑,逐水 草,畜牧侵伐則十部相與議興兵致役,合契而後動。 「獵則部得自行。」至唐大賀氏勝兵四萬三千人,分為 八部。大賀氏中衰,僅存五部。有耶律雅里者,分五部 為八,立二府以總之,析三耶律氏為七,二審密氏為 五,凡二十部,刻木為契。政令大行,遜不有國,迺立遙 輦氏代大賀氏,兵力益振,即太祖六世祖也。及太祖 會李克用于雲中,以兵三十萬,盛矣!遙輦耶瀾可汗 十年,歲在辛酉,太祖授鉞專征,破室韋、于厥、奚三國, 俘獲廬帳,不可勝紀。十月,授大迭烈府夷离堇,明賞 罰,繕甲兵,休息民庶,滋蕃群牧,務在戢兵。十一年,總 兵四十萬伐代北,克郡縣九,俘九萬五千口。十二年, 德祖討奚,俘七千戶。十五年,遙輦可汗卒,遺命遜位 于太祖。太祖即位五年,討西奚、東奚,悉平之,盡有奚、 霫之眾。六年春,親征幽州,東西旌旗相望,亙數百里, 所經郡縣,望風皆下,俘獲甚眾,振旅而還。秋,親征背 陰國,俘獲數萬計。神冊元年,親征突厥、吐渾、党項、小 蕃、沙陀諸部,俘戶一萬五千六百。攻武振,乘勝而東, 攻蔚、新、武、媯、儒五州,俘獲不可勝紀,斬不從命者萬 四千「七百級,盡有代北河曲陰山之眾」,遂取山北八 軍。四年,親征于骨里國,俘獲一萬四千二百口。五年, 征党項,俘獲二千六百口。攻天德軍,拔十有二柵,徙 其民。六年,出居庸關,分兵掠檀、順等州,安遠軍、三河、 良鄉、望都、潞、滿城、遂城等縣,俘其民徙內地。皇太子 掠定州,俘獲甚眾。天贊元年,以戶口滋繁,糾轄疏遠, 分北大、濃元為二部,立兩節度以統之。三年,西征党 項等國,俘獲不可勝紀。四年,又親征渤海。天顯元年, 滅渤海國,地方五千里,兵數十萬,五京十五府、六十 二州,盡有其眾,契丹益大。會同初,太宗滅唐立晉,晉 獻燕、代十六州,民眾兵彊,莫之能禦矣。

遼國兵制,「凡民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隸兵籍。每正 軍一名,馬三匹,打草穀,守營鋪家丁各一人,人鐵甲 九事,馬韉轡,馬甲、皮、鐵視其力。弓四,箭四百,長短鎗。」 請幫助識別此字。䤪,斧鉞,小旗鎚,錐火刀,石馬盂。請幫助識別此字。《一斗》。請幫助識別此字。《袋搭》。請幫助識別此字。 「傘各一,縻馬繩二百尺,皆自備人馬,不給糧草,日遣 打草穀」騎四出抄掠以供之。鑄金魚符,調發軍馬。其 捉馬及傳命,有銀牌二百,軍所舍有遠探攔子馬,以 夜聽人馬之聲。凡舉兵,帝率蕃漢文武臣僚,以青牛 白馬祭告天地、日神,惟不拜月。分命近臣告太祖以 下諸陵及木葉山神。乃詔諸道徵兵,惟南北奚王、東 「京渤海兵馬,燕京統軍兵馬,雖奉詔,未敢發兵,必以 聞。」上遣大將持金魚符,合然後行。始聞詔攢戶丁,推 戶力,覈籍齊眾以待。自十將以上,次第點集軍馬器 仗。符至,兵馬,本司自領,使者不得與。唯再共點軍馬 訖,又以上聞。量兵馬多少,再命使充軍主,與本司互 相監督。又請引五方旗鼓,然後皇帝親點將校。又選 勳戚大臣充行營兵馬都統、副都統、都監各一人。又 選諸軍兵馬尢精銳者三萬人為護駕軍,又選驍勇 三千人為先鋒軍,又選剽悍百人之上為「遠探攔子 軍。」以上各有將領。又于諸軍每部量眾寡,抽十人或 五人,合為一隊,別立將領,以備勾取兵馬騰遞公事。 其南伐點兵,多在幽州北千里鴛鴦泊。及行,並取居 庸關、曹王峪、白馬口、古北口、安達馬口、松亭關、榆關 等路。將至平州、幽州境,又遣使分道催發,不得久駐, 恐踐禾稼。出兵不過九月,還師不過十二月。在路不 得見僧尼、喪服之人。皇帝親征,留親王一人在幽州, 權知軍國大事。既入南界,分為三路:廣信軍、雄州、霸 州各一,駕必由中道。兵馬都統護駕等軍皆從。各路 軍馬遇縣鎮,即時攻擊。若大州軍,必先料其虛實,可 攻次第,而後進兵。沿途民居、園囿、桑柘,必夷伐焚蕩。 至宋北京,三路兵皆會,以議攻取,及退亦然。三路軍馬前後左右,有先鋒、遠探、攔子馬各十數人,在先鋒 前後二十餘里,全副衣甲,夜中每行十里「或五里,少 駐下馬,側聽,無有人馬之聲,有則擒之,力不可敵。飛 報先鋒,齊力攻擊,如有大軍走報主帥,敵中虛實,動 必知之。」軍行當道,「州城防守堅固,不可攻擊,引兵過 之,恐敵人出城邀阻」,乃圍射鼓譟,詐為攻擊。敵方閉 城固守,前路無阻,引兵進,分兵抄截,使隨處州城隔 絕不通,孤立無援。所過大「小州城,至夜恐城中出兵 突擊,及與鄰州計會。軍馬甲夜,每城以騎兵百人,去 城門左右百餘步,被甲執兵,立馬以待,兵出力不能 加,馳還勾集眾兵與戰。左右官道斜徑山路河津,夜 中並遣兵巡守。其打草穀家丁,各衣甲持兵,旋團為 隊,必先砍伐園林,然後驅掠老幼,運土木填壕塹。」攻 城之際,必使先登,矢石擂木併下,止傷老幼。又于本 國州縣起漢人鄉兵萬人隨軍,專伐園林,填道路御 寨及諸營壘,唯用桑柘梨栗,軍退縱火焚之。敵軍既 陣,料其陣勢小大,山川形勢,往回道路,救援捷徑,漕 運所出,各有以制之。然後于陣四面列騎為隊,每隊 五七百人,十隊為一道,十道當一面,各有主帥,最先 一隊,走馬大譟,衝突敵陣。得利則諸隊齊進,若未利, 引退第二隊繼之。「退者息馬飲水。」請幫助識別此字。諸道皆然。更退 迭進,敵陣不動,亦不力戰,歷二三日,待其困憊。又令 「打草穀家丁,馬施雙箒,因風疾馳,揚塵敵陣,更互往 來,中既饑疲,目不相睹,可以取勝。若陣南獲勝,陣北 失利,主將在中,無以知之,則以本國四方山川」為號, 聲以相聞,得相救應。若帝不親征,重臣統兵不下十 五萬眾,三路往還,北京會兵,進以九「月,退以十二月, 行事次第皆如之。若春以正月,秋以九月,不命都統, 止遣騎兵六萬,不許深入」,不攻城池,不伐林木,但于 界外三百里內,耗蕩生聚,不令種養而已。軍入南界, 步騎車帳,不循阡陌,三道將領各一人,率攔子馬各 萬騎,支散游奕,百十里外更迭覘邏,及暮以吹角為 號,眾即頓舍,環繞御帳,自近及遠,折木梢屈為弓子 鋪,不設鎗營塹柵之備。每軍行,鼓三伐,不問晝夜,大 眾齊發。未遇大敵,不乘戰馬,俟近敵師,乘新羈馬,蹄 有餘力,成列不戰,退則乘之。多伏兵,斷糧道,冒夜舉 火,上風曳柴,饋餉自齎,散而復聚。善戰能寒,「此兵之 所以彊也。」

御帳親軍漢武帝多行幸之事,置期門、佽飛、羽林之 目,天子始有親軍。唐太宗加親勳翊千牛之衛,布腹 心之地,防衛密矣。遼太祖宗室盛彊,分迭剌部為二, 宮衛內虛,經營四方,未遑鳩集。皇后述律氏居守之 際,摘蕃漢精銳為屬珊軍,太宗益選天下精甲置諸 爪牙為皮室軍,合騎五十萬,國威壯矣。

大帳皮室軍,太宗置,凡三十萬騎。

「屬珊軍地,皇后置。」二十萬騎。

宮衛騎軍太祖以迭剌部受禪,分本部為五院,六院 統以皇族,而親衛缺然,乃立斡魯朵法,裂州縣,割戶 丁,以彊幹弱枝,詒謀嗣續,世建宮衛,入則居守,出則 扈從,葬則因以守陵。有兵事則五京二州各提轄司 傳檄而集,不待調發,州縣部族十萬騎軍已立具矣。 恩意親洽,兵甲犀利,教練完習,簡天下精銳聚之腹 「心之中,懷舊者歲深,增新者世盛,此軍制之良者也。」 弘義宮正丁一萬六千,蕃漢轉丁一萬四千,騎軍六 千

長寧宮:正丁一萬四千,蕃漢轉丁一萬二千,騎軍五 千。

永興宮:正丁六千,蕃漢轉丁一萬四千,騎軍五千。 積慶宮:正丁一萬,蕃漢轉丁一萬六千,騎軍八千。 延昌宮:正丁二千,蕃漢轉丁六千,騎軍二千。

彰愍宮,正丁一萬六千,蕃漢轉丁二萬,騎軍一萬。 崇德宮,正丁一萬二千,蕃漢轉丁二萬,騎軍一萬。 興聖宮,正丁二萬,蕃漢轉丁四萬,騎軍五千。

延慶宮:正丁一萬四千,蕃漢轉丁二萬,騎軍一萬。 太和宮:正丁二萬,蕃漢轉丁四萬,騎軍一萬五千。 永昌宮:正丁一萬四千,蕃漢轉丁二萬,騎軍一萬。 敦睦宮:正丁六千,蕃漢轉丁一萬,騎軍五千。

文忠王府,正丁一萬,蕃漢轉丁一萬六千,騎兵一萬。 十二宮一府,自上京至南京總要之地,各置提轄司 重地每宮皆置內地一二而已。太和、永昌二宮,宜與 興聖、延慶同。《舊史》不見提轄司,蓋闕文也。

南京:弘義宮提轄司。「長寧宮提轄司。永興宮提轄司。 積慶宮提轄司。延昌宮提轄司。彰愍宮提轄司。崇德 宮提轄司。興聖宮提轄司。延慶宮提轄司。敦睦宮提 轄司。」文忠王府提轄司。

西京:弘義宮提轄司。「長寧宮提轄司。永興宮提轄司。 積慶宮提轄司。彰愍宮提轄司。崇德宮提轄司。延慶 宮提轄司。文忠王府提轄司。」

奉聖州:「弘義宮提轄司。長寧宮提轄司。永興宮提轄 司。積慶宮提轄司。彰愍宮提轄司。崇德宮提轄司。興 聖宮提轄司。延慶宮提轄司。文忠王府提轄司平州:「弘義宮提轄司。長寧宮提轄司。永興宮提轄司。 積慶宮提轄司。延昌宮提轄司。彰愍宮提轄司。興聖 宮提轄司。延慶宮提轄司。文忠王府提轄司。」

中京延昌宮提轄司。文忠王府提轄司。

上京文忠王府提轄司:

凡諸宮衛丁四十萬八千,出騎軍十萬一千。

大首領部族軍遼親王大臣,體國如家,征伐之際,往 往置私甲以從王事。大者千餘騎,小者數百人,著籍 皇府。國有戎政,量借三五千騎,常留餘兵,為部族根 本。

太子軍      、偉王軍。

《永康王軍     于越王軍》。

麻荅軍      五:押軍。

《眾部族》分隸南北府,守衛四邊,各有司存。具如左。 《北府》凡二十八部:

「侍從宮帳」 「奚王府部。」

鎮南境五院部、六院部。

東北路招討司烏隗部

東北路統軍司:「遙里部。伯德部。奧里部。南剋部。北剋部。圖盧部。朮者達魯虢部。河西部。」

西北路招討司:「突呂不部。奧衍女直部。室韋部。」 西南路招討司,「涅剌部。烏古剌部。涅剌越兀部。梅古悉部。頡的部。匿訖唐古部。鶴剌唐古部。」

黃龍府都部署司。《隗衍突厥部》。《奧衍突厥部》。「《北唐古》部。《五國部》。」

烏古敵烈統軍司迭魯敵烈部。

戌隗烏古部。北敵烈部。

《南府》凡一十六部:

鎮駐西南境「乙室部。」

西南路招討司:「品部。」 「《迭達》迭剌部。《品達》魯虢部。」 「《乙典》女直部。」

西北路招討司「楮特部。」

東北路統軍司。達馬鼻古德部。

東北路女直兵馬司乙室奧隗部。

東京都部署司「楮特部。」

東北路統軍司。達馬鼻古德部。

東北路女直兵馬司乙室奧隗部。

東京都部署司:「楮特奧隗部。」 「窈爪部。」 「稍瓦部。曷朮部。」

戍《倒塌嶺》訛「僕括部。」

屯駐本境「撒里葛部、南唐古部、薛特部。」

五京鄉丁遼建五京。臨潢,契丹故壤。遼陽,漢之遼東, 為渤海故國。中京,漢遼西地,自唐以來,契丹有之,三 京丁籍可紀者二十二萬六千一百,蕃漢轉戶為多。 析津、大同故漢地,籍丁八十萬六千七百。契丹本戶 多隸宮帳部族,其餘蕃漢戶丁分隸者,皆不與焉。 太祖建皇都于臨潢府。太宗定晉,晉王石敬塘來獻 十《六城》。乃定四京,改皇都為「上京。」有丁一十六萬七 千二百。

臨潢府:臨潢縣丁七千。長泰縣丁八千。保和縣丁六 千。定霸縣丁六千。宣化縣丁四千。潞縣丁六千。易俗 縣丁一千五百。遷遼縣丁一千五百。

祖州:「長霸縣丁四千。咸寧縣丁二千。《越王城》丁二千。 懷州扶餘縣丁三千。顯理縣丁二千。」

慶州「元寧縣丁一萬二千。」

泰州「興國縣丁一千四百。」

長春州「長春縣丁四千。」

烏州「愛民縣丁二千。」

永州:長寧縣丁九千。義豐縣丁三千。慈仁縣丁八百。 儀坤州廣義縣丁五千。

龍化州「龍化縣丁二千。」

降聖州永安縣丁一千五百。

饒州,長樂縣丁八千。臨河縣丁二千。安民縣丁二千。 頭下徽州丁二萬,成州丁八千,懿州丁八千,渭州丁 二千,原州丁一千,壕州丁一萬二千,福州丁五百,橫 州丁四百,鳳州丁一千,遂州丁一千,豐州丁一千,順 州丁二千,閭州丁二千,松山州丁一千,豫州丁一千, 寧州丁六百。

東京本渤海,以其地建南京、遼陽府,統縣六,轄軍、府、 州、城二十六,有丁四萬一千四百。天顯十三年,太宗 改為東京。

遼陽府:「遼陽縣丁三千。仙鄉縣丁三千。鶴野縣丁二 千四百。析木縣丁二千。紫蒙縣丁二千。興遼縣丁二 千。」

開州:「開遠縣丁二千。」鹽州丁五百。穆州丁五百。賀州 丁五百。

定州「定東縣丁一千六百。」

保州,「來遠縣丁二千。辰州丁四千。盧州丁五百。鐵州 丁二千。興州丁三千。湯州丁七百。崇州丁一千。海州 丁三千。耀州丁一千二百。嬪州丁七百。淥州丁四千。 桓州丁一千。豐州丁五百。正州丁七百。慕州丁三百南京析津府統縣十,轄軍、府、州城九,有丁五十六萬 六千。

析津府:析津縣丁四萬。宛平縣丁四萬四千。昌平縣 丁一萬四千。良鄉縣丁一萬四千。潞縣丁一萬一千。 安次縣丁二萬四千。武清縣丁二萬。永清縣丁一萬。 香河縣丁一萬四千。玉河縣丁二千。漷陰縣丁一萬。 順州懷柔縣丁一萬。

檀州:密雲縣丁一萬。行唐縣丁六千。范陽縣丁二萬。 固安縣丁二萬。新城縣丁二萬。歸義縣丁八萬。 易州:易縣丁五萬。淶水縣丁五萬四千。容城縣丁一 萬。

薊州:漁陽縣丁八千。三河縣丁六千。玉田縣丁六千。 平州:盧龍縣丁一萬四千。安喜縣丁一萬。望都縣丁 六千。

灤州:「義豐縣丁八千。馬城縣丁六千。石城縣丁六千。」 營州:廣寧縣丁六千。

景州「遵化縣丁六千。」

西京大同府,統縣七,轄軍、府、州、城十七,有丁三十二 萬二千七百。

大同府:大同縣丁二萬。雲中縣丁二萬。天域縣丁一 萬。長青縣丁八千。奉義縣丁六千。懷仁縣丁六千。懷 安縣丁六千。

弘州:「永寧縣丁二萬。《順聖縣》丁六千。」

德州「宣德縣丁六千。」

豐州:富民縣丁二千四百。振武縣鄉兵三百。

奉聖州:永興縣丁一萬六千。礬山縣丁六千。龍門縣 丁八千。望雲縣丁二千。

歸化州「文德縣丁二萬。」

可汗州:「懷來縣丁六千。」

儒州「縉山縣丁一萬。」

蔚州:「靈仙縣丁四萬。定安縣丁二萬。飛狐縣丁一萬。 靈丘縣丁六千。廣陵縣丁六千。」

應州:金城縣丁一萬六千。渾源縣丁一萬。河陰縣丁 六千。

朔州:鄯陽縣丁八千。寧遠縣丁四千,馬邑縣丁六千。 金肅軍防秋兵一千。

武州:「神武縣丁一萬。」

河清軍防秋兵一千。

聖宗統和二十三年,城七金山,建大定府,號中京,統 縣九,轄軍、府、州、城二十三。草創未定,丁籍莫考,可見 者一縣。

高州:「三韓縣丁一萬。」

大約《五京民丁》,可見者一百一十萬七千三百為鄉 兵。

遼屬國可紀者五十有九,朝貢無常,有事則遣使徵 兵,「或下詔專征,不從者討之。」助軍眾寡,各從其便,無 常額。又有鐵不得國者。興宗重熙十七年,乞以兵助 攻夏國,詔不許。

吐谷渾    、鐵驪     、靺鞨。

兀惹     《黑車子》室韋  西奚。

東部奚    、烏馬山奚   、斜離底突厥     、党項     小蕃。

沙陀     阻卜     《烏古》。

率昆那    、胡母,思《山蕃  》《波斯》。

大食     《甘州》、回鶻   、《新羅》。

烏孫     燉煌     賃烈。

「要里     《回鶻     》」 轄戛斯《吐蕃     》《黃室韋    》《小黃室韋》、大黃《室韋   》、阿薩蘭《回鶻  》于闐。

師子     北女直    河西党項,南京女直   沙州,燉煌   ,曷蘇館沙州,回鶻   ,查只底    ,蒲盧、毛朵、蒲奴里    ,大蕃     ,高昌。

《回拔     》頗里     達里底拔思母    敵烈     《粘八葛》《梅里急    》《耶都》刮    鼻骨《德和州》《回鶻   》斡朗改    《高麗》。

西夏     、女直。

遼之為國,鄰于梁、唐、晉、漢、周。宋、晉以恩故,始則父子 一家,終則寇讎相攻,梁、唐、周隱然一敵國。宋惟太宗 征北漢、遼不能捄,餘多敗衄,縱得亦不償失,良由石 晉獻土中國,失五關之故然也。高麗小邦,屢喪遼兵, 非以險阻足恃故歟西夏彈丸之地,南敗宋,東抗遼, 雖西北士馬雄勁,元昊諒祚智勇過人,能使党項、阻 卜,掣肘大國,蓋襟山帶河,有以助其勢耳。雖然,宋久 失地利,而《舊志》言兵唯以敵宋為務,踰三關聚議北 京,猶不敢輕進。豈不以大河在前,三鎮在後,臨事好 謀之審,不容不然歟?二帳、十二宮、一府、五京,有兵一 百六十四萬二千八百,宮下大首領諸部族,中京、頭 下等州屬國之眾,皆不與焉。不輕用之,所以長世 邊境戍兵。又得高麗、《大遼事跡》,載東境戍兵,以備高麗、女直等國,見其守國規模,布置簡要,舉一可知三 邊矣。

東京至鴨淥西北峰為界。黃龍府正兵五千。《咸州》正 兵一千。

東京,沿女直界至鴨淥江軍堡凡七十,各守軍二十 人,計正兵一千四百。

來遠城「宣義軍」營八:「太子營正兵三百,大營正兵六 百,《蒲州》營正兵二百,新營正兵五百,《加陀》營正兵三 百,《王海》城正兵三百,《柳白》營正兵四百,《沃野》營正兵 一千。」

神虎軍城正兵一萬。大康十年置。

石一府一、州二城七十堡八營正兵二萬二千

太祖元年選諸部豪傑二千餘人置腹心部又制金魚符以遣發兵將

[编辑]

按《遼史太祖本紀》,不載。按《耶律曷魯列傳》:「太祖即 皇帝位,命曷魯總軍國事,時制度未講,國用未充,扈 從未備,而諸弟剌葛等往往覬非望。太祖宮行營始 置腹心部,選諸部豪健二千餘充之,以曷魯及蕭敵 魯總焉。」按《儀衛志》:「太祖受命,以金魚符七枚,黃金 鑄,長六寸,各有字號,每魚左右判合之。有事以左半 先授」守將,使者執右半,大小、長短、字號合同。然後發 兵。事訖,歸于內府。

神冊元年冬十二月收山北八軍

[编辑]

按《遼史太祖本紀》云云。

神冊五年,以宋瑤降,卒為「應天軍。」

按《遼史太祖本紀》:「五年冬十月辛未,攻天德。癸酉,節 度使宋瑤降,賜弓矢、鞍馬、旗鼓,更其軍曰應天。」

天贊元年遣鷹軍擊西南諸部

[编辑]

按《遼史太祖本紀》,「元年夏六月,遣鷹軍擊西南諸部。」 按《耶律覿烈傳》,天贊初,析迭剌部為北南院羅夷 离堇。

太宗天顯九年十一月癸卯洼只城降括所俘丁壯籍于軍

[编辑]

按《遼史太宗本紀》云云。

太宗 年,置「皮室軍。」

按《遼史太宗本紀》。不載按《百官志》。「太宗選天下精 甲三十萬。為皮室軍。」

會同元年以高模翰兼總左右鐵鷂子軍

[编辑]

按《遼史太宗本紀》,不載。按《高模翰傳》,「晉叛盟,出師 南伐,模翰為統軍副使,與僧遏前驅,㧞赤城,破德、貝 諸寨。是冬,兼總左右鐵鷂子軍,下關南城邑數十。」

聖宗統和六年以宋降軍為歸聖軍

[编辑]

按《遼史聖宗本紀》,「六年冬十月庚午,以宋降軍分置 七指揮,號歸聖軍。」按《百官志》:「統和六年,以宋降軍 置七指揮,置左右廂,凡四十二員。」

統和八年。秋七月庚辰。改南京「熊軍」為「神軍。」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統和九年,置「宣力軍」、建威寇等三城屯戍卒。

按《遼史聖宗本紀》:「九年春正月,選宋降卒五百,置為 宣力軍。二月,建威寇振化、來遠三城,屯戍卒。」

統和十二年。夏六月。詔龍鳳兩軍。老疾者代之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統和十三年。秋七月。詔蔚朔等州龍衛威勝軍更戍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興宗重熙四年詔蕭韓家奴條奏邊防

[编辑]

按《遼史興宗本紀》,不載。按《蕭韓家奴傳》:重熙四年, 詔天下言治道之要,韓家奴對曰:「臣伏見比年以來, 高麗未賓,阻卜猶強,戰守之備,誠不容已。乃者選富 民防邊,自備糧糗,道路修阻,動淹歲月,比至屯所,費 已過半,隻牛單轂,鮮有還者。其無丁之家,倍直傭僦, 人憚其勞,半途亡竄。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給。求假千 人,則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償者。或逋役不 歸,在軍物故,則復補以少壯。其鴨淥江之東,戍役大 率如此。況渤海、女直、高麗,合從連衡,不時征討,富者 從軍,貧者偵候,加之水旱,菽粟不登,民以日困,蓋勢 使之然也。方今最重之役,無過西戍。如無西戍,雖遇 凶年,困弊不至於此。若能徙西戍稍近,則往來不勞, 民無深患。議者謂徙之非便,一則損威名,二則召侵 侮,三則棄耕牧之地。」臣謂不然,阻卜諸部,自來有之。 曩時北至臚胊河,南至邊境,人多散居,無所統壹,惟 往來抄掠。及太祖西征,至於流沙,阻卜望風悉降。西 域諸國皆願入貢,因遷種落,內置三部,以益吾國。不 營城邑,不置戍兵,阻卜累世,不敢為寇。統和閒,皇太 妃出師西域,拓土既遠,降附亦眾。自後一部或叛,鄰 部討之,使同力相制,正得馭遠人之道。及城可敦,開 境數千里,西北之民,徭役日增,生業日殫,警急既不 能救,叛服亦復不恆,空有廣地之名,而無得地之實。 若貪土不已,漸至虛耗,其患有不勝言者。況邊情不 可深信,「亦不可頓絕,得不為益,捨不為損。國家大敵, 惟在南方,今雖連和,難保他日。若南方有變,屯戍遼 邈,卒難赴援。我進則敵退,我還則敵來,不可不慮也方今太平已久,正可恩結諸部,釋罪而歸地,內徙戍 兵以增堡障,外明約束以正疆界。每部各置酋長,歲 修職貢,叛則討之,服則撫之,諸部既安,必不」生釁。如 是則臣雖不能保其久而無變,知其必不深入侵掠 也。或云「棄地則損威」,殊不知殫費竭財,以貪無用之 地,使彼小部抗衡大國,萬一有敗,損威豈淺。或又云, 「沃壤不可遽棄。」臣以為土雖沃,民不能久居,一旦敵 來,則不免內徙,豈可指為吾土而惜之。夫帑廩雖隨 部而有,此特周急部民,一偏「之惠,不能均濟天下。如 欲均濟天下,則當知民困之由而窒其隙,節盤遊,簡 驛傳,薄賦斂,戒奢侈,期以數年,則困者可蘇,貧者可 富矣。蓋民者國之本,兵者國之衛,兵不調則曠軍役, 調之則損國本。且諸部皆有補役之法,昔補役始行, 居者行者類皆富實,故累世從戍,易為更代。近歲邊 虞數起,民多匱乏,既不任役事,隨補隨缺。苟無上戶, 則中戶當之,曠日彌年,其窮益其所以取代為艱也。 非惟補役如此,在邊戍兵亦然。譬如一抔之土,豈能 填尋丈之壑?欲為長久之便,莫若使遠戍疲兵還於 故鄉,薄其徭役,使人人給足,則補役之道可以復故 也。」臣又聞「自昔有國家者,不能無盜。比年以來,群」黎 凋弊,利於剽竊,良民往往化為凶暴,甚者殺人無忌, 至有亡命山澤,基亂首禍。所謂民以困窮,皆為盜賊 者,誠如聖慮。今欲芟夷本根,願陛下輕徭省役,使民 務農,衣食既足,安習教化而重犯法,則民趨禮義,刑 罰罕用矣。臣聞唐太宗問群臣治盜之方,皆曰「『嚴刑 峻法』。太宗笑曰:『寇盜所以滋者,由賦斂無度,民不聊 生。今朕內省嗜欲,外罷遊幸,使海內安靜,則寇盜自 止。由此觀之,寇盜多寡,皆由衣食豐儉,徭役重輕耳。 今宜徙可敦城於近地,與西南副都部署烏古敵烈 隗、烏古等部聲援相接;罷黑嶺二軍,并開、保州,皆隸 東京,益東北戍軍及南京總管兵,增修壁壘,候尉相 望,繕完樓櫓,浚治城隍,以為邊防。此方今之急務也, 願陛下裁之』。」

重熙十五年夏四月,罷「遙輦帳戍軍。」秋七月,籍諸路 軍。

按《遼史興宗本紀》云云。

重熙二十年冬十月己卯朔,括諸道軍籍。

按《遼史興宗本紀》云云。

道宗清寧二年夏六月戊午命有司籍軍補邊戍

[编辑]

按《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清寧四年春三月戊寅,「募天德、鎮武、東勝等處勇捷 者,籍為軍。」

按《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咸雍四年春二月甲辰朔詔元帥府募軍

[编辑]

按《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大安九年冬十月壬子遣使籍諸路兵

[编辑]

按《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天祚帝天慶五年以阿不等分統諸軍

[编辑]

按《遼史天祚帝本紀》:「五年七月,都統斡里朵等與女 直戰於白馬濼,敗績。八月丙寅,以圍場使阿不為中 軍都統,耶律張家奴為都監,率蕃漢兵十萬,蕭奉先 充御營都統,諸行營都部署耶律章奴為副,以精兵 二萬為先鋒,餘分五部為正軍,貴族子弟千人為硬 軍,扈從百司為護衛軍,北出駱駝口。以都點檢蕭胡」 睹姑為都統,樞密直學士柴誼為副將,率漢步騎三 萬,南出寧江州,自長春州分道而進。

天慶六年六月乙丑,籍「諸路兵有雜畜十頭以上者, 皆從軍。」

按《遼史天祚帝本紀》云云。

天慶七年九月,置「怨軍」八營。

按《遼史天祚帝本紀》,「七年九月,上自燕至陰涼河,置 怨軍八營,募自宜州者曰前宜、後宜,自錦州者曰前 錦、後錦,自乾自顯者曰乾曰顯。又有乾顯大營、巖州 營,凡二萬八千餘人,屯衛州蒺藜山。冬十二月癸酉, 遣夷离畢查剌與大公鼎諸路募兵。」

按,《續文獻通考》:「天慶七年八月,令都元帥秦晉王赴 沿邊,會四路兵馬防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