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第269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百六十九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
第二百六十九卷目錄
旌旗部彙考
詩經〈鄘風干旌 小雅出車 小雅六月 大雅韓奕〉
禮記〈曲禮 月令 明堂位〉
周禮〈地官 春官 夏官 考工記〉
儀禮〈大射儀〉
廣雅〈旌〉
釋名〈釋兵〉
古今注〈麾 旛〉
中華古今注〈旄旃〉
杜佑通典〈法制〉
萬花谷〈旗制〉
三禮圖〈太常圖說 旂圖說 旃圖說 物圖說 旟圖說 熊旗圖說 旐圖說
龍旃圖說 翿旌圖說〉
戎政典第二百六十九卷
旌旗部彙考
[编辑]《詩經》
[编辑]《鄘風干旄》
[编辑]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絲紕之,良馬四之。
〈傳〉《注》「旄於干首,大夫之旃也。紕,所以織組也。」〈箋〉《周禮》:「孤卿建旃,大夫建物首」,皆注旄焉。素絲者以為縷,以縫紕旌旗之旒縿,或以維持之。〈正義〉「謂之干旄」者,以注旄於干首,故《釋天》云:「注旄首曰旌。」李巡曰:「旄,牛尾著干首。」孫炎曰:「析五采羽。」注:「旄,上也。其下亦有旒縿。」郭璞曰:「載旄於竿頭,如今之幢,亦有旒也。」如是,則干之首有旄有羽也。故《周禮·序官》「夏采」注云:「夏采,夏翟,羽色。」《禹貢》徐州貢夏翟之羽,有虞氏以為綏。後世或無,故染鳥羽象而用之,謂之夏采。其職注云:「綏以旄牛尾為之,綴於幢上。」所謂注旄於干首者也。言大夫之旃者,以經言「干旄」,惟言干首有旄,不言旒縿,明此言干旄者,乃是大夫之旃也。《周禮》孤卿建旃,衛侯無孤,當是卿也。大夫者,總名,故《春秋》書諸侯之卿皆曰大夫是也。天子以下建旃旄者,干首皆注旄,獨以為卿之建旃者,以臣多好善,當據貴者為言,故知是卿旃也。〈朱注〉干旄以旄牛尾,注於旗干之首,而建之車後也。〈大全〉孔氏曰:「注旄干首,凡旗皆然。」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絲組之,良馬五之。
〈正義〉鳥隼曰旟,於《周禮》則州里之所建,若卿而得建旟者,《大司馬職》曰:「百官載旟。」注云:「百官,卿大夫也。載旟者,以其屬衛王也。凡旌旗有軍眾者,畫異物。」然則平常建旃,出軍則建旟。是卿有建旟之時,旟亦有旄,二章互文也。言旄則有旒縿,言旟則亦有旄矣。〈朱注〉《旟》,州里所建鳥隼之旗也。上設旌旄,其下繫斿,斿下屬縿,皆畫鳥隼也。〈大全〉縿音衫,旗之體也。《考工記》曰:「鳥旟七斿,以象鶉火。」蓋畫朱鳥及隼於斿縿之上也。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絲祝之,良馬「六之。」
〈正義〉析羽為旌,於《周禮》則遊車之所載,卿而得建旌者,《鄉射記》注云:「旌,總名也。」《爾雅》云:「注旄首曰旌。」則干旄、干旌一也。既設旒縿,有旃旟之稱;未設旒縿,空有析羽,謂之旌。卿建旌者,設旒縿而載之,遊車則空載析羽,無旒縿也。〈朱注〉「析羽為旌」,蓋析翟羽設於旗干之首也。祝屬也。
《小雅出車》
[编辑]設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斾斾?
〈朱注〉設,陳也。龜蛇曰旐。建,立也。旄注:旄於旗干之首也。鳥隼曰旟,鳥隼龜蛇,《曲禮》所謂「前朱雀而後元武」也。楊氏曰:「行師之法,四方之星,各隨其方,以為左右前後,進退有度,各司其局,則士無失伍離次矣。」〈大全〉《周禮圖注》曰:《考工記》云:「鳥隼七斿,以象鶉火。畫朱雀與隼,以示勇捷。」沈氏曰:「朱雀莫知何物,但謂鳥而朱者。然天文家朱雀乃取象於鶉,如鶉首、鶉尾、鶉火是也。」朱子曰:元武,謂龜蛇也。位在北方,故曰元;身有鱗甲,故曰武。《禮記·曲禮》曰:「前朱雀而後元武,左青龍而右白虎。」鄭氏曰:「以此四獸為軍陳,象天也。」
旂旐央央。
〈朱注〉交龍為旂,此所謂「左青龍」也。
《小雅六月》
[编辑]《織文鳥章》,「白斾央央。」
〈傳〉《鳥章》錯革,鳥為章也。白斾,繼旐者也。央央,鮮明貌。〈箋〉《織,幑》,織也。《鳥章》,鳥隼之文章,將帥以下衣皆著焉。〈正義〉《釋天》云:「錯革鳥曰旟。」孫炎曰:「錯,置也。革,急也。畫急疾之鳥於縿也。」鄭志答張逸亦云:「畫急疾之鳥隼」是也,故箋云「鳥隼之文章。」正知「隼」者,以《司常》云「鳥隼為旟。」《釋天》云:「繼旐曰斾。」故云「白茷繼旐
者也。茷與斾古今字也。故定四年《左傳》曰「蒨茷、旃旌」,亦斾也。以其繼旐垂之,因以為狀,故曰「胡不斾斾。」此旟而言旐者,散則通名。箋言「幑幟」者,以其在軍為幑號之幟。《史記》《漢書》皆謂之旗幟。幟與「織」字雖異,音實同也。傳云「革鳥」,為解不明,故云「鳥隼之文章,將帥以下,衣皆著焉」,謂此織文鳥章,白茷央央也。以絳為縿,「畫為鳥隼。又絳為旒,書名於末,以為幑織。」知者:《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屬。」注云:「物名者,所畫異物則異名也。屬謂幑織也。《大傳》謂之幑號。今城門僕射所被,及亭長著絳衣,皆其舊象也。」又曰:「皆畫其象焉。官府各象其事,州里各象其名,家各象其號。」注云:「事名、號織,所以顯別眾官。樹之於位,朝者各」就焉。《覲禮》曰:「公侯伯子男皆就其旂而立。」此其類也。〈朱注:〉「織幟」,字同《鳥章》,鳥隼之章也。白斾,繼旐者也。央央,鮮明貌。〈大全〉東萊呂氏曰:「日月為常,交龍為旂之類,皆幟之文也。鳥隼特其一耳。」曹氏曰:「白帛也。白斾以絳帛為斾,以帛續旐末,為燕尾,戰則斾之。」
《大雅韓奕》
[编辑]王錫韓侯,《淑旂》《綏章》。
〈朱注〉淑,善也。《交龍》曰旂。綏章,染鳥羽,或旄牛尾為之,注於旂竿之首,為表章者也。〈大全〉孔氏曰:《夏采》注云:「徐州貢夏翟之羽」,有虞以為綏。後世或無染鳥羽,或旄牛尾為之,綴於幢上。然則綏者即交龍旂竿所建,與旂共一竿,為貴賤之表章,故曰「綏章。」
《禮記》
[编辑]《曲禮》
[编辑]武車綏旌,德車結旌。
〈陳注〉武車,革路也。取其建戈刃,即云「兵車。」取其威猛,即云「武車」也。旌,車上旌旛也。尚威武,故舒散若垂綏然。玉金象木,四路不用兵,故曰「德車。」德美在內,不尚赫奕,故纏結其旌於竿也。
前有水,則載青旌。
〈陳注〉王行宜警備,故前有變異,則舉類示之。「青旌」者,青雀也,是水鳥。
前有塵埃,則載鳴鳶。
〈陳注〉《鳶》,鴟也。鴟鳴則風生,風生則塵埃起。
前有車騎,則載飛鴻。
〈陳注〉鴻鴈也。鴈飛有行列,與車騎相似。
《前有士師》,則載虎皮。
〈陳注〉「《虎》威猛」,亦士師之象。士師非所當警備者,而亦舉類以示眾,或者禁止暴橫之意歟。
前有摯獸,則載貔貅。
〈陳注〉摯獸虎狼之屬,貔貅亦有威猛,舉此使眾知為備,但不知為載其皮、為畫其形耳。
《行》「前朱鳥而後元武,左青龍而右白虎。招搖在上,急 繕其怒。」
〈陳注〉行,軍旅之出也。朱鳥、元武、青龍、白虎,四方宿名也。以為旗章,其旒數皆放之。龍旗則九旒,雀則七旒,虎則六旒,龜蛇則四旒也。招搖,北斗七星也,居四方宿之中,軍行法之作此,舉之於上,以指正四方,使戎陣整肅也。舊讀繕為「勁」,今從呂氏說,讀如字。其怒,士卒之怒也。呂氏曰:「急迫之也。」繕,言作而致其怒。先儒以繕為「勁」,不必改也。
「《進退有度》,左右有局」,各司其局。
〈陳注〉疏曰:進退有度者,《牧誓》云:「不愆於六步七步,乃止齊焉,四伐五伐,乃止齊焉。」一擊一刺為一伐,少者四伐,多者五伐,又當止而齊,正行列也。「左右有局」者,局,部分也。軍之左右,各有部分,不相濫也。各司其局者,軍行須監領也。
《月令》
[编辑]孟春之月,天子載青旂。 孟夏之月,天子載赤旂。 季夏之月中央土,天子載黃旂。 孟秋之月,天子載 白旂。 孟冬之月,天子載元旂。
《明堂位》
[编辑]成王以周公為有勳勞於天下,是以封周公於曲阜, 地方七百里,革車千乘,命魯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 之禮樂。是以魯君孟春乘大路,載弧韣,旂十有二旒, 日月之章,祀帝於郊,配以后稷,天子之禮也。
〈正義〉弧以竹為之,其形為弓,以張縿之幅,故《考工記》「弧旌枉矢」,以象弧也。此弓之衣謂之韣。天子之旌旗,畫日月。《周禮》「日月為常,王建大常。」
有虞氏之旂,夏后氏之綏,殷之大白,周之大赤。
〈陳注〉四者,旌旗之屬。《周禮》「交龍為旂」,綏讀為緌。以旄牛尾,注於杜首而垂之者也。大白,白色旗也。大赤,赤色旗也。鄭云:「當言有虞氏之緌,夏后氏之旂。」謂虞質於夏,惟緌而已,至夏世乃有旂之制也。
《周禮》
[编辑]《地官》
[编辑]《大司徒》「大軍旅、大田役,以旗致萬民,而治其徒庶之 政令
〈訂義〉賈氏曰:「凡軍旅田獵,所用民徒,先起六鄉之眾。」
鄭康成曰:「旗畫熊虎者也。徵眾刻日,樹旗期民。」
於其下 ,鄭鍔曰:「余考周家之制,熊虎為旗。大閱之時師都載之;治兵之時軍吏載之。蓋眾之所在,以威為先也。大司徒於大軍旅田役則用旗以致萬民,既以為號令,且以示威也。」
鄉師之職,「凡四時之田,前期出田灋於州里,簡其鼓 鐸、旗物、兵器,修其卒伍。」
王昭禹曰:「鼓鐸以聲眾,旗物以麾眾,兵器以勝敵。簡則閱而選之也。」
及期,以《司徒》之大旗致眾庶,而陳之以旗物。辨鄉邑, 而治其政令刑禁。巡其前後之屯,而戮其犯命者,斷 其爭禽之訟。
黃氏曰:「鄉師致眾庶,各致其鄉之民也。將田,先閱於其鄉,而以司徒之旗致之,使知有所統也 。」 易氏曰:「『大旗』,鄭氏以為熊虎之旗,據《司常》所言。司徒,卿也。卿當建旃,必建旗者,蓋九旗之為用,有所將者有所畫,無所將者無所畫。通帛為旃則無所畫,熊虎為旗則有所畫。司徒雖卿,其於師田則為軍吏而有所將矣,所」 以建熊虎之旗而謂之大旗。下文「辨鄉邑之旗」 ,非司徒之旗也。鄉即六鄉也,邑即公邑之屬。鄉邑既聚,則旗之相類者眾矣。眾則揉雜而未易辨,故於大旗之外,各辨以鄉邑之名,或鄉邑各為之名,《司常》所謂「州里各象其名」 是也。
《遂人》「若起野役,則令各帥其所治之民而至。」
以遂之大旗致之。其不用命者誅之。
鄭康成曰:「遂之大旗熊虎 。」 賈氏曰:「《遂人》雖是大夫,合用鳥隼之旟致眾,今遂人掌眾,與大司徒同,故得用熊虎為旗 。」 王氏曰:「鄉師致民以司徒之大旗,《遂人》所謂大旗,亦司徒之大旗,於是建焉。」 於遂言遂之大旗,則鄉可知;於鄉言司徒之大旗,則遂亦可知。
《春官》
[编辑]《司常》,「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 四十人。」
鄭康成曰:「司常主王旌旗 。」 鄭鍔曰:「九旗之名不同,大常,九旗之一耳。不名官曰司旗,獨以常名,何也?旗可以謂之旂,亦可以謂之常。《郊特牲》曰:『旂十有二旒,龍章而設日月』。《明堂位》曰:『旂十有二旒,日月之章』。」 此指大常而言也,而謂之旂,豈非旗可以謂之旂乎?《樂記》曰:「龍旂九旒,天子之旌也。」 先儒皆言「天子之旌曳地」 ,此亦指大常而言也,而謂之旌,豈非旗亦可以謂之旌乎?《覲禮》曰:「公侯伯子男各就其旗而立。」 《月令》曰:「春載青旂,夏載赤旂,秋載白旂,冬載元旂。」 春之青者宜曰旂,夏之赤者宜曰旟,秋之白者宜曰旗,冬之元者宜曰旐。不謂之旗,旟旐而謂之旂,豈非旗皆可以謂之旂乎?《行人》曰:「建常九斿,建常七斿」 ,建常,五斿旂則九斿,旟則七斿,旗則五斿。不謂之旂,旟旗而謂之常,豈非此亦可謂之常乎?掌九旗之官特名曰常,以行人質之意可知矣。昭禹謂「王載大常」 ,名官曰司常,謂取九旗之尊者名之爾。然不曰大常而曰司常,則知其非指大常言之也。
《掌九旗》之物名。
王氏曰:「旗之物,則通帛、雜帛之屬;旗之名,則旗常、旃物之屬。自常以下凡九物,而旗居其一,謂之九旗,猶公、侯、伯、子、男謂之諸侯也 。」 鄭鍔曰:「指旗上熊、虎、龜、蛇之類以為物。然通帛之旟,雜帛之物,二旗無異物。九旗之物,如戎馬一物、田馬一物之類,皆指色以言之。」
各有屬以待國事。
黃氏曰:「司常掌其物,名其旗,各屬於其官府、師、都州里而藏之,有國事則出而張之,不待給歲時,共其更旌而已。鄭謂『屬徽識』」 ,非。王亦為徽識乎?
日月為常,交龍為旂,通帛為旃,雜帛為物,熊虎為旗, 鳥隼為旟,龜蛇為旐,全羽為旞,析羽為旌。
胡伸曰:「大常,王之旗也。周以日月為常,日往月來,未嘗以止,惟其無常,可以為常者道也。物者事也。王所事者道,事所事者事,故王所建曰常,事所建曰物也 。」 方氏曰:「《司常》言設日月者無龍章,設龍章者無日月,《特牲》言龍章而設日月,乃與《周禮》不同,此雜記前代之禮 。」 鄭鍔曰:「九旗各畫物,因物以立名,胡為日月、熊」 、虎鳥隼龜蛇皆取二物,交龍則取一物,而通雜帛又皆不取一物耶?嘗讀鄒陽之《疏》,觀「交龍驤首」 之言,竊以為交者蛟也,若謂畫龍一升一降,則交龍驤首之言非矣。以龜蛇鳥隼例而推之,交龍宜作蛟龍,亦是二物也。通用帛,全用帛,析其羽,全其羽,皆不二物,又無取於畫也。不用畫,則因物以明義而已 。鄭康成曰:「通帛謂周大赤,從周正色無飾 。」 鄭鍔曰:「以帛相雜者名曰物。」 《易》曰:「物相雜故曰文,唯雜眾色,故文物為可觀。」
鄭謂:「以帛素飾其側,白者,殷之正色也。」 徒取殷白色以為言,一色之白,何足謂之物?而彼謂之白素飾側者,蓋有疑於用絳之說,亦失之矣 。項氏曰:「通帛以象明辨而守正也。雜帛以象事物之為雜也 。」 又曰:「熊虎,西方之獸,熊毅猛。」 師都,謂鄉遂大夫,統眾而為軍將者也。以其在國都而成師焉。鳥隼,南方之物,剽銳而「能擊。州里,則六鄉之群吏所建也。龜蛇,北方之物,龜智而蛇果。縣鄙,則六遂之群吏所建也,以其同居,故謂之里;以其在國之鄙,故謂之鄙 。」 鄭康成曰:「鳥隼象其勇捷也,龜蛇象其捍難避害也 。」 李嘉會曰:「此三物,師、都、鄉、遂之官所建,以藩屏捍衛於王 。」 《易氏》曰:「王之視朝,無非道焉。道貴乎渾全,故以五」 采全羽飾之。王之斿田,無非事焉。事貴乎辨析,故以五采析羽飾之。鄭康成曰:「全羽析羽皆五采,繫之於旞旐之上,所謂注旄於干首也。」
及國之大閱,贊司馬頒旗物。
鄭康成曰:「仲冬教大閱,司馬主其禮 。」 王昭禹曰:「辨旗物之用,正掌於治兵之官,而司常無所用贊。至於大閱,其事繁矣。辨鼓鐸之用則如振旅,辨號名之用則如茇舍,辨旗物之用則如治兵,故司常贊司馬以頒之。」
《王建大常》,諸侯建旂。
鄭康成曰:「王畫日月,象天明也。諸侯畫交龍,一象其升朝,一象其下復也。」
孤卿建旃,大夫士建物,師都建旗,州里建旟,縣鄙建 旐。
黃氏曰:「孤四命,卿六命。言孤卿,自中大夫以上皆建旃 。」 王氏曰:「師都則孤卿也。於其事上,謂之孤卿;於其涖眾,謂之師都;於其涖軍,又謂之軍吏。」 鄭康成曰:「孤卿不畫,言奉王之政教而已。大夫、士雜帛,言以先王正道佐職也。師都,六鄉、六遂大夫也,謂之師都。都,民所聚也。畫熊虎者,鄉、遂出軍賦,象其守猛,莫敢犯也。」 州、里、縣、鄙、鄉遂之官,互約言之 。鄭鍔曰:「軍旅之中所以一人之目者,旗物也。春官之司常與夏官之大司馬,或頒之,或辨之,職雖不同,所以一軍旅之目,則一而已。然王與諸侯或建或載,不出乎大常與旂。至於旃,則孤卿建之矣;師都又載之物,則大夫士建之矣;鄉遂又載之旗,則師都建之矣;軍吏又載之;《旟》則州里建之矣,百官又載之;《旐》則縣鄙建之矣,郊野又載之,變易不常,何以一人之目邪?」 余以為司常所頒者,冬之大閱也;司馬所辨者,秋之治兵也。秋冬所教各不同,則旗物所用宜不一。蓋兵事多變,應變不一,則教之之術不可以不多變。故秋而治兵,用旗物,則異乎冬;冬而大閱,用旗物則異乎秋。使民於秋已知其一,於冬又知其一。秋冬所用各不同,而民之所習亦不一。有旗物建於上,有徽識被於身。旗物不同,則徽識不同。仰視其旗,俯觀其徽,雖百戰而不亂,奚患其不知所從乎?
道車載旞,斿車載旌。
賈氏曰:「道車,巾車,象路也。以朝,朝所以行道,故以象路為道車,但在朝則建大赤,今以朝夕燕出入則建旞也。斿車,巾車木路以田,是斿樂之所,故以斿車為木路,但正田獵建大麾」 ,今小小田獵及巡行縣鄙,則建旌也。
皆畫其象焉。「官府」各象其事,州里各象其名,家各象 其號。
賈氏曰:上言旌旗之大,此言其細者 。鄭鍔曰:「或謂上言九旗皆有屬,此言『皆畫其象』,何邪?」 余以為象言徽識之象,徽識謂之屬,所以題別眾臣,使之知所繫屬而不散也。蓋畫象之說,皆謂交、龍、龜、蛇、鳥、隼、熊、虎,凡著於旗者皆有畫也。既畫於旗之上以為指麾,又畫於人之身以為徽識也。若夫官府各象其事,州里各象其名,家各象其號,形可畫也。事與名號,如之何其畫耶?官府州里與家,各畫其物之形,乃書其事與名號。若曰某某之事,某某之名,某某之號,杜子春云:「畫當為書。」 其說可取 。王昭禹曰:「官府則畫六官,象其所掌之事而書之。州里則畫州里之名,象其官名而書之。家則象其家邑之官,象其美稱之」 號而書之。事,以其所治言「名」 ,以其所命言「號」 ,以其名之美稱言。
凡祭祀,各建其旗。
項氏曰:「凡祭祀各建其旗,所以屬眾。王則建大常,諸侯助祭者,百官執事者各有之 。」 鄭鍔曰:「王祀天乘玉路,所建者大常,今言各建其旗,則四路皆從,明矣 。」 李嘉會曰:「以王推之,則諸侯建旂,孤卿建旃,大夫建物,皆可知矣。」
會同賓客亦如之,置旌門。
王氏曰:「會同賓客,各建其旗者,眾之所會,使各視旗而知所從焉 。」 鄭鍔曰:「賓客會同則乘金路,亦。」
各建其旗,言亦如祭祀之時,則革路、木路亦從明矣 。鄭鍔曰:「王為帷宮以暫止焉,則置旌為門,以表王之所在也。」
大喪共銘旌。
鄭康成曰:「銘旌,王則大常也。《士喪禮》曰:『為銘各以其物』。」
「建廞車之旌」,「及葬亦如之。」
賈氏曰:「在廟陳時,以廞旌建於遣車之上,及葬入壙亦建之。」
凡軍事,建旌旗,及致民置旗弊之。
賈氏曰:「當大司馬致眾之時,司常建之,此言為及致而設也 。」 王氏曰:「置者植之,弊者仆之 。」 鄭鍔曰:「軍旅之事,用旌旗以指麾,則掌建之。始焉置之以致民使來,終焉弊之以誅後至,皆司常所掌也。」
甸亦如之。
《鄭鍔》曰:「田獵無異軍旅,或置或弊,宜不異矣。」
凡射,共獲旌。
鄭康成曰:「獲旌,獲者所持旌 。」 賈氏曰:「謂若大射,服不氏唱獲所持之旌,三侯皆有獲旌也 。」 鄭鍔曰:「射必用獲,以旌明其中。」
歲時共更旌。
賈氏曰:「受官旌旗,用之者,歲之四時來換易,則司常取彼之舊與此之新。」
《夏官》
[编辑]《大司馬》「中春教振旅,司馬以旗致民,平列陳,如戰之 陳。」
鄭康成曰:「以旗者立旗,期民於其下 。」 賈氏曰:「熊虎之旗 。」 鄭鍔曰:「《司徒》於大軍旅、大田役,以旗致六鄉之民;《遂人》於起野役,以遂之大旗致六遂之民。民之目熟於熊虎之狀久矣,及是時鄉遂之官致之而來,司馬亦以旗致之,因民之所習熟者,使之易知耳 。」 王昭禹曰:「田獵所習,無非軍事,故平列陳,如戰之陳。平者,高」 下如一之謂。
《考工記》
[编辑]「《龍旂》九斿」,以象大火也。
賈氏曰:「車上皆建旌旗」 ,故因說旌旗之義 。趙氏曰:「畫交龍在上,故謂之龍旂。乃是橫畫,不是直畫,取其能升而能降。」 斿謂屬縿垂者也。蓋旗制中間畫象邊分裂成數條,如尾之狀,垂下,此即是斿。龍旂象大火者,蓋龍旂畫九路,垂九條。《大火》注謂蒼龍宿之心,其屬有尾、尾九星。《疏》云:「大火,東方之星,角、亢、氐、房、心、尾、箕」 是也。東方木色蒼,其七宿形如龍,故曰「蒼龍。」 以角、亢、氐、房、心、尾、箕次此言之,故曰「心。」 惟其尾有九星,其數與龍旂同,所以象之。
《鳥旟》,七斿,以象鶉火也。
趙氏曰:「鳥旟,是畫朱雀與隼在上,故謂之鳥旟。鳥旟取其勇捷象鶉火者,蓋鳥旟畫七路,垂七條。」 《注》謂「鶉火,朱鳥宿之柳,其屬有七星。」 《疏》云:「鶉火,南方之星。南方火色朱,其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是也。形如鶉鳥,故云朱鳥。其屬有星。星,七星也。《月令》云『旦七星中』是也。惟其星有七星,其數與鳥旟同,所以象之。」
「《熊旗》六斿」,以象伐也。
趙氏曰:「熊旗,是畫熊虎在上,取其猛,莫敢犯。」 象伐者。熊旗畫六路,垂六條,伐注謂伐屬白虎宿,與參連體而六星,《疏》云:「西方七宿為白虎金,其色白。伐與參六星為上下。」 是連體也。惟是星有六,與熊旗同數,所以象之。
「龜蛇四斿」,以象營室也。
趙氏曰:龜蛇,是畫龜蛇在上,故謂之龜蛇。龜蛇取其扞難避害象。營室者,蓋龜蛇畫四路,垂四條。營室注謂元武宿與東壁連體而四星。《疏》云:「北方宿有龜蛇體。元武,龜也。有甲,能禦捍,故曰武;水色黑,故曰元。」 營室是北方七宿之數。營室與東壁連體而四星,其數與龜蛇同,所以象之。
「弧旌枉矢」,以象弧也。
鄭鍔曰:「弧旌者,弧弓也。旌旗有弓,所以張縿幅,故謂之弧旌,於張縿之弓上畫為枉矢之形,故謂之枉矢,用此以象天之弧星。天有弧星有枉矢,枉矢狀如流星,蛇行有毛目,天有是星,星有是矢,矢所以射為凶慝者也。王者之車所建四旗之上皆設弧旌,枉矢亦以象天之弧與枉矢焉,明天下之有凶慝者必射之 。」 《李嘉會》曰:「以妖星加於旌旗之上者,因常而思其變也。」
《儀禮》
[编辑]《大射儀》
[编辑]旌「各以其物。」
〈註〉旌,總名也,雜帛為物,大夫士之所建也。言「各」者,《鄉射》或於庠,或於榭。
無物則以白羽與朱羽糅。杠長三仞,以《鴻脰》韜,上二 尋
〈註〉「無物」者,謂小國之州長也。其卿大夫一命,其州長士不命,不命者無物。此翿旌也,翿亦所以進退眾者。糅者,雜也。杠,撞也。七尺曰仞,鴻鳥之長脰者也。八尺曰尋。今文糅為縮,韜為翿。〈疏〉釋曰:云「無物者,謂小國之州長也」者,按《典命》,子男之卿再命,大夫一命,士不命,大夫一命,得建物,士不命,則無物,是以不得與上各以其物同別為此旌。云「此翿旌也」者,據下文士鹿中翿旌也。
《廣雅》
[编辑]《旌》
[编辑]天子之旌高九仞,諸侯七仞,大夫五仞,士三仞。《則禮 含文嘉》曰:「天子之旗,九仞,十二旒曳地;諸侯七仞,九 旒齊軫;卿大夫五仞,七旒齊較;士三仞,五旒齊肩。」是 也。
《釋名》
[编辑]《釋兵》
[编辑]九旗之名,日月為常。畫日月於其端,天子所建,言「常 明」也。
「交龍為旂」,旂,倚也,畫作兩龍相依倚也。通以赤色為 之,無文采,諸侯所建也。通帛為旃,旃,戰也。戰戰恭己 而已也。三孤所建,象無事也。「熊虎為旗」,將軍所建,象 其猛如虎,與眾期其下也。
「鳥隼為旟。」旟,譽也。軍吏所建,急疾趨事,則有稱譽也。 雜帛為斾,以雜色綴其邊,為翅尾也。將帥所建,象物 雜也。
「龜蛇為旐。」旐,兆也。龜知氣兆之吉凶。建之於後,察度 事宜之形兆也。
《全羽》為?猶,滑也,順滑之貌也。 「析羽為旌」,旌,精也,有精光也。
「《緌》,有虞氏之旌也。」注:「旄,竿首,其形橤橤然也。」
《綏》,夏后氏之旌也,其形衰衰也。
《白斾》,殷旌也。以帛繼旐求也。 翿,陶也,其貌陶陶,下垂也。
幢,童也。其貌童童也。
旛,幡也。其貌幡幡也。
《古今注》
[编辑]《麾》
[编辑]麾,所以指麾,武王「右執白旄以麾」是也。乘輿以黃,諸 公以朱,刺史、二千石以纁。
《旛》
[编辑]信幡,古之徽號也。所以題表官號以為符信,故謂為 信幡也。乘輿則畫為白虎,取其義而有威信之德也。 魏朝有青龍幡、朱鳥幡、元武幡、白虎幡、黃龍幡五,而 以詔四方:東方郡國以青龍幡,南方郡國以朱鳥幡, 西方郡國以白虎幡,北方郡國以元武幡,朝廷畿內 以黃龍幡,亦以騏驎幡。高貴鄉公討晉文王,自秉黃 龍幡以麾是也。今晉朝唯用白虎幡,信幡用《鳥書》,取 其飛騰輕疾也。一曰,以鴻鴈燕鳦者,去來之信也。
《中華古今注》
[编辑]《旄旃》
[编辑]旌者,旌也,旌表賢人之德。旃者,善也,以彰善人之德。 旌類旗之象,旃類白旄之制。《書》云:「旌別淑慝。」
《杜佑通典》
[编辑]《法制》
[编辑]《大唐衛公李靖兵法》曰:「諸軍將伍旗,各准方色:赤,南 方火,白,西方金,皁,北方水,碧,東方木,黃,中央土。土既 不動,用為四旗之主。而大將行動,持此黃旗於前立。 如東西南北有賊,各隨方色舉旗,當方面兵急須裝 束,旗向前亞,方面兵急須進。旗正豎即往,臥即迴。審 細看大將軍所舉之旗,須依節度。諸每隊給一旗,行 則引隊,住則立於隊前。其大總管及副總管則立十 旗以上,子總管則立四旗以上,行則引前,住則立於 帳側。」統頭亦別給異色旗,擬臨陳之時,則辨其進退。 駐隊等旗,別樣別造,令引輜重,各令本軍營隊識認 其旗。如兵數較多,軍營復眾,若以異色認旗,遠看難 辨,即每營各別畫禽獸,自為標記,亦得。不然旗身旗 腳,但取五方色迴互為之,則更易辨。惟須營營自別, 務使指麾分明。
《萬花谷》
[编辑]《旗制》
[编辑]旗之制,三十有二:其大總管:一曰《青龍》旗,二曰《白獸 旗》,三曰朱雀旗,四曰《元武》旗,五曰《黃龍負圖》旗,六曰 《應龍》旗,七曰《龍馬》旗,八曰《玉馬》旗,九曰《鳳凰旗》,十曰 鸞旗,十一曰《鵔鸃旗》,十二曰《太平旗》,十三曰《麒麟旗》, 十四曰《飛麟旗》,十五曰《飛黃》旗,十六曰《駃騠》旗,十七 曰《白澤旗》,十八曰《五牛旗》,十九曰《犀角旗》,二十曰《金 牛旗》,二十一曰《兕旗》,二十二曰《三角獸旗》,二十三曰 《角端旗》,二十四曰《吉利旗》,二十五曰《騼䮷旗》,二十六 曰《騶牙旗》,二十七曰《黃鹿旗》,二十八曰《白狼旗》,二十 九曰《赤熊旗》,三十曰《辟邪旗》,三十一曰《苣文旗》,三十 二曰《白刃旗
《三禮圖》
[编辑]太常圖
《太常圖說》
[编辑]案《巾車》:「王乘玉輅,建太常十有二斿以祀。」又《覲禮》注 云:「王建太常,縿首畫日月,其下及斿交,畫升龍降龍。」 縿皆正幅,用絳帛為質,斿則屬焉。又用弧張縿之幅, 又畫枉矢於縿之上。故《輈人》云「弧旌枉矢」是也。凡旌 旗之杠,皆注旄與羽於竿首。故《夏采》注云:「緌以旄牛 尾為之,綴於橦上。其杠長九仞,其斿曳地。」又《左傳》云: 「三辰旂旗,昭其明也。」據杜、鄭二注,皆以三辰為日月 星,蓋太常之上又畫星也。阮氏梁正等圖,旂首為金 龍頭。案《唐志》云「金龍頭銜結綬及鈴緌。」則古注旄及 羽於竿首之遺制也。
旂圖
《旂圖說》
[编辑]《司常》云:「交龍為旂。」注云:「一象其升朝,一象其下復。」亦 謂交畫升龍、降龍也。此諸侯所建,杠長七仞,而上公 九斿,以象大火,故《輈人》注云:「大火,蒼龍宿之心,其屬 有尾,尾九星。」若侯伯則七斿,子男五斿,上得兼下,下 不得僭上。其斿長短,諸侯齊軫,卿大夫齊較,士齊肩。 若天王所建,其斿與杠長短,一如太常。
旃圖
《旃圖說》
[编辑]《司常》云:「通帛為旃。」注云:「通帛謂大赤,從周正色無飾, 長尋正幅。」賈釋云:「以周建子為正物萌色赤。」今旌旂 通體,盡用絳之赤帛,是用周之正色,無他物之飾也。 然仍注旄羽於杠首,亦繫斾於末,若燕尾也。
物圖
《物圖說》
[编辑]《司常》云:「雜帛為物,大夫士之所建。」注云:「雜帛,以帛素 飾,其側白,殷之正色,以先王正道佐職也。」賈釋云:「雜 帛者,謂中央赤,傍邊白。白者,殷之正色而在傍,故云 以先王正道佐職也
旟圖
《旟圖說》
[编辑]《輈人》云:「鳥旟七斿,以象鶉火。」注云:「鳥隼為旟。鶉火,朱 鳥宿之柳,其屬有星。星七星,故七斿。」此亦王者所建。 又案《司常》云:「州里建旟」,且鄉之州長是中大夫,四命, 遂之里宰是下士一命,皆不得建此七斿之旟。又後 鄭云:「鳥隼象其勇捷也。」賈釋云:「以熊虎龜蛇既各為 兩物,則隼當謂鷹隼」,是勇者也。鳥謂鳥之捷疾者也。
熊旗圖
《熊旗圖說》
[编辑]《輈人》云:「熊旗六斿,以象伐。」注云:「熊虎為旗,伐屬白虎 宿,與參連體而六星,故六斿,此王者所建也。」其斿與 杠,長短亦如太常,若臣下則各依命數。然則遂大夫 四命,四斿;鄉大夫六命,則為六斿。斿之與杠,長短則 不得如王者之數。
旐圖
《旐圖說》
[编辑]《司常》云:「龜蛇為旐。」又《輈人》云:「龜蛇四斿,以象營室。」注 云:「營室,元武宿,與東壁連體而四星,故四斿。」此亦王 者所建也。又鄙師是上士三命,雖得建旐,而三斿其 縣,正是下大夫四命,旐雖四斿,其斿與杠長短亦不 得與王者同。又案《司常》九旗之數,又有「全羽為旞,析 羽為旌。」注云:「全羽、析羽皆五采,繫之於旞旌之上,所」 謂注旄於竿首也。凡九旗之帛皆用絳。賈釋云:「全羽、 析羽,直有羽而無帛。」鄭云:「九旂之帛者,據眾有者而 言也。」又《左傳》襄十四年,「范宣子假羽毛於齊」,定四年 「晉人假羽旄於鄭。」雖毛旄二字不同,杜注皆以析羽 為旌。孔義以全羽、析羽之下,皆有其常。
龍旃圖
《龍旃圖說》
[编辑]《鄉射記》曰:「君射於境,則虎中龍旃。」注云:「於境,謂與鄰
國君射也。畫龍旃,尚文章也。」此亦通用絳帛為之翿旌圖
《翿旌圖說》
[编辑]翿旌者,雜用白羽朱羽以為之。案《鄉射記》:國君行燕 射於城中,命獲者執旌於乏南,東面偃旌而立,候射 中者則舉旌而大聲,言獲。獲,得也。射者講武田之類, 是以中為獲也。又上文云:「旌各以其物,無物則以白 羽與朱羽糅,杠長三仞,以《鴻脰》韜上二尋。」注云:「雜帛 為物,大夫士之所建也。不命之士無物,此旌即翿旌」 也。糅,雜也。杠,橦也。鴻鳥之長脰者。且國君自有其旌, 而用不命之士旌者,以其燕主歡心,故用之也。必以 翿為旌者,尚文德也。賈釋云:「以文德者舞文,舞羽舞 也。以武德者,舞武,舞干舞也。」此翿旌既用羽為之,故 取尚文德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