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樂律典/第087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八十七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樂律典
第八十七卷目錄
舞部彙考三
明朱載堉律呂精義二〈論舞學不可廢之下 舞圖全〉
樂律典第八十七卷
舞部彙考三
[编辑]明朱載堉律呂精義二
[编辑]論舞學不可廢之下
[编辑]或問:「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學舞亦有本乎?」曰:「不執 干羽,空手而舞,舞之本也。是故學舞先學人舞。人舞 有圖,出於明《集禮》。宜推廣之,為學舞法,庶免長沙紓 令不舒不轉之弊也。近代太常所謂雅舞,皆長沙紓 令之遺法,惟《人舞》舊圖獨不然,猶有古人遺法之萬 一焉。學者信而好古可也,述而不作可也。人舞,《周禮》」 謂之小舞。古人十三舞勺,成童,舞象二十而冠,舞《大 夏》。然則除《大夏》外,學舞在未冠之前。故《樂記》曰:「弦歌 干揚,童者舞之。」舊圖戴幞帽,則非周制矣。宜圖童者 服,庶幾為得也。
人舞譜
[编辑]「四勢為綱」 ,象四端也。
一曰「上轉勢」,象惻隱之仁。
二曰下轉勢,象羞惡之義。
三曰外轉勢象是非之智;
四曰《內轉勢》,象辭讓之禮;
此四勢象四端舞譜,謂之「送搖、招邀」 ,上轉若邀賓之勢,下轉若送客之勢,外轉若搖出之勢,內轉若招入之勢。
《八勢》為目,象五常三綱也。
一曰轉初勢,象惻隱之仁。
二曰「轉半勢」,象羞惡之義。
三曰轉周勢,象篤實之信;
四曰「轉過勢象,是非之智」;
五曰「轉留勢」,象辭讓之禮。
此五勢,象五常。朱熹《詩傳》釋「輾轉反側」 四字之義曰:「輾者轉之半,轉者輾之周,反者轉之過,側者轉之留。」 《舞譜》借此四字之義,明古人舞法,轉之一言,眾妙之門也。
六曰「《伏睹勢表》,尊敬於君」;
七曰《仰瞻勢》。表親愛於父。
八曰回顧勢表和順於夫。
此三勢象三綱。伏睹勢表尊敬,君為臣綱之象;「仰瞻」 勢表親愛,父為子綱之象;「回顧」 勢表和順,夫為妻綱之象。「五常」 三綱,共為之目,總以四端為之綱也。「大袖斂手」 ,舞文象也;「小袖展手」 ,舞《武》象也。《周禮》所謂「小舞」 ,蓋此類云。
古人舞譜舂牘圖
裓
上轉轉初勢圖
〈立字第一舂〉〈大袖歛手舞名曰康衢舞以立我烝民為其歌譜焉〉
上轉轉半勢圖
〈立字第二舂〉
上轉轉周勢圖
〈立字第三舂〉
上轉轉過勢圖
〈立字第四舂〉
上轉轉留勢圖
〈立字第五舂〉
上轉伏睹勢圖
〈立字第六舂〉
上轉仰瞻勢圖
〈立字第七舂〉
上轉回顧勢圖
〈立字第八舂〉
下轉轉初勢圖
〈我字第一舂〉
下轉轉半勢圖
〈我字第二舂〉
下轉轉周勢圖
〈我字第三舂〉
下轉轉過勢圖
〈我字第四舂〉
下轉轉留勢圖
〈我字第五舂〉
下轉伏睹勢圖
〈我字第六舂〉
下轉仰瞻勢圖
〈我字第七舂〉
下轉回顧勢圖
〈我字第八舂〉
外轉轉初勢圖
〈烝字第一舂〉
外轉轉半勢圖
〈烝字第二舂〉
外轉轉周勢圖
〈烝字第三舂〉
外轉轉過勢圖
〈烝字第四舂〉
外轉轉留勢圖
〈烝字第五舂〉
外轉伏睹勢圖
〈烝字第六舂〉
外轉仰瞻勢圖
〈烝字第七舂〉
外轉回顧勢圖
〈烝字第八舂〉
內轉轉初勢圖
〈民字第一舂〉
內轉轉半勢圖
〈民字第二舂〉
內轉轉周勢圖
〈民字第三舂〉
內轉轉過勢圖
〈民字第四舂〉
內轉轉留勢圖
〈民字第五舂〉
內轉伏睹勢圖
〈民字第六舂〉
內轉仰瞻勢圖
〈民字第七舂〉
內轉回顧勢圖
〈民字第八舂〉〈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此三句舞與首句同是故不載〉
上轉轉初勢圖
〈日字第一舂〉〈小袖展手舞名曰堯民舞以日出而作為其歌譜焉〉
上轉轉半勢圖
〈日字第二舂〉
上轉轉周勢圖
〈日字第三舂〉
上轉轉過勢圖
〈日字第四舂〉
上轉轉留勢圖
〈日字第五舂〉
上轉伏睹勢圖
〈日字第六舂〉
上轉仰瞻勢圖
〈日字第七舂〉
上轉回顧勢圖
〈日字第八舂〉
下轉轉初勢圖
〈出字第一舂〉
下轉轉半勢圖
〈出字第二舂〉
下轉轉周勢圖
〈出字第三舂〉
下轉轉過勢圖
〈出字第四舂〉
下轉轉留勢圖
〈出字第五舂〉
下轉伏睹勢圖
〈出字第六舂〉
下轉仰瞻勢圖
〈出字第七舂〉
下轉回顧勢圖
〈出字第八舂〉
外轉轉初勢圖
〈而字第一舂〉
外轉轉半勢圖
〈而字第二舂〉
外轉轉周勢圖
〈而字第三舂〉
外轉轉過勢圖
〈而字第四舂〉
外轉轉留勢圖
〈而字第五舂〉
外轉伏睹勢圖
〈而字第六舂〉
外轉仰瞻勢圖
〈而字第七舂〉
外轉回顧勢圖
〈而字第八舂〉
內轉轉初勢圖
〈作字第一舂〉
內轉轉半勢圖
〈作字第二舂〉
內轉轉周勢圖
〈作字第三舂〉
內轉轉過勢圖
〈作字第四舂〉
內轉轉留勢圖
〈作字第五舂〉
內轉伏睹勢圖
〈作字第六舂〉
內轉仰瞻勢圖
〈作字第七舂〉
內轉回顧勢圖
〈作字第八舂〉〈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此三句舞與首句同是故不載〉《周禮》「樂師掌教小舞。」劉濂謂:「小舞者,或一二佾,或一 二人。」今擬初學舞者二佾可也。干戚羽籥,通皆黑漆, 是為士庶之器。
武舞二佾,每佾二人,各服深衣、幅巾、大帶、素履,左手 持黑漆干,右手持黑漆斧,舞為干城腹心發揚蹈厲 之狀。引舞二人,服亦如之,各執紅纓之旄,樂奏《周南 兔罝》之詩,名曰「《兔罝》之舞。」
文舞二佾,每佾二人,各服深衣、幅巾、大帶、素履,左手 持黑漆籥,右手持黑漆翟,舞為退食、委蛇、謙恭揖讓 之容。引舞二人,服亦如之,各執白羽之翿。樂奏《召南 羔羊》之詩,名曰《羔羊》之舞。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