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樂律典/第135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樂律典 第一百三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三十五卷
經濟彙編 樂律典 第一百三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樂律典

 第一百三十五卷目錄

 牘部彙考

  周禮春官

  後漢劉熙釋名釋樂器

  唐書禮樂志

  舊唐書音樂志

  宋聶崇義三禮圖牘圖說

  明朱載堉律呂精義展開舂牘小樣圖 收合舂牘小樣圖說 舂牘考

  證

 牘部雜錄

 雅部彙考

  禮記樂記

  周禮春官

  唐書禮樂志

  三才圖會雅圖說

 雅部紀事

 雅部雜錄

 拍板部彙考

  唐書南蠻驃國傳

  舊唐書音樂志

  段安節樂府雜錄拍板

  宋陳暘樂書拍板

  明會典大樂制度

  三才圖會拍板圖說

 拍板部藝文

  拍板           唐朱灣

  拍板謠         宋王禹偁

 拍板部選句

 拍板部紀事

 拍板部雜錄

 拍板部外編

 壤部彙考

  風土記擊壤

 壤部紀事

 壤部雜錄

樂律典第一百三十五卷

牘部彙考[编辑]

《周禮》
[编辑]

《春官》
[编辑]

《笙師》「掌教龡、竽、笙、塤、籥、簫、篪、篴、管、舂、牘、應、雅,以教祴 樂。」

訂義鄭鍔曰:「牘以竹為之,長者七尺,短者一二尺,其端有兩孔,舂於地以作聲,其名曰牘。牘之為言瀆也,賓醉恐有瀆乎禮,故以牘名之。」

《後漢劉熙釋名》
[编辑]

《釋樂器》
[编辑]

舂,撞也。牘,筑也。以舂地為節也。

《唐書》
[编辑]

《禮樂志》
[编辑]

凡樂八音:八曰竹,為舂牘。

《舊唐書》
[编辑]

《音樂志》
[编辑]

舂牘虛中,如筩無底,舉以頓地,如舂杵,亦謂之「頓」,相 相助也,以節樂也。或謂梁孝王築睢陽城,擊鼓為下 杵之節,《睢陽操》用舂牘,後世因之。

《宋聶崇義三禮圖》
[编辑]

牘圖

牘圖

《圖說》
[编辑]

《周禮》「笙師教其舂牘。」先鄭云:「牘以竹,大五六寸,長七 尺,短者一二尺,其端有兩空髹。」音休畫以兩手築地

《明朱載堉律呂精義》
[编辑]

收合舂牘樣圖

收合舂牘樣圖

{{{2}}}

{{{2}}}

《圖說》
[编辑]

舂牘之為器,猶今拍板也,以竹為之,形如竹簡,凡十 二枚,廣一寸,長一尺二寸。上端二寸之下,兩旁各有 一孔,孔長二分,聯以皮條,右手總握上端,而以下端 撻於左手掌中。是故不曰「擊」而曰「舂」,非舂築於地也, 猶今搥衣服,古謂之「搗衣」,非於臼中搗也。

《舂牘考證》
[编辑]

《周禮》:「笙師掌教舂牘應雅,以教祴樂。」先儒謂舂牘以 竹為之,其上端有兩孔,兩手舂築為樂之節,蓋今世 拍板之類也。牘乃竹簡也。古者大事書之於策,小事 簡牘而已。策長二尺四寸,牘長尺有二寸,韋編三絕, 即是此器。但失傳既久,儒者不復識,以為廣五六寸, 長七尺,非也。太常雅樂亦無舂牘,宜用黍尺製造,廣 一寸,長一尺二寸,二六編聯,以象律呂之數。

雅樂之器有名曰舂牘者,見於《周禮》笙師條下。古註 疏云:「舂牘,以竹,大五六寸,長七尺,短者一二尺,其端 有兩孔,以兩手築地。」此蓋後漢大予樂官掌之,非周 物也。《周禮》失傳,漢儒不識,道聽塗說,半是半非。所謂 以竹為之,短者一二尺,其端有兩孔是也。所謂大五 六寸,長七尺者,非也。今按:牘亦名版,《周禮》:「大胥掌學 士之版。」註云:「版,籍也。」《左傳序》曰:「大事書之於策,小事 簡牘而已。」古註疏引許慎《說文》曰:「簡,牒也。牘,書版也。」 蔡邕《獨斷》曰:「策者,簡也。其制長二尺,短者半之。」由此 言之,簡策同物而異名也。是故舂牘以竹為之,廣一 寸,長尺二寸,凡十二簡而為一編,象律呂之全數。版 則以木為之,廣三寸,長尺四寸,六枚而為一串,象律 呂之半數。然則牘乃版之別名,版乃牘之遺制。今俗 樂有版,而雅樂缺焉。「《禮》失求諸野」,則得之矣。搏拊舂 牘,樂之節也,古所謂觀樂知政者,豈別有術哉?觀其 節奏和否而已。和也者,齊聲相合也;節也者,板眼不 差也。曰和曰節,樂之能事畢矣。

牘部雜錄[编辑]

《樂書周禮春官》:「舂牘、應雅,以教祴樂。」祴夏之樂,先王 所以示戒也。繼之舂牘、應雅者,所以節之也。《曲禮》曰: 「舂不相樂。」《記》曰:「治亂以相。」言牘、應雅,則知舂之為相, 於相言舂,則知牘、應雅,無非舂也。牘猶簡牘之牘,殺 其聲而使小者也;應猶鷹之應物,因其聲而應之也。 雅猶佳而且順,放淫邪而正之也。笙師之教祴樂,有 「舂以相之,牘以殺之,應以應之,《雅》以正之」,確乎鄭、《衛》 不能亂也。

雅部彙考[编辑]

《禮記》:

《樂記》
[编辑]

訊疾以雅。

《雅》,樂,器名也,狀如漆筩,中有椎。舞者訊疾,奏此雅器以節之,故云《訊疾以雅》。

《周禮》
[编辑]

《春官》
[编辑]

《笙師》「掌教龡、竽、笙、塤、籥、簫、篪、篴、管、舂、牘、應、雅,以教祴 樂。」

訂義鄭鍔曰:「雅,狀如漆筩而弇口,大二圍,長五尺六寸,以羊韋鞔之,有兩紐,亦舂於地,其名曰雅。賓醉而出,恐其失禮,欲其雅正也。」

《唐書》
[编辑]

《禮樂志》
[编辑]

凡樂入音六:曰《木》,為《雅》,為《應

《三才圖會》
[编辑]

雅圖

雅圖

《圖說》
[编辑]

《周官》:「笙師,掌教雅以教祴夏。」狀如漆桶而弇口,大二 圍,長五尺六寸,以羊韋鞔之,旁有兩紐,疏畫。武舞,工 人所執,以節舞。

雅部紀事[编辑]

《宋史·樂志》:景祐二年九月,翰林學士承旨章得象等 言:「宋祁所上《大樂圖義》,其論武舞所執九器,經《禮》但 舉其凡,而不著言其用後先,故旅進輩作,而無終始 之別。且鞀者所謂導舞也,鐸者所謂通鼓也,錞者所 謂和鼓也,鐃者所謂止鼓也,相者所謂輔樂也,雅者 所謂陔步也。寧有遵舞方始而參以止鼓,止鼓既搖」 而亂以通鐸。臣謂當舞入之時,左執于,右執戚,離而 為八列,使工人執旌最前鞀鐸以發之,錞以和之,左 執相以輔之,右執《雅》以節之。

雅部雜錄[编辑]

樂書。《禮記。樂記》:「訊疾以雅」,謂有法度以正之,使之奮 而不拔也。荀卿之論舞,以謂目不自見,耳不自聞,然 而治俯仰詘,進退、遲速,莫不廉制。盡筋骨之力,以要 鐘鼓拊會之節,而靡有悖逆者,在相與雅而已。《詩》曰: 「屢舞僛僛」,無雅以正之也。故雅之為器,所以正武舞 也。笙師掌教雅,以教祴樂是已。賓出以雅,欲其醉不 失正也。「《工》舞以雅」,欲其「訊疾」,不失正也。

拍板部彙考[编辑]

《唐書》。

《南蠻驃國傳》
[编辑]

貞元中,王雍羌聞南詔歸唐,有內附心。異牟尋遣使 楊加明詣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請獻《裔中》歌曲,且 令驃國進樂人。雍羌亦遣弟悉利移城主舒難陀獻 其國樂。至成都,韋皋復譜次其聲,以其舞容樂器異 常,乃圖畫以獻。工器有鐵拍板二,長三寸五分,博二 寸五分,面平,背有柄,係以韋與鈴鈸皆飾絛紛,以㲲 縷為蕊。

《舊唐書》
[编辑]

《音樂志》
[编辑]

拍板,長闊如手,厚寸餘,以韋連之,擊以代抃。

《段安節樂府雜錄》
[编辑]

《拍板》
[编辑]

拍板本無譜,明皇遣黃幡綽造譜,乃於紙上畫兩耳 以進。上問其故,對但有耳道,無節奏也。《韓文》曰:樂句, 古樂工都計五千餘人,內一千五百人俗樂,係梨園 新院於此旋抽入教坊。計司每月之精料,於樂寺給 散。太樂署在寺院之東,令一丞一。鼓吹署在寺門之 西,令一丞一。

《宋陳暘樂書》
[编辑]

《拍板》
[编辑]

九部裔樂有拍板以節樂句,蓋本無譜也。《大周正樂》 所傳連九枚,今教坊所用六枚,蓋古今異制也。

《明會典》
[编辑]

《大樂制度》
[编辑]

板四串。用鐵力木六片、長一尺一寸。上闊一寸九分。 下闊二寸五分。聯以青絲絛、垂綵線帉

《三才圖會》
[编辑]

拍板圖

拍板圖

《圖說》
[编辑]

《雜錄》云:「明皇令黃幡綽撰拍板。」《通典》有擊以代抃。抃, 擊節也,因其聲以節舞,蓋出於擊節也。《鄴城舊事》曰: 「華林園,齊武帝時穿池為北海,中有蜜作堂,以船為 腳,作木人七一拍板。」則此器已見於北齊矣。

拍板部藝文[编辑]

《拍板》
唐·朱灣
[编辑]

赴節心常在,從繩道可觀。須知片木用,莫作散材看。 空為歌偏苦,仍愁和即難。既能親掌握,願得接同歡。

《拍板謠》
宋·王禹偁
[编辑]

「麻姑親採扶桑木,鏤脆排焦其數六。雙成捧立王母 前,曾按瑤池白雲曲。幾時流落來人閒,梨園部中齊 管絃。口中纔動我能應,知音審樂功何全。吳宮女兒 手如筍,執向玳筵為樂準。」《數聲慢》,「仙人屐齒下雲棧。 老狐臘月渡黃河,緩步輕輕踏冰片。數聲急,空江雹 打漁翁笠。鮫人泣對水晶盤,滿抱珠璣連瀉入。劃然 一聲送曲徹,由基射透七重扎。金罍冷落閴無聲,隴 頭凍把泉聲絕。律呂與我數自齊,絲竹望我為宗師。 總驅節奏在術內,歌舞之人無我欺。」所以唐相牛僧 孺為文命之為樂句。

拍板部選句[编辑]

唐王建《宮詞》:「整頓衣裳皆著卻,舞頭當拍第三聲。」 元稹詩:「含詞待殘拍,促舞逓繁吹。」 白居易《醉後贈人》詩:「香毬趁拍回環匼,花醆拋巡取 次飛。」

杜牧《贈裴坦》詩:「畫堂檀板秋拍碎,一引有時聯十觥。」 宋葛長庚詩:「舞拍歌聲妙不同,笑攜玉斝露香蔥。」 元揭奚斯《賦吳歌》詩:「疊應紅牙拍,辭傳金縷名。」 張羽《席上聞歌妓》詩:「淺按紅牙拍,輕和寶鈿箏。」

拍板部紀事[编辑]

《野記》:「晉魏之代,有宋纖善擊節,以木拍板代之。」 《羯鼓錄》上:「洞曉音律,制作曲調,隨意即成,不立章度, 取適長短,應指散聲,皆中點拍。」

《太真外傳》:「元宗製紫雲迴凌波曲,既成時新豐初進, 女伶謝阿蠻善舞,上與妃子鍾念因而受焉。就按於 清元小殿」,寧王吹玉笛,上羯鼓,妃琵琶,馬仙期方響, 李龜年觱篥,張野狐箜篌,賀懷智拍。自旦至午,歡洽 異常。

開元中,禁中種木芍藥,沈香亭前,會花繁開,上乘照 夜白,妃以步輦從。詔選梨園弟子中尤者,得樂十六 色。李龜年以歌擅一時之名,手捧擅板,押眾樂前。 《開元天寶遺事》:「念奴者,有姿色,善歌唱,未嘗一日離 帝左右。每執板當席,歌喉聲出朝霞之上。」

《玉海》:唐王維有以《按樂圖》示之者,維曰:「此《霓裳》第三 疊拍也。為一拍之終。」

《唐書南蠻傳》:「韋皋作《南詔奉聖樂》,復述五均譜,分金 石之節,奏四,曰林鐘徵之宮,斂拍單聲,奏《奉聖樂》,丈 夫一人獨舞。」

《摭言》:韓愈、皇甫湜,一代龍門。牛僧孺以所業謁之,其 首篇曰《說樂》。韓始見題,即掩卷問曰:「且以拍板為什 麼?」僧孺曰:「樂句。」二公大稱賞。

《碧雞謾志》:「三月上巳日,蜀王衍宴怡神亭,衍自執板 唱《霓裳羽衣》《後庭花思越人》曲。」

《益州草木記》:「雅州名山縣出虞美人草,如雞冠,花葉 兩相對,為唱《虞美人曲》」,應拍而舞,他曲則否。

《避暑錄話》:「韓持國喜聲樂,遇極暑輒求避屢徙,不如 意則臥一榻,使婢執板緩歌不絕聲,輾轉徐聽,或頷 首撫掌,與之相應,往往不復揮扇。」

《湘山野錄》:君謨蔡公出守福唐時,李泰伯遘自建昌 攜文迓之。一日,命遘及陳孝廉烈早膳於後圃望海 亭。時方暮春,鬻酒於園,郡人嬉遊,籍姬數子,時亦尋 芳於此,蔡公遂留之,旋命觥具,就以為侑。酒方行,舉 歌一拍,陳烈者驚懼怖駭,越牆攀木而遁。泰伯即席 賦詩云:「山鳥不知紅粉樂,一聲檀板便驚飛。」蓋譏其 矯之過也《硯岡筆志》:陳亞性頗真率,尤喜唱《清和樂》。知越州時, 每擁騎自衙庭出,或由鑑湖緩轡而歸,必敲鐙代拍, 唱徹三十六遍。

《夢華錄》:「十月十二日天寧節,教坊樂部列於山樓下, 前列拍板十串一行。」

《研北雜志》:「宋趙子固每醉歌樂府,執紅牙板以節曲。」

拍板部雜錄[编辑]

《聞見後錄》:予嘗見東坡一帖云:「王十六秀才遺拍板 一串,意予有歌人,不知其無也。然亦有用,陪傅大士 唱《金剛經》耳。」字畫奇逸,如欲飛動。魯直作小楷書其 下云:「此拍板以遺朝雲,使歌公所作《滿庭芳》亦不惡 也。」然朝雲今為惠州土矣。予意韓退之、張籍翰墨閒, 亦無此一段風流耳。

《合璧》拍板,啄木為舌,可引作穿繩。

《碧雞謾志》:六幺前後十八拍,又四花拍,共二十二拍。 樂家者流所謂花拍,蓋非正也。

《佩楚軒客談》:「歌曲八字一拍,當云樂節,非句也。天樂 不同拍板以鼓為節,當對云與鼓同,猶佳。」

《輟耕錄》:天子凡宴饗,一人執酒觴,立於階右,一人執 拍板立於階左,執板者抑揚其聲,贊曰「斡脫」,執觴者 如其聲和之曰「打弼。」則執板者節一板從,而王侯卿 相合坐者坐,合立者立,於是眾樂皆作,然後進酒詣 上前,上飲畢授觴,眾樂皆止,別奏曲以飲陪位之官, 謂之「謁盞。」蓋沿襲亡金舊禮,至今不廢。諸王大臣非 有賜命,不敢用焉。斡脫打弼彼中方言,未暇考求其 義。

《武陵競渡略》:行船以旗為眼,動橈以鼓為節,橈齊起 落,不亂分毫,與橈相應。惟拍板聲最妙,如「出橈閒響 戛空水。」諸處不用拍板,惟武陵為然。或代以金,失之 愈遠。

《亙史》善歌者,有新腔而無定板。

拍板部外編[编辑]

《志怪錄》:「吏人蔡超家狗作怪,蹲於堂下,將拍板唱歌, 聲悲怨。其月,超遇害。」

《續仙傳》:藍采和,不知何許人也,常衣破藍衫,行歌於 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長三尺餘,醉言「踏歌,踏歌藍采 和,世界能幾何?紅顏一春樹,流年一擲梭。古人混混 去不返,今人紛紛來更多。朝騎鸞鳳到碧落,暮見蒼 田生白波。長景明暉在空際,金銀宮闕高嵯峨。」歌詞 極多,率皆仙意,人莫之測。後踏歌於濠梁閒酒樓,乘 醉,有雲鶴笙簫聲,忽然輕舉於雲中,擲下拍板,冉冉 而去。

《珍珠船》柳下一小兒才三歲,曲拍皆中節。在母懷中 食乳,撚手指應節,蓋宿習也。

壤部彙考[编辑]

《風土記》:

《擊壤》
[编辑]

《擊壤》者,以木作之,前廣後銳,其形如履,臘節,僮少以 為戲也。

壤部紀事[编辑]

《高士傳》:帝堯之世,天下太和,百姓無事。壤父年八十 餘而擊壤於道中,觀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父曰:「吾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何德於 我哉。」

壤部雜錄[编辑]

《藝經》·「擊壤」古戲

《緯略》「擊壤」,野老之戲。

《丹鉛總錄》:宋世寒食有拋堶之戲,兒童飛瓦石之戲, 若今之打瓦也。梅都宮《禁煙》詩:「窈窕踏歌相把袂,輕 浮賭勝各飛堶。」堶,七禾切,或云起於堯民之擊壤。 《弇州山人稿》:「鄖陽迎春日,鄉民以三尺木作箍,聚土 實其中使堅而擊之,為村歌且舞,曰:此古擊壤遺法 也。」按:周處《風土記》云:「以木為之,前廣後銳,長尺三寸形」如履,先側一壤於地,遙於三十四步,以手中壤擊 之,中者為上。按「壤」之為字從「土」,且一中則已,何所取 節奏而歌乎?周所記恐亦非是。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