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009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九卷 |
第九卷目錄
禮儀總部總論三
大戴禮〈禮三本 禮察 曾子制言上 盛德 朝事 本命〉
韓詩外傳〈論禮〉
春秋繁露〈玉英 度制 郊祀〉
賈誼新書〈禮 容經〉
說苑〈修文〉
史記〈禮書〉
魏徐幹中論〈法象篇〉
隋王通中說〈禮樂篇 魏相篇〉
禮儀典第九卷
禮儀總部總論三
[编辑]大戴禮記
[编辑]《禮三本》
[编辑]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 者,治之本也。無天地焉生,無先祖焉出,無君師焉治, 三者偏亡,無安之人。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宗事先祖 而寵君師,是禮之三本也。王者天太祖,諸侯不敢壞, 大夫士有常宗,所以別貴始,德之本也。郊止天子,社 止諸侯,道及士大夫,所以別尊卑。尊者事尊,卑者事 「卑,宜鉅者鉅,宜小者小也。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國 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 二世。待年而食者不得立。宗廟所以別積厚,積厚者 流澤光,積薄者流澤卑也。大饗尚元尊,俎生魚,先大 羹,貴飲食之本也。大饗尚元尊,而用酒食,先黍稷而 飯稻粱,祭嚌大羹而飽乎庶羞。貴本」而親用。貴本之 謂文,親用之謂理,兩者合而成文,以歸太一,夫是謂 大隆。故尊之尚元酒也,俎之生魚也,豆之先大羹也, 利省之不卒也,成事之俎不嘗也,三侑之不食也,一 也;大昏之未發齊也,廟之未納尸也,始卒之未小斂 也,大路車之素幭也,郊之麻冕也,喪服之先散帶,一 也,三年之哭不文也,《清廟》之歌,一倡而三嘆也。縣一 磬而尚拊,搏朱弦而通越,一也。凡禮始於脫,成於文, 終於隆,故至備,情文俱盡。其次情文佚興,其下「復情」, 以歸太一。天地以合,四時以洽,日月以明,星辰以行, 江河以流,萬物以倡,好惡以節,喜怒以當;以為下則 順,以為上則明,萬變不亂,貸之則喪。
《禮察》
[编辑]孔子曰:「君子之道,譬猶防與?夫禮之塞,亂之所從生 也;猶防之塞,水之所從來也。故以舊防為無用而壞 之者,必有水敗;以舊禮為無用而去之者,必有亂患。 故婚姻之禮廢,則夫婦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鄉 飲酒之禮廢,則長幼之序失,而爭鬥之獄繁矣;聘射 之禮廢,則諸侯之行惡,而盈溢之敗起矣;喪祭之禮」 廢,則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之禮眾矣。凡人之知, 能見已然,不能見將然。禮者禁於將然之前,而法者 禁於已然之後。是故法之用易見,而禮之所為至難 知也。若夫慶賞以勸善,刑罰以懲惡,先王執此之正, 堅如金石,行此之信,順如四時,處此之功,無私如天 地爾豈顧不用哉?然如曰「《禮》云《禮》云」,貴絕惡於未萌 而起敬於微眇,使民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孔子 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此之謂也。為人主 計者,莫如安審取舍。取舍之極定於內,安危之萌應 於外也。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 以積然不可不察也。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 足以滅身,而人之所「行,各在其取舍。以禮義治之者 積禮義,以刑罰治之者積刑罰。刑罰積而民怨倍,禮 義積而民和親。」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之 善者異,或導之以德教,或敺之以法令。導之以德教 者,德教行而民康樂;敺之以法令者,法令極而民哀 戚,哀樂之感,禍福之應也。或以為秦王之欲尊宗廟 而安「子孫,與湯武同。然則如湯武能廣大其德,久長 其後,行五百歲而不失;秦王亦欲至是而不能持天 下十餘年,即大敗之,此無他故也。湯武之定取舍審, 而秦王之定取舍不審也。《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 繆以千里』。取舍之謂也。然則為人主師傅者,不可以 日夜明。」此問「為天下如何?」曰:「天下,器也。今」人之置器, 置諸安處則安,置諸危處則危,而天下之情與器無 以異,在天子所置爾。湯武置天下於仁義禮樂而德 澤洽,禽獸草木廣育,被蠻貊四夷,累子孫十餘世,歷 年久五六百歲,此天下之所共聞也。秦王置天下於 法令刑罰德澤無一有,而怨毒盈世,民憎惡如仇讎, 禍幾及身,子孫誅絕,此天下之所共見也。夫用仁義禮樂為天下者,行五六百歲猶存;用法令為天下者, 十餘年即亡。是非明斆大驗乎?《人言》曰:「聽言之道,必 以其事觀之」,則言者莫敢妄言。今子或言禮義之不 如法令,教化之不如刑罰,人主胡不承殷、周、秦事以 觀之乎?
《曾子制言上》
[编辑]《曾子》曰:「夫行也者,行禮之謂也。夫禮,貴者敬焉,老者 孝焉,幼者慈焉,少者友焉,賤者惠焉。此禮也,行之則 行也,立之則義也。今之所謂行者,犯其上,危其下,衡 道而彊立之。天下無道,故若天下有道,則有司之所 求也。故君子不貴興道之士,而貴有恥之士也。」
《盛德》
[编辑]「凡人民疾,六畜疫,五穀災者,生于天,天道不順,生于 明堂。」不飾,故有天災,則飾明堂也。凡民之為奸邪竊 盜歷法妄行者,生于不足,不足生于無度量也,無度 量則小者偷墮,大者侈靡而不知足。故有度量則民 足,民足則無為奸邪竊盜歷法妄行者,故有奸邪竊 盜歷法妄行之獄,則飾度量也。凡不孝,生于不仁愛 也,不仁愛生于喪祭之禮。不明喪祭之禮,所以教仁 愛也。致愛故能致喪祭,《春秋》祭祀之不絕,致思慕之 心也。夫祭祀,致饋養之道也。死且思慕饋養,況于生 而存乎?故曰:「喪祭之禮明,則民孝矣。」故有不孝之獄, 則飾喪祭之禮。凡弒上生于義,不明義者,所以等貴 賤,明尊卑。貴賤有序,民尊上敬長矣。民尊上敬長,而 弒者寡有之也。朝聘之禮所以明義也,故有弒獄則 飾朝聘之禮也。凡鬥辨生于相侵陵也,相侵陵生于 長幼無序,而教以敬讓也,故有鬥辨之獄則飾《鄉飲 酒》之禮也。凡淫亂生于男女無別,夫婦無義,婚禮享 聘者,所以別男女,明夫婦之義也,故有淫亂之獄,則 飾昏禮享聘也。故曰:「刑罰之所從生有源。」不務塞其 源而務刑殺之,是為民設陷以賊之也。
《朝事》
[编辑]古者聖王明義以別貴賤,以序尊卑,以體上下,然後 民知尊君敬上,而忠順之行備矣。是故古者天子之 官有典命官,掌諸侯之儀,大行人掌諸侯之儀,以等 其爵。故貴賤有別,尊卑有序,上下有差也。《典命》「諸侯 之五儀,諸臣之五等」,以定其爵。故貴賤有別,尊卑有 序,上下有差也。命上公九卿為伯,其國家宮室、車旌 衣服、禮儀,皆以九為節。諸侯諸伯七命,其國家、宮室、 車旌、衣服、禮儀,皆以七為節。子男五命,其國家、宮室、 車旌、衣服、禮儀,皆以五為節。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 命,其大夫四命,及其封也,皆加一等,其國家、宮室、車 旌、衣服、禮儀,亦如之。凡諸侯之適子,省於天子,攝君 則下其君之禮一等,未省則以皮帛「繼子男。公之孤 四命,以皮帛視小國之君。其卿二命,其大夫再命,士 一命,其宮室、車旌、衣服、禮儀,各視其命之數;侯、伯之 卿,大夫、士亦如之;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一命,其士 不命,其宮室、車旌、衣服、禮儀,各如其命之數。」《禮大行 人》以九儀別諸侯之命,等諸臣之爵,以同域國之禮, 而行其賓主上公之禮:執桓圭九寸,繅藉九寸,冕服 九章,建常九旒,樊纓九就,貳車九乘,介九人,禮九牢, 其朝位賓主之間九十步,饗禮九獻,食禮九舉。諸侯 之禮:執信圭七寸,繅藉七寸,冕服七章,建常七旒,樊 纓七就,貳車七乘,介七人,禮七牢,其朝位賓主之間 七十步,饗禮七獻,食禮七舉。諸伯執躬圭,其他皆如 諸侯之禮。「諸子執穀璧五寸,繅藉五寸,冕服五章,建 常五旒,樊纓五就,貳車五乘,介五人,禮五牢,其朝位 賓主之間五十步,饗禮五獻,食禮五舉,諸男執蒲璧」, 其他皆如諸子之禮。凡大國之孤,執帛皮,以繼小國 之君。諸侯之卿,禮各下其君二等,以下及大夫士皆 如之。天子之所以明章著此義者,以朝聘「之禮,是故 千里之內,歲一見;千里之外,千五百里之內,二歲一 見;千五百里之外,二千里之內,三歲一見;二千里之 外,二千五百里之內,四歲一見;二千五百里之外,三 千里之內,五歲一見;三千里之外,三千五百里之內, 六歲一見。各執其圭端,服其服,乘其輅,建其旌旂,施 其樊纓,從其貳車,委積之以其牢禮之數,所以明別 義也。」然後天子冕而執鎮圭尺有二寸,藻藉尺有二 寸,搢大圭,乘大輅,建大常十有二旒,樊纓十有再就, 貳車十有貳乘,率諸侯而朝日東郊,所以教尊尊也。 退而朝諸侯,為壇三成,宮旁一門。天子南鄉見諸侯, 土揖庶姓,時揖異姓,天揖同姓,所以別親疏外內也。 公侯伯子「男各以其旂就其位。諸公之國,中階之前, 北面東上;諸侯之國,東階之東,西面北上;諸伯之國, 西階之西,東面北上;諸男之國,門西,北面東上。」及其 將幣也,公於上等,所以別貴賤,序尊卑也。「奠圭,降拜, 升成拜」,明臣禮也。奉國地所出重物而獻之,明臣職 也。肉袒,入門而右,以聽事也。明臣禮,職臣事,所以教 臣也。率而祀天於南郊,配以先祖,所以教民報德不 忘本也。率而享祀於太廟,所以教孝也。與之大射,以
考其習禮樂而觀其德行,與之圖事以觀其能。儐而禮之三饗、三食、三宴,以與之習立禮樂。是故一朝而近者三年,遠者六年,有德焉。禮樂謂之《益習》,德行謂 之益修。天子之命謂之《益行》。然後使諸侯世相朝,交 歲相問,殷相聘,以習禮考義,正刑一德,以崇天子。故 曰:「朝聘之禮者,所以正君臣之義也。」諸侯相朝之禮, 各執其圭端,服其服,乘其輅,建其旌旂,施其樊纓,從 其貳車,委積之以其牢,禮之數,所以別義也。介紹而 相見,君子於其所尊不敢質,敬之至也。君使大夫迎 於境,卿勞於道,君親郊勞,致館,及將幣,拜迎於大門 外而廟受,北面拜貺,所以致敬也。「三讓而後升」,所以 致尊讓也。敬讓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諸侯相接 以敬讓,則不相侵陵也。此天子之所以養諸侯,兵不 用而諸侯自為正之具也。君親致雍,既還圭,饗食、致 贈、郊送,所以相與習禮樂也。諸侯相與習禮樂,則德 行修而不流也。故天子制之,而諸侯務焉。《聘禮》「上公 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所以明貴賤也。介紹而傳 命,君子於其所尊弗敢質」,敬之至也。「三讓而後傳命, 三讓而後入門,三揖而後至階,三讓而後升」,所以致 尊讓也。君使士迎於境,大夫郊勞,君親拜迎大門之 內而廟受,北面拜貺,拜君之辱,所以致敬讓也。致敬 讓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故諸侯相接以敬讓,則不 相侵陵也。卿為上擯,大夫為丞擯。君親醴賓,私覿,致 饔餼,既還,圭璋賄贈,饗食燕,所以明賓主君臣之義 也。故天子之制,諸侯交歲相問,殷相聘,相厲以禮。使 者聘而誤,主君不親饗食,所以恥厲之也。諸侯相厲 以禮,則外不相侵,內「不相陵,此天子所以養諸侯,兵 不用而諸侯自為正之具也。以圭璋聘,重禮也。」已聘 而還圭璋,輕財重禮之義也。諸侯相厲以輕財重禮, 則作讓矣。主國待客,出入三積,既客於舍,五牢之具 陳於內,米三十車,禾三十車,芻薪倍禾,皆陳於外,乘 禽日五雙,群介皆餼牢,壹食再饗宴與時賜無數,所 以厚「重禮也。」古之用財不能均如此,然而用財如此 其厚者,言盡之於禮也。盡之於禮,則內君臣不相陵, 而外不相侵,故天子制之,而諸侯務焉。古者大行人 掌大賓之禮及大客之義,以親諸侯。春朝諸侯而圖 天下之事;秋覲比邦國之功;夏宗以陳天下之謀;冬 遇協諸侯之慮;時會以發四方之禁,殷同「以施天下 之政,時聘以結諸侯之好,殷頫以成邦國之貳,間問 以諭諸侯之志,歸脤以教諸侯之福,賀慶以贊諸侯 之喜,致會以補諸侯之災。」天子之所撫諸侯者,歲遍 在:「三歲,遍眺;五歲,遍省;七歲,屬象胥,喻言語,計辭令; 九歲,屬瞽史,諭書名,聽音聲;十有一歲,建瑞節,同度 量,成牢禮,同數器,修法則;十有二歲天子巡狩殷國。」 是故諸侯上不敢侵陵,下不敢暴小民,然後諸侯之 國,札喪則令賻補之,凶荒則令賙委之,師役則令槁 襘之,有福事則令慶賀之,有禍災則令哀弔之。凡此 五物者,治其事故及其利害為一書,其禮俗政事、教 治、刑禁之逆順為一書,其悖逆暴亂、作慝欲犯令者 為一書,其禮俗政事貧為一書,其康樂、和親、安平為 一書。凡此五物者,每國別異之,天子以周知天下之 政,是故諸侯附於德,服於義,則天下太平。古者天子 為諸侯,不行禮義,不修法度,不附於德,不服於義,故 使射人以射禮選其德行,《職方氏》大行人以其治國, 選其能功。諸侯之得失治亂定,然後明九命之賞以 勸之,明九伐之法以震威之。尚猶有不附於德,不服 於義者,則使掌交說,故諸侯莫不附於德,服於義者。 此天子之所以養諸侯,兵不用而諸侯自為政之法 也。
《本命》
[编辑]禮義者,恩之主也。冠婚、朝聘、喪祭、賓主、鄉飲酒、軍旅, 此之謂「九禮」也。《禮經》三百,威儀三千機,其文之變也, 其文變也。禮之象五行也,其義四時也。
韓詩外傳
[编辑]《論禮》
[编辑]傳曰:在天者莫明乎日月,在地者莫明於水火,在人 者莫明乎禮義。故日月不高則所照不遠;水火不積 則光炎不博;禮義不加乎國家,則功名不白。故人之 命在天,國之命在禮。君人者降禮尊賢而王,重法愛 民而霸,好利多詐而危,權謀傾覆而亡。《詩》曰:「人而無 禮,胡不遄死?」
君子有辯善之度,以治氣養性,則身後彭祖;修身自 強,則名配堯禹。宜於時則達,厄於窮則處。信禮者也。 凡用心之術,由禮則理達,不由禮則悖亂。飲食衣服, 動靜居處,由禮則知節,不由禮則墊陷生疾。容貌態 度,進退移步,由禮則夷。國政無禮則不行,王事無禮 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王無禮則死亡無日矣。《詩》曰: 「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韶》用干戚,非至樂也;舜兼二女,非達禮也;封黃帝之 子十九人,非法義也;往田號泣,未盡命也。以人觀之 則是也,以法量之則未也。《禮》曰:「禮儀三百,威儀三千。」 《詩》曰:「靖恭爾位,正直是與。神之聽之,式穀以女禮者,治辯之極也,強國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 統也。王公由之,所以一天下也;不由之,所以隕社稷 也。是故堅甲利兵,不足以為武;高城深池,不足以為 固;嚴令繁刑,不足以為威;由其道則行,不由其道則 廢。昔楚人蛟革犀兕以為甲,堅如金石,宛如鉅蛇,慘 若蜂蠆,輕利剛疾,卒如飄風,然兵殆於垂陟。唐子死, 莊蹻起,楚分為三四者,此豈無堅甲利兵也哉?所以 統之,非其道故也。汝、淮以為險,江、漢以為池,緣之以 方城,限之以鄧林,然秦師至於鄢郢,舉若振槁然,是 豈無固塞限險也哉?其所以統之者非其道故也。紂 殺比干而囚箕子,為炮烙之刑,殺戮無時,群下愁怨, 皆莫冀其命。然周師至,令不行乎左右,而豈其無嚴 令繁刑也哉?其所以統之者非其道故也。若夫明道 而均分之,誠愛而時使之,則下之應上如影響矣。有 不由命,然後俟之以刑。刑一人而天下服,下不非其 上,知罪在己也。是以刑罰競消,而威行如流者,無他, 由是道故也。《詩》曰:「自東自西,自南自北,無思不服。」如 是則近者歌謳之,遠者赴趨之,幽間僻陋之國,莫不 趨使而安樂之,若赤子之歸慈母者,何也?仁刑義立, 教誠愛深,禮樂交通故也。《詩》曰:「禮儀卒度,笑語卒獲。」 君子者,以禮分施,均遍而不偏;臣以禮事君,忠順而 不解;父寬惠而有禮,子敬愛而致恭,兄慈愛而見友, 弟敬詘而不慢。夫照臨而有別,妻柔順而聽從。若夫 行之而不中道,即恐懼而自竦。此婦道也。偏立則亂, 具立則治。「請問兼能之奈何?」曰:「審禮。」昔者先王審禮 以惠天下,故德及天地,動無不當。夫君子恭而不難, 敬而不鞏,貧窮而不約,富貴而不驕,應變而不窮,審 之禮也。故君子於禮也敬而安之;其於事也,經而不 失;其於人也,寬裕寡怨而弗阿;其於儀也,修飾而不 危;其應變也,齊給便捷而不累;其於百官伎藝之人 也,不與爭能而致用其功;其於天地萬物也,不說其 所然,謹財其盛。其待上也,忠順而不解;其使下也,均 遍而不偏;其於交遊也,緣類而有義;其於鄉曲也,容 而不亂。是故窮則有名,通則有功,仁義兼覆天下而 不窮,明通天地,理萬變而不疑;血氣平和,志意廣大, 行義塞天地,仁知之極也。夫是謂先王審之禮也。若 是則老者安之,少者懷之,朋友信之,如赤子之歸慈 母也。曰:仁刑義立,教誠愛深,禮樂交通故也。《詩》曰:「禮 儀卒度,笑語卒獲。」
《傳》曰:「愛由情出謂之仁,節愛理宜謂之義,致愛恭謹 謂之禮,文禮謂之容。禮容之美,自足以為治。故其言 可以為民道,民從是言也;行可以為民法,民從是行 也。書之於策,傳之於志,萬世子子孫孫,道而不舍。由 之則治,失之則亂,由之則生,失之則死。」今夫肢體之 序,與禽獸同節;言語之暴,與蠻夷不殊,混然無道,此 明王聖主之所罪。《詩》曰:「如蠻如髦,我是用憂。」
春秋繁露
[编辑]《玉英》
[编辑]「《春秋》有經禮,有變禮。為如安性平心者,經禮也;至有 於性,雖不安於心,雖不平於道,無以易之,此變禮也。 是故婚禮不稱主人,經禮也;辭窮無稱主人,變禮也; 天子三年然後稱王,經禮也;有物故,則未三年而稱 王,變禮也;婦人無出境之事,經禮也;母為子娶,奔喪 父母,變禮也。明乎經變之事,然後知輕重之分,可與 適權也。」難者曰:「《春秋》事同者辭同,此四者俱為變禮, 而或達於經,或不達經,何也?」曰:「《春秋》禮,百物辨品類, 別嫌微,修本末者也。是故星墜謂之隕,螽墜謂之雨, 其所發之處不同,或降於天,或發於地,其辭不可同 也。今四者俱為變禮也同,而其所發亦不同,或發於 男,或發於女,其辭不可同也。是或達」於常,或達於變 也。
《度制》
[编辑]孔子曰:「不患貧而患不均,故有所積重,則有所空虛 矣。」大富則驕,大貧則憂,憂則為盜,驕則為暴,此眾人 之情也。聖者則於眾人之情,見亂之所從生,故其制 人道而差上下也,使富者足以示貴而不至於驕,貧 者足以養生而不至於憂,以此為度而調均之,是以 財不匱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今世棄其度制,而各 從其欲,欲無所窮,而俗得自恣,其勢無極。大人病不 足於上,而小民羸瘠於下,則富者愈貪利而不肯為 義,貧者日犯禁而不可得止,是世之所以難治也。 孔子曰:「君子不盡利以遺民。《詩》云:『彼有遺秉,此有不 斂,穧伊寡婦之利?故君子仕則不稼,田則不漁,食時 不力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詩》曰:『采葑采菲,無以 下體。德音莫違,及爾同死』』。」以此防民,民猶忘義而爭 利,以亡其身。天不重與有角,不得有上齒。故已有大 者,不得有小者,天數也。夫已有大者,又兼小者,天不 能是之,況人乎?故明聖者象天所為為制度,使諸有 大奉祿,亦皆不得兼小利,與民爭利業,乃天理也。凡 百亂之源,皆出嫌疑纖微,以漸寖稍長,至於大。聖人
章其疑者,別其微者,絕其纖者,不得嫌,以蚤防之。聖人之道,眾隄防之類也,謂之度制,謂之禮節,故貴賤有等,衣服有別,朝廷有位,鄉黨有序,則民有所讓而 民不敢爭,所以一之也。《書》曰:「轝服有庸,誰敢弗讓,敢 不敬應?」此之謂也。
凡衣裳之生也,為蓋形煖身也。然而染五采,飾文章 者,非以為益肌膚血氣之情也,將以貴貴尊賢,而明 別上下之倫,使教亟行,使化易成,為治為之也。若去 其度制,使人人從其欲,快其意,以逐無窮,是大亂人 倫,而靡斯財用也,失文采所遂生之意矣。上下之倫 不別,其勢不能相治,故苦亂也。嗜欲之物,無限,其數 不能相足,故苦貧也。今欲以亂為治,以貧為富,非反 之制度,不可。古者天子衣文,諸侯不以燕;大夫以祿, 亦不以燕;庶人衣縵,此其大略也。
《郊祀》
[编辑]「為人子而不事父者,天下莫能以為可。」今為天之子 而不事天,何以異是?是故天子每至歲首,必先郊祭 以享天,乃敢為地行子禮也;每將興師,必先郊祭以 告天,乃敢征伐,行子道也。
賈誼新書
[编辑]《禮》
[编辑]昔周文王使太公望傅太子發,嗜鮑魚而太公弗與, 曰:「《禮》,鮑魚不登於俎。豈有非禮而可以養太子哉?」尋 常之室無奧剽。〈恐當作阼〉「之位,則父子不別;六尺之輿,無 左右之義,則君臣不明。尋常之室,六尺之輿,處無禮, 即上下踳逆,父子悖亂,而況其大者乎?」道德仁義,非 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 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 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 神,非禮不誠不莊。是以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 禮者,所以固國家,定社稷,使君無失其民者也。主臣, 禮之正也。威德在君,禮之分也。尊卑大小強弱有位, 禮之數也。禮,天子愛天下,諸侯愛境內,大夫愛官屬, 士庶各愛其家。失愛不仁,過愛不義。禮者,所以守尊 卑之經,強弱之稱者也。禮,天子適諸侯之宮,諸侯不 敢自阼。階者,主之階也。天子適諸侯,諸侯不敢有宮, 不敢為主人,禮也。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 和妻柔,姑慈婦聽,禮之至也。君仁則不厲,臣忠則不 二,父慈則教,子孝則協,兄愛則友,弟敬則順,夫和則 義,妻柔則正,姑慈則從,婦聽則婉,禮之質也。禮者,臣 下所以承其上也。故《詩》云:「一發五豝,吁嗟」乎!《騶虞》《騶》 者,天子之囿也。虞者,囿之司獸者也。天子佐輿十乘, 以明貴也;二牲而食,以優飽也。虞人翼五豝以待一 發,所以復中也。人臣於是所尊敬,不敢以節,待敬之 至也。甚尊其主,敬慎其所掌職,而志厚盡矣。作此詩 者,以其事深,見良臣順下之志也者,可以義矣,故其 嘆之也長,曰:「吁嗟乎!雖古之善為人臣者,亦若此而 已。禮者所以節義,而沒不還。故饗飲之禮,先爵於卑 賤而后貴者,始差殽,膳下浹而樂人始奏。觴不下遍, 君不賞差;殽不下浹,上不舉樂。故禮者所以恤下也。」 由余曰:「乾肉不腐則左右親;苞苴時有;筐篚時至則 群臣附;官無蔚藏;腌陳時發則戴其上。《詩》云:『投我以 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上少投之,則 下以軀償矣。弗敢謂報,願長以為好。古之蓄其下者, 其施報如此。國無九年之蓄,謂之不足;無六年之蓄, 謂之急;無三年之蓄,國非其國也。民三年耕,必餘一 年之食,九年而餘三年之食,三十歲相通而餘十年 之積。雖有凶旱水溢,民無飢饉,然後天子備味而食, 日舉以樂;諸侯食珍,不失鐘鼓之縣,可使樂也者,上 下同之。故禮,國有飢人,人主不飧;國有凍人,人主不 裘;報囚之日,人主不舉樂。歲凶,穀不登臺,扉榭徹于 候,馬不食穀,馳道不除食減膳,饗祭有闕。故禮者自 行之義,養民之道也。受計之禮,主所親拜者二,聞生 民之數則拜之,聞登穀則拜之。《詩》曰:「君子樂胥,受天 之祜。」胥者,相也。祜,大福也。夫憂民之憂者,民必憂其 憂;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與士民若此者,受天之 福矣。《禮》,聖王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 聲不忍嘗其肉,隱弗忍也。故遠庖廚,仁之至也。不合 圍,不掩群,不射宿,不涸澤;豺不祭獸,不田獵,獺不祭 魚,不設網罟鷹「隼不鷙,睢而不逮,不出穎羅,草木不 零落,斧斤不入山林,昆蟲不蟄,不以火田,不麛不卵, 不刳胎,不夭魚肉不入廟門,鳥獸不成毫毛,不豋庖 廚。取之有時,用之有節,則物莫不多。」湯見祝網者,置 四面,其祝曰:「從天墜者,從地出者,從四方來者,皆罹 吾網。」湯曰:「嘻!盡之矣。非桀,其孰為此?」湯乃解其三面, 置其一面。更教之祝曰:「昔蛛」作網。今之人循緒,欲 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 者,其憚害物也如是。漢南之國聞之曰:「湯之德及鳥 獸矣。」四十國歸之。《詩》曰:「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 濯,白鳥皜皜。王在靈沼,於牣魚躍。」言德至也。聖主所 在,魚鱉禽獸猶得其所,況於人民乎?故仁人行其禮, 則天下安而萬理得矣。逮至德渥澤洽,調和大暢,則天清澈,地富熅,物時熟,民心,不挾詐賊,氣脈淳化,攫 齧搏擊之獸鮮,毒蠚猛虭之蟲蜜,毒山不蕃,草木少 薄矣。鑠乎大仁之化也。
《容經》
[编辑]志有四:興朝廷之志,淵然,清以嚴。祭祀之志,諭然,思 以和。軍旅之志,怫然,慍然,精以厲,喪紀之志,漻然,愁 然,憂以湫。四志形中,四色發外,維如志色之經也。容 有四:起朝廷之容,師師然,翼翼然,整以敬。祭祀之容, 遂遂然,粥粥然,敬以婉。軍旅之容,湢然肅然,固以猛。 喪紀之容,怮然懾然,若不還容經也。視有四:則朝廷 「之視,端㳅平衡;祭祀之視,視如有將;軍旅之視,固植 虎張;喪紀之視,不㳅垂綱。」視經也。言有四術:言敬以 固,朝廷之言也;「文言有序」,祭祀之言也;屏風折聲,軍 旅之言也;言若不足,喪紀之言也,言經也。固頤正視, 平肩正背,譬如抱鼓。足間二寸,端面攝纓,端股整足, 體不搖肘曰經,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肅」, 立因以垂佩曰「卑立」,立容也。坐以經立之容,肘不差 而足不趺,視平衡曰「經坐」,微俯視尊者之膝曰「共坐」, 仰首視不出尋常之內曰「肅坐」,廢首低肘曰「卑坐」,坐 容也。行以《微磬》之容,臂不搖掉,肩不下上,身似不則, 從然而任,行容也。趨以《微磬》之容,飄然翼然,肩狀若 㳅,足如射箭,趨容也。「旋以微磬」之容。其始動也,「穆如 驚倏」,其固復也。「旄如濯絲」,跘旋之容也。「跪以微磬」之 容,「揄右而下,進左而起,手有抑揚,各尊其紀」,跪容也。 「拜以磬折」之容。「吉事上左,凶事上右,隨前以舉,項衡 以下,寧速無遲。背項之狀,如屋之元」,拜容也。拜而未 起,伏容也。「坐乘以經」,坐之容。「手撫式,視五旅,欲無顧, 顧不」過轂,小禮,動中禮,式大禮下,坐車之容也。立乘 以經,立之容,右持綏而左臂詘,存劍之緯,欲無顧顧 不過轂,小禮,據中禮,式大禮下,立車之容也。《禮》:介者 不拜,兵車不式,不顧不言反,抑式以應,武容也,兵車 之容也。若夫立而跛,坐而蹁,體怠懈,志驕傲,䟃視數 顧,容色不比,動靜不以度,妄咳唾,疾言,嗟,氣不順,皆 禁也。古者年九歲,入就小學,蹍小節焉,業小道焉;束 髮就大學,蹍大節焉,業大道焉。是以邪放非辟,無因 入之焉。諺曰:「君子重襲,小人無由入;正人十倍,邪辟 無由來。」古之人其謹於所近乎?《詩》曰:「芃芃棫樸,薪之 槱之。濟濟辟王,左右趨之。」此言左右日以善趨也。古 者聖王居有法則,動有文章,位執戒輔,鳴玉以行,佩 玉也。上有蔥珩,下有雙璜,衝牙蠙珠,以約其間,琚瑀 以雜之。行以采齊,趨以肆夏,步中規,折中矩。登車則 馬行而鸞鳴,鸞鳴而和,應聲曰和,和則敬,故《詩》曰:「和 鸞雝雝,萬福攸同。」言動以紀度,則萬福之所聚也。故 曰:明君在位可畏,施舍可愛,進退可度,周旋可則,容 貌可觀,作事可法,德行可象,聲氣可樂,動作有文,言 語有章。以承其上,以接其等,以臨其下,以畜其民。故 為之上者敬而信之,等者親而重之,下者畏而愛之, 民者肅而樂之。是以上下和協而士民順一,故能綜 攝其國,以藩衛天子,而行義足法。夫有威而可畏謂 之威,有儀而可象謂之文。富不可為量,多不可為數。 故《詩》曰:「威儀棣棣,不可選也。」棣棣,富也;不可選,眾也。 言接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內外大小,品事之各有容 志也。子贛由其家來謁於孔子。孔子正顏舉杖,磬折 而立,曰:「子之大親,毋乃不寧乎?」放杖而立,曰:「子之兄 弟亦得無恙乎?」曳杖倍而行,曰:「妻子家中得無病乎?」 故身之。佝,手之高下,顏色聲氣,各有宜稱,所以明 尊卑,別疏戚也。子路見孔子之背,磬折,舉哀曰:「唯由 也見。」孔子聞之,曰:「由也何以遺亡也?」故過猶不及,有 餘猶不足也。《語》曰:「況乎明王,執中履衡。」言秉中適而 據乎宜。故威勝德則淳,德勝威則施。威之與德,交若 糾纏,且畏且懷,君道正矣。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龍也者,人主之辟也,亢龍往而不返。故《易》曰:「有悔」,悔 者凶也。潛龍入而不能出,故曰:「勿用。」勿用者,不可也。 龍之神也,其惟茲能乎?能與細細,能與巨巨,能與高 高,能與下下,吾故曰:龍變無常,能幽能章。故至人者, 在小不寶,在大不窕,狎而不能作,習而不能順,姚,不 惛卒,不妄饒裕,不贏迫,不自喪,明是審非,察中居宜, 此之謂「有威儀。」古之為路輿也,蓋圜以象天,二十八 撩以象列星,軫方以象地,三十輻以象月,故仰則觀 天文,俯則察地理,前視則睹鸞和之聲,側聽則觀四 時之運,此輿教之道也。人主太淺則知闇,太博則業 厭,二者異同敗,其傷必至。故《師傳》之道,既美且施,乂 慎其齊適疾徐,任多少,造而勿趣,稍「而勿苦,省其所 省而堪其所堪,故力不勞而身大盛」,此全人之化也。
說苑
[编辑]《修文》
[编辑]齊景公登射,晏子修禮而待。公曰:「選射之禮,寡人厭 之矣。吾欲得天下勇士,與之圖國。」晏子對曰:「君子無 禮,是庶人也;庶人無禮,是禽獸也。夫臣勇多則弒其
君,子力多則弒其長,然而不敢者,唯禮之謂也。禮者所以御民也,轡者所以御馬也。無禮而能治國家者,嬰未之聞也。」景公曰:「善。」乃飭射,更席以為上客,終日 問禮。
《書》曰:五事,一曰貌。貌若男子之所以恭敬,婦人之所 以姣好也。行步中矩,折旋中規,立則磬折,拱則抱鼓。 其以入君朝,尊以嚴;其以入宗廟,敬以忠;其以入鄉 曲,和以順;其以入州里族黨之中,和以親。《詩》曰:「溫溫 恭人,惟德之基。」孔子曰:「恭近於禮,遠恥辱也。」
衣服容貌者,所以悅目也;聲音應對者,所以悅耳也; 嗜慾好惡者,所以悅心也。君子衣服中,容貌得,則民 之目悅矣;言語順,應對給,則民之耳悅矣;就仁去不 仁,則民之心悅矣。三者存乎心,暢乎體,形乎動靜,雖 不在位,謂之素行。故忠心好善而日新之,獨居樂德, 內悅而行。《詩》曰:「何其處也,必有與也。何其久也,必有 以也。」惟有以者,為能長生久視,而無累于物也。
史記
[编辑]《禮書》
[编辑]太史公曰:「洋洋美德乎!宰制萬物,役使群眾,豈人力 也哉?」余至大行禮官,觀三代損益,乃知緣人情而制 禮,依人性而作儀,其所由來尚矣。人道經緯萬端,規 矩無所不貫,誘進以仁義,束縳以刑罰,故德厚者位 尊,祿重者寵榮,所以總一海內而整齊萬民也。人體 安駕乘,為之金輿錯衡以繁其飾;目好五色,為之黼 黻文章以表其能;耳樂鐘磬,為之調諧八音以蕩其 心;口甘五味,為之庶羞酸鹹以致其美;情好珍善,為 之琢磨圭璧以通其意。故大路越席,皮弁布裳,朱絃 洞越,大羹元酒,所以防其淫侈,救其彫敝。是以君臣 朝廷,尊卑貴賤之序,下及黎庶車輿、衣服、宮室飲食 嫁娶喪祭之分,事有宜適,物有節文。仲尼曰:禘自既 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周衰,禮廢樂壞,大小相踰。 管仲之家,兼備三歸。循法守正者見侮于世,奢溢僭 差者謂之顯榮。自子夏門人之高第也,猶云出見紛 華盛麗而說,入聞夫子之道而樂。二者心戰,未能自 決,而況《中庸》以下,漸漬於失教,被服於成俗乎?孔子 曰:「必也正名於衛,所居不合。仲尼沒後,受業之徒沈 湮而不舉,或適齊楚,或入河海,豈不痛哉!」至秦有天 下,悉內六國禮儀,采擇其善,雖不合聖制,其尊君抑 臣,朝廷濟濟。依古以來,至于高祖,光有四海,叔孫通 頗有所增益減損,大抵皆襲秦故,自天子稱號,下至 佐僚,及宮室官名,少所變改。孝文即位,有司議欲定 《儀禮》,孝文好道家之學,以為繁禮飾貌,無益於治,躬 化謂何耳,故罷去之。孝景時,御史大夫晁錯明於世 務刑名,數干諫孝景曰:「諸侯藩輔,臣子一例,古今之 制也。今大國專治異政,不稟京師,恐不可傳後。」孝景 用其計,而六國畔逆,以錯首名,天子誅錯以解難。事 在《袁盎語》中。是後官者養交安祿而已,莫敢復議。今 上即位,招致儒術之士,令共定儀,十餘年不就。或言 古者太平,萬民和喜,瑞應辨至,乃采風俗,定制作。上 聞之,制詔御史曰:「蓋受命而王,各有所由興,殊路而 同歸,謂因民而作,追俗為制也。議者咸稱太古,百姓 何望?漢亦一家之事,典法不傳,謂子孫何?化隆者閎 博,治淺者褊狹,可不勉與!」乃以太初之元,改正朔,易 服色,封泰山,定宗廟百官之儀,以為典常,垂之於後 云。「禮由人起,人生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忿,忿而 無度量則爭,爭則亂。先王惡其亂,故制禮義以分之, 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不窮於物,物不屈於欲,二 者相待而長,是禮之所起也。故禮者,養也。稻粱五味, 所以養口也;椒蘭芬茝,所以養鼻也;鐘鼓管絃,所以 養耳也;刻鏤文章,所以養目也;疏房床笫,所以養體 也。」故禮者,養也。君子既得其養,又好其辨也。所謂辨 者,貴賤有等,長少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也。故天子 大路越席,所以養體也;側載臭茝,所以養鼻也;前有 錯衡,所以養目也;和鸞之聲,步中《武》象,驟中《韶》濩,所 以養耳也。龍旂九斿,所以養信也。寢兕持虎鮫。「彌 龍」,所以養威也。故《大路》之馬必信,至教順,然後乘之, 所以養安也。孰知夫士出死要節之所以養生也?孰 知夫輕費用之所以養財也?孰知夫恭敬辭讓之所 以養安也?孰知夫禮義文理之所以養情也?人苟生 之為見,若者必死;苟利之為見,若者必害;怠惰之為 安,若者必危;情性之為安,若者必滅。故聖人一之「於 禮義,則兩得之矣;一之於性情,則兩失之矣。故儒者, 將使人兩得之者也;墨者,將使人兩失之者也。」是儒 墨之分,治辨之極也,彊固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 之總也。王公由之,所以一天下,臣諸侯也;弗由之,所 以捐社稷也。故堅革利兵,不足以為勝;高城深池,不 足以為固;嚴令繁刑,不足以為威。「由其道則行,不由 其道則廢。」楚人鮫革犀兕,所以為甲,堅如金石;宛之 鉅鐵施,鑚如蜂躉,輕利剽遫,卒如熛風。然而兵殆于 垂涉,唐昧死焉。莊蹻起,楚分而為四參,是豈無堅革 利兵哉?其所以統之者,非其道故也。汝、潁以為險,江、 漢以為池,阻之以鄧林,緣之以方城,然而秦師至,鄢郢舉若振槁。是豈無固塞險阻哉?其所以統之者非 其道故也。紂剖比干,囚箕子,為炮烙,刑殺無辜,時臣 下懍然,莫必其命,然而周師至而令不行乎下,不能 用其民。是豈令不嚴、刑不峻哉?其所以統之者非其 道故也。古者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然而敵國不待試 而詘;城郭不集,溝池不掘,固塞不樹,機變不張,然而 國「晏然,不畏外而固者,無他故焉。明道而均分之,時 使而誠愛之,則下應之如景響,有不由命者,然後俟 之以刑,則民知辠矣。故刑一人而天下服,辠人不尤 其上,知辠之在己也。是故刑罰省而威行如流,無他 故焉,由其道故也。故由其道則行,不由其道則廢。」古 者帝堯之治天下也,蓋殺一人,刑二人「而天下治。」《傳》 曰:「威厲而不試,刑措而不用。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 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惡生?無先祖 惡出?無君師惡治?三者偏亡,則無安人。故禮,上事天, 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故王者天 太祖,諸侯不敢懷,大夫士有常宗,所以辨貴賤。貴賤 治,得之本也。郊疇乎天「子,社至乎諸侯,函及士大夫, 所以辨尊者事尊,卑者事卑,宜鉅者鉅,宜小者小。故 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國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 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有特牲而食者不得 立宗廟,所以辨積厚者流澤廣,積薄者流澤狹也。大 饗、上元尊,俎上腥魚,先大羹,貴食飲之本也。大饗、上 元尊,而」用薄,酒食先黍稷而飯稻粱,祭嚌先大羹而 飽庶羞,貴本而親用也。貴本之謂文,親用之謂理,兩 者合而成文,以歸太一,是謂太隆。故尊之,上元尊也。 俎之上腥魚也,豆之上大羹,一也;利爵弗啐也,成事 俎弗嘗也,三宥之弗食也,大昏之未廢齊也,太廟之 未內尸也,始絕之未小斂,一也;大路之素幬也,郊之 麻絻,喪服之先,散麻一也,三年哭之不反也。《清廟》之 歌,一唱而三嘆;縣一鐘,尚拊膈,朱絃而通越,一也。凡 禮始乎脫,成乎文,終乎稅,故至備,情文俱盡。其次情 文代勝,其下復情,以歸太一。天地以合,日月以明,四 時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萬物以昌,好惡以節,喜 怒以當,以為下則順,以為上「則明。」太史公曰:「至矣哉! 立隆以為極,而天下莫之能益損也。」本末相順,終始 相應。至文有以辨,至察有以說。天下從之者治,不從 者亂;從之者安,不從者危。小人不能則也。禮之貌誠 深矣;堅白同異之察,入焉而弱,其貌誠大矣;擅作典 制,褊陋之說,入焉而嗛,其貌誠高矣;暴慢恣睢,輕俗 以為高之屬,「入焉而墜。」故繩誠陳,則不可欺以曲直; 衡誠縣,則不可欺以輕重;規矩誠錯,則不可欺以方 員;君子審禮,則不可欺以詐偽。故繩者,直之至也;衡 者,平之至也;規矩者,方員之至也;禮者,人道之極也。 然而不法禮者不足禮,謂之無方之民;法禮足禮,謂 之有方之士。禮之中,能思索,謂之能慮;能慮勿易,「謂 之能固。能慮能固,加好之焉」,聖矣。天者,高之極也;地 者,下之極也;日月者,明之極也;無窮者,廣大之極也。 聖人者,道之極也。以財物為用,以貴賤為文,以多少 為異,以隆殺為要。文貌繁,情欲省,禮之隆也。文貌省, 情欲繁,禮之殺也。文貌情欲,相為內外,表裡並行而 雜,禮之中流也。君子上致其隆,下「盡其殺,而中處其 中」,步驟馳騁,廣騖不外。是以君子之性,守宮庭也。人 域是域,士君子也。外是民也。於是中焉房皇,周浹曲 直,得其次序,聖人也。故厚者禮之積也,大者禮之廣 也,高者禮之隆也;明者禮之盡也。
魏徐幹中論
[编辑]《法象篇》
[编辑]夫禮也者,人之急也,可終身蹈而不可須臾離也。須 臾離則慆慢之行臻焉,須臾忘則慆慢之心生焉,況 無禮而可以終始乎?夫禮也者,敬之經也,敬也者,禮 之情也。無敬無以行禮,無禮無以節敬。道不偏廢,相 須而行,是故能盡敬以從禮者,謂之「成人。」
隋王通中說
[编辑]《禮樂篇》
[编辑]子曰:「《冠禮》廢,天下無成人矣。昏禮廢,天下無家道矣。 喪禮廢,天下遺其親矣。祭禮廢,天下忘其祖矣。嗚呼! 我末如之何也已矣!」
又
子曰:「禮其《皇極》之門乎?聖人所以嚮明而節天下也, 其得中道乎?故能辨上下,定民志。」
《魏相篇》
[编辑]張元素問禮:子曰:「直爾心,儼爾形,動思恭,靜思正。」問 道。子曰:「禮得而道存矣。」元素出。子曰:「有心乎禮也。夫 禮有竊之而成名者,況躬親哉。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