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192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一百九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九十二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一百九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一百九十二卷目錄

 山川祀典部彙考四

  唐三元宗開元四則 天寶十則 肅宗至德一則 上元一則 代宗廣德一則 永

  泰一則 大曆二則 德宗貞元二則 憲宗元和一則 文宗太和二則 開成一則

禮儀典第一百九十二卷

山川祀典部彙考四

[编辑]

唐三

[编辑]

元宗開元二十年開元禮成定封祀泰山及岳鎮海瀆之儀

[编辑]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禮儀志》,「王仲丘 撰成一百五十卷,名曰《大唐開元禮》,二十年九月,頒 所司行用焉。」

按《開元禮》,「皇帝將有事於泰山,有司卜日如別儀。」告 昊天上帝、太廟、太社,皆如巡狩之禮。皇帝出宮,備大 駕鹵簿,軷於國門,祭所過山川古先帝王、名臣烈士, 皆如巡狩之禮。通事舍人承制問百年所經州縣,刺 史、縣令先待於境,至泰山下,柴告昊天上帝於圓丘 壇,如巡狩告至之禮。前期所祀,以太牢祭於泰山神 「廟,如常式。齋戒前七日,太尉戒誓百官,皇帝散齋於 行宮後殿;四日,致齋於前殿;三日服袞冕結佩等,並 如圓丘儀。」將作大匠先領徒於泰山上立圓臺,廣五 丈,高九尺,土色各依其方。又「於圓臺上起方壇,廣一 丈二尺,高九尺。其臺壇四面各為一陛,玉版,長一尺 三寸,廣五寸,厚五寸,刻牒為字,以金填之,用金櫃盛。 其玉牒文,中書門下進取進止,所由承旨,請內鐫其 名,檢等並如後制。」《郊社令》:「積柴為燎壇於山上圓臺 之東南,量地之宜。柴高一丈二尺,方一丈,開上,南出 戶,方六尺。」又「為圓壇於山下,三成十二陛,如圓丘之 制,隨地之宜。壇上飾以元四,面依方色。壇外為三壝。」 《郊社令》:「又積柴於壇」南,燎如山上之儀。又為玉冊,皆 以金繩連編,玉牒為之。每牒長一尺二寸,廣一寸二 分,厚三分,刻玉填金為字,少府監量文多少為之。又 為玉櫃一,長一尺三寸,并檢方五寸,當纏繩處刻為 五道,當封寶處刻深二分,方取容。受命寶印,以藏正 座。玉冊制度如玉櫃。又為黃金繩以纏玉櫃金櫃。又 為石䃭以藏玉櫃。用方石再累,各方五尺,厚一尺。縱 鑿石中,廣深令容玉櫃。䃭旁施檢處皆刻,深三寸三 分,闊一尺,南北各二,東西各三,去隅皆七寸,纏繩處 皆刻,深三分,闊一寸五分。為石檢十枚。檢、石䃭皆長 三尺,闊一尺,厚七寸,皆刻為三道,廣一寸五分,深四 寸,當封處大小取容寶印,深二寸七分,皆有小石,蓋 制與封刻處相應,以檢擫封印。其檢立於䃭旁,當刻 處。又為金繩三,以纏石䃭各五,周徑三分,為石泥以 封,石䃭以石末和方色土為其封。玉櫃、金櫃、石䃭,同 用《受命寶》。所司量時先奏請出之。為距石十二枚,皆 闊二尺,厚一尺,長一丈,斜刻其首,令與䃭隅相應。分 距䃭四隅,皆再累為五色「土、圓封以封石䃭。上徑一 丈二尺、下徑三丈九尺」

禪禮制度,將祭、將作,先於社首山禪所為禪祭壇,如方丘之制,八角三成,每等高四尺,上闊十六步。設八陛,上等陛廣八尺,中等陛廣一丈,下等陛廣一丈二尺。為三重壝,量地之宜,四面開門。玉冊、石䃭、玉櫃、金櫃、金泥、檢距、圓封、丘碑等,並如封祀之儀。

陳設。前祀三日,衛尉設文武侍臣次於山下「封祀壇 外壝東門之內道北,皆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俱南向。 設諸祀官次於東壝之外道南,北向西上。三師南壝 之外道東,諸王於三師之南,俱西向北上。文官從一 品以下九品以上於祀官之東,皇親五等以上諸親 三等以上於文官之東。」東方諸州刺史縣令又於文 官之東,俱北向西上。介公、酅公於南壝之外道西,東 向。諸州使人於介公、酅公之西,東向。諸方之客,東方、 南方於諸王東南,西向。西方、北方於介公、酅公西南, 東向。皆以北為上。武官三品以下九品以上,於西壝 之外道南,北向東上。設陳饌幔,各於內壝東門、西門 之外道北,南向。北門之外道東,西向。壇上及東方之 饌陳於東門外,南方及西方之饌陳於西門外,北方 之饌陳於北門外。前祀二日,太樂令設宮懸之樂於 山下封祀壇之南,內壝之外,如圓丘儀。右校掃除壇 之內外。

《禪儀》:「祭前三日,尚舍壇長施大次於外壝東門內道北,尚舍鋪御座。守官設文武官次於大次前,東西相向。諸祭官於東壝外,文官九品以上於祭官東,皇親諸親又於其東,蕃客又於其東,介公、酅公於西壝外道南,武官九品於介公、酅公西,蕃客又於其西,褒聖侯於三品文官下有諸州使分於文」

武官後設陳饌幔於內壝東西門外道北、南向。其壇上及東方饌陳於東門外。南方西方北方饌陳於西門外。其陳樂懸則樹靈鼓右校掃除。又為瘞埳於壇壬地。

前祀一日,奉禮郎設祀官公卿位於山下封祀壇內 壝東門之外道南,分獻之官於公卿之南,執事位於 其後,每等異位,重行,西面北上。設御史位於壇上,一 位於東陛之南,西向,一位於西陛之南,東向。設奉禮 位於樂懸東北,贊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設協律 郎位於壇上南陛之西,東向。設太樂令位於北懸之 間,當壇北向。設從祀之官位,三師位於懸南道東,諸 王位於三師之東,俱北面西上;介公、酅公位於道西, 北面東上;文官從一品以下九品以上於執事之南, 東方諸州刺史縣令又於文官之南,每等異位,重行 西向,俱以北為上;武官三品以下九品以上位於西 方。值文官皇親五等以上、諸親三等以上於武官之 南,每等異位,重行東向。諸州使人位於內壝南門之 外道西,重行東面,皆以北為上。設諸國客使位於內 壝東門之外,東方於諸王東南,每國異位,重行北向, 以西為上。西方北方於介公、酅公西南,每國異位,重 行北面,以東為上。其褒聖侯大官三品之下諸州使 人,各於文武官後。

禪儀,奉禮設御位於壇東南,設祭官位於內壝東門外道南,分獻官於祭官南,執事者位於後。設御史位二於壇東南,西向,令史陪後。設奉禮位於懸東北,贊者二人在南,差退。協律郎於壇上,太樂令於北懸間,並如常。設望瘞位於壇東北,從祭官於執事南,皇親又於南,諸州刺史、縣令又於南,蕃客又於南,介公、酅公於內壝西門外道南,武官於後,蕃客於武官南。設門外位於東西壝門外道南,皆如設次之式。

設牲牓於山下封祀壇之外,當門西向,蒼牲一居前。 正座又「《蒼牲》一。」配座青牲一在北,少退,南上。次赤牲一,次 黃牲一,次白牲一,次元牲一。五方帝座又青牲一。大明又牲 一。夜明

禪禮設牲牓於東壝外如式。正座黃牲一居前,配座黃牲一在北少退,《神州》黝牲一在南少退。

設廩犧令位於牲西南,史陪其後,俱北向。設太祝位 於牲東,各當牲後,祝史陪其後,俱西向。設太常卿省 牲位於牲前近北,又設御史位於太常卿之西,俱南 向。設昊天上帝酒樽於圓臺之上下,太樽二,著樽二, 犧樽二,山罍二,在壇上,於東南隅,北向;象樽二,壺樽 二,山罍四,在壇下,於南陛之東,北面西上。設配帝著 樽二、犧樽二、象樽二、山罍二,在壇上。皆於昊天上帝 酒樽之東,北向西上。其山下封祀壇,設五帝、日、月,俱 太樽二,在神座之左。其內官每陛間各象樽二,在第 二等;中官每陛間各壺樽二,在第三等;外官每陛間 各概樽二,於內壝之內。眾星每道間各散樽二,於內 壝之外。凡樽,各設於神座之左而右向。五帝日月以 上之樽、置於坫。內官以下樽、俱藉以席。皆加勺羃。設 爵於樽下

《禪儀》,設皇地祇太樽二、著樽二、犧樽二、山罍二,在壇上東南隅,北向,象樽二、壺樽二、山罍四,在壇下南陛之東,北向,俱西上。設配帝著樽二、犧樽二、象樽二,山罍二,在壇上正座,樽東,北向,西上。「神州太樽二,在第一等。每方岳鎮海瀆,俱山樽二,山川林澤,各蜃樽二。丘陵以下,各散樽二。皆於壇下,皆加勺羃。」

「設罍洗各於壇南陛東南,亞獻之洗又於壇東南,俱 北向。罍水在洗東,篚在洗西,南肆。筐實以巾、爵。設分 獻罍洗筐羃各於其方陛道之左,俱西向。執樽罍筐 羃者各於樽罍筐羃之後,各設玉幣之筐於壇之上 下樽坫之所。」祀日未明五刻,太史令、郊社令各服其 服,升設昊天上帝神座於山圓臺之上,北方南向,以 「三脊茅為神藉。設高祖神堯皇帝神座於東方,西向, 席以莞,神座皆於座首。」又《太史令》《郊社令》「設五天帝、 日月神座於山下封祀壇之上,青帝於東陛之北,赤 帝於南陛之東,黃帝於南陛之西,白帝於西陛之南, 黑帝於北陛之西,大明於東陛之南,夜明於西陛之 北,席皆以槀秸。設五星、十二辰、河漢」及內官之座於 第二等十有二陛之間,各依方面。凡席皆內向。其內 官中有北斗北辰位,南陛之內,差在行位前。設二十 八宿及中官之座於第三等,亦如之。布外官席位於 內壝之內,眾星席位於內壝之外,各依方次,席皆以 莞。設神位各於座首。

禪禮神位:「皇地祇神座於壇上北方,南向,席以槀秸;睿宗大聖真皇帝座於東方,西向,席以莞。神州於第一等,席以槀秸。東南方岳鎮以下於內壝內,各於其方。嵩岳以下於壇西南,俱內向,席皆以莞。」

所司陳其異寶及嘉瑞等於《樂懸》之東西廂。禪禮無瑞物 「省牲器。省牲之日,午後十刻,去壇二百步所諸衛之屬禁斷行人。」晡後二刻,郊社令丞帥府史三人及齋 郎,以樽坫罍洗篚羃入設於位。凡升壇者,各由其陛。 贊引引御史,諸太祝七人,與祝史行掃除於下。其五 星以下羊豕,所司各依令先備如常儀,並如別儀。

《禪禮》無「五星」 以下羊、豕,餘同。

「鑾駕上山,前祀三日,本司宣攝內外,各供其職。」衛尉 設祀官、從祀群官五品以上便次於行宮朝堂如常 儀。前祀二日,尚舍直長施大次於圓臺東門外道北, 又於山中道設止息大次,俱南向。尚舍奉御鋪御座。 衛尉設從駕文武群官及諸方使應從升者,於圓臺 南門之外,文東武西,並如常儀。《郊社令》「設御洗於圓」 臺南陛之東,北向;罍水在洗東,篚在洗西,南肆,設巾 羃。其日,奉禮設御位於圓臺南,當壇北向。設群官五 品以上版位於御位之南,文東武西,重行北向,相對 為首。設東方諸州刺史、縣令位於文官之東,諸州使 人位於武官之後。設國客位:東方南方,於文官東南, 每國異位,北面西上;西方北方,於武官西南,每國異 位,北面東上;設御史位於圓臺東西,如祀禮。設奉禮 贊者位於群官東北,西面;設執事位於東門之內道 南,西面皆北上。前祀一日,未明七刻,搥一鼓為一嚴; 未明五刻,搥二鼓為再嚴。侍中版奏:「請中嚴。」從祀官 五品以上,俱就次,各服其服。所司陳《大駕鹵簿》,未明 二刻,搥三鼓為三嚴。諸衛之屬各督其隊,與鈒戟以 次陳於行宮門外。謁者、贊引引祀官,通事舍人分引 從祀群官,諸侍臣結佩,俱詣行宮門外奉迎。侍中負 寶如式。乘黃令進輦於行宮門外,南向。侍中版奏:「請 登山。」皇帝服袞冕,乘輦以出,稱警蹕如常儀。黃門侍 郎進,當輦前跪奏稱:「黃門侍郎臣某言,請鑾輿進發。」 俛伏,興、退復位。鑾輿動,又稱「警蹕。」黃門侍郎、侍中中 書令以下夾引以出。千牛將請幫助識別此字。夾輿而趨。駕至侍臣 上馬所,黃門侍郎奏請鑾輿權停,敕侍臣上馬。侍中 前承制,退稱:「制曰可。」黃門侍郎退稱:「侍臣上馬。」贊者 承傳,文武侍臣皆上馬。諸侍衛之官各督其屬,左右 翊鑾輿在黃麾內,符寶郎奉六寶與殿中監後部從, 在黃鉞內。侍臣上馬畢,黃門侍郎奏:「請鑾輿進發。」退 復位。鑾駕動,稱警蹕如常。鼓吹不鳴,不得諠譁。從祀 官在元武隊後如常,若復先置,則聽臨時節度。車輅 鼓吹皆待於山下。御史大夫、刺史、縣令前導如式,至 中道止息。大次前,迴輦南向,侍中奏「請降輦如常。」皇 帝降輦之大次,群官皆隨便而舍。停大次三刻頃,侍 中奏「請皇帝出次」,升輦進發如初。駕至臺東門外,大 次前,迴輦南向,侍中進當駕前跪奏稱:「侍中臣某言, 請降輅。」俛伏,興。皇帝降輦之次如常儀。通事舍人承 旨敕從祀群官退就門外位。

禪儀。鑾駕出行宮、如封泰山之儀。

「薦玉幣。」祀日未明三刻,諸祀官各服其服。郊社令帥 其屬,以玉幣及玉冊置於山上圓臺壇上。坫所禮神 之玉,蒼璧,幣以蒼,配座之幣亦如之。又以玉櫃、金櫃、 金繩、金泥盛於篚,置於石䃭之側。良醞令帥其屬,各 入實樽罍玉幣,凡六樽之次:太樽為上,實以汎齊;著 樽次之,實以醴齊;犧樽次之,實以盎齊;象樽次之,實 以醍齊;壺樽次之,實以沈齊;山罍為下,實以三酒。配 帝,著樽為上,實以沈齊;犧樽次之,實以醴齊;象樽次 之,實以盎齊,山罍為下,實以清酒。其元酒各實於五 齊之上樽。禮神之玉,昊天上帝以蒼璧,昊天上帝及 配帝之幣以蒼

禪祭日,未明三刻以下,實樽至饌幔內,與夏至北郊同也。

太官令帥進饌者,實諸籩豆簋簠,各設於饌幔內。未 明二刻,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御史以下行 掃除如常儀。

禪禮,自未明二刻下至掃除訖,就位,與《夏至方丘》同。駕將至,謁者、贊引各引祭官,通事舍人分引從祭群官、諸方客使,俱就門外位。自鑾輿至大次以下至進熟,與方丘同。

未明一刻,謁者、贊引各引文武五品以上從祀之官, 皆就圓臺南立。謁者引司空入行掃除訖,出復位。侍 中版奏:「外辦。」皇帝服大裘而冕,出次,華蓋侍衛如常 儀,侍中負寶陪從如式。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皇 帝入自東門。殿中監進大珪,尚衣奉御,又以鎮珪授 殿中監,殿中監受進。皇帝搢大珪,執鎮珪繅藉,華蓋 仗衛停於門外,近侍者從入如常。謁者引禮部尚書、 太常少卿陪從如常。大珪如搢,不便,請先定,近侍承 奉之。皇帝至版位,北面立。每立定,太常卿與博士退 立於左。謁者、贊引各引祀官次入就位。立定,太常卿 前奏:「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奉禮曰:「眾官再拜。」在 位者皆再拜。太常卿前奏:「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 正座、配座,太祝取玉幣於篚,各立於樽所。太常卿引 皇帝詣壇,升自南陛。侍中、中書令以下及左右侍衛 量人從升,以下皆如之。皇帝升壇,北向立,太祝加玉 於幣以授侍中,侍中奉玉幣東向進,皇帝搢鎮珪,受玉幣。凡受物皆搢鎮珪。奠訖,執鎮珪,俛伏,興,登歌作 《肅和》之樂,以大呂之均。太常卿引皇帝進、北面跪奠 於昊天上帝神座。俛伏、興。

禪則皇地祇神座

太常卿引皇帝立於西方,東向。又太祝以幣授侍中, 侍中奉幣北向進,皇帝受幣,太常卿引皇帝進,東面 跪奠於高祖神堯皇帝神座,俛伏,興。太常卿引皇帝 少退,東向再拜訖,登歌止。太常卿引皇帝,樂作,皇帝 降自南陛,還版位,西向立,樂止。太祝還樽所 山下 封祀壇。其日,自山下五步立,人直至下壇,遞呼「萬歲」 以為節候。祀日未明三刻,諸祀官各服其服。郊社令 帥其屬,以五帝及日月、中官、外官以下之玉幣,各置 於坫所。五帝之玉以四珪有邸,日月以珪璧,幣各依 方色。良醞令帥其屬各入實樽罍玉幣。五帝俱以太 樽,皆實以汎齊;日月之樽,實以醴齊。其內官之象樽, 實以醍齊;中官之壺樽,實以沈齊;外官「之概樽,實以 清酒;眾星之散樽,實以旨酒。其元酒各實於五齊之 上樽。」禮神之玉,青帝以青珪,赤帝以赤璋,黃帝以黃 琮,白帝以騶虞,黑帝以元璜,日月珪邸。五帝、日月以 下,幣皆從方色。太官令帥進饌者實諸籩豆簠簋,各 設於饌幔內。未明二刻,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 引御史以下入,行掃除如常儀。未明一刻,謁者、贊引 各引祀官皆就位。太樂令帥工人、二舞次入就位,文 舞入陳於懸內,武舞立於懸南道西。謁者引司空入 行掃除訖,出復位於皇帝奠玉幣也。封祀壇,謁者、贊 引各引祀官入就位。立定,奉禮曰:「眾官再拜。」在位者 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協律郎跪,俛伏,興,舉麾鼓柷, 奏《元和》之樂。乃以圜鍾之宮:黃鐘為角,太簇為徵,姑 洗為羽。圜鍾三奏,黃鍾、太簇、姑洗各一奏。之舞,文舞 之舞,樂舞六成,偃麾,戞敔,樂止。奉禮曰:「眾官再拜。」在 位者皆再拜。謁者七人,各引獻官及諸太祝,奉玉幣 各進奠於神座如常儀。將進奠,登歌作《肅和之樂》,以 大呂之均。餘星、座、幣亦如之。進奠訖,各還本位。初群 官拜訖,夜明以上祝史各奉毛血之豆立於門外,《登 歌》止,祝史奉毛血各由其陛升壇,以毛血各致其座, 諸太祝俱迎受,各奠於神座前。諸太祝與祝史退立 於樽所。 進熟,皇帝既升,奠玉幣,太官令出,帥進饌 者奉饌各陳於內壝門外。謁者引司徒出詣饌所,司 徒奉昊天上帝之俎。初,皇帝既至位,樂止,太官令引 饌入。俎初入門,《雍和之樂》作以黃鐘之均。自後接神 之樂,皆用《雍和》。饌至陛,樂止。祝史俱進,跪徹毛血之 豆,降自東陛以出。昊天上帝之饌升自午陛,配帝之 饌升自卯陛。諸太祝迎引,各設於神座前。設訖,謁者 引司徒,太官令帥饌者降自東陛以出。司徒復位,諸 太祝各還樽所。太常卿引皇帝詣罍洗,盥洗爵等並 如圜丘儀。太常卿引皇帝,樂作,皇帝詣壇升自南陛 訖,樂止。謁者引司徒升自東陛,立於樽所,齋郎奉俎 從升,立於司徒之後。太常卿引皇帝詣昊天上帝酒 樽所,執樽者舉羃,侍中贊酌,汎齊訖,《壽和之樂》作,皇 帝每酌飲福,皆作《壽和之樂》。太常卿引皇帝進昊天 上帝神座前,北向跪奠爵,俛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 退,北向立,樂止。太祝二人持玉冊進於神座之右,東 面跪。又太祝一人跪讀冊文訖,俛伏,興。冊文並中書 門下撰進,少府監刻文,皇帝再拜。初讀祝文訖,樂作, 太祝進奠冊於神座,還樽所,皇帝再拜,樂止。太常卿 引皇帝詣配座,以下至終獻,光祿卿降復位,並如圓 丘儀。皇帝將升獻,太官令引饌入其山下封祀壇,五 帝日月以下之饌,亦相次而入。俎初入門,《雍和之樂》 作,以黃鐘之均。饌至陛,樂止,祝史俱進,跪徹毛血之 豆,降自東陛以出;木帝之饌,升自寅陛;火帝之饌,升 自巳陛;土帝之饌,升自未陛;金帝之饌,升自酉陛;水 帝之饌,升自子陛;大「明之饌升自辰陛,《夜明》之饌升 自戌陛。」其內官、中官眾星之饌,所由師長皆先陳布, 諸太祝迎引於壇上,各設於神座。設訖,謁者引司徒、 太官令帥進饌者俱降自東陛以出。司徒復位,諸太 祝各還樽所於山上。太尉之亞獻也,封祀壇謁者七 人,分列五方帝及《大明》《夜明》等獻官,詣罍洗盥手洗 匏爵「訖,各由其陛升,俱酌汎齊」訖,各引降還本位。初, 第一等獻官將升,謁者五人次引獻官各詣罍洗訖, 各由其陛升,詣第二等內官酒樽所,俱酌醴齊,各進 跪奠爵於內官首座,興,餘座皆祝史、齋郎助奠,相次 而畢。謁者四人,次引獻官俱詣罍洗盥洗,各由其陛 升壇,詣第三等中官酒樽所,俱酌盎齊以獻。贊引四 人,次引獻官詣罍洗,盥洗訖,詣外官酒樽所,俱酌醍 齊以獻。贊引四人,次引獻官詣罍洗,盥洗,詣眾星酒 樽所,俱酌汎齊以獻。其祝史、齋郎酌酒助奠,皆如內 官之儀。訖,謁者、贊引各引獻官還本位。武舞六成,樂 止,舞獻俱畢,上下諸祝各進跪徹豆,興,還樽所。奉禮 曰:「賜胙。」贊者唱:「眾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元和之樂》 作。奉禮曰:「眾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樂作一成止。燔 燎終獻將畢,侍中前跪奏曰:「請就望燎位。」太常卿引皇帝就望燎位。太祝奉玉幣等就柴壇,置於柴上戶 內訖,奉禮曰:「可燎。」東西面各六人以炬燎火。半柴,侍 中前跪奏:「禮畢。」太常卿引皇帝出,贊引引祀官以下 皆出。其山下封祀官、獻官獻畢,奉禮曰:「請就望燎位。」 諸獻官俱就望燎位。諸太祝各取玉幣等就柴壇,自 南陛下置於柴上戶內訖,奉禮曰:「可燎。」東西面各六 人以炬燎火。半柴訖,奉禮曰:「禮畢。」獻官以下皆出。

《禪儀》:皇帝既升,奠玉幣下,至跪奠爵,俛伏,興,與方丘同。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北向立,樂止。太祝二人持玉冊進於神座之右,東向跪。又太祝一人跪,讀冊文訖,俛伏,興,皇帝再拜。祝文並中書門下進,少府監刻。初讀祝文訖,至配座,讀冊皆亦如之。其拜奠並同方丘。配座,初讀冊訖,至寘玉半埳,太常卿引皇帝還版位,與方丘同。

封玉冊,燔燎畢。

《禪儀》,「皇帝既就望瘞位。」

侍中跪奏稱:「具官臣某言,請封玉冊。」太常卿引皇帝 自南陛升壇,北向立,近侍者從升如式。少府監具金 繩、金泥等並所用物,立於御側。符寶郎奉受命寶,立 於侍中之側。謁者引太尉進昊天上帝神座前。

禪儀進皇地祇神座前

跪取玉冊,置於案。進皇帝受玉冊,跪疊之,內於玉櫃 中,纏以金繩,封以金泥。侍中取受命寶跪以進,皇帝 取寶以印玉櫃訖,興。侍中受寶,以授符寶郎。通事舍 人引太尉進,皇帝跪捧玉櫃授太尉,太尉跪受,皇帝 興,太尉退復位,側身奉玉櫃。太常卿前奏:「請再拜。」皇 帝再拜訖,入次如常儀。太尉奉玉櫃之案於石䃭南, 北向立,執事者發石蓋,太尉奉玉櫃跪藏於石䃭內。 執事者覆石蓋,檢以石檢,纏以金繩,封以石泥訖,太 尉以玉寶遍印訖,引降復位。將作帥執事者以石距 封固,又以五色土圜封後續,令畢其功。禪儀同配座《玉 牒》。

禪儀太尉又進「睿宗大聖真皇帝座」 ,跪取玉冊,內金櫃。

封於金櫃,皆如封玉櫃之儀。訖,太尉奉金櫃從降,俱 復位。

封禪還以金櫃內太廟,藏於高祖神堯皇帝之右室,如別儀。

太常卿前奏:「禮畢。」若有祥瑞,則太史監跪奏訖,侍臣 奉賀,再拜,三稱萬歲。內外皆稱萬歲訖,又再拜。太常 卿引皇帝還大次,樂作,皇帝出東門。

禪禮皇帝出中壝門

殿中監前受鎮珪以授尚衣奉御,殿中監又前受大 珪,華蓋侍衛如常儀。皇帝入次,樂止。謁者、贊引各引 祀官,通事舍人分引從祀群官以次出復位。立定,奉 禮曰:「再拜。」眾官在位者皆再拜訖,贊引引出。工人、二 舞以次出。

《禪禮》祭訖。以奇禽異獸合瑞典者,皆縱之神祝所。

鑾駕還行宮,皇帝既還大次,侍中版奏:「請解嚴。」將士 不得輒離部位,轉仗衛於還途如來儀。二刻頃,侍中 版奏:「請中嚴。」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諸祀官服朝服。 皇帝出次,升輦降山,下至圓壇所,權停。乘黃令進玉 輅,太僕升執轡,以下入宮,並如圓丘儀。禪儀同「朝覲群 臣。」禪之明日,朝覲群臣及岳牧以下於朝覲壇,如巡 狩儀。皇帝服袞冕,乘輿以出,曲直華蓋,警蹕侍衛,入 自北壝門,由北陛升壇,即御座。符寶郎奉寶置於座, 扇開,樂止。通事舍人引三品以上及岳牧以下入就 位如常儀。通事舍人引上公一人,《舒和之樂》作,公至 西陛,就解劍席,樂止。脫舄,跪解劍置於席,興,相禮者 與通事舍人引進,當御座前,北面跪稱:「具官臣名等 言,天封肇建,景福惟新。伏惟開元神武皇帝陛下萬 壽無疆。俛伏,興。」通事舍人引上公降壇,詣解劍席,跪, 帶劍納舄,樂作。通事舍人引復位,立定,樂止。典儀曰: 「再拜。」贊者承傳,上公以下皆再拜。侍中前承制,降詣 上公之東,北面西向稱:「有制。」上公及群官皆再拜,訖, 宣云:「封禪之慶,與公等同之。」上公及群官又再拜,舞 蹈,三稱萬歲訖,又再拜引退。諸嶽鎮海、瀆,每年一 祭,各以五郊迎氣日祭之。前祭五日,諸祭官各散齋 三日,致齋二日,如別儀。前一日,《嶽令》瀆令清掃內外。 又為瘞埳於壇壬地方深取足容物。

海瀆,則埳內為壇,高丈四尺,皆為陛。

贊禮者設初獻位於壇東南,亞獻、終獻於初獻南,少 退,俱西向北上。設「掌事者位於終獻東南,重行西面, 以北為上。設贊唱等諸位於終獻西南,西向北上。設 獻官等望瘞位於瘞坎之東北,西向。」

祭海瀆無望瘞位

設祭官以下門外位於南門之外道東,重行西向,以 北為上。祭器之數:「樽六,籩十,豆十,簋二,簠二,俎二。嶽 瀆令帥其屬詣壇東陛升,設樽於壇上東南隅,北向 西上。樽皆加酌,羃有坫以置爵。設玉篚於樽坫之所,

設洗於南陛東南,北向。罍水在洗東,篚在洗西,南肆
考證
篚實以巾爵。」執樽、罍、洗篚者各位於樽罍篚之後。祭

日未明,享牲於廚,其牲各隨方色。齋郎以豆先取血 毛,置於饌所。「夙興,掌饌實祭器、牲體、牛、羊、豕皆載。右 胖前腳三節,節一段,肩、臂、臑皆載之;後腳三節,節一 段,去下節載上肢胳二節。」又取正脊、脡脊、橫脊、短脅、 正脅、代脅各二骨以並,餘皆不設。簋實稷、黍,簠實稻、 粱;籩十實鹽、乾魚、棗、栗、榛、菱、芡、鹿脯、「白餅、黑餅;豆十, 實以韭葅、醯醢、菁葅、鹿醢、芹葅、兔醢、筍葅、魚醢、脾菜、 葅、豚、胉。若土無者,各以其類充之。」凡祭官,各服其服, 三品毳冕,四品繡冕,五品元冕,六品以下爵弁。若有 二品以下,各依令。嶽令、瀆令帥其屬入詣壇東陛,升 設嶽神、瀆神座於壇上,近北,面南向。席以莞,文實樽 罍及玉。凡樽一實醴齊,一實盎齊,一實清酒。其元酒 各實於上樽。祭神之玉,兩珪有邸。祝版置於坫,嶽令、 瀆令又以幣置於篚,齋郎以豆血皆設於饌所。其幣 長丈八尺,各隨方色。贊唱者先入就位,祝與執樽罍 篚者入當壇南,重行北面,以西為上。立定,贊唱者曰: 「再拜。」祝以下俱再拜。執樽者升自東陛,立於樽所。執 罍篚「者各就位。祝詣壇東陛,升,行掃除於上,降行掃 除於下,訖,各就位。」

瀆則掃除埳外訖

質明,贊禮者引祭官以下俱就門外位。立定一刻頃, 贊唱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贊禮者進初獻之左, 白:「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贊唱者曰:「再拜。」在位者 皆再拜。祝跪取玉幣於篚,興,立於樽所。凡取物者皆 跪,俛伏而取以興。奠物奠訖,俛伏而後興。掌饌者帥 齋郎奉饌陳於東門之外,贊禮者引初獻詣壇,升自 南陛,進神座前,北面立。祝以玉幣東向進,初獻受玉 幣,還樽所。贊禮者引初獻進,北向跪奠於神座,興,少 退,北向再拜。贊禮者引初獻降還本位。掌饌者引饌 入,升自南陛,祝迎引於壇上,設於神座前。掌饌者帥 齋郎降自東階,復位,祝還樽所。贊禮者引初獻詣罍 洗,盥手洗爵,升自南陛,詣酒樽所,執樽者舉羃,初獻 酌醴齊。贊禮者引初獻進詣神座前,北向跪奠爵,興, 少退,北向立。祝持版進於神座右,東面跪讀祝文曰: 「維某年歲次月朔日,子嗣天子某,謹遣某官某,敢昭 告於東嶽岱宗,惟神贊養萬品,作鎮一方,式因春始。」

南嶽云「夏始」 ,中嶽云「季夏」 ,西嶽云「秋始」 ,北嶽云「冬始。」

「謹以玉帛犧齊,粢盛庶品,朝薦於東嶽岱宗,尚饗。」東 瀆《大淮》云:「唯神源流深泌,潛潤溥洽,阜成百穀,疏滌 三川,青春伊始,用遵典秩。」南瀆大江云:「唯神總合大 川,朝宗巨海,功昭潤化,德表靈長。敬用夏首,修其常 典。」西瀆大河云:「唯神上通雲漢,光啟圖書,分導九枝, 旁潤千里。素秋戒序,用率典常。」北瀆《大濟》云:「唯神泉 源清潔,浸彼遐遠,播通四氣,作紀一方,元冬肇節,聿 修典制。」訖,興,初獻再拜。祝進奠版於神座,還樽所。祝 以爵酌清酒,進初獻之右,西向立。初獻再拜受爵,跪 祭酒,啐酒,奠爵。祝率齋郎以俎進減神座前胙肉前 腳第二節,共置一俎上,以授初獻,初獻受以授齋郎, 初獻跪取爵,遂飲卒爵,祝進受爵,復於坫,初獻興,再 拜,贊禮者引初獻降復位於初獻飲福酒,贊禮者引 亞獻詣罍洗,盥手洗爵,升自東陛,詣樽所。執樽者舉 羃,亞獻酌盎齊。贊禮者引亞獻詣神座前,北面跪奠 爵,興,少退,北向再拜。祝以爵酌清酒,進於亞獻之右, 西向立。亞獻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飲卒爵,祝受虛爵, 復於坫,亞獻興,再拜。贊者引亞獻降復位。初亞獻將 畢,贊禮者引終獻,盥洗、升獻、飲福如亞獻之儀。訖,贊 禮者引終獻降復位。祝進神座前,徹豆還樽所。贊唱 者曰:「再拜」,非飲福。受胙者皆再拜,獻官以下皆再拜。 贊禮者進初獻之左,白:「請就望瘞位。」贊唱者引初獻 就望瘞位,西向立。於獻官將拜,嶽令進神座,跪取幣。 齋郎以俎載牲體、黍稷、飯詣瘞埳,以饌物置於埳

祭海瀆,獻官拜訖,瀆令及齋郎以幣血沈於瀆,瀆令退就位。

東西廂各二人寘土。半埳,贊者進初獻之左,白:「禮畢。」 遂引初獻以下立。祝與執樽罍篚羃者俱復執事位。 立定,贊唱者曰:「再拜。」再拜訖,遂出祝版,燔於齋所。 按《冊府元龜》,開元二十年四月戊申,命有司擇日就 祭五嶽四瀆。十一月庚申,祀后土於脽上,命有司陳 禮,帝質明而享。是日大赦。制五嶽四瀆名山大川,各 令「致祭,務竭誠敬。」

開元二十二年正月制。「嶽瀆海鎮用牲牢。」二月,命丞 相蕭嵩祭山川。六月。復命祭嶽瀆山川。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開元 二十二年「春正月癸亥朔,制嶽瀆海鎮用牲牢,餘並 以酒脯充奠。二月壬寅,秦州地震,命尚書左丞相蕭 嵩往祭山川。」

按《冊府元龜》,開元二十二年六月詔曰:「春來多雨,歲 事有妨。朕自誠祈,靈祇降福,以時開霽,迄用登成。永 惟休徵,敢忘昭報!宜令所司擇日享九廟,仍令高品官祭五嶽四瀆。其天下名山大川,各令所在長官致 祭。務盡誠潔,用申精意。」

開元二十三年正月,詔祭嶽瀆山川。九月,丞相蕭嵩 等累表請封嵩華二嶽,弗許。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開元二十三 年正月乙亥,籍田祀先農禮畢,詔五嶽四瀆、名山大 川,並令所在長官以禮致祭。己卯,敕曰:「自今以後,有 大祭,宜令丞相特進少保、少傅、尚書賓客御史大夫 攝行事。」九月丁卯,文武百官尚書左丞相蕭嵩等累 表請封嵩、華二嶽。表曰:「臣聞封巒之運,王者告成。當 休明而闕典,乃臣子之深過。」伏惟神武皇帝陛下受 命繼天,應期光宅,垂慶雲而覆露,暢和氣以生成。物 荷深仁,時惟天道。文明之化洽矣,穆清之風被矣。淳 源既泳,福應咸臻,盈於天壤,昭於方策,蓋非愚下所 能頌美。且天之在上,日監在茲,嘉大聖之神功,降元 符以表德。恭伸昭報,祗事升中,古昔大猷,孰先茲道? 臣等睹休徵以上請,陛下崇謙讓以固辭,事恐勞人, 抑其勤願,德音所逮,自古未聞。昔虞巡四嶽,周在一 歲,《書》稱其美,不以為煩。寧彼華嵩,皆列近甸,復茲豐 稔,又倍他年。歲熟則餘糧,地近則易給。況費務蓋寡, 咸有司存,儲峙無多,豈煩黎庶?吏當首路,以望屬車。 陛下往封泰山,不祕玉「牒,嚴禋上帝,本為蒼生,今其 如何,而闕斯禮。伏願發揮盛事,差擇元辰,先檢玉於 嵩山,次泥金於華嶽,天休既答,人望見從,上下交歡, 生靈幸甚。臣等昧死,敢此竭誠,理在至公,祈於俯遂。 無任悃款之至,謹詣朝堂陳請以聞。」帝固讓不從。手 詔報曰:「升中於天,帝王盛禮,蓋謂臻茲淳化,告厥成 功。今兆」庶雖安,尚竭豐年之慶;邊疆則靜,猶有踐更 之勞。況自愧於隆周,敢追跡於大舜。頃年迫於萬方 之請,難違多士之心,東封泰山,於今惕厲,豈可更議 嵩華,自貽慚恧。雖藉公卿,共康庶政,永惟菲薄,何以 克堪。朕意必誠,宜斷來表也。

開元二十五年,敕「李林甫等分祭五嶽、四瀆、四海四 鎮,及諸名山,各委長官致祭。」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開元二十五 年十月戊申,敕曰:「時和年豐,神所福也;精意備物,祭 之義也。朕每為蒼生,嘗祈稔歲,微誠有感,丕應乃彰。 今宗社降靈,神祗效祉,三時不害,百穀用成,使京坻 遍於天下。和平之氣,既無遠而不通;禋祀之典,亦有 期而必報。宜令兵部尚書兼中書令晉國公李林甫、 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豳國公牛仙客,即分祭 郊廟社稷。尚書左丞相裴耀卿祭中嶽,禮部尚書杜 暹祭東嶽,御史大夫李適之祭西嶽,太子賓客王丘 祭北嶽,國子祭酒張說祭南嶽。「其四瀆、四海、四鎮,及 諸名山靈跡等,各委所由州長官祭。仍令所司即擇 日開奏,務修蠲潔之禮,以致精明之德,冀申誠懇,如 朕意焉。」

天寶元年正月詔祭五嶽四瀆及名山大川十二月遣官分祭諸嶽其四瀆及山川令長官致祭

[编辑]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天寶元年正 月丁未改元。制曰:「前王重典在乎祭祀。況屬惟新。事 宜昭告五嶽四瀆名山大川諸靈跡,及自古帝王忠 臣義士,並令所繇州縣致祭。」是月甲寅得靈符於尹 喜臺西,百官請崇徽號。壬申詔曰:「神仙所緘,造化同 固。爰初有待,經韞櫝而多時。潛應改元,若符契之相 合。景福修介,祗畏良深。」而群官宗室,抗疏於外;元良 諸子,屢請於中。逮夫緇黃,兼彼耆老,以至懇誠不已, 前後相仍。願加天寶之名,用益《開元》之號。顧惟菲薄, 曷以當之。然則元貺在乎欽承,人心難以稱拒,順天 從眾,義葉至公。敬依所請,實用多愧。斯蓋上元厚載, 爰自百神,孚佑效靈,通於睿祖,幽贊惟「新之曆,克彰 永代之祥,宜遵祀典,式陳昭報。宜差公卿擇日祭五 嶽四瀆,其名山大川,各令所在長官備禮陳祭,務申 誠敬,副朕意焉。」十二月乙亥,詔曰:「歲之豐儉,雖繫於 嘗數,天之感應,實在於精誠。頃者按以陰陽,求諸推 步,至於今歲,不合有年。朕所以齋心妙門,懇其元德, 靈徵不遠,丕應乃彰,果」獲西成,頗為善熟。蓋至道儲 祉,惠於蒸人,亦群神葉贊,錫以昭報。《詩》不云乎:「無德 不報。」宜令光祿卿嗣鄭王希言祭東嶽,太子詹事嗣 許王瓘祭中嶽,太常卿韋縚祭北嶽,所司即擇日錄 奏。其四瀆及諸名山大川,或遠近不同,各委所繇郡 長官便擇吉日致祭,務崇豐潔,以稱朕懷。

天寶三載,復遣使分祀嶽瀆。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天寶三載四 月丙辰,遣使分祀嶽瀆。詔曰:「務農勸穡,雖用天道;人 和歲稔,實賴休徵。頃者春夏之交,稍愆時雨,收穫之 際,復屬秋霖。慮害農功,每祈孚佑。遂得百神降福,群 望效靈。既不為災,仍多善熟。幽贊之德,普洽於生人; 昭報之儀,式遵於祀典。宜令太子詹事嗣許王瓘祭 東嶽,光祿卿、嗣鄭王希言祭中嶽,宗正卿、濮陽郡王 徹祭西嶽,少府監李知柔祭南嶽,衛尉卿、嗣吳王祗祭淮瀆,光祿少卿彭果祭河瀆,所司擇日錄奏。其名 山大川,有路近處,亦合便祭,僻遠處委所繇長官備 禮致祭。務陳蠲潔,以達精誠。」十一月壬申,敕曰:「敬惟 明神,普存於祀典;咸秩群望,式重於邦」畿。頃者分命 使臣,致誠嶽瀆,山川便近,亦已有處分。其關輔之內, 屢有陳祈,王者所都,禮亦異數。應關內名山大川,各 委所繇郡長官,稍優於常禮致祭。京兆府界,宜委蕭 炤同與少尹分祭,倍崇精潔,以副誠祈。

天寶五載,封中嶽為「中天王,南嶽為司天王,北嶽為 安天王。」復改定山川名義。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天寶 五載「春正月,封中嶽為中天王,南嶽為司天王,北嶽 為安天王。天下山水,名稱或同,義且不經,多因於里 諺,宜令所司各據圖籍改定。」

按《冊府元龜》,天寶五載正月乙亥詔曰:「五方定位,嶽 鎮總其靈;萬物阜成,雲雨施其潤。上帝攸敘,寰區是 仰。且岱宗、西華,先已封崇,其中嶽等三方,典禮所尊, 未齊名秩,永言光被,用葉靈心。其中嶽神宜封為中 天王,南嶽神為司天王,北嶽神為安天王。應須告祭, 仍令所司擇日聞奏。」

天寶六載,詔昇四瀆為公。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天寶 六載正月,詔「五嶽既已封王,四瀆當昇公位。封河瀆 為靈源公,濟瀆為清源公,江瀆為廣源公,淮瀆為長 源公。」

按《冊府元龜》,天寶六載正月戊子,親祀南郊,遂祀皇 地祇。詔曰:「四瀆五嶽,雖差秩序,興雲播潤,蓋同利物, 崇號所及,錫命宜均。其五嶽既已封王,四瀆當昇公 位,遞從加等,以答靈心。其河瀆宜封靈源公,濟瀆封 清源公,江瀆封廣源公,淮瀆封長源公,仍令所司擇 日差使告祭。併五嶽及名山大川,並令所在長官致」 祭。

天寶七載,封昭應山神為「元德公。」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天寶 七載十二月,「改會昌山為昭應山,封山神為元德公, 仍立祠宇。」

天寶八載六月。詔「九州鎮山。並封為公。」九月。遣使分 祭嶽瀆江海。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天寶八載六 月詔曰:「九州之鎮,實著禮經;三代之典,必崇望秩。事 既屬於報功,義有符於錫命。其九州鎮山,除入諸嶽 外,宜並封公,仍各置祠,守者量更增修。儲慶發祥,當 申昭報,宜令所在長官,各陳祭禮,名山大川,亦量事 致祭。」九月,命宗正卿褒郡信王璆祭西嶽。太僕少卿 兼單于安北副大都護張齊丘祭北海,蜀郡長史鮮 于仲通祭江瀆,太子詹事李旭祭北嶽,尚書右丞李 通遷祭河瀆。詔曰:「朕肅恭明祀,祈福上元,冀敷佑於 黎蒸,將昭報於靈應。頃蠻夷款附,萬里廓清,稼穡豐 穰,群方樂業。豈惟菲德,以致元和,實賴神休,永綏景 貺。思崇望秩,用展虔誠。宜令宗正卿褒」信郡王璆等, 即分往五嶽四瀆及四海致祭。所經道次者名山大 川,亦便致祭。務令精意,以稱朕懷。

天寶九載正月丁巳詔以十一月封華嶽三月辛亥 華嶽廟災關內旱乃停封。

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按《冊府元龜》,天寶九載正月,文武百寮禮部尚書崔 翹等累上表請封西嶽,刻石紀榮號。帝固拒不許。翹 等又奉表懇請曰:「自今月辛亥至於癸丑,累表誠祈, 請紀榮號。聖心龔默,沖讓再三。臣等伏讀綸言,退增 祗慄,敢重瀝愚懇,期諸必遂。臣聞聖人之言,與《春秋》 而同信;上天之宰,將影響而合符。昭報不可以久稽」, 成命不可以固拒。今靈山警蹕,望玉鑾之升中;儒林 展儀,思金匱之盛禮。發祥儲祉,喻以封山,人事天時, 不可失也。伏惟《開元天地大寶聖文神武》應道皇帝 陛下祖武宗文,重熙累洽,霑風化而砥礪,在動植而 昭蘇。外戶不扃,餘糧栖畝,其神功至道,廣瑞殊祥,前 表縷陳,安敢浮說。夫修德以俟命,勒「功以告成,將欲 竭款神祇,雍熙帝載,未為過越也。」伏惟覽公卿之議, 考封禪之禮,陟華蓋於翠微,轉鈞陳於雲路,泥金於 菡萏之上,刻玉於明星之前,使三五《六經》,復再聞於 唐典;七十二姓,不獨紀於夷吾。敷景福以浸黎元,錫 大慶而後天地蒼生之望也,朝廷之幸也。無任誠懇 悃款之至,謹詣朝堂「奉表陳請以聞。」帝手詔不許,曰: 「輕修大典,所不願為。」時或傳中旨,請紀榮號,何如?空 云請封西嶽。乙卯,群臣又奉表請封西嶽,曰:「臣翹等 伏稽古訓,上請增封,再奉明旨,未蒙允諾。臣等承詔, 惶駭失圖。臣聞省方展義,君人之大典;登封告成,王 者之丕業。是以古先哲后,道洽則封,所以答神祇之 功,增兆庶之福。無私於己,故行之者不思;必順於天, 故言之者難奪。敢昧萬責,竭誠終請。」伏惟開元天地 大寶聖文神武應道皇帝陛下紹文武之丕烈,合君臣於昌運,均雨露,和陰陽,四海無波而靜默,群生自 樂而仁壽。繇是德懷蠻貊,澤洎昆蟲。宗廟祀典,罔不 祗肅;要荒殊俗,亦莫不庭。自皇王以來,載籍所記,未 有混區宇,窮禎祥,地平天成,德茂道洽,若今日之盛 者與?固可告太平之功,展封崇之禮。故臣與王公侯 伯黎老緇黃,累陳白奏,備竭丹懇。豈謂聖恩猶阻,皇 鑒未迴。伏奉癸丑詔書曰:「輕修大典,所不願為。」臣等 戰慄,匪遑寧處,實以陛下功成道洽,理實升中。且夫 龜龍咸格,天意也;夷夏大「同,人事也;時和年豐,太平 也;無為清淨,至理也。允應大典,豈謂輕修乎?奉若靈 命,安可不為乎?」臣等敢冒宸極,重明其義。竊以西嶽 華山,實鎮京國,皇虞之所循省,靈仙之所依憑,固可 封也。況金方正位,合陛下本命之符;白帝臨壇,告陛 下長生之籙。發祥作聖,抑有明徵,又可封也。昔周成 王以翦桐「為戲,唐叔因而定封。」蓋人君之言,動有成 憲,斯事至細,猶不忽也。況陛下眷言封祀,宿著神明, 道已洽於升平,事未符於琬琰,豈可抑至公於私讓, 棄誠信於神明乎?固不可得而辭也。日者封章累奉, 嘉應必臻,一獻而甘雨流,再陳而瑞雪降,則知人天 之意,影響合符。若然者,陛下安得稽天命以固「辭,違 人事以久讓。太平不告,其若休祥何?至理不答,其若 神祇何!伏願仰答天心,允祗靈貺,上以揚祖宗之盛 烈,下以副億兆之懇誠,克崇上報,永光大典,臣等幸 甚。」宗子又上表曰:「臣徹等伏見禎祥委積,河海澄清, 長瞻北極之尊,屢獻西封之疏。誠懇不達,天鑒未從, 徘徊闕庭,隕越無地。陛下再造」區宇,肇康生人,與天 合符,與道合契。故得靈芝表瑞,玉板呈文,九穀歲衍 於京坻,百蠻盡習其冠帶,能事備於典策,盛德光於 祖宗。升中告成,是屬今日。惟夫太華,高冠群山,當其 少陰,鎮此西土。自有虞巡狩,歷祀三千,夏殷以還,罕 能肆覲。陛下雖加進寵號,增崇廟宇,而大禮未施,精 意空潔。又陛下「頃歲建碑曰:『嘗勤報德之願,未暇封 崇之禮,萬姓瞻予,言可復也。臣以為天地之主,豈徒 言哉?神祇候望,故已久矣。伏願俯順百辟兆人之請, 明徵刻石銘山之記,蹔遷萬乘,降被三峰,奠珪璧於 中壇,奏笙鏞於上帝,使普天蒙福,重賜無疆』。」頻冒宸 嚴,並期必遂。無任懇切屏營之至!謹詣朝堂奉表陳 請以聞。凡三上表,上乃許之。丁巳,詔曰:「以今載十一 月,有事華山,中書門下及禮官詳儀注奏聞,務從省 便。」是載三月,西嶽祠廟災。時關中久旱,詔曰:「自春以 來,頗𠍴時雨,登封告禪,情所未遑,所封西嶽宜停。」四 月,詔曰:「五材並用,時表上靈;八水分流,實稱善利。京 師奧壤,秦甸王畿,灞滻通於涇渭,澇」潏匯於灃滈,蓄 洩雷雨,滋育稼穡。雖惠澤已及於蒸民,而虔誠猶闕 於祀典。聿崇精享,庶達明神。其「涇、渭灞滻等分水,宜 令左庶子韋述取今月二十九日一時備禮致祭,務 陳蠲潔,稱朕意焉。」

天寶十載正月癸丑。分遣嗣吳王祗等十三人祭嶽 鎮海瀆。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按《冊府元龜》,「天寶十載正月甲子,有事於南郊,大赦 天下。」制曰:「嶽瀆山川,蘊靈毓粹,雲雨之澤,利及生人。 春秋之義,存乎祀典。況正其運序,式遵咸秩。其五嶽 四瀆及諸鎮山,宜令專使分往致祭。其名山大川及 諸靈跡先有廟者,各令郡長官逐便致祭。」是月丁未, 封東海為廣德王,南海為廣利王,西海為廣潤王,北 海為廣澤王。二月己亥,分遣嗣吳王祗祭東嶽齊天 王,嗣魯王宇祭南嶽司天王,祕書監崔秀祭中嶽中 天王,國子祭酒班景倩祭西嶽金天王,宗正少卿李 成裕祭北嶽安天王;衛尉少卿李澣祭江瀆廣源公, 京兆少尹韋嘗祭河瀆靈源公,太子左諭德柳偡祭 淮瀆長源公,河南少尹豆盧回祭濟瀆清源公,嗣道 王錬祭沂山東安公,江東道採訪使、吳郡太守趙居 貞祭會稽山永興公,大理少卿李禎祭吳嶽山成德 公,穎王府長史甘守默祭霍山應靈公,范陽郡司馬 畢悅祭醫巫閭山廣寧公,並取三月十七日庚子一 時致祭。申命太子中允李隨祭東海,儀王府長史張 九章祭南海,太子中允柳奕祭西海,太子洗馬李隨 榮祭北海,加王位,且行冊禮也。四月辛巳,制曰:「王者 臨馭萬國,莫不尊五嶽,至於迎氣致祭,必在辨方正 位。朕丕承眷命,肅事嚴禮,庶有合於乾坤,用永垂於 典實。加以厚德載物,莫先於土;推誠導氣,必葉於時。 在曆數之有徵,諒國家之所感,含弘廣大,利用豐功。 隨王雖布於四方,歸本且闕於中位。朕式明統緒,用 答元符,爰創新儀,再修墜典。頃者每祝黃帝,乃就南 郊,義實有乖,禮亦非便,稽諸體式,理固不然。宜於皇 城內西南,就坤地改置黃帝壇,朕當親祠,以昭誠敬。 仍令中書門下與禮官更審參詳奏聞。」

天寶十二載。命長官致祭嶽瀆山川。并修葺祠宇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天寶十二載 二月。制五嶽四瀆。及名山大川。并靈跡之處。各委郡縣長官致祭。其祠宇頹毀者。量事修葺。

天寶十四載,復命祭嶽瀆山川。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天寶十四載 八月辛卯制曰:「《書》云『咸秩群望』,《詩》曰:『懷柔百神』。永惟 明徵,豈忘昭報。今秋稼穡,頗勝常年,實賴靈祇,福臻 稔歲。其五嶽四瀆所在山川,及得道昇仙靈跡之處, 宜委郡縣長官至秋後各令醮祭,務崇嚴潔,式展誠 享。」是月癸未,詔曰:「朕永念蒸人,祈穀上帝,而陰陽式 序」,風雨不愆,今獲稼穡阜成,允賴神明幽贊也。「頃者 虔心精享,已申昭告,其五嶽四瀆及天下諸郡山川, 近令秋後展祭,收穫既就,農畂事隙,報功咸秩,抑惟 其時。宜令所在郡縣長官,即擇良辰,以崇明祀。」

肅宗至德二年改吳山為西嶽

[编辑]

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禮儀志》。至德二 年春。帝在鳳翔。改汧陽郡吳山為西嶽。增秩以祈靈 助。

上元元年詔長吏擇日祭名山大川

[编辑]

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上元元年閏 四月「己卯,御明鳳門,大赦改元。詔曰:『自古明王聖帝, 名山大川,並委州縣長吏擇日致祭』。」

代宗廣德二年二月令祭嶽瀆山川三月遣員外郎薛頎祭霍山

[编辑]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廣德二年二 月乙亥。親拜南郊。祀昊天上帝於圓丘。戊子詔五嶽 四瀆名山大川。宜令所管致祭。三月丙午敕曰:「三代 之初皆有神降監,其德也。天實啟之。恭惟王業之初, 師及霍邑,堅城未下,大將阻兵,連雨積旬,糧儲不給。 有白衣父老忽詣軍門,稱霍山之神謁大唐皇帝云 東南取路,八日雨止,助帝破敵,盡如其言。巖巖霍山, 九州之鎮。興雲致雨,功已洽於生人;親道輔德,力更 宣於王室。朕纘承大寶,膺受鴻休,肸蠁之間,誠明可 接。永言幽贊,茲謂有孚,惟天命神,據我斯意。宜令禮 儀使判官司封員外郎薛頎即往霍山致祭,正詞以 薦,稱朕意焉。」

永泰元年制嶽瀆山川令牧宰致祭

[编辑]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永泰元年正 月癸巳改元。制曰:「《書》稱咸秩,詩美懷柔。仰惟眾靈,念 茲多祐。其五嶽四瀆名山大川,宜令所管牧宰精誠 致祭。」

大曆元年命祭嶽瀆山川

[编辑]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大曆元年十 一月甲子日,長至御含元殿,大赦改元。制曰:「五嶽四 瀆,名山大川,祀典攸存,神理昭著,宜以禮致祭。」 大曆五年,詔中書門下分使祭嶽瀆山川。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大曆五年六 月詔曰:「五嶽四瀆,名山大川,神明所居,風雨是主,宜 委中書門下分使致祭,以達精誠。」

德宗貞元四年始復御署祭嶽鎮海瀆祝版

[编辑]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貞元四年五 月,初復御署祭嶽鎮海瀆祝版。准《開元禮》,每歲祭嶽 瀆祝版,咸御署而遣之。自上元元年權停中祝已下, 繇是因循不署。及是,太常卿董晉舉奏之,帝方崇祀 典,乃復舊制。」

貞元二十一年詔「所在長吏祭嶽瀆山川。」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順宗以貞元 二十一年正月即位,四月冊皇太子,詔五嶽四瀆名 山大川,委所在長吏量加祭祀。」

憲宗元和七年詔所在長吏祭嶽瀆山川

[编辑]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元和七年十 月庚戌,制冊皇太子,五嶽四瀆名山大川,委所在長 吏量加祭祀。」

文宗太和八年詔嶽瀆山川各委長吏致祭

[编辑]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太和八年二 月庚寅,以疾瘳,大赦。詔曰:「百靈所佑,獲遂痊和,虔奉 神休,敢忘昭報。其五嶽四瀆名山大川,各委所在長 吏致祭,仍加豐潔,以副精誠。」

太和九年,封雞翁山為侯。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太和九年六 月,封雞翁山為侯。先是,翁造為興元節度使,初往漢 中,遇大雨,平地水尺餘,不可進,禱雞翁山,疾風驅雲, 即時清霽。及是,帝憶聞其事,會造為御史大夫,入見, 得詳言當時靈貺,明日下詔封之。」

開成二年始詔祀終南山并立祠廟

[编辑]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開成二年四 月辛酉詔曰:「每聞京師舊說,以為終南山興雲即必 有雨。若當晴霽,雖密雲他至,竟不霑霈。況茲山北面 闕庭,日當恩顧,修其望祀,寵數宜及。今聞都無祠宇, 巖谷湫卻在命祀,終南山未備禮秩。湫為山屬,捨大 崇細,深有闕於興雲致雨之祀。宜令中書門下且差 官」設奠,宣告恩禮,便令擇立廟處所,迴日以聞,命有 司即時建立。八月乙未,長安縣令杜慥奏准詔置終南山祠宇畢。己酉,冊終南山為「廣惠公。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