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272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二百七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百七十二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二百七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二百七十二卷目錄

 朝賀部彙考十六

  禮記曲禮 王制 曾子問 文王世子 禮器 郊特牲 玉藻 明堂位

 朝賀部總論一

  春秋四傳隱公十有一年 桓公九年 十有五年 莊公五年 二十有三年

  僖公五年 七年 二十年 文公十有二年 十有五年 成公十有三年 襄公八年

  二十有一年 二十有八年 哀公二年

  大戴禮朝事

  申鑒時事

  文獻通考論周朝儀

禮儀典第二百七十二卷

朝賀部彙考十六[编辑]

《禮記》
[编辑]

《曲禮》
[编辑]

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向而見天子,曰「覲。」天子當宁 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

陳注鄭氏曰:「春朝受摯於朝,受享於廟;秋覲,一受之於廟。朝者位於內朝而序進;覲者位於廟門外而序入。」

諸侯未及期相見曰「遇」,相見於郤地曰「會。」

陳注未及期,在期日之前也。郤地,閑隙之地也。下言「相見及期日」也。遇,有遇禮,「會有會禮。」

《王制》
[编辑]

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 朝。」

陳注《比年》,每歲也。「小聘使大夫,大聘使卿,朝則君親行。」

天子無事與諸侯相見曰「朝。」考禮正刑一德,以尊於 天子。

陳注《無事》,無死喪寇戎之事也。

《曾子問》
[编辑]

孔子曰:「諸侯適天子,必告于祖,奠于禰,冕而出,視朝; 命祝史告于社稷、宗廟、山川,乃命國家五官,而後行。 道而出。告者,五日而遍過,是非禮也。凡告用牲幣,反 亦如之。」

陳注告于祖亦告于禰,奠于禰亦奠于祖也。奠者,奠幣為禮而告之也。視朝聽事之後,即遍告群祀,戒命五大夫之職事,使無廢弛也。諸侯有三卿、五大夫。道而出者,祖祭道神而後出行也。五祀之行神,則在宮內,《月令》「冬祀行」是也。

諸侯相見,必告于禰,朝服而出。視朝。命祝史告于五 廟。所過山川,亦命國家五官,道而出。反,必親告于祖 禰,乃命祝史告至于前所告者,而後聽朝而入。

陳注「諸侯相朝,非君臣也,故但朝服」而已。

《曾子問》曰:「諸侯旅見天子,入門不得終禮,廢者幾?」孔 子曰:「四。」請問之曰:「大廟火,日食后之喪,雨霑服失容, 則廢。如諸侯皆在,而日食,則從天子救日,各以其方 色與其兵。太廟火,則從天子救火,不以方色與兵。」 《曾子問》曰:「諸侯相見,揖讓,入門不得終禮,廢者幾?」孔 子曰:「六。」請問之曰:「天子崩,太廟火,日食后夫人之喪, 雨霑,服失容則廢。」

《文王世子》
[编辑]

「其朝于公」,內朝則東面北上,臣有貴者以齒。

陳注「內朝,路寢之庭也。」言公族之人,若朝見于公之內朝,則立于西方而面東向,尊者在北,以次而南。然既均為同姓之臣,則一以昭穆之長幼為序,父兄雖賤必居上,子弟雖貴必處下也。

其在外朝,則以《官司》士為之。

陳注外朝,路寢門外之朝也。若公族朝見于外朝,與異姓之臣雜列,則以官之高卑為次序,不序年齒也。《司士》主為朝見之位次者。

庶子治之,雖有三命,不踰父兄。

陳注庶子治公族朝內朝之禮,雖有三命之貴,而其位次不敢踰越無爵之父兄而居其上。

「公族朝于內朝」,內親也。雖有貴者以齒,明父子也。外 朝以官,體異姓也。

陳注「內親」,謂親之,故進於內也。明父子昭穆不可紊也。體,異姓體貌異姓之臣也。

《禮器》
[编辑]

諸侯相朝,灌用鬱鬯,無籩豆之薦。

《諸侯相朝》,謂五等自相朝也。灌,獻也。

《郊特牲》
[编辑]

「《旅》幣無方」,所以別土地之宜,而節遠邇之期也。龜為前列,先知也。以鍾次之,以和居參之也。「虎豹之皮」,示 服猛也。「束帛加璧」,往德也。

陳注《旅》,陳也。《庭實》所陳之幣,非一方所貢,故曰「無方。」以土地之產各有所宜,而地里有遠近,則入貢之期日有先後也。

《庭燎之百》,由《齊桓公》始也。

陳注此以下言朝聘失禮之事。「庭燎」者,庭中設炬火,以照來朝之臣夜入者。

朝覲,大夫之私覿,非禮也。大夫執圭而使,所以申信 也。不敢私覿,所以致敬也。而「庭實私覿」,何為乎?諸侯 之為人臣者,無外交,不敢貳君也。

陳注朝覲之禮,「國君親往而大夫從」,則大夫不當又以己物而私覿主君。若大夫執其君之命圭而專使,則當行「私覿」之禮,以申己之信。

天子無客禮,莫敢為主焉。君適其臣,升自阼階,不敢 有其室也。《覲禮》天子不下堂而見諸侯。下堂而見諸 侯,天子之失禮也。由「夷王」以下。

陳注適臣而升自主階,是為主之義。「不敢有其室」者,言人臣不敢以此室為私有而主之矣,況敢為主而待君為客乎?《覲禮》,天子負斧依南面,侯氏執玉入,是不下堂見諸侯也。惟春朝夏宗,以客禮待諸侯,則天子以車出迎。

《玉藻》
[编辑]

天子元端而朝日於東門之外,聽朔於南門之外。

陳注「朝日」,春分之禮也。「聽朔」,聽月朔之事也。「東門」、南門,皆謂國門也。

閏月則闔門左扉,立於其中。

陳注鄭氏曰:「天子廟及路寢,皆如明堂制。明堂在國之陽,每月就其時之堂而聽朔焉。卒事,反宿路寢。閏月,非常月也。聽其朔於明堂門中,還處路寢門終月。」

《皮弁》以日視朝,遂以食。日中而餕,奏而食。日少牢,朔 月太牢。五飲:上水、漿、酒、醴、酏。

陳注《皮弁服》,天子常日視朝之服也。諸臣同此服,

卒食,元端而居。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御瞽 幾聲之上下。年不順成,則天子素服,乘素車,食無樂。 諸侯元端以祭,裨冕以朝,皮弁以聽朔於太廟,朝服 以日視朝於內朝。

陳注裨冕,公袞,侯伯鷩,子男毳也,朝見天子也。諸侯以元冠,緇衣素裳為朝服。凡在朝君臣,上下同服。

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視之,退適路寢,聽政。使人視 大夫,大夫退,然後適小寢,釋服。

陳注臣「入常先,君出常後」,尊卑之禮然也。視朝而見群臣,所以通上下之情。聽政而適路寢,所以決可否之計。「釋服」,釋朝服也。

將適公所,宿齊戒,居外寢,沐浴,史進象笏,《書思對》命。 既服,習容,觀玉聲乃出。揖私朝,煇如也,登車則有光 矣。

陳注既服,著朝服畢也。容觀,容貌儀觀也。玉聲,珮玉之聲也。「揖私朝」,與其家臣揖而往朝於君也。

朝服之以縞也,自季康子始也。

陳注朝服之布十五升,先王之制也。季康子始用生絹,後人因之,故《記》者原其所自。

孔子曰:「朝服而朝,卒朔然後服之。」

陳注聽朔重於視朝。諸侯之朝服,元端素裳,而聽朔則皮弁,故卒聽朔之禮,然後服朝服而視朝也。

《明堂位》
[编辑]

昔者周公朝諸侯於明堂之位,天子負斧依,南鄉而 立。「三公,中階之前,北面東上。諸侯之位,阼階之東,西 面北上。諸伯之國,西階之西,東面北上。諸子之國,門 東,北面東上。諸男之國,門西,北面東上。九夷之國,東 門之外,西面北上。八蠻之國,南門之外,北面東上。六 戎之國,西門之外,東面南上。五狄之國,北門之外,南」 面東上。九采之國,應門之外,北面東上。「《四塞世告》至。」 此周公明堂之位也。明堂也者,明諸侯之尊卑也。

陳注疏曰:「中階」者,南面三階,故稱「中。」諸伯以下皆云國,此云「位」者,以三公不云位,諸侯在諸國之上,特舉位言之,明以下皆朝位也。

朝賀部總論一[编辑]

《春秋》四傳。

隱公十有一年[编辑]

《春秋》:春,滕侯、薛侯來朝。

《公羊傳》:「其言朝何?諸侯來曰朝,大夫來曰聘。」其兼言 之何?微國也。

《榖梁傳》:「天子無事,諸侯相朝,正也;考禮修德,所以尊 天子也。諸侯來朝,時正也。植言同時也,累數皆至也。」

胡傳:「諸侯朝於諸侯,禮乎?」孔子曰:「邦君為兩君之好
考證
有反坫。」《周禮行人》:「凡諸侯之邦交,殷相聘,世相朝也。」

然謂之殷則得中而不過,謂之世則終諸侯之世而 一相朝,其為禮亦節矣。周衰,典禮大壞,諸侯放恣,無 禮義之交,惟強弱之視。以魯事觀焉,或來朝而不報 其禮,或屢往而不納以歸,無合於中聘,世朝之制矣。 且列國於天子述所職者蓋闕如也,而自相朝聘,可 乎?凡大國來聘,小國來朝,一切書而不削,皆所以示 譏。滕、薛二君不特言者,又譏旅見也。非天子不旅見, 諸侯偃然受之而不辭,亦以見隱公之志荒矣。

大全呂氏曰:「魯之所如者,齊也、晉也;甚者則朝遠夷之君,而齊、晉未嘗朝魯也。魯之所受朝者,滕也、邾也、薛也、杞也、曹也。否則夷狄之附庸,而滕、邾、薛、杞、曹未嘗一受魯之朝也。蓋齊、晉盛也,楚則所畏也,滕、邾、薛、杞則土地狹隘,而不能與魯抗也。僖公立三十三年,朝王所者再,而如齊者三。成公立十有八年,如京師者一」,而如晉者四,他無有朝王所如京師者矣。 張氏曰:「凡諸侯朝,各書之,若穀、鄧偕至而朝禮不同日也。累數之,若邾、牟、葛及今滕、薛同日行禮。同日行禮,惟天子可受之,諸侯不當然也。今隱公於天子未嘗朝覲,而滕、薛相率以朝,又不特見而使同日旅見,非禮甚矣。」 汪氏曰:「齊侯、鄭伯如紀,亦兼言之,豈」旅見於紀乎?蓋書「二君來朝」,則是並行朝禮;書「二君如紀」,不過同往紀國,非並行朝禮也。然僖二十八年兩朝王所,皆諸侯並朝;襄二十八年「公如楚」,亦諸侯同往。經皆不書他諸侯者,《春秋》主魯,書魯以見其餘耳。

桓公九年[编辑]

《春秋》。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來朝。

曹伯有疾,故使其子來朝。朝禮當君自親行,不應使太子也。當享而太子歎。明年而曹伯卒,知其有疾,故使太子來朝也。太子不合稱「朝」,攝行父事,故言「朝」也。

《左傳》:「冬,曹太子來朝,賓之以上卿,禮也。」

諸侯之適子,未誓於天子而攝其君,則以皮帛繼子男,故賓之以「上卿」,各當其國之上卿。

《公羊傳》:「諸侯來曰朝。」此世子也,其言朝何?《春秋》有譏 父老子代從政者,則未知其在齊與?在曹與?

《穀梁傳》:朝不言使,言使非正也。使世子伉諸侯之禮 而來朝,曹伯失正矣。諸侯相見曰朝,以待人父之道, 待人之子,以內為失正矣。內失正,曹伯失正,世子可 以已矣,則是方命也。尸子曰:「夫已,多乎道。」

邵曰:「已,止也。止曹伯使朝之命,則曹伯不陷非禮之愆,世子無苟從之咎,魯無失正之譏。三者正則合道多矣。」

胡傳:按:《周官典命》:「凡諸侯之嫡子誓於天子而攝其 君,則下其君之禮一等,未誓則以皮帛繼子男。」世子 固有出會、朝聘之儀矣,然攝其君、繼子男者,謂諸侯 朝於天子,有時而不敢後,故老疾者使世子攝己事, 以見天子急述職也。諸侯閒於王事則相朝,其禮本 無時。曹伯既有疾,何急於朝桓而使世子攝哉?

桓公十有五年[编辑]

《春秋》夏五月,邾人、牟人、葛人來朝。

三人皆附庸之世子也,其君應稱「名」,故其子降稱「人。」三國俱稱人,合行禮,知其尊卑同也。附庸書名,若君自親來,則亦應稱名。若遣臣來聘,又不得稱朝。曹伯使世子射姑來朝,是世子有稱朝之義。如此三人皆附庸,世子攝行父事而來朝也。大全陳氏曰:「朝未有書人者,旅見非邦交之舊,自三以上甚矣。」凡朝不勝,譏莫甚於自三以上,故貶人之。

杜氏曰:「聖人不與諸侯之朝。桓獨來,則損其爵。」

二國則貶而名,三國則人而賤之,蓋三國班見,所以人之也。杜元凱以為附庸世子,安有三國同時遣世子耶?

莊公五年[编辑]

《春秋》秋,「《郳犁》來,來朝。」

《左傳》:「郳犁來。」來,朝名,未王命也。

《胡傳》:郳,國也;犁,來,名也。能修朝禮,故特書曰「朝。」其後 以王命為小邾子,蓋于此已能自進于禮矣。

莊公二十有三年[编辑]

《春秋》。夏,「公及齊侯遇于穀。蕭叔朝公。」

蕭,附庸國叔名。就穀朝公,故不言「來。」凡在外朝,則禮不得具嘉禮,不野合。

《公羊傳》:其言朝公何?公在外也。

時公受朝于外,故言朝公。惡公不受于廟。

《穀梁傳》:「微國之君,未爵命者,其不言來于外也。朝于 廟,正也;于外,非正也。」

《胡傳》:「穀,齊地。蕭叔,附庸之君也。為禮必當其物與其 所而後可以言禮。大夫宗婦覿而用幣,則非其物也。 蕭叔朝公,在齊之穀,則非其所也。嘉禮不野,合而朝 公于外,是委之於野矣。故禮非其所,君子有不受,必 反之於正而後止。此亦《春秋》撥亂之意也

大全孫氏曰:諸侯相朝,非禮也。朝于內,猶曰不可,況朝于外乎?故曰「蕭叔朝公,以交譏之也。」

僖公五年[编辑]

《春秋》:「春,杞伯姬來朝其子。」

伯姬來寧。寧,成風也。「朝其子」者,時子年在十歲左右,因有諸侯子得行朝義,而卒不成朝禮,故繫于母,而曰「朝其子。」

《公羊傳》:其言來朝其子何?內辭也。與其子俱來朝也。

因其與子俱來。《禮》,外孫初冠,有朝外祖之道,故使若來朝其子,以殺「直來」之恥,所以辟教戒之不明也。微無君命,言「朝」者,服非實。

《榖梁傳》:「婦人既嫁不踰竟,踰竟非正也。諸侯相見曰 朝伯姬,為志乎朝其子也。伯姬為志乎朝其子,則是 杞伯失夫之道矣。諸侯相見曰朝,以待人父之道待 人之子非正也,故曰杞伯姬來朝其子,參譏也。」

大全張氏曰:「朝者,人君相見于宗廟朝廷之上,父在而使其子行之,又使婦人參之,皆失正也。」 吳氏曰:「曹伯有疾,遣其世子射姑代父朝魯,《春秋》譏之。杞惠公疑亦有疾,伯姬以其子為魯之甥,故挾之至魯,就令攝父行朝禮。是年杞惠公卒,成公嗣位,蓋伯姬預欲托其子于魯也。杞伯失君道、失夫道、失父道,伯姬失妻道」、失母道,其子失子道,而魯僖受其朝,皆非禮也。 高氏曰:「先王之制,諸侯未冠而即位,謂之童子侯。童子侯不朝,蓋不可以成人之禮接之也。伯姬歸杞,方十三年,有子必尚幼,穉,如之何而勝朝乎?」

僖公七年[编辑]

《春。秋》。夏,小邾子來朝。

郳犁來,始得王命而來朝也。邾之別封,故曰《小邾》。

《公羊》。無傳

至是所以進稱爵者,時附從伯者朝天子,旁朝罷,行進。齊桓公白天子進之,固因其德,禮著其能,以爵通。小邾婁子朝天子不書者,例所不錄也。今朝魯謂之旁朝者,正以諸侯之法,五年一朝天子,但是常事,故不書之,欲對朝王為正朝,故謂之旁朝。

僖公二十年[编辑]

春。秋。夏,郜子來朝。

大全陸氏曰:「《公羊》云失地之君。」按經無異文,無所據也。 劉氏曰:「若失地之君,何得言朝?」又《公羊》以郜滅,在《春秋》前。按《春秋》以來且九十年,郜子失地殆三世矣,猶能自歸同姓,躬行朝禮,無乃不近人情乎?

《公羊傳》:「郜子者何?失地之君也。何以不名?兄弟辭也。」

文公十有二年[编辑]

《春秋》:春王正月,杞伯來朝。秋,滕子來朝。

《左傳》:「杞桓公來朝」,始朝公也。

公即位,始來朝。劉炫云:「魯公新立,鄰國及時來朝則曰公即位而來朝,晚則云始朝公也。諸侯自新立來及時者則云即位而來見,晚則云始見。霸主即位,魯公往朝則曰朝嗣君;魯君新立,往朝大國,則曰即位而往見也。」

秋,滕昭公來朝,亦始朝公也。

文公十有五年[编辑]

《春秋》。夏,曹伯來朝。

《左傳》:「夏,曹伯來朝,禮也。諸侯五年再相朝,以修王命, 古之制也。」

大全汪氏曰:曹伯十一年來朝,纔越四年而又朝,不翅如事天子之禮。文公屢受小國之朝而不報,亦猶屢朝於齊、晉而不見答也。 趙氏曰:「《左氏》云:『諸侯五年再相朝,古之制也』。」按《周禮》,諸侯猶各以服數朝天子。若諸侯五年再相朝,即須四面而往,無停歇時矣。以理推之,諸侯除州伯之外,無相朝之限。

成公十有三年[编辑]

《春秋》:「春三月,公如京師。」

《伐秦,道過京師,因朝王》。

夏,五月,公自京師,遂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 伯、邾人、滕人伐秦。

《公羊傳》「其言自京師何?公鑿行也。公鑿行奈何不敢 過天子也。」

鑿,猶更造之意。時本欲直伐秦,塗過京師,不敢過天子而不朝,復生事,修朝禮而後行,故起時善而褒成其意,使若故朝然後生事也。間無事復書「公」者,善公《鑿行》。

《穀梁傳》:「公如京師,不月,月非如也。非如而曰如,不叛 京師也。」

公行出竟,有危則月。朝聘京師,理無危懼,故不月。因其過朝,故正其文。若使本自往。

《胡傳》:諸侯每歲侵伐四出,未有能修朝覲之禮者。今
考證
公欲會伐秦,道自王都,不可越天子而往也,故皆朝

王而不能成朝禮。《書》曰「如京師」,見諸侯之慢也,因會 伐而行矣。又書「公自京師」,以伐秦為遂事者,此仲尼 親筆,明朝王為重,存人臣之禮也。古者諸侯即位服 喪畢則朝,小聘、大聘終則朝,巡狩於方嶽則朝,觀《春 秋》所載天王遣使者屢矣,十二公之述職,蓋闕如也。 獨此年書「公如京師」,又不能成朝禮,不敬莫大焉。

大全汪氏曰:「《經》書朝王之禮者三,僖公朝王所,為會晉而行;成公如京師,為伐秦而往,皆非有尊周之本心也。然僖二十八年書『公會諸侯盟於踐土』」,「公朝於王所」、「公會諸侯於溫」、「天王狩於河陽」,「『公朝於王所』,使若諸侯先會而後朝王,去其實以全名也。此年書『公如京師』」,「公自京師遂會伐秦,使若請命而往伐,正其名以」統實也。然書「乞師」於前,書「至伐」於後,則見朝京師實,因行以見王,而簡慢之罪視僖公不侔矣。或曰:一經之中,魯君僅一如京師而貶之。有如是者,則朝者反得罪,而不朝者無譏。歟吁!不朝之罪,《經》不書而貶自著,今也因過京師而朝王,苟不示譏而予之以朝,則天下後世將謂尊君之禮可以簡慢,而欺世盜名,挾天子以令諸侯者,又將借「稟命伐秦」之例以為口實矣。其關係豈淺淺哉。

襄公八年[编辑]

《春秋》:「春王正月,公如晉。」

《左傳》:「春,公如晉朝,且聽朝聘之數。」

《昭三年》,鄭子大叔云:「文、襄之霸也,令諸侯三歲而聘,五歲而朝。」自襄以後,晉德少衰,諸侯朝聘,無復定準。今晉悼復修霸業,更合諸侯,故公朝晉而稟其多少。如公朝者,蓋亦非一。晉侯謙,不敢在國約束,故出外合之。又難煩諸侯,使大夫聽命,故為邢丘之會,以明朝聘之數。則悼公此命,亦同文、襄耳。大全汪氏曰:「襄公嗣位甫及八年,而三朝於晉。自宣公媚齊之外,《春秋》事霸之禮未有若是其勤也。晉悼之立未十年,而魯君四朝矣,豈非倍於諸侯事天子五年一朝之制乎?悼公改命朝聘之數,其亦知過矣。」

襄公二十有一年[编辑]

《春秋》冬,十月,曹伯來朝。

《左傳》:「冬,曹武公來朝,始見也。」

大全汪氏曰:「曹武公即位三年而來朝,此喪畢入見於天子之時也。不朝於京師而朝於宗國,曾是以為禮乎?」

襄公二十有八年[编辑]

《春秋》:「冬十有一月,公如楚。」

大全吳氏曰:「齊、晉,霸國也。以魯朝之,猶云可也。楚,蠻夷也。初亦小弱,後以吞滅小國,憑陵中夏而浸強大。晉霸既衰,不能與抗。魯之朝楚,非得已也。屈禮義之望,國朝崛起之強夷,儻書曰『朝』,辱莫甚焉!止書曰『如』,猶為諱其恥也。」 汪氏曰:「僖十八年,鄭文公始朝於楚。二十二年,鄭伯又如楚。二十四年,宋成公亦如楚。自是而」後,鄭伯屢朝於楚,而陳、許諸君朝楚,《傳》亦間見。蓋至於今年,而中國之諸侯旅朝於楚,以事天子之禮事之矣。迨昭九年,而諸侯之大夫亦旅見於楚矣,迄哀之四年,而晉亦京師楚矣。世變至是,聖人蓋傷之甚矣。

哀公二年[编辑]

《春秋》:夏四月,滕子來朝。

大全滕朝止此,諸侯來朝亦止此。 汪氏曰:「哀公新立,故滕頃公來朝。自襄六年成公朝魯,三十一年會葬,定十五年頃公再會葬,至是復朝。不朝之中,七十有三年矣。諸國之朝,滕、杞、曹、邾居多。杞之朝七,而止於成十八年;曹之朝五,而止於襄二十一年;小邾之朝亦五,而止於昭十七年;邾之朝七,而止於定十五年;滕之」朝五,始於隱十一年,而止於是年。滕與魯皆侯國,而自隱至哀,栖栖於兩觀之間,蓋微弱甚矣。

大戴禮[编辑]

《朝事》
[编辑]

古者聖王明義以別貴賤,以序尊卑,以體上下,然後 民知尊君敬上,而忠順之行備矣。是故古者天子之 官有典命官,掌諸侯之儀,大行人掌諸侯之儀,以等 其爵。故貴賤有別,尊卑有序,上下有差也。《典命》「諸侯 之五儀,諸臣之五等」,以定其爵。故貴賤有別,尊卑有 序,上下有差也。命上公九卿為伯,其國家宮室、車旌 衣服、禮儀,皆以九為節。諸侯諸伯七命,其國家、宮室、 車旌、衣服、禮儀,皆以七為節。子男五命,其國家、宮室、 車旌、衣服、禮儀,皆以五為節。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 命,其大夫四命,及其封也,皆加一等,其國家、宮室、車 旌、衣服、禮儀,亦如之。凡諸侯之適子,省於天子,攝君 則下其君之禮一等,未省則以皮帛「繼子男。公之孤 四命,以皮帛視小國之君。其卿三命,其大夫再命,士一命,其宮室、車旌、衣服、禮儀,各視其命之數;侯、伯之 卿,大夫、士亦如之;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一命,其士 不命」,其宮室、車旌、衣服、禮儀,各如其命之數。《禮大行 人》以九儀別諸侯之命,等諸臣之爵,以同域國之禮, 而行其賓主上公之禮:執桓圭九寸,繅藉九寸,冕服 九章,建常九旒,樊纓九就,貳車九乘,介九人,禮九牢, 其朝位賓主之間九十步,饗禮九獻,食禮九舉。諸侯 之禮:執信圭七寸,繅藉七寸,冕服七章,建常七旒,樊 纓七就,貳車七乘,介七人,禮七牢,其朝位賓主之間 七十步,饗禮七獻,食禮七舉。諸伯執躬圭,其他皆如 諸侯之禮。「諸子執穀璧五寸,繅藉五寸,冕服五章,建 常五旒,樊纓五就,貳車五乘,介五人,禮五牢,其朝位 賓主之間五十步,饗禮五獻,食禮五舉,諸男執蒲璧」, 其他皆如諸子之禮。凡大國之孤,執帛皮,以繼小國 之君。諸侯之卿,禮各下其君二等,以下及大夫士皆 如之。天子之所以明章著此義者,以朝聘「之禮,是故 千里之內,歲一見;千里之外,千五百里之內,二歲一 見;千五百里之外,二千里之內,三歲一見;二千里之 外,二千五百里之內,四歲一見;二千五百里之外,三 千里之內,五歲一見;三千里之外,三千五百里之內, 六歲一見。各執其圭端,服其服,乘其輅,建其旌旂,施 其樊纓,從其貳車,委積之以其牢禮之數,所以明別 義也。」然後天子冕而執鎮圭尺有二寸,繅藉尺有二 寸,搢大圭,乘大輅,建大常十有二旒,樊纓十有再就, 貳車十有貳乘,率諸侯而朝日東郊,所以教尊尊也。 退而朝諸侯,為壇三成,宮旁一門。天子南鄉見諸侯, 土揖庶姓,時揖異姓,天揖同姓,所以別親疏外內也。 公侯伯子「男各以其旂就其位。諸公之國,中階之前, 北面東上;諸侯之國,東階之東,西面北上;諸伯之國, 西階之西,東面北上;諸男之國,門西,北面東上。」及其 將幣也,公於上等,所以別貴賤,序尊卑也。「奠圭,降拜, 升成拜」,明臣禮也。奉國地所出重物而獻之,明臣職 也。肉袒,入門而右,以聽事也。明臣禮,職臣事,所以教 臣也。率而祀天於南郊,配以先祖,所以教民報德不 忘本也。率而享祀於太廟,所以教孝也。與之《大射》,以 考其習禮樂而觀其德行,與之圖事,以觀其能。儐而 禮之三饗、三食、三宴,以與之習立禮樂。是故一朝而 近者三年,遠者六年,有德焉。禮樂為之益習,德行為 之益修,天子之命為之益行,然後使諸侯世相朝,交 歲相問,殷相聘,以習禮考義,正刑一德,以崇天子。故 曰:「朝聘之禮者,所以正君臣之義也。」諸侯相朝之禮, 各執其圭瑞,服其服,乘其輅,建其旌旂,施其樊纓,從 其貳車,委積之以其牢,禮之數,所以別義也。介紹而 相見,君子於其所尊不敢質,敬之至也。君使大夫迎 於境,卿勞於道,君親郊勞,致館,及將幣,拜迎於大門 外而廟受,北面拜貺,所以致敬也。「三讓而後升」,所以 致尊讓也。敬讓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諸侯相接 以敬讓,則不相侵陵也。此天子之所以養諸侯,兵不 用而諸侯自為正之具也。君親致饔,既還圭,饗食、致 贈、郊送,所以相與習禮樂也。諸侯相與習禮樂,則德 「行修而不流也,故天子制之,而諸侯務焉。」

申鑒[编辑]

《時事》
[编辑]

天子南面聽天下,嚮明而治,蓋取諸離天之道也。「月 正聽朝」,國家之大事也。宜正其儀,以明舊典。

文獻通考[编辑]

《論周朝儀》
[编辑]

陳氏《禮書》曰:「《周官》:太僕掌燕朝之服位,宰夫掌治朝 之法,司士掌朝儀之位,朝士掌外朝之法。《文王世子》, 公族朝於內朝,庶子掌之;其在外朝,司士掌之。《玉藻》: 『朝服以日視朝於內朝,退適路寢聽政』。然則《文王世 子》與《玉藻》所謂朝者,諸侯之朝也。蓋天子庫門之外, 外朝也,朝士掌之;路門之外,治朝也,宰夫司士掌之。」 路寢、燕朝,太僕掌之。諸侯亦有路寢,有外朝,則《文王 世子》所謂「內朝」者,《玉藻》所謂「路寢」也。《玉藻》所謂「內朝」 者,《文王世子》所謂外朝也。《玉藻》於路寢之外言內朝, 則又有外朝明矣。諸侯內朝,司士掌之,其官與天子 同;燕朝,庶子掌之,其官與天子異。《魯語》曰:「天子及諸 侯,合民事於外朝,合神事於內朝。自」卿以下,合官職 於外朝,合家事於內朝。然則卿、大夫士亦二朝也。王 燕朝之位,雖太僕掌之,然其位之所辦,不可以考。《文 王世子》曰:「公侯朝於內朝,東面北上,臣有貴者以齒。」 則王之燕朝宜亦然也。太僕建路鼓於大寢之門外, 而掌其政,以待達窮者與遽令。鄭氏曰:「路寢門外則 內朝之中。蓋窮者達」其情於外朝之肺石,朝士又達 窮者之情於內朝之路鼓遽令,傳遽之令也。行夫掌 邦國傳遽之小事,則遽令非行夫之所掌者而已。鄭 康成以《公食大夫》拜賜於朝,不言賓入,《聘禮》以柩造 朝,不言喪入,則謂諸侯之朝在大朝外,然大門外則 經塗爾,非朝位也。

又曰:《玉藻》曰:「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視之,退適路寢
考證
聽政,使人視大夫,大夫退,然後適小寢,釋服則朝辨

色始入,所以防微;日出而視之,所以優尊。《詩》曰:『夜向 晨言觀其旂』。」臣辨色始入之時也。又曰:「東方明矣,朝 既盈矣」,君日出而視之之時也。蓋尊者體盤,卑者體 蹙。體蹙者常先,體盤者常後。故視學眾至,然後天子 至;《燕禮》設賓筵,然後設公席,則朝禮臣入,然後君視 之,皆優尊之道也。然朝以先為勤,以後為逸,退以先 為逸,以後為勤。朝而臣先於君,所以明分守;退而君 後於臣,所以防怠荒。此所以使人視大夫,大夫退,然 後適小寢釋服也。然則公卿諸侯之朝王,其有先後 乎?《詩》云:「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諸」侯,莫肯朝夕。夫 夙先於朝,夜後於夕,則公卿朝常先至,夕常後退,諸 侯朝常後至,夕常先退。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