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273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二百七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百七十三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二百七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二百七十三卷目錄

 朝賀部總論二

  大學衍義補王朝之禮

 朝賀部藝文一

  謝入覲表         魏曹植

  朝會賦          晉傅元

  正會賦           王沈

  為汝南公賀元日御正殿受朝賀表

              唐許敬宗

  周公朝諸侯於明堂賦     謝觀

  李大夫請朝覲表       裴度

  青帥乞朝覲表        柳冕

  鄭滑李僕射乞朝覲表     馬總

  南蠻北狄同日朝見賦     王起

  叔孫通定朝儀賦      白居易

  南蠻北狄同日朝見賦     穆寂

  諸侯春入貢賦      宋文彥博

  賀冬表          王安石

  賀正表           前人

  除浙東提舉乞奏事狀     朱熹

  王會圖賦有序     元李廉

  至日早朝賦        明劉球

禮儀典第二百七十三卷

朝賀部總論二

[编辑]

大學衍義補

[编辑]

《王朝之禮》

[编辑]

《通典》:「周制,天子有四朝。一曰外朝,秋官朝士掌之;二 曰中門,夏官司士正其位,朝夕視政;三曰內朝,亦謂 路寢之朝,正朝視事畢,退適路寢聽政;四曰詢事之 朝,小司寇掌其政,以致萬人而詢焉。」

臣按:天子路寢門有五焉,其最外曰皋門,二曰庫門,三曰雉門,四曰應門,五曰路門,皋門之內曰外朝,朝有三槐、九棘,近庫門有三府、九寺,庫門內有宗廟、社稷,雉門外有兩觀連門,觀外有詢事之朝,在宗廟、社稷間,雉門內有百官宿衛之廨,應門內曰中朝,中朝東有九卿室,為理事之處,所謂「中朝」 即中門也,然不謂之「朝」 而謂之「門」 ,意者堂宇深邃,難於聽對,每日常朝則御其門歟。今制:天子大朝賀,朔望行禮御正殿,常朝御門,與此合。

《周禮天官》:「宰夫之職,掌治朝之法,以正王及三公、六 卿、大夫、群吏之位,掌其禁令,敘群吏之治,以待賓客 之令,諸侯之復,萬民之逆。」

臣按:《天官》「卿、冢宰」 ,其貳則少宰,少宰之次又有宰夫,王眂朝則冢宰贊聽治而宰夫掌其治之法。所謂「敘群吏之治」 即今百司各奏所治之事也,待賓客之令即今鴻臚引見藩府所遣使及外夷也,諸侯之復、萬民之逆即今通政司所奏事也,正公、卿、大夫、群吏之位,「正」 之為言,《疏》謂「察其不如儀」 者,即前代殿中御史「之職,今輪御史糾儀也。」 古今委任之職不同,而所當為之令,所當禁之法,則一而已。

《夏官》:司士正朝儀之位,辨其貴賤之等。正南鄉,三公 北面東上,孤東面北上,卿、大夫西面北上。王族故士、 虎士在路門之右,南面東上。太僕、太右,太僕從者在 路門之左,南面西上。司士擯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 旅揖,士旁三揖,王還,揖門左,揖門右。太僕前。王入內 朝皆退。

臣按:此即《通典》所謂「周制四朝之一,二曰中門」 者也。蓋在路門之外,人君與群臣常朝之所,若今奉天門日朝是也。其司士略似今鴻臚寺卿,然。公、孤、卿、大夫每日朝參之臣也。王族故士、虎士、太僕、太右、太僕,從者侍衛執役之臣也。王族故士、宗室之有職任者也。虎士、虎賁氏掌先後王而趨以卒伍者也。太僕掌王之服位,出入王之大命,及掌諸侯復逆者也。太右即司右,掌群后之政令。凡勇力之士能用五兵屬焉。太僕從者有小臣,掌公孤、卿之復逆;有御僕,掌群吏庶民之復逆。當人君視朝之時,司士正其位以正朝儀,辨其等以定班次。王族故士以肺腑之親而錯居侍衛之間,虎賁士以武勇之選而趨走前後之列。掌服位者太僕也,而兼司出入之大命。掌卒伍者司右也,而實統勇力之士。朝廷之間,明明在朝,穆穆布位,所以鄉明而聽天下者,肅肅乎其嚴也。而左右前後之人,環列而侍衛者,又皆親信武勇之臣,所以防微威眾者,又無所不備焉。當是時也,視是朝也,論道經邦,貳公宣化者,固各盡其道。分職率屬。敬官亂政者,亦各理其事。凡天下諸侯,與在朝卿士,及內外群吏,庶

民事之已行者有以復乎上,事之未行者有以逆乎上,則有太僕與其屬之小臣、御僕以為之通達焉。若此者,乃成周盛時常朝之儀位也。然當天子視朝之際,臣下入朝之初,大臣則逐位而拜,群臣則逐列而拜,小臣則即其位而旁拜,左右侍從之臣則方有事而未暇也。故王於大臣則答以「特揖」 之禮,於群臣則答以「旅揖」 之禮,於小臣則於再揖之後,向其旁而答之焉。聽政既畢,王將還內,而侍衛於門之左右者始行拜禮,「王於是隨其所在而左右揖之。」 可見隆古盛時,以禮為治,位有尊卑,而禮無不答也。秦不師古,始尊君卑臣,而此禮廢矣。

大僕掌正王之服位,出入王之大命。掌諸侯之復逆。 王眂朝,則前正位而退,入亦如之。建路鼓於大寢之 門外,而掌其政,以待達窮者與遽令。聞鼓聲則速。逆 御僕與御庶子。王眂朝,則正位。「掌《擯相》。王不眂朝,則 辭於三公及孤卿。」

臣按:大僕之官,在周為侍御之長,所掌者眂朝之事也,後世則專以典牧馬之政,失古意矣。周穆王命伯冏為太僕正,特作《命書》,所謂「侍御僕從,罔非正人,以旦夕承弼厥辟」 者也。正王之服猶後世行某禮當具冕服、行某禮當具皮弁服是也。正王之位,如後世行某禮當御正衙、某禮當御便殿是也。出之命王之詔「敕也;入之,命臣之奏報也。復者何?事之已行者,報之於上也。逆者何?事之未行者,言之於上也。」 凡此皆太僕之所掌,當王眡朝之初出,則出次而奏於王之前,以正其位次。有不當其位者正之,既正而退於侍衛之列。及王眡朝之將畢,又出次而奏於王之前,以見朝事之畢。凡夫眂朝之時,有出入之大命,有復逆之奏報,在其位者則自掌之,在公孤卿及群吏庶民者則其屬分掌之而總之於己,使有所稽考而不至於遺忘,時以達之於上,而分付於所司而施行焉。如《正典》則付之《夏官》,《憲典》則付之《秋官》之類也。然猶恐困窮者不能以自達,而急遽之事不容以暫緩,而又設四面之鼓於寢門之「外,俾太僕掌其政焉。」 由是觀之,則人君之眡朝,非但以嚴上下之分,而惟以通上下之情可知矣。然眡朝之政,若後世付之鴻臚,而屬之禮部可也,今乃以屬於司馬,何耶?昔秦章邯使長史欣請事咸陽,留司馬門三日不得見,邯遂降楚;趙充國戊申上奏,甲寅璽書報下,往還纔七日,果以成功。兵事貴速而忌壅蔽。蓋《司馬》掌兵政,而以其屬司傳奏,則無壅遏故也。周人之意或出此歟?

小司寇之職,「掌外朝之政,以致萬民之詢焉。一曰詢 國危,二曰詢國遷,三曰詢立君。」其位王南鄉,三公及 州長、百姓北面,群臣西面,群吏東面。小司寇擯以敘 進而問焉,以眾輔志而弊謀。

臣按:王朝有三,有內朝、有治朝、有外朝。治朝其常治事之位,內朝則退居之處也,外朝不常御,惟國家有非常之事然後御於此,致萬民而詢謀之焉。若夫常行之事則在治朝與群臣按古典而施行之也。《洪範》曰:「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 《詩》曰:「詢於芻蕘。」 此所謂致萬民而詢焉。詢及萬民則卿大「夫士皆在其中矣。國危則詢之而求其所以安國之策;國遷則詢之而求其所以徙國之方;立君則詢之而求其所以嗣國之人。」 三者皆國之大政,必民心之所安,眾論以為可,然後行之。苟非遍訪於人人,其不至於逆天理而拂人心也者幾希。然其詢之不於治朝,而必於外朝者,以民之眾且微,治朝之嚴與狹,非獨不可使之褻入,亦恐不足以容之也。

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 在其後;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後。面三 槐,三公位焉,州長眾庶在其後。左嘉石,平罷民焉;右 肺石,達,窮民焉。帥其屬而以鞭呼趨且辟,禁慢朝、錯 立族談者。」

臣按:外朝在庫門之外,最居外者也,人君不常御,國家有大禮典則於此朝會而朝士掌其法,有大疑難則於此詢問而小司寇掌其政。法者經常之制,政者權宜之事也。朝著之間有上下之位、有前後之次,入者必循序漸進而不可參差,立者必肅容守次而不可錯亂,非奏對不言無故不可聚而喧譁,故當人臣朝見之時,小司寇則擯而相之,使之次第而進。朝士則帥其屬而用鞭號呼以肅之,使之各趨其位而知所避焉。後世人君出警入蹕,而鳴鞭以肅眾,其原蓋出於此。

《禮記·玉藻》曰:「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視之,退適路寢, 聽政,使人視大夫,退,然後適小寢,釋服。」

臣按:周有三朝,一曰外朝,二曰治朝,三曰內朝,亦謂之「燕朝」 ,即路寢也。外朝不常御,人君每日出視治朝,見群臣以通上下之情,退適路寢,聽政治以

決可否之計。蓋視朝之時,百官班次以列,趨蹌以進,漏下無幾刻耳。奏對之際,機務雜沓,未易一一詳悉也。故於退朝之後,再御燕寢,取其事務之急且切者重聽之,與夫左右臣工所謂股肱心膂者,委曲講究,必罄竭其本末終始。如此行之則便,不如此則弊。俾上心曉然於中,而奉行之臣亦灼然知其必如此而「不可如彼,然後行下。如此則朝廷所行之事皆所當行,所禁之事皆所不當行,行之萬世而無弊,太平之根本在此矣。漢、唐以來,或五日一視朝,或三日、或旬日始朝。我祖宗以勤為治,無日不朝,而每日之間,有早午、晚三朝、或再朝。方是之時,國家多事,幾務叢委,事事取自上裁。」 今則治定功成,事事具有成憲。每日早朝,百司奏對,只是按行故事,於午、晚二朝,似若可省。然自古禍亂之端,皆起自蒙蔽。蒙蔽之由,起自上下之情不通。上下之情不通,起自君臣不相接見。然徒接見而不相親,款見猶不見也。我太祖高皇帝立法創制,於君臣之分最嚴。然猶恐其嚴而或過於亢,故御製《大誥》首篇,以「君臣同遊」 為開卷第一義,所以示聖子神孫者至矣盡矣。臣願參酌祖宗之制,每日早朝之後,遇有急切重務,成憲所不載,或行之久而弊者,許承行之臣先期入奏,請御便殿具其本末源委,會集大臣面究利害,然後施行。事畢之後,或從容顧問,以泛及天下之事,災異水旱之由,田里休戚之故,皆許以聞。如此則「上下之情通而為泰矣。此最今日求治之要務,惟聖明注意。則天下不勝幸甚。」

漢有天子大會殿,為周之外朝。蕭何造《未央宮》,言「前 殿宜有後殿。」大會殿為外朝,宮中有後殿為治朝。

臣按:七年諸侯群臣朝長樂宮,蓋大朝會之所。

唐以宣政殿為前殿,謂之「正衙」,即古之「治朝」也。以紫 宸殿為便殿,謂之「入閤」,即古之燕朝也。而外別有含 元殿。含元非正,至大朝會不御正衙,則日見群臣,百 官皆在,謂之「常參。」

唐制,「在京文武官職事九品以上朔望日朝,其文官 五品以上及監察御史、員外郎、太常博士每日常參, 武官五品以上仍每月五日、十一日、二十一日、二十 五日參,三品以上直諸司及長上者各准職事參。若 雨霑失容,及泥潦並停、周喪未練、大功未葬,非供奉 及宿衛官皆聽不趨。」

臣按:此唐朝朝參之儀制令也。漢朝參儀,史不載,所載朝會之儀耳,惟《宣帝紀》:「中興始五日二視事。」 觀此,則唐之朝比漢為勤,然勤之中又有節焉,若雨霑失容、泥潦停朝,常參官周喪未練、大功未葬,皆聽不趨是也。臣乞於今日亦准此制,雨潦之免,臨時取旨。若常朝之臣有期功以下喪,許其告假,下禮官定為限期,若事未訖,亦許展限。如此。庶使群臣注門籍者不致虛飾,本遭喪者不托以疾。一事之舉,上足以見人君體臣之仁,下足以表臣下事君之誠。

唐室升平日,常參官每日朝退賜食,謂之「廊餐。」自乾 符亂離之後,秪遇月旦入閤日賜食。

臣按:唐人於每日常參皆有廊餐,及朔望皆賜食,其為國費亦夥,我朝廢之良是。其三大朝賀禮宴,祖宗所以禮答臣下者必須舉行。

《唐故事》:天子日御殿見群臣曰「常參。」朔望薦食諸陵 寢,有思慕之心,不能臨前殿,則御便殿見群臣曰「入 閤。」宣政,前殿也,謂之衙,衙有仗;紫宸,便殿也,謂之「閤。」 其不御前殿而御紫宸也,乃自正衙喚仗,由閤門而 入,故謂之「入閤。」

臣按:孔子吉月必朝服而朝,蓋以一月之間朔望為重,而見君必備服以盡禮。唐人制禮,於常日則隆而於朔望反殺,失所輕重矣。雖曰是日薦食陵寢有思慕之心,盍於雞初鳴時先行薦食之禮,昧爽乃御殿受朝乎?我祖宗以來,每日先於奉先殿行禮,東朝問安然後御朝,其於父子之親、君臣之義兩盡,可以為萬世帝王之法。

宋朝因唐與五代之制,文武官每日赴文明殿,正衙 常參,宰相一人押班。五日起居,即崇德、長春二殿,中 書門下為班首。其長春殿常朝,則內侍省都知押班。 至神宗元豐中,官制始行,詔侍從官而上日朝垂拱, 謂之「常參官。」百司朝官以上,每五日一朝紫宸,為「六 參官」;在京朝官以上,朔望一朝紫宸,為朔望參官,遂 為定制。

臣按:前代朝儀無一定之制,時有更改,惟我朝自祖宗以來至於今日,率循舊章,一日三朝,自古帝王所無也。每日晨興,上便服御奉天門,文東武西,侍鳴鞭畢,鴻臚卿唱「入班」 ,百官行叩頭禮,分班侍立,翰林學士侍御座左,錦衣衛官俠陛西立,六科給事中分侍,左右御史分班面北立,鴻臚官屬立其後。先日謝恩見辭者、於鴻臚寺報名。至日先赴

午門外。俟百官叩頭畢,鴻臚卿對御,宣奏姓名、員數。於午門外行五拜三叩頭禮畢,五府、六部以次奏所司合行事。次通政司引入,於御前面奏「請旨,該司官出班承旨,大理寺以下有事出奏,無則已。」次禮科引差使考滿官員。次六科各奏旨意題本、守衛揭帖,賞賜鈔錠。次鴻臚宣奏藩府、邊鎮所遣使臣,上命以酒飯賞賜。既而兩京堂上官新陞者,及在外三司來朝赴任者,面見叩頭畢,鴻臚卿唱「奏事畢」,群臣俱側身向上立。鳴鞭畢,上乘輦往御武英殿或文華殿閱章疏。日率如此。至午復出朝,晚亦如之。此每日常朝之制也。每月朔望,上具皮弁服御正殿,百官公服叩頭畢,分班侍。鴻臚卿宣奏謝恩、見辭員數畢,上出奉天門,視朝如常儀。臣竊考前代之制,有所謂捲班、放仗、入閤等名目,或失於粗略,或失於煩瑣,惟今日朝儀,酌古準今,實為得中。洪武二十年冬十月,太祖皇帝諭大臣曰:「近者臣僚,尊卑體統多未得宜,爾等宜著禮儀,以為定式。」禮部尚書李原名等會官著為《禮儀定式》一書,凡三十七「條,所謂朝參之禮有八焉。頒行既久而奉行者偶因一時之便遂襲以為故事。旁觀者雖知其非而不敢以為言後來者因以為當然者亦或有之。竊觀前代朝會班次儀注皆著成圖式載在《文獻通考》諸書者可考也。乞敕大臣及翰林院、鴻臚寺官將累朝《實錄》及《禮儀定式》等書并稽洪武、永樂年」間以來事例,詳加講究、檃括節潤、畫為圖式。懸於兩長安門、用以表正百官、觀示列辟。俾人人知所趨避、世世得以遵守、永為定制云。以上朝儀。

《漢書》:高祖七年,長樂宮成,諸侯群臣朝十月儀,先平 明,謁者治禮,引以次入殿門,廷中陳車騎、戍卒、衛官, 設兵,張旗幟。傳曰:「趨殿下」,郎中俠陛,陛數百人,功臣、 列侯、諸將軍軍吏以次陳西方東鄉,文官丞相已下 陳東方西鄉,大行設九賓臚句傳。於是皇帝輦出房, 百官執戟傳警,引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 賀。自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肅敬。至禮畢,盡伏。

臣按:此後世歲首行朝賀禮之始。漢承秦制,以十月為歲首故也。武帝始行夏正而以正月為歲首,然朝賀之禮則仍其舊,用十月焉。至後漢始命行朝會禮於正月。此禮三代以前雖未有其制,然歲序更端之始,萬物維新,凡為臣子者畢來朝會以致其履端之慶,亦義之當然也。

《晉書禮志》云:「魏晉冬至日,受方國及百寮稱賀,因小 會,其儀亞於獻歲之旦。」

臣按:此後世冬至行朝賀禮之始。蔡邕《獨斷》曰:「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夏至陰氣起,君道衰,故不賀。」 宋人於五月朔亦賀,非是。

《唐書》:元宗以帝生日為「千秋節。」

臣按:此後世人君以始生日為節而表賀之始,此前代每一君為一節,如宋太祖為長春節、太宗為乾明節之類。我朝列聖一以「萬壽節」為名,未有易也。竊惟今日承前代故事為三大節,元旦、冬至、聖誕是也。前代惟至日行禮,未有先期習儀者,有之始自我朝。蓋以此禮雖非唐虞三代之制,然臣子所以致敬君上而敦其水木本源之心,以致其祝頌補報之願者,於是乎在。苟群聚於一時,而不豫習於先日,則不免臨期參差失誤。故凡遇三大朝,若內若外,先期二日於寺觀演習者,謹之至也。謹之至,以其禮之大。以下「朝賀禮。」

《虞書》:「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

臣按:有虞之世巡守之年四方諸侯隨地各朝於方岳,巡守之後四方諸侯分年各朝於京師,蓋是時封建之制行,諸侯世守其國,恐其歲月易流、人心易懈、上下易隔,故其為制如此。若夫罷侯置守之後,任用不久、遷補無常,因時制宜,惟可行三年覲朝之典、「三考黜陟」 之法焉。本朝雖無虞朝群后、四朝之制,然三「年朝覲,三考黜陟」 ,蓋得有虞之意於千載之下也。

《周禮》:「大行人,掌大賓之禮及大客之儀,以親諸侯。春 朝諸侯而圖天下之事,秋覲以比邦國之功,夏宗以 陳天下之謨,冬遇以協諸侯之慮,時會以發四方之 禁,殷同以施天下之政,時聘以結諸侯之好,殷頫以 除邽國之慝,間問以諭諸侯之志,歸脤以交諸侯之 福,賀慶以贊諸侯之喜,致禬以補諸侯之烖。」

臣按:先儒有言「君臣之禮不可以不接,不接則上恩不下流,下情不上達,嫌疑易以生,毀譽易以入,《易》,天地不交則否,柔進而上行則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也。」 先王知其如此,故制諸侯之朝以之圖事比功,陳謨協慮,發禁施政,則言何以不見納、行何以不見知,姦邪何以介其間、左右何以塞其路?漢刺史奏事京師,其亦知此意歟?粵自秦罷侯置守,此禮不復講,然後世所謂部使者監司守令,即古

者諸侯也,其制雖不可卒復,其意則不可以不存。蓋天子奉天命以治天之民,所以致天子之命而施之民者,監司、守、令也,分雖懸絕而心則不可以不親。「親」 之為言,親暱恩愛之謂也。古者天子制為是禮,以親當世之諸侯,世異勢殊,其禮雖不能一一行之於今,然能即前日所以親諸侯之心,以為今日所以親監司守令之禮,千古猶一日也。《大行人》所掌者,朝覲、宗遇、會同六者,諸侯致覲於王者也;間問、歸脤、賀慶、致禬四者,天子致愛於諸侯者也。諸侯以禮致其敬,天子以仁致其愛,尊卑之意通,上下之誠達,尚何猜疑間貳之為患哉?先王之所以親諸侯也如此。後世人主其尚體古人親諸侯之心,以親今日監司守令乎。

《禮記》:「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面而見天子,曰覲。天子 當宁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

游桂曰:「禮不可一端盡也,不有君臣相臨之禮則無以見大君之尊,不有賓主相與之禮則無以見同姓異姓親親之恩。夫諸侯之中,有伯父焉,有叔父焉,有伯舅焉,有叔舅焉,有兄弟焉,有婚姻焉。三王家天下,所恃以為天下者,不獨恃其形勢也。天子以親親之恩而臨諸侯,諸侯亦以親親之恩而報天子,上下相」 睦,同獎一姓,所以數百年長久安寧而無患,由此之故。且尊卑之分,不統於一,聖人固以為不可。天子之尊,諸侯之卑,其自然之分,固也。然諸父兄弟舅甥婚姻,相去之遠,而久不相見,於其來朝,忘親親之恩,專以分臨之,聖人之心,無乃有所不安於此?此親親之恩,賓主之禮,所以行於春朝而異於覲,《禮》之「受於廟而臣皆北面」 也,此三代之至文,聖人代諸侯之禮備矣。

臣按:三代之時封建諸侯以分治其民,其所以分土而為諸侯者,非王室懿親則有功之臣及前代之後也。自秦罷侯置守,列為郡縣之制,歷代分封宗室及有勳庸之臣多無分地,其間親王固有之國者,然亦有不出國門者焉。我太祖分封親藩以大國,雖有分地而無分民,其制雖不盡合於周,然斟酌漢、唐之制最得其中。制為《禮儀》,「凡親王來朝,在外廷則行君臣禮,於便殿則行家人禮,既有以尚親親之恩,又有以存君臣之義。」蓋得三代所以待諸侯之禮。若前代專用君臣禮,則過於無恩,專用親親禮,則過於無義,皆非中道也。以上「諸侯來朝禮。」

朝賀部藝文一

[编辑]

《謝入覲表》
魏·曹植

[编辑]

「臣得出幽屏之城,獲覲百官之美,此一喜也;背茅茨 之陋,登閶闔之闥,此二喜也;必以有靦之容,瞻見穆 穆之顏,此三喜也;將以檮杌之質,稟受崇聖之訓」,此 四喜也。

《朝會賦》
晉·傅元

[编辑]

仰二皇之文象,詠帝德乎上系,考夏后之遺訓,綜殷 周之典制,采秦漢之舊儀,肇元正之嘉會。於是先期 戒事,眾官允敕,萬國咸亨,各以其職。翼翼京邑,巍巍 紫極,前三朝之夜半,庭燎晃以舒光;華燈若乎火樹, 熾百枝之煌煌。俯而察之,如亢燭龍而照元方;仰而 觀焉,若披丹霞而鑒九陽。閶闔闢,天門開,坐太極之 「正殿,嚴嵯峨以崔嵬。嘉廣庭之敞麗,美升雲」之玉階。 相者從容,俟次而入。濟濟洋洋,肅肅習習。就位重列, 面席而立;臚人齊列,賓禮九重。群后德讓,海外來同。 束帛戔戔,羔鴈邕邕。獻贄奉璋,人肅其容。是時,天子 盛服晨興,坐武帳,憑玉几,正南面而聽朝,憑權衡乎 砥矢。群司百辟,進阼納觴。皇恩下降,休氣上翔。禮畢 饗燕,進止有章。六樂遞奏,磬管鏗鏘淵淵鼓鐘,嘒嘒 笙簧。搏拊琴瑟,以詠先皇。雅歌內協,頌聲外揚。

《正會賦》
王沈

[编辑]

伊月正之元吉兮,應三統之中靈。順天地以交泰,協 太簇之元精。荷介祉于上帝兮,祚聖皇以永貞。華幄 映於飛雲兮,朱幕張於前庭。曜五旗於東序兮,表雄 虹而為旌。備六代之象舞兮,釐《簫韶》於九成。晞元夜 以司晨兮,望庭燎之高煬。壯甲士之星羅兮,偉干戚 之飄揚。臚人肅其齊列,九賓穆以成行。齊八荒於蕃 服兮,咸稽首以來王。

《為汝南公賀元日御正殿受朝賀表》

[编辑]

唐許敬宗

臣某言:「臣得本州進奏院狀稱,報元日皇帝陛下御 含元殿受朝賀者。上正三辰,下臨萬國。事雖舉舊,命 則惟新。」臣聞聖祖垂訓,王者處域中之尊;《公羊》紀時, 春者為一歲之始。載稽故實,抑有典章。近歲以來,此 禮多闕。或事因惜費,或時屬告休。伏惟皇帝陛下,道被無垠,政敷有截。全取發生之德,無非訢合之仁。蒼 旻降符,黃輿告瑞。石碑既見,文作太平;銀甕旋臻,字 成萬歲。而又憂勤不輟,克責方深。精誠旁照乎八紘, 懇惻上通於九廟。仙廚撤味,獸館休畋。遂使化妖宿 為壽星,變小戎為餓殍。慶由聖感,令屬神行。爰在新 正,式修闕典。彤庭列位,丹陛陳儀。凝旒而天啟其門, 服袞而日升於觀。巽風發越,兌澤滂沱,左右賢臣,駿 奔多士。國無諛佞,擢靈草而不授;朝絕奸邪,儼神羊 而莫動。禮成而退,物有其容。況以光耀瑤圖,丹青玉 版,輝前映後,邁五登三。臣竊訪碩儒,遠徵舊典,帝堯 華封之祝,唯止匹夫;神禹塗山之儀,且非元會。然猶 堯有多憂之戒,禹存後至之誅。在和平而尚乖,孰歡 呼之可致?豈與茲日,而得同年。臣方守河潼,正分符 竹,不獲躬陳玉帛,首率梯航。況又嘗以藝文,叨居禁 密。雖遠離天上,猶近關西。抃賀空深,就望無所。心馳 紫闕,非夢寐而不通。魂繞丹闈,羨歸飛而莫及。無任 賀恩祝壽,戀闕屏營之至。

《周公朝諸侯於明堂賦》
謝觀

[编辑]

「赫赫明堂,居國之陽,巍峨特立,鎮壓殊方,所以施一 人,所以朝萬國。」諸侯王面室有三,總數惟九,間大廟 於正位,處大室於中霤,啟閉乎三十六戶,羅列乎七 十二牖。左個右個,為季孟之交分,上圓下方,法天地 之奇偶,時也。六年之初,孟春之首,有截而至,無脛而 走,將欲交正於成王之命,所以立辟於周公之手,洞 八闥以臨八極,闢四門而來萬有。所司備班品於庭 除,執事肅文物於前後。及夫諸位散設,三公最崇,當 中階而列位,與群臣而不同。「諸侯東階之東,西面而 北上;諸伯西階之西,東面而相向。諸子應門之東而 鶚立,諸男應門之西而鶴望。戎夷金木之戶外,蠻狄 水火而位配。九采外屏之右以成列,四塞外屏之左 而遙對。」朱干玉戚,森聳以相參;龍裼豹韜,抑揚而相 背。肅肅沈沈,巒崇壑深。煙收而卿士齊列,日出而天 顏始臨。戴冕旒以當軒,見八紘稽顙;負斧扆而南面, 知萬國歸心。於是鏘金石,揚律呂,動塤箎,搖柷敔。儼 若思而山立,悄不言而鴈序。一拜一起,嶽抃而齊傾; 舞之蹈之,雷屯而復舉。俄而翠華轉,仙仗迴。恩覃率 土,化溢九垓。合蠻貊以畢至,盡梯航以爰來。彼禹有 大室,武作靈臺,曷與此而同哉。

《李大夫請朝覲表》
裴度

[编辑]

臣聞「天道君也,高而下濟;地道臣也,卑而上行。上下 交感,然後萬姓生焉,庶政成焉。其或蓊鬱不通,則為 災沴之氣,必在宣達,使之光明。」太平之風,實繫於此。 伏惟文武大聖廣孝皇帝洪覆品彙,光宅寰區,翾飛 跂行,皆得其所。況臣器識庸陋,遭遇盛世,始事憲宗, 過蒙驅策;復事先帝,猥加爵命,大恩無報,終懼且慚, 「以至今日,又承寵寄,涓毫未效,齒髮將衰。起在山南, 不遠甸服,宴安厚利,拜受軒階。此則為君之道,下濟 有餘;為臣之道,上行不足。尸祿彌久,心魂若驚,日往 月來,寢成憂塞。伏希降鑒,特許入覲,冀得少謝萬一, 使無壅情。然後退歸里閭,降避賢路,雖則萬殞無恨, 可謂百生之幸。」況李光顏、薛平皆武臣也,《淮海》以為 要重,然猶邐迤而至。述職明廷,臣儒臣也,梁漢無事, 道途孔邇,若泰然自安,貪冒榮顯,位為公相,眾所指 名,又何以表「率四方,儀型多士?臣不勝傾心延首,瞻 望天衢之至。」

《青帥乞朝覲表》
柳冕

[编辑]

臣某言:「臣備位方面,守鎮海隅,顧無理平之績,猥受 增秩之榮,而不自媿者,顏之厚也。竊感《江漢》朝宗之 義,《鹿鳴》君臣之燕,頌聲之作,王道之本也。國家自兵 興之後,不遑議禮,方嶽未朝,讌樂久缺。臣限以一切 之制,例無朝集之期,目不睹朝廷之禮,耳不聞宗廟 之樂,足不踐軒墀之地,十有二年於茲矣。犬馬齒衰」, 益深戀主;葵藿將暮,空仰太陽。古人云:「日雖不為葵 藿迴光」,然向之者誠也。臣職在戎馬,身辭日月,願因 朝謁,一見漢儀,亦臣之誠也。《傳》曰:「朝以正班爵之義, 會以訓上下之則。」朝會者,禮之本也。臣安敢忘?故群 后四朝,以明黜陟,唐虞制也;五歲一見,以考制度,殷 周制也;三載上計,以會考課,兩漢制也。其或不朝,則 以禮讓之。故《孟子》曰:「諸侯之朝天子曰述職,一不朝 則黜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然 則諸侯朝會,尊王室也。可以廢食,不可以廢朝。洎秦 滅古制,罷侯置郡。漢立王侯,並建守相。聖唐稽古,兼 而用之。故天下朝集,三考一見,皆以十月上計。至於 京師,十一月禮見,會於尚書省。其朝覲也,應考績之 事;至元日也,陳筐篚之貢,集於朝堂,唱其考第,進賢 以興善,簡不肖以黜惡,穆穆濟濟,靡然成風,太宗之 遺政也。自安史亂常,始有專地者矣;四方多故,始有 不朝者矣;戎臣恃險,未有悔過者矣。臣忝閫外之寄, 竊憤不朝之臣,故每忘寢與食,思一入覲,庶因微臣, 率先「天下,則君臣之義,親而不疏;朝覲之禮,廢而復 興,臣之幸也。常恐負薪之疾,溘先朝露,覲禮不展,歿於下泉,臣之憂也。」又臣四年以來,頻乞骸骨,聖恩哀 憫,許為擇替,無德而祿,殃釁荐臻。臣雖上恃天慈,不 殞瘴癘,而下悲骨肉,繼以死喪。及聞諸將帥,亡歿亦 眾,臣自悼何德,以堪久長。昔公子牟身在江海之上, 心馳魏闕之下。則鄉國者,人情不忘也;闕庭者,臣子 之戀也;朝覲者,國家之大禮也。是三者,人之大願。伏 乞陛下,憫臣丹懇,許臣入朝,再謁聖顏,萬舞稱賀,斯 願畢矣。無任懇款屏營之至。

《鄭滑李僕射乞朝覲表》
馬總

[编辑]

臣聞臣之事君,如子事父。子有晨昏之道,臣有朝覲 之儀。載罹寒暑之遷,豈勝犬馬之戀。臣聞古之郡國, 皆有邸第,列在京師,出命守藩,入令述職。所謂「百谷 朝海,眾星拱辰。」伏惟皇帝陛下德伏萬邦,理臻三代, 夷夏率俾,沉翔照然。臣頃受任番禺,星霜七變,身在 南海,心懸北闕。特蒙渥澤,徵領宗司。方廁朝行,旋牧 關輔,東郡缺帥,又忝總戎。雙旌自天,便道之鎮,赤墀 轉遠,伏謝無因,及茲三年,丹懇每結。況自貞觀之後, 迄於聖朝,臣之一門,繼荷重任,擁旌鉞者,至二十人。 高祖淮安郡王,神通弼亮;太宗戮力締構,榮登左揆, 以寵勳勞。臣無先祖之功,而塵先祖之位,師長宗秩, 胡堪謬列?是願罄述愚志,一睹聖顏,宵腸九迴,晝食 三歎。今河朔軌道,汴宋底寧,臣所部宣物睿慈,綏輯 黔庶,師旅知訓,農桑以時,徵賦有常,廩儲有備。但以 違奉既久,心不遑安,輒敢冒昧上聞,特希矜許。入覲。 臣獲蹈舞班序,親承德音,卻歸方隅,生死榮幸。

《南蠻北狄同日朝見賦》
王起

[编辑]

「我皇制百蠻以德輝,刑八狄以威靈,俾曠代之絕域, 同一日而來庭。則不叛不侵,知遐邇之無外;自南自 北,昭聲教之永寧。惟蠻也,荒陬有倔強之號;惟狄也, 絕漠有桀黠之暴。辭炎徼應感而偕來,謝穹廬不期 而兩造。」上乃御正殿,臨中區,文物有耀,聲明以殊。小 周王之賓肅慎,卑漢后之享單于。於是卉服雲集,旃 裘風趨。駿奔而遠無不屆,麏至而實繁有徒。垂衣而 朝,三表自慚於制虜;止戈為武,五月孰矜其渡瀘。百 辟式瞻,九儀以配。寧有截而斯暢,儼無譁而相對。獻 琛盡禮,雜彩服以和光;蹶角展容,望珠旒而欣戴。若 非越荒徼,逾紫塞,則南同魚鱉,安得仰龍章于舜年; 北喻豺狼,未可親獸舞于堯代。是知歷寒鄉之觱發, 欽百度兮無闕,忘沓嶂之嶄巖,彰九區兮克咸。聖上 惟北辰之位是纘,匪南面之尊是滿。窮髮斯服,雕題 無算,仰天威以懷柔,化夷德為悃款,盛禮必具,幽遐 既慕,同寅協恭兮斯親,在遠如邇兮斯赴,始差肩於 著定之位,終收跡於敻絕之路。史臣《書》曰:「美異俗而 同臻,象斯華而合趣。」則昔有梯山驟至,航海徑渡,無 蠻狄入覲之遇。

《叔孫通定朝儀賦》
白居易

[编辑]

稷嗣君,上稽天命,下察人聽,以為作樂者存乎功成, 制禮者本乎理定。故《易》尚隨時,禮貴從宜,於以致理, 何莫由斯?允矣君子,休哉令規。採三代之帝典,起兩 漢之朝儀。於斯時也,秦吞六雄之後,漢承百王之弊, 禮壞樂崩,上陵下替。將欲創洪業,尊皇帝,馴致王道, 丕革季世,莫先乎正位以經邦,體元而立制者也。夫 其將用於國,先習於野。辨度數於聲名文物,審等威 於君臣上下。儒生肅以濟濟,物有其容;國典煥其煌 煌,禮無違者。然後闢雙闕,會百僚,動必嚴恪,進無諠 囂。長幼之序不忒,貴賤之儀孔昭。鏘鏘兮若萬國赴 塗山而會,秩秩兮如百官仰太一而朝。歲十月,天地 澄爽,宮殿清曠,風傳警蹕,日麗天仗。於是右陳列辟, 左立丞相。東西分而則別,文武儼以相向。簪裾奕奕, 頌《鵷鷺》之具寮;劍戟森森,列熊羆之名將。帝容式展, 皇威克壯。莫不上恭己以臨下,下竭誠而奉上。觀其 威儀允淑,容止具篤,天子負鳳扆以皇皇,正龍顏而 穆穆。百辟欣戴,九賓悅服。拔劍者懲懼而慄慄,飲酒 者敬慎而肅肅。「故知『君有威,故能守其邦;臣有儀,所 以保其祿』。」帝謂叔孫,舊章斯存。可以發揮我洪德,啟 迪我後昆。方將守而經國,豈止煥而盈門。不然,何以 表一人之貴,知萬乘之尊。

《南蠻北狄同日朝見賦》
穆寂

[编辑]

我皇道葉神化,功高睿算,萬國之廣斯臨,八聖之業 是纂。遐哉!辮髮之俗,既竭赤誠;逖邇椎髻之人,亦輸 丹款。豈不以「陰陽煥乎金鏡,律呂協乎玉琯」,德該動 植而以信以寬;仁及飛走而不麛不卵。故得殊方述 職,異俗來庭,歸我元造,沐我皇靈。曉逾赤坂以向日, 夕過白登以占星。磧路誠遙,委毳幕氈裘之質;山梯 雖險,致穿胸儋耳之形。然則自南自北,或馳或渡。俱 為九譯之鄉,各涉萬里之路。同臻禁地,事且葉於不 期;并列盛時,禮若符於有素。是以坦王道,恢帝圖,蕩 然與龍山非隔,廓爾將鳳穴靡殊。集六蠻而輝赫九 域,萃五狄而光耀八區。邇無不賓,鄙周宣勤乎薄伐; 遠無不服,笑諸葛矜於《渡瀘》。遂能革至性於方外,柔

獷俗於面內。大行人明其近遠,懷方氏導其進退,靡
考證
僣晷刻。既從荔蒲之原,罔復斯須;爰自榆林之塞,有

以見化溢含弘,恩覃覆燾,膳豐館給,禮洽郊勞。孰云 胡越之異,來若同心;且殊虞芮之爭,會如兩造。以其 逾絕漠,逗懸巖。蓋由君邁軒轅顓頊,臣掩伊陟巫咸。 不然,則焉能抵秦川,「來魏闕,皆展遐方之貢獻,共備 同日之朝謁」者哉?

《諸侯春入貢賦》
宋·文彥博

[编辑]

聖啟洪緒,君臨溥天。侯國之辨方有要,王春之入貢 昭宣。列爵正儀,謹奉藩而立制;建侯協序,致任土以 居先。稽芳載於《禮經》,仰徽名於帝者。諸侯述職以無 曠,太史奉時而可假。以謂「惟王建國」,我則敘五等於 域中;與物為春,我則任九貢於天下。徒觀夫爵分顯 秩,位列元侯。當是時,緹管順煦和之美,皇祇布發生 之休。震方之善氣潛道,長樂之洪儀聿修。帝容執瑁 以端拱,臣節奉璋而告猷。旅幣群方,咸奉舜班之瑞; 充庭萬品,皆分禹別之州。但見雲布封疆,綺分邦域。 故我當歲首以入用,致坤珍而罔忒。巽風和令,導傳 臚之九賓;遲日當陽,麗執玉之萬國。豈不以辨九土 者當貢,首四序者上春。蓋將備物宜於時育,助邦光 之日新。龜納江沱之錫,磬浮泗水之濱。齒革羽毛以 偕至,球琳琅玕而畢陳。三品良金於以向,履端而執 贄;五都奇貨於以當,獻歲而效珍。莫不名物森羅,衣 纓雜襲。雖厚篚以斯備,在庶邦而允集。此春也,霈於 皇澤,當鄒律之均溫;彼貢也,錯於地財,異楚茅之不 入。彼來宗者夏之禮制,獻功者秋之典章。曷若謹歲 貢以備物,慶春祺之載陽。諒修時而貢職。乃辨物以 居方。備于蕃于宣之儀,皇皇輯瑞;當載生載育之候, 濟濟來王。故聖人灼敘聲明,光昭文物。懿公侯之隆 盛,充貢賦之繁蔚。屬后王布和之辰,獻國珍而罔咈。

《賀冬表》
王安石

[编辑]

陰偕物極,陽與朋來。推曆玩占,乃見潛萌之信;體元 御辨,以知敦復之中。恭惟皇帝陛下,舜孝禹功,文謨 武烈。茂對時之福嘏,靈承旅以壽康。臣久冒朝榮,外 叨方任。弗預稱觴之末,豈勝存闕之深。

《賀正表》
前人

[编辑]

寶曆無疆,嘉生有俶,門憲始和之象,庭充元會之儀。 伏惟皇帝陛下膺保永圖,茂綏純嘏,撫五辰而致順, 毓萬物以皆昌。臣久負異恩,尚攖衰疾。瞻雲煥爛,欣 逢舜旦之華;擊壤逍遙,樂得夏時之正。

《除浙東提舉乞奏事狀》
朱熹

[编辑]

右熹今月二十二日準尚書省劄子,奉聖旨,改除前 件差遣。熹以衰病之餘,心力凋耗,目昏耳重,不堪繁 劇,擬具情懇,干告廟堂,乞與敷奏,聽容辭免,而聞之 道路。本路今年災傷至重,民已艱食,若更遷延,有失 措置,竊恐向後饑民愈見狼狽,重貽聖主宵旰之憂。 謹已於當日望闕謝恩祇受訖。所有合赴行在奏事, 未奉指揮。伏念熹自違陛戟十有九年,誠不勝臣子 惓惓,願得一瞻天日之光。況今救荒合行奏稟事件 非一,又熹前任南康,亦有合奏聞事,謹具狀申尚書 省,欲望鈞慈,特賜敷奏施行。謹狀。

《王會圖賦》有序
元·李廉

[编辑]

唐貞觀三年,天下太平,四夷之國莫不臣服,各率其部,蟬聯來降,會同京師。于是中書侍郎顏師古請如周史臣集四夷朝事為「王會」 ,編寫圖以示後,作《王會圖》。乃命閻立本圖之,以形容萬國朝貢之象,彰教化之效。

晉陽起兮揮天戈,滌隋氛兮挽銀河。儼皇居兮突兀, 俯六合兮誰何。森乎如一軸,當中而群輻俱湊;煥乎 如北辰,居極而環宿共羅。方其大明,閶闔開闢,魚金 鱗次,筍玉鵷立。極衣冠兮中州,率侏離兮異域。扶桑 崦嵫,濮鈆祝栗。渺八紘兮萬里,重象胥兮幾譯。而乃 貢琛獻贄,俯伏主臣,前追後隨,穆穆彬彬,環珮瑲兮 拂朝露,旌旗舞兮旭海暾。絳紗啟兮玉斧明,雉尾疊 兮翠葉繽。玉宇泓澄,天顏肅穆,偉盛德之形容,恍丹 青兮一幅海色天光,洞射輝暎,瑰奇譎詭,萬怪千勝。 恍兮九鼎並列而戢,戢乎方物,燦兮輿圖初開而混 混乎遠近也。彼其金齒齗齲,環耳玲瓏,迤邐而階進 者,非《交阯》夜郎之遺賓乎?翠髮鬈茸,綠睛轉紅,俯傴 而欲前者,非鐵勒、頗超之裔戎乎?「雅鬟生風,左衽並 臂」,此吐蕃之長部西極而並至者邪?「裘氈點雪,帽茸 飛霜」,此靺鞈之酋領北國而入衛者邪?「或駕象兮侏 儒,或蒙璆兮蘧蒢,或織皮兮崑崙,或卉服兮東隅。或 額金兮項環,或足貝兮膺珠,或披赤罽,或負氍毹。或 劍兮吳鉤,或刀兮錕」鋘,南冠越喙,駢頭接足,齊儂楚 傖,氣屏容肅,莫不盱睢傾盻,惝悅踖踧。慚五方之異 形,慕中州之清淑。趨多士之濟濟,偉文物之郁郁也。 粵茲圖之孰創兮?實遠慕兮周室。俯聖治之何如兮, 偉姬旦之美績。天風無迅,海波不揚,楛矢來兮肅慎, 白雉獻兮越裳,宜顏師古之彷彿而經營,閻立本之 所以盤礡而彷徨也。然予嘗考貞觀之初,饑蝗未息, 頡利未驅,文皇方力於教化,廷臣方贊於都俞。夫何師古以六經之學,乃區區於一圖,侈王會以蕩君心, 孰若明王道以贊廣謨?且夫明堂之位,乃漢儒傅會, 而《王會》之編,安知非史氏之諛?況乎重譯之至,周公 方為之退遜;《旅獒》之來,太保重為之戒謹。則夫史佚、 周任之儔,亦豈為是以獻其愚也。嗚呼!十漸將形於 諫疏,而王會遽眩於心目,此太宗王業所以不純,而 他日高麗小醜,致天下於骨暴,未必非師古啟之,安 得不視魏公而心忸也。方今重熙累洽,握符闡珍,以 大一統之規模,極九州之經綸,際天所覆,極地之蟠。 雖塗山之會不足以擬盛,合宮之朝不足以等倫。居 今日者,固當為宋廣平為真西山,使《無逸》《豳風》之美 再見,猶欲黼黻師古之餘智,而想像立本之毫端也。

《至日早朝賦》
明·劉球

[编辑]

「維宣德紀元之五載,逮元冥司令之中旬,羲和回馭 于北陸,《招搖》指子于初昏。玉琯之灰乃動,黃鍾之候 維新。開萬物之太始,轉一氣于鴻鈞。幸遇昇平之會 于今日,宜致履長之慶于紫宸焉。」故時則靈臺是定, 禮則鴻臚是宰,儀物則內外畢備,執事則大小恪戒, 莫不齋沐宵興,敬恭以待。是日也。乃東方之未曙,仰 「明星之猶光。車塵紛紜以起塗,燭影燦爛以交張。聽 玉漏之滴瀝,望庭燎之輝煌。九門闢兮既廓,三鼓發 而有鏜。填兩掖以競進,鳴雙佩兮鏗鏘。陛衛羅以萬 隊,鹵簿設其兩旁。合之則為耦,離之則成行。」牙旗羽 蓋,龍文鳳章;玉節金鍪,殳矛戈揚。眾不能名,美不能 方。少焉日曈曨兮東躋,雲縹緲兮下「幕。浮嘉氣於簾 櫳,燦祥光於碧落。」飛鳥隼兮垂翔,凝冰霜兮融掖。爐 煙起而香風飄,廷鞭響而群囂寂。閽象端厥容止,仗 馬不敢喘息。然後啟瑤扃來,警蹕鴻鐘鍧,鑾輿出。高 明袞衣之日月,遠睹天位之飛龍。黼扆後設,而斷必 自乎睿思;冕旒前垂,而明不掩於重瞳。無動聲色,篤 恭其容,儼然帝舜之正位乎南面,何異周武之垂拱 乎九重。其臣則王公侯伯,貂蟬炫幘,玉帶懸牙,朱衣 襲裼。卿大夫士,降至百職,濟濟蹡蹡,莫不盛飾。冠以 品分,班以次設,東文西武,鴛排鵠植。旁及服左衽之 遠夷,言侏𠌯之群貊,《詩》《書》所未道其名,唐虞所不賓 之國。皆奉玉帛而遠來,亦幸觀光於其側。於是絳幘 雞人,長鳴東廡。伶官發音,金石柷敔,琴瑟簫管,交宣 迭鼓。聲洋洋乎盈耳,節鏗鏗乎有序。禮官唱讚,登降 拜俯,進退起跪,或躍或舞,咸中乎儀,罔愆於素。諸方 匭進之辭既退,萬口嵩呼之聲齊舉。喜動乎天顏,聲 振乎寰宇。迨乎大禮既成,祥慶薦臻。荷天子之有命, 賜眾臣休暇於浹辰。宴幣既頒,恩禮復勤。凡有生之 眾庶,莫不願戴於一人。且夫冬之為節,自古所尚,豈 但《魯史》備雲物之書,《周官》重圜丘之享。蓋其在《易》卦 則為復,而復之為義,取乎陰消而陽長,陽長則君子 道泰之漸,陰消則小人道否之象。上必體此,而思君 子之道所當崇,下必體此而思小人之道不足仗。上 下同情,是則是懲,務使邪枉不得勝乎正直,讒慝不 得妨乎賢能,則天下可納之仁義之域,功德可齊之 乎唐虞之稱。皇圖於焉而鞏固,福物自是而駢增。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