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第198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一百九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九十八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一百九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一百九十八卷目錄

 瓢部彙考

  周禮春官鬯人

  方言請幫助識別此字。

  茶經

  洞天游錄瓢 葫蘆

 瓢部藝文一

  瓢賦           唐崔曙

  前題            韋肇

  林工宰觀瓢記      明王思任

  郭次甫瓠子瓢銘      汪道昆

 瓢部藝文二

  酒席賦得匏瓢       唐鄭審

  詠瓢            張說

  寄釋子良史酒瓢      韋應物

  重寄            前人

  答釋子良史送酒瓢      前人

 瓢部紀事

 瓢部雜錄

 勺部彙考

  禮記禮器 明堂位

  周禮冬官考工記

  三禮圖疏勺圖考 蒲勺圖考 洗勺圖考 龍勺圖考

  大觀茶論

  古器評龍勺

  本草綱目杓釋名

 勺部紀事

 勺部外編

 玉瓚部彙考

  詩經大雅棫樸 旱麓 江漢

  禮記王制 明堂位

  周禮冬官考工記

  三禮圖圭瓚圖考 璋瓚圖考 大璋瓚圖考 中璋瓚圖考 邊璋瓚圖考

 雜飲器部彙考

  禮記禮器 明堂位

  周禮冬官考工記

  三禮圖散圖考 豐圖考 爵坫圖考

  山家清事酒具

  事物原始注子偏提

 雜飲器部藝文一

  癸舉器跋         宋董逌

 雜飲器部藝文二

  胡穆秀才遺古銅器似鼎而小上有兩柱可以

  覆而不蹶以為鼎則不足疑其飲器也胡有詩

  答之           宋蘇軾

 雜飲器部紀事

 雜飲器部雜錄

 雜飲器部外編

考工典第一百九十八卷

瓢部彙考

[编辑]

《周禮》

[编辑]

《春官》

[编辑]

《鬯人》:「掌共秬鬯而飾之。凡祭祀,禜門用瓢齎。」

訂義鄭鍔曰:「禜祭必於國門,意以災害屯塞,人事有所不通。門者,人所出入往來交通之所盛,秬鬯則用瓢齎,蓋瓢齎者,取出瓠割去其柢,以齊為尊,質略無文之器。夫霜雪、風雨、水旱、疫癘之變,良由政失於此,變見於彼茲,其為過也大矣。君子有過則謝以質,故用瓢以齎以表其純質之義,禜之於門以冀其通變之意。」王安石云:「雩禜所以除害,門所以禦暴,除害禦暴皆所以養人。甘瓢則有養人之美,道以之為瓢。」又中虛為善容,亦有門之象。《易》以艮為門,闕八音,以艮為瓢爵之意,無乃穿鑿之甚?觀祭天用瓦泰,瓦甒又用瓢爵,《記禮》言器用陶瓢,以象天地之性,物莫足以稱天地之德,故貴全素而用陶瓠,此所謂「大罍」,則瓦甒之類;「用瓢齎」,則瓠之類,皆質而已。

《方言》

[编辑]

請幫助識別此字。陳楚宋魏之間,或謂之「簞」,或謂之。請幫助識別此字。或謂之「瓢。」

《茶經》

[编辑]

[编辑]

瓢一曰犧杓,剖瓠為之,或刊木為之。晉舍人杜毓《荈 賦》云:「酌之以匏。」匏,瓢也。口闊,脛薄,柄短。永嘉中,餘姚 人虞洪入瀑布山採茗,遇一道士云:「吾丹丘子,祈子他日甌犧之餘,乞相遺也。」犧,木杓也。今常用以梨木 為之。

《洞天游錄》

[编辑]

[编辑]

有癭瓢,其形如芝如瓠者,山人攜以飲泉,大不過四 五寸,而小者半之。惟以水磨其中,布擦其外,光彩如 漆,明亮燭人,雖水濕不變,塵污不染,庶入精鍳。有小 匾葫蘆,可作瓢,須摸弄瑩潔方妙。

葫蘆

[编辑]

有天生一寸小葫蘆,用以綴為衣紐,又可懸於念珠, 有物外風致。若用杖頭掛帶盛藥二、三寸葫蘆亦妙。 其長腰鷺鷥葫蘆,可懸藥籃左畔,又可為鷺瓢吸飲。 有小匾葫蘆,可為冠。及瓢俱以生相周匝摸弄精神, 無汗氣方妙。

瓢部藝文一

[编辑]

《瓢賦》
唐·崔曙

[编辑]

送子清酤,挹茲瓢杓。杓為器用,勢本天作。生也綿綿, 長非濩落。工雖能而莫騁,賓有量而是度。外象招搖, 中虛橐籥。汎然無繫,似為客之漂流;浮而不沈,如從 事之鳴躍。許何挂而厭喧,顏何飲而為樂。傳一桮之 引滿,更百壺之竭涸。倘遇主人之深恩,敢忘此堂之 斟酌。

《瓢賦》以豈徒用乃可珍為韻
韋肇

[编辑]

器為用兮則多,體自然兮能幾。惟茲瓢之雅素,稟成 象而瓌偉。安貧所飲,顏生何媿於賢哉;不食而懸孔 父常。嗟夫吾豈離方,葉配金壺。雖人斯造製,而天與 規模;柄非假操而直,腹非待剖而刳。靜然無似於物, 豁爾虛受之徒。黃其色以居貞,圓其首以持重。匪憎 乎林下逸人,何事而喧?可惜乎鐏中夫子,寧拙於用。 笙瓠同出詎為樂音以見奇;牢巹各行,用謝婚姻之 所共受質於不宰,成形而有待。與簞食而義同,方杯 飲而功倍。省力而易就,因性而莫改。豈比夫爾戈爾 矛,而勞乎鍛乃礪乃。於是薦芳席,娛密座。動而委命, 雖提攜之由君;用或當仁,信斟酌而在我。挹酒漿則 仰惟北而有別,充玩好則校司南以為可。有以小為 貴,有以約為珍。瓠之生莫先於晉壤,杓之類奚取於 梓人。昔者滄流,曾變蠡名而願測;今茲廟禮,請代龍 號而惟新。勿謂輕之掌握,無使辱在埃塵。為君酌人 心而不倦,庶反朴以還淳。

《林工宰觀瓢記》
明·王思任

[编辑]

太山喬嶽,分星紀漢,其亢雄危傑之勢,不知幾千萬 里。東鄰逸士,得一枯癭瘦磯,滌剔其塵而靈朗其窾。 有嶭有岌,有麓有岡有鬱有紆,有層有隱,設身游之, 即十鴻八駿追《章亥》之影,不能遍也。此猶其似者也。 赤魚之在盎沼,吻呴尾翔,自謂海孰與我大。非誠傲 悍,雖海亦何所用之。吾非魚而故知魚也。萬物之生, 強半以天鑄像,人得之而為頭顱,物得之而為果窳, 是故瓢可以容,亦可以覆,工宰之觀所自昉哉?若然, 則天之為瓢也舊矣,胡不以其雲霞為囊,日月為子, 雨露為漿,而僅錄一果窳之殼,又復果窳之中作偽 果窳,毋乃愈觀而愈蒙耶?工宰曰:子之說誠然,然有 子之觀,有我之觀。子之觀,觀天一瓢也;我之觀觀瓢, 一天也;吾所謂見垣而穴革者也。吾不願東鄰逸士, 而願魚之居。則又進《工宰》一義。許由以手飲,人遺之 瓢,乃操飲,飲罷,登瓢於樹,歷歷風言,由謂煩擾,破而 去之。既曰瓢,又曰「觀瓢」,又曰《觀瓢》,記工宰多事極矣, 瓢之有亡可也。

《郭次甫瓠子瓢銘》
汪道昆

[编辑]

《瑤池實》,太乙華。宜爾酒,宜爾茶。

瓢部藝文二

[编辑]

《酒席賦得匏瓢》
唐·鄭審

[编辑]

華閣與賢開,仙瓢自遠來。幽林嘗伴許,陋巷亦隨回。 挂影憐紅壁,傾心向綠杯。何曾斟酌處,不使玉山頹。

《詠瓢》
張說

[编辑]

美酒酌懸瓢,真淳好相映。蝸房卷墮首,鶴頸抽長柄。 雅色素而黃,虛心輕且勁。豈無雕刻者,貴此成天性。

《寄釋子良史酒瓢》
韋應物

[编辑]

秋山儈冷病,聊寄三五杯。應寫山瓢裏,還寄此瓢來。

《重寄》
前人

[编辑]

復寄滿瓢去,定見空瓢來。若不打瓢破,終當費酒材。

《答釋子良史送酒瓢》
前人

[编辑]
此瓢今已到,山瓢知己空。且飲寒塘水,遙將回也同
考證

瓢部紀事

[编辑]

《琴操》:「許由無杯器,常以手捧水,人以一瓢遺之,由操 飲畢,以瓢掛樹,風吹樹,飄動歷歷有聲。由以為煩擾, 遂取捐之。」

《南史卞彬傳》:彬性飲酒,以大瓢為火籠,什物多諸詭 異,自稱「卞田居,婦為傅蠶室。」

《唐書隱逸傳》:有史德義者,崑山人,居虎丘山,騎牛帶 瓢,出入廛野。高宗聞其名,召至洛陽,俄稱疾歸。 《全唐詩話》:「唐球有詩名,居蜀之味江山,方外之士也。 為詩撚槁為圓,納之大瓢中。後臥病,投瓢於江曰:『斯 文苟不沉沒,得者方知吾苦心爾』。」至新渠,有識者曰: 「『唐山人瓢也』。接得之,十纔二三。」

《山西通志》:「李餘福,京兆人。唐監察御史,致仕閒居,乾 寧四年,有相者曰:『君胡不避地東遷』,因遺一瓢云:『君 行曳之行,瓢破處夾城卜居東北一里許,立墳可延 後嗣。餘福聞言,㩦家東行,至晉地越陵山東紫胡口, 瓢破,因詢其地,父老云:『東南曰翼城,唐叔始封之都 也。西北曰壽城,鄭太子分封之域也』。餘福驚喜,遂卜』」 地焉。

《宋史陳摶傳》:摶能逆知人意,齋中有大瓢掛壁上,道 士賈休復心欲之。摶已知其意,謂休復曰:「子來非有 他,蓋欲吾瓢爾。」呼侍者取以與之,休復大驚,以為神。 《東軒筆錄》:北番每宴人使勸酒,器不一,其間最大者, 剖大瓠之半,範以金,受三升,前後使人無能飲者,惟 方偕一舉而盡。契丹大喜,至今目其器為方家瓢。每 宴南使,即出之。

《瓊州府志》:春夢婆家居儋城之東,年七十餘,常負大 瓢行田野間,口歌哨遍。方饁食,遇蘇文忠曰:「世事何 如?」婆答曰:「世事只如春夢耳。」公復曰:「何如?」婆曰:「翰林 昔日富貴一場春夢耳。」公曰:「然」,因號春夢婆。公有詩 曰:「投梭喜有東鄰女,換扇還逢春夢婆。」

《春渚紀聞》:承議郎賀致中為余言,任德翁之猶子,嘗 隨德翁入都,艤舟相國寺橋,遇一道人,邀坐茶肆,手 出小藥瓢云:「吾視官人,蓋留心丹竈有年而未有所 得者,今能施我百錢,當以此瓢為贈。」夜以水銀一兩 投中,翌早收取,二兩乾銀也。任意謂必無此理,然亦 不能違其請,傾篋得百錢與之,袖瓢而歸,夜取汞試 納瓢中,置之枕間。次夕,醉中探手撼瓢,則其聲董董 然,汞如故也。置之不復視。一日,德翁須汞為用,任欣 然取器分取,既傾器中,則堅凝成寶矣。入火烹煉,了 無耗折,自此夕注晨取,無不成寶者。蓋真仙丹藥所 製,汞感丹氣,自然凝結,但不知出瓢始凝之理。向使 在瓢即堅,則破瓢而取,止於一作而已。此亦真仙神 化無方,非塵凡之理可度者。任無妻孥之累,資用素 窮,既日獲一星之利,於是厚為己奉,不踰年一病而 卒,瓢亦隨失之也。

《筆記》:「吳孺子狀如老猿,最愛一瓢,偶失之大哭。一時 名士皆有破瓢詩。」

瓢部雜錄

[编辑]

《戰國策》:應侯謂昭王曰:「百人輿瓢而趨,不如一人持 而走疾。百人誠輿瓢,瓢必裂。今秦國華陽用之,穰侯 用之,太后用之,王亦用之。不稱瓢為器則已,稱瓢為 器,國必裂矣。」

《莊子·逍遙遊》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 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 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咢然大也,吾為其無用 而掊之。」

《巖棲幽事》:山谷云:「相茶瓢與相邛竹同法,不欲肥而 欲瘦,但須飽風霜耳。」

勺部彙考

[编辑]

禮記

[编辑]

《禮器》

[编辑]

犧尊疏布《鼏樿杓》。

陳注樿,白木之有文理者。杓,沃盥之具也。

《明堂位》

[编辑]

《灌尊》,「夏后氏以雞夷,殷以斝,周以黃目。其勺,夏后氏 以龍勺,殷以疏勺,周以蒲勺。」

陳注《周禮》梓人:「為飲器,勺一升。」龍勺刻畫為龍頭疏

勺,刻鏤疏通也。《蒲勺》者,合蒲為鳧頭之形,其口微開,如蒲草本合而末微開也。三者皆謂勺之柄頭耳。

周禮

[编辑]

《冬官考工記》

[编辑]

《梓人》「為飲器,勺一升,爵一升,觚三升。」

訂義鄭鍔曰:「飲酒之器,大小有度,《鄉衡》有法,則命梓人以為之焉。勺與爵各可容一升,觚可容三升,此其法也。勺以酌之,而用爵以飲,故其實皆一升也。謂之勺者,言酌度以取之,其取者少也。」趙氏曰:「勺以酌酒,今之杓是也。古者有龍勺,刻龍在上。《明堂位》言灌尊,龍勺、疏勺、蒲勺是也。爵,用以盛酒,盞之小者。觚,盞之有稜」角者,又大似爵。凡酒盞於樽,必先以杓挹酒,然後注於爵中,至用觚則加厚也。《梓人》先勺而後以爵與觚,小大先後序當如此。

《三禮圖》

[编辑]

疏勺圖

疏勺圖

疏勺圖考

[编辑]

《舊圖》云:「疏勺長三尺四寸,受一升,漆赤,中丹柄端。」臣 崇義詳此疏勺亦宜如疏朼通疏,刻畫雲氣飾其柄。

蒲勺圖

蒲勺圖

蒲勺圖考

[编辑]

舊《圖》云:「蒲勺頭如鳧頭。」《明堂位》曰:「周以蒲勺。」注云:「疏 通刻其頭,蒲合蒲如鳧頭。」今以黍尺計之,柄長二尺 四寸,口縱徑四寸半,中央橫徑四寸,兩頭橫徑各二 寸,深一寸,受一升,挹酒及亞獻已下罍水。其龍勺則 鬱勺制度皆同,此不重出。

洗勺圖

洗勺圖

洗勺圖考

[编辑]

案:《舊圖》云:勺五升,口徑六寸,曲中博三寸,長三寸,柄 長二尺四寸,漆赤,中柄末亦丹。按鄭注《士冠禮》云:「勺 尊升,所以㪺酒。」音俱挹酌也賈《疏》引《少牢禮》云:「罍枓。」音注彼 枓與此勺為一物,但彼枓所以㪺水,此勺所以㪺酒。 又案《周禮梓人》「為勺,受一升酌之。」人情依《梓人職》「受 一升」為是,亦宜畫勺頭為龍頭,柄依舊圖,長二尺四 寸。自餘制並同鬱勺。

龍勺圖

龍勺圖

龍勺圖考

[编辑]

舊圖云:「柄長二尺四寸,受五升,士大夫漆赤中,諸侯 以白金飾,天子以黃金飾。」案《周禮梓人》云:「勺一升,爵 一升。」注云:「勺,酌尊升也。」又《明堂位》曰:「夏后氏以龍勺。」 注云:「為龍頭。」今以黍寸之尺計之,柄長尺二寸,口縱 徑四寸半,中央橫徑四寸,兩頭橫徑各二寸。又師儒 相傳,皆以刻勺頭為龍頭狀。又案阮氏《圖說》蒲勺頭 如鳧頭,即知龍勺頭亦如龍頭明矣。但以今《圖》與祭 器內無此勺形,故特圖於右,用挹六彝之鬱鬯,以注 圭瓚。

大觀茶論

[编辑]

[编辑]

杓之大小,當以可受一盞茶為量,過一盞則必歸其 餘,不及則必取其不足。傾杓煩數,茶必冰矣。

古器評

[编辑]

龍勺

[编辑]

按《禮圖》,龍勺,用挹六彝之鬱鬯,以注於圭瓚者也。柄 長二尺四寸,受五升。士大夫漆赤中,諸侯以白金飾, 天子以黃金飾。又《明堂位》曰:「夏后氏以龍勺。」註云:「為 龍頭。」今此勺,漢物也。考其制度與夫尺寸容量,視《禮 圖》所載,迥出兩途。豈去古既遠,無所考証,諸儒各起 臆說,浸失其傳耶?良可慨嘆。

本草綱目

[编辑]

《杓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木曰杓,瓠曰瓢。」杓者勺也。瓢者漂也。

主治

陳藏器曰:「人身上結筋,打之三下自散。」

勺部紀事

[编辑]

《竹書紀年》:「成王九年春正月,有事於太廟,初用勺。」 《雲仙雜記》:陳思王有鵲尾杓,柄長而直,置之酒樽。凡 王欲勸飲者,呼之則尾指其人。

《唐書牛僧孺傳》:「僧孺以足疾不任謁檢校司空、平章 事,為山南東道節度使,賜彝樽龍勺。」

《雲仙雜記》:「成都薛氏家,士風甚美,廚司以半瓠為勺, 子孫就食,蝦羹肉臠,一取之,飯再取之。」

勺部外編

[编辑]

《酉陽雜組》:「元和中,國子監學生周乙者,常夜習業。忽 見一小鬼鬅鬙頭長二尺餘,滿頭碎光如星,眨眨可 惡,戲燈弄硯,紛摶不止。學生素有膽,叱之稍卻,復傍 書案。因伺其所為,漸逼近乙,因擒之,踞坐求哀,辭頗 苦切。天將曉,覺如物折聲,視之,乃弊木杓也,其上粘 粟百餘粒。」

《鐵圍山叢談》:桂林有韓生,嗜酒,自云有道術,人初不 大聽重之也。一日欲自桂過明,同行者二人俱止於 桂林郊外僧寺,而韓生亦來,夜不睡,自抱一籃,持瓠 杓出就庭下。眾共往視之,則見以杓酌取月光,作傾 瀉入籃狀,爭戲之曰:「子何為乎?」韓生曰:「今夕月色難 得,我懼他夕風雨,儻夜黑,留此待緩急爾。」眾笑焉。明 日取視之,則空籃弊杓如故,眾益哂其妄。及舟行至 邵平,共坐江亭上,各命僕辦治殽膳,多市酒期醉。適 會天大風,俄日暮,風益亟,燈燭不得張,坐上墨黑不 辨眉目矣。眾大悶。一客忽念前夕事,戲嬲韓生曰:「子 所貯月光,今安在?寧可用乎?」韓生為撫掌而對曰:「我 幾忘之,微子不克發我意。」即狼狽走,從舟中取籃杓 而一揮,則白光燎焉,見於梁棟間。如是連數十揮,一 坐遂盡。如秋大晴夜,月色瀲灔,秋毫皆睹。眾乃大呼 痛飲。達四鼓,韓生者又酌取而收之,籃夜乃黑如故。 始知韓生果異人也。

玉瓚部彙考

[编辑]

詩經

[编辑]

《大雅棫樸》

[编辑]

濟濟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朱注「半圭曰璋。」祭祀之禮,王祼以圭瓚,諸臣助之;亞祼以璋瓚,左右奉之。其判在內,亦有趨向之意。大全孔氏曰:《玉人》云:「大璋、中璋、邊璋」,皆是璋瓚也。《郊特牲》曰「灌以圭璋。」故知璋為璋瓚。《祭統》云:「君執圭瓚祼尸」,《大宗伯》「執璋瓚亞祼」,《小宰》云:「凡祭祀,瓚祼將之事。」是助行祼事,非獨一人。

《旱麓》

[编辑]

瑟彼玉瓚,黃流在中。

朱注瑟,縝密貌。玉瓚,圭瓚也。以圭為柄,黃金為勺,青金為外而朱其中也。大全孔氏曰:圭以玉為之,指其體謂之玉瓚,據成器謂之圭瓚。瓚盛鬯酒,以黃金為勺,有鼻口,酒從中流出。《玉人》云:「祼圭尺有二寸,有瓚,以祀宗廟。」《典瑞》注引《漢禮》:「瓚槃大五升,口徑八寸。下有槃,口徑一尺。」則瓚和勺為槃以承之也

《江漢》

[编辑]

釐爾圭瓚,秬鬯一卣。

禮記

[编辑]

《王制》

[编辑]

「賜圭瓚,然後為鬯。」未賜圭瓚,則資鬯於天子。

陳注「圭瓚、璋瓚」,皆酌鬯酒之爵。以大圭為瓚之柄者曰圭瓚,釀秬鬯為酒,芬香條鬯於上下,故曰鬯。祭酒灌地降神必用鬯,故未賜圭瓚,則求鬯於天子,賜圭瓚,然後得自為也。

《明堂位》

[编辑]

季夏六月,以禘禮祀周公於大廟,灌用玉瓚大圭。

陳注灌酌鬱鬯以獻尸也。以玉飾瓚,故曰「玉瓚。」瓚形如槃,容五升,以大圭為柄,故言「玉瓚、大圭」也。

周禮

[编辑]

《冬官考工記》

[编辑]

《玉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龍,侯用瓚,伯用將。」

訂義趙氏曰:祼器,一物也,其名有三:其頭有龍口,故謂之龍;其中有瓚,如盤、如盞樣,盛鬯酒在內,故謂之瓚,即《詩》玉瓚「黃流在中」也。後有柄,用圭以為之,所以為人把執而用之者。鄭鍔曰:「此言祼圭」也。天子之祼圭,則全用玉以為之龍。以前注瓚以成鬯,將以執持。上公用祼器之龍,如天子之龍用玉。其瓚、其將,皆石之似玉者,為之侯。用祼器之瓚,如天子之瓚用玉,其龍其將皆石之似玉者,為之伯,用祼器之將,如天子之將用玉。其龍其瓚,皆石之似玉者為之將,圭柄也。

祼圭尺有二寸,有瓚,以祀廟。

薛氏曰:圭、璋,其柄也;瓚,其勺也。柄則圭、璋純玉為之,勺則玉多石少者可矣。鄭司農謂:「瓚,四玉一石。」 是圭、瓚、璋、瓚則玉為之,圭、璋之勺則裝以金焉。《玉人》所謂「黃金勺,青金外」 是也。鼻寸,所以流鬯也。衡四寸,勺徑也。圭、璋、瓚制蓋如此。

《三禮圖》

[编辑]

圭瓚圖

圭瓚圖

圭瓚圖考

[编辑]

《玉人》云:「祼圭尺有二寸,有瓚以祀廟。」後鄭云:「祼謂以 圭瓚酌鬱鬯以獻尸也。瓚如槃,大五升,口徑八寸,深 二寸,其柄用圭,有流前注。」流謂鼻也。故下注云:「鼻,勺 流也。凡流皆為龍口。」又按《大雅·旱麓》箋云:「圭瓚之狀, 以圭為柄,黃金為勺,青金為外,朱中央。凡圭博三寸。」 又《肆師職》云:「大祀用玉帛牲牷,次祀用牲幣,小祀用 牲。」後鄭云:「大祀天地宗廟。」臣崇義謹詳《疏》義,自蒼璧 以禮昊天,至此圭瓚以祀宗廟,於禮神玉帛牲牷之 外,別有燔瘞玉帛牲體。其日月星辰社稷,但有禮神 之玉,無燔瘞之玉也。其宗廟雖在大祀,惟說祼圭以 禮神,亦無所燔之玉。今按諸家《禮圖》,並無此說,故形 制差誤。然圭柄金勺既異,其牝牡相合處,各長可三 寸,厚一寸,博二寸半,流道空,徑可五分。其下「三璋之 勺」皆類此。

璋瓚圖

璋瓚圖

璋瓚圖考

[编辑]

璋瓚者,皇后酌鬱鬯獻尸禮神之器也。其制一同圭 瓚,但用璋為比,瓚器小耳。故《司尊彝》注云:「祼謂以圭 瓚酌鬱鬯,始獻尸也。」后於是「以璋瓚酌亞祼」是也。此 璋瓚口徑亦四寸,深二寸,柄長九寸,其下亦宜有槃, 口徑六寸,深一寸,足高一寸,徑四寸,一如圭瓚槃形

考證

大璋瓚圖

大璋瓚圖

大璋瓚圖考

[编辑]

《玉人》云:「大璋九寸,射四寸,厚寸。黃金勺,青金外,朱中, 鼻寸,衡四寸,有繅。」注云:「射,剡出者也。嚮上謂之出,謂 剡四寸半以上,其半以下加文飾焉。勺謂酒樽中勺 也。鼻者,勺流也。凡流皆為龍口。衡,古文橫,謂勺口徑 也。」周天子十二年一巡狩,所過大山川,禮敬其神,用 黃駒以祈。沈則宗祝先用大璋之勺,酌鬱鬯以禮神。 按此經及疏并《阮氏圖》,並不言三璋各有文飾,惟後 鄭云「大璋加文飾,中璋殺文飾,邊璋半文飾。」但解三 璋得名,大中邊之義,不言文飾之物。又案《易·文言》曰: 「雲從龍,風從虎。」又《聘義》說玉之十德,其一曰氣,如白 虹,天也。言玉之白氣,明天之白氣也。然則璋瓚既以 勺鼻為龍頭,其二璋半以下,皆宜瑑雲氣以為飾。其 祼圭勺以下,亦宜皆瑑鏤雲氣以飾之。若祭宗廟,皇 后亞獻即執此璋瓚以祼尸。后有故,則《大宗伯》執以 亞祼。

中璋瓚圖

中璋瓚圖

中璋瓚圖考

[编辑]

中璋九寸,其勺口徑亦四寸,鼻射寸數,外內金飾皆 如大璋,其文飾則殺焉。天子巡狩,所過中山川,殺牲 以祈。《沈宗祝》亦先用此中璋之勺,酌酒以禮其神。

邊璋瓚圖

邊璋瓚圖

邊璋瓚圖考

[编辑]

邊璋七寸,其勺口徑亦四寸,薄鼻射寸數。內外金飾 朱中,並同於大璋。中璋惟文飾半於大璋之飾為別。 天子巡狩,所過小山川,殺牲以祈沈,則宗祝先以邊 璋之勺酌灌其神。三璋之勺,形制並同圭瓚,但瓚、勺 各短小耳。

雜飲器部彙考

[编辑]

禮記

[编辑]

《禮器》

[编辑]

宗廟之祭,賤者獻以散。

陳注五升曰散。散,訕也,飲不能自節,為人所謗訕也。《特牲》云:「主人獻尸用角,角受四升,其器小。佐食洗散以獻尸,散受五升,其器大。」是尊者小,卑者大也。

《明堂位》

[编辑]

季夏六月,以禘禮祀周公於太廟。爵用玉,琖,仍雕,加 以璧散璧角。

陳注加者,夫人亞獻於尸也。用璧角,即《周禮內宰》所謂「瑤爵」也。夫人獻後,則賓用璧散獻尸散角,皆以璧飾其口。此先言散,後言角,便文也。

周禮

[编辑]

《冬官考工記》

[编辑]

《梓人》「為飲器,勺一升,爵一升,觚三升。獻以爵而酬以 觚,一獻而三酬,則一豆矣。」

訂義王昭禹曰:《梓人》「為筍虡,為樂器也。為飲器,為禮

器也

凡試梓飲器《鄉衡》而實不盡,梓師罪之。

鄭鍔曰:「此言試梓之法也。梓匠之所為未嘗無法,試之之術,觀其飲器耳。」 鄭康成曰:「衡,平也。」 陳用之曰:「百工之事必有師焉。師則以教其屬為義,飲器向口而平矣,而其中所實尚不盡焉,則為造之不精可知矣,此所以得罪於梓師也。試其器必以盡實為度,蓋以《禮》有卒爵飲之,既飲之,然至於三而止,過是則流於」 亂矣。

《三禮圖》

[编辑]

散圖

散圖

散圖考

[编辑]

舊《圖》云:「散似觚。」《孔疏》云:「散者,訕也,飲不自節,為人謗 訕也。」總名曰爵,其實曰觴。觴者,餉也,饋餉人也。然惟 觥不可言觴,何者?觥罰不敬。觥,廓也,君子有過,廓然 明著,非所以餉也。《禮器》注云:「五升曰散。口徑六寸,中 深五寸一分強,底徑四寸。」

豐圖

豐圖

豐圖考

[编辑]

舊圖引《制度》云:「射罰爵之豐,作人形。豐,國名。其君坐 酒亡國,載杅以為戒。」張鎰引《鄉射記》云:「司射適堂西, 命弟子升,設豐。」注云:「設以承其爵,豐制蓋象豆而卑。」 鄭注《鄉射》與《燕禮》義同,以明其不異也。制度之說何 所據乎?且聖人一獻之禮,賓主百拜,此其所以備酒 禍也,豈獨於射事而以亡國之豐為戒哉?恐非也。其 《豐》制度一同,《爵坫》,更不別出。

爵坫圖

爵坫圖

爵坫圖考

[编辑]

「坫以致爵,亦以承尊。」若施於《燕射》之禮,則曰:請幫助識別此字。音豐《賈 義》云:「今諸經承尊爵之器,不用本字之。」請幫助識別此字。皆用豐年 之豐,從豆為形,以豐為聲也。何者?以其時和年豐,穀 豆多有,粢盛豐備,神歆其祀,人受其福也。故後鄭注 云:「豐,似豆而卑。都斲一木為之,口圓微侈,徑尺二寸, 其周高厚俱八分。中央直者,與周通,高八寸,橫徑八 寸,足高二寸,下徑尺四寸,漆赤,中亦隨爵為飾。」

山家清事

[编辑]

酒具

[编辑]

山徑兀,以蹇驢載酒詎,容毋具。舊有偏提,猶今酒鱉, 長可尺五而匾,容斗餘,上竅出入,猶小錢大,長可五 分,用塞設兩環,帶以革,唯漆為之。和靖翁《送李山人》, 故有「身上祇衣麄直掇,馬前長帶古偏提」之句。今世 又有大漆葫蘆,隔以三酒,下果皿中,上以青絲絡負 之,或副以書篋,可作一擔,加以雨具及琴,皆可較之 沈存中《遊山具》差省矣。唯酒杯當依沈制。用銀器。

事物原始

[编辑]

《注子偏提》

[编辑]

元和初,酌酒用尊杓,無何,改為注子,其形如罃而有 蓋,嘴柄皆具。元和中,貴人仇士良惡其名同《鄭注》,乃 去其柄,安系若茗瓶而小異之,目曰「偏提

雜飲器部藝文一

[编辑]

《癸舉器跋》
宋·董逌

[编辑]

新平張氏得古銅物,或以為觚,其容三升,則當古之 一斗。余知非觚之制矣。銘曰癸舉以癸為名,疑為商 之時,而器乃周之制矣。其形範與觚異者,以無四隅 而廉稜皆廢,不得為觚。《傳》曰:「觚之為觚,以有觚為廉。」 不為廉者,非觚也。或謂舉,器名,疑古人之制名者也。 曰:癸為名矣,而舉又為名,定誰名耶?今鼎有舉,爵亦 有舉,謂可舉也。昔杜簣揚觶,其實為觚,後世以為舉 者本此。或古人以自有舉,於書不可得考。《燕禮》:「主尊 觗於篚。」古文觝為觶。士長升拜受觶,主人拜送,觶作 觗。鄭康成曰:「古書或作角旁氏,則與觚相近。」學者多 聞,觚寡聞,觝寫此書亂之而作觚耳。當漢之世,二字 相混,然癸非商人,則此當為杜舉。或曰:「何知非商之 器?」曰:「吾考之禮,媵爵者洗象觚。今癸舉則為四象者, 以其形索之,知周物也。」

雜飲器部藝文二

[编辑]

胡穆秀才遺古銅器似鼎而小上有兩柱可以覆而不蹶以為鼎則不足疑其飲器也胡有詩

[编辑]

答之           宋·蘇軾

隻耳獸齧環,長脣鵝擘喙。三趾下銳春蒲短,兩柱高 張秋菌細。君看翻覆俯仰間,覆成三角翻兩髻。《古書》 雖滿腹,苟有用,我亦隨世。嗟君一見呼作鼎,纔注升 合已漂逝。不如學鴟夷,盡日盛酒真良計。

雜飲器部紀事

[编辑]

《說苑》晏子飲景公酒,令器必新。家老曰:「財不足,請斂 於民。」晏子曰:「止。夫樂者上下同之,故天子與天下,諸 侯與境內,自大夫以下,各與其僚,無有獨樂。今上樂 其樂,民傷其費,是獨樂者也,不可。」

《戰國策》:「晉畢陽之孫豫讓,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說,去 而就智伯,智伯寵之。及三晉分智氏,趙襄子最怨智 伯,而將其頭以為飲器。」

《述異記》:「吳王夫差宮妓千人,別立春宵宮,造千石酒 鍾,為長夜之飲。」

《後漢書章帝本紀》:建初七年「冬十月癸丑,西巡狩,進 幸槐里岐山,得銅器,形似酒樽,獻之。」

《北齊書祖珽傳》:「珽性不羈放縱,曾至膠州刺史司馬 世雲家飲酒,遂藏銅疊二面。廚人請搜諸客,果於珽 懷中得之,見者以為深恥。後為神武中外府功曹。神 武宴僚屬,於坐失金叵羅。竇太后令飲酒者皆脫帽, 於珽髻上得之,神武不能罪也。」

《朝野僉載》:「北齊有沙門靈昭,甚有巧思。武成帝於山 亭造流杯池船,每至帝前,引手取杯,船即自住。上有 木小兒撫掌,遂與絲竹相應。飲訖放杯,便有木人刺 還上。飲若不盡,船終不去。」

《松窗雜記》:元宗自臨淄郡王為潞州別駕,乞歸京師, 以觀時晦跡,尤自卑損。會春暮,豪家數輩盛酒饌遊 於昆明池,選勝方宴,上戎服臂小鷹於野次,因疾驅 直突會前,諸子輩頗露難色。忽一少年持酒船唱令 曰:「宜以門族官品備陳之。」酒及於上,大聲曰:「曾祖天 子,父相王某,臨淄郡王也。」諸少年聞之驚走,不敢復 視上。因連飲三銀船。盡一卣。徐乘馬東去。

《乾子》。唐裴鈞之鎮襄州,裴弘泰為鄭滑館驛巡官, 充聘於漢南。遇大宴,為賓司所漏。及設會,鈞令走屈 鄭滑裴巡官。弘泰奔至,鈞不悅,責曰:「君何來之後,大 涉不敬。」酌後至酒,已投糾籌。弘泰謝曰:「都不見客司 報宴,非敢僈也。叔父捨罪,請在座銀器盡斟酌滿之 器,隨飲以賜弘泰,可乎?」合座壯之,鈞亦壯焉。弘泰次 第揭座上小爵以至觥船,凡飲皆竭,隨飲訖即寘於 懷,須臾盈滿筵中。有銀海,受一斗以上,其內酒亦滿, 弘泰以手捧而飲,飲訖,目吏人將海覆地,以足蹈之, 捲抱而出,即索馬歸驛。鈞以弘泰納飲器稍多,色不 懌。午後宴散,鈞又思弘泰之飲,必為酒過度所傷,憂 之。迨暮,令人視飲後所為。使者,見弘泰戴紗帽於漢 驛廳箕踞而坐,召匠秤得器物,計二百餘兩鈞,不覺 大笑。明日再飲,回車日贈遺甚厚。

《遼史斜涅赤傳》:斜涅赤字撒剌,始字鐸盌,早隸太祖 幕下,嘗有疾,賜樽酒飲而愈。遼言酒樽曰「撒剌」,故詔 易字焉。

《國老談苑》:浙帥開宴,置金鍾以為罰爵。陶穀後因臥 病,浙帥使人問其所欲,穀以金鍾為請,浙帥以十副 贈之,乃以詩謝云:「乞與金鍾病眼明。」其苟得無恥如 此。

《厚德錄》:工部侍郎胡則為邑日,丁晉公為遊客,見之, 胡待之甚厚,丁晉投詩索米。明日,胡延晉公常日所 用樽皿悉屏去,但陶瓦而已。丁失望以為厭己,遂辭 去,往見之,出銀一篋遺丁曰:「家素貧,惟此飲器,願以 贐行。」丁始喻設器陶之因。其後晉公極力推挽,卒至顯位。

《春渚紀聞》:《閤門宣事》陳安正云:「其姻家劉朝請者,在 鎮江,常延顧一道人,臨行借取案間鐵銚,云欲道中 煖酒用。既與之,數日,其子相遇泗上,道人以紙數重 封銚還劉,囑曰:『慎勿遺墜』。至家,呈其尊,因大笑曰:『不 直百錢,何用見還,又封護如此其勤也』。」即置之閒處。 一日,取銚作糊,既滌濯之,視銚柄有五指痕,反轉握 處皆成紫金色。驚嘆累日,傳玩親友,無不嘆賞者,蓋 是其真氣所化也。

《澹山雜識》:張文潛喜飲酒,能及斗餘,每過先君,未嘗 不醉。吾家酒器惟銀葵花最大,幾容一升。一日先君 以盤盞飲之,潛意不快,謂先君曰:「願借水心亭飲之。」 先君即命換盞,且問文潛所以名,文潛曰:「飲必有餘 瀝,蠅子正飛在殘蕊上,豈非人之水心亭乎?」坐客皆 大笑。

賢奕,紹興中京東王寓新淦之濤泥寺。嘗宴客,中夕 散,主人醉臥,俄有盜群入,執諸子及群婢縛之。群婢 呼曰:「司庫鑰者,藍姐也。」藍即應曰:「有,毋驚。」主人。付匙 鑰,秉席上燭,指引之,金銀酒器盡數取去。主人醒方 知,明發訴於縣,藍姐密謂主人曰:「易捕也。群盜皆衣 白,妾秉燭時,盡以燭淚污其背,當密令捕者以是驗。」 後果皆獲。

《乾淳起居注》:「淳熙六年三月十五日,車駕過宮,恭請 太上太后幸聚景園,上親捧玉酒船上壽酒。酒滿玉 船,船中人物多能舉動如活。」

《元史何榮祖傳》:「榮祖身至大官,而僦第以居,飲器用 青瓷杯。中宮聞之,賜以上尊及金五十兩、銀五百兩、 鈔二萬五千貫,俾置器買宅,以旌其廉。」

雜飲器部雜錄

[编辑]

《清異錄》:「江南中書廚宰相飲器有燕羽觴,似常杯而 狹長,兩邊作羽形,塗以佳漆云。昔有宰相病目惡,五 色耗明,凡器用類改令黑。」

白樂天《送春》詩云:「銀花不落從君勸。」不落,酒器也,乃 屈巵鑿落之類。開運,宰相馮家王有滑樣水晶不落 一隻。

《觥記》注:「南海出龜同鶴頂杯酒船,以金銀為之,內藏 風帆十幅,酒滿一分則一帆舉,飲乾一分則一帆落。 真鬼工也。」

《聞見後錄》:俗語:借與人書為一癡,還書與人為一癡。 予每疑此語近薄。借書還書,理也,何癡?云:後見王樂 道《與錢穆四書出師頌》,書函中最妙絕。古語:「借書一 瓻,還書一瓻」,欲以酒二尊往,知郤例外物,不敢。因檢 《說文》,瓻,抽遲反,亦音絺。注云:「酒器,古以借書。」蓋俗誤 以為癡也。

沈括《忘懷錄》:「湯錫溫酒為鎗,以銅深三寸,平底可貯 一寸湯,以酒杯排湯中,酒溫即取飲之。冬時擁爐靜 坐,免使童僕紛紛,殊盡幽致。」

《春渚紀聞》:杜征南與兒書言:「昔人云:『借人書一癡,還 人書一癡』。山谷《借書》詩云:『時送一鴟開鎖魚』。又云:『明 日還公一癡』。」常疑二字不同,因於孫愐《唐韻》五「之」字 韻中「瓻」字下注云:「酒器,大者一石,小者五斗,古借書 盛酒瓶也。」又得以證二字之差。然山谷鴟夷字必別 見他說,當是古人借書,必先以酒醴通殷勤,借書皆 用之耳。

《野客叢談漫錄》曰:「東坡詩:『歸來笛聲滿山谷,明月正 照金叵羅』。」按《北史》,祖珽盜神武金叵羅,蓋酒器也。韓 子蒼詩亦曰:「勸我春風金叵羅。」金叵羅入詩中用,已 見李太白矣,不但蘇、韓二公也。雖知金叵羅為酒器, 然觀祖珽盜金叵羅置髻上,髻上豈可以置酒器乎? 黃朝英亦有是疑。

臆乘一散《李經》載酒器,如曰:「單尊爵,觶角觥觚。」至後 世有伯雅、叔雅、季雅,大曰婪尾觴號,人皆知之。《詩簡 兮》「公言錫爵」,註:「惠下不過一散。」散,酒爵也,受五升。此 二字亦奇。

雞肋道家以目為銀河。《乾𦠆子》:裴鈞大宴有「銀河受 一斗」飲器也。

《偃曝談餘》:揚雄《酒賦》曰:「鴟夷滑稽」,非指子胥、少伯也。 崔浩《漢紀音義》曰:「滑稽,酒器也。」轉注吐酒,終日不已, 若今之燧尊也。

《酒譜》:周王制,一升曰爵,二升曰斛,三升曰觶,四升曰 角,五升曰散,一斗曰壺。別名有醆斝、尊杯,不一其號, 或曰小玉杯,謂之醆。又曰:酒微濁曰醆,俗書曰盞爾。

由六國以來,多云製巵,形製未詳
考證
《群碎錄》:偏提即注子,唐改曰偏提。又《說郛》云:猶今酒

鱉。

不落酒器名。白樂天詞「銀不落,從君勸。」

「《觴政》古玉及古窯器上,犀、瑪瑙次,近代上好瓷又次, 黃白金叵羅下螺形銳底細曲者最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