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第239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二百三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百三十九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二百四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二百三十九卷目錄

 椎鑿部彙考

  釋名釋用器

  本草綱目研朱石鎚主治

  事物原始椎 鑿

  天工開物椎 鑿

 椎鑿部紀事

 椎鑿部雜錄

 椎鑿部外編

 鈴柝部彙考

  易經繫辭下傳

  詩經小雅蓼蕭篇 信南山篇 周頌載見篇

  禮記禮器 明堂位 經解

  左傳桓公二年

  周禮天官 春官 夏官 秋官

  爾雅釋天

  漢書五行志

  古今注鑾輅

  宋書樂志

  博古圖漢旂鈴圖考

  明會典禁城夜遞

 鈴柝部藝文一

  擊柝賦          唐崔琪

  振木鐸賦          王起

  振木鐸賦         白行簡

  振木鐸賦         羅立言

 鈴柝部藝文二

  齊宮詞         唐李商隱

  聞柝          明馮惟敏

 鈴柝部選句

 鈴柝部紀事

 鈴柝部雜錄

 鈴柝部外編

考工典第二百三十九卷

椎鑿部彙考[编辑]

《釋名》
[编辑]

《釋用器》
[编辑]

《鑿》,有所穿鑿也。

《本草綱目》
[编辑]

《研朱石鎚主治》
[编辑]

陳藏器曰:「妬乳,煮熱熨乳上,以二鎚更互用之數十 遍,熱徹取瘥。」

《事物原始》
[编辑]

《椎》
[编辑]

《說文》:「椎,擊也。」秦圍趙之邯鄲,魏公子無忌竊符,矯魏 王令代晉鄙。鄙疑之,使朱亥袖出鐵椎四十斤椎鄙。 又張良得力士,持鐵椎一百二十斤擊始皇。

《鑿》
[编辑]

《古史考》曰:孟《莊子》作「鋸鑿」,《大學注》云:「琢以錐鑿是也。」

《天工開物》
[编辑]

《椎》
[编辑]

凡匠斧與椎,其中空管受柄處,皆先打冷鐵為骨,名 曰「羊頭。」然後熱鐵包裹,冷者不沾,自成空隙。凡攻石 椎,日久四面皆空,鎔鐵補滿平填,再用無弊。

《鑿》
[编辑]

凡鑿熟鐵鍛成,嵌鋼於口,其本空圓以受木柄,斧從 柄催入木透眼,其末粗者闊寸許,細者三分而止。需 圓眼者,則制成剜鑿為之。

椎鑿部紀事[编辑]

《史記信陵君傳》:「魏安釐王二十年,秦破趙,圍邯鄲。公 子姊為趙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請救於魏,魏王使 晉鄙救趙。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諸侯敢救者,必移 兵先擊之』。魏王恐,止晉鄙,留軍壁鄴。魏公子請如姬 盜晉鄙兵符,朱亥與俱至鄴,矯魏王令代晉鄙。鄙合 符疑之,欲無聽,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公子」 遂將晉鄙軍,進兵擊秦軍。秦軍解去,遂救邯鄲,存趙。 《戰國策》:齊君王后事秦謹,與諸侯信,故四十餘年不 受兵。始皇嘗使使者遺后玉連環曰:「齊人知解此否?」 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后引椎椎破之,謝秦使曰: 「謹已解矣。」

《漢書張良傳》:「秦滅韓,良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 報仇,以五世相韓,故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 皇帝東遊,至博狼沙中,良與客狙擊秦皇帝,誤中副 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良乃更名姓,亡 匿下邳。」狼音浪。狙,謂密伺之。

《龍城錄》:「尹知章字文叔,絳州翼城人。少時性懵,夢一赤衣人持巨鑿破其腹,若內草茹於心中,痛甚驚寤。 自後聰敏為流輩所尊。」

椎鑿部雜錄[编辑]

《晉書祖逖傳》:「逖兄納有名理。時梅陶及鍾雅數說餘 事,納輒困之曰:『君汝潁之士利如錐,我幽冀之士鈍 如槌,持我鈍槌,捶君利錐,皆當摧矣。陶雅並稱有神 錐不可得槌。納曰:『假有神錐,必有神槌』。雅無以對』。」

椎鑿部外編[编辑]

《酉陽雜俎》:太和中,鄭仁本表弟嘗與一王秀才遊嵩 山,捫蘿越澗,境極幽敻,遂迷歸路。將暮,不知所之,徙 倚間,忽覺叢中鼾睡聲,披榛窺之,見一人布衣甚潔, 白枕一襆,方眠熟,即呼之曰:「某偶入此徑,迷路,君知 向官道否?」其人舉首略視,不應復寢。又再三呼之,乃 起坐,顧曰:「來此。」二人因就之,且問其所自,其人笑曰: 「君知月乃七寶合成乎?月勢如丸,其影日爍其凸處 也。常有八萬二千戶修之。予即一數。」因開襆,有斤鑿 數事,玉屑飯兩裹,授與二人曰:「分食此,雖不能長生, 可一生無疾耳。」乃指一支徑:「但由此自合官道矣。」言 已不見。

鈴柝部彙考[编辑]

易經[编辑]

《繫辭下傳》
[编辑]

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

大全楊氏曰:川途既通,則暴客至,故取諸《豫》。重門以禦之,擊柝以警之,則暴客無自而至。二陰在前,重門之象也。一陽在下,擊柝之象也。三陰安於內,《說豫》之象也。 司馬氏曰:「《豫》者,怠惰之意。重門擊柝,所以警怠惰也。」

詩經[编辑]

《小雅蓼蕭篇》
[编辑]

和鸞雝雝。

「在軾」曰「和」,在鑣曰「鸞。」在軾曰和,和亦鈴也。以其與鸞相應和,故載見曰和,「鈴央央」是也。在鑣曰鸞,謂鸞鈴置於馬之鑣。郭璞曰:「鑣,馬勒傍鐵也,言置鈴於馬口之兩傍。」此無文也,故鄭不從之。《禮記》注云:「鸞在衡。」《駟鐵箋》云:「置鸞於鑣,異於乘車。」是鄭以乘車之鸞不在鑣矣。此箋不易之者,以駟鐵已明之,此從可知也。

《信南山篇》
[编辑]

執其鸞刀。

鸞刀,刀有鸞者。

《周頌載見篇》
[编辑]

和《鈴央央》。

《和》在軾前,鈴在旂上。

禮記[编辑]

《禮器》
[编辑]

「鸞刀」之貴。

陳注鸞鈴也。刀鐶有鈴,故名「鸞刀。」

《明堂位》
[编辑]

「振木鐸於朝」,天子之政也。

《木鐸》「金口木舌。發政令則振之。」 所以警動眾聽。

《經解》
[编辑]

升車則有《鸞和》之音。

《鸞》《和》,皆鈴也。鸞在衡,和在軾。

左傳[编辑]

桓公二年[编辑]

「《鍚鸞》和鈴」,昭其聲也。

鍚在馬額,鸞在鑣,和在衡,鈴在旂,動皆有聲。

周禮[编辑]

《天官》
[编辑]

宮正「掌王宮之戒令糾禁。以時比宮中之官府、次舍 之眾寡,為之版以待夕,擊柝而比之。國有故,則令宿。 其比亦如之。」

訂義鄭司農曰:「柝,戒守者所擊也。《易》曰:『重門擊柝以

待暴客。《春秋傳》曰:「魯擊柝,聞於邾,故謂禍災。」 令宿衛王宮。《春秋傳》曰:「忘守必危,況有災乎?」 王氏曰:「夕擊柝而比之,若今酉點 。」 賈氏曰:「令宿,其比亦如之,亦如夕擊柝已上之事 。」 王昭禹曰:「先王之於宿衛,其比之也以時,其待之也以版,固已詳矣。而又夕擊柝而比之,以宿衛於王宮者,宜致其嚴故也。」

《春官》
[编辑]

《巾車》:「大祭祀,鳴鈴以應雞人。」

鄭康成曰:「雞人主呼旦鳴鈴以和之,聲且警眾,必使鳴鈴者,車有和鸞相應和之象 。」 項氏曰:「鈴,和鈴也。《詩》和鈴央央,升車則馬動,馬動則鸞鳴,鸞鳴則和應,則和。鈴主應,故大祭雞人呼旦,以鈴應之。鈴在旂,亦以將巾玉路以行禮。」

《夏官》
[编辑]

《大馭》,凡馭路儀以鸞和為節。

鄭康成曰:「鸞在衡,和在軾,皆以金為鈴。」

《秋官》
[编辑]

野廬氏「掌達國道路,至於四畿,比國郊及野之道路、 宿息、井樹。若有賓客,則令守涂地之人聚𣝔之。」

王昭禹曰:「先王之時,涂地皆有人以為之守,有賓客則令其人聚而擊柝,所以待暴客也。」

修閭氏「掌比國中宿互𣝔者與其國粥,而比其追胥 者而賞罰之。」

易氏曰:「比謂檢柅夜士之守宿者 。」 賈氏曰:「宿互𣝔者,宿者所互守衛,復擊𣝔持更也 。」 鄭鍔曰:「閭之門以為往來者之防,故命國中之人宿守其互𣝔。或有姦盜之變,當用人以追胥;而守閭之人不可以往,則使國粥之人任其追胥之事。」 鄭康成謂:「粥,養也。國所粥養,謂羨卒也。正卒守閭而不動,則羨卒之行,亦其宜也。」 每閭各有互柝,以防寇盜。「《修閭氏》掌比校其人,使先後相代。」 又校羨卒、追胥之事,以賞罰待之,一閭之政無不舉,而人自安於里閭矣。

爾雅[编辑]

《釋天》
[编辑]

有鈴曰《旂》。

縣鈴於竿頭,畫蛟龍於旒。有鈴曰旂者,郭云:「縣鈴於竿頭,畫蛟龍於旒。」《司常》云:「交龍為旂。」又曰:「諸侯建旂。」然則旂者,畫二龍於上,一升一降相交。又縣鈴於竿頭,是諸侯之所建也。

漢書[编辑]

《五行志》
[编辑]

《登車》有「和鸞」之節。

師古曰:「和,鈴也,以金為之,施於衡上。鸞亦以金為鸞鳥而銜鈴焉,施於鑣上,動皆有聲,以為舒疾之節也。」

古今注[编辑]

《鑾輅》
[编辑]

鑾者,所謂和鑾也。《禮》云:「行前朱雀。」或謂朱鳥也。鑾輅 衡上金爵者,朱雀口銜鈴,鈴謂之鑾,所謂和鑾者也。 前有鸞鳥,故謂之鸞。鸞口銜鈴,故謂之鸞鈴。今或謂 為鑾,事一而義異也。

宋書[编辑]

《樂志》
[编辑]

鐸,大鈴也。《周禮》「以金鐸通鼓。」

《博古圖》
[编辑]

漢旂鈴圖

漢旂鈴圖

《漢旂鈴圖考》
[编辑]

右,長五寸,徑一寸三分,重六兩有半,無銘。按《左氏》曰: 「鍚、鸞和鈴,昭其聲也。」蓋鍚在馬額,鸞在鑣,和在衡,鈴 在旂,皆動而有和聲。今此雖作鈴狀,然未知其所設 果何如。今觀鈴之為飾,其數有七,而九旂名物,其斿 數蓋亦有等。是以交龍之旂,其斿有九;鳥隼之旟,其 斿有七;熊虎之旗,其斿有六;龜蛇之旐,其斿有四。然 則鈴之多寡,若擬旂之斿數,當是旟之數耶?

==明會典==

《禁城夜遞》
[编辑]

凡內皇城、四圍四十鋪。設銅鈴四十一箇

每更初,自闕右門發鈴,傳遞至闕左門第一鋪止。次日,納鈴於闕右門第一鋪,夜遞如初。

外皇城四圍七十二鋪、銅鈴七十八箇。

每更初,自長安右門發鈴,傳遞至長安左門止。次日,納鈴於長安右門第一鋪,夜遞如初。

鈴柝部藝文一[编辑]

《擊柝賦》以封守勤固禦暴為韻
唐·崔琪
[编辑]

嚴城暮兮絕人蹤,君門深兮開九重。清矣擊柝,出彼 高墉。候銅壺而發箭,雜鳧氏之鳴鐘。響以聲應,按更 籌而宣九陌;內以達外,禁姦慝而清四封。何斯違斯, 是擊是扣。聲參投壤之擊,知甚挈缾之守。風雨如晦, 不假雞鳴;夙夜在公,但見牛斗。至若衛尉奉職,金吾 克勤。蓋欲懲寇暴,亦以戒昏昕。夜如何其?歲聿云暮, 階凝冬雪,月滿蟾兔。是時也,哀響稍動,寒聲轉布,窈 窕鳳凰之樓,蕭瑟銅駝之路,於焉巡警,自成險固。復 有空閨怨別,幽客飄寓,心馳遼陽之戍,衣化陸生之 素。聞一聲莫不闌干,聽萬籟悉以橫注。當今六合肅 清,四夷即敘,時無暴客,邑空囹圄。彼干楯之事,擊柝 之所,尚行於方隅,猶用於軍旅者,蓋取諸豫備,固吾 守禦,則知自我垂法,寧云「待暴」至矣哉。「居安思危」,亦 從吾君之所好也。

《振木鐸賦》
王起
[编辑]

國家敷文教,布時令,爰振鐸於九衢,將採《詩》於萬姓。 上立其典,將興詠之必聞;下聽其音,知從諫而則聖。 事且彰於歲首,禮無虧於《春孟》。所以下訓是崇,《周官》 克敬。亦既戒止,居然可珍。赫赫奕奕,爛爛燐燐。以金 為鈴,且嘗巧於懿匠;剡木為舌,將托音於下人。及夫 拂拭光生,提攜彩發。順一人之施令,採四海之箴闕。 鐬鐬於遐邇之路,杳若和鑾;煌煌於前後之車,爛如 明月。於以闡幽,於以冥搜。知政教之茲始,表申嚴之 所由。動素手而知音愈出,注清耳而其義可求。色耀 皇衢,映遲遲而日麗;聲搖紫陌,隨獵獵而風遒。昭彰 有儀,掌握成韻。因木德之將盛,懷金聲而載振。或聆 之而胥悅,或仰之而旅進。豈比夫「鼓有節而斯通,雷 發聲而先徇。可以展六義,可以陳《四詩》,在道途而無 壅。致朝廷之允釐,驚百眾以泠泠。昭其聲也,沃九重 於翼翼;失則革之,鐸之為義也深,鐸之為用也固。虛 其中而不屈,圓其外而合度。可以揚天之聲,可以遵 王之路。令出不返,知遒人之是司;道之將行,幸夫子 之可喻。故其鎔鑄式珍,錯磨永新。舊典斯考,英聲克 振。既有符於元化,斯永保夫青春。

《振木鐸賦》
白行簡
[编辑]

國家古典。修時令順命遒人之職;執木鐸以徇。本其 教在每歲之發生;聽其音知群物之始振。於是官師 傾聽,道路咸聞。採謳謠於多士,延諷刺於大君。外振 金聲,將發號而施令;中含木德,貴偃武而修文。所以 應之如響,從之如雲。道達天和,契宮商而成韻;揄揚 帝命,獻《詩》頌而為群。懿夫一器維則,萬人是效;儆於 有位,佇從善而如流。慎乃攸司,固匪怒而伊教。百官 奉職而奔走,萬族尋聲而騰趠。觀乎四會五達,舉而 搖之;溥天率土,孰云遠而?期赫赫於永代,每鏘鏘於 此時。響不聞空,能同誹謗之木;聽猶在耳,將陳誦諫 之詩。莫不獻其詞而諤諤,帥其屬而師師。靡其荒怠, 曷不肅祗。士傳言而戾止,工執藝而疇咨。足以播祥 風於地末,闡皇明於天垂。故夫聖之訢合,詢芻蕘而 聽納。動而悅隨,謀卿士之箴規。乃知我武不施。司馬 之執奚為。斯文未喪,封人之喻攸宜。徒云擊石拊石, 曷若恩斯勤斯。與德音而共暢,載仁聲而遠馳。則六 變通神,九成感物,不足擅美而標奇也。故我后振鐸 以聳善,喜人之敢諫。俾夫下不瀆,上不慢。由《和鈴》之 昭其聲致朝野之清晏。

《振木鐸賦》
羅立言
[编辑]

上方繼統大寶,發號初年,俾木鐸是徇,彰皇恩而宣。 清韻乍分,庶道乎無遠不浹;長聲始振,將表乎有開 必先。蓋欲由舊章,布新令,使有聞而必戒,如審樂以 知政。德音爰降,義符招諫之君;大典允敷,道契多能 之聖。「洪纖手運,斷續風移,始條貫以遐遠,終激揚而 廣施。發千門以瀏亮,儆三條而逶迤。」將警乎群心,斯 乃有倫有要,言提乎眾耳。孰可不識不知。且夫洞然 諧音,鏘爾立號。豈比官師之職,無勞有司之告。則知 君立教,非鐸而不宣;金有聲,非木而奚道。所以酌彝 古典,稽法前王。範乎金蓋,取乎剛德示利;振以木,期, 在乎直言有章。罔匪舌而是出,信有聲而必揚。鄙伐 鼓之坎坎,小和鈴之央央。節奏中規,周旋有序。合椌 楬,諧律呂。侈弇之制自異,陶匏之音不舉。動而逾出, 擊且殊於錞釪;虛以和鳴,懸匪勞於《簨簴》帶。未央晨

漏,時與俱來;混南山殷雷,乍迷其所。于以明盛禮,于
考證
以揚王猷。日聞四方,聽思聰而廣被;教覃萬國,澤咸

霈而周流。或乃妙響清越,綿綿將歇,敢煩手於再振, 冀駭耳於一發。客有觀光以成文,願刊《象魏》之闕

鈴柝部藝文二[编辑]

《齊宮詞》
唐·李商隱
[编辑]

永壽兵來夜不扃。金蓮無復印中庭。梁臺歌管三更 罷,猶自風搖《九子鈴》。

《聞柝》
明·馮惟敏
[编辑]

「野柝鳴沙岸,漁燈照白波。凄凄風不定,隱隱夜如何。」 歷落鄉心碎,依微客夢多。「江聲還自擊,展轉動悲歌。」

鈴柝部選句[编辑]

梁簡文帝《賀洛陽平啟》:「亭塞寢兵,關堠罷柝。」

《洛陽伽藍記》:「玉鳳銜鈴,金龍吐佩。」

唐王勃《白鶴寺碑》:「鏘鏘簷鐸,聲傳桂葉之風;焰焰山 爐,氣結松陰之靄。」

顧況《上節度使啟》:「邊烽息燄,寒柝沉聲。」

齊王融詩:「高門夜不柝。」

梁劉孝綽詩,「風輪和寶鐸。」

唐宋之問詩,風鐸喧行漏。寶鐸搖初霽。

李白詩:「城上擊柝復烏啼。」

《李紳詩》:「抽絃度曲新聲發,金鈴玉佩相磋切。」

《韓愈詩》:「月暗秋城柝。」

白居易詩:「夜雨聞鈴腸斷聲。」

《張祜》詩:「旁收拍拍金鈴擺,卻踏聲聲錦袎催。」

李商隱詩:「鷹掣撼金鈴。」空聞虎旅傳宵柝。邊柝 西懸雪嶺頭,

溫庭筠詩:「湘君寶馬上神雲,碎佩叢鈴滿煙雨。」風 飄晚吹摐金鐸。

司空曙詩:「門響雙魚鑰,車喧百子鈴。」

李洞詩:「風鈴亂僧語。」

唐彥謙詩「風鈴作簷語。」

《韓偓詩》:「棧轉時聞驛使鈴。」

韋莊詩:「金鈴犬吠梧桐月。」夜來江雨宿篷船,臥聽 「淋鈴」不忍眠。

宋蘇舜欽詩:「數聲疏鐸月明中。」

孔平仲詩:「睡迴清夢戍牆鈴。」

蘇軾詩:「仙風鏘然韻流鈴。」

文同詩:「一夜滿山鈴鐸風。」

張耒詩:「擊柝山城閉。」

呂祖謙詩:「簷鐸無聲鳥語稀。」

《陸游》詩:「殘漏聲中聽曳鈴。」塔簷風鐸亂疏更。桐 陰清潤雨餘天,簷鐸搖風破晝眠。

元薩都剌詩:「愁聲換出塔鈴語,三十六宮散秋雨。」 明劉基詩:「山城幾時罷擊柝,愁見海雲蒸晚霞。」 楊基詩:「旗燈秋塞雨,鈴柝夜溝潮。」

王微詩:「神霄墮碧鈴。」

宋張先詞「晴鴿試鈴風力軟。」

鈴柝部紀事[编辑]

《鬻子》禹之治天下也,以五聲聽門,懸鐘鼓鐸磬,而置 鞀,為銘於簨簴,曰:「教寡人以道者,擊鼓;教寡人以義 者,擊鐘;教寡人以事者執鐸;告寡人以憂者,擊磬;語 寡人以獄訟者,揮鞀。」

《左傳·哀公七年》:「秋,伐邾。茅成子請告於吳,不許。曰:『魯 擊柝,聞於邾。吳二千里,不三月不至,何及於我?且國 內豈不足』?」成子以茅叛,師,遂入邾。《柝》,兩木相擊,以 行夜也。魯邾擊柝相聞,言其近。

《國語》:「吳王夫差會晉公午於黃池,吳王陳士卒百人 以為徹行,百行行頭皆官帥𢹬鐸拱稽。」𢹬,抱也。抱 鐸者恐有聲也。

《史記李廣傳》:「程不識故與李廣俱以邊太守將軍屯, 廣行無部伍行陣,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擊 刁斗以自衛,莫府省約文書籍事。程不識正部曲行 伍營陣,擊刁斗,士吏治軍簿至明,軍不得休息。」孟 康曰:「以銅作鐎器,受一斗,晝炊飯食,夜擊持行,名曰 刁斗。」荀悅曰:「刁斗小鈴,如宮中傳夜鈴也。」蘇林曰:「形如鋗,以銅作之,無緣,受一斗,故云刁斗。」鋗即鈴也。 《拾遺記》:「文帝美人薛靈芸至京師,帝以文車十乘迎 之。車皆鏤金為輪輞,丹畫其轂,軛前有雜寶為龍鳳, 銜百子鈴,鏘鏘和鳴,響於林野。」

《三國吳志甘寧傳》:「寧少有氣力,好游俠,招合輕薄少 年為之渠帥,群聚相隨,挾持弓弩,負眊帶鈴,民聞鈴 聲,即知是寧。」

《晉書荀勖傳》:初,勖路逢趙賈人牛鐸,識其聲。及掌樂, 音韻未調,乃曰:「得趙之牛鐸則諧矣。」遂下郡國,悉送 牛鐸,果得諧者。

《清河康王遐傳》:遐子覃,齊王冏表立為皇太子。既而 河間王顒脅遷大駕,廢覃復為清河王。初,覃為清河 世子,所佩金鈴,欻生隱起如麻粟,祖母陳太妃以為 不祥,毀而賣之。占者以金是晉行大興之祥,覃為皇 嗣,是其瑞也。毀而賣之,象覃見廢不終之驗也。 《郭璞傳》:元帝初鎮建鄴,王導令璞筮之,遇咸之井,璞 曰:「東北郡縣有武名者,當出鐸以著受命之符。」其後 晉陵武進縣人於田中得銅鐸五枚。

《石勒載記》:「勒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訓十餘小學於 襄國四門,簡將佐豪右子弟百餘人以教之,且備擊 柝之衛。」

《佛圖澄傳》:澄能聽鈴音,以言吉凶,莫不懸驗。石勒信 之。鮮卑段末波攻勒,眾甚盛,勒懼,問澄,澄曰:「昨日寺 鈴鳴云,明旦食時,當擒段末波。」勒登城望末波軍,不 見前後,失色曰:「末波如此,豈可獲乎!」更遣夔安問澄, 澄曰:「已獲末波矣。」時城北伏兵出,遇末波,執之。劉曜 攻洛陽,勒將救之,其群下咸諫以為不可。勒以訪澄, 澄曰:「《相輪鈴》音云:『秀支替戾岡,僕谷劬禿當』。」此羯語 也。秀支,軍也。替戾岡,出也。僕谷,劉曜也。劬禿當,捉也。 此言軍出捉得曜也。勒甚悅,遂赴洛距曜,生擒之。勒 死之年,天靜無風,而塔上一鈴獨鳴,澄謂眾曰:「鈴音 云:國有大喪,不出今年矣。」既而勒果死。

《五行志》:「海西公時,庾晞喜為挽歌,自搖大鈴為唱,使 左右齊和。」

《異苑》:晉義熙三年,山陰徐琦出門,見一女子,貌極艷 麗。琦便解銀鈴贈之。女曰:「感君佳貺,以青銅鏡與琦, 便結為伉儷。」

《隋書禮儀志》:「齊永明制玉輅,上施重屋,棲鳳凰,綴金 鈴。」

《南史齊東昏侯本紀》:「莊嚴寺有玉九子鈴,以施潘妃 殿飾。」

《陶弘景傳》:弘景大同二年卒,遺令因所著舊衣上加 生裓裙及臂衣靺冠中法服左肘錄鈴,右肘藥鈴。 《任昉傳》:昉母河東裴氏,高明有德行。嘗晝臥,夢有五 色采旗蓋,四角懸鈴,自天而墜,其一鈴落入懷中,心 悸,因而有娠。占者曰:「必生才子。」

《謝靈運傳》:「靈運曾孫幾卿免官居白楊石井宅,時左 丞庾仲容亦免歸,二人意相得,並肆情誕縱,或乘露 車,歷遊郊野,醉則執鐸挽歌,不屑物議。」

《魏書陳留王虔傳》:「虔武力絕倫,每以常槊細短大作 之,猶患其輕。腹綴鈴於刃下,以其殊異於世,代京武 庫常存而志之。」

《洛陽伽藍記》:「永寧寺有承露金盤三十重,周匝皆垂 金鐸,復有鐵鎖四道,引剎向浮圖四角。鎖上亦有金 鐸,鐸大小如一石甕子浮圖九級,角角皆懸金鐸,合 上下有一百二十鐸。」

《北史齊世祖本紀》:「河清四年三月,有物隕於殿庭,如 赤漆鼓,帶小鈴。」

《波斯國傳》:「城外有人別居,若入城市,搖鈴自別。」 《周書。長孫紹遠傳》:「初紹遠為太常,廣召工人,創造樂 器,土木絲竹,各得其宜。為黃鐘不調,紹遠每以為意。 嘗因退朝,經韓使君佛寺前過,浮圖三層之上,有鳴 鐸焉。忽聞其音,雅合宮調,取而配奏,方始克諧。」 《法苑珠林》:醯羅城中有小塔而多靈異,人以手觸塔 鈴,便大震動。

《開元天寶遺事》:「寧王好聲樂,風流蘊藉,諸王弗如也。 至春時,於後園中,紉紅絲為繩,密綴金鈴,繫於花梢 之上。每有烏鵲翔集,則令園吏掣鈴索以驚之,蓋惜 花之故也。諸宮皆效之。」

《五王宮中》,各於庭中豎長竿,掛五色旌於竿頭,旌之 四垂,綴以小金鈴,有聲。即使侍從者視旌之所向,可 以知四方之風候也。

《太真外傳》:上至斜谷口,屬霖雨彌旬,於棧道中聞鈴 聲隔山相應。上既悼念貴妃,因採其聲為「《雨霖鈴曲》, 以寄恨焉。」

《碧雞漫志:雨淋鈴》:世傳明皇宿上亭,雨中聞牛鐸聲, 悵然而起,問黃幡綽作何語,曰:「謂陛下特郎當。」特郎 當,俗稱不整治也。明皇一笑,遂作此曲。

《羯鼓錄》:宋沇一日早於光宅佛寺待漏,聞塔上風鐸 聲,傾聽久之,朝迴復止寺舍,問寺主僧曰:「上人塔上 鐸皆知所自乎?」曰:「不能。」沇曰:「其間有一,是古製,某請登塔歷叩以辨之。」僧許,乃叩而辨焉。寺眾言:「往往無 風自搖,洋洋有聞,非此耶?」沇曰:「是耳,必因祠祭考本, 懸鐘而應也。」因求摘取而觀之,曰:「此姑洗之編鐘耳。 請獨綴於僧庭。」歸太常令樂工與僧同約,其時彼叩 樂懸,此果應之,遂購而獲焉。又曾送客出通化門,路 逢度支運,駐馬俄頃,忽草草揖客別,隨至左藏,認一 鈴,言亦編鐘也。他人但覺鎔鑄獨工,不與眾埒,莫知 其餘,及配懸鐘,音形皆合其度。

《唐書李愬傳》:「愬定襲蔡之謀,於時元和十一年十月 己卯,師夜起,會大雨雪,愬夜半至懸瓠城。雪甚,城旁 皆鵝鶩池,愬令擊之,以亂軍聲。賊恃吳房郎山戍,晏 然無知者。祐等坎墉先登,眾從之,殺門者,發關留持, 柝傳夜自如。黎明雪止,愬入駐元濟外宅。」

《翰林壁記》:李德裕鎮蜀時,謂幕賓韋絢云:「翰林院有 懸鈴,以備夜直警急,文書出入,皆引之,以代傳呼也。」 長慶中,予為學士時河北用兵,一夜鈴有聲如人引 其索者,使視之,則無人,後往往如此。使人持棒潛伺 於下,終無所睹,而數數鳴動不已。院中諸公私共准 其鳴,皆應。用兵處耗聲,則急緩亦如之,曾莫之差,眾 咸異之。

《酉陽雜俎》:濟南郡張公城西北有鵝浦,昔有漁人居 水側,常聽鵝聲,中有鈴聲甚清亮,候之,見一鵝咽頸 極長。羅得之,項上有銅鈴,綴以銀鎖,隱起「元鼎元年」 字。

《五代史吳越世家》:「楊渥將周本、陳章圍蘇州,鏐遣其 弟鋸鏢救之。淮兵為水柵,環城,以銅鈴繫網,沉水中, 斷潛行者。水軍卒司馬福多智而善水行。乃先以巨 竹觸網,淮人聞鈴聲,遂舉網,福乃過入城中。其出也 亦然。乃取其軍號,內外夾攻,號令相應。淮人以為神, 遂大敗之。」

《遼史太祖本紀》:「神冊元年春二月,上在龍化州,百僚 請上尊號。丙申,群臣及諸屬國築壇州東,上尊號曰 『大聖大明天皇帝』。」初,闕地為壇,得金鈴,因名其地曰 「金鈴岡。」

《禮志》:正旦,國俗令巫十有二人,鳴鈴執箭,繞帳歌呼, 謂之「驚鬼。」

《東京夢華錄》:東京搬載車,大者曰「太平」,上有箱無蓋。 車兩輪與箱齊,後有兩斜木腳拖,夜中間懸一鐵鈴, 行即有聲,使遠來者車相避。

《宋史孟宗政傳》:「宗政差權棗陽軍,金帥完顏賽不擁 步騎圍城,宗政與再興合兵角敵,歷三月,大小七十 餘戰,金人輒敗,忿甚,周城開濠,四面控兵列濠外飛 鋒鏑,以綯鈴自警,鈴響則犬吠。宗政厚募壯士,乘間 突擊,金人不能支。」

《禮志》:「明堂門不設戟,殿角皆垂鈴。」

《儀衛志》:「氅制,有青、緋、皂、白、黃五色,上有朱蓋,下垂帶, 帶繡禽羽,末綴金鈴。」

《元史兵志》:「凡鋪卒皆腰革帶懸鈴,持槍挾雨,衣賫文 書以行。」

《天啟宮詞》注:「宮人有罪,罰提鈴。」每夜自乾清門至日 精門、月華門,仍還乾清宮前方止,高唱「天下太平聲。」 而長與鈴聲相應。

鈴柝部雜錄[编辑]

《禮記·文王世子》:文王謂武王曰:「女何夢?」武王對曰:「夢 帝與我九齡。」皇氏云:「齡,謂鈴鐸,謂天以九箇鈴鐸 而與武王。」遍驗《書》本,「齡」皆從齒,解為鈴鐸,於理有疑, 亦得為一義。

《法言》「好說而不見諸」仲尼說鈴也。鈴以喻小聲,猶 《小說》不合《大雅》。

《籟記》:「城柝者,邏卒之柝聲也。」

《艾子雜說》:營丘士性不通慧,每好折難而不中理。一 日造艾子問曰:「凡大車之下,與橐駝之項,多綴鈴鐸, 其故何也?」艾子曰:「車駝之為物甚大,且多夜行,忽狹 路相逢,則難於迴避,以藉鳴聲相聞,使預得迴避爾。」 營丘士曰:「佛塔之上亦設鈴鐸,豈謂塔亦夜行而使 相避耶?」艾子曰:「君不通事理,乃至如此。凡鳥鵲多託 高以巢,糞穢狼籍,故塔之有鈴,所以驚鳥鵲也,豈車 駝比耶?」營丘士曰:「鷹鷂之尾,亦設小鈴,安有鳥鵲巢 於鷹鷂之尾乎?」艾子大笑曰:「怪哉,君之不通也。夫鷹 鷂擊物,或入林中,而絆足縚線偶為木之所綰,則振 羽之際,鈴聲可尋而索也。豈謂防鳥鵲之巢乎?」營丘 士曰:「吾常見挽郎秉鐸而歌,雖不究其理,今乃知恐 為木枝所綰,而便於尋索也。抑不知挽郎之足者,用 皮乎?用線乎?」艾子慍而答曰:「挽郎乃死者之導也。為 死人生前好詰難,故鼓鐸以樂其尸耳。」

《竹坡詩話》:頃年遊蔣山,夜上寶公塔,時天已昏黑,月 猶未出。前臨大江,下視佛屋崢嶸,時聞風鈴,鏗然有 聲。忽記杜少陵詩:「夜深殿突兀,風動金琅璫。」恍然如 己語也《碧雞漫志》:《雨淋鈴》,《明皇雜錄》及《楊妃外傳》云:「帝幸蜀, 初入斜谷,霖雨彌日,棧道中聞鈴聲,帝方悼念貴妃, 採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時梨園弟子惟」張野狐 一人善篳篥,因吹之,遂傳乎世。予攷《史》及諸家說,明 皇自陳倉入散關,出河池,初不由斜谷路。今劍州梓 潼縣地名上亭,有古今詩刻,記明皇聞鈴之地,庶幾 是也。

鈴柝部外編[编辑]

《真誥》:「太極有四真人,老君處其左,佩神虎之符,帶流 金之鈴。」

《異苑》:「苻堅建元年中,長安樵人於城內見金鼎,走白 堅。堅遣載取到,化為銅鼎。入門又變成大鐸。」

晉義熙中,虞道施乘車出行,忽有一人,著烏衣逕來 上車,云寄載十許里。道施試視,此人頭上有光,口目 皆赤,面悉是毛,異於始時。行十里,如言而去。臨別語 道施曰:「我是驅除大將軍,感汝相容。」因贈銀鐸一雙 而去。

《集異記》:廣陵士甲市得一宅,但聞中有捶鈴聲,夜輒 止。後遂見其真形,乃是其故人。問曰:「何以常捶鈴?」答 曰:「我典使君藥物,故夜持時耳。」問曰:「晝日何以不持 時?」曰:「白日是死道之夜。」因別而去。

《吉安府志》:「宣德間,安福華嚴寺僧忽於月夜見矮男 子行吟云:『梵語無多語,空門即善門。夜深風露冷,有 口不能言』。後頃之,漸沒入地,循跡掘之,得無舌銅鈴 云。」

《昌平州志》:「木鈴庵在舊縣地,水木陰森,花竹蔥蒨,為 禪棲佳處。傳有比丘卓錫於此,迺以木鈴募都市,人 競癡之,比丘自若。一日鈴聲琅琅徹大內,后遣小黃 門蹤跡之,即木鈴聲也。於是敕為建庵,遂以木鈴額 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