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第074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選舉典 第七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七十四卷
經濟彙編 選舉典 第七十五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

 第七十四卷目錄

 科舉部藝文一

  駕幸宣輝門觀試舉人賦   唐朱休

  前題           張彥震

  都堂試才賦        閻伯璵

  射宮試貢士賦        前人

  文戰賦           林滋

  貢士謁文宣王賦       黎逢

  貢舉人見於含元殿賦     闕名

  請甲科先德行疏       劉嶢

  請立三傳科及史科奏     殷侑

  與權侍郎書         柳冕

  答柳福州書        權德輿

  答崔立之書         韓愈

  送牛堪序          前人

  送崔子符罷舉詩序     柳宗元

  重試進士奏狀       白居易

  上論貢士書        舒元輿

選舉典第七十四卷

科舉部藝文一

[编辑]

《駕幸宣輝門觀試舉人賦》并序 以君聖臣肅精擇多士為韻

[编辑]

唐朱休

籍於天田之歲也。洎正月下明詔,及仲秋,萃賢良。凡今才人,莫不麏至。他他籍籍,不可勝言。於以躬親,示納人之獻可也。為之加膳,示恤之以飫賜也。既自渴賢不足,實為觀國之光。君舉必書,敢賦其事。

惟天為大,則之者我君。有嚴有翼,乃武乃文,據天地 之大寶,建社稷之元勳。道不虛行,於從政乎何有?試 可乃已,俾濫吹者區分。於是移千官以就日,闢高闕 以連雲,濟濟罄山林之士,峨峨列鵷鷺之群。且木以 從繩則正,君以從諫則聖,廣開替否之規,遂下昌言 之命。采彝倫,翹錯薪,能官於是乎癉惡,則哲自可以 知人。得孫弘為舉首,趨倚相為史臣。儼端居於咫尺, 恭大問以絲綸。睿旨臨天,威肅,咸怵惕之若厲,俱進 退之維谷。將畢力於謨猷,乃竭誠於啟沃。帝載惟貞, 垂範作程。有典有則,惟一惟精。重席表其彰善,持衡 所以貴平。便便有司,能奉法而宣令;高高在位,更責 實以循名。觀賢謂何,務於慎擇。或告之誡訓,或旌之 束帛,日旰豈疲於端想,躬親不慮於胡獲。夫如是,王 者無外,誰為方外之臣?野無遺賢,誰為在野之客?獨 有扣角勞歌,憂心孔多,仰天門以難叫,詠《碩人》之在 阿。則知代實須才,生此多士,惟賢非后不食,惟后非 賢不理。一技稱最,徒仰惠堂之榮;三道登科,敢望太 常之美。儻連茹之終及,乃願一申於知己也。

《駕幸宣輝門觀試舉人賦》以君聖臣肅精擇多士為韻

[编辑]

張彥震

望之如雲。聖人為君,克敷厥德,以嶷鴻勳,大庇黎元, 始躬耕而載籍;旁求俊彥,終訪道而崇文。於穆我皇, 乃神乃聖,開四目以達聰,掩八紘而布政,群龍順啟 沃之旨,多士奉疇咨之命,大哉邈乎!於斯為盛。爾其 庶士、冢宰、百寮、近臣、大夫師長之旅,版築巖穴之人, 舉爾所知,乃寸長無捨,裒然而至,雖片善必申。於是 朝無遺逸,野絕沈淪。顒昂於鳳闕之下,鼓舞於鴻漸 之辰。且聖澤昭宣,惟聞有典有則;天威咫尺,孰謂「不 躬不親」伊何?原闕四字百寮增肅。仰清問而矯首,拜昌言 而俯伏。烝哉髦士,綠驥方呈於長衢;賁於丘園,白駒 自來於空谷。亦既贊休命,亦既陳厥成。將獻可而替 否,必覃思而研精。意彼逸足,侔乎先鳴。錯翹薪以割 楚,聊濯桂而敷榮。懿乎文物明明,威儀赫赫。搖綵仗 於雲路,闢禁闈於廣陌。雖知人不易,實在乎區分;而 天鑒孔明,自彰乎慎擇。夫然才為世出,才應時多。以 才從政兮國有恆典;以才為輔兮人知匪他。於以代 天工,則百寮矜式;於以掌邦憲,則庶事協和。亦自此 立功,亦自此致理。邁前王之躅,垂可大之紀。維翼翼 之聖朝,務濟濟之多士,豈止夫堯吁舜咨,可疇德而 已哉!

《都堂試才賦》以四聲為韻
閻伯璵

[编辑]

原夫六官分職,理化之紀綱;八座設位,圖成之周行。 屬天下有道,群才向方,今茲觀德,足用舊章。天子開 司會之府,求俊選之良,昭其能則平施其祿,思其濫 則大為之防。既作鏡於前典,乃懸衡於高堂,信入仕之覆簣,為登科之履霜。名實斯別,謀猷以昌。分鴈行 於廣廈,引魚貫於長廊。明試以言,率由厥道。彼興邦 之所急,庶用賢而為寶。上之化下也猶風,下之應上 也如草。惟德助理,惟才輔政。啟甲乙之科,修文學之 令。卦列在陰之象,《詩》著食場之詠。固藏器以俟時,亦 進思而體命。徒觀其來頌來歌,以引以翼,因考覆而 升降,隨臧否以黜陟。叩兩端而不疑,守大中以立極。 將採梢雲之幹,必表凌霜之色。人未易知,道亦難測。 倘棄瑕而錄用,《希萬國》以不息。

《射宮試貢士賦》以試之射宮考藝觀德為韻
前人

[编辑]

古者先擇藝之科,盡得賢之意。以諸侯益祿之選,用 男子懸弧之事。禮容斯作,皆專正鵠之能;藝實不同, 故有射宮之試。於是英髦必集,弓矢皆持,望其審固, 定以妍媸。驗體正心平之方,取其類者;設周旋進退 之度,用以觀之。苟三侯之不失,在五善而奚疑?當其 立德有容,凝神多暇,弦開而滿月初生,箭發而飛星 共借推高於眾人之上,所謂簡能;定準於百中之先, 斯為善射。始則干時上國,貢藝澤宮。念登科之有望, 冀捨矢而成功。蘊破的之心,每期於度內;致穿楊之 用,終在於彀中。是故節以《采蘩》之詩,尊于在公之道。 謂得失之可驗,故否臧而盡考。為仁在我。助祭之事 固宜;有慶於君,益地之期可保。今也時所推公,人皆 獻藝,思呈妍於揖讓之表,願騁志於操張之際。動而 有節,君子之爭不為;發必循聲,長者之容是繼。必以 蘊才思妙,用古為難則。當追軒后弦木之功,於斯取 驗;法仲由執弓之道,庶或可觀。然後以射為規,以仁 為則,冀大道必公於取,希有司不愆其職。夫如是,則 天下蘊藝之徒,莫不「望君門而效德。」

《文戰賦》以士之角文當如戰敵為韻
林滋

[编辑]

為學之人,會友以文。念斯文之樞要無極,將一戰而 是非可分。索隱窮微,既不𠍴於夫子;解紛挫銳,爰取 譬於將軍。由是推匪石之心,召如林之士。六籍之奧 斯究,萬夫之雄莫擬。且曰:「戰也者,所以分勝敗之端; 文也者,所以明盛衰之理。」必將抑浮偽,考深旨,措詞 苟得於朝聞,遊刃寧甘於夕死。是用徵師於代。疑作伐 善之所,命將於角勝之場。鶚視而鵝鸛斯列,豹變而 貔貅莫當。利口從橫,已有摧堅之意;雄姿踴躍,那無 露穎之囊。得失未分,切磋斯見。弛張既出於心術,向 背寧虞於色戰。忠為甲而信為胄,豈憚重圍。筆有陣 而詞有鋒。誠能萬變既區以別矣。乃則《而象》之拂緗 袠作鼓鼙之響,卷絳紗為旌斾之姿。陂駭九流,苟再 揚而盡委;心攢百箭,終一貫而無遺。乃考《擊蒙》,諒無 前敵。決勝既返於三隅,請命俄分於四壁。是以及門 之子,互騁其成功;無勇之徒,空悲於敗績。已而探討 無餘,詞林宴如。九合之剛腸斯弭,千里之祕思潛舒。 深淺既分,盡洗兵於學海;姦回云革,皆棄甲於德車。 蓋以振此芳塵,仰於先覺。苟能立分於閫閾,曷愧坐 籌於帷幄。今則伏疑作仗其信,志其學,幸從戰之有聞, 願無慚於挫角。

《貢士謁文宣王賦》以題為韻
黎逢

[编辑]

「聖人沒而教在,明王興而道宣。命上公以陳信,展大 禮以登賢。」觴酒豆肉,金鏞筦懸。致克禋以如在,當質 明而不愆。祁祁諸生,必恭敬止。廓廣庭以容眾,峨高 冠以脩己。臨奠獻之筵,肅造秀之士。階間儼以成列, 槐陰布以如市。將備禮於先師。遂儲精於祝史,於以 致君。恢復王化,弘闡人文。磬音繼於夜杵,燭影迎於 「朝雲。見曲暢於《和易》,知具歆於苾芬。」肅肅階戺,陰陰 門闕。喬木棲於暮煙,前軒滿於行月。群士沓而歲至, 庶工齊而曉謁。上元酒以清滌,間朱絃而疏越。齊百 王於建號,歷千古而未歇。蓋以教俟天地而不朽,功 格宇宙而不伐。不朽故可貴,不伐故彌彰。仰而不及, 融然有光。實橫被於歷代,獨崇輝於帝唐,德教不輟, 王猷有昌。日尊師於朝,歲求士於鄉,教之於右塾,登 之於上庠。知本末之可務,亦師師而不忘。將歷試於 宗伯,必先謁於素王。古先哲君,任土以作貢。洪惟我 后,嘉善而容眾。猶冀獲師於卜,獲相於夢。時哉康哉, 宜阿閣之巢鳳。

《貢舉人見於含元殿賦》以題目中任使為韻
闕名

[编辑]

國家開文學之科,旁求英彥。爰將貢於禮闈,命先參 於祕殿。欲使懷才抱器,自此鷹揚;當令較伎呈能,從 茲豹變。是以儒風益振,睿澤惟新,設薦舉為教化之 本,致朝見為榮貴之因。庶使八紘碧嶂,絕臥雲之士; 遂令萬歲彤庭,觀獻賦之人。莫不張文柄以旁羅,詔 諸侯而上貢。俾離邦去里,若攀龍附鳳。或稟間生之 瑞,出則驚人;或懷希代之珍,來皆動眾。期美祿必取, 期殊科必中。莫不遠湊天闕,爭趨帝閽。曹劉麏至,賈 馬雲屯。當仲冬月,候丹禁門,於時銅壺尚滴,粉壁猶 昏,驪駒波躍,蠟燭星繁。俄而鐘斷長樂,殿啟含元,中 使森而鶴立,諸生凜以駿奔。進揖退揚,儼褒衣而設 禮;左旋右折,俯丹陛以陳言。曰:「臣等才非可升,德非

可舉,幸以辭乎海上,達彼君所。今則凝神注目,無非
考證
繡戶金鋪;接踵比肩,盡是鴻儔鶴侶。歡聲數四,周覽

再三。散漫而龍池霧起,參差而宮樹煙含。既而中貴 遙宣,勞卿遠見,咸精筆陣,勉赴文戰。時康俗泰,終有 待於英髦;擇善搜賢,本無遺於寒賤。」諸生乃退行列, 整簪裾,瞻鳳扆,獻玉除。俟青春而變化有望,當聖意 而光輝有餘。「集《鴻都》而固難比矣,會《虎觀》」而未可加。 歟,則唐之盛也,堯舜不如。

《請甲科先德行疏》
劉嶢

[编辑]

國家以禮部為孝秀之門,考文章於甲乙,故天下響 應,驅馳於才藝,不務於德行。夫德行者,可以化人成 俗;才藝者,可以約法立名。故有朝登甲科,而夕陷刑 辟。制法守度,使之然也。陛下焉得改而張之?至如日 誦萬言,何關理體?文成七步,未足化人。昔子張學干 祿,仲尼曰:「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又曰:「行有餘 力,則以學文。」今捨其本而循其末。況古之作文,必諧 風雅,今之末學,不近典謨,勞心於卉木之間,極筆於 煙雲之際,以此成俗,斯大謬也。昔之採詩以觀風俗, 詠《卷耳》則忠臣喜,誦《蓼莪》而孝子悲,溫良敦厚,《詩》教 也,豈主於淫文哉?夫人之愛名,如水之就下,上有所 好,下必甚焉。陛下若以德行為先,才「藝為末,必敦德 勵行,以佇甲科。豐舒俊才,沒而不齒。陳寔長者,拔而 用之,則多士雷奔,四方風動。」風動於外,聖理於上,豈 有不變者歟!

《請立三傳科及史科奏》
殷侑

[编辑]

謹案《春秋》二百四十二年行事,王道之正,人倫之紀 備矣。故先師仲尼稱「志在《春秋》。」歷代立學,莫不崇尚 其教。伏以《左傳》卷軸文字,比《禮記》多較一倍,《公羊》《穀 梁》比《尚書》《周易》多較五倍。是以國朝舊制,明經若大 經、中經能習一傳,即放冬集。然明經為學者,猶十不 一二。今明經一例冬集,人之常情,趨少就《易》,三傳無 「復學者。伏恐周公之微旨,仲尼之新意,史官之舊章, 將墜於地。伏請置《三傳》科,以勸學者。《左傳》問大義五 十條,《公羊》《穀梁》各問大義三十條,策三道,義通七以 上,策通二以上,與及第。其白身應者請同五經例處 分,其先有出身及前資官應者請准學究一經例別 處分。」又奏:「歷代史書,皆記當時善惡」,繫以褒貶,垂裕 勸戒。其司馬遷《史記》、班固范曄兩《漢書》,旨義詳明,懲 惡勸善,亞於六經,堪為代教。伏惟國朝故事:國子學 有文史直者,弘文館弘文生並試以《史記》兩《漢書》《三 國志》。又有一史科,近日已來,史學都廢,至於有身處 班列,朝廷舊章,昧而莫知者。況乎前代所載,焉能知 之。伏請量前件史科「每史問大義一百條,策三道,義 通七,策通二以上,為及第,能通一史者,白身請同《五 經》《三傳》例處分,其有出身及前資官應者請同學究 一經別處分,其有出身及前資官稍優與處分。其三 史皆通者,請錄奏聞,特加獎擢。仍請班下兩都國子 監,任生徒習請。」敕旨「宜依」,仍付所司。

《與權侍郎書》
柳冕

[编辑]

冕白。昔仲弓問為政,子曰:「先有司。」有司之政,在於舉 士。是以三代尚德,尊其教化,故其人賢。西漢尚儒,明 其理亂,故其人智。後漢尚章句,師其傳習,故其人守 名節。魏晉尚姓,美其氏族,故其人矜伐。隋氏尚吏道, 貴其官位,故其人寡廉恥。唐承隋法,不改其理。此天 所以待聖主正之。何者?進士以詩賦取人,不先理道; 「明經以墨義,考試不本儒意;選人以書判殿最,不尊 人物。故吏道之理天下,天下奔競而無廉恥者,以教 之者末也。閣下豈不謂然乎?自頃有司試明經,奏請 每經問義十道,五道全寫疏,五道全寫注。其有明聖 人之道,盡《六經》之意,而不能誦疏與注,一切棄之。恐 清識之士,無由而進,腐儒之生,比肩登第,不亦失乎?」 閣下因從容啟明主,稍革其弊,奏為二等:其有明《六 經》之義,合先王之道者,以為第一等;其有精於誦注 者,與精於誦疏者,以為次等;不登此二科者,以為下 等。「不亦善乎?且明《六經》之義,合先王之道,君子之儒, 教之本也;明《六經》之注與《六經》之疏,小人之儒,教之 末也。今者先章句之儒,後君子之儒,以求清識之士, 不亦難乎?是以天下至大,任人至眾,而人物殄瘁,廉 恥不興者,亦在取士之道未盡其術也。」誠能革其弊, 尊其本,舉君子之儒先於理行者,俾之入仕,即清識 君子也;俾之立朝,即王公大人也。一年得一二十人, 十年得一二百人,三十年得五百人,即海內人物,不 以盛乎?「昔唐虞之盛也,十六族而已;周之興也,十亂 而已;漢之王也,三傑而已;太宗之聖也,十八學士而 已。豈多乎哉!今海內人物,顒然思理,推而廣之,以風 天下,即天下之士靡然而至矣。是則由於有司以化 天下,天下之士,得無廉恥乎?」冕頓首。

《答柳福州書》
權德輿

[编辑]

來問,見愛,慇慇甚厚。疏以先師對,仲弓先有司之說, 又曰:「由於有司,以風天下。」誠哉,大君子之言理道也。 今之取士,在於禮部、吏部。吏部按資格以擬官,奏郎 官以考別,失權衡重輕之本,無乃甚乎?至於禮部求才,猶似為仁由己,然亦沿於時風,豈能自振?嘗讀劉 秩祭酒上疏云:太學設官,職在造士。士不知方,時無 「賢才,臣之罪也。」每讀至此,心嘗慕之。當時置於國庠, 似在散地,而方以乏賢內訟,慨然上奏,此君子之心 也,君子之言也。況以蒙劣,辱當儀曹,為時求人,豈敢 容易。然再歲計偕,多有親故。故進士初牓有之,帖落 有之,策落有之,及第亦有之。不以私害公,不以名廢 實,不敢自愛,不訪於人。兩漢設科,本於射策,故公孫 弘、董仲舒之倫,痛言理道。近者祖習綺靡過於雕蟲, 俗謂之「甲賦律詩」,儷偶對屬,況十數年間,至大官右 職,教化所繫,其若是乎!是以二年以來,參考對策,不 訪名物,不徵隱奧,求理通而已,求辨惑而已,習常而 力不足者,則不能回復於此。故或得其人,庶他時有 通識懿文,可以持重不遷者,而不盡在於齷齪科第 也。明經問義,有幸中所記者,則書不停綴,令通其義, 則牆面木偶然遂列上第末如之何?頃者,參伍其問, 令書釋意義,則於疏注之內,苟刪撮旨要,有數句而 通者,昧其理而未盡,有數紙而黜者,雖未盡善,庶稍 得之。至於來問,明《六經》之義,合先王之道,而不在於 注疏者。雖今吏部學究,一經之科,每歲一人,猶慮其 不能至也。且明經者,仕進之多數也;注疏者,猶可以 質驗也。不者,儻有司率情下上其手,既失其末,又不 得其本,則蕩然矣。無乃然乎?古人云:「強勉行道,則德 日起而大有功。」《中庸》有「困而行之,勉強而行之。」鄙雖 不敏,敢忘勉之之道耶?大凡常情,為近習「所勝,役役 於聞見,汲汲於進取,苟避惠安時,俾躬處休,以至老 死,自為得計,豈復有揣摩古今風俗,整齊教化根本, 原始要終,長轡遠馭,如閣下吐論之若是者耶?此鄙 人所以喟然三復,而不知其止也。」來問,又言三代兩 漢至近古所尚不同,豈古化敻遠之不可復耶?復因 緣漸靡,而操執者不之思「耶?鄙人頑固,謹俟餘論,因 自發舒,慚怍無量。」德輿再拜。

《答崔立之書》
韓愈

[编辑]

斯立足下。僕見險不能止,動不得時,顛頓狼狽,失其 所操持,困不知變,以至辱於再三,君子小人之所憫 笑,天下之所背而馳者也。足下猶復以為可教,貶損 道德,乃至手筆以問之,扳援古昔,辭義高遠,且進且 勸,足下之於故舊之道得矣。雖僕亦固望於吾子,不 敢望於他人者耳。然尚有似不相曉者,非故欲發余 「乎?不然,何子之不以丈夫期我也?」不能默默,聊復自 明。僕始年十六七時,未知人事,讀聖人之書,以為人 之仕者皆為人耳,非有利乎己也。及年二十時,苦家 貧,衣食不足,謀於所親,然後知仕之不唯為人耳。及 來京師,見有舉進士者,人多貴之,僕誠樂之。就求其 術,或出禮部所試賦策等以相示,僕以為可無學而 能,因詣州縣求舉。有司者好惡出於其心,四舉而後 有成,亦未即得仕。聞吏部有以博學宏辭選者,人尤 謂之才,且得美仕,就求其術,或出所試文章,亦禮部 之類。私怪其故,然猶樂其名,因又詣州府求舉,凡二 試於吏部,一既得之,而又黜於中書,雖不得仕,人或 謂之能焉。退自取所試讀之,乃類於俳優者之辭,顏 忸怩而心不寧者數月,既已為之,則欲有所成就,《書》 所謂「恥過作非」者也。因復求舉,亦無幸焉。乃復自疑, 以為所試與得之者不同其程度,及得觀之,余亦無 甚愧焉。夫所謂博學者,豈今之所謂者乎?夫所謂宏 詞者,豈今之所謂者乎?誠使古之豪傑之士,若屈原、 孟軻、司馬遷、相如、揚雄之徒,進於是選,必知其懷慚, 乃不自進而已耳。設使與夫今之善進取者競於蒙 昧之中,僕必知其辱焉。然彼五子者,且使生於今之 世,其道雖不顯於天下,其自負如何哉?肯與夫斗筲 者決得失於一夫之目而為之憂樂哉?故凡僕之汲 汲於進者,其小得蓋欲以具裘葛,養窮孤;其大得蓋 欲以同吾之所樂於人耳。其他可否,自計已熟,誠不 待人而後知。今足下乃復比之獻玉者,以為必竢工 人之剖,然後見知於天下,雖兩刖足不為病,且無使 勍者再剋,誠足下相勉之意厚也。然仕進者,豈捨此 而無門哉?足下謂我必待是而後進者,尤非相悉之 辭也。僕之玉固未嘗獻,而「足固未嘗刖,足下無為為 我戚戚也。」方今天下風俗尚有未及於古者,邊境尚 有披甲執兵者,主上不得怡,而宰相以為憂。僕雖不 賢,亦且潛究其得失,致之乎吾相,薦之乎吾君,上希 卿大夫之位,下猶取一障而乘之。若都不可得,猶將 耕於寬閑之野,釣於寂寞之濱,求國家之遺事,考賢 人哲士之「終始,作《唐》之一經,垂之於無窮,誅姦諛於 既死,發潛德之幽光,二者將必有一可。足下以為僕 之玉凡幾獻,而足凡幾刖也?又所謂勍者果誰哉?再 剋之刑信如何也?士固信於知己,微足下無以發吾 之狂言。」愈再拜。

《送牛堪序》
前人

[编辑]

以明經舉者,誦數十萬言,又約通大義,徵辭引類,旁 出入他經者,又誦數十萬言,其為業也勤矣。登第於有司者,去民畝而就吏祿,由是進而累為卿相者,常 常有之,其為獲也亦大矣。然吾未嘗聞有登第於有 司而進謝於其門者,豈有司之待之也,抑以公不以 情?舉者之望於有司也,亦將然乎?其進而謝於其門 也,則為私乎?抑無乃人事之未思,或者不能舉其禮 乎?若牛堪者,思慮足以及之,材質足以行之,而天不 聞其往者,其將有以哉?違眾而求識,立奇而取名,非 堪心之所存也。由是而觀之,若堪之用心,其至於大 官也,不為幸矣。堪,太學生也,余博士也。博士,師屬也, 於其登第而歸,將榮於其鄉也,能無「說乎?」

《送崔子符罷舉詩序》
柳宗元

[编辑]

「世有病進士科者,思《易》以孝悌、經術、兵農曰:『庶幾厚 於俗而國得以為理乎』?」柳子曰:「否。以今世尚進士,故 凡天下家推其良,公卿大夫之名子弟,國之秀,民舉 歸之。且而更其科,以為得異人乎?無也。唯其所尚文 學,移而從之,尚之以孝悌,孝悌猶是人也;尚之以經 術,經術猶是人也。雖兵與農皆然。」曰:「然則宜如之何?」 曰:「即其辭,觀其行,攷其智,以為可化人及物者隆之; 文勝質,行無觀,智無考者下之俗,其以厚國,其以理 科,不俟易也。」今有博陵崔策子符者,少讀經書,為文 辭本於孝悌,理道多容,以善別時,剛以知柔,進於有 司,六選而不獲,家有冤連,伏闕下者累月不解。仕將 晚矣,而戚其幼孤,往復不憚萬里,再歲不就選,世皆 曰「孝悌人也。」如是且不見隆,雖《百易》科,其可厚而理 乎?今夫天下已理,民風已厚,欲繼之於無窮,其在慎 是而已。朝廷未命有司,既命而果得有道者,則是術 也宜用。崔子之仕,又何晚乎?僕智不足而獨為文,故 始見進而卒以廢。居草埜八年,麗澤之益,鏃礪之事, 空於耳而荒於心。崔子幸來而親余,讀其書,聽其言, 發余始志,若寤而言,夢醒而問,醉未及悉,而告余以 行。余懼其悼時之往而不得於內也,獻之酒,賦之詩 而歌之,坐者從而和之,既和而敘之。

《重試進士奏狀》
白居易

[编辑]

禮部試進士,例用書策,兼得通宵。得通宵則思慮必 周,用書策則大字不錯。昨重試之日,書冊不容一字, 大燭又計兩條,迫促驚忙,幸皆成就。若比禮部所試, 事校不同。

《上論貢士書》
舒元輿

[编辑]

草茅臣某昧死奏書。皇帝陛下。聖德修,三代之教,盡 善矣,唯貢士一門,闕然不修,臣竊以為有司過矣。臣 為童子時,學讀書,見《禮經》有鄉舉、里選,必得其人而 貢於上,上然後以弓旌束帛招之。臣年十五,既通經, 無何心中有文竅開,則又學之。遍觀群籍,見古人有 片善可稱,必聞於天子有司,天子有司亦修禮待之 不苟。臣既學文於古,聖人言皆信之,謂委質待問,上 國必見上國禮。無幾,前年,臣年二十三,學文成立,為 州縣察臣,臣得備下土貢士之數。到闕下月餘,待命 有司,始見貢院懸版樣,立束縛檢約之目,勘磨狀書, 劇責與吏胥等倫。臣幸狀書備,不被駮放,得引到尚 書試。試之日,見八百人盡手攜脂燭水炭,洎朝晡餐 器,或荷於肩,或提於席,為吏胥縱慢聲,大呼其名氏。 試者突入,棘圍重重,乃分坐廡下,寒餘雪飛,單席在 地。嗚呼!唐虞闢門,三代貢士,未有此慢易者也。臣見 今之天下貢士既如此,有司待之又如此,乃益大不 信古聖人言。及睹今之甲賦律詩,皆是偷拆經誥,侮 聖人之言者,乃知非聖人之徒也。臣伏見國朝開進 士一門,苟有登升者,皆資之為宰相公侯卿大夫,則 此門固不輕矣。凡將為公侯卿相者,非賢人君子不 可。有司坐舉子於寒廡冷地,是比僕隸已下,非所以 見徵賢之意也。施棘圍以截遮,是疑之以賊姦徒黨, 非所以示忠直之節也。試甲賦律詩,是待之以雕蟲 微藝,「非所以觀人文化成之道也。有司之不知,其為 弊若此,臣恐賢人君子,遠去不肖污辱,為陛下用,且 指近陳之。今四方貢珠玉金銀,有司則以篋篚皮幣 承之,貢賢才俊乂;有司以單席冷地承之,是彰陛下 輕賢才而重金玉也。賢才恥之,臣亦恥之。臣又見每 歲《禮部格》下,天下未有不言察訪行實無頗邪,然後 上貢。苟不如格,抵罪舉主。」臣初見之,竊獨心賀,謂三 代之風,必作於今日矣。及格既下而法不下,是以歲 有無藝朋黨,譁然扇突不可絕,此又惡用格為徒亂 人耳。又於格中程之人數,每歲多者固不出三十,少 或不滿二十,此又非天子納士之心也。何以言之?今 日月出沒,皆為陛下內地,自漸海流沙,朔南周環綿 億萬千里,其間異氣所鍾生,英豪俊彥固不少矣。若 陛下明詔,必以禮舉之,總一歲之內,有百數元、凱、揚、 馬之才德者來之,則有司必曰:「吾格取二十而黜八 十,是為求賢邪,遺賢邪?」若有司以僕隸待之,總一歲 之內,負才德來者,無十數輩,則有司必曰:「吾拔二十」, 是繆收其「半;徒足滿人數,是為取才邪?取合格邪?」其 不可先定人數,亦昭昭矣。向之數事,臣久為陛下疾 有司不供職,使聖朝取士,首科委就地矣。臣寒微若此,出言不足以定貢士之得失,然百慮之中,或幾一 得之。臣竊欲陛下詔有司,按三代故事,明修格文,使 天下入貢者皆茂行實,不拘人數。其不茂行實,「法與 之隨此為澄源。源既澄,則來者皆向方矣。俾有司加 嚴禮待之,舉《六義》試之。試之時,免自擔荷。廊廡之下 特設茵榻,陳爐火脂燭,設朝晡飯饌,則前日之病庶 幾其有瘳矣。」人人知天子重賢獎士之道勝氣。請幫助識別此字。「漫 如此。士之立身,無不由正以成之者。為士身正,則公 卿正;公卿正,未有天下不治者;天下治而陛下求不 垂拱以高揖羲軒,不可得也。苟不如此,則士之求名, 無不由邪以成者。為士名邪,未有公卿不邪者;公卿 邪,未有天下而治者;天下不治而陛下欲不役聖慮 而憂黔首,不可得也。」臣雖至愚,以此觀之,知貢士之 道,所繫尢重,是以願輸寫血誠,以正此門。陛下無以 臣跡在貢士中,疑臣自謂。「臣雖不敏,竊窺太常一第, 不為難得。」何以明之?若使臣為今日貢士之體事,便 僻巧佞,馳騖關鍵,固臣之力,非不能也,恥不為也。故 互以頑才干有司,得之固無忝,不得則納履而去,蹤 跡巢由以樂陛下熙熙之化,何往「而無泉石之快哉! 伏惟陛下留神獨聽,天下之幸也,於臣何幸,死罪死 罪。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