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銓衡典/第020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銓衡典 第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十卷
經濟彙編 銓衡典 第二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銓衡典

 第二十卷目錄

 銓衡總部藝文二

  吏部箴          明宣宗

  銓選           何喬新

  久任銓曹以敘庶官疏    胡叔廉

  議久任          夏良勝

  閣員宜推疏        陸光祖

  用士議          張爾公

  駮科臣專任科貢疏      前人

  保舉議           前人

  上論特用書         前人

 銓衡總部藝文三

  季冬送戶部郎中使黔府選補 唐盧僎

  送崔員外黔中監選     綦毋潛

  送楊少府赴選        李白

  陪使君早春西亭送王贊府赴選 岑參

  送孟十二倉曹赴東京選    杜甫

  送田濟之揚州赴選     皇甫冉

  送李庚先輩赴選      劉禹錫

  送陶少府赴選       李群玉

  銓試後徵山別業寄源侍御   殷寅

 銓衡總部紀事一

銓衡典第二十卷

銓衡總部藝文二[编辑]

《吏部箴》
明·宣宗
[编辑]

《周官》六卿,其長太宰,統治百寮,以熙功載。漢設選部, 官置尚書,有佐有屬,代襲弗渝。致治之本,實資用賢, 甄拔簡任,爾持衡銓,爾惟敬之,務公戒私,善爾勿蔽, 才爾勿遺,必黜憸邪,必進忠貞,用舍適宜,治由汝興。 苟或貿貿,弗博詢采,謀面而用,弗究其內,玉石不分, 臧否莫明,治之弗興,亦由汝成。度德定位,乃稱任使, 小知大受,官罔或弛。精爾識鑒,勵爾正直。相予于治, 夙夜無斁。

《銓選》
何喬新
[编辑]

「致治之要必資於賢才,得賢之道必由於銓選。蓋賢 才用則上無廢事矣,銓選精則下無遺才矣,為治之 道,孰有外於此哉?成周之世,卿大夫舉賢能而賓其 禮,司徒教三物而興諸學,司馬辨官材以定其論,太 宰詔廢置而持其柄,內史贊予奪而貳其中,司士掌 其版而知其數,此皆古之法也。」漢以郡縣守相之高 「第者,然後為二千石,二千石有治行者,然後為九卿, 九卿之稱職者,然後為御史大夫。」然張釋之十年不 得調,揚雄三世不徙官,賈誼歲中超遷至大中大夫, 公孫弘徒步數年,至宰相封侯,未始有資格之拘也。 成帝時,置常侍曹尚書一人,主公卿;二千石曹尚書 一人,主郡國,而銓曹之名始於此焉。光武改常侍曹 尚書為吏部尚書,而專主選舉,所用者必以歲月先 後之次,尚書從而簡試之。魏文帝時,陳群立九品官 人之法,州縣皆置中正以定其選。行修或以五升四, 以六升五,行虧則降者亦然。及其弊也,惟知閥閱,不 辨賢愚。隋制,尚書舉其大者,侍郎舉其小者,六品以 下咸吏部所選。《唐文》選,吏部掌之,武選兵部掌之,皆 為三銓之法。在尚書則典其一,在侍郎則分其二,其 綱維所係,不過二端:一曰試法,二曰「集法。」試以訂其 實,集以限其來。已集而試,察其書判,既試而銓察其 身言,此試法也。期以十月,畢以三月,此集法也。其後 裴光庭作《循資格》,以矯試法之弊,陸宣公立《計闕例》, 以救集法之偏。然躡級限年,賢愚一概,於是有四十 而從仕、六十而未離一尉者矣。宋朝典選之職有四: 文選曰審官東院、曰流內銓;武選曰審官西院、曰流 外銓。元豐定制,合東西審官之院而歸之左右尚書, 合流內三班之事而歸之左右侍郎,於是吏部有四 選之法焉。嗟夫!馬有騏驥駑駘,惟伯樂為能識「玉有 瓊玖」碔玞,惟卞和為能辨銓衡者誠能澄其慮如冰 鑑,平其心如權衡,如毛玠在魏而典選清正,如山濤 在晉而甄拔人物,則何患不得賢才以為用哉!

《久任銓曹以敘庶官疏》
胡叔廉
[编辑]

伏睹聖諭有曰:「為政在愛民,愛民必選賢守令。」今選 之者每不盡心,以致官非其人,民受其害。欽此。夫陛 下所謂選賢守令者,非今之銓曹乎?曹中之最要者, 一以進賢,一以退不肖,為冢宰耳目手足之寄之助, 則文選、考功二司郎中是也。夫人才在下,賢否若是 其不一,知人之道,古今所難。奈何任選人之責者,當 事不過一年,迨其事方熟而遷已及。縱使能竭精盡 力而欲調停,一歲之間可盡週乎?無何而新者以繼, 則又是一番意見矣。此守令之選,每不得人而上廑聖慮者。查得憲廟時文選郎中如黃孔昭者,在任將 一十五年。今其事功在於《名臣錄》者,亦以任久知人 之故。伏乞敕下吏部,今後二司郎中遇有員缺,必拘 以舊格,量資循望,既極一時之選矣。及其既任,果能 當於其職,而為清議所歸,或以三年,或以五年,方許 遷𨍭。中間才望卓異者,比之常格,仍超陞數級,或即 擢以三品京秩,以酬其任事之勞可也。夫任久則志 定,以之自處則苟簡之意不生,以之處人則知人之 鑑自熟。矧!吏部者,百官之表,欲建治安,使天下元元 深被皇上覆載之仁,莫若於百官皆令久任。欲行久 任,當自近始。吏部之官不久任,而欲使內而科道部 寺、外而監司、守令之久任,將誰使之乎?再照文選司 郎中居是官者,多不肯久於其任,以雜民居。關防最 難,疑謗易生,眾人之責備又加詳焉。怨之所積,保全 者少,而敗謫者恆多,厥任委屬艱矣。臣愚以為莫若 於本部公廨中擇便空地置房宇一所,即不能遍及 於四司,而使文選郎中時常在內居住,公庭眾目之 屬,防閑既謹,形跡自隔,可以遠疑謗之嫌,可以杜干 求之擾,所以成就其以人事君之忠者,未必無補也。

《議久任》
夏良勝
[编辑]

凡今言治者必曰「久任」,然在今則有勢不能者。先朝 官不必備,亦惟其人,用之不苟,去之不輕。故《尚書》有 歷三考而上勳,侍郎有滿九年而陞俸,監司非課績 而不代,郡縣或再任而并遷,內外一致,上下相安。自 逆瑾紛更朝政之後,雖經改正,而老成耆舊,未能悉 復其守,浮薄新進,亦因自喪其資。常設之員,不可久 「虛,遞遷之制,不容中止。故如臺閣必自卿佐,乃得內 簡;卿佐必自撫治,乃預廷薦;科道部屬,多自外僚而 選補;方面郡守,半出京職以均勞。況夫因事設官,員 額已逾其故,隨地按治考劾不待其終,欲復久任,其 可得乎?茲欲為便宜之議,除在京推選及在外堪補 科道部屬,方面堪補京堂官照常轉」陞外,其餘在外 方面府州縣等官,若其才力風土相宜,一切轉遷不 出。本省既無奔逐之勞,亦無荒廢之日。送故迎新之 費,或可以汰其半;簿書緣絕之奸,或可以警其後。苟 簡蔽上者,雖幸遷而不免敗露;貪暴凌下者,懼轉移 而預有隄防。是亦師久任之意,而不必師其法,庶獲 長治之效,而卒能要其成。

《閣員宜推疏》萬曆十九年九月十八日
陸光祖
[编辑]

本月十五日申時,伏蒙皇上召臣光祖至會極門,傳 奉敕諭:初未知為何事,恭捧到於朝房,然後知為陞 趙志皋禮部尚書,張位吏部左侍郎,俱入閣辦事。始 臣等微聞申時行等密薦二人,今乃果然。臣等素知 二人之賢,士論稱為正人君子,望其柄用。今皇上信 納閣臣之言,用之輔理,良協輿情,臣不勝欣躍。但事 關職掌,有不容不言者。夫「爵人於朝,與眾共之。祖宗 定制,凡大臣員缺,吏部與九卿會推,請旨簡用。至推 吏、兵二部尚書、各邊總督及內閣大臣,則九卿之外 復益以六科十三道。」蓋其任愈重,則舉愈當公,詢謀 僉同,方敢推用,實所以廣忠集眾,而杜偏聽之奸,絕 阿私之患也。自大學士張居正用事,「閣臣進用,始有 不由會推者。意在市恩,蔑棄成法,天下共言其非矣。 今時行等薦,固為得人,即使會官廷推,二臣資望安 知不在所推數中,奚用私薦哉?」臣愚以為會推大典, 祖制決不可廢;私薦,內降之端決不可啟。伏望皇上 俯納臣言,以後閣臣員缺,仍敕吏部九卿科道官照 例會推,疏名以請廣眾大廷之中,孰敢蔽賢,亦孰敢 獨私所厚,庶朝廷有大公至正之體,而所舉之臣,亦 有光榮,得以殫心而任事矣。若一聽之獨舉密薦,仍 恐異日徇私植黨之禍,殆有不可勝言者。臣待罪銓 衡,不敢不為國家存深遠之慮。冒昧上言,不識忌諱, 伏望聖明裁奪。

《用士議》
張爾公
[编辑]

洪武某年月日,臣竊聞給事薦某宜牧民者,陛下問 所能,對曰:「才高年少,勇於敢為。」陛下謂才高多過中, 勇者少循理,年少未歷練,恃才輕忽,鮮不擾民。令就 學以養其德性,變化氣質,用之未晚,遽使牧民,未見 其可。此誠陛下惜名器、愛百姓至意。臣愚不能無惑 者。獨以陛下疑士失衡,驟信給事之言,未嘗察其可 否,徐進退之也。古者四十稱強仕,禮也。然昔漢順帝 時,尚書令左雄言:孝廉年未滿四十不察舉,若茂才 異行如顏子,自可不拘年齒。臣愚謂士固有耄不勝 任者,有年雖少,學問過人,足有為者,若之何概以年 少絀之?取士而不核真則舉錯必不審,不嘗試則能 否必不見。《語》曰:「人皆寐則盲者不知」,皆默則瘖者不 知,覺而使之視,問而使之對,則瘖盲者決矣。今陛下 聞給事言某也才高如此,勇於敢為如此,不覈其實, 不試之以事,而遽謂「某也才高過中,勇敢用氣如此」, 其究必至於生事擾民如此,而又未審夫士之果過 中、果恃才也,又未審夫給事之所謂才高敢為者果 何若也。一旦懸度其不可牧民而不之用,則是不使之視,不使之對,而斷然以為盲與瘖也。嚮使給事果 能知人言果覈實,則必不誤以非才高者而謂之才, 必不誤以非敢為者而謂之勇,雖年少未必果不可 用。使給事果未能知人言非覈實,則非才高而以為 才,非敢為而以為勇,陛下亦將懸度其過中擾民乎? 況士「或才高而未必自恃,敢為而未必自用,或年少 而有老成持重之慮,雖以之牧民,無不可者」,陛下亦 將輕信而概棄之乎?又況牧民,雖慈惠愛養為首,其 間一切釐弊剔蠹,興利除害,非才勇不勝任。古之循 吏,如龔遂之於渤海,黃霸之於潁川,虞詡之於朝歌, 皆非迂謹不才、懦怯無氣之人,則因其才「高勇敢,遽 謂不可以牧民,未可為古今定論也。臣為陛下計,有 士於此,給事既已薦之,宜召其人面詢之,察其果才 高勇敢與否,果過中生事擾民與否,給事之言果可 信與否,然後從而用舍之,則始之以覈真,繼之以嘗 試,士之能否著,而給事舉士之得失不能欺其上。」如 是,士無沮抑之歎,薦士者無雜進之弊,朝廷繇此收 得士之效,百姓繇此被安養之恩,烏可不審權衡,因 言舉錯,使賢否紊而功實廢哉?善乎,孟軻之論,進賢 用舍,生殺一準於察之見之,視陛下今日懸度而驟 棄之者何如?臣願陛下之熟計之也。謹議。

《駮科臣專任科貢議》
前人
[编辑]

崇禎八年八月日,臣某聞朝廷復祖宗保舉法,進士 舉貢外,兼用監吏士民,蓋即古立賢無方遺意。諸臣 宜悉慮奉行,不容異議者也。頃見《科臣疏》言:「進士舉 貢,各能自愛其鼎,不敢輕擲身名。監則紈絝子弟,吏 則刀筆起家,民皆田夫牧豎之流,士皆膏粱閥閱之 冑,將來必有輦金賂要津者,必有戚里相援引者。雖 連坐之法隨其後。既有力以進身,豈無術以飾過?從 前之弊,未能一一革釐。明旨所謂務求真才實德,允 堪民牧者,未必應弓旌而至也。臣閱《科臣疏》,不勝髮 指。竊謂此言一倡,弊不至蔑棄祖法,壅格詔旨,排沮 人才,為言路滋蠹,為國家釀亂不止。舉朝大臣,未有 毅然駮正,以廣聖聽者,臣甚惜之。」夫科臣極詆監吏, 士民不可薦,獨不上稽《國初典制》乎?洪武、永樂中,往 往薦用監吏士民。全思誠,耆儒也,召為文華殿大學 士。李彥名,儒士也,歷官吏部尚書。郭璡,監生也,遷吏 部侍郎。曾泰,秀才也,為戶部尚書。楊士奇,處士也,充 翰林編纂官;徐熙、況鍾,吏胥也,一為尚書,一為吏部 郎中。若然者,其勞績聞望炳蔚,至今枚舉不盡,而繇 監生薦用者尤多。即今日人才不能比隆國初,豈無 一二異等,足充使任?而科臣謂「監吏士民皆不堪舉 用」,非也。洪武三十年,令軍民一材一藝,得自陳效用。 正統五年,令進士、舉人、監生、吏員,聽諸司保舉。嘉靖 十年,遵累朝事例,三途並用,必求得人,皆未嘗專任 進士、舉貢,概棄監吏士民也。《舊章》具在,而科臣獨弁 髦不問,又非也。況進士舉貢,非盡生而為舉貢為進 士,其始皆民耳,與田夫牧豎雜處耳。遊庠序而後為 士,通籍而後為進士。士民中有能為進士而絀於舉 貢者,有能為舉貢,進士不遇而為民者,豈繇士民而 為進士舉貢者,皆可薦。異時能為進士舉「貢,今日不 幸而為士民者,皆不可薦乎?」苟非才且賢,雖舉貢進 士可黜;苟才且賢,雖監吏士民可任。昔宋文隱逸耳, 薦授山西副使;郭傅釋流耳,擢為翰林應奉;吳訥醫 士耳,薦拜監察御史。國初,釋流、隱逸、醫士皆可用,則 凡耕釣屠販皆不容棄,而況監吏士民乎?又況今之 進士舉貢,賢且才者非乏,「然輦金要津者有之,戚里 援引者有之。科臣獨以此懸揣監吏士民,逆絕其進 取,終置之禁錮。欲專任進士科貢,又非也。信如科臣 之言,幸而為舉貢進士,跖可以夷,桀可以堯。不幸而 為監吏士民雖駃騠亦駑駘,雖祥鸞亦梟鴟而已。是 非殽雜,取舍乖戾。臣恐祖法自此而壞,詔旨自此而 格,人才自此而沮,言路自此而蠹,國家自此而亂」,皆 科臣之言誤之也。為今計,合進士、舉貢、監吏、士民,擇 別其堪任與否,使賢者進而不肖者退,不必謂監吏、 士民必不可用。臣願陛下深惟保舉利害得失之故, 敕諭閣部諸大臣,取科臣全疏,合臣芻議,虛公折衷, 申飭明詔,使知去從。如果臣言可采,宜明正科臣蔽 賢誤國之罪,為將來妄言者戒。至於明詔兩京諸司 皆保任,過限不舉皆議處。臣謂此法行,終不足盡得 天下士思以葑菲,佐睿慮萬一惟陛下恕臣狂瞽,使 得盡其愚,幸甚!謹議。

《保舉議》
前人
[编辑]

臣某言:「明詔,祖宗保舉成法,可遵。兩京文職三品以 上,於進士、舉人、貢監中,各舉堪任知府者一人;兩京 文職五品以上及翰林科道官,在外撫按及司、道、知 府,於舉、貢、監吏、士民中,各舉堪任知州、知縣者一人。 所舉務求真才實德,允堪民牧,即將實跡開款送部, 類編進呈。該部再加酌覈,與見在應選一體除授。仍」 分立限期,過限不舉者議處。舉得其人,舉主褒敘;或 犯贓罪及庸闒無能,舉主連坐。臣愚以為保舉之法誠今日急務,然其間一二未盡善者,臣敢悉慮陳之。 竊見進士、舉人貢監中,亦有僅堪任州縣而不堪任 知府者,監吏士民中,亦有堪任知府而不止於堪任 州縣者,然則謂堪任知府專屬之進士、科貢,堪任州 縣,專屬之監吏士民,臣不敢信也。兩京文職三品以 上,亦有不知進士、舉貢某堪任知府,而知監吏、士民 某堪任州縣者;五品以上及翰林、科道等官,亦有不 知監吏、士民某堪任州縣,而知進士、舉貢某堪任知 府者。然則謂三品以上宜專舉堪任知府,五品以上 及撫、按、司道等官宜「專舉堪任州縣」,臣又不敢信也。 夫取人必貴因其才品,不宜限以資格。如必求堪任 知府於進士、科貢,求堪任州縣於監吏、士民,則監吏、 士民雖有堪任知府者,舉主以為非詔旨所及而不 敢舉;進士、舉貢雖有僅堪州縣者,舉主又以為非詔 旨所及而不肯舉。兩不舉則兩誤,古量才授官不如 是也。舉賢必隨所知,不宜拘以事例。如必文職三品 以上,專舉堪任知府,五品以上及科道撫按專舉堪 任州縣,則科道撫按實知其堪任知府,以不當舉堪 任知府而棄之。三品以上實知其僅任州縣,以不當 舉僅任州縣而棄之。交棄則交失。古各舉所知,又不 如是也。況文職三品以上、五品以上,及翰林科道撫 按司道知府,豈必人人皆鮑叔、皆祁奚乎?豈無媢嫉 闇陋,如臧文仲之於展禽,虞丘之於叔敖者乎?昔魏 徵勸太宗命三品以上京官舉郡縣守令,非如今日 盡撫按司道知府皆使之薦人也。盡撫按司道知府 皆使之薦人,則是執道途不相誰何之人,皆望其為 祁奚、為鮑叔,果皆能野無「遺賢」乎?藉令中外諸臣,果 皆祁奚、鮑叔,果皆知人。或素負衡鑒,取之夾袋而有 餘,先期而舉不為驟;或傍求俊乂,索之倉卒而不足, 過限不舉不為玩。如必先立限期,不舉議處,則諸臣 以惶遽避罪之心,工旦夕苟免之計,必有妄舉以塞 詔旨者。雖舉不逾期,而所舉實不可用,名存實廢,為 蠹滋大。又況夾袋有餘者,雖一官而可以舉數人;倉 卒不足者,雖累年而不能舉一人。如必各舉一人,則 雖有能舉數人者,而僅使之舉一人而止,猶騏驥能 行千里,縶之使行百里而止耳。其不能舉一人,而必 立限以責其舉,猶盲者必使之視遠,聾者必使之辨 音,徒沒世窘困已耳。如是而欲盡致天下之賢才,以 速希治平,雖名為復祖法,臣知其必無實效也。或疑 不責以必舉,不督其過限,若延緩何?臣曰:「不然。求玉 者必於崑岡,求珠者必於荊溪。今之兩雍、直省學校, 賢才之崑岡、荊溪也。兩雍之司成、直省之督學使,日 與四方士晉接講課,士之能否短長,皆得嘗試而甄 拔之。苟取才於此中,督學使不」徒以文藝歲科解部 為稱職,兩司成不徒以釋奠內外課積分為故例,通 變胡安定《學條》,每歲中擇士之賢且才者著之籍,有 事需才,若取諸寄,不能其官者連坐,而又佐之以鄉 舉里選之法,長吏辟署之制。慎簡閣臣,以弘吐握,精 求銓曹,以汰冗員。由是人才次第升進,豈必盡人而 責以保舉,先期而督以程限,不舉而威以刑辟,如今 日之紛紛無益哉?臣所謂「明詔一二未盡善」者如此。 臣愚不識忌諱,苟行臣之言,得人圖治,微有裨助,惟 陛下裁擇。謹議。

《上論特用書》
前人
[编辑]

崇禎十三年月日,臣某伏讀《明詔》,「年來資格畛域抑 壞,人才考選,屢奉旨舉貢兼收,究竟不遵,非祖宗破 格用人至意。就教舉人并試過貢士,共二百六十三 名,俱著於六部司屬、都通、太常寺衙門各司屬及推 知正官,通行察缺,依次填補。」此繫特用,後不為例。臣 見在廷諸臣,奉詔唯謹,莫有一人條可否為國家圖 實用者,雖復祖法,無裨於治。臣請昧死為陛下陳之。 昔高皇帝諭銓臣曰:「朝廷懸爵祿待士,惟賢是用,何 拘資格?」自今庶官有才能者不次用。臣愚以為祖宗 破格,如張唯等十七人以舉人授編修,宋矩等十九 人以秀才授御史,葛均以訓導進學士,張紞以明經 選吏部,皆擇其才且賢,然後不次豋用,非盡庶官而 人人超擢也。即陛下今日特用,亦將拔舉貢才能之 特出者用之,非凡舉貢皆可用也。迺一旦合二百六 十三人濫竽寮署,臣不知此二百六十三人者,果皆 才且賢乎?果皆才且賢,猶當量能授職,委任責成,使 真偽無雜進,柰何概使之依次填補乎?既依次填補, 無論未必皆才,其間「有不堪戶部而補戶部,不堪兵 部而補兵部,不堪推知而補推知」,始用苟違其材,考 課難責其效,能必皆勝任奏最乎?況今疆圉孔棘,兵 民交困,所需者出奇濟變勘亂之才,非僅部寺司屬 推知缺應補也。就此二百六十三人,拔其尤者數十 人,𢌿之殊秩,委以重寄,庶幾克濟。焉有特用而僅使 之備「員庶官乎?質諸祖宗,惟賢是用,合乎不合乎?又 況據臣後先聞見,如某舉人、某貢士,皆迂庸貪鄙,不 足稱使。任陛下謂此等舉貢能潔己愛民,鞠躬盡瘁 乎?能追蹤張唯、宋矩、葛均諸臣乎?然則抒破格之名而亡其實,不欲抑壞人才而究不能甄別真似,實收 人才之效。」諸臣謂一旦特用此二百六十三人足以 法祖興治,果可信乎?不可信乎?抑臣尤有疑焉。陛下 既以前此考選不兼用舉貢,與祖制不合,則後此皆 遵祖制,皆兼用舉貢可也,而又曰「特用後不為例」,豈 祖制僅可行於一時,不可行於異日乎?豈此日舉貢 二百六十三人皆堪特用,異日雖復有才且賢,遠邁 此二百六十三人者,皆不足用乎?此又明旨不可以 告中外臣民者也。臣無言責,宜苟且拱默,退獨以特 用曠典關人才隆替,繫宗社安危。過此不言,雖悔無 及。廷臣不知其弊而不能言,罪小;臣知其弊而不盡 言,罪大輒敢獻其愚。陛下誠考古敷奏明試之法,以 推廣祖宗破格用賢之意,特用舉貢,萬世無弊,不必 後不為例也。

銓衡總部藝文三[编辑]

《季冬送戶部郎中使黔府選補》
唐·盧僎
[编辑]

握鏡均荒服,分衡得大同。徵賢一臺上,補吏五谿中。 雨露將天澤,文章播國風。漢庭暌直諒,楚峽望清通。 馬逐霜鴻漸,帆沿曉月空。還期鳳池拜,照耀列星宮。

《送崔員外黔中監選》
綦毋潛
[编辑]

持衡出帝畿。星指夜郎飛。神女雲迎馬。荊門雨濕衣。 聽猿收淚罷。繫鴈待書稀。蠻貊雖殊俗。知君肝膽微。

《送楊少府赴選》
李白
[编辑]

大國置衡鏡,準平天地心。群賢無邪人,朗鑒窮情深。 吾君詠《南風》,袞冕彈鳴琴。時泰多美士,京國會纓簪。 山苗落澗底,幽松出高岑。夫子有盛才,主司得球琳。 流水非鄭曲,前行遇知音。衣工剪綺繡,一誤傷千金。 何惜刀尺餘,不裁寒女衾。我非彈冠者,感別但開襟。 空谷無白駒,賢人豈悲吟。大道安棄物,時來或招尋。 爾見山吏部,當應無陸沈。

《陪使君早春西亭送王贊府赴選》
岑參
[编辑]

西亭繫五馬,為送故人歸。客舍草新出,關門花欲飛。 到來逢歲酒,卻去換春衣。吏部應相待,如君才調稀。

《送孟十二倉曹赴東京選》
杜甫
[编辑]

君行別老親,此去苦家貧。藻鏡留連客,江山顦顇人。 秋風楚竹冷,夜雪鞏梅春。朝夕高堂念,應宜綵服新。

《送田濟之揚州赴選》
皇甫冉
[编辑]

家貧不自給,求祿為荒年。調補無高位,卑棲屈此賢。 江山欲霜雪,吳楚接風煙。相去誠非遠,離心亦渺然。

《送李庚先輩赴選》
劉禹錫
[编辑]

一家何啻十朱輪,諸父雙飛秉大鈞。曾脫素衣參幕 府,卻為精舍讀書人。離筵洛水侵杯色,征路函關向 晚塵。今日山公舊賓主,知君不負帝城春。

《送陶少府赴選》
李群玉
[编辑]

陶君官興本蕭疏,長傍清山碧水居。久向茅山窮藝 術,仍傳五柳舊琴書。跡同飛鳥棲高樹,心似閑雲在 太虛。自是葛洪求藥價,不關梅福戀簪裾。

《銓試後徵山別業寄源侍御》
殷寅
[编辑]

別業在徵山,豋高望畿甸。嚴令天地肅,城闕如何見? 藹藹王侯門,華軒日遊衒。幸逢休明代,山寇尚交戰。 投策去園林,率名皆拜選。聖君性則哲,濟濟多英彥。 裴楷能清通,山濤急推薦。謏才甘自屏,薄伎忝餘眷。 雖承國士恩,尚乏中人援。疇昔相知者,今茲秉天憲。 朱紱何赫赫,繡衣復蔥蒨。

銓衡總部紀事一[编辑]

《後漢書郎顗傳》:「陽嘉二年,公車徵顗,使對尚書。顗對 曰:今選舉皆歸三司,非有周召之才,而當則哲之重。 每有選用,輒參之掾屬。公府門巷,賓客填集,送去迎 來,財貨無已。其當遷者,競相薦謁,各遣子弟,充塞道 路,開長姦門,興致浮偽,非所謂率由舊章也。尚書職 在機衡,宮禁嚴密,私曲之意,差不得通,偏黨之恩,或 無所用;選舉之任,不如還在機密。臣誠愚戇,不知折 中。」斯固遠近之論,當今之宜。

《楊秉傳》:「延熹五年,秉為太尉,是時宦官方熾,任人及 子弟為官,布滿天下,競為貪淫,朝野嗟怨。秉與司空 周景上言,內外吏職多非其人,自頃所徵,皆特拜不 試,致盜竊縱恣,怨訟紛錯。舊典:中臣子弟不得居位 秉埶。而今枝葉賓客布列職署,或年少庸人,典據守 宰,上下忿患,四方愁毒,可遵用舊章,退貪殘,塞災謗, 請下司隸校尉、中二千石、城門五營校尉、北軍中候, 各實覈所部,應當斥罷,自以狀言三府,廉察有遺漏 續上。」帝從之。於是秉條奏牧守以下匈奴中郎將燕瑗、青州刺史羊亮、遼東太守孫諠等五十餘人,或死 或免,天下莫不肅然。時郡國計吏多留拜為郎,秉上 言:「三署見郎七百餘人,帑藏空虛,浮食者眾,而不良 守相欲因國為池,澆濯釁穢,宜絕橫拜,以塞覬覦之 端。」自此終桓帝世,計吏無復留拜者。七年,南巡園陵, 特詔秉從行。至南陽,左右並通姦利,詔書多所除拜。 秉上疏諫曰:「臣聞先王建國,順天制官。太微積星,名 為郎位,入奉宿衛,出牧百姓。皋陶誡虞,在於官人。頃 者道路拜除,恩加豎隸,爵以貨成,化由此敗。所以俗 夫巷議,白駒遠逝,穆穆清朝,遠近莫觀。宜割不忍之 恩,以斷求欲之路。」於是詔除乃止。

《李固傳》:「固為大司農,先是舊任三府選令史,光祿試 尚書郎,時皆特拜,不復選試。固乃與廷尉吳雄上疏, 以為選舉署置,可歸有司。帝感其言,自是稀復特拜。」 《魏志荀彧傳》:「彧為漢侍中,守尚書令,常居中持重。」 《典略》:彧折節下士,坐不累席。其在臺閣,不以私欲撓 意。彧有群從一人,才行實薄,或謂彧:「以君當事,不可 以某為議郎耶?」彧笑曰:「官者所以表才也。若如來言, 眾人其謂我何邪?」其持心平正皆類此。

《賈詡傳》:「詡為尚書,典選舉,多所匡濟,李傕等親而憚 之。」《魏書》:「詡典選舉,多選舊名,以為令僕。」論者以此 多詡。

《毛玠傳》:「玠為東曹掾,與崔琰並典選舉。其所舉用皆 清正之士,雖於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 務以儉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節自勵,雖貴 寵之臣,輿服不敢過度。太祖歎曰:『用人如此,使天下 人自治,吾復何為哉!文帝為五官將,親自詣玠,屬所 親眷。玠答曰:『老臣以能守職,幸得免戾,今所說人非 遷次,是以不敢奉命』』。」《先賢行狀》:「玠雅亮公正,在官 清恪。其典選舉,拔貞實,斥華偽,進遜行,抑阿黨。諸宰 官治民功績不著而私財豐足者,皆免黜停廢,久不 選用。於時四海翕然,莫不勵行。」

《諸葛誕傳》:「誕為吏部郎,人有所屬託,輒顯其言而承 用之,後有當否,則公議其得失以為褒貶。自是群僚 莫不慎其所舉。」

《魏氏春秋》:許允為吏部郎,選郡守。明帝疑其所用非 次,召入,將加罪。允妻阮氏跣出謂曰:「明主可以理奪, 難以情求。」允頷之而入。帝怒詰之,允對曰:「某郡太守, 雖限滿,文書先至,年限在後,日限在前。」帝前取事視 之,乃釋遣出,望其衣敗,曰:「清吏也。」賜之。

《吳志顧雍傳》:「雍為丞相平尚書事,其所選用文武將 吏,各隨能所任,心無適莫。」

《通典》:「孫氏有江東選曹尚書,主選舉。吳郡暨艷,性峭 刻,好清議,為尚書,以郎署混淆,多非其人。艷欲激濁 揚清,別其善否,乃覈選三署,皆貶高就下,降損數等。 其居位貪婪,志節卑污者,皆以為軍校,置之營府。於 是怨聲囂然,競言艷用私情,虧公法,艷坐自殺。」 《晉書李重傳》:「重為始平王文學,上疏陳九品曰:先王 議制,以時因革。因革之理,唯變所適。《九品》始於喪亂, 軍中之政,誠非經國不刊之法也。且其檢防轉碎,徵 刑失實,故朝野之論,僉謂驅動風俗,為弊已甚,而至 於議改,又以為疑。臣以革法創制,當先盡開塞利害 之理,舉而錯之,使體例大通而無否滯,亦未易故也。 古者諸侯之治,分土有常,國有定主,人無異望。卿大 夫世祿,士無出位之思,臣無越境之交,上下體固,人 德歸厚。」秦反斯道,罷侯置守,風俗淺薄,自此來矣。漢 革其弊,斟酌周、秦,並建侯守,亦使分土有定,而牧司 必各舉賢貢士,任之鄉議,事合聖典,比蹤三代。方今 聖德之隆,光被四表,兆庶顒顒,欣睹太平。然承魏氏 凋敝之跡,人物播越,仕無「常朝,人無定處,郎吏蓄於 軍府,豪右聚於都邑,事體駁錯,與古不同。謂九品既 除,宜先開移徙,聽相併就。且明貢舉之法,不濫於境 外,則冠帶之倫將不分而自均,即土斷之實行矣。又 建樹官司,功在簡久,階級少則人心定,久其事則政 化成而能否著,此三代所以直道而行也。」以為選例 九等,當今「之要,所宜施用也。聖王知天下之難,常從 事於其易,故寄檃括於閭伍,則邑屋皆為有司;若任 非所由,事非所覈,則雖竭聖智,猶不足以贍其事。由 此而觀,誠令二者既行,即人思反本,修之於鄉,華競 自息,而禮讓日隆矣。」遷太子舍人。

《任愷傳》:愷惡賈充為人外相崇重,內甚不平。或為充 謀曰:愷總門下樞要,得與上親接,宜啟令典選,便得 漸疏,此一都令史事耳。且九流難精,間隙易乘,充因 稱愷才能,宜在官人之職。帝不之疑,謂充舉得其才, 即日以愷為吏部尚書,加奉車都尉。愷既在尚書,選 舉公平,盡心所職。

《王戎傳》:「戎遷尚書左僕射,領吏部。戎始為甲午制,凡 選舉皆先治百姓,然後授用。司隸傅咸奏戎曰:《書》稱 『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今內外群臣,居職未期而 戎奏還,既未定其優劣,且送故迎新,相望道路,巧詐 由生,傷農害政。戎不仰依堯舜典謨,而驅動浮華,虧敗風俗,非徒無益,乃有大損。宜免戎官,以敦風俗。」戎 「與賈郭通親,竟得不坐。後為尚書令。戎自經典選,未 嘗進寒素,退虛名,但與時浮沈,戶調門選而已。」 《山濤傳》:「濤為吏部尚書,前後選舉,周遍內外,而並得 其才。咸寧初,轉太子少傅,加散騎常侍,除尚書僕射, 加侍中,領吏部。固辭以老疾,上表陳情,久不攝職,辭 不獲已,乃起視事。濤再居選職十有餘年」,每一官缺, 輒啟擬數人,詔旨有所向,然後顯奏,隨帝意所欲為 先。故帝之所用,或非舉首,眾情不察,以濤輕重任意。 或譖之於帝,故帝手詔戒濤曰:「夫用人惟才,不遺疏 遠卑賤,天下便化矣。」而濤行之自若,一年之後,眾情 乃寢。濤所奏甄拔人物,各為題目,時稱《山公啟事》。 《傅咸傳》:惠帝即位,咸為御史中丞。會詔群僚舉郡縣 之職以補內官,咸上書曰:「臣咸以為夫興化之要,在 於官人。才非一流,職有不同。譬諸林木,洪纖枉直,各 有攸施。故明揚逮於仄陋,疇咨無拘,內外之任,出處 隨宜。中間選用,惟內是隆。外舉既頹,復多節目,競內 薄外,遂成風俗。此弊誠宜亟革之,當內外通塞,無所 偏耳。既使通」塞無偏,若選用不平,有以深責,責之苟 深,無憂不平也。且膠柱不可以調瑟,況乎官人而可 以限乎?伏思所限者,以防選用不能出人。不能出人, 當隨事而制,無須限法。法之有限,其於致遠,無乃泥 乎?或謂不制其法,以何為責?臣聞刑懲小人,義責君 子,君子之責,在心不在限也。正始中,任何晏以選舉, 內外之眾職各得其才,燦然之美,於斯可觀。如此非 徒御之以限法之所致,乃委任之由也。委任之懼,甚 於限法,是法之失,非己之尤,尤不在己,責之無懼,所 謂「齊之以刑,人免而無恥」者也。苟委任之,一則慮罪 之及,二則懼致怨謗,己快則朝野稱詠,不善則眾惡 見歸,此之戰戰,孰與倚限法以苟「免乎?」

《山簡傳》:「簡為尚書左僕射,領吏部。簡欲令朝臣各舉 所知,以廣得才之路,上疏曰:臣以為自古興替,實在 官人。苟得其才,則無物不理。《書》言:『知人則哲,惟帝難 之。唐虞之盛,元愷登庸。周室之隆,濟濟多士。秦漢已 來,風雅漸喪。至於後漢,女君臨朝,尊官大位,出於阿 保。是以郭泰、許劭之倫,明清議於草野;陳蕃、李固之 徒,守忠節於朝廷,然後君臣名節,古今遺典,可得而 言』。」自初平之元,迄於建安之末,三十年中,萬姓流散。 世祖武皇帝應天順人,受禪於魏。泰始之初,躬親萬 機,佐命之臣,咸皆率職。時黃門侍郎王恂、庾純始於 太極東堂聽政,評尚書奏事,多論刑獄,不論選舉。臣 以為不先所難而辨其所易。陛下初「臨萬國,人思盡 誠,每於聽政之日,命公卿大臣先議選舉,各言所見, 後進雋才,鄉邑尤異,才堪任用者,皆以名奏,主者隨 缺先敘。是爵人於朝,與眾共之之義也。」朝廷從之。 《蔡謨傳》:謨父克,素有風格,及居選官,苟進之徒,望風 畏憚。初,克未仕時,河內山簡嘗與瑯邪王衍書曰:「蔡 子尼今之正人。」衍以書示眾曰:「山子以一字拔人,然 未易可稱。」後衍聞克在選官,曰:「山子正人之言,驗於 今矣。」

《王蘊傳》:蘊起家佐著作郎,累遷尚書吏部郎。性平和, 不抑寒素。每一官缺,求者十輩,蘊無所是非。時簡文 帝為會稽王,輔政,蘊輒連狀白之曰:某人有能,某人 有才。務存進達,各隨其方,故不得者無怨焉。

《吳隱之傳》:隱之事母孝謹,及其執喪,哀毀過禮,與太 常韓康伯鄰居。康伯母,賢明婦人也,每聞隱之哭聲, 輟飧投著,為之悲泣。既而謂康伯曰:「汝若居銓衡,當 舉如此輩人。」及康伯為吏部尚書,隱之遂階清級。 《江灌傳》:灌少知名,簡文帝引為撫軍從事中郎,後遷 吏部郎,時謝奕為尚書,銓敘不允,灌每執正不從,奕 託以他事免之,受黜無怨。

《王彪之傳》:「彪之轉吏部尚書,簡文有命,用秣陵令曲 安遠補句容令,殿中侍御史奚朗補湘東郡,彪之執 不從,曰:秣陵令三品縣耳,殿下昔用安遠,談者紛然。 句容近畿,三品佳邑,豈可處卜術之人,無才用者邪? 湘東雖復遠小,所用未有朗比,談者謂頗兼卜術得 進,殿下若超用寒悴,當令人才可拔。朗等凡器,實未 足充此選。」

《石季龍載記》:「季龍下書曰:『吏部選舉,可依晉氏九班 選制,永為定法。選畢,經中書門下,宣示三省,然後行 之。其著詔書於令,銓衡不奉行者,御史彈坐以聞』。」 《宋書。王惠傳》:少帝即位,以蔡廓為吏部尚書,不肯拜, 乃以惠代焉。惠被召即拜,未嘗接客。人有與書求官 者,得輒聚置閣上,及去職,印封如初。時談者以廓之 不「拜,惠之即拜」,雖事異而意同也。

《蔡廓傳》:廓為豫章太守,徵為吏部尚書。廓因北地傅 隆問中書令傅亮,選事若悉以見付,不論,不然不能 拜也。亮以語錄尚書徐羨之,羨之曰:「『黃門郎以下,悉 以委蔡,吾徒不復厝懷。自此以上,固宜共參同異』。廓 曰:『我不能為徐干木署紙尾也』。」遂不拜。干木,羨之小 字也。選案黃紙,錄尚書與吏部尚書連名,故廓云署「紙尾」也。

《蔡興宗傳》:「興宗為吏部尚書時太宰江夏王義恭錄 尚書事,受遺輔政,阿衡幼主,而引身避事,政歸近習。 越騎校尉戴法興,中書舍人巢尚之,專制朝權,威行 近遠。興宗職管九流,銓衡所寄,每至上朝,輒與令錄 以下,陳欲登賢進士之意。義恭素性恇撓,阿順法興, 常慮失旨,聞興宗言,輒戰懼無計。興宗每陳選事,法」 興、尚之等輒點定回換,僅有在者。興宗於朝堂謂義 恭曰:「主上諒闇,不親萬機,而選舉密事,多被刪改,復 非公筆,亦不知是何天子意。」王景文、謝章等遷授失 序,興宗又欲為美選。時薛安都為散騎常侍、征鹵將 軍,太子左率殷常為中庶子,興宗先選安都為左衛 將軍,常侍如故,殷常為黃門,領校太宰嫌安都為多, 欲單為左衛。興宗曰:「率衛相去,唯阿之間。且已失征 鹵,非乃超越復奪常侍,頓為降貶。若謂安都晚達微 人,本宜裁抑,令名器不輕,宜有貫序謹依選體,非私 安都。」義恭曰:「官宜加超授者,殷常便應侍中,那得為 黃門而已。」興宗又曰:「中庶、侍中相去實遠。且安都作 率十年,殷常中庶百《日令》又領校,不為少也。」使選令 史顏禕之、薛慶先等往復論執,義恭然後署案。既中 旨,以安都為右衛,加給事中。由是大忤義恭及法興 等。

《王球傳》:「球為吏部尚書,居選職,接客甚希,不視求官 書疏,而銓衡有序。朝野稱之。」

《王僧綽傳》:元嘉二十六年,僧綽為尚書吏部郎,參掌 大選,究識流品,諳悉人物,拔才舉能,咸得其分。 《顏竣傳》:孝建元年,竣為吏部尚書,領驍騎將軍,留心 選舉,自彊不息,任遇既隆,奏無不可。其後謝莊代竣 領選,意多不行。竣容貌嚴毅,莊風姿甚美,賓客喧𧩯, 常歡笑答之。時人為之語曰:「顏竣嗔而與人官,謝莊 笑而」不與人官。

《江湛傳》:「湛家甚貧約,不營財利,在選職,頗有刻覈之 譏,而公平無私,不受請謁。論者以此稱焉。」

《南史王弘傳》:弘字休元,人望所宗,造次必存禮法。自 領選及當朝總錄,將加榮爵於人者,每先呵責譴辱 之,然後施行。若美相盻接語欣懽者,必無所諧。人問 其故,答曰:「王爵既加於人,又相撫勞,便成與主分功, 此所謂姦以事君者也。若求者絕官敘之分,既無以 為惠,又不微借顏色,即大成怨府,亦鄙薄所不任。」問 者悅伏。

《褚彥回傳》:彥回幼有清譽。宋明帝即位,累遷吏部尚 書。有人求官,密袖中將一餅金,因求請間出金示之 曰:「人無知者。」彥回曰:卿自應得官,無假此物。若必見 與,不得不相啟。此人大懼,收金而去。彥回敘其事,而 不言其名,時人莫之知也。

《南齊書王儉傳》:「儉領吏部令史諮事,賓客滿席,儉應 接銓序,傍無留滯,世祖深委仗之,士流選用,奏無不 可。」

《王琨傳》:「琨為吏部郎,吏曹選局貴要,多所屬請。琨自 公卿下至士大夫,例為用。兩門生江夏王義恭嘗屬 琨用二人,後復遣屬,琨答不許。」

《陸慧曉傳》:「慧曉為吏部郎,尚書令王晏選門生補內 外要局,慧曉為用數人而止。晏恨之,送女妓一人,欲 與申好,慧曉不納。吏曹都令史歷政以來,諮執選事, 慧曉任己獨行,未嘗與語。帝遣左右單景儁以事誚 問,慧曉謂景儁曰:『六十之年,不復能諮都令史為吏 部郎也。上若謂身不堪,便當拂衣而退。帝甚憚之』。」 《通典》:齊左僕射王儉請解領選,謂褚彥回曰:「選曹之 始,近自漢末。今若反古,使州郡貢計,三府辟士,與眾 共之,猶賢一人之意。古者選眾,今則不然,奇才絕智, 所以見遺於草澤也。」彥回曰:「誠如卿言。但行之已久, 卒難為改也。」

《梁書王亮傳》:「齊明帝即位,亮遷太子中庶子,尚書吏 部郎,銓序著稱。建武末,為吏部尚書。是時尚書右僕 射江祏管朝政,多所進拔,為士子所歸。亮自以身居 選部,每持異議。始亮未為吏部郎時,以祏帝之內弟, 故深友祏,祏為之延譽,益為帝所器重。至是與祏眤 之如初。及祏遇誅,群小放命,凡所除拜,悉由內寵,亮」 更弗能止。外若詳審,內無明鑒,其所選用,拘資次而 已,當世不謂「為能。」

《王暕傳》:「暕居選曹,職事修理,然世貴顯與物多隔,不 能留心寒素,眾頗謂為刻薄。」

《王泰傳》:「泰累遷員外散騎常侍,並掌吏部,俄即真。自 過江,吏部郎不復典大選,令史以下,小人求競者輻 輳前後,少能稱職。泰為之不通關求,吏先至者即補, 不為貴賤請囑易意,天下稱平。」

《徐勉傳》:勉居選官,彝倫有序。嘗與門人夜集,客有虞 暠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談風月,不宜 及公事。」時人咸服其無私。

《冊府元龜》:王瞻為吏部尚書,性率亮。劉之遴年十五

舉茂才,任昉見而異之。瞻嘗候任昉,值之遴在昉坐
考證
昉謂瞻曰:「此南陽劉之遴,學優未仕,水鏡所宜甄擢。」

瞻即調為太學博士。

張纘為吏部尚書。初,纘為吳興太守,時陸雲公好學 有才思,先製《太伯廟碑》,纘罷郡經途讀集文,歎曰:「今 之蔡伯喈也。」至郡掌選,言之於高祖,召兼尚書儀曹 郎。又王勵為河東王功曹史。王出鎮京口,勵將隨之 藩。纘時典選舉,勵造纘言別,纘嘉其風采,乃曰:「王生 才地,豈可遊於外府乎?」奏為太子洗馬,遷中書舍人。 纘居選其後門寒素有一介皆見引拔不為貴要屈 意人士翕然稱之。

《陳書袁敬傳》:「敬兄子樞,永定二年,徵為左民尚書,未 至,改侍中,掌大選事。是時僕射到仲舉雖參掌選事, 銓衡汲引,並出於樞。其所舉薦,多會上旨。謹慎周密, 清白自居,文武職司,鮮有遊其門者。」

《魏書常山王遵傳》:遵曾孫暉遷吏部尚書,納貨用官, 皆有定價,大郡二千匹,次郡一千匹,下郡五百匹,其 餘授職各有差,天下號曰「市曹。」

《汝陰王天賜傳》:「天賜子修義,遷秦州刺史,在州多受 納,累遷吏部尚書。及在銓衡,唯專貨賄,授官大小,皆 有定價。時中散大夫高居者,有旨先敘,時上黨郡缺, 居遂求之,修義私已許人,抑居不與。居大言不遜,修 義命左右牽曳之,居對大眾呼天唱賊。人問居曰:『白 日公庭,安得有賊』?居指修義曰:『此座上者,違天子明 詔,物多者得官,京師白劫,此非大賊乎』?」修義失色,居 行,罵而出。後欲邀車駕,論修義罪狀,左僕射蕭寶夤 諭之,乃止。

《任城王雲傳》:「雲子澄除吏部尚書,車駕北巡,留澄銓 簡舊臣。初,魏自公侯以下,迄於選臣,動有萬數,冗散 無事。澄品為三等,量其優劣,盡其能否之用,咸無怨 者。」

《文獻通考》:清河王懌以官人失序,上表曰:「孝文帝制, 出身之人,本以門品高下有𢘆。若准資蔭,自公卿令 僕之子,甲乙丙丁之族,上則散騎祕省,下逮御史長 兼,皆條例昭然,文無虧沒。自此或身非三事之子,解 褐公府正佐,地非甲乙之類,而得上宰行僚,自茲以 降,亦多乖舛。且參軍事專非出身之職,今必釋褐而」 居。祕著本為起家之官,今或遷轉以至。斯皆仰失先 準,有違明令,非所謂「式遵遺範,奉順成規。」此雖官人 之失,相循已久,然推其彌漫,抑亦有由。何者?信一人 之明,當九流之廣,必令該鑒氏族,辨照人倫,才識有 限,固難審悉。所以州置中正之官,清定門胄,品藻高 卑,四海畫一,專尸衡石,任實不輕。故「自置中正以來, 暨於太和之日,莫不高擬其人,玅盡茲選。皆須名位 重於鄉國,才德允於具瞻,然後可以品裁州郡,綜覈 人物。今之所置,多非其人。乞明為敕制,使官人選才, 備依先旨。無令能否乖方,違才易務。并革選中正,一 依前軌。庶清源有歸,流序允穆。」靈太后詔依表施行, 而終不能用。

《魏書宗室順傳》:「順除吏部尚書,時三公曹令史朱暉 素事錄尚書高陽王雍,雍欲以為廷尉評,頻請託順, 順不為用。雍遂下命用之,順投之於地,雍聞之,大怒, 昧爽坐都廳,召尚書及丞郎畢集,欲待順至,於眾挫 之。順日高方至,雍攘袂撫几而言曰:『身,天子之子,天 子之弟,天子之叔,天子之相,四海之內,親尊莫二。元 順何人,以身成命』」,投棄於地。順鬚鬢俱張,仰面看屋, 憤氣奔涌,長歔而不言。久之,搖一白羽扇,徐而謂雍 曰:「高祖遷宅中土,刱定九流,官方清濁,軌儀萬古,而 朱暉小人,身為省吏,何合為廷尉清官?殿下既先皇 同氣,宜遵成旨,自有恆規,而復踰之也?」雍曰:「身為丞 相、錄尚書,如何不得用一人為官?」順曰:「庖人雖不治 庖,尸祝不得越樽俎而代之,未聞有別旨令殿下參 選事。」順又厲聲曰:「殿下必如是,順當依事奏聞。」雍遂 笑而言曰:「豈可以朱暉小人,便相忿恨!」遂起,呼順入 室,與之極飲。順之亢毅不撓,皆此類也。

《高允傳》:「初,崔浩薦冀定相幽并五州之士數十人,各 起家郡守。恭宗謂浩曰:先召之人,亦州郡選也。在職 已久,勤勞未答。今可先補前召,外任郡縣,以新召者 代為郎吏。又守令宰民,宜使更事者。浩固爭而遣之。 允聞之,謂東宮博士管恬曰:『崔公其不免乎?苟逞其 非,而校勝於上,何以能濟』?」

《郭祚傳》:祚為吏部,持身潔清,重惜官位。至於銓授,假 令得人,必徘徊久之,然後下筆,下筆即云:「此人便以 貴矣。」由是事頗稽滯,當時每招怨讟。然所拔用者,皆 量才稱職,時又以此歸之。

《張彝傳》:「彝子仲瑀上封事,求銓別選格,排抑武人,不 使預在清品。由是眾口喧喧,謗讟盈路。」

《崔亮傳》:亮為尚書二千石郎。高祖在洛,欲創革舊制, 選置百官,徵亮兼吏部郎。亮自參選事,垂將十年,廉 慎明決,為尚書郭秬所委,每云:「非崔郎中選事不辦。」 《北齊書文襄帝本紀》,文襄攝吏部尚書。魏自崔亮以 後,選人常以年勞為制。文襄乃釐改前式,銓擢惟在得人。又沙汰尚書郎,妙選人地以充之,至於才名之 士,咸被薦擢。

《段榮傳》:「榮子孝言為吏部尚書,既無深鑒,又待物不 平,抽擢之徒,非賄則舊。有將作丞崔成忽於眾中抗 言曰:『尚書,天下尚書,豈獨段家尚書也』。」孝言無辭以 答,惟厲色遣下而已。後除尚書右僕射,仍掌選舉,恣 情用舍請謁。大行敕濬京城北隍,孝言監作儀同三 司崔士順、將作大匠元士將、太府少卿酈孝裕、尚書 左民郎中薛叔昭、司州治中崔龍子、清都尹丞李道 隆、鄴縣令尉長卿、臨章令崔象、成安令高子徹等,並 在孝言部下,典作日別置酒高會,諸人膝行跪伏,稱 觴上壽,或自陳屈滯,更請轉官。孝言意色揚揚,以為 己任,皆隨事報答,許有加授。富商大賈,多被銓擢,進 用人才,咸是麤險放縱之流。

《辛術傳》:「術為吏部尚書,遷鄴以後,大選之職,知名者 數四,互有得失,未能盡美。文襄帝少年高朗,所弊者 疏;袁叔德沈密謹厚,所傷者細。楊愔風流辨給,取士 失於浮華。唯術性尚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責實,新 舊參舉,管庫必擢,門閥不遺。考之前後銓衡,在術最 為折衷,甚為當時所稱舉。天保末,文宣嘗令術選百」 員官,參選者二三千人。術題目士子,人無謗讟。其所 旌擢,後亦皆致通顯。

《楊愔傳》:愔典選二十餘年,獎擢人倫,以為己任。然取 士多以言貌,時致謗言,以為愔之用人,似貧士市瓜, 取其大者。愔聞不屑焉。其聰記強識,半面不忘。每有 所召問,或單稱姓,或單稱名,無有誤者。後有選人魯 漫漢,自言猥賤,獨不見識。愔曰:「『卿前在元子思坊,騎 禿尾草驢,經見我不下,以方麴鄣面,我何不識』?漫漢」 驚服。又調之曰:「名以定體。」漫漢果不自虛。又令吏唱 人名,誤以盧士深為士琛。士深自言愔曰:「盧郎玉潤, 所以從玉。」

《周書鄭孝穆傳》:「孝穆為散騎常侍,太祖東討,除大丞 相府右長史,封金鄉縣男。軍次潼關,命孝穆與左長 史長孫儉、司馬楊寬、尚書蘇亮 議劉孟良等分掌 眾務,仍令孝穆引接關東歸附人士,并品藻才行而 任用之。孝穆撫納銓敘,咸得其宜。」

《薛端傳》:端為吏部郎中,自居選曹,先盡賢能,雖貴遊 子弟才劣行薄者,未嘗升擢之。每啟太祖云:「設官分 職,本康時務,苟非其人,不如曠職。」太祖深然之。 《泉企傳》:企,上洛豐陽人。曾祖景言,魏建節將軍,假宜 陽郡守,世襲本縣令,封丹水侯。企九歲喪父,服闋襲 爵,年十二歲,鄉人皇平陳合等三百餘人詣州,請企 為縣令。州為申上,時吏部尚書郭祚以企年少,未堪 宰民,請別選遣,終此一限,令企代之。魏宣武帝詔曰: 「企向成立,且為本鄉所樂,何為捨此世襲,更求一限。」 遂依所請。

《隋書盧愷傳》:「高祖時,愷拜禮部尚書,攝吏部尚書事。 會國子博士何妥與右僕射蘇威不平,奏威陰事,愷 坐與相連。上以愷屬吏,憲司奏愷曰:『房恭懿者,尉遲 迥之黨,不當仕進。威、愷二人曲相薦達,累轉為海州 刺史。又吏部預選者甚多,愷不即授官,皆注色而遣。 威之從父弟徹、肅二人,並以鄉正徵詣吏部,徹文狀』」 後至而先任用。肅左足攣蹇,才用無算。愷以威故,授 朝請郎。愷之朋黨,事甚明白。上大怒曰:「愷敢將天官 以為私惠!」愷免冠頓首曰:「皇太子將以通事舍人蘇 夔為舍人,夔即蘇威之子,臣以夔未當遷,固啟而止。 臣若與威有私,豈當如此?」上曰:「蘇威之子,朝廷共知。 卿乃固執以徼身,倖至所不知者,便行朋附,姦臣之 行也。」於是除名為百姓。未幾,卒於家。自周氏以降,選 無清濁。及愷攝吏部,與薛道衡、陸彥師等甄別士流, 故涉黨固之譖,遂及於此。

《牛弘傳》:「弘拜吏部尚書,選舉先德行而後文才,務在 審慎,雖致停緩,所有進用,並多稱職。吏部侍郎高孝 基,鑒賞機悟,清慎絕倫,然爽俊有餘,跡似輕薄,時宰 多以此疑之。唯弘深識其真,推心委任。隋之選舉,於 斯為最。時論彌服弘識度之遠。」

《文獻通考》:牛弘問於劉炫曰:「魏齊之時,令史從容而 已,今則不遑寧處,其事何由?」炫曰:「往者州唯置紀綱, 郡置守丞,縣唯令而已,其所事具僚,則長官自辟,受 詔赴任,每州不過數十。今則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 部,職令之跡皆屬考功,所以繁也。省官不如省事,省 事不如清心。官事不省,而欲從容,其可得乎?」弘甚善 其言,而不能行。

煬帝自江都幸涿郡,御龍舟渡河入永濟渠,敕選部、 門下、內史、御史四司於船前選補,受選者三千餘人, 徒步隨船三千餘里,不得處分,死者什一二。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