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銓衡典/第115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銓衡典 第一百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十五卷
經濟彙編 銓衡典 第一百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銓衡典

 第一百十五卷目錄

 封建部彙考一

  上古黃帝有熊氏一則 少昊金天氏一則 顓頊高陽氏一則 帝摯一則

  陶唐氏帝堯一則

  有虞氏帝舜一則

  夏后氏禹一則 少康一則 帝芬一則

  商成湯一則 高宗武丁一則

  周武王一則 成王一則 穆王一則 孝王一則 宣王二則 釐王一則 考王一則

   威烈王一則

  漢高祖七則 惠帝二則 高后二則 文帝五則 景帝七則

銓衡典第一百十五卷

封建部彙考一

[编辑]

上古

[编辑]

黃帝有熊氏分百里之國萬區置左右大監監于萬國

[编辑]

按《史記?五帝本紀》:「黃帝置左右大監,監于萬國,萬國 和,黃帝居軒轅之丘,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 為帝正妃,生二子,其一曰元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 江水。」

正義曰:《括地志》云:「安陽故城在豫州新恩縣西南八十里。」應劭云:「『古江國也』。《地理》亦云:安陽,古江國也。」

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索隱》曰:「降,下也。」 言帝子為諸侯,江水若水皆在蜀,即所封國也。

按劉恕《外紀》:「黃帝畫野分州,得百里之國萬區,命匠 營國邑,置左右大監,監于萬國,萬國以和。」

少昊金天氏封顓頊于高陽

[编辑]

按:《史記。五帝本紀》不載。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姬 姓,名曰顓頊淵而有謀。」疏以知遠。年十五佐少昊封 于高陽。

《開封圖經》云:「高陽氏佐少昊有功,封于此。」《郡國志》云:「汴之高陽城,高陽氏之虛也。」

顓頊高陽氏封高辛氏夋于辛按史記五帝本紀不載 按竹書紀年帝嚳高辛氏生而駢齒有聖德初封辛侯

[编辑]

按《通鑑前編》:「帝嚳高辛氏,姬姓,名夋。祖曰少昊,父曰 橋極。生而神靈,年十五佐顓帝,受封于辛。」

帝摯封放勳為唐侯

[编辑]

按《史記五帝本紀》,不載。 按《帝王世紀》,「帝嚳有四妃: 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嫄,生后稷;次妃有娀氏女,曰簡 狄,生卨;次妃陳豐氏女,曰慶都,生放勳;次妃娵訾氏 女,曰常儀,生帝摯。」帝摯之母,于四人中,班最在下,而 摯于兄弟最長,得登帝位,封異母弟放勛為唐侯。 按《路史》:「帝堯陶唐氏,姬姓高辛氏第二子也。母陳豐 氏曰」慶都。震十有四月而生于丹陵,曰堯,是曰「放勳。」 年有十三,佐摯封植,受封于陶。明人察物,昭義崇仁, 禁詐偽,正法度,不廢窮民,不敖亡告,底德靡解,百姓 和欣。于是改國于唐。

陶唐氏

[编辑]

帝堯封舜于有虞伯禹于有夏四岳于有呂契于商棄于邰

[编辑]

按《史記殷本紀》: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 次妃三人,行浴,見元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 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親, 五品不訓,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寬,封于商。」

鄭元曰:「商國在太華之陽。」《索隱》曰:「堯封契于商」,即《詩·商頌》云「有娀方將,帝立子生商」是也。 正義曰:《括地志》云:「商州東八十里商洛縣,本商邑,古之商國,帝嚳之子卨所封也。」

按《周本紀》:「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 為帝嚳元妃。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 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 巷,馬牛過者,皆辟不踐,徙置之林中。適會山林多人, 遷之而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姜原以為 神,遂收養長之。初欲棄之,因名曰「棄。」棄為兒時,屹如 巨人之志。其游戲好種樹麻菽,麻菽美。及為成人,遂 好耕農,相地之宜,宜穀者稼穡焉,民皆則法之。帝堯 聞之,舉棄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棄,黎民 始饑,爾后稷播時百穀。」封棄于邰,號曰后稷。

按《國語》,「周靈王二十二年,太子晉曰伯禹,念前人之 非度,釐改制量,象物天地,比類百則,儀之于民,而度 之于群生。共之從孫四岳佐之,高高下下,疏川導滯鍾水豐物,封崇九山,決汨九川,陂障九澤,豐殖九藪, 汨越九原,宅居九隩,合通四海,莫非嘉績,克厭帝心, 賜姓曰姒,氏曰有夏」,謂其能以嘉祉殷富生物也。胙 四岳國,命為侯伯,賜姓曰姜,氏曰有呂,謂其能為禹 股肱心膂,以養物豐民人也。

按鄭樵《通志五帝紀》:「帝堯欲巽位,訪諸四岳,岳曰:『有 鰥民曰虞舜,瞽瞍之子,父頑,母嚚,弟傲。舜以孝道諧 其家,使不至於惡。堯曰:『我其試哉』。乃妻以二女,封之 有虞而為諸侯』。」

按《通鑑前編》:「帝堯八十有一載,封伯禹于有夏,封四 岳于有呂,封契于商,封棄于邰。」

有虞氏

[编辑]

帝舜封弟象于有庳子義均于商堯子丹朱于丹淵奚仲于薛

[编辑]

按:《史記。五帝本紀》:「舜踐帝位,封弟象為諸侯。」

孟子曰:「封之有庳。」正義曰:《帝王紀》云:「舜弟象封于有庳。」

按:《竹書紀年》:「帝舜有虞氏二十九年,帝命子義均封 于商。」

《義》「均封于商」,是謂「商均。」

按:鄭樵《通志五帝紀》:「舜踐天子位,封丹朱于丹淵,為 諸侯,以奉先祀,服其服,禮樂如之,謂之虞賓,示弗臣 也。封弟象于有庳,象雖為諸侯,不得為政,天子使吏 治其民而納其貢賦。」

夏后氏

[编辑]

禹封皋陶之後于英六丹朱于唐商均于虞

[编辑]

按:《史記夏本紀》:「禹即天子位,封皋陶之後于英六。」

索隱曰:《地理志》云「安國六縣,咎繇後偃姓所封。國英地闕,不知所在,以為黥布」,是其後也。

或在許。

《正義》曰:許故城在許州許昌縣南三十里,本漢許縣,故許國也。

按:鄭樵《通志三王紀》:「禹即天子位,封丹朱于唐,商均 于虞,為諸侯。」 又按:《通志氏族略》:「薛,任姓,黃帝之孫 顓帝少子陽封于任,故以為姓。十一世孫奚仲為夏 車正,禹封為薛侯。」

少康封庶子于於越以奉禹祀

[编辑]

按《史記夏本紀》不載。 按《越王句踐世家》,「越王句踐, 其先禹之苗裔,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

正義曰:《吳越春秋》云:「禹周行天下,還歸太越,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封有功,爵有德。至少康,恐禹跡宗廟祭祀之絕,乃封其庶子於越,號曰無餘。」賀循《會稽記》云:「少康其少子號曰於越。」越國之稱始此。

「封于會稽」,以奉守禹之祀。

帝芬三十三年封昆吾氏子于有蘇

[编辑]

按:《竹書紀年》云云。

[编辑]

成湯封孤竹等國各有差

[编辑]

按:《史記殷本紀》不載。 按《通鑑綱目》:「商王成湯十有 八祀三月,商王踐天子位,論諸侯功罪,立禹後與古 聖賢有功者之後,封孤竹等國,各有差。」

《史記》曰:「湯封夏之後,至周封于杞也。」 《索隱》曰:「孤竹君,殷湯三月丙寅所封。」《地理志》:「在遼西令支。」

《路史》曰:「公劉,商世諸侯 。」 《史記》曰:「伯翳生子二。」

人次曰若不實。費氏,其元孫曰費昌,當夏桀時,去夏歸商,為湯御,以敗桀于鳴條,故嬴姓多顯,遂為諸侯 。《世紀》曰:「禹之時,執玉帛者萬國。及夏之衰,有窮之亂,孔甲以後,至桀行暴,諸侯相兼。逮湯受命,其能存者三千餘國。」

高宗武丁封叔父于河北為鄧侯

[编辑]

按《史記殷本紀》不載。 按《姓考》:「殷武丁封叔父于河 北,為鄧侯,後因氏。」

[编辑]

武王大封同異姓諸侯于天下

[编辑]

按:《書經武成》:「列爵惟五,分土惟三。」

蔡傳「列爵惟五,公、侯、伯、子男也。『分土惟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之三等也。

《康誥》。

蔡傳康叔,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武王誥命為衛侯。按《書序》以《康誥》為成王之書。今詳本篇,叔于成王為叔父,成王不應以弟稱之。說者謂周公以成王命誥故曰「弟。」然既謂之王,若曰,則為成王之言,周公何遽自以弟稱之也?且《康誥》《酒誥》《梓材》三篇言文王者非一,而略無一語以及武王,何耶?說者又謂「寡兄勗為稱武王」,尤為非義。「寡兄」云者,自謙之辭,寡德之稱,苟語他人,猶之可也。武王,康叔之兄,家人相語,周公安得以武王為寡兄而告其弟乎?或又謂康叔在武王時尚幼,故不得封。然康叔,武王同母弟,武王分封之時,年已九十,安有九十之兄,同母弟尚幼,不可封乎?且康叔,文王之子叔虞成

考證

王之弟周公東征,叔虞已封于唐,豈有康叔得封,反在叔虞之後?必無是理也。又按《汲冢周書克殷篇》言「王即位于社南,群臣畢從,毛叔鄭奉明水,衛叔封傅」,禮「召公奭贊采師,尚父牽牲。」《史記》亦言「衛康叔封布。」茲與《汲書》大同小異。康叔在武王時,非幼亦明矣。《大全》。或問:「孔氏《小序》以《康誥》為成王、周公之書,而子以武王言之,何也?」朱子曰:「此五峰胡氏之說也。嘗因而考之,其曰『朕弟』」、「『寡兄』,皆為武王之自言,乃得事理之實,而其他證亦多。《小序》之言,不足深信也。」

《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

蔡傳王,武王也。孟,長也。言為諸侯之長也。封康叔,名。

「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德慎罰,不敢侮鰥寡,庸庸祇 祇,威威顯民,用肇造我區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 土。」惟時怙冒,聞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 誕受厥命,越厥邦,厥民惟時敘,乃寡兄,勖肆汝小子, 封在茲東土。」

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曰:『昔周公弔二叔之不 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

林注周公傷夏、殷之二叔,世疏其親戚,不能同心,以至滅亡,故「廣封兄弟,建為諸侯,以為周室之蕃翰屏蔽。」

管蔡郕霍,魯衛毛聃,郜雍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杜注「十六國皆《文王》子也。」管國在滎陽京縣東北。雍國在河內山陽縣西。畢國在長安縣西北。酆國在始平鄠縣東。林注文王于周為穆,穆生昭,故曰「文之昭。」

「邘晉、應韓」,武之穆也;

杜注四國皆武王子。應國在襄陽城父縣西南。韓國在河東郡界,河內野王縣西北有邘城。林注武王于周為昭,昭生穆,故曰「《武》之穆。」

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裔也。

杜注蔣在弋陽期思縣。高平昌邑縣西有茅鄉。東郡燕縣西南有胙亭。

按《史記周本紀》:「武王封諸侯,班賜宗彝,作分殷之器 物,追思先聖,王乃褒封神農之後於焦。」

《地理志》「弘農陝縣有焦城,故焦國也。」

黃帝之後於《祝》。

正義曰:《左傳》云:「祝其,實夾谷。」 杜預云:「夾谷即祝其也。」 服虔云:「東海郡祝其縣也。」

帝堯之後於薊。

《地理志》:「燕國有薊縣。」

帝舜之後於陳。

正義曰:《括地志》云:「陳州宛丘縣即古陳國也。帝舜後遏父為周武王陶正,武王賴其器用,封其子媯滿于陳,都宛丘之側。」

大禹之後於杞。

正義曰:《括地志》云:「汴州雍丘縣,古杞國。周武王封禹後於杞,號東樓公,二十一代為楚所滅。」

於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於營丘, 曰「齊」;封弟周公旦於曲阜,曰「魯。」

《括地志》云:「兗州曲阜縣外城,即周公旦子伯禽所築古魯城也。」

封召公奭於燕。

正義曰:「封帝堯之後于薊,封召公奭于燕」 ,觀其文,稍似重也。《水經注》云:「薊則西北隅有薊丘,因取名焉。」 《括地志》云:「燕山,幽州漁陽縣東南六十里。《國都城記》云:『周武王封召公奭于燕地,在燕山之野,故國取名焉』。」 按周封以五等之爵,薊、燕立國,俱武王立,因燕山薊丘為名,其地足自立國。薊微燕盛,乃并薊居之,燕名遂絕焉。今幽州薊縣,古燕國也。

封弟叔《鮮于管》。

正義曰:《括地志》云:「鄭州管城縣外城,古管國城也,周武王弟叔鮮所封。」

弟「叔度于蔡。」

正義曰:《括地志》云:「豫州北七十里上蔡縣,古蔡國,武王封弟叔度于蔡是也。縣東十里有蔡岡,因名也。」

「餘各以次受封。」 按《吳太伯世家》,吳太伯、太伯弟仲 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歷之兄也。季歷賢而有聖 子昌,太王欲立季歷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 奔荊蠻,文身斷髮,示不可用,以避季歷。季歷果立,是 為王季,而昌為文王。太伯之奔荊蠻,自號句吳,荊蠻 義之,從而歸之千餘家立為吳太伯。太伯卒,無子,弟 仲「雍立,是為吳仲雍。仲雍卒,子季簡立。季簡卒,子叔 達立。叔達卒,子周章立。是時,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 雍之後,得周章。周章已君吳,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 虞仲于周之北故夏虛,是為虞仲,列為諸侯。」 按《齊 太公世家》,「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祖嘗為四 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于呂。」

《徐廣》曰:「呂在南陽宛縣西。」

「或封于申」,姓姜氏。

索隱曰:《地理志》「申在南陽宛縣,申伯之國。」

夏商之時,申、呂或封枝庶,子孫或為庶人,尚其後苗 裔也。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呂尚以漁釣奸 周西伯。西伯出獵,遇于渭之陽,載與俱歸,立為師。武 王即位九年,欲修文王業,東伐以觀諸侯集否。師行 至孟津,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諸侯。諸侯皆曰:「紂可 伐也。」武王曰:「未可還師。」居二年,紂殺王子比干,囚箕 「子。武王將伐紂,卜兆不吉,風雨暴至,群公盡懼,唯太 公勸武王,武王于是遂行。十一年正月甲子,誓于牧 野,伐商紂,紂師敗績。明日,武王立于社,群公奉明水, 衛康叔封布采席,師尚父牽牲,史佚策祝,以告神,討 紂之罪」,修周政,與天下更始。師尚父謀居多,于是武 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師尚父于齊營丘。 按《魯周 公世家》,「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武王即位,旦常輔翼 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伐紂,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 誓》。破殷,釋箕子之囚。封紂子武庚祿父,使管叔、蔡叔 傅之,以續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 昊之虛曲阜,是為魯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周公 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為「魯公。」

《索隱》曰:「周公元子就封于魯,次子留相王室,代為周公。其餘食小國者六人,樊、蔣、邢、茅、胙、祭也。」

按《燕召公世家》:「召公奭與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滅 紂,封召公于北燕。」

《世本》曰:「居北燕。」 宋忠曰:「有南燕,故云北燕。」

按《管蔡世家》,「管叔鮮、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 也。武王同母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長子 曰伯邑考,次曰武王發,次曰管叔鮮,次曰周公旦,次 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鐸,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處, 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載。」冉季載最少,同母兄弟十 人,唯發、旦賢,左右輔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發 為太子,及發立,是為武王。武王已克殷紂,平天下,封 功臣昆弟,于是封叔鮮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紂。 子武庚祿父治殷遺民,封叔振鐸于曹,封叔武于成。

索隱曰:按《春秋》隱五年,「衛師入郕。」 杜預曰:東平剛父縣有郕鄉。《後漢地理志》以為成本國。又《地理志》云,廩丘縣南有成故城。應劭曰:「武王封弟季載于成。」 是古之成邑。應仲遠誤云季載封耳。

封叔處于霍。

索隱曰:《春秋》閔元年,「晉滅霍。」 《地理志》云「河東彘縣霍太山在東北,是霍叔所封。」

康叔封冉季載皆少,未得封。 按《陳杞世家》,陳胡公 滿者,虞帝舜之後也。昔舜為庶人時,堯妻之二女,居 于媯汭,其後因為氏姓,姓媯氏。舜傳禹天下,而舜子 商均為封國。夏后之時,或失或續。至于周武王克殷 紂,乃復求舜後,得媯滿,封之于陳,以奉帝舜祀,是為 胡公。 杞東樓公者,夏后禹之後苗裔也。

索隱曰:「杞,國名也。東樓公,諡號也。」 宋忠曰:「杞,今陳留雍丘縣。」 故《地理志》云雍丘縣故杞國,周武王封禹後為東樓公是也。蓋周封杞而居雍丘,至春秋時杞已遷東國,故《左氏》隱四年傳云「莒人伐杞,取牟婁。」 牟婁者,東邑也。僖十四年傳云「杞遷緣陵。」 《地理志》北海有營陵淳于公之縣。臣瓚云「即《春秋》緣陵淳于公所都」 之邑。又州,國名。杞後改國號曰州,而稱淳于公。故《春秋》桓五年經云「州公如曹」 ,傳曰「淳于公如曹」 是也。然杞後代又稱子者,以微小故。襄二十九年經稱「杞子來盟」 ,傳曰「書曰『子』,賤之也。」

「殷時或封或絕。周武王克殷紂,求禹之後,得東樓公, 封之于杞,以奉夏后氏祀。」 按《衛康叔世家》,衛康叔 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也。「其次尚有冉季,冉季最少, 武王已克殷紂,復以殷餘民封紂子武庚祿父,比諸 侯,以奉其先祀勿絕。為武庚未集,恐其有賊心。武王 乃令其弟管叔、蔡叔傅相武庚祿父,以和其民。武王 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代成王治當國。管叔、蔡叔疑周 公,乃與武庚祿父作亂,欲攻成周。周公旦以成王命, 興師伐殷,殺武庚、祿父、管叔,放蔡叔,以武庚殷餘民 封康叔為衛君,居河、淇間故商墟。按史記亦作康叔為成王所封與書

《序》說同《蔡傳》,辨之甚明。今從《蔡傳》,作「武王事。」

按《漢書諸侯王表序》:「昔周監于二代,三聖制法,立爵 五等,封國八百,同姓五十有餘。周公康叔建于魯衛, 各數百里。太公于齊,亦五侯九百之地。《詩》載其制曰: 『介人惟蕃,大師惟垣,大邦惟屏,大宗惟翰,懷德惟寧, 宗子惟城,毋俾城壞,毋獨斯畏』。」

師古曰:「以善人為之藩籬,謂封周公康叔于魯、衛。以大師為垣牆,謂封太公于齊也。大邦以為屏蔽,謂成國諸侯也。大宗以為楨幹,謂王之同姓也。純和其德則天下安寧,分建宗子則列城堅固,城不可使墮壞,宗不可使單獨。」

所以「親親」賢賢,褒表功德。

按《華陽國志》:「武王既克殷,封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 其地東至魚復,西至僰道,北接漢中,南極黔涪。其民質直好義,土風敦厚,有先民之流。」

按《大紀》:「武王克商,封庶叔高于畢,封季載于邥,封庶 弟叔繡于滕,叔鄭于毛。又封諸叔于郜、于雍,于原、于 郇、于酆。虢仲、虢叔為文王卿士,勳在王室,藏于盟府。 仲封于西虢,叔封于東虢,封少昊之裔茲輿于莒,封 祝融、安期之裔挾于邾,封四岳姜姓文叔于許,封仲 虺弟雍滑之後于薛。兄弟之君十有五人,同姓者四」 十餘人,班宗彝作《分器》。

按:鄭樵《通志三王紀》:「武王已克商,虛己而問箕子,商 所以亡,箕子不忍言,乃問以天道。箕子陳洪範,武王 封之于朝鮮而不臣。」 又按:《通志·氏族略》:「滕,文王第 十四子叔繡後也,武王封之于滕。」

按《文獻通考》:「武王克商,三分其地。自紂而北謂之𨚍, 南謂之鄘,東謂之衛。初以處三監,三監既叛,討平之, 乃封康叔于衛,而以𨚍鄘封同姓之國。其後衛子孫 稍并𨚍、鄘二國,故《𨚍》《鄘》之詩皆言衛事。」 檜,妘姓,高 辛、火正祝融之後,武王封之為檜子國,在《禹貢》豫州 外方之北,滎波之南,居溱、洧之間。夷王、厲王之時,檜 公不務政事,而好潔衣服,大夫去之,于是檜之變風 始作。幽王時為鄭桓公所滅。 邾,曹姓,子爵,出自陸 終第五子晏安之後。武王克商,封其苗裔曹挾于邾 為附庸,國在魯鄒縣,今濟州城南有邾婁城。 莒,嬴 姓,子爵,國在城陽莒縣,今密州。出自少昊之後。武王 封輿期于莒。莒夷君,無諡而有號。 許,姜姓,男爵。出 自堯,四岳伯夷之後。周武王封其苗裔文叔于許,以 續太岳之嗣,在潁川許昌縣,今許州。 虢,姬姓,公爵 出自王季子。虢仲,文王弟也。仲與虢叔為王卿士,勳 在王室,藏于盟府。而文王友愛二弟,謂之「二虢。」武王 克商,封仲于弘農陝縣東南之虢城,今鳳翔府。 蘇 姓,未詳子爵。周武王時蘇忿生為司寇,封于溫,為畿 內之國,地在河內溫縣。 滕,姬姓,侯爵文王子叔繡 之後也,地在兗州。龔丘,今徐州有故滕城。 小邾,曹 姓子爵,出自邾挾之後。夷父顏有功于周,周封其子 友于郳,為附庸,地在東海昌慮縣東北。郳城,今沂州。

隨,姬姓,侯爵。地在義陽隨縣,今隨州 。郯,嬴姓子。

爵地在今淮陽軍有古郯城。 紀,姜姓,侯爵地在東 筦劇縣,今臨胊縣東,壽光縣西。 邢,姬姓,侯爵地在 廣平襄國縣,隋改曰龍岡,今邢州。 芮,姬姓,伯爵,國 在馮翊臨晉縣芮鄉,今陝州芮城縣。 申,姜姓,侯爵。 其先神農之後,為唐虞四岳,受封于申,國在南陽宛 縣,今信陽軍。 鄫,姒姓,子爵,夏后氏之後,地在瑯琊 鄫縣,今襄邑縣東南。 郕,姬姓,伯爵,地在東平剛父 縣西南有郕鄉。 巴,姬姓,子爵,地在巴郡江州縣,今 渝州江津, 江姓爵未詳,國在汝南安陽縣,今信陽 縣之東南,新息縣之西。 黃,嬴姓、爵。未詳,國在光州 定城有黃故城。又云登州黃縣。 息,姬姓,侯爵,國在 汝南,今蔡州新息縣。 鄧,曼姓,侯爵,國在河南新野, 今潁川陵縣。 梁,嬴姓,伯爵,國在馮翊夏陽縣,今同 州。 滑,姬姓,伯爵,國在河南緱氏縣。 鄀,元姓,爵未 詳,國本在商、密、秦、楚界上,小國,後遷于南郡鄀縣。 頓,姬姓,子爵,國在汝陰,今陳州南頓縣。 胡,姬姓,子 爵,國在汝陰縣西北。胡城,今潁川西。 沈,姒姓,子爵, 國在汝南平輿縣,今蔡州汝陽縣東。 麇,嬴姓,子爵, 國近楚,在均州鄖鄉。 萊姓未詳,子爵,國在東萊黃 縣。 唐,姬姓,侯爵,屬楚之小國,地在義陽安昌縣東 南,今隨州唐城縣。 舒,偃姓,子爵,國在廬江舒縣。 舒鳩,偃姓,子爵,舒之別封廬江南有舒城。 舒庸,爵 姓俱失,其國亦在廬江。 巢,爵姓俱失,國在廬江六 縣東。 戴姓爵俱未詳,國在陳留外黃縣,今開封封 丘縣 南。燕,姞姓,伯爵國,在東郡燕縣,今滑州胙城。

宿,風姓,男爵。國在東平無鹽縣,今鄆州須城東。

州。姜姓,公爵,國在濟陰定陶縣,今京南府。 穀,嬴姓, 伯爵。國在南陽筑鄉縣,今襄陽穀城。 荀,姬姓。侯爵、 國在絳州荀城。又云漢栒邑。 賈,姬姓。伯爵國在同 州蒲城縣。 遂姓、爵俱未詳,國在濟北蛇丘縣,今濟 州鉅野。 貳、軫、鄖,絞州。爵姓俱未詳。蓼,偃姓,皋陶之 後,爵未詳。貳、軫、絞地缺。鄖國在江夏鄖杜縣東南,今 秦州,州在南郡華容縣東南。蓼在義陽棘縣東南。湖 陽城,今壽州霍丘縣。 羅熊姓,爵未詳,國在南陽郡 枝江縣,今襄陽宜城。 譚姓,未詳,子爵,國在濟南平 陵縣,今齊州歷城。 弦子,爵姓未詳。道、柏姓,爵俱未 詳。弦國在弋陽軼縣,今光州仙居。《北道》國在汝南陽 皮縣南道亳,今蔡州確山,有故道城。柏國在汝陽西 平縣。柏亭,今蔡州西平縣。 「權姓、爵俱未詳,國在南 郡當陽縣,今荊門軍。 須句風姓,子爵,國在東平昌 縣東北,今鄆州舒城。 夔,𦬒姓,子爵,國在建平秭歸 縣,今歸州。 庸姓、爵俱未詳,國在上庸縣,今房州庸 縣。 崇姓、爵俱未詳,國在雍州鄠縣東。 蕭姓、爵俱 未詳。宋,附庸國地,今徐州蕭縣。 偪陽妘姓,子爵,國 在彭城」偪陽縣,今沂州承縣。 賴,姓未詳,子爵,國在 義陽隨縣,今蔡州褒信縣。 鄅,䢵姓,子爵,國在瑯琊開陽縣,今臨沂縣。 耿,姬姓。爵未詳,國在平陽皮氏 縣,今河中府龍門縣。 霍,姬姓。爵未詳,國在平陽永 安縣,今晉州霍邑。 魏,姬姓。爵未詳,國在河東北縣, 今陝州平陸有魏城。 焦,姬姓。爵未詳,國在弘農陝 縣,今陝州有焦城。 滑,姬姓,伯爵,國在河南緱氏縣, 今拱州。 揚,姬姓爵,未詳,國在河東,今晉州洪洞縣。

周,姬姓,公爵,國在王畿內。扶風雍縣,唐改為「天興。」

成王封周公于魯周公元子伯禽就封于魯次子留相王室代為周公 劉姬姓子爵國在畿內河南緱氏縣西北今緱氏西城舊有劉亭劉子世為王卿士

[编辑]

單,姬姓,伯爵,國在畿內。單伯世為王卿士 。祭姬。

姓,伯爵,周公之後,國在畿內,在陳留長垣縣,鄭州管 城有祭城。世為王卿士。 凡姬姓,伯爵,周公之後,國 于畿內,在汲郡共縣,今衛州共城縣。世為王卿士。 毛,姬姓,伯爵,文王之後,封于毛,地在畿內。成王時為 卿士,與召公、芮伯、彤伯、畢公、衛侯同受顧命,立康王, 自此世為卿士。按小邾以下諸國無始封年月可考故附眾建諸侯之後 成王「封微子于宋,蔡仲于蔡,《季載》于冉,叔虞于唐,熊 繹于楚。」

按《書經》「微子之命。」

蔡傳《微》,國名,子,爵也。成王既殺武庚,封微子于宋,以奉湯祀。

王若曰:「猷,殷王元子。惟稽古,崇德象賢,統承先王,修 其禮物,作賓于王家,與國咸休,永世無窮。嗚呼!乃烈 祖成湯,克齊聖廣淵,皇天眷佑,誕受厥命,撫民以寬, 除其邪虐,功加于時,德垂後裔。爾惟踐修厥猷,舊有 令聞,恪慎克孝,肅恭神人。予嘉乃德,曰篤不忘,上帝 時歆,下民祗協。庸建爾于上公,尹茲東夏。」 《蔡仲之 命》: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官。群叔流言,乃致辟管叔于 商,囚蔡叔于郭鄰,以車七乘;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 齒。蔡仲克庸祗德,周公以為卿士。叔卒,乃命諸王邦 之。蔡王若曰:「小子胡惟爾率德改行,克慎厥猷,肆予 命爾侯于東土,往即乃封,敬哉!」

按《史記·周本紀》:「成王少,周公恐諸侯畔,乃攝行政當 國。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與武庾作亂畔周。周公奉 成王命,伐誅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開代殷後,國 于宋。」 按《管蔡世家》:「文王子冉季載最少,武王崩,成 王封季載于冉。」

索隱曰:冉,國也。載,名也。季,字也。冉或作「𨚗。」《國語》曰「冉季鄭姬。」賈逵曰「文王子聃季之國也。」

按《宋微子世家》:「微子開者,殷帝乙之首子,而紂之庶 兄也。紂既立不明,淫亂于政,微子數諫,紂不聽。于是 微子欲死之。及去,未能自決,乃問于太師少師,太師、 少師勸微子去,遂行。」時比干已死而云少師者似誤周武王伐紂,克 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軍門,肉袒面縛,左牽羊,右 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乃釋微子,復其位如 故。武王封紂子武庚祿父以續殷祀,使管叔、蔡叔傅 相之。武王崩,成王少,管、蔡與武庚作亂。周公承成王 命,誅武庚,殺管叔,放蔡叔,乃命微子開代殷後,奉其 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國于宋。微子故能仁賢,乃 代武庚,故殷之餘民甚戴愛之。 按《晉世家》,唐叔虞 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與叔虞母會時,夢天 謂武王曰:「余命女生子,名虞,余與之唐。」及生子,文在 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成王立,唐有亂,周公誅 滅唐,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珪,以與叔虞曰:「以此 封若史佚。」因請擇日立叔虞。成王曰:「吾與之戲爾。」史 佚曰:「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于是 遂封叔虞于唐。唐在汾河之東,方百里,故曰《唐叔虞》。

按《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

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 黎。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 嚳命曰「祝融。」當周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 封熊繹于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𦬒氏,居丹陽。

穆王十六年封造父于趙

[编辑]

按《史記周本紀》不載。 按《竹書紀年》:「穆王十六年,王 命造父始封于趙。」

按鄭樵《通志·氏族略》:「趙,嬴姓,與秦同祖,少皞之後,皆 祖皋陶。皋陶十世曰蜚廉,蜚廉二子,一曰惡來,惡來 之後為秦,二曰季勝,季勝生孟增,得幸于周成王,是 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為周穆王御,穆 王賜以趙城,為趙氏。今晉州縣。」

孝王十三年封非子為附庸邑之秦

[编辑]

按:《史記周本紀》不載。 按《秦本紀》:秦之先非子居犬 丘,好馬及畜,善養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 使主馬于汧渭之間,馬大蕃息,孝王欲以為大駱適 嗣。申侯之女為大駱妻,生子成,為適。申侯乃言孝王 曰:「昔我先酈山之女,為戎胥軒妻,生中潏,以親故歸 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復與大駱妻,生適 子」,成申駱重婚,西戎皆服,所以為王。王其圖之。于是 孝王曰:「昔柏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今

其後世亦為朕息馬。朕其分土為附庸,邑之秦,使復
考證
續嬴氏祀,號曰《秦嬴》。」

按:《通鑑前編》:「周孝王十有三年,封非子為附庸,邑之 秦。」

宣王四年封申伯于謝

[编辑]

按《史記周本紀》不載。 按《詩經大雅》,「嵩高維嶽,駿極 于天。維嶽降神,生甫及申。維申及甫,維周之翰。四國 于蕃,四方于宣。」

朱注宣王之舅申伯出封于謝,而尹吉甫作《詩》以送之。

亹亹申伯,王纘之事,于邑于謝,南國是式。王命召伯, 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執其功。」「王命申伯,式是南 邦,因是謝人,以作爾庸。」王命召伯,徹申伯土田。王命 傅御,遷其私人。申伯之功,召伯是營。有俶其城,寢廟 既成,既成藐藐。王錫申伯,「四牡蹻蹻,鉤膺濯濯。王遣 申伯,路車乘馬。我圖爾居,莫如南土。錫爾介圭,以作」 爾寶。往近王舅,南土是保。申伯信邁,王餞于郿。申伯 還南,謝于誠歸。王命召伯,徹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 遄其行。申伯番番,既入于謝。徒御嘽嘽。周邦咸喜,戎 有良翰。不顯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憲。申伯之德,柔 惠且直。揉此萬邦,聞于四國。吉甫作誦,其詩孔碩。其 風肆好,以贈申伯。

按:《通鑑前編》:「宣王四年,命召虎營謝邑,以封申伯。 宣王二十二年,封弟友于鄭。」

按《史記周本紀》不載。 按《鄭世家》,「鄭桓公友者,周厲 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宣王立二十二年,封弟友于 鄭。」

釐王命武公為晉君列于諸侯

[编辑]

按《史記周本紀》不載。 按《詩經唐風》:「豈曰無衣七兮。 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朱注「《曲沃》,桓叔之孫武公,伐晉,滅之。盡以其寶器,賂周釐王,王以武公為晉君,列于諸侯。」此詩蓋述其請命之意。

豈曰「《無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考王封弟揭於河南封惠公之少子鞏于洛陽

[编辑]

按:《史記周本紀》:「考王封其弟于河南。」

正義曰:《帝王世紀》云:「考哲王封弟揭于河南,續周公之官,是為西周桓公。」按:自敬王遷都成周,號東周也。桓公都王城,號西周桓公。

是為桓公,以續周公之官職。桓公卒,子威公代立;威 公卒,子惠公代立。乃封其少子於鞏以奉王,號「東周 惠公。」

索隱曰:考王封其弟于河南,為桓公。卒,子威公立。卒,子惠公立。長子曰西周公,又封少子於鞏,仍襲父號曰東周。惠公于是有東西二周也。按《世本》,「西周桓公名揭,居河南;東周惠公名班,居洛陽」 是也。

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

[编辑]

按:《史記周本紀》:「威烈王二十三年,命韓、魏、趙為諸侯。」

按《魏世家》:「魏之先,畢公高之後也。」 畢公高與周同。

姓。武王之伐紂,而高封于畢,于是為畢姓。其後絕封 為庶人。其苗裔曰畢萬,事晉得封于魏。 按《趙世家》, 「趙氏之先,與秦共祖,至中衍為帝大戊御。其後世蜚 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惡來,事紂,為周所殺,其 後為秦。惡來弟曰季勝,其後裔曰籍,事晉得封于趙。」

按《韓世家》,「韓之先與周同姓,姓姬氏,其後苗裔事。」

《晉》得封於韓。

按:《通鑑綱目》:「威烈王二十三年,命晉大夫魏斯、趙籍、 韓虔為諸侯。」

[编辑]

高祖四年立張耳為趙王韓信為齊王黥布為淮南王

[编辑]

按《漢書高祖本紀》,「漢四年十一月,漢立張耳為趙王。 韓信已破齊,使人言曰:『齊邊楚,權輕,不為假王,恐不 能安齊』。漢王怒,欲攻之,張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 為守。春二月,遣張耳操印,立韓信為齊王。秋七月,立 黥布為淮南王』。」 按《韓信傳》:「信平齊,使人言漢王曰: 『齊夸詐多變,反覆之國,南邊楚,不為假王以填之,其 勢不定。今權輕,不足以安之,臣請自立為假王』。」當是 時,楚方急圍漢王於滎陽,使者至,發書,漢王大怒,罵 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而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張良、 陳平伏後躡漢王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 信之自王乎?不如因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 王亦寤。」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 假為遣張良立信為齊王。」 按《張耳傳》,「耳從項羽入 關,項羽立諸侯,耳雅遊,多為人所稱。項羽素亦聞耳 賢,迺分趙立耳為常山王。陳餘悉兵襲耳,耳敗走漢, 漢王厚遇之。漢四年夏,立耳為趙王。」 按《黥布傳》,項 籍引兵西入咸陽,布為前鋒。項王封諸將,立布為九 江王,都六。尊懷王為義帝,徙都長沙,迺陰令布擊之, 布使將追殺之。郴齊王田榮叛楚,項王往擊齊,徵兵 九江,布稱病不往,遣將將數千人行。漢之敗楚彭城布又稱病不佐楚。項王由此怨布,數使使者譙讓召 布,布愈恐,不敢往。項王方北憂齊、趙,西患漢,所與者 獨布又多其材,欲親用之,以故未擊。漢王與楚大戰 彭城,不利,出梁地,至虞,謂左右曰:「如彼等者,無足與 計天下事。」謁者隨何進曰:「不審陛下所謂?」漢王曰:「孰 能為我使淮南,使之發兵背楚,留項王于齊數月,我 之取天下,可以萬全。」隨何曰:「臣請使之。」乃與二十人 俱使淮南王見之。隨何曰:「漢王使使臣敬進書大王 御者,竊怪大王與楚何親也?」淮南王曰:「寡人北鄉而 臣事之。」隨何曰:「大王與項王俱列為諸侯,北鄉而臣 事之,必以楚為彊,可以託國也。項王伐齊,身負版築 以為士卒先。大王宜悉淮南之眾,身自將為楚軍前 鋒,今乃發四千人以助楚。夫北面而臣事人者,固若 是乎?夫漢王戰于彭城,項王未出齊也。大王宜掃淮 南之眾,日夜會戰彭城下。今撫萬」人之眾,無一人渡 淮者,陰拱而觀其孰勝。夫託國于人者,固若是乎?大 王提空名以鄉楚,而欲厚自託,臣竊為大王不取也。 然大王不背楚者,以漢為弱也。夫楚兵雖彊天下,負 之以不義之名,以其背明約而殺義帝也。然而楚王 特以戰勝自彊,漢王收諸侯,還守成皋、滎陽,下蜀漢 之粟,深溝壁壘,分「卒守徼乘,塞楚人還兵,間以梁地, 深入敵國八九百里,欲戰則不得,攻城則力不能,老 弱轉糧千里之外。楚兵至滎陽、成皋,漢堅守而不動, 進則不得攻,退則不能解,故楚兵不足罷也。使楚兵 勝漢,則諸侯自危懼而相救。夫楚之彊,適足以致天 下之兵耳,故楚不如漢,其勢易見也。今大王不與萬 乘之漢,而自託于危亡之楚,臣竊為大王惑之。臣非 以淮南之兵足以亡楚也。夫大王發兵而背楚,項王 必留;留數月,漢之取天下,可以萬全。臣與大王杖劍 而歸漢王,漢王必裂地而分大王,又況淮南必大王 有也。故漢王敬使。使臣進愚計,願大王之留意也。」淮 南王曰:「請奉命。」陰許叛楚與漢,未敢泄。楚使者在,方 急責布發兵,隨何直入曰:「九江王已歸漢,楚何以得 發兵?」布愕然。楚使者起,何因說布曰:「事已搆,獨可遂 殺楚使,毋使歸,而疾走漢并力。」布曰:「如使者教。」因起 兵而攻楚。楚使項聲龍且攻淮南,項王留而攻下邑。 數月,龍且攻淮南,破布軍。布欲引兵走漢,恐項王擊 之,故間行與隨何俱歸漢。至,漢王方踞床洗而召布 入見。布大怒,悔來,欲自殺,出就舍,張御食飲從官如 漢王居。布又大喜過望,于是乃使人之九江。楚已使 項伯收九江兵,盡殺布妻子。布使者頗得故人幸臣, 將眾數千人歸漢。漢益分布兵而與俱北,收兵至成 皋。四年秋七月,立布為淮南王。

高祖五年,更立「齊王韓信為楚王,立魏相國彭越為 梁王,故衡山王吳苪為長沙王,故粵王《亡諸》為閩越 王,盧綰為燕王。」

按《漢書高祖本紀》:五年「冬十月,漢王追項羽至陽夏 南,止軍,與齊王信、魏相國越期會擊楚,至固陵,不會, 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復入壁,深塹而守,謂張良曰: 『諸侯不從,柰何』?良對曰:『楚兵且破,未有分地,其不至 固宜。君王能與共天下,可立致也。齊王信之立,非君 王意,信亦不自堅。彭越本定梁地,始君王以魏豹故, 拜越為相國。今豹死,越亦望王,而君王不早定。今能 取睢陽以北至穀城,皆以王彭越;從陳以東傅海,與 齊王信。信家在楚,其意欲復得故邑。能出捐此地,以 許兩人,使各自為戰,則楚易敗也』。」于是漢王發使使 韓信、彭越至,皆引兵來。十一月,劉賈入楚地,圍壽春。 漢亦遣人誘楚大司馬周殷。殷畔,以舒屠六舉九江 兵迎黥布,並行屠城父,隨劉賈皆會。十二月,圍羽垓 下,羽兵大敗,灌嬰追斬羽東城,楚地悉定。漢王還至 定陶,馳入齊王信壁,奪其軍。下令曰:「楚地已定,義帝 亡後,欲存卹楚眾,以定其主。」齊王信習楚風俗,更立 為楚王,王淮北,都下邳。魏相國建城侯彭越勤勞魏 民,卑下士卒,常以少擊眾,數破楚軍。其以魏故地王 之,號曰梁王,都定陶。二月,漢王即皇帝位于汜水之 陽。詔曰:「故衡山王吳芮與子二人,兄子一人,從百粵 之兵,以佐諸侯,誅暴秦,有大功,諸侯立以為王。項羽 侵奪之地,謂之番君。其以長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 立番君芮為長沙王。故粵王亡,諸世奉粵祀。秦侵奪 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諸侯伐秦,亡諸,身帥閩中 兵以佐滅秦,項羽廢而弗立,今以為閩粵王,王閩中 地,勿使失職。」秋,七月,燕王臧荼反,上自將征之。九月, 擄荼。詔諸侯王,視有功者立以為燕王。荊王臣信等 十人皆曰:「太尉長安侯盧綰功最多,請立以為燕王。」

按《吳芮傳》:「芮,秦時番陽令也,甚得江湖間民心,號」

曰:「番君。天下之初叛秦也,黥布歸芮,芮妻之,因率越 人舉兵以應諸侯。沛公攻南陽,迺遇芮之將梅鋗,與 偕攻析酈,降之。及項羽相王,以芮率百越佐諸侯從 入關,故立芮為衡山王,都邾。其將梅鋗功多,封十萬 戶,為列侯。項籍死,上以鋗有功,從入武關,故德芮,徙 為長沙王,都臨湘。」 按《盧綰傳》:綰,豐人也,與高祖同里同日生,壯相愛。高祖初起,綰以客從入漢,為將軍, 常侍中。從東擊項籍,以太尉常從,出入臥內,衣被賞 賜食飲,群臣莫敢望。封為長安侯。長安,故咸陽也。項 籍死,使綰別將與劉賈擊臨江王共尉,還從擊燕王 臧荼,皆破平。時諸侯非劉氏而王者七人,上欲王綰 為群臣觖望,及擄臧荼,乃下詔詔諸將相、列侯,擇群 臣有功者以為燕王。群臣知上欲王綰,皆曰:「太尉長 安侯盧綰常從平定天下,功最多,可王。」上乃立綰為 燕王。諸侯得幸莫如燕王者。

高祖六年,立從兄賈為荊王,弟交為楚王,兄喜為代 王,子肥為齊王,以太原郡為韓國,徙封韓王信。 按《漢書高祖本紀》,六年冬十月,人告楚王信謀反,上 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用陳平計,乃偽游雲夢,十二 月,會諸侯于陳,楚王信迎謁,因執之。詔曰:「天下既安, 豪傑有功者封侯,新立,未能盡圖其功。身居軍九年, 或未習法令,或以其故犯法,大者死刑。吾甚憐之,其 赦天下。」田肯賀上曰:「甚善。陛下得韓信,又治秦中。秦 形勝之國也,帶河阻山,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 二焉。地埶便利,其以下兵于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 建瓴水也。夫齊,東有瑯琊、即墨之饒,南有泰山之固, 西有濁河之限,北有渤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 萬,縣隔千里之外,齊得十二焉。此東西秦也,非親子 弟,莫可使王齊者。」上曰:「善!」賜金五百斤。上還,至雒陽, 赦韓信,封為淮陰侯。甲申,始剖符。封功臣曹參等為 通侯。詔曰:「齊,古之建國也,今為郡縣,其復以為諸侯。 將軍劉賈數有大功,及擇寬惠修潔者,王齊、荊地。」春, 正月,丙午,韓王信等奏請以故東陽郡、鄣郡、吳郡五 十三縣立劉賈為荊王;以碭郡、薛郡、郯郡三十六縣 立弟文信君交為楚王;壬子,以雲中、鴈門、代郡五十 三縣立兄宜信侯喜為代王;以膠東、膠西、臨淄、濟北、 博陽、城陽郡七十三縣立子肥為齊王;以太原郡三 十一縣為韓國,徙韓王信都晉陽。 按《荊王賈傳》,荊 王劉賈,高祖從父兄也,不知其初起時。漢元年還定 三秦,賈為將軍,定塞地,從東擊項籍。漢王敗成皋,北 度河,得張耳、韓信軍,軍修武,深溝高壘,使賈將二萬 人,騎數百擊楚,度白馬津,入楚地,燒其積聚,以破其 業,無以給項王軍食。已而楚兵擊之,賈輒避,不肯與 戰,而與彭越相保。漢王追項籍至固陵,使賈南度淮, 圍壽春。還至,使人間招楚大司馬周殷。周殷反楚,佐 賈舉九江迎英布兵,皆會陔下,追項籍。漢王因使賈 將九江兵,與太尉盧綰西南擊臨江王共尉。尉死,以 臨江為南郡。賈既有功,而高祖子弱,昆弟少,又不賢, 欲王同姓以填天下,乃下詔曰:「將軍劉賈有功,及擇 子弟可以王者。」群臣皆曰:「立劉賈為荊王,王淮東。」 按《楚元王交傳》,楚元王交,高祖同父少弟也。高祖為 沛公,景駒自立為楚王。交與蕭曹等俱從高祖,見景 駒遇項梁,共立楚懷王,因西攻南陽,入武關,與秦戰 于藍田,至霸上。封交為文信君。從入蜀漢,還定三秦, 誅項籍,即帝位。交與盧綰常侍上出入臥內,傳言語 諸內事隱謀,而上從父兄劉賈數別將。漢六年,既廢 楚王信,分其地為二國,立賈為荊王,交為楚王,王薛 郡、東海、彭城三十六縣,先有功也。後封次兄仲為代 王,長子肥為齊王。 按《齊悼惠王肥傳》,「齊悼惠王肥, 其母高祖微時外婦也。高祖六年立,食七十餘城,諸 民能齊言者皆與齊」

孟康曰:「此時流移,故使齊。言者,還齊也。」師古曰:「欲其國大,故多封之。」

按《韓王信傳》,「韓王信,故韓襄王孽孫也。項梁立楚懷 王,燕、齊、趙、魏皆已前王,唯韓無有後,故立韓公子橫 陽君成為韓王,欲以撫定韓地。項梁死定陶,成奔懷 王。沛公引兵擊陽城,使張良以韓司徒徇韓地,得信, 以為韓將,將其兵從入武關。沛公為漢王,信從入漢 中。漢王定三秦,乃許王信先拜為韓太尉,將兵略韓」 地。項籍之封諸侯王,皆就國。韓王成以不從無功,不 遣之國,更封為穰侯,後又殺之。聞漢遣信略韓地,乃 令故籍游吳,時令鄭昌為韓王,距漢。漢二年,信略定 韓地十餘城。漢王至河南,信急擊韓王昌,昌降漢。漢 乃立信為韓王,常將韓兵從漢王。使信與周苛等守 滎陽,楚拔之,信降楚,已得亡歸漢,漢復以為韓王,竟 從擊破項籍。五年春,與信剖符王潁川。六年春,上以 為信壯武北近鞏、雒,南道宛、葉,東有淮陽,皆天下勁 兵處也,乃更以太原郡為韓國,徙信都晉陽。

高祖七年,立子如意為代王。

按《漢書高祖本紀》,「七年冬十月,上自將擊韓王信于 銅鞮,斬其將。信亡走匈奴,與其將曼丘臣、王黃共立 故趙後趙利為王,收信散兵,與匈奴共距漢。上從晉 陽連戰,乘勝逐北至樓煩,遂至平城,為匈奴所圍七 日,用陳平祕計得出,使樊噲留定代地。十二月,上還 過趙,不禮趙王。是月,匈奴攻代,代王喜棄國自歸雒」 陽,赦為合陽侯。辛卯,立子如意為代王。

高祖九年,徙代王如意為趙王按《漢書高祖本紀》:「九年十二月,行如雒陽。貫高等謀 逆發覺,逮捕高等,并捕趙王敖下獄。詔敢有隨王罪, 三族郎中田叔、孟舒等十人自髡鉗為王家奴,從王 就獄,王實不知其謀。」春正月,廢趙王敖為宣平侯,徙 代王如意為趙王,王趙國。

高祖十一年,立子恆為代王,《恢》為梁王,《友》為淮陽王, 故秦南海尉趙它為南粵王,子長為淮南王。

按《漢書高祖本紀》:「十年九月,代相國陳豨反,上自東 至邯鄲。十一年冬,陳豨將侯敞將萬餘人游行,王黃 將騎千餘軍曲逆,張春將卒萬餘人度河,攻聊城,漢 將軍郭蒙與齊將擊,大破之。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 代地。上還雒陽,詔曰:『代地居常山之北,趙乃從山南 有之,遠,數有邊寇,難以為國,頗取山南太原之地益 屬代,代之雲中以西為雲中郡,則代受邊寇益少矣』。」 王、相國、通侯、吏二千石,擇可立為代王者燕王綰、相 國何等三十三人皆曰:「子恆賢知溫良,請立以為代 王,都晉陽。」三月,梁王彭越謀反,夷三族。詔曰:「擇可以 為梁王、淮陽王者燕王綰、相國何等請立子恢為梁 王,子友為淮陽王。罷東郡,頗益梁;罷」潁川郡,頗益淮 陽。五月,詔曰:「粵人之俗,好相攻擊。前時秦徙中縣之 民南方三郡,使與百粵雜處。會天下誅秦,南海尉它 居南方長,治之,甚有文理,中縣人以故不耗減。粵人 相攻擊之俗益止,俱賴其力。今立它為南粵王。」使陸 賈即授璽綬,它稽首稱臣。秋,七月,淮南王布反,詔王、 相國擇可為淮南王者,群臣請立子長為王。

高祖十二年,立兄子濞為吳王,子建為燕王,南武侯 織為《南海王》。

按《漢書高祖本紀》:「十二年冬十月詔曰:『吳,古之建國 也,日者荊王兼有其地,今死亡後,朕欲復立吳王,其 議可者』。」長沙王臣等言:「沛侯濞重厚,請立為吳王。已 拜,上召謂濞曰:『汝狀有反相』。因拊其背曰:『漢後五十 年,東南有亂,豈汝邪?然天下同姓一家,汝慎毋反』!濞 頓首曰:『不敢』。」十二月,陳豨降將言豨反時,燕王盧綰 使人之豨所陰謀,上使辟陽侯審食其迎綰,綰稱疾。 食其言綰反有端。春,二月,使樊噲、周勃將兵擊綰。詔 曰:「燕王綰與吾有故,愛之如子;聞與陳豨有謀,吾以 為亡。有故,使人迎綰,綰稱疾不來,謀反明矣。燕吏民 非有罪也。賜其吏六百石以上爵各一級;與綰俱去; 來歸者,赦之,加爵亦一級。」詔諸侯王議可立為燕王 者,長沙王臣等請立子建為燕王。詔曰:「南武侯織,亦 粵之世也,立以為《南海王》。」

惠帝元年徙淮陽王友為趙王

[编辑]

按《漢書惠帝本紀》,不載。 按《趙幽王友傳》,「趙幽王友, 高帝十一年立為淮陽王。趙隱王如意死,孝惠元年 徙友王趙。」

惠帝三年立閩越君搖為東海王。

按《漢書惠帝本紀》:「三年夏五月,立閩越君搖為東海 王。」

應劭曰:「搖越王勾踐之苗裔也。帥百越之兵助高祖,故封」東海,在吳郡東南濱海云。師古云:「即今泉州,是其地。」

高后元年立兄子呂台產祿台子通四人為王立惠帝後宮子強為淮陽王不疑為恆山王

[编辑]

按《漢書高后本紀》,「太后臨朝稱制,立兄子呂台、產、祿、 台子通四人為王。元年,立孝惠後宮子強為淮陽王。」

如淳曰:《外戚恩澤侯表》曰:「皆呂氏子也,以孝惠子侯。」晉灼曰:《漢注》名長。韋昭曰:「今陳留郡。」

不疑為恆山王。

《如淳》曰:今常山也,因諱文帝諱,改曰「常。」

按《外戚傳》:「高祖呂皇后,立孝惠後宮子為帝,太后,臨 朝稱制。立周呂侯子台為呂王,台弟產為梁王,建城 侯釋之子祿為趙王,台子通為燕王。」

高后七年,立「營陵侯劉澤為琅邪王,張偃為魯王,平 昌侯太為濟川王。」

按:《史記高后本紀》:七年「六月,宣平侯張敖卒,以子偃 為魯王。」按漢書功臣表作二年事文獻通考及通鑑綱目作元年事今從史記本紀作七年事 按《漢書高后本紀》:「七年春正月,立營陵侯劉澤為琅 邪王。」

按《文獻通考》:「高后稱制七年七月,立所名孝惠子平 昌侯太為濟川王。」

按《通鑑鋼目》:高后七年秋七月,封營陵侯澤為琅邪 王將軍。劉澤,高祖從祖昆弟,其妻呂嬃女也。田生為 說大謁者張卿曰:「諸呂之王也,大臣未服。今營陵侯 澤最長,王之諸呂,王益固矣。」張卿言之,乃割齊之琅 邪郡,封澤為王。

文帝元年十二月立趙幽王子遂為趙王徙琅邪王澤為燕王

[编辑]

按:《漢書文帝本紀》云云。

文帝二年,立趙幽王子辟彊為河間王,朱虛侯章為 城陽王,東牟侯興居為濟北王,子武為代王,參為太

原王,揖為梁王
考證
按《漢書文帝本紀》,「二年三月,有司請立皇子為諸侯

王,詔曰:『前趙幽王幽死,朕甚憐之,已立其太子遂為 趙王。遂弟辟彊及齊悼惠王子朱虛侯章、東牟侯興 居有功可王』。」乃遂立辟彊為河間王,章為城陽王,興 居為濟北王。因立皇子武為代王,參為太原王,揖為 梁王。

文帝三年徙代王武為淮陽王。

按《史記》《漢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漢書諸侯王表》,「梁 孝王武,文帝子。二年二月乙卯立為代王,三年徙為 淮陽王。」

文帝十二年徙淮陽王武為梁王。

按《史記》《漢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漢書梁孝王武傳》, 「武以孝文二年與太原王參、梁王揖同日立武為代 王,四年徙為淮陽王,十二年徙梁。」

按《通鑑鋼目》:「十一年夏,梁王揖卒,徙淮陽王武為梁 王。梁懷王薨,無子,賈誼上疏請舉淮南地以益淮陽, 而為梁王。立後,割東郡以益梁。于是徙淮陽王武為 梁王,北界泰山,西至高陽,得大縣四十餘城。」按淮陽王武徙

「封梁」 ,《漢書諸侯王表》作「十年事」 ,《綱目》作「十一年事」 ,今從本傳作十二年事。

文帝十六年,立「齊悼惠王子六人,淮南厲王子三人 皆為王。」

按《漢書文帝本紀》云云。 按《通鑑綱目》,「文帝十六年 夏四月,分齊地立悼惠王子六人為王,齊王則薨,無 子,國除。上乃分齊地,立悼惠王肥子將閭為齊王,志 為濟北王,賢為菑川王,雄渠為膠東王,卬為膠西王, 辟光為濟南王。分淮南地,立厲王子三人為王,安為 淮南王,勃為衡山王,賜為廬江王。」

景帝二年二月立皇子德為河間王閼為臨江王餘為淮陽王非為汝南王彭祖為廣川王發為長沙王按漢書景帝本紀云云

[编辑]

景帝三年六月立楚元王子「平陸侯劉禮為楚王立 皇子端為膠西王子勝為中山王徙濟北王志為菑 川王淮陽王餘為魯王汝南王非為江都王。」

按:《史記景帝本紀》云云。

按《漢書魯恭王餘傳》,「餘以孝景前二年立為淮陽王。 吳楚反破後,以孝景前三年徙王魯。」 按《江都易王 非傳》,非以孝景前二年立為汝南王。吳楚反時,非年 十五,有材氣,上書自請擊吳。景帝賜非將軍印,擊吳。 吳已破,徙王江都,治故吳國。

景帝四年立皇子徹為膠東王徙衡山王勃為濟北 王廬江王賜為衡山王。

按《史記景帝本紀》,「四年夏,立皇子徹為膠東王。」 按《通鑑綱目》,景帝四年冬十月,徙衡山王勃為濟北 王,廬江王賜為衡山王。「初,七國反,吳使者至衡山,衡 山王堅守無二心,上以為貞信,徙王于濟北以褒之。 廬江王以邊越數通使,徙王衡山。」

景帝五年五月徙《廣川王》為趙王。名彭祖

按:《史記景帝本紀》云云。

中二年夏。立皇子越為廣川王。子寄為膠東王 按《史記景帝本紀》云云。

中三年冬,立皇子方乘為清河王。

按:《史記景帝本紀》云云。

中五年夏,立皇子舜為常山王。

按:《史記景帝本紀》云云。

按秦置郡縣而罷封建漢興稍復周舊至景帝中五年令諸侯王毋得治國天子為置吏而藩封之制廢矣考漢之初功臣侯者百四十餘人大率有封土之名而無建邦之實其裂地而王者功如韓彭親如吳楚皆不旋踵而滅今紀封建由三代而下斷自漢止凡後世之分封而未嘗建國者同姓則見宗藩異姓則見勳爵茲部中概不錄云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