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正德雲南志/卷0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正德雲南志
◀上一卷 卷九 下一卷▶

雲南志卷九 志九

[编辑]

曲靖軍民府

[编辑]

東至普安州界一百七十里,西至㝷甸軍民府界一百四十里,南至廣西府界一百六十里,北至四川烏撒軍民府界二百九十里,東北到烏撒軍民府三百七十里,東南到廣西府師宗州三百六十里,西南到澂江府舊邑市縣二百里,西北到㝷甸軍民府一百八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三百三十里,至應天府六千八百六十里,至順天府一萬三百五里。

建置沿革

[编辑]

禹貢梁州之界,天文井鬼分野。漢爲夜郎味縣地。蜀漢改置建寧郡,治味。後分置興古郡,治律髙。晉二郡俱屬寧州。梁時有爨瓉者,㩀其地。隋置㳟州、恊州。唐置南寧州,治味縣。及改恭州爲曲州,分恊州置靖州,俱屬戎州都督府。初,東西爨分烏、白蠻二種,自曲靖州西南昆川距龍和城,通謂之西㸑白蠻。自彌鹿、升麻二川南至歩頭,通謂之東㸑烏蠻。貞觀中,以西㸑歸王爲南寧都督,襲殺東㸑首領盖聘。南詔閣羅鳳以兵脅西㸑,徙之至龍和,皆殘於兵。東㸑鳥蠻復振,徙居西㸑故地,世與南詔爲婚,居故曲靖州。天寳末,征南詔,進次曲靖州,大敗,其地遂沒于蠻。南詔改石城郡。宋時大理叚氏因之,後爲磨彌部所㩀。元憲宗六年,置磨彌部萬户。至元八年,改爲中路。十三年,改曲靖路總管府。二十年,以隷皇太子。二十五年,陞宣撫司。本朝洪武中,改爲曲靖軍民府。領縣二、州四。

  • 南寧縣 附郭。本漢益州郡昧縣地。唐初於此置南寧州,以㸑歸王爲都督,後沒於蠻。元初置千户所,隷磨彌部萬户。至元中,陞南寧州,後改爲南寧縣。本朝因之。洪武末,省越州,分其州石堡山之地入焉。編户三里。
  • 亦佐縣 在府城東二百五十里。漢爲牂牁郡宛温縣地。蜀漢及晉皆屬興古郡。唐爲盤州地,後沒於蠻,號夜苴部,後訛爲亦佐。元至元間,并入羅雄州,後置亦佐縣。本朝洪武初,属羅雄州。洪武末,分越州之屈郎村入焉,直隷本府。編户二里。
  • 霑益州 在府城東北一百一十三里。漢爲牂牁郡宛温縣地。蜀漢屬興古郡。唐初於此置西平州。貞觀中改爲盤州,屬戎州都督府。天寳末沒於蠻,後爲磨彌郡所㩀。元初屬磨彌部萬户。至元中改置霑益州,領交水、石梁、羅山三縣。本朝併三縣及越州之五郷入馬。編户一十四里。
  • 陸凉州 在府城南一百二十里。本漢牂牁郡平夷縣地。蜀漢屬興古郡。晉分置平夷郡。唐屬盤州。天寳末沒於蠻。南詔時號落温部。元初内附,置落温千户所,屬落蒙萬户。至元中改置陸凉州,領河納、芳華二縣。本朝併二縣入焉。編户八里。
  • 馬龍州 在府城西北七十里。漢爲益州郡地。蜀漢及晉皆爲興古郡地。唐時沒於蠻,名撒匡,僰剌居之。後盤瓠裔納垢部逐舊蠻而有其至羅苴。元初内附,置納垢千户所。至元中改龍州,領通泉縣。本朝初因之,後併隷入馬。編户四里。
  • 羅雄州 在府城東南二百七十里,蠻云落依。漢爲牂牁郡宛温縣地。三國蜀爲興古郡境。晉因之。磨時沒於蠻,爲塔敝納夷甸。相傳盤瓠六男,其一曰蒙由丘,後裔有羅雄者居此甸。至其孫普恐,名其部曰羅雄。元初内附,隷普摩千户。至元中割夜郎苴部爲羅雄州,隷曲靖路。本朝因之。編户三里。

郡名

[编辑]

興古蜀漢名,南寧唐名,石城蒙氏名

山川

[编辑]
  • 青龍山 在府城東。
  • 勝峯山 在府城西,一云妙峯山。嶙峋聳㧞,髙出郡山。上有五雷祠,郡人嵗時致禱。
  • 負金山 在守城西南一十五里。山皆青黒石,有石一穴,狀如焉,蹄水深尺餘。郡申童子初學書,必投𧵅其中,云買水學書,然後汲以研墨,因號爲王羲之硯池,上有王羲之祠。其東北有山,髙百餘仭,上有望夫石。
  • 真峯山 在府城西南二十里,峯巒秀麗,多産花木。
  • 石堡山 在府城東南二十餘里,在弄泥甸。一石髙数十仭,方圓三里,上平坦。相傳昔諸葛武侯征蠻,與酋㑹議盟誓之所。蠻謂㑹議曰分秦,又名分秦山,又云諸葛指此山,可以作堡。山之西有石猪山,相去五十歩,險不可測。蠻因城之泉水墜岩下,有治方響音,上有觀音像,又名觀音山。
  • 旱改山 在亦佐縣治東,嵗旱禱之即雨
  • 矣。層山 在亦佐縣治西,山有清泉,居人利汲,夷語水爲矣,因名。
  • 伯蒙山 在霑益州東南二百里,髙出諸山之上。
  • 堆湧山 在霑益州東南一百里,延袤二百餘里,峯巒堆突,如湧出然。
  • 曲靖東山 在霑益州南二百里,山色蒼翠,宛然如畫。
  • 石龍山 在霑益州東七里,其西麓有一石,蜿蜒如龍。
  • 龍華山 在霑益州南五十里。
  • 羅山 在霑益州東北九十里。
  • 炎方山 在霑益州南七十里炎方驛前,髙三十餘丈,盤礴二十餘里。
  • 丘雄山 在陸凉州東七里,上有方池,水無盈縮。下有泉十八,一曰黒龍泉,嵗旱禱雨輙應。
  • 木容山 在陸凉州西北二十五里,峯巒林木,蒼翠可觀。
  • 部封山 在陸凉州西四十里,故芳華縣近此山,髙聳多花木。
  • 滿戍山 在陸凉州北二十里,髙出群山,林木欝茂。
  • 伯刻山 在馬龍州南六十里,其東北有多羅山,皆峯巒峻峭,恠石巉岩。
  • 木容箐山 在馬龍州東南六十里,下有木容箐溪。
  • 楊磨山 在馬龍州西七十五里,一名關索嶺,七有關。
  • 多羅山 在馬龍州西南六十里安仁郷,約髙四百餘丈,山頂多恠石,林水叢茂,亦州之望山也。
  • 白蠟山 在羅雄州西南一十三里。
  • 羅莊山 在羅雄州東南六十里,山多材木。
  • 八部山 在羅雄州西北八十里阿重村,髙二百餘丈,盤根一百餘里,岡巒八聳,故蠻呼爲八部。
  • 祿布山 在羅雄州北八十里,髙二百餘丈,盤旋百里,峭石巉岩,林木茐蒨。
  • 石門 在陸凉州西平壤,石笋森宻,周匝十餘里,大者髙數仭,參差不齊,望之如林,俯仰側直,千態萬狀,東西行者穿其中,故曰石門。又東出數百歩,有離石焉,狀類西嶽三峯,宛然如畫。
  • 瀟湘江 在府城南,廣一引其源出馬龍州木容箐。夏秋之交,江水泛漲,汪洋瀰漫,若洞庭瀟湘之勢,故名。
  • 白石江 在府城北八里。本朝洪武十四年,西平侯沐英征雲南,聞元司徒達里麻擁兵十餘萬屯曲靖,遂進師至白石江,大戰,擒達里麻,俘甲十二萬於此。
  • 盤江 在霑益州,有二源:一曰盤哀,蠻云男水,即今之北盤江,由州之廿流,經可渡至普定;一曰盤絳,蠻云婦水,即今之南盤江,由州之南流經交水,至彌勒。二水各流千餘里,始合入平伐橫山寨下,經廣西静江入於海。
  • 東河 在馬龍州治東。
  • 西河 在馬龍州治西。東流合東河,入尋甸軍民府界。
  • 東山河 源出霑益州塊歩。溪傍有洲,平坦肥沃,約百餘頃,而河流曲折,循之無旱澇之虞。
  • 東海子 在城東五里許。輪廣五十餘里,每秋雨水生,汪濊浩淼,亦曲陽之巨浸也。
  • 清溪洞 在平夷城西三里許。洞深一里,其内石笋森立,外則溪流環遶,清幽可愛。
  • 桂花洞 在平夷城北十里許。洞穴幽深,洞前有合抱老桂,婆娑蔽虧,花香數里。
  • 喜舊溪 在羅雄州。源出龍甸村,流環州境,西至普安州入盤江。
  • 温泉 在石堡山下。闊二丈許,其沸如湯,人多浴之。
  • 龍泉 在府城西南十里許。泉分兩泒,而灌溉之利甚慱。府衞春秋祀之,嵗旱禱無不應。
  • 靈泉 在馬龍州西南二里。水色清碧,民頼灌溉。
  • 黒龍潭 在府東二十餘里。傍有石洞,其上怪石巉巖,林木茂宻,潭水源深,而灌溉之利甚愽。
  • 中埏澤 在丘雄山下。源自南盤江,經府東南合瀟湘江,至是匯焉。十八泉與南澗皆注其中,魚鰕甚富。其傍地爲牧馬塲,多産良馬。
  • 南澗 在陸凉州西北五里。濶二丈,源出馬龍州,流經於州西北,而注於中埏澤。
  • 北沼 在府城北迎恩門外。
  • 西湖 在府城東北十里。俱洪武年間鑿。先是,二水俱有壩閘,積水以灌田,軍民利之,後俱爲富人所占。弘治十二年,同知胡光具其事陳當道,覈出池沼蹤跡,治有置之人,而濬水築壩,水利如故矣。
  • 交水壩 在霑益州南一百七十里平蠻鄉,塊歩、蠟溪二水相合,又名交水河。先是,以土堰水每嵗随築随决。宣德十年,曲靖衞千户梅用鑿石爲壩,啓閉以時,灌田百餘頃。
  • 大壩 水出木容箐。洪武初,指揮劉璧築壩,厮渠爲三,造閘以蓄泄水利,於是東南三郷四堡之田咸受灌溉。

形勝

[编辑]
  • 四達要衝 雲南志:東通兩廣,西接四川,北連貴竹,南上滇藩,要衝地
  • 憑山負水石堡山峙於府前,交水河經於府後。
  • 環山帶水 霑益州之東南,環以石龍諸山,而南北有盤江二水。
  • 崇山並峙 陸凉州丘雄、部封二山峙於東西,髙出諸山,爲此州之勝。
  • 環州皆山 馬龍州治四圍若楊磨諸山相屬環列,蔚然可觀。
  • 林巒拱衞 羅雄州之前後左右有數十山,嵳峩聳峭,林木蒼森,拱衞如城。

土産

[编辑]
  • 氊鐡 出陛凉、霑益一州。
  • 千葉葵花 花多色重而不結實。
  • 黄柑 圓大而黄,表裏俱甘,俱南寧縣出。
  • 五味子 南寧縣碌碑村出。
  • 石燕 出馬龍州,狀類燕,有文,大曰雄,小曰雌,能愈眼痰。
  • 茯苓 出霑益州炎方山。
  • 栗 出羅雄州,實小而味甘,勝於他州所産。

户口

[编辑]
  • 户 八千四百九十二。
  • 口 五萬九千九百九十五。

田粮

[编辑]
  • 田 官民田地八百五十四頃八十一畆。
  • 粮 夏稅小麥正耗一千二百二十八石八斗五升七合一勺五抄,秋粮米正耗六千三百七十石三斗八升七合九勺。

屯田

[编辑]
  • 東山堡屯 在城東三十里。
  • 何家屯 在城東一十里。
  • 石寳山屯 在城南三十里。
  • 三百户屯 在城南二十里。
  • 碌碑村屯 在城西南一十五里。
  • 犬蹄鋪屯 在城西十五里。
  • 卜浪川屯 在城北八十里。
  • 魯石屯 在城西南一百里。
  • 葉村屯 在城西五十里。
  • 龍井屯 在城西五十里。
  • 古城屯 在城北一十五里。
  • 交水屯 在城北三十五里。
  • 西衝屯 在城北三十里。
  • 陳方橋屯 在城東北七十里。
  • 普魯吉屯 在城北七十里。
  • 髙橋屯 州北二十里。
  • 東屯 州東五十里。
  • 杓得屯 州西北三十里。
  • 羅木屯 州東南五十里。俱霑益州。

風俗

[编辑]
  • 椎髻皮服 唐志。
  • 力耕好訟 元志:野無荒關,人皆力耕,地富饒,好嚚訟,懷戰争,少廉耻。
  • 其俗喻利 郡中亦夷漢雜䖏,列屋於府衞州縣之近者,大抵多漢僰武人,相競以逐刀錐之利,而親賢敬上,隆師取友,盡忠勤事之義,懵然不知留意。其曰羅羅者,則散居村落,或至城市買賣,徃徃爲此軰所擾。
  • 卜用雞骨 土人稱巫師曰大奚婆,一曰朶𠔃薄。遇有一切大小事疑不能决者,輙請巫師以雞骨卜其吉㐫。
  • 爲春節戯 土人以十二月爲春節,竪長竿,橫設一木於上,號曰木床。左右各坐一人,更相起落爲戯,經月乃罷。又用竹籌各五十,刻骰子五枚,如棗核樣,六面畫以㸑字,記么六之數,或二人或四人對擲爲羅羅,雙陸
  • 脫帽爲禮 羅羅一名㸑,訛爲寸,而有黒白之分。黑爨貴,白㸑賤。男子椎髻坡氊,摘去鬚髯,以白布褁頭,或黒氊縵竹笠戴之,名曰茨工帽。見官長貴人,脫帽懸於背,以爲敬。脛纒雜檀,經月不觧,穿烏皮漆履,帶刀背籠,一有忿戾,則㧞刀相尚,此又其性之悍也。以上風俗,各府多同。
  • 士風漸盛 郡内山川夷曠,民樂耕種,城内外漢、僰同風。自國初開立學校以来,土風漸盛,而科第人材,後先相望,殆與中州埓焉。
  • 婚娶論門第 羅羅以黒白分貴賤,其婚娶論門第財禮,用牛馬,以多者爲貴。婦人蟠頭,或被髮,衣黒衣,貴者以錦緣飾,賤者披羊皮,耳穿大環,胷覆金脉鈿,乗馬則並足側坐,馳驟如驍將室。女環極大,謂之納東,許嫁則易之,然滛蕩彌甚,聞吹蘆笙,則悅逐之。既嫁,雖貴無華飾,以一氊一席自奉,松毛布地而已。夫婦雞鳴則分,晝不相見。霑益州志
  • 藝蕎畜馬 本州亦夷漢雜䖏,而羅羅乃其土著之民,居止多在深山,雖髙岡磽礲,亦力墾之,以種甜苦,二蕎自贍。又以畜馬爲生,牧養蕃息,剔去毛骨二節,謂之雕尾,以此爲貴。刻木爲鞍而無䩞,剜木爲鐙,伏如魚口。噐皿用竹筐篚、木椀。房舎飲食,頗類漢人,惟不事佛。陸凉州志
  • 刻木爲契 本州僰羅雜䖏,而羅羅尤多。不識文字,凡有交易借貸,輙以片木刻其物品日期多寡之數於上,析而分之,彼此各藏其半以取信,亦上古之遺風。然亦有爨字,如科斗状,盖其同類自用耳。以十二支所宵爲期,㑹作交易,如曰牛街子、狗街子之類是也。馬龍州志
  • 塟不用棺 州多夷羅,凡有病不信醫藥,憔祭鬼,或以諸蟲膽治之。死無棺,其貴者用虎豹皮,賤者用羊皮,褁其屍,以竹簀舁於野焚之,㑹親友殺牲𥙊享,棄其骨而不收。酋長及富者,則令奴婢㸔守,長者二三月,糿者月餘而止,藏其骨,非親人莫知其䖏。其羅羅散居各府州縣者,其俗大抵相同。羅雄州志

公署

[编辑]
  • 安普道 在府城北門外,洪武間建。
  • 布政司分司 在安普道西。
  • 察院 在城中,弘治十年建。
  • 府治 在城内,洪武十六年建,内有經歷司、照磨所、豐實庫、架閣庫,其司獄司、廣盈倉、稅課司、醫學、養濟院,則散置於城之内外,旌善、申明二亭在府前。各州縣俱有。
  • 南寧縣治 在府治東,洪武十四年建,内有典史㕔所領有白水關廵檢司。
  • 亦佐縣治 洪武十六年建,内有典史㕔
  • 霑益州治 洪武十七年建,内有吏日㕔其通運倉、旌善、申明二亭,則散置於州之傍近,所領有松韶鋪廵檢司、阿幢橋廵檢司、交水稅課局。
  • 陸凉州治 洪武二十一年建,内有吏目㕔外有旌善、申明二亭。
  • 馬龍州治 洪武十八年建,内有吏目㕔外有旌善、申明二亭,列於左右,所領有魯婆伽嶺廵檢司。
  • 羅雄州治 洪武十六年建,内有吏目㕔其旌善、申明二亭在州前。
  • 曲靖衞 在府治西,洪武二十年建,内有經歷司,領衞鎮撫一、左右中前後中左千户所六,每千户所又各領所鎮撫一、百户十。
  • 平夷衞 在府東北一百二十里,洪武二十三年建,内有經歷司,領衞鎮撫一,左、右千户所二,其千户所又領所鎮撫一,百户十。弘治十七年,撫、鎮建議遷於多羅驛,而於曲靖衞移二所以實之。
  • 越州衞 在府東南六十里,洪武二十年建,内有經歷司,領衞鎮撫一,左、中、前千户所一,每所又各領所鎮撫一,百户十。
  • 六凉衞 在陸凉州西南二十五里江北郷,洪武三十一年建,内有經歷司,領衞鎮撫一,左、右、中、前、後千户所五,每所各領所鎮撫一,百户十。
  • 馬隆守禦千户所 在馬龍州治北,永樂二年建,内有吏目㕔,領所鎮撫一,百户十。
  • 烏撒衞後千户所 在霑益州治西北,原隷貴州烏撒衞,洪武十七年調鎮本州,領所鎮撫一,百户十。

學校

[编辑]
  • 府學 在府治東南,永樂元年建。成化三年,御史朱愷、知府張純重修。西爲文廟,翼以兩廡,像祀聖賢。前爲儀門,益前爲欞星門。東爲明倫堂,翼堂左右爲志道、㩀德、依仁、㳺藝四齋。後爲樂育堂,爲諸生肄業號舎。提學僉事童軒有記。弘治十年,知府章忱又重修焉。十五年,御史何琛、耿明又相繼新之。十六年,知府焦韶、同知胡光又於學東立射圃,内有觀德亭。

城池

[编辑]
  • 曲靖衞城 洪武二十年建,周圍六里,四門:東曰樂畊,南曰来薰,西曰勝峯,北曰近恩。
  • 夷衞城 弘治十七年遷建,周遭二里一百六十歩,有東、南、北三門。
  • 越州衞城 洪武二十七年建,周遭二里三百四十五歩,有東、西、南、北四門。
  • 烏撒衞後千户所城 洪武十七年建,周圍一百一十五丈,開東西南北四門。
  • 六凉衞城 洪武三十一年建,周遭六里,有東西南北四門。
  • 馬隆千户所城 永樂二年建,周遭二里二百八十歩,有東西南三門。

驛堡

[编辑]
  • 南寧驛 在城西十五里,隷府,洪武三十三年建。
  • 白水驛 在城東北八十里白水關,隷南寧縣,洪武二十八年建。
  • 炎方驛 在州西南八十里,洪武初建。
  • 倘塘驛 在州北八十里。
  • 松林驛 在州西南一百八十里。俱霑益州。
  • 普陀驛 在六凉衞南門外,隷州。
  • 馬龍驛 在馬龍州北一里,洪武二十八年建。
  • 多羅驛 在平夷衞,隷羅雄州,永樂十五年重修。
  • 三义堡 在府城西十五里。
  • 火忽都堡 在府城北一百三十里。
  • 普魯吉堡 在府城北五十里。
  • 定南堡 在府城東北八十里。俱曲靖衞官軍。
  • 倘塘站堡 在倘塘驛,烏撒衞官軍。
  • 霑益站堡 在霑益州城外。
  • 白水站堡 在多羅驛。
  • 額勒屯堡
  • 分水嶺哨堡 俱曲靖衞所官軍。
  • 乾海哨堡
  • 龍山哨堡
  • 永安哨堡
  • 炎方哨堡
  • 来逺哨堡
  • 石山哨堡
  • 松韶腰站哨堡
  • 石灰窑哨堡
  • 一碗水哨堡
  • 獨𣗳哨堡
  • 炒鐡溝哨堡
  • 棠棃灣哨堡
  • 乾溝哨堡
  • 響水哨堡
  • 多羅哨
  • 宣威關哨堡 霑益州界止此。

哨戍

[编辑]

分水嶺哨 乾溝哨 一碗水哨 石灰窑哨 乾海子哨 松韶鋪哨 桐車壩哨 棠梨灣哨

鋪舎

[编辑]

府前鋪在府治東。 箐底鋪在霑益州。 雲關鋪 倘塘鋪堡内。 通南鋪 来賔鋪 十里鋪 洪橋鋪 龍山鋪 永安鋪 炎方鋪堡内。 来逺鋪 松韶鋪 遵化鋪 平南鋪 松林鋪堡内。 山塘鋪 阿幢橋鋪 交水鋪 分水鋪 白水鋪 響水鋪 石岑鋪 城東鋪堡内。 界牌鋪 州前鋪在羅雄州。

關梁

[编辑]
  • 白水關 在府城東八十里。
  • 木容關 在陸凉州西一十五里。
  • 石觜關 在陸凉州北三十里。
  • 天生關 在陸凉州南九十里。
  • 分水嶺關 在馬龍州西南二十里。
  • 三义口關 在馬龍州東三十五里。
  • 豫順關 在平夷衞北二里。
  • 宣威關 在平夷衞北一十五里。
  • 澄清上、中、下三橋 上橋去府治南九里,中橋去府治南七里,下橋在府治西三义驛,俱弘治十七年建,有記。
  • 瀟湘江橋 跨木容關溪之水,景泰三年建,弘治十五年知府焦韶、同知胡光重建。
  • 白石江橋 在府城北八里,洪武二十五年建,長六州,潤可二尋,烏龍溪之水流其下。
  • 石堡山橋 在府城南二十里。
  • 迎恩橋 在府城北雙沼之間,橋下有閘,洪武初建。
  • 太平橋 在霑益州南一百四十里交水村,長八丈,濶二丈,塊歩溪水流其下。
  • 阿幢橋 在霑益州南一百七十里,長一十五丈,濶一丈,臘溪水流其下。
  • 山塘橋 在霑益州南一百七十里山塘鋪,長十丈,濶一丈,山塘溪水過焉。
  • 可渡橋 在霑益州北一百二十里可渡河,長八丈餘,濶一丈五尺。
  • 永安橋 在越州衞城北,長八丈五尺,濶二丈,弄泥溪水流其下。
  • 城南橋 在六凉衞城南,洪武二十三年建。
  • 城北橋 在衞城西北芳華郷。跨南澗之水。洪武十五年建。
  • 鎮夷橋 在越州衞南。洪武二十七年重建。
  • 觀音橋 在馬龍州治西。長四丈三尺,濶一丈五尺。西河水流其下。

臺榭

[编辑]

  • 南樓 即府城南樓也。重屋三層。年乆傾圯。弘治十六年,同知胡光、指揮李磐重修。
  • 鐘皷樓 在城中。洪武二十年建。重屋二層,有銅漏。景泰間,指揮梅堅置。
  • 臨漪樓 在北城上。下瞰雙沼。當夫夏荷呈紅,秋蘆獻白,魚逰鳥翔,水天一碧,于斯之時,能觧登樓者,興當不淺。

祠廟

[编辑]
  • 城隍廟 在城内。
  • 社稷壇 在府治西。
  •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府治東。
  • 厲壇 在社稷壇北。各州縣俱有。
  • 名賢祠 在文廟前。弘治十一年,府章忱修建。祀諸葛亮、傳寳、許南傑、爨深、爨龍顔、爨雲、操安。
  • 旗纛廟 在衞左。洪武二十三年建。六凉衞、越州衞、平夷馬隆所俱有廟。每嵗霜降,各衞所官祀之。
  • 五雷祠 在勝峯山上。凢遇旱乾水溢之災,禱命不應。
  • 土主廟 在府儀門前東。

古蹟

[编辑]
  • 石城 在府城北二十餘里。隋牂牁郡地。唐爲莊州石城縣,屬黔州都督。舊有一碑,乃叚氏與三十七部諸蠻立誓盟之碑。
  • 舊府治 在南城村,今遺址尚存。
  • 廢越州 在府城南一十五里。本唐悅州,領甘泉等六縣。後爲爨蠻所㩀,號普麽部。元置千户所,改越州。本朝洪武末,州省。
  • 鹵昌城 在陸凉州西南中埏澤尾。水遶城郭,南中之固城也。
  • 木柵羲城 在中埏澤中洲上。其南有騎思籠城、
  • 耶城尚濽城 俱在馬龍州東南境。
  • 廢河納縣 在陸凉州南八十里蔡村。蒙氏時置陸郎縣,後併於落温部。元初置百户,至元中改河納縣。
  • 廢芳華縣 在陸凉州西四十里。昔落温部之地,蠻名忻歪,又名部封。元初置千户,後改芳華縣。
  • 廢石梁縣 在霑益州東北五十里石梁山。本磨彌部,又名五勒部。元至元中立爲縣。
  • 交水縣 在霑益州南二百三十里交水村。其先磨彌部酋蒙提居此,名易陬籠城。後爲大理國髙護軍所奪。元初内附,立爲縣。
  • 廢羅山縣 在霑益州東南一百二十里平夷郷。乃磨彌部東境,夷名樂蒙山。元置此縣。
  • 廢通泉縣 在馬龍州西南四十里通泉郷。本盤瓠裔納垢之孫易陬分居其地。元初爲易籠百户,改通泉縣。已上六縣俱本朝永樂初省入各州。
  • 舊羅雄州 在喜舊溪東,遺址廢爲平原。

宦蹟

[编辑]
三國
  • 諸葛亮 征南,駐於石堡山。
  • 馬忠 蜀漢將。
  • 李恢 蜀漢都督。
  • 王遜 水嘉中爲南夷校尉。
  • 董覇 平樂太守,破牂牁、平夷等䖏。
  • 韋仁夀 檢校南寧州都督。
  • 趙孝祖 永徽中郎中,總管討白水蠻。
本朝
  • 王政 洪武初。
  • 王禎 江西人。永樂。
  • 操安 江西饒州人。景泰。
  • 許南傑 浙江餘姚人。景㤗。
  • 章忱 浙江㑹稽人。弘治。俱知府。
  • 張純 四川泊梁人。
  • 楊杲 四川成都人。
  • 李鳯 陝西扶風人。
  • 焦韶 四川灌縣人。俱本府知府。
  • 王式 盧州府合肥人。天順間。霑益知州。
  • 劉璧 鳳陽人。洪武初。曲靖衞指揮。
  • 黄敬 鳯陽人。曲靖衞指揮。
  • 蔣昱 鳯陽人。曲靖指揮,陞雲南都指揮僉事。
  • 梅堅 鳯陽定逺人,任曲靖千户,陞指揮同知。
  • 馮賢 湖廣京山人,指揮僉事。
  • 胡光 徽州績溪人,弘治間本府同知。
  • 林堪 福建莆田人,正德間知府。
  • 楊經 四川瀘州合江人,正德間霑益知州。
  • 戴琚 廣西柳州人,弘治間陸凉知州。
  • 陳亮 直隷廣德人,弘治間馬龍知州。
進士
  • 馬經 宣德已未進士,任湖廣宜章知縣,陸凉州人。
  • 黄鍾 正綂,壬戍三甲進士。
  • 孫偉 景泰甲戌進士,官至江西建昌知府。
  • 陳輊 天順庚辰進士,累官福建按察司僉事。
  • 周銓 天順庚辰進士,累官貴州銅仁知府。
  • 張𤧚 成化已丑進士,官至江西按察司兵備副使。
  • 張濂 成化辛丑進士,由户部郎中陞湖廣辰州知府。
  • 胡潔 登正德戊辰進士。

姚安軍民府

[编辑]

東至武定軍民府元謀縣界三百二十里。南至楚雄府鎮南州界一百二十里。西至大理府雲南縣界一百八十里。北至北勝州界四百五十里。東北到武定軍民府和曲州四百五十里。東南到楚雄府定遠縣一百二十里。西南到楚雄府鎮南州沙橋驛八十里。西北到大理府雲南縣楚塲廵檢司二百里。自府治至布政司六百四十里,至應天府七千七百六十五里,至順天府一萬一千二百一十里。

建置沿革

[编辑]

本滇國地,漢爲弄棟縣,屬益州郡,東漢改弄棟縣,蜀漢屬雲南郡,唐貞觀改青蛉縣,麟德初置姚州都督府。,以其民多姓姚,故名。天寳間,南詔蒙氏改爲弄棟府。宋時,叚氏改爲綂矢邏,又改姚府。至叚政嚴,封髙泰明之子明清爲演習,世有其地。元憲宗三年,内附。七年,立綂矢千户所。至元十二年,改置姚州,屬大理路。天曆間,陞爲姚安路。本朝改路爲府,後又改姚安軍民府。領州一,州領縣一。

  • 姚州 附郭。建置同上,編户四里。
  • 大姚縣 在府城北三十里。漢爲越嶲郡青蛉縣地。蜀漢及晉屬雲南郡。唐置西濮州,後更名髳州。大理叚氏時,屬姚安,夷名大姚堡。元初,置大姚堡千户所。至元間,改大姚縣,屬姚州。本朝改今屬,編户四里。

郡名

[编辑]

弄棟漢晉名,姚州唐名

山川

[编辑]
  • 龜祥山 在府治西。一名赤石山。山石皆赤,其形如龜,其頂有泉,亦名龜祥。
  • 金秀山 在龜祥西五里。下有泉爲陽泒河,東流匯爲楊片湖,西入洶溪。
  • 東山 在府城東一十里。一名飽烟蘿山。髙出群山,林木蒼翠。其西有武侯塔,相傳漢諸葛亮征南駐兵之所,後人建塔於上。其南有唐張䖍陀所築古城。
  • 仙景山 在府城西北一十五里。一名西山,一名石雲山。相傳昔有老人脩行於此,侈得仙。其麓有赤甲、西嶺二泉。
  • 九鼎鐘山 在府城東北二十里。峯巒有九,狀若懸鐘。每仲春,花木極盛。又名華山。其南又與東山相接。
  • 緑羅山 在府城北一百二十里。中有綠羅蘭若。
  • 三窠山 在姚州南六十里。連亘起伏一百五十里,三峯聳翠,因名三窠,其麓有泉。
  • 寳關山 在白鹽井提舉司治之西北一里,勢髙百仭,以其通鹽,利於賔川、洱海,即其上設哨以禦㓂,土人名曰寳關,盖以鹽爲寳也。
  • 四竒山 在大姚縣南七里,四峯髙聳。
  • 馬家山 在大姚縣北一十里,髙出群山,林木深欝。
  • 鳯凰山 在大姚縣治之南二里,一名椅子山,一山峙立,傍有兩嶺,如鳯舒翼,故名。
  • 龍馬山 在人姚縣治北三十里,山峯髙聳,中有平地,每昏霧常𨼆𨼆見白馬,即之則㓕,人以龍馬名之。
  • 書案山 在大姚縣東北一百五十里,形如几案。
  • 紫丘寨嶺 在縣東二十里許,一山崒嵂,每旱見其上有雲氣即雨,乃先時土酋自九所據之寨,土人因名之曰紫丘寨嶺,盖聲之訛也。
  • 一字水 出黎武山,北㑹小升水,東入一抛江。
  • 七淜 在府城西南,土人稱陂堰爲淜,在平川中凢七,一曰石地,二曰烏魯,三曰陽泒,四曰塔境,五曰地摩,六曰大邑,七曰長夀,皆前代所築,瀦水以灌田,民甚頼之。
  • 龍蛟江 在大姚縣北一百二十里,今名沮泡江,源出鐵索箐,合姚州之連塲、香水二河,入金沙江。
  • 青蛉河 舊名三窠戍江,源出三窠山,流至府南四十里,瀦爲石地湖,周廣二百餘畆,分爲東洶溪、西洶溪,灌溉田畆,至城北復合流,至大姚縣南,復東入金沙江。
  • 大姚河 源出書案山,西流至大姚縣西北,合鐵索箐之水,又南流至縣西南,合姚州小橋村之水,又東流遶縣南,復東北入於青蛉河。
  • 緑羅溪 出白鹽井,提舉司治之。緑羅山,東㑹一字水,山色相應如綠羅,故名。
  • 春郎泉 在姚州東百十歩。其水甘羙,四時不涸。嵗旱,一郡人資之。土人以爲其中有龍,立祠其上。
  • 西嶺泉 在仙景山之西麓。相傳昔有一老人常於此磨鐡杵,後莫知其所終,謂成仙也。今有石猶存。
  • 白馬泉 在姚州東北二十里。泉出山巔,土人謂此山爲龍石山。泉傍有白馬廟,相傳昔有一白馬不時見,故立廟祀之。其水清冽,四時源泄,灌田至三千畆。土人頼之,嵗設一祭。
  • 白鹽井 在姚州北一百二十里新江里。産鹽,今置司課之。詳見古蹟。
  • 金龜井 在府城西十里。其水清冽,土人皆汲之。
  • 上閘、下閘 上閘在大姚縣東二里,下閘去上閘三里。弘治間,軍民築之,以蓄泄大姚河之水,以備旱澇。

形勝

[编辑]
  • 崇山修谷,平疇廣川 元歐陽玄陞州爲路記。
  • 㑹要之所 雲南志:東有金沙江之利,西接雲南州之勝,南距楚雄,北瞰大理,爲㑹要之所。
  • 平川膴膴 即弄棟川。南北相距五十餘里,水趨北流,環以四山,而桑麻之塲,黍稌之畆,膴膴然彌望焉。姚安志。

土産

[编辑]

龍,蛟江出 麝香府境出 莎羅布大姚縣出 鹽府城北一百二十里有白鹽井。 菌姚安山谷中,每夏秋雷雨後則生,夷人採之鬻於市,其味與汴菌不殊。雲南各州縣俱産 木槵子一名菩提子。此州産者,圓净勝他䖏,誦佛經者,緡絲貫之以紀數,故羙其名曰菩提子。然盧慧能猶能言菩提本無𣗳,世之佞佛者誠爲可笑。 大青椒 人參 肉桂 芎藭 升麻 旋覆花 葛根 黄芩各州縣俱産。

户口

[编辑]
  • 户 二千六百二十五。
  • 口 二萬五百二十三。

田粮

[编辑]

  • 田 官民田地四百六十八頃四十九畆八分。
  • 粮 夏稅小麥正耗一千四百九十三石八斗九升三合八勺,秋粮米正耗一千九百六十三石一斗八升七合一勺。

屯田

[编辑]
  • 大屯 在州南十五里。
  • 小屯 在州北十里。
  • 包粮屯 在州東南七里。
  • 東山屯 在州東十里,俱姚安千户所。
  • 松栢邑屯 在州北十五里,定遠千户所。
  • 舌甸屯 在大姚縣東一百里。
  • 波淜屯 在大姚縣北五里。
  • 糜塲屯 在大姚縣西北十里。
  • 四竒屯 在大姚縣南五里,俱中屯千户所。

風俗

[编辑]
  • 習俗愚野,勇悍好闘 元志。
  • 民尚羙,俗樂事善 歐陽玄詔。
  • 類不一 本州上人有四種,曰僰人,曰羅羅,曰百夷,曰散摩都。僰與漢同風,散摩都類羅羅,百夷皆强悍好闘。我朝建學立師,收其秀者而教之。比年以来,屡有登科請舉者,而風俗亦漸美矣。新志。
  • 交易用鹽米 姚州人民一日一小市,謂之小街子。五日一大市,謂之大街子。多以鹽米易他貨,益用其所産也。同上。
  • 勤耕作 境内之地多平衍肥饒,宜秔秫。其民盡力畆畆,嵗有常收,而家給耆衆。
  • 濱水樓居 累齒。百夷居於大姚縣直却郷,其地下潦上霧,四時蒸溽,代多於水邉搆捿以居,自晨至夕,頻浴於水中,噐皿用滕坐藤皷,無有尊卑,夜寢同一樓,枕若銀錠狀,畧以氊席相隔而已。舊志。

公署

[编辑]
  • 洱海道 在府治北,洪武中建,大姚縣亦有
  • 布政司分司 在府治東北,正綂間建。
  • 府治 在城中,洪武十七年建,内有經歷司、照磨所、水盈庫,其廣備倉、稅課司、隂陽學,則散置於城之内外。其隂陽學,正綂四年裁革,有印無官。
  • 姚州治 附郭,洪武十七年建,内有吏目㕔,其旌善、申明二亭、養濟院,則在州治傍近,所領有三窠、前塲、普昌、白鹽井、普淜五廵檢司。
  • 大姚縣治 在姚安中屯千户所城内,洪武二十八年建,内有典史㕔,其旌善、申明二亭,俱在縣前。
  • 守禦姚安千户所 在姚州治北,洪武二十一年建,領所鎮撫一、百户十,隷楚雄衞。
  • 姚安中屯千户所 在大姚縣東,洪武二十八年建,領所績撫一、百户十,隷禁雄衞。
  • 白鹽井鹽課提舉司 在州北一百二十里,洪武間建,内有吏目㕔,領白鹽井鹽課司。詳見古蹟。

學校

[编辑]

  • 府學 在府城南門外,永樂元年建,弘治八年,知府任弘重修,東爲文廟,翼廟左右爲兩廡,儀以二門,映以泮池,表以櫺星,西爲明倫堂,翼以兩齋,曰進德,曰脩業,堂齋左右爲諸生肄業號舎,外有射圃,而置亭其間,曰觀德。初,舊廡止是主祀諸賢,弘治十六年,知府王嘉慶與土官同知髙鳳、土舎髙春,分肖其像而祀之。

城池

[编辑]
  • 姚安千户所城 洪武二十一年建,周遭二里八十歩,開東南北三門,東曰朝陽,南曰威遠,北曰鎮安,門上各有棲,其北門外有教塲。
  • 姚安中屯千户所城 在大姚縣東,洪武二十八年建,周遭三里餘間,東西南北四門,北門外有教塲。

驛堡

[编辑]

  • 青蛉驛 在城南門外,洪武十九年建,弘治十年奏革,令爲鋪。
  • 普淜驛 在姚州西一百二十里,洪武二十年建。
  • 普淜堡 在普淜驛,隷楚雄衞。

哨戍

[编辑]
  • 瓦塲村哨 在州東十里東山上。
  • 三窠哨 在州治南六十里。
  • 分水嶺哨 在州治東南二十五里。
  • 大橋哨 在州治東北五十里。
  • 鬼門關哨 在州治西二十五里。
  • 五里坡哨 在州治西三十里。俱姚州民哨。

鋪舎

[编辑]
  • 青蛉鋪
  • 州前總鋪 在姚州治後。
  • 石達鋪 在州南四十里。
  • 大左鋪 在州治西七十里。
  • 弄棟鋪 在大姚縣前。

關梁

[编辑]
  • 前塲關 在州東三十里。
  • 三窠關 在川南六十里。
  • 普昌關 在州西一百里。
  • 寳山關 在州北一百二十里。伹要害把截之䖏,俱隷姚州。
  • 青蛉橋 在府治西北,跨青蛉河之上。舊爲木橋,弘治十五年知府王嘉慶易以石。
  • 迎春橋 在府城北一百二十里。
  • 棟川橋 在府治南,舊名南門橋。弘治初都指揮李經建,十五年圯於水。按察僉事郁容、知府王嘉慶重建,立牌樓以表其上。
  • 惠通橋 在州治南六里,即惠通海子水所注䖏。知府馬自然治閘其上,以蓄泄水利,民甚頼之。
  • 寳泉橋 在白鹽井提舉司治前。
  • 榮春橋 在白鹽井提舉司治後。
  • 孔全橋 在白鹽井提舉司之西三十里,跨一抛江以通鹽利。
  • 承恩橋 在大姚縣治南一里,跨大姚河上,爲屋五楹以覆之。永樂十四年千户施宥建。
  • 迎恩橋 在大姚縣西南八里,跨大姚河,一名八里橋。
  • 廣濟橋 在縣治西北三里。
  • 利濟橋 在大姚縣東四里。

臺榭

[编辑]
  • 聚逺樓 在州治東百歩許,景泰間土舎髙清建。弘壯髙敞,每昼眺一郡山川,皆在目前,故名。

祠廟

[编辑]
  • 城隍廟 在府治西,弘治十六年知府王嘉慶重修。
  •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城南。
  • 社稷壇 在城西。
  • 厲壇 在社稷東。大姚縣亦有壇廟。
  • 小卜靈嶽祠 在府城西北,昔楚莊蹻將小卜戰死於此,蒙氏時立廟祀之,土人有舊輙應。
  • 武安王廟 有二:一在府治東南一里,一在大姚縣西南二里。千户官於霜降𥙊旗纛在此。
  • 土主廟 在城外東北三里,永樂間建,其神曰大黒天神,土人春秋𥙊之。
  • 東嶽廟 在府城南二里,景泰間建。
  • 聖母祠 在白鹽井提舉司東半里許,祀白鹽井之神。詳見古蹟。

墳墓

[编辑]
  • 都知監太監楊慶墳 在白鹽井提舉司西。

古蹟

[编辑]
  • 舊城 在姚州治北,唐御史李知古所築,遺址尚存。
  • 白塔 在姚州北二十里,晉天福間建,凢十層,髙十五丈,西南數里有池,清潔可鍳,毛髮塔影常映其中,因名塔鏡。
  • 石羊 在白鹽井提舉司東一里許,相傳蒙氏時潤庭愛女牧羊於此,有羝䑛土,驅之不出,掘得滷泉,遂煑以利用,名曰白羊井,立廟以祀其神,曰聖母祠。見祠廟。後關橋頭井得石羊,謂是議土之羝,歸於聖母祠。其井即白鹽井也。

宦蹟

[编辑]
  • 小卜 楚。莊蹻將。
  • 梁積夀 姚州道行軍總管。
  • 髙明 姚州路總管。
本朝
  • 髙宗夀 永樂初知姚州。
  • 呉潤 直隷武進人,永樂間知府。
  • 任弘
  • 馬自然 四川人。
  • 王嘉慶 四川嘉定人,知府。
  • 蘇章 江西餘千人,進士,任兵部主事,以言事謧姚安通判。
  • 劉昂 山東人,進士,姚州判官。
  • 黄㴻 福建人,知府。
  • 髙鳯 宗夀之裔,本府土官同知。
  • 趙繼宗 浙江慈谿人,姚州知州。

雲南志卷九

◀上一卷 下一卷▶
正德雲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