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正确对待“可以教育好的子女”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正确对待“可以教育好的子女”
嘉山县革委会通讯组
1971年6月16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安徽省嘉山县三界公社党委,全面贯彻执行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要注意成份,但不唯成份论,重在政治表现的无产阶级政策,积极做好下乡知识青年中“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再教育工作。一方面,引导他们结合三大革命斗争实践,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提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把立足点逐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一方面注意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革命的一份力量。这些青年有的出席了县、社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有的担任了宣传员、记工员、技术员,有的还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他们深深感到:只要听毛主席的话,紧跟毛主席干革命,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就有光明的前途。

这个公社的少数干部,在抓下乡知识青年再教育工作中,曾经存在只看出身、不看政治表现的倾向,对“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不能正确对待,怕接近多了犯错误。为了全面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政策,公社党委及时举办了社、队干部学习班,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的教导和党的有关政策,提高了社、队干部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和无产阶级政策的自觉性。大家认为,对于“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既要看到家庭对他们的影响,又要把他们同反动亲属区别开来。只要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他们,大多数是可以同反动家庭划清政治界限,站到毛主席革命路线方面来,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主动接近教育他们,是同资产阶级争夺青年的斗争。怕个人犯错误而不敢去接近和教育他们,是不符合党的政策的。

认识统一以后,大家对待“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不是歧视冷淡,而是热情帮助,做过细的思想教育工作。对待他们和对待其他下乡知识青年一样,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并在劳动上、生活上帮助和关心他们。到老张郢大队来的“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刚到农村时,有的认为自己家庭出身不好,有“低人一等”的消极悲观情绪,开会学习很少发言,思想包袱比较沉重。公社负责知识青年工作的陈保荣同志,多次找他们促膝谈心,一起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放下包袱,开动机器》,使他们认识到,出身不由自己,道路可以选择,只要和反动家庭划清政治界限,努力改造世界观,就能紧跟毛主席干革命。老陈还热情地帮助他们安排好住房等生活问题,使他们深受感动,感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他们放下了思想包袱,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在劳动中重活脏活抢着干,政治思想上进步较快,有的还被评为出席县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代表。

西王大队下乡知识青年中有个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曾经被一个盗窃集团的坏人拉在一起吃吃喝喝,队里干部和群众提醒他,还不觉悟。这时,有的群众说:“看来这个人是教育不好了,随他去吧!”公社党委了解这一情况后,就和这个大队党支部的同志一起,组织干部和群众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讲清楚对于犯了错误又一时还不觉悟的“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应当继续耐心教育,帮助他改正错误。贫下中农说:“这个小青年站在十字路口上,咱们不去热情帮助,将他拉过来,阶级敌人就会把他拉过去。咱们一定要用毛泽东思想把他教育过来,多教育好一个,革命就多一份力量。”他们多次找这个青年谈心,帮助他提高阶级斗争的觉悟。他主动揭露了这个盗窃集团的罪行,同坏人划清了界限。

通过这件事,社、队干部进一步认识到,阶级斗争是青年的一门主课,阶级教育必须经常抓,抓到底。他们组织“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和其他下乡知识青年一起,参观《收租院》泥塑展览,请苦大仇深的老贫农讲家史、村史、个人翻身史,教育他们认清剥削阶级的反动本质,帮助他们解决爱谁、恨谁、跟谁走这个大是大非问题。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