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武藝圖譜通志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文档未完成,一部分的原作内容还未录入。请尽量协助改善这个页面
武藝圖譜通志
作者:李祘

御製武藝圖譜通志序

[编辑]

我國練兵之制。三軍練于郊。衛士練于禁苑。其禁苑練兵。盛自光廟朝。然止弓矢一技而已。如槍劒諸技。槩未之聞焉。宣廟旣平倭寇。購得戚繼光紀効新書。遣訓局郞韓嶠。遍質東來將士。究解其棍棒等六技。作爲圖譜。而孝廟光承前烈。頻行內閱。某手某技。益大以闡。則擊刺之法。於是乎稍廣團練矣。然六技而已。其目未之加焉。及至先朝己巳。小朝攝理庶務。以竹長槍等十二技。增爲圖譜。俾與六技。通貫講習事。在顯隆園志。而十八技之名始此。肆予繩武儀式典刑。又以騎藝等六技。復增爲二十四技。已而命曉習考据者二三人。裒合原續圖譜。櫽栝義例。箋釋其源流。評騭於制度。使名物藝術之妙用。一展卷管領。名其書曰武藝圖譜通志。蓋不但擊刺之法。彌增彌詳。禁苑練兵之眞詮。至是出焉。可與五衛陣兵將圖說之爲郊練指南者。互相經緯。匹美共傳。不亦休哉。雖然。予嘗謂先行陣而後技藝。兵家之常談。而兵家五敎。練藝居二。練陣居三。何哉。夫明日月星辰之運。察形德奇賅之數。止如堵墻。動如風雨者。此陣之善者也。然其衝內攻外之具。不得不以手足器械爲資藉。而行陣之無敵。專係於擊刺之便捷。論兵之序。何獨不然。苟因此書之行。而中尉材官。日慣龍虎之韜。引關蹶張咸得。豼貅之士。以不負國家繼述作成之本意。則萬億年修敎明諭之實。固亦卽此乎在。勖哉夫子

武藝圖譜通志序凡例

[编辑]

一,韓嶠武藝諸譜六技一卷。並前後增。緫二十四技。 賜名武藝圖譜通志。今旣蒐輯衆技。博引羣書。奄成一統。其於名例。若不改正。則本末易混。主客難辨。故倣大典通編例。隨其舊新。標以原增。其目則以小字 書於下。其文則以大字標於上。旣標於上。則雖更端不爲疊標。互蒙上文。然後命名通志之義。始爲明晣若有辨証。小則句間。雙書案云云。大則別行。低一字書案云云。凡原增字案字。皆加匡白文。宏綱細目。悉禀睿裁。

一,博攷列聖朝建置軍門編纂兵書及內苑試閱。倣前史本紀。年經月緯。逐事排次。命曰兵技緫書。別爲卷首。但古今所紀。詳略不同。故無年者。只書某朝。無月則姑闕焉。內苑試閱之逐年疊行者。曰歲以爲例。參差不一見者。曰後亦如之。至若御苑御堂之 或書或不書。槩從試藝日記。

一,兵技。不出刺,砍,擊三法。故今以搶,刀,拳三技。爲首。各以類從。交戰。出於倭釰。因以附之。馬才。近于擊毬。次其下。騎步冠服圖說又次之。各營技藝。傳授各異。作考異表。附于末。

一,參閱諸書器械圖式。或有制㨾可以取法。勝於今式者。則先圖華式。次圖今式。又有倭式。則次于今式。以備照式。

一,原書器械圖解。皆從戚書截出。而圖旁縱橫細書者。此編或展爲大書。故節略湊合之間。或有一二字倒 揷更定者。取其語簡意完。

一,戚氏紀效新書。茅氏武備志。俱爲是編之表準。匪比他書之泛引者。故他書則曰某書。曰云云。至於戚茅之書。特書戚繼光曰云云。茅元儀曰云云。匪曰卑之。以示慣串習尙之意。又撰戚茅小傳。載于卷首。俾人人知其事實。

一,採摭韓嶠事宲訓局緣起。合成案說一篇。載于技藝質疑之下。使前人創始之功。久而彌彰。

一,此書。欲使將領卒伍。人人曉暢。故或有僻字奧文。另註音意。至若人物輿地器用動植之倫。約畧註解。而 平常者。不足費釋。稀僻者。不必強疏。用除繁蕪。務取淸簡。

一,槍制。宜審桿材。釰制。宜審鐵品。故古今各國桿木及煉鉄之法。幷次槍釰之下。以資擇用。

一,原書有藤牌。而今制無鏢槍。盖刀鏢與牌相隨。然後可攻可禦。今附刀鏢于藤牌之下。

一,雖非今人所隷習。而如釰勢及棍法拳法。可資擊刺者。博攷諸譜。各次其下。

一,舊圖或有左右失勢長短違式者。今逐段審究。人物則別其衣紋向背。形名則辨其圖尖銹漆。

一,步軍冠服舊圖。依戚啚。帕首急裝。不解其色㨾。今皆釐改。

一,舊書所繪。各技步軍。一張一面。或二或三或四。人數不同。眩於究審。今則一張兩面。各作上下兩格。上格書各技之勢。下格繪人無過二箇。馬上諸技。依舊一面只一人。

一,圖在下而譜在上。譜說不得不隨圖分合。步軍則雖並立一面。而有別爲一勢者。必圈其譜。以別其第二人。如倭釰,千柳流,柳彼流,銳刀,擧鼎,點釰之類是也。其在初行。不與上文相連者不圈。馬軍則有連上文 緫結之語。而文旣分屬。有若專屬下段者肰。如月刀左顧一揮下。有右顧一揮者。三次之類是也。此則又當連上文看。

一,舊譜有散圖而無合圖。今倣武備志諸勢緫譜例作譜。而武備志之圈書勢名者。悉代以圖。又依輿圖百里尺灋。承以棊盤影格。以均步法。

一,舊書緫譜。退則順書。進則逆書。殆有甚於貝葉之旁行。今悉圈其勢名。綴以墨線。隨其地勢。書其起終。使縱橫環轉。逐路尋線。暸肰可得。

一,原書諺解。錯置圖譜之間。未易繙閱。今剔出諺解。另 編一書。附之。可以便覽。離之。亦足單行。且其話頭古今有異。都鄙相混。故一一釐改。而器械制度及新撰解說。如不翻譯以就要約。

一,銳刀。旣以茅氏勢法爲圖譜。而與今連習之譜逈異。故不得不以今譜。別作緫譜。又別作茅說解。使已習者。不廢所學。未習者。知有所本。

一,棍棒甲乙之勢。最多相類。故刪其文。只曰某勢至某勢。同上云云。而諺解則欲令易曉。故幷依本文疊書。

兵技總敘

[编辑]

兵有技技有譜。設營以肄其技。編書以傳其譜。其來尙矣。我朝簡閱之制。紀載之籍。掌在國史。謹著沿革。而獨內苑之所講習者尙闕。專書夫兵等耳。詳於外而畧於內。豈列朝所以分日程繕之意哉。今以內苑所肄武藝諸技與凡設營編書之故實。総叙篇端。俾資源流之考據云。 !!!!!!!!!!!unfinished!!!!!!!!!!!!! 。。。。。。。 本朝兵制。始備於光廟。浸盛於孝廟。而逮我聖上。宏綱細目。莫不畢具。凡郊幸大閱以外。武臣之角射。衛士之較藝。歲有恒期。月有常程。萬機之餘。以試以勸。大聖人不自暇逸。貽謀經遠之略。可謂盛矣。上之十有三年己酉秋。上召諭臣德懋。臣齊家。臣東脩等曰。武藝諸譜所載。棍棒,藤牌,狼筅,長槍,鎲鈀,雙手刀六技。出於戚氏新書。而宣廟朝命訓局郞韓嶠。遍質東征將士。撰譜刊行者也。先王己巳。小朝代聽庶政。歲己卯。命增入竹長槍,旗槍,銳刀,倭釰,交戰月刀,挾刀,雙釰,提督釰,本國釰,拳法,鞭棍十二技。纂修圖解。作爲新譜。語詳顯隆園志。予卽位初元。聿追先志。始命並前十八技。肄習試取。又增騎槍,馬上月刀,馬上雙釰,馬上鞭棍四技。今又以擊毬,馬上才。附于其下。猗歟。列朝編纂兵書。建置軍營。締造鞏固。計無遺策。然器杖之式。擊刺之法。顧末有詳傳。騎曹,訓局,御營諸軍。或習焉而勢有同異。踵訛襲謬。非細故也。及今無事之月。編成有用之書。則敵愾禦侮。可期實効。玆以武藝新舊譜二十四目。盡畀爾等。看詳編摩。賜名武藝圖譜通志。爾等其博蒐廣考。以爲疏解。發凡起例。正其軆裁。凡厥得失。亦復論斷。使其段落更端。毋或兜攬混淆。俾揚前輩之美意。毋貽後人之譏議焉。因命開書局于壯勇營。出內府兵家二十餘部。以資考檢。亦有名物事文可以旁引百家者。命臣德懋。繙閱閱古觀秘書。臣齊家則撰輯之暇。繕寫鐫本。臣東脩。與營校之知兵者。察試技藝。董飭開雕。三閱月而工告訖。書凡五卷。臣等窃伏惟念。古之以書生談兵者。若杜牧陳亮唐順之之類。皆能通經學識時務。口陳手畫。磊落慷慨。讀其書。凜凜猶有生氣。至如我朝之韓嶠。白衣爲郞。世推國士。無論其有開創武藝之功。卽其周旋於駱千斤劉大刀之間者。已足以發奇偉之觀。而長志士之氣矣。臣等碌碌。學未通方。才不適用。方之古人。無能爲役於萬一。而惟我聖上。思深聽皼。歎發撫髀。搜幽闡微。惓惓於韓嶠之書。至使臣等發揮潤色。流布永久。編摩之際。輒飭臣等。毋或掠其美而掩其善。大哉言乎。臣等每奉聖諭。未甞不讚誦而激昂。使嶠而有知。寧不皷舞於泉下也。臣等謹考班固次兵家流。權謀形勢陰陽以外。別叙兵技巧。盖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以立攻守之勝者也。新羅之武烏兵法。高麗之金海兵書。逸而不傳。今不可攷。而中國歷代器械之書。亦或不傳。言制造者。莫詳於考工記。而辭義奧邃。六鞱有兵用篇。略而不備。惟宋朝魯公亮武經緫要。兵器圖式。最號精該。王氏圖會。戚氏新書。茅氏武備志及圖書集成。戎政之典。咸宗是書。而韓嶠之書旣出。戚氏源派明白。有圖有譜。按而行之。如指諸掌。亦可謂有用之學矣。或曰。兵者智謀而已矣。陳猶末耳。况於器哉。故曰運籌帷幄之中。决勝千里之外。彼回旋踊躍。嘑號示勇者。一人之敵耳。奚有於勝敗之數哉。是則有大不然者。嬰兒持釰。賁育避匿者。畏其器也。孱夫之壹擊。勝於勇士之百打者。得其勢也。故有謀而無陳。與有陳而無器。有器而無勢。均之不可以爲兵。方其兩陳相接。彼之刀必剸。而我之鋒已折。敵之甲已穿。而我之矢已鉤。當是之時。雖使玄女握機。風后司命。猶鷙鳥之鎩翮。猛獸之翦爪。將無所施其智謀矣。此圖譜之所作。而爲今日之急先務也。是書旣以列朝所撰兵書。該載卷首。而當宁御纂兵書。如兵學通隷。陳緫方已刊頒者外。內砒本。猶數十餘種。臣等循次編錄。則上以事近夸耀不許。至矣哉。聖上撝謙之德也。盖甞論之。兵學通。爲營陳之綱領。武藝通志。爲技擊之樞紐。夫通者。明也該也。軆用互須。本末相維。談兵之家。捨此二通。亦奚以哉。譬之於醫。推驗運氣。診察經脉。陳法也。草木金石。器械也。烹炮劑硏。擊刺也。若曰。運氣經脉。識其大而已。安用彼區區藥料之佐使云爾。則庸師而止耳。夫我國之人讀書者。徇空虛而略名物。制器者溺見聞而昧度數。百藝窳荒。不師古昔。雖有忠智強力之臣。徒手馳騖。何補於事哉。今我聖上撫煕運而御至治。文置奎章。武設壯勇。神明禮樂。煥然改觀。破膠固之習。適弛張之宜。以至一藝之工。一事之微。莫不濯磨淬勵。綜核名實。則通志之書。特制作之一耳。雖肰。百工之事。大抵皆出於聖人。故三代之器。逾古逾巧。古之名將皆有巧思。史稱諸葛筩袖鎧。五石弩射之不入。都穆評漢槍精緻。歎古今作一器。未甞苟且。今我國方數千里。據山海之利。地非不足矣。倭人購晉州之鉄。煉成寶刀。哥舒二年之木。北使得之以爲珍。則材不改求矣。駱尙志曰。以一敎十。以十敎百。數年之內。可得精卒數萬。則民不異於曩昔矣。苟能蕫百工以治其器。募良師以習其藝。凡塼壇制閫之列。荷戈執殳之流。悉能按圖考譜。通其術而求其用。則可以策全勝於不戰。垂鴻烈於無窮。國需楨幹之材。家播千城之詠矣。夫獅子弄毬。跳踉偃仆。終日不休。及其搏象搏兔。皆用專力者。毬之所推也。倭人燕居。前置藁枕。手把木刀。閒漫擊枕。以習其勢。技安得不神乎。夫兵。不得已也。肰聖人用之。以禁暴止亂之義。則未始不與利用厚生。相爲表裡。故春蒐秋獮。所以簡其馬也。鄕飮之禮。所以習其射也。以至投壺蹴踘之戱。莫不有微意存於其間。則是書之作。又豈特兵家之一事而已哉。推而廣之。凡農圃,紡織,宮室,舟車,橋梁,城堡,畜牧,陶治,冠服,盤盂民生日用之具。所以事半而功倍者。擧將牖其迷而導其俗。紹周官之遺則。襲華夏之舊制。朝廷講實用之政。黎庶守實用之業。文苑撰實用之書。卒伍肄實用之技。商賈通實用之貨。工匠作實用之器。則何慮乎衛國。何患乎保民也哉。臣等躬逢右文。猥承纂次之任。豈直爲托名文字之榮而已。萬世昇平。永賴我聖上止伐之化云爾

戚少保茅總兵事實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