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艺图谱通志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此文档未完成,一部分的原作内容还未录入。请尽量协助改善这个页面
武艺图谱通志
作者:李算

御制武艺图谱通志序[编辑]

我国练兵之制。三军练于郊。卫士练于禁苑。其禁苑练兵。盛自光庙朝。然止弓矢一技而已。如枪剑诸技。槩未之闻焉。宣庙既平倭寇。购得戚继光纪效新书。遣训局郞韩峤。遍质东来将士。究解其棍棒等六技。作为图谱。而孝庙光承前烈。频行内阅。某手某技。益大以阐。则击刺之法。于是乎稍广团练矣。然六技而已。其目未之加焉。及至先朝己巳。小朝摄理庶务。以竹长枪等十二技。增为图谱。俾与六技。通贯讲习事。在显隆园志。而十八技之名始此。肆予绳武仪式典刑。又以骑艺等六技。复增为二十四技。已而命晓习考据者二三人。裒合原续图谱。櫽栝义例。笺释其源流。评骘于制度。使名物艺术之妙用。一展卷管领。名其书曰武艺图谱通志。盖不但击刺之法。弥增弥详。禁苑练兵之真诠。至是出焉。可与五卫阵兵将图说之为郊练指南者。互相经纬。匹美共传。不亦休哉。虽然。予尝谓先行阵而后技艺。兵家之常谈。而兵家五教。练艺居二。练阵居三。何哉。夫明日月星辰之运。察形德奇赅之数。止如堵墙。动如风雨者。此阵之善者也。然其冲内攻外之具。不得不以手足器械为资藉。而行阵之无敌。专系于击刺之便捷。论兵之序。何独不然。苟因此书之行。而中尉材官。日惯龙虎之韬。引关蹶张咸得。豼貅之士。以不负国家继述作成之本意。则万亿年修教明谕之实。固亦即此乎在。勖哉夫子

武艺图谱通志序凡例[编辑]

一,韩峤武艺诸谱六技一卷。并前后增。緫二十四技。 赐名武艺图谱通志。今既搜辑众技。博引群书。奄成一统。其于名例。若不改正。则本末易混。主客难辨。故仿大典通编例。随其旧新。标以原增。其目则以小字 书于下。其文则以大字标于上。既标于上。则虽更端不为叠标。互蒙上文。然后命名通志之义。始为明晣若有辨证。小则句间。双书案云云。大则别行。低一字书案云云。凡原增字案字。皆加匡白文。宏纲细目。悉禀睿裁。

一,博考列圣朝建置军门编纂兵书及内苑试阅。仿前史本纪。年经月纬。逐事排次。命曰兵技緫书。别为卷首。但古今所纪。详略不同。故无年者。只书某朝。无月则姑阙焉。内苑试阅之逐年叠行者。曰岁以为例。参差不一见者。曰后亦如之。至若御苑御堂之 或书或不书。槩从试艺日记。

一,兵技。不出刺,砍,击三法。故今以抢,刀,拳三技。为首。各以类从。交战。出于倭釰。因以附之。马才。近于击球。次其下。骑步冠服图说又次之。各营技艺。传授各异。作考异表。附于末。

一,参阅诸书器械图式。或有制㨾可以取法。胜于今式者。则先图华式。次图今式。又有倭式。则次于今式。以备照式。

一,原书器械图解。皆从戚书截出。而图旁纵横细书者。此编或展为大书。故节略凑合之间。或有一二字倒 插更定者。取其语简意完。

一,戚氏纪效新书。茅氏武备志。俱为是编之表准。匪比他书之泛引者。故他书则曰某书。曰云云。至于戚茅之书。特书戚继光曰云云。茅元仪曰云云。匪曰卑之。以示惯串习尚之意。又撰戚茅小传。载于卷首。俾人人知其事实。

一,采摭韩峤事宲训局缘起。合成案说一篇。载于技艺质疑之下。使前人创始之功。久而弥彰。

一,此书。欲使将领卒伍。人人晓畅。故或有僻字奥文。另注音意。至若人物舆地器用动植之伦。约略注解。而 平常者。不足费释。稀僻者。不必强疏。用除繁芜。务取清简。

一,枪制。宜审杆材。釰制。宜审铁品。故古今各国杆木及炼铁之法。幷次枪釰之下。以资择用。

一,原书有藤牌。而今制无镖枪。盖刀镖与牌相随。然后可攻可御。今附刀镖于藤牌之下。

一,虽非今人所隶习。而如釰势及棍法拳法。可资击刺者。博考诸谱。各次其下。

一,旧图或有左右失势长短违式者。今逐段审究。人物则别其衣纹向背。形名则辨其图尖锈漆。

一,步军冠服旧图。依戚啚。帕首急装。不解其色㨾。今皆厘改。

一,旧书所绘。各技步军。一张一面。或二或三或四。人数不同。眩于究审。今则一张两面。各作上下两格。上格书各技之势。下格绘人无过二个。马上诸技。依旧一面只一人。

一,图在下而谱在上。谱说不得不随图分合。步军则虽并立一面。而有别为一势者。必圈其谱。以别其第二人。如倭釰,千柳流,柳彼流,锐刀,举鼎,点釰之类是也。其在初行。不与上文相连者不圈。马军则有连上文 緫结之语。而文既分属。有若专属下段者肰。如月刀左顾一挥下。有右顾一挥者。三次之类是也。此则又当连上文看。

一,旧谱有散图而无合图。今仿武备志诸势緫谱例作谱。而武备志之圈书势名者。悉代以图。又依舆图百里尺法。承以棋盘影格。以均步法。

一,旧书緫谱。退则顺书。进则逆书。殆有甚于贝叶之旁行。今悉圈其势名。缀以墨线。随其地势。书其起终。使纵横环转。逐路寻线。暸肰可得。

一,原书谚解。错置图谱之间。未易翻阅。今剔出谚解。另 编一书。附之。可以便览。离之。亦足单行。且其话头古今有异。都鄙相混。故一一厘改。而器械制度及新撰解说。如不翻译以就要约。

一,锐刀。既以茅氏势法为图谱。而与今连习之谱迥异。故不得不以今谱。别作緫谱。又别作茅说解。使已习者。不废所学。未习者。知有所本。

一,棍棒甲乙之势。最多相类。故删其文。只曰某势至某势。同上云云。而谚解则欲令易晓。故幷依本文叠书。

兵技总叙[编辑]

兵有技技有谱。设营以肄其技。编书以传其谱。其来尚矣。我朝简阅之制。纪载之籍。掌在国史。谨著沿革。而独内苑之所讲习者尚阙。专书夫兵等耳。详于外而略于内。岂列朝所以分日程缮之意哉。今以内苑所肄武艺诸技与凡设营编书之故实。総叙篇端。俾资源流之考据云。 。。。。。。。。 !!!!!!!!!!!unfinished!!!!!!!!!!!!! 。。。。。。。 本朝兵制。始备于光庙。浸盛于孝庙。而逮我圣上。宏纲细目。莫不毕具。凡郊幸大阅以外。武臣之角射。卫士之较艺。岁有恒期。月有常程。万机之馀。以试以劝。大圣人不自暇逸。贻谋经远之略。可谓盛矣。上之十有三年己酉秋。上召谕臣德懋。臣齐家。臣东修等曰。武艺诸谱所载。棍棒,藤牌,狼筅,长枪,镋钯,双手刀六技。出于戚氏新书。而宣庙朝命训局郞韩峤。遍质东征将士。撰谱刊行者也。先王己巳。小朝代听庶政。岁己卯。命增入竹长枪,旗枪,锐刀,倭釰,交战月刀,挟刀,双釰,提督釰,本国釰,拳法,鞭棍十二技。纂修图解。作为新谱。语详显隆园志。予即位初元。聿追先志。始命并前十八技。肄习试取。又增骑枪,马上月刀,马上双釰,马上鞭棍四技。今又以击球,马上才。附于其下。猗欤。列朝编纂兵书。建置军营。缔造巩固。计无遗策。然器杖之式。击刺之法。顾末有详传。骑曹,训局,御营诸军。或习焉而势有同异。踵讹袭谬。非细故也。及今无事之月。编成有用之书。则敌忾御侮。可期实效。玆以武艺新旧谱二十四目。尽畀尔等。看详编摩。赐名武艺图谱通志。尔等其博蒐广考。以为疏解。发凡起例。正其軆裁。凡厥得失。亦复论断。使其段落更端。毋或兜揽混淆。俾扬前辈之美意。毋贻后人之讥议焉。因命开书局于壮勇营。出内府兵家二十馀部。以资考检。亦有名物事文可以旁引百家者。命臣德懋。翻阅阅古观秘书。臣齐家则撰辑之暇。缮写镌本。臣东修。与营校之知兵者。察试技艺。董饬开雕。三阅月而工告讫。书凡五卷。臣等窃伏惟念。古之以书生谈兵者。若杜牧陈亮唐顺之之类。皆能通经学识时务。口陈手画。磊落慷慨。读其书。凛凛犹有生气。至如我朝之韩峤。白衣为郞。世推国士。无论其有开创武艺之功。即其周旋于骆千斤刘大刀之间者。已足以发奇伟之观。而长志士之气矣。臣等碌碌。学未通方。才不适用。方之古人。无能为役于万一。而惟我圣上。思深听皼。叹发抚髀。搜幽阐微。惓惓于韩峤之书。至使臣等发挥润色。流布永久。编摩之际。辄饬臣等。毋或掠其美而掩其善。大哉言乎。臣等每奉圣谕。未尝不赞诵而激昂。使峤而有知。宁不鼓舞于泉下也。臣等谨考班固次兵家流。权谋形势阴阳以外。别叙兵技巧。盖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新罗之武乌兵法。高丽之金海兵书。逸而不传。今不可考。而中国历代器械之书。亦或不传。言制造者。莫详于考工记。而辞义奥邃。六鞱有兵用篇。略而不备。惟宋朝鲁公亮武经緫要。兵器图式。最号精该。王氏图会。戚氏新书。茅氏武备志及图书集成。戎政之典。咸宗是书。而韩峤之书既出。戚氏源派明白。有图有谱。按而行之。如指诸掌。亦可谓有用之学矣。或曰。兵者智谋而已矣。陈犹末耳。况于器哉。故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彼回旋踊跃。呼号示勇者。一人之敌耳。奚有于胜败之数哉。是则有大不然者。婴儿持釰。贲育避匿者。畏其器也。孱夫之壹击。胜于勇士之百打者。得其势也。故有谋而无陈。与有陈而无器。有器而无势。均之不可以为兵。方其两陈相接。彼之刀必剸。而我之锋已折。敌之甲已穿。而我之矢已钩。当是之时。虽使玄女握机。风后司命。犹鸷鸟之铩翮。猛兽之翦爪。将无所施其智谋矣。此图谱之所作。而为今日之急先务也。是书既以列朝所撰兵书。该载卷首。而当宁御纂兵书。如兵学通隶。陈緫方已刊颁者外。内砒本。犹数十馀种。臣等循次编录。则上以事近夸耀不许。至矣哉。圣上㧑谦之德也。盖尝论之。兵学通。为营陈之纲领。武艺通志。为技击之枢纽。夫通者。明也该也。軆用互须。本末相维。谈兵之家。舍此二通。亦奚以哉。譬之于医。推验运气。诊察经脉。陈法也。草木金石。器械也。烹炮剂硏。击刺也。若曰。运气经脉。识其大而已。安用彼区区药料之佐使云尔。则庸师而止耳。夫我国之人读书者。徇空虚而略名物。制器者溺见闻而昧度数。百艺窳荒。不师古昔。虽有忠智强力之臣。徒手驰骛。何补于事哉。今我圣上抚煕运而御至治。文置奎章。武设壮勇。神明礼乐。焕然改观。破胶固之习。适弛张之宜。以至一艺之工。一事之微。莫不濯磨淬励。综核名实。则通志之书。特制作之一耳。虽肰。百工之事。大抵皆出于圣人。故三代之器。逾古逾巧。古之名将皆有巧思。史称诸葛筒袖铠。五石弩射之不入。都穆评汉枪精致。叹古今作一器。未尝苟且。今我国方数千里。据山海之利。地非不足矣。倭人购晋州之铁。炼成宝刀。哥舒二年之木。北使得之以为珍。则材不改求矣。骆尚志曰。以一教十。以十教百。数年之内。可得精卒数万。则民不异于曩昔矣。苟能蕫百工以治其器。募良师以习其艺。凡塼坛制阃之列。荷戈执殳之流。悉能按图考谱。通其术而求其用。则可以策全胜于不战。垂鸿烈于无穷。国需桢干之材。家播千城之咏矣。夫狮子弄球。跳踉偃仆。终日不休。及其搏象搏兔。皆用专力者。球之所推也。倭人燕居。前置稿枕。手把木刀。闲漫击枕。以习其势。技安得不神乎。夫兵。不得已也。肰圣人用之。以禁暴止乱之义。则未始不与利用厚生。相为表里。故春蒐秋狝。所以简其马也。乡飮之礼。所以习其射也。以至投壶蹴踘之戯。莫不有微意存于其间。则是书之作。又岂特兵家之一事而已哉。推而广之。凡农圃,纺织,宫室,舟车,桥梁,城堡,畜牧,陶治,冠服,盘盂民生日用之具。所以事半而功倍者。举将牖其迷而导其俗。绍周官之遗则。袭华夏之旧制。朝廷讲实用之政。黎庶守实用之业。文苑撰实用之书。卒伍肄实用之技。商贾通实用之货。工匠作实用之器。则何虑乎卫国。何患乎保民也哉。臣等躬逢右文。猥承纂次之任。岂直为托名文字之荣而已。万世升平。永赖我圣上止伐之化云尔

戚少保茅总兵事实[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