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永樂大典/卷119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之一萬一千九百四 永樂大典
卷之一萬一千九百五
卷之一萬一千九百六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一千九百五{{{caption}}}{{{caption}}}{{{caption}}}{{{caption}}}{{{caption}}}{{{caption}}}{{{caption}}}{{{caption}}}{{{caption}}}{{{caption}}}{{{caption}}}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一千九百五十八養

廣州府

目録

建置㳂革

道里

城池

橋梁

關津

坊里


風俗形勢

氣候

户口田賦

課利

土産

山川

宮室

祠廟

寺颧

壇𡒌

公署

學校

兵防

古蹟

宦蹟

人物

文章

题詠

𥓓刻

建置沿革

本府大明清類天文分野之書禹貢揚州之域。

牛女之分。周{{雙行註文|春秋時。為百越之地。秦置南海郡。

漢武帝定越地。以為南海。鬱林。交趾。九真。日南。

珠崖。儋耳郡。屬交趾刺史。獻帝建安八年。陞為

{{雙行註文|交州牧。三國吳孫權。以步騭為交州刺史。遷州

{{雙行註文|於番禺。永安六年。分交州置廣州。𣈆太康中。以

{{雙行註文|荆州始安。始興。臨賀。三郡來屬。治番禺。宋泰始

{{雙行註文|七年。分交廣二州地置越州。治臨漳。齊以廣治

{{雙行註文|番禺。梁陳{{雙行註文|並置郡督府。隋開皇九年。置總管府。

仁壽元年。改廣州為番禺州。大業初。又改為南

{{雙行註文|海郡。唐武德五年。置廣州總管府。七年為大都

督府。貞觀初。改中都督府。永徽中以廣州為嶺

南五府節度。天寳元年改為南海郡。至德二年

復為廣州。咸通三年分嶺南節度為東西道。乾

寧二年。改嶺南東道為清海軍節度。宋開寳四

{{雙行註文|年。仍為清海軍節度。大觀元年陞為帥府。元

元十五年。置廣東道宣慰司。廣州為路。

本朝洪武元年改為廣州府二年置廣東行省九

年改為布政司圖經志秦屬南海郡。任任囂為

{{雙行註文|尉。後趙佗稱南越王。傳五世。前漢元鼎五年。南

粤平。以南海郡屬交州。領縣六。曰番禺。博羅。中

{{雙行註文|宿。龍川。四會。揭陽。後漢建安十八年。革州以郡

屬荆州。領縣七。曰番禺。博羅。中宿。龍川。四會。揭

{{雙行註文|陽。增城。分番禺地置增城縣。三國吳黄武六年。

以南海蒼梧鬱林三郡始立廣州。本郡屬廣州。

𣈆{{雙行註文|領縣六。{{雙行註文|曰番禺。博羅。龍川。四會。增城。平夷。改

{{雙行註文|揭陽為義安郡。以中宿屬始興郡。宋領縣十。曰

番禺。博羅。龍川。增城。酉平。熈安。懷化。綏寧。高要。

{{雙行註文|始昌。改四會為綏建郡。齊領縣十三。曰番禺。博

羅。龍川。增城。酉平。熈安。懷化。綏寧。高要。新羅。揭

{{雙行註文|陽。河源。安逺。梁 陳 隋置總管府。仁壽元年

{{雙行註文|改番州。大業初。復立南海郡。領縣十五。曰南海。

{{雙行註文|寳安。增城。四會。化蒙。曲江。始興。翁源。樂昌。浛光。

清逺。政賔。懷集。義寧。新會。廢始興郡。以曲江。始

興。翁源。樂昌隷本州。又廢淮州為浛洭。後避宋

{{雙行註文|諱。改浛光隷本州。唐武德四年。立廣州置總管

府。乾元元年復為廣州。五莞之一也。領縣十三。

{{雙行註文|曰南海。番禺。東筦。增城。四會。化蒙。浛光。洊水。清

{{雙行註文|逺。懷集。貞陽。義寧。新會。後以政賔入清逺。併四

會化濛置南綏州。併義甯新會置岡州。尋廢。仍

{{雙行註文|以新會縣屬本州。五代南漢劉隱。由唐清海軍

{{雙行註文|節度使。據其地。傳及子孫。宋開寳四年。南漢平

仍為清海軍節度使。廣州大都督府領本州。皇

祐四年復帝經略安撫司。領八縣曰南海。番禺。

東管。增城。清逺。懷集。新會。香山。以浛光屬連州。

五年以義甯入新會。以洊水入懷集。以化蒙入

四會。以常康咸甯復為南海。熈寧六年以四會

屬端州。始興二十二年始以香山鎮為香山縣。

至元十六年。改為廣州路總管府。領縣七。曰

南海。番禺東筦。增城。清逺。新會。香山。郡城内録

事司一。以懷集附賀州。

聖朝領縣八。曰南海。番禺。東筦。新會。增城。香山。清

遠。陽山。太平寰宇記嶺南道一。廣州原領縣

十三。今八。南海。增城。懷集。清逺。東管。四會。新會。

信安。三縣廢。番禺{{雙行註文|八南海。洊水入懷集。化蒙。

二縣割出。浛沂{{雙行註文|入湞州。湞陽八湞州。輿地廣

記廣南東路 中都督府。廣州。古蠻夷之地。春

秋戰國。為百越在禹貢職方州域之外。秦并天

下。略定揚越立南海郡。秦滅。南海尉趙佗自立

為南越武王。漢高帝因立佗為南越。王元鼎中。

相吕嘉王建德反。武帝興兵滅之。及東漢以後。

皆為南海郡。建安十五年。兼立交州。吳永安六

年。分立廣州。𣈆宋齊梁陳因之。隋平陳。郡廢。仁

壽元年。曰番州。大業初州廢。復立南海郡。唐武

德四年。平蕭銑立廣州。天寳元年曰南海郡。後

建安清海軍節度。五代為南漢劉氏所據。宋開

寳四年收復。今縣七。南海志廣為禹貢揚州之

境。按𣈆陏書。並謂交廣之地。為禹貢揚州之域。

唐志亦云。嶺南道蓋古揚州之南境。周職方之


地。周禮。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地之地。辨

其八蠻七閩之人民。史稱蒼梧九疑韶石皆舜

迹所至之地。亦不得為要荒之服。春秋有於越。

按春秋定公五年。於越入吳。十四年於越敗吳

于嶲李。哀十三年於越入吳。杜注。於。發語聲。即

勾踐也。舊志云。五臣注。今南海在焉。即其地。盖

引文選吳都賦注。戰國時。楚興兵伐越。遂屬楚

為百越。史記。句踐六世至無疆。楚威王興兵伐

之。大敗越。殺無疆。盡取故吳地。越以此散。諸族

子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濵於江南海上。服朝於

楚。謂之百越。此是周顯王時。舊志云。夷王時。則

成周之初當考。秦王剪滅楚。略定楊粤陸梁地。

以其地為桂林。南海。象郡。以謫遣戍。舊志云。非

三十六郡之限。置南海尉以典之。志所謂東南

一尉是也。二世時。任囂為南海尉。病召龍川令

趙佗使行尉事。囂語佗曰。秦為無道。陳勝作亂。

天下未知所安。番禺負山險阻。南北東西數千

里。可為國。又曰。漢安元年。五星聚東井。此南粤

偏霸之象。即使佗行尉事。囂死。佗并桂林象郡。

自立為南粤王。治南海佗後乘黄屋左纛稱帝

以兵脅財賂。閩越西甌駱役屬焉。東西萬餘里。

漢遣陸賈再使粤因封之。剖符通。使使和輯百

{{雙行註文|越。無為南邊害。傳五世。佗死。孫胡立。胡死。子嬰

齊立。嬰齊死。子興立。吕嘉殺之立建德。孝武元

鼎五年。粤相吕嘉反。討平之。以其地為南海。蒼

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郡。屬交

州刺史部。治蒼梧。舊志云。治交趾。按武帝元封

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又前漢地里志注云。

交趾刺史。令持節治蒼梧。王象之輿地記勝云。

漢武置交州刺史。治蒼梧之廣信縣。東漢立交

州牧亦治蒼梧。後徒治番禺。舊志云。治交州未

{{雙行註文|知孰是。獻帝建安八年陞為交州牧。通鑑靈帝

中平五年。太常劉焉建議。以為四方兵寇。由刺

史權輕。宜改置牧。選重臣為之焉。欲求交趾牧。

乃得益州收。舊志云。獻帝建安八年當考。十五

年。始徒於南海。通鑑。獻帝建安十五年。蒼梧士

燮為交趾守。雄長一州。威尊無上。朝以朱符張

津賴恭相繼為刺史。皆不能服。時孫權遂表番

陽太守步騭為交州刺史。士燮率兄弟奉承節

度。又寰宇志云。其城周十里初尉佗築之。後步

騭修之。是步騭方徙治也。詔以邊州使特節給

皷吹以重威鎮加六佾之舞。後漢志。交州刺史

部注。王範交廣春秋云。交州元封五年治蒼梧。

建安十五年治番禺。詔書以州邊逺使持節并

七郡皆授皷吹以重威鎮。十八年省州。以郡屬

荆州。詔并十四州復為九州。吳黄武五年。以交

趾日南九真合浦為交州。割南海蒼梧鬱林三

郡立為廣州。州得名自兹始。俄復舊。通鑑。孫權

黄武五年。士燮卒。子綏自署太守不受代。刺史

吕岱表分海南三郡為交州。以戴良為刺史。海

東四郡為廣州。岱自領刺史。岱督兵討綏。滅之。

而叛者復起。於是除廣州。復為交州如故。永安

七年。孫休復分交州立廣州。領郡十。番禺南海。

蒼梧。鬱林。高凉。高興。甯浦。桂林。始安。始興。臨賀

為十。𣈆平吳。因之。東𣈆郡十五。南海。蒼梧。鬱林。

𣈆興。東官。𣈆康。新興。桂林。高凉。甯。永平。新安。義

安。新會。高興。為十五。宋分交廣二州地為越州。

治臨漳。{{雙行註文|今廉州廣州領郡十八。省高興。外增宋

{{雙行註文|康。綏建。海昌。宋熈。四郡。齊領郡二十三。增宋隆。

甯浦。齊樂。齊建。齊寧。五郡。梁陳並置都督府。隋


置總管府。仁壽元年改番州。時𣈆王廣。立為皇

太子。避其諱。即焬帝。大業初。復立南海郡。唐武

德四年平蕭銑。立廣州。仍置總管府。六年為大

都督府。寰宇記在七年。貞觀為中都督府。永徽

後。以廣桂容邕鎮南五府皆隷于廣。謂五府節

度。名嶺南五管。又為嶺南五府經畧使。理所曰

經畧軍。南海郡城内軍額。管鎮兵五千四百人。

曰清海軍。恩平郡管兵一千人。曰桂管經畧使。

始安郡管兵一千人。曰容管經畧使。𣈆甯郡管

{{雙行註文|兵千一百人。曰鎮南經略使。安南都護府。管兵

{{雙行註文|四千二百人。曰邕管經畧使。朗甯郡管兵千七

百人。名嶺南五管。天寳元年。改為南海郡。至德

元年。陞五府經畧使為嶺南節度。乾元元年。復

為廣州其後五府不屬。自杜佑始。舊志云。兄領

是州稱廣州刺史。充廣南五府經畧使。後陞為

節度使。於佑為嶺南節度。當兼五府經畧。適報

政者遺脱。佑獨不兼。故五府不屬自佑始。按唐

本傳。佑在朝多所建議。盧祀當國惡之。出為嶺

南節度仗。咸通三年。分嶺南為東西道。廣為東

道。邕為西道。乾甯二年。升為清海軍節度。劉隠


領州。又加建武節度。邕州遂據其地。再傳至劉

晟。舉兵攻取馬氏。桂。宜。蒙。昭之蒙山縣連。梧。嚴。

{{雙行註文|今象之来賔縣富。今賀之富川縣昭。栁。象。龔。今

潯之平南縣十一州。始盡有嶺南地。宋開寳四

年。南漢平。分東西路仍為清海軍節度。使。廣州

大都督府。時潘美尹崇珂同領州兼廣南轉運

市舶使。景德二年。兼本路兵馬鈐轄。皇祐四年。

詔州與桂州並帶經略安撫。使。後被㫖盗賊事。

許便宜與本路轉運常平茶塩市舶並置司。獨

提點刑獄。置司於韶。皇元定江南。至元十六年。

陞為廣東道宣慰使司。其使兼都元帥。又陞廣

州為路總管府。尋罷都元帥府。以宣慰司兼管

軍馬。二十年立海北廣東道提刑按察司。並置

于廣。二十六年察司移置于韶。二十八年改提

刑按察司。為肅政廉訪司。並置于廣。大德二年。

定為廣東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正次官。並通

管元帥府事。盖嶺南一都會。故軍府之盛焉。元

一統志禹貢揚州之域。𣈆隋書並謂交廣之地。

為禹貢揚州之域。而唐志云。嶺南道。蓋古揚州

南境。元和郡縣志。亦云為禹貢揚州之域。史記

謂揚越。漢書註云。本揚州之分。故云揚越。而通

典則以為非禹貢九州之域。又非周禮職方之

限。稽其時畧。考其鎮藪。而禹貢職方皆不逮此。

故列於九州之外。范子長郡縣志云。以今日地

志考之。潮州舊隷揚州。連州舊隷荆州。未可盡

以為九州之外也。王象之輿地紀勝云。𣈆隋唐

之志。既非作於通典之前。亦必有所據。今攷正

作揚州之域。在天文牽牛婺女。則越之分野。兼

得楚之交。此據輿地紀勝所云。春秋時。百越之

地。秦置南海郡。置南海尉。以任囂且死召龍川

令趙陀行南海尉事。佗自立為南粤王。漢因封

之。使和輯百越。無為南邉害。凡王世五。九十三

年而亡。武帝既定粤地。以為南海。蒼梧。鬱林。交

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郡。按南海郡。即秦南海

故郡也。屬交趾刺史。攷之係元鼎六年也。獻帝

建安八年。陞為交州牧。孫權以步騭為交州刺

史。遷州於番禺。即今之州理也。孫林以交州土

壤懸逺。迺徙交州理龍編。黄武五年。分交州之

南海。蒼梧。鬱林。高凉。四郡立為廣州。俄復故。永

安六年。復分交州置廣州。分合浦立合浦北部。


以都尉統之。孫皓分鬱林立桂林郡。逮𣈆太康

中。吳平。遂以荆州始安。始興。臨賀。三郡來屬。領

郡十。理番禺。通鑑。魏元帝咸煕元年七月。分交

州置廣州。是時吳景帝孫休尚無恙。由是月景

帝孫休卒。孫皓始立。而元和志迺以為孫皓分

交州置廣州。二者弗同。今按孫休之卒。孫皓之

立。同是永安六年七月。而所書建置有休皓之

異。然考之沈約宋志云。廣州刺史。吳孫休永安

六年。分交州置廣州。則置於孫休也明矣。今當

從宋志。晉因而弗改。安帝元興三年。盧循䧟番

禺。執刺史吳隱之。隱之拒守百餘日城始䧟。循

自稱平南將軍。攝廣州事。通鑑在此年義熈六

年。循用徐道覆計。舉兵向建康。劉裕敗之於蔡

州。裕又治水軍遣孫處沈田子自海道襲番禺。

傾其巢穴。通鑑。義煕六年八月。孫處乘海奄至

番禺。圍之二十餘日不克㧞。乃走交州。至龍編

敗死時。義熈七年也。宋明帝泰始七年。分交廣

二州地。置越州。治臨漳領郡十七。齊廣州領郡

二十有三。皆理番禺。梁陳並置都督府。隋開皇

九年平陳。置總管府。仁壽元年。改廣州為番州。


避太子廣諱也。大業初。為南海郡。唐武德四年

平蕭銧。明年賊帥鄧文進降。置廣州總管府。七

年為大都督府。永徽中。復以廣。桂。邕。容。安南五

府。並隷于廣州。以廣州為嶺南五府節度。五管

經畧使。理所曰。經畧軍。曰清海軍。曰桂管經畧

使。曰容管經略使。曰鎮南經略使。曰邕管經畧

使。名嶺南五管。升五府經畧使為嶺南節度。通

鑑。在肅宗至德元年。天寳元年。改為南海郡。至

德二年十二月復為廣州。自杜佑為嶺南節度。

當兼五府。適秉政者遺脱。獨不兼。故五府不屬

自佑始也。咸通三年。蔡京制置嶺南。奏請分嶺

南節度為東西道。改嶺南節度使為東道節度。

邕州為西道節度。乾符六年。黄巢攻破廣州。巢

以士卒疾疫。弗能守廣州。乃去掠湖湘。乾寧二

年。賜嶺南東道為清海軍節度。以命薛王知柔。

昭宗天復元年。劉隱為清海軍留後。天祐二年。

又命隱為清海軍節度。隱以重。賂結朱全忠而

得之也。子孫竊據其地。凡六十有七年。至宋開

寳四年始平之。仍舊為清海軍節度。至道以後。

分廣東南為東西路。東路兵馬鈐轄廣州領之。


西路兵馬鈐轄桂州領之。皇祐四年。各兼本路

經畧按撫。使。大觀元年。陞為帥府。元領南海。番

禺。清逺。懷集。東筦。增城。新會。香山。八縣。德祐二

年春。即元至元十三年也。江浙已平。六月十三

日廣州全城歸附。秋九月熊飛作亂。趙潜同方

興乘時襲取。冬十一月江西元帥府領兵來復。

既定而明年廣人又叛。十五年再進師克之。自

是海嶠始率服。版圖來歸。遂創廣東道宣慰司。

舊統十四州。而肇慶德慶封連四郡改屬廣西

道。廣州立下路總管府。併設録事司。元領八縣。

而懷集一縣。王師先自賀州入。就撥隷焉。今領

縣七。 歸附始末圖經志廣州自元末。盗賊

四起。侵掠城池。各據一鄉一縣。其後東管何真

糾率義兵防禦城郭。丁未冬。聞大軍平定江西

福建。遣其屬梁復初等納疑歸順。洪武元年春。

朝廷調兵平定嶺海。命征南將軍中書平章廖永

忠自福建統舟師由海道至四月初九日抵廣

城。指揮陸仲亨等率步兵度梅嶺自雄韶沿江

而下先三日至。征南公令境内撤圍壘銷兵器。

招来。居民各復生業。浙江參政朱亮祖統兵平


定廣西。相繼而至。其依險拒命者。征南公親督

兵殄滅之。廣東州郡由是而悉定焉。取廣州

始末南海志至元十二年丙子。宋德祐二年宋

經畧使兼知廣州徐直諒得驛報。天兵已下臨

安。又聞江西湖南皆降。時有淮將梁雄飛謫居

於此。因遣之賫蠟書徃江西歸附。未幾又聞湖

南行省亦遣使諭降。所遣者廣人曾士倬。時南

湖南某縣令與一將校楊尹俱來。直諒遣水軍

統領唐淵徃韶逆之。直諒之意。謂已遣人通耗

江西不可。又納湖南使。諭意唐淵俾殺之。乃沉

曾楊於韶州江下。六月江西吕元帥師夔遣黄

世雄與雄飛偕来。並稱招討使。時直諒聞益王

已即位於福州。遣郡人李性道權提刑。領摧鋒

軍將黄俊陳寔水軍將謝賢等拒之。至石門性

道不欲戰。艤舟岸滸。惟黄俊迎敵遂敗。俊奔回。

直諒乃乘舶舟遁去。十三日世雄等入城。以性

道為市舶使。陳實謝賢唐淵等各授以官。黄俊

亦與焉。俊不授。諸將遂殺之于摧鋒軍寨佛殿

下。八月東筦人熊飛舊以勤王隷文丞相戲下

兵潰而歸。至是遂結集民兵數百至城下。十五


日世雄等與戰。飛敗復回東筦。世雄等遣姚文

虎追。為飛所殺。飛再圖入城。世雄等度未可勝。

九月十一日退師。既而新宰曾逢龍率鄉兵至

城下。性道迎謁。為逢龍所擒。飛等復入城掠性

道家焚其居。二十一日宋制置使趙溍運副趙

淇至。越一日安撫方興至。搜陳寔謝賢等殺之。

刳肝以祭俊。唐淵逃。十月十日遂置性道于死。

俄吕元帥師夔張元帥榮實將兵自江西来。溍

遣逢龍飛徃南雄捍禦。續發將校劉自立守韶

州。逢龍戰死于雄。飛回韶。張吕元帥至。自立潜

以城降。飛巷戰而死。遂屠韶城。以自立為招討

使。十二月朔。溍淇等聞大兵將至。以舶舟遁。方

興未行委郡人趙若岡等分四隅民兵守禦。初

五日興遁。二元帥至城南居民懼如韶之受屠

也。俱逃竄入山。若岡焚其室廬。火光亘天。城外

民居為之蕩盡。初八日若岡與忠勇軍陳勇開

小市門降。是夜勇賫招諭榜入城。為營兵所殺。

初十日。二帥入城。以若岡知南恩州事。會方興

在南恩海靈山。令人逐若岡去不得入。是時郡

人張鎮孫結集鄉兵於廣州海上。二元帥以水


道不通。軍餉不繼退師。十四年四月。鎮孫入城

為經畧安撫使。有將校盧震者擁衆暴横。鎮孫

殺之。十一月塔出右丞吕元帥劉元帥復入廣。

鎮孫降。十五年正月。平廣州城。二月右丞二元

帥復退師。以鎮孫歸于京師。道死于梅嶺。三月

宋凌震王道夫入城。震為制置使。道夫為運使。

時宋主是崩。昺繼立。九月震與道夫聞大兵復

来。俱遁。十月行省叅政李恒江東宣慰使張弘

範開蒙古漢軍都元帥府。督師南征。十六年正

月。二帥會師。二月克厓山。宋主昺死。餘見厓山

事蹟宋亡。三月震降。道夫亦降。王師凡三入廣。

廣州始平。屬郡 自漢武元鼎六年。平南粤。

置南海郡。時為交州部。吳永安七年。始分交州

立廣州。初領南海。蒼梧。鬱林。高凉。四郡。後增臨

賀。始安。始興。三郡元屬荆州。臨賀。今賀州。始安

{{雙行註文|今昭州。始興今韶雄英州。桂林吳分鬱林置桂

{{雙行註文|林郡。今静江。高興。吳大帝分合浦高凉縣。立高

{{雙行註文|凉郡。又立高興郡。今高化州。甯浦。又分合浦北

部。立甯浦郡。今横州。為十郡。𣈆永嘉元年。以臨

賀始興始安為湘州。復增𣈆興。分鬱林立𣈆興

{{雙行註文|郡。今邕州。東官。成帝分南海立東官郡。今循惠。

新甯。{{雙行註文|穆帝分蒼梧立新甯郡。今新州。永平。分蒼

{{雙行註文|梧立永平郡。今藤州。新安哀帝太和中置新安

{{雙行註文|郡。未詳。義安。安帝分南海之揭陽縣立義安郡。

{{雙行註文|今潮梅。新會。恭帝分南海置新會郡。今為縣。為

十五郡。宋省高興郡。外增宋康。宋置宋安郡。今

{{雙行註文|連州康字當考。綏建。文帝分南海之四會等縣。

{{雙行註文|立綏建郡。海昌。舊有海昌郡。平陳後廢入電白

{{雙行註文|縣。今高州。宋熈。元嘉十六年以南海之高要縣

{{雙行註文|立宋熈郡。為十八郡。齊增宋隆。舊有宋隆郡。平

{{雙行註文|陳後廢。入高要。甯浦。𣈆宋已有甯浦不廢。此重

{{雙行註文|載。當考齊樂。{{雙行註文|末詳齊熈齊立齊熈郡。今融州。齊

建。齊立齊安郡。今南恩。建字當考。為二十三郡。

唐至德元年。陞五府經畧討撃使為嶺南節度

使。領州二十三州。與。潮。韶。循。康。瀧。今瀧水端。新

封。春。{{雙行註文|今陽春勤。{{雙行註文|開寳五年廢。入陽春羅。今化州

{{雙行註文|石龍縣高恩。雷。崖。瓊。振。{{雙行註文|今吉陽儋。萬。安。潘。今高

州地滕是也。十年又以漳潮二州隷嶺南經畧

使。元和元年。復領潘辨二州。今化州地宋潘美

平嶺南。得州六十。兼邕桂所隷言也。開寳五年。


詔省嶺南郡縣領州十五。賀州復隷廣西。實領

韶。潮。梅。循。惠。連。封。新。南恩。南雄。英德。肇慶。德慶

凡十四郡。聖朝混一。至元二十七年。大籍户定。

廣。惠。潮。為中路總管府。肇慶。南雄。韶。德慶為下

路總管府。英德。南恩。新。封。循。梅。惠連為散州。後

以英德控制山䝤要衝。陞為路。而連之桂陽縣。

以諸王投下食邑。得陞州。今為路入。州七。屬

縣縣以部言之。不可勝載。今以州所領者䟽。

后。 前漢縣六 番禺 博羅中宿今清逺

龍川 四會 揭陽 後漢縣七 番禺 博

羅 中宿 龍川 四會 揭陽 增城 𣈆

以揭陽為義安郡以中宿屬始興郡統縣六

番禺 博羅 龍川 四會 增城 平夷

宋以四會為綏建郡統縣十 番禺 博羅

龍川 增城 酉平 熈安 懷化 綏甯

高要 始昌 齊縣十三 番禺 博羅 龍

川 增城 高要 酉平 綏寧 新羅 揭

陽 河源 安逺 熈安 懷化按隋開皇十

年。以熈安懷化入番禺。 隋廢始興郡。以曲江

始興翁源樂昌隷廣州。又廢洭州。以浛洭

{{雙行註文|避宋諱改浛光来屬。統縣十五 南海 寳安

即東筦 增城 四會 化蒙 曲江 始興

翁源 樂昌 浛光 清逺 政賔 懷集

義寧 新會 唐以政賔入清逺。以四會化蒙

置南綏州。以義寧新會置岡州。尋廢屬廣州。統

縣十三。 南海 番禺 東筦 增城 四會

化蒙 懷集 洊水 清逺 浛光 真陽

義寧 新會 南漢分南海置常康咸寧二縣。

復以真陽屬英州。宋開寳四年。以浛光屬連州。

五年以義寧入新會。以洊水入懷集。以化蒙入

四會。以常康咸寧復為南海。熈寧六年。以四會

屬端州。紹興二十二年。始分四縣地置香山。統

縣八 南海 番禺 東筦 增城 清逺 

懷集 新會 香山 至元十六年收附廣州。

時荆湖省兵馬先取懷集。遂附賀州。今統司一。

縣七 録事司 南海 番禺 東筦 增城

清逺 新會 香山 

南海縣大明清類天文分野之書秦番禺縣地。

{{雙行註文|屬南海郡。隋開皇十年。析置南海屬廣州。大業

初置郡於此。仁壽元年。改屬番州。宋開寳四年。

仍併番禺縣入焉元為𠋣郭縣。

本朝因之。圖經志秦{{雙行註文|本番禺地。屬南海郡。宋永和

{{雙行註文|六年。分置興安懷化二縣隋開皇四年。廢興安

懷化二縣入番禺。十年分置南海縣隷廣州。唐

{{雙行註文|開成五年。升為緊縣。會昌中。升為望縣。五代

{{雙行註文|漢分南海置咸寧常康二縣。宋開寳五年。廢常

康咸寧二縣。併為本縣。郡縣志本漢番禺縣地。

屬南海郡。後漢以来因之。隋改為南海縣。又分

置番禺縣。尋廢入焉。仁壽元年。隷番州。大業初。

隷南海郡。唐隷廣州。偽漢置咸甯常康二縣。

開寳五年省入本縣。寰宇記元二十三鄉本漢

番禺縣。屬南海郡。分番禺置南海縣。先是廣州

僞命日。析南海縣為常康咸甯二縣。及永豐重

合二場。宋平南越。開寳六年併二縣二場。依舊

為南海縣。并廢番禺縣入。輿地廣記本秦番禺

縣地。為南海郡。二世時。南海尉任囂。召龍川令

趙佗謂曰。番禺負山險阻。南北東西數千里。此

亦一州之主。可為國。佗後遂自立為南越武王。

漢末立交州牧。吳立廣州。後改番禺為南海縣。

隋曰番州。唐曰廣州。宋開寳五年。省咸甯常康


二縣入焉。有羅浮山。元一統志隋開皇十年。析

置南海縣屬廣州。隋志南海縣下注云。分置番

禺縣尋廢。大業初。置郡於此。仁壽元年隷番州。

先隷南海郡。唐隷廣州。南漢置咸寧常康二縣。

宋九域志云。開寳四年廢常康咸甯二縣。依舊

為南海鎮。寰宇記云。仍併番禺縣入焉。元因之。

番禺縣。大明清類天文分野之書秦舊縣。故城

在今西南二里。其地有番禺二山故名。屬南海

郡。漢三國。𣈆宋。齊{{雙行註文|並因之隋開皇十年。改置南

{{雙行註文|海縣。長安三年。於江南洲上别置番禺縣。宋

寳五年。併番禺入南海。皇祐五年。復置與南海

分治郭下。元仍其舊。

本朝因之。圖經志秦地有番禺二山。屬南海郡。前

漢{{雙行註文|始立番禺縣。隋開皇十年。分置南海縣。長安

{{雙行註文|三年。於江南洲上别置番禺縣。宋開寳五年。併

番禺入南海。皇祐三年。分南海番禺西縣。輿地

廣記秦漢舊縣。後改為南海。隋平陳。分南海置。

尋省入。後復置。與南海分治郭下。有番禺山。

尉陀𦵏於此。南海志下縣。縣番禺二山。因以

為名。互見清逺縣二禺山。屬南海郡。漢以来因


之。宋志云。漢立番禺縣。故兩志。及𣈆宋齊志。南

海郡下。並有番禺縣。隋開皇十年。改置南海縣。

即今縣是也。長安三年。於江南洲上别置番禺

縣。取舊名也。其洲周回約八十里。唐因之。分治

郭下。宋開寳五年。併番禺入南海。皇祐三年。一

作五年分南海為番禺。以五鄉為籍焉。縣治舊

在洲之東一里紫泥巷。熈寧二年經畧王靖度。

地東北徙建。今因之。

東筦縣大明清類天文分野之書漢南海縣。𣈆

{{雙行註文|成帝咸和六年。置寳安縣。屬東管郡。隋開皇十

{{雙行註文|年。省郡以縣屬廣州。唐至德二年。改寳安為東

{{雙行註文|筦。宋開寳五年。省入增城縣。六年復置。元仍其舊。

本朝因之。圖經志秦{{雙行註文|地屬南海郡。三國吳甘露二

{{雙行註文|年。始置司鹽都尉於其地。𣈆咸和六年。立東筦

郡。領縣六。寳安其一也。義熈九年。立義安郡。隋

{{雙行註文|開皇十年。廢郡。以縣隷廣州。復為寳安。唐至德

二年。更名東筦。宋開寳五年。併增城入本縣。六

{{雙行註文|年復分立增城。寰宇記東南水路三百二十里。

無陸路。元七鄉。按南越志云。水東流入海。帆道

三日至東管。漢順帝時。屬南海縣地。吳孫皓以


甘露元年。置始興郡。以其地置司塩都尉。𣈆立

東筦郡。隋為寳安縣。唐至德二年。改為東筦縣。

南海志中縣。本漢南海郡地。吳甘露三年。始置

司塩都尉。晋成帝咸和六年。立東筦郡。領縣六。

寳安。安德興寧。海豐。海安。欣樂是也。晋安帝義

熈九年。分立義安郡。宋齊又云。東官太守治寳

安而南齊志。亦云東官郡有寳安。而治懷安。是

晋宋齊皆嘗於其地置郡明矣。元和志。又言隋

開皇十年。廢郡以縣隷廣州。然隋猶以寳安名縣。詳見寰宇記。李唐至德三年更名東筦。宋開寳五年。省入增城。六年復置。今因之。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一千九百五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