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坚持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方针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永远坚持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方针
中国共产党南口机车车辆机械工厂委员会
1971年5月26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下,在党的“九大”团结、胜利的路线指引下,我厂广大工人、革命干部、革命知识分子,高举“鞍钢宪法”的旗帜,以大庆为榜样,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坚持用革命统帅生产,带动生产,使革命步步深入,生产持续高涨。

两年多来,我厂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作为根本任务来抓。坚持以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为纲,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落实到基层。持续开展革命大批判,每个车间既是生产斗争的岗位,又是批判资产阶级的战场。各级领导班子努力改造世界观,提高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广大职工和家属走毛主席指引的光辉“五·七”道路,加快了思想革命化的进程。革命推动了生产,一九六九年、一九七○年,连续提前超额完成国家计划,一九七○年的工业总产值比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增长了近一点五倍,今年前四个月,数量、质量、品种、上缴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都逐月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

实践证明,要使社会主义企业永不变色,永远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胜利前进,就必须永远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坚持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方针。

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的关系,摆正革命与生产的位置[编辑]

在工业战线上,是坚持政治挂帅,突出无产阶级政治;还是搞业务挂帅,生产第一?这是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一类政治骗子及其在我厂的代理人,他们一贯反对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大肆散布反动的“唯生产力论”、“阶级斗争熄灭论”,胡说什么南口工厂是个生产风泵、水泵、大轴、摇连杆的单纯“经济组织”,公开叫嚣:“党、政、工、团四套锣鼓一起敲,要敲到一个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生产”,“第一是生产,第二是生产,第三还是生产”。

我们全厂革命职工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彻底批判了这些反革命修正主义谬论,认识到:在阶级社会里,生产总是在一定的阶级关系中进行的。刘少奇一伙所以宣扬“生产第一”,其目的就是企图让人们忘掉阶级斗争,忘掉无产阶级专政,忘掉继续革命,以达到他们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

但是,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余毒不是一下子就肃清了。同时,“反映旧制度的旧思想的残余,总是长期地留在人们的头脑里,不愿意轻易地退走的”。新党委成立后,我们经常碰到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是生产忙任务重的时候,有些同志只是埋头抓零部件,就是不看“权”和“线”,忽视政治对生产的统帅作用。另一种是有的同志只是空谈政治,不抓或不敢抓生产,说什么“抓政治保险,抓生产危险”,放弃了本职工作。

两种错误倾向,实际是一个东西,这就是把革命和生产、政治和业务割裂开来。前者脱离无产阶级政治,是“生产第一”的继续,是“唯生产力论”余毒的反映;后者不懂得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同样是脱离无产阶级政治。

摆正革命与生产的位置,是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伟大领袖毛主席科学地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方针。我们体会,在企业中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就是要坚持实行用革命统帅生产,就是要把毛主席政治建军的光辉思想和解放军的一整套政治工作经验运用到企业工作中来,坚持以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为纲,搞好人的思想革命化。

抓人的思想革命化,就是抓住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改造人。两年多来,我们始终坚持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天天读”,学习班层层举办,讲用会持续不断,做到阶级教育不断线,路线教育不断线,战备教育不断线,形势教育不断线,传统教育不断线。正因为这样,全厂广大职工朝气蓬勃,干劲十足,生产任务再重也敢承担,困难再大也能克服。第二机械车间就是一个例子。这个车间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抓得好,五好工人占车间工人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一。在任务大量增加的情况下,曾有个别人主张增加人,增加设备,但是广大工人却说:“人的觉悟是无法用数字计算的。有觉悟的人,一个可以顶几个,一台设备可以顶几台。”结果他们在“决不让时代的列车在我们这一站晚点”的口号鼓舞下,还是那些人那些设备,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向技术革新要劳动力、要材料、要质量,前年和去年都提前四个月完成了计划。

坚持以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为纲,就是要有牢固的政权观念,形势越好越是不能丧失警惕。阶级斗争的规律是时起时伏,不是时有时无,任何时候稍一放松阶级斗争,就会使经济工作迷失方向。两年多来,我们狠抓了清理阶级队伍和“一打三反”运动,同时,对生产中发生的问题,也强调以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看待,既要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又不能有丝毫和平麻痹思想。大量事实表明,问题出在生产上,根子往往是在阶级斗争上,就生产抓生产,往往不得要领;以阶级斗争推动生产斗争,问题就迎刃而解。锻冶车间的情况就是这样。在大联合、三结合、清理阶级队伍的时候,狠抓了阶级斗争,革命上去了,工人和干部心红胆壮干劲足,生产也上去了,月产量由几千件猛增到上万件。后来,车间领导一度产生“政权到手,高枕无忧”的轻敌麻痹思想。领导一放松,阶级敌人就进攻,甚至公开跳出来制造人身事故,部分青年工人中错误思想也有所抬头。我们帮助这个车间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进一步绷紧了阶级斗争这根弦,挖出了阶级敌人,狠批了无政府主义,工人们的阶级斗争觉悟更高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革命热气腾腾,纷纷表示决心:立下愚公移山志,定叫锻冶换新貌。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生产大幅度增长,月产量最高达到三万件,去年提前一百二十天完成了年度计划,由一个比较后进的车间,变成全厂抓革命、促生产的先进单位。群众深有体会地说:“不抓阶级斗争,事故累累发生,抓了阶级斗争,生产节节上升。”

把革命放在第一位,这是一条重要原则。但革命不能代替生产。生产是不能放松的,生产放松了,会发生非常大的危险,会转过来破坏革命。在革命统帅下,不放松生产,就要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敢抓、敢管、敢说、敢学。

敢抓,就是要敢于抓生产的薄弱环节。在生产新高潮中,既要敢抓数量,又要敢抓品种,敢抓质量,敢抓安全。当某个生产环节出现不平衡时,要敢抓综合平衡。总之,为革命抓生产,就要又多又快又好又省,要敢于同违背这一要求的一切现象作斗争。

敢管,就是要敢于管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首要的因素是人的积极性,同时,也要认真建立健全革命化的规章制度。去年第二机械车间搞试点的结果说明,在大量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那里抓了管理革命化,那里就能更好地调动工人群众的积极性,就能有效地同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倾向作斗争,就能有力地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敢说,就是敢于揭露生产和工作中的矛盾。生产新高潮出现以后,企业里的矛盾大量暴露。对待这些矛盾,我们一直提倡揭,提倡敢于提意见。质量不合格、违反经济政策、违反技术政策,就揭出来,解决它。两年多来,我厂革命和生产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揭矛盾、找差距、挖根源、促领导,在解决矛盾中前进的过程。

敢学,就是要敢于为革命学技术、学业务、学发展生产需要而自己暂时又不懂的东西。我们反复批判了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的错误思想,采取具体措施,使老工人能够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一专多能,向生产的多面手发展。使青年工人在加强政治学习的同时,迅速掌握实际操作本领和必要的技术理论知识。使革命的技术人员在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同工人一道认真总结生产技术上的成功经验,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东西。对领导干部来说,一定要学会做经济工作,学会管理企业,变外行为内行。否则,就会象毛主席批评的那样:“凡不注重研究生产的人,不算好的领导者”。

要正确处理革命与生产的关系,还要采取一些必要的组织措施。我们的做法是:按照毛主席关于革命接班人的五个条件和林副主席关于选拔干部的三条标准,把一批政治觉悟比较高,革命干劲足,技术比较熟练的工人,大胆提拔到车间领导岗位上来。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新提拔的干部已占我厂车间干部的百分之三十六,他们成了抓革命、促生产的骨干。

两年多来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企业,如果用生产冲击政治,其结果就会抓了生产数字,迷失了政治方向,这是方向路线错误。同样,用政治代替生产,把政治架空起来,也是十分错误的。我们必须全面理解政治与业务的辩证关系,摆正革命与生产的位置,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用革命统帅生产,促进生产,带动生产。

充分发挥在全局观念指导下的企业积极性[编辑]

毛主席教导说:“马克思主义者看问题,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体。”“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坚持革命统帅生产,就要树立牢固的全局观念。全局就是政治,有了全局观念,企业生产就有了前进的方向。

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因此,每个企业在安排生产的时候,都要在国家的统一计划下,自觉地把全局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否则,就会形成盲目性,形成本位主义、分散主义。发展下去,就使全民所有变成“部门所有”、“企业所有”,这样做,实质上是在瓦解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要树立牢固的全局观念,就必须不断提高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肃清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余毒,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倾向作斗争。我厂在制订长远规划时,就经历了这样一场斗争。

随着铁路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铁路机械加工厂积极生产质量高、数量多、品种规格全的机车车辆配件,就是全局的需要。但是,也有少数同志在制订长远规划时,忘记了这个全局,认为增产配件不过瘾,当“配角”不如当“主角”光采,因而主张放松配件生产来制造内燃机车,并为此列出了一张扩大厂房、增加大型设备、要求调拨大批原材料的清单。

这种意见虽然只是少数人的意见,但它反映了两种世界观的斗争。尽管这少数不甘当“配角”的同志也喊着要为社会主义祖国作出“更大贡献”,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实际上,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一个企业,而不是全国。他们不懂得放松配件生产,势必造成大批使用中的机车不能及时得到零件补充,甚至“趴窝”停运。同时,他们也不懂得制造主机固然是国家的需要,但要主机也得要配件,没有配件就造不出主机;有了“主角”还得有“配角”,离开了“配角”也就无所谓“主角”。如果大家都为了表现自己的积极性而争当“主角”,就会妨碍国家的统筹安排,达不到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要求。这种积极性就不算真正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通过这件事,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把党和国家的需要放在首位,就要不断地同那些不顾全局利益的本位主义、分散主义、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作斗争。这样,才能正确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

但是强调革命的全局观念,并不等于说企业本身就只能消极等待,无所作为。毛主席指出:“有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因此,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还要充分发挥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我们的体会是:看清了全局的需要,同时又正确估计了主客观条件,就要坚决贯彻执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对于国家急需而自己又能够生产的产品,雷厉风行地上,千方百计地上,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地上。

雷厉风行地上,就是急国家之所急。凡是国家规定的计划任务,或是兄弟厂的协作任务,困难再多,也要胸怀革命大局,毫不犹豫,争分夺秒地干。为了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战备物资的生产,去年我厂对外协作任务占将近全年总产值的百分之二十。我们发动群众,知难而进,坚决完成了各项协作任务。为了发展内燃机车,国家急需我们上大型电机、轴承、电子原件等重要配件。尽管没有干过,没有厂房,没有大吊车,没有精密设备,由于发扬了雷厉风行的革命精神,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这些新产品的试制任务都已提前完成。今年,在内燃机车配件生产任务比去年提高十一倍的情况下,前四个月超额完成计划的百分之三十六点八。群众说得好:“全局的需要,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胸怀全局搞生产,就能为革命作出贡献。”

千方百计地上,就是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当动手派,不当伸手派。去年,国家把试制硅整流和硅可控整流元件的任务交给我厂。要完成试制任务,需增加五十一台设备。当时有人主张开一张清单,全部请求国家调拨。但是,我们没有这样做,而是坚持发动群众,通过清仓挖潜、修旧利废、改制代用、土洋结合等办法,自制了烧结炉、扩散炉、氢气炉等主要设备四十多台,为国家节约投资二十多万元,提前完成了试制任务。两年多来,我们自制设备一百六十多台,搞了七百多项技术革新,在兄弟单位的帮助下,建成了新型的重油裂化煤气站等比较先进的技术装置,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自己动手清仓挖潜干成的。仅去年回收的废钢铁就达六千四百多吨。工人们深有体会地说:“清仓清仓,越清企业越兴旺;挖潜挖潜,潜力越挖越挖不完。”

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地上,就是把革命干劲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办工业要有革命干劲,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去年,由于新任务大量增加,需要新建一座十八米跨度的五千平方米的厂房。把这项工程包出去,投资得八十多万元,工期要一两年。工人们说:“社会主义建设不是‘等’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我们决定大搞群众运动,由七名瓦工八名木工当技术骨干,全厂职工、家属、驻厂军宣队一齐上阵,自己采石备料,自己奠基砌墙,自己立柱架梁。经过五个月的苦战,花了不到五十万元,这座大型车间就盖起来了,同时还盖了五千平方米的校舍等建筑。去年,同样靠这种苦干精神,开生荒地近四百亩,办起了“五·七”农场,业余积肥一千多立方米,当年收获粮食十一万八千多斤。

革命干劲又必须和科学态度相结合,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有一个时期,我厂有些领导成员在订计划指标的时候,由于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对生产“翻番”很感兴趣,相形之下,对质量、品种、原材料消耗注意不够。我们抓住几起质量事故,广泛进行质量与数量关系的教育,同时,派出以工人为主体的质量调查小组,分赴中南、西南、西北等地区,调查有关质量问题,边解决边总结经验。我们还组织车间以上干部,结合学习毛主席的哲学思想,认清只顾需要不问可能是主观主义,随便提“翻番”,办不到的事硬办,势必挫伤群众的积极性。搞工业生产,既要鼓足干劲,又要脚踏实地,只有这样,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经过两年多来抓革命、促生产的实践,使我们看到群众中蕴藏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大得很,潜力大得很。只要我们坚决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在全局观念指导下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就会无往不胜。

提高反“骄”破“满”的自觉性,推动革命和生产不断前进[编辑]

毛主席教导说:“力戒骄傲。这对领导者是一个原则问题”。特别在大好形势面前,是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继续前进,还是居功自恃,骄傲自满,停滞不前?这个问题随时都在考验着我们领导班子。

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需要有很高的自觉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领导班子中有的同志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很自觉的。往往工作困难的时候,比较自觉,一旦工作顺利了,就放松警惕;对一项新的任务,情况不熟悉的时候,还能谨慎从事,比较熟悉一些,就会大意起来;当默默无闻的时候,还能好学上进,一旦有了一点名声,就沾沾自喜;有求于人的时候,还能自知不足,人求于我的时候,就觉得高人一头。只有经常地反“骄”破“满”,克服盲目性,提高自觉性,才能推动革命和生产不断前进。

毛主席教导说:“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两年多来,为了防止骄傲自满情绪的滋长,我们一直坚持用整风的方法,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提高反“骄”破“满”的自觉性。这种整风,一年要搞好几次,做到小整风不断搞,开门整风定期搞。一九七○年建立党委会时的一次开门整风,厂级主要领导干部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动员群众大揭大批。几天之内,群众贴出批评领导的大字报四千九百多张,从各方面揭露了骄傲自满的表现,并指出了危害。党委会中有两个常委,由于“骄”字作怪,一度搞不好团结,使工作受到了损失。这次群众提出尖锐批评,使他们震动很大。在群众大会上,双方都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决心要“为革命搞好团结,团结起来干革命”。从此,这两个同志工作配合得很好,受到群众的好评。

通过整风,使我们认识到,要不要反“骄”破[编辑]

“满”,不是个一般问题,而是个原则问题,党性问题,是要不要自觉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大问题。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如果不注意时时刻刻反“骄”破“满”,就会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不能正确判断形势,只看到工作中的新气象,看不到阶级斗争的新动向;就不能一分为二对待自己,只革别人的命,不革自己的命,对同志搞不好团结,对下脱离群众;就会主客观脱节,不接受新事物,不研究新问题,头脑简单,思想僵化;就会自以为是,不懂装懂,乱出点子,搞瞎指挥。大家说:“‘骄’字不整,革命受损;整风不搞,政权难保。”整风运动大大提高了干部反“骄”破“满”的自觉性,谦虚谨慎的作风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群众抓革命、促生产的劲头更足。

反“骄”破“满”不仅是领导班子思想革命化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厂职工思想革命化的一件大事。林副主席指出:“作风有很大的作用。这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它可以变成巨大的不可轻视的物质力量。……培养作风实际上就是培养部队的战斗力。”在社会主义企业里,逐步养成一个谦虚谨慎的好厂风,是抓革命、促生产的巨大力量。

对于全厂职工,我们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的方法,经常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关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教导,开展群众性的自我教育运动;经常用走出去参观学习的办法,以人之长比己之短,使大家看到天外还有天;同时,一旦发现骄傲自满的苗头,就抓住活的事例,进行活的教育。去年,我们为兄弟工厂加工四十个铬钼钢大齿轮,由于个别主管人员骄傲自信,安排不当,热处理过程中出现裂纹,大部分报废。事故发生后,群众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党委及时组织军、干、群调查组,一面到兄弟工厂听取批评意见,一面发动群众总结教训,干部和工人批判了骄傲自满的危害,如数重做合格产品,送到兄弟工厂。这件事给全厂上了生动的一课,谨慎从事,一丝不苟的精神得到了发扬。又如个别人员外出办事,在兄弟厂面前曾流露出以老大自居的情绪,我们把骄傲自满的苗头作为教材,抓住这件事,在全厂上下进行反复讨论,反复教育,让“骄”字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作风问题,归根到底是个世界观问题。要培养一个好作风,就要在改造世界观上狠下功夫。毛主席教导说:“有两种世界观、方法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要反“骄”破“满”,就必须坚持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努力学习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树立谦虚谨慎的作风。去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各级领导班子政治理论学习的领导,连续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普遍轮训车间、党支部委员以上的干部,还在全厂开了十九次讲用会。通过活学活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和群众对毛主席的深厚无产阶级感情,认识到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应归功于伟大领袖毛主席,如果把成绩算在自己账上,就是对毛主席不忠。同时也认识到,任何时候都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待成绩,对待胜利。做到赞扬声中找差距,成绩面前更谦虚,革命路上迈大步,继续革命永向前。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今后,我们决心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在以毛主席为首、林副主席为副的党中央领导下,进一步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深入“批修整风”,提高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认真搞好斗、批、改,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努力完成党的“九大”和九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把抓革命,促生产的群众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地推向前进。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