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永遠堅持抓革命促生產的偉大方針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永遠堅持抓革命促生產的偉大方針
中國共產黨南口機車車輛機械工廠委員會
1971年5月26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在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親切關懷下,在黨的「九大」團結、勝利的路線指引下,我廠廣大工人、革命幹部、革命知識分子,高舉「鞍鋼憲法」的旗幟,以大慶為榜樣,突出無產階級政治,堅持用革命統帥生產,帶動生產,使革命步步深入,生產持續高漲。

兩年多來,我廠把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用毛澤東思想教育人作為根本任務來抓。堅持以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為綱,把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的根本任務落實到基層。持續開展革命大批判,每個車間既是生產鬥爭的崗位,又是批判資產階級的戰場。各級領導班子努力改造世界觀,提高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自覺性。廣大職工和家屬走毛主席指引的光輝「五·七」道路,加快了思想革命化的進程。革命推動了生產,一九六九年、一九七○年,連續提前超額完成國家計劃,一九七○年的工業總產值比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增長了近一點五倍,今年前四個月,數量、質量、品種、上繳利潤等主要經濟指標,都逐月超額完成了國家計劃。

實踐證明,要使社會主義企業永不變色,永遠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勝利前進,就必須永遠突出無產階級政治,堅持抓革命,促生產的偉大方針。

正確處理政治與業務的關係,擺正革命與生產的位置

[編輯]

在工業戰線上,是堅持政治掛帥,突出無產階級政治;還是搞業務掛帥,生產第一?這是兩條路線的激烈鬥爭。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一類政治騙子及其在我廠的代理人,他們一貫反對無產階級政治掛帥,大肆散布反動的「唯生產力論」、「階級鬥爭熄滅論」,胡說什麼南口工廠是個生產風泵、水泵、大軸、搖連杆的單純「經濟組織」,公開叫囂:「黨、政、工、團四套鑼鼓一起敲,要敲到一個點子上,這個點子就是生產」,「第一是生產,第二是生產,第三還是生產」。

我們全廠革命職工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徹底批判了這些反革命修正主義謬論,認識到:在階級社會裡,生產總是在一定的階級關係中進行的。劉少奇一夥所以宣揚「生產第一」,其目的就是企圖讓人們忘掉階級鬥爭,忘掉無產階級專政,忘掉繼續革命,以達到他們破壞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實現復辟資本主義的罪惡目的。

但是,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餘毒不是一下子就肅清了。同時,「反映舊制度的舊思想的殘餘,總是長期地留在人們的頭腦里,不願意輕易地退走的」。新黨委成立後,我們經常碰到這樣兩種情況:一種是生產忙任務重的時候,有些同志只是埋頭抓零部件,就是不看「權」和「線」,忽視政治對生產的統帥作用。另一種是有的同志只是空談政治,不抓或不敢抓生產,說什麼「抓政治保險,抓生產危險」,放棄了本職工作。

兩種錯誤傾向,實際是一個東西,這就是把革命和生產、政治和業務割裂開來。前者脫離無產階級政治,是「生產第一」的繼續,是「唯生產力論」餘毒的反映;後者不懂得無產階級專政的基本任務之一,就是努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同樣是脫離無產階級政治。

擺正革命與生產的位置,是辦好社會主義企業的一個根本性問題。偉大領袖毛主席科學地總結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提出了「抓革命,促生產」的偉大方針。我們體會,在企業中突出無產階級政治,就是要堅持實行用革命統帥生產,就是要把毛主席政治建軍的光輝思想和解放軍的一整套政治工作經驗運用到企業工作中來,堅持以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為綱,搞好人的思想革命化。

抓人的思想革命化,就是抓住用毛澤東思想教育人,改造人。兩年多來,我們始終堅持把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堅持「天天讀」,學習班層層舉辦,講用會持續不斷,做到階級教育不斷線,路線教育不斷線,戰備教育不斷線,形勢教育不斷線,傳統教育不斷線。正因為這樣,全廠廣大職工朝氣蓬勃,幹勁十足,生產任務再重也敢承擔,困難再大也能克服。第二機械車間就是一個例子。這個車間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抓得好,五好工人占車間工人總數的百分之六十一。在任務大量增加的情況下,曾有個別人主張增加人,增加設備,但是廣大工人卻說:「人的覺悟是無法用數字計算的。有覺悟的人,一個可以頂幾個,一台設備可以頂幾台。」結果他們在「決不讓時代的列車在我們這一站晚點」的口號鼓舞下,還是那些人那些設備,在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向技術革新要勞動力、要材料、要質量,前年和去年都提前四個月完成了計劃。

堅持以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為綱,就是要有牢固的政權觀念,形勢越好越是不能喪失警惕。階級鬥爭的規律是時起時伏,不是時有時無,任何時候稍一放鬆階級鬥爭,就會使經濟工作迷失方向。兩年多來,我們狠抓了清理階級隊伍和「一打三反」運動,同時,對生產中發生的問題,也強調以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的方法看待,既要正確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又不能有絲毫和平麻痹思想。大量事實表明,問題出在生產上,根子往往是在階級鬥爭上,就生產抓生產,往往不得要領;以階級鬥爭推動生產鬥爭,問題就迎刃而解。鍛冶車間的情況就是這樣。在大聯合、三結合、清理階級隊伍的時候,狠抓了階級鬥爭,革命上去了,工人和幹部心紅膽壯幹勁足,生產也上去了,月產量由幾千件猛增到上萬件。後來,車間領導一度產生「政權到手,高枕無憂」的輕敵麻痹思想。領導一放鬆,階級敵人就進攻,甚至公開跳出來製造人身事故,部分青年工人中錯誤思想也有所抬頭。我們幫助這個車間認真總結了經驗教訓,進一步繃緊了階級鬥爭這根弦,挖出了階級敵人,狠批了無政府主義,工人們的階級鬥爭覺悟更高了,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革命熱氣騰騰,紛紛表示決心:立下愚公移山志,定叫鍛冶換新貌。精神力量轉化為物質力量,生產大幅度增長,月產量最高達到三萬件,去年提前一百二十天完成了年度計劃,由一個比較後進的車間,變成全廠抓革命、促生產的先進單位。群眾深有體會地說:「不抓階級鬥爭,事故累累發生,抓了階級鬥爭,生產節節上升。」

把革命放在第一位,這是一條重要原則。但革命不能代替生產。生產是不能放鬆的,生產放鬆了,會發生非常大的危險,會轉過來破壞革命。在革命統帥下,不放鬆生產,就要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敢抓、敢管、敢說、敢學。

敢抓,就是要敢於抓生產的薄弱環節。在生產新高潮中,既要敢抓數量,又要敢抓品種,敢抓質量,敢抓安全。當某個生產環節出現不平衡時,要敢抓綜合平衡。總之,為革命抓生產,就要又多又快又好又省,要敢於同違背這一要求的一切現象作鬥爭。

敢管,就是要敢於管理。發展社會主義生產,首要的因素是人的積極性,同時,也要認真建立健全革命化的規章制度。去年第二機械車間搞試點的結果說明,在大量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礎上,那裡抓了管理革命化,那裡就能更好地調動工人群眾的積極性,就能有效地同無政府主義、自由主義等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思想傾向作鬥爭,就能有力地鞏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鞏固無產階級專政。

敢說,就是敢於揭露生產和工作中的矛盾。生產新高潮出現以後,企業里的矛盾大量暴露。對待這些矛盾,我們一直提倡揭,提倡敢於提意見。質量不合格、違反經濟政策、違反技術政策,就揭出來,解決它。兩年多來,我廠革命和生產發展的過程,就是不斷地揭矛盾、找差距、挖根源、促領導,在解決矛盾中前進的過程。

敢學,就是要敢於為革命學技術、學業務、學發展生產需要而自己暫時又不懂的東西。我們反覆批判了鄙薄技術工作以為不足道的錯誤思想,採取具體措施,使老工人能夠在技術上精益求精,一專多能,向生產的多面手發展。使青年工人在加強政治學習的同時,迅速掌握實際操作本領和必要的技術理論知識。使革命的技術人員在接受工人階級再教育的同時,能夠更好地同工人一道認真總結生產技術上的成功經驗,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東西。對領導幹部來說,一定要學會做經濟工作,學會管理企業,變外行為內行。否則,就會象毛主席批評的那樣:「凡不注重研究生產的人,不算好的領導者」。

要正確處理革命與生產的關係,還要採取一些必要的組織措施。我們的做法是:按照毛主席關於革命接班人的五個條件和林副主席關於選拔幹部的三條標準,把一批政治覺悟比較高,革命幹勁足,技術比較熟練的工人,大膽提拔到車間領導崗位上來。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新提拔的幹部已占我廠車間幹部的百分之三十六,他們成了抓革命、促生產的骨幹。

兩年多來的實踐證明,社會主義企業,如果用生產衝擊政治,其結果就會抓了生產數字,迷失了政治方向,這是方向路線錯誤。同樣,用政治代替生產,把政治架空起來,也是十分錯誤的。我們必須全面理解政治與業務的辯證關係,擺正革命與生產的位置,突出無產階級政治,用革命統帥生產,促進生產,帶動生產。

充分發揮在全局觀念指導下的企業積極性

[編輯]

毛主席教導說:「馬克思主義者看問題,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體。」「我們作計劃、辦事、想問題,都要從我國有六億人口這一點出發」。堅持革命統帥生產,就要樹立牢固的全局觀念。全局就是政治,有了全局觀念,企業生產就有了前進的方向。

我們的社會主義經濟是計劃經濟,因此,每個企業在安排生產的時候,都要在國家的統一計劃下,自覺地把全局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否則,就會形成盲目性,形成本位主義、分散主義。發展下去,就使全民所有變成「部門所有」、「企業所有」,這樣做,實質上是在瓦解社會主義經濟基礎。

要樹立牢固的全局觀念,就必須不斷提高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自覺性,肅清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餘毒,同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傾向作鬥爭。我廠在制訂長遠規劃時,就經歷了這樣一場鬥爭。

隨着鐵路運輸事業的迅速發展,鐵路機械加工廠積極生產質量高、數量多、品種規格全的機車車輛配件,就是全局的需要。但是,也有少數同志在制訂長遠規劃時,忘記了這個全局,認為增產配件不過癮,當「配角」不如當「主角」光采,因而主張放鬆配件生產來製造內燃機車,並為此列出了一張擴大廠房、增加大型設備、要求調撥大批原材料的清單。

這種意見雖然只是少數人的意見,但它反映了兩種世界觀的鬥爭。儘管這少數不甘當「配角」的同志也喊着要為社會主義祖國作出「更大貢獻」,為偉大領袖毛主席爭光,實際上,他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一個企業,而不是全國。他們不懂得放鬆配件生產,勢必造成大批使用中的機車不能及時得到零件補充,甚至「趴窩」停運。同時,他們也不懂得製造主機固然是國家的需要,但要主機也得要配件,沒有配件就造不出主機;有了「主角」還得有「配角」,離開了「配角」也就無所謂「主角」。如果大家都為了表現自己的積極性而爭當「主角」,就會妨礙國家的統籌安排,達不到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要求。這種積極性就不算真正的社會主義積極性。

通過這件事,使我們深刻地認識到:把黨和國家的需要放在首位,就要不斷地同那些不顧全局利益的本位主義、分散主義、個人主義等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思想作鬥爭。這樣,才能正確執行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

但是強調革命的全局觀念,並不等於說企業本身就只能消極等待,無所作為。毛主席指出:「有兩個積極性,比只有一個積極性好得多」,因此,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還要充分發揮地方和企業的積極性。我們的體會是:看清了全局的需要,同時又正確估計了主客觀條件,就要堅決貫徹執行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方針,對於國家急需而自己又能夠生產的產品,雷厲風行地上,千方百計地上,既轟轟烈烈又扎紮實實地上。

雷厲風行地上,就是急國家之所急。凡是國家規定的計劃任務,或是兄弟廠的協作任務,困難再多,也要胸懷革命大局,毫不猶豫,爭分奪秒地干。為了保證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和戰備物資的生產,去年我廠對外協作任務占將近全年總產值的百分之二十。我們發動群眾,知難而進,堅決完成了各項協作任務。為了發展內燃機車,國家急需我們上大型電機、軸承、電子原件等重要配件。儘管沒有幹過,沒有廠房,沒有大吊車,沒有精密設備,由於發揚了雷厲風行的革命精神,調動了廣大群眾的積極性,這些新產品的試製任務都已提前完成。今年,在內燃機車配件生產任務比去年提高十一倍的情況下,前四個月超額完成計劃的百分之三十六點八。群眾說得好:「全局的需要,就是我們前進的方向。」「胸懷全局搞生產,就能為革命作出貢獻。」

千方百計地上,就是充分挖掘企業內部潛力,當動手派,不當伸手派。去年,國家把試製硅整流和硅可控整流元件的任務交給我廠。要完成試製任務,需增加五十一台設備。當時有人主張開一張清單,全部請求國家調撥。但是,我們沒有這樣做,而是堅持發動群眾,通過清倉挖潛、修舊利廢、改制代用、土洋結合等辦法,自製了燒結爐、擴散爐、氫氣爐等主要設備四十多台,為國家節約投資二十多萬元,提前完成了試製任務。兩年多來,我們自製設備一百六十多台,搞了七百多項技術革新,在兄弟單位的幫助下,建成了新型的重油裂化煤氣站等比較先進的技術裝置,其中絕大部分都是自己動手清倉挖潛干成的。僅去年回收的廢鋼鐵就達六千四百多噸。工人們深有體會地說:「清倉清倉,越清企業越興旺;挖潛挖潛,潛力越挖越挖不完。」

既轟轟烈烈又扎紮實實地上,就是把革命幹勁和科學態度結合起來。辦工業要有革命幹勁,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去年,由於新任務大量增加,需要新建一座十八米跨度的五千平方米的廠房。把這項工程包出去,投資得八十多萬元,工期要一兩年。工人們說:「社會主義建設不是『等』來的,而是『干』出來的。」我們決定大搞群眾運動,由七名瓦工八名木工當技術骨幹,全廠職工、家屬、駐廠軍宣隊一齊上陣,自己採石備料,自己奠基砌牆,自己立柱架梁。經過五個月的苦戰,花了不到五十萬元,這座大型車間就蓋起來了,同時還蓋了五千平方米的校舍等建築。去年,同樣靠這種苦幹精神,開生荒地近四百畝,辦起了「五·七」農場,業餘積肥一千多立方米,當年收穫糧食十一萬八千多斤。

革命幹勁又必須和科學態度相結合,當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有一個時期,我廠有些領導成員在訂計劃指標的時候,由於片面追求產量和產值,對生產「翻番」很感興趣,相形之下,對質量、品種、原材料消耗注意不夠。我們抓住幾起質量事故,廣泛進行質量與數量關係的教育,同時,派出以工人為主體的質量調查小組,分赴中南、西南、西北等地區,調查有關質量問題,邊解決邊總結經驗。我們還組織車間以上幹部,結合學習毛主席的哲學思想,認清只顧需要不問可能是主觀主義,隨便提「翻番」,辦不到的事硬辦,勢必挫傷群眾的積極性。搞工業生產,既要鼓足幹勁,又要腳踏實地,只有這樣,才能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

經過兩年多來抓革命、促生產的實踐,使我們看到群眾中蘊藏的社會主義積極性大得很,潛力大得很。只要我們堅決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在全局觀念指導下充分發揮企業的積極性,就會無往不勝。

提高反「驕」破「滿」的自覺性,推動革命和生產不斷前進

[編輯]

毛主席教導說:「力戒驕傲。這對領導者是一個原則問題」。特別在大好形勢面前,是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繼續前進,還是居功自恃,驕傲自滿,停滯不前?這個問題隨時都在考驗着我們領導班子。

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需要有很高的自覺性。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領導班子中有的同志並不是任何時候都很自覺的。往往工作困難的時候,比較自覺,一旦工作順利了,就放鬆警惕;對一項新的任務,情況不熟悉的時候,還能謹慎從事,比較熟悉一些,就會大意起來;當默默無聞的時候,還能好學上進,一旦有了一點名聲,就沾沾自喜;有求於人的時候,還能自知不足,人求於我的時候,就覺得高人一頭。只有經常地反「驕」破「滿」,克服盲目性,提高自覺性,才能推動革命和生產不斷前進。

毛主席教導說:「我們有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武器。我們能夠去掉不良作風,保持優良作風。」兩年多來,為了防止驕傲自滿情緒的滋長,我們一直堅持用整風的方法,開展積極的思想鬥爭,提高反「驕」破「滿」的自覺性。這種整風,一年要搞好幾次,做到小整風不斷搞,開門整風定期搞。一九七○年建立黨委會時的一次開門整風,廠級主要領導幹部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動員群眾大揭大批。幾天之內,群眾貼出批評領導的大字報四千九百多張,從各方面揭露了驕傲自滿的表現,並指出了危害。黨委會中有兩個常委,由於「驕」字作怪,一度搞不好團結,使工作受到了損失。這次群眾提出尖銳批評,使他們震動很大。在群眾大會上,雙方都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評,決心要「為革命搞好團結,團結起來幹革命」。從此,這兩個同志工作配合得很好,受到群眾的好評。

通過整風,使我們認識到,要不要反「驕」破

[編輯]

「滿」,不是個一般問題,而是個原則問題,黨性問題,是要不要自覺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在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大問題。在階級鬥爭、生產鬥爭、科學實驗三大革命運動中,如果不注意時時刻刻反「驕」破「滿」,就會被一時的勝利沖昏頭腦,不能正確判斷形勢,只看到工作中的新氣象,看不到階級鬥爭的新動向;就不能一分為二對待自己,只革別人的命,不革自己的命,對同志搞不好團結,對下脫離群眾;就會主客觀脫節,不接受新事物,不研究新問題,頭腦簡單,思想僵化;就會自以為是,不懂裝懂,亂出點子,搞瞎指揮。大家說:「『驕』字不整,革命受損;整風不搞,政權難保。」整風運動大大提高了幹部反「驕」破「滿」的自覺性,謙虛謹慎的作風得到了進一步發揚,幹群關係更加密切,群眾抓革命、促生產的勁頭更足。

反「驕」破「滿」不僅是領導班子思想革命化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廠職工思想革命化的一件大事。林副主席指出:「作風有很大的作用。這是一種精神的力量,它可以變成巨大的不可輕視的物質力量。……培養作風實際上就是培養部隊的戰鬥力。」在社會主義企業里,逐步養成一個謙虛謹慎的好廠風,是抓革命、促生產的巨大力量。

對於全廠職工,我們堅持以正面教育為主的方法,經常組織大家學習毛主席關於「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教導,開展群眾性的自我教育運動;經常用走出去參觀學習的辦法,以人之長比己之短,使大家看到天外還有天;同時,一旦發現驕傲自滿的苗頭,就抓住活的事例,進行活的教育。去年,我們為兄弟工廠加工四十個鉻鉬鋼大齒輪,由於個別主管人員驕傲自信,安排不當,熱處理過程中出現裂紋,大部分報廢。事故發生後,群眾提出了尖銳的批評。黨委及時組織軍、干、群調查組,一面到兄弟工廠聽取批評意見,一面發動群眾總結教訓,幹部和工人批判了驕傲自滿的危害,如數重做合格產品,送到兄弟工廠。這件事給全廠上了生動的一課,謹慎從事,一絲不苟的精神得到了發揚。又如個別人員外出辦事,在兄弟廠面前曾流露出以老大自居的情緒,我們把驕傲自滿的苗頭作為教材,抓住這件事,在全廠上下進行反覆討論,反覆教育,讓「驕」字消滅在萌芽狀態中。

作風問題,歸根到底是個世界觀問題。要培養一個好作風,就要在改造世界觀上狠下功夫。毛主席教導說:「有兩種世界觀、方法論:無產階級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資產階級的世界觀、方法論。」要反「驕」破「滿」,就必須堅持活學活用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努力學習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反對唯心論和形而上學,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樹立謙虛謹慎的作風。去年以來,我們進一步加強了對各級領導班子政治理論學習的領導,連續舉辦毛澤東思想學習班,普遍輪訓車間、黨支部委員以上的幹部,還在全廠開了十九次講用會。通過活學活用,進一步增強了廣大幹部和群眾對毛主席的深厚無產階級感情,認識到我們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應歸功於偉大領袖毛主席,如果把成績算在自己賬上,就是對毛主席不忠。同時也認識到,任何時候都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對待成績,對待勝利。做到讚揚聲中找差距,成績面前更謙虛,革命路上邁大步,繼續革命永向前。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團結起來,爭取更大的勝利。」今後,我們決心在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指引下,在以毛主席為首、林副主席為副的黨中央領導下,進一步突出無產階級政治,深入「批修整風」,提高識別真假馬克思主義的能力,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認真搞好鬥、批、改,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努力完成黨的「九大」和九屆二中全會提出的各項戰鬥任務,把抓革命,促生產的群眾運動一浪高過一浪地推向前進。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