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州府志/12
卷之十一 ◄ | 汀州府志 卷之十二 學校 |
► 卷之十三 |
|
卷之十二 学 校
[编辑]古者建国必建学,凡以明伦、育德、陈艺也。周立四代之学,各祀其时之先圣。而以左右先圣成其德者为先师之配,此立学之大法也。孔子之祀,自鲁哀公时已然,然立庙旧宅而已。汉以后,或肖像于鸿都门学,或祀于辟雍。迨唐武德中,诏国学立孔子庙,至是而庙与学合。汀之学创于宋天圣,历元、明屡有建置迁移。我国家崇儒重道,振兴学校,锡宸翰,立卧碑,颁经书,定礼乐,文治聿昭矣。士生其际,瞻拜宫墙,昭明轨物,畏神服教,以上接正学之传,乃不悖古先王建学之意,并以上副圣天子右文之治乎。志学校。
汀州府儒学,在府治东,卧龙山麓。宋咸平二年,创文庙于鄞江门内横街,未有学。天圣中,因庙始创学,迁于横岗岭下。崇宁中,郡守陈粹又迁于兴贤门内。绍兴三年,郡守郑强改移今所。嘉熙二年,郡守戴挺、教授张实甫,就学左射圃地,创文会堂,分中前后为三斋,建楼其上。郡守姚元特相继修葺。教授萧虞韶市民地广其基。开庆初,郡守胡泰初,重建大成殿明伦堂,御书、稽古二阁,浚泮池,作石桥,创祭器库及斋舍门庑。明永乐八年,知府宋忠重修。成化八年,都御史张瑄、知府李桓,增拓学地,徙文奎阁于东偏,移明伦堂于阁旧基旁,创志道、依仁、据德、游艺四斋。十五年,提学周孟中始置乐器,教乐舞。岁久殿坏。弘治元年,知府吴文度重修,建棂星门、省牲所、堂前仪门五间、书楼七间。七年,同知章颀创膳堂及训导衙。九年,吴文度重建桥道石鼓。正德二年,知府蔡馀庆建乡贤祠于殿后西偏,建名宦祠于殿前西偏。嘉靖五年,通判毛公毅、杨太古,重建棂星门。十年,诏易像以木主。二十七年,知府马坤重修。万历十九年知府万振孙、三十七年知府李自芳修葺。崇祯五年,知府笪继良重修。崇祯九年,知府唐世涵建棂星门易以石。国朝康熙二十年,学道杨中岳、巡道周昌、同知胡以涣修。二十一年,知府鄢翼明继葺。乾隆十四年,知府曾曰瑛重修明伦堂。今中为至圣殿,旁为东西庑,前为戟门,为泮池,上跨石桥,又前为棂星门;后殿为明伦堂,为敬一亭;从明伦堂左出仪门甬道为大门,门东折入为土地祠,为省牲所;前为崇圣祠,祠内左右为名宦、乡贤祠;祠后为教授廨,左为训导廨;而尊经、文昌二阁,前后相望焉。
射圃 在府东预备仓左,旧在广储门外。崇祯间,知府唐世涵、同知黄色中、推官唐锡蕃,捐筑今所。
学田 原额实在八亩五分零,年征租银二两七分零。康熙二十一年,总督姚启圣捐置田五十二亩七分零。
学地 一在通津门外弓箭局西,税钱四十贯。一在镇南门养济院东,租钱二十五贯。
学塘 在射圃后。
学仓 在大门内东偏。明弘治间,知府吴文度建。岁储米五百余石,以赡师生。久废。
龙山书院 在文厂后。康熙二十年,巡道邓秉恒、知府鄢翼明创。三十五年,知府王廷抡修。第师无馆谷,徒乏膏火之资,屹存空院,渐致倾圮。乾隆十四年,知府曾曰瑛经营葺缮,榱桷一新,器物备具,前造正学津梁堂,后增学舍二十间,清查龙山、龙江书院岁入租米八十石六斗零,租谷一十九石零,租银一百二十八两六钱零。剔除侵冒,厘而正之。复偕绅士捐置二千零百金,贮为生息。额定肄业生童四十名,每月给膏火银一两,馆师修金年共一百二十两,馆师供膳月给银五两,并同厨夫、门役、工食等项,均于租息内取资焉。
龙江书院 在府西门外。明天启中,推官寇从化、知县萧奕辅建。国朝知府冯协一重修。
文明书院 在府学内。今废。
正音书院 在府城隍庙左清风楼。雍正七年,奉文设立。乾隆十四年,知府曾曰瑛捐俸,延师以教子弟之贫者。
龙山学舍 在长汀县学左,明知府万振孙建。今废。
社学 在旧镇南门外。
长汀县
[编辑]儒学 在府学左数十武,旧在兴贤门外(即郡学旧址)。绍兴三年,郡学迁,惟留大成殿。嘉定间,知县谢周卿市民田以为廪饩。开禧中,知县刘谅之始建学宇。淳祐间,知县陈显伯修大成殿,复学地之僦于民者,建丽泽堂及尚志、阅礼、修性三斋。元至正间,毁于寇,遂建于县南五里许。明洪武六年,知县陈伯正复建旧所。正统十四年,又毁于寇。景泰七年,知府舒瞳首创大成殿。天顺二年,知府李琼复拓基建廨宇。成化八年,御史洪性、提学游明、巡道周谟、知府李桓,移今所,建大成殿、两庑、戟门、棂星门、明伦堂,两斋堂之后为尊经阁,堂东为号房,阁后为教谕廨,殿西为两训导廨,外为重门。十五年,知府戴禧重修。十七年,知县谢珪迁外门于左,更创二门。提学周孟中复购民地增广廨舍。十八年,提学任彦常、知府黄珵、乡官钟正重葺。弘治元年,知县谢珪迁学门于庙门右,修戟门、两庑。四年,知府吴文度、知县黄富重建两斋。十年,又修殿堂。知县黄汝隆修棂星门。正德十五年,提学胡铎、漳南道周期雍、知县黄用直改创,移圣殿于西,移明伦堂于东,堂之左为号房。嘉靖三年,提学邵锐以学左开元寺为大成殿、两庑、戟门、棂星门,殿后为训导署。五年,知府邵有道、知县李日芳以旧殿为宋文天祥祠(今废)。三十一年知县祝一鉴、三十九年知府杨世芳继葺。万历三年知府潘民模、通判潘侃、知县伍士望,三十二年御史方元彦、知县邱民贵重修。天启中,知县萧奕辅修葺。崇祯三年,知县薛应聘建学前兴贤、育才二坊,年久复圮。知府唐世涵、同知黄色中、推官唐锡蕃重修。国朝顺治间知府王康侯,康熙间学道丁蕙、巡道周昌、知府鄢翼明、同知胡以涣、知县韩世瑨、冯忠先、张文伟,先后重修。乾隆间,教谕张雷光建省牲所。今中为至圣殿,东西为两庑,前为戟门,为泮池,上跨石桥,又前为棂星门。明伦堂在殿之左,堂前为大门,门左为土地祠,祠左折入为教谕廨。崇圣祠在庙左。名宦、乡贤、忠孝祠及尊经阁、敬一亭、省牲所,均在明伦堂后;训导廨在殿右。
射圃 在明伦堂后。国朝乾隆间教谕张雷光建。
学田 在青岩里。
学地 北至横岗岭,南临街,西距大街,东距东山庵。
学塘 在旧射圃后。
学仓 在明伦堂后。久废。
正音书院 在福寿坊东。雍正七年奉文设立。
东山书院 在龙首山,山椒有亭,署为状元峰。
新罗书院 在霹雳岩,今废。
鄞江书院 在登俊坊,明崇祯七年,知县曾巽建。
紫阳书院 在福寿坊东。乾隆十四年,知府曾曰瑛捐俸,延师以教子弟之贫者。
社学 一在福寿坊,一在攀桂坊,一在归阳里,一在古贵里,一在青岩里,一在宣河里金鸡寺,一在平原里东山寺,一在平原里龙山寺,一在青泰里,一在宣成里三洲,一在宣成里畬心,一在四保里,一在成下里,一在成上里,俱国朝雍正二年新设。
宁化县
[编辑]儒学 在县治后。宋建炎二年,县令施禔创于县东正街。淳熙十年,县令赵伯虎迁于翠华山下(即今光严寺)。元毁。明洪武间知县张思诚、正统间县丞陈凌相继创建。正德十五年,教谕王雍、训导谭誴、周镛,请迁今所。十六年,周围砌筑土墙,建两庑、戟门、左右厢房、棂星门。嘉靖间,提学邵锐、推官秦僎、知县马淑,加筑造大成殿,建明伦堂,更戟门、棂星门,堂前左右建两斋,后为馔堂,左右建号房、土地祠、书器库、泮池,东西辟礼门、义路二门,号房各立一总门。教官廨、学门、宰牲房俱备。知县莫大德又建启圣祠、敬一亭。隆庆四年,推官吴之儒、知县杜桐重修。万历七年,守道郑汝璧、巡道彭应时,迁复翠华旧址,推官金俸捐赀佐工。四十三年,知府沈应奎,署县熊茂松重建圣殿,署教谕张涛重建尊经阁。四十七年,署县万邦宪改启圣祠于翰墨林,改明伦堂于教谕廨。天启六年,教谕刘养学、训导丁培,又将启圣祠、明伦堂互相更易。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县何凤岐、康熙二十一年知县祝文郁、教谕谢汝霖、雍正五年教谕刘梦魁、训导魏玉枢重修。今中为至圣殿,东西为两庑,前为戟门,为泮池,为棂星门,殿左为土地祠,右为崇圣祠,戟门左右为乡贤、名宦二祠,殿后为明伦堂,旁为两斋,左为仪门,右入为教谕、训导廨,堂后为尊经阁、文昌阁。
射圃 在山川坛左。明崇祯十年知县范澄清重建。
学田 明嘉靖间,知县潘时宜给寺田二顷一十五亩四分。隆庆间,通判毛子翼给寺田二十五亩五分。国朝康熙间,总督姚启圣捐俸五十两置田;知县吴晟以黄冬生叛产一十石六斗归学,后此产售邑人张国昌,国昌仍捐归学;邑人伍明伟捐田租二石四斗,罗登峻捐田租二石五斗,知县朱瑞图捐三石三斗。
学仓 在预备仓内,今废。
学塘 原二口,今塞,改为启圣祠。
学店 二植。在县治前。
正音书院 在县南关外。雍正七年,奉文设立。
云龙书院 即县丞旧署。乾隆八年,监生贾文兆捐七百金建造,知县陆广霖有记。
书院 在旧射圃。明嘉靖二十九年,知县潘时宜建。国朝康熙九年,知县保凤岐重建。
社学 一在太平巷,一在东门外,一在塔下街,一在西门祐圣堂,一在安远司前,一在石牛驿旁。国朝雍正二年,新设龙下里、兴贤里二所。
义塾 在滑石铺,有田。
归化县
[编辑]儒学 在县东二十里龙湖,先儒杨时宅故址。先是,明成化七年,巡道周谟、知县郭润建学于城西明溪驿前。十七年,教谕陈冠建后堂为讲习所。弘治六年,知县姜凤建棂星门。正德二年,知县王凤建尊经阁。嘉靖四十年,知县张宗实修葺。万历十九年,知县许岸、署教谕陈振阳捐俸修棂星门,左右竖立两坊,于泮池右构省牲所。三十九年,知县周宪章重修。四十五年,知县涂希禹改建于东门旧常平仓。天启七年,巡道朱大典、知县庞景忠改建城北,后毁。国朝康熙十一年,知县黄易始详请改建今所,工未竣。二十年,知县王国脉成之。雍正三年,知县周畿重修。今中为至圣殿,两翼为东西庑,前为戟门,为泮池,为棂星门,殿左为崇圣祠,祠前为明伦堂,殿右为先儒杨时祠,前为名宦、乡贤祠,又前为省牲所,为神厨,为神库,殿西为仪门,为学门,教谕、训导廨仍在旧学。
射圃 在旧儒学后。成化间改迁城东山川坛左。崇祯十年,署县周谋重建。
学田 万历间,知县庞一夔给归上里随图田二十亩二分;又,知县史载德买民田一亩八分。国朝康熙间,总督姚启圣、知县王国脉共捐一十六亩。
学仓 在明伦堂西北。
正音书院 雍正七年,奉文将城内义学改设。
峨嵋书院 在县北,即学宫废址。雍正十三年,邑人黄虞夏等公建。
文昌书院 在城东白沙桥右,后毁。国朝康熙十八年,邑绅士萧徽声、李珍等重建。
社学 一在广济街,一在西门外宾饯亭,一在石珩乡,一在荐福寺。雍正二年,新设四所,一在归上里,一在归下里,一在柳杨里,一在中和里。
清流县
[编辑]儒学 在县北皇华驿故址。先是,宋元符间,知县刘叙建学县南。崇宁间,迁县东。建炎间,摄县事颜熙迁今所。绍兴间毁。十三年,董谅创两斋廨舍。十八年,县令张秀颖创大成殿、棂星门,旋毁。端平初,县令王元瑞建大成殿,后郡守张翀建明伦堂。嘉熙间,邑人林奕建据德、依仁、游艺、居敬四斋。元至正间,又毁,惟大成门存。明洪武二年,知县朱仲恭复建大成殿、两庑、戟门、棂星门,殿后为明伦堂,东西建养贤、育才二斋、宰牲房、馔堂、厨房、廨舍。三十二年,知县朱忠创学仓。永乐间,又毁,惟仓厫仅存。十八年,知县宋忠倡修。洪熙元年,知县李庠重建。正统间又毁。景泰间,知县江稷复倡修。天顺元年,知县吴中改建殿堂、棂星、两庑、斋坊、馔堂、厫宇。成化间,同知黄冕作仪门、石鼓。嘉靖十年,知县陆任忠建敬一亭。万历八年,知县邓邦髦重建。二十五年,知县翟廷策修。崇祯九年,署县事黄色中、知县邓应韬重新。国朝康熙三年,知县王笃亲、李舍培修。十九年,知县王鼎新复修。三十八年,知府王廷抡、知县王士俊倡捐重修。雍正十二年,知县杨中兴升高殿基三尺,棂星门易以础柱,筑露台。今中为至圣殿,为两庑,为戟门,为泮池,为棂星门,殿后为明伦堂,翼以养贤、育才两斋,堂右为敬一亭、文昌祠。魁星阁在殿左,名宦、乡贤二祠在戟门左右,教谕廨在殿右,训导廨在堂左,崇圣祠在城隍庙右。
射圃 在九龙驿左。
学田 明嘉靖间,知县史秉直置三阁尾田米五石五斗。崇祯间,知县邓应韬置桐坑租银五钱,林畬羊屎岭租米一石,温家山租米八斗,嵩溪租米一石五斗。国朝康熙间,总督姚启圣捐俸五十两,置田租米一十石四斗。
学仓 在城隍庙西,久废。
正音书院 在法海坊。国朝雍正二年,奉文设立。
义学 在法海坊。国朝康熙间,知县王士俊重修,置义田以供膏火。
社学 一在龙津坊,一在进贤坊,一在清德村,一在明伦坊。国朝雍正二年,新设坊郭里、仓盈里、永得里、四保里、梦溪里、罗村里、北团里七所。
连城县
[编辑]儒学 在县治东北。宋绍兴四年,县令陈南创,后迁县东南尉司旧址。淳熙间,令常訚始徙今所。明洪武、正统间,屡经修葺。正德八年,巡道胡琏重修。嘉靖四年,提学邵锐改造棂星门,外竖泮宫、兴贤、育才三坊,泮宫坊外凿池一区,明伦堂前建门楼、甬道,中为桂香亭,亭后为尊经阁,东为乡贤、名宦祠,阁后为聚奎楼,东西南建号舍。二十七年,仍迁尉司。隆庆六年,知县陈三俊改为右庙左堂。万历三年,知县郭鹏迁于山川坛。十二年,知县朱九卿复迁旧址。二十九年,知县徐大化重修。三十四年,知县李待问浚池结砌。崇祯九年,知县陶文彦捐俸修启圣祠及东西两庑。今中为至圣殿,为东西庑,前为戟门,为泮池,为棂星门,殿后为敬一亭,为崇圣祠,明伦堂在殿之左,堂后为文昌阁,东为教谕、训导廨,前为大门,名宦、乡贤祠在戟门左右。
射圃 在聚奎楼东。嘉靖四年,知县方进修。崇祯十年,知县陶文彦重建。
学田 嘉靖乙酉年,童世坚捐田四亩,李稳捐田一亩四分八厘二毫,林会捐田塘一亩二分五厘一毫,又下则田五亩六分四厘,童大樑捐下田二亩三分七厘。
学塘 一口学宫前,即外大泮池;二口学后。万历十四年填塞,种树荫龙。
学仓 明伦堂西。
正音书院 在上庙前,雍正二年奉文设立。
邱氏书院 在莲峰宋邱鳞读书处。
社学 一在在城里,一在南顺里,一在北安里,一在河源里,一在姑田里,一在表席里,俱雍正二年新设。
上杭县
[编辑]儒学 在县城北区,按旧志,宋乾道三年,随县自钟寮场迁今城隍庙地。嘉定十六年,县令赵彦挺迁治东一百步,建殿庑、明伦堂、崇德、广业、居仁、游艺四斋,后圮。宝祐五年,县令李务行重建,省四斋为二。正统元年,知县张琳建大成殿,殿后为明伦堂。景泰六年圮,知县黄希礼重建。天顺二年,棂星门圮,诸生李良等更造以石。成化八年,殿复圮,教谕胡匡易以石柱,并建号舍。十年,知县萧弘改建明伦堂,迁两斋于堂东西。十八年,知县李曰思重建。弘治九年,明伦堂圮,佥事周鹏、知县高以政重修。嘉靖二年,佥事王俊民拓地迁基,焕然一新。四年,巡道储洵重修。二十七年,巡道桂荣议复旧基。三十年,署巡道郑炯、知县赵文同竣工。隆庆五年,知县周裔登凿泮池,驾石桥其上,而移其前石表。万历二十一年,知县邓良佐重建。三十八年,知县倪应眷开凿泮池。四十五年,知县李自华修建。国朝顺治十年巡道郁之章、康熙十九年守道周昌、三十九年知府王廷抡、雍正六年知县赵孔超,倡捐修葺。乾隆三年公修泮池。今中为至圣殿,两翼为东西庑,为戟门,为泮池,为棂星门;旁为祭器库、典籍局;后为明伦堂;堂左为仪门,右为教谕、训导廨;仪门外为青云路,为大门;门左为省牲所;戟门左右为名宦、乡贤祠;其崇圣殿、尊经阁、敬一亭,皆在明伦堂后。
射圃 在学后东北隅。旧在察院行台。弘治元年,迁今所,知县徐绶建。崇祯十年,知县卢跃龙重建。
学田 旧有塘三口,贸为改学费。嘉靖三十二年,知县赵文同入乡官吴珂白沙里米一石三斗五升。万历七年,知县杨万春入田四十七亩六分。
书院 初创琴岗,后迁旧学,名曰文峰书院。
正音书院 城乡共一十二处,雍正七年奉文设立。
义学 城东西南北各一,康熙四十七年奉文设立。
社学 原设四所,在各寺观,年久寝废。国朝顺治十年,巡道赵映乘立讲艺堂于县治前。康熙十九年,守道周昌增设二所,一在县东北,一在县西南。雍正二年,新设四所,一在在城里,一在来苏里,一在白沙里,一在胜运里。
武平县
[编辑]儒学 在县治西。先是,旧学在县东兴贤坊,宋乾道间,知县唐廷坚初建养士院。绍熙间,知县叶谦之重修,知县赵汝讘复建大成殿,后田圭、林震各创东西庑并棂星门。元大德间,知县李实新葺。明永乐中知县周能、教谕楼宗,天顺中知县袁旻,成化中知县刘哲,先后重修。成化十年,知县徐瑞始改迁今所。万历间,同知熊茂松重修。国朝顺治十三年,知县杨宗昌重建。康熙三十年知县裴振唐、三十八年署县赵良生、雍正九年知县金玉,相继增修。今中为至圣殿,为东西庑,前为戟门,为泮池,为棂星门;其旁为神厨、神库,为土地祠,为宰牲所;后为明伦堂,堂左右为教谕,训导廨,左为仪门,前为学门;堂后为敬一亭,亭后为崇圣殿;戟门左右为名宦、乡贤二祠。
射圃 在南门坝上。崇祯十年,知县左光明重建。
学田
正音书院 在城中。雍正七年设立。
社学 一在城北义学内,一在象洞寨,一在岩前,一在武平所,一在永平寨。俱雍正二年设立。
永定县
[编辑]儒学 在县治西。成化十五年,副使刘城、参议陈渤、知县王环、教谕谢弼建。嘉靖间知县许文献、隆庆间知县谢良任、万历间知县许台,相继重修。国朝康熙十八年,教谕郭亨都、训导蔡祚倡捐修葺。今中为至圣殿,为东西庑,前为戟门,为泮池,又前为棂星门,为大泮池,其旁为神厨、神库、土地祠、宰牲所;殿后为明伦堂,堂左右为教谕、训导廨,左为仪门,前为学门;堂后为敬一亭,亭后为崇圣祠;戟门左右为名宦、乡贤二祠。
射圃 在儒学后,崇祯十年,知县徐承烈重建。
学田 知县何守成捐俸三十四两,置抚溪赖坑田七十亩,征租赈贫。
书院 在县南挂榜山,隆庆六年建,额曰“绿筠书院”。
正音书院 在城三所,在乡五所,雍正七年设立。
社学 一在漳南道左,一在卧龙山麓,今俱废。雍正二年,新设三所,一在城中文昌祠,一在丰田里,一在金丰里。
- 999年 (提及)
- 1238年 (提及)
- 1472年 (提及)
- 1681年 (提及)
- 1749年 (提及)
- 1373年 (提及)
- 1128年 (提及)
- 1520年 (提及)
- 1682年 (提及)
- 1727年 (提及)
- 1729年 (提及)
- 1743年 (提及)
- 1550年 (提及)
- 1724年 (提及)
- 1471年 (提及)
- 1493年 (提及)
- 1561年 (提及)
- 1672年 (提及)
- 1725年 (提及)
- 1369年 (提及)
- 1425年 (提及)
- 1531年 (提及)
- 1664年 (提及)
- 1525年 (提及)
- 1223年 (提及)
- 1496年 (提及)
- 1680年 (提及)
- 1728年 (提及)
- 1738年 (提及)
- 1553年 (提及)
- 1708年 (提及)
- 1474年 (提及)
- 1479年 (提及)
- 1679年 (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