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江南話新文字概論/理論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江南話新文字概論 江南話新文字概論
Konqnonho Sin Venz Kelen
Giangnanxua Sin Wenz Gailun

理論
編者:胡繩 Hu Zen
1936年
方案

第一編 理論

  1. 第一章 新文字的基本理論
    1. 中國民族文語的建立
    2. 各區方言文字的發展
    3. 還能再用漢字麼
  2. 第二章 江南話的意義和特點
    1. 江南話的區域
    2. 江南話的內容上的特點
    3. 江南話的音韻上的特點
  3. 第三章 江南話的記錄
    1. 用漢字記錄的不可能
    2. 國語運動者和教會傳教士的失敗
    3. 江南話新文字的特點

第一章 新文字的基本理論

關於新文字的基本理論,已經有許多論新文字 的文章和書籍上詳細地講到過。倘然我再來把這些 話重說一遍,也許連讀者也會覺得討厭了。—— 現在我想來抓住新文字理論中的一點,充分闡明一 下,而這一點,正是新文字運動中最有決定意義的 一點,但也是最常被人忽略的一點。

反對新文字的人總說新文字是扶助中國語言的 紛歧,因而也就是破壞中國人民的統一的。在下面 我要答覆他們說,新文字的目標,剛剛和他們所想 的相反,卻是建立中國真正的民族語。(本章第一 節)不過新文字不比國語運動,後者是武斷地拿 一種方言來抹煞其他,而前者是把民族語的成立安 置在各區方言的高度發展的基礎上的。(本章第二節)

接着,我要把漢字的價值,根据上兩節中所 說,給以更進一步的批判,我覺得單用漢字難學的 理由,是還不能罵倒漢字的。漢字在其本質上, 實在已是無法再繼續生存下去的了。(本章第三 節)

1 中國民族文語的建立

新的言語科學告訴我們,言語的發展是從紛歧 而到統一的,在過去的言語歷史中很明顯地劃着三 個階段——就是從原始社會的部落語,到封建社會 的方言土語,到近代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國語。

至今,在一些落後在原始階段中的社會中間, 言語分歧的情形還是非常令人吃驚的。譬如巴士克 (Bask,住在比利牛亞半島上的民族)人數一共有 八十萬,卻有方言八種和輔佐方言若干種。馬尼坡 刺(Manipora)人甚至三四十家人家就有一種方言, 互相都不能聽懂。

英語,德語,法語……現在雖然都像是很固定 的民族語了,但牠們也還是從方言土語的交溶中間 形成的。我們都知道,歐洲在十二,十三世紀是無 所謂英語,德語,法語……的,那時流行在各個區 域中的方言土語,都是口頭的說話,並不曾用文字 紀錄下來。雖然有拉丁文仿彿是「統一」了中歐西 歐,但其實只是上流的貴族和敎士們懂得牠罷了。

到十四十五世紀,經濟制度的變革,在各方 面都造成了巨大的變動,——在政治上是國家的形 成,在思想上是人本主義的興起,在宗教上是宗教 改革,在文藝上是文藝復興運動——而同時,方言 文學也被人積極地提倡了。但丁的「神曲」, 薄伽丘的「十日談」……便是有意用方言寫的最初的作 品。

自然,那時代的英語,意大利語……和現在的 英語,意大利語……相差是非常大的。因爲那時還 是在方言溶合的過程中,民族語剛剛形成,並沒有 立刻固定。隨着布爾喬亞在經濟上與政治上的勝利,各種方言土話便在民族的範疇中間逐漸走入統 一的道路,成爲現在的狀態了。

這是歐洲民族語的形成的最扼要的說明。現在 我們可以來看一看中國了。——在中國現在是不是 已經有了民族語呢?

回答不能不是否定的。我們可以說,中國現在 的人民是只有方言土話的;不但沒有書面的民族 語,連口頭上的統一語言也是沒有的。

有人說,漢字不是中國的民族文語麼?但是事 實上,漢字在中國的地位是和拉丁文在中世紀的歐 洲的地位相當的。——牠們都只是社會中的一部分 享有特權的人的專有品,與廣大的下層人民根本沒 有關係。

又有人說:「國語運動」已經提倡了許多年,自 然這所謂「國語」就是中國的民族語了。但是這所謂 「國語」是在各地方的人民的實際生活中間產生出來 的嗎?是由各區的方言土話互相影響,互相交溶, 民主地產生出來的麼?——倘然我們不能回答是,我們怎麼可以大膽地說,中國已經有了民族語呢?

但又有人說,雖然「國語運動」並沒有眞的使 所謂「國語」統一了中國,但是在國內各地人民的 口頭上,確是有着互相能够理解的言語的,那便是 所謂「普通話」。——是的,我們不否認這種「普 通話」,不過牠只是未來的眞正民族語的雛形罷 了。我們不能就把牠看做民族語。原因是:第一,牠 並沒有固定化,第二,牠的表現能力還很薄弱(很 多人用了自己的方言能有聲有色地敍述一個故事, 但用了普通話便不能,這便是個最好的證明。)而 且第三:所謂「普通話」流行的區域和能使用牠的 人還是有限度的。

因此作爲中國的語文運動的目標的,應該是, 而且不能不是:中國民族文語的建立。

二 各區方言文字的建立

是的,我們是主張,中國目前應該建立起一種 眞正的民族文語來的。但我們決不因此就把方言土話一筆抹煞,而想用強制的方法使全國馬上統行某 一種言語。——正如我們並不能主張用世界語來抹 煞一切的民族語,雖然我們應當承認未來言語的發 展一定是走向世界統一語去的。

剛剛相反,在目前的中國語文改革運動中,當 前的一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發展各區的方言文字。 使各個地方中的操着各種不同的方言的人民都能有 一種自己的文字——這文字是要和他們的口頭語一 致的。

在這裏,有幾點是應當特別提出來說明一下 的:

第一,發展各區的方言文字決不只是把方言照 式照樣地在紙上用符號記錄下來就算了事。我們所 應做的更重要的工作是使方言土話淨化,豐富化。 這就是淘汰方言中間的落後的,不科學的成分,而 加強且豐富牠的表現能力。

第二,言語是永遠在進化和發展的過程中的, 建立方言文字,正是使方言土話更快地發展。從口頭的說話到書寫的文字,這已是一個飛躍的發展 了。而且各區方言有了文字之後,自然更易於吸收 外來詞彙,又使語法和文法更容易成爲完美,而各 區方言的交溶也更加可能了。因此:

第三,發展方言文字決不是要使言語發展終止 在方言土話這階段上;剛剛相反,方言文字將在發 展中否定了自己,而使眞正的民族文語能够出現。 歐洲的民族語產生的歷史已經向我們證明了這事。 有許多人說:各區方言文字的發展,就使中國人民 分裂成許多部份,失掉統一的聯繫了。這種說法, 一方面證明這些先生們錯把人民的分裂和統一全看 做言語的作用,一方面又證明他們對於言語發展的 歷史,茫無所知。

在這裏,我們還須注意一點,就是我們所主張 的並不是發展各地的方言,而是發展各區的方言。 ——這又是什麼道理呢?

固然,目前中國並沒有全國一致的民族語,但 是太強調了中國方言的分歧的情形也是不對的。有人根据了內地最偏僻的地方的情形說,中國一村有 一村的話,一縣有一縣的話,倘若要眞正提倡方言 文字,那非要有百千種文字不可。

這種觀念其實是不對的。這種觀念的來源,就 是因爲他們錯以爲方言文字就是「絕對」正確地記 錄方言土話的,他們忘了方言文字還有領導方言土 話前進走向統一去的任務。

我們倘若放大眼光看,便可看出在全國中,其 實是很明顯地有着幾個大的音區的:譬如包括了河 北,山東,河南,山西,以及東北幾省的北方話區 域,包括了江蘇浙江一部份的江南話區域,以及福 建話區域,廣東話區域……等。在每一音區中間, 固然各個地方的說話並不完全相同,但是我們可 以,而且應當用人工的力量來加速「區的言語」的 成立,有了「區的言語」,我們就可以再進一步走 向「民族的言語」了。

只有這樣的新的文字才是我們所需要的,牠決 不是跟在語言的後面做尾巴,卻是站在前面領導着語言向前去的。

三 還能再用漢字麼

已經有許多人努力證明過漢字的「混蛋」,和 加以澈底的改革的必需了。應當廢除漢字,改用一 種新的,合理的,簡易的拼音文字來紀錄口頭話, 這一點已經爲千萬人所相信了。

要證明漢字的「混蛋」,可以從種種方面來 說。一般所指出的漢字的缺點歸納起來有這許多: ⒈艱難不易學,耗費學者太多的時間;⒉和口頭話 不一致,——因而牠造成了口語和文字的隔絕;⒊ 牠使中國話成爲單音節的,每個方塊字都有了特定 的形狀和涵義,在吸收外來語時更顯得不便;⒋牠 完全不國際化,使中國文字孤立在世界以外;⒌牠 又不能適合種種現代的要求,如編目,打字,排 印,速記,打電報,用了漢字都極不便……

關於這幾點,都是很明白的事實,而且已經有 許多人在各種書報上論過,用不到我再來申說了。——現在我只想根据了前面的兩節中所說的,從建 立民族文語和發展各區方言這兩點上來在許多反對 漢字的理由上,再增加一點。

這就是:漢字的存在防礙了中國語言的發展, ——防礙了各區方言的溶合和民族文語的建立。

言語和文字本來是從兩個源流發生出來的: ——言語是從勞動的呼聲,而文字是從圖畫。在 原始時代,語言和文字的表現只是互相輔助,而並 不能互相一致。但在文字從象形飛躍而到拼音的時 候,人類便能把他自己所說的話在紙上準確地記錄 下來了。可是在中國不然,古代的象形文字演變而成 爲現在的單音節的所謂「漢字」,(把現在的漢字 稱做象形文字不是絕對準確的)文字和語言的距離 便越拉越長,——各自循着自己的道路向前發展。

有人贊美漢字,說牠是使言語分歧的中國人民 能够互通聲氣的唯一工具。然而這不是事實,中國 有多少人能懂得漢字呢?大多數的人還是只能說 話,連一個字都說不出,寫不來。

漢字的存在對於中國語言發展的妨礙可以從兩 方面說:

一、思想不用文字表現出來,往往不能十分精 密;語言不用文字記錄下來,也往往是混沌的,含 糊的。目前的各地方言土話大抵沒有非常精密完備 的語法文法,正是因爲牠們從來不曾用文字記錄下 來過的原故。有人以爲根据大衆的口頭話寫下的文 章一定是不精確的,他卻不知道大衆若有了自己的 文字,一定會反映到口頭語上,使語言也更加精密 的。——所以現在的方言土話的不精密,漢字是不 能不負很大的責任的。

二、漢字又使各區方言的溶合困難。方言的溶 合一定是要靠了互相接觸。在農村中,各地人民往 往世世代代,住在一個地方,學習旁的地方的話既 無需要,吸收旁的地方的話的機會,也很稀少。似 乎是溶和了各地方言而成的「普通話」,還是靠了 幾個大都市集中了各地人民的原故。倘若各地人民 都有自己的文字,那麼方言的交溶就不一定要靠談話;在讀書,寫信……各種機會上,都可使方言很 容易地溶合起來了。

中國社會中的特權者強迫人民學習「統一」全 國的漢字,但是不但沒有敎會大衆,而且把大衆的 眞正的民族語的產生的可能取消掉了。

中國未來的眞正的民族語決不是套在漢字的外 套中的了,要發展各地的方言文字,漢字一點不能 給我們幫助,——爲了新文字的成長,我們不得不 把千餘年來盤据在中國社會中間的方塊漢字根本剷 除!

第二章 江南話的意義和特點

北方話新文字已經推行了很久。牠的成功更使 大家覺得建立其他各音區的新文字這工作是非常重 要的了。

今年二月裏,中國新文字研究會在上海正式公 佈了「上海話新文字方案」,這方案是由研究會中 特別組成的專門委員會經過詳細考慮,並且參考許 多種的私人所擬定的上海話新文字方案,然後才決 定的。

這方案雖然是用「上海話新文字」的名義公 佈,但是在方案中特別指出:我們這裏所說的上 海話並不是指浦東話或是江灣大場話,而是指那上 海土話加入了蘇州寧波話而形成的一種新的大衆語 ——上海普通話。我們有理由相信根据這一種普通話而製定的新文字是可以通行在整個吳語區域中 的。因此,方案發表之後,許多人認爲「上海話 新文字」這名稱不大妥當,在把牠通行到各地去 時,會使大衆發生誤會而拒絕學習的。

有人說,可以稱牠是「吳語新文字」,然而這 名稱太「文雅」。又有人說,可以稱牠是「江浙話 新文字」,這又太廣泛,因爲江蘇北部西部和浙江 的一部份事實上是不能算在「吳語」區中間的。

多數人的主張是用「江南話新文字」這名稱。 一般人所說的「江南」究竟包括什麼地方,固然也 不很確定,但是這名稱在大衆的腦中,是有着一個 大約的概念的。而且在使用「江南話新文字」這名 稱時,我們正不妨給牠加上特定的含義。

在這一章裏,我們就來把所謂「江南話」研究 一下。牠究竟包括多少地方的說話,牠在全國的語 言中間是占有怎樣的地位,以及從發音學上看去, 牠有怎樣的特點:這些,都是我們所要討論的問 題。

1 江南話的區域

在我們的口頭上所說的「江南」大概是指江蘇 的長江以南的這一部分地方的。(在歷史上,江南 這名稱有過非常廣泛的意義,如在清初,「江南 省」轄江蘇安徽兩省;在唐代,「江南道」是包括 現在的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江蘇,安徽,湖 北,以至四川貴州等省地方的。但我們可以不必去 管那些。)可是,現在作爲言語區而用的「江南 話區」,我們是拿來指江蘇省的長江以南鎮江以東 以及浙江省的大部分的。

我們所說的「江南話」和所謂「吳語」的概念 差不多。不過所謂「吳語」,意義也還不是很確定 的。趙元任氏曾詳細調查吳語區內的各地方音,寫 成「現代吳語的研究」一書,在他的研究中是暫 以幫滂並,端透定,見溪羣三級分法爲吳語的特 徵。這就是說以有濁音的破裂子音爲特色。在這 樣的定義下而調查研究了的有這許多縣:

  1. 宜興
  2. 溧陽
  3. 金壇
  4. 丹陽
  5. 靖江
  6. 江陰
  7. 武進
  8. 無錫
  9. 蘇州
  10. 常熟
  11. 崑山
  12. 寶山
  13. 南匯
  14. 上海
  15. 松江
  16. 吳江
  17. 嘉興
  18. 吳興
  19. 杭縣
  20. 紹興
  21. 諸曁
  22. 嵊縣
  23. 餘姚
  24. 鄞縣
  25. 黃巖
  26. 永嘉
  27. 衢縣
  28. 金華
  29. 永康

這就是包括了江蘇省長江以南的除了南京鎮江 等縣以外的全部地方和浙江省的大部分。這樣的劃 分法,我們是可以大體接受的。

但若是把江南話區域這樣地規定,恐怕不同意 的人會有許多:有人要以爲這區域太小,又有人會 以爲這區域太大。

和北方話區域比較起來,江南話區域誠然是小 得可憐。但是雖然區域很小,牠在全國的言語中是 占有重要位置的,我們不應當忽視牠。

說這區域劃得太大的人也未始無理由。試看這區域中,蘇州話和寧波話的差異還可不管,上海話 和杭州話的差異已難使人忍耐。而永嘉(温州)那樣 「難懂」的方言也列入吳語豈非不近情理?

本來,音區的劃分就不是什麼機械的事。我 們不能像劃國界省界那樣地指定某山某水之南爲某 區,之北爲某區。所以上述的區域也只好算是假 定。永嘉諾固然聽上去與蘇杭一帶大大地不同,但 在音素上是大體一致的。

與其指定了某縣某縣是江南話,倒不如先確定 拿某地方做江南話的中心,那自然是上海話了。 ——因爲現代的上海話便是三百年來從蘇州,寧波 各地人民的口語的混合交溶中產生出來的。——我 們不妨說,江南話便是拿上海做中心,而畫出去的 一個圓圈。至於這圓圈的半徑的長短,圓面的大 小,那是可以在江南話新文字的實踐中間逐漸地擴 充更動的。

2 江南話的內容上的特點

在這「江南話」區域中間有杭州,無錫,蘇 州,寧波……這些重要的城市,以及擁有三百四十 萬居民,成爲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地的上海。—— 我們用不到再抄什麼數目字,統計表,誰都知道這 一區域在全中國的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中間是占有 最前進的,最重要的地位的。

言語的發展,無疑的,是和社會經濟生活密切 地聯繫着的。「江南」在全國經濟中所占有的優越 的地位,也造成了牠的言語底優越的地位。——上 海一百多萬的工廠間中的現代勞動者從各自的家鄉 帶來了自己的土話,在這大都市的熔爐中間,熔合 了起來,而且在實踐中間使他們的言語,一天天更 加朝着發展和豐富化的路上走。這樣形成的「上海 普通話」雖然也是方言,但牠和任何一種保守的, 封建氣息的方言土話卻有着本質上的差異。我們試 來分析一下這一種在「現代化」的生活中間產生而 且發展起來的言語,究竟有怎樣的特點:

⒈日常應用的詞彙的豐富:現代化的生活自然要求極豐富的詞彙來表現。新的社會中間突然增加 了許多新的事物,新的行爲,自然在日常應用的詞 彙中就要增添許多許多的新的名詞,動詞,形容 詞。我們很可以相信,在一個上海大工廠裏做工很 久的工人的嘴邊,正不知有多少詞兒,是內地農村 中的居民無論如何不能懂得的。——但是僅僅詞彙 的豐富這一點還不够說明「上海普通話」的特色, 我們若再進一步地分析這些新加的詞兒,還可知道 下列的幾個特色。

⒉專門化的各種術語的使用:有許多本來是學 術上的新名詞,但是因爲大衆生活中的需要,是被 普遍地使用起來了。譬如「帝國主義」這詞兒,對 於上海一帶的大衆決不是個陌生的詞兒了。再,因 爲現代資本主義社會要求「勞働底專門化」,於是 各個特殊部門的勞働中,便產生了專門的術語。 雖然不屬於這種職業的人大抵不懂得這些是什麽意 義,但從事這種職業的人是日常在口頭應用着的。

⒊外來語的吸收:方言士話的封建性特別就是表現在牠們固受傳統不能吸收更精密的外來語這一 點上。但在上海一帶,卻因爲容易接受從西洋來的 新潮流,所以言語中也帶着大量的外來語的成分。 這裏面不但有上海的「文化人」所介紹採用的各種 新名詞,還包含許多口語裏的直接的音譯,譬如 「拿麽溫」「司的克」「馬達」「摩託卡」「卡 車」……都已經是日常應用的了。而且有些名詞雖 然有相當的中文譯名,但原名還是在口頭通用着, 如「電話」與「德律風」是同樣地通用的。

上述這幾點,自然都是言語進步的現象。我們 相信,許多新的名詞,新的表現法是會通過了上海 話,在「江南」一帶的人民實際地應用中間,而再 傳達到全國內地各處地方去的。——因此,我們 說,「江南話」——特別是牠的中堅,上海話在全 國方言中間占有極重要的地位,而且是最進步的一 種方言,是一點誇張也沒有的。

3 江南話的聲韻上的特點

我們再來考察一下江南話在形式上的特點,那 便是在音韻上的特點:

⒈江南話里濁音很完全,除了1,m,n,等 音外,破裂音和破裂摩擦音都可以很明白地分出清 音,吐氣清音和濁音三種:像 波(pu)——婆(bu)——破(p'u)[1] 都(tu)——圖(du)——兔(t'u) 公(kunq)——共(gunq)——空(k'ung) 基(ki)——奇(gi)——起(k'i) cw(嘴)——czw(寧波人的「住」字)——吹(c'w)。 在摩擦音中除了f,s,x,這三個清子音外,也 有相當的濁音,所以江南話裏能分出 分(fen)——忿(ven) 送(sunq)——訟(zunq) 衣(ji)——移(hi) 虎(xu)——胡(hu) 與(y)——余(hy)

⒉江南話子音裏有圓唇音,雖然也有些地方 的說話中,牠已經慢慢地消失了(像上海話)。但 在蘇州,寧波,圓唇音還是很顯著的。如 史(s)——書(sw) 茲(z)——如(zw) 子(c)——珠(cw) 剌(c')——吹(c'w) 這四個是寧波人和蘇州人共有的,此外寧波人更多一個czw這圓唇音。

⒊江南話的帶鼻音的母音,也有很多特點: 譬如江南話中不能像廈門,潮州一帶人的分出用n, ng,m收聲的這三種帶鼻音的母音,而北方話中in—ing, en—eng的分別更是江南人所學不會的。

⒋江南話的母音,除了帶鼻音的母音以外, 大抵都是口腔沒有變化的單純元音。在發音學上所 說的複母音,在江南話中間是几乎沒有的。在北方 話中,譬如「改」「非」「頭」「老」等字,發音 時,很明顯的,口腔是有開闔的變動的。但在江南 話中,這幾個字的母音,卻都是單純的。

⒌促音的母音也應當算做江南話的特點。在 北方話中間是根本沒有促音的。但江南話的促音和 廣東話福建話中的促音,又不相同:在後者中, 促音很明顯的就是母音後面用破裂子音收聲,所以 可以有ap,ak,at……種種不同的促音;在江南話 裏卻沒有這般複雜,只有用q,卽喉頭破裂音收聲 的一種。這上述的幾點是從音韻上看來的江南話中很明 顯的幾個特點。此外,還有較不重要的,較瑣碎的 地方,如江南話中有鼻音子音「尼」「兀」以及在 母音上的種種特色……這些可以不必詳細說了。

上述這幾個特點,自然並不一定可以證明江南 話是比旁的音區的話更優越一點。譬如圓唇音也許 在將來就是要根本淘汰的。但如濁音的顯著,促管 的母音發達,這些都可說是長處的:因爲這樣一 來,就使得江南話:⒈音素豐富,同音字的混淆可 以減少許多;⒉音譯外國名詞時較準確,歐洲各國 民族語裏,濁音大半都是有的,而長韻和短韻也是 有分別的,譯成江南話,這些聲音都可以不致於 「走樣」了。

第三章 江南話的記錄

我們己經看了江南話的意義和特點了。可惜得 很,至今江南各地的土話還只是口頭的言語,從來 不曾記錄到紙頭上來過。江南各地的大衆,儘管會 說話,可是不能把他說的話記到紙頭上去。倘若 他要想讀書寫信,他就不得不另學一套言話,一套 在他口頭上不這麼講的話。——這不但是不便利, 也是不合理的事。

但是,說江南各地土話從來不曾用文字記錄下 來過是有點語病的。——是曾有過各種企圖想記錄 各地土話的,而且有人嘗試記錄過。只是這種記錄 方法並不適用,所以不能夠廣播到大衆中間去。

現在,在這一章里,我們就來檢討一下過去種 種記錄江南土話的成績。首先我們要說到用漢字記錄江南土話是否可能(這一節可以補充第一章中對 於漢字的批評)。其次便論到「國語統一論」的學 者們和教會傳教士的記錄江南土話的方法,各各給 牠們以應得的批評。

最後自然要說一說到「江南話新文字」。

1 用漢字記錄

章回體小說曾有一時盛行着描寫「洋場風景」 的小說。那時候,有「海上花列傳」是全部用蘇州 話寫的,其餘像「九尾龜」「海上繁華夢」…… 這些小說也都夾着大量的土白在裏面。自然,這些 小說還是方塊漢字,而且他們的目的也不是有意要 提倡「方言文學」,所以影響很小。不過他們的嘗 試也證明了一點,就是:爲了使文學作品的「眞實 感」充分,方言是非採用不可的。譬如讓一個上海 野雞窠里老鴇說一口漂亮的京腔,或是讓一個挽袖 子,吃講茶的「白相朋友」說些「文中之白」,自 然是非常地不自然的。

在提倡大衆語的時候,有人意識地提出了「方 言文學」的要求,而且馬上有人來嘗試寫作了。在 當時的報紙副刊和雜誌上有人用上海話以及其他各 地土語寫了些短劇短故事。甚至在一九三四年十一 月出的「譯文」上還有人用上海話翻譯了一篇小 說,那就是若水譯的巴斯克里亞共和國人M高爾堯 原作的「邪氣好記性」。我們可以把牠的第一段控 出來看看:

「剛剛拉浪學生寄宿舍格飯堂裏向吃完子 早飯,伊拉就拉浪房間裏向睏倒爬起格混起辰 光來哉。到城裏去辰光還早,第曰子頭又排勿 着開會。格落伊拉八個頭就開起熱烈格辯論來 哉。裏向只有一個是俄羅斯人,還有七個頭是 第個地面又廣,人種又多格蘇聯裏向好幾隻民 族格代表。」

這未始不可算是相當流利正確的上海話,但是 有好多人都認爲這一個譯者的新奇的嘗試並不是成 功的。——我們覺得,倘然這眞是失敗的,那也決不是失敗於用方言土話譯文章,而是失敗於想用漢 字記錄口頭話。

漢字本身是和文言文,五四白話文有着密切的 聯繫的,因此要用牠來記錄方言土話,簡直是不可 能。從上面引出的這一段譯文中,我們就明顯地看 出用漢字記錄方言時有兩個大缺點:

第一,音不能記得準確:譬如「拉浪」「格 落」「第個」……這些都和口頭語中的音有相當差 異。並且各地方的人對於每一個字,都可以有兩種 讀音:說話時用自己的土音,在讀書時卻用了另一 種近於普通「官話」的音,自然第二種音是只有 「讀書人」才會讀的。譬如「學」字在上海土話中 讀hoq,而讀書時卻讀做hioq或hiaq;在用漢字 記錄土話時,讀音標準還是沒法確定。而且還有些 音,是用了漢字根本記不出來的。

第二,意思還要纏誤:每個漢字都有着確定 的意義,但在記錄土話時有時卻只是利用這漢字的 音,而全不管牠的意的。譬如上海的話hanho(話)照音應當寫做「閒話」,但閒話這兩個漢字是有着 旁的意義的。這時就不免引起種種麻煩了。

在用漢字記方言時,音又記不準,意思又要纏 不清;於是有時要湊音,有時不得不湊意思,結果 自然弄得一團糟了。

2 國語運動者和教會傳教師的失敗

用漢字記錄江南土話既然不行,有人便企圖用 拼音文字來寫出方音土話了。

國語羅馬字運動者們慢慢地也知道了用一地方 音統行全國的辦法,在事實上有點困難。他們便 爲他們自己辯護道:我們的國語羅馬字稍微變動一 下,也可以拼寫各地土話的。在一年前,國語運動 者還在蘇州一帶提倡了一下蘇州話的拼音文字—— 不過那是用「注音字母」拼音的,不是用「羅馬 字」。

注音字母根本就是一種落後的拼音工具,書寫 既不方便,又不能脫離漢字而獨立存在(牠只能給漢字盡一點「注音」的作用罷了。)「國語的注音 字母」既然早就證明失敗,現在這「吳語的注音字 母」雖然大吹大擂了一下,卻也沒有得到什麼成績 就掩旗息鼓走了。

至於「吳語的羅馬字」呢,雖然至今還只是書 齋裏的東西,但我們也不妨來談談牠。

我們知道,國語羅馬字比了注音字母,的確是 更進步的東西,因爲牠是更科學的,更國際化的。 但在牠的拼音的方法上因爲不能大膽地捨棄傳統的 習慣,所以還保留着很大的缺點:最主要的就是牠 對於「四聲」不肯放棄,用了許多累贅方法來記出 每個字的音調,而這音調根本就沒有絕對的音值的 依据,是隨地變易的,在江南話裏變化是更多。結 果這種拼音方法自然便只能作爲學者們研究語音時 的工具,而對於大衆的實用是絲毫沒有幫助的。

現在,我們還應該來談一談教會羅馬字。西洋 的傳教士來到了中國傳教,各地方言的隔閡,民間 文盲的衆多對於他們實在是不便利的。於是他們就根據了各地土音製造出各地的羅馬字來。他們有汕 頭話羅馬字,有厦門話羅馬字;屬於江南話區域裏 的,他們也有寧波話羅馬字,上海話羅馬字。但這 種種羅馬字的創製,與其說是爲了大衆的普遍使用 起見,恐怕倒不如說是只爲了西洋傳教士容易學會 各地的方言起見的。

用這種敎會羅馬字印出來的書,除了「新舊約」 之外就什麼也沒有了。自然,接近敎會的一部 分落後的文盲大衆也有學會羅馬字的。但因爲教會 本身就不是意識地把方言羅馬字作爲一個運動面積 極推行,自然這種羅馬字是不會有什麼前途的了。 近年來,敎會自己已經差不多放棄了這工作了。

但教會的羅馬字有優點,就是拼法簡易。國語 羅馬字的那些因爲固執傳統而造成的艱難不易學的 地方,在教會羅馬字中,可說是都避免了的。

然而敎會羅馬字也有缺點,這缺點不只是在拼 寫方法上,而是更基本的。這缺點在國語羅馬字中 也同樣是有的。現在我們就來把這二者所共有的基本缺點說一說。

不論是教會傳教士,還是國語羅馬字運動者對 於言語發展的本質,中國言語發展的動向都是絲毫 不能够理解的。國語羅馬字一方面固然死抱着「統 一的國語」不放,但一方面,一說到方言,就只 看見各地各地的處處不同的土話。敎會羅馬字也一 樣,也是記錄每一小地方的土話的。他們對於中國 方言分佈不能有辯證的了解:不能在各地方言的分 歧中看出統一的因素來;又把方言,土語看成死的 東西,看不出牠們的發展和變化來。因此他們的方 言文字都只是消極地記錄方言,而不能積極地推動 方言的發展。

其次,他們對於中國話的形態上的發展趨勢知 道得也很不够。這表現在他們不能把「詞類連寫」 的規則廣泛地應用這點上面。教會羅馬字還是把每 一音節獨立着寫,在必需連寫的詞中,還要在各音 節之間加一短橫。(如耶穌基督寫做Yiae-Sy-Kyi-toh) 國語羅馬字對於單音節字也多少保留着迷戀。這證明他們不能够看出中國話正是朝了「複音節」 的方向變化,而在拼音文字中來加速這個變化。

3 江南話新文字的特點

現在我們要談到「拉丁化」的江南話新文字 了。

江南話新文字的拼法寫法種種的規則在下一篇 裏還要細細地說明。這裏,我們只打算舉出牠的幾 個特色來。

第一,牠是採用國際最通用的,分析音的單 位到最精細的字母;這不但有代替漢字的充分的能 力,而比起「注音字母」那樣的古怪不精密的字母 也好得多。

第二,牠的拼法寫法都力求簡單,國語羅馬字 的累贅的規則,在牠自然是都沒有的。所謂「四 聲」的分別,在江南話中是只有「人聲」要特別標 出的,因爲「人聲」不但只是聲調上的變化,而且 也影響到音值上的變化的。

第三,江南話新文字並不是根據了某一城某一 鄉的土話的。牠的音素代表了江南話區中間的最大 多數的,最占優勢的讀音。目前,用牠來拼寫各 城各鄉的土音固然可以,但牠並不是使各地土音殭 化,而是有着促進牠們的發展——朝向全區的統一 語的發展——的能力的。用了新文字之後,一種眞 正的統一了江南話區中各地土話的「區的言語」就 可以很容易地產生了。

第四,江南話新文字又不只是顧到江南這一區 的聲音,牠還處處和其他各區方音保持相當一致。 我們只要把北方話新文字方案和江南話新文字方案 一對照,便可知道牠們之間的統一的成分是多麼的 多。這是很明顯的:中國話新文字的企圖是建立眞 正的中國的民族語,這民族語是從各區方言的統一 中間產生的,因此現在在製定各區新文字方案時, 讓牠們保持「書面上的統一」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但也有人說,我們現在的各區新文字只要能最 正確地記錄出本區的方音便好,不必去管其他各區新文字是怎樣。——這意見是非常錯誤的。這意見 的結果將是自動地把新文字優越於其他各種中國話 拼音文字方案的特點取消掉了。

最後,還要提到江南話新文字的另一特點,便 是:江南話新文字不只是記錄江南土語,而且是意 識地推動江南土話的發展,使牠更豐富化,更精 密化的。「詞兒連寫」規則的普遍應用將使中國言 語從「單音節語」發展到「複音節語」;而且又因 爲新文字並不死抱着偏僻的土話,自然,牠便能儘 量採用最進步的方音和表現法,更可吸收應當吸收 的專門術語和外來語——這樣的變革自然會反映到 江南大衆的口頭語上,使口頭語也更加適合於新的 時代和新的社會生活的需要了。

  1. 這些註音都是照江南話新文字的拼音規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