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法苑珠林 (四部叢刊本)/卷第二十一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二十 法苑珠林 卷第二十一
唐 釋道世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明萬曆刊本
卷第二十二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一

   唐上都西明走沙門釋道世玄惲撰

敬佛篇第六之二

 觀佛部

竊聞法王法力道濟無疆大慈大悲聲髙有頂隨根

普雨靉靆宻雲觸𩔖等觀朗同明鏡是以金容誕迹

遂致恒星匿彩月愛舒光便使晨曦掩色八音纔吐

則尼乾轍亂七辯暫宣則富那旗靡故知威神尊重

利益𢎞深隨喜見聞則難遭難遇勸諸行者常須觀

佛心存妙色似對目前意想光儀如臨咫尺雖法身

無二隨應説三逗機𢎞誘乃有多種今且録經後述

靈驗之不盡備在廣文又觀佛三昧經云昔過去久

逺無量世時有佛出世號寳威徳上王時有比丘與

九弟子往詣佛塔禮拜佛像見一寳像嚴顯可觀禮

已諦視説偈讚歎後時命終悉生東方寳威徳上王

佛國大蓮華中結跏趺坐忽然化生從此已後恒得

值佛於諸佛所淨修梵行得念佛三昧海得三昧已

佛為授記於十方面各得成佛東方善徳佛者則彼

師是其九弟子者作九方佛謂東南方無優徳佛南

方栴檀徳佛西南方寳施佛西方無量明佛西北方

華徳佛北方相徳佛東北方三乗行佛上方廣衆徳

佛下方明徳佛如是十佛因由過去禮塔觀像一偈

讚歎今於十方各得成佛又觀佛三昧經云過去久

逺有佛出世號曰空王入涅槃後有四比丘共為同

學習佛正法煩惱覆心不能堅持佛法寳蔵多不善

業當墮惡道空中有聲語比丘言空王如來雖復涅

槃汝之所犯謂無救者汝等今可入塔觀像與佛在

世時等無有異聞空中聲已入塔觀像眉間毫相即

作念言如來在世光明色身與此何異佛大人相願

除我罪作是語已如太山崩五體投地懴悔諸罪由

入佛塔觀像毫相懴悔因縁後八十億阿僧祇劫不

墮惡道生生常見十方諸佛於諸佛所受持甚深念

佛三昧得三昧已爲十方佛現前授記今悉成佛東

方有國名曰妙喜佛號阿閦即第一比丘是南方有

國名曰歡喜佛號寳相即第二比丘是西方有國名

曰極樂佛號無量夀即第三比丘是北方有國名蓮

華莊嚴佛號微妙聲即第四比丘是以是因縁行者

應當如是數觀佛也又迦葉經云昔過去久逺阿僧

祇劫有佛出世號曰光明入涅槃後有一國王子名

大精進年始十六婆羅門種端正無比有一比丘於

白㲲上畫佛形像持與精進精進見像心大歡喜作

如是言如來形像妙好乃爾況復佛身願我未來亦

得成就如是妙身言已思念我若在家此身叵得即

啟父母求哀出家父母答言我今年老唯汝一子汝

若出家我等當死子曰父母若不聽我者我從今日

不飲不食不昇牀坐亦不言説作是誓已一日不食

乃至六日父母知識八萬四千諸婇女等同時悲泣

禮大精進尋聽出家既得出家持像入山取草為座

在畫像前結跏趺坐一心諦觀此畫像不異如來如

來像者非覺非知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相離相體

性空寂作是觀已經於日夜成就五通具足無量得

無礙辯得普光三昩具大光明以淨天眼見於東方

阿僧祇佛以淨天耳聞佛所説悉能聽受滿足七月

以智爲食一切諸天散華供養從山而出來至村落

爲人説法二萬衆生發菩提心無量阿僧祇人住於

聲聞縁覺功徳父母親眷皆住不退無上菩提佛告

迦葉昔大精進今我身是由此觀像今得成佛若有

人能學如此觀未來必當成無上道

感應縁此略引五十二驗驗至下二十二卷盡

自法移東漢教漸南呉佛像靈祥充仞區宇而羣録

互舉出没有殊至於瑞迹葢無異也今依敘列而罕

以代分何者或像陳晉宋而歴表隋唐或陶化在人

而示從倚伏故不獲銓次依縁而翔集之

東漢雒陽畫釋迦像縁

南呉建鄴金像從地出縁

西晉呉郡石像浮江縁

西晉泰山七國金像瑞縁

東晉楊都金像出渚縁

東晉襄陽金像遊山縁

東晉荆州金像逺降縁

東晉呉興金像出水縁

東晉㑹稽木像香瑞縁

東晉呉郡金像傳真縁

東晉東掖門金像出地縁

東晉廬山文殊金像縁

元魏涼州石像山袈裟出現縁

元魏定州金觀音像髙王經縁

北涼河西王南崖塑像縁

北涼沮渠丈六石像現相縁

宋都城文殊師利金像縁

宋都陽銅像從地出縁

宋浦中金像光現乃出縁

宋江陵上明澤中金像縁

宋荆州壁畫像塗却現縁

宋江陵支江金像誓志縁

宋湘州桐盾感通作佛光縁

齊番禺石像遇火輕舉縁

齊彭城金像汗出表祥縁

齊楊都觀音金像縁

梁荆州優填王栴檀像縁

梁楊都光宅寺金像縁

梁髙祖等身金銀像縁

陳重雲殿并像飛入海縁

北齊末晉州靈石寺石像縁

周宜州北山鐵磺石像縁

周襄州峴山華嚴行像縁

隋蔣州興皇寺焚像移縁

隋京師日嚴寺瑞石影縁

隋邢州沙河寺四面像縁

隋雍州凝觀寺釋迦夾紵像縁

唐邡州石像出山現縁

唐涼州山出石文有佛字縁

唐渝州相思寺佛跡出石縁

唐循州靈龕寺佛跡現縁

唐雍州李大安金銅像感救縁

唐幽州漁陽縣失火像不壊縁

唐并州童子寺大像放光現瑞縁

唐西京清禪寺盜金像縁

唐撫州及潭州行像等縁

唐雍州藍田金像出石中縁

唐雍州鄠縣金像出澧水縁

唐沁州山石像放光照谷縁

唐益州法聚寺畫地蔵菩薩縁

唐荆州瑞像圖畫放光縁

唐代州五臺山像變現出聲縁

唐故淨業寺天人感應縁

案南齊王琰冥祥記云漢明帝夢見神人形垂二丈

身黄金色項佩日光以問羣臣或對曰西方有神其

號曰佛形如陛下所夢得無是乎於是發使天竺寫

致經像表之中夏自天子王侯咸敬事之聞人死精

神不滅莫不懼然自失初使者蔡愔將西域沙門迦

葉摩騰等賫優填王畫釋迦佛像帝重之如夢所見

也乃遣畫工圖之數本於南宮清涼臺及髙陽門顯

節夀陵上供養又於白馬寺壁畫千乗萬驍遶塔三

帀之像如諸傳備載

呉時於建業後園平地獲金像一軀討其本縁即是

周初育王所造鎮於江府也何以知然自秦漢魏未

有佛法南達何得有像埋瘞于地孫皓得之素未有

信不甚尊重置於厠處令執屏籌至四月八日晧如

戲曰今是八日浴佛時遂尿頭上尋即通腫隂處尤

劇痛楚號呌忍不可禁太史占曰犯大神聖所致便

遍祀神祇並無効應宫内𠆸女素有信佛者曰佛為

大神陛下前穢之今急可請耶晧信之伏枕歸依懴

謝尤懇有頃便愈遂以馬車迎沙門僧㑹入宫以香

湯洗像慙悔殷重廣修功徳於建安寺隂痛漸愈也

西晉愍帝建興元年呉郡呉縣松江滬瀆口漁者萃

焉遙見海中有二人現浮游水上漁人疑為海神延

巫祝備牲牢以迎之風濤彌盛駭懼而返復有奉五

斗米道黄老之徒曰斯天師也復共往接風浪如初

有奉佛居士呉縣朱膺聞之歎曰將非大覺之垂降

乎迺潔齋共東靈寺帛尼及信佛者數人至瀆口稽

首迎之風波遂靜浮江二人隨潮入浦漸近漸明乃

知石像將欲捧接人力未展聊試擎之飄然而起便

轝還通𤣥寺看像背銘一名維衞二名迦葉莫測帝

代而書迹分明舉髙七尺施設法座欲安二像人雖

數十而了不動復重啟請翻然得起以事表聞朝廷

士庶歸心者十室而九沙門釋法開來自西域稱經

説東方有二石像及阿育王塔有供養禮覲者除積

罪云又别傳云天竺沙門一十二人送像至郡像乃

水上不没不行以狀奏聞下勑聽留呉郡見髙僧傳及旌異記

西晉泰山金輿谷朗公寺昔中原值亂永嘉失馭有

沙門釋僧朗所居之山常有雲隂俗異其禎威聲振

逺天下知聞于時無主英雄負圖七國宗敬以崇福

焉諸國競送金銅像并贈寳物朗恭事盡禮每陳祥

瑞今居一堂門牖常開鳥雀不近襍穢不著逺近嗟

異其寺至今向三百五十年

東晉成帝咸和年中丹陽尹髙悝往還市闕每張侯

橋浦有異光現乃使尋之獲金像一軀西域古製足

趺並闕悝下車載像至長干巷口牛不復行悝止御

者任牛所往遂徑赴長干寺因安置之楊都翕然勸

悟者甚衆像於中宵必放金光嵗餘臨海縣漁人張

係世於海上見銅蓮華趺丹光游泛乃馳舟接取具

送上臺帝令試安像足恰然符合久之有西域五僧

振錫詣悝云昔遊天竺得阿育王像至鄴遭亂蔵于

河濵王路既通尋覔失所近感夢云吾出江東為髙

悝所得在阿育王寺故逺來相投欲一禮拜悝引至

寺五僧見像歔欷涕泣像為之放光照于堂内及遶

像形僧云本有圓光今在逺處亦尋當至五僧即住

供養至咸和元年南海交州合浦採珠人董宗之每

見海底有光浮于水上尋之得光以事上聞簡文帝

勑施此像孔穴懸同光色無異凡四十餘年東西別

處祥感光趺方乃符合此像華臺有西域書諸道俗

來者多不識之有三蔵法師求那跋摩曰此古梵書

也是阿育王第四女所造時瓦官寺沙門慧邃欲求

摸寫寺主僧尚恐損金色語邃曰若能令佛放光迴

身西向者非途所及邃至誠祈請至於中宵聞有異

聲開殿見像大放光明轉坐面西於是乃許摸之傳

寫數十軀所在流布至梁武帝於光上加七樂天并

二菩薩至陳永定二年王琳屯兵江浦將向金陵武

帝命將泝流軍發之時像身動搖不能自安因以奏

聞帝撿之有實俄而鋒刃未交琳衆解散單𮪍奔北

遂上流大定故動容表之天嘉之中東南兵起帝於

像前乞願兇徒屛退言訖光照階宇不久東陽閩越

皆平沙門慧曉長干領袖行化所及事若風移乃建

重閣故使藻繢窮竒登臨極目至徳之始加造方趺

自晉迄陳五代王臣莫不歸敬亢旱之時請像入宫

乗以帝輦上加油覆像為雨調中途滂注常候不失

有陳運不祥亟涉訛謠禎明二年像面自西雖正還

爾以狀聞帝延入太極設齋行道其像先有七寳冠

飾以珠玉可重三斤上加錦帽至曉寳冠挂于像手

錦帽猶在頭上帝聞之燒香祝曰若國有不祥還脱

寳冠用示徵咎仍以冠在首至明脱挂如昨君臣失

色及隋滅陳舉國露首面縛西遷如所表焉隋髙聞

之勑送入京大内供養常躬立侍下勑曰朕年老不

堪久立可令有司造坐像形相使其同立本像送興

善寺像既初達殿大不可當陽乃置北面及明乃處

正陽衆雖異之還移北面至明還南如初衆咸愧謝

輕畧今現在圖寫殷矣

東晉孝武寧康三年四月八日襄陽檀溪寺沙門釋

道安盛徳昭彰擅聲宇内於郭西精舍鑄造丈八金

銅無量夀佛明年季冬嚴飾成就晉鎮軍將軍雍州

刺史郗恢之創莅襄部贊䕶福門其像夜出西遊萬

山遺示一跡印文入石鄉邑道俗一時奔走驚嗟迎

接還本供養後以其夕出住寺門衆咸駭異恢乃改

名金像寺至梁普通三年四月八日下勑於建興苑

鑄金銅華趺髙五尺九寸廣九尺八寸莊嚴既訖泝

流送之以承像足立碑頌徳劉孝儀文蕭子雲書天

下稱最碑現在建興周武滅法建徳三年甲午之嵗

太原公王秉為襄州刺史副鎮將上開府長孫哲志

不信法聞有靈感先欲毀除邑中士女被廢僧尼聞

欲除滅哀號盈路哲見道俗歎惜瞋怒彌盛逼逐侍

從速令摧碎先令一百人以繩繫頸挽牽不動哲謂

不用心杖監事者各一百牽之如初又加三百不動

如故哲怒愈壯又加五百牽引方倒聲振地動人皆

悚慄哲獨喜踴即令融毁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聲唱快便馳馬欲報刺

史纔可百步忽然落馬失瘖直視四支不舉至夜便

卒道俗唱快之甚哲當毀像時於腋下倒垂衣内銘

云晉太元十九年嵗次甲午月朔日次比丘道安於

襄陽西都郭造丈八金像一軀此像更三周甲午百

人十年當滅後計年月興廢悉符合焉信知安師聖

人誠無虛記今本所住名啟法寺所覆之石人鑿取

今現存焉又隋末分崩方隅守固襄陽留守竇盧褒

攝據一部屬王世充有啓法寺憲法師者為士俗所

重數諫竇君令投唐國竇不從憲與士俗内外通使

京輔遂發兵至襄陽竇固守三度兵至屠城不陷後

知憲情遂宻煞之憲臨終語弟子蘇富婁曰我與汝

父見毀安師金像自爾已來遺跡不嗣我死後可依

造之及武徳四年官軍圍急竇降方恨不取憲語枉

煞何酷斯即於國有功無人申者城平富婁便從俗

服憲有衣資什物並富婁𭣣拾乃有心擬像不知何

模様一冶便成無有缺少當鑄像時天隂雲有雨華

如李遍一寺内富婁性巧財用自富又於家内造金

銅彌勒像髙丈餘後夢憲令其更造佛像乃於梵雲

寺造大像髙五十九尺事如别顯昔隋初秦孝王後

曽鎮襄都聞安師古像形製甚異乃遣人圖之於長

安延興寺造之初鑄之夕亦感天樂雨華大有靈瑞

像今現在延興寺也

東晉穆帝永和六年嵗次丁未依勘長曆乃三年也

二月八日夜有像現于荆州城北長七尺五寸合光

趺髙一丈一尺皆莫測其所從也初永和五年廣州

商客下載欲竟恨船輕中夜覺有人來奔船驚共尋

視了無所見而船載自重不可更加雖駭其異而不

測也列邁利涉恒先諸舫不久遂達渚宫纔泊水次

夜復覺人自船登岸船載還輕及像現也方知其兆

時大司馬桓温鎮牧西陜躬事頂拜傾動邦邑諸寺

僧衆咸竟奉迎鑑然不動有長沙太守江陵滕畯

永和二年捨宅為寺額表郡名承道安法師襄

州綜領請一監䕶安謂弟子曇翼曰荆楚士庶始欲

信法成其美者非爾䕶歟爾其行矣翼負錫南征締

構一載僧宇雖就而像設弗施每歎曰育王寺像隨

縁流布但至誠不極何憂不垂降乎及聞荆城像至

欣感交懐曰斯像余之本誓也必歸我長沙固可心

期難以力致衆咸僉曰必如所言驗之非逺翼燒香

拜請令弟子三人捧颯然輕舉遂安本寺道俗慶悦

至晉簡文咸安二年始鑄華趺晉孝武帝太元中殷

仲堪為刺史於中夜出寺西門邏者謂人問而不答

以刀擊之鏗然視乃像也刀擊胷處文現於外有罽

賔僧伽難陀禪師者多識博觀從蜀來荆入寺禮像

歎咽久之翼問其故答曰近天竺失之如何逺降此

土便勘年月悉符同焉看像光背梵文曰阿育王造

也時聞此銘更倍欽重曇翼興念致應之驗也及病

將亟像光忽近翼曰佛示此相病必不振光往他方

復為佛事旬日而終後僧擬光更鑄金者宋孝武時

像大放光江東佛法一期甚盛宋明帝太始末像輒

垂淚明帝尋崩嗣主狂勃便有宋齊革運荆州刺史

沈悠之初不信法沙汰僧尼長沙一寺千有餘僧應

還俗者將數百人舉衆惶駭長幼悲泣像為汗流五

日不止有聞於沈沈召寺大徳𤣥暢法師訪聞所以

暢曰聖不云逺無憂不徹去來今佛佛佛想念得無

今佛念諸佛乎欲請檀越不信之心故有斯應問出

何經答出無量夀悠之取經尋之殊悦即停沙汰齊

永元二年鎮軍蕭頴胄與梁髙共荆州刺史南康王

寳融起義時像行出殿外將欲下階兩僧見而驚喚

乃迴入殿三年頴胄暴亾寳融亦廢而慶歸髙祖梁

天鑒末寺主道岳與一白衣淨塔邊草次開塔尸乃

見像遶龕行道岳宻禮拜不令洩言及大開堂像亦

在坐梁鄱陽王為荆州屢請入城建大功徳及感病

迎之倍掆不起少日而薨髙祖昔在荆渚宿著懇誠

屢遣上迎終無以致中大通四年三月遣白馬寺僧

王書何思逺齎香華供養具申丹欵夜即放光似

隨使往明旦承接還復留礙重謁請祈方申從往四

衆應慕送至江津至二十三日屇于金陵去都十八

里帝躬出迎竟路放光相續無絶道俗欣慶歎未曽

有在殿三日竭誠供養一云停中興寺設無遮大齋二十七

日從大通門出入同泰寺其夜像大放光明勑於同

泰寺大殿東北起殿三間兩厦施七寳帳座以安瑞

像又造金銅菩薩二軀築山穿池竒樹怪石飛橋欄

檻夾殿兩階又施銅鑊一雙各容三十斛三面重閣

宛轉玲瓏中大同二年三月帝幸同泰設㑹開講歴

諸殿禮黄昏始到瑞像殿帝纔登階像大放光照竹

樹山水並作金色逮半夜不休及同泰被焚堂房並

盡唯佛所居殿存焉太清二年像大流汗其年十一

月侯景亂階大寳三年賊平長沙寺僧法敬等迎像

還江陵復止本寺梁後大定七年像又流汗明年二

月中宋宣帝崩天保三年長沙寺延火所及合寺洞

然煙焰四合欲救瑞像無方可移由來舉必百人爾

日六人便起天保十五年明帝迎像入内禮懴㝠感

二十三年帝崩嗣王蕭琮移像於仁夀宫又大流汗

廣運二年而梁國亾滅至開皇七年長沙寺僧法蒨

等復迎還寺開皇十五年黔州刺史田宗顯至寺禮

拜像即放光公發心造正北大殿一十三間東西夾

殿九間被運材木在荆上流五千餘里斫材運之至

江散放其木流至荆州自然泊岸雖風波鼓扇終不

逺去遂引上營之柱徑三尺下礎闊八尺斯亦終古

無以加也大殿以沉香帖遍中安十三寳帳並以金

寳莊嚴乃至榱桁藻井無非寳華間列其東西二殿

瑞像所居並用檀帖中有寳帳華炬並用真金所成

窮極宏麗天下第一大業十二年瑞像數汗其年朱

粲賊破掠諸州來至荆邑營于寺内大殿髙臨城北

賊上殿上射城中留守患之夜以火箭燒之城中道

俗悲悼瑞像滅失其夜不覺像踰城而入至寳光寺

門外立且見像存合城欣悦賊散看像故處一不被

燒灰炭不及今續立殿不如前者偽梁蕭銑鳳鳴五

年偽宋王楊道生等至寺禮拜像大流汗身首雨流

竟日不息其年九月大唐兵馬從蜀江下其月二十

日寺僧法通以唐運將統希求一瑞遶像行道其夜

放光明滿堂至二十五日光彩漸滅其日趙郡王兵

馬入城斯亦慶幸大同故流光為其善瑞也至於亢

陽之月宰牧致誠無不畢應至貞觀六年六月大旱

都督應國公武彠迎像建齋行道七日官僚上下立

於像前一心觀佛良久雲氣四布甘雨滂流其年大

熟都督乃捨黄金更度瑞像輦輿旛華莊嚴衆具備

矣今現在江陵長沙寺又有外國銅像髙七尺許古

異不甚重之道安法師在石城長安所送令弟子於

髻中得一舍利有光出之

東晉周玘字宣珮義興陽羨人晉平西將軍處之第

二子也位至呉興太守家世奉佛其女尤甚精進家

童捕漁忽見金光溢川暎流而上當即下網得一金

像髙三尺許形相嚴明浮水而住牽排不動馳徃白

玘玘告女乃以人船送女往迎遙見喜心禮而手挽

即得上船在家供養女夕夢佛左膝痛覺看像膝果

有穿處便截金(⿰釒义)-- 釵以補之玘後以女適呉郡張澄將

像自隨言歸張氏後病卒乃見女在城牆上姿飾逾

於平日内外咸覩俄而紫雲下迎遂上昇空極目乃

没澄曽孫事接戎旅平討孫恩之亂久廢齋戒不覺

失像而光尚卞舉家懴悔祈求像至有一老姥齎詣

賣之索價極少識是前像方欲雇直失姥所在此像

遂亾光在張家云

東晉㑹稽山隂靈寳寺木像者徵士譙國戴逵所製

逵以中古製像畧皆朴拙至於開敬不足動心素有

潔信又甚巧思方欲改斵威容庶叅真極注慮累年

乃得成遂東夏製像之妙未之有如上之像也致使

道俗瞻仰忽若親遇髙平郗嘉賔撮香呪曰若使有

常將復覩聖顔如其無常願㑹彌勒之前所捨之香

於手自然芳煙直上極目雲際餘芬徘徊馨盈一寺

于時道俗莫不感厲像今在越州嘉祥寺

東晉太元二年沙門支慧䕶於呉郡紹靈寺建釋迦

文丈六金像於寺南傍髙鑿穴以啟鎔鑄既成將移

夜中雲内清明有華六出白色鮮發四面翻灑未及

於地歛而上歸及曉白雲若煙出於鑄穴雲中白龍

現長數十丈光彩煙煥徐引繞穴每至前瞻仰遲徊

似歸敬者斯風霽景清細雨而加香氣像既入坐龍

乃昇天元嘉初徵士譙國戴顒嫌制古朴治像手面

威相若真自肩以上短舊六寸足蹠之下削除一寸

東晉義熙元年司徒王謐入宫住東掖門有寺人於

門東見五色光出地驚而穿之得古形銅盤盤下獲

金像髙四尺光趺並具斯又同孫皓之育王像也因

奉入宫宋祖素不甚信及獲此像加敬欣悟躬禮事

焉此像本在瓦官後移龍光云

東晉廬山文殊師利菩薩像者昔有晉名臣陶偘字

士行建旟南海有漁人每夕見海濵光因以白偘遣

尋俄見金像凌波而𧼈船側撿其銘勒乃阿育王所

造文殊師利菩薩像也昔傳云育王既統此洲學鬼

王制獄酷毒尤甚文殊現處鑊中火熾水清生青蓮

華王心感悟即日毁獄造八萬四千塔建立形像其

數亦爾此其一也初偘未能深信因果既嘉此瑞遂

大尊重乃送武昌寒溪寺後遷荆州故遣迎上像初

在轝數人可舉今加以壯夫數十確不移處後更足

以事力輲車牽拽僅得上船船復即没使具聞偘聽

還本寺兩三人便起沙門慧逺敬伏威儀迎入廬岫

而了無艱阻斯即聖靈感降惟其人乎故諺曰陶惟

劒雄像以神摽雲翔泥宿𨗿何遙遙是也隋未賊發

衆僧四散有一老僧失名來辤瑞像像曰爾年老但

住何得相捨遂依言住于時董道沖賊寇擾江州其

徒入山覔財物執僧索金僧曰無可得乃以火炙僧

曰徒受炙死穢臰伽藍何如寺外賊將出欲煞僧曰

行年七十不負佛教待正念己申頸時可下刀賊然

之已見申頸受刀即便下斫刀反刺心刃出於背羣

賊奔怕東走至逺師墓于時天氣清朗忽有雲如葢

屯黒下布雷電四繞遂震霹賊死六人江州子女及

以衣物多依山蔵匿由是賊徒不敢入山江州郭下

焚蕩畧盡今在山東林寺重閣上武徳中石門谷風

吹閣北傾將欲射正施功無地僧乃祈請山神賜吹

令正不久復有大風從北而吹閣還得正如舊

元魏涼州山開出像者至太武大延元年有離石沙

門劉薩訶師備在僧傳歴遊江表禮鄮縣塔至金陵

開育王舍利能事將訖西至涼州西一百七十里番

和郡界東北望御谷山遙禮而入莫測其然也訶曰

此山崖當有像出靈相具者則世樂時平如其有缺

則世亂人苦經八十載至正光元年因大風雨雷震

山巖挺出石像髙一丈八尺形相端嚴唯無有首登

即選石命工安訖還落魏道凌遲其言驗矣至周元

年治涼州城東七里澗忽石出光照燭幽顯觀者異

之乃像首也奉安像身宛然符合神儀彫缺四十餘

年身首異處二百許里相好昔虧一時還備時有燈

光流照鐘聲飛響皆莫委其來也周保定元年立爲

瑞像寺建徳將廢首又自落武帝令齊王往驗乃安

首像項以兵守之及明還落如故遂有廢法國滅之

徵接焉備于周釋道安碑周雖毁教不及此像開皇

通法依前置寺大業五年煬帝西征躬往禮覲改為

感通道場今像存焉依圖擬者非一及成長短終不

得定

元魏天平中定州募士孫敬徳防於北陲造觀音金

像年滿將還常如禮事後為劫賊横引禁於京獄不

勝考掠遂妄承罪並斷死刑明旦行決其夜禮拜懴

悔淚下如雨啟曰今身被枉當是過去枉他願償債

畢誓不重作又發大願云云言已少時依稀如夢見

一沙門教誦觀世音救生經經有佛名令誦千遍得

度苦難敬徳歘覺起坐縁之了無參錯比至平明已

滿九百有司執縛向市且行且誦臨欲加刑誦滿千

遍執刀下斫刀折三段不損皮肉易刀又斫凡經三

換刀折如初監當官人莫不驚異具狀聞奏丞相髙

歡表請其事遂得免死勑寫此經傳之今所謂髙王

觀世音是也敬徳放還設齋報願出存訪像乃見項

上有三刀痕鄉親同覩歎其通感見齊志及旌異等

凉州石崖塑瑞像者昔沮渠䝉遜以晉安帝隆安元

年據有凉土三十餘載隴西五凉斯最久盛専崇福

業以國城寺塔終非久固古來帝宫終逢煨燼若依

立之効尤斯及又用金寳終被毁盜乃顧盻山宇可

以終天於州南百里連崖綿亘東西不測就而斵窟

安設尊儀或石或塑千變萬化有禮敬者驚眩心目

有土聖僧可如人等常自經行初無寧舍遙見便行

近矚便止視其顔面如行之狀或有羅土坌地觀其

行跡人纔逺之即便蹈地足跡納納來往不住如此

現相經今百餘年彼人説之如此

北凉河西王𫎇遜為母造丈六石像在于山寺素所

敬重以宋元嘉六年遣世子興國攻枹罕大敗興國

遂死於佛氏遜恚恨以事佛無靈下令毁塔寺斥逐

道人遜後行至陽述山諸僧候於路側望見發怒立

斬數人爾時將士入寺禮拜此像涕淚横流驚還説

之遜聞往視至寺門舉體戰悸如有犯持之者因喚

左右扶翼而進見像淚下若泉即稽首禮謝深自尤

責登設大㑹倍更精到招集諸僧還復本業焉觀遜

之為信信不深明攻煞以取豈佛之為非禁也性以

革改為先任意肆惡知何所而不至初重法䜟譯大

涅槃願同生死後因少忿乃使刺客害之今行役失

利又咎佛像殄寺誅僧一何酷濫晚雖再復不補其

諐今沙州東南三十里三危山旣流四凶之地崖髙二里佛

像二百八十龕光相亟發

元嘉二年劉式之造文殊金像朝夕禮拜頃之便

失惆悵祈請夙夜匪懈經于五年昏夕時見佛座有

光發座至棟式之因燒香拂拭牀帳乃見失像儼然

具存

元嘉十二年留元之東陽長山人家以種苧為業

毎燒田墌輒有一處叢草不然經久怪之不復墾伐

後試薄掘得銅坐像髙三寸許尋檢其地舊非邦

莫測何來也

元嘉十四年孫彦曽家世奉佛妾王慧稱少而信

向年大彌篤誦法華經輒見浦中有雜色光使人掘

深二尺得金像連光趺髙二尺一寸趺銘云建武六

年嵗在庚子官寺道人法新僧行所造即加磨鎣也

元嘉十五年羅順為平西府將戍在上明十二月

放鷹野澤同輩見鷹雉俱落于時火燒野草惟有三

尺許叢草不然遂披而覔鳥乃得金菩薩坐像通趺

髙一尺工製殊巧時定襄令謂盜者所藏乃符界内

無失像者遂𭣣而供之

宋衞軍臨川康王在荆州城内築堂三間供養經像

堂壁上多畫菩薩圖相及衡陽文王代鎮廢為寢室

悉加泥治乾輒褫脱畫狀鮮淨再塗猶爾王不信向

亦謂偶爾又使濃塗而畫像徹現炳然可列王復令

毁故壁悉更繕改不久抱疾閉眼輒見諸像森然滿

目於是廢而不居頗事齋講

宋元嘉中江陵支江張僧定妹幼而奉法志欲出家

常供養小形金像以為前路之資也而父母逼嫁誓

志不行而宻許邴氏女初不知也及羔鴈既至女悲

呼不就燒香伏地取死此像遂放金光彌晃一村父

兄驚其通感止不嫁之張邴二門因大敬信僧定為

之出家宋丞相南郡王鎭陜乃以其居建精舍焉

宋泰始中東海何敬叔少而奉法隨湘州刺史劉韞

監縣遇有栴檀製以爲像既就無光營索甚勤而卒

無可獲憑几思之如睡見沙門衲衣杖錫來曰檀非

可得麤木不堪惟縣後何家桐盾堪用雖惜之苦求

可得寤問左右果如言因故求買之何氏曰有盾甚

愛患人乞奪曽未示人明府何以得知直求市耶敬

叔以事告之何氏敬嘉奉以製光後爲相府直省中

夜夢像云鼠嚙吾足清旦疾歸視像果然矣

齊建元中番禺毗耶離精舍舊有扶南國石像莫知

其始形甚巨異常七八十人乃能勝致此寺茅茨遇

火延及屋在下風煙焰已接尼衆十餘相顧無計中

有意不已者試共三四人捧之飄然而起曽無鈞石

之重像既移矣屋亦焚焉每有神光州部兵寇輒淚

汗滿體嶺南以為恒候後廣州刺史劉悛表送出都

今應在故蔣州寺中

齊徐州刺史王仲徳於彭城宋王寺造丈八金像相

好嚴華江右之妙製也北境兵起式貽僧像輒流汗

滴其多少則難之小大逆可知矣郡人常以候之齊

建元初像復流汗其冬魏寇淮上時兖州數郡起義

南附鳩畧甚衆亦驅迫沙門助其戰守魏軍屠其營

壘悉欲夷滅表奏魏臺誣以助亂須及斬決時像大

汗殿地流濕魏徐州刺史梁王奉法勤勤至寺親使

人以巾帛拭隨拭隨出不已至數十人交手競拭猶

不能止王乃燒香禮拜執巾呪曰衆僧無罪誓自營

䕶必不罹禍若幽誠有感當隨拭即止言已自拭果

應手而燥王具事表聞下詔皆見原宥也

齊建元初太原王琰者年在幼稚於交阯賢法師所

受五戒以觀音金像今供養遂奉還楊都寄南澗寺

琰晝寢夢像立于座隅意甚異之即馳迎還其夕南

澗失像十餘盜毁鑄錢至宋大明七年秋夕放光照

三尺許金輝映奪合家同覩後以此像寄多寳寺琰

適荆楚垂將十載不知像處及還楊都夢在殿東衆

小像内的的分明詰旦造寺如夢便獲於建元元年

七月十三日也故琰㝠祥記自序云此像常自供養

庶必永作津梁循復其事有感深懷㳂此徵覿綴成

斯記夫鏡接近情莫踰儀像瑞驗之發多自是興經

云鎔斵圖繢𩔖形相者爰能行動及放光明今西域

釋迦彌勒二像輝用若真葢得相乎今東夏景模神

應亟著亦或當年羣生因㑹所感假憑木石以見幽

異不必尅由容好而能然也故沉石浮深寔闡閩呉

之化塵金瀉液用舒彭宋之禍其餘銓示繁方雖難

曲辨率其大抵允歸自從若夫經塔顯効㫖證亦同

事非殊貫故繼其末

梁祖武帝以天鑒元年正月八日夢檀像入國因發

詔募往迎案佛遊天竺記及雙卷優填王經云佛上

忉利天一夏為母説法王臣思見優填國王遣三十

二匠及賫栴檀請大目連神力運往令圖佛相既如

所願圖了還返坐髙五尺在祇桓寺至今供養帝欲

迎請此像時決勝將軍郝騫謝文華等八十人應募

往達具狀祈請舍衞王曰此中天正像不可適邊乃

令三十二匠更尅紫檀人圖一相卯時運手至午便

就相好具足而像頂放光降微細雨并有異香故優

填王經云真身既𨼆次二像現普為衆生深作利益

者是也騫等負第二像行數萬里備歴艱闗難以具

聞又渡大海冒涉風波隨浪至山糧食又盡所將人

衆及傳送者身多亾殁逢諸猛獸一心念佛乃聞像

後有甲胄聲又聞鐘聲巖側有僧端坐樹下騫等負

像下置其前僧起禮像騫等禮僧僧授澡灌令飲並

得飽滿僧曰此像名三藐三佛陀金毗羅王自從至

彼大作佛事語頃失之爾夜僉夢見神曉共圖之至

天鑒十年四月五日騫等達于楊都帝與百僚徒行

四十里迎還太極殿建齋度人大赦斷煞但是弓刀

矟等並作蓮華塔頭帝由此蔬食斷欲至太清三年

五月崩湘東王在江陵即位號元承聖遣人從楊都

迎上至荆都承光殿供養後梁大定八年於城北靜

陵造大明寺乃以像歸之今現在多有傳寫流被京

國云

梁祖天鑒初於本宅立光宅寺造丈八金像圖様既

成不爽分寸臨鑄疑銅不足始欲上請忽有使者領

銅十五車至云奉勑送寺便即鎔寫一冶即成冠絶

通國唯覺髙大試以量之乃長二丈二尺以狀奏聞

鑄像已成不改元様所續送銅用亦俱盡更重審量

乃増四尺勑云銅初不送何縁乃爾豈不以真相應

感獨表神竒乎可鐫著華趺以為靈誌乃具疏而尅

于足下於今存焉

梁祖為父於鍾山造大愛敬寺殿大像神相有之故

不重顯廣如别記有梁佛像多現神竒剡縣大石像

元在宋初有王所造初有曇光禪師從北來巡行山

川為幽棲之所見此山崇麗乃於峯頂構小草室聞

天樂空中而有聲曰此是佛地如何輒有蔬囿耶光

聞南移天台後遂繕造為佛像積經年稔終不能成

至梁建安王患降夢能開剡縣石像病可得愈遂請

僧祐律師既至山所䂓模形製嫌其先造太為淺陋

恩緒未絶夜忽山崩壓二百餘人其内佛現自頸已

下猶在石中乃剗鑿浮石至今存焉既都除訖乃具

相焉斯則真儀素在石中假工除剗故得出現梁太

子舍人劉𢣢製碑於像前耳梁祖登極之後崇重佛

教廢絶老宗每引髙僧談敘幽㫖又造等身金銀像

兩軀於重雲殿晨夕禮事五十許年冬夏蹋石六時

無缺足蹈石處十指文現遂卒窮祚侯景簒位猶存

供養太尉王僧辯誅景修復臺城㑹元帝陷於江陵

江南無主辯乃通欵於齊迎貞陽侯蕭淵明為帝時

江左未定利害相雄辯遣女壻杜龕典衞宫闕龕性

兇頑不見後際欲毁二像為挺先令數卒上三休閣

令壊佛項椎鑿始舉二像一時迴顧盻之所遣諸人

臂如墮落不自勝舉失瘖如醉杜龕亦爾久乃醒悟

仍被打築遍身青腫唯見金剛力士可畏之物競來

擊之受苦呻吟舉形洪爛膿血交流穿皮露骨而卒

此乃近事道俗同知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一

校譌

 第十七紙十七行卞南藏作岀第二十一紙四行起至十八行一驗北藏不

 第二十四紙二行禠南藏作墮

音釋 靉靆靉於代切靆待戴切靉靆雲興盛貌止作牣而掁切充滿也

 切尤甚也彌隣切地名祖峻居郎切舉也倉甸雙錐切禄

 何庚切屋横木曰桁辱虢竹角切斫也空旱切與侃同

 切無輪車名莫候切縣名烏定切磨飾也𢣢檄頰切人名

 信官張楨 孫順 田忠 李承德 施貲刻此法苑珠林第二十一卷 吴江山丘明覺對 甌

 寜唐登書 呉縣仇鵬刻萬曆辛卯夏淸源山妙德庵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