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 (四部叢刊本)/卷第十九
法苑珠林 卷第十九 唐 釋道世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明萬曆刊本
|
法苑珠林卷第十九
唐上都西明寺沙門釋道世玄惲撰
千佛篇第五之七
説法部
述意
蓋聞大聖逗機影迹無方所現之處無非利益故諦
分真俗事決形心慿假實而上征寄乘權而下比良
由生老病死無自出之期菩提湼槃有修入之證但
内典無邉應機而説故使法輪則奈國初轉僧侣則
憍陳始度至於迦葉兄弟目連朋友西域之大勢東
方遍告二十八天之主一十六國之王莫不服道而
傾心飡風而合掌於是他化宫裏乃𢎞十地耆闍山
上方㑹三乘善吉談無得之宗浄名顯不言之㫖伏
十仙之外道制六羣之比丘胷前則吐納江河掌内
則揺動山谷論劫則方石屢盡辯數則微塵可窮斯
乃三界之大師萬古之獨歩吾自庸才談何以盡縱
使周公之制禮作樂孔子之述易删詩予賜之言語
商偃之文學爰及左元放葛仙子河上公莊周之等
並驅二於方内何足道哉若我大師法人天軌模三
千法式洎流中夏益利𢎞深廣療三毒傳照百燈相
繼不絶胡可勝言
赴機
如嚴經云如來出世譬如日出先照一切諸大山
王次照一切大山次照金剛寳山然後普照一切大
地然日光不作是意我當先照大山乃至後照大地
由山有髙下故照有前後如來亦爾平等普救然機
有利鈍感佛前後見聞不同大小有異依彌沙塞律
云佛得道七日受解脱樂有五百乗車載石外國
興生路由𣗳過車主兄弟二人雖謂波利創奉麨
四王奉鉢佛受之已為説三歸又更七日文鱗龍王
奉非人食後過七日斯那奉食姊妹四人受三歸依
復過七日梵王來請轉法輪又普曜經云時梵王與
六萬八千梵王眷屬來詣佛所稽首足下請轉法輪
佛受請已言我宿命抂波羅奈供養六百億佛應抂
此轉法輪由觀𣗳七日以報其恩故未説法又智度
論云佛成道已不即説法於五十七日今檢括機縁
然後説法初七日思大乗法他第七七日用於小乗
以擬衆生又菩薩瓔珞經云當轉法輪抂鹿野清明
園為久飢虚者潤於甘露法又中本起經云世尊念
言吾昔路由梵志阿蘭迦蘭待吾有禮應往度之天
空中曰此二人已亾七日又念應度鬱頭藍弗天復
告云昨日命終又念父王昔遣五人一名拘隣二名
頞陛三名䟦提四名十力迦葉五名摩訶男執侍功
勤應徃度之又轉法輪經云佛在鹿野𣗳下時空中
有自然法輪飛來當佛前而轉佛以手撫之止吾無
始來為名色轉今愛意盡不復流轉輪即便住又十
二遊經云佛從四月八日至七月十五日坐𣗳下為
一年二年於鹿野園中為五人説法三年為鬱鞞迦
葉兄弟三人説法滿千比丘四年在象頭山為龍
説法五年時度舍利目連舍利七日得上果目連十
五日得上果六年須達共祇陀爲佛立精舍有十二
佛圖寺有七十二講堂有三千六百間屋有五百樓
閣七年在拘耶尼園爲婆陀和菩薩等八人説般若
經〈此經一卷明苦行事〉八年在桞山爲屯眞陀羅王弟説法九
年在穢澤中爲阿掘摩説法十年遂摩竭國爲弗沙
王説法十一年在恐懼𣗳下爲彌勒説本起經〈卽修行本〉
〈起是〉十二年還父王國爲釋氏八萬四千人説法又中
本起經云世尊在摩竭提國六年將還本國王遣優
陀延迎佛疑此異前未詳孰定又普曜經云有梵志
名優陀王命迎佛别以十二年思得相見佛七日後
還本土又分别功徳經云佛還本土足昇空行與人
頭齊使父王接足而已不欲屈身又大集經云佛成
道十六年知諸菩薩任持法藏即於欲色界中間出
大寳階大衆俱登中階即上昇虚空又分别功徳經
云若不得説經處但稱抂舍衛以佛抂其國二十五
年比抂諸國此住最久以其中多諸珍異人多有義
祗𣗳精舍有神異驗衆集之時獼猴飛鳥羣𩔖數千
悉來聴法寂寞無聲事竟即去各還所止犍椎適鳴
已復來集此由國多仁慈故異𩔖影附故智度論云
舍衛城有九億家三億明見佛三億信而不見三億
不見不聞佛二十五年抂彼尚爾若得多信利益無
窮
説益
依菩薩處胎經云爾時世尊示現竒特異像變一切
菩薩盡作佛身光相具足皆共異口同音説法互相
敬奉各坐七寳極妙髙座初一説法純男無女第二
説法純女無男第三説法純度正見人第四説法純
度邪見人第五説法男女正等第六説法邪正亦等
當爾之時法法成就而無吾我道果成熟諸佛常法
説義神足第七八萬四千空行法門第八八萬四千
無相法門第九八萬四千無願法門一一法門有無
量義猶如𭶑慧之人身有千頭頭有千舌舌有千義
欲得究盡此九法門義於百千分未獲其一此是諸
佛祕要之藏皆由前身宿學成就〈廣明說益僃抂諸篇〉
湼槃部
述意
惟我含靈福盡法王斯逝遂使北首提河春秋八十
矣應身粒碎流血何追諍決最後之疑競奉臨終之
供嗚呼智炬昏㝠慈雲消滅長夜諸子誠可悲矣但
法身至寂畢竟無為報化所誘隨機應俗既曰現生
焉得無滅凡聖雖殊而莫能免是以微言背痛而方
轉甘露假託右脇而還放光明此則無病之迹也及
千褺既纒而示䨇足金棺將闔而起合掌此示不滅
之徴也故灰身示權常住顯實器月之喻其㫖明乎
韜光
如智度論云須跋陀羅年一百二十夢見一切人天
失其明眼祼形㝠中言云日當墮地破海枯竭風散
須彌夢寤已恐怖天曰此是一切智人將入湼槃非
闗於汝明到林中求欲見佛阿難三不許佛知遥喚
前共别又菩薩處胎經云如來二月八日夜半躬襞
僧伽梨鬱多羅僧安陀羅跋薩各三褺施放金棺襯
身上以鉢錫杖手付阿難入金剛定碎身舍利佛從
金棺出金臂問覔迦葉牛呞二人阿難答云牛呞羅
漢已入湼槃佛言吾今永取滅度即入金棺寂然不
語再三出手問阿難吾為八部説摩訶乗經汝悉聞
不對曰唯佛知之又問吾抂忉利為母説法汝知不
答曰不知又吾抂龍宫説法龍子得道留全身舍利
髙一百三十丈汝知不答曰不知吾處母胎十月為
諸菩薩現不退轉法輪世尊即以神力現母身中行
住坐卧一切雲集入胎舍中汝知不答曰不知〈阿難大聖〉
〈豈得不知言不知者欲推如來化功密故答不知也〉又湼槃經云善男子我於
此娑羅䨇𣗳大師子吼者名大湼槃東方𩀱者破於
無常獲得於常乃至北方𩀱者破於不浄而得於浄
此中衆生爲𩀱𣗳故護娑羅林不令外人取其枝葉
斫截破壊我亦如是爲四法故令諸弟子護持佛法
此四𩀱𣗳四王典掌我爲四王護持我法是故於中
而般湼槃又中阿含經云如來爾時將詣𩀱𣗳四襞
鬱多羅僧以爲施坐僧伽梨爲枕右脇而卧足足相
累而般湼槃又菩薩處胎經云爾時八大國王各持
五百張白㲲栴檀木蜜盡内金棺褁以五百張㲲
褁金棺復五百乗車載香酥油以灌白㲲爾時大梵
天王將諸梵衆抂右面立釋提桓因將諸忉利諸天
抂左面立彌勒菩薩及十方諸神通菩薩當前立爾
時世尊欲入金剛三昧碎身舍利於娑婆世界轉此
真法作是念已十方世界皆六返震動
赴哀
如摩耶經云阿那律升忉利天以告摩耶摩耶便至
棺自為開合掌起曰逺屈來下佛語阿難汝當知為
後不孝衆生故從金棺出問訊母也僧祇律云於天
冠塔邉闍維佛身迦葉赴佛湼槃經云於是迦葉辭
佛到伊蒢梨山中去舍衛國二萬六千里其山多出
七寳甘果種種香𣗳雜藥不可稱數亦有騏驎朱雀
鳳凰異學道士時有方石平正色如瑠璃縱廣百二
十里𣗳五色冬夏茂盛列坐石上迦葉前後教授
一千弟子皆得羅漢常坐此石誦經行道弟子七人
同夕得夢其比丘夢見所坐方石中央分破𣗳皆㧞
根復一比丘夢見四十里泉水皆乾竭悉零落復
一比丘夢見拘羅邉坐皆悉傾毁復一比丘夢閻浮
利地皆悉傾陷復一比丘夢見須彌山崩復一比丘
夢見金輪王薨復一比丘夢見日月墮落天下失明
晨起各以所夢啓白迦葉迦葉告言我曹前見光明
地時大動卿等得夢佛將般泥洹耶即勑諸弟子往
赴俱夷那國又菩薩處胎經云大迦葉至佛出䨇足
迦葉説偈云
佛所教化人 所度已周遍 我行道絶向
唯恨不見佛
於是繞棺七帀阿難西北角難陀捉東北角諸天抂
後直北去𩀱𣗳四十九歩大迦葉手執火然香薪
又雜阿含經云佛湼槃已𩀱𣗳生垂下供養阿難
説偈云
五百㲲纒身 悉燒令磨滅 千領細㲲衣
以衣如來身 唯二領不焼 最上及襯身
〈諸經具明闍維之法以文繁故畧而不録〉
時節
如湼槃經云如來何故二月湼槃善男子二月名春
陽之月萬物生長是時衆生多生常想為破衆生如
是常心説一切法悉是無常唯説如來常住不變於
六時中孟冬怙悴衆不愛樂陽春和液人所貪愛為
破衆生世間樂故演説常樂我浄亦爾為破世間我
浄故説如來真實我浄初生出家成道轉妙法輪皆
以八日何故涅槃獨十五日佛言善男子如十五日
月無𧇾盈諸佛如來亦復如是入大湼槃無有𧇾盈
以是義故以十五日入般涅槃又長阿含經云時有
香姓婆羅門問阿闍世王曰何等時佛生何等時成
道何等時滅度闍王答曰沸星出時生沸星出時出
家沸星出時成道沸星出時滅度何等生二足尊何
等出叢林苦何等得最上道何等入般湼槃沸星出
二足尊沸星出叢林苦沸星得最上道沸星入般湼
槃八日如來生八日佛出家八日成菩提八日取滅
度二月如來生二月佛出家二月成菩提二月取湼
槃二月生二足尊二月岀叢林苦二月得最上道八
月般湼槃城又薩婆多論云佛以二月八日沸星現
時初成等正覺亦以二月八日沸星岀時生以八月
八日沸星岀時轉法輪以八月八日沸星岀時取般
湼槃
弟子
依智度論云長老大迦葉於耆闍崛山集三藏可度
衆生竟隨佛入般湼槃淸朝持鉢入王舍城乞食已
上耆闍崛山語諸弟子我今日入無餘湼槃一切諸
人聞是語已皆大愁憂迦葉晡時從禪定起入衆中
坐讚説無常苦空無我如是種種説法已從佛所得
僧伽梨持衣鉢提杖如金翅鳥現昇虚空作十八變
於耆闍山頭與衣鉢俱作是願言令我身不壊彌勒
成佛時我是骨身還出直入山頭石中如入耎泥入
已山還合後人夀八萬四千歳身長八十尺彌勒佛
身長一百六十尺佛面二十四尺圓光十里是時衆
生聞佛出世無量人等隨佛出家又大悲經云是迦
葉以本願力所加持故住虚空中現種種神通變化
已以已身火闍維其身闍維身已灰炭不現又薩婆
多論云舍利弗目連以不忍見佛泥洹便先泥洹以
先泥洹故七萬阿羅漢同時泥洹當於爾時四輩弟
子莫不荒亂於時如來以神通力化作二大弟子在
佛左右以此縁故衆生歡喜憂惱即除佛爲説法各
得利益
結集部
述意
夫眞諦玄凝法性虚寂而開物導俗非言難津是以
不二黙訓㑹於義空之路一音振辯應乎羣有之境
自我師能仁之出世也鹿野唱其初言金河究其後
説契經以誘小學方典以勸大心妙輪區别十二惟
部法聚總要八萬其門暨善逝晦迹而應眞結藏始
則四鋡初集經中則五部分戒大寳斯在含識至意
爲存㧞苦是以金言不可遺謬也
結集
此中廣明結集具有四時第一依智度金剛仙二論
如來在此鐵圍山外共文殊師利及十方佛結集大
乗法藏第二依菩薩處胎經及四分律等如來初入
湼槃始經七日大迦葉共五百羅漢令到十方世界
召得八億八千衆共爲集三藏第三依智度論如來
入湼槃後至夏安居初十五日大迦葉共千羅漢在
王舍城結集三藏第四依四分律如來入湼槃後一
百年内為䟦闍子擅行十事大迦葉共七百羅漢抂
毗舍離城結集三藏此下四重依經次第列出庶將
來哲不積餘卜也
大乗結集
依大智度論金剛仙論云文殊師利結集中明如來
抂此世界之外不至他方世界十方諸佛並皆雲集
説法亦名話經文殊後結集召諸菩薩及大羅漢無
量無邉各言某經我從佛聞須菩提言金剛般若我
從佛聞諸經當部各有弟子同時聞者並云我親從
佛聞故知不局阿難然阿難則遍聞諸經餘之弟子
則偏局當部又依湼槃經大聖説法既有三乗傳法
人還有三名一名阿難陀此云歡喜謂持小乗法藏
二名阿難陀跋此云歡喜賢謂持中乗法藏三名阿
難陀娑伽羅此云歡喜海謂持大乗法藏三名雖異
據體惟一故維摩經云舍利弗問天女曰汝於三乗
當何志求天曰若以小乗法化我作聲聞若以中乗
法化我作緣覺若以大乗法化我作菩薩故知阿難
通持大小乗人此三人中前二人者有親聞傳聞故
千結集中阿難昇座依智度論説偈云
佛初説法時 爾時不聞見 如是展轉聞
佛逰波羅奈 為五比丘説 四諦之法輪
五百結集
依菩薩處胎經云爾時佛取滅度已經七日七夜時
大迦葉告五百阿羅漢打犍椎集衆卿五百人盡詣
十方諸佛世界諸有得阿羅漢六通者盡集此閻浮
提𩀱𣗳間釋迦牟尼佛今已捨夀起七寳塔今集欲
得演出真性法身汝等速集聴采微妙之言爾時五
百羅漢受大迦葉教如人屈伸臂頃即到十方恒河
沙刹土集諸羅漢得八億八千衆來集忍界聴受法
言又僧祇律云時大迦葉語諸比丘結集法藏勿令
法滅諸人欲往餘處結集迦葉言應住王舍城有五
百人卧具衆皆言爾令阿那律守佛舍利勿使諸天
將去過去迦葉佛滅度時弟子但知懊惱不覺天持
舍利去盡世人不得供養時阿難不去迦葉與千人
至刹帝山施世尊舍利目連坐次迦葉四月結集斷
於外緣少二人不滿五百那律復來猶少一人迦葉
遣目連共行弟子梨婆提長老羅漢汝往三十三天
呼提那羅漢提那羅漢聞佛湼槃不忍見佛行處已
入滅度後遣至尸利沙翅宫喚憍梵波提羅漢乃至
毗沙門天宫命須多羅漢並已湼槃又菩薩處胎
經云爾時迦葉見衆集已語優婆離卿為維那唱阿
難下即受教唱下罰阿難不請佛住夀等已阿難心
意荒亂内自念言佛滅度未久恥我乃爾即自思惟
四諦法已便於衆前成阿羅漢諸塵垢滅朗然大悟
聖衆稱善諸天歌歎爾時大地六反震動時大迦葉
即使阿難昇七寳髙座迦葉告言佛所説法一言一
字汝勿使有缺漏菩薩藏者集著一處聲聞藏者集
著一處戒律藏者亦集著一處爾時阿難最初出經
胎化藏為第一中隂藏第二摩訶方等藏第三戒
律藏第四十住菩薩藏第五雜藏第六金剛藏第七
佛藏第八是為釋迦文佛經法具足無失矣爾時阿
難發聲唱言我聞如是一時説佛所居處迦葉及一
切聖衆皆悉墮淚悲泣不能自勝咄嗟老死如幻如
化昨日見佛今日已稱言我聞又四分律云爾時世
尊在拘尸城末羅國娑羅林間般湼槃諸末羅子洗
佛舍利已具辦闍維時大迦葉燒舍利已以此因緣
集比丘言我等今可共論法毗尼勿令外道以致餘
言譏嫌沙門瞿曇法律若煙其世尊在時皆共學戒
而今滅後無學戒者諸長老今科差比丘多聞智慧
是阿羅漢者時即差得四百九十九人皆是阿羅漢
多聞智慧者時諸比丘言應差阿難在數中大迦葉
言勿以阿難抂數中何以故阿難有愛恚怖癡是故
不應令抂數中時諸比丘復言阿難是供養佛人常
隨佛行親從世尊受所教法必處處疑問世尊是故
今者應令抂數即便令抂數諸比丘皆作是念我等
當於何處集論法毗尼多饒飲食卧具無乏耶即皆
言唯王舍城房舍飲食卧具衆多我等今宜可共往
集彼論法毗尼時大迦葉即作白令集王舍城時阿
難抂道行静處心自念言譬如新生犢子猶故飲乳
與五百大牛共行我今亦如是學人有作者而與五
百羅漢共行時諸長老皆往毗舍離阿難在毗舍離
住時諸道俗皆來問訊阿難多人衆集時有䟦闍子
比丘有大神力已得天眼知他心智今觀阿難爲是
有欲無欲人耶即便觀察是有欲非是無欲今當令
其生猒離心即説偈言
静住空𣗳下 心思於湼槃 坐禪莫放逸
多説何所作
時阿難聞説偈已即便獨處精進不放逸寂然無欲
時在露地夜多經行遇明相欲出時身疲極方欲俹
卧頭未至枕頃於其中間心得無漏解脱此是阿難
未有法時阿難得阿羅漢已即説偈言
多聞種種説 常供養世尊 已斷於生死
瞿曇今欲卧
時大迦葉集比丘僧即作白集論法毗尼時阿難即
從座起偏露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大迦葉我親從
佛聞憶持佛語始從初篇乃至一切揵度調部毗尼
増一都集為毗尼藏彼即集一切長經為長阿含一
切中經為中阿含從一事至十事從十事至十一事
為増一阿含集於雜事為雜阿含如生經本經乃至
偈經等如是集爲雜藏有難無難繫相應作處集爲
阿毗曇藏時即集爲三藏抂王舍城五百阿羅漢共
集法毗尼是故言集法毗尼有五百人
千人結集
依智度論云是時佛入湼槃已大迦葉如是思惟我
云何使是三阿僧祇難得佛法令得久住應當結集
三藏可得久住未來世人可得受行作是語竟住須
彌頂撾銅揵椎説此偈言
佛諸弟子 若念於佛 當報佛恩
莫入湼槃
是揵椎音作大迦葉語聲遍至大千世界皆悉聞知
諸有弟子得神力者皆來集㑹大迦葉所選得千人
除其阿難盡皆羅漢内外經書諸外道家十八種大
經盡亦讀知皆能論議降伏異學大迦葉言若我昔
常乞食者常有外道强來難問廢闕法事令王舍城
常設飯食供給千人不得取多告語闍王給我等食
日日送來不得他行是中夏安居三月初十五日説
戒時集大迦葉入定已天眼觀今衆中誰有煩惱未
盡應逐出者惟有一人阿難煩惱未盡餘九百九十
九人諸漏已盡清浄無垢大迦葉從禪定起衆中手
牽阿難出言今清浄衆中結集經藏汝結未盡不應
住此是時阿難慚愧悲泣而自念言我二十五年隨
侍世尊供給左右未曽得聞如是苦惱佛實大徳慈
悲含忍念已白大迦葉言我能有力久可得道但諸
佛法阿羅漢者不得供給左右使令以是留殘結使
不盡斷耳大迦葉言汝更有罪佛意不欲聴女人出
家汝慇懃勸請佛聴為道以是佛之正法五百嵗而
衰微法汝應作突吉羅懴阿難言我憐愍瞿曇彌又
三世諸佛法皆有四部衆我釋迦文佛云何獨無大
迦葉復言佛欲湼槃時近俱夷那竭城背痛四疊鬱
多羅僧敷卧語汝言我須水汝不供給是突吉羅阿
難答言是時五百乗車截流而渡令水渾濁以是之
故不取大迦葉復言正使水濁佛有大神力能令大
海濁水清浄汝何以不與是汝之罪汝去作突吉羅
懴悔大迦葉復言佛問汝若有人四神足好修可住
夀一劫若減一劫多陀阿伽度四神足好修欲住夀
一劫若減一劫汝黙然不答問汝至三汝故黙然汝
若答佛應住一劫若減一劫由汝故令佛世尊早入
湼槃汝作突吉羅罪懴悔阿難言魔蔽我心是故無
言我非惡心而不答佛大迦葉復言汝與佛褺僧伽
梨衣以足踏上是汝之罪汝應作突吉羅懴悔阿難
言爾時有大風起無人助我我捉衣時風吹來墮我
脚下非不恭敬故踏佛衣大迦葉復言佛隂藏相般
湼槃後以示女人是何可耻汝應作突吉羅懴悔阿
難言爾時我思惟若諸女人見佛隂藏相者便自羞
耻女人形欲得男子身修行於佛種種徳根以是故
我示女人不為無耻而故破戒大迦葉言汝有此六
種突吉羅罪盡應僧中悔過阿難言諾隨長老大迦
葉及僧所教是時阿難長跪合掌偏𥘵右肩脱革屣
作六種突吉羅罪懴悔大迦葉於僧中手牽阿難出
語阿難言斷汝漏盡然後來入殘結未盡汝勿來也
如是語竟便自閉門爾時諸阿羅漢議言誰能結集
毗尼法藏者長老阿泥盧豆言舍利弗是第二佛有
好弟子字憍梵波提〈秦言牛呞〉柔輭和雅常處閑居住心
寂宴能知毗尼法藏今在天上尸利沙𣗳園中住遣
使請來大迦葉語下座比丘汝次應僧使下座比丘
歡喜踊躍受僧勑命白大迦葉言我到彼所陳説何
事大迦葉言汝到彼已語憍梵波提大迦葉等漏盡
阿羅漢皆㑹閻浮提僧有大法事汝可疾來是下座
比丘頭面禮僧足右遶三帀如金翅鳥飛騰虚空徃
到憍梵波提所頭面作禮語憍梵波提傳前迦葉教
是時憍梵波提心覺生疑語是比丘言僧將無鬬諍
喚我耶無有破僧者不佛日滅度耶是比丘言佛已
滅度憍梵波提言佛滅度太疾世間眼滅逐佛轉法
輪將我和上舍利弗今在何所答曰先入湼槃憍梵
波提言大師法將各自别離當可奈何摩訶目揵連
子今在何所是比丘言此亦滅度憍梵波提言佛法
欲散衆生可憐大人過去如是次第問諸羅漢憍梵
波提言我失離欲大師皆已滅度我不復能下閻浮
提住此般湼槃説是言已作十八變自心出火燒身
身中出水四道流下至大迦葉所水中有聲説此偈
言
憍梵鉢提頭面禮 妙衆第一大徳僧
聞佛滅度我隨去 如大象去象子隨
爾時下座比丘持衣鉢還僧是時阿難中間思惟諸
法求盡殘漏其夜坐禪經行慇懃求道是阿難智慧
多定力少是故不即得道定智等者乃可速得後夜
欲過疲極偃息却卧就枕頭未至枕廓然得悟如電
光出闇者見道入金剛定破一切煩惱山得六通已
即夜到僧堂門敲門而喚大迦葉問言敲門者誰答
言我是阿難大迦葉言汝何以來阿難言我今夜得
盡諸漏大迦葉言不與汝開門汝從門鑰孔中來阿
難答言可爾即以神力從門鑰孔中入禮拜僧足懴
悔大迦葉莫復見責大迦葉手摩阿難頭言我故為
汝使汝得道汝莫嫌恨我亦如是以汝自證譬如手
畫虚空無所染著阿羅漢心亦復如是一切法中得
無所著復汝本座是時僧復議言憍梵波提已取滅
度更有誰能結集經藏長老阿泥盧豆言是長老阿
難於佛弟子常侍近佛聞經能持佛法常讚譽是阿
難能結集經藏是時長老大迦葉摩阿難頭言佛囑
累汝令持法藏汝應報佛恩佛抂何處最初説法佛
諸弟子能守護法藏者皆已滅度唯汝一人抂汝今
應隨佛心憐愍衆生故集佛法藏是時阿難禮僧已
坐師子牀時大迦葉説此偈言
佛聖師子王 阿難是佛子 師子座處坐
觀衆無有佛 如是大徳衆 無佛説威神
如夜無月時 虚空不明浄 諸大智人説
汝佛子當演 何處佛初説 今汝當布施
是時長老阿難一心合掌向佛湼槃處作如是言
佛初説法時 爾時我不見 如是展轉聞
佛在波羅奈 佛為五比丘 初開甘露門
説真四諦法 苦集滅道諦 阿若憍陳如
最初得見道 及八萬諸天 聞是得見道
是千阿羅漢聞是語已上昇虚空髙七多羅𣗳皆言
咄哉無常力大如是我等眼見佛説法今乃言我聞
便説偈言
我見佛身相 猶如紫金山 妙相衆徳滅
唯有名獨存 是故當方便 求出於三界
勤集諸善法 湼槃最安樂
爾時長老阿泥盧豆説此偈言
咄世間無常 如水月芭蕉 功徳滿三界
無常風所壊
爾時大迦葉復説偈言
無常力甚大 愚智貧富貴 得道及未得
一切無能免 非巧言妙寳 非欺誑力諍
如火燒萬物 無常死法爾
法苑珠林卷第十九
音釋 𭶑〈下八切慧也〉褺〈達協切與𣱃同〉裸〈郎果切赤體也〉襞〈必益切摺疊衣也〉
㲲〈達協切毛布也〉騏驎〈正作麒麟騏渠羈切驎離珍切〉鋡〈音含〉俹〈衣嫁切𠋣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