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政府2000年工作报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浙江省人民政府1999年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浙江省省长 柴松岳
浙江省人民政府2001年工作报告
本作品收錄於《浙江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0年2月18日在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参加大会的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1999年工作回顾和2000年工作的总体要求[编辑]

刚刚过去的1999年,是非常难忘的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我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也是全省人民深入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较好地完成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朝着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大步迈进,并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3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3%,第二产业增长11.3%,第三产业增长9.4%;完成财政总收入477.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5.5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2.5%。认真贯彻中央扩大内需等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效益农业成效开始显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适时调减早稻、棉花等种植面积,发展经济作物生产,发展水产养殖业、畜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由51.4%上升到54%,林业、渔业在农业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也有了提高。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经济效益明显回升。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大力改造传统产业,提前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压缩落后棉纺和缫丝加工能力的任务,累计压缩棉纺锭34.3万锭,拆除小缫丝机2.53万台,还拆除了一批小水泥生产线,关闭了一批小煤矿,优势行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机械、电子、石化、医药四大主导产业在工业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由37.5%上升到39.2%,纺织、水泥实现了全行业扭亏增盈,工业经济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利润增幅高于利税增幅,利税增幅高于销售增幅的局面。建筑业实现产值突破1000亿元,创利税总额居全国第一位。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有了提高。加强重点市场建设,积极开拓上海等大中城市市场,推行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形式和营销方式,商贸流通业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运输业、邮电通信业等继续得到较快发展。旅游业更趋活跃,接待国内游客5100万人次,境外游客94.78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21.4%和15.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亿元,国际旅游创汇4.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7%和13.5%。过去一年,我省不少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浙江经济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迈出较大步伐。制定城市化发展纲要和城镇体系规划,指导各地完善城市和城镇规划,积极探索推进城市化的有效途径,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和一批中心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六个一千”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标准海塘累计开工建设780公里,已基本建成700公里;标准江堤累计开工建设660公里,已基本建成600公里;高速公路当年开工570公里,累计已建成392公里;新建高产稳产商品粮基地103万亩,累计建成400万亩;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84万千瓦;新增本地局用电话交换机279万门,总容量突破1000万门,城乡话机普及率已达到每百人23.2部;铁路杭州新客站、京杭大运河浙江段改造、舟山朱家尖大桥、温州龙湾燃机电厂等一批项目建成并发挥效益。加强城乡建设,进一步改善了我省的发展条件,特别是基础设施条件。

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坚持一手抓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改组,一手抓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提高。全省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两目标”工作基本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国有中小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改制面已达到81.2%;省属企业改制工作已基本完成方案制定,并开始进入实施阶段;乡镇企业改革在基本完成改制的基础上又有了深化;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参与改造国有和集体企业,生产经营领域不断扩大,一些私营企业已涉足高新技术产业。各类所有制经济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得到了共同发展。养老和失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劳动用工制度、住房制度等项改革又取得了新的进展。改革的深入,使我省在体制和机制上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外开放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推进市场多元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加强开发区建设,成功举办’99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外贸、外资、外经全面增长。外贸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18.5%,增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2.4个百分点。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金额比上年增长16.3%。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和兴办境外市场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推进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取得了明显成效,有441家集体和私营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出口额已占到全省出口总额的12%。对外经济和贸易对全省经济的促进和带动作用越来越大。

科技和教育发展明显加快。推进科研院所改革,落实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出台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措施,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园区建设,推动产学研结合,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力量面向经济建设的主动性,企业依靠科技进步的自觉性,都有了明显增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渠道不断扩大。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多形式参与办学,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有了提高,高中段教育规模有了扩大,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我省开始走上了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与民办结合,发展教育特别是解决高等教育长期滞后的新路子。1999年,是我省高校招生增幅最大的一年,地方普通高校招生比上年增长了75%,高考录取率已从上年的35%上升到48%。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有了新的加强。多形式组织了一系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和迎接澳门回归的活动,宣传50年辉煌成就,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还在农村和国有企业分别开展了现代化主题教育和学习贯彻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主题教育的活动。旗帜鲜明地开展了与“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深入揭露和批判“法轮功”反社会、反科学、反人类的政治本质和社会危害,积极做好教育转化工作,使广大干部群众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社会科学、计划生育、卫生体育等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基本完成了乡镇卫生院危房改造。黄龙体育中心主体育场主体工程土建部分基本完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改进行政复议工作,依法行政得到进一步加强。加大在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等方面的执法力度,太湖流域杭嘉湖水污染防治成果得到巩固,钱塘江流域杭州段和宁波、绍兴地区企业污染物排放达到了预期控制目标;土地特别是耕地占用得到有效控制,土地整理和再造田地取得了新的进展。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等制度,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加强。较好地处理了一些突出的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严打”斗争,有效地维护了城乡社会的稳定。有计划地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认真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在机关贯彻落实开拓、务实、高效、廉洁的要求,政府自身建设有了加强。反腐倡廉力度进一步加大,依法严肃惩处了一批腐败分子。过去一年,驻浙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积极参与抢险救灾,支持地方建设,为我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军警民共建活动不断深入,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

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选择省计经委等7个部门和宁波市进行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省级7个部门平均减少审批事项53%,审批与核准两项平均减少40.9%。目前,审批制度改革已在省政府各部门全面推开。根据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对政府及部门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认真清理,其中仅省政府和省政府办公厅就废止了116个已不适用的规范性文件。清理整顿各类收费又有了新的进展,电价改革方案已经出台;对全省公路收费站点进行了清理整顿,撤消了10个收费站点,并通过合并减少了11个站点。对全省1043个农村合作基金会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和整顿,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区分情况进行处置,并入农村信用社580家,清盘关闭463家,基本消除了农村潜在的金融风险隐患。还在全社会切实加大了打击走私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工作的力度。规范政府行为,改善发展环境,促进了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提高了经济的运行效率。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采取切实措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水平、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失业保险金水平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增加了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城乡绝大多数企业也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职工的工资水平。农村居民随着生产领域的不断扩大,各类劳务性收入也有了较快的增长。还进一步加大了再就业工程的实施力度,11.4万余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过去一年是我省人民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众收入增幅比较大的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428元和3948元,实际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8.0%和5.6%,收入绝对额分别居全国第四位和第三位。城乡人民群众的吃、住、行等生活条件进一步得到了改善。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国内出现的通货紧缩趋势,以及杭嘉湖、温州等地区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我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不易。这是全省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顽强拚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驻浙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浙江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一年,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和困难。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一般商品生产能力过剩与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生产能力不足并存。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趋缓,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改革难度不断增大,社会保障制度等项改革与企业改革不配套的问题比较突出。利用外资除总量不够大外,技术层次还比较低。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少地方农民增产不增收,相当一部分国有和集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城镇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也比较严重。从政府自身工作看,在不少方面思想还不够解放,职能转变还没有到位,工作措施还不够有力,尤其是抓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存在,有些单位和政府工作人员作风飘浮,甚至弄虚作假,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等腐败现象还未得到有效遏制。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紧迫感,认真研究,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2000年是世纪之交的一年,也是完成“九五”计划和本世纪末各项奋斗目标的最后一年。我们依然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威胁将会继续存在。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和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对我们的影响将会更加直接。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等宏观政策,将会对扩大需求起到有效促进作用,但买方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仍将持续。中央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内资源配置将会进一步向西部倾斜。沿海发达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已从酝酿、勾画转入加速实施阶段。这一切,都将使竞争更趋激烈,对我们原有的发展优势提出挑战,增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但也为我们从更大范围利用国内外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促进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机制转换,再创发展新优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社会发展水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这是我们各级政府肩负的重要职责。

无论是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和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还是应对国内供求关系变化,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都要求我们必须以提高经济竞争力为核心,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包括调整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城乡布局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提升产业技术结构,调整企业组织结构,等等。面向国际国内市场,调整经济结构,对我省来说,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这是我省着眼于二十一世纪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从根本上提高整体竞争力的关键。

从国际国内发展趋势和我省实际出发,今年工作总的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基本路线和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以促进经济增长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为主线,突出结构调整,着力发展效益农业、深化企业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强科技和教育、加快城市化进程,努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抓落实,重提高,促发展,全面完成第九个五年计划,为我省跨世纪发展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按照上述要求,今年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调控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第二产业增长10%,第三产业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外贸出口总额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65‰以内。这些调控预期目标是积极的,也是留有余地的。只要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我们完全可以实现这些目标,把浙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把发展效益农业作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突破口[编辑]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当前我们要紧紧抓住农产品相对过剩、农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时机,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效益农业,以发展效益农业带动和促进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

发展效益农业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在确保1500万吨粮食生产能力、250万吨左右可调控库存和1250万吨左右生产总量的前提下,调减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近郊地区的粮食定购任务,使之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创汇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扶持力度,不断提高投入产出效益。积极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多种经营,在全省逐步形成适应规模经济要求的具有特色优势的农业产业带。    发展效益农业必须大力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把“种子工程”的覆盖面由粮食领域扩展到农林牧渔各个领域,加强种子种苗基地建设,重点抓好粮油、畜禽、瓜果菜、花卉、水产五大种子种苗工程。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加快培育和推广,促进产业化。进一步搞好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广泛推广轻型栽培、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现代集约化种养、农业生物灾害防治、农产品储运加工等技术,发展节水型农业和设施农业,办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广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努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认真研究解决现有农技推广体系与发展现代农业不相适应的问题,扶持发展民办农技服务组织,鼓励各类农技人员通过承包经营开发和技术服务,成为生产经营或技术服务大户。继续实施“百万农民技术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发展效益农业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针对当前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产、加、销诸环节利益联系不紧密的突出问题,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培育和发展一体化的生产经营组织上。引导和支持企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农户之间建立多形式的产业化经营组织,强化合同契约关系,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在这个问题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一个模式,鼓励各地大胆探索尝试。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围绕加强农产品产后保鲜、储藏、加工、营销等环节,支持乡镇企业进一步拓展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领域,抓好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建成一批特色农业基地,培育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延长加工链,提高附加值,进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全面发展,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竞争力。

发展效益农业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在切实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各项政策、完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继续搞活土地承包经营使用权。在二、三产业比较发达的地方,根据农民自愿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增强供销社的活力,支持发展购销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农民自己的流通组织,建立健全农村流通网络和信息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完善粮食收购政策,加强粮食市场管理,加快建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竞购竞销机制,搞好地方粮食储备,努力增强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能力,积极探索把种粮大户与粮食企业的利益结合起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新路子。

三、进一步促进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的有机结合[编辑]

经济发展的活力,首先来自于企业的发展活力。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既要解决机制问题,又要解决产业、产品结构问题。必须把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有机结合好,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升企业技术层次,增强企业竞争力,进而促进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着力解决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脱困和国有企业改革地区、行业之间不平衡两大问题,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等国有经济所占比重比较大的城市和省直属部门要基本完成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确保我省率先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两目标”。同时,从我省实际出发,加强对城乡集体企业改革的指导,大力发展各类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把深化企业改革的重点放在转换经营机制、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上。切实解决改制企业中存在着的股权结构不合理问题,推进股权多元化和经营者、经营技术骨干多持股、持大股,鼓励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改造国有和集体所有制企业。指导和督促实行公司制的企业,进一步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强化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断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素质。推进经营者年薪制,进行奖励股权、期权的试点和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的探索,严格考核和审计,使经营者的权力与责任、利益与风险相对应,收入增长与企业经营业绩直接挂钩。积极稳妥地推进劳动制度改革,完善劳动合同制,依法调整和规范劳动关系。加快建设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的有效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防止国有和集体资产流失,完善和规范出资人制度,促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切实维护出资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积极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省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我省的优势所在。在继续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同时,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不断进行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支持上规模的私营企业通过生产要素股份化等形式,形成利益共同体。进一步放宽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限制,积极鼓励民间投资,除国家明文规定限制的领域外,其余生产经营领域全部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开放,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促进各类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内部管理。以“五个一批”企业为主要对象,重点扶持优势企业,充分发挥优势企业在培育主导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作用。有效运用财政贴息、加速折旧、增提技术开发费等手段,调动企业增加技改投入的积极性,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社会把更多的资金投向企业改组改造,投向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引导和督促企业加强发展战略研究,广泛推广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重点抓好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进行由国资管理部门向国有企业委派财务总监的试点。认真做好扭亏增盈工作,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国有和集体企业,坚决依法予以兼并或破产。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各位代表,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加快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必须依法大力推进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继续认真做好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的工作,对尚未按规定参与养老保险的对象,依法加强督促,确保把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大到建制镇以上各种所有制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规范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加强对欠交保险费的清缴,严厉查处各类挤占挪用社会保险基金的行为。不断拓展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渠道,各级财政预算要适当调整支出结构,增加社会保障的支出比例。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继续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认真落实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来源,企业、社会和各级财政都必须按规定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财政预算要优先安排这方面的资金。完善再就业服务中心管理,所有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都必须签订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协议。加快创造条件,使下岗职工由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转向享受失业保险,直接走向劳动力市场。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引导职工转变择业观念,从政策上积极鼓励和支持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四、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编辑]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加入世贸组织,总体上对我省发展比较有利,特别是有助于我们充分发挥轻纺等加工工业的优势,进一步拓展境外市场,但同时也使我们在体制、机制等方面面对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应对措施,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扬长避短,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进一步加快开放步伐,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进一步保持和发展我省对外贸易的良好势头。重点在推进市场多元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上下功夫。深度开发欧美、东南亚等传统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抢占市场制高点,同时,积极开发非洲、南美、中东、东欧等市场,不断拓展我省经济的增长空间。全面推进外贸体制改革,以资产为纽带,加快组建外贸集团;积极鼓励和支持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扩大出口,进一步扩大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拓展市场的局面。坚持效益和数量并重的出口原则,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用好出口退税等政策和外贸发展基金,大力开发和扶持名牌产品出口,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高我省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针对国际环境的变化和我国利用外资出现的阶段性变化,把利用外资工作的重点从主要追求利用外资数量、扩大规模,转移到数量和质量并重、以质量为主上来;从以推出项目、引进资金为主,转移到以引进企业、引进技术为主上来。开展商业化招商,办好2000年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重点加强对技术层次比较高、对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作用大的境外企业的招商。积极吸引外资参与发展效益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改造提高传统产业,争取利用外资在商业、旅游业等服务业领域有新的突破。认真抓好开发区建设,加大对重点开发区和宁波保税区的扶持力度,超前进行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的办事程序和环境;对少数长期名不符实的开发区进行调整,腾出用地指标支持重点开发区,使开发区和保税区真正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吸引外资的基地,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改进对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和服务,促使他们发展得更快些、更好些,发挥“以外引外”的作用。

多形式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结合调整产业结构,鼓励有比较优势的企业走出去,到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发展加工贸易,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加强对兴办境外市场的引导,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以兴办境外市场带动我省劳务输出和商品输出。

中小企业是我省经济的主体力量,是最具活力的部分。把中小企业推向国际市场,是我省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认真研究有关推动中小企业包括私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政策,争取给予更多的中小企业以外贸进出口经营权,帮助培训外经贸人才,拓展招商渠道,创造境外投资等经济技术合作的机会。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技术层次,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中小企业不仅能出得去,而且能在国际市场上大显身手,大展宏图。

进一步做好对内开放的文章。认真贯彻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参与中西部地区开发,在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同时,促进我省经济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深入做好吸引外地企业到浙江来投资的工作。支持我省企业充分利用上海国际大都市的要素集聚优势,增强竞争能力,加快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五、把科技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放到突出位置[编辑]

科技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是事关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两大战略问题。当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优势,归根结底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建立在持续不断的发展之上。

把发展科技的重点放在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上。完善高新技术产业规划,加大在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和环保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力度,抓好一批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和重大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并使之尽快形成规模生产,转化为产业优势。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再选择50家大中型企业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同时,积极引导和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健全技术依托;推进产学研结合,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建立和发展科技企业,与企业联合办技术开发中心,鼓励企业在高校建立研究机构,充分发挥浙江大学等高等学校在高新技术基础研究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进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年内基本完成科研院所改制任务;大力发展民营科研机构,加强技术市场和创业服务中心等的建设,在全省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继续搞好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省级高新技术园区以及留学生创业园区建设;加快培育和形成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机制;认真落实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支持科技人员领办或参与创办科技型企业;继续实行市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加快科技进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良好氛围。

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育现代化建设。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搞好对贫困地区办学的帮扶工作,加强薄弱学校建设,高标准普及义务教育。扩大高中段教育,进一步调整中等职业教育的布局和专业设置。在通盘规划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充分挖掘现有高校潜力办好二级学院,有计划地通过改革、改组和改制,逐步将现有的职业大学、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和部分中等专业学校,发展成为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在杭甬温等中心城市有重点地建设高教园区。积极发展广播电视大学、自学考试和远程教育,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完善多元化办学体制,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多种形式参与办学,重点发展高中段以上教育,加强引导和管理,确保办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深化高校后勤改革,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使后勤服务工作逐步从学校行政管理体系分离出来,实行企业化经营,社会化运作。改革招生考试方式,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教育的质量,关键取决于教师的质量。加强师范教育,完成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认真搞好教师培训。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中小学教师定期轮岗和交流制度,完善教师聘任制,试行校长职级制,初步建立起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良好氛围。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教育的领导,依法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大力支持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进一步创造有利于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良好条件。全面实施“新世纪人才工程”,加快培养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多形式、多渠道引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积极培育人才市场,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继续搞好高教和科技新村建设,不断改善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重点改革用人制度、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制度和分配制度,加快建立和形成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

坚持可持续发展,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我们必须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科学地把握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认真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重点抓好农村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强化流入地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责任,开展“新家庭”活动,控制人口增长,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质量。重视人口老龄化趋势研究,认真做好老龄人口的工作。坚持依法保护和开发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加强对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切实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强化对土地特别是耕地的管理,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理制度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从严控制增量用地,加快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有计划地推行异地造田,努力实现跨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和全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严格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重点防治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加强对排污总量的监控和主要污染源的治理,年内实现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以内,工业污染源实现达标排放,杭甬温等城市的水和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规定的标准,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一控双达标”任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继续实施“碧水、蓝天、绿色”工程,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认真搞好生态公益林、水系源头保护工程和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建设,以及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研究,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六、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编辑]

推进城市化,是我省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经济增长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促进经济大省发展成为经济强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今年,加大推进城市化力度,我们将把工作重点放在贯彻实施《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纲要》上。

进一步做好规划的深化和完善工作。这是推进城市化的首要任务,也是分层次实施城市化发展纲要的前提条件。省一级重点做好制定全省城镇密集地区的分片城镇群规划,各市县要分层次抓紧编制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各城市要抓紧完善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编制各类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切实加强对规划编制的指导,确保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超前性和协调性,确保各项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衔接。依法严格实施规划,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城市化必须以产业的集聚和发展为依托。加快调整和优化第二产业,努力提高城市第二产业的技术层次。大中城市要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污染小、耗能低的“都市型”工业。促进乡镇企业加快向城镇集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在城市以至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提高商贸流通、餐饮服务业发展水平,积极推行连锁、代理、配送、超市、仓储式销售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积极发展交通邮电、金融保险以及中介服务等第三产业,有条件的城市还要发展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充分发挥我省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景区建设,完善旅游网络,依托城市,积极发展商务、会展、休闲度假、购物等项目旅游,不断丰富旅游内容,促进旅游大产业的发展。积极发展城郊型农业。通过培育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促进城市的个性化发展,为强化城市功能,尤其是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奠定基础。

切实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城市现代化首先表现在高水平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上。近期,重点加强城市路网交通系统和供水、供电、供热、电信以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建设,使之由发展滞后逐步变为适度超前。全面启动城市防洪设施建设工程,重要城市和地段的防洪设施要按照50年到100年一遇的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不断改进和加强城市管理,搞好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文物古迹保护,抓好绿化和美化,坚决清理违章建筑,解决脏、乱、差问题,促进城市面貌明显改观。

认真研究和制定推进城市化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取消城市人口指标控制,采用导向性准入政策调节城市人口增长,大力鼓励人才引进和投资移民。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扩大城市基础设施有偿使用的范围和领域,多形式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城市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对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积极推广招标拍卖的供地方式。在保持全省现行行政管理体制框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理顺市、县、镇行政管理关系。进一步深化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并把这项工作与建设现代小城镇示范工程结合起来,不断完善中心城镇功能。

各位代表,在加快推进城市化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毫不放松地抓好山区建设和海洋开发,抓好扶贫工作。这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前提条件。切实加强山区建设,稳定和完善现行的各项扶持政策,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帮助和支持山区加快解决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设施落后的问题,大力发展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养殖业,发展各类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以及旅游业,使多数山区县达到省定的县级小康达标标准。

进一步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把扶贫工作的重点转到巩固脱贫成果、加快致富奔小康上来,把扶贫的重点对象转到贫困乡村和贫困户上来,把政策扶持的重点转到加强事关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上来。强化挂钩扶贫单位的责任。实施开发开放式扶贫,推进异地开发、下山脱贫。大力建设脱贫致富带头人、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购销和医疗卫生四支队伍,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年内基本完成扶贫攻坚目标。

强化海洋国土意识和海洋经济意识,坚持“科技兴海”,不断深化对海洋的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海洋运输、海洋旅游、海洋功能食品和海洋药物加工以及各类临港型产业。加强港口体系建设,扩大和完善港口集疏运网络和揽货系统,增强以北仑为重点的,宁波、舟山、温州、乍浦、台州等沿海几大港口的整体竞争能力。加强主要海岛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促进海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加快发展。

七、不断改善发展环境[编辑]

加快发展,特别是促进经济增长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对发展环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区域之间围绕技术、人才所展开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发展环境水平的高低上。我省的发展环境近年来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但在许多方面尤其是管理上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改善发展环境,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重点仍然是集中力量加强“六个一千”工程建设。年内基本完成1000公里沿海标准海塘建设目标;新建成100公里钱塘江流域标准江堤,220公里高速公路;建成杭州萧山机场并完成试航;新增120万亩高产稳产商品粮基地,180万千瓦发电装机容量。切实加强以质量为中心的工程建设管理,层层落实质量责任制,包括各级行政领导责任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规范建设程序,进一步健全招投标制度,严格工程监理和验收,坚决消除工程建设中的腐败现象。

全面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在巩固前一阶段省级部门和有关市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成果的基础上,全省各级政府都要进行审批制度改革。省政府各部门审批制度改革务必达到两条要求,一是审批事项取消三分之一以上,二是审批核准等事项合计取消三分之一以上。对确需保留的审批事项,也要严格规定审批内容、条件、范围和时间。积极推广“窗口办文、办事制度”,进行创办办事大厅的试点。加强对审批行为的监督,逐步建立对审批管理和审批执行情况的社会质询制度和定期检查制度。

继续做好清费减负工作。巩固撤并公路收费站点成果,落实电价改革的各项措施,进一步清理整顿投资建设领域里的收费,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加强对各项行政性收费的管理,进一步规范会计、审计、律师、公证等各类中介机构收费行为,坚决整顿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切实减轻企业和农民的负担。

积极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市场条件。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市场尤其是要素市场的培育,搞好中介机构建设,清除分割、封锁市场的行政性壁垒,促进商品、资金、技术、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强化信用观念,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严厉打击走私贩私、合同欺诈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活动。努力发挥财政、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加强税收征管,严格控制财政一般性支出,增收节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拓展服务领域,优化贷款结构,提高贷款质量。搞好企业财产抵押登记,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融资担保机构,努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巩固农村基金会整顿的成果,审慎处理好清退遗留问题,坚决制止任何形式的乱集资、乱办金融业务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八、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编辑]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保证。当前,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经济结构和经济成分、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呈现多样化。我们必须从这种多样化的现实出发,改进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努力提高公民素质,提高城乡文明程度,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第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活动,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干部、教育群众,进一步坚定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运用书刊影视等大众传媒,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弘扬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坚决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倡导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好,指导青少年牢固树立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操守。

深入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大力提倡科学精神。多形式普及科技知识,尤其是那些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医疗卫生、科学健身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增强抵制封建迷信和各类伪科学的能力,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风尚。加强社会科学研究,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总结浙江经验、提炼浙江精神、开拓浙江未来、探索浙江改革开放新路子中的作用。

第二,多形式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充实内容,改进方式,着力于解决问题。把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与推进城市化进程结合起来,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整洁优美、社会秩序优良、服务工作优质、基层社区文明、文化事业繁荣六大目标,积极开展创建工作,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认真落实我省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广泛开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教育,着力改善村容镇貌、文化设施、医疗卫生条件,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移风易俗,反对陈规陋习,推行殡葬改革,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继续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强化规范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行业文明新风。

第三,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按照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的要求,加快实施文化发展战略,高起点、全方位地营造现代都市文化,重视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使都市文化和区域文化互为促进,构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浙江当代文化。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培养文艺新人,扶持重点文化艺术门类,搞好“浙江东海文化明珠工程”建设,办好各类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不断繁荣城乡文化生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加强和改进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舆论监督,完善新闻媒介的自律机制。抓紧构建以省级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广电集团为龙头,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充满活力的全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格局。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依法加强管理,开展“扫黄打非”斗争,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积极发展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继续调整和完善医疗卫生结构布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扩大农村合作医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达标成果,推进中西医结合,搞好疾病防治,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兴办体育事业的积极性,加快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的步伐。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优秀运动队建设,做好备战九届全运会的工作,争取我省运动员在悉尼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加强妇女和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工作,切实维护妇女和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大力支持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做好民兵预备役和征兵工作,依法保护军事设施,妥善安排退伍转业军人及其随军家属的工作和生活,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城和军警民共建活动,进一步增进军政军民团结。

九、深入贯彻依法治省方针建设开拓、务实、高效、廉洁政府[编辑]

越是深化改革,越是扩大开放,越是加快发展经济和各项事业,越离不开法制作保障。法律是国家和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是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履行为人民服务职责,规范自身行为的基本手段。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贯彻依法治省方针的自觉性,把政府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全省各级政府及全体政府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提高政府立法工作质量,切实防止和克服部门利益法制化倾向。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逐步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体制,认真落实评议考核、错案追究、行政赔偿等制度,加强行政系统内部的层级监督和政纪、审计、财政等专项监督,切实贯彻好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行政法律。建立行政执法投诉制度,严厉查处执法过程中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坚决制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行为的发生,确保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实施,维护国家法律制度的权威性。多形式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把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基础上。继续宣传和推广“枫桥经验”,正确处理各类人民内部矛盾,综合运用法律、教育、行政、经济等手段,千方百计化解矛盾,努力把矛盾和冲突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继续抓好“平安社区”创建工作,开展创建“平安大道”活动,不断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群防群治,下大力气整治社会治安中的突出问题。保持“严打”态势,严厉打击暴力犯罪、毒品犯罪、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和流氓恶势力犯罪,以及抢劫、盗窃、拐卖妇女儿童等刑事犯罪,依法取缔和打击“法轮功”之类的邪教组织,打击走私、骗汇以及金融、财税、商贸等领域的严重经济犯罪活动,坚决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

各级政府都必须自觉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依法报告工作,认真执行和落实有关决议决定。加强与人民政协的沟通和联系,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主动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通报情况,听取建议和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提高面商率、解决问题率和代表、委员的满意率。认真做好来信来访工作,不断拓展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监督政府工作的有效渠道。巩固和扩大政务公开的成果,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完善和扩大基层民主。依法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健全民主议事制度,规范议事程序,不断完善村务公开,重点加强村级财务公开制度,使村民自治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作用,进一步在国有和集体企业中推行厂务公开,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和侨务、台务等工作。帮助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进一步巩固和促进民族团结。全面正确地贯彻国家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按照开拓、务实、高效、廉洁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努力巩固和扩大“三讲”教育的成果,认真搞好县级“三讲”教育。坚持从严治政,严格工作目标考核,加强管理,狠抓落实,确保政令畅通。进一步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坚决克服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实际,着力研究解决一些全局性、倾向性的问题,不断提高政府驾驭全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改革和发展正进入关键时期,我们各级政府必须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帮助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解决各类突出问题,主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高兴,使群众满意,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加强廉政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下大力气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强教育,加强监督检查,一级管好一级,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离任审计制度。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加强对工程招投标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对财政预算外资金的管理,认真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规定,积极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全面完成机关与所办企业脱钩的整治工作,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努力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继续把查办领导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经济管理部门和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作为重点,着重查处金融、证券、土地批租转租、物资采购和工程建设等领域的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和严重侵犯群众利益的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养奸。

各级政府都必须大力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要从严控制政府部门新建、扩建楼堂馆所,切实减少各类办节、评比达标等劳民伤财的活动,严肃查处违反规定的公款消费。坚决刹住一些地方和部门有所抬头的铺张浪费、奢侈挥霍的风气。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全面开展政府机构改革。年内完成省级政府机构改革,使省级政府工作部门由现在的57个减少到40个,机关行政编制精减48%,职能转变取得明显成效。同时,相继开展市地县和乡镇的机构改革工作。切实加强对机构改革的领导,统筹进行组织和安排,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妥善搞好人员分流,确保人员思想不散,国有财产不流失,政府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今年,我们还将在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工作。

各位代表,当前,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期。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21年,全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成就,浙江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放眼明天,我们的目标是实现现代化。这是浙江人民走向21世纪面临的伟大任务。让我们更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紧依靠全省人民,万众一心,励精图治,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