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廳志/卷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十二 淡水廳志
卷十三
卷十四 

  考三古蹟考

  古蹟者,無關政教,而有助考證。歷來地誌所不廢。祝穆方輿勝覽,斤斤以此擅場則隘矣,而竟廢之。若陸清獻靈壽志,寺觀之類,涉浮屠老子者皆斥之,亦奚可哉?且僧綱道錄,載於會典,寺觀亦有田畝山場,倘有訟於有司,豈能不理?況天生勝境,地擅名區,雖曰搜奇,實非志怪。今別為一類,存其概焉。考古蹟。

  玉山:在貓里溪頭山後萬山中,晴霽乃見。巉岩峭拔,迭白如銀,可望不可即。相傳偽鄭自率步卒往至山麓,遙隔一溪,毒甚,涉者多死,遂止。或袖白石數枚而歸。竹塹一帶亦時見,或以為雪雲。

  紗帽山:在大屯山界,孤高峭立,以形肖故名。上有碎石,如梅花蕊瓣,風來即動,俗呼風動石。石窩有若花心,蓄水斗許,汲干復自滿。

  龍峒山:即大隆同,平地突起如龍。北臨大溪,溪底石磴與劍潭山後石壁相接。有洞,側身入,以火燭之,僅通人,行約數百武。

  鶯哥山:在三角涌,與鳶山對峙。相傳吐霧成瘴,偽鄭進軍迷路,炮斷其頸。

  鳶山:即飛鳶山,在三角涌,偽鄭亦炮擊其尖,斷痕宛然。

  杙峰:即雞籠杙,在雞籠港外,尖而秀,色常蒼翠。峰下魚能逐火,漁者舉火網之。

  鱟嶼:在雞籠港中,兩峰對峙,宛如雌雄。

  社寮島:在雞籠港口,周圍數里,漁者居之,每雞鳴見晨光。

  月眉崎:在大姑嵌,水聲相擊,其音如鍾。

  獨峙:在芝蘭堡芝山上。

  寒石洞:在觀音山麓,頗深邃,燃炬可入。

  水簾洞:在雞籠山下海灘上,洞前泉滴如珠,石為之穿,壁中結乳累累,呼為石鐘乳。

  仙人洞:在雞籠澳,深入可行。

  蝙蝠洞:一在芝蘭堡芝山岩左,一在石閣山畔洞中。蝙蝠各集數十,大約七、八寸。

  仙跡石:一在淡北內湖獅頭山,懸崖百丈高處。一巨石旁斜可登如梯。有大人跡,長兩尺,彳亍數武,一步一杖,杖痕亦深入。側有童子跡,長亦七、八寸,行一、二步,即若匍匐狀,或着手,或屈膝,或並立,或俯瞰,諸痕犁然,相傳為仙跡雲。一在觀音山二尖頂,跡三。一在大屯山,一在梘尾山,一在奇里岸山,俱入石數分。

  反經石:一在觀音山西雲岩上,凡二石,其一形如馬鞍,每捧羅經針本子午置於石,則反為卯酉,故名。一在芝蘭堡石閣山上,約五、六石,皆然。惟所反之方位互異。

  硯盤山:在八里坌山上,約長二丈,闊一丈四尺余,形與硯同,有凹,注水雖旱不涸。

  鳥踏石:在關渡水畔,鳥棲其上,若將搖然,以數人推之不動。

  石鐘、石鼓:在西雲岩頂,二石,叩之作鐘鼓聲。

  土地公坑:在廳治三里許,中有古樹,殆百餘年物。

  柏節坑:在大姑嵌,有巨石突出,四水環之,俗呼仙人踏石。

  紫薇坑:在拳山大姑嵌界,道光間開墾。

  火穴:一在擺接石壁寮,久旱及陰雨,焰高三四尺,牧者每坐飯於穴口,草仍青。一在牛角山腰,有泉縣流,望之如煙,近之則寂。置草木水上,旋燼。一在貓里溪頭山尖。

  劍潭:在廳治北一百三十里,深數十丈,澄澈可鑑。潮長則南畔東流,而北畔西;退則南畔西流而北畔東。每黑夜或風雨時,輒有紅光燭天。相傳底有荷蘭古劍,故氣上騰也。或雲樹名茄冬,高聳障天,大可數抱,峙於潭岸,荷蘭人插劍於樹,生皮合劍在其內,因名。

  八卦潭:與劍潭相接,亦名石壁潭。側有巨石,將旱、將雨,石罅俱格格作聲。或名為雞鳴石;又曰兩儀石。

  鯉魚潭:在大甲堡內山,以產鯉名。

  馬龍潭:在苑裡堡東,大旱不涸。

  大潭:在大溪墘,多產魚。

  八里坌潭:在八里坌山絕頂,形三角,周數畝,水清而深。土番逐鹿間至,漢人能陟者。

  仰天湖:即出粟湖,在金山面,有草結子如粟,其水不溢、不竭。

  金魚湖:在雞籠社寮之前,水深數尺,澈底,水藻沙石皆見。時有五色魚。

  澹雲湖:在中港堡溪南。

  峰仔峙溪:在廳治東北一百八十里,水聲下瀨,音似管弦。

  磺溪:在芝蘭一堡,聞溪吼聲,即雨。

  三合水:在廳治東北十里許,每午、未時,水突發涌,有聲如潮漲,逾時退。

  墨水:即隙仔溪,在廳治西一里許。曲而清,水若深至三尺即黑。

  蘆洲:即和尚洲,在廳治北一百四十里,多蘆葦。

  蓮花池:在艋舺新街後。

  龍王池:在廳治龍王祠前。

  三孔泉:在大屯山畔,分三道湧出。附近梯田多資灌溉。

  石壁泉:在包里山畔,灌溉梯田亦多。

  西雲岩泉:在觀音山畔,獅頭岩寺後。石壁點滴如檐溜,又一泉分溉各田。

  石閣泉:在芝蘭堡,由石壁流注塘中,四圍迭石,種芋味佳。

  番井沸泉:在芝蘭堡,其源自三角埔山下。一線如溝,深尺許,多沙,流泉騰沸,冬暖夏涼。

  半山泉:在芝蘭堡雙溪內,由石隙涌流,繞灌田園數十甲。

  鐵砧山泉:在大甲土城東南。其源出自山畔,溉田亦多。

  響泉:在貓里溪頭山尖。有石微凹,盛水時作椎鑿聲。

  崶頂泉:在雞籠山南,從峭壁懸流如瀑布。

  溫泉:在三貂山。

  磺油窟:在銅鑼灣東二十里牛斗山下。水色黃,嗅之有磺氣,以瓢淺挹即成油。附見「物產」。

  龍目井:在大雞籠山麓社寮,下臨大海,四周斥鹵,泉涌如珠噴起獨甘。相傳荷蘭所浚。

  國姓井:在大甲堡鐵砧山巔,相傳偽鄭屯兵大甲,以水多瘴毒,乃拔劍斫地,得泉味清洌。旁有小碣,鐫此三字。

  乳井:在劍潭山也佳庄(山也佳即山仔腳)。四圍巨石,有泉竅,鑿之深僅數尺,水色如乳,甘可瀹茗。

  巡司埔井:在南門外竹蓮寺邊。

  井井泉井:在廳治北門外鄭氏別業,味甘洌。

  豆菜井:在廳治北門外侖仔庄,水清可溉荳菜,故名。

  寺觀(附)

  竹蓮寺:即觀音亭,在廳治南門外巡司埔。乾隆四十六年庄德建。道光五年林紹賢改修,九年紹賢子祥雲建東西廊。

  靈泉寺:舊名香蓮庵,在廳治東門外,金山面冷水坑東南畔。距城八里,有泉迴繞冷水坑,清可沁脾,故名。

  壽山岩寺:在龜侖嶺。乾隆二十八年建。六十年,台鎮哈重建,董事呂文明。道光十六年林仕來捐修。咸豐十年、同治四年,地震崩壞,重修。

  觀音寺:在大姑嵌蓮座山。對山有石結觀音一,石僧二,俗呼三生拜蓮。

  龍山寺:一在艋舺街,泉州安海分派,乾隆三年建。嘉慶二十年地震僅存佛座。楊士朝黃朝陽等捐建。士朝子孫助續成之。同治六年郊商重修。一在滬尾街。

  慈雲寺:即慈雲岩,在艋舺街竹巷尾。同治四年林春峰等捐建。前後蔬園為香火資,義塾附之。

  劍潭寺:即「府志」雲觀音亭。在劍潭山麓。乾隆三十八年吳廷詰等捐建。寺有碑記述:僧華榮至此,有紅蛇當路,以筊卜之,得建塔地。大士復示夢有八舟,自滬之籠可募金,果驗。寺遂成。道光二十四年泉郊紳商重修。

  芝山寺:在芝蘭堡芝山獨峙上。乾隆五十三年吳慶三等捐建。

  石壁潭寺:即寶藏岩,在拳山堡。康熙時人郭治亨舍其山園,與康公合建,事在乾隆間,年月失考。後治亨子佛求,即捨身為寺僧。父子墓均在寺旁。其女九歲,死於地震,鬼輒夜哭,祀之乃止。壁有游大川香田碑記,乾隆五十六年立。門拱獅象,山蒼翠可掬。叢樹集鳥以千百計,有水通舟楫。

  西雲岩寺:即「府志」云:大士觀。在觀音山麓獅頭岩。一名龜山。乾隆三十三年(「府志」作十七年)胡林獻地建置。嘉慶十六年林阿成等捐修。劉建昌施捨埔園,及山下渡船,為香燈費。寺絕塵埃,亦一異也。

  鄞山寺:在滬尾山頂,道光二年汀州人建鳴崗等捐建。羅可斌施田,咸豐八年重修。

  地藏庵:一在廳治東門內,道光八年同知李慎彝、守備洪志高等捐建。一在艋舺街。

  園亭(附)

  望海亭:在廳北淡水營盤後山之畔。都司王三元葺建,可以觀海。今圮。

  竹林石室:在芝蘭堡東勢山,巨石下可容十數人。

  潛園:在廳治西門內,林氏別業。道光二十九年林占梅建。中有水可泛舟,奇石陡立。又有三十六宜,梅花書屋,掬月弄香之榭,留客處,諸勝。

  北郭園:在廳治北門外水田街,鄭氏別業。咸豐元年陳用錫建。中有小樓聽雨,歐亭鳴竹,陌田觀稼,諸景。

  怡園:在大隆同庄,陳氏別業。

  太古巢:在劍潭前圓山仔頂,陳維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