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紀事本末/卷九
卷八 ◄ | 清史紀事本末 明朱成功之事蹟 |
► 卷十 |
世祖順治二年,明紹宗隆武元年也。夏閏六月,明賜南安侯鄭芝龍子森國姓,名成功。森即芝龍娶日本肥前人田川氏女所生子也。生之夕,火光燭天,芝龍心異之。芝龍以平海賊劉香功,官都督。森在日本已七歲,屢請於日人,始遣森還,而留翁氏。成功儀容俊偉,倜傥有大志,每東向望母輒掩涕,叔父鴻達甚器之,每摩其頂曰:「此吾家千里駒也。」讀書不治章句,作灑掃應對進退,題文中有曰:「湯武之征誅,一灑掃也;堯舜之揖讓,一應對進退也。」人咸以英物目之。年十五,補諸生,試高等,食餼,有相士見之曰:「此奇男子,命世雄才,非科甲中物。」弘光時入南京,錢謙益驚其才,字之曰「大木」,至是芝龍引之入見。紹宗奇其貌,與語,大悅之,撫森背曰:「恨朕無女妻卿,當盡忠吾家,無相忘也。」賜國姓,名成功,命爲御營中軍都督,儀同附馬都尉、宗人府宗正。自是,中外稱之爲國姓。日人聞成功貴寵,亦送翁氏至平安。
三年,春三月,明封朱成功爲忠孝伯,掛招討大將軍印。時帝在延平,成功條陳據險扼揀,將進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國事宜。帝嘆爲騂角,授成功大將軍印,予伯爵。時閩中戰守機宜,悉鄭氏爲政,而芝龍有異志,紹宗患之。成功嘗獨入侍,見紹宗有憂容,頓首曰:「陛下鬱鬱,得毋以臣父有異心乎?臣受厚恩,義無反顧,願以死捍陛下矣!」 冬十一月,明朱成功走金門。先是,經略洪承疇言於貝勒博洛,賂芝龍以伯爵,芝龍復書有曰:「遇官兵撤官兵,遇水師撤水師。傾心貴朝,非一日也。」是年六月,芝龍詭稱有海警,馳返安平,盡撤水陸防兵以隨,諸將多不從。紹宗降手勅留之,中使至河干,而芝龍已飛帆過延平矣,博洛遂得長驅入閩。紹宗在汀州遇害,至是博洛遣固山額真韓岱統兵入安平。馳書芝龍,言兩粵未平,已鑄閩廣總督印以相待。芝龍大悅,成功與鴻達痛哭諫,不聽,成功去金門,芝龍召之同行,成功復書拒之。芝龍所部僅五百人,從至福州,皆令雉髮降。 明朱成功率部衆入海,鄭芝龍既降,博洛慮其有反覆,乃分隸其五百人於各旗,令不得相見。夜半,忽拔營起,芝龍曰:「吾子弟皆不馴,今擁兵海上,脫有不測,將奈何?」博洛曰:「此無與爾事,亦非吾所慮及也。」芝龍既北行,成功悉率所部入海,芝豹奉母居安平。 十二月,明朱成功起兵海上以圖恢復。成功初受大將軍印,未幾以母病辭,返延平,故雖受殊恩,未嘗興兵柄一日。已聞父北行,紹宗遇害,乃悲歌慷慨,攜儒冠、儒服赴孔廟哭焚之,曰:「昔爲儒子,今爲孤臣,向背去留,各有作用,惟先師鑒之!」自金門回安平,會文武羣臣誓師恢復,有曰:本爵乃大明之臣子,縞素應然,實中興之將佐。披肝無地,翼諸英傑,共申大義云云。用招討大將軍印,稱罪臣國姓成功,出家帑犒軍,大拜諸將,訓練士卒,整飭船隻,往來島嶼以觀變。
四年,夏四月,明朱成功復海澄。先是,博洛使人挾鄭芝龍北行,隨親統馬步兵入安平。芝豹倉卒棄城,率家屬登鑑,泊外海,成功母田川氏獨留守。兵入,掠其宅,氏拔劍剖腹死。成功聞報,痛哭出師,全軍皆縞素。師至,博洛見帆艢雲集,軍容煊赫,大懼,星夜引兵還泉州,成功遂取海澄,入九都。 秋八月,明朱成功會定國公鄭鴻達之師攻泉州,不克。鴻達遣人語成功,言平安地方褊小,且無險要可守,勸之取泉州,願以師助,於是成功至自九都,會師於泉之桃花山,在籍御史沈佺期、光錄寺大夫林橋升、主事郭符甲、推官諸葛斌皆奉兵應,降將提督趙國祚迎拒,敗績,進簿州城,復敗,其援兵斬其援將解應龍。守西城將楊義、鄉宦郭顯約內應斌,事洩,斌以率兵逼城,全軍覆沒,顯一門皆遇害,城中防守益嚴。漳州守將王進,亦降也,揚言合潮州援兵數萬至,直搗安平,成功遂馳歸,練兵積餉,圖再舉。 冬十月,明朱成功頒隆武四年戊子大統歷於海上。時永歷帝已於三年十月即位於粵中,至是成功猶未得確耗,因從大學士路振飛、曾櫻議,仍稱隆武四年,頒歷,用文淵閣印鈐之。
五年,夏五月,明朱成功復同安。成功攻同安,守將祁光秋出戰,成功遣將甘輝敗之,光秋遁走,成功取同安。 秋八月,終鼐等復取明同安,屠之,朱成功部將邱縉、林壯猷、金作裕,知縣葉翼雲,教諭陳鼎皆死之。鼐合降臣李率泰、陳錦攻破同安,以城內堅拒,屠之,血流溝渠爲之滿。 明朱成功遣前中書舍人江于燦、黃志高奉表於肇慶,成功至是始知永歷帝立,加額曰:「吾有君矣!」遣于燦等航海赴行在。 明朱成功復詔安。成功在銅山等處募兵練餉,詔安縣人林曰灼獨拒之,成功遣將甘輝擊斬之,遂得詔安。 冬十月,明封朱成功爲威遠侯,成功尋復雲霄,降將張國柱敗沒,守備姚國秦就擒。
六年,春三月,明朱成功屯兵分水關,遣將黃山破惠來,海澄、陳斌歸之。斌號大巴掌,有勇力,數百人不敢近,至是來歸,成功授爲後勁鎮。 秋七月,明進封朱成功廣平公。
七年,春正月,明朱成功復潮陽,知縣常望鳳降。 夏四月,明朱成功攻揭陽之新埠寨,克之,尋詔安張禮率衆數千歸之。 六月,明朱成功討降將蘇利於碣石衛,不克,旋師圍潮州。成功率舟師討利,風逆不利,回師圍潮州。降將王邦俊聞警,率兵取雲霄詔安,成功部將柯宸樞迎戰,以礮矢盡,全軍皆沒。成功聞之大痛,曰:「不恨失浦詔,恨亡宸樞耳!」遂解圍去。 秋八月,明朱成功取廈門、金門。廈、金兩島爲鄭彩、鄭聯所據,芝鵬、芝莞勸成功取之,成功將施朗說尤力。時彩遠出,惟聯在廈而嗜酒,羣謂不取反資敵,爲非計。成功不得已從之,遂併兩島,軍威大震。 冬十月,降將蘇利陷惠來,明朱成功部將盧爵,知縣汪匯死之。利偵知成功回廈門,潛師襲惠來,爵戰死,匯自刎死。 明朱成功取銅山、南澳、閩安諸島,成功命洪政招安諸島,悉聽約束。 十二月,明朱成功率舟師援粵東。成功聞廣州事急,乃以芝鵬守廈門,自率諸鎮南下勤王。
八年,春閏二月,降將總兵馬得功襲入廈門,明前大學士曾櫻死之,得功旋遁去。時成功師次平海衛,降臣巡撫張學聖乘其遠出,檄得功襲廈門,親率大隊繼其後,遇潮大漲,波濤洶涌,學聖大懼,引兵還,得功亦逸去。 夏四月,明朱成功復廈門。成功聞廈門有警,急率兵返,至則馬得功等已去,成功移師屯金門之白沙,親閱各要口,築礮臺撥勁旅守之。會其將施朗有標兵曾德犯法,朗將殺之,成功馳令勿殺。朗斬之,疾走,降於李率泰,改名琅,授副將。 五月,降將總兵王邦俊與明朱成功大戰於漳浦之南溪,敗績,邦俊師潰,遂閉門不出。 冬十一月,降將提督楊名高與明朱成功兵戰於小盈嶺,敗退泉州。明高聞王邦俊敗於馬口,統諸軍繼進,至小盈嶺伏左右,起,兵潰沒幾盡,遂遁返泉州。 十二月,明朱成功復漳浦。成功乘勝進簿漳州城,守將楊世德、陳堯策出降,遂復漳浦。
九年,春正月,明朱成功復海澄,浯州人周全斌率衆歸之。 三月,明朱成功復長泰,進攻漳州,降將總督陳錦爲其下所殺。成功攻長泰,錦率師救之,與成功大戰於江東橋,大敗,退返泉州,於是平和、詔安、南靖皆下,進逼漳州。會錦家奴庫成棟等刺殺錦,以首獻成功,成功厚恤成棟家而斬之以殉,曰:「僕隸之人,而皆戕其主,是天下無刑也!」軍中大服。
十年,春三月,明朱成功遣定西侯張名振率師入長江。名振破京口,截長江,駐軍崇明,獲叛將金允產於金塘山,磔之,成功復益以師,令陳輝、王秀奇、洪旭、周全斌偕行。至羊山,颶風,折兵十之一,惟名振全軍無恙。 夏四月,固山額真金礪攻海澄,明朱成功禦卻之。時城壞十餘丈,成功坐將臺,指揮自若,忽一夕,礪營空礮遞發,成功驚曰:「敵將臨城矣!」勒兵持斧以待,令曰:「敵至方砍。」礪麾衆登城,城上萬斧齊下,隨砍隨墮,壕爲之平。質明,地道火發,復焚斃無數,礪遁返漳州。 六月,明封朱成功爲漳國公。 冬十二月,明張名振大敗崇明駐防軍於平陽沙,駐防兵萬餘渡江,名振鼓衆迎之,防兵盡殲,無一返者。
十一年,春正月,明朱成功復遣張名振率師入長江,海船數百,遡流而上,再入京口,歷儀真,至觀音門,泊金山。登山望祭孝陵,揚帆東下。復以海艘上鎮江,至儀真,以沙船六十入山東登萊諸處,直抵高麗而還。 二月,遣使入閩講欵,明朱成功拒之。時賂成功以海澄公,成功不受,益出兵大擾福興、漳泉諸郡。 秋八月,復遣使入閩講欵,仍不就。時遣學士葉成格、理事阿山,偕鄭芝龍四子渡。入閩,許割福興、漳泉四府地歸明,成功拒之如故。其報兒書末曰:「萬一不幸,父惟有縞素復仇以結忠孝之局耳!」復遺書與渡。有曰:「兄用兵老矣,豈有舍鳳凰而就虎豹者哉?惟吾弟善事父母,勿以兄爲念。」使者返朝,命錮芝龍於高牆,戍芝豹於寧古塔。 冬十一月,明朱成功發水陸師,應李定國於廣東,不利,成功遣林察等配戰鑑送廣東,齊奏諧行在。會定國合師圍廣州,尚可喜、耿繼茂急請滿兵至,定國攻之,不克,引還,林察等亦退。 十二月,明朱成功復漳州。成功襲破漳州,劉國軒等降,十邑皆下。泉州屬邑亦望風歸附。
十二年,春正月,明朱成功復仙遊,改中左爲思明州,分所部爲七十二鎮,立儲賢館、諸才館、察言司、賓客司、印局、軍器局,設官理事,勤學取士。奉前監國魯王,暨、盧、溪、甯、靖諸王居金門,禮待避地,遺臣王忠孝等爲上客。 夏五月,明朱成功遣張名振復舟山。成功拜張名振爲元師,陳輝、洪旭、陳六御副之,統二十四鎮入長江。甯波守將張洪德降,進攻舟山,總兵包臣功降,改名臣興。 六月,明朱成功取揭陽,遂取普寧。成功遣將黃廷、萬禮等率二十鎮南下,揭陽、普寧相繼下,閩督劉清泰遺書有曰:「固山枕戈久矣,有不能傾刻待。」成功覽書笑曰:「彼以勁旅挾吾,吾豈懼一固山哉?」不報,朝命鄭王世子濟度爲定遠大將軍,赴閩。成功從馮澄世策,墮安平、漳州、惠安、安南、同安諸城,回師廈門。
十三年,夏四月,世子濟度攻明夏門,復攻金門,皆敗還。先鋒韓尚亮掠廈門,會颶風大作,復大雨淋漓,船不得泊,滿兵皆顛眩,斷椗壞䑸之聲震蕩魂魄,其被風飄至島者,皆斷其手掌,縱之歸。時濟度偵知朱成功積聚在金門白沙寨,令王進功攻之,甫出港,遇洪旭哨船乘波酣戰,復大敗,遂退入泉港。 六月,明朱成功部將黃梧以海澄來降。先是,蘇茂以揭陽之敗伏誅,罰梧鎧甲五百,命代王秀奇守海澄,梧尋薙髮來降。陳勦海五策:「一、屯沿海以堵登岸;二、造小舟以圖中左;三、清叛產以裕招徠;四、鋤奸商以絕接濟;五、划僞瓄以洩衆憤。」朝命以前封成功海澄公之印授梧,梧薦施琅爲副將。 秋七月,明朱成功取閩安,進攻福州,尋退屯閩安。成功三戰三捷,斬副將胡希玠,擒參將張禮,於是守將望風降。成功不爲備,會城外伏兵起,成功倉猝乘潮解椗退。 冬十二月,明朱成功攻羅源,復攻甯德,梅勒章京阿克襄陣沒。濟度聞羅源之警,遣阿克襄往援,與成功將甘煇戰於護國嶺,敗績,煇斬之,全軍潰走。朝命撫臣佟岱致書成功議欵,成功不報。
十四年,秋七月,明朱成功攻興化黃巖,遂取台州。天台、太平、海門衛相率歸附,尋閩安爲降臣總督李率泰所誘降,成功恐兩島有失,率舟師回廈門。 冬十一月,明朱成功復鷗汀寨。從陳霸策,取之,以足糧也。 十二月,明遣使冊封朱成功爲延平王、招討大將軍,賜尚方劍,便宜行事。成功欲取江南,乃遣楊廷世、劉九𦤎聞道請旨,引諸葛亮言,謂勢不兩立。朝廷壯之,遣使晉封爵秩,令進師江南,但大義於天下。
十五年,秋七月,明延平王朱成功、兵部侍郎張煌言,會師大舉北上,次羊山,颶風作,旋師舟山。成功大舉攻南京,以提督甘煇為前部,總兵馬信、萬禮繼之,自統大衆為合後。侍郎張煌言為監軍,揚帆北上,從行戈甲武士十七萬,五萬習水戰,五萬習騎射,五萬習步擊,以萬人往來策應。選力能舉五百觔者,披鐵鎧,繪以朱碧彪紋,留兩目,執斫馬大刀立陣前,砍馬足,號曰鐵人,望者以爲神兵。左虎衛陳魁統之。師既行,平陽、瑞安守將皆獻城降。次羊山,會颶發,碎巨艦數十,漂流士卒八千。成功之四子濬、七子浴、八子溫皆溺焉。成功冠帶起祝曰:「成功統率三軍,恢復中原,如天命有在,即將諸船沉滅,神其鑒諸。」祝畢,風頓止,乃旋泊舟山理楫,以爲後圖。 九月,明朱成功復象山。成功舟師象山,知縣徐福率父老降。
十六年,夏五月,明延平王朱成功、兵部侍郎張煌言復會師大舉北上,以援滇。時聞貝子洛託等兵三道入滇,度江南無備,復乘機出師。 六月,明朱成功復瓜州、鎮江。前烽張煌言抵瓜州,明日,成功率部將甘輝等乘風潮逕進,操江朱衣祚等率師出禦,敗績,成功乘勝進偪,城遂潰。成功留左鎮劉猷等守之,而親統全軍南渡,攻鎮江。守將告急於南京,以鐵騎三千赴援,三進三卻。成功令發大礮,江水騰沸,兩岸屋瓦皆震。於是南京蘇、常諸道援師畢集,分五路大戰於楊蓬山。時成功兵上陸者僅二千,諸會援者皆一時宿將,提督管效忠尤號善戰,而是日激戰之終局,其部眾四千,存者百四十人,援兵僅存什之一。效忠遁南京,嘆曰:「吾自滿洲入中,固十餘年,未有此死戰也!」鎮江既破,屬邑皆下。成功引兵而西,部將甘輝請:「北取揚州,斷山東之師;南據京江,絕兩浙之糧;嚴扼咽喉,號令各郡,南都可不戰而定。」成功不聽。 秋七月,明朱成功師抵南京,謁孝陵,尋兵敗於城北門外,崇明伯甘輝死之。成功既抵南京謁陵,其哨卒七人掠江浦,取之。越五日,蕪湖以降書至,成功使張煌言率所部由蕪湖進取𪧟、徽諸路,安徽列城,望風反正,凡得郡四、州三、縣二十四,維楊、蘇常,旦夕待變。江、楚、魯、衛人士詣軍門受約束歸,許起兵相應,東南大震!成功至觀音門,以黃安督水師,守三㲼河口,親率諸將由儀鳳門登陸,屯岳廟山。總督郎廷佑使人卑詞以說成功曰:「我朝軍律,守城過三十日,罪不及妻孥。乞寬三十日之限。」成功許之。甘輝、潘庚鍾力諫,煌言亦有書至,勸勿爲敵所賣,成功皆不以爲意。時警信至北京,方議親征,而崇明總後梁化鳳知成功無備,以兵卒數千夜穴神策門,直搗其中堅,以騎兵數万繞山後,出其背,前後夾擊,海師卻,成功登艦退。甘輝、潘庚鍾、萬禮、張英、林勝、藍衍、陳魁、魏標、林世用、洪復等皆力戰死。 九月,明朱成功回師廈門,上表待罪,立廟祀死事諸人。成功還至廈門,哭甘輝而後入曰:「早從將軍言,吾不及此!」立廟祀死難諸臣,以輝爲第一。煌言遇貴州凱旋軍浮江下,亦戰敗,走建德祁門山中,尋出天台以入海。
十七年,夏五月,命將軍達素、總督李率泰,分兵出漳州、同安,合搗廈門。明朱成功勒諸部扼守海門以拒戰,手自搴旗起師,風吼濤立,一海皆動,軍士踏浪如飛。北人不習水戰,暈眩不能軍,遂大敗,僵屍滿海。有滿洲精卒數百人棄船降,餘退陷於淖,十死六七。首領哈喇土星被擒,達素回福州自殺,自是終成功世,無敢言覆島者。成功既歸,以廈門勢單弱,方謀所向。途遇荷蘭甲傫〈(通事)〉、南安人何斌,語成功曰:「臺灣,公家之故土也。其地富強,爲四省要害。」且言可取狀,請爲向導。成功覽其地圖,嘆曰:「此亦海外扶餘也!」留子經守廈門,而自以艦隊向臺灣。臺灣,海中荒島也,明崇禎間,閩地大旱,鄭芝龍請於巡撫熊文燦,以舶徙餓民數萬至其地開墾。及芝龍去臺灣,時荷蘭人踞其地,互市。先築安平城,旋築赤嵌城,全土歸其掌握。然城中荷蘭人不過二千,其餘皆鄭氏所遷之民也。
十八年,春三月,明朱成功引兵自安平附近上陸,克赤嵌,進圖安平。荷蘭人告急於馬達維亞總督,總督遣兵艦七艘赴援。中國邊吏,致書臺灣知事可依德,求合攻成功。相持數月,竟無功。 冬十月,棄降將鄭芝龍於市,徙沿海居民,禁舟出海,從降將黃梧請也。鄭氏在京者,無少長,皆被殺。下令遷界,禁漁船、商舟出海。自是五省商民流離蕩析,而萬里皆邱墟矣。 十二月,明朱成功取臺灣。改爲東都,以赤嵌城爲承天府,置天興、萬年二縣。時安平陷重圍者已九月,兵士死者數千,而城堅守不下。成功乃使人告哥依德曰:「此地乃先人故物。今我所欲得者,土地耳,餘悉以歸汝。」哥依德知不能敵,乃請降。成功既占領臺灣,內則組織政府,興農業,脩兵備,定法制,建學校,用處士陳永華言:築館舍以居明宗室、遺臣之渡海者。外則置兵金門、廈門兩島,與相犄角。復通聘斐律賓羣島及西班牙諸國,以結外援焉。
聖祖康熙元年,夏五月,明招討大將軍延平郡王朱成功薨。成功疾革,猶日強起登將臺,持千里鏡,望澎湖諸島。是日登臺罷,冠帶,請太祖訓出,坐胡床,進酒讀。至第二帙,嘆曰:「我有何面目見先帝於地下也?!」兩手掩面而逝。計成功自隆武丙戌起,經營海外十餘載,進取之志,卒未能達。及退據臺灣,越年竟歿,春秋三十有九,子經嗣立。是年永歷帝已先一月被難,而經猶奉其正朔,監國魯王亦殂於臺,兵部尚書張煌言被執,以不屈見殺,建威伯馬信以哭成功過哀,尋亦卒。
八年,春正月,遣使入臺灣。先是康熙四年,降將施琅、周全斌進兵臺灣,不克而歸,至是命大臣明珠、蔡毓榮入閩,與嗣靖南王耿繼茂遣使招撫。加興化知府慕天顏卿銜,偕都督僉事季佺賚詔往。朱經開明珠書函而不肯開詔,陪使季佺因言:「殿下果肯休兵息民則當如朝鮮例,不登岸,不薙髮,易衣冠。」經以明珠書未及此,遣其禮官葉亨、刑官柯平,隨使臣至,覆明珠書,謂必如賠使言而後可。明珠欲令二使由角門入,二使曰:「國有大小,使實一體。」執行客禮,數日不決,乃議相見於孔廟,二使終執朝鮮不薙發例。明珠再遣天顏等賚詔往,以經爲中國人,不宜引朝鮮例,自居荒外爲言。經謂天顏曰:「朝鮮非箕子後乎?如朝鮮例則可,議削髮則雖死不可。」覆總督李率泰書,略謂:「來書引夷齊田橫等語。夷齊千古高義,未易齒冷。即如田橫,不若齊之一匹夫耳!猶知守義不屈,而況不佞世受國恩,恭承先王之訓乎?至衣冠,我自有;爵祿,亦我自有。而重爵厚祿,永襲封之語,其何以動海外孤臣之心哉!」又覆耿繼茂書:「有謂東寧〈(時經改東都爲東寧)〉偏閩,遠在海外,與版图渺不相涉,雖夷落部曲,日與爲鄰,正如張仲堅遠絕扶餘,以中土讓太原公子,閣下亦曾知其意乎?閣下倘能以休兵息民爲念,即靜飭部曲,慰安邊部,羊陸故事,敢不勉承!若夫疆場之事,一彼一此,勝負之數,自有天在,得失難易,閣下自知之,毋庸贅也!」自是使節頻通,相安無事。經以其間開闢商埠,與西洋各國互市,興販貨物,分遣諸將,耕屯荒地。萊汙日闢,踰年而歲大熟。兵民大和,國勢日盛。
十三年,春三月,明嗣延平郡王朱經出師,取泉、漳、潮三郡之地。先是嗣靖南王耿精忠據福建反正,乞援於臺灣,許以漳、泉二府酬之,經乃親率師渡海而西,與精忠合兵攻廣東。繼而精忠背約,經怒,遂自取泉、取漳、取潮。
十四年,夏六月,明朱經遣將劉國軒等圍漳州。先是經遣國軒入潮,與何祐徇屬邑之未下者,大敗尙可喜之兵於鱟母山,追奔四十餘里,斬首二萬有奇,捕虜七千,轔藉死者徧山谷。於是劉國軒、何祐之名震天下。遂入漳州,擒殺嗣海澄公黃芳度,斲黃梧之棺,戮其屍。韶、惠、汀、興、邵諸郡相繼下。
十七年,秋七月,明朱經將劉國軒下海澄,遂圍漳、泉。先是康熙十六年二月,都統胡兔復漳泉,經奔厦門,國軒亦棄惠州去,凡七府一時俱潰。至是國軒復出,沿洲堡連下十餘處,兵僅數千,飄驟馳突,鋒銳不可當,當事者委股咋舌,莫敢枝梧。於是嗣海澄公黃芳世、都統穆赫林敗於灣腰樹;將軍喇哈達、都統胡兔敗於鎮北山;將軍賴塔、提督段應舉敗於祖山頭。國軒遂取平和、漳平,進破海澄,斬應舉及總兵黃藍,兵士死者三萬餘,馬萬餘匹,軍勢益振。乘勝下漳平、長泰、同安,略取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諸邑。國軒自圍漳,遣兵圍泉,康王傑書時駐軍福州,不敢進,已而在籍學士李光地爲鄉導,引賴塔兵由安溪間道出同安,泉州圍解,國軒退入海澄,時出窺漳州,相持年餘不決。
十九年,春三月,提督萬正色督戰艦,由海赴閩,會總督姚啟聖合攻海澄,劉國軒退至厦門,奉朱經返臺灣。啟聖故仇鄭氏,必欲滅之,間修來館於漳州,以官爵銀幣餌送欵者,臺中心腹遂多攜貳,至是啟聖等以艦隊至,諸戈船皆望風潰,國軒不得已棄海澄入厦門。知厦門亦不可守,乃奉經返臺灣,於是將軍賴塔與經書,略謂:「臺灣本非中國版籍,足下父子自闢荆榛,且睠懷勝國,本朝亦何惜海外一彈丸地,不聽田横壯士,逍遥其閒乎?若能保境息兵,則從此不必登岸,不必薙髮,不必易衣冠。稱臣入貢可也,不稱臣不入貢亦可也。以臺灣爲箕子之朝鮮,爲徐福之日本,與世無患,與人無爭,而沿海生靈永息塗炭,惟足下圖之。」經報書:「請如約,惟欲留海澄爲互市公所。」啟持不可,議遂輟。
二十年,年春正月,明嗣延平郡王鄭經薨,子克塽嗣,仍奉永歷正朔。經謙恭慈讓,好學善射,自兵東歸,潦倒抑鬱,齎志以殁,時臺人所奉永歷三十五年也。年三十有九,凡嗣位十有九年。
二十二年,秋七月,降將施琅入臺灣,明嗣延平王朱克塽降,明朔亡。克塽幼弱,諸事皆決於權臣馮錫範,人心益離。姚啟聖務欲滅鄭氏,方經在日,賂其近侍施亥刦經。及克塽立,又賄其行人傅爲霖,密約十三鎮同日叛,凡遣客暗殺劉國軒者再,皆無効,至是與李光地同疏,稱:「鄭氏主少圖亂,時不可失,水師提督施琅習海道可用。」乃命琅率艦三百、水師二萬,自福建出發,又餌道士黃惟震以千户之職,使入臺爲間。琅兵方扺澎湖,而錫範已遣使來議降矣。琅遂率衆渡臺受降。自成功起迄克塽,奉永歷正朔三十七年,而明朔始亡。
編者曰:自順治十八年成功進窺臺灣,以匹夫之勢力,與歐西雄國爲敵,而卒能剏獨立之局,爲中華民國開其先河,使國姓爺之名顯聞於歐洲者,凡二十三年,傳子若孫乃滅,成功亦人傑哉!又慨自緬甸蒙塵之後,中原之統絕矣!而成功以一旅存故國衣冠於海外,奉其正朔,後之君子亦謂當日明之統未絕也,成功不可謂徒然矣!
这部作品在1930年1月1日以前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匿名別名作品發表起109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包括新加坡、加拿大、韓國、新西蘭、兩岸四地、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