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渾天法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渾天法
作者:盧肇 
本作品收錄於《全唐文/卷0768

晉葛洪謂天形如雞子,地如雞子之黃。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半覆地上,半繞地下。二十八宿半隱半見。宋何承天雲,乃觀渾儀,研求天意,乃悟天形正圓,水居其半,中高外卑,水周其下。梁祖亙雲,渾天之形,內圓如彈丸,其半出地上,半隱地下。

右。今撰圖正用此法。但諸家能言天形,而未知日之激水而成潮也。又按《周易》,離為日,坤為地。日出地上,於卦在晉;日入地下,卦為明夷。乾為天,坎為水。天右旋入水為夕,則天在水下,於卦為需。天左旋升出為潮,於卦在訟。又離為日,坎為水。日出水上,卦為未濟。濟之言涉也,日東出而未西涉水,此其象也。日入水下,卦為既濟,言日右隨天入,已涉於海。則《周易》之象,其事較然。

右。今撰潮圖,探於《周易》,合乎渾天,推於爻象。故賦指複後二卦,以定陰陽。

言不及渾天而乖誕者凡五家,《莊子》(逍遙篇)、《元中記》、王仲任《論衡》(言日不入地)、《山經》,釋氏言四天(《乙巳占》具解訖)。

右。並無證驗,不可究尋。王仲任徒肆談天,失之極遠。桓君山攻之已破,此不複雲。莊生則假物為喻,以論真宗,而學者多誤,故列之為難信之首。《元中》、《山經》,一無可取。釋氏俱舍,乃自立心法,非可以表測而度量也。又按吳王蕃法雲,餘因《周禮》鄭眾、鄭元之言,用勾股之術,以求天之裏數。夏至之日,以八尺之表,求晷於陽城,表南得影一尺五寸,南至日南,下無影,則日南去陽城一萬五千裏。立八十而旁十五,則日高八萬裏,日南邪去,以勾股法得八萬一千二百九十四裏有奇,蓋天頂至地之數也。倍之得十六萬二千五百八十八裏有奇,即天徑之數也,以周徑之法乘得五十一萬三千六百八十七裏有奇,即周天之數也。

右。肇始學渾天法於度支推官監察御史太原王軒,軒以王蕃之術授焉。自後因演而成圖。既知夫天地之薄厚,則日月之行,寒暑之候,皆由自得之。遂用覃思巨溟,稽萬流之升降,果見潮生之候。由是博考群言,以證遇晦。而自得之旨,無所疑焉。

渾儀之制,渾儀法,肇得自虞舜以璿璣玉衡以齊七政。鄭康成云:其轉運者為璣,其止息者為衡,皆玉為之。七政者,日月五星也。則渾儀之本法。晉侍中劉智云:顓頊造渾儀,黃帝為蓋天。則此二器,皆古聖王之制作也,但學者失其用耳,說者乃雲,始自張衡。今考其事,張乃巧述其法而揆之,非始造者也。虞喜又云:洛下閎為漢武帝於地中轉渾天定時,修太初曆。又知此術在張平子前也。後漢左中郎將賈逵以永元十五年造黃道渾儀,張衡以延熹七年更造銅儀。以四分為度,於密室中,以漏水轉之。令伺者閉戶而唱,以告司天者云:璿璣所加,某星已中,某星今沒。皆如合符契。其後吳王蕃修之。如陸績及後魏太史令晁崇、隋河間劉焯,皆修渾儀之法。李淳風因為遊儀,蓋與靈憲同也。

右以物象天,謂之渾儀。則日月四海,在渾儀之內。日月盈縮之度可察,而獨迷潮水生來之候,豈古人未之思乎?肇秪於此術,究而得之,不為怪誕無據之說。猶恐時之學者,尚有所疑,故以著之。

本唐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