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巡撫張映漢奏報遵旨審明劉方濟各等傳習天主教案分别定擬摺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吏部尚書英和奏報訊取傳習天主教劉方濟各等供出西洋人喇彌喲即南彌德供詞請交刑部嚴審摺 奏報遵旨審明劉方濟各等傳習天主教案分别定擬
大清湖北巡撫 張映漢
嘉慶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1820年1月6日

  湖北巡撫臣張映漢跪奏,爲遵旨審明定擬,恭摺具奏,仰祈聖鑒事。

  竊照西洋人劉方濟各潛入湖北穀城縣傳習天主教講經惑衆一案,前經臣將親訊各犯供情及遵旨派員拏獲各逸犯名數先後覆奏,疊奉諭旨飭審在案。嗣於嘉慶二十四年八月十四日欽奉上諭:張映漢奏,審訊傳習天主教犯劉方濟各等供詞一摺,劉方濟各商同卑呢額斯定私入內地傳教,既曾向喇彌喲告知,附舟同行,嗣喇彌喲進京當差,又常與該犯等通信,現已降旨令英和向喇彌喲嚴切訊究,訊明後再解往湖北歸案質審。著張映漢一面先向劉方濟各等再行嚴訊該犯等私入中國傳教,究竟是何意見,並詰以中國所奉有儒、釋、道三教,其餘一切邪教概行查禁,若使中國有人私往該國傳習儒、釋、道三教,該國之人豈即甘心崇奉。至該犯等所傳之天主教,在中國即係邪教,不惟大皇帝崇正黜邪,法難寬宥,即各省督撫亦必嚴拏懲辦,不容稍滋煽惑,該犯等何敢於屢次查禁之後,仍復潛蹤傳習,是何居心,令其據實供吐,勿任狡飾。該犯與卑呢額斯定起意傳教,應照邪教爲首律治罪,現在卑呢額斯定業經病故,俟喇彌喲解楚訊明定案時,劉方濟各一犯應即照律擬以絞決。其餘供出習教各犯,俱著按名查拏,分别定擬具奏。將此諭令知之。欽此。

  兹於十一月初三日,准前途將喇彌喲遞解到楚。臣當即將各犯分别押禁,以防其彼此串通,一面督同臬司陳廷桂暨委員署武昌府知府倪汝煒等,提集全案人犯逐一覆加研訊,緣劉方濟各係西洋拂郎西亞國人,本名克肋得,乾隆五十六年因在本國窮苦,即邀約同國人卑呢額斯定前來中國,欲圖傳授天主教騙錢糊口,一同搭船從該國起程時,值有一赴京當差之喇彌喲共坐一船,始相認識,彼此閒談,劉方濟各當將欲赴中國傳教之事向喇彌喲告知。迨後船至廣東澳門,喇彌喲即分路進京,劉方濟各與卑呢額斯定在廣東居住數月,遇一習教不知姓名人言及湖廣穀城縣地方肯信奉此教,劉方濟各隨與卑呢額斯定商約同來。又聽人説,到中國必須改從漢姓,劉方濟各即將本名克肋得三字對音切爲劉姓,並起教名方濟各,卑呢額斯定切爲李姓。恐路上有人盤問,不敢同行,卑呢額斯定先行起身,劉方濟各隨後亦抵穀城縣,問得該縣茶園溝地方舊有天主堂一座,劉方濟各等即在堂居住。半年後,卑呢額斯定因病身故。劉方濟各漸學習中國言語講解西洋經典,稱説有人誠心信奉,來世可轉生好處之語,向人哄誘,隨有現獲之穀城縣人孫瑞錦、孫瑞長即孫瑞章、徐光媚即徐光美、歐必榮、歐允太、歐允興、李志玉、黃正先、張添緒、馮朝相、陳量友、龔保祿、趙方舟、商正科即尚正科、艾老夭即艾敘貴、王雲、徐二傻子即徐文忠、周永榮即周富之子、吳王氏、袁魁一、黃正位、許志先、胡元、杜第恆、唐玉、胡添祿、張鄧氏、鄭老四即鄭熊、丹大倫、田宗文、劉正榮即劉正瓏、胡正幗、張金即張廷、胡三即胡正常、崔禮、陳姓即陳輝潮、徐汝相即徐宏景之子、徐汝明即徐老三之子、張魁、杜建谷、尚正舉、黃老三即黃啟文、張有山、張斌同父張大鐘、楊國舉同父楊之白、郭佑同父郭玉連、田中富同父田正學、徐仁、徐尚仁、焦懷禮、焦懷智、周仁、李自富即李子富、鄧恆貴即鄧恆魁、曾明即曾明聖、徐賓即徐斌、彭舉即蓬舉、賀雲即何雲、劉治幗即劉之幗、吳倚經即吳以敬、吳倚經即吳以節,南漳縣人王世進、王世榮即王景之子、彭廷相、彭朝斗、彭朝信、杜連義、李榮、劉顯相,房縣人杜均珩、馬文榜、杜連斌、沈明德、沈兆祥,鄖縣人徐佐相即徐作相,鄖西縣人徐作霖、徐作材、聞老夭即聞克義、張德爵等八十三人,並已故之馮眞、劉宗文、劉文彩之子劉安兒、吳倚路、徐作棟、王棟等六人,及未獲之王老四、焦懷舉、胡正榜、馬三等四人,均係向日祖父相沿傳習天主教,因劉方濟各能解西洋經典,隨各信奉,希圖求福,即稱劉方濟各爲神父,或稱劉爺,每月齋期四日,屆期齊集天主堂內聽劉方濟各講經一次,名爲坐瞻。初次入會之人,出錢一二百文,在劉方濟各處報名,以後每次給錢二三十文,備辦神前香燭使用。嗣後不記年分,有未獲之直隸人何依納爵來至穀城縣,稱係京城喇彌喲指引找尋劉方濟各入會,劉方濟各見何依納爵亦能講經,隨與一處坐瞻。迨至嘉慶十七年,因省城上司衙門行文嚴查教匪,該縣將天主堂拆毁,劉方濟各、何依納爵即搬至孫瑞章家居住,仍與衆人按期坐瞻。嗣又有現獲之安徽石埭縣人沈谷瑞即沈方濟各,向隨伊父習天主教,後到京城行醫並裁縫生理,於三年上有同教之浙江人楊老大薦引該犯在天主堂內跟隨西洋人吉德明服役,即在北堂從吉德明學習西洋字並西洋説話,迨吉德明於十七年病故,該犯隨即出堂。彼時,聞得在京作生意人已故之袁凡玉説起有西洋人劉方濟各在湖北穀城傳教,該犯欲前往投奔,又恐劉方濟各不肯收留,想起前在北堂時曾常見過喇彌喲,若得其書信薦去,方有依靠。因喇彌喲係上等之人,該犯業已出堂,不能與之見面,隨假託喇彌喲之名,自己用西洋字捏造書信一封寄與劉方濟各,書內敘通候及囑託照應之語,信面寫劉爺開拆四字攜帶起身,於二十一年至穀城縣,將假信面交劉方濟各收受,劉方濟各信以爲實。當時聽講之人逐漸增多,孫瑞章家房屋窄小,難以容下,因沈方濟各與何依納爵均能識西洋字,並曉西洋言語,隨將西洋經內道理向何依納爵等指教明白,令何依納爵搬至空廟、沈方濟〔各〕搬至徐光美家,分爲三處宣講,凡聽經之人,或赴劉方濟各處、或赴何、沈二人處,各從其便。所有入教各犯,惟按期聽講,並未另行傳徒惑衆。二十四年正月內,經該縣藩元燾訪聞查拏,劉方濟各畏懼,隨與已獲之陳量友,將經卷图像及坐瞻時所用燭台等項收藏山洞之內,相伴躲至已獲之胡元家。因差拏日緊,存身不住,又與陳量友逃至老河口,遇見未獲之王老四,一同僱船逃往河南。該縣潘元燾隨先後將沈方濟各、孫瑞錦等二十餘犯拏獲,並經署南漳縣范正祥拏獲王世進等四犯、房縣蔣启蘭拏獲杜均珩等十餘犯,並起出經卷、图像、十字架等物,先後稟經提解到省。經臣究出劉方濟各一犯逃赴河南,當經飛諮河南撫臣密拏,該犯聞風圖脫,即與已獲之陳量友、未獲之王老四一同逃至河南陽縣已獲之靳寧家躲避。陳量友、王老四各自轉回,劉方濟各在靳寧家居住七八日,又與靳寧僱車至已獲之周安堂姪媳周靳氏家借住數日,復向前去,因無處藏匿,仍回靳寧家,旋被南陽縣拏獲。又有龔保祿一犯,因穀城縣查拏,逃往南陽縣妻姪李貓家躲避,經李貓呈送到縣,一並解經河南撫臣查訊,當究出劉方濟各與喇彌喲同來中國,曾經通信,並訊出楚省習教人犯五十五名開單具奏,欽奉諭旨飭拏審辦,臣當即揀委同知方士淦並明幹標弁四名,飭令協同各該縣訪拏。旋據方士淦等會同各該縣文武各員,先後拏獲單內有名之犯趙方舟等,及本身已經殘廢老病,拘獲該犯之子張斌等共四十六犯;又查明單內業已病故之馮眞、劉宗文、劉文彩之子劉安兒、吳倚路、徐作棟、王棟六犯;此外尚有單內未獲之焦懷舉、胡正榜、馬三、郭玉蓮四犯;又有不在單內,經本省先後拏獲沈方濟各、孫瑞錦等三十三犯;又河南省續行拏解楚之龔保祿等三犯,統計現犯,連劉方濟各共八十三名,一並拘解在省,節經訊有確供。兹喇彌喲遞解來楚,復提齊全案人犯逐一研訊,據各供悉前情無異。此以上係遵旨拏獲並楚、豫兩省先後訪獲各犯,及喇彌喲解到後三面質訊之原委也。

  臣當又欽遵諭旨指示,將劉方濟各等私入中國傳教,究竟是何意見,並以中國所奉有儒、釋、道三教,該犯等所傳之天主教在中國即係邪教,不惟大皇帝崇正黜邪,法難寬宥,即督撫亦必嚴拏懲辦,該犯等何敢於屢次查禁之後,仍復潛蹤傳習,是何居心,向劉方濟各嚴行究訊。據供,該國之人無論貴賤,均習天主教,其中國之儒教,尚知尊奉,但不解者多。至釋、道二教,素不講究。該犯實因在本國窮苦,無以謀生,是以來中國傳教,希圖騙錢糊口。初到中國時,並不知伊本國之教係犯例禁,所以引人傳習。彼時,凡讀書之人,多不聽信,惟鄉間農民求福心盛,都相信從。後知天朝大皇帝崇正黜邪,除儒、釋、道三教之外,伊等之教與白蓮、紅蓮、牛八等教均爲邪教,查禁甚嚴,本省督撫又不時飭地方官訪拏周密,因此農民信從者亦漸少,騙錢漸不容易,自己亦知畏罪,但已來至中國多年,既無盤費轉回該國,且究賴有聽信之男婦幾十人,仍可借以養生,是以冒罪引誘傳習,實無别意。等語。其情詞似尚可信。又劉方濟各前在豫在楚先後供稱,伊到穀城後,曾與喇彌喲通過信息一節最爲緊要,今究訊劉方濟各供稱,伊於二十一年間,曾據沈方濟各自京寄到喇彌喲書信一次,此後並未接有書信,至其眞假,實不能知。訊之沈方濟各,則稱前次書信實係該犯自己捏寫,冒充喇彌喲親手書信。及質之喇彌喲,則堅稱實無寄書信之事。各等語。臣查,前訊據沈方濟各明白供稱,伊二十一年自京起身時,喇彌喲曾著人送書信一封交給轉寄與劉方濟各,何以今忽稱係冒名捏寫,即劉方濟各前供,亦稱伊自到楚後,喇彌喲曾寄與書信兩三次,是何人寄來不能記憶,今經質審,何以又止認沈方濟各寄來一信,其餘數次,其實在有無,又不肯指實。查,劉方濟各、沈方濟各及喇彌喲,非同國相識,即奉教最篤之人,難保無彼此袒護,互爲狥隱情弊,必須徹底根究。當將劉方濟各、沈方濟各二犯加以刑嚇,令其據實供吐,據劉方濟各供,我與喇彌喲分路到湖北後,曾記接過一信,係何年何人帶來原已忘記,所以前在河南不能供出帶信人名字,後來解到湖北與沈方濟各質訊,纔想起喇彌喲之信係沈方濟各帶來,實係伊該國西洋字,信內是通候並囑照應沈方濟各等話,本是實情。前蒙向我追問,説我在楚已二十餘年,與喇彌喲通信必不止此一次,再三嚴究,我因年老怕受刑法,又不甚懂得漢話,是以隨口含糊混説通信兩三次,其實止接過沈方濟各寄來一信,是眞是假,當時並不能知道。如果此外喇彌喲另有通信之事,現在本身已犯重罪,豈還肯眼下受刑代爲隱瞞的理。至何依納爵前來穀城時,原稱係喇彌喲指引,今喇彌喲不認,想也是何依納爵捏造的。等語。復詰據沈方濟各供,我前在天主堂係跟主服役之人,這喇彌喲是當差上等之人,我雖在堂內常見,并不交談,本不敢求他書信,且我於十七年出北堂後,官查嚴緊,即不能私自再入堂內,我於二十一年纔起身來湖北,亦無從求得喇彌喲書信是實。我要投劉方濟各,怕他不收,因喇彌喲係有身分的西洋人,想劉方濟各敬重他,所以用西洋字捏寫喇彌喲書信一封,以圖劉方濟各收留入教,及到楚投信後,劉方濟各果然被誑,待我甚好。前次怕問重罪,不肯據實供出,今蒙嚴訊,又有喇彌喲質證,難以隱瞞,不敢再行混執,且我與喇彌喲不過在京認識,今日豈肯甘認冒寫之罪代爲開脫。等語。及質之喇彌喲,則堅稱我與劉方濟各從前僅止同船纔相認識,並無交情,有何書信可説。且當日但知他來中國傳教,並不知他在湖北,又何由寄信。況這沈方濟各,係於十七年出了北堂,即與他無從見面,又何處交信與他轉寄。不但劉方濟各從前混供接信三兩次實在沒有,即一次也是冤枉的。至劉方濟各本名克肋得,其何時改爲姓劉,我亦不知,是以前在京中問我劉方濟各名字,我實不認識,今到楚省當堂對面,始認得即當日在澳門同船的克肋得。至於何依納爵,從不認識,何從有指引前來尋劉方濟各的事。層層剖辯甚力。反覆究詰,均矢口不移,似屬實情。其餘各犯內,孫瑞長、徐光媚、歐必榮、歐允太、歐允興、李志玉、黃正先、張添緒、馮朝相、陳量友、龔保祿、趙方舟、商正科、艾老夭、徐二傻子、周永榮即周富之子、吳王氏、王世榮即王景之子、杜均珩、馬文榜、杜連斌、沈明德、沈兆祥等二十三犯,再三嚴究,雖均無另有傳徒歛錢情事,而始終執迷不悟,不願改悔。又孫瑞錦、王世進、王雲三犯,前已赴官投悔,後因生病,復又習教,現亦不願改悔。惟袁魁一等五十五犯,現均情願跨架開齋悔教。臣隨訊明各犯等喫齋日期,將其素所供奉十字架,令其當堂跨架開葷,該犯等均各欣然跨越喫葷,並無難色,察其悔教,實屬出於眞誠。案無遁飾,自應照例分别擬議辦理。

  查例載:西洋人在內地傳習天主教,倡立講會蠱惑多人,爲首者擬絞立決;僅止聽從入教,不知悛改者,發新疆給額魯特爲奴;被誘入教之人,如能悔悟,赴官首明出教者,概免治罪;若被獲到官始行悔悟者,於遣罪上減一等,杖一百,徒三年。等語。又嘉慶二十二年刑部辦理天主教人犯蕭志方等一案,欽奉上諭:本日,步軍統領衙門及北城御史奏,拏獲素習西洋教人犯各一摺。向來習天主教者,如眞心改悔,必肯跨越十字架。所有此次解部各犯訊問時,不必於地面上界畫十字令其試跨,即將該犯等家內起出素所供奉十字木架各令其跨越,如果欣然試跨,並無難色,是即眞心出教,即行免罪釋放。等因。欽遵在案。此案劉方濟各以西洋人潛入內地傳習天主教,並以講經名色煽惑多人,自應遵旨照例定擬。劉方濟各合依西洋人在內地傳習天主教,倡立講會蠱惑多人,爲首者擬絞立決例,擬絞立決。沈谷瑞本係聽從劉方濟各講經之人,迨後劉方濟各因聽講人多房屋窄小,將經內道理向其指教,令其分地講經,所有聽經之人,即係聽劉方濟各講經之人,該犯並未另行傳徒,自未便以爲首定罪,惟該犯於到官後,尚不知悛改,自應照例科以應得之罪。沈谷瑞即沈方濟各一犯,除捏冒喇彌喲書信輕罪不議外,應與現在到官不願改悔之孫瑞長、孫瑞錦、王雲、王世進、徐光媚、歐必榮、歐允太、歐允興、李志玉、黃正先、張添緒、馮朝相、陳量友、龔保祿、趙方舟、商正科、艾老夭、徐二傻子、周永榮即周富之子、王世榮即王景之子、杜均珩、馬文榜、杜連斌、沈明德、沈兆祥、吳王氏等二十六犯,均合依聽從入教,不知悛改者發新疆給額魯特爲奴例,改發回城分給大小伯克及力能管束之回子爲奴,均照例分别刺字發配。內吳王氏一犯,雖係婦女,但於到官後尚堅不改悔,情殊可惡,未便援例收贖,應實發駐防兵丁爲奴,以示懲儆。田中富、徐仁、徐尚仁、焦懷禮、焦懷智、周仁、李自富、鄧恆貴、曾明、徐賓、彭舉、賀雲、劉治幗、吳倚經、吳倚經、彭廷相、彭朝斗、彭朝信、徐佐相、徐作霖、徐作材等二十一犯,係先已自行赴官首悔;袁魁一、黃正位、許志先、胡元、杜第恆、唐王、胡添祿、張鄧氏、鄭老四、丹大倫、田宗文、劉正榮、胡正幗、張金、胡三、崔禮、陳姓即陳輝潮、徐汝相即徐宏景之子、徐汝明即徐老三之子、張魁、杜建谷、尚正舉、黃老三、張有山、張大鐘之子張斌、楊之白之子楊國舉、郭玉連之子郭佑、聞老夭、張德爵、杜連義、劉顯相、李榮周、安靳寧等三十四犯,係到官後始行改悔,應請一並援照前奉諭旨並定例,准其免罪釋放,交保管束,仍飭地方官不時稽查,倘再有習教情事,加等治罪。內靳寧、周安二犯,係河南省解來,應仍解回原籍管束。喇彌喲訊無通信情事,應遞回刑部聽候發落。起獲各經卷、十字架、图像,概行銷毁。所有各逸犯,通行嚴緝,獲日另結。內何依納爵一犯,雖據劉方濟各供稱與沈方濟各僅止聽從分處坐瞻,但曾否各自傳徒及此後有無另行傳教惑衆之處,統俟緝獲到案之日另行嚴究辦理。此案係各該縣自行訪聞拏獲多犯,嗣經究出劉方濟各之名,移諮河南緝獲其餘各犯,亦係該道府營汛督同地方員弁及委員拏獲,功過尚足相抵,可否寬免處分,出自天恩。

  除備具全案供招送部外,所有審擬緣由,謹恭摺具奏,伏乞皇上睿鑒,勅部核覆施行。

  謹奏。

  (硃批):另有旨。

  嘉慶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宮中硃批奏摺)

本作品來自清朝時期的法令約章文書案牘。依據1910年12月18日頒佈的《大清著作權律》第三十一條第一項,該類別不能得著作權。


清朝政府結束超過一百年,再同時根據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以及通常法人及非法人组织作品保護期所約定,該類作品已無事實持有者而無論在何地均屬於公有領域。而該類作品因屬政府公文,故在美國亦為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