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異論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災異論
作者:荀悅 東漢
本作品收錄於《荀侍中集

凡三光精氣變異,此皆陰陽之精也。其本在地,而上發於天也。政失於此,則變見於彼,猶影之象形,響之應聲。是以明王見之而悟,勑身正己,省其咎,謝其過,則禍除而福生,自然之應也。《》云:「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其詳難得而聞矣,豈不然乎!災祥之報,或應或否。故稱《洪範》咎徵,則有堯、湯水旱之災;稱消災復異,則有周宣《雲漢》「寍莫我聽」,稱《》「積善有慶」,則有顏、冉夭疾之凶。善惡之效,事物之類,變化萬端,不可齊一,是以視聽者惑焉。若乃禀自然之數,揆性命之理,稽之經典,挍之古今,乘其三勢以通其精,撮其兩端以御其中,參五以變,錯綜其紀,則可以髣髴其名矣。

夫事物之性,有自然而成者,有待人事而成者,有失人事不成者,有雖加人事終身不可成者,是謂三勢。凡此三勢,物無不然。以小知大,近取諸身。譬之疾病,不治而以瘳者,有治之則瘳者,有不治則不瘳者,有雖治而終身不可愈者,豈非類乎?昔虢太子死,扁鵲治而生之。鵲曰:「我非能治死為生也,能使可生者生耳。」然太子不遇鵲亦不生矣。若夫膏肓之疾,雖毉和亦不能治矣。故孔子曰「死生有節」,又曰「不得其死」,然又曰「幸而免」。死生有節,其正理也;不得其死,未可以死而死;幸而免者,可以死而不死。凡此皆性命三勢之理。推此以及教化,則亦如之。何哉?人有不教而自成者,待教而成者,無教化則不成者,有加教化而終身不可成者。故上智下愚不移,至於中人,可上下者也。是以推此以及天道,則亦如之,灾祥之應,無所謬矣。故堯、湯水旱者,天數也;《洪範》咎徵,人事也。魯僖澍雨,乃可救之應也;周宣旱應,難變之勢也;顏、冉之凶,性命之本也。猶天廻日轉,大運推移,雖日遇禍福,亦在其中矣。

今人見有不移者,因曰人事無所能移;見有可移者,因曰無天命;見天人之殊遠者,因曰人事不相干;知神氣流通者,因曰人共事而同業。此皆守其一端,而不究終始。《易》曰:「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言其異也。兼三才而兩之,言其同也。故天人之道,有同有異,據其所以異而責其所以同,則成矣;守其所以同而求其所以異,則弊矣。孔子曰:「好智不好學,其弊也蕩。」末俗見其紛亂,事變乖錯,則異心橫出,而失其所守,于是放蕩反道之論生,而誣神非聖之義作。夫上智下愚雖不移,而教之所以移者多矣;大數之極雖不變,然人事之變者亦衆矣。且夫疾病有治而未瘳,瘳而未平,平而未復;教化之道,有教而未行,行而未成,成而有敗。故氣類有動而未應,應而未終,終而有變,遲速深淺,變化錯于其中矣。是故參差難得而均矣。天地人物之理,莫不同之。凡三勢之數,深不可識,故君子盡心力焉,以任天命。《易》曰:「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其此之謂乎!

本東漢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