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營造法式/第八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營造法式
◀上一卷 第八卷 小木作制度三 下一卷▶

第八卷·小木作製度三

[编辑]

平棋鬥八藻井小鬥八藻井拒馬義子義子鉤闌(重台鉤闌。單鉤闌。)棵籠子井亭子

○平棋(其名有三:一曰平機,二曰平撩,三曰平棋。俗謂之平起。其以方椽施素版者,謂之平闇。)

造殿內平棋之製:於背版之上四邊用桯,桯內用巾,貼內留轉道纏難子,分布隔截,或長或方。其中貼絡華文有十三品:一曰盤球,二曰鬥八,三曰疊勝,四曰瑣子,五曰簇六球文,六曰羅文,七曰柿帶,八曰龜背,九曰鬥二十四,十曰簇三簇四球文,十一曰六入圜華,十二曰簇六雪華,十三曰車釧球文。其華文皆間雜互用,(華品或更隨宜用之。)或於雲盤華盤內施明鏡,或施隱起龍鳳彫華。每以長一丈四尺廣五尺五寸為率。其名件廣厚若間架雖長廣更不加減,唯盝頂欹斜處其桯量所宜減之。

背版:長隨間廣。其廣隨材合縫計數,令足一架之廣,厚六分。桯:隨背版四周之廣。其廣四寸,厚二寸。貼:長隨桯四周之內。其廣二寸,厚同背版。

難子並貼華:厚同貼。每方一尺用華子十六枚。(華子先用膠貼,候乾,剗削令平,乃用釘。)

凡平棋施之於殿內鋪作算桯方之上。其背版後皆施護縫及楅。護縫廣二寸,厚六分;副廣三寸五分,厚二寸五分;長皆隨其所用。

○鬥八藻井(其名有三:一曰藻井,二曰圜泉,三曰方井。今謂之鬥八藻井。)

造鬥八藻井之製:共高五尺三寸。其下曰方井,方八尺,高一尺六寸;其中曰八角井,徑六尺四寸,高二尺二寸;其上曰鬥八,徑四尺二寸,高一尺五寸,於頂心之下施垂蓮或彫華雲捲,皆內安明鏡。其名件廣厚皆以每尺之徑積而為法。

方井:於算桯方之上施六鋪作下昂重栱,(材廣一寸八分,厚一寸二分。其枓栱等分數製度並準大木作法。)四入角每麵用補間鋪作五朵。(凡所用枓栱並立旌枓槽版,枓栱之上用壓廈版。八角井同此。)枓槽版:長隨方麵之廣,每麵廣一尺,則廣一寸七分,厚二分五厘。壓廈版長厚同上,其廣一寸五分。

八角井:於方井鋪作之上施隨瓣方,抹角勒作八角。(八角之外四角謂之角蟬。)於隨瓣方之上施七鋪作上昂重栱。(材分等並同方井法。)八入角每瓣用補間鋪作一朵。

隨辯方:每直徑一尺,則長四寸,廣四分,厚三分。枓槽版:長隨瓣,廣二寸,厚二分五厘。壓廈版:長隨瓣,斜廣二寸五分,厚二分七厘。

鬥八:於八角井鋪作之上用隨瓣方,方上施鬥八陽馬,(陽馬今俗謂之梁抹。)陽馬之內施背版,貼絡華文。陽馬:每鬥八徑一尺,則長七寸,曲廣一寸五分,厚五分。

隨瓣方:長隨每瓣之廣。其廣五分,厚二分五厘。

背版:長視瓣高,廣隨陽馬之內。其用貼並難子並準平棋之法。(華子每方一尺用十六枚或二十五枚。

凡藻井施之於殿內照壁屏風之前,或殿身內前門之前,平棋之內。○小鬥八藻井

造小藻井之製:共高二尺二寸。其下曰八角井,徑四尺八寸;其上曰鬥八,高八寸,於頂心之下施垂蓮或彫華雲捲,皆內安晚鏡。其名件廣厚各以每尺之徑及高積而為法。

八角井:抹角勒算桯方作八瓣,於算桯方之上用普拍方,方上施五鋪作卷頭重栱。(材廣六分,厚四分。其枓栱等分數製度皆準大木作法。)枓栱之內用枓槽版,上用壓廈版,上施版壁,貼絡門窗鉤闌。其上又用普拍方,方上施五鋪作一抄一昂重栱,上下並八入角,每瓣用補間鋪作兩朵。

枓槽版:每徑一尺,則長九寸;高一尺,則廣六寸。(以厚八分為定法。)普拍方:長同上。每高一尺,則方三分。

隨瓣方:方徑一尺,則長四寸五分。每高一尺,則廣八分,厚五分。

陽馬:每徑一尺,則長五寸。每高一尺,則曲廣一寸五分,厚七分。

背版:長視瓣高,廣隨陽馬之內。(以厚五分為定法。)其用貼並難子並準殿內鬥八藻井之法。(貼絡華數亦如之。)凡小藻井放之於殿宇副階之內。其腰內所用貼絡門窗鉤闌(鉤闌上施子雁翅版。)其大小廣厚並隨高下量宜用之。

○拒馬義子(其名有四:一曰梐枑,二曰梐拒,三曰行馬,四曰拒馬義子。)

造拒馬義子之製:高四尺至六尺。如間廣一丈者,用二十一欞。每廣增一尺,則加二欞,減亦如之。兩邊用馬銜木,上用穿心串,下用櫳桯連梯,廣三尺五寸。其卯廣減桯之半,厚三分中留一分。其名件廣厚皆以高五尺為祖,隨其大小而加減之。

欞子:其首製度有二:一曰五瓣雲頭挑瓣,二曰素訛角。(義子首於上串上出者,每高一尺出二寸四分,挑瓣處下留三分。)斜長五尺五寸,廣二寸,厚一寸二分。每高增一尺,則長加一尺一寸,廣加二分,厚加一分。

馬銜木:(其首破瓣同欞,減四分。)長視高。每義子高五尺,則廣四寸半,厚二寸半。每高增一尺,則廣加四分,厚加二分。減亦如之。

上串:長隨間廣。其廣五寸五分,厚四寸。每高增一尺,則廣加三分,厚加二分。

連梯:長同上串,廣一寸,厚二寸五分。每高增一尺,則廣加一寸。厚加五分。(兩頭者廣厚同,長隨下廣。)

凡拒馬義子,其欞子自連梯上皆左右隔間分布,於上串內出首,交斜相向。○義子

造義子之製:高二尺至七尺。如廣一丈,用二十七欞。若廣增一尺,即更加二欞,減亦如之。兩壁用馬銜木,上下用串。或於下串之下用地栿地霞造。其名件廣厚皆以高五尺為祖,隨其大小而加減之。

望柱:如義子高五尺,即長五尺六寸,方四寸。每高增一尺,則加一尺一寸,方加四分,減亦如之。

欞子:其首製度有三:一曰海石榴頭,二曰挑瓣雲頭,三曰方直笏頭。(義子首於上串上出者,每高一尺出一寸五分,內挑瓣處下留三分。)其身製度有四:一曰一混心出單線壓邊線,二曰瓣內單混麵上出心線,三曰方直出線壓邊線或壓白,四曰方直不出線。其長四尺四寸,透下串者長四尺五寸。每間三條。)廣二寸,厚一寸二分。每高增一尺,則長加九寸,廣加二分,厚加一分。減亦如之。

上下串:其製度有三:一曰側麵上出心線壓邊線或壓白,二曰瓣內單混出線,三曰破瓣不出線。長隨間廣。其廣三寸,厚二寸。如高增一尺,則廣加三分,厚加二分。減亦如之。

馬銜木:(破瓣同欞。)長隨高,(上隨欞齊,至地栿上。)製度隨欞。其廣三寸五分,厚二寸。每高增一尺,則廣加四分,厚加二分。減亦如之。

地霞:長一尺五寸,廣五寸,厚一寸二分。每高增一尺,則長加三寸,廣加一寸,厚加二分。減亦如之。

地栿:皆連梯混,或側麵出線。(或不出線。)長隨間廣,(或出絞頭在外。)其廣六寸,厚四寸五分。每高增一尺,則廣加六分,厚加五分。減亦如之。

凡義子若相連或轉角皆施望柱,或栽入地,或安於地栿上,或下用袞砧托柱。如施於屋柱間之內及壁帳之間者,皆不用望柱。

○釣闌(重台釣闌單釣闌其名有八:一曰欞檻,二曰軒檻,三曰櫳,四曰梐牢,五曰闌楯,六曰柃,七曰階檻,八曰釣闌。)

造樓閣殿亭釣闌之製有二:一曰重台鉤闌,高四尺至四尺五寸;二曰單鉤闌,高三尺至三尺六寸。若轉角則用望柱。(或不用望柱,即以尋杖絞角。如單鉤闌枓子蜀柱者,尋杖或合角。)其望柱頭破瓣仰覆蓮。(當中用單胡桃子,或作海石榴頭。)如有慢道,即計階之高下,隨其峻勢,令斜高與鉤闌身齊。(不得令高。其地栿之類廣厚準此。)其名件廣厚皆取鉤闌每尺之高(謂自尋杖上至地栿下。)積而為法。

重台鉤闌:望柱:長視高。每高一尺,則加二寸,方一寸八分。

蜀柱:長同上。(上下出卯在內。)廣二寸,厚一寸。其上方一寸六分刻為癭項。(其項下細處比上減半。其下挑心尖留十分之二,兩肩各留十分中四厘,其上出卯,以穿雲栱尋杖。其下卯穿地栿。)

雲栱:長二寸七分,廣減長之半,蔭一分二厘,(在尋杖下。)厚八分。

地霞:或用華盆亦同。)長六寸五分,廣一寸五分,蔭一分五厘,(在束腰下。)厚一寸三分。

尋杖:長隨間,方八分。(或圜混,或四混、六混、八混造。下同。)盆唇木:長同上,廣一寸八分,厚六分。束腰:長同上,方一寸。

上華版:長隨蜀柱內。其廣一寸九分,厚三分。(四面各別出卯入池槽各一寸下同。)下華版:長厚同上,(卯入至蜀柱卯。)廣一寸三分五厘。地栿:長同尋杖,廣一寸八分,厚一寸六分。

單鉤闌:望柱:方二寸。(長及加同上法。)

蜀柱:製度同重台鉤闌蜀柱法。自盆唇木之上,雲栱之下,或造胡桃子撮項,或作青蜓頭,或用枓子蜀柱。雲栱:長三寸二分,廣一寸六分,厚一寸。

尋杖:長隨間之廣。其方一寸。盆唇:長同上,廣二寸,厚六分。

華版:長隨蜀柱內。其廣三寸四分,厚三分。(若萬字或釣片造者,每華版廣一尺,萬字條桱廣一寸五分,厚一寸,子桯廣一寸二分五厘;釣片條桱廣二寸,厚一寸一分,子桯廣一寸五分。其間空相去皆比條桱減半。子桯之厚同條桱。)

地栿:長同尋杖。其廣一寸七分,厚一寸。華托柱:長隨盆唇木下至地栿上。其廣一寸四分,厚七分。

凡釣闌分間布柱令與補鋪作相應。(角柱外一間與階齊。其鉤闌之外階頭,隨屋大小,留三寸至五寸為法。)如補間鋪作太密或無補間者,量其遠近隨宜加減。如殿前中心作折檻者,(今俗謂之龍池。)每鉤闌高一尺,於盆唇內廣別加一寸。其蜀柱更不出項,內加華托柱。

○棵籠子

造棵籠子之製:高五尺,上廣二尺,下廣三尺,或用四柱,或用六柱,或用八柱。柱子上下各用榥子、腳串、版欞。(下用牙子,或不用牙子。)或雙腰串,或下用雙榥子鋜腳版造。柱子每高一尺即首長一寸,垂腳空五分,柱身四瓣方直,或安子桯,或采子桯,或破瓣造。柱首或作仰覆蓮,或單胡桃子,或枓柱挑瓣方直,或刻作海石榴。其名件廣厚皆以每尺之高積而為法。

柱子:長視高。每高一尺,則方四分四厘。如六瓣或八瓣,即廣七分,厚五分。上下榥並腰串:長隨兩柱內。其廣四分,厚三分。

鋜腳版:長同上。(下隨榥子之長。)其廣五分。(以厚六分為定法。)欞子:長六寸六分,(卯在內。)廣二分四厘。(厚同上。)牙子:長同鋜腳版,(分作二條。)廣四分。(厚同上。)

凡棵籠子其欞子之首在上榥子內。其欞相去準義子製度。○井亭子

造井亭子之製:自下鋜腳至脊共高一丈一尺(鶉尾在外。)方七尺,四柱,四椽五鋪作一抄一昂。材廣一寸二分,厚八分,重栱造。上用壓廈版,出飛簷,作九脊結瓦。其名件廣厚皆取每尺之高積而為法。

柱:長視高。每高一尺,則方四分。鋜腳:長隨深、廣。其廣七分,厚四分。(絞頭在外。)額:長隨柱內。其廣四分五厘,厚二分。串:長與廣厚並同上。

普拍方:長廣同上,厚一分五厘。枓槽版:長同上,(減二寸)廣六分六厘,厚一分四厘。

平棋版:長隨枓槽版內。其廣合版令足。(以厚六分為定法。)平棋貼:長隨四周之廣。其廣二分。(厚同上。)楅:長隨版之廣。其廣同上,厚同普拍方。

平棋下難子:長同平棋版方一分。

壓廈版:長同鋜腳,(每壁加八寸五分。)廣六分二厘,厚四厘。栿:長隨深,(加五寸。)廣三分五厘,厚二分五厘。大角梁:長二寸四分,廣二分四厘,厚一分六厘。

子角梁:長九分,曲廣三分五厘,厚同楅。貼生:長同壓廈版,(加六寸)廣同大角梁,厚同枓槽版。

脊槫蜀柱:長二寸二分,(卯在內。)廣三分六厘,厚同栿。平屋槫蜀柱:長八寸五分,廣厚同上。脊槫及平屋槫:長隨廣。其廣三分,厚二分二厘。

脊串:長隨槫。其廣二分五厘,厚一分六厘。義手:長一寸六分,廣四分,厚二分。山版:(每深一尺即長八寸,廣一寸五分。以厚六分為定法。)

上架椽:(每深一尺,即長三寸七分。)曲廣一寸六分厚九厘下架椽:(每深一尺,即長四寸五分。)曲廣一寸七分,厚同上。廈頭下架椽:每廣一尺,即長三寸。)曲廣一分二厘,厚同上。

從角椽:(長取宜,勻攤使用。)大連簷:長同壓廈版,(每麵加二尺四寸)廣二分,厚一分。

前後廈瓦版:長隨槫。其廣自脊至大連簷。(合貼令數足,以厚五分為定法。每至角長加一尺五寸。)

兩頭廈瓦版:其長自山版至大連簷。(合版令數足厚同上。至角加一尺一寸五分。)

飛子:長九分,(尾聲在內。)廣八厘,厚六厘。(其飛子至角令隨勢上曲。)

白版:長同大連簷,(每壁長加三尺。)廣一寸。)以厚五分為定法。)壓脊:長隨槫,廣四分六厘,厚三分。垂脊:長自脊至壓廈外,曲廣五分,厚二分五厘。

角脊:長二寸,曲廣四分,厚二分五厘。曲闌搏脊:(每麵長六尺四寸。)廣四分,厚二分。

前後瓦隴條:(每深一尺,即長八寸五分。)方九厘。(相去空九厘。)廈頭瓦隴條:(每廣一尺,即長三寸三分。)方同上。搏風版:(每深一尺,即長四寸三分,以厚七分為定法。)

瓦口子:長隨子角梁內,曲廣四分,厚亦如之。垂魚:(長一尺三寸。每長一尺,即廣六寸。厚同摶風版。)惹草:(長一尺。每長一尺即廣七寸,厚同上。)

鴟尾長:一寸一分,身廣四分,厚同壓脊。

凡井亭子鋜腳下齊,坐於井階之上。其枓栱分數及舉折等並準大木作之製。○牌

造殿堂樓閣門亭等牌之製:長二尺至八尺。其牌首、(牌上橫出者。)牌帶、(牌兩旁下垂者。)牌舌(牌麵下兩帶之內橫施者。)每廣一尺,即上邊綽四寸向外。牌麵每長一尺,則首帶隨其長外各加長四寸二分,舌加長四分。(謂牌長五尺,即首長六尺一寸,帶長七尺一寸,舌長四尺二寸之類。尺寸不等,依此加減。下同。)其廣厚皆取牌每尺之長積而為法。

牌麵:每長一尺,則廣八寸,其下又加一分。(令牌麵下廣,謂牌長五尺,即上廣四尺,下廣四尺五分之類。尺寸不等,依此加減。下同。)首:廣三寸,厚四分。

帶:廣二寸八分,厚同上。舌:廣二寸,厚同上。

凡牌麵之後四周皆用楅。其身內七尺以上者用三楅,四尺以上者用二楅,三尺以上者用一楅。其楅之廣厚皆量其所宜而為之。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