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王禎農書/卷十四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王禎農書/卷十三 王禎農書
《農器圖譜》之五、六
王禎農書/卷十五 
本作品收錄於:《王禎農書

農器圖譜

[编辑]
卷十四  【農器圖譜 之五】

○銍艾門

[编辑]

《傳》曰:“種曰稼,斂曰穡。”稼為農之本,穡為農之末。本輕而末重,先緩而後急。故農法曰:熟欲速獲。此銍、艾等器,所以為田農收斂之要務也。仍以斧、鋸等附,亦農事之不可緩者。

△銍(知栗切)

[编辑]

穫禾穗刃也。《臣工》詩曰:“奄觀銍艾。”《書·禹貢》曰:“二百裏納銍。”(注:刈禾半槁也。)“《小爾雅》云:‘截穎謂之銍。’截穎,即穫也。”據陸氏《釋文》云:“銍,穫禾短鐮也。”《纂文》云:江湖之間,以銍為刈。《說文》云:此則銍器斷禾聲也。故曰銍。《管子》曰:“一農之事,必有……一椎一銍,然後成為農。”此銍之見於經傳者如此。誠古今必用之器也。

詩云:製形類短鐮,名義因聲聞。總、秸既異賦,禾稿惟中分。雖云一鉤鐵,解空千畝雲。小材有大用,乘時策奇勳。苟無遽棄捐,磨礪以須君。

△艾(魚肺切)

[编辑]

穫器,今之𠛎鐮也。《方言》:“刈鉤,江淮陳楚之間謂之鉊(音昭),或謂之鐹(音果),自關而西或謂之鉤,或謂之鐮,或謂之鍥(音結)。” 《詩》:“奄觀銍艾。”陸氏《釋文》“音乂”。“芟草。”亦作刈。賈《策》:“若艾草菅。”注:“艾,讀曰刈。”古艾從草,今刈從刀,字宜通用。

詩云:艾也著周《詩》,一物兩用備,始資芟蔓草,終賴斂秉穗。磨淬擬工利,收穫疾寇至。毋謂雪翻匙,腰月棄塵翳。

△鐮(力詹切)

[编辑]

刈禾曲刀也。《釋名》曰:“鐮,廉也,薄其所刈,似廉者也。”又作鐮。《周禮》:“氏掌殺草,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鄭康成謂:“夷之,鉤鐮迫地芟之也,若今取茭矣。”《風俗通》曰:“鐮刀自揆,積芻蕘之效。”然鐮之製不一,有佩鐮,有兩刃鐮,有袴鐮,有鉤鐮,有鐮柌(鐮柄楔其刃也)。之鐮。皆古今通用芟器也。

詩云:利器從來不獨工,鐮為農具古今同。芟餘禾稼連雲遠,除去荒蕪卷地空。低控一鉤長似月,輕揮尺刃捷如風。因時殺物皆天道,不爾何收歲杪功?

△推鐮

[编辑]

斂禾刃也。如蕎麥熟時,子易焦落,故製此具,便於收斂。形如偃月。用木柄,長可七尺,首作兩股短叉,架以橫木,約二尺許,兩端各穿小輪圓轉,中嵌鐮,刃前向。仍左右加以斜杖,謂之蛾眉杖,以聚所劖之物。凡用,則執柄就地推去,禾莖既斷,上以蛾眉杖約之,乃回手左擁成穗,以離舊地,另作一行。子既不損,又速於刀刈數倍。此推鐮體用之效也。

詩云:北方寒早多晚禾,赤莖烏粒連山阿;霜餘日薄熟且過,脆落不耐揮刈何!因物製器用靡他,田夫已見伐長柯;一鉤偃月鐮新磨,置之叉頭行兩碢。仍加修杖雙眉蛾,推擁捷勝輪走坡。左捩忽若持橫戈,原頭積穗雲長拖。秋成助斂知時和,欲充糲食無饑魔。北風卷地翻長河,此時鐮也收功多,試向田翁唱此歌。

△粟鋻(古賢切)

[编辑]

截禾穎刃也。《集韻》云:“鋻,剛也。”其刃長寸許,上帶圓銎,穿之食指,刃向手內。農人收穫之際,用摘禾穗。與銍形製不同,而名亦異,然其用則一,此特加便捷耳。

詩曰:截然小刃帶圓銎,禾穎還分掌握中。總道詩人能博物,好將題詠繼《臣工》。

△䥛(古節切)

[编辑]

似刀而上彎,如鐮而下直,其背如指厚,刃長尺許,柄盈二握。江淮之間恒用之。《方言》云:自關而西謂之鉤,江南謂之鍥(音結)。鍥、䥛,《集韻》通用。又謂之彎刀。以刈草禾,或斫柴筿,可代鐮、斧,一物兼用,農家便之。

詩云:弟鐮兄鏺不須猜,呼䥛為名有自來。賦物詩人還可取,器兮不器擅兼材。

△鏺(蒲末切)

[编辑]

《集韻》云:“鏺,兩刃刈也。”其刃長餘二尺,闊可三寸,橫插長木柄內,牢以逆楔(先結切)。農人兩手執之,遇草萊或麥禾等稼,折腰展臂,匝地芟之。柄頭仍用掠草杖,以聚所芟之物,使易收束。太公《農器篇》云:“春鏺草棘。”又唐有鏺麥殿。今人亦云芟曰。蓋體用互名,皆此器也。

詩云:摩地寧論草與禾,雲隨風卷一劖過。田頭曾聽農夫說,功比鉤鐮十倍多。

△𠠫(郎計切)

[编辑]

《集韻》與“劙”同。闢荒刃也。其製如短鐮,而背則加厚。嚐見開墾蘆葦、蒿萊等荒地,根株駢密,雖強牛利器,鮮不困敗。故於耕犁之前,先用一牛引曳小犁,仍置刃裂地;闢及一壟,然後犁鑱隨過覆墢,截然省力過半。又有於本犁轅首裏邊,就置此刃,比之別用人畜,尤省便也。

詩云:萑葦根駢密若封,耕犁借爾作前鋒;欲知牛力寬多少,萬垡翻雲看不供。

△斧

[编辑]

《釋名》曰:“斧,甫,始也。凡將製器,始以斧伐木,已,乃製之也。”《周書》曰:“神農……作陶冶斧,破木為耒耜、鋤、耨,以墾草莽,然後五穀興。”其柄為柯。然樵斧、桑斧,製頗不同:樵斧狹而厚,桑斧闊而薄,蓋隨所宜而製也。今農夫耕作之際,修整佃具,隨身尤不可闕者。

王荊公詩云:“百金聚一冶,所賦以所遭;此豈異鏌鎁,奈何獨當樵?朝出在人手,暮歸在人腰;用舍各有時,此心兩無邀。”

△鋸

[编辑]

解截木也。《古史考》曰:“孟莊子作鋸。”《說文》曰:“鋸,槍唐也。”《莊子》曰:“禮若亢鋸之柄。”(亢,舉也。禮有所斷,猶舉鋸之柄以斷物也。)又曰:“天下好智,而百姓求竭矣,於是乎釿(音斤)鋸製焉。”太公《農器篇》云:“钁、鍤、斧、鋸”,此鋸為農器尚矣。今接博桑果不可闕者。

詩云:百煉出煅工,修薄見良鐵;架木作梁橫,錯刃成齒列。直斜隨墨弦,來去霏輕屑。儻遇盤錯間,利器乃能別。

△鍘(查鎋切。“秦云:切草也。”又作。俗作䈟,非也。)

[编辑]

凡造,先鍛鐵為鍘背,厚可寸許;內嵌鍘刃,如半月而長;下帶鐵袴,以插木柄。截木作砧,長可三尺有餘,廣可四五寸。砧首置木簨,高可三五寸,穿其中以受鍘首。

△礪

[编辑]

磨刃石也。《書》曰:“荊州……厥貢……礪砥。”(“砥細於礪,皆磨石也。”)《廣誌》曰:“礪石出首陽山,有紫、白、粉色。出南昌者最善。”《山海經》曰:“高梁之山多砥礪。”今隨處間(去聲)亦有之,但上數處為佳耳。《屍子》曰:“鐵,使於越之工,鑄之以為劍,而勿加砥礪,則以刺,不入,擊,不斷;磨之以礱,加之以黃砥,則刺也無前,擊也無下。自是觀之,礪與勿礪,其相去遠矣。”今農器鐮、斧、䥛、鏺之類,非礪不可,大小之家所必用也。

蔡邕銘曰:“木以繩直,金以淬剛。必須砥礪,就其鋒铓。”

  ↑返回頂部
卷十四  【農器圖譜 之六】

○杷朳門

[编辑]

《農譜》以“杷朳”命篇,取世所通用;內多收斂等具,故敘於《銍艾》之後。自田家築場納禾之間,所用非一器,今特列次。雖有巨細之分,然其趨功便事,各有所效,無得而間焉。及乎歲事既終,田夫野老不無樂戲,乃以“擊壤”繼之。

△杷(蒲巴切)

[编辑]

鏤鏉器也。《方言》云:“宋魏間謂之渠挐(女餘切),或謂之渠疏。”直柄,橫首,柄長四尺,首闊一尺五寸,列鑿方竅,以齒為節。夫畦畛之間,鎪剔塊壤,疏去瓦礫;場圃之上,耬聚麥禾,擁積稭穗,此亦農之功也。複有穀杷,或謂透齒杷,用攤曬穀。又耘杷,以木為柄,以鐵為齒,用耘稻禾。竹杷,場圃、樵野間用之。王褒《僮約》曰:“揉竹為杷。”

大杷詩云:直躬橫首製為杷,入土初疑巨爪爬;解與當途除瓦礫,且將疏跡混塵沙。操持有要從耰柄,𨫒𨨯惟勤利齒牙。去惡從來類忠讜,惜哉獨用野夫家。

穀杷詩云:曬槃留跡以杷名,翻覆能令五穀平。毋訝晴陰不恒德,舍之藏則用之行。

竹杷詩云:揉竹為杷指爪如,強於穰稾易渠疏;仆僮有約供薪爨,一務誰知用有餘。

耘杷詩云:鐵作渠疏代爪耘,幾將疏質效微勳;纏綿蔓草知多少,輒為良苗一解紛。

△朳(博拔切)

[编辑]

無齒杷也。所以平土壤,聚穀實。《說文》云:“無齒為朳。”《禾譜》字作“戛”(訖黠切)。周生烈曰:“夫忠謇,朝之杷朳;正人,國之埽篲。秉杷執篲,除凶掃穢,國之福,主之利也。”杷朳之為器也,見於書傳,至今不替,其用為不負紀錄矣。

朳詩云:長柄為身首闊橫,似杷無齒朳為名。補填罅漏坤無闕,推擁泥汙坎易盈。每與渠疏供壟畝,解收狼戾作囷京。從今柄用多餘力,未許人間有不平。

△平板

[编辑]

平摩種秧泥田器也。用滑面木板,長廣相稱,上置兩耳係索,連軛駕牛,或人拖之。摩田須平,方可受種。即得放水浸漬勻停,秧出必齊。田家或仰坐凳代之,終非本器。

詩云:小於食案大於砧,畦面勻拖恐不任,材厚似難浮水動,體寬原不墊泥深。一行已見光如拭,再過都無跡可尋。世道迓衡方汝用,一區毋為滯蹄涔。

△田盪(他浪切)

[编辑]

均泥田器也。用叉木作柄,長六尺,前貫橫木五尺許。田方耕耙,尚未勻熟,須用此器平著其上盪之,使水土相和,凹凸各平,則易為秧蒔。《農書·種植篇》云:凡水田渥漉精熟,然後踏糞入泥,盪平田面,乃可撒種。此亦盪之用也。夫田盪與上篇耘盪(徒浪切)之“盪”,字同音異,所用亦各不類,因辯及之。(耘盪見《錢鎛門》)

詩云:農事方殷春已歸,綠雲滿握春秧齊。秧馬既具田成畦,尚欠有物平水泥。橫木叉頭手自攜,盪摩泥面如排擠;人畜一過饒足蹄,卻行一抹前蹤迷。瑩滑如展黃玻璃,插蒔足使無高低。處汙不染濯清溪,歸來自潔從高棲。一遇詩人經品題,附名《農譜》名始躋,願言永用同鋤犁。

△輥(古本切)

[编辑]

輥碾草禾軸也。其軸木,徑可三四寸,長約四五尺,兩端俱作轉簨,挽索用牛曳之。夫江淮之間,凡漫種稻田,其草禾齊生並出,則用此輥碾,使草禾俱入泥內;再宿之後,禾乃複出,草則不起。又嚐見北方稻田,不解插秧,惟務撒種,卻於軸間交穿板木,謂之雁翅,狀如礰礋而小,以袞打水土成泥,就碾草禾如前。江南地下,易於得泥,故用輥軸;北方塗田頗少,放水之後,欲得成泥,故用雁翅袞打。此各隨地之所宜用也。

詩云:稻田荒穢與苗同,都入機衡輥碾中,本擬助禾輕著力,卻憑偃草重於風。一番泥滓重加熟,幾倍薅耘可並功。思巧何人添雁翅,聯翩更覺用尤工。

△秧彈(平聲)

[编辑]

秧壟以蔑為彈。彈猶弦也。世呼船牽(去聲)曰彈,字義俱同。蓋江鄉櫃田,內平而廣,農人秧蒔,漫無準則,故製此長蔑,掣於田之兩際,其直如弦;循此布秧,了無欹斜,猶梓匠之繩墨也。

詩云:塍埂寬長有櫃田,秧彈依約不容偏;物情自是宜標準,苗壟回看直似弦。

△杈(初加切)

[编辑]

箝禾具也。揉木為之,通長五尺,上作三股,長可二尺,上一股微短,皆形如彎角,以箝取禾穗也。又有以木為幹,以鐵為首,二其股者,利如戈戟,唯用叉取禾束,謂之鐵禾杈。《集韻》云:“杈杷,農器”也。

詩云:豎若戈戟森,用與戈戟異,彼能禦外侮,此則供稼事。願言等鋤耰,非因為戰備;今遇太平時,杈也即農器。

△笐(下浪切)

[编辑]

架也。《集韻》作“𥮕”,竹竿也。或省作“笐”。今湖湘間收禾,並用笐架懸之。以竹木構如屋狀,若麥若稻等稼,穫而栞(音繭)之,悉倒其穗,控於其上。久雨之際,比於積垛,不致鬱浥。江南上雨下水,用此甚宜。北方或遇霖潦,亦可仿此,庶得種糧,勝於全廢。今特載之,冀南北通用。

詩云:江鄉臨老稻收天,笐架棲禾豈棄捐,多稼一川歸偉構,祥雲萬疊表豐年。有同巨廩成高積,要與饑民解倒懸。稼畢莫辭零落去,從來萬事等蹄筌。

△喬扦(音千)

[编辑]

掛禾具也。凡稻,皆下地沮濕,或遇雨潦,不無渰浸;其收穫之際,雖有禾穗,不能臥置。乃取細竹,長短相等,量水淺深,每以三莖為數,近上用篾縛之,叉於田中,上控禾把。又有用長竹橫作連脊,掛禾尤多。凡禾多則用笐架,禾少則用喬扦,雖大少有差,然其用相類,故並次之。

詩云:江鄉新霽稻初收,縛竹為扦可寄留;白水有時深鼎足,黃雲隨意掛叉頭。豐年有象居人喜,滯穗無遺寡婦愁。稼事畢時仍有用,不妨場圃作量籌。

△禾鉤

[编辑]

斂禾具也。用木鉤,長可二尺。嚐見壟畝及荒蕪之地,農人將芟倒禾穗或草穗,用此匝地約之成稛,則易於就束。比之手摙(力展切),甚速便也。

詩云:物性縱橫本自由,不經約束浩難收,荒原草木知多少,會見芟夷入此鉤。

△搭爪

[编辑]

上用鐵鉤帶袴,中受木柄,通長尺許,狀如彎爪;用如爪之搭物,故曰搭爪。以擐草禾之束,或積或擲,日以萬數,速於手挈。可謂智勝力也。

詩云:非鉤非刃亦非鉗,挈物風生利爪尖;草束禾頭千萬計,不煩手指一親拈。

△禾擔(都濫切)

[编辑]

負禾具也,其長五尺五寸。剡匾木為之者,謂之軟擔;斫圓木為之者,謂之楤擔。(《集韻》云:楤音聰。“尖頭擔也。”)匾者宜負器與物,圓者宜負薪與禾。《釋名》曰:“擔,任也,力所勝任也。”凡山路崎嶮,或水陸相半,舟車莫及之處,如有所負,非擔不可。又田家收穫之後,塍埂之上,禾積星散,必欲登之場圃,荷此尤便。

詩云:纍纍禾積大田秋,都入農夫荷擔頭;才使赬肩到場圃,主家倉廩又催收。

△連耞(古牙切)

[编辑]

擊禾器。《國語》曰:“權節其用,耒耜、耞殳。”(“耞,拂也,以擊草。”)《廣雅》曰:“柫謂之耞。”《說文》曰:“耞,柫也。”“柫,擊禾連耞。”《釋名》曰:“耞,加也,加杖於柄頭以撾(陟瓜切)穗而出穀也。”

其製:用木條四莖,以生革編之,長可三尺,闊可四寸。又有以獨梃為之者。皆於長木柄頭造為擐軸,舉而轉之,以撲禾也。《方言》云:“僉,宋魏之間謂之攝殳(音殊),……自關而西謂之棓(蒲項切),……齊、楚、江淮之間謂之柍(音怏),或謂之桲(音勃)。”今呼為連耞。南方農家皆用之。北方穫禾少者,亦易取辦也。

《耕織圖詩》云:“霜時天氣佳,風勁木葉脫;持穗及此時,連耞聲亂發。黃雞啄遺粒,烏鳥喜聒聒。歸家抖塵埃,夜屋燒榾柮。”

△刮板

[编辑]

剗土具也。用木板一葉,闊二尺許,長則倍之,或段鐵為舌;板後釘直木二莖,高出板上,概以橫柄;板之兩傍,係二鐵鐶,以擐曳索。兩手推按,或人或畜挽行,以剗壅腳土。凡修閘壩,起堤防,填汙坎,積邱垤,均土壤,治畦埂,疊場圃,聚子粒,擁糠乞(胡骨切),除瓦礫(郎擊切),雖若泛用,然農家之事居多也。

詩云:廣舌橫短柄,雙環係長紖;卻行乍斂蹤,前排如擁盾。(食尹切)起偃作陂塘,分田立畦畛。(章忍切)人間不平地,所到略能盡。

△擊壤

[编辑]

《釋名》曰:“擊壤,野老之戲。”蓋擊塊壤之具,因以為戲也。《藝苑》曰:“擊壤,古戲也。”又曰:“壤,以木為之,前廣後銳,長尺四寸,闊三寸,其形如履。將戲,先側一壤於地,遙於三四十步,以手中壤敲之,中(去聲)者為上。”《風土記》曰:“擊壤,以木為之,……其形如履。臘節,僮少以為戲,分部如擿博也。”玄晏先生(皇甫謐號玄晏先生)。曰:“十七年,與姑從子果柳等擊壤於路。”此非直野老僮少之戲,至於逸人隱士,亦有時而為此戲也。《逸士傳》曰:“堯時有壤父五十人,擊壤於康衢。觀者曰:‘大哉!堯之為君。’壤父作色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何力於我哉!’”此有以見其時平歲熟,不知樂之所自。信哉!堯之德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宜壤父有此答也。吳盛彥《擊壤賦》云:“論眾戲之為樂,獨擊壤之可娛。因風托勢,罪一殺兩。”《藝文》曰:“以磚二枚,長七寸,相去三十步,立為標,(或以塊壤為標,蓋田夫擊壤之意也。)各以磚一枚,方圓一尺,擲之。主人擲籌隨多少。甲先擲破,則得一籌,後破則奪先破者。”又今村陌中張梃為戲者,皆其遺製歟?

詩云:泰和民如何,戲適因塊壤;相從雜稚耋,峙立越尋丈。乘平初側一,得雋終殺兩。徒歌足歡愉,至意自融盎。帝力既不知,大德日蕩蕩。爾來幾千年,古俗遂長往。雖云遺製在,淳風邈難想。誰能陶真樂,返古如指掌;懷哉壤父歌,三複有遺響。

  ↑返回頂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