甁窩先生文集/卷十七
狀
[编辑]東萊關防變通狀
[编辑]本府。以賊路初程。風便易乘。變生頃刻。陰雨之慮。非如西北之稍有界限。壬辰以後。事情尤異。恒留館倭。或至數千。水宗布舶。陸續來往。轉眄之頃。已抵邑居。關防施設。宜講綢繆。府使爲任。雖微實重。螻蟻如臣。亦忝叨是。責大蚊山。恐負重寄。夙宵兢惕。憂虞倍切。有懷不陳。尤媿職責。條列淺見。惶恐啓稟。令廟堂參商稟處。
一。本府。以至小海邑。延袤僅至二十餘里。民戶只有七千八百。水營及十鎭堡。太僕牧場。四站擺撥。五處烽燧。皆在一境。除所屬官吏及水軍射夫,牧子,撥軍,烽軍,倭館把守。則餘丁無幾。京衙門諸上司納布番兵。參錯其間。每當歲抄。無丁可括。此其勢難支分叱不喩。束伍八百二十三名。牙兵五百四十名。分而二之。有同兒戱。脫有緩急。一葦來抗。則稟令於二日程兵營。遙受節制。揆以邊籌。壬辰事可懲也。其後廟算宜有變通。何至今因循是白乎喩。一則寒心。一則可駭。歷古邊臣。尙許以便宜從事。況以數百單軍。亦不能自主。見賊未發。坐嘯空衙。豈不誠萬萬可笑者乎。若使蠻海常淸。固無可言。萬一邊烽有警。雖悔曷追。思之至此。不覺毛骨俱竦。記曾丁卯年間。朝家爲慮義州之單虛。各衙門軍兵。移屬本州。增置府兵二千。使得自主號令。此則備局文書可考也。本府旣爲獨鎭。且有機張,梁山兩屬邑。則牙兵束伍。不必異號。團爲一軍。可作一千三百餘名。各司番布。其數甚少。有同九牛一毛。宜無所惜。濡袽備急。如右緊切。水營及十鎭堡,牧場屯卒,四擺撥,五烽燧。雖不得不專責於本府。忠順忠贊之外。禁衛營,御營廳,兵曹,訓局所屬納布之類。依義州例。移定他邑。若干民戶。專屬本府。使之增置軍額。依長湍,水原例。防禦使兼帶。稍尊體例。若有急變。不待兵營節制。使得自主號令。未知何如爲白乎乙喩。令廟堂稟旨分付爲白齊。一。本府爲獨鎭時。則宜爲節制使。而旣有屬邑。則便有兼營將體例。依前獨鎭節制使稱號爲白乎乙喩。或以兼營將稱號爲白乎乙喩。府使之不敢擅越他境。雖爲關防。梁山,機張。旣爲屬邑。則便是境內。每當春秋操鍊,四季朔試射之時。府使親爲巡歷爲白乎乙喩。以前銜武弁。啓請爲中軍。使之代行爲白乎乙喩。上項兩款。必有廟堂指揮。可以擧行。梁山,機張。旣屬本府。則鎭管稱號。宜爲東萊。尙以慶州鎭管書塡。似無意義。幷以令廟堂稟處爲白齊。
東萊差倭問答狀啓
[编辑]庚午條副特送使倭員役等。前月三十日。依例進上。肅拜後仍行下船宴。封進押物。倭一人段。病不參。故排床入給是在果。裁判差倭平成尙。自前府使臣朴紳,南垕等在任之時。每每請見。及臣到官之後。又爲請見者非止一再。其矣所請。旣無聽許之端。今雖相見。少無所益是如。措辭牢拒。昨日副特送使倭宴享罷後。裁判差倭出來宴廳。願得一見。他送使罷宴後。裁判之因便相見。亦多前例。聽其所言。據理峻斥可也。旣已出來之後。斥避不見。事未妥當。亦有害於待遠人。主客之道。不得不許與之坐。同倭言內。人參。不是等閑所需。病者得差。死者得生。島主之進獻江戶。每以此爲重。今若闕封。事多切迫。弊島本無所產。專賴貴國。國內所用。雖不敢望。關白執政以下。亦不得藥用。則其所悶迫。當爲如何。若以北路犯越爲虞。則嚴立科禁。禁抑北路。貴國所產。特許買賣。豈非交隣相救之道乎。弛禁於此而商賈不至。則無可奈何。一向牢塞。頓無醫藥相資之意。待以敵國。不恤生死。則固無可言。名之曰交隣。而莫之需資。實有乖於誠信。俺之留此。已過十朔。而迄未準請。事不但已。雖至十請二十請。或以關白書契來請。不聽不止。何不量處乎。旣有朝令。本府之不欲啓稟事。雖似然。如此切急說話。若不陳達於本府。則何由告知於朝廷乎。願須十分量度。從速啓聞亦爲白去乙。臣答曰。參雖土產。甚爲稀貴。所賴而通用者。只是北路。一自奸民犯越之後。利慾所在。防奸誠難。不得不一體嚴禁於南北。自是厥後。參貨頓絶。我國藥用。甚爲艱乏。島主處例給官參。亦且難繼。日本之所望。島主之切迫。非不知也。事已至此。無可變通。且朝家政令仁厚。雖欲副遠人切請。紀律嚴明。旣不可南北有異。又不當纔禁旋弛。此亦隨事制宜。必誠必信之義也。你所謂獨弛禁令於倭館。萬萬無據。事若可許。初宜卽聽。如其難從。言亦無益。雖有關白書契。決難採施。何如是煩聒。有若探試者乎。差倭又曰。右京之年。已至十九。今當成婚。馬島上下。皆以爲承襲之人。尋常推戴。尙不給圖書。自古已行之例。何獨薄於右京而廢墜乎。臣答曰。彥滿圖書。先爲還納。然後右京圖書。當爲出給。此亦事理甚明分叱不喩。甲子差倭平城次。旣已還納爲言。乙丑差倭平厚中。更發不吉於島主之說。前後變幻。尤爲無據。先王受敎。旣有後勿爲例等語。則尤不可幷給云爾。則差倭又曰。前裁判。未下粮饌。今當準受。俺之日限。譯官渡海時。亦未停當。今欲勒定。事尤不當。此則係是約條。不爲商礭。遽欲撓改。安有講定之意乎。臣答曰。前裁判。無事而久留。於理不當。故不得不撤供。其後雖復留連。撤供後料米。萬無追給之理。你之日限。亦不可不約定。前後約條中。元無裁判之名。到庚申始自創稱。何謂之撓改約條乎。如此說話。俱無倫理。尤爲未便是如。往復說話。無慮數十餘次。其所爲言。大略如斯。臣結之曰。你之前後所請。已得領會。今雖千言萬語。皆歸一套。不欲更聞。凡事皆從義理。聽言貴審是非。只思自己之利害。不度義理之是非。甚非所以論事之體。我國本以禮義相尙。交隣惟以誠信爲貴。朝廷回下。旣是眞實。今此答問。又無虛假。你以實歸告島主。島主亦以實轉報關白。雖有所切迫。旣知其事理之不當。則宜不爲更聒。而關白不信島主。島主不信差倭。上下相詐。已極怪駭。你亦閱歲强請。有若不信者然。決非誠信相交之道。尤爲不當。你雖以今姑啓稟。以竢朝家處分爲請。我國則體禮甚明。堂堂朝令。旣已酌處。幺麽邊臣。何敢煩稟乎。上項事理。如是明灼。後勿復言云爾。則差倭又曰。言語無新。日勢且暮。雖不敢强煩於厭聽之時。未盡說話。當於明日。使訓導替告。更須還官深思。必爲啓聞。臣又曰。可從則從。不可從則不從。相面已決之言。何待譯舌。今日不從之事。豈煩更思耶。據理峻斥而罷。卽刻。訓導朴有年來告內。今朝裁判差倭招致。卑職更申前說曰。人參求貿事。昨已盡達於東萊令監。前右京圖書及前裁判事。有所未盡。右京。今年成婚。明年還島之後。無圖書。不得書契。則馬島缺望。爲如何哉。昨日。東萊令監。以先王受敎爲答。古旣有特恩於彥滿。今何惜特恩於右京乎。至於前裁判事。約條所付。兩國次知差倭。連續來往。其後又稱兩國幹事差倭。而俱非日本之所稱號也。日本則稱之以催判差倭。貴國私自改稱曰。兩國次知。兩國幹事。至庚申年。日本去其催字。改以裁字。稱之以裁判。此非約條所付之差倭乎。近百年遵守。至今往來。今猝撓改。終至於撤供。流來約條。今若變改。則此外凡事。亦皆歸虛。將安用約條哉。他送使皆有日限。而獨於兩國次知。兩國幹事往來時。終無日限斷定之事。今始定限。是何事理。設使日限可定。兩國相議處置宜當。未得停當於馬島。今欲獨定其日限。是何約條乎。上項三件事。若未蒙許。決難還歸。須以此轉達于東萊令監前。斯速啓聞。亦縷縷言說是如。來告爲白去乙。臣又以爲先王特恩。旣有後勿爲例之敎。則希望特恩。尤爲猥濫。前裁判撤供。出於朝家參酌。撤供後料米。非所當論。其矣日限。尤不可不約定。決難煩稟之意。昨說已盡。今不疊床。更勿以如此等說來告。宜當是如。使訓導朴有年。嚴辭責諭爲白有矣。係是遠人問答說話。敢此謄啓事詮次。
濟州民瘼狀
[编辑]本島處於窮海之外。區域自別。風土頓殊。人民習俗。齟齬可羞。特以王靈外暢。文物漸染。版圖內附。苞茅歲貢。幅員至小。生齒不繁。田結陳起。幷不滿於三千二百。戶口。三邑幷堇至於九千二百。比之畿甸。不免爲中邑。上納元數。視統營不啻百倍。以畿邑至殘之力。當統營百倍之役。則民生困瘁。不言可想。若以物種言之。則一年內貢馬四五百匹。各鰒九千餘貼。烏賊魚七百餘貼。酸果三萬八千餘箇。馬鞍四五十部。鹿皮五六十領。獐皮五十領。鹿舌五六十箇。鹿尾五六十箇。鹿脯二百餘條。各種藥材四百七十餘斤。馬衣諸緣六百八十餘部。其他蔈古榧子白蠟山柚子二年木,弓帒,筒箇,螺鈿,鮑甲,驄結只,涼臺帽子及梳省,衫帳小小雜物。皆係貢獻。何敢一毫言勞。而九千之戶。三千之結。酬應此役。則島民弱力。此亦難支。營本官九鎭堡凡百支供。與六十三牧場。四十二果園。六十三烽臺。束伍三千七百餘名。牙兵九百九十餘名。牧子一千二百餘名。果園直八百八十餘名。船格三百餘名。烽軍四百九十餘名。差備軍一百餘名。城丁軍二千八百餘名。隨率軍四百八十餘名。留直軍五百餘名。旗幟軍二百餘名。都合一萬一千六百餘名。及紙匠,騎步兵官吏,鎭撫吹手,羅將,軍牢,官奴,百工之役。皆自此中責出。一人常兼十役。男女各有身貢乙仍于。毋論文武出身。皆以人口抄出。每名五升式。逐年督捧。生髮未燥。輒有所役。此實八路各官所無之規也。田土若不瘠薄。魚鹽或有所賴。則皆是職分。何必厚慮。而石角耕穫。有同兒戱。鹽盆魚網。初不知法。官有百出之役。民無數日之暇。若是而能有生道者。未之有也。前後守臣。豈不欲啓稟變通。而三邑守令。俱非朝廷嚮用之窠也。每以如臣魯劣。苟充差遣。蹤跡冷落。言語蹇澁。有意未吐。苟延瓜期。間或有一二狀聞。則廟堂覆啓時。或謂猥越。或云荒雜。每每防啓。以致所請未獲。貽笑不貲。雖至愚之人。莫不愛其身。孰肯爲其民而害其己乎。螻蟻微臣。亦忝重寄。其所臚列。寧有一取。而赴任又在於夏節劇農之後。封域之內。足跡未及。耳聞不如目見。做時難於說時。極知僭瑣。無所逃罪。而國事終不可不顧也。民瘼終不可不恤也。採訪物情。參考謄錄。若干條件。啓聞後錄。朝廷不知臣之不肖。旣畀此任。則所陳邊情。不可不察。記昔壬子年間。故判書尹堦赴任本州時。先王特許二十同綿布。白給島民。使爲衣資。父老感德。尙今稱道。臣於待罪楊州時。亦蒙晝停引見。聖朝不以煩猥爲罪。特減萬餘石還上,八十同身布。且令永減春大同戶給斗米。耆舊童稚。迄今感祝。至欲勒石而記事。況此海外窮民。與內服不同。其所懷綏。理宜自別。今臣所稟。雖涉荒蕪。一言半辭。焉可誣也。特霈格外之恩。以結島民之心。則荒服願戴。不獨專美於前。令廟堂拔例稟處。從長指揮爲白只爲。
一。八道牧場。多少不等。而皆有位田。且不立番。春秋點馬之後。通計故失之數。許多戶保。惠伊分定。牧子之每年所徵。多不過木疋。少或止米斗。而田畓所穫。綽有餘裕。故其生可保。其價易辦。而本島則不然。七千六百餘馬。六百二十餘牛。散處於六十三場之內。牧子一千二百名。皆以公賤。隨闕充定。旣無位田。且甚貧殘。毋論四時。分番守直。斃馬中皮張現點者。雖不責徵。三百餘里草樹中。或有過時腐傷者。或有禽獸啄食者。或有皮存而標無者。則幷與遺失者而責立。一人之一年所徵。或至十餘馬。此是他道牧場所無之役。而赤立之民。無以辦出。終至於賣父母鬻妻子雇當身賣同生之境。世安有如此風俗乎。無妻子則賣父母。無同生則雇當身。前賣未贖。後馬又徵。割情忍愛。槌胷叩地。此時此狀。天亦變色。古罕今甚。展轉成俗。以聖朝貴人賤畜之義觀之。則殘害天倫者。固爲大變。習而不以爲怪者。尤是大變。分付三邑。使之抄報。則賣父母五名。鬻妻子八名。雇當身十九名。賣同生二十六名。都合爲五十八名。以堂堂禮義之邦。民俗至此。豈非萬萬可羞者乎。年限價本。幷以成冊上送于備邊司爲白去乎。旣已現發。則所當自官優恤。以示朝家德意。而若自臣營變通。則怨歸於國。惠歸於臣。所不敢爲也。特令常平廳。以本州會付耗穀。參酌上下。以爲贖還之地。何如爲白乎旀。此旣天下萬古所無之俗也。不可不嚴立科條。扶植倫紀。不厚其生。徒禁其賣。則正所謂欲其入而閉其戶也。救弊之策。實爲難處。槩以便於私則不便於公。利於人則不利於馬。雖使智者當之。決難兩全。況臣空疏。何望有算乎。凡弊不溯其源。則言必有碍。此所以重言複言。不敢以支離爲嫌者也。同色責立。旣如是難支。故每當番次。訃口傳授。明日替番。則今日驅馬。合聚於窄場之內。而一匹不得。諸馬不放。仍致不蒭不水。傷毀瘦瘠。甚至於蹂躙隳胎。兒馬多死。五日相替。每每如此。馬安得不瘠瘠。安得不死乎。以此言之。則一旬內場馬之任便蒭水者。不過四五日耳。只此一款。已足可悶。而生民有欲。國法易玩。殺身之患。踏田之役。又從以間之。終年驅逐。人馬俱困。及至冬寒。故斃尤多。每當封進。駿足,新反,純色。亦無以充數。今年甚於去年。來日難於今日。此是生弊之源也。不蕃而至於日縮。瘦瘠而未產良種者。皆由於此。勢何以不窮。窮何以不變乎。救此之策。前後議者言之多矣。減其戶役。以緩徵出之役。則牧子之喁望者然也。而官政仁苛。以時不同。文具變通。亦非經遠之圖也。彈丸一島。有衙門焉。有官員焉。柴炭穀草。公私酬應。非此輩則無閑民矣。其勢不得不責於民。旣不能減。則必轉之窮困。無可料生矣。加定牧子。以廣其額者。亦一見也。而役多民少。無一餘丁。此際加定。有同龜背刮毛。最是合場之議。三四守臣及御史點馬。皆以此爲善策。往復至於七八覆啓。亦欲聽許。可謂夙講。而此亦有利害焉。分東西而二之。使馬自行自止。則滋息駿逸。必至之勢也。此則果利於馬政。而啓聞中主意及牧子之樂從者。專在於不徵同色。如山屯之爲。而臣意則有所不然。今雖徵出。奸民之或偸或殺。難保必無。況於秋冬散牧之後。公私屯馬。錯雜無別。而又無此法。則偸殺之患。誰禁而莫之爲乎。不出數年。必將大縮。到此地頭。更以何策繼之乎。元來爲治。有大有小。天廏路仗。專靠此島。則民怨雖重。亦不可顧也。徐待秋巡。審察形勢後。或合或否。當有所啓。而同色責立之法。決不可緩也。然倫常賣鬻。至於此極。非但卽駭於聞見。細觀形勢。則賣而又賣。窮而又窮。其弊有不可勝言者矣。弊旣至此。策又無良。則就其中。略加變通。合其場而蕃其畜。仍其法而徵其死。以防偸竊之奸。觀其前頭利害。徐議更變。亦未爲晩。三百里築場之役。雖極浩多。民皆樂從而自願者。以其利於己也。今若役其民而合場。徵同色而無變。則是徵其役而失其利也。臣之爲此說。正如雪上加霜。卽今民謗。已不勝其譁然。而國事若誤。則咎怨何論。前日廟議欲許其不徵同色。則此所謂便於私而不便於公。利於人而不利於馬。臣未知其必可矣。少依黑牛之例。減半徵出。則法不屈而民或支矣。又立禁令。使不得買賣骨肉。則未知何如。
一。各道漁戶。只應水役。若干進上。又有給價之時。而本島則皆兼他役。島中風俗。男不採鰒。只責於潛女。女人官役對答者。惟獨本州爲然。況大靜旌義兩官。則牧子羣頭。皆以女保定給。卽此推之。境界可想。夫以鮑作兼行船格等許多苦役。妻以潛女。備納一年內進上藿鰒。其爲苦役。十倍於牧子。槩以一年通計。則鮑作所納之價。不下二十疋。潛女所納。亦至七八疋。一家內夫婦所納。幾至三十餘疋。則浦民之抵死謀避。勢所固然。中年以上鮑作元數。多至三百餘名。或囚或杖。猶可責應。今則只是八十八名。而在喪雜頉。又在於此中。其所實役。尤極零星。搥鰒三千九百餘貼。條鰒二百六十餘貼。引鰒一千一百餘貼。灰全鰒三千八百六十餘貼。都合九千一百餘貼。烏賊魚八百六十餘貼及粉藿早藿藿耳等役。皆自八十名責出。此非地拾而田穫者。安可支堪乎。有根着不可逃躱之外。擧皆散亡。營本官將士支供及公私酬應。又在於此數之外。朝廷耳目。旣不遠及。人品豐約。各自不同。則收捧多少。有不可糾撿也。以此推之。則八十名一年所納。幾至萬有餘貼。若不別㨾變通。此類之得支數年。其亦難矣。耳聞目見。可駭可憐。晝思夜度。無一善策。其矣等支堪與否。雖不暇論。莫重進上。終必至於闕封而後已。分義至此。惶悶何如。無已則有一焉。本島會錄常平廳耗田米三百石。特爲畫給。則三邑所納搥鰒引鰒條鰒烏賊魚。乃是給價貿納。灰全鰒粉藿早藿藿耳叱分。分定捧上。以示朝家軫恤之意。則或可支吾矣。此非循例應下之物。而不能禁止於官用。乃反請得於國穀。臣雖愚昧。寧不惶愧。而勢有所不能。力有所不及。則千思萬慮。只有此一條路耳。令廟堂拔例稟處何如。
一。官有支堪之勢。然後民無被侵之端。本島田結。雖至三千。賦稅規例。與陸地大異。一年所捧。其數甚少。人口大同。亦極零星。若以一年內官廳所入言之。則田稅大同屯租。不滿於四百餘石。陸居奴婢身貢。亦不能官用。會錄於司倉。而公用應下之數。多至二百餘石。此皆判官所掌也。兩縣官儲。尤不成㨾。營本官將士支供及各項祭享。無以繼用。每每論報。願得啓聞變通。臣營所用。雖甚苟簡。何敢干冒。而此則係是三邑公用也。不得不冒昧陳稟。常平各穀元數。不敷爲白乎乃。若皆留庫。則戶曹元會。與巡營別會幷計。穀多民少。糶糴實難。地霧長鎖。腐朽最易。若過三年。擧皆無用。名雖國穀。已非可惜。丙寅年。移轉穀物。幷耗會錄。戊辰年。論報備局。則元會一體。許令除耗。近年以來。又令幷耗會錄。殆同於刻印銷印。元來各穀。雖曰二萬餘石。甲戌以後未捧。計除。則卽今留庫。未滿於六千石。各㨾路費各工料米及几百需用。極其浩煩。事目應下之數。成冊會減者。五百五十餘石也。今雖除耗。應下之外。所餘無多。名雖除耗。實無餘穀。而糶糴所捧。亦有多少。一依戊辰所許。除耗會減。則上項所陳搥引條鰒烏賊魚價米三百石。及事目應下。幷以依數上下後。其外所餘。移下三邑。使各取用。則難處之鮑役。至殘之官用。可謂兩便。一擧而救此兩弊者。不亦幸甚矣乎。他道各官。則常平穀物。例爲除耗。本州耳亦始許終錄。亦似不均。令廟堂特爲稟處何如。
一。島中往來。惟從木道。則船隻多少。關係非細。最是每月有進上往還。無遲速決。非數十隻可堪之役。三冬以後。酸果封進。多至於二十運。上京船隻。又至於數次。以此言之。則猶爲不少。島中元無物產。綿布以下及進上雜物造作時所用凡百。與一應雜物。介介陸貿。營本官貿易之船。亦且不貲。而上今年累次敗船之後。卽今現存者。只是官船一隻。私船大中幷六隻。旌義只有官船一隻。大靜元無公私船隻。今欲造船。相考前例。則甲戌年。訓鍊大將臣李基夏在任時。始造二隻。而合一島男丁赴役。幾至十日。島民力役。實無片暇。今年又當大驅馬及操鍊之役。雖欲造船。其勢末由。秋冬進上。誠極悶慮。不得不規外陳請爲白去乎。統營及三南左右水營。限滿戰船。自是發賣之物也。補罅改造。可支數年。而價本甚少。若自朝家變通。則不至於甚難。而島中形勢。已至於百尺竿頭。本州二隻。旌義大靜各一隻。特施恩典。以除島民一分之弊。何如。
一。各軍門將校之久勤遷轉。非特激勸而已。積任之中。間或有可惜之才故也。本島邈在於海外絶域。東隣日本。南接琉球安南。西通燕齊吳越。往來布舶。漂到甚數。實是我國之藩屛。而孤寄無援。非如東萊,義州之聯絡內地也。晝夜守直。殆甚於京司立番。其所勤勞。實爲殘忍。數十年積任。終未得一命。大小人民。擧皆解體。皮服之地。文物索然。時有文武出身。皆未得官爵而死。故島中風習。不貴京職。未免爲蠢蠢之歸。九鎭堡助防將及束伍牙兵將官。一依楊廣州水原之例。久勤遷轉。使海外貿沒之地。得爲衣冠之鄕。何如。
一。島中民役。百孔千瘡。指不勝屈。而猶可支撑。苟延時日者。自下變通。可以闊狹者。不敢上達天聽爲白乎矣。不可不及時變通者。十分料量。冒昧啓稟。而上項五條。或係別格。或係國穀。此豈賤臣之所敢干冒哉。分義之惶悚。廟議之持難。非不知也。本島凡事。特恩居多。況此弊瘼。勢窮計渴。非此則無可變通矣。不得不規外陳請。令廟堂勿視常套。特爲稟處何如。
濟州請繼後給案狀
[编辑]父子定倫。必稟朝命。海外窮民。難於上京。逐日來訴。此非守臣所敢擅便。每每題退。以致繼後一款。全然防塞。其在嗣續繼絶之道。殊涉埋沒。敢此法外陳請。無子而應爲繼後者。因其民狀。枚擧啓聞。以爲稟旨擧行之地。何如爲白乎喩。令該曹稟處爲白只爲。
濟州請祀典變通狀
[编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禮之品節。惟祭最重。本島祭禮。訛舛甚多。而節目間事。自有典禮。惟在遵奉之如何耳。雖不敢上陳。不可不稟定者。啓聞後錄。令該曹考禮稟處爲只爲。
一。風雲雷雨。載在中祀。雖以祝文言之。御諱稱臣。體禮截然。各道州縣所不敢行祭。若以位次言之。則風雲雷雨居中。山川居左。城隍居右。本州舊例。每於春秋社稷祭日。別設一壇於社稷壇下。以祭風雲雷雨。又作位板。奉安於社稷位板之室。想必承襲耽羅之舊例。版籍內。附州牧設官之後。則所當啓稟變通是白去乙。何至今因循是白乎喩。臣於社稷入齋之日。始聞有此例。旣不敢因仍行禮。又不敢無端撤罷。分付本官。依謄錄儒生攝行緣由稟啓。泰山。不享季氏之旅。況是州縣之官。分所不敢告由撤罷埋其位板爲白乎喩。若以猝然撤罷爲難。則必有下送香祝。然後守臣似當攝行。典禮則幷祭於山川城隍之壇爲可。此則別祭於社稷下壇。似無意義。幷以考禮稟處何如。
一。老人星及馬祖祭之載於小祀者。禮法本意。至深且密。所謂馬祖者。槩指房星所屬天駟之神。本州旣是房星分野。作爲牧場。老人星。獨現於中土衡嶽及本州漢挐山。東史及儒賢文集。昭昭載錄。果是分野及所照之域。則歲降香祝。依禮設行。似得祀典本意。考禮稟處何如。
一。嶽海瀆之載於祈告祭典。名山大川之載於小祀者。亦有禮意。漢挐山及大海。自是著稱於中土者。而不載於祀典。一依州縣名山大川之例。降香祝行祀。似合事宜。考禮稟處何如。
一。聖廟釋奠祭物。自有禮式。國學則用牛羊豕三牲。州縣則只用羊豕二牲。本州則連用牛羊豕三牲。此亦必因耽羅之舊。而法例如何。考禮稟處何如。
一。釋奠祭所用牛脯事。南至薰啓聞。據該曹覆啓內田米五石。上下本州。東西廡位數。與國學相同。南至薰所請十四石。出於參酌牛價之意。田米五石。不足於二牛之價分叱不喩。大脯六十四貼。又非四隻牛肉所造。一依各道界首官大同上下之例。量宜加下何如。
一。歷代始祖之祭。出於聖朝寬大之典。故金海等地。亦有始祖之廟。本島三姓穴。因其島俗貿沒。古無祀典。近年以來。設壇行禮矣。卽今島民。合力立廟。以高乙那,良乙那,夫乙那爲主壁。以高厚高淸及季爲配享。以爲春秋享祀之計。島中人民。無非三姓子孫。島民之立廟情禮卽然。而彼皆享國之人。揆以邦憲。不當埋沒。高厚高淸及其季。始朝新羅。仍爲內附於版籍。當時褒以星主王子之號。到今不怠貢茅粟米之職。其在報功慰悅之道。又不當任作私廟。及其奉安位板之後。更爲啓聞。以爲稟旨賜額之地何如。
再度
[编辑]臣狀啓。據禮曹覆啓關內節該。就考五禮儀。州縣只奉社稷文宣王酺祭厲祭禜祭。則州縣之不敢行祭於風雲雷雨。實如狀啓所陳。本州之獨有此祀典。必襲耽羅之舊例者。亦如狀啓所陳。則本州雖以海外別域。有異陸邑。且其祀典之流來。亦已久遠。旣非典禮所載。守臣有此狀聞之後。則又令因循不罷。事極未安。似當有撤罷之擧。同風雲雷雨之祭。今若撤罷。則其位次及社稷祭日。別爲設壇當否。亦非可論。嶽海瀆及名山大川之載於小祀。亦如狀啓所陳。則本州漢挐山之行祀。亦係創始。俱難輕議是如關是白置有亦。當初啓稟時。猝聞有此例。敢陳未安之由。其後詳査。則非但本州爲然。旌義,大靜。亦皆如此。城隍位板。奉安於官廳。厲祭時行禮於北郊。此外又造城隍位板。別藏於社壇。與山川位板。幷祭於風雲雷雨是如爲白臥乎所。城隍位板。旣在於官廳。又造位板。極涉無識。山川位板。亦是他道州縣所無。本州耳亦爲其風雲雷雨之祭。別造山川位板。疊造城隍位板。揆以禮法。萬分未安。今若撤罷。則別造之山川位板。疊造之城隍位板。幷與風雲雷雨位板。而埋安撤罷爲白乎乙喩。緣其分義之不敢。雖爲埋安。若無告由之祭。則亦甚未安。而覆啓內。不爲擧論。此一款。令該曹更爲稟處何如。考見五禮儀。則州縣社稷。只祭正位而無配位是如。明白載錄。本州則正位之外。又造配位位板。元無行祭之時。只於祈雨祭時。並祭於正位。旣是禮法所無。則何造其位板是白乎旀。旣造位板。則又何不行祭是白乎乙喩。島中凡事。雖皆如此。莫重祭禮。不可襲謬。敢此煩稟爲白去乎。配位位板。亦依風雲雷雨之例。告由埋安爲白乎乙喩。幷以令該曹稟處。名山大川之載於小祀。旣是典禮。故如雉岳,紺岳之小小山岳。亦載於祀典。漢挐山。以海外名山。著稱於中土。其所表表。非如雉岳,紺岳之類。則揆以禮法。不當屈此伸彼。本州以海外別域。旣不得聯絡內地。而凡所施設。自專爲一方之中。有此中土見稱之名山。則當初落漏於祀典。有何曲折是白乎喩。若以常情論之。則聖朝典禮。專用五禮儀。五禮儀纂成。在於成化年間。其時本州乍順乍逆。不可謂之內服也。其或因此而不及於祀典是白乎喩。及今內附之後。以如此名山。終不行祭。則以法以禮。似涉未安。若謂之事係創始。而該曹不得擅便。則雖爲議大臣定奪。係關祀典。不容少忽。令該曹博考典禮。更爲稟處爲白只爲。詮次。
呼召使在大丘狀啓戊申○未及封發。忽有拿命。草本。入在袖中。到闕門外。羅卒搜出矣。其後聞推入御覽云。
[编辑]臣之老病不能運動之狀。上年旣已疏陳。今此窮兇極惡之賊。猝至此極。臣雖無運動上京之勢。在家腐心。尤爲罔極。亟欲馳進巡營。與道臣相議同事。而運身之具。未易辦得。方爲經營之際。三月二十七日申時量。得見慶尙道觀察使傳送備邊司三月二十二日成帖關文。則以臣爲下道呼召使。使之曉諭民間。以待朝家處分爲乎矣。一從本道按撫使。指揮擧行。宜當是如爲白有去乙。翌日曉頭發行。寸寸舁致。當日酉時量。始至於大丘營下。則三月十九日都承旨成帖有旨。來傳道中。臣在大丘。已爲祗受。方與道臣相議召募爲白乎矣。卽今兇逆。顯戮於都巡撫使陣上。巨魁旣已翦除。則雖有他邑零賊。勢將不日蕩平。本道安陰居昌等賊。雖未撲滅。伏聞道臣措置。則方爲發送軍兵。期於殲滅。此事方便。已在於道臣啓聞中。臣不敢更達。而今臣所承之命。只在於召募一節。今方行關于列邑。曉諭條件。詳細分付爲白乎矣。大抵此賊。旣是天地間所不容之兇逆。稍曉倫彝者。必當刺心抆淚。戮力王室。雖未知應募之如何。蓋以理勢推之。則罪旣滔天。必當自滅。而國家仁厚之澤。浹於民心。則凡在人情。孰不效死。而況今賊藪蕩滅之後。本道孤寄之賊。尤當恐㥘。本道方略。又至於此。天日在上。理不持久。何至於貽憂至尊乎。以此爲祝是白乎矣。將來事機。未能揣量。此甚痛菀。臣旣無印信。方以白文。或發關或曉諭。當此民賊相混之中。人皆危疑。民間之信服難必。或有印信下送之事是白乎乙喩。令該曹急速稟旨。指揮爲白只爲。
牒
[编辑]奉常寺報禮曹
[编辑]爲相考事。本寺奉安嶽海瀆諸山川位板。奉安神室。修改已久。破毀甚多。赤白之漫漶不鮮者塗褙之。埋苔剝落者。已不暇論。而蓋瓦傷毀。多至三十餘處。椽木之摧折者。亦至五六處。雨露滲漏。庫庫頹壓。所排地衣及床卓。盡爲沾濕腐敗。其他風遮之朽折。捲簾之破裂。實難一一條陳。其在事體。誠極寒心。以此辭緣枚報該曹。以爲趂速修改之地。何如。稟本寺都提調手決內。依亦爲有等以牒報爲去乎。相考施行爲只爲。
再度
[编辑]爲行下事。今此嶽海瀆諸山川,天駟,蚩尤。大明征東陣亡官軍位板奉安神室修改事。旣已啓下。不可無告由還安之擧。曹敎是擇定日子敎是後。方可以擧行是乎矣。前頭祭享稠疊。空日無多。來月爲始。本寺當有造脯之擧。造脯始役之後。則腥膻之臭。襲於遠近。位板奉安處所。亦甚非便。趂今月晦前。推擇日子。以爲其前修改之地。事合便宜。取考戊申年神室修改謄錄。則嶽海瀆諸山川天駟蚩尤位板三十三位乙良。祭物。每三位共一卓。幣酒叱分。各設爲有旀。大明征東官軍位板。則兼設非便是如。本寺牒呈。據曹手決內。使之別卓設行爲有臥乎所。累位共一卓謄錄。雖未知始於何時。若以事體言之。則神農風雲雷雨山川海瀆位板之與他位兼設。謂之非便。而別卓設行。則神農,天駟,蚩尤,后稷,句芒,祝融,后土,山,川,海,瀆位板。安可謂之相類而共卓兼設乎。且以常情言之。三人豈有共卓兼餉之理。而私家祭享。亦無多位兼設之禮。況旀莫重國家祀典。如是苟簡。各位兼設爲乎乙所。推以情禮。斷無是理。前後謄錄。其規不一。或五位共一卓。或三位共一卓。只以本曹入啓。措語設行。以此觀之。則徧祭與兼設。本無元定規例特出於本曹一時處分。曹敎是特量事理之當然。本寺奉安神室三十四位今番告由還安祭乙良。各位徧祭之意。參商入啓。以爲擧行之地爲只爲。
三度
[编辑]今此神室修改時。嶽海瀆諸山川告由祭徧祭事。曾已稟報。曹手決內辭緣。明白開示。極爲詳盡。其在該寺之道。固當依手決奉行。而國家祀典。至重且嚴。微官淺見。不害條陳是乎等以。不避煩瀆。敢此更申。戊申修改時謄錄若是。禮法則當無撓改之端。而其時謄錄。特出於本寺文報不審之致。雖是禮法。若有未安之事。則亦當變通。務歸至當。況旀元非禮法而特一謬規者乎。手決內神農天駟蚩尤。則非但有天神人鬼之別。氣類逈別。恐不可一卓以祭是如爲臥乎所。尤極合當爲去乎。風雲雷雨之與山川城隍果。句芒后稷之與東海果。祝融后土之與山川果。蓐收之與松岳等處果。西陵玄冥之與鼻白豆滿。亦有天神人鬼之嫌。而決非氣類相同之位。一卓兼設。似爲未安。句芒以下。若依手決辭緣。以類相從。則方位相雜。坐次倒置。揆以事理。亦涉非便。取考壬戌年成均館告祭時謄錄。則東西廡一百十八位。亦爲徧祭爲有置。成均告祭。則只告於大成殿。似無尊卑取舍之嫌是乎矣。亦爲之未安。而徧祭於一百十八位。今此神室各位。則旣有方位。且有尊卑天神人鬼之別。以東而位西。則方位相雜。以人而合天。則氣類逈別。人鬼尊卑。亦多有拘碍之端。以此以彼。節節非便是乎等以。神室祭享時。位板次序。謄書牒呈爲去乎。曹敎是商量位次及氣類之難便。各位徧祭事。更良行下爲只爲。
東方。
[编辑]帝神農氏。句芒氏。后稷氏。東海。天駟。東方山川。
西方。
[编辑]蓐收氏。松嶽山。西海。德津。平壤江。鴨綠江。西方山川。
南方。
[编辑]祝融氏。后土氏。智異山。南海。熊津。伽倻津。南方山川。
北方。
[编辑]西陵氏。玄冥氏。鼻白山。豆滿江。蚩尤。北方山川。
中央。
[编辑]風雲雷雨。三角山。白岳山。漢江。木覓山。國內山川。城隍。
大明征東陣亡官軍位。
稟目
[编辑]本寺奉安神室位板三十四位次序。本不載於五禮儀。則當初必有講定次序。本寺元無可據謄錄爲乎等以。卽今奉安位次。甚爲混雜。取考戊申告祭時謄錄。則槩以五方分排。而后土氏之位於南方。西陵氏之位於北方。恐非相當方位是遣。其他嶽海瀆諸山川。雩祀神位之宜上而下。宜下而上者甚多。奉審神室內。卽今位次。則神農西陵雩祀神位。在於山川城隍嶽海瀆之上。似有天神人鬼相雜之嫌是乎旀。嶽海瀆之反在於城隍山川之上。似有大小輕重失次之嫌是乎旀。白嶽神位。以祀典所不載之位。在於西嶽之中。木覓神位。以祀典條小祀之位。在於諸山川中祀之上。此等次序。亦甚可疑處是乎等以。聚會年老典僕輩。詳細盤問。則皆以爲此非元定禮法。特因典僕輩臆見。以訛傳訛。而凡於祭享時。嶽海瀆諸山川或二十位或十餘位。奉安于各處爲有如可。及其還安之時。不能同時移奉乙仍于。無識典僕。不識次序。這這奉安于空坐爲乎等以。或上或下。專由於此是如爲臥乎所。一則未安。一則寒心。取考大典祭禮條及輿地勝覽京都壇廟條。則以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嶽海瀆先農先蠶雩祀。載於中祀。以馬祖禡祭名山大川。載於小祀。其列書次序。與大典所載相合。似當依此爲序是乎旀。若其祭享時次序。以輿地勝覽北郊祁告祭所論觀之。則嶽海瀆諸山川神位。各設於其方。俱內向是如爲臥乎所。似當依其方位分排。如戊申年謄錄。而其時位次之相雜。如前所陳。則恐不可一從其謄錄。莫重神室位次。固不當輕易變改。而失次之未安。果如淺見。則釐正之道。一日爲急。只憑典僕輩口傳。謂之古規而反不信大典及輿地勝覽次序。則其在事體。似涉無謂。大典及輿地勝覽所付次序。卽今奉安次序。戊申年告祭時次序。幷以謄書粘呈。以此辭緣。論報禮曹入啓。變通位次釐正之意。今番告祭時措辭。添入於祝文中爲乎旀。此後乙良本寺郞廳。凡於位板出納之際。親自奉安。俾不失次序爲遣。每年春秋。色郞亦爲奉審。神室內外有頉無頉。這這論報該曹事。奉承傳施行何如。稟。
卽今奉安位次
[编辑]風雲雷雨。帝神農氏。西陵氏。祝融氏。后土氏。蓐收氏。玄冥氏。后稷氏。國內山川。智異山。三角山。白嶽山。松嶽山。鼻白山。東海。南海。西海。熊津。伽倻津。漢江。德津。平壤江。鴨綠江。豆滿江。城隍。東方山川。南方山川。木覓山。西方山川。北方山川。天駟。蚩尤。大明征東陣亡官軍。
戊申謄錄位次
[编辑]一東方
[编辑]帝神農氏。句芒氏。后稷氏。東海。天駟。東方山川。
二南方
[编辑]祝融氏。后土氏。智異山。南海。熊津。南方山川。
三中央
[编辑]風雲雷雨。三角山。白岳山。漢江。木覓山。國內山川。城隍。
四西方
[编辑]蓐收氏。松嶽山。西海。德津。平壤江。鴨綠江。西方山川。
五北方
[编辑]西陵氏。玄冥氏。鼻白山。豆滿江。蚩尤。北方山川。
別卓
[编辑]大明征東陣亡官軍。
大典及輿地勝覽次序憑依
[编辑]風雲雷雨。東方山川。國內山川。南方山川。西方山川。北方山川。城隍。智異山。〈南嶽〉三角山。〈中嶽〉松岳山。〈西嶽〉鼻白山。〈北嶽〉東海。南海。西海。熊津。〈南瀆〉伽倻津。〈南瀆〉漢江。〈中瀆〉德津。〈西瀆〉平壤江。〈西瀆〉鴨綠江。〈西瀆〉豆滿江。〈北瀆〉神農氏。〈先農〉西陵氏。〈先蠶〉句芒氏。〈雩祀〉祝融氏。〈雩祀〉后土氏。〈雩祀〉蓐收氏。〈雩祀〉玄冥氏。〈雩祀〉后稷氏。〈雩以上。載中祀祀。〉天駟。〈馬祖〉蚩尤。〈禡祭〉木覓山。〈以上載中祀。〉白岳山。
輿地勝覽方位分排
[编辑]一東方
[编辑]東方山川。東海。神農氏。西陵氏。句芒氏。后稷氏。天駟。
二南方
[编辑]南方山川。智異山。南海。熊津。伽倻津。祝融氏。
三中央
[编辑]風雲雷雨。國內山川。城隍。三角山。漢江。后土氏。木覓山。白岳山。
四西方
[编辑]西方山川。松岳山。西海。德津。平壤江。鴨綠江。蓐收氏。
五北方
[编辑]北方山川。鼻白山。豆滿江。玄冥氏。蚩尤。
別卓
[编辑]大明征東陣亡官軍。
稟目
[编辑]粘連禮曹題音是置有亦。莫重神室位次。微未庶官。何敢妄論。而身爲色郞。若有淺見。則當此修改告祭之日不能泯默。唐突報稟爲有如乎。禮曹題音如此。其在該寺之道。固當奉行是乎矣。其中又不無差異之端。不避煩瀆。敢此更申。元來祀典。不必盡出於古求之義。而稱規之心而安者。皆可宜擧。而天理人情。亦難以常情料度。故古今行事。必以典禮爲重。雖以先儒所論及國家祀典觀之。先以天地人。爲例之次。復以大中小。爲報功之祀。五禮儀之辨祀條。大典之祭禮條。輿地勝覽之壇廟條。所謂風雲雷雨嶽海瀆先農先蠶雩祀馬祖禡祭。列書名目。明白相同。則旣合於天地人次序。又符於大中小祀典爲臥乎所。祝文中雖有或稱臣。或稱姓諱。或稱國王之不同爲良置。風雲雷雨嶽海瀆。則稱臣。先農先蠶雩祀。則稱姓諱。名山大川城隍。則稱國王。其尊卑報功之序。亦不悖於當初所陳爲乎旀。上古聖神之位於偏邦山川之下。果爲未安是乎矣。若以天地人次序言之。則偏邦山川雖小。似列於人鬼之上。農蠶雩祀雖尊。不害爲神祗之下。文宣王位版。雖在於本寺。其奉安次序。豈有別於炎帝乎。東西南北山川之位。非禮曹題音所謂雉岳楊津之類而載於小祀者也。若以勝覽次第言之。則五方山川。載於中祀。名山大川。載於小祀爲有去乙。題音內東西南北山川。乃勝覽所載名山大川。如雉岳,揚津之類。本是小祀。其序當在鼻白,豆滿之下是如爲臥乎所。似不釋然爲乎旀。后土之位於南方。據古論理。明白開示。誠如題音爲乎乃。若以功用言之。則土旺於季夏。故似當位南。若以五行論之。則土爲中央。故似當在中。今此后土之位。非以土地之神而祭之也。本以雩祀之位而祭之也。旣以雩祀。分排五方。則祝融后土。疊位於南方。至於中央。獨無雩祀。事理何如爲乎乙喩。先蠶壇之在於東小門外。是如謂之近北而位於北方。則勝覽所謂先蠶壇在東郊云者。似與題音相左。先蠶位。季春則祭於東郊。合祭則位於南方。此亦何如爲乎乙喩。白岳之位。祭時雖附於三角之壇。神室奉安之序。固不當依三角。而幷列於四嶽之上。木覓之位。本以小祀之位。亦不當越位於中祀山川之上。此亦十分可疑處是乎旀。至若五方山川。以勝覽次序言之。則似當在於嶽海瀆之上是乎等以。前日稟目中。以此爲序。今考五禮儀北郊祭儀註。則嶽海瀆在先。山川在後爲乎旀。城隍之神。以古文所論觀之。則自唐以來。皆祭城隍。其儀在於他神之上。社稷雖尊。特以令式從事。至於祈禳報賽。獨城隍而已。其禮顧不重歟云云乙仍于。意謂典禮次序。亦出於此是乎可。依其次序。位於嶽海瀆之上爲有如乎。今以唐時儒先所論觀之。則自古祠漢紀信爲城隍之神云云。則推究其原。便是人鬼。題音所謂序於嶽瀆之下。小無不可。極爲合當。上項二款段。前報果爲差謬。不勝惶恐爲乎矣。神室位次。雖一位若有失次之處。則以下諸位。雖極合禮。猶不免爲失次之位。況旀各位次序之可疑。如前所陳者乎。題音內旣謂之躐等。而入啓告辭。亦涉重難是如爲臥乎所。亦不釋然。今若以典禮所載風雲雷雨嶽海瀆農蠶雩祀天駟蚩尤木覓白岳爲序。以位五方山川於豆滿之下。位城隍於雩祀之下。則似有所據爲乎旀。趁今番告祭時釐正。則亦似便合爲乎矣。不敢自信更請。何以爲之爲乎旀。本寺郞廳奉審一款。題音內元不擧論。此亦何以爲之爲乎乙喩。幷以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