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卷0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十九 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
卷二十 真宗皇帝
卷二十一 

崇奉聖祖[编辑]

景德四年,先是汀州人王捷咸平初賈販至南康軍,於逆旅遇道人,自言姓趙氏,是冬再見於茅山,命㨗市鉛汞錬之,少頃成金,㨗即隨至和州諸山,得其術,又授以小鐶神劔,宻緘之,戒曰:「非遇人主,切勿輕言。」[1]劉承珪聞其事,奏之,改名中正,得對龍圖閣,且陳靈應,特授許州㕘軍,留止皇城廨舎,時出逰㕓市。常有道人,偶語云即授中正法者,司命真君也,承珪爲築新堂。至是年五月十三日,降堂之練幬中,戴冠佩劔,服皆青色,自是屢降,中正常達其言,既得天書,遂東封,加號保生天尊曰九天司命上卿保生天尊,是為聖祖,凡瑞異,中正必先以告焉。

大中祥符五年十月戊午,九天司命上卿保生天尊降于延恩殿 按本志,九天司命上卿保生天尊即聖祖也,《實録》於六年七月又書「加上九天司命上卿保生天尊曰東嶽司命上卿佑聖真君,初,封禪禮畢,詔上司命天尊之號,至是以聖祖臨降名稱相類,故改上焉。」如此則當别一司命矣。又據《聖降記》加上東嶽司命上卿真君聖號敕,但云東嶽司命上卿真君可加上東嶽司命上卿佑聖真君,無「九天」及「保生天尊」字,然《封禪記》書「元年十月壬子,詔上卿九天司命真君増號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實有此六字,二書皆丁謂所編,乃如此不同,當考 。先是,八日,上夢景德中所覩神人,𫝊玉皇之命,云:「先令汝祖趙某授汝天書,將見汝如唐朝恭奉玄元皇帝。」翌日,夜復夢神人𫝊天尊言:「吾坐西,當斜設六位。」即於延恩殿設道場。是日五鼓一籌,先聞異香,少頃黄光自東南至,掩蔽燈燭,俄見靈仙儀衛,所執器物皆有光明,天尊至,冠服如元始天尊,又六人皆秉圭,四人仙衣,二人通天冠、絳紗袍,上再拜階下,俄有黄霧起,須臾霧散,天尊與六人皆就坐,侍從在東階,上升西階再拜,又欲拜六人,天尊令揖不拜,命榻,召上坐,飲碧玉湯,甘白如乳,天尊曰:「吾人皇九人中一人也,是趙之始祖再降,乃軒轅黃帝凡世所知少典之子非也,母感電,夢天人,生於夀丘,後唐時七月一日下降,緫治下方,生趙氏之族,今已百年,皇帝善為撫育蒼生,無怠前志。」即離坐乘雲而去,及曙,以語輔臣,即召至殿歷觀臨降之所,又召修玉清昭應宫副使李宗諤、劉承珪、都監藍繼宗同觀。己未,劄示中外,大赦天下,常赦所不原者咸除之;兩京來年夏稅,放十之二,諸路,十之一;賜致仕官全俸一年;幕職、州縣官先經省者,權増五百員,任滿即停。命參知政事丁謂、翰林學士李宗諤、龍圖閣直學士陳彭年與太常禮院檢討官,詳定崇奉天尊儀制以聞。庚申,羣臣詣崇政殿稱賀,因賜酒五行而罷,宴宗室諸親於萬嵗殿。辛酉,詔以天尊降臨,分命輔臣告天地、宗廟、社稷。初,宰相請準例遣丞郎已下,上特命王旦等攝事,又遣官告諸陵、嶽瀆、祠宇,上親封香付之。

閏十月[2]已已,上天尊號曰「聖祖上靈髙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有司請以玉清昭應宫玉皇後殿爲聖祖正殿,東位司命殿爲治事之所。辛未[3],詔聖祖名,上曰「玄」下曰「朗」,不得斥犯,以七月一日爲先天節,十月二十四日爲降聖節,並休假五日,兩京、諸州前七日建道塲設醮,假内禁屠、輟刑,聽士民宴樂,京城張燈一夕,改延恩殿爲真遊殿,重加修飾。有司言道塲及奏告,自今用青詞,云嗣皇帝臣,署大事祀官朝服,常時奏告加公服,薦獻則太祝讀詞,醮設止命道士備香酒、時果、碧色幣,詔可。癸酉,詔天下府州軍監天慶觀,並増置聖祖殿。乙亥,詔上聖祖母懿號曰元天大聖后,有司言聖祖母未有宫殿,望遣官於兗州曲阜縣夀丘奏告,從之。戊寅,改兗州曲阜縣為仙源縣,建景靈宫太極觀於夀丘,以奉聖祖及聖祖母,遣内供奉官周懐政與本州長吏規度興作,俟宫觀成日,備禮奉冊。丁亥,詔聖祖聖母徽號冊寳、法物,並飾以金,尊號冊以塗銀為飾。舊:皇帝冊飾以金,宗廟飾以銀。及是有司請聖祖冊寳如宗廟之制,上崇奉聖真,志存謙抑,故有是詔。

十一月丙申,上於朝元殿恭謝玉皇,奉天書行事,致齋三日,禁屠宰,備三獻,薦玉帛麫牲,配坐,以聖祖位在東,褥用黃,玉以四,圭有邸,幣色蒼,太祖、太宗位在西,陳宫架,百官朝服,如祀 □,禮畢,賜羣臣福酒有差。庚子,上作《聖祖降臨記》宣示中外。

十二月,先是詔丁謂等於京城擇地建宫,以奉聖祖,謂等奏司天少監王熈元言:「按《天文志》太微宫南有天廟星,乃帝王祖廟也,宜就大内之丙地。」乃得錫慶院吉,令謂等與内侍鄧守恩修建。戊辰,詔上新宫名曰景靈。庚辰,知處州張若谷言:「黃帝任六相而天下治,伏觀詔示,聖祖臨降,有斜設六位之文,以臣參詳,必當時六相也,按唐天寳敕,三皇五帝各有配享,黃帝惟以后土配,望於殿内塑六相像,并加諡號。」有司言神靈之事不可備知,所云六相,恐難執據,其六位仙官,望令編修道蔵所増,入醮位及於聖祖殿設像,從之。

六年正月辛亥[4],詔仙官、仙經之號有犯聖祖名者,咸改之。

三月乙卯,建安軍鑄玉皇、聖祖、太祖、太宗尊像成,以修玉清昭應宫使丁謂為迎奉,修宫使李宗諤副之,詔聖像所經州縣官吏,各賜宴設。詳見昭應宮門

五月辛亥,丁謂等請以恭孝太子魏懿王院,増建景靈宫,許之。

七月甲午,改上九天司命上卿保生天尊曰東岳司命上卿佑聖真君。初,封禪畢,詔上保生天尊之號,至是以聖祖肇臨,名稱相類,故改上焉。據此,則保生天尊乃聖祖也,佑聖真君乃東岳也,祥符初,誤以聖祖為東岳,及今方知其别,故改命,要是聖祖及東岳皆有司命之號云,王中正事更詳之

七年四月乙亥,禮儀院請以聖祖降及迎奉聖像奉祀事迹,各編集為記,詔可。

五月壬辰,命右僕射、平章事王旦為兖州景靈宫朝修使。王旦言:「朝修景靈宫,請用先天節設道塲,禮畢,詣至聖文宣王廟、㑹真宫、東岳廟、真君觀行禮,望下禮官參酌儀制。」

八月甲寅朔,置景靈宫使,以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平章事向敏中為之。甲子,以參知政事丁謂為修景靈宫使,權三司使林特副之,崇儀使藍繼宗爲都監。

十月,先是遣内侍於萊州采玉石造景靈宫聖像,於是詔采玉石處,除兩稅外,免其徭役。

八年七月丙辰,王欽若準詔討閲道藏趙氏神仙事迹,凡得四十人,詔畫於景靈宫之廊廡。

八月,張詠臨終奏䟽。見崇奉五嶽

乙未,以戶部侍郎、同玉清昭應宫副使林特為修景靈宫副使兼管勾景靈宫事。[5]

十月壬辰,盛度上《聖祖天源録》五卷。乙巳,王欽若上聖祖事迹十二卷,上製序,賜名《先天記》,欽若又續成三十二巻上之。

十一月甲子,上幸景靈宫,觀上梁,賜從臣、修宫使衣幣有差。

九年二月壬辰,命修景靈宫副使、同玉清昭應宫副使、戶部侍郎林特詣兖州景靈宫太極觀設醮,以營建畢故也。宫觀總一千三百二十二區。詔奨監修内臣,賜工卒緡錢。甲辰,修景靈宫使丁謂請選軍士三百𨽻兖州景靈宫太極觀,給掃除之役,詔可。

三月癸亥,宗正卿趙安仁請以御製《聖祖降臨記》冠列聖玉牒。

四月丙戌,御製景靈賛頌刻石。

五月丙辰,以景靈宫及兖州景靈宫太極觀成,羣臣稱賀。徳音降,天下死罪囚,流以下釋之;開封、仙源、奉符、衡山、華隂、曲陽、登封諸縣,免今年夏税十之三,東畿他縣及五州府餘縣,免十之二。丁巳,命宰相向敏中爲兖州景靈宫太極觀慶成使。庚申,景靈宫使向敏中、修宫使丁謂,並加兵部尚書,副使以下,皆進秩,各賜衣帯、器幣。宫宇總七百二十六區。

丙寅,謁景靈宫,宴從臣於明福殿,賜宫使而下器幣緡錢有差,分遣官以宫成告天地、玉清昭應宫、太廟、后廟、社稷、㑹靈觀、太一宫。

壬申,置景靈宫副使,以尚書右丞趙安仁為之。

七月丙辰,謁景靈宫。

八月丙子,置景靈宫判官,以知制誥劉筠為之。

十月壬申朔,詔以來年正月二日詣景靈宫,奉上聖祖徽號,禮儀院言十月聖祖降,請以下元日朝拜景靈宫,著為定式。

初王中正授左武衞將軍致仕,其後遷右武衞大將軍、領髙州刺史,又改領汀州,又遷右神武大將軍、領康州團練使。每國家舉大禮及有營繕,中正必逹靈命,以藥金銀為獻,前後累巨萬數,是月丙子病卒,贈鎮南節度使,塑像景靈宫,命内押班周懐政䕶䘮,𦵏事官給。

乙酉,召輔臣至龍圗閣,出聖祖篇翰、藥金、銀像、什器、錢寳、花樹等物,及《降臨内記真紀》示之。丙戌,謁景靈宫。

十二月甲午,令諸州以來年二月設酺㑹,用景靈宫成徳音也。

天禧元年正月二日壬寅,奉上冊寳、僊衣 詳見玉清昭應宮。丙辰,謁景靈宫。癸亥,詔重上舒州靈僊觀聖祖衮服。丙寅,命宰相王旦為兖州太極觀奉上册寳使,尚書右丞趙安仁副之。

二月丁亥,設元天大聖后版位於文徳殿,上親酌獻,拜授册寳於王旦,授僊衣於趙安仁,旦等跪受,奉以升輅,具鹵簿儀衛,所過禁屠宰二日,官吏迎拜。至兖州,遣官三十員,袴褶前導,奉册日,上不視朝。

三月丁未,王旦言兖州自春亢旱,行禮之夕,降雨及尺。

四月庚午,王旦至自兖州。

乙亥,出聖祖神化金寳牌,分給京城寺觀及天下名山。牌長三寸許,廣寸許,面文曰「玉清昭應宫成天尊萬夀金寳」,背文曰「永鎮福地」其周郭皆隠起虵龍華葩之狀,封以絳囊漆匣,上親題署之。

五月戊午,知明州劉焯[6]言諸州天慶觀聖祖殿,請令羣官到任、得替,洎朔望,並齋潔朝拜奉辭,從之。

天禧二年三月丁巳,景靈宫判官、知制誥劉筠,請令禮儀院、宗正寺約唐朝大清祠令,撰集景靈宫祠令,付本司遵守,從之。筠又言兖州景靈宫太極觀事體尤盛,亦望别加撰集,永使遵守,詔付禮儀院。

九月丁卯,冊皇太子。壬申,皇太子謁玉清昭應宫、景靈宫。

三年三月戊午,内出《聖祖降臨記》示宰臣。

四月癸巳,謁景靈宫。

六月[7]戊申,召宗室、近臣、館閣、三司、諫官、御史、法官、京府官詣真遊殿觀道像,各賜《聖祖降臨記》一函。

八月己亥,大㑹道釋于天安殿,凡萬三千八十六人。先是,建道塲,是日上親臨視,以藥銀、鑄大錢面賜之。

十一月己巳,謁景靈宫。庚午,饗太廟。辛未,合祭天地于南郊。

十二月戊戌,謁景靈宫。

四年四月戊戌,謁啓聖院太宗神御殿,遂謁景靈宫。

八月丙戌,謁景靈宫。

十月戊子,禮儀院言每歲十月十五日朝拜景靈宫,今縁祭神州地祇,奏告在散齋之内,請權罷朝拜,至日令宫使行酌獻之禮,從之。甲午,賜天下宫觀《大中祥符降聖記》各一本。

五年七月戊寅,新作景靈宫萬歲殿,為上本命祈福也。

崇奉五岳[编辑]

大中祥符二年八月,祕書丞董溫其上言:「漢以霍山為南嶽,望令夀州長吏春秋致祭。」詔禮官與崇文院檢討詳定,上奏曰:「按《爾雅》云『江南,衡』,注云『衡山,南嶽』,又『霍山為南嶽』注云『即天柱山,濳水出此』,則非特霍山為南嶽。舜五月南廵,周之《王制》,皆以衡山為南嶽,惟漢武帝以衡山遼逺,取䜟緯之說而祭𤅬霍,至隋復以衡山為南嶽,況奉祀已久,國家疆宇夐廣,難於改制,其霍山如有祈請及特祭,即委州縣奉行。」從之.

四年正月,上祀汾隂囘。二月乙丑,次河中,加號西嶽金天王曰順聖金天王,遣鴻臚少卿裴莊祭告。己巳,次華隂縣。庚午,謁順聖金天王廟,羣臣陪位,廟垣内外列黃麾仗,遣官分奠廟内諸神。

五月乙未,詔加上東嶽曰天齊仁聖帝,南嶽曰司天昭聖帝,西嶽曰金天順聖帝,北嶽曰安天玄聖帝,中嶽曰中天崇聖帝。命翰林學士李宗諤、龍圖閣直學士陳彭年與禮官詳定儀注,又作《奉神述》,備紀崇奉之意。

六月庚辰,詳定所言:「皇帝臨軒冊五嶽,參詳舊典,無作樂之儀。」上曰:「凡大朝㑹,公卿出入尚作樂,且禮緣人情,宜令有司别撰樂章。」王旦曰:「冊案當於門外設次,俟入則樂作。」從之。詔丁謂、李宗諤,與禮官詳定五嶽衣冠制度及崇飾神像之禮。

九月辛卯,命資政殿大學士、刑部尚書向敏中為東嶽奉冊使,兵部郎中、龍圖閣待制孫奭副之;工部侍郎、集賢院學士薛映為南嶽奉冊使,給事中錢惟演副之;翰林學士、工部侍郎、知制誥晁迥為西嶽奉冊使,刑部郎中、龍圖閣待制查道副之;禮部侍郎馮起為北嶽奉冊使,太僕寺少卿裴莊副之[8];右諫議大夫、龍圖閣直學士陳彭年為中嶽奉冊使,光祿少卿沈繼宗副之。其玉冊如宗廟諡冊之制。據李攸編《本朝事實》云:「冊用珉玉,長尺二寸,濶一尺二分,量文之多少,聯以金繩,首尾結締,前後四枚,刻龍縷金,若捧護之狀。藉以綿褥,覆以紅羅,泥金夾帊,冊匣長廣,取足容冊,塗以朱漆,金裝起突,龍鳳金鏁,匣上以紅羅綉盤龍蹙金帊覆之,承以金裝長竿牀,金龍首,金魚釣,籍匣以錦,緣席錦褥,其紐紅絲爲絛,以縈匣冊,案塗朱漆,覆以紅羅銷金衣,其寳門下省造」

十月[9]戊申,有司設五嶽冊使一品鹵簿及授冊黄麾仗於乾元門外,各依方所,又設載冊輅及衮冕輿於乾元門外,羣臣朝服序班,仗衛如元㑹儀,上服衮冕,御乾元殿,中書侍郎引五嶽玉冊,尚衣奉御奉衮冕升殿,上為之興,奉冊使副班于香案前,侍中宣制曰:「今加上五嶽帝號,遣卿等持節奉冊展禮!」咸承制,再拜,奉冊使以次升自東階,受冊於御坐前,降西階,副使受衮冕于丹墀。玉冊至乾元門,列黄麾仗,設登歌,奉冊於車,衮冕於輿,使副袴褶騎從,遣官三十員前導,及門,奉置幄次,以州長吏以下充祀官,致祭畢,奉冊、衮冕置殿内。按《事實》又云:在路一品以下,並避路。至嶽下,禮直官引冊使等自幄次奉玉冊、衮冕,由正門入,樂中作,升殿,置殿室門西褥位,樂止,玉冊在前,衮冕次之,使副並列其後,禮生再拜,應殿下官屬再拜,禮直官引冊使當神座前俛伏跪稱說:「太尉具銜某,奉敕加上某岳某帝懿號、玉冊、衮冕。」言訖興,攝中書令俛伏跪讀

十一月戊戌[10],詔加上東嶽淑明后、南嶽景明后、西嶽肅明后、北嶽靖明后、中嶽貞明后之號,仍遣官祭告。

五年七月戊辰,新作保康門於朱雀門之東,徙汴河廣濟橋於大相國寺前,牓曰延安,又作橋跨惠民河,牓曰安國,時將建觀以奉五嶽,故闢此門,尋命修玉清昭應宫使丁謂等,就奉節致逺三營地及填乾地之西偏興築,内侍鄧守恩董其役。《實録》於八月己未書「命中使鄧守恩修五嶽觀」,九月丁亥又書「初建五嶽觀于南薫門内之東偏」,既云修,又云初建,不知何也?今從本志及《㑹要》,聨書之

六年四月,幸新修五嶽觀,賜官吏器幣、工徒緡錢有差。

七年六月庚午,夜,京師新作五嶽觀東北黒雲中,見星如晝,有靈祗旌纛甲仗之壯,觀者喧怖,修觀使丁謂以聞,詔建道塲。

九月辛丑,幸五岳觀,宴從官,賜兵匠緡帛有差,翌日,上梁,又命宗室、輔臣徃觀,復賜,許百司休務,士庶行樂,賜觀名曰㑹靈。

八年三月甲午,上又作諸嶽祭吿文,皆遣使刻石於廟中。

四月戊午,丁謂言《㑹靈觀頌記》,望賜御製御書,從之。

八月癸未,陳州言知州 —— 樞密直學士、禮部尚書張詠卒,詠臨終奏䟽,言不當造宫觀,竭天下之財,傷生民之命,此皆賊臣丁謂誑惑陛下,乞斬謂頭置國門以謝天下,然後斬詠頭置丁謂之門以謝謂,上亦不以為忤云。

乙未。以林特兼管勾㑹靈觀事。[11]

十一月丁巳,上幸㑹靈觀,宴近臣於祝禧殿,賜兵匠緡錢有差。

九年正月丙辰,置㑹靈觀使,以參知政事丁謂為之,仍加刑部尚書。己未,上詣㑹靈觀焚香,命有司朝拜之禮,為式。

五月丙辰,以景靈宫、㑹靈觀等成,羣臣稱賀。㑹靈觀宇區數,本志闕之,當考

六月戊寅,幸㑹靈觀,酌獻,宴從官於祝禧殿。

七月丙辰,謁㑹靈觀。

八月丙子,置㑹靈觀副使,以翰林學士李廸為之,又置判官,以知制誥樂黄目為之。

九月,命樂黄目權知開封府,改命盛度為㑹靈觀判官。

天禧元年正月丙辰,幸㑹靈觀。

二月戊寅,上作《㑹靈觀銘》。

三月戊午,以樞宻使王欽若為㑹靈觀使。㑹靈初置使,命参知政事兼領,是王曽次當為之,欽若方挟符瑞固恩寵,意欲得此,曽因懇辭焉,上頗不懌,謂曽曰:「大臣冝傅㑹國事,何遽自異耶?」曽頓首謝曰:「君從諫爲明,臣盡忠爲義,陛下不知臣駑病,使待罪政府,臣知義而已。不知異也。」

十二月,初,加上五嶽帝號,有冊無寳,是嵗始詔刻玉,丁亥,令㑹靈觀使王欽若奉安於本殿。

三年二月丙辰,宰相王欽若上《㑹靈志》百卷,上製序,名《五嶽廣聞記》。

四月甲午,幸㑹靈觀。

仁宗皇祐五年正月丁巳,㑹靈觀火,宮宇神像悉被焚,獨三聖御容得存,乃詔權奉安於景靈宮,更名集禧觀。

謁太清宮[编辑]

大中祥符六年七月己酉,亳州官吏父老三千三百六十人詣闕,請車駕朝謁太清宫,召對崇政殿,慰賜之。丁巳,文武羣臣上表,請車駕幸亳州謁太清宫,詔許之。

八月庚申朔,詔以來春親謁亳州太清宫,先於東京置壇,回日恭謝天地如南郊之制。辛酉,以參知政事丁謂為奉祀經度制置使,翰林院學士陳彭年副之,謂仍判亳州,又命五使,及遣計度芻糧、詳定儀注、部修行宫、治道,増置亳州官屬如汾隂之制。丙寅,禁太清宫五里內樵採,亳州罪人至徒者,送隣州裁斷。庚午,詔加上真元皇帝號曰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甲戌[12]禮儀院請朝謁太清宫日,設宫懸二十架,牙盤素饌、樽罍籩豆,悉如朝元殿恭謝之制。玉用四圭,有邸幣,用碧;一獻,飲福,隣州長吏、亳州貢舉人、本宫道士悉陪位。詔改用蒼璧,備三獻,以盡嚴恭,餘從之。又言聖號冊寳,請就醮壇天寳臺下,以石匱封秘,中設玉匱,長廣二尺,髙如之,檢厚一寸二分,刻金繩道五,封以金泥,印以受命寳,石匱三層,各長五尺三寸,下層髙二尺,中層半之,上層為盖,皆刻深四分,填以石泥,印以天下同文寳,奏可。

十月乙丑,詔朝謁太清宫,自離京至奉祀以前,不得舉樂,所過州縣,無令樂人來迎。河北轉運使李士衡貢助奉祀絲綿、縑帛各二十萬,詔奬之。丁卯,三司借内蔵庫錢帛五十萬,以備奉祀賞給。亳州言太清宫檜再生,真源縣菽麥再實,上作歌示近臣。甲戍,命直集賢院石中立等,修車駕所過圖經,以備顧問。

龍圖閣待制孫奭上䟽言:「陛下封泰山、祀汾隂、躬謁陵寢,今又將祠太清宫,外議籍籍,以謂陛下事事慕效唐明皇,豈以明皇為令德之主邪?甚不然也!明皇禍敗之迹,有足為深戒者,非獨臣能知之,近臣不言者,此懷姦以事陛下也!明皇之無道,亦無敢言者,及奔至馬嵬,軍士已誅楊國忠,請矯詔之罪,乃始諭以燭理不明,寄任失所,當時雖有罪己之言,覺悟已晚,何所及也。臣願陛下早自覺悟,抑損虚懷,斥逺邪佞,罷興土木,不襲危亂之迹,無為明皇不及之悔,此天下之幸,社稷之福也!」帝以為封泰山、祠汾隂、上陵寢、祀老子,非始於明皇,《開元禮》今世所循用,不可以天寳之亂,舉謂為非也,秦為無道甚矣,今官名、詔令、郡縣,猶襲秦舊,豈以人而廢言乎?作《解疑論》以示羣臣,然知奭朴忠,雖其言切直,容之弗斥也。

十一月甲寅,丁謂自亳州來朝,獻芝草三萬七千餘本。

十二月丙寅,以兵部尚書冦準權東京留守,入内都知閻承翰都大管勾大内公事,權三司使林特為行在三司使。辛已,以翰林學士王曽攝御史大夫,為考制度使,刑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鄧華攝中丞副之,知制誥錢惟演等編次迎駕父老,及州縣繫囚,右諫議大夫慎從吉等詳定詞狀,惟不置編次貢奉。壬申,酌獻天書於朝元殿,遂告玊清昭應宫及太廟。

七年正月壬寅,車駕奉天書發京師,禁天下屠宰十日。丙午,至奉元宫,齋於迎禧殿,判亳州丁謂獻白鹿一、靈芝九萬五千本。丁未,奉禮經度制置副使陳彭年詣宫殿大醮。戊申,奉聖號冊寳於庭,拜授攝太尉王旦持節,載以玉輅,詣宫奉上,攝中書令丁謂讀訖,置玉匱中。己酉,三鼓,具法駕赴宫,時宻雪驟霽,自奉元至太清十餘里,夾道設籠燈燎臺,左右執炬間之,焜耀如晝,五鼓。上奉玉幣酌獻,讀冊文,命太尉封石匱,又遣分獻本宫之元中法師三師真武張天師、本殿之文子通元真人、列子冲虚至徳真人、庚桑子洞靈真人、莊子南華真人、唐明皇、文宗並如從祀例。又遣宰相等薦獻真源觀之三清靈寳天尊、先天觀之元始天尊、元母經師、廣靈宫之先天太皇、洞霄宫之先天太后、龍女。幣色:三清靈寳、元始用碧;太皇用蒼;李母白,皆如大祀禮,餘同從祀。上又詣先天觀洞霄廣靈宫行香,復至太清宫真源觀周覧。還奉元宫,肆赦,亳州及車駕所經,流以下罪並釋之,死罪奏裁;給復一年半,永減嵗賦十之二;升亳州為集慶軍,改真源縣曰衛真縣,給復二年;奉元宫曰明道宫,賜道士、女官紫服、師名,披度者八十人。詔三宫正殿民庻不得輒升,官吏非朝修,止拜庭中,上作《朝謁頌》《先天太后》《老君像》《真武賛》,命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平章事向敏中撰《親祠頌》,並刻于石。司天言含譽星見,帝作歌賜近臣屬和。

庚戍,發衛真縣,次亳州,謁聖祖殿,御奉元均慶樓,賜酺三日。壬子,以順祖惠元皇帝忌,罷賜酺。詔縁路置頓侵占民田者,並據頃畆之數,給復二年,其須永占者,優給其直。給亳州公用錢嵗七十萬、酒月十斛。甲寅,發亳州。

乙卯,次應天府。天書升輦,有雲五色如花木,又黃雲如人,連袂翊輅而行。占云:「春雲如花木者,木旺與徳相生,如人連袂色黄者,子孫分土延祚之兆也。」扶侍使趙安仁請播為樂章,以備酌獻,從之。丙辰,升應天府為南京[13],正殿牓以歸徳,仍赦境内及東畿、車駕所過縣流以下罪並放,追贈太祖幕府元勲僚舊及録常參官逮事者並進秩,欲授子孫者,亦聽,除民乾食鹽錢,御重熈頒慶樓觀酺凡三日,改聖祖殿為鴻慶宮。

二月丁巳朔,發南京。戊午,次襄邑縣,皇子來朝。庚申[14],次陳留縣。

辛酉,車駕至自亳州。乙丑,詔自今天書在朝元殿,車駕由右昇龍門入,自東上閤門就東階赴殿焚香,無陟廣庭,以盡嚴恭之意,所司著為定式。戊辰,大風揚砂礫,百官[15]習儀於恭謝壇,有墜幘者。己巳,上齋宿于玊清昭應宫之集禧殿。庚午,行薦獻之禮,遂赴太廟。辛未,饗六室。壬申,恭謝天地於東郊,還御乾元門,大赦,内外文武官悉加恩,諸路蠲放租賦有差。癸酉,以吏部員外郎、知制誥李廸知亳州。壬午,開封府言築恭謝天地壇,占民田四十八頃,詔給直外,賜錢三十萬,仍蠲其租。

三月庚寅,以奉祀禮成,大宴含元殿。甲午,羣臣以次加恩。

四月乙亥,亳州言自車駕臨幸後,民復業者一千三百。

建宮殿[编辑]

詔西京建太祖神御殿[编辑]

景徳四年正月,朝陵,己巳,還至西京。癸酉,詔就西京建太祖神御殿。

大中祥符二年六月,起玉清昭應宮,知制誥王曽上疏諫,又曰:「并覩西京造太祖影殿,東嶽置㑹真之宫,計其工庸,亦皆不啻中人百家之産,然於尊祖禮神則盛矣,其於邦國大計則猶未足為當時之急務也。」詳見玉清昭應宮

四年三月,車駕自汾隂祀畢還,己卯,入西京。甲申,幸應天禪院,賜監修太祖神御殿官及工匠、將士衣服、緡錢。

天禧元年五月戊午[16],西京應天禪院太祖皇帝神御殿成,為屋凡九百七十一區。己未,命宰相向敏中爲奉安聖容禮儀使,入内都知張景宗管勾迎奉,左諌議大夫戚綸告永昌陵。癸亥,以樞宻使王欽若為奉安太祖聖容禮儀使,賛導乗輿。乙丑,自禁中奉聖容赴文徳殿,備儀衛、教坊樂前導。丙寅,上服靴袍酌獻,禮畢,奉以升綵輿而行,具鹵簿鼓吹、道釋威儀,上出次奉辭,羣臣拜辭於瓊林苑門外。奉安日,上不視朝。自是正至朔望,令留司京府官詣殿焚香,及别於正月擇日朝拜,忌日就院設齋行香。

六月壬申,徳音降西京,死罪囚,流以下釋之,父老年八十者賜茶帛,除其課役。己丑,向敏中至自京西。據李攸所編《本朝事實》,載天禧元年六月五日奉安太祖繪像德音:「門下:奉先昭孝,列辟之大猷;宥過惟仁,前經之格訓。朕纘承鴻緒,奄宅中區,曷嘗不念王業之艱難,荷中枋之眷祐,克洽至寧之治,彌增永慕之懷,雖洛師定鼎之都,實藝祖誕靈之壤,興王之氣,始兆於丕祥,布金之圖,聿新於崇矩,爰備彰施之彩,䖍圖睟穆之容,臨遣輔臣,奉安祕宇,苾芬之薦,既獲馨於嚴宮,霶霈之恩,宜曲覃於衆庶。云云。於戲!貽謀錫羨,適仰於威神,布德均禧,俾周於京邑,庶協無疆之慶,誕昭追遠之儀,告於明庭,咸體朕意。」

三年十二丙申,令西京増給應天禪院常住錢,日三千,從馮拯之請也。

詔諸州府軍監建天慶觀[编辑]

大中祥符二年十月甲午,詔諸路州府軍監關縣,擇官地建道觀,悉以「天慶」為額,民有願捨地材剏蓋者亦聽。先是,道教之行,時罕習尚,惟江西、劔南人素崇重,及是天下始徧有道像矣。殿中侍御史張士遜上言:「今營造競起,逺近不勝其擾,願因諸舊觀為之。」詔從其請。

建祥源觀[编辑]

天禧二年閏四月,先是皇城司言拱聖營之西南,自去年營卒有見龜蛇者,因就建眞武祠,今泉涌[17]祠側,汲之不竭,疫癘者飲之多愈,甲寅,詔即其地建道觀,以「祥源」為名,士女奔走,徒跣瞻拜,屯田員外郎、判度支勾院河南任布言:「明朝不宜以神怪衒愚俗。」不報。

五月[18]癸亥,詔祥源觀先營正殿及三小殿,餘俟來年興葺。丁卯,命宰臣王欽若管勾修祥源觀事。右正言劉曄言:「前世𫝊聖水者,皆詭妄不經,今盛夏亢陽,不宜興土木,以營不急。」疏入,不報。

六月己未[19],加號眞武将軍曰眞武靈應眞君。

八月庚寅朔,謁祥源觀。

九月,祥源觀成,觀宇凡六百一十三區,以監修内臣 —— 東染院使鄧守恩為崇儀使。

三年四月甲午,幸祥源觀。

三年十二月壬寅,幸祥源觀。

四年十一月己巳,以樞密副使錢惟演為都大管勾祥源觀公事,惟演先領㑹靈觀使,於是乞改命大臣,故特置此職。

十二月己卯,給祥源觀公用錢,月五十千。

五年十月戊申,祥源觀成,緫為屋六百一十三區,都大管勾觀事、樞密副使錢惟演加工部尚書。惟演詣承明殿納告敕,上不許,復令中使就第賜之。昭宣使、嘉州防禦使、入内都知[20]管勾祥源觀事張景宗為宣政使。内殿崇班、皇太子宫都監雷允恭;内殿崇班、皇太子宫祇候劉從愿,並為内殿承制。入内東頭供奉官史崇信為内殿崇班。並以祥源觀功畢賞勞也。仍以從愿、崇信同管勾觀事。

仁宗至和元年四月,祥源觀火,


  1. 據《續資治通鑑長編》卷71 下有「㨗詣闕求見不得,乃謀以罪名自達,至信州佯狂大呼,遂坐配𨽻嶺南,未幾逃至京師,官司捕繫,閤門祗𠉀謝徳權甞為嶺南廵檢,知㨗有異術,為奏請得釋,乃觧軍籍。」
  2. 據《續資治通鑑長編》卷79 補
  3. 據《續資治通鑑長編》卷79 補
  4. 據《續資治通鑑長編》卷80 補
  5.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85 作「修景靈宫使兼管勾景靈宫㑹靈觀事」
  6.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89 作「劉綽」
  7. 原作「五月」,據《續資治通鑑長編》卷93 改
  8. 據《續資治通鑑長編》卷76 補
  9. 據《續資治通鑑長編》卷76 補
  10. 據《續資治通鑑長編》卷76 補
  11. 按《續資治通鑑長編》卷85 林特為修景靈宫使兼管勾景靈宫、㑹靈觀事
  12. 據《續資治通鑑長編》卷81 補
  13. 原作「西京」,誤,據《續資治通鑑長編》卷82 改
  14. 原作「庚辰」,據《續資治通鑑長編》卷82 改
  15. 原作「五日」,據《續資治通鑑長編》卷82 改
  16. 據《續資治通鑑長編》卷89 補
  17. 原作「泉源」,據《續資治通鑑長編》卷91 改
  18. 據《續資治通鑑長編》卷92 補
  19. 原作「五月六日丁未」,據《續資治通鑑長編》卷92 改
  20. 原作「都大」,據《續資治通鑑長編》卷97 改